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护理人员是患者接触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医院形象,故应加强业务学习,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1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整体护士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每月组织全院性业务讲座一次,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和教学查房一次;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晨会提问,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坚持“三基”培训与考核工作。“三基培训计划”要求人人过关,并将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实力。

①根据护理发展需要,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

②鼓励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大本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冲刺,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实行护理论文零突破。

③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快对三年以下的在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④规范教学,加强对实习、进修、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⑤充分培训护理人员组织参与性,操作比赛。5月12日护士节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比赛。

4、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士仪表规范,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岗位。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2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3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促进护理学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可行性,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年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主的护理学教育为模式。

二、授课人员素质: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讲课。

三、授课形式:各科准备培训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讲课。

四、学习方式与管理:护理部业务学习在前一天内安排时间、地点。参加培训的人员除值班、病假、产假外全部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按旷工处理。学习期间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地点,并认真做好考勤工作。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4在--年护理培训年基础上,结合--年,以及我院护理人员有很多年轻护士,普遍护理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重点偏向护理操作的培训考核。

一、培训内容

1、3月份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主讲 张化

2、4月份

留置针操作、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主讲 王文

3、5月份

各种评估表的使用、交接班制度 主讲 王学无菌技术 主讲 楚霞

4、6月份

消毒隔离知识、心肺复苏、查对制度 主讲 孙霞

5、7月份

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处理医嘱制度 主讲 庞龙

6、8月份

修订后制度的培训(医用冰箱、高危药品、急救车封车、各班护士职责、各能级护士职责) 主讲 王欣

7、10月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鼻饲留置胃管、口腔护理)主讲:孙玮

8、11月份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导尿(男女) 主讲 孙霞、王玮

二、培训时间:定于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下午2点30分

三、培训地点:七楼会议室或八楼示教室

四、培训方式: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指定护理人员讲课

六、根据--年度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护理部业务学习内容可以有所更改,由护理部具体安排。

七、要求:

1、当月讲课的人员,请于当月10号前将课件复印件交给护理部备案。

2、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年底以签到次数统计,缺课达2次以上,年抵扣一次性奖金50-200元,值班护士由护士长签名备注,病假、产假除外

3、年底根据全年培训情况,评选3位备课讲课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4、请自带笔记本,年底检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5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配合--年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1 .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

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三、培训学习要求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课外科研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与专业培养计划之间在内容上相互依存、在时间上相互影响。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课外科研在本科教学里长期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一,课外科研的课外性,其开展不能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冲突;其二,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课外科研,这使得课外科研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1学校构建课外科研支持体系

教育部从2006年起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支持计划”,目的是通过科研项目引导大学生自主地训练知识综合和创新能力,一些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支持计划”的教学研究也已经开展[1-5]。该计划主要针对大三学生,获批的国家项目研究期为2年,学校项目研究期为1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但是,该计划独立于培养计划之外,学生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因此,该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是个难点,主要表现在:(1)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能分配给项目研究的时间少;(2)学生仍处于学习阶段,知识体系不完整;(3)属于课外科研,时间零散。工科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必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6-8]。解决好课外科研和专业培养计划在时间上的冲突问题,解决好科研过程的严谨性和课外科研管理的松散性问题,是课外科研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学院的支持下,项目组从2008年开始,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支持计划”为平台,构建完成了课外科研支持体系。本文首先分析课外科研对本科教学的意义;其次,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大学4年的学习压力度变化,寻找课外科研的定位;最后,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全学程的课外科研支持体系。

2课外科研在本科教学体系中的定位

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支持计划”的核心,学校和学院利用这个平台,把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分解到课外科研的每一个部分,用理性的科研过程阐释创新的内涵和价值。

2.1辅助培养计划内的课程教学通过创新性、提高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课外科研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高于教学实验,一方面教学实验虽然也涉及到创新实验,但是,由于其主体教学目标是理论验证,创新性实验的数量很少,而课外科研完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活动的创新性大;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只注重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计划的综合性不够,而课外科研以科研项目为引导,其开展必须使用大部分计划内课程,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自主学习计划外课程,知识的覆盖面和综合程度大。因此,课外科研是教学实验的扩展和延伸,对计划内课程有辅助作用。

2.2实现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衔接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科研素质、论文撰写、申请书撰写、工作汇报和答辩,以及基本的科研技能,弥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断带。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平台,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9],包括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项目规划能力、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学术汇报能力等。这个能力的培养周期很长,在短学制情况下,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难度很大。本科教育以课程教学为平台,以培养理论知识为核心,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不足,对课程一知半解。项目组曾经调研一些已经保研的大四学生,发现很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在课程或考试本身,很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甚至不知道“Protel”、“PCB”的内容和应用,很多优秀毕业生把这些知识的获取寄希望于研究生阶段,但是实际上,研究生阶段的状态与他们的设想相距甚远,于是又寄希望于博士生阶段。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断带,这个断带是本科教育对科研能力要求低与研究生教育对科研能力要求高的矛盾造成的。这种现状影响了研究生教育,也影响了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积极性,因此,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之间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以课外科研为平台,向上衔接研究生教育,向下衔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对科研培养的定位不同,过渡期的科研定位是训练,提高学生对科研过程的认知能力,而不是追求科研成果。

