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1篇

雕刻是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段,穆斯林建筑之中的石刻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实用功能的制约,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和风格又受到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社会审美意识的影响。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扩建、改建,形成了较固定的内容和型式,也是青海地方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海穆斯林石刻的特点

青海穆斯林石刻包括:世代居住于青海的回族、撒拉族所创造、享有和传承使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回族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石刻遗存。

青海穆斯林石刻以清真寺和民居遗存为主,“伊斯兰建筑中的砖石建筑多有精品,特别是在清代西北陕、甘、宁、青等地,是国内回族雕砖艺术的最精之区,这也是与西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分不开的。”这些石刻艺术品,既有宗教故事,也反映吉祥文化,还有表现其他民俗文化内容的,工艺十分精美,而且数量众多。青海穆斯林民间素来有良好的石刻、砖雕传统,明、清以来历代均有石刻遗存散落民间。民间石刻是穆斯林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伊斯兰文化作用于青海传统文化的产物,是青海穆斯林形成过程的历史见证和青海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与象征。

(一)在年代上早期遗物不多,但很具代表性。雕造镌刻与装饰以建筑为主,其中以建寺碑、功德碑、墓碑、墓盖石为多,记述和反映了青海穆斯林在各地定居、生存、发展的历史际遇,多用于清真寺、拱北的碑铭中,其内容大多是关于清真寺、拱北的历史等。在礼拜殿的窑壁、梁柱、门窗以及寺内宣礼楼、碑文石刻上均能看到阿拉伯文书法作品,包括各种匾额、锦旗、楹联。如《重建西宁大寺碑记》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都是特定时期石刻文化的精品。

(二)具有强烈的穆斯林民族文化特点。青海地处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自元、明、清多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这些民族在统治期间、在与穆斯林文化交融中留下了本民族鲜明的烙印。石刻不仅在文字上有阿拉伯文、藏文、汉文等,在图饰造型民族融合的风格也十分鲜明。在清真寺、道堂、拱北门楣与壁面上,或在居家与店铺门楣与室内、或在匾额、招牌、器具上,回族喜爱书写、镌刻、悬挂、镶嵌阿拉伯文经语组成对联、中堂、屏联或图案画等;内容为《古兰经》和《圣训》中的警句、格言,或是止恶扬善、扶危济困、修身养性之类的话语,成为穆斯林民族的特殊标识。

(三)河湟地区作为青海穆斯林的聚居中心,石刻遗存历史年代较易区分,时间跨度不大。特别是清代至民国时期,在石碑、石构建筑上体现了用材讲究、刻工精细的特点,而且篆额、书丹、撰文、立石多为权贵、名人。由于,阿拉伯文书法最初伴随伊斯兰教一同传播到青海,多用于清真寺的装饰和碑文铭记,后来随着经堂教育的发展,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经众多写书法和雕刻艺人的创意,融合汉字书法的风格,款式形状多呈图形画意,形成了“书画合一”的中国体阿拉伯书法。如《新设循化营记》、《修浩门河渡船碑》、《循化县城东门肉丘坟碑》、《青海省政府主席马公阁臣墓表》等。造碑立石很有讲究,精雕细刻,大都有形可依,有图可查,有谱可据。

青海穆斯林石刻的内容与题材

青海遗存有许多伊斯兰石刻文物古迹,有古老的先贤墓、明代的墓碑、清真寺等。石刻艺术遵守了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认主独一的教律,反对教民崇拜任何偶像,所以无论是建筑雕刻还是民居装饰图案很少见到人物、飞禽走兽、动物纹样,均以奇花异草图案和几何图案雕刻为主。青海穆斯林石刻的题材内容,除吸收了中国传统雕刻题材内容外,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和题材。

(一)内容有石碑:按使用内容和性质分为墓碑(表)、功德碑、记事碑、题名碑、宗教碑、会馆碑、家谱碑、书法碑等。既有清真寺中的题记、石门、石窗、石殿宇等,也有坟陵建筑不可缺少的石牌坊、石墓门、石享堂等,还有遍布传统四合院中的门枕石、柱础、建筑饰件、石牌匾等。其中,清真寺、拱北、道堂、民居装饰中,礼拜大殿的凹壁、宣讲台、梁柱、门楹、墙壁以及拱北、道堂的八卦亭上的墙壁、门洞、房檐和房屋墙头具有不同类型的雕刻类型,并充分运用了传统的石雕、砖雕等工艺做法,结合当地的技艺特色,使穆斯林建筑呈现出丰姿多彩的风貌。

(二)题材既有《古兰经》、“圣训”、阿拉伯文书法,又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山水、花草内容;既有宗教道德伦理、德化教育内容;也有伊斯兰教教义的中阿文对联。图案可分为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艺术直观的表达了穆斯林民族独特的人生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念意识。

青海穆斯林石刻遗存与分类

青海穆斯林石刻遍布全省各地,城镇内比较集中,郊区比较分散,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少于南部。主要有:大通县后子河拱北、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碑刻、南关清真寺、南山拱北、平安县洪水泉清真寺砖雕、化隆县西关清真寺、循化县街子清真寺等。它们多经历了数百年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政治风云等的历史变迁,石刻文物也是屡建屡毁,屡毁屡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海城镇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展开,陆续不断有新的石刻文物被发现,使原有石刻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不乏有价值的石刻艺术品。

(一)砖雕艺术

砖雕,亦称河州砖雕,青海回族砖雕艺术源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阿拉伯文字图案与中国山水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具有回族石刻艺术的特色。

回族的砖雕主要用于清真寺、拱北以及住宅建筑,集中在建筑的檐头、檀榫、砖墙、门窗、廊前等处。砖雕以“刻活”为主,“提活”为辅,即在特别的青砖上用镩、平刀、斜刀等工具,刻出各种花卉、乌虫、翠竹、劲松、荷花、葡萄以及阿拉伯几何图纹等,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民族气息和乡土气息浓厚。从砖雕艺术风格来说,回族的砖雕风格比较古拙朴素,用刀刚劲洗练,雄浑有力。注重整体效果。手法一般为浮雕或浅圆雕。景物前后紧贴,多借助于线刻造型,富于装饰趣味。整个工艺过程一般要经过烧制、打磨、格方、落样、雕刻等工序。砖雕技法复杂多样,主要有平面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砖雕可以在一块砖上进行,也可以用若干砖组合雕成,一般是预先雕好再进行安装。操作次序是先将砖刨光,加施雕刻,然后打磨,遇有空隙则以油灰填补,随添随磨;还要修补,最后还要上色。例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中国现存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的平安洪水泉清真大寺,为一四合院式古典建筑群落,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迎门的砖影

壁,在向门的一面,整个用六角形绣珠式的花瓣雕成,华丽大方的气氛,令人如入花丛、大门左右八字墙上布满了青砖磨雕,花卉瓣纹,在阳光照射时,会形成柔和的清雅韵律。整个照壁设计精巧,刀法熟练,妙趣横生,堪称近代回族砖雕的顶峰之作。还有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卷棚左右八字墙上的砖雕,精雕细刻的一草一木,玲珑剔透,活灵活现,它充分显示了青砖磨雕后,所呈现的优美的质感及线、面所组成的古朴静雅纹样,属国内少见的精品。著名建筑学家刘致在六十年代来青海考察伊斯兰教建筑时,赞誉东关清真大寺的卷棚内部左右山墙的装饰,是砖雕中的精品。他认为洪水泉清真寺的“小木作装饰等极精美可观……全是难得之物”。大通县后子河拱北“……高台上的墓祠建筑部分,是相当精美可观的”。此外,还有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循化孟达大庄清真寺,迄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结构独特,雕梁画栋,设计灵巧,砖木雕饰工艺精致,独具匠心。它们同西宁北关清真寺、玉带桥清真寺、南关清真寺、杨家巷清真寺等典型的建筑风格砖雕石刻,较为清晰地诠释着青海穆斯林民族文化的变迁。

(二)碑刻艺术

青海的清真寺众多,明清兴旺,历代碑刻数不胜数。这些碑分为墓葬碑刻和清真寺碑刻两类,约百余方。清真寺寺观碑主要记载宗教场所兴建、重修、四至、传承、戒条等的碑刻。碑上既有阿拉伯文,又有汉文和藏文,阿拉伯书法艺术在这些石碑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库法体、大楷、小楷、草书、花体、方体等等。除此以外,石碑围边上还有丰富多彩的装饰雕刻:有螺旋纹、缠枝、如意双环等图案,有的石碑上雕刻有莲花瓣、莲花蕊等几十种花卉图案,还有的以枝叶烘托圆月的精美图案。例如:初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据现存寺内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1948年8月立)两块碑文记载,可以看出这座大寺已经具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中阿合璧式建筑,气势宏壮。据当地老人所述“大寺对面原有一处记载大寺历史的碑亭院,院内竖有十几座石碑,其中有座高达1丈有余的红沙石碑,有历代皇帝的圣旨和明太祖朱元漳所赐的“百字赞”。这些资料多已不存,现寺内仅存有3座石碑,其中两座石碑立于民国37年(1948年),即重刻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另一块是立于民国3年的书有《重建西宁大寺碑记》的原碑,碑面剥落,有些字迹模糊不清,现立于大殿左侧。另外在循化县遗存有:《积石关护林碑》,立于光绪8年(1882年),原立于积石关,现保存于孟达乡木厂村清真寺内,高160厘米,宽73厘米,厚34厘米。碑文竖楷书17行,字体工整秀丽,共384字;《查加工水利章程碑》,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原立于循化厅署头门,1958年被迁至化隆县烈士陵园后置放至今,高2米,宽1米,厚20厘米,碑文断残,无上下款,只688字,缺30字,碑文后列有各工“头人、军功”17人署名。《大理院水章判案碑》,立于民国11年(1922年),现藏于积石镇草滩坝清真寺,保护完整,高2.4米,宽0.76米,厚0.22米。中部阴刻“铁案如山”字,碑文阴刻楷书,书写字体清晰可认,共有511字,其中16字风化脱落,无法辩认。以上诸碑刻,风格健康、朴实,表现手法简练,重在以神传形,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颇具艺术魅力。碑壁上主题划一,但形式手法各异,刻工们在很小的面积中将实用、想象、趣味三者完美结合。

(三)石雕艺术

石雕是以石为原料雕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中国最早的伊斯兰石刻中就有丰富的艺术装饰图案,如碑纹边框中的螺旋纹、缠枝、如意双环以及墓盖石各层的莲花瓣、莲花图案等”。在青海石雕与建筑相辉映,平添几分情趣。

