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

基建调查报告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基本现状及评价

(一)基本现状。截至年12月30日,我县共有基层党(工)委16个,党总支部717个,党员11835名,其中在岗职工3213名,农村党员9938名,农民党员7316名,女党员1591名,35岁以下的2499名,36~45岁的3335名,46~54岁的1581名,55~60岁的1231名,60岁以上的3189名;研究生11名,本科文化740名,大专文化1744名,中专文化869名,高中文化1007名,初中以下文化7464名。各级基层党组织基本能执行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1+9”文件、市委六个配套文件精神;村级办公阵地初步达到了“八室齐全九项配套”的要求,各项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基本估价。调研组针对永安、新建等14个乡镇党委,36个村党总支,4个社区党总支,13个机关党支部,5个企业党支部进行了调研,共召开座谈会6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发放满意度测评表200份,收回157份,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认为好的121人,较好的29人,一般的6人,差的1人;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认为好的97人,较好的49人,一般的10人,差的1人;在促进中心工作方面,认为好的103人,较好的45人,一般的9人,差的0人;在服务群众方面,认为好的111人,较好的37人,一般的9人,差的0人;在党务公开方面,认为好的101人,较好的36人,一般的20人,差的0人;在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方面,认为好的101人,较好的40人,一般的16人,差的0人;综合评价感到满意的有99人,总体较好。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认识不够。村(社区)总支书记多数认为,抓党建工作就是“墙上工作,喷绘好看一点、内部资料一多点”就行了,年终应付一下检查。没有真正意识到抓好党建工作对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由于忙于事务性、应付性、任务性的工作繁多,对抓党建工的业务不熟悉。

(二)党员党性意识退化。调研中,普遍反映党员党性意识退化,尤其在村和社区,“干居民”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不如一般群众的现象较严重,个别党员比一般群众更自私,利己主义思想严重,不顾全大局,不仅不带头,反而起破坏作用,没有一般群众思想先进。“干居民”党员以经商人员为主,业务繁忙,没时间顾及组织生活和政治理论学习,宗旨意识淡化;下岗党员怨气较大,不能正确看待下岗问题,对各级组织都报有很大成见,认为组织亏待了他,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数转入村、社区的离退休党员资历深、工资高,转入社区大多是为逃避原单位的管理和少交纳党费,同时,认为自己水平比村、社区干部高,不愿意接受社区的管理。如新建乡一名退休老党员,只要是镇、村安排的工作,一律持反对态度。

(三)支部凝聚力不强。一是活动经费不足。主要是农村支部和学校支部开展活动较困难,长期不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不加强党性教育。如乡镇教育支部,由于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对支部建设力不从心。多数党员希望经常开展党内活动,但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导致党员受教育的机会少,加之部分党支部甚至活动室布置不规范,必备的学习资料不足,学习档案不完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农村党支部人员较多,村(社区)开展一次活动仅生活费用平均需要500~1000元,由于财力紧张,根本无力承担广大党员食宿、取暖等带来的经济压力,除县级下拨经费开展的活动外,村级基本没有自主开展组织活动。二是人员难集中。我县是山区农业县,人口居住较分散,支部辖区较广,特别是农村党支部,支部活动受季节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如春种秋收期间,多数农民党员忙于农活,同时,在家党员多数年龄偏大,居住地离组织活动场所较远,不能按时参加支部活动。因此,绝大多数村(社区)、学校党支部没有执行“”制度,党员与支部之间脱离时间较长,纪律松散,学习意识淡化。三是支部过大,管理不到位。撤区并村后,支部辖区变大,党员人数增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有不到位现象。加之多数支部书记更换较快,主持工作时间短,造成支部书记不熟悉支部情况,党员不认识支部书记现象。四是对党员的关心不够。由于乡镇、村干部人手少,工作任务重,平时只注重抓硬指标考核的工作,忽略了组织工作,宣传党的知识力度不够,尤其体现在平时工作中对老党员的关心不够。如新建乡一位老党员到乡办公室,工作人员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我19岁入党,30多年了,你们好像把我忘了。我什么事都没有,就想来坐一坐,因为我是一名党员!”这种现象不仅导致党员远离组织,更使广大群众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五是群众信任度较差。农民群众认为“找支部不如找大户”,党支部的作用只是落实上级分配的硬任务,不能向上反映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而“大户”能解决迫在眉睫的困难。同时,由于支部活动经费不足,开展活动少,每年只有7月份培训两天,而且多数培训只是做做样子,搞成了形势主义,没有起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老百姓心目中,党支部无异于是个“空壳组织”。

(四)发展党员难。2007年,县委组织部下达党员发展指导数450名,实际发展党员377名,其中绥阳、龙泉、永安等12个基层党(工)委没有完成指导数,如绥阳镇差21名,龙泉镇差16名。调研中,普遍反映发展党员特别难。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认识较浅。主要是基层党组织没有找准抓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多数党员干部下乡指导工作时,只讲业务工作,从不提党建工作,没有形成班子成员人人抓党建的浓厚氛围。同时,由于忽视了宣传效应,很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没有被挖掘出来,不为人知,其价值得不到群众认可,导致“党员、群众一个样,先进、落后一个样”,群众认为党员跟普通群众没有什么区别,本来很想入党的同志因此而打消了入党念头。二是年轻人不愿意入党。尤其在学校、企业等单位,多数年轻职工不愿意加入党组织,认为入党没有什么优惠,既耽搁时间还要交党费,得不偿失。如在教师职称评估工作中,凡获得乡镇级优秀教师称号的在某些评比中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但获得县级优秀党员称号的在工作评比中没有任何优惠,导致部分人思想抛锚,认为入了党就只讲奉献,没有权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仅耽误了业务学习,更影响了职称评定,等于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紧箍咒。这使得多数职工只注重抓业务,而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三是部分人入了党后悔。由于近年来工资增加较快,按比例缴纳的党费数额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各种物价大弧度增长,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对工资较低,尤其是单职工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入党后不仅要积极缴纳党费,各项捐资活动中还要事事争先,样样在前,稍有疏忽,就会引来不良的社会舆论。因此,部分人入党后感到后悔,有退党思想。这些现象虽然少,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年轻人的入党激情。四是农村能人外流。在农民群众中,由于受务工经济影响,年青、优秀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逐年增多,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流动性较强,党支部很难掌握其思想状况、工作情况,难于选苗,难于培养。在家人员大多数是老弱病残者,思想认识有局限,认为入了党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交党费,得不偿失,因此不愿加入党组织。

(五)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截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党员11835名,60岁以上的3189名,35岁以下的2499名。在调研活动中,参加座谈会的多数是40岁至50岁之间农村党员,据反映,其所在支部的党员多数在51岁至70岁之间,31岁至40岁之间的党员较少,20岁至30岁之间仅有个别。以永安镇田坝村为例,该村共有党员176名,其中25岁以下的2名,26至35岁的24名,36至45岁的42名,46至54岁的32名,55至59岁的23名,60岁以上的53名。以上数据显示,农村党员普遍年龄老化,呈现后继无人的现象。多数干部反映,现在的党员不是发展的,而是请求他们加入的,去作思想工作的时候,部分发展对象会问:“入党发工资不?”为了保证完成指导数,大多数农村党员没有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

(六)党员示范带动差。多数党员反映,在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党支部根本没有“”概念,多数农村党员每年只参加了“七·一”培训,部分党员由于长期外出或身体及其它方面原因,几年甚至从未参加过培训,也没有努力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党的十七大开了,作为党员,不能详细知道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不知道新《》的内容,特别是部分农民党员,连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不清楚。部分老党员说:“我连国家的方针政策都不晓得,怎么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啊?”

(七)流动党员管理难。近年来,受外出务工影响,全县约有900多名党员外出务工,这部分党员较年青、有文化、有干劲,是广大农民党员中的骨干力量。由于长期在外,工作不稳定,多数流动党员没有开具“流动党员介绍信”和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主动与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的党员微乎其微,致使流出地党组织难掌握其工作、思想情况和联系方式,疏于教育管理。同时,流动党员由于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宗旨观念淡化,部分流动党员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应尽的责任,先进性体现不明显。

(八)村民组设置过大。撤区并村后,我县将原来的2459村民组合并成了现在的839个,由于广大村民习惯于遵守历史形成的自然组管理,部分村民组在组长的选举上一直争持不休,都不愿选举别的自然组人员来管自己,即使选举了组长,但多数不服从管理,这为组长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村民组设置过大,组长根本没有精力和热情去熟悉本组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遇到需要上报贫困户名单或灾情数据等情况时,组长就采用估计加统计的方式完成任务,导致基础数据失真。2007年我县将村改设为党总支,在组上建立了支部,组长是党员的,一般都是组长任支部书记,若组长不是党员的,另行选举了支部书记,这就出现了组长有报酬,而支部书记没有报酬的现象。由于支部书记不是专职的有酬劳的干部,加之管辖的面较大,除了对身边的人比较熟悉外,不会主动去了解其他群众的思想状况,为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村民组建立支部后,组织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成了急需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

(九)干部思想消极。一是工作压力大,心理不平衡。多数干部认为,县里每年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较重,如烤烟、沼气池等,光抓县里布置的工作就需要全力以赴,完全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并且上级检查时,对下了功夫也没能做好的工作,只有批评、有命令,不准乡镇发言,不准谈困难,缺少了理解和关怀,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与科局相比,乡镇工作压力大,报酬少,多数干部不是心甘情愿、心情不舒畅的,都在想法设法进科局。二是生活条件差,思想不稳定。多数乡镇、村级国家干部家住县城,由于乡镇、村生活条件差,干部不安心工作。三是乡镇干部少,时间和精力不足。由于基层事务较多,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机关安排的工作都要完成,并且质量要求高,而乡镇人员少,力量薄弱,很多乡镇、村(社区)工作人员较少,工作又繁重。近几年来,乡镇招考公务员较少,加上县直机关经常从乡镇抽调,致使乡镇工作人员少,力量薄弱,首先是数量不够,其次是质量较差,不能胜任所分配的工作。加上工作繁多,一般干部都身兼多职,乡镇分管党建的副书记都是兼纪委书记的同时、又分管计划生育、茶叶产业、沼气池建设等,组织干事有的身兼三职或四职,精力受到牵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四是前途无望,思想消极。由于目前的用人导向倾向于年轻化,注重任用对35岁以下的干部,致使35岁至40的干部没有盼头,40岁以上的干部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懒散。与国家干部相比,多数民选干部认为工作量相同,待遇差距却大,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增加工资,更不可能得到提拔,因此工作不积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普遍存在。

(十)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部分乡镇、村的党员干部,由于参加培训的时间太少,自己又没有时间自学,政治理论及业务技能都跟不上工作需要,深入村、组开展工作时,不能指导农民群众的生产。据了解,部分党员干部到村指导业务工作时,进行不当指导,出现工作返工,导致村干部产生厌倦情绪。

(十一)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据统计,目前我县有离任村干部2933人,其中纳入补助的有1998人,每年补助经费200580元,429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另有525名为5年工龄以下的未纳入补助范围。虽然总体上看,补助力度较大,但由于人数多,平均每人每月领到手的现金有限,远远不能保障其生活所需,生活比较寒酸,有的甚至无法维持,尤其是部分老同志以前因为工作原因得罪了群众,经常会遭到打击报复,对这种心理和生理的伤害无人过问,这对民选村干部的选举和发展党员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十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绝大多村(社区),基本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了每年县、乡镇拨付的办公经费以及工作奖金3~4万元外,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一片空白,而上级拨付的经费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村级各项建设又在源源不断地投入,致使部分村(社区)负债累累,并且越欠越多,如石乡清滩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欠债达6万多元,历史遗留债务达10多万元,给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村里没钱,村干部为群众事时没有底气,对一些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敢作出承诺,无法树立基层组织的威信。

(十三)民选干部待遇低。调研中,所有民选干部均反映报酬太低,生活都无法维持,政治待遇更是谈不上。目前,我县民选干部工资为主任600元,副主任500元。据调查,民选干部一个月手机费至少要150元,摩托车燃油费至少200元,生活费最少240元,每天下乡开展工作时,需要10元钱买两包烟(或三包烟)作“感情投资”,每月平均需要开支640多元,而且,村里实行坐班制,整天吃住在村,不能帮助家里做任何家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经济收入,一名村干部远远比不上普通外出务工人员。甚至个别民选干部任职一段时间后便辞去职务,如永和镇鱼塘村的任光飞,竞选为村副主任后,不久就辞职外出务工去了。

(十四)年终考核不科学。一是没有明确乡镇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的职责。据调查,多数乡镇除了分管副书记主抓党建工作外,其他党委委员到所挂帮地方开展工作时,只字不提党建工作,其原是分管工作太多,顾及不到,同时,党委在年初安排工作时,没有将党建工作一起安排部署,即使有安排也没有形成制度,导致党建工作抓与没抓一个样,形不成齐抓共管党建工作局面。二是考核不科学。党建工作考核除了党员发展、缴纳党费与阵地建设外,基本都是查资料,其导向不科学,存在“重资料轻实绩”的弊端,致使部分党务工作者平时不抓党建工作,年终检查时利用借助互联网造资料,蒙混过关。如年终检查时需要查看乡镇领导的调研文章,个别组织干事就从网络上下载几篇,只将标题改一改,就装订成册,初看其资料完整、有序,细查则纰漏百出。

三、工作建议

(一)营造舆论氛围。为使党建工作能够家喻户晓,就要通过标语、专栏、网站、电视台、报刊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身边人、身边事,特别是对一些先进党组织、先进党员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每年大规范表彰一批农村先进党员,让党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在群众中产生较大反响,以此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二)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相关考核机制,改变“以资料论英雄”的现状。县党建领导小组实行包片负责制,每月每人到所包片区督促检查一次,根据所在乡镇年初制定的党建工作计划,全面了解其工作目标负责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际,认真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议;每半年组织人员对全县党建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同时,凡安排的工作及需要上报的材料,必须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的,年终考核时,按比例扣除相应分值。总体上,采取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党建工作,即平时成绩占60%,年终考核占40%计算党建工作考核总分。