2.3实现本科教学与社会服务的衔接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研发技能,信息搜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等。在与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普遍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到企业后要重新培训。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还有一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差。本科教育与社会服务之间也存在断带,这个断带是本科教育对实用性的要求低与社会服务对实用性的要求高的矛盾造成的。本科教育与社会服务之间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教学也需要以课外科研为纽带,向上衔接社会服务,向下衔接本科教育,这个阶段的教学重在实用性。

3全学程课外科研支持体系

3.1大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压力度分析课外科研的特点是课外,其开展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设计课外科研培养方案时,首先要分析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到底有多少,哪些业余时间可以用来开展课外科研。按照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规定[10],本科毕业必须修满150学分,其中必修课108学分,选修课42学分,表1是第1—8学期培养计划中学分和学习压力度统计表。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只选择必修课和实践课作为对照,其中学习压力度是随机调查了30名毕业班学生,调查他们对学习压力的主观感受,取最大学习压力的第5学期的压力度为10度,其他参照给出主观结果。表1中的数据表明: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集中在第4—6学期,第1—3学期学生的压力不大,第7—8学期压力较小。在第1—3学期,学生还处在高中到真正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是高中阶段的延续,如“大学英语”、“大学物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虽然在第3学期也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如“电路”,但是这些课程与大一的课程有强烈的相关性;此外,这些课程对实践的要求不高。第1—3学期的教学安排降低了学生的感受,因此他们感到压力不大。进入第4学期,有“电机学”、“模拟电子”、“电气工程基础”、“信号与系统”等难度大的课程需要完成,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增大。这些课程的学习方式与1—3学期的完全不同,需要注重实践,此外,保研成绩也是以1—6学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因此需要学生格外努力,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第6学期。第7学期的课程主要是专业选修课和其他选修课,第8学期主要是本科毕业设计,这2个学期的学习压力较小。第4—6学期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既冲突又合作,一方面,从时间上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时间在第5—6学期(国家项目执行期在第5—8学期,但是覆盖面小,不具有代表性),此时,课外科研与培养计划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另一方面,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条件上看,项目的实施所依赖的基础正是第4—6学期所开设课程。创新项目在时间上与培养计划的冲突性,和在内容上对培养计划的依赖性,构成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的一对矛盾体,这个矛盾是否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因此,学校和学院需要系统地安排学生的课外科研,一方面制定详细的训练安排,另一方面,构建全学程的培养体系,延长课外科研的开展时间。

3.2构建课外科研教学体系虽然课外科研的定位不是获得科研成果,而是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认知能力,但是其开展必须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科研成果为引导。课外科研与培养计划在时间上是冲突的,在内容上是相互依赖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制定课外科研支持体系时,需要延长课外科研时间,同时,精心设计课外科研内容,使之与培养计划紧密结合。为了延长课外科研的开展时间,围绕“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学院层面,再增加3个支持计划,表2是课外科研支持计划表,这4个支持计划与创新发展规律相一致。创新分为好奇、兴趣、质疑和探索3个阶段,课外科研的开展必须贯穿这个过程才能有效果。在针对大三学生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支持计划”的基础上,针对本院实际情况,进行了拓展,包括:针对大一新生的科研习惯训练,这个阶段主要是参加论坛性质的“电气汇智创新课堂”;针对大二学生的“电气学院创新预研项目支持计划”;针对大四学生的“创新性毕业论文支持计划”。这3个计划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支持计划成为一个整体,使研究期从2个学期扩展到了8个学期,延长了创新项目的实施期。为了使课外科研内容与培养计划紧密结合,确定6类基本科研技能,表3是基本科研技能与培养计划课程的关联性的对照表。科研技能包括:文献阅读、综述能力,数学工具运用能力、电磁场分析能力、电路设计能力、编程工具和文章撰写能力。其中,电磁场分析和电路设计与培养计划关联性最大,而文献阅读、综述和论文撰写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综合表1、表2和表3,设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外科研支持体系。图1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外科研支持体系图。课程学习压力度是通过调查获得的学生对课程学习压力的直观感受,实验课程数量是培养计划中实验课按学期的分布,基本科研技能训练是按照表3展开的专业基本科研技能在各学期的分布,科研项目与竞赛项目是学生可参加的课外科研支持计划和可参加的全国性竞赛。

3.3构建课外科研管理体系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课外科研的组织比较松散,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不固定,非常零散。没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参考书,教学内容涉及本专业的所有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课程。(2)教学对象不固定。参与训练的学生有长期、短期的,还有临时咨询的。(3)教学时间不固定。教学时间一般在学生正常教学计划之外,所以时间非常零散,大部分在中午、周六、周日和晚上。上述特点使得课外科研教学的组织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一套松散和紧密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4~5个学生构成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指定一个负责人联系和组织项目,课外科研采取实验室指导和实验室外开展相结合的形式。要求每个项目组每周在实验室外(如在宿舍)开短小(30分钟以内)的本周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要有简单的记录(50~60字即可),以养成科研习惯;每个组每月在实验室与教师交流一次,反映研究中的问题和困惑,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联系,获得指导。为了在制度上解决教学时间松散的问题,购买指纹考勤机,规定每个学生一年内在实验室实验的时间必须达到400h,在实验室之外的研究有规范的记录。对学生在一个科研周期(一般为1年)的科研过程的考核有明确的指标,表4是一个科研小组的任务表。为解决教师精力有限的问题,采用专职的管理教师和兼职的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兼职的指导教师每周在实验室的总工作时间为8h。建立“电气实践与创新开放实验室”网站,网站开设有:实验室介绍、研究方向、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管理、科研动态、人才培养、助学招聘、仪器介绍、学术前沿、电子爱好者协会、科研合作11个栏目和文件下载、我们的汇智、仪器预约、实验申请4个交互栏目。研究方向包括:电气与电子类、边缘和交叉类、前沿探索类、新兴教学仪器类4个分类。松散和紧密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解决了课外科研的业余性和科研行为的严谨性的关系,通过“电气实践与创新开放实验室”网站这个平台使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通过对学院零散的教学资源和学生零散的业余时间的有机整合,建立了一个高效开展课外科研教学的新模式。这个模式解决了教学和业余科研在教学资源方面的矛盾,融合了项目管理、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县委办秘书科工作计划一

