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

林业调查报告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分析

美溪局是黑龙江省森工重点国有林区之一。隶属于伊春林业管理局管辖,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行政上为伊春市美溪局,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用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内容,对林地“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动态地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高林地监管力度,全面地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每年林地变更调查,逐步以林业局为单位的林地“一张图”更新与应用系统,尽快为二类调查、公益林界定、森林资源变档等工作提供数据,都在林地“一张图”统一框架下开展具体工作,实现各级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的统一,全方位推广林地“一张图”在林业建设发展以及跨行业、领域方面的应用。

1 林地变更基本情况

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以及《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要求,为此局成立了美溪局林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为扎实做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美溪资源林政局办公室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同时检查美溪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成果汇总上报工作。依据《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以前一年林地落界数据为本次底图,通过近两年遥感影像对比后发生变化的地块进行区划,对区划新增的图斑进行登记并核实内业资料,然后对有疑义的地块到外业现地核实,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库。

2 林地变更调查阶段

林业局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要有周密地进行安排工作。

2.1 培训业务人员

首先抽调林业局业务主干工作人员,参加林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其次林业局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对专业技术人员分组,把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对施业区内各个林场(所)林地变更具体外业调查任务,进行现地林地变更调查现地核查。

2.2 收集档案资料、遥感影像判读卫片

由林场(所)档案员,收集本单位近年期造林更新、森林采伐、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等统计变化材料,为林地变化提供现地核查依据。根据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库,同时结合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对林地变化图斑进行判读,并设计相应表格进行记录备用。

2.3 现地核实调查阶段

对记录的林地变化图斑如实核对,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查两种方式进行,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本单位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以及其图斑属性因子,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查。如顺利河现地核查变化卫片(见图1)

2.4 检查验收阶段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牵头,资源林政及森调队联合开展检查,对林业局各个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内业和外业检查验收,对林地以抽查5%的方式来进行检查,首先对内业成果资料抽检,然后通过内业抽取百分数,实地踏查认证的方法,来测试被检单位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通过对因子打分,最后加权合计得分,按区分段分为优、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制。为保证林班界线和林班总面积不变。变更图斑界线与前期影像偏移不大于0.5厘米,界线不明显的不大于1.0厘米。内业判读工作合格率97.9%,外业现地核实工作合格率99%。

2.5 对数据库更新、统计调查成果、提交调查报告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要求负责数据的更新及汇总,全局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统一汇总后,再向省局提交调查成果报告。

3 分析林地资源现状变化

3.1 美溪林业局现有林地面积225139公顷,权属都为国有,其中有林地面积207351.95公顷,疏林地面积315.2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8.32公顷,未成林地面积179.42公顷,苗圃地面积62.99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5932.95公顷,宜林地面积9161.53公顷,林业辅助生产世纪用地面积1527.6公顷,其他土地529公顷。

3.2 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通过对前后两期数据的对比,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变化的地块,主要变化地类:包括有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

3.3 林地变化原因

林地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各项工程项目占地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林地地类发生了变化。主要指占用征收地类和灾害因素地类。

4 林地变更经验分析与建议

为促进了林地利用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三效益的整体优化;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起到促进作用,也遵循了林地自然规律和林业发展经济规律,对林地重新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使不同区域林地利用发展明确方向及未来重点开发项目,提升了森林分类经营,由林地结构优化又能提高林地保护利用的效益。

4.1 主要经验分析

依照国家和省局的规范要求,经验也证实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主要通过内业核实和现地核实两种调查方法,通过前后期林地落界遥感影像卫片对比分析,对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发生变化,使林地变为其它土地的地块进行区划,在内业方面主要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核实变化图斑,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图班,要进行外业核实,按照专业外业调查核实人填写的《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重新更改数据库,形成本期新的林地更新数据库。

4.2 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一由于二类调查GPS地理坐标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林地变更软件的地理坐标采用的是西安80坐标,建议通过山海或专业制图软件可以在北京54和西安80坐酥间相互转换,减少误差产生,才能保证今后林地清查结果更加准确。第二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全国林地年度更新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操作上出问题,软件又常更新,更新后部分新的功能,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掌握有一定难度;在内业或外业核查工作中,也有遥感图像存在有部分缺失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林地变更工作中,跟上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在软件更新方面,通过网络教学课程服务,达到软件更新跟上作业需要,在林地“一张图”上才能顺利展开林地更新工作。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根据市委第三巡察组的要求,现将xx镇林业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林业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以来,在县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我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开展好村级林业生产规划和林业生产,将上级林业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村到户,提高群众对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做好了创森工作。

2017年以来,重点围绕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重点开展工作。结合我镇实际,主要针对我镇“五路一水系”进行了规范化种植。重点抓好阳七路、寿郭路、五四路、乔崔路、安石路五条道路路域绿化工作,总长38公里,规划林带土地2800亩,共流转农户土地1943户,路肩上土12万余方,伐树15000余棵,栽树12万株。全力推进赵王河水系绿化工作,在水系两侧绿化宽度达100米,新造林面积3000余亩,栽植苗木24万余棵,完成比率达100%。推动5个森林村庄建设,新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棵,突出了村庄特色。抓好农田林网及村级骨干路绿化,重点规划建设了后屯至刘子英段2个2000亩以上的农田林网示范方,总长60公里,新栽植苗木4万余棵。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每年都提前摸排调查,现场了解疫情,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配合飞防公司搞好飞防工作,做到无死角防治。防完后定期观察防治效果确保林木病虫害不再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树木养护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提升。2017年聊城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镇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森工作专题调度会,着力推进我镇创森工作。通过深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和村级统一管护等措施,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创森工作目标。但是,树木栽植后,由于造林面积大,养护意识不强。出现了对树苗浇水不足、树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现象,造成部分树木萎靡。例如我镇三官庙村,在2017年创森过程中就曾出现这些问题。发现问题后,林业站立即靠上去,实地查看,并安排村委组织群众浇水保苗,针对病毒侵害,对症喷药。最终解决了问题,确保了树木成活率。针对这一问题,镇政府专门召开了村干部和各村树木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会,宣传培训树木养护管理知识,培养了一批树木养护能手,确保了我镇的创森成果。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根据市委第三巡察组的要求,现将xx镇林业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林业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以来,在县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我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开展好村级林业生产规划和林业生产,将上级林业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村到户,提高群众对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做好了创森工作。

2017年以来,重点围绕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重点开展工作。结合我镇实际,主要针对我镇“五路一水系”进行了规范化种植。重点抓好阳七路、寿郭路、五四路、乔崔路、安石路五条道路路域绿化工作,总长38公里,规划林带土地2800亩,共流转农户土地1943户,路肩上土12万余方,伐树15000余棵,栽树12万株。全力推进赵王河水系绿化工作,在水系两侧绿化宽度达100米,新造林面积3000余亩,栽植苗木24万余棵,完成比率达100%。推动5个森林村庄建设,新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棵,突出了村庄特色。抓好农田林网及村级骨干路绿化,重点规划建设了后屯至刘子英段2个2000亩以上的农田林网示范方,总长60公里,新栽植苗木4万余棵。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每年都提前摸排调查,现场了解疫情,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配合飞防公司搞好飞防工作,做到无死角防治。防完后定期观察防治效果确保林木病虫害不再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树木养护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提升。2017年聊城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镇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森工作专题调度会,着力推进我镇创森工作。通过深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和村级统一管护等措施,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创森工作目标。但是,树木栽植后,由于造林面积大,养护意识不强。出现了对树苗浇水不足、树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现象,造成部分树木萎靡。例如我镇三官庙村,在2017年创森过程中就曾出现这些问题。发现问题后,林业站立即靠上去,实地查看,并安排村委组织群众浇水保苗,针对病毒侵害,对症喷药。最终解决了问题,确保了树木成活率。针对这一问题,镇政府专门召开了村干部和各村树木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会,宣传培训树木养护管理知识,培养了一批树木养护能手,确保了我镇的创森成果。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益林管护;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110-01