(三)解决培训经费。我县有9938名农村党员,要抓好党建工作,就必须坚持抓好“”制度,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就目前来看,每个村至少有100多名党员,如果要开展一次培训,每天需要花费1000多元钱,每季度培训一次,一年需要4000多元,每个月培训一次,一年需要12000多元,对于目前我县大多数的村(社区)来说是无能为力的,而县里面每年拨付的培训费,仅够“七·一”培训。因此,县、乡镇每年要根据年初安排,预算充足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并实行专款专用。村级要通过兴办集体企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自力更生解决教育培训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四)完善关怀机制。党内关怀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按要求进行慰问等工作上,要建立一普遍联系、经济联系制度,切实加强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的联系,从思想、经济、信息等方面给予关怀,让那些有志青年、有识之士自然向党组织靠近,并加入党组织,并心甘情愿为党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年青力壮党员有干头、中年健康党员有盼头、老弱病残党员有想头、非党农民群众有看头”。

(五)加大培训力度。县委组织部每年年初要对乡镇分管领导、组织干事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党务工作培训,并以考试的方式对参学人员进行考核;乡镇也要采取远程教育、以会代训等方式,对村支部书记进行党建专项培训,每年至少培训2次以上,努力采取一切可行方式强化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六)强化班子建设。通过逐步实行“两推一选”,实现村级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使下派到村的国家干部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强化科局帮扶等方式,进一步向乡镇输送人才,分担部分乡镇、村级党务工者的肩负的其它工作,使分管书记、组织干事从繁重的经济工作中解脱出来,有精力、有时间去思考党建工作。

(七)明确党建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责任责,采取签订责任状等方式,让党委委员与党委书记签定责任状,明确各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的职责,同时,将党建列入对党委委员的考核内容之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八)赋予支部权利。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要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因此除了义务外,支部还应该有一点的权利,如评先选忧先由支部审核,贫困户名单由支部开会研究决定等等,通过赋予支部权利来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增强支部成员的责任感和任命感。

(九)引导人才回流。据了解,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已经超过11万人,这支“劳务大军”基本上都是能人或年青人,有的在外面找到了钱,有的在外面学到的技术,并且很想回来发展,但对家乡的政策不了解,也找不到投资项目。因此,可以根据县情编制招商引资手册,或在凤冈政府网或新华凤冈冈站上开展招商引资专栏,广泛宣传凤冈的优惠政策和创业环境,引导人才回流。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党员人数:截止2017.11xx月xx日,全校共有党员299人,正式党员229人,预备党员70人(教职工3人,学生67人)。其中,在职教工党员148人,占全体党员比例为49.5%,占全院教职员工比例为56.92%,;学生党员99人,占全体学生比例为5.5%;离退休党员42人,占全体党员比例14.53%。 组织设置:目前学院党的基层建制主要有4个党总支(经济系、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10个总支下设党支部、8个直属党支部。直属党支部除培训部支部外,均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党支部。 党务工作人员配备:在在职党员支部中,四系设专职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各1人,委员、下设党支部书记及委员都是兼职。基础部和机关、教辅、后勤各党支部所有人员均为兼职。(离休、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二、总体评价和基本经验

多年来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学院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态势是好的。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重视形式多样。特别是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面,通过观看录象、听讲座、参观访问、影视观摩、网络学习等形式,使党员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有了新的改善。另外,有的支部还针对学生特点,对网络党建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重视联系实际。各党总支、党支部大都能联系实际,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部门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发挥了党组织宣传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有些支部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图科党支部与北蔡阳光驿站结对服务;后勤党支部关心流动党员管理;机关支部与贫困学生开展扶贫结对工作;等等。

(三)重视组织建设。近年来,从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部门之间工作联系、有利于发挥支部在部门工作中的作用、符合高校管理规律等角度,对各系部的组织设置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均设置了总支部,配备了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对推动系部党建工作以及加强对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重视基础工作。近年来针对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等出台了18项规范性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支部达标工作,各支部的基础工作逐步规范。特别是各系学生党支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党支部工作档案,党员发展更加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得到了一定落实。

三:学生党员必须加强的工作

(一)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院学生党员比例在。2008年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为8%(2009年7月1日《光明日报》从教育部获悉的信息)。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7年7月2日的信息,全国本专科大学生党员比例为8.16%,研究生党员比例为41.83%。教育部网站中共云南高校工委资料表明云南省高校本科党员比例为20.39%。上海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2.1%,其中许多高校比例达15%左右,毕业班党员比例在有的高校达25-30%。复旦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5.8%。上海交大学生党员比例为30.1%。华师大本科生14.4%。上师大本科生12.7%。上海金融学院10%。二工大8.6%。外贸10.63%。民办东海职业学院2009年4月学生党员比例高达24.5%。可见,我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党建工作与部门工作联系还不够紧密。各支部(除图科支部外)大都反映,党的工作如何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要从体制、机制上探讨一些新的举措。目前,专职党总支、支部书记反映工作重心主要是党务或学生工作,很难围绕部门中心抓党建;而联合支部兼职书记反映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差别比较大,党务工作很难与各部门工作紧密融合。

(三)分党务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主要是许多兼职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经历,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等了解不够。在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间,兼职支部书记往往觉得精力不够,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本部门的行政工作上,抓党务工作的力度不够,党建工作很难深入。同时,党务工作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党务工作压力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重行政、教学,轻党建,甚至不太愿意做党务工作。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基层党建工作的设想

(一)加大党员培养发展力度。根据我院办学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不断激发并努力保护好学生的政治热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比例。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把主动申请入党、基本素质良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尽可能纳入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并完善团组织推优、党员与群众评议、党支部把关、党办监督审查、党委审批的发展程序,确保发展质量。建立党员后续考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二)完善基层党支部设置。中组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上海市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应建立党支部。同条还规定:应尽量减少联合党支部的数量。根据这些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和发展需要,要从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支部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对联合党支部设置进行调整。目前,除监察室、基建处、工会等三个部门党员不足3人外,其余各部门党员都在3人以上,可以考虑单独成立党支部。

(四)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认真研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新举措新要求的制度落实,形成、完善新的制度体系。在坚持各种党内生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支部特点,努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倡导各党总支、党支部在开展独立的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联合活动,如机关与教师之间、相邻支部之间、教工与学生之间等开展联合活动,做到有分有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院努力为各类联合活动提供条件。

(三)明确基层党建工作职能和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努力贴近学院和部门中心工作,找准推动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努力构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宽阔平台,找准凝聚人心的着力点;努力提高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找准促进校园和谐的着力点。各党总支、党支部要积极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真正成为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加大对支部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完成党务工作任务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党员人数:截止2017.11xx月xx日,全校共有党员299人,正式党员229人,预备党员70人(教职工3人,学生67人)。其中,在职教工党员148人,占全体党员比例为49.5%,占全院教职员工比例为56.92%,;学生党员99人,占全体学生比例为5.5%;离退休党员42人,占全体党员比例14.53%。 组织设置:目前学院党的基层建制主要有4个党总支(经济系、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10个总支下设党支部、8个直属党支部。直属党支部除培训部支部外,均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党支部。 党务工作人员配备:在在职党员支部中,四系设专职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各1人,委员、下设党支部书记及委员都是兼职。基础部和机关、教辅、后勤各党支部所有人员均为兼职。(离休、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二、总体评价和基本经验

多年来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学院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态势是好的。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重视形式多样。特别是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面,通过观看录象、听讲座、参观访问、影视观摩、网络学习等形式,使党员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有了新的改善。另外,有的支部还针对学生特点,对网络党建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重视联系实际。各党总支、党支部大都能联系实际,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部门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发挥了党组织宣传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有些支部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图科党支部与北蔡阳光驿站结对服务;后勤党支部关心流动党员管理;机关支部与贫困学生开展扶贫结对工作;等等。

(三)重视组织建设。近年来,从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部门之间工作联系、有利于发挥支部在部门工作中的作用、符合高校管理规律等角度,对各系部的组织设置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均设置了总支部,配备了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对推动系部党建工作以及加强对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重视基础工作。近年来针对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等出台了18项规范性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支部达标工作,各支部的基础工作逐步规范。特别是各系学生党支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党支部工作档案,党员发展更加规范、制度得到了一定落实。

三:学生党员必须加强的工作

(一)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院学生党员比例在。2008年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为8%(2009年7月1日《光明日报》从教育部获悉的信息)。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7年7月2日的信息,全国本专科大学生党员比例为8.16%,研究生党员比例为41.83%。教育部网站中共云南高校工委资料表明云南省高校本科党员比例为20.39%。上海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2.1%,其中许多高校比例达15%左右,毕业班党员比例在有的高校达25-30%。复旦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5.8%。上海交大学生党员比例为30.1%。华师大本科生14.4%。上师大本科生12.7%。上海金融学院10%。二工大8.6%。外贸10.63%。民办东海职业学院2009年4月学生党员比例高达24.5%。可见,我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党建工作与部门工作联系还不够紧密。各支部(除图科支部外)大都反映,党的工作如何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要从体制、机制上探讨一些新的举措。目前,专职党总支、支部书记反映工作重心主要是党务或学生工作,很难围绕部门中心抓党建;而联合支部兼职书记反映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差别比较大,党务工作很难与各部门工作紧密融合。

(三)分党务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主要是许多兼职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经历,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等了解不够。在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间,兼职支部书记往往觉得精力不够,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本部门的行政工作上,抓党务工作的力度不够,党建工作很难深入。同时,党务工作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党务工作压力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重行政、教学,轻党建,甚至不太愿意做党务工作。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基层党建工作的设想

(一)加大党员培养发展力度。根据我院办学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不断激发并努力保护好学生的政治热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比例。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把主动申请入党、基本素质良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尽可能纳入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并完善团组织推优、党员与群众评议、党支部把关、党办监督审查、党委审批的发展程序,确保发展质量。建立党员后续考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二)完善基层党支部设置。中组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上海市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应建立党支部。同条还规定:应尽量减少联合党支部的数量。根据这些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和发展需要,要从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支部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对联合党支部设置进行调整。目前,除监察室、基建处、工会等三个部门党员不足3人外,其余各部门党员都在3人以上,可以考虑单独成立党支部。

(四)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认真研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新举措新要求的制度落实,形成、完善新的制度体系。在坚持各种党内生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支部特点,努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倡导各党总支、党支部在开展独立的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联合活动,如机关与教师之间、相邻支部之间、教工与学生之间等开展联合活动,做到有分有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院努力为各类联合活动提供条件。

(三)明确基层党建工作职能和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努力贴近学院和部门中心工作,找准推动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努力构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宽阔平台,找准凝聚人心的着力点;努力提高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找准促进校园和谐的着力点。各党总支、党支部要积极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真正成为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加大对支部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完成党务工作任务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它包括城市道路广场、排水与污水处理、照明等市政工程业。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我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城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形象和品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我县的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相比先进县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城市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城区主次干道共71条,总长71.7余公里,道路总面积102.5万平方米;道路配套路灯4376基,路灯总盏数34921盏;道路配套通信管沟40.5公里。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党性和坚定性,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局里统一安排部署。综合汇总如下:

近五年来根据我县城市总规,加大对道路新建及改造的投入,目的就是满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和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巨大的需求仅靠政府资金投入是十分有限的,应学习外地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政府、融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随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转变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新建及改造市政工程提出新的目标,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市政工程建设。如“黑色路面”的建设及覆盖,使我县市政道路建设上了一个新的档次,有了品位,有了亮点,群众满意度提高了;东外环立交桥作为主城区和东部地区一条新的连接通道,优化路网结构的同时也极大的缓解东部乡镇进城难的问题。同时对今后市政道路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就应该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修建,要求设计标准若干年内不落后。不能前面动工修建,过不了几年便又拓宽改造,重复投资、重复施工,既费工费时,又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

二、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道路仍存在“拉链式”破拆,相关管线单位(如圣鑫热力、协联热力)未有远期规划,春季休息、秋季检修问题严重。我单位在每年年初道路建设之前,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线单位召开协调会,同时要求管线单位编制本年年度施工计划并上交我单位,但各管线单位未给予足够重视,造成冬季取暖季之前集中管线检修,破拆路面。如:2018年圣鑫热力公司在前进路与市场街道口铺设预埋管,在市政工程已经入中后期后才进行施工;2019年协联热力公司在苗圃路中段破拆路面,铺设管道。

2、城市“蜘蛛网”现象仍然严重,2015年至今,在道路新建及改造的同时增加了管廊建设,现已完成46条道路的管廊建设,总长度40.52公里,已能满足管线单位(如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管线下迁使用。但相关管线单位未能积极将其所属产权管线下迁,造成空中线路交错纵横,影响城市整体美观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前进路、市场街、苗圃路等架空线路较多仍未下迁。

3、祭祀陋习仍十分普遍,每逢清明等祭祀节日,县内各路口就会出现烧纸祭祀的陋习,不仅影响周围环境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对沥青道路也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因现在道路路面已基本为沥青混凝土,烧纸产生的热量会对沥青路面造成沥青离析融化,因此要加强移风易俗,杜绝祭祀陋习。如:各主要路口均有祭祀陋习现象发生。

三、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措施

1、加强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

(1)为确保挖掘道路的修复质量,凡是挖掘城市道路修建的城市地下管线,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必须办理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其城市道路的修复工程必须由具有城市道路建设或维修资质的企业承担,在管线复土压实后报我处签认后方可浇制或铺装路面。建设工程竣工后必须将所有竣工资料报我处建档备案。

(2)为确保反复出现“拉链式”道路破拆,各相关管线单位制定5年或10年长远规划,并到规划审批部门报备,每年年初上交本年度施工计划,并到规划、审批、城建部门报备,做好科学规划,科学施工。