1、进一步综合协调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科将更加锐意进取,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主动谋事、大胆管事、扎实做事,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尽职尽责完成秘书科承担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进一步改善协调服务。今后在协调服务上进一步做到多沟通、少依赖,多联系、少等待,努力从小的方面做起,既管好大事,又办好小事,求精求细一丝不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拓展信息搜集渠道,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处理急事难活的能力,更要善于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寻找规律,加以总结并应用于工作之中。

3、加强与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今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办“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思想,自觉维护办公室的团结与稳定,加强综合协调,增进与部门之间、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4、加强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下一步将加强学习,尽可能安排本科同志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时“充电”,另一方面,在办文办会的同时,注重业务学习,加强调研,不断提高每位同志的综合能力,成为办事里手,服务多面手,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县委办秘书科工作计划二

1、年初,组织人员到各科室征询意见,根据征询意见的结果,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对各科室提出的意见,确定是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确保办里的工作顺利进行。

2、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布置,做好我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好全办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理论与业务学习交替进行。(第1周学理论,第2周学业务)

3、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务公开与效能检查考评的活动,在xxxx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各种准备材料,积极实施各项相关工作。按要求每季度更换公示栏内容,制做工作人员职责栏以及增加电子触摸屏。同时加强与行政效能监察小组成员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办民主评议行风、行政效能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4、根据业务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拟订我办目标考核项目,并拿到各科室征求意见,拟订项目应为能做到的项目,同时尽量增加一些能加分的项目,同时与市目标办签定2005年的双文明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制后,每季度向目标办报进展情况,年终负责检查、落实各项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按市目标办的要求,计算发放一年两次的目标奖金。

5、组织好办里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春节、“三八”、“七一”活动等以及平时的文体活动。准备每季度组织大家一次集体活动。

6、继续做好扶贫点、支教点、生态文明村帮扶点、亮化工程点的帮扶工作,定期到以上各点了解情况。积极协助他们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7、做好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办退休干部职工不多,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做好每年工资的晋升及春节、重阳节等慰问工作。

8、按照办里的工作安排, 3月份为全办“对外树形象,对内强素质”的学习月,我们负责拟订学习计划方案。我们将根据市里布置的学习计划及内容,并结合办里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方案的同时组织好全办的学习,使学习月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9、市领导对外事工作非常重视,拟将市人大旧办公地点作为我办新的办公地址。办公室的搬迁将是我科本年的工作重点,我们一定做好搬迁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如办公室的装修、分配、电脑设备的增加以及办公室用品的购置等。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

10、加强业务学习,做好各项工作。秘书科的工作比较繁杂,涉及的工作很多,因此业务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将根据各自的工作情况,组织有关学习。如学习文秘知识、人事规定、档案管理、保密规定,通过学习,提高大家的工作能力及办事效率,更好地为机关服务。

11、加强内外的协调工作,在业务科室遇到困难时,主动为科室进行协调,尽量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了解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

12、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根据目前的情况,要增加一些办公设备,我们在2004年底就做好相应的计划报市财政局,确保资金到位。

13、继续严格财务制度,把好我办财务关。认真做好每月的费用核算,出访团组经费预算、落实等,使有效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14、加强对汽车的管理,认真做好汽车的各项管理、维护工作,按时交纳养路费,每月对汽车进行定期检修,确保安全行驶。

15、对科室人员的工作进行重新分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人员变动,拟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整,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用人所长,齐心协力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到涉外科学习因公出国审批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详细的工作程序。

16、积极做好服务xxxx年“南博会”和民歌节的各项准备及接待工作。

17、完成办里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县委办秘书科工作计划三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始终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参加办公室组织的集中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要求科室人员阅读报刊杂志,记写读书笔记,不断提高科室全体人员的整体战斗力。

二是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办文办事质量。严把文件起草、审核、校对、发送、时效等五关,按程序做好文件处理,杜绝体外循环。建立健全领导批示件跟踪催办、定期通报制度,加强领导批示件的督办,推进领导批示的落实,确保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准确性。

三是精心筹备会议,在会务安排上有新起色。对承办的每次会议,加强与相关科室、部门的沟通,提前做好会议室设备、办公用品的准备,会前做好会议通知、组织等工作,会中安排专人做好话筒传递、资料传送等工作,会后及时做好反馈工作,需要发纪要的及时编写会议纪要,会前、会中、会后每个环节严密有序、精益求精。

四是提升服务质量,在热心办事上显新水平。认真做好电话接听,准确记录内容要点,及时处理转办,文明答复各类电话询问。对上级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在接到会议通知后,及时按程序汇报办公室领导,按照领导批示意见,由专人负责通知每位与会人员。加强通讯员管理,做好领导办公室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文件、报刊分送等工作。着力强化工作的计划性、协调性,坚持统筹兼顾,分类处理,认真做好办公室网站维护、领导公务活动安排、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日常工作,做好市政府及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秘书科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秘书科工作计划