传统回族民居多在大门口做石灰石或水泥装饰的照壁,刻绘有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各式图画。石雕因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砖雕复杂,主要是博古纹样和中阿文书法,至于人物故事则很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不像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撒拉族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传统飞檐歇山式。清真寺外廓、内部梁柱壁面上大多雕有植物图案和阿文书法,屋脊下中则放有宝瓶,殿顶龙头秀出。民居建筑一般为宫殿式风格。大房(撒拉族称“萨日”)坐北朝南,房檐前雕刻有程式精美花草图案。墙面多挂《古兰经》中堂,山水屏条等为主。位于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三兰巴海村的骆驼泉,是撒拉族发祥地的一处圣迹。相传,撒拉族先民于元初从中亚撒马尔罕率领同族牵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辗转来到循化境。经夕昌沟、越孟达山、上乌土斯山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骆驼,第二天发现骆驼卧在一眼清泉中,已化为白石,他们试量水土与故乡相同,于是定居此地,随起名“骆驼泉”。二十世纪80年代初,循化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骆驼泉,泉边用花岗石雕刻3个不同造型的骆驼石像,精雕细琢的石骆驼,伫立泉傍,昂首峥嵘,栩栩如生。在循化为纪念已故伊斯兰教回族宗教领袖马天喜而建立的天喜陵园清真石牌坊,为五门石雕牌坊,由福建花岗岩制作而成,总跨度16.8米,为中国少有的伊斯兰教风格清真石牌坊。整个石刻庄严独特,气势辉煌,富有时代气息。穆斯林石雕的技法与砖雕基本相同,材料多采用青石、花岗岩、白石等。

(四)水泥雕艺术

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水泥的普及,在青海穆斯林建筑装饰中创造兴起了一种仿砖雕水泥制品,当地也称之为“水泥雕”。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初创建于元代,至今有700年历史的西宁凤凰山(南山)拱北。此处长眠着元代传教士圣裔固图布,兰巴尼,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凤凰山拱北几经毁焚,多次重建。后仿照河州大拱北图案,以固图布,兰巴尼墓为中心,于1987年重建。拱北八挂上花窗子水泥雕成八角三层大拱北一座,坐北朝南,基座周长32米,直径13米,内直径9.5米,高27米。飞檐秀出,造工精细,八面堂子水泥预制雕刻花卉图案,栩栩如生,攒尖顶端装有宝瓶,直插云天。“反映了青海穆斯林对先民的无限缅怀和中阿人民的深厚情谊”。而弥足珍贵。后面修筑水泥雕照壁,横贯东西。前面修建卷栅三间,东西两壁水泥雕刻阿拉伯文对联及经语。

综上所述,以石、砖结构为主体的青海穆斯林石刻,经受岁月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多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在布局上,是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体裁形式特征,同时对其他传统的艺术体裁有着明显的兼容性,从而使大量关于青海穆斯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社会化信息成为石刻造型形式类别的艺术主题。它充分体现了穆斯林民族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形成了自己的类型和风格,蕴含着丰富的穆斯林传统文化价值。

项目说明: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1YJC760069。

注释:

[1][2][3]刘致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6:159,211.

[4]阿达生,论中国东南沿海古代阿拉伯波斯文碑铭之研究[J]回族研究.

[5]古文义,青海穆斯林[M]青海民族出版社,1989-09,[6]李鸿涛,回族图案的民族风格[J]民族艺林,1988,(1).

参考文献:

[1]喇秉德,马小琴,青海回族史[M],民族出版社,2009,[2]马忠,青海回族、撒拉族金石录[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徐自强,古代石刻通论[M],紫禁城出版社,2003.

[4][明]刘敏宽,龙膺,西宁卫志[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2篇

一、静态潜读,提供生态时空

很多教师喜欢用教参去束缚学生的阅读世界,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来得及从阅读中得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就已经把小说一句句拆开作了详细的剖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阅读能力的提升着实有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拥有一份耐心,学会让学生“潜读”。

比如,我在教学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先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不受到任何思想干扰的情况下阅读全文、欣赏文章,待所有学生都阅读一遍后,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在上面写出至少两个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然后,我让学生先自己保留写有问题的白纸,开始从全局的角度讲解文章,讲鲁迅的生活背景,讲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特点,讲鲁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隐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我的讲解内容,再次阅读文章,在自己的问题后面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然后统一交给我。在整堂课中,学生在阅读中自己产疑,又试着自己答疑,学会用思考的态度阅读小说,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阅读是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虽然让学生自己“潜读”,会略微多花费一些时间,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却是值得的。

二、动态引读,力求融会贯通

初中语文中的小说皆是颇具思想深度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介入。但是,这里f的介入并不是教师直接把教参中的标准答案念给学生听,而是要有技巧地引导学生去解开这些疑问,让学生既能得到答案,获得知识,又能在解疑的过程中亲身参与其中,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笔者运用了集中问题全班讨论再教师补漏的方法。

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第一堂课上,学生交上来大约二百多个问题,将其中重复的和意思差不多的去掉,剩余大概三十多个问题,我将这些问题带到第二堂课上,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属于概念性的,比如,隐鼠是什么动物,为什么洪秀全军要叫长毛,《山海经》中“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分别指的是什么东西……有些同学比较喜欢课外读物,问题刚提出来就为大家做了讲解。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问题,如文中说,鲁迅只有在憎恶阿长的时候才会直接叫她阿长,而整篇文章看来,鲁迅是比较怀念阿长的,为什么题目要叫《阿长与〈山海经〉》,而不是《长妈妈与〈山海经〉》,或是《阿妈与〈山海经〉》?这个问题比较新颖,有同学说这样题目比较押韵,有同学说长妈妈和阿妈听起来比较慈祥,和阿长的形象有点不大相符,待大家讨论完毕后,我才讲解我的看法。

动态引读引导学生解疑,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在解疑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才是其根本目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疑问的采集点多,覆盖面广,有利于更全面地解读小说,而且学生全面参与其中,对提高阅读能力极有助益。

三、感悟辨读,触发解读灵感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3篇

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一个朴实而又唠叨的女人-阿长,先生从小称她长妈妈,听到这个名字时感觉应该是个瘦瘦高高的人,可是她却长得又矮又胖。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她教了鲁迅很多知识,比如她教先生人死了不该说死掉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该走进去……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的事情。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大"字型的,鲁迅于是只能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这就是长妈妈。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长妈妈是个很和蔼的人,也是一个睡觉习惯不太好的人,他对鲁迅的好就是一个长辈对孩子的关爱,真实,虽然唠叨。我突然想到了家里的奶奶,跟长妈妈非常相像,每天唠叨我要吃好,要听老师的话,要认真读书。但是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感觉到这就是奶奶对我最朴实的爱。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300字(二)

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阿长与山海经》之后我发现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鲁迅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我从"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这里我想为什么"老妈子"不会吓晕过去呢?最有意思的是"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这让我捧腹大笑。

我希望大家像长妈妈一样用关怀,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300字(三)

作者在文中先写阿长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点滴铺陈开来。阿长嗦的管教,阿长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长麻烦的礼节,阿长关于长毛的恐怖故事,阿长制造的隐鼠事件及阿长送的《山海经》…作者这一片一段的记忆将阿长的形象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让读者在其叙述中感受到这个粗枝大叶的女人对小鲁迅细腻的爱。

长妈妈有些习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么怎么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活在现实的阿长。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她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这本书的——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到死都善良的心。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4篇

下榻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大陆及香港、澳门的10支代表队于9月4日汇聚深圳,9月7日从香港机场乘台湾华航航班抵达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大陆代表团走出机场时,受到台湾媒体的热烈欢迎。又是献花,又是摄像,又是拍照,又是现场采访,热闹非凡。

车行1个多小时,我们来到台北市中山北路四段16号的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该中心位于圆山西隅,基隆河畔,活动中心内绿草如茵,井然有序。相邻的是经国纪念堂。

晚餐、欢迎仪式和大赛分组抽签仪式是在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一间中型普通教室里先后进行的。各项活动紧凑而热烈。

当天白天,台湾12所大学进行了初赛。结果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高雄中山大学、政治大学、成功大学、中国医药大学6所大学胜出。晚上抽签的结果是:

第一场:香港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第二场:澳门大学、高雄中山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广东中山大学。

第三场:政治大学、成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

这个结果使两岸四地的大学分组平均,避免了大陆和台湾的大学集中在一组,各方面都比较满意。抽签这一天,恰逢是一位参赛选手的生日。细心的主办方特意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使选手们既惊喜又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方面一些参加过前几届大赛的选手和在校大学生主动要求前来当本届大赛的志愿者。他们有的负责协调食宿,有的安排交通事宜,有的服务于赛场。个个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为了这次大赛,他们有的请公休假,有的影响了学业,其情可感。

竞赛于中国时报集团演播大厅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知识大赛从2002年开始连续举办,今年已是第五届了。前四届都是在北京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五届首度移师台北。此次大赛的主办方中天电视台宣称,举办两岸四地大学生参赛的海峡两岸知识大赛,除了希望能够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外,更期待能够让两岸学子透过知识的竞赛,以优质的竞争方式提高两岸学子的互动机会。为了搞好这次大赛,中天电视台设立多项奖项,奖金总额超过100万新台币。

由于这届大赛已经是第五届了,很多参赛学校先后参加过此前的多届比赛,可以说都是有备而来,胸有成竹。南京大学的3位选手分别参加过前四届的比赛,并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北京大学的朱淑娴是2002年上海市高考的文科状元,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的学生,曾代表北大参加过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另一位男生黄晨琦则是广西的理科状元。清华大学的刘浩宇同学是第二届海峡两岸知识大赛的主力选手,武汉大学来自内蒙古的阿尔察在上届大赛中曾获得过最佳讲演奖,厦门大学的费菲同学在校期间曾出版过一部著作――《魅力厦大》……总而言之,选手们个个超群出众,非等闲之辈。

本届大赛的赛场设在中国时报集团的演播大厅。大厅约600平方米。担任大赛主持人的一位是中央电视台十大主持人之一的鲁健,一位是中天电视台的女主持和家馨。我和南京大学的刘相平教授及台湾南华大学非营利事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振轩先生担任本届大赛的评审。

从住地到赛场相距约30华里。赛场内外彩旗飘扬,广告醒目。参赛的每支代表队从领队到队员都有彩色照片悬挂在墙上。中天电视台为每位参赛人员制作了标明校名和姓名的参赛证。此举方便了参赛人员进出赛场和相互交流。选手们答题的讲台实用而又便于搬运,两个人就可以搬上搬下。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使比赛紧凑而连贯。

据中天电视台的制片人介绍,为了搞好这次大赛,他们专门组织了15位专家学者出题,并像台湾大学联招试题一样严格保密。作为评审,我是在每场比赛开始后才看到赛题。从这个环节来看,评审是无法泄题的。从初赛到决赛共计10场比赛。每场比赛的参赛队顺序和赛题套数均是在比赛前几分钟由参赛选手代表抽号选定。应该说这个环节也是公平、公开和透明的。

每场竞赛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争分夺秒。这一阶段要求每支队伍的三名选手在60秒内必须先后回答12道题目,三名选手依序各回答4道题。题目内容涉及历史、文学、语言文字、外语、政治、法律、物理、数学、天文、地理、体育、音乐、美术、戏曲、医学等,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可谓包罗万象。例如: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巴比伦法典吗?