2、加强管线下迁力度

(1)敦促相关管线单位沟通,对已完成管廊建设的道路各管线单位要及时进行线路下迁,同时拆除相应线杆,减少架空线路数量。

(2)联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产权单位,对老旧线路进行统一排查,集中清理老旧线路。

3、加强宣传力度文明祭扫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它包括城市道路广场、排水与污水处理、照明等市政工程业。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我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城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形象和品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我县的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相比先进县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城市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城区主次干道共71条,总长71.7余公里,道路总面积102.5万平方米;道路配套路灯4376基,路灯总盏数34921盏;道路配套通信管沟40.5公里。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党性和坚定性,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局里统一安排部署。综合汇总如下:

近五年来根据我县城市总规,加大对道路新建及改造的投入,目的就是满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和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巨大的需求仅靠政府资金投入是十分有限的,应学习外地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政府、融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随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转变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新建及改造市政工程提出新的目标,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市政工程建设。如“黑色路面”的建设及覆盖,使我县市政道路建设上了一个新的档次,有了品位,有了亮点,群众满意度提高了;东外环立交桥作为主城区和东部地区一条新的连接通道,优化路网结构的同时也极大的缓解东部乡镇进城难的问题。同时对今后市政道路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就应该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修建,要求设计标准若干年内不落后。不能前面动工修建,过不了几年便又拓宽改造,重复投资、重复施工,既费工费时,又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

二、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道路仍存在“拉链式”破拆,相关管线单位(如圣鑫热力、协联热力)未有远期规划,春季休息、秋季检修问题严重。我单位在每年年初道路建设之前,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线单位召开协调会,同时要求管线单位编制本年年度施工计划并上交我单位,但各管线单位未给予足够重视,造成冬季取暖季之前集中管线检修,破拆路面。如:2018年圣鑫热力公司在前进路与市场街道口铺设预埋管,在市政工程已经入中后期后才进行施工;2019年协联热力公司在苗圃路中段破拆路面,铺设管道。

2、城市“蜘蛛网”现象仍然严重,2015年至今,在道路新建及改造的同时增加了管廊建设,现已完成46条道路的管廊建设,总长度40.52公里,已能满足管线单位(如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管线下迁使用。但相关管线单位未能积极将其所属产权管线下迁,造成空中线路交错纵横,影响城市整体美观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前进路、市场街、苗圃路等架空线路较多仍未下迁。

3、祭祀陋习仍十分普遍,每逢清明等祭祀节日,县内各路口就会出现烧纸祭祀的陋习,不仅影响周围环境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对沥青道路也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因现在道路路面已基本为沥青混凝土,烧纸产生的热量会对沥青路面造成沥青离析融化,因此要加强移风易俗,杜绝祭祀陋习。如:各主要路口均有祭祀陋习现象发生。

三、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措施

1、加强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

(1)为确保挖掘道路的修复质量,凡是挖掘城市道路修建的城市地下管线,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必须办理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其城市道路的修复工程必须由具有城市道路建设或维修资质的企业承担,在管线复土压实后报我处签认后方可浇制或铺装路面。建设工程竣工后必须将所有竣工资料报我处建档备案。

(2)为确保反复出现“拉链式”道路破拆,各相关管线单位制定5年或10年长远规划,并到规划审批部门报备,每年年初上交本年度施工计划,并到规划、审批、城建部门报备,做好科学规划,科学施工。

2、加强管线下迁力度

(1)敦促相关管线单位沟通,对已完成管廊建设的道路各管线单位要及时进行线路下迁,同时拆除相应线杆,减少架空线路数量。

(2)联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产权单位,对老旧线路进行统一排查,集中清理老旧线路。

3、加强宣传力度文明祭扫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它包括城市道路广场、排水与污水处理、照明等市政工程业。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我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城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形象和品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我县的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相比先进县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城市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城区主次干道共71条,总长71.7余公里,道路总面积102.5万平方米;道路配套路灯4376基,路灯总盏数34921盏;道路配套通信管沟40.5公里。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党性和坚定性,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局里统一安排部署。综合汇总如下:

近五年来根据我县城市总规,加大对道路新建及改造的投入,目的就是满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和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巨大的需求仅靠政府资金投入是十分有限的,应学习外地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政府、融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随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转变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新建及改造市政工程提出新的目标,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市政工程建设。如“黑色路面”的建设及覆盖,使我县市政道路建设上了一个新的档次,有了品位,有了亮点,群众满意度提高了;东外环立交桥作为主城区和东部地区一条新的连接通道,优化路网结构的同时也极大的缓解东部乡镇进城难的问题。同时对今后市政道路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市政道路建设就应该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修建,要求设计标准若干年内不落后。不能前面动工修建,过不了几年便又拓宽改造,重复投资、重复施工,既费工费时,又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

二、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道路仍存在“拉链式”破拆,相关管线单位(如圣鑫热力、协联热力)未有远期规划,春季休息、秋季检修问题严重。我单位在每年年初道路建设之前,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线单位召开协调会,同时要求管线单位编制本年年度施工计划并上交我单位,但各管线单位未给予足够重视,造成冬季取暖季之前集中管线检修,破拆路面。如:2018年圣鑫热力公司在前进路与市场街道口铺设预埋管,在市政工程已经入中后期后才进行施工;2019年协联热力公司在苗圃路中段破拆路面,铺设管道。

2、城市“蜘蛛网”现象仍然严重,2015年至今,在道路新建及改造的同时增加了管廊建设,现已完成46条道路的管廊建设,总长度40.52公里,已能满足管线单位(如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管线下迁使用。但相关管线单位未能积极将其所属产权管线下迁,造成空中线路交错纵横,影响城市整体美观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前进路、市场街、苗圃路等架空线路较多仍未下迁。

3、祭祀陋习仍十分普遍,每逢清明等祭祀节日,县内各路口就会出现烧纸祭祀的陋习,不仅影响周围环境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对沥青道路也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因现在道路路面已基本为沥青混凝土,烧纸产生的热量会对沥青路面造成沥青离析融化,因此要加强移风易俗,杜绝祭祀陋习。如:各主要路口均有祭祀陋习现象发生。

三、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措施

1、加强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

(1)为确保挖掘道路的修复质量,凡是挖掘城市道路修建的城市地下管线,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必须办理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其城市道路的修复工程必须由具有城市道路建设或维修资质的企业承担,在管线复土压实后报我处签认后方可浇制或铺装路面。建设工程竣工后必须将所有竣工资料报我处建档备案。

(2)为确保反复出现“拉链式”道路破拆,各相关管线单位制定5年或10年长远规划,并到规划审批部门报备,每年年初上交本年度施工计划,并到规划、审批、城建部门报备,做好科学规划,科学施工。

2、加强管线下迁力度

(1)敦促相关管线单位沟通,对已完成管廊建设的道路各管线单位要及时进行线路下迁,同时拆除相应线杆,减少架空线路数量。

(2)联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产权单位,对老旧线路进行统一排查,集中清理老旧线路。

3、加强宣传力度文明祭扫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基本情况

五年来,全州各基层党组织按照“服务中心、促进发展、固本强基、求实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奋力拼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多方面成果。

(一)先进性教育实现了“关键是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目标。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调整充实31个直属党委、1172个基层党组织,新建党的基层组织838个。“察民情、解民忧、集民智”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解决土地纠纷等3450个具体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近万件,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1%。出台了12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在党员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制定简便而规范的农村和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办法,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所有党员都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制定出台了《关于特殊情况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有12780多名“双失”党员重新与党组织建立了经常联系。由于我州的党员管理工作有深厚的实践基础,我们所撰写的《延边州流动党员保持先进性研究》在中组部课题总结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多次检查中,中央巡视组和省委督导组都给予我州高度评价,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以《边陲党旗红》为题推广了我州的做法。

(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活跃。坚持配强一个村班子,带富一个村的理念,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延边州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推行了村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度、村干部和党员年度述职制度、农民说事制度、村干部绩效报酬制度等四项新制度,出台《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队伍建设意见》和《全州农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考核办法》。按照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和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针对部分党员有致富门路无启动资金的现象,组织开展了“党员农贷致富”活动,累计发放贷款6000多万元,扶持项目2700个,受益党员3000多名,培育了100多个党员致富大户。“党员农贷致富”活动经验在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民科技致富信息库,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讲师团,采取“支部+协会”、“协会+农户”、“党员大户+农户”等形式发展农村新经济合作组织,带动3.3万户农民。着眼于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大规模进行村部建设。州县乡村共同努力,累计折合投入资金5900多万元,使全州1072个行政村都有了一个标准化的村部暨党群活动室,为村民学习政策法规、科学技术知识,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建成了州县乡村配套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网络和组织体系,建立接收站点925个,全州乡、镇村接收站点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0%,受到全国检查评估组的好评,在全省树立了标杆。边境地区开展的军警地党组织“同心筑堡垒”活动,使军警地党组织党建活动有机统筹起来,促进了边境农村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发展。有2名军警干部任乡镇党委副书记,14名军警干部任乡镇党委委员,67名军警干部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全州边境派出所全部进驻村部,成立了村民护村队78个,警民巡逻队26个。军警地党组织“同心筑堡垒”活动的做法在中组部《领导参阅》刊发。省委常委、州委书记邓凯同志批示:做法很好,请进一步坚持和落实。我州农村党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得到省、州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新华社、吉林日报社及省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省率先把全州街道党委改建为大工委。开展共建和结对帮扶活动,创建“共建基地”243个,创建了省级“党建工作综合示范街道社区”9个,推动了街道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按照干部“四化”标准,配齐配强了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形成了定期集中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外出考察等多种培训渠道,街道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州共投入6121万元,新建标准化社区办公用房134个,有155个社区有自主产权的办公用房,占总数的88%,电教设备配备率达到100%,党建基础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以社区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了功能完善、服务项目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全州共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59个,提供各类服务项目455个,共组建在职、在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711支,志愿者10830名。社区“党员创业工程成效显著”。通过建立社区党员创业档案、健全创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培育,社区党员创业氛围更加浓厚,社区党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得到增强。仅去年一年,全州街道社区党组织就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882场次,培训25540人次,其中党员6357人次;提供就业信息15604条,协调解决创业小额贷款468万元,党员实现创业再就业1746人,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0076人。全州17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使流动党员有了“新家”。组织开展了三届全州“社区党员文化月”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2003年全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州召开,介绍并推广了我州的经验。

(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灵活有效。制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三年规划,明确了指导方针、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轨道。从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出发,推广了“党群一体化”工作模式,下派党建指导员186名,联系529户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99%,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71.2%,按照无党员单位以“党群一体化”启动发展;有党员单位由党员包保积极分子发展;既发展一线职工入党,又在高位操作、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发展业主入党的思路,壮大了“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党员数量以5-7%的比例递增,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建立了23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基地,设计开展了“三争一树”、“创五好党组织”等活动,受到了党员与业主的支持与欢迎,提升了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党组织活动阵地得到巩固。规模以上党群活动室覆盖率达到79%,有力地促进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改善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

(五)机关、系统党委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开展“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创建“五型机关”、“学、做、创”、“创先争优”、“师德医德建设”等活动,机关、系统党委和国有企业的党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机关一类党建集体逐年递增,三类集体的转化率不断提高。我们围绕师德建设抓试点、树典型的做法,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的充分肯定,先后有五个部级新闻单位予以报道。

(六)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按照省委的要求,因地制宜,坚持原则,完善制度,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和研究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途径,不断壮大基层党的力量。五年共发展党员21613名,其中工作一线党员占72.79%;35岁以下党员占70.07%。非公领域占4.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几年来,我州基层党建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党组织带富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全州1072个村中只有近20%的村有村积累,其余均为空壳村和负债村。没钱办事,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直接导致村级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个别乡村干部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差,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缺乏应有的思考和对策,服务不到位。

(二)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务工作的覆盖面应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使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新组织中相当一部分不愿建党组织,党员不愿亮身份,员工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全州有非公企业3785家,组建党组织的有507家,组建率为13.4%;社会组织687家,组建党组织的有32家,组建率仅为4.6%。由于党组织数量少,渗透力、影响力小,致使党组织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加之企业规模小,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党员数量少、分布广,给党建基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多数党务干部年龄偏大,兼职较多,思想陈旧,找不到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党组织的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社区党组织服务水平应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社区党务干部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既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又限制了干部的来源。另一方面,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加之政府委托社区承办的事物过多,占用了社区干部的太多精力,致使社区工作存在服务不到位和失位的现象。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滞后,居民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起来,对社区公共事务、公共活动态度冷漠。全州还有部分社区没有标准的办公、活动场所,组织社区党建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较多,给党员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城市流动党员数量增大,管理和教育工作均需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研究新形势下党员管理创新发展措施。

三、对策及建议

今后五年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落实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实施“十一五”规划,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手段,以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基层班子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具体措施,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对未来五年的基层党建工作做出系统安排。在总结近年来全州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借鉴外地新理念新做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未来五年指导全州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措施,并分别制定推进农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等重点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党员素质提升办法,把全州基层党建工作纳入有序推进的轨道,确保各方面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各项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全面完成。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要拓宽选人视野,从源头上保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数量和素质。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鼓励、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党员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具备条件的通过一定程序担任党组织的领导成员。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村屯可以通过出让股份的形式招聘管理人才,补充基层干部。要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安排外出考察,开展与典型干部的交流等形式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提高服务发展、依法办事和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科技文化的传播人、政策法规的宣讲人、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逐步提高党务干部的待遇,扩大党务干部岗位的社会影响力和人才吸引力。要拓宽党务干部选拔任用的渠道,建立党务干部人才库,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来源、充实力量、改善结构。加强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推进党务干部岗位交流,提高党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三)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要以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新型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党员,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员,使广大党员不断坚定信念、提高素质、保持先进性。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在平时和关键时刻都能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党员队伍的吸纳更新机制,着力解决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问题。疏通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根据党员自身情况和特点,结合党建工作目标,设置合适的岗位职责,使无职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改进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在坚持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基础上,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员从业状况,探索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实施“党组织覆盖工程”,在总结、推广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水平。要把握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迅猛发展的特点,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对那些规模较大、党员和职工队伍稳定、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重点在组织内加强建党工作;对那些规模小、变化快、人员流动大、党员数量少的,可依托社区、经济园区、商务楼宇、流通市场和人才中介机构等载体,建立党组织;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通过在优秀员工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搞好党工共建及选派党建联络员等办法,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社区及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其他各个领域,也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的推进,切实按照要求,同步调整党组织设置,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网络。以利益或某种需求为纽带,建立城乡居民合作社、协会、学会等组织,并根据情况建立党组织,引导居民互助互学自律,增强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居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集中难、活动难、管理难等方面的问题。