2.秘书科年度工作计划

3.秘书科工作总结及计划

4.办公室秘书的工作计划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wWW.133229.COM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大学生学习计划书:计划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习计划的设计方法正是学习掌握计划制定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就未来事业的根本保证。

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 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 ,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三、计划时间的安排 第一、按计划项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的原则。重要的计划项多分配些时间,反之则相对少分配些时间。第二、计划可支配的时间,忽略不可支配的时间。第三、连续累计满30分钟的时间,最好把它纳入计划之中。第四、不要忽视零碎的短小时间,可将某些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些零碎时间中解决,如背咏外语单词,思考问题等。我国古代先哲们在时间的利用上总结的“三上”即鞍上、枕上和厕上的著名经验,值得借鉴。第五、留有余地的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计划的丝丝相扣,每天都应有适当的机动时间,每周留有一段机动的时间,以处理预想不到的某些事务,才能更有益于保证计划的实施,更多学习计划请查看。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立体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79-02

众所周知,财务与会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有财务活动都以会计活动为基础。会计的操作性决定了会计的实践教学在会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财务管理则更具有操作性和实务性,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尤其是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

一、我国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从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以来,已有一大批院校先后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此时我国教育界才开始以会计实践教学为基础探索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基本上都是以会计实践教学为主,只有少量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训实践教学,既没有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体系,也没有比较定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材体系。总的来说,不太理想,这除了人们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自身不足等原因外,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实践教学不成体系或是体系设置不够合理。首先,实践教学不成体系,难以体现专业特色。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单项实验、综合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是实践教学整体系统性不强,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不能很好地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例如,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多为各专业课程分别设置的考查财务管理某一环节知识运用的单项实验,综合实验项目缺乏,综合实验内容经常与会计专业雷同。其次,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如: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专业课所占比重过大,课程之间重复较多,而且跨学科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重视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

2.实践教学环境和可用资源相当薄弱。首先,国内高校单独建立财务管理实训室也是近两年才起步的,许多高校的这一块还是空白,这使该专业的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也没有见识过财务管理软件,到实际工作中一筹莫展;同时,由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往往出现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的课程予以搁浅。其次,校外实习基地缺乏,且不够重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企业的财务决策或盈利情况、税收状况等均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财务专业实习的学生,更不愿意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实习基地。有些单位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也仅仅是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参观实习,很难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3.教学方法和实习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是一门“技巧性”非常强的学科,而财务管理技巧的培养,更需要对知识的应用、发挥和创新。而大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替代分析性问题。实际上财务管理的是复杂的人力关系,财务管理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性问题所必需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从人才市场需求和财务管理岗位能力的要求出发,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体系。

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是应用型本科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面向实业与实务界培养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应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从整体上策划实践教学计划,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而首要的是实践性教学计划的制订,充分认识环境对财务管理教育的影响,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财务管理岗位能力为主线,按照社会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对财务管理岗位的要求,采取相互结合的办法,统筹安排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时间和内容,制定“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体系。

1.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专业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各种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和时间的变化,尤其是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入WTO后,财务管理专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促使我国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多层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订出更加科学完整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培养出更多的懂理论、熟实务的国际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2.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财务管理岗位能力为主线,从实践教学的专业层次上,采取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三个层次的实训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步递进实施的,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偶有交叉,这种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和操作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层次:基础实训一般在第二学年进行,主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进行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实训;第二层次:专业实训一般在第三学年进行,主要针对该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或专业知识点进行专项实训,以求完全掌握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和该专业各方向的操作程序、技巧和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财务管理业务,使学生掌握从事本岗位工作的能力;第三层次:综合实训一般在第四学年进行,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可尝试采用“2+1+1”的倒置式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零距离接触专业岗位,既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能增强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

3.根据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了弥补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不足,从实践教学的空间上,采取基础应用性校内实践教学和专业综合性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这种结合方式能有效弥补各自的不足,既能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础应用性校内实践教学在学校内开展,既包括在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的课内实训,也包括在专业模拟实验室的课程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每门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应该开设实验课,实验课可以随课程的讲授随堂实验,也可以安排在期末集中单独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综合性校外实践教学在校外开展,通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进行,是学生学完所有专业知识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专业综合模块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必须全面,包括专业领域里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如资金筹集、会计核算、成本计算、报表分析、资金营运、风险投资等内容。由于综合实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工作量较大,因此应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进行,实践的时间相应长一些,一般最少要两个月左右,或者穿插于整个学期来完成。

4.从实践教学的时间上,既要统筹安排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时间,同时也要灵活采用短期假期实践和课内实训与长期的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

众所周知,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实训效果好,是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首选,但实际可训的时间较短,能接纳的实习生毕竟有限,这样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训学生经专业老师短训,获得审计与理财的实战技能,随队以“注册会计师”身份顶岗开展审计工作,全程零距离地接触各类企业账务处理与理财实务;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开办“两所”,成立财务、管理等咨询公司,这既符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又可以提高高校老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里,则按照教学计划,有序安排学生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专业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向大型企业进军,尤其是与设有单独的财务机构,专门从事筹资、融资、投资等业务的大公司联合,与专业化的财务咨询公司、证券公司等共建,为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在校内尽力建造综合实验室、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以此作为理财实训的重要补充。

综上所述,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以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以财务管理岗位能力为主线,从层次上看包括初级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从时间上看包括短期实践和长期实践,从空间上看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采用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的方式,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体系,这是实现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24-125.