死海的最低海拔为负592米吗?

“来龙去脉”这个成语来源于风水勘探吗?

维苏尔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古希腊的庞贝城吗?

人的心脏共有4个心房和心室吗?

骆驼为防风沙有三层眼睫毛吗?

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首先观察火星吗?

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吗?

皋陶是中国最早的监狱创建人吗?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乙酸吗?

台湾传统彩绣多与宗教习俗相关吗?

诸如此类,选手们听到题后必须在1秒钟内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这一阶段虽然每题分值只有10分,即使答错也不扣分,但总分的多少决定下一阶段的先后顺位。顺位在前可以优先选择题号,占据下一阶段竞赛的有利位置。

竞赛的第二阶段为步步为营。在这一阶段参赛各队轮流在25宫格内各选6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不扣分。25宫格有些类似五子棋。规则规定,无论是纵横或斜线,参赛队取得5格连线,分数加倍。这一阶段的题目一般都是常识题,并提供4个备选答案,选手们大都能答出正确答案。即使一些题目比较陌生,没有把握,选手们通过排除法,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例如:

1.“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1)40岁 (2)50岁 (3)60岁 (4)70岁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24节气?(1)清明 (2)中秋 (3)冬至 (4)立春

3.“争则乱,乱则穷”是哪一位先秦诸子的主张?(1)老子 (2)庄子 (3)孟子 (4)荀子

这一阶段的规则规定,答题对错,均由主持人当场宣布。主答队答错后,主持人宣布答错,随即开放其他队抢答,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不扣分,但丧失本题答题机会。所以在这一阶段,参赛队通过自选和抢答,取得5格连线,从而使本队在这一阶段的竞赛中分数加倍是有可能的。但其他队往往采取四面围堵的选项,遏止对手5格连线的可能。这一阶段的竞赛十分激烈,高潮迭起。

第三阶段为智慧较量,即抢答题。本阶段共12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倒扣10分。抢答题不仅是对选手知识、智力、技巧的检验,同时也是对选手心理、意志、智慧的挑战。在这一阶段提出的问题中,有的充满玄机,有的暗布陷阱。选手们为了得分,往往不等主持人读完题目就率先抢答,难免答非所问,不仅痛失得分的机会,还要倒扣分。例如:

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

选手们听了前半句后,往往抢答与秦始皇有关的问题。再例如:古代有“头悬粱”的说法……选手听到这里,就抢答和它对应的“锥刺骨”。实际上主持人要问的是下一句:和“人之初”相对应的是什么?选手们抢答答错以后,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以致缩手缩脚,不敢再轻易抢答。

第四阶段为勇者无敌,即风险题。风险题分甲种题和乙种题。甲种题50分,包括三个问题。乙种题20分,只有一个问题。甲种题难度较大,很少有选手全部答对的。例如:

1. 音乐的三要素是什么?

2. 音乐史上,居于中古世纪和巴洛克时期中间的是?

3. 哪一个音乐时期请求均衡节制,冷静理性的风格?

再例如:

1.“快雪时晴帖”是书法家王羲之写给谁的一封信?

2. 晚明书法史上集大成者是谁?

3.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以绘画供奉内廷,最有名的是谁?

乙种题则相对简单些。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作者是谁?再例如:

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哪一个的面积最大?

也有一些乙种题涉及的知识是普通大学生不易接触到的。例如:

最早有记录“中秋祭月”的是哪一本书?

宋徽宗收藏前代精品加以整理并编成目录,称为?

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剧?

这次知识竞赛也是参赛选手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在竞赛中有的选手反应敏捷,口齿伶俐;有的处之泰然,沉着稳重;有的思维缜密,逻辑严整;有的调侃搞笑,风趣幽默。

经过6场紧张激烈的初赛,8支队伍进入复赛,分别是:高雄中山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台湾政治大学。这8支队伍中有的是以微弱优势胜出,浙江大学是在最后一刻反败为胜,涉险过关。通过两场复赛,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政治大学进入决赛。最终台湾政治大学获得冠军,北京大学获得亚军,浙江大学获得季军。

作为评审,通观整个比赛的全过程,我认为中天电视台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这次比赛,为举办这次比赛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堪称无微不至。尽管赛题内容都是中文繁体字,但对大陆的选手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竞赛涉及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但98%左右的答案是明确且独一无二的。这就体现了公正,避免了争议,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但由于两岸一些词汇的差异,一些赛题的答案也产生了歧义。例如:茶碱与茶多芬;马克・吐温的作品在大陆翻译为《汤姆历险记》,在台湾则翻译成《顽童历险记》。

参观圆山饭店

在台北比赛期间,热情的中天电视台特意在比赛期间安排参赛选手参访101大楼、故宫博物院、圆山饭店、中天电视台、中视公司、京华城等。我因为担任大赛评审,每场比赛都要进行现场点评,无法分身参观访问。8日晚间,中天电视台在圆山饭店举行欢迎宴会。我抓住这个机会,提前1个多小时到场,参观了圆山饭店。按照东道主的安排,晚宴期间还要举行参赛选手的歌舞表演,北京大学的余歌、朱淑娴同学和南京大学的缪黄佳同学要提前化装彩排,便与我一同离开比赛场地乘车来到圆山饭店。

圆山饭店距离我们下榻的剑潭青年活动中心只有一箭之遥。这座建筑外观金碧辉煌,晚间灯火通明,是台北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宫殿式的饭店高13层,屋顶是巨大的黄色琉璃瓦山型脊盖,楼身丹甍朱栏,红柱玉阶。远眺如帝王的宫殿,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饭店内部雕梁画栋,整洁宽敞。我们一进门,就有事先安排好的部门经理热情接待,中天电视台的记者随行录象。

圆山饭店的接待热情而细致。除了部门经理自始至终陪同我们之外,每到一楼层,还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我们开门介绍。圆山饭店共有约500间客房,全部服务设施均采用现代设计方式。我们在总统套房里看到,墙上的书法作品均是甲骨文和篆体字,显得古色古香且有书卷气息。房间内还备有笔墨纸砚,供人题词写字。室内陈设大气典雅,但并不奢华。服务人员告诉我,总统套房每天收费24000新台币,约合6000元人民币。总统套房的阳台很宽大,视野开阔,整个台北市尽收眼底。远处的101大楼清晰可见。我无暇前去参观101大楼,在这里却可以留下和它的合影。设在顶楼的大会堂可容纳2000人开会或500人聚餐。据说平时大会堂内没有摆设,一到开放使用时,全套桌椅用具在机器的操纵下,会自动地从地下升起,设计十分新颖。20世纪60年代,圆山饭店曾当选为世界十大饭店之一,成为它曾经有过的殊荣。

拜谒老校长王世杰先生陵墓

这次到台湾之前,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务必抽空到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世杰先生的陵墓前祭拜。谁知到台北后,每天清晨6:30即要起床,吃了早餐随即乘车到30里外的中国时报集团演播厅参加比赛。我一方面身为武汉大学的领队,一方面又担任大赛的评审,每场比赛都要对比赛特点及场上选手的表现做一番点评,既紧张又忙碌,每天回来时大都在晚上11点左右。连向往已久的博物院都抽不出时间前去参观。比赛结束后,中天电视台安排所有参赛人员于11日早晨8:30乘车到台湾中部的阿里山、日月潭、石门水库等地参观。参观完毕不再返回台北,13日下午直接从桃园机场乘飞机离开台湾。万般无奈,我只好与王世杰先生的儿媳张忠琳女士协商,决定11日早晨5点多钟前往王世杰先生的墓地。已届古稀之年的张忠琳女士十分善解人意,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并按照约定的11日5:40准时驾车来到我们下榻的剑潭青年活动中心。和我同行的还有武汉大学3名参赛选手。

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世杰先生(1891―1981),字雪艇,湖北崇阳人。先后留学英国和法国,获得伦敦大学政治学硕士和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8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和系主任、教务长,南京国民政府法制局局长、湖北教育厅长等职。1928年担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1933年后,先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长等职。1949年到台湾后,先后担任博物院院长、“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81年4月21日病逝于台北,终年90岁。有《比较宪法》、《故宫名画300种》、《艺苑遗珍》等著作。

王世杰先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多方筹资建设武大,确立把武大建成具有文、法、理、工、农、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制定“明诚弘毅”为校训,在武大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国民政府和内先后担任过很多重要职务,但在临终前留下遗嘱,效仿美国总统杰弗逊墓碑上只刻写“维琴尼亚大学创办者”的先例,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只刻写“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之墓”,对武汉大学的殷殷之情跃然碑上,感人至深。

王世杰先生生前酷爱收藏名人字画。在他的遗嘱中明确表示,愿将他珍藏的77件名人字画捐赠武汉大学。这77件名人字画的作者从汉代到清代,分别出自南朝梁武帝,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朱熹,元代黄公望,明代唐伯虎、文徵明、王守仁,清代刘墉等名家之手笔。这77件名人字画经王世杰先生的夫人萧德华女士亲手缝制画轴外之锦囊,册页手卷之锦袱,目前暂存博物院。

11日清晨,天空下着绵绵秋雨。车行20多分钟,我们一行5人来到坐落在树木繁茂、风景秀丽的台北阳明山上的王世杰先生墓地。墓地在一条小路的尽头,墓旁有一棵远远就可以看到的大树。墓碑上刻着“先父王世杰先生母萧德华夫人之墓”的字样。墓碑的署名为王世杰先生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是纪五、德迈、雪华、秋华。据他的儿媳张忠琳女士介绍,墓地占地20坪,约合63平方米。墓碑旁有武汉大学在台湾的同人1981年10月敬立、苏雪林女士撰文、高翰先生书写的《雪艇王公墓表》。墓表内容主要介绍了王世杰先生的生平,开篇说到:“公讳世杰,字雪艇,氏王,湖北崇阳县人,生于民国前二十年三月十日。公自弱冠参与辛亥革命,即驰驱国事。后留学英法,获法学博士学位。返国任教北京大学,著《比较宪法》,并编《现代评论》,望重士林。民国十八年,受命创建国立武汉大学于武昌郊外之珞珈山。辛苦三年,规模大备,论者谓足媲美泰西第一流现代学府。政府知其才调任教育部长。……《墓表》最后是如下一番话:

东湖之滨珞珈耸立碧瓦连云璇宫百尺

讲筵宏开弦诵怡怡百年树人劳悴不辞

菁莪千百蔚成国器靖献邦家各竭忠智

赤舌烧城吾道遂东济济多士杖屐是从

泰山难颓典型宛在心丧三年长怀遗爱

草山荛荛东海滔滔勒铭贞石大德永昭

我们特意准备了鲜花放在王世杰先生的墓前,并做了一番祭拜。环顾上下左右,这里四面环山,放眼望去,花海随风摇曳,绿树青翠欲滴,枫红点缀枝头,交织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王世杰先生是20世纪中国很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本文无意对他的一生功过是非作出评价。但他对武汉大学的贡献和情感,无疑是应该肯定的。

游览阿里山和日月潭

对于祖国大陆人民来说,台湾最有名的旅游景点莫过于阿里山和日月潭。9月11日早晨,中天电视台特意安排了两辆旅游大巴,让来自大陆和港澳的领队与选手游览阿里山和日月潭。

从台北经三重市、桃园县、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我们于当天下午来到嘉义县东北部的阿里山。在我少年时代,就十分熟悉一首歌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歌中唱道:

我站在海岸上,

把祖国的台湾眺望。

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

阿里山林涛在耳边回响……

改革开放以来,一首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在祖国大陆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歌中唱道: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所以,这次虽然是我第一次来到阿里山,但我早已对它耳熟能详,心驰神往。

阿里山是18座山的总称,为玉山山脉的支脉。相传很久以前,高山族的一名酋长阿巴里,经常率领本族人到深山打猎,为民造福。他去世后,族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率族人经常打猎的山命名为阿里山。阿里山有闻名于世的四大景观――林涛神木、遍野樱花、壮丽云海、祝山日出。我们游览阿里山的时间在夏末秋初,无法看到春天才有的遍野樱花。但在12小时内看到了其它三大景观。在阿里山上,满眼尽是红桧、扁柏、亚杉、铁杉、华山松。据随行的导游告诉我们,日本侵略者统治台湾期间,曾在阿里山大肆砍伐树木,运往日本用来修筑皇宫和神社。东京的明治神宫用的就是阿里山红桧。

12日凌晨5时许,我们乘坐嘉义林区管理处森林铁路的小火车来到山顶,观看玉山日出。日出之前,是景色壮丽的云海。单就云海而言,此前我曾在华山、黄山、长城八达岭观赏过云海。平心而论,最美的还是阿里山云海。太阳未出之前,气象万千的茫茫云海似乎纹丝不动,山谷和森林在云海中若隐若现。随着太阳从玉山主峰冉冉升起,云海开始升腾,仿佛一片白浪翻滚的海洋。随着太阳的升高,阳光照耀山谷,云海开始飘散,五彩云霞逐渐隐没。此情此景,令人流连忘返。在阿里山,我们还观赏了著名的“三代木”。相距数百年的三棵树树中生树,三代同堂,实为罕见。

当天中午,我们来到了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台湾中部南投县的鱼池乡,海拔736米,水域900多公顷,周长35公里,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日月潭以南潭象太阳,北潭似新月而得名。这里四周群山环抱,潭水碧绿,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景观。和武汉东湖相比,日月潭的水上面积只是东湖的大约四分之一。但感觉日月潭管理的较好。例如周边很少看到商业广告,附近的餐馆整洁卫生,商店里的服务态度很好,居民也很少,据说前几年选举时进行登记,选民只有100多人。

13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位于大汉溪中游的石门水库,游览了桃园老街,于中午来到了桃园机场。临登机前,台湾政治大学等学校的参赛选手专程赶到桃园机场,为大陆的选手送行。分别时两岸四地很多选手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热泪,场面十分感人。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5篇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提升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局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后,给出这样几个问题:当阿长来问《山海经》的时候,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当阿长买来自己朝思暮想的书时,作者又是怎样的反应?最后一个问题,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问题一出,学生的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他们都踊跃发言:当阿长来问的时候,作者觉得她不是有学问的人,说了也是白说,表现了作者有点不耐烦;但当阿长买来书时,作者一是惊喜,而更多的是对她的尊敬和自己被重视的感动。学生还会讲了很多让自己感动的事,比如说,雨天滑到,被清洁工扶起;考试忘记带笔,曾经有过矛盾的同学,主动借给自己笔使用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

教师还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掌握语文学习的最佳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海燕的图片和记录海燕生活习性的影片,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为了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工学习。有的学生口齿伶俐,发音标准,可以让他们在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给大家听,让学生感受海燕在海面振翅飞翔时的气势;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可以让他们思考,海燕是一个什么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态度?还有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可以让他们想象自己就是一只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海燕会对海面上的其他动物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问题,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并能积极地完成。最后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作者赞美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化身,他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企鹅、海鸭的自私、懦弱、不革命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知识,较好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让学生学进去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地去学习,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条,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本中四个图形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到不同点,学生找出哪种不同时,教师都给予肯定。这时学生会问为什么,教师告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答案自然会不一样,这也告诉我们大家一个道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们在课文中一探究竟吧。在这样的引导下,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地学进去,还能水到渠成的进行新课学习。学生在钻研课文内容的同时,会从文章内容中得到启发:人们在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时,不放弃探求,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创新,从另一方面找到新的答案,这也说明,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在灵活运用知识时,探求新思路,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四、让学生讲出来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进去,还要求学生能讲出来,我们还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实际学习谈谈,怎么样去探求事物新的答案。学生在做简短思考后,以学习文言文为例,谈自己的见解,在背诵文言文的时候,面对生涩难懂,读起来又拗口的文章,自己即使再怎么用心一遍遍地去读,就是记不住,心里真有不想学的念头,但冷静下来之后还要继续背诵,可以换一个思路,可以和同学合作学习,让同学听听有没有节奏和重音读错的地方,在同学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语感,慢慢的就会轻松的把文章背诵下来;还有在写作文时,不知道从哪方面写,这时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和词句,在别人的文章里,找到写作的灵感。种种现象说明了,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要善于发现。通过学生自己畅谈学习经验的“讲出来”,让学生学进去了知识,还能把知识根据理解剖析出来,这也就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6篇

第二天黎明时分,清真寺里传来的邦开声唤醒了大河家镇上所有的人们。推窗外望,雨依然没有停。走过大河家镇惟一的一条街,没有见到几个人。又一次站到黄河桥上,雨雾中黄河依然是不见首尾。

不知什么时候,大河家镇的人开始多起来了。大河家镇可能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小镇之一,除汉族外,还有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民族。其中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民族,在全国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定居地。但保安族的聚居地并非集中在大河家镇,而是集中在“保安三庄”。“保安三庄”在大河家镇之西的五六公里处,从南到北依次为甘河滩、梅坡、大墩三庄。几乎所有的保安人都生活或来自“保安三庄”,而“保安三庄”除了保安人几乎没有其他民族的人居住。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人口仅1.2万人,主要聚居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新中国成立以前,也没有被当作一个民族,而是被称为“保安回”。1952年才正式定为单一民族。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源自东乡或新疆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二说源自新疆或四川或临夏大河家的回回人;三说源于东乡扬妥家人与藏族妇女结合的后裔;四说源于陕、甘等地派去青海吃粮当兵的人。现在看来,应与东乡族的形成类似,是以回族和蒙古人为主,加上藏族、土族、汉族的成分,融合而成的,即由蒙古汗国西征带回来的中亚回回人,与驻扎在青海的蒙古军人及其眷属以及与他们杂居的藏、汉、土族人融合而成的。其民族正式形成大约在明代。保安族原来在青海同仁地区戍边屯垦。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为加强边防,在同仁隆务河畔筑起保安堡,下辖十二族(部)。清咸丰、同治前后,由于官吏挑拨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保安人信仰伊斯兰教,藏、土族信佛教),矛盾斗争激烈,部分保安人先逃往青海循化,后逃到甘肃积石山大河家定居,形成现在保安族的主要聚居区。

保安族信奉伊斯兰教。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语言约有41.5%的词汇与蒙古语相同。有些词汇则与东乡语相同,多通晓汉语,通用汉字。

雨依然没有停的意思,但“保安三庄”的神秘在诱惑着我。

保安三庄,一个民族最后的家园

七十多岁的马福山住在大墩村的最西头,和所有的保安族人一样,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中间为空旷的院子,出院子的大门一般建在院墙的一角。门板不甚讲究,但最讲究的是门楼两侧的砖雕图案,极具特色。站在他家的旁边就可以看见积石峡。虽然是细雨蒙蒙,但依然可见积石峡的宏大气象。积石峡虽说是峡但却有广阔的峡谷,山峰退向远方,黄河在谷底流成了一条白线,飘渺而去。

马福山年轻的时候学过些汉语,在大墩村里算是文化人,这让他有机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深造学习。学成后他又回到了大墩村,教书务农。但作为保安族的读书人马福山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搜集保安族的历史并传给后人,保安三庄的年轻人都听他讲过自己民族的历史。

雨依然在下,在马福山的小屋子里,保安族那如风如雨的历史向我们走来。

我们保安人的祖先是蒙古人,从元朝开始就在青海同仁地区戍边屯垦。明末清初以后,在铜仁的保安地区已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四寨子”――尕撒尔、年都乎、吴屯、保安。在保安城内当时有保安、回、汉等民族杂居,多为历代“守边守番”、“当兵吃粮”的“营伍人”和他们的后裔。城外有上、下两庄,上庄住有土族“五坊头”,下庄则纯为保安人居住,俗称“四坊头”,上下两庄合称保安城外的“大坊头”。

在清朝咸丰年间,因灌地用水问题,保安族与当地的汉、藏、土族发生纠纷,汉、藏、土族信奉佛教,保安人信仰伊斯兰教,不同也制约了他们之间的沟通,最后上庄土族投靠了附近的玛巴部落,保安人投靠了朗加部落,终于造成保安地区紧张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械斗。

保安人只有迁徙。起初保安人迁到循化地区,受到撒拉人民的热情款待。他们在此居住为期三年,因该地当时社会情况复杂,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便再次东迁,渡黄河,过积石关门,来到大河家地区。保安人落居此处,最初暂避一时,以后还想重返在青海的家园。大河家地区的回族头人为了留住勤劳的保安人,就让保安人任选居住地方,保安人看准了紧靠积石山的大墩、甘河滩和梅坡三庄,这也是出于日后若发生械斗战事好防守或往山林里逃命的考虑。但保安人自己都没有想到,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了,他们依然居住在这里,并形成以大墩村、梅坡村、甘河滩村为主的新的保安族聚居区,当地人习惯称为“保安三庄”。

马福山一直用汉语向我讲述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其间他不时转过头和孙子说几句话,开始时我没有注意,以为是方言土语,后来我发现他和孙子说的话我连一个单词都无法听懂。马福山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告诉我保安人有自己的口头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是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保安人之间交流使用保安语,现在的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字。保安族由于信奉伊斯兰教,一些讲究点的保安人,在家中显著的位置悬挂着用阿拉伯文字书写的伊斯兰教的一些教义真言,这有点像汉族大户人家里悬挂中堂条幅之类。作为保安三庄的读书人,马福山家里也挂有这样的教义真言。