(五)全面提高党建服务水平。构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服务体系。要切实搞好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干部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的问题,要进行统计分析,拿出统一的选配方案,及时配置到位;要有针对性地对班子成员进行培训锻炼。

要创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方式。深入开展“党员农贷致富”、“党员创业工程”等活动,增强党员领富带富能力。进一步建设好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帮助广大党员排忧解难。建立党组织服务困难党员的制度和机制,对建国前入党的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建立生活补贴制度,对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建立定期慰问制度,协助下岗职工党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党员就业,切实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党员之家”。领导或指导经济、行政、居民自治基层组织落实国家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依法维护公民在财产、就业、分配、教育、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实施“街道社区‘双提高’工程”,切实加强群众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完善党员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技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社区党员文化月”、“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等活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建设好党员志愿者队伍,不断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发动组织广大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共同做好群众工作。通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把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有机结合起来。

(六)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制度建设。对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认真执行;对基层形成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提炼,用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还要立足新的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制度和办法,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要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如何,主要看是否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是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是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否有力促进了本地、本单位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不断得到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上述检验标准,细化评估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在检查和考核的基础上,表彰先进,督促后进,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今年是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了了解新田县基层妇女组织的现状,更好地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推动新田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遵照省、市妇联的安排,新田县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主席,采取调查、个别谈心等形式,了解了新田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

新田县现有19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4岁;其中本科4人、大专10人、高中(中专)5人;中共党员6人;行政编制19人,专职5人,兼职14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14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74%,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5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15年以上的4人,10-15年的6人,10年以下的9人,从事妇女工作15年未解决政治待遇的2人。工资待遇都有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县现有行政村372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100%,有村妇代会主任372人,配备率达100%。去年换届后,100%进入村委,32.7%进入支委。村妇代会主任45岁以下的达90%;高中114人,初中及以下236人。中共党员121人。

全县现有6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配妇联主席6人,配备率达100%。社区妇联主席100%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5岁;其中大专1人,高中4人;中共党员2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4000元,最低的是1200元。村妇代会主任从事妇女工作满二十年,可享受离任村干待遇180元/年。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比较平衡,人均月工资800元。

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100%的人员是县财政全额拨款。

二、主要做法

新田县妇联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建网络、建队伍、建机制、强服务”的目标。

1、强化领导,形成共识

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组织建设,一是政策给予支持,措施得力,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的妇女工作良好局面。20xx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妇女儿童规划》,明确妇联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实现的措施, 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县 “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县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妇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妇女工作的实际问题;2次选调女后备干部和妇联主席26人,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20xx年县委组织部8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妇委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妇联组织建设;县民政局、县妇联在每次村委换届期间都转发了省市《关于在村委会换届中保证村委会班子中有适当女性成员的意见》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并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和农村妇女组织网络健全的情况出发,明确规定村计生专干由妇代会主任兼任,从而保证了“两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二是“以党建带妇建”,将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中,对海选中落选的村妇代会主任,普遍采取聘任为村支委的做法,保证了村妇代会主任在村级管理中的地位,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养老保险等问题,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的后顾之忧。

2、强化指导,分步实施

基层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按照“巩固好的、强化弱的、收拢散的、建设新的”方针,根据不同层面分类指导。

一是巩固县直妇委会组织。县直妇委会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跃面,县妇联以创“巾帼文明岗”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女性建功立业,并发挥自身优势与扶贫村开展“巾帼扶贫”、“四定一包”(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服务,包贫困村增收致富)活动,有11个单位的妇委会与11个村结对帮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科技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扶助。近些年,创省级文明岗2个,市级9个,县级40个,共有36名女性荣获市县“巾帼岗位能手”、8名女性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荣誉。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农村妇女流动人口等新情况的出现,妇联创新农村妇女组织设置,适应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两位一体”的做法及建立村妇女专业协会,联手带动妇女群众的致富发展,使农村妇女组织的工作 机制和活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妇女组织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深入开展巾帼致富工程。各乡镇在农村利用项目资金建立起来的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三八绿色基地”24个,总面积1620亩;全县3万余名农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显身手,涌现出十佳种烟、种果女能手20名,开发种植烤烟6万亩,大五星枇杷2万亩,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16所,兴办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女能人企业12家。茂家乡罗溪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科技文化培训,全村科学养鹅5万羽,人平增收500元,成为全县的养鹅专业村。县妇联引进了手工艺品加工和珠绣两个具有女性特征的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训、家庭式就业”,吸引了全县20xx多名农村妇女踊跃参与,增加了家庭收入。

三是建立社区妇联组织。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以新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把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推进妇女组织向社区发展。我县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县社区妇联组建率达100%,并推荐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女性担任社区领导干部。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进行家政服务钟点工的培训,与社区综治办联合建立妇女维权调解咨询中心,贴近基层服务妇女。

四是构筑开放性的妇女组织网络。县妇联进一步密切联系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扩大了与各类妇女组织的联谊。改变单一的妇代会组织形式,扩大妇联组织范围,在新经济组织和民间社团建立妇委会4个,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

3、强化机制,提质荐才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县通过建章立制,提质荐才,让女性成才拥有了广阔的舞台。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基层妇联自身建设的关键。每年县干教领导小组将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全年干教计划中,在各种主体班中考虑了女干部、女非党积极分子的参训比例。每年3月份举办一期120人参加的全县各乡镇妇联主席、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妇联机关干部每年到省、市、县全部轮训一次。每年9月份举办一期380人参加的村、居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以传播科技文化和法律政策为载体,将理论与实用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专职队伍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妇联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组织部门按照“两注重,一优先”原则,即选拔干部注重女干部,调整领导班子注重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干部。注重参考妇联的荐举意见,把女干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目标。

三是推荐选拔制度。推荐选拔女干部是妇联的职责,县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信息资料,包括乡镇党政班子女干部、县直机关股级女干部、女企业家、优秀女教师等以及党外股级女干部的分布情况。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女性人才变动情况,通报各单位女领导干部配备比例,敦促有关单位按规定配备女干部。积极启发女干部提升自我审视,激发女干部的成才意识,加强女干部自我拓展的实践能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结合机关作风建设,规范“评先创优”活动,强化女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四自”精神教育,有效地推动女干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使用。近年来,县妇联向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48名,已任用46名。目前,全县有妇女干部1860人,占全县干部6543人总数的28.4%;副科(乡)级以上女干部70名,其中副处以上6人;全县县直120个副科级以上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1名女干部的有42个,占总数的35%;配备女正职的有15个,占总数的12.5%;非党女干部62人,副科(乡)级非党女干部11人。全县19个乡镇,现有女干部72名,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1名女干部的18个,占总数的94.7%,党政领导班子各配备1名女干部的有2个,占总数的10.5%;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中,女干部20名,占同级干部数的13.4%;其中女党委书记1名,女乡镇长2名,女党委副书记2名,女党委委员3名,女副镇长6名。372个行政村6个社区,有386名女性进入了村两委、社区班子,其中女村支书5名,村主任、社区主任10名。县委建立了县、乡(镇)女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了女后备干部45名,其中县级女后备干部10人。发展女党员是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基础,在农村重点培养、推荐初中以上文化的女干部、乡镇企业骨干和年轻、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妇女入党,引导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妇女主动入党。在城镇主要培养推荐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妇女入党,重点在教师、学术带头人及其他业务骨干。1999年至20xx年共发展党员5120名,培训女入党积极分子1852人,女党员总数由20xx年的2158名上升到20xx年的2330名,女党员的比例占党员总数17604名的13.2%。

四是激励机制。以宣传表彰为载体,及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女性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树立了女性的良好形象。近些年共表彰奖励优秀妇女工作者56名,“增强四个观念”、学习“三个代表”、“优秀领导”、“优秀公务员”等女性典型16名。

五是跟踪培养制度。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工作情况,采取“任前帮任后夸”,为女干部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其健康成才。

4、强化服务,提升实力。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关键是要发挥组织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通过创经费、办实体、抓阵地、搞活动,增强了服务功能。一是争取经费保障。《新田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每年按全县妇女人平0.4元作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妇联也争取了每年20xx-6000元的妇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乡镇财政还承担了乡镇妇联主席和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女性安康保险、征订《今日女报》及女性健康检查的开支。龙泉镇每年花在妇女工作上的资金达2万元。二是建立活动阵地。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三月竣工投入使用,作为妇女教育培训和活动的场所,极大的服务了妇女群众。中山社区建立的娱乐室、健身走廊,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三是开展有益活动。各基层妇女组织围绕“两纲两法”、“巾帼创新业”、“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开展科技女能手、巾帼岗位能手、学习之家、环保之家、清廉之家等评选活动,这些年来全县共表彰各类典型566余人。金陵镇永桂城村成立的女子舞龙队活跃在周边县乡村,丰富了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三井乡山下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妇女“学科技学法律知识抢答赛”,以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六个社区的晨练队、女子腰鼓队为社区文化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平衡。从全县来看,县城妇女组织状况优于乡镇妇联,乡镇妇联优于村妇联,发展还不平衡。

2、基层妇女干部职能弱化。乡镇妇联主席的工作服从服务于乡镇中心工作大局,均分包着村或计生等工作,平时要拿出70%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妇联工作的各项任务要靠自己挤时间或结合其他工作进行。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服从服务于本村的中心工作,大多数时间抓计生工作和分片包组,只能结合抓计生工作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对如何开展妇女活动思考少、计划少、花的时间少。

3、兼职现象较多,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受影响。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给基层妇联组织带来一定冲击。乡镇妇联干部兼职的占80%,多数两职以上,任务繁杂,加上受双重领导,妇联布置的一些工作只能是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4、村妇代会主任责任意识淡薄。因村妇代会主任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工资来源渠道主要是靠兼任计生专干解决,妇代会主任一职无工资,所以,造成做计生专干有工资,做妇代会主任是额外劳动无报酬的现实,致使大部分妇代会主任无妇联工作的概念。上级妇联对基层的管理柔性有余,刚性不足。

5、妇女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大部村因集体经济匮乏,没有活动经费保证村级妇女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

6、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能力也很强,如:维权工作涉及法律知识,“双学双比”活动中需要农业知识,创建文明生态村涉及沼气池,等等。工作中还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如一些工作要与司法、农业、派出所等协调解决。

7、村妇代会主任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全县372个村妇代会主任中,50岁以上的24人,占8.3%;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26人,占33.8%。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与新时期对村级妇女组织建设的要求、妇女群众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组织部门关心支持,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以“党建”带“妇建”,把乡村妇女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使妇女工作做到与计生工作同等重要。要实实在在地关心乡村妇联干部的学习、工作,为她们解决妇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定期听取县乡妇联干部的汇报,支持乡村妇联干部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2、切实解决乡镇妇联主席的来源问题。全县乡镇女干部共有72人,平均年龄39岁,年龄最小的也有24岁,13个乡镇妇联主席担任了党政领导职务,仍兼任妇联主席。存在乡镇女干部缺乏,专职妇联主席难配的问题。建议公开选拔一批乡镇女干部,解决源头枯竭难题。

3、着力提高村级妇代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村妇代会干部参加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其整体素质较之以往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思想观念仍显得较为陈旧和落后,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参加培训;争取每年举办一期较全面、高质量的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责任意识、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今年是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了了解新田县基层妇女组织的现状,更好地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推动新田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遵照省、市妇联的安排,新田县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主席,采取调查、个别谈心等形式,了解了新田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

新田县现有19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4岁;其中本科4人、大专10人、高中(中专)5人;中共党员6人;行政编制19人,专职5人,兼职14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14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74%,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5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15年以上的4人,10-15年的6人,10年以下的9人,从事妇女工作15年未解决政治待遇的2人。工资待遇都有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县现有行政村372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100%,有村妇代会主任372人,配备率达100%。去年换届后,100%进入村委,32.7%进入支委。村妇代会主任45岁以下的达90%;高中114人,初中及以下236人。中共党员121人。

全县现有6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配妇联主席6人,配备率达100%。社区妇联主席100%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5岁;其中大专1人,高中4人;中共党员2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4000元,最低的是1200元。村妇代会主任从事妇女工作满二十年,可享受离任村干待遇180元/年。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比较平衡,人均月工资800元。

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100%的人员是县财政全额拨款。

二、主要做法

新田县妇联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建网络、建队伍、建机制、强服务”的目标。

1、强化领导,形成共识

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组织建设,一是政策给予支持,措施得力,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的妇女工作良好局面。20xx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妇女儿童规划》,明确妇联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实现的措施, 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县 “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县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妇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妇女工作的实际问题;2次选调女后备干部和妇联主席26人,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20xx年县委组织部8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妇委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妇联组织建设;县民政局、县妇联在每次村委换届期间都转发了省市《关于在村委会换届中保证村委会班子中有适当女性成员的意见》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并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和农村妇女组织网络健全的情况出发,明确规定村计生专干由妇代会主任兼任,从而保证了“两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二是“以党建带妇建”,将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中,对海选中落选的村妇代会主任,普遍采取聘任为村支委的做法,保证了村妇代会主任在村级管理中的地位,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养老保险等问题,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的后顾之忧。