[2]李炜.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7):111-112.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9篇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查阅。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坚持出院患儿电话随访,做好病情随访、健康宣教、意见反馈。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科高校;地矿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35-0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要求,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计划,旨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矿业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煤炭工业为主体专业的高等院校。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要求,学校充分认识到实施“卓越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积极响应教育部“卓越计划”,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卓越计划”文件精神,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卓越计划”研讨会,成立了“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组。目前学校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学校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依托我校与煤炭企业合作紧密的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推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培养方案三个方面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推动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顺利实施。

一、“卓越计划”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在此基础上,将积极参与“1+2+1”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卓越计划”国际化培养模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本科层次采取“3+1”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即校内学习累计3年,企业学习累计1年。企业学习包括在企业开设课程、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在企业实践可通过顶岗工作,使学生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卓越计划”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行业标准,确定了我校“卓越计划”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标准: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思维与意识。

2.项目参与及工程管理能力:熟悉所学工程领域的规范、标准,具有管理计划、预算、任务组织、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3.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人际交往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在工程领域和其他学科项目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能力。

4.职业素质与个人能力: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5.企业管理与创业能力:具有管理、技术、财务和人文关怀的领导能力、决策和统筹规划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具有一定创业能力。

三、“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煤炭行业专业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顶层设计原则,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强化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基础;构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强化学生工程基础知识、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运用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构建专业课程平台,强化学生工程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在培养方案设计中,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二是优化课程设置,避免课程或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企业学习与校内学习之间各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无缝对接;三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本科专业按“3+1”模式组织教学,即学校培养阶段分为1年公共基础课程教学,2年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学,累计3年;企业培养阶段累计1年。培养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单独组班单独授课。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基础标准、已有的行业专业标准以及相关专业认证标准和规范,制订学科领域、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单独组班、相对独立培养的方式。

2.坚持“四个不断线”。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暑期专业实训不断线,熟悉工艺流程的企业实习不断线,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设计不断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外竞赛活动不断线。

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过程中,将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实习实践教学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方式进行。

4.企业全程参与。企业既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又参与培养过程。企业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和条件保障,让学生在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方法和设备等。

5.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使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进而得到国际认可。

在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具有较强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工科高校地矿类专业的特点,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三个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对“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作勤,贺玉海,李煜辉.工科能源动力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构想[J].船海工程,2011,(4):39-42.

[2]樊立萍.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3-4.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11篇

计划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习计划的设计方法正是学习掌握计划制定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就未来事业的根本保证。

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时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可以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来计算的,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而且具有不可回溯的特性。所以有人讲,人生最大的资本是时间,人生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时间。在智力正常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成就的大小,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时间观念,以及对于时间的支配能力。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往往感叹人生苦短,终生勤勉有加,才成就了记载青史的人生伟业。正是由于时间对于人生如此重要的价值意义,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哲理性思考才从未有停止过。如:“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人生哲学的命题;“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经营哲学的命题;“时间决定着成败”,这是成功学和失败学的共同命题。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涵盖于其中了。有无学习计划,能否严格地执行即定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计划时间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利用和支配宝贵的时间,是我们必修的第一课!有一门新兴学科就叫做“时间学”,这必须认真地学习研读才是。

二、学习计划的设计要点就是要解决好计划项与时间分配的问题。计划项是指我们需要时间耗费的学习、生活的内容确定与划分,,可以概括为课业学习、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生活杂务等四项内容。课业是支撑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技能体系,由一系列的课程所组成。课业学习是国家对大学生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别。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但课业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各门课程的学习均包括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五个环节,学习计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对每门课程的每个学习环节做出适合于自己的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得有遗漏。否则,就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影响课业学习成效的问题,如偏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等等课外阅读是现代高等院校重要的教育手段与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我们的素质养成过程中与课业学习具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言,其意义更大。课外阅读的计划项范围包括:专业核心读物、专业相关读物、新兴学科读物、兴趣爱好读物及完善知识、技能结构的其他学科读物等。阅读有一个“量”的问题,即读多少为好?理论上讲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是无限量的。我觉得每学期至少要精读40本书,即平均每周要读两本书,寒暑假要按一个学期的阅读量安排阅读计划,其中不包括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如此算来,四年本科相当于16个学期,可阅读640本书,加上教材和其他读物,相当于1000本左右的读书量。这就是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知识积累。当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各种社团活动,班级、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还有自行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兼职活动等,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和传统观念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的知识技能,对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积累职业生涯的宝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学术界把课外活动称之为“第二课堂”,是很有见地的。所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应该列入学习的计划之中。如有有时间应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一两个影响较大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认真地参入其各项活动,努力争取对其决策产生某种影响,努力进入其决策层,这样就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比较全面地锻炼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抱负。此外,从二年级开始,从事些社会兼职活动,如做家教,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职业性劳动体会劳动者的酸甜苦乐,领悟父母兄妹师长等劳动者的艰辛,培育劳动者的情感和敬业精神;还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增加一些收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课外活动可以为我们脱掉“学生装”成为“社会人”提供先期的磨练机会。进年来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此类相关服务越来越全面,但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任何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必须由个人学习掌握的。所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应在学习计划之中,认真对待,不可敷衍草率。否则,或影响个人的美好形象,或有害于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父母师长乃至个人非常不愿意发生的结果。