马福山说,保安族的家庭,在较远的过去多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在过去的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保安族习惯早婚,婚姻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过去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而现在,简单多了!说到这里马福山叹一口气,不知是如释重负还是对过去那种习俗日渐远去的叹惜。

一把手,一个带刀民族的灵魂

在大河家镇,雨密云重,天光阴沉,但那一个个保安腰刀店铺里却是刀光闪闪,让我的目光明亮起来。这些保安腰刀店铺都不甚大,甚至有些拥挤,但陈列的保安腰刀却是非常有名,店里的那个保安小伙说,他们的刀在阿拉伯世界非常受欢迎。这个叫马鹏的保安小伙介绍说,保安腰刀锋利无比,削铁,刀口不缺,刀刃不卷;削发,只要把头发放在刀刃上用口轻轻一吹,头发立即就断。小伙边说边比试,旁边的人跟着就笑。最吸引我的还是精美的腰刀把子,刀把基本上是用什样锦镶嵌而成,图案协调华丽。金黄、翠绿、湛蓝、黛黑、银白、桃红……并夹有朵朵梅花。银白色的刀鞘,包着三道枣红色的铜箍,分外璀璨夺目。刀鞘上端,有个小孔,挂有别致的紫铜环子。拔刀出鞘,刀锋闪闪发亮,寒光逼人。

一位保安小伙告诉我,最有名的保安腰刀出自“保安三庄”的甘河滩村。

出大河家沿一条河西行,河床不宽,但河床上的石头一片连着一片,被绵绵的雨水冲刷成白花花的一片。我想这应该是甘河滩村的来历了吧,当我一个小时后见到村长求证时,村长明确地告诉我他们的村子叫“甘河滩”。因为下雨,南北狭长的甘河滩村里空荡荡的。在村头清真寺里一位热心老者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村长。村长听说我要见见会制作保安腰刀师傅,有些犯难地说:保安人个个都是刀的师傅。但最后村长还是帮我找到了童艾麦吉。年近四十的童艾麦吉打刀有二十多年了,现在是著名的刀师傅。童艾麦吉的师傅是马吉,现在应该是保安腰刀的宗师级人物了,但在我到甘河滩的时候,这位宗师“云游”去了,连他的儿子马阿卜都也说不清楚宗师马吉去了何处。童艾麦吉现在还在马吉作坊里打刀,在作坊里不只童艾麦吉一个人,还有他的妻子儿女。儿子还在上初中,放假了,就来到作坊里学着做刀。女儿阿古丽也在上学,我问她是不是也在学做刀?阿古丽低头一笑,说过来帮忙。而当我在那间作坊里停留的一个多小时里,童艾麦吉的妻子在做镶制刀把的骨片,儿子童马乃正在加工什样锦铜片,女儿阿古丽不时的接淬火的水,或者看看煤炉子的火情。我问童马乃在这里干活能挣到钱吗?童马乃憨憨一笑:放假了,下雨了,没有事情干,就到这儿玩一玩。但我看童马乃干活的情形非常专业,还没有等我再问下去。童马乃的母亲开口了:还说没有事情干?不好好学习,一有时间就往这里跑,看大人干活也跟着玩。童马乃也不管母亲说什么,只管低下头有板有眼地干活。而童艾麦吉蹲在旁边看儿子干活,一脸的幸福笑容。

很显然,童艾麦吉一家人都生活在这一把把的腰刀世界里了。而且从他们的神情里可以看出,他们很满足这样的生活。

马阿卜都是马吉的儿子,和童艾麦吉是同门师兄弟。马阿卜都虽然祖上几代都是刀师傅,但他从没有想过要做刀师傅,从小他就不肯到爷爷和父亲的锻铁火炉旁边,但在他成人后却走近那座传了几代的锻铁火炉旁边,开始一心一意地学习锻刀。或许他的身体里流淌的是爷爷和父亲的血液,流淌的是保安族与刀共生死的血脉。马阿卜都锻刀的本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根本用不着学。对于保安腰刀的品种特点与历史,马阿卜都随便拿起一把刀就能讲得头头是道,连老马吉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而现在,马阿卜都坐在作坊的台阶上,向我讲述着各种各样的保安腰刀。方头直刀的“什样锦”已经成为保安腰刀的经典刀型。刀背厚实刀板平直,刀刃折转突兀,三角形刀尖隐隐露出沉郁的霸气。刀柄用银、铜、石、珠在牦牛角上镶、嵌、铆,错出花、星、云纹、水波及抽象图案,装饰效果既璀璨夺目又华丽柔媚。其他如波日季、雅吾其、细罗、马头、尕脚、鞭刀、双落、满把、扁鞘、鱼刀等腰刀,因其制作方法、用料和刀形的不同,也各有其特点。

在马阿卜都讲述时,我注意到刀面上镌刻着一把手、一片树叶、七颗星、五朵梅、两条龙等各种图案。马阿卜都说,每户保安人家都有铁匠,每位铁匠都有自己的特定图案。有的图案是某位铁匠的标志代号,有的图案蕴含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或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他拿起一把刀面上镌刻着一片树叶的刀说,这是波日季刀,属保安腰刀中最有名的刀。这把刀的来历和一个传说有关。很早以前,保安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魔鬼,时常下山到村子里掠取姑娘。有一天,铁匠哈克木心爱的姑娘被魔鬼掠走。血气方刚的铁匠哈克木,手持钢刀前去山洞救自己心爱的姑娘。在与魔鬼搏斗中,任凭他举刀猛砍,却总是砍不着魔鬼。后来,有一位白胡子阿爷给哈克木托梦说:“孩子,对面山上有个天池,天池西边有棵老树,你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刀,并记住在刀面上要凿上有树叶的图案”。天亮后哈克木遵照白胡子阿爷的话精心打制了一把腰刀,并持刀杀死了魔鬼,救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后世的保安腰刀师傅为了纪念哈克木,在刀面上镌刻一片树叶,称此刀为波日季腰刀。

马阿卜都又拿起一把刀面上刻着五指并拢的一只手图案的刀子说:“这是我们保安族的刀神,是我们保安人的灵魂,有了这‘一把手’,我们保安人就知道向哪个地方走!”

尔后,马阿卜都向我讲述了“一把手”的来历。在他讲述之前,反复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才开始讲。

很早以前,保安族有一位技艺十分高超的腰刀匠人,他制作的腰刀闻名于世,人见人爱。可他一身正气,铁骨铮铮,只给好人打铁,不给坏人做刀。有一年,他家乡的县官为了巴结上司,限这位铁匠在30天之内做出100把刀,否则就要砍去他的手。结果30天过去了,铁匠没有给县官做出一把刀。县官再次以刀砍手相逼铁匠制作腰刀,又被铁匠拒绝,县官恼羞成怒,下令砍掉了铁匠的手……

这位铁匠后来再也没有办法制作腰刀,但后辈保安族铁匠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前辈,就在自己制作的最精美最珍贵的腰刀刀面上刻下了一个五指并拢的“一把手”图案。所有保安人只要一见到刀面上的“一把手”图案,就会想起我们的保安族铁匠英雄。

在马阿卜都讲述“一把手”的故事时,小童马乃和阿古丽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听马阿卜都讲,当马阿卜都结束了他的故事后,小童马乃的眼里盈满了泪水。

天空中惟一的风景就是高耸的清真寺

出甘河滩村南行约两公里就是梅坡。甘河滩的马村长告诉我,保安三庄每一庄都有自己的清真寺,而保安三庄中最大的清真寺就是梅坡的清真寺了。在去保安三庄之前,我曾翻阅过有关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得知,保安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和圣训,履行必修功课。还没有到梅坡,就看见了梅坡高耸的清真寺。雨雾遮去了远山的影子,天空中惟一的风景就是这高耸的清真寺了。梅坡村似乎是坐落在一处山坡底下,整个村庄好像是倾斜的,而且街巷较多,有的街巷走进去才知道是条死巷,不通的,只有退回来再找另一条巷子走。因为下雨,村街小巷中不见一个人,但只要看着那清真寺的寺顶走,我想还是能走到清真寺的。在一条较大的街巷口,终于碰见一位老阿婆。阿婆一身黑衣,连头上的头巾也是黑的,看上去有七十多岁的样子,但身体很是硬朗。我上前打招呼,阿婆似乎听不懂我的话,我也听不懂她说的话。我放弃了要采访她的想法,但还是不死心,在这里碰上一个人也不容易,哪怕是照张相也行啊。当我拿手中的相机向她比划时,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但她摆手拒绝。我无奈地按下快门,后来再看翻页时,发现相机里老阿婆的双手挡住了那慈祥富态的形象,这让我有些遗憾。正当我要离去时,街上又来了两位年轻的保安族女子,她们会说汉语,在她们的帮助下,老阿婆才勉强让我为她照了一张照片。

那两位年轻的保安族女子穿的衣服与汉族并无二致。我便问她们怎么和汉族的穿衣差不多?她们一笑,说现在也没有什么讲究,没有结婚的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经结婚的女子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有戴白盖头也有戴黑盖头的。男人们就更不讲究了,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或军便服。

在几位妇女的笑声中,我开始走向梅坡的清真寺。及到清真寺近前,见前塔后寺,塔高寺也高,只看那寺周围的墙体长而高大,便觉这寺是大寺了。只是寺内大门紧闭,我不能擅自推开那大门。在少数民族地区,言谈举止都有讲究,最好是先问再做。清真寺外没有人,远处有几个孩子在雨中戏玩,我便向他们招手。他们就一齐跑了过来。我问清真寺内有没有人,他们告诉我说刚做完礼拜,人都回家了,阿訇爷也外出了。

一个小些小孩指着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说:他是清真寺里的曼拉。那个大男孩就笑。我问什么是曼拉,他说就是从小开始在寺里学经,学上几年,才能学到曼拉。我还是不大明白,便又问,学经学到最高级时是什么。他回答说那就是阿訇了。在和几个小孩子聊天中我知道了更多。大男孩叫东进礼,几年前就进寺了,跟着阿訇学经。我问他什么时候能学到阿訇,他回答说自己也不知道。他指着远处的一位老者对我说:马海拜力学了一辈子经,到现在也不是阿訇。我随着曼拉东进礼的手望去,那位老者身后跟着十来只羊,在雨中向我们这边走来。我赶紧迎上前去,和老者打招呼。老者说他已经65岁了,还在寺院里学经,不学经的时候就放这几只羊。至于这座清真寺,马海拜力说,这是梅坡村的中心,所有的人都会来到这里做礼拜,农闲的时候一天三次,农忙的时候一天五次,每逢星期五要做大礼拜。只要听见邦开,所有的人都会来。而在平时,村里有大小事务,也会在大寺里做礼拜之后进行商议。