2、强化指导,分步实施

基层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按照“巩固好的、强化弱的、收拢散的、建设新的”方针,根据不同层面分类指导。

一是巩固县直妇委会组织。县直妇委会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跃面,县妇联以创“巾帼文明岗”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女性建功立业,并发挥自身优势与扶贫村开展“巾帼扶贫”、“四定一包”(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服务,包贫困村增收致富)活动,有11个单位的妇委会与11个村结对帮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科技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扶助。近些年,创省级文明岗2个,市级9个,县级40个,共有36名女性荣获市县“巾帼岗位能手”、8名女性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荣誉。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农村妇女流动人口等新情况的出现,妇联创新农村妇女组织设置,适应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两位一体”的做法及建立村妇女专业协会,联手带动妇女群众的致富发展,使农村妇女组织的工作 机制和活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妇女组织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深入开展巾帼致富工程。各乡镇在农村利用项目资金建立起来的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三八绿色基地”24个,总面积1620亩;全县3万余名农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显身手,涌现出十佳种烟、种果女能手20名,开发种植烤烟6万亩,大五星枇杷2万亩,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16所,兴办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女能人企业12家。茂家乡罗溪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科技文化培训,全村科学养鹅5万羽,人平增收500元,成为全县的养鹅专业村。县妇联引进了手工艺品加工和珠绣两个具有女性特征的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训、家庭式就业”,吸引了全县20xx多名农村妇女踊跃参与,增加了家庭收入。

三是建立社区妇联组织。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以新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把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推进妇女组织向社区发展。我县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县社区妇联组建率达100%,并推荐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女性担任社区领导干部。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进行家政服务钟点工的培训,与社区综治办联合建立妇女维权调解咨询中心,贴近基层服务妇女。

四是构筑开放性的妇女组织网络。县妇联进一步密切联系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扩大了与各类妇女组织的联谊。改变单一的妇代会组织形式,扩大妇联组织范围,在新经济组织和民间社团建立妇委会4个,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

3、强化机制,提质荐才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县通过建章立制,提质荐才,让女性成才拥有了广阔的舞台。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基层妇联自身建设的关键。每年县干教领导小组将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全年干教计划中,在各种主体班中考虑了女干部、女非党积极分子的参训比例。每年3月份举办一期120人参加的全县各乡镇妇联主席、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妇联机关干部每年到省、市、县全部轮训一次。每年9月份举办一期380人参加的村、居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以传播科技文化和法律政策为载体,将理论与实用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专职队伍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妇联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组织部门按照“两注重,一优先”原则,即选拔干部注重女干部,调整领导班子注重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干部。注重参考妇联的荐举意见,把女干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目标。

三是推荐选拔制度。推荐选拔女干部是妇联的职责,县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信息资料,包括乡镇党政班子女干部、县直机关股级女干部、女企业家、优秀女教师等以及党外股级女干部的分布情况。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女性人才变动情况,通报各单位女领导干部配备比例,敦促有关单位按规定配备女干部。积极启发女干部提升自我审视,激发女干部的成才意识,加强女干部自我拓展的实践能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结合机关作风建设,规范“评先创优”活动,强化女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四自”精神教育,有效地推动女干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使用。近年来,县妇联向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48名,已任用46名。目前,全县有妇女干部1860人,占全县干部6543人总数的28.4%;副科(乡)级以上女干部70名,其中副处以上6人;全县县直120个副科级以上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1名女干部的有42个,占总数的35%;配备女正职的有15个,占总数的12.5%;非党女干部62人,副科(乡)级非党女干部11人。全县19个乡镇,现有女干部72名,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1名女干部的18个,占总数的94.7%,党政领导班子各配备1名女干部的有2个,占总数的10.5%;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中,女干部20名,占同级干部数的13.4%;其中女党委书记1名,女乡镇长2名,女党委副书记2名,女党委委员3名,女副镇长6名。372个行政村6个社区,有386名女性进入了村两委、社区班子,其中女村支书5名,村主任、社区主任10名。县委建立了县、乡(镇)女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了女后备干部45名,其中县级女后备干部10人。发展女党员是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基础,在农村重点培养、推荐初中以上文化的女干部、乡镇企业骨干和年轻、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妇女入党,引导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妇女主动入党。在城镇主要培养推荐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妇女入党,重点在教师、学术带头人及其他业务骨干。1999年至20xx年共发展党员5120名,培训女入党积极分子1852人,女党员总数由20xx年的2158名上升到20xx年的2330名,女党员的比例占党员总数17604名的13.2%。

四是激励机制。以宣传表彰为载体,及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女性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树立了女性的良好形象。近些年共表彰奖励优秀妇女工作者56名,“增强四个观念”、学习“三个代表”、“优秀领导”、“优秀公务员”等女性典型16名。

五是跟踪培养制度。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工作情况,采取“任前帮任后夸”,为女干部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其健康成才。

4、强化服务,提升实力。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关键是要发挥组织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通过创经费、办实体、抓阵地、搞活动,增强了服务功能。一是争取经费保障。《新田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每年按全县妇女人平0.4元作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妇联也争取了每年20xx-6000元的妇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乡镇财政还承担了乡镇妇联主席和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女性安康保险、征订《今日女报》及女性健康检查的开支。龙泉镇每年花在妇女工作上的资金达2万元。二是建立活动阵地。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三月竣工投入使用,作为妇女教育培训和活动的场所,极大的服务了妇女群众。中山社区建立的娱乐室、健身走廊,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三是开展有益活动。各基层妇女组织围绕“两纲两法”、“巾帼创新业”、“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开展科技女能手、巾帼岗位能手、学习之家、环保之家、清廉之家等评选活动,这些年来全县共表彰各类典型566余人。金陵镇永桂城村成立的女子舞龙队活跃在周边县乡村,丰富了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三井乡山下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妇女“学科技学法律知识抢答赛”,以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六个社区的晨练队、女子腰鼓队为社区文化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平衡。从全县来看,县城妇女组织状况优于乡镇妇联,乡镇妇联优于村妇联,发展还不平衡。

2、基层妇女干部职能弱化。乡镇妇联主席的工作服从服务于乡镇中心工作大局,均分包着村或计生等工作,平时要拿出70%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妇联工作的各项任务要靠自己挤时间或结合其他工作进行。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服从服务于本村的中心工作,大多数时间抓计生工作和分片包组,只能结合抓计生工作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对如何开展妇女活动思考少、计划少、花的时间少。

3、兼职现象较多,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受影响。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给基层妇联组织带来一定冲击。乡镇妇联干部兼职的占80%,多数两职以上,任务繁杂,加上受双重领导,妇联布置的一些工作只能是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4、村妇代会主任责任意识淡薄。因村妇代会主任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工资来源渠道主要是靠兼任计生专干解决,妇代会主任一职无工资,所以,造成做计生专干有工资,做妇代会主任是额外劳动无报酬的现实,致使大部分妇代会主任无妇联工作的概念。上级妇联对基层的管理柔性有余,刚性不足。

5、妇女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大部村因集体经济匮乏,没有活动经费保证村级妇女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

6、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能力也很强,如:维权工作涉及法律知识,“双学双比”活动中需要农业知识,创建文明生态村涉及沼气池,等等。工作中还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如一些工作要与司法、农业、派出所等协调解决。

7、村妇代会主任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全县372个村妇代会主任中,50岁以上的24人,占8.3%;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26人,占33.8%。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与新时期对村级妇女组织建设的要求、妇女群众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组织部门关心支持,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以“党建”带“妇建”,把乡村妇女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使妇女工作做到与计生工作同等重要。要实实在在地关心乡村妇联干部的学习、工作,为她们解决妇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定期听取县乡妇联干部的汇报,支持乡村妇联干部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2、切实解决乡镇妇联主席的来源问题。全县乡镇女干部共有72人,平均年龄39岁,年龄最小的也有24岁,13个乡镇妇联主席担任了党政领导职务,仍兼任妇联主席。存在乡镇女干部缺乏,专职妇联主席难配的问题。建议公开选拔一批乡镇女干部,解决源头枯竭难题。

3、着力提高村级妇代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村妇代会干部参加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其整体素质较之以往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思想观念仍显得较为陈旧和落后,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参加培训;争取每年举办一期较全面、高质量的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责任意识、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青团的基层组织30%在农村,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70%。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农村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成了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青年的流向分布也呈现出多向复杂的特点,由此导致了农村团组织建设的复杂特性。从挂职到***团委后,我和单位的同时,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当地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作了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全团对农村团组织建设的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来构建农村团组织新网络等团建理论的提出,使农村团组织逐步开始摆脱传统的建团模式,尝试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农村团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比其它领域团组织的建设,农村基层团组织仍处于落后境地,远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0 引言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我国社会的支柱力量,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适应新时代需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应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探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青年的新途径。农村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基础,是履行农村共青团工作职责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农村共青团的各项功能的根本途径。农村基层团委决定着共青团在农村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 ,全国近13亿人口就有9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抓好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与发展,既关系到全国的建设大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农村团员青年作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和引导无疑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近年来,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促团建,全市乡镇团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领青年较好地服务乡镇党政大局。但是面对新形势,共青团在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也表现得最为集中,农村成了团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部分乡镇团委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活动不经常、阵地不牢固、经费无保障、团委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乡团干部的待遇问题、共青团的工作经费等问题都影响着乡镇团组织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工作方式的调整,决定着乡镇团委的活力。

1 ***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

***市地处关中平原腹部,素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总面积507平方公里,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7万人,共有青少年13万余人,其中团员青年29000余名,少先队员49000余名,团委49个(乡镇团委14个),建队的学校236个,专兼职团干部59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共青团工作在市委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服务***、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引导农村青年服务新农村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团组织建设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2.1.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任重道远

2.1.1.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健全制度

虽然党建带团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和办法,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但更多的还是局部的,针对单项工作或应急性的,还没有形成使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还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和督促落实的工作举措,常常使党建带团建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中,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

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追求经济效益,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关心程度不够,本着“能维持、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在评价团干部工作时,只重视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从全县基层团干部兼职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普遍认为团的工作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只要把县上安排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特别是一些村党组织对团工作很不重视,把村团支部书记当作可有可无的角色,导致了整个村级干部队伍的老化,团的组织活动不能开展,团组织形同虚设。

2.1.2.团员意识还较为淡薄,团员流失比较严重

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普及深化,14岁至22岁的农村青年都进入各类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他们的团组织关系在学校管理,而23岁至28岁的农村青年又都不安于农村发展现状,受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纯政治性的工作不感兴趣,组织观念、集体观念逐渐淡漠,最关心的是如何致富、赚钱,认为团组织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性困难和问题,对团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许多青年认为在农村入不入团都无所谓,从学校毕业后不愿参加团的活动,且由于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没有按规定及时办理,有些团员毕业后就全部流失。

2.1.3团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

由于专职团干部转业难,提拔任用率低,年龄老化等因素,造成一些乡镇、农村团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兼职团干部有时在处理业务工作与团内工作关系上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大部分领导干部更注重经济建设等方面工作。村级没有专职团干部,团支部书记没有劳动报酬,因此很难将有能力、有热情的青年吸引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导致村团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足,现有的村一级团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思想观念老化,也严重困扰着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活跃与发展。社区团干部均为兼职,社区青年分散,大多游离在小店铺中,开展工作相对困难,发挥作用不理想。后继乏人,没有建立村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及相应的培养机制。综上因素,使得农村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团组织工作难以提升。

2.1.4.团组织的有效网络覆盖还需进一步扩大

一是无组织覆盖。由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产生,新的群体不断涌现,而基层团建工作又未能及时跟上,形成了较多的团建空白点,使得相当一部分团员游离于团组织之外。二是虽有组织覆盖,但组织发育程序不够,难以实现有效覆盖。在“两新”组织和虽已建立了基层团组织,但由于其组织发育程度远不及一些传统领域的基层团组织,因此其作用发挥和组织覆盖力也就大打折扣。“两新”组织建团难和巩固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两新”组织规模小,青年少,团员少,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相对困难。

2.2.团的活动方式与形势发展脱节

2.2.1.活动中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当前各种意识形态互相冲撞、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形势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相反却有放松和弱化的倾向。活动的谋划比较侧重考虑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坚持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放在首位。活动的内容都比较重视提供项目、信息、技术等服务,或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去满足青年的浅层次需要,而结合当前广大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实际,针对他们的内心矛盾、思想困惑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展活动少,难以真正触动青年的思想,引起他们的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

2.2.2.锻造活动品牌的意识不强

从我市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发展情况来看,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困难,不够经常,部分团组织虽然能够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团的主题活动,但在满足当代青年的需求上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团员不愿做的问题,致使团组织活动开展与农村青年的需求不一致,使团组织活动开展困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出新多,深入开展下去的少;昙花一现的多,长抓不懈的少。由于缺乏精品意识,基层一些好的活动缺少深层次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升,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活动品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共青团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2.3.有些团组织对青年乡土人才的培养和指导力度不够

对本地青年星火带头人、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情况不了解,培养和指导力度不够,对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的提供有效的帮助,导致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匮乏。青年次创业基地的规模、影响力不够,有的基层团组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临时找到一些种养基地挂牌应付,达不到辐射带动示范作用。

2.3.团干部思想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感到团干部普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岗敬业、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能够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展示出了新时期青年干部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团干部的作风建设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2.3.1.畏难情绪较重,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乡镇兼职团干多,专职团干部专业难,年龄偏大,提拔使用率低,缺乏工作热情。大部分乡镇农村的共青团工作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青年的需求,共青团的工作难度增加,共青团的职能有弱化的趋势。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有的团干部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有的团干部还存在着自卑、畏难情绪,觉得无职无权,没有办公场所,没有活动经费,全靠个人能力来维系,靠业余时间来张罗,难有作为。有些团干部工作思路不宽,服务中心、参与中心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只停留在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的浅层次上,围绕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的大团建意识淡薄,工作按部就班,局限于经常性工作,内容单薄、方法老套,创新意识较差。