三、计划时间的安排第一、按计划项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的原则。重要的计划项多分配些时间,反之则相对少分配些时间。第二、计划可支配的时间,忽略不可支配的时间。第三、连续累计满30分钟的时间,最好把它纳入计划之中。第四、不要忽视零碎的短小时间,可将某些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些零碎时间中解决,如背咏外语单词,思考问题等。我国古代先哲们在时间的利用上总结的“三上”即鞍上、枕上和厕上的著名经验,值得借鉴。第五、留有余地的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计划的丝丝相扣,每天都应有适当的机动时间,每周留有一段机动的时间,以处理预想不到的某些事务,才能更有益于保证计划的实施。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12篇

公务员培训项目计划的通知

各分局、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区局干部队伍“三大工程”建设,打造“五型”团队,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根据年初工作思路,制订2014年度区局举办的公务员培训项目计划。

一、培训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全面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现代教育理念,全面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实干型”的地税团队。

二、培训形式和内容

培训工作以“带好队、收好税”为宗旨,突出税收中心工作,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政务信息写作和保密知识、依法行政、廉政建设、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岗位技能等。

(一)岗位技能培训

以岗位业务学习手册为主要学习内容,分税源管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三个岗位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发放岗位业务学习笔记簿,推行全员培训,营造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浓厚氛围。

(二)科室业务培训

区局机关各科室作为相关职能业务培训承办单位,按照《2014年度__区地税局举办的公务员培训项目计划表》(见附件)的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在培训结束前按照“逢训必考”的原则组织考试,培训结束后10天内将培训通知、课程、名单、课件、试卷、标准答案、考试成绩(电子版)和培训小结,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送政工科。

(三)网络学院培训

依托福建地税网络学院和莆田地税网络管理学院,推进全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学员可以凭借用户名和个人密码在内、外网登录网络学院。学员的学习情况由计算机自动保存,学习数据实现内外网实时同步。区局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一次网络学习培训班,培训时长不少于1天7课时。每位学员每年应至少完成60分基础学分。个人参加在线学习和考试情况,将作为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各单位组织网络学院培训的情况,区局将不定期予以通报。

三、几点要求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知何增强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这一课题。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的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本专业的适应性和跨专业的适应性。要增强学生的这种专业适应能力必须认清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同时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着手来共同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开放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教育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在各种专业教育中,国际贸易专业的本(专)科教育与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人世这一事件的关系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地紧密相关。在这种大环境中,高校国际贸易本(专)科教育如何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已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增强其专业适应能力的相应对策。

一、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现状

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即是培养能够与外国人做贸易的生意人。但是在做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环节,如要开拓市场,要商务谈判,还要履行合同,还要售后服务。面对这诸多的环节,学生的专业适应性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总体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专业的适应能力不强,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学生对于本专业的适应性不强

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对于专业的适应性差首先表现在对于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岗位适应性不强,具体表现在制单能力不强,翻译能力(其中包括口笔译和口译)弱,面对进出口报关或者商务谈判,缺乏信心。有些学生在毕业一两年后都无法适应国际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岗位,慢慢地会丧失在此领域发展的信心。

(二)学生对于跨专业的适应性差

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对于跨专业的适应性差。这里的跨专业主要是指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了很多的国际贸易相关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海关报关实务,商务谈判和单证实务等。但是这些课程都是通用性的,2004年新外贸法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从事对外贸易,外贸从原来的行业变成了一门职业,学生一旦到了工作岗位,他首先面临的是一个企业环境,然后才是这个企业所在行业的外贸环境。因此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之后,首先要适应的不是和国际贸易相关的岗位与技能,而是这个企业所在的行业的专业知识。如学生进了服装企业,为其从事外贸方面的工作,此时学生若不懂得服装行业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要从事外贸工作几乎不可能。如外贸易翻译,商务谈到,若基本的服装行业的知识不懂,是不可能开展工作的。其他的一些科技含量较高或专业性更强的行业如化工行业或电子行业更加如此。

目前,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在跨专业的适应性方面很差,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之后总是很后悔自己在大学期间没有很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感觉非常吃力。

二、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不强的原因

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毕业后专业适应性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本专业适应能力差和跨专业适应能力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教学环境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的外界环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

人世以来,我国对于外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杨岚研究认为尽管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人世的大环境的改善与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的复苏,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实际上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外贸出口形势严峻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企业拥有自主的进出口经营权,但他们又不会像专门的贸易公司那样岗位分工很细,因此他们需要综合素质高并能为他们的外贸业务方面独当一面的人才,同时高层次的外贸人才依然紧缺,但是门槛相对比较高。

因此,新的外贸形势对于国际贸易学生的高素质要求而学生离此要求又比较远是导致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适应能力差的主要外部原因。

(二)学校的实践环节薄弱

学生为什么专业适应能力差,从学校的角度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在实践环节这一块工作做得没有足够扎实。

王莉,张汝根研究认为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类学生在实践环节这一块感觉比较困难,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实习企业难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外贸企业担心泄露其商业经营机密,不愿意让大量学生深人到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其次,难以保证实习企业有能力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甚至什么具体业务也没接触到便返回了学校,实践效果难以保证。

确实,作为一个文科专业,尽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很难做到,不像工科的专业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去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甚至学校自己都可以设校办工厂。

因此,薄弱的实践环节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其实没有具备真正的动手能力,而学生一到工作岗位上后,又面临着真刀实枪地干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可以想见是比较弱的。