一、益林建设情况

公益林建设分为人工造林、森林扶育、封山育林三项工作。

1.人工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和龙林业局人工造林计划为5.243公顷,其中,1998年计划为2.600公顷,1999年计划为1.973公顷,2000年计划为870公顷,实际完成人工造林5.244.8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其中,1999年完成2.199.5公顷,2000年完成2.175.1公顷,2001年完成870.2公顷。

2、森林抚育:森林抚育计划合计为12.689公顷,其中:1998年计划6.000公顷,1999年计划6.689公顷,实际完成12.749.5公顷,完成计划的100.5%,其中:1998年完成780.5公顷,1999年完成11.969公顷。

3、封山育林:封山育林计划合计17.712公顷,其中:1998年计划为13.015公顷,1999年计划为1.364公顷,2000年计划为3.333公顷,实际完成合计为17.908公顷,完成计划的101.1%,其中;1999年完成14.501公顷,2000年完成3.407公顷。

和龙林业局的公益林建设,数量和质量都通过了各级部门检查验收通过,一部分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存在偏低现象,在我们监督检查下,经过几年的补植,都已达到了标准。

二、公益林的管护情况

和龙林业局在完成公益林建设的基础上,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加强公益林管护。本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保护好森林资源。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龙林业局以现有林班为基础,按山脉,沟系等自然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把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区分为远山区、近山区,实行合同制管理方式,管护经营者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全局签订合同人数为883人,管护承包总面积为170.406公顷,管护责任主要包括森林防火、森林病虫鼠害的监控防治,制止乱砍盗伐林木、非法挖掘采石、开矿、非法采集等。同时,和龙林业局还为管护分队购置了一批吉普车和摩托车,加强了远山设卡管护、近山巡护,消除了管护死角。

三、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木材产量也逐年调减,使公益林得到了建设和管护,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和龙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出现了“双增长、一提高”,即有林地面积增长6.392公顷,活立木蓄积增长1.312.058m3,森林覆盖率为96.4%,提高了4.1%。

四、存在的问题

和龙林业局公益林管护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的最大隐患是朝鲜过境火,每年的春季,朝鲜都在我边境对岸的大麦地里烧荒,随着风势,火头过境,经常引起和龙林业局广坪林场经营区森林火灾,防不胜防。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526.5;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72―02

桂林医学院建校71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2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近4000名。笔者以发放《调查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单位、电话调查、网络查询等方式为辅,进行“社会对桂林医学院毕业生的评价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在国内外医疗、科研与教学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郑明慈博士为广西首批“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黄志宏博士在美国啥佛大学医学院从事有关研究,曾获美国Gobert G.Siekere青年科学家奖;王泉海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有关领域研究。

2 长期扎根在基层,成为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中坚力量

2006年初,在广西部分地市进行了历届校友情况调查。

2.1 扎根基层造福一方

我院多数毕业生长期扎根在农村基层、社区基层,励志耕耘、造福一方。

我处调查统计了自1968年以来,校友毕业最初工作的71个单位,被调查的单位为县、乡级医院(卫生院),含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共计1150名校友的工作变动情况。至今变动(即已不在毕业最初工作单位者)的百分比仅为4.43%。

桂林医学院历届校友扎根基层情况统计,调查单位数71个,校友人数1150人,变动情况:升职21人,升学9人,出国1人,同级平调18人,调上级医院10人,自办医院10人,其他13人,变动人数为4.43%。“变动人数占原单位校友百分比”不含升职、升学、出国者。

2.2 执着追求、刻苦钻研,成为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中坚力量

校友们在不同的工作环境,有着共同的执着追求,刻苦钻研业务,“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痛苦,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他们付出的青春年华、精力和汗水,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相当数量的校友在当地担任了不同的领导职务。笔者调查了222个单位,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校友目前在职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共735人,详见表1。

鉴于县人民医院系承担当地医疗卫生保健的核心单位,我处专门统计了历届校友目前在桂东北7市38个县人民医院现任职务情况。在38个县人民医院中有20个(52.6%)由我院校友领导,在348个临床科室中有120个(34.48%)由我院校友领导。

桂林医学院历届校友在桂东北7市38个县人民医院任职统计.一般情况:县人民医院数:38个;在职校友人数:945人;任领导职务人数:235人。校友担任院级行政领导情况:正职岗位数:38个,任正职20人,任副职40人;校友担任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情况:科室数348个,任正职120人,任副职53人。

3 涌现出一批部级先进代表

①有在基层卫生战线工作杰出的毕业生当选为全国代表: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唐淑双为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岑溪的张月英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蒙山县的奠献生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②“抗非典”英雄张积慧被评为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韦庆成被评为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合山矿务局职工医院的彭恒海被评为“全国职工医院优秀院长”;林保原获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金奖等等。

4 社会媒体屡有报道

①多家网站收集了“抗非典”英雄张积慧、中共十六大代表唐淑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莫献生等相关文章。

②2004年3月4日《南国早报》以《西部志愿者,无悔献青春》为题报道林保原2004年3月18日《桂林广播电视报》以《“小”医生的苦乐人生》为题报道黄凯胜;2005年5月6日《南国早报》在“海归精英谱”中以《扎猪笼练就的寄生虫专家》为题报道黎学铭。

5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高

2005年10月、2006年3月,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先后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区内外的126家录用我院2003~2005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发出共610份调查表,共收回563份,回收率92.3%。调查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等14项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

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表》结果表明:我院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这也是对桂林医学院办学水平、教学效果的充分认可。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卫市;特色林产业;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32

1 发展现状

目前,中卫市立足区位优势,经济林产业发展迅速,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枸杞、苹果、红枣为主的产业带已初步形成,并逐步向规模化、效益型方向发展。

2 工作成效

2.1 立足区位优势,加快经济林基地建设步伐

近年来,依据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要求,结合中卫市特殊的地理环境,确立了枸杞、苹果、红枣等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经济林基地建设。坚持集中连片、整区域推进,规模发展,做到基地扩张与效益提升相结合,突出效益优先,提高产业的凝聚力和规模效益,在发展上逐步由政府推动向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方向转变。新建基地严格坚持以地方良种为主,提前整地、大穴培肥、泥浆栽植、地膜覆盖,确保建园质量,建一片成一片。

2.2 确定主推技术,强力推进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

结合中卫市经济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制约产业发展最大瓶颈,确定各品种主推技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清三基、大开角、增基肥、狠疏果、创绿色”苹果低产园改造5大技术,幼龄苹果早果早丰技术,枸杞配方施肥、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技术,红枣品种改良技术,葡萄节水栽培等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强力推进低产园改造和品种改良,3a完成低产园改造0.53万hm2,品种改良0.33万hm2,全面推行良种化栽培,全面推行果园规范化管理,促进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