2.3.2普遍存在短期行为

选拔团干部没有一套可行的机制。团干部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由于团干部都面临着转岗,个别团干部把共青团岗位看作个人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时期,甚至是当作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的一个跳板。由于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导致了工作中的短期行为。部分团干部眼光短浅,作风漂浮,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应付手头工作,而缺乏真正静下心来,深入谋划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意识;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而缺乏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一现象在乡镇团干部中反映得尤为明显。

3.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团的十六大的召开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时期下,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大好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团组织发展的新路子,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团组织建设水平。基层团支部、总支、团委是我们全市团组织的细胞,如何把整个躯体建设得更加强大,必须把住激活细胞这个关键,把最难的事情做好做实,通过有形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释放基层活力。

3.1.进一步完善构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新格局

党建带团建是永葆团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责任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帮助团干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工作重点。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团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把握和体现党的要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多方争取各级党组织支持,农村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团建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更好地服务农村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作为争得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村团支部要在改革过程中有所作为,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进一步提高在各级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地位,以求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级党组织只有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加强团的建设,把团建列入党建目标考核管理,做到规划同步定,任务同步下,活动同步搞,考核同步做,评优同步议,不断优化团的建设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使团的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充满生命力,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3.2.落实基层团干部的政治待遇

要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乡镇是党员的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常委会和党委会制度,使共青团能及时了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及党建中的重大事项;要将乡镇团干部纳入后备干部推荐对象,对于工作能力强、培养潜力大的团干部,要积极推荐提拔使用,使团干部感到团的工作岗位的神圣和重要。

3.3.进一步提高团干综合素质,加强乡镇团委班子建设

1.能力要不断提高。一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充满激情,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二要提高整合资源能力。基层团组织,资源有限,工作开展必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建立开放式工作格局,善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有效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三要提高攻坚克难能力。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团的工作也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畏缩不前,只能迎难而上,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不断创新,破解矛盾和问题,应对困难和挑战,探索新的机制体制,全力推动团的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修养要不断增强。一是增强政治修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用以指导实践,有力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增强学识修养。工作的开展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本领,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要学好理论,学好政策,学好团的业务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三是增强为人修养。对待事业要充满激情,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时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四是保持求真务实作风。团的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善于解决问题,多为基层为青年办一些实事,多做一些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工作,多探索一些促进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针对全市各级团干部队伍现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团干部工作机制,着力选配农村“双强型”团干部,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团员青年认可度为重要尺度的团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联合组织部门加大对基层团干部的协管力度。农村团干部的选拔配备有以下几个基本渠道:一是激活“留守资源”。即从留守在农村的党团员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团支部书记。二是用好“返乡资源”。即从返乡创业的务工团员青年、复员军人、毕业后回乡的青年学生中培养选拔团支部书记。三是借助“外来资源”。即从“三支一扶”( 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拔条件适宜者兼任乡镇或村团组织负责人。同时,要大力加强基层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团干部理论和业务工作能力,使基层团干部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4.完善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各项制度

进一步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村内“组织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组织”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当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村级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村庄,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农村团组织的“空白点”。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在继续推行“三位一体”做法的同时,重点是要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会”。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

第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团内民主集中制度、团内选举制度、团干部任免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建设,使团的组织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加强活动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团的教育活动制度、学习制度和文体活动制度等制度建设,通过开展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履行共青团职能、推动共青团工作,提升共青团最本质的的凝聚力。

第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团干部培训制度、团干部考核制度、团员发展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登记统计制度和团费收缴制度建设,提高团干部和团员综合能力素质,有效地进行组织管理。

第四,加强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制度。重点要针对农村团员流失严重的现状,建立健全团员注册管理机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团员教育管理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模范作用,使农村团员青年感受到自己在农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增强农村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流动团员管理的新方式,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动团员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衔接,按照“流入地管理和流出地管理相结合,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管理为辅”的原则,加强和改进流动团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流动团员管理水平。

3.5.加强乡镇团委阵地建设

第一,要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乡镇团委要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资料、有台账、有团旗”的“六有”基本标准建好乡镇团委活动阵地。要积极争取支持,从实际出发,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共建、共享等多种办法,加强以农村青年中心以及青少年活动场所等为重点的阵地建设。

第二,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乡镇团委要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着力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依托基地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的各项工作。要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五类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6.以服务青年需求为导向, 提高团组织服务能力

基层团组织要把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摆在首位。团中央陆昊书记在全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对青年和吸引和凝聚。吸引和凝聚青年,要靠先进的思想,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靠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第一线团干部的个人魅力和对青年的感情。一是要把发现青年能人、培养青年能人作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前提性战略任务,选拔青年致富带头人到团的岗位;要善于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换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既关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大事,也关注青年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使团的工作贴近青年、走进青年;二是以农村青年不满足于现状为根本动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农村青年联络和聚集的新形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在协会、在专业合作组织产业链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特别要多关注并帮助普通青年职工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要全面加强新农村的青年活动中心建设,将农村青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到团建工作中,提高活动中心的服务能力,把青年活动中心办成凝聚青年、教育青年、管理青年、培养青年的摇篮。四是加大对团员青年的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就业创业意识培训力度,提高团员青年的科技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3.7.大力加强自身改革,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开创农村团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组织格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目标。当前,团的基层组织总体上是健全的,但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乡镇、街道一级,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团的组织缺乏活力、联系青年的渠道比较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要积极创新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探索调整乡镇、街道团的领导班子结构,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把那些热爱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热情、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代表特别是青年能人吸收充实到乡镇、街道团的领导班子中来,以达到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作用,更好地联系凝聚青年、更好地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的目的。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并不等同于建设党的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协调机构,而是共青团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增强基层工作活力的制度性安排。各地团组织要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争取半年内每个地市级团委分别抓好区域内2-3个乡镇和街道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共青团工作的桥头堡从目前的县、区推进到乡镇、街道。立足实际,切实发挥县乡团委的作用,深入基层抓落实。各县(市)情况差别很大,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既做到整体推进,又善于重点突破,才能使团建基础工程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县、乡两级团组织是落实基层团建任务的直接责任人,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增强责任,增大压力,有效落实基层团建的各项任务。要协力实施“大团建”,集中力量打硬仗。作为地方团的组织从上到下应明确责任,积极参与,集中时间和人力,通过“团建月”、“活动周”等形式,集中整顿,解决突出问题。必须形成合力,整体联动,一个支部一个支部的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必须突破就团建抓团建的做法,把农村团的组织覆盖与活动覆盖、思想覆盖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团的建设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抓好团的活动,是活跃团的工作,巩固团建成果的重要条件。使团员青年受到教育,成长成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对团的建设和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最好检验。抓好农村团支部的建设,必须把团建与活动、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

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团建创新的研讨和实践。新的形势、新的时代、新的体制,给农村团支部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适应中调整,在改革中创新,使团的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抓住团建这个基础环节,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创新团建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模式

农村基层团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改革, 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探索一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党团共建新思路,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真正赢得青年的信赖。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要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便利,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总之,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党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部、青年人才部和青年生产部,就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在新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重心下移,把资源倾斜到基层,把力量向基层集中,勇于面对挑战,善于解决困难,以最大的决心加强乡镇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节选)(中青发【2009】9号)

2.关于做好农村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2009年7月1日发)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方案修改指南(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2009年9月10日发)

4.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决议(中青发【2009】10号)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青团的基层组织30%在农村,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70%。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农村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成了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青年的流向分布也呈现出多向复杂的特点,由此导致了农村团组织建设的复杂特性。从挂职到***团委后,我和单位的同时,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当地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作了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全团对农村团组织建设的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来构建农村团组织新网络等团建理论的提出,使农村团组织逐步开始摆脱传统的建团模式,尝试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农村团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比其它领域团组织的建设,农村基层团组织仍处于落后境地,远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0 引言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我国社会的支柱力量,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适应新时代需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应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探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青年的新途径。农村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基础,是履行农村共青团工作职责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农村共青团的各项功能的根本途径。农村基层团委决定着共青团在农村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 ,全国近13亿人口就有9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抓好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与发展,既关系到全国的建设大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农村团员青年作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和引导无疑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近年来,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促团建,全市乡镇团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领青年较好地服务乡镇党政大局。但是面对新形势,共青团在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也表现得最为集中,农村成了团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部分乡镇团委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活动不经常、阵地不牢固、经费无保障、团委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乡团干部的待遇问题、共青团的工作经费等问题都影响着乡镇团组织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工作方式的调整,决定着乡镇团委的活力。

1 ***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

***市地处关中平原腹部,素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总面积507平方公里,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7万人,共有青少年13万余人,其中团员青年29000余名,少先队员49000余名,团委49个(乡镇团委14个),建队的学校236个,专兼职团干部59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共青团工作在市委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服务***、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引导农村青年服务新农村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团组织建设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2.1.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任重道远

2.1.1.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健全制度

虽然党建带团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和办法,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但更多的还是局部的,针对单项工作或应急性的,还没有形成使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还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和督促落实的工作举措,常常使党建带团建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中,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

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追求经济效益,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关心程度不够,本着“能维持、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在评价团干部工作时,只重视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从全县基层团干部兼职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普遍认为团的工作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只要把县上安排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特别是一些村党组织对团工作很不重视,把村团支部书记当作可有可无的角色,导致了整个村级干部队伍的老化,团的组织活动不能开展,团组织形同虚设。

2.1.2.团员意识还较为淡薄,团员流失比较严重

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普及深化,14岁至22岁的农村青年都进入各类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他们的团组织关系在学校管理,而23岁至28岁的农村青年又都不安于农村发展现状,受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纯政治性的工作不感兴趣,组织观念、集体观念逐渐淡漠,最关心的是如何致富、赚钱,认为团组织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性困难和问题,对团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许多青年认为在农村入不入团都无所谓,从学校毕业后不愿参加团的活动,且由于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没有按规定及时办理,有些团员毕业后就全部流失。

2.1.3团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

由于专职团干部转业难,提拔任用率低,年龄老化等因素,造成一些乡镇、农村团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兼职团干部有时在处理业务工作与团内工作关系上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大部分领导干部更注重经济建设等方面工作。村级没有专职团干部,团支部书记没有劳动报酬,因此很难将有能力、有热情的青年吸引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导致村团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足,现有的村一级团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思想观念老化,也严重困扰着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活跃与发展。社区团干部均为兼职,社区青年分散,大多游离在小店铺中,开展工作相对困难,发挥作用不理想。后继乏人,没有建立村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及相应的培养机制。综上因素,使得农村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团组织工作难以提升。

2.1.4.团组织的有效网络覆盖还需进一步扩大

一是无组织覆盖。由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产生,新的群体不断涌现,而基层团建工作又未能及时跟上,形成了较多的团建空白点,使得相当一部分团员游离于团组织之外。二是虽有组织覆盖,但组织发育程序不够,难以实现有效覆盖。在“两新”组织和虽已建立了基层团组织,但由于其组织发育程度远不及一些传统领域的基层团组织,因此其作用发挥和组织覆盖力也就大打折扣。“两新”组织建团难和巩固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两新”组织规模小,青年少,团员少,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相对困难。

2.2.团的活动方式与形势发展脱节

2.2.1.活动中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当前各种意识形态互相冲撞、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形势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相反却有放松和弱化的倾向。活动的谋划比较侧重考虑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坚持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放在首位。活动的内容都比较重视提供项目、信息、技术等服务,或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去满足青年的浅层次需要,而结合当前广大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实际,针对他们的内心矛盾、思想困惑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展活动少,难以真正触动青年的思想,引起他们的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

2.2.2.锻造活动品牌的意识不强

从我市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发展情况来看,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困难,不够经常,部分团组织虽然能够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团的主题活动,但在满足当代青年的需求上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团员不愿做的问题,致使团组织活动开展与农村青年的需求不一致,使团组织活动开展困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出新多,深入开展下去的少;昙花一现的多,长抓不懈的少。由于缺乏精品意识,基层一些好的活动缺少深层次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升,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活动品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共青团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2.3.有些团组织对青年乡土人才的培养和指导力度不够

对本地青年星火带头人、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情况不了解,培养和指导力度不够,对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的提供有效的帮助,导致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匮乏。青年次创业基地的规模、影响力不够,有的基层团组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临时找到一些种养基地挂牌应付,达不到辐射带动示范作用。

2.3.团干部思想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感到团干部普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岗敬业、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能够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展示出了新时期青年干部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团干部的作风建设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2.3.1.畏难情绪较重,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乡镇兼职团干多,专职团干部专业难,年龄偏大,提拔使用率低,缺乏工作热情。大部分乡镇农村的共青团工作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青年的需求,共青团的工作难度增加,共青团的职能有弱化的趋势。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有的团干部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有的团干部还存在着自卑、畏难情绪,觉得无职无权,没有办公场所,没有活动经费,全靠个人能力来维系,靠业余时间来张罗,难有作为。有些团干部工作思路不宽,服务中心、参与中心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只停留在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的浅层次上,围绕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的大团建意识淡薄,工作按部就班,局限于经常性工作,内容单薄、方法老套,创新意识较差。

2.3.2普遍存在短期行为

选拔团干部没有一套可行的机制。团干部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由于团干部都面临着转岗,个别团干部把共青团岗位看作个人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时期,甚至是当作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的一个跳板。由于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导致了工作中的短期行为。部分团干部眼光短浅,作风漂浮,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应付手头工作,而缺乏真正静下心来,深入谋划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意识;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而缺乏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一现象在乡镇团干部中反映得尤为明显。

3.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团的十六大的召开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时期下,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大好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团组织发展的新路子,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团组织建设水平。基层团支部、总支、团委是我们全市团组织的细胞,如何把整个躯体建设得更加强大,必须把住激活细胞这个关键,把最难的事情做好做实,通过有形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释放基层活力。