(三)学生缺少职业规划

对于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差这一状况,从学生的角度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大学的求学期间缺乏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听别人说的层面上,并没有很好地联系到自己的身上加以具体执行。而实际上这个环节却非常重要。 目前,在高校中只有很少比例的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强,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规划,而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只是跟着学校走,没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到了大四的时候,很迷茫,自己学的国际贸易专业不感兴趣,想转行搞会计,可大学期间又没做什么准备,出去搞会计谈何容易。还有一些,到了大四时,感觉找不到好工作,便跟着大流去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当然这种无准备之仗很多时候都是当陪客。

(四)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弱

有一定社会经历的人都知道,立足社会必须要有再学习能力,不具备再学习能力,人就会处于吃老本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立足社会是非常不利的。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是什么专业,在大学里面所学的课程都是基本的框架,在面对现实情况时感觉得完全不一样,因此大学生毕业后真正的老本实际上不是所学的知识,而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种再学习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弱,专业适应性肯定不强。

三、增强国际贸易本(专)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的对策

从以上关于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的学生专业智能差的原因分析可知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学校及学生两大方面的因素所构成。但是外因是我们所掌控不了的,我们能把握的只是内因。从内因的角度,为了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在培养计划中要充分关注专业的适应性

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去服务社会。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一定要在计划中充分考虑专业的适用性。如所开的专业课程是否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安排的实践环节要想办法落到实处,如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实习的时间可以分段,加长。从大一的寒暑假就开始,让学生从工厂的实习开始接触生产领域,了解基本的生产过程,因为贸易是生产的后续过程,不了解生产,对于落到实处的销售就会感觉没有根底。大二的寒暑假还是要定在工厂实习,可以了解国际贸易岗位,大三的寒暑假则要通过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在岗位上进行实践验证,而大四则是学生补充专业知识以及根据自己前面积累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找工作单位以及定下自己以后努力方向的时候。如有的同学英语好,相关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也扎实,则可以胜任多种国际贸易岗位;有的同学性格活跃交际能力强,则更适合于市场的开拓。

另一方面,学校制定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时,要落到实处地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构建跨专业知识结构的平台,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仅懂得国际贸易,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跨专业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跨专业适应能力。

总之,学校培养计划的设计要始终围绕着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来安排。计划落实后出来的学生在基本的国际贸易岗位都能站稳脚跟。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专业适应性的理念

高校的任课教师是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培养计划出来后,实行的质量如何,任课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专业适应性理念。教师教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到这门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这一领域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此手段引导学生到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体验该领域,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使得学生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效果,而不是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

唯有如此,才能从教师这个环节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而教师要在这方面表现好,无疑要时常与现实的国际贸易环境相结合。到现实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去感受,去思索,再用自己的体会来引导学生。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一种开放的长远的心态来进行规划

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专业适应能力这一课题的主体是学生。在这一课题当中,学校,教师给出一个大的框架后,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一种开放的长远的心态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知何增强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这一课题。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的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本专业的适应性和跨专业的适应性。要增强学生的这种专业适应能力必须认清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同时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着手来共同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开放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教育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在各种专业教育中,国际贸易专业的本(专)科教育与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人世这一事件的关系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地紧密相关。在这种大环境中,高校国际贸易本(专)科教育如何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已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增强其专业适应能力的相应对策。

一、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现状

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即是培养能够与外国人做贸易的生意人。但是在做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环节,如要开拓市场,要商务谈判,还要履行合同,还要售后服务。面对这诸多的环节,学生的专业适应性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总体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专业的适应能力不强,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学生对于本专业的适应性不强

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对于专业的适应性差首先表现在对于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岗位适应性不强,具体表现在制单能力不强,翻译能力(其中包括口笔译和口译)弱,面对进出口报关或者商务谈判,缺乏信心。有些学生在毕业一两年后都无法适应国际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岗位,慢慢地会丧失在此领域发展的信心。

(二)学生对于跨专业的适应性差

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对于跨专业的适应性差。这里的跨专业主要是指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了很多的国际贸易相关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海关报关实务,商务谈判和单证实务等。但是这些课程都是通用性的,2004年新外贸法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从事对外贸易,外贸从原来的行业变成了一门职业,学生一旦到了工作岗位,他首先面临的是一个企业环境,然后才是这个企业所在行业的外贸环境。因此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之后,首先要适应的不是和国际贸易相关的岗位与技能,而是这个企业所在的行业的专业知识。如学生进了服装企业,为其从事外贸方面的工作,此时学生若不懂得服装行业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要从事外贸工作几乎不可能。如外贸易翻译,商务谈到,若基本的服装行业的知识不懂,是不可能开展工作的。其他的一些科技含量较高或专业性更强的行业如化工行业或电子行业更加如此。

目前,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在跨专业的适应性方面很差,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之后总是很后悔自己在大学期间没有很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感觉非常吃力。

二、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不强的原因

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毕业后专业适应性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本专业适应能力差和跨专业适应能力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教学环境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的外界环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

人世以来,我国对于外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杨岚研究认为尽管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人世的大环境的改善与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的复苏,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学生实际上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外贸出口形势严峻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企业拥有自主的进出口经营权,但他们又不会像专门的贸易公司那样岗位分工很细,因此他们需要综合素质高并能为他们的外贸业务方面独当一面的人才,同时高层次的外贸人才依然紧缺,但是门槛相对比较高。