2.3 强化科技培训,跟进技术服务,提高果农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基地,建立起长期的培训机制,加大对果农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力度。按照现代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生产季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对各级技术人员和果农进行普及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通过培训,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各县区成立了经济林产业专家组、技术指导组,以村建立了技术操作队,形成专家组培训技术骨干,技术指导组培训专业技术操作队,专业技术操作队实地操作示范的服务机制,使先进的适用技术和提高果品品质的综合管理措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3 存在问题

3.1 苹果、红枣产业效益不高

在苹果产业方面,低产园及幼龄果园面积大,老果园郁闭严重,优质果率低;红枣方面,幼龄果树面积大且不能实现早果早丰,优质果品比例不高,产量和总产值低。

3.2 品牌影响力不强

除“中宁枸杞”品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外,苹果、红枣等由于经注册、认证的统一果品品牌很少,严重影响了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虽然有“中宁园枣”、“伊清珍果”、“南山阳光”精品苹果等商标,但是由于受资金、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宣传力度不大,品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3.3 市场销售体系还不够完善

由于经济林产业多为分散经营,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产业链,缺乏统一的市场销售体系,生产流通存在无序现象;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弱,果品流通相对滞后;固定的果品批发市场较少,严重阻碍了果品的流通。

4 今后发展的对策

4.1 稳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大力推进低产园改造

在枸杞产业发展方面,加大绿色枸杞基地建设力度,在中部干旱带区域、中宁清水河流域、扬水台阶地未污染的中宁宽口井、沙坡头区兴仁镇等区域,以及一些适宜枸杞种植的新移民区,建立绿色枸杞生产、示范基地。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和荒沙荒地的开发利用,扩大苹果种植。在沙坡头区南山台地区宣和、永康辖区内全区域实现苹果栽培。对全市现有的低产园区进行改造,使果品商品率提高到75%以上。在红枣产业发展方面,围绕中部干旱带环香山地区百万亩压砂地资源的后续利用,建设和配套补水滴灌设施,大力发展以枣瓜间作和枣林养殖模式为主的红枣产业带,扩大红枣基地建设规模;对已栽植不适宜压砂地生长的红枣进行优质品种改良,提升红枣产业效益。

4.2 依靠科技支持,实施优果工程

加强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推进经果林产业化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上的科技含量。以枸杞新产品、新科技、新工艺研发为突破,吸纳人才、更新设备、聚力攻关,着力打造新、特产品;深入研究不同品种红枣标准化配套栽培技术及苹果的精细化管理方式,重点对苹果新品种选育以及加工、保鲜、贮藏、运输、包装等新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与开发,近期主要在树体改造、疏花蔬果、苹果套袋、防霜冻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行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化操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测体系,以质量和标准引导和规范广大果农的果品生产。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参考温州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福绵人建立了本地的服装协会,此举有利于服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握紧拳头一致对外”。另外,最近一支由个体户代表、退休职工组成的义务监督队现身于“裤子之都”各成衣加工厂,这支监督队主要是对各成衣厂生产条件、安全状况、工人权益进行监督,从而督促各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意识,遵纪守法。

三、福绵服装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福绵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社会实践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分析,福绵服装产业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

而且,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众多福绵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的生产发展指导,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营业主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

,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奇缺,企业之间争夺高水平服装设计师和熟练技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企业缺乏高级的复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三) (一)加强企业的品牌培养观念,实施品牌战略

福绵企业在来料加工生产的同时,还要努力开创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服装品牌:一方面,小企业应注意在量和质的基础上,争创品牌;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措施,实现现有品牌的优势再造,注重大众品牌的培育和品位提升。以企业的经济实力、设计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及准确的品牌定位,抢注商标,争创名牌。

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等方式,为福绵服装业加大力度打造“裤子之都”,实现并发挥“福绵裤”这一总体品牌的集群效应。从而使福绵服装业由加工贸易向品牌效益产业升级,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高层次服装业。

(二)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实现技术创新

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引进高级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服装设计师和高层次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等。福绵成衣制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福绵也是成以制造的最大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据统计,在广东、江浙沿海一带的成衣人员有数十万人,他们的培训程度较高,其中不乏高级的服装制造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如果福绵服装业能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提供的待遇够高,考虑到福绵本地物价优势明显和乡土情节等因素,相信会有大批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厂。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一、感受绥阳,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绥阳林业局是一个建局65年的大型林业企业,森林资源濒临枯竭,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几年来,他们却依托临近牡丹江和绥芬河的地缘优势,施业区内有丰富的林间剩余物的资源优势,局址四周有广褒林地的空间优势。大力发展黑木耳、菌菇等食用菌养殖业。顺利完成了主伐任务调减后的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的问题。使当地林下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落后地区迅速崛起的“绥阳现象”。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他们思想转变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产业扶持力度之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形成发展林下经济的合力。绥阳林业局把发展食用菌养殖业,作为发展林下经济、致富职工群众的主导产业来抓。确定以人均收入超2万元,场(所)收入超千万元的“双超”创富工程为载体,以抓好基地建设,巩固基础产业,壮大龙头产业,开发新兴产业为出发点,着力构建适合绥阳林区新形势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工作目标。建立了由局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发展林下经济领导机构,还成立5个工作推进组定期督进,把发展林下经济情况作为对林场(所)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在全局形成了凝心聚力抓发展,全力以赴奔致富的生动局面。

(二)经济转型的定位准确、思路灵活、措施得力。当地之所以能够依托食用菌养殖取得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绥阳林业局的产业转型定位准、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自身优势和抢抓发展机遇,把绥阳林业局由一个经济结构单一的林业企业,转型为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林区企业。在产业定位方面,绥阳林业局没有好高骛远,好大求洋。而是根据市场需求,紧紧的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养殖业,把“小木耳、小菌菇”做成大文章。在经营模式上走市场引导,龙头拉动,全民参与,局县共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打造菌种生产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基地、销售基地搭建四位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平台。以超前的思维、务实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

(三)产业发展的速度快、势头猛、气魄大。绥阳林业局无论是菌包生产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基地、销售基地的总体规模还是养殖户的单体规模,普及程度都气势恢弘;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养殖质量,都堪称一流。目前,绥阳林业局的食用菌养殖数量达到1.7亿袋,产值5.7亿多元,从事黑木耳及相关产业户数达到6000多户,占全局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1%;全局人均增收9282元,占职工家庭总收入的51%。真正把食用菌产业做成了立局之业,富民之本,发展之基、和谐之源。

(四)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效果好。一是依托食用菌资源强化招商;二是依托“绿色”这个特色吸引招商;三是依托优惠政策扶持招商;四是利用会展平台宣传招商。通过举办中国(东宁、绥阳)黑木耳节招纳全国各地的参展商、采购商、经销商和投资商。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绥阳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措施,激活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巨资,借助外力加快了自身发展。目前已有江苏雨润集团黑木耳(进出口)产业集群、黑龙江北味菌业科技公司食用菌即食食品项目、牡丹江中龙食品公司、绥芬河多维宝公司等一大批食用菌加工经销企业落户绥阳。产品不仅进入沃尔玛、乐购、易初莲花等多家国际连锁超市,而且还打入了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际市场。