3.1.进一步完善构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新格局

党建带团建是永葆团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责任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帮助团干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工作重点。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团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把握和体现党的要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多方争取各级党组织支持,农村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团建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更好地服务农村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作为争得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村团支部要在改革过程中有所作为,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进一步提高在各级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地位,以求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级党组织只有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加强团的建设,把团建列入党建目标考核管理,做到规划同步定,任务同步下,活动同步搞,考核同步做,评优同步议,不断优化团的建设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使团的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充满生命力,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3.2.落实基层团干部的政治待遇

要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乡镇是党员的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常委会和党委会制度,使共青团能及时了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及党建中的重大事项;要将乡镇团干部纳入后备干部推荐对象,对于工作能力强、培养潜力大的团干部,要积极推荐提拔使用,使团干部感到团的工作岗位的神圣和重要。

3.3.进一步提高团干综合素质,加强乡镇团委班子建设

1.能力要不断提高。一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充满激情,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二要提高整合资源能力。基层团组织,资源有限,工作开展必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建立开放式工作格局,善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有效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三要提高攻坚克难能力。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团的工作也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畏缩不前,只能迎难而上,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不断创新,破解矛盾和问题,应对困难和挑战,探索新的机制体制,全力推动团的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修养要不断增强。一是增强政治修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用以指导实践,有力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增强学识修养。工作的开展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本领,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要学好理论,学好政策,学好团的业务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三是增强为人修养。对待事业要充满激情,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时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四是保持求真务实作风。团的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善于解决问题,多为基层为青年办一些实事,多做一些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工作,多探索一些促进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针对全市各级团干部队伍现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团干部工作机制,着力选配农村“双强型”团干部,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团员青年认可度为重要尺度的团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联合组织部门加大对基层团干部的协管力度。农村团干部的选拔配备有以下几个基本渠道:一是激活“留守资源”。即从留守在农村的党团员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团支部书记。二是用好“返乡资源”。即从返乡创业的务工团员青年、复员军人、毕业后回乡的青年学生中培养选拔团支部书记。三是借助“外来资源”。即从“三支一扶”( 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拔条件适宜者兼任乡镇或村团组织负责人。同时,要大力加强基层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团干部理论和业务工作能力,使基层团干部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4.完善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各项制度

进一步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村内“组织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组织”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当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村级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村庄,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农村团组织的“空白点”。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在继续推行“三位一体”做法的同时,重点是要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会”。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

第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团内民主集中制度、团内选举制度、团干部任免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建设,使团的组织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加强活动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团的教育活动制度、学习制度和文体活动制度等制度建设,通过开展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履行共青团职能、推动共青团工作,提升共青团最本质的的凝聚力。

第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团干部培训制度、团干部考核制度、团员发展制度、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登记统计制度和团费收缴制度建设,提高团干部和团员综合能力素质,有效地进行组织管理。

第四,加强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制度。重点要针对农村团员流失严重的现状,建立健全团员注册管理机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团员教育管理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模范作用,使农村团员青年感受到自己在农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增强农村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流动团员管理的新方式,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动团员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衔接,按照“流入地管理和流出地管理相结合,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管理为辅”的原则,加强和改进流动团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流动团员管理水平。

3.5.加强乡镇团委阵地建设

第一,要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乡镇团委要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资料、有台账、有团旗”的“六有”基本标准建好乡镇团委活动阵地。要积极争取支持,从实际出发,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共建、共享等多种办法,加强以农村青年中心以及青少年活动场所等为重点的阵地建设。

第二,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乡镇团委要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着力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依托基地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的各项工作。要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五类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6.以服务青年需求为导向, 提高团组织服务能力

基层团组织要把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摆在首位。团中央陆昊书记在全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对青年和吸引和凝聚。吸引和凝聚青年,要靠先进的思想,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靠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第一线团干部的个人魅力和对青年的感情。一是要把发现青年能人、培养青年能人作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前提性战略任务,选拔青年致富带头人到团的岗位;要善于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换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既关注青年成长发展中的大事,也关注青年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使团的工作贴近青年、走进青年;二是以农村青年不满足于现状为根本动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农村青年联络和聚集的新形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在协会、在专业合作组织产业链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特别要多关注并帮助普通青年职工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要全面加强新农村的青年活动中心建设,将农村青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到团建工作中,提高活动中心的服务能力,把青年活动中心办成凝聚青年、教育青年、管理青年、培养青年的摇篮。四是加大对团员青年的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就业创业意识培训力度,提高团员青年的科技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3.7.大力加强自身改革,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开创农村团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组织格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目标。当前,团的基层组织总体上是健全的,但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乡镇、街道一级,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团的组织缺乏活力、联系青年的渠道比较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要积极创新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探索调整乡镇、街道团的领导班子结构,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把那些热爱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热情、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代表特别是青年能人吸收充实到乡镇、街道团的领导班子中来,以达到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作用,更好地联系凝聚青年、更好地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的目的。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并不等同于建设党的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协调机构,而是共青团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增强基层工作活力的制度性安排。各地团组织要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争取半年内每个地市级团委分别抓好区域内2-3个乡镇和街道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共青团工作的桥头堡从目前的县、区推进到乡镇、街道。立足实际,切实发挥县乡团委的作用,深入基层抓落实。各县(市)情况差别很大,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既做到整体推进,又善于重点突破,才能使团建基础工程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县、乡两级团组织是落实基层团建任务的直接责任人,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增强责任,增大压力,有效落实基层团建的各项任务。要协力实施“大团建”,集中力量打硬仗。作为地方团的组织从上到下应明确责任,积极参与,集中时间和人力,通过“团建月”、“活动周”等形式,集中整顿,解决突出问题。必须形成合力,整体联动,一个支部一个支部的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必须突破就团建抓团建的做法,把农村团的组织覆盖与活动覆盖、思想覆盖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团的建设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抓好团的活动,是活跃团的工作,巩固团建成果的重要条件。使团员青年受到教育,成长成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对团的建设和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最好检验。抓好农村团支部的建设,必须把团建与活动、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

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团建创新的研讨和实践。新的形势、新的时代、新的体制,给农村团支部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适应中调整,在改革中创新,使团的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抓住团建这个基础环节,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创新团建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模式

农村基层团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改革, 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探索一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党团共建新思路,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真正赢得青年的信赖。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要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便利,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总之,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党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部、青年人才部和青年生产部,就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在新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重心下移,把资源倾斜到基层,把力量向基层集中,勇于面对挑战,善于解决困难,以最大的决心加强乡镇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节选)(中青发【2009】9号)

2.关于做好农村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2009年7月1日发)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方案修改指南(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2009年9月10日发)

4.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决议(中青发【2009】10号)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市委在实践中坚持推进“三大统筹”,即以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念统筹,以优化配置、城乡共享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统筹,以城乡党建一体化推进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统筹。围绕“三大统筹”,着力构建“六个体系”,形成了全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市委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努力改变党组织行政化设置的单一性和自我运行的封闭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一是打破区域界限,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在坚持按行政区划和基本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对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整合毗邻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立村居联合党组织;在原有部门帮村基础上,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建立村与机关事业单位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2780个。二是依托产业链条,建立产业党组织。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跨越城乡地域,联结科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联合型党组织。各区县普遍打破行政村界限,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公司加农户的生产联合体建立产业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产业党组织6517个。三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村企联合党组织。在企业较多、村与工业园区共存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龙头的村、企、居融合型党组织,推动农民向市民、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党组织协调村、企,实现共建双赢。四是围绕区域性优势产业,建立党组织联合体。奉节、云阳两县交界处是名优“红土米”主产区,围绕发展这一优势产业,两县9个乡镇党委成立奉云县际毗邻区域党组织轮值会,共同推进土地流转,统一种植标准和产销服务,新增种植面积2.5万亩。

(二)构建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市委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选派机关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区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目前,已选派552名区县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选派3000名区县和乡镇机关干部驻村帮助工作。从20*年开始,计划5年内选派3.2万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二是利用城市资源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利用党校、职技院校等,加强对农村干部人才的培训。抽调专家组成讲师团,赴区县巡回轮训村“两委”负责人。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上派挂职锻炼活动。三是引导事业有成的农村外出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条件,积极吸引长期在外打拼、有一定成就的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返乡创业。奉节县公平镇党委依托外出农民工党组织和党员,吸引本地外出人员回乡创办劳动密集型工业小园区,仅一年时间就有8家企业落户在这个大山深处的乡镇,安排就业2750人。四是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城市发展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在办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市发展劳务经济的优惠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平台,争取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党员和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

(三)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农民工中党员8.5万人。做好农民工中党的工作,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而且关系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关系到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为此,市委以加强农民工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一是构建内外结合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按照“双向互动、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跨越地域、统筹管理、联动运行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基本做到了哪里有农民工党员聚集哪里就有党的组织。二是完善双边互动的农民工党员管理办法。结合构建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网的农民工党员动态信息库,实现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采取农民工党员行前登记、定期联系、双向报告、双边考核等措施,积极完善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机制和办法。目前,全市外出农民工党员已有80%被纳入多种形式的管理。三是建立两地协作的农民工党员发展机制。市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健全发展农民工党员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流出地、流入地两地“选苗”、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发展农民工党员办法。

(四)构建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市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积极组织党员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促发展、保和谐。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市、区县和乡镇(街道)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2名困难群众。推行基层党员联户制度,建立党员与困难户、户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设立党员服务中心(站)、村(居)民事务中心(站、点),义务为群众服务。二是丰富活动载体。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党员义工、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万盛区积极开展“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的“六事”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关爱行动。为使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安心工作,专门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问题。垫江县由妇联系统党组织牵头,建立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78个;由民政系统党组织牵头,建立村级空巢老人服务站47个。针对农民工权益易于受到侵害的问题,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专项维权行动。

(五)构建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市委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纳入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着力激发党的内生动力。一是建立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基层覆盖范围,市财政每年转移支付1.68亿元,用于村干部误工补贴,确保村干部的年误工补贴不低于4800元。加大区县财政投入,建立村干部误工补贴增长机制。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全市40个区县全部建立了党内帮扶资金,规模达5431万元,已帮扶困难党员18万人次。在全市开展党员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活动,把重点放在帮助就业、创业上,帮根本、扶长远。三是建立向农村党员倾斜的政治激励机制。着眼保障城乡党员主体地位,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中,有重点地向农村党员和农民工党员倾斜。在创先争优评比中,各区县改进评比办法,根据农民工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专门分配农民工党员评优名额。在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中,加大农村党员名额比例,并留出专门名额给农民工党员。

(六)构建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市委从统筹配置城乡党建资源出发,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促进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一是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互帮活动。目前,已有7297个城乡党组织开展结对互帮活动。各区县还利用在移民和扶贫开发中结对共建的机会,扩大党组织结对互帮范围。二是统筹配置城乡党建工作资源。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市、区县整合民政、卫生、供销、计生等涉农部门资金3.2亿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930个。加快推进城乡党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建信息网络。协调推进城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共享。三是探索城乡互动的开放式组织生活。为促进城乡党员相互学习交流,许多结对互帮的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到互帮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促使城乡党员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拉近了城乡党员的距离,增进了城乡党员的感情。通过联办农民党校、开办农家课堂、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基地和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等途径,促进城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交流融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任务。*市的先行实践,为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必须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整体架构内,着力加以推进。要从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体系着眼,调整、优化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从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眼,改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着眼,确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机制,从而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确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市提出的“三大统筹”和“六个体系”,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来确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内容。这是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思路、内涵、方法的有益探索。只要像*这样,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不断探索,从党建工作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合上不断回答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框架体系和基本内容就会越来越清晰,工作的努力方向就会越来越明确。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一、当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我市共有75个乡镇党委,2286个农村党支部,4735名乡镇干部,10724名村干部,68984名农民党员。乡镇党委中达到“六个好”的45个,占60%;优秀党支部1009个,占44%。

几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来抓,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了“围绕一条主线(发展农村经济),落实两个责任(县区委关键责任、乡镇党委直接责任),建好三支队伍(农村干部、党员、组织员队伍),突出四个重点(三级书记“素质工程”、后进乡镇党委和后进村党支部整顿转化、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三级创建),努力实现四增一保目标(增强乡镇党委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农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确保农村稳定)”的工作思路,指导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康稳步发展。(一)加强领导。市委适时谋划、部署、调度、考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市委主要、主管领导和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系点调研,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全市28名市级领导、170多名县区领导都建立了党建联系点,并帮助联系点解决实际问题。(二)实施以点带面。近年来,全市紧紧抓住后进乡村整顿、乡镇党委建设、素质工程三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三)完善激励机制。从99年开始,市委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和优秀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党员,开展“三级创建”活动。通过明确新思路、丰富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健全完善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四)以“学教”活动促整体进步。从2000年冬开始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改进基层干部作风为重点,以“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为目标的“学教”活动,使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提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党支部建设得到加强,战斗力有较大提高。近几年通过集中整顿、开展村级学教活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等,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党支部班子进行了全面调整,支部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支部书记平均年龄由98年的47.2岁,下降到现在的45.7岁;初中以上文化的人数由98年的77.4%增加到现在的88.5%。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大多数班子比较团结,能够独立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村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在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素质工程”,全市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培训体系,多层次、多形式对农村干部进行轮训。3年来90%以上的乡村干部接受了理论、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学习,近30%的乡村干部参加了正规化学历教育,大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取得任职资格证书,80%以上的农村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在农村“学教”活动中,广大农村干部积极率领农民选路子、搞调整、跑销路发展农村经济,深入群众解民忧、排民困、帮民难,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深受农民拥护和赞誉。