这时我才想起来,当我到甘河滩村时,人们还不明白我要干什么,便首先让我去村里的清真寺里打问等待。看来在这里,清真寺已经成为村民们宗教、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了。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7篇

如今,宋卫香已年逾不惑,是国家一级演员,海门山歌剧团主管业务的副团长。随着2008年海门山歌成功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卫香成为市级和省级的非遗传承人,人们誉之为“海门山歌皇后”。这次,我们见到宋卫香是在海门市的东洲中学,她所在海门山歌剧团正在为学生们表演山歌音乐剧——《放飞梦想》,当天由海门市文广新局、教育局主办的“山歌进校园”活动,巡回到了这里,剧场安排在学校的食堂里。我们走进剧场时,只见台下近千名学生热情的眼神齐聚舞台,很多孩子正在捧腹大笑。台上的宋卫香正扮演着一名热爱航天事业的中学生,她忽而蹦蹦跳跳,时而又深情吟唱,一丝不苟、栩栩如生地勾勒着角色的性格。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她的一身戏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漫漫山歌路

从事海门山歌的这三十年,宋卫香一直沿着山歌艺术的阶梯一步一步向上。她曾经获得过江苏省吴歌大赛特别奖。2001年,山歌剧《献给妈妈的歌》(原名《花季风雨》)晋京演出,这是她第三次晋京演出。作为剧中第一主角,她承担了一半以上的演出任务,她的表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戏曲界权威的好评。2002年,在文化部“城隍阁杯”戏曲邀请赛中,她主演的经典海门山歌剧《淘米记》中小珍一角获得银奖;同年,在江苏省文化厅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节民歌民舞民乐大赛中,她演唱的《声声山歌颂家乡》获银奖,《小阿姐看中摇船郎》获铜奖。2003年,她创作并演唱的以海门山歌为基调的海门民歌《江风海韵东洲美》获江苏省群众文化最高奖——五星工程银奖,《声声山歌颂家乡》还获评南通市政府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另外,其主演的传统山歌剧《采桃》,荣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优秀推荐剧目。2004年,她主演的《采桃》获中国第三届国际小戏节入围奖。2005年,由宋卫香作曲并演唱的《海门山歌叠成山》获第六届“文化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精品银奖。2007年,她演唱的海门传统山歌剧《采桃》选段获得江苏省第三届戏曲“红梅奖”银奖。2008年,在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上,她主唱的《江波海浪歌对歌》获丰收奖;同年,她出版了个人山歌演唱专辑《小阿姐看中摇船郎》。2009年,由她独唱的海门山歌《小夫妻一配做人家》获第四届江苏戏曲“红梅奖”铜奖,《采桃》选段获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艺术邀请赛优秀表演奖。2010年,《小夫妻一配做人家》获江苏省吴歌大赛一等奖。

在舞台实践的同时,她还重视对海门山歌的理论研究。通过平时的演出实践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她撰写了《海门山歌的艺术特色》、《海门山歌及其剧种的发展》、《海门山歌的包装》等文章,见诸地方党报。《浅谈地方剧种的市场模式》、《山歌是条不老的河》、《山歌如水妹是波》则发表在省级专业刊物《剧影月刊》、《艺术百家》上。

如痴如醉山歌情

“每当展开歌喉,就像是徜徉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那些音符与旋律是吴侬软语的绵长,是江风海韵的流淌,是土腥味儿的乡音一曲,是我父辈灵魂的张扬,是这一方水土生命的呼吸,我是在歌唱中与历史对话,与先民对话……”宋卫香如是说。

如果说宋卫香对海门山歌的喜爱是深入骨髓的,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她对海门山歌的感情是从小就积淀下来的。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宋卫香,她的外婆潘云芳是当地有名的山歌手,精通各种曲调的海门山歌。母亲沈玉英,平日里亦喜哼唱山歌,还经常在当地的文艺活动上登台亮相。即便是现在,年迈的母亲唱出一嗓子来仍旧悦耳动听。说来也奇怪,宋家5姐妹中,只有最小的宋卫香深受熏陶,自幼对海门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五岁时她就能唱不少山歌。儿时的她时常仿效母亲在台上的一招一式,一个人在房间里一板一眼地挥舞着毛巾,自唱自演。如此这般,从小学到初中,宋卫香一直都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每次的文艺活动,她都是演出的主力,一个人表演几个节目更是常有的事情。

初中毕业时,宋卫香被海门山歌剧团一眼看中。1984年,宋卫香进入了海门山歌剧团,这一呆就是30年。30年的坚守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前些年,海门山歌经历了它的低潮期,其演出市场不断萎缩,很多山歌艺人选择了放弃,宋卫香却一直坚持下来。即使是在最低谷的时期,宋卫香也没有丢失对山歌的那份执着。每次演出,她都坚持唱一段山歌。她说,既然从事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好,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它,总是想着怎样让别人喜欢它,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她把对海门山歌的研究、推广和传承,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幸运的是,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低潮之后,近几年海门山歌得到了各方的重视和扶持,正日渐升温。而今,宋卫香的名字已经与海门山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件事情不断坚持,才能做到极致。”这是她几十年来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她经常以此来勉励身边的人。

三十寒暑孜孜以求

舞台之外的宋卫香,给人的感觉是平易近人,谦逊而豁达的。一旦涉及山歌表演,无论是于己于人,她总是苛求完美。从对角色性格的整体把握,再到一句台词,一段唱腔,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点点滴滴,她都会细细揣摩很久,故而每个角色她都能演得鲜活而有神韵。台下无数次的辛勤演练,才换得她在台上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的演绎。她对学员的要求亦高,常常亲自示范,不厌其烦地重复多次,直到学员完全掌握为止。

1997年,正值戏剧市场的惨淡期,而立之年的宋卫香,通过业余时间的刻苦自学,顺利考上了江苏省文化干部学校艺术大专班,临行那天,尽管年幼的女儿和感情甚笃的丈夫,让她有万般的放不心下,但最终她还是狠狠心一头扎进了艺术世界里。她知道对于艺术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要不断向上,除了勤学苦练,还要不断充实自己。

这三年脱产的学习经历,对宋卫香来说太珍贵了,她丝毫不敢浪费时间,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艺术的养分。正是凭借这段时间的学习,宋卫香对海门山歌的演绎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30岁的“高龄”,很多科目都没有基础,这些都让宋卫香学习起来要比其他同学辛苦得多。为了加强艺术修养,她苦学声乐、小品、话剧、钢琴、专业舞蹈等多个科目,即使再艰难,好强的她一个都没有落下。不经历这寒彻骨,哪得那扑鼻香?为了从头开始学好专业舞蹈,宋卫香呆在练功房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多得多,每天近三小时,每个动作练到最为标准才接着往下练。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冷冰冰的练功房内,宋卫香也总是汗流浃背。毕业时,她的专业成绩是班级中的佼佼者。

有了第一次的学习经历之后,宋卫香一有机会总不忘给自己“充电”。其后,她又去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函授班,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声乐本科专业班,中国戏剧家协会在京举办的戏剧表演专业训练班等等。这些年,宋卫香一直都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并以此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道路,不断修正认识上的偏差,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最近,她打算去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编导方面的知识,她要这样一直学习下去,真正地多学点东西。

正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宋卫香的艺术视野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开阔。为了更好地“包装”海门山歌,宋卫香摸索着、创新着。都说艺术是相通,她将自己学到的其他艺术元素,经过融合之后,灵活地运用到了海门山歌之中,从而使其更丰满,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创新后的海门山歌,曲调更规范,旋律中适当地添加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内容上更加强调时代性,一些剧目的语言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普通话,海门山歌剧因此重新焕发了青春。

传承人的使命

作为海门山歌的传承人,宋卫香说,海门山歌是江海平原上一朵清新的艺术野花,千百年来,渊源不断。为了传承好海门山歌,宋卫香费尽了心思。长期以来,她坚持到海门市区各直属小学教少儿唱山歌,到培养小教师资的海门师范作山歌艺术讲座,同时,利用海门历届金花节、光彩周、慈善义演、送戏下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传唱海门山歌。她还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建言献策,多次撰写提案,为海门山歌的生存与发展奔走呼吁。

在海门山歌剧团里,这个培养山歌传承人的主阵地,宋卫香总是很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如今,剧团里的新人年纪轻,虽然理论功底较好,但舞台经验不足。为了让他们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宋卫香提出了老手带新手的新人培养模式。她教新人,总是一句一句教他们唱,一个姿势一个姿势示范给他们看。这些新人年纪尚轻,又多为独生子女,不大愿意吃苦,几次下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宋卫香为此不知做了多少工作,即使遭遇不理解,她也依旧如此,一有时间就手把手的教新人。宋卫香说,她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后人来传唱海门山歌。

一直以来,宋卫香还将学校作为播散山歌这颗艺术种子的广阔土壤。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她终于在学校德育和海门山歌的传播之间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经她提议的“山歌进学校”方案,通过上部门批准已实施。融入现代元素的海门山歌剧《天下父母》、《放飞梦想》等,每年都会在海门市各中小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巡回演出。这些剧目既贴近校园生活,又充满着正面的指引力;既生动活泼,又寓教于乐。每次宋卫香的剧团去学校演出都大受欢迎,孩子们的热情让他们深受感动。“山歌进校园”的成功实施,让宋卫香他们看到了希望,应运而生的“山歌进农村”方案如今也已经开始实施。他们还打算将山歌送到企业去,送到一切需要它的地方去。如此一来,他们演出的场次大大增加,经常是一天三场演出,白天两场去学校,晚上一场进农村。宋卫香总是奔走在第一线,为此她几次晕倒在台上,为了不耽误演出,她总是歇会儿就坚持再次登台。

同时,她还在一些学校里设立了学习海门山歌的基地。她先后在海门市麒麟中心小学和海门市少年宫成立“小梅花剧社”(卫香山歌剧社);在海门市三和中心小学设立了“山歌辅导班”;在海门市天补中心小学成立“山歌戏苑”;在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亦设有“山歌文艺班”等。其实,这些班级牵制了她很多精力,但她从没有厌烦情绪,相反总是忙里偷闲,抽出时间去辅导。每次给孩子们上课,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宋卫香经常边唱边教。令她高兴的是,很多孩子非常感兴趣。在她看来,只要学生们能够哼上一两句海门山歌,她就觉得已经足够了。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8篇

阿根廷政府提出抗议,宣称这艘船应享有“豁免”,可是加纳政府不买账,认为这是阿国和借贷方商业上的纠纷,与无关。上个月,纽约法庭重判阿根廷债务偿付方案,法官格里萨认定当年拒绝参加债务重组的财团应享有“一视同仁”的待遇。骤然间阿根廷债再次违约的可能性大增,而且造成先例,将会影响到现行债的游戏规则。