(五)政策扶持到位,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强。一是联合举办中国(东宁、绥阳)黑木耳节,扩大了绥阳黑木耳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二是成立黑木耳养殖协会,通过协会活动拉动当地黑木耳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市场,把绥阳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产品集散地,实现以销促产。四是组建宏福食用菌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宏福公司与江苏雨润公司、北京采珍居商贸有限公司的合作,延伸了食用菌产业链,辐射拉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良好发展态势。

(六)食用菌养殖科技含量高、科技支撑作用大。一是举办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训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素质。二是发挥养殖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向养殖户发放科普资料,推广养殖技术。三是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不断引进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开拓养殖人员的视野。四是推广棚栽吊袋养殖技术,不断提高黑木耳养殖产量和质量,五是实行小孔栽培和春耳秋管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终端产品。六是开发菌糠固态生物质燃料,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七)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化机制比较完备。目前,绥阳林业局已经建成了以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技术培训和研发推广基地;以林河菌业为龙头的菌包生产基地,以基层单位牵头,全民共建的养殖基地;以宏福公司为龙头的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中国(东宁、绥阳)木耳节为为媒介,以绥阳食用菌销售大市场为平台的产品销售基地。走上了菌种自主研发,菌包工厂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对外开放,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化发展轨道。

二、比较绥阳,食用菌养殖的成功经验深受启迪

(一)超前的思想意识,赋予了他们宏大的气魄。绥阳林业局之所以在林下经济发展上保持了迅猛的势头和强大的后劲,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拥有开阔的视野。能够敏锐的分析目前林业企业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及时的抓住机遇,发展自我。能够动态的、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与他们相比,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有的存在唯条件、唯客观的思想,缺乏加快发展的信心。有的在工作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有的看问题总是先看到困难,而不会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利用机遇。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林下经济的障碍,是我们落后的根源,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开放的发展格局,提升了他们的发展速度。绥阳林业局的林下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飞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扩大开放,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上招招新、招招实,实现招商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经营管理市场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资本运营上敢探索、敢尝试,借助外力激发了内部潜力,使经济发展焕发出旺盛的活力。在产业发展上依托林下资源,立足自我,面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我们也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但是,由于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再加之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林下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基础产业还没有形成。相当一部分同志在这方面还是“门外汉”,思路不够宽,方法不够多。

(三)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他们腾飞的基础。“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经济规模的扩张,离不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绥阳林业局把发展食用菌养殖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工业园区。以完善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吸纳了雨润公司、宏福公司、北味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入驻发展,形成了聚集效应,拉动了经济发展。

(四)饱满的精神状态,铸就了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精神状态是信念,是支柱,更是一种动力。绥阳林业局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精神。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小进即退、慢进亦退的道理,不能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努力跳出本地本单位的“小圈子”,放眼全省全国的“大范围”。瞄准先进,奋起直追,以一种见贤思进、见贤思齐的雄心壮志,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中去,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五)优越的创业环境,实现了他们跨越发展的梦想。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绥阳林业局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磁场效应和连锁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了林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学习绥阳林业局,就必须进一步树立“环境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从“干部”的层面提高到“全民”的层面,努力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

(六)长远的发展思路,是绥阳事业成功的保证。绥阳林业局发展食用菌养殖业已有近30年的历史。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绥阳打造成菌种研发自主化、菌类养殖基地化、产品生产系列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四位一体的食用菌培育、生产、销售基地。每年通过黑木耳养殖完成产值5.7亿元,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用食用菌支撑起绥阳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三、学习绥阳,推进图强林下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一)创新发展思路,谋划黑木耳产业发展。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绥阳林业局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解放思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客观形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地把握。我们必须摒弃照搬条文,自我设限的思维模式。坚决按照地委和管局确定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减。研究政策,灵活运作,只要有利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努力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实干中求得完善。

(二)加强科技推广,保障黑木耳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地区农科院的联系,要大力推进良种工程。林业局建立自己的良种培育基地,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奋斗、育英、潮河、潮满4个林场率先发展,探索推广棚室吊袋木耳养殖模式。每个林场建设一个100万袋以上的标准化菌包加工厂,吊袋木耳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同时,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采取政策支撑、资金引导、项目扶持等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广菌包工厂化生产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小孔栽培和春耳秋管技术等。探索循环产业,考虑建设菌糠生物质固态燃料生产线,解决废弃菌袋再利用问题,实现变废为宝,引进草腐菌袋生产技术,降低食用菌养殖对木材资源的过度依赖。

(三)强化基地建设,强化黑木耳产业发展。借鉴绥阳先进经验,把握机遇,潜心把这项产业逐步做大做精做强,建设集产、供、销、加、研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树立正确导向,以奋斗、育英、潮河、潮满四个黑木耳基地为先导,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发展黑木耳养殖积极性,增加从业人员,继续扩大规模。在发展模式上,林业局不再大包大揽,充分发挥菌类养殖协会作用,采取成立合作社、集资建厂的经营模式。

(四)强化项目申报,延伸黑木耳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部要积极运作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申报贷款贴息项目,推进菌用生产资料、生产机具、废弃菌料转化利用及黑木耳产品等加工项目建设。争取到2015年生产资料及生产机具自给率达到85%以上,废弃菌料再利用95%以上,黑木耳产量达到2500万袋。积极筹措组建图强林业局黑木耳精深加工厂,加工图强生产黑木耳同时,购进呼中、漠河及全省各地黑木耳原料,进行精深加工。制定加工行业标准,从生产、加工、流通三大环节入手,着力健全完善黑木耳产品标准、质量监测、市场准入三大配套体系,突出抓好标准应用、控制源污染关键环节,努力生产绿色、优质黑木耳产品。积极组织绿色、有机食品产地和产品的认证申报工作,做好产品品牌推介,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建设黑木耳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做好黑木耳产地、市场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对通过“三品”认证的产地和产品抽查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确保产品长期保持优质、安全。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一、园区林产工业的现状和困局

一是占全县林产工业的比重大。园区内共有林产加工企业30家,占全县(64家)总量的47%;其中在建企业2家(分别是:“宜华木业”和“豪迪工艺”),停、破产企业5家,正常生产经营的只有25家,1—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上交税金846.3万元,安置就业1240人,分别占全县林产加工企业总量的89.8%、90.2%和74.2%。

二是受政策调控的影响大。落户园区的30家企业中,从事细木板生产的有7家,从事木胶板生产和加工的有6家,从事竹胶板和竹地板生产的有2家,从事人造中纤板生产的有1家,从事木竹工艺品生产的有5家,从事家俬生产的有3家,从事锯材生产的有2家,其它类的有4家。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企业都与家装市场关系密切,在国家整体调控楼市的大背景下,所有企业都受到冲击和影响大。以“兔宝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兔宝宝”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并有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370多家专卖店,但今年产销值大幅下降。

三是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层级低。园区内30家林产工业企业当中,上市公司2家(在建的“宜华木业”和“兔宝宝装饰材料”),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只有2家(“兔宝宝装饰材料”和“扬宏建材”),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微型企业。同时普遍存在产品单一、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变等低层级林产工业企业的共性问题。

四是创新和转化能力差。截止到目前,园区内30多家林产工业企业中没有一家建有产品研发中心,没有一家设立专业市场调查和分析机构,因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差,从而导致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普遍低下。年内,德华兔宝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添购了设备,改进了工艺,推出了适销对路的“三层复合板”,但由于员工素质低,难以达产达标。“洪林木业”面对经济危机,着力在“降低耗材率和提高产出率”上面做文章,研发改进了一批新型实用型木工机械,但由于资金问题,始终无法达到产量。