因此,新的外贸形势对于国际贸易学生的高素质要求而学生离此要求又比较远是导致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适应能力差的主要外部原因。

(二)学校的实践环节薄弱

学生为什么专业适应能力差,从学校的角度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在实践环节这一块工作做得没有足够扎实。

王莉,张汝根研究认为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类学生在实践环节这一块感觉比较困难,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实习企业难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外贸企业担心泄露其商业经营机密,不愿意让大量学生深人到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其次,难以保证实习企业有能力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甚至什么具体业务也没接触到便返回了学校,实践效果难以保证。

确实,作为一个文科专业,尽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很难做到,不像工科的专业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去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甚至学校自己都可以设校办工厂。

因此,薄弱的实践环节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其实没有具备真正的动手能力,而学生一到工作岗位上后,又面临着真刀实枪地干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可以想见是比较弱的。

(三)学生缺少职业规划

对于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差这一状况,从学生的角度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大学的求学期间缺乏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听别人说的层面上,并没有很好地联系到自己的身上加以具体执行。而实际上这个环节却非常重要。

目前,在高校中只有很少比例的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强,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规划,而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只是跟着学校走,没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到了大四的时候,很迷茫,自己学的国际贸易专业不感兴趣,想转行搞会计,可大学期间又没做什么准备,出去搞会计谈何容易。还有一些,到了大四时,感觉找不到好工作,便跟着大流去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当然这种无准备之仗很多时候都是当陪客。

(四)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弱

有一定社会经历的人都知道,立足社会必须要有再学习能力,不具备再学习能力,人就会处于吃老本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立足社会是非常不利的。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是什么专业,在大学里面所学的课程都是基本的框架,在面对现实情况时感觉得完全不一样,因此大学生毕业后真正的老本实际上不是所学的知识,而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种再学习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弱,专业适应性肯定不强。

三、增强国际贸易本(专)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的对策

从以上关于国际贸易本(专)科专业的学生专业智能差的原因分析可知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学校及学生两大方面的因素所构成。但是外因是我们所掌控不了的,我们能把握的只是内因。从内因的角度,为了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在培养计划中要充分关注专业的适应性

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去服务社会。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一定要在计划中充分考虑专业的适用性。如所开的专业课程是否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安排的实践环节要想办法落到实处,如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实习的时间可以分段,加长。从大一的寒暑假就开始,让学生从工厂的实习开始接触生产领域,了解基本的生产过程,因为贸易是生产的后续过程,不了解生产,对于落到实处的销售就会感觉没有根底。大二的寒暑假还是要定在工厂实习,可以了解国际贸易岗位,大三的寒暑假则要通过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在岗位上进行实践验证,而大四则是学生补充专业知识以及根据自己前面积累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找工作单位以及定下自己以后努力方向的时候。如有的同学英语好,相关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也扎实,则可以胜任多种国际贸易岗位;有的同学性格活跃交际能力强,则更适合于市场的开拓。

另一方面,学校制定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时,要落到实处地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构建跨专业知识结构的平台,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仅懂得国际贸易,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跨专业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跨专业适应能力。

总之,学校培养计划的设计要始终围绕着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来安排。计划落实后出来的学生在基本的国际贸易岗位都能站稳脚跟。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专业适应性的理念

高校的任课教师是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培养计划出来后,实行的质量如何,任课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专业适应性理念。教师教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到这门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这一领域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此手段引导学生到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体验该领域,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使得学生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效果,而不是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

唯有如此,才能从教师这个环节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而教师要在这方面表现好,无疑要时常与现实的国际贸易环境相结合。到现实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去感受,去思索,再用自己的体会来引导学生。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一种开放的长远的心态来进行规划

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专业适应能力这一课题的主体是学生。在这一课题当中,学校,教师给出一个大的框架后,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一种开放的长远的心态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外科业务学习计划范文第15篇

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大学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繁重,各个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目也较多,同时大学课外实践任务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计划。财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财会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且财会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财会专业的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切实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会专业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财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整体的就业率并不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专业技能不高,工作经验少等。财会专业主要学习的学科专业理论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逻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较高,这就给财会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十分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水平,甚至会影响今后学生的就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当届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当将往届的教学计划作为参考资料,为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以及高效的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社会各个企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相对不高,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毕业生工作经验少以及专业理论水平较低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现象,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水平,切实保障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专业优势。调查发现,教师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造成了教学质量较低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力求教学计划的实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二、财会专业大学生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将普通高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为参考资料,与自身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联系较少,这就造成了制定完成的教学计划可能会不符合本学校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目前大学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

对于财会专业来说,教学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财会专业的人才,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等。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应当熟识财会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市场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另外大学生还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通过上述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财会专业大学生需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经常忽略培养目标,造成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要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更加注重对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财会理论能力的教学,而对于专科的财会学生,应当更加注重对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视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结果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教学水平得不到体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财会课程安排能够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大部分财会专业在制定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例如一些专科学校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各个学科之间联系以及财会学科的理论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财会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低等,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可能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建设等。财会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财会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公共知识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导致专业课的安排比较紧密,公共知识课的安排较少,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专业素质高但是整体文化素质低。

(三)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名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财会专业技能、资产核算能力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财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占有优势。会计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加入实践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实习的合作,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践能力。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晦涩难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很难准确把握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要点。但是教师在进行财会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与专业实践相互配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套整体教学体系,这将会大大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断地完善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财会专业教师的研究热点。对于如何解决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