阿根廷堆积如山的债务举世闻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军政府大规模借外债,后来民选政府继续以债养债,到2001年违约本息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当时是规模最大的违约(按:今年3月希腊“技术性违约”金额约1300亿美元,刷新纪录)。债务重组后,9成以上的债权人同意割肉,在原债基础上打个3折,由阿国逐年还清,可是美国的对冲基金艾略特财团拒绝参加重组方案。

国做老赖并不罕见,贷款方没有什么办法讨债,吵来吵去,还是商量着办。国际货币基金会统计在1950到2010年有95个国债违约,重组债务600多项。艾略特财团专门做违约后债生意,阿根廷政府怒斥为“秃鹫基金”,指其分食残骸。炒家打官司主要是给债务国制造麻烦,弄得债务国不得不还钱。艾略特财团打持久战已经打了近十年,扣船抵债和纽约法庭的判决是目前最大的胜利。

“一视同仁”(pari passu)的法律原则,是在公司破产时,所有的债权人享有平等待遇,等到资产变卖后,按比例人人有份。国不能破产,所以这个原则能否适用,颇有争议,何况艾略特财团没有参加重组方案,所以阿根廷经济部长指责法格里萨法官执行的是“法律殖民主义”。

格里萨判决中最有杀伤力的一条是禁止第三方参与任何阻碍执行判决的行动,于是纽约梅隆银行就不能继续发放款项给同意债务重组的债权方,阿根廷势必又要继2001年债务危机后再次违约。好在州级上诉法院接受阿根廷紧急上诉,定在明年2月27日开庭复议,给两方一段缓冲。

1990年代中期,笔者在路透社报道新兴市场债券新闻,拉美财政部官员络绎不绝到纽约来与投行的承销和评级机构谈发债,路演前后也要与财经媒体打交道造势。阿根廷和巴西的债务规模最大,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也最活跃。交易圈子里把阿债称之为“阿吉”(Argie),在评级上属于“非投资级”,也就是俗称的“垃圾级”,其收益率的变化,除了显示投资人对阿国的偿债能力估计值外,也经常被视为反映出投资界对新兴市场风险承受度的指标。百老汇音乐剧《艾维塔》主题曲“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经常出现在报道“阿吉”的标题上。那时阿根廷政经界深受“华盛顿共识”影响,推行私有化,用坚挺的货币来抑制通胀。这些统称“芝加哥学派”的技术官僚,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当时阿国把本国货币一比索定成兑换一美元,显然过分高估,以后经济增长无力,政府财政赤字恶化,超估就更加严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拉美受到一些冲击,多数国家很快就稳住阵脚,可是阿根廷的国际收支愈发恶化,为了保护币值,央行不断用外汇储备抛美元买比索,终于在2001年爆发债务危机。这位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模范生,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令人感慨。危机过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成立了“公共债务博物馆”,展示和解说债务危机如何发生,以及造成失业、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后果,为了警示公众,甚至编制一套如何战胜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游戏。

阿根廷放弃坚挺货币,大幅贬值比索,带来经济快速增长,每年接近7%,重新思考私有化后,去年把卖给西班牙石油公司的开采权收归国有,西方市场哗然,警告这种做法等于是自绝于全球资本市场之外。然而阿国会顺利通过国有化法案,显然有民意基础的支持,扣船和纽约官司只会加深阿根廷人民的悲情。

国际资本市场上有些投资者对艾略特财团一系列高度戏剧性的动作表示出赞赏,认为国老赖太跋扈了,给点颜色看看,可能会收敛一点。但是阿根廷不低头,恰恰给其他想要重组债的国家带来更多的麻烦。即使原告官司打赢了,以后向国讨债还是一样的困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9篇

2002年12月26日,夜幕刚刚降临,位于吉林省通化市老站街的百花舞厅内就已经人头攒动。人群中有一个身材高大、略带络腮胡子的年轻人穿梭在俊男靓女之间,看起来是想找一个称心的舞伴。几天来,这个陌生男子经常出现在百花舞厅,而且出手阔绰,操外地口音的他引来一些人的注意。终于,在这天晚上,有人发现了他的一个秘密,他在喝酒时不小心露出了腰间的手枪,有人报了警。也许是感觉气氛不对,那一晚,该男子走得很早。民警在巡查时没有发现他的行迹。与此同时,当地派出所接到群众反映,在新岭路某号楼新搬来的外地男子整天花天酒地,并且常带女人回来,吵得四邻不安。经查,这个人叫孔宪海,家住辽宁省抚顺市。

2.身背两命 亡命天涯

两年前的孔宪海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不太富裕,但足够一家3口过活。

2000年1月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破了孔家的生活格局。那年初的一天,孔宪海到中学同学王歧家还以前借的钱。当时,王歧的哥哥王角也在,于是3人闲聊起来。话语中,王家兄弟有意让孔宪海帮忙买两支枪。孔宪海回忆起曾经在火车上结识过一个叫阿彪的广东人,说能搞到枪,而且留有电话,于是,孔宪海一口应承下来。此后不久,孔宪海与阿彪取得了联系,协商好买枪的事情后,两人一起赶往云南。

在云南,孔宪海以人民币1.4万元买下两支旧手枪,另外还买了两枚手雷。事后,孔宪海给了阿彪1000元作为酬谢。

2000年1月18日,孔宪海返回抚顺。两天后,他提着买来的枪来到王歧家。王家兄弟看过后觉得枪旧,又嫌价钱太贵,双方因此发生了分歧。孔宪海很生气,他认为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才搞到的枪,哪能说不要就不要?于是强行让王家兄弟买下枪。双方越闹越僵,孔宪海彻底失去了理智,举起手中的枪照王歧的头上就是一枪。王歧倒在沙发上,王角见弟弟被打死,跑进屋里拿出一把刀冲向孔宪海。孔宪海掏出身上的匕首与之搏斗,一连捅了王角7刀。双尸案震惊了抚顺,也惊动了公安部。案发后,孔宪海出逃,此案一时间成了悬案。

3.跨国抢枪 弃尸山洞

2000年,抚顺警方曾找到孔宪海提取了他的血样。孔宪海知道事情不妙,逃到广州开始了流亡生涯。后来,孔宪海将一支手枪卖给了一个叫阿亮的人,从阿亮手里拿到1万元人民币,几天就被他挥霍掉了,他决定开始抢劫。一天晚上,孔宪海抢了一个后,对那个手无寸铁的女子连捅4刀。4月的一天,孔宪海再次把黑手伸向另一个女子,抢得现金2.6万元和一部手机。

孔宪海逃亡在广州期间,基本以抢劫为生。他一直提心吊胆,每当看到警察或是听到警笛的声音,都要吓出一身冷汗。

手枪的顺利出手,使孔宪海决定要像电影里演的一样倒卖“军火”!于是,他再次找到阿彪。有了上次的成功“合作”,两人一拍即合。

二人来到云南个旧市。这一次孔宪海又给了阿彪1000元的带路费,并给了卖枪人20000元人民币,准备买一支手枪和一支冲锋枪。可卖枪的越南人没有来。后来,又有两个卖枪的越南人找到孔宪海,孔宪海表现出了很大诚意,“价钱没问题,但必须到边境附近验枪交款”。3人来到边境后,为防止被边检站发现,孔宪海提出上山试枪,这样便于他下手“抢货”。来到越南境内一山间的隐蔽处,孔宪海装模作样地开了一枪,这时他突然调转枪口顶住一人的前胸,一枪将其打倒。还没等另外一个人回过神来,另一枪已打在他的致命处。杀了两个越南人后,孔宪海将二人的尸体扔近附近的山洞,带着抢来的枪和越南人身上的5枚手雷潜回国内。因为冲锋枪目标太大,孔便将其丢掉了,后回到广州。另据审查,孔宪海还在越南境内杀死了两名越南妇女。

4.作恶西安 再背命案

2000年11月末,广州开始大规模摸排外来人口,躲在广州的孔宪海整日心惊肉跳。他将抢来的手枪卖给了阿亮。2000年12月,孔宪海潜入西安。

在西安,孔宪海结识了延安人赵某(负案在逃),两人在西安市康福路附近找房子住了下来,寻找作案机会。为了实施抢劫,二人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在“瞄”了13天后,2001年3月3日,他们抢了一个女子的4万元现金。得手后孔留下3万元,赵分得1万元。

初尝甜头的二人决定再做几起大的。2001年7月26日下午3时,二人准备在西安某证券公司门口抢劫一名女子,正要作案时,被该女子察觉,大声惊呼。人们听到求救声后,潮水般围了过来,当时,赵某已经吓得瘫倒在地,孔宪海则作出“困兽”之斗,穷凶极恶的他掏出手枪对着地面开了一枪。没有见过真枪的人们本能地散开,孔宪海叫起地上的赵某骑着摩托车逃窜。这时,闻讯赶来的警察与他俩走了个对面,狡猾的孔宪海带着赵某像常人一样停在路旁开始闲聊。就这样,二人再次侥幸逃脱。

2001年9月3日,他们来到一信用社门前,有了上次的“教训”,二人接近一名女子后,孔宪海从背后将其打死。当女子的同伴发觉后向他们扑来时,孔宪海一时慌乱连开了数枪,但都没有打中对方。这次,二人抢得现金8.7万元,赵某分得3万元。

作案后,孔宪海与赵某分头逃离西安。西安警方全国通缉孔、赵并悬赏1万元。

5.为逃法网 巨资整容

2001年4月,逃出西安的孔宪海又一次来到广州,当时正值全国开展严打,无论大街小巷,还是报纸、电视和广播,随时随地都在通缉一些重大犯罪嫌疑人,当然,孔宪海的大名也在其中。

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找女人,孔宪海都提不起精神头了,他的精神几近崩溃。他不敢上街,不敢出入公共场所,不敢与人对视,连电视都不敢看。他一睡觉就是无边无际的噩梦,他想自己的家人,更想10岁的儿子。

这段时间,孔宪海曾经想过要自首,也作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最终选择了整容。他几乎走遍了广州的所有医院,最后选择了一家医院,光手术费就花了1.7万元。

医生把孔宪海的大腿根部的两条肌肉抽出来,然后把他的腮部切开,把多余的骨头打磨以后,再将取下的肌肉贴上,于是,孔宪海原来的刀条脸形,变成了鼓腮帮,同时,面部一些与腮部皮肤不相称的部位也统统被换掉,孔宪海原来的小眼睛变成了双眼皮,由于手术后的特殊再生作用,孔宪海长出了络腮胡子,他真的完全变了样,惟一没变的地方只有眼眉。