二、发展我县林产工业的对策与思考

从园区林产工业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我县林产工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据此,我们认为要改变我县林产工业的现状,就必须着眼长远,转变观念,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最终使我县的林产工业上档次、上规模,最终实现“林农受益、财政增收”。

(一)创新林业工业发展理念。林产工业具有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等特点,是富民兴县的绿色产业,是兴林富民的最有效途径。要发展壮大我县林产工业的总量,首先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要摒弃林产工业局限于木竹加工业的观念,树立立体、全面、可持续的林业工业发展观,大力推进家俬、林纸、林板、林药、林食、林化、林能等林产工业的发展,实现林业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二)努力完善林产工业政策。林产工业是朝阳产业,但同时它也是资源约束型产业,一但政策失衡,资源的消耗速度与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快慢失调,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因此,发展我县的林产工业,有必要依据我县的县情,制订科学合理的林产工业政策,切不可照搬照套。一是要依托县情确立我县林产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在出台鼓励、限制、禁止的项目和产品、工艺目录的同时,要采取关停、并转等强有力的措施,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三是出台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扶持节材、节能、节地企业,奖励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着力扶优扶强。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对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确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制约、影响了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发现,一旦国家停止钱粮补助,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实施4年来,全县有12万亩农田停止耕种,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很大冲击,全县粮食产量下降辐度较大。尽管目前在国家补助期内,农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停止粮食补助,农民的基本生活将十分困难,尤其是退耕面积较大的村和极少数“全退户”。如*乡*村一组,已实施退耕还林115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目前人平占有耕地不足0.6亩。*乡*村农民郑之汉,一家3口人,实施退耕还林后仅剩1亩耕地,人平只有0.3亩田,一旦停止补助,基本口粮将难以保证。类似情况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隐患。

二是种植的树种效益偏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大。此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中高山地区。据调查,低山地区退耕种植柑桔、茶叶的,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产生较稳定的经济效益,农民生计基本不用操心。但是中高山地区种植的板栗、银杏、杜仲以及其它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的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市场疲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如*乡四年共实施退耕还林6700多亩,种植银杏面积达5514.5亩,目前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收益。据当地干部和群众预计,至少还要15年方能开始收益。据统计,全县退耕还林除2.3万亩柑桔、0.5万亩茶叶外,其它大多数是此类情况。

三是部分工程质量不高,限制了收益预期的空间。在工程实施时,没有坚持围绕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产业,树种选择过多过滥,不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支柱;没有按照科学引种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引种试验,直接用于大面积栽植,导致适应性差,苗木生长缓慢。如磨坪乡引进的佛手系列银杏品种,*乡引种的石榴,到底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至今还很难说;没有实行综合开发,林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工程实施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效益需求,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加强退耕还林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后期管理不善,影响了树苗的正常生长。除柑桔、茶叶和部分板栗等经济林外,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还生态林是为国家栽树”,退耕还林后没有进行抚育管理,任由树苗自生自灭,少数农户还把退耕地当作放牧牲畜的场所。加之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任务较重,各地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建设上,没有及时搞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农户普遍缺少实用技术。由于后期管理不到位,直接限制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导致农民难以从退耕还林中得到回报,对全县广大以土地为生存支柱的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五是林副产品销售困难,退耕农民的现实收益减少。退耕地上生产的林副产品由于缺乏健全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市场,导致难以变成商品,直接制约了农民的现实收入。我县*乡生产的银杏茶,应当说是一个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退耕农户现实收入的好产品,但是苦于销售市场未能打开,至今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没有形成规模。20*年仅产干茶500公斤,收入1万元,该乡的银杏叶综合利用率不足10%。

六是政策补助期限偏短,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国务院[*]24号文规定“退耕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生态林的补助8年,以后根据情况,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我县地处三峡大坝库首,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实施退耕还林保护三峡工程生态安全的政治需要,势在必行。但根据目前工程现状和苗木生长情况,在现行补助政策下,5-8年内绝大多数将无任何收益。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分析:一是退耕还林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缺乏成熟的经验,国家政策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之我县是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年实施时按以前的分类方法将大量板栗、银杏、杜仲、茶叶等纳入经济林上报,与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比,减少了3年的政策补助;二是由于镇村机构改革和换届,人员变动频繁,领导精力分散或对退耕还林工作不熟悉,影响了工程的组织实施。从主观上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的难度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二是缺乏统筹考虑,抓住当前补助钱粮的大好时机,致力于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不够。没有用市场的观念、长远的观念去分析形势、解决问题;三是缺乏积极引导和服务。在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培育市场等方面研究不够;四是没有形成活力,未能很好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农业项目的捆绑投资不够。

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实行林下开发,培育后续产业。加强对全县已实施的12万亩退耕还林的开发利用,是解决退耕农民生计问题的关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林下资源开发:一是实行林果、林特间作。除坚决禁止种植粮食作物外,凡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都可种植。提倡在退耕还林地内加大造林密度,种植其它经济树种,实行多模式配置、立体经营,使农民有一个好的收益预期并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推广林下种草。建议在退耕地内种植黑麦草、百喜草等适宜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草养牧,推动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民生计问题。在推广林下种草的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两点:第一,草种不能过多过滥,全县以2—4个草种为宜;第二,要注重培植养殖大户。

二、加大跟踪投资,搞好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只是一项基础工程,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切入点,只有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能源建设等所有面向农村的投资项目统筹结合起来、综合开发,才能确保退耕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今后的农业项目安排上,要重点向已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生活用能;加大生态移民力度,通过搬迁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订单农业等适销对路的农业产业,增加现实收入,解决退耕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技术指导,进行品种改良。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必须以巩固现有造林成果为基础。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到6万亩,银杏种植面积也在2万亩以上。对现有的板栗树、银杏树进行高枝嫁接、改良品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县委、县政府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相应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县财政安排专项改造资金,扶持板栗品改工作。要建立优质种源基地,与有关科技人员签订承包合同,实行技术承包,品改验收后兑现工资报酬。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在有退耕还林的村确定一名技术员,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四、培养营销大户,扶植龙头企业。加强林特产品加工、销售市场的培育,是解决退耕农民生存和发展大计的根本保障,也是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和瓶颈。只有把市场打开了,农民生产的东西才能转化成商品,才会增加货币收入,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才会步入积极、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要整合全县的板栗资源,建立统一的销售网络,对板栗销售大户予以重奖。要积极扶板栗、银杏龙头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搞产业化经营,带动工程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板栗冷贮仓库,解决板栗难以贮藏的问题。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方案。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够用活用好。

3、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的范围、面积、期限、价格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宜林地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约占全省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荒地、荒滩。有些地区对限制拍卖的宜林地也做了规定;宜林地的拍卖期限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如迁西的围山转、平原地区的路、渠、废耕地拍卖期为30年以下,立地条件一般的宜林地拍卖期为30-—50年,立地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地一般确定为50-—70年;拍卖面积根据本地宜林地资源存量、购买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点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会研究决定,一般控制在10--100亩,购买1000亩以上的大户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关于拍卖价格的确定,一般由村委会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宜林地的立地条件等级、交通条件等确定底价。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宜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而言,迁西县的做法较为规范,对一般宜林地,由村集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治理难易程度、适合栽植的树种、预期效益及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确定价格;对拍卖的围山转,由村委会委托县农经部门集体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面积、株数、树势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资产评估。拍卖“三荒”和围山转须一次交清拍卖金,并逐年按每亩不低于5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均包到户的围山转,逐年按每亩50-—8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竞争承包的,实行逐年缴纳承包费(含资源使用费)。