三是农村党员队伍健康发展,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全市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在大部分乡镇得到解决,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到9237人。各县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了农村党员的“”、目标管理等制度,开展了“双学”、争当优秀党员等活动,党员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全市近一半以上的农村年轻党员成为致富能手,90%以上的农民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涌现了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四是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的“主角”和“龙头”作用发挥较好。全市各乡镇党委能够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认真落实各项责任制,普遍建立了党委成员包村、工作例会、调度检查等项制度,做到定时开会、定时检查、定时解决难题。通过每年倒排5%的办法对后进村进行整顿,逐村排查,逐村达标,确保了后进村达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形式更加规范。全市农村村务公开程序比较规范,“五规范一满意”的村达到95%以上,已经初步建立起民主管理新体制,组织体系健全率达100%。全市2286个村均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广大农民参政意识普遍增强,参与民主议政的人数不断增加。仅今年1月10日和7月10日的议政日活动参加人员就达25万人次,提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意见建议达1.2万余条。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

六是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县、乡党委把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抓农村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围绕经济抓党建,加强党建促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近几年来各县乡党委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130亿元,农业产业化率达57%,产业化经营吸纳农户69%。集体经济不断增强,目前全市4县3区有集体经济的村达到2090个,占93.2%,其中集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346个,在5--10万元之间的460个,分别占16.6%和22.0%。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带来了全市农村的可喜变化。目前全市农村安定团结,党的威信日益提高,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形成了安乐祥和、蒸蒸日上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新形势下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成份、利益格局、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农村人民内部矛盾也表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三是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四是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和着力解决。这些,都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

1、少数乡镇党委履行“主角”作用不到位,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一些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不强。部分乡镇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比较薄弱。有的乡镇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部署多,认真抓落实不够。有的只强调经济工作,把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二是有的乡镇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措施不得力。一些乡镇工作不深入,对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底数不清,症结摸不准,抓不住关键,因此制定不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三是有的乡镇组织员队伍不健全,难以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四是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太强,缺乏发展经济的能力,还有的民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

2、村级班子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新老问题

一是有些村班子不强。有的村党支部缺乏谋划发展思路、带领农民致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知道按部就班,被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成了“维持会”。个别村支部书记还后继乏人,出现了全体党员“轮流坐庄”的现象。二是有的“两委”关系难协调。一些村主任与支部书记合不来,职责很难履行到位。一些村支部工作包揽过多,使村委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引起矛盾。有的村支部在发挥领导作用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核心作用不明显,造成支部和村委会工作“两张皮”现象,形不成合力。三是遗留问题难清理。一些村遗留问题时间长,情况复杂,村班子往往怀有畏惧心理不愿管,或想息事宁人,不去触及。有的村班子有决心处理遗留问题,但自身能力有限,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四是一些村干部缺少各项保障。有的村村干部工资不能按时兑现。如昌黎、抚宁、青龙3个县共有72个村村干部连续2年没有拿到工资。有的村支部书记反映干了二、三十年,担心退下后没有经济来源,要求应给予相应生活补贴。另外,个别村还出现了由于工作的原因使村干部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的现象。

3、村干部队伍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进取意识和服务观念不强。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工作打不开局面,不知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发家致富,缺乏指导群众调整种、养殖结构的能力。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到位,不深入群众,仍然带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作风。二是民主意识有待提高。一些新上来的村干部,不懂农村基层工作程序,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所有事情都是村委会说了算。有些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够强,群众观念还比较淡薄,不重视村务公开。部分村干部习惯于个人说了算,有的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方法粗暴,群众难以接受。三是少数人法制观念淡薄,不懂也不会实施依法治村。

4、党员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各县区党员队伍老化。如卢龙县的27个村的795名党员中,56岁以上的318名,占到40%,35岁以下的有80名,仅占10%。北戴河区农村党员1339名中,60岁以上的达406人,占30%。少数乡镇连续3、4年没有发展党员。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或落后于一般群众。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慢,办法少。由于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变化较大,农村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干部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党建工作的“瓶颈”。实践中可以看到,凡是集体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就相对过硬,反之则相对薄弱。

三是对乡镇、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不够,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学习,使得一些农村干部党员的观念、知识、技能等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既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更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实现“五个好”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紧紧抓住提高党员和干部素质这个中心环节,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胆突破,努力探索,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

1、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管党建的责任制,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领导抓,抓领导。树立“党委和书记不抓党的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党的建设就是不称职”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衡量和考核县级领导班子水平和功绩的标尺。一是抓县区委主管领导,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二是县区委每季至少要研究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定指导工作的具体方案。三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分包一个后进村,帮助抓班子、促转化,联系点每年一轮换。四是建立县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五是完善转后工作制度,继续采取倒排5%的办法,整顿后进村,实行“一年帮带、三年有责”责任制。六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的目标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2、加强和推进乡镇党委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抓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角作用

一是每年分别对乡镇党政一把手、乡镇班子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二是结合对乡镇班子的考察,每年年终对乡镇干部进行一次作风纪律整顿。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构,加强乡镇干部学历教育,力争乡镇干部在三年内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在同一地同一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的乡镇领导,进行异地交流。同时每年有计划地选调少数乡镇干部到发展较快的地方锻炼。五是落实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年初由县区委制定出对各乡镇班子和个人的考核目标,年终实施严格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六是健全激励机制,使乡镇干部安心工作。七是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加强对驻乡镇单位干部的领导。

3、以大力推行“一制三化”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一是抓好“一制三化”管理办法内容的培训学习,争取一年内让所有的村干部全部掌握“一制三化”管理办法内容,并懂得操作实施。二是完善和落实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要及时向村党支部请示报告,定期组织学习,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三是完善对不称职村委会的约束机制。赋予乡镇人大监督和罢免权,对工作不称职、不服从支部正确领导或者乡镇政府对其半年考核连续三次不合格的村委会干部,分别由村党支部或者乡镇政府提请村民代表会议或乡镇人大,对其进行罢免。四是全面落实农村党支部成员“两推一选”制度。即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实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做法。五是提倡村“两委”成员依法交叉任职。结合年底村“两委”换届之际,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农村党员竞选村主任,再由当选的党员村主任竞选村书记,或者由村书记竞选村主任,逐步实现村书记、村主任一人兼,尽量避免因体制造成的“两委”矛盾,真正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地统一起来。六是建立村干部待遇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积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逐步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对工作多年现在年老而退的村干部,要根据村情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制定相应办法,对因主持村里正常公务而遭受人身、财产、精神损害的村干部,乡镇、民政部门和村集体要给予适当的补偿。

4、延伸“素质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

一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各县、乡要有计划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并根据实际需要扩大村干部专业素质培训的数量和规模,同时适时对新调整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全体村委会主任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二要积极推行“一村两委班子成员中一名大学生”的正规化学历培训工作。利用农广校举办农村干部及农村后备干部大专班,通过二到三年的时间,每村培养1名专科以上的农村干部或农村后备干部。三要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整顿活动。每个县区都要选树一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红旗村,注意总结他们的典型经验,组织全县区农村干部学习讨论,力争使村干部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5、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不断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员综合素质教育。要认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同时要继续抓好“”等基本制度的落实,重点推广农村党员集体活动日和党课教育日制度。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继续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并注重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党员。三是严格整顿党员队伍。要坚持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那些在新形势下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视情况以组织处理,充分体现从严治党的思想。四是完善管理制度。要坚持党员责任区、党员窗口、党员联系人等制度,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对优秀党员要大力表彰。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管理,建立由亲属定期向组织汇报情况和本人返回后及时向组织汇报制度。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一、维护农户利益。合理承担风险,靠让利于民来巩固基地。企业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千方百计规避化解市场风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本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正常行为,而“无利不起早、亏本就撂挑”又是农民传承多年难以改变的信条与习惯,这就构成了长期存在于合作双方之间,又必须给予妥善解决的矛盾。在市场形势看好,体现利益均沾时,矛盾表现的并不十分明显,一但行情走低,需要风险共担时,这一矛盾势必会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巩固千方百计创建起来的原料基地、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化解合作双方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是龙头企业无法回避而又必须作出正确回答的课题。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在确保产业“少挣不赔”的前提下,由企业尽量多承担风险。对确实赔本的农户要合理给予补贴。在这一方面,如文国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分别采取了诸如:体现让利—直接补;兑现承诺—诚信补;反哺基地—间接补等一系列补贴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他们能在市场行情走高时,由于省去了原料生产环节的再组织和减少因临时采购造成的高额支出而抢占先机,获取更大的效益。

二、探索有效途径,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辟建原料基地。龙头企业要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就必须把辟建原料生产基地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给这个“第一车间”以应有的位置。我认为在辟建基地上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益驱动。当前要特别注重把原料生产所能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放在中央对农民实行“两免一补”的大环境中在与传统产业的经济收益相比较,通过算账对比,只要使农民从中看到确实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就会使他们在可观的经济收益驱使下,改弦更张,从事新的产业。二是典型引导。企业要在强化新项目宣传的同时,必须把典型的培养、选树、宣传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使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做为择业前提的农民,在身边典型的引导下,在看着眼热、想着心动的环境中“照着学,跟着干”。三是全力推进。在抓原料基地辟建上,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辟建稳固的原料基地是龙头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辟建工业原料基地,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又是乡村两级组织的愿望与职责。只要能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两个积极性的迭加,必然会产出11>2的工作效果。

三、实现多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生产能力。以种植业产品为加工对象的龙头企业的原料生产,因农田基础设施的相对薄弱,时至今日仍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如何建设一个抗灾能力强,原料产量高、产品质量好的原料生产地,来保证企业生产需要呢?可靠的出路就在于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除此别无选择。个人认为,投入的主体应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从业农户自身利益出发,以劳代资投一块;二是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反哺基地投一块。三是政府相关部门、从早日致富农民的目标出发,把握机遇向上争一块。如果这项工作能做到位,那么兴企、富民的目标何愁不能实现呢

四、树立诚信意识。严格兑现承诺,在精诚合作的氛围中,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依存关系。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诚信经济。在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以诚实、守信为纽带把原料生产的供需双方紧密切联系在一起、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在精诚合作的氛围中建立起相互支持,争取双赢的依存关系就显的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合作双方就必须用签订所规定的相关条件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龙头企业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在企业能承受、农户能接受的前提下作出的所有承诺,就是在受到市场风险冲击的情况下,也应当以牺牲企业部分利益来避免农户受到伤害。用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来保护农户的从业热情,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原料基地。农户则应当自觉履行订单所规定的各项义务,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杜绝掺杂使假、坑害合作方利益的现象发生。用说到哪、做到哪的实际行动,给“人无信不之”的千年古训以新的诠释。我想,农、企双方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哪么,合作关系稳定,共同受益的产生链条必然会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牢固。

基建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合服务夯实基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大病住院统筹为主的医疗合作共济制度。受条件限制,我院住院病房严重不足,设施条件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同时,也是制约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积极争取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县局领导和镇党委领导的关心下,争取到雪灾项目资金40万元,自筹资金60余万元,兴建一栋十连三层,开放病床40张,内设卫生间,并安装空调、彩电、太阳能热水器和病房呼叫系统标准化的住院楼。住院楼的竣工和投入使用,使我院诊治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将大大缓解我镇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同时,使我镇患者有在农村享受城市住院的环境和条件,让群众满意得实惠。同时,为提高我院整体服务能力,我院在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投入近十万元添置了脑电地形图机、阴道境、波姆光治疗仪等医疗器械,满足患者检查需要,为方便新农合住院病人结算,添置了一台复印机,为患者免费复印资料,深受患者欢迎。

二、制订医院管理考核细则,夯实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迎接和适应国家新的医改,强化医院质量控制管理,促进医务人员服务能力的提升,院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出台了《镇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实施细则》,新的考核实施细则的指标和内容,是根据全院各科室不同要求进行量化和细化考核的,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纪律、医德医风、各科执业要求、医疗文书和操作规范及相关指标要求共14大项,29小项。考核方法包括日常抽查和每季度由考评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分五个档次,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实行倒扣分制,总分100分,扣完为止。将考核评定作为效益工资之外奖励部分的核算依据,对年终超额完成任务的科室,实行全员加分奖励,特殊贡献人员和县局年终评比名列前茅的个人和科室实行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无经济任务的科室参照同档一线科室奖励发放50-80%。新的管理方案实施更加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明确了服务纪律和方向,为医院持续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夯实职工素质基础

我院以县局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年”和“医疗质量管理年”等活动为载体,始终把强化职工学习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季节的变换和各自岗位,开展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一是开展政治学习,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二是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三是开展演讲比赛等各项活动,展示医院的良好形象。对这些活动,院领导要求人人当先生,个个是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讲述医、药、护、技新知识,特别是今年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人参加学习,个个参与考试,并分专业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开卷和闭卷考试,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所学知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丰富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成果,在5·12国际护士节期间,我院开展了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我为医院和青春添光彩”为主旨的演讲比赛活动,县卫生局和镇党委主要领导亲临了我院演讲比赛现场,并给获奖选手颁发奖金和证书,前三名获奖选手并应邀到县卫生局机关会议上进行了演讲,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同时,医院的形象也得到了提升,全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扎实开展病人“回访”制,夯实基层信息网络基础

为贯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替患者着想、医疗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就诊病人的需要,我院成立了社会服务科,专职两人从事住院病人的回访工作,重点对住院病人、孕产妇和部分门诊病人开展上门回访和电话回访,征求在院住院期间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了解疾病恢复情况,并做好详细回访纪录,通过回访有效沟通了医患关系,并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整改。同时,为完善基层信息网络机构,我们将各村妇联主任聘为我院的社会信息员,开展病人回访和孕产妇情况的了解以及妇女疾病查治工作。今年,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对全镇各村妇女疾病的查治,按时按质量完成妇女疾病查治工作,还成功举办了全县妇女疾病查治工作现场会,得到了县局好评。

五、加强效能建设,夯实医院整体服务功能

按照县局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和一系列制度,全面实行行政值班制,上下班签到制,院长、书记、副院长四人轮流值班,当班人员保证24小时在院,负责院内各项日常工作和岗位纪律的巡查,对违纪违规人员现场处罚和批评教育,杜绝了迟到、早退、脱岗、溜岗、上班打牌的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纠纷,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上岗纪律增强了,服务态度更好了,患者对我院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六、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夯实医院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