4、不断完善宜林地拍卖政策

为促进宜林地开发治理,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台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如围场、滦平、曲周、玉田、唐县、迁西、元氏、赞皇等县都出台了关于加速开发治理宜林荒山、荒地的政策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宜林地购买者依法拥有一定的经营自,允许继承、转让、租赁、抵押;(2)延长宜林地拍卖使用期限,由原来的30年延长到50年,最长的为70-—100年。(3)购买宜林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

在拍卖后产生效益前的3-—5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或承包费;可以,依法适当减免农林特产税、土地管理费、耕地占有税、乡村提留等。(4)宜林地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或配套设施建设,如在宜林地开发区修路、引水、架电等。(5)各类林业工程项目投资、小流域治理或经济沟建设补助费可直接投资到宜林地购买户。(6)坚持谁购买、谁治理、谁受益;鼓励下岗职工开发治理宜林地的。

(二)存在问题

我省宜林地拍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宜林地开发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宜林地面积仍有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尽管我省在拍卖宜林地,促进开发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多数地区在治理宜林地上还没有突破,特别是有些山区县,大面积宜林地长期得不到开发治理,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二是拍卖行为不规范。有些地方存在仗权拍卖现象,拍卖缺少透明度;有的地方拍卖宜林地没有整体方案,没有统一规划和长远打算,拍卖的程序和手续不健全,有的拍卖后没有签订拍卖合同,有的虽然有合同,但合同容很不完善。

三是宜林地资源的价格评估不科学,评估结果不合法。宜林地拍卖价格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每亩仅1元。有些地区拍卖合同不合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形成新的分配不公;有些地方拍卖金管理不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收回后管理混乱,没有建立起会计和审计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将宜林地拍卖作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捷径。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群众治理宜林地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群众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从而限制了宜林地开发治理的进度;宜林地产品销路问题没解决,影响了开发的资金周转。特别是资金、劳力、资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仍是制约宜林地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五是宜林地开发后的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造成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之后,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从而给治理者造成新的“经济危机”。

六是有些地方,为了搞形式,不顾群众意愿,在宜林地拍卖中搞一刀切,将宜林地平均分配给农户,难以达到宜林地治理的预期效果;有些地方为谋取短期利益,存在重拍卖轻治理的问题。

三、对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几项建议

为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实践证明,通过宜林地拍卖,开拓农村市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宜林地开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迁西县有4.5万户农民投资1800万元,购买了15万亩荒山和围山转工程的使用权,通过宜林地治理使该县的板栗产量由83年的700万斤增加到96年的1500万斤,全县417个村靠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实现奔小康,占全县的53%;围场县已经出现了靠宜林地开发脱贫的百万富户(按现有资源估价);由此可见,拍卖宜林地,对增加农村投资和消费总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换脑筋,加强领导和引导,从政策中找出路,从机制上寻动力,因地制宜,把宜林地开发作为振兴本地经济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

2、不断完善拍卖政策,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合理确定拍卖承包期。目前导致宜林地长期得不到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担心政策变化。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期限,可以消除群众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治理步伐,尽快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依法合理地给予购买者经营自,允许其在合同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允许继承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治理成果。

(3)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免一定的费税。特别是在宜林地治理的初期产生经济效益之前,减免税费的政策十分必要。因为,目前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初期无力负担应交的税费,适当减免,可以促使购买者集中精力投资治理宜林地。

(4)林业、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宜林地治理的工程项目可以搞一些直接投资入户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热情,而且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

(5)鼓励下岗职工及社会力量投资治理宜林地。鼓励农民、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宜林地。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遵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投资开发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业。林业部门要积极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协助开拓市场。对于当地农民无力开发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会通过招标、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转让资源经营权或使用权。通过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生产资料向宜林地流动。使宜林地开发形成集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林果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宜林地治理开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立技术、信息、劳务、物资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促使各类生产要素与宜林地资源形成合理配置。

3、加强拍卖管理,规范拍卖行为

针对宜林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在宜林地拍卖管理中应在以下环节中加以规范:

(1)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宜林地拍卖应掌握:有林地不卖;有争议的不卖;按规定经营,合同期不满的不卖,严防借拍卖宜林地之名,破坏森林资源和其它土地资源。

(2)合理确定拍卖价格。为了使拍卖行为纳入规范管理,各地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宜林地拍卖评估机构,合理确定拍卖价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严格拍卖金管理。各地对拍卖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强检查监督,建立严格的会计审计制度,定期检查拍卖金使用情况。

(3)规范拍卖程序。宜林地拍卖前要搞好宣传发动,使群众家喻户晓,要对拍卖对象和标的张榜公布,拍卖后要及时签订拍卖合同,并对合同进行司法公证。

(4)完善拍卖合同。为避免将来出现争议,各地要制订统一格式的合同,规范合同内容,合同中对双方的责权利要充分明确,特别对违约的责任,及违约后的裁定方式要严格规定。合同签订后,有关各方要签字盖章,有关部门要及时备案。

(5)合理确定拍卖面积,适度规模、自愿开发。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宜林地资源总量、农民的治理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承包、购买户的开发治理规模。要保证既能调动农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积极性,又能保护集体和本村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般掌握:对条件较好,单户经营干鲜果品等经济林的,每户开发治理的面积以30-—50亩为宜,联户购买股份开发的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个体户从事宜林地开发的,以50-—500亩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差,从事防护林或用材林开发的,单户以50-—200亩为宜;联户或大户及团体以200-—2000亩为宜。

(6)及时确权发证。林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对已经拍卖的宜林地要及时确权发证,对出现变化的,要及时在林权证或林地使用证上注明。

4、建立土地资源流转机制,促使宜林地治理形成良性循环。为了使已治理的宜林地资源进入市场流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省特点的土地资源流转法律制度或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允许流转的土地种类和范围,土地价格的评估,及土地资源的分类标准加以规定。

5、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宜林地的拍卖治理工作,在治理方式上要本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加快宜林地开发治理的原则,可以先治理后拍卖,也可以先拍卖后治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的治理方式。针对宜林地治理投资大,治理时间长的特点,结合目前农民群众经济实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联户购买股份经营的经营方式很有推广价值。这种方式,一是增强了购买者的投资治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了购买者治理开发宜林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形成。

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建立新机制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对群众依法或依照合同正常经营管理的宜林地资源要严格按合同执行,严禁集体强行收回转让,防止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加快治理步伐,尽快脱贫致富。

7、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完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促进开发的同时,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严防借开发之名,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要引导群众遵照林业部门的规划进行治理开发,对明显不宜开发或开发不合理易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林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变经营方式,屡禁不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对资源转让取得的资金流失。对仗权承包或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8、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调查目的: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直都是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了园林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人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等,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定位逐步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和调整依据。使我系园林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职业需求,毕业后尽量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更好的实现零距离就业。

调查内容:

园林行业岗位人群应具备的能力、现阶段从业人员的现状、湖南及周边省市园林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等。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资源搜集等

调查时间:

调查整理:王xx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走访了湖南xx生态科技园、xx三雄园林公司、xx中青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xx世纪枫园林公司,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收回20份;与广东巨杨园艺公司、广东维生种苗公司、广东怡华园艺公司、上海棕榈园林公司、广东广和园艺公司、广东旺林园艺公司、广东鸿瑞园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电话访问;结合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1、园林行业技术人才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园林科研、生产技术推广、苗木养护、绿化工程、工程管理、预算和规划的技术人才更为急需。

2、现阶段园林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技术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占40%;本专业(中专或普通大专、本科毕业)真正接受过高职专业训练的人员占30%;而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仅占10%。

3、年轻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4、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5、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但是不稳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

结果分析:

(一)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在众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因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由于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园林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逐渐规范化,园林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园林公司要想拿到工程,企业在具备资质的情况下,拥有多名复合型的园林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园林工程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园林人才的竞争。

园林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括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农学、林学、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大部分内容,从业者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因人而异。由于工程管理、预决算、规划设计等内容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几个方面的人才必然相对紧缺。

(二)我国园林行业历史悠久,但真正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确是1951年,他又是年轻的。在这之前,早一辈的园林工作者多是通过相关经验积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出现了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众多的现象。园林专业起步不久,社会影响不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园林还被农学二字掩盖,在人人都想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的现实下,选择本专业的人并不多,现在还有不少的人这么认为。

一个合格的园林人才要同时具备植物环境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艺术美学欣赏能力,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是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侧重于以上三种能力的其中之一或之二,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工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往往是在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向园林方向的适当偏移; 毕业生对植物知识了解不够;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侧重于园林绿化,缺乏建筑设计能力;综合性大学的园林专业则偏重于区域规划或是对景观地理学的深化和延伸;艺术院校毕业生更偏重于视觉的感受,对园林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甚少,所以目前许多园林专业人才相关知识欠缺,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我国园林工程实践上的很多混乱。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那么,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缺乏也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网络数据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根据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工作年限及能力的不同,薪资水平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可否认,很多的毕业生都是十分优秀而且具有活力的,但很多的毕业生却以网络数据作为标准,一味的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或者,谋到一份工作却随时想着跳槽;或者吃不了苦,觉得工作太累又乏味这些都是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的原因。

我校园林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①在教学体系中,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工程技术课程的实践重视不够,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

②我校园林专业虽重视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的研究不够深人,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许多教师把园林简单地看成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一种附庸,是两者的一种补充或延续。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园林学是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相辅相成并列为三姐妹的,它们既紧密相联又彼此独立,不可取代。

③教学规模的扩大和随之而来的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最近2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为满足社会需求,我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从而导致了师资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要办好我校园林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具创新精神的高级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要优先解决如下问题;

1、明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风景园林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方面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各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对此,有些人认为是不同院校的各自特色。但笔者以为,无论哪类性质的院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 ,只有这样,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至于特色应是在达到园林专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具有的,当然,园林专业由于是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的一门极其综合的边缘学科,完全一致没有必要,也是十分困难的,可设置核心课程体系,根据我校自身特点扩大高年级自选课题的范围,并提高此类课程的学分数。这不仅能保证标准的统一实施,突出我校的特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 、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校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改变现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应坚持产学研结合,并将生产和科研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4、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早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公认的。我们必须将进行实践教学基本训练的重点放在校内,花大力气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证明,搞好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可开办校内模拟公司,加强校内实验、实习设备及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目前我院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园林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保障。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沂水县;经济林产业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S7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5-0030-02

经济林生产是沂县水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近年来,我县重视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不断丰富品种资源,优化生产结构,积极引导群众建设经济林基地,用生产促进企业和市场建设,使日益完善的产业化体系带动了经济林生产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007年全县经济林栽培面积达2.72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6%,经济林产量30.70万t,贮藏量4.59万t,销售果品14.00万t,年产值4.6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58.9%,农民增收1.12亿元。2007年,我局组织19个乡镇对全县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发展经济林产业化的条件

沂水县位于沂蒙山区北部,北纬35°36′-36°12′,东经118°11′-119°03′,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低气温-20.2℃,年平均降水量792.1mm,无霜期206天,土壤主要为棕壤和褐土,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经济林生产发展。当地所产果品色泽鲜艳,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境内群众有栽植林果的传统,发展经济林生产的热情十分高涨,在加强宏观指导的同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了经济林产业化建设步伐。

2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全县经济林实行标准化生产面积达10180hm2,其中苹果生产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00 B31007-029-90]面积计5053hm2,年产量47550t,产值14265万元;板栗生产实现良种化并且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46-91]的面积达5193hm2,年产量9133t,产值5480万元。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经济林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苹果、板栗、柿、枣、葡萄、花椒、桃、杏、桑蚕9大基地,主要分布在诸葛、高庄、院东头、崔家峪、泉庄等12个乡镇,总面积14999.7hm2,产量135187.6t。其中,板栗、柿、枣、桃等7个树种栽培面积增长显著,同2000年底相比累计增加3426.7hm2,产量增长61000t,增加产值18480万元。

3 无公害产品安全质量认证

全县经济林无公害产品种类11个,分别为板栗、茶叶、苹果、桃、李、杏、甜樱桃、葡萄、枣、花椒、香椿,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等单位进行。产地认证的总面积4526.7hm2,无公害产品品牌16个。其中板栗2个:金泉牌、旺峪牌;茶叶1个:蒙山龙雾牌;苹果2个:暖阳牌、唐王山牌;桃3个:浯河牌、唐王山牌、雪仙牌;李1个:暖阳牌;杏1个:唐王山牌;甜樱桃2个:圣母山牌、浯河牌;葡萄1个:汇泉牌;枣1个:沭河牌;花椒1个:兴高牌;香椿1个:兴高牌。品牌认证面积以高庄镇注册的兴高牌花椒和香椿面积最大,分别为1106.7hm2和1000hm2,占全县总认证面积的24.4%和22.1%。该镇是山区乡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群众大力建设“围山转”梯田,地堰上广植花椒、香椿,实行林粮间作。2005年9月25日,该镇被世界商贸发展促进会品牌委员会、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维权委员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香椿之乡”称号。桃品牌认证面积800hm2,板栗、葡萄、苹果认证面积也分别在300hm2以上,以上4个树种认证面积占全县总认证面积的43.4%,所分布的葛镇、泉庄2乡镇被沂水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林果专业乡镇”。

4 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及流通体系

4.1 贮藏加工企业

全县现有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企业13家,拥有冷库、气调库20个,总贮藏吨位2210t,全部为内销型企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院东头、泉庄、诸葛等7个乡镇,重点企业有:院东头蒙山龙雾茶厂,从事蒙山龙雾牌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建气调库1个,贮藏吨位10t;诸葛福美仑果蔬有限公司,主要是苹果、桃等贮藏,有冷库、气调库4个,贮藏吨位400t;山东大唐枣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枣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气调库1个,贮藏吨位5t。

4.2 产品销售和批发市场

全县建有泉庄乡代庄果品批发市场、岔河果品批发市场、富官庄乡桃洼果品批发市场、道托乡双河蜜桃批发市场、诸葛镇大诸葛果品批发市场和龙家圈乡兴龙果品批发市场等6处批发市场,主要从事桃、苹果、杏、葡萄、甜樱桃等经济林产品的销售与批发,年销售量11150t,销售额7524.2万元。6处批发市场年销售量仅占全县经济林产量的3.6%,其销售量与经济林生产仍不相适应,差距十分显著。全县批发市场数量不足,覆盖面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林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新时期

1我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发展现状

从1998年我国实施森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开始,我国就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其中,人工林保护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由最初的4667万hm2逐渐增长到6169万hm2;森林面积逐渐由1.59亿hm2增长到1.95亿hm2。2005年,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开始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一些地区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促使土地面积缩减到3436km2,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增加到17.63%,沙漠植物类别也在不断增多。由此可见,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可创建一道良好的安全生态屏障。目前,纵使我国在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方面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得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处于最初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其中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37.2%,从而致使沙漠化现象更为严重,水土流失情况的加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从而致使沙尘暴频发,在现有的生态技术制约下,沙化土地的治理工作很难开展;目前,我国湿地开垦、泥沙淤泥现象非常严重,从而造成濒危野生动物不断消失,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加剧;我国现有的森林储蓄量较低,森林质量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情况下,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维护作用将会大打折扣[1,2]。

2调研情况介绍

笔者于2016年5月25日—6月10日,采用文献调查法,针对1998—2005年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及建设工程相关数据,首先对我国在此期间的森林面积的变化进行统计,其次对我国在此期间水土流失面积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我国森林面积、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在不断增加,促使林业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森林储蓄量急剧下降,森林质量物种多样性不断降低,森林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作用明显减小,我国土地流失现象、土地沙漠化等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新时期应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3新时期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具体内容

3.1建设工程重点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点保护区,这将是接下来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点内容。当前,青藏高原生态屏蔽系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东北森林建设防护林、南方丘陵山地带水土治理等问题,都将是今后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工程。新时期,针对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以工程建设为主,推动当前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步与发展,促使固有的造林绿化向改造低质低效林的模式不断转变,利用分散的物资、劳动力,增加科学技术投入力度,从而实现人工措施与自然措施的成功结合,逐渐促使林草植被及物种的多样性得到良好的恢复,对栽培技术进行深入优化,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促使林业保护和建设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创造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唯有将林业生态保护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够促使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3]。

3.2主要建设工作

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将防护林系统建设工作作为新兴战略工程的主要内容,增进北方等地区的林地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促使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同时数量上也得到了不断增加,对南方丘陵地区的森林进行集约化经营,进一步优化东部沿海地区的绿化结构。从湿地生态系统方面来看,按照新时期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情况,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避免有过度利用森林等现象的发生。不断加强围垦湿地退还、恢复湿地植被,全面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从荒漠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其主要依靠石羊汇河流域防沙治沙等建设工程,不断加快造林种草治理力度,进行防沙屏障的科学合理化设置,这对于较难治理的沙化土地而言,可起到良好的封闭性保护作用,使得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新时期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对生态系统物种的专业性保护,促使原受损的生态系统及生物物种得到逐渐恢复[4]。

4结语

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仅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化生活环境,而且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产业结构得到科学性调整。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益加重,其中以林业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新时期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要着眼于生态建设,协调人与林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力发展与林业相关的多种经济形势,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作者:王德法 单位:尖扎县洛哇林场

参考文献

[1]高军.关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125-126.

[2]詹宝林.试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论坛・问题探讨,2012(4):23-24.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调查目的: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直都是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了园林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人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等,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定位逐步清晰和具体起来,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课程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和调整依据。使我系园林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所学专业的人才职业需求,毕业后尽量进入职业角色,胜任岗位职责,更好的实现零距离就业。

调查内容:

园林行业岗位人群应具备的能力、现阶段从业人员的现状、湖南及周边省市园林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等。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资源搜集等

调查时间:

调查整理:王xx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走访了湖南xx生态科技园、xx三雄园林公司、xx中青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xx世纪枫园林公司,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收回20份;与广东巨杨园艺公司、广东维生种苗公司、广东怡华园艺公司、上海棕榈园林公司、广东广和园艺公司、广东旺林园艺公司、广东鸿瑞园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或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电话访问;结合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1、园林行业技术人才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园林科研、生产技术推广、苗木养护、绿化工程、工程管理、预算和规划的技术人才更为急需。

2、现阶段园林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技术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占40%;本专业(中专或普通大专、本科毕业)真正接受过高职专业训练的人员占30%;而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仅占10%。

3、年轻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4、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5、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但是不稳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

结果分析:

(一)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在众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因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由于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园林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逐渐规范化,园林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园林公司要想拿到工程,企业在具备资质的情况下,拥有多名复合型的园林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园林工程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园林人才的竞争。

园林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叉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面极其广泛,几乎包括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农学、林学、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大部分内容,从业者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因人而异。由于工程管理、预决算、规划设计等内容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几个方面的人才必然相对紧缺。

(二)我国园林行业历史悠久,但真正以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确是1951年,他又是年轻的。在这之前,早一辈的园林工作者多是通过相关经验积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出现了兼职和跨行业技术人员众多的现象。园林专业起步不久,社会影响不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园林还被农学二字掩盖,在人人都想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的现实下,选择本专业的人并不多,现在还有不少的人这么认为。

一个合格的园林人才要同时具备植物环境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艺术美学欣赏能力,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是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侧重于以上三种能力的其中之一或之二,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工科院校的园林专业往往是在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向园林方向的适当偏移; 毕业生对植物知识了解不够;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侧重于园林绿化,缺乏建筑设计能力;综合性大学的园林专业则偏重于区域规划或是对景观地理学的深化和延伸;艺术院校毕业生更偏重于视觉的感受,对园林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甚少,所以目前许多园林专业人才相关知识欠缺,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我国园林工程实践上的很多混乱。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有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那么,擅长苗木养护、工程管理和预算、规划的岗位型技术人才缺乏也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网络数据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根据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工作年限及能力的不同,薪资水平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可否认,很多的毕业生都是十分优秀而且具有活力的,但很多的毕业生却以网络数据作为标准,一味的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或者,谋到一份工作却随时想着跳槽;或者吃不了苦,觉得工作太累又乏味这些都是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又爱又怕的原因。

我校园林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①在教学体系中,重视理论知识,而对工程技术课程的实践重视不够,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

②我校园林专业虽重视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开发的研究不够深人,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许多教师把园林简单地看成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一种附庸,是两者的一种补充或延续。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园林学是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相辅相成并列为三姐妹的,它们既紧密相联又彼此独立,不可取代。

③教学规模的扩大和随之而来的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最近2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为满足社会需求,我校也扩大了招生规模,从而导致了师资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2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要办好我校园林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具创新精神的高级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要优先解决如下问题;

1、明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风景园林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方面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各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对此,有些人认为是不同院校的各自特色。但笔者以为,无论哪类性质的院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 ,只有这样,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至于特色应是在达到园林专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具有的,当然,园林专业由于是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的一门极其综合的边缘学科,完全一致没有必要,也是十分困难的,可设置核心课程体系,根据我校自身特点扩大高年级自选课题的范围,并提高此类课程的学分数。这不仅能保证标准的统一实施,突出我校的特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 、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的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校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改变现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应坚持产学研结合,并将生产和科研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4、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早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公认的。我们必须将进行实践教学基本训练的重点放在校内,花大力气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证明,搞好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可开办校内模拟公司,加强校内实验、实习设备及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目前我院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园林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