变了样的孔宪海,花钱“办”了一张“身份证”,改名郭海宏。

6.走投无路 山城落网

孔宪海很熟悉通化市,早些年做买卖时,他曾是这里的常客,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并且通化市林茂山多,地处长白山下,不易暴露身份,他没有在吉林作过案,于是他逃到了通化。

2002年12月27日上午10时,通化市东昌区刑警大队的电话铃声响起,“持枪的可疑男子再次出现在百花舞厅”。

十几名民警经过仔细摸排,在舞厅的一外角落发现了一对可疑男女,男的不时用眼睛警觉地扫视着四周。“这不是正常人的举动!”现场指挥员一个手势,3名民警闪电般扑向该男子。经搜查,该男子身上并没有带枪。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10篇

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事件。1997年春天,济南神通寺四门塔一尊堪称“国宝”的石雕佛像佛头被盗,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经过警方连续十年的不懈侦破,四名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其中一人被判处死刑,一人被判处死缓,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这是我国在新刑法颁布之后,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名宣判的第一个案例,被法学界称为中国盗掘古文化遗址罪第一案。

一、国宝佛头夜间被盗

在山东省济南市以南35公里的群山之中,有一座神通寺。神通寺始建于东晋初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刹,也是山东地区最早的佛寺,号称“山东第一寺”。

在神通寺东侧,有一座隋代建造的石塔,塔身为单层方形,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因四面各辟有一个半圆形的拱门,因此得名“四门塔”。

四门塔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亭阁式石塔,享有“中华第一石塔”的美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门塔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一米多高的石雕坐佛,分别是东方香积世界阿(chu,音“处”)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四尊佛像均为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所造,雕刻精美绝伦,堪称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典范。它们的历史比四门塔还早100多年,是国家一级文物。

1997年3月8日清晨,四门塔看门人李春友像往常一样来上班。刚到塔门口,就看到塔的西门开了半扇、掩着半扇,他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昨晚值班的田乃生赶了过来。田乃生走进塔内,只见昔日那个身披红袈裟、慈眉善目的香积世界阿佛只剩下了半截身子,地上满是散落的石头碎屑,田乃生大惊失色:“老李啊,不得了啦,咱那佛头让人偷走了!”

四门塔佛头被盗,令济南警方极为震惊,在接到报警之后,济南市公安局的刑警火速赶到四门塔,勘查工作立即展开。

被盗的佛像是面朝东方的香积世界阿佛,它在四尊佛像中最为传神,保存得也最为完好。

侦查人员对被盗的佛像周围进行了仔细勘查,发现佛头断痕凹陷,断面东部、东北部及南部都有锯痕。由于佛像被盗后,前来观看的人比较多,现场痕迹零乱,侦查人员在到达四门塔后,只找到了一截用来撬锁的自行车弹簧。

四门塔坐落在济南郊区,四周是群山和农田,塔的周围并没有隔离设施。除了白天有一个职工看守外,晚上游客走后便锁上门,无人值班。周围的保护设施也很不健全,没有围墙,一个人随便从山里、田地里就能过来。

侦察人员根据提取到的现场遗留下的脚印对犯罪分子的潜逃路线进行了仔细勘查,但是没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随后,侦查人员对四门塔文物管理所的职工进行走访,排除了四门塔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在走访中,侦查人员发现一个重要线索:被盗的香积世界阿佛脖子上的锯口,早在5个月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从香积阿佛佛像上发现锯口到佛头被盗,时间相差整整5个月,这足以说明,这是一起蓄谋已久的针对国家珍贵文物的盗窃大案。

四门塔佛像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精品,其价值无法估量。济南是文化名城,历史古迹很多,但是像这么重要的文物被盗,在建国以后这是第一次。

四门塔佛头被盗,在济南引起巨大震动,也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公安部及山东省、济南市领导的极大关注。案发当天,济南市公安局就抽调破案高手,成立了四门塔佛头被盗案专案组,要求专案组的全体同志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侦破此案。

公安部向全国公安系统下达了协查指令,济南警方派出十几个侦查小组奔赴全国各地,一场侦破大行动开始了。

二、刘刚将佛头锯了一半,不料他人抢先下手

专案组在山东省的济南、枣庄、淄博,河南郑州、北京等重点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连带侦破了济南市及山东省数十起文物盗窃案,抓获了几十名文物盗窃分子和文物贩子,缴获了大批文物。然而,这些案件都和四门塔佛头被盗案没有直接的联系。

两个多月过去了,案情毫无进展,侦破工作陷入困境。

就在这时,警方抓获了几名盗掘、贩卖文物的嫌疑人,这些人都提到了一个叫刘刚的人。刘刚是济南市长清县人,曾长期从事非法倒卖文物活动,并多次前往四门塔踩点,还专门拍了佛像照片。

警方立即赶到长清县,在刘刚的家里搜查到了一批还没有出手的古董。在刘刚所在的村口,还发现了一批没有头颅的石佛像。根据种种情况分析,刘刚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

1997年5月中旬的一个深夜,警方在刘刚的家门口将其抓获。经过审讯,刘刚交代说,1996年10月8日夜里,他和同伙潜入四门塔,准备盗窃香积世界阿佛佛头,佛像脖子上的那道深深的锯痕就是他们留下的!但由于石头太硬,刘刚等人一时无法将佛头锯下,他们想用锤子直接将佛头砸下,无奈所带的锤子太小,只好罢手。1997年3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他们准备了大锤和钢锯,再次到四门塔准备行窃,在踩点时才知道那颗佛头已经被别人偷走了。

警方经过调查,确定了案发时刘刚等人确实不在案发现场,刘刚作案的可能性被排除了。

三、利令智昏盗取佛头,无知无畏丢了性命

专案组决定把这起案件同全省各地的石佛文物被盗案串并侦破。

1997年6月,侦查人员在济南章丘市排查时,抓获了一个文物贩子安某。据安某交代,1996年12月,他曾带河北省宁晋县一伙专门盗窃石佛文物的惯犯三次去四门塔踩点,并驾驶130汽车于夜间去四门塔作案。为了避免这伙人事成以后把自己甩掉,安某当时还专门记下了他们的车号,但由于当时没能打开四门塔门锁,这次行动没有成功。

警方根据安某提供的车牌号赶赴河北宁晋调查,确定那辆130汽车当时的车主是宁晋县高庄河乡农民杨颖利,而杨颖利曾和同乡的另外三名农民李栓群、李栓辉、柳明奇结成团伙,长期参与非法倒卖文物活动。

警方随后又得到线人提供的线索:有人曾看到李栓群、杨颖利等人从外地弄回来一个石佛头,后来佛头被一个南方人买走了。线索中所说的佛头,与济南四门塔丢失的佛头极为相似。

李栓群团伙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立即对四人进行抓捕。然而当警方分别赶到四人家中时,却发现四人早已不知去向。以后,警方又多次对四人进行追捕,却都无功而返。

转眼间到了1999年,离四门塔佛头被盗案已经过去了两年多,警方得到线索,杨颖利在广州市一家电市场托运部干装卸工。警方立即派抓捕小组赶往广州,将杨颖利抓获后押回济南。

经过审讯,杨颖利交代了他与李栓群、李栓辉、柳明奇盗窃四门塔佛头的经过。

据杨颖利交代,1996年冬天,杨颖利和李栓辉在倒卖文物过程中认识了安某。一次酒后,安某对杨颖利等人说:要想赚大钱,在济南就有,就看你们敢不敢干。济南四门塔有几尊石头佛像,和西安兵马俑一样值钱,虽是旅游胜地,但地处山区,晚上没人看管,极易下手。杨颖利、李栓群、李栓辉、柳明奇四人听了安某的话兴奋不已,他们上了杨颖利的130汽车直奔济南。来到四门塔后,四人买票进去看了佛像,趁机熟悉了周围地形和路线。

1997年3月7日早晨,李栓群、杨颖利、李栓辉、柳明奇四人准备好了工具,开着杨颖利的130汽车从宁晋出发,当天下午四时赶到了济南四门塔附近。

当晚11时左右,杨颖利把车停在四门塔附近,李栓群、李栓辉、柳明奇三人来到四门塔下,用自行车弹簧撬开门锁。他们打着手电照明,用大锤砸香积世界阿佛的佛头。原以为石质佛头很难砸,却没有想到佛头几个月前曾被刘刚等窃贼用锯锯断了大半,只砸了一下佛头就掉了下来。三人随后用一个蛇皮袋子把佛头装好,连背带拖,从四门塔下来。

佛头重100多斤,他们在麦地里休息了两次。几个人上车后,用一件旧大衣包裹住佛头,一路疾驰,天亮时就赶回了宁晋。杨颖利随后就将自己的130汽车卖掉,佛头被以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南方的文物贩子。

但是,杨颖利却并不知道佛头的具体去向。

1999年春节,犯罪嫌疑人李栓群回家过年,被济南警方抓获。李栓待了他参与盗窃四门塔佛头的犯罪事实,然而,李拴群也不知道这个南方人是谁,更不知道佛头的下落。

2001年12月1日,长期潜逃的李栓辉在河北宁晋县家中被捕。

至此,四门塔佛头被盗案的四名犯罪嫌疑人,除柳明奇在逃外,其余三人都已落网。从1997年3月8日案发成立专案组,到抓获嫌疑人李栓辉,侦查员们辗转12个省市自治区,行程达10万公里。

2000年12月9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栓群、杨颖利盗窃国家一级文物香积世界阿佛佛头一案进行了判决。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判处李栓群死刑,并处罚金2万元;判处杨颖利无期徒刑,并处罚金1万元。

2002年3月,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判处李栓辉死刑,缓期执行。

这是新刑法颁布之后,中国第一例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名宣判的案例,因此,法学界称这一案例为中国盗掘古文化遗址罪第一案。在此之前,陕西省、河南省等多个省市也曾发生过盗窃佛头案,但当时公诉人都是以盗窃罪的,最后盗窃分子也是被以盗窃罪论处。新刑法加大了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文物保护所下的决心。

三名犯罪嫌疑人虽然被判了重刑,但另外一名犯罪嫌疑人柳明奇仍逍遥法外,那颗牵挂着无数人心弦的香积阿佛佛头仍然毫无踪影。

四、国宝辗转被卖台湾 赤子送其回归故里

2002年3月,在四门塔佛头被盗五年后,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2002年3月2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意外接到一个来自台北市的陌生电话。打电话的陈女士自我介绍说,她是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史研究所所长林保尧教授的朋友,想请刘凤君介绍一下四门塔佛像的情况。刘凤君教授一直致力于山东佛教造像的调查和研究,对四门塔四尊佛像十分熟悉。刘凤君边向她介绍情况边想:“林保尧教授也是我的朋友,他多次来山东,对山东地区的佛像艺术也很熟悉,为什么陈女士不问林保尧教授,却专程打电话来问我这些情况?”这时,陈女士突然话锋一转说:“刘教授,我想了解一下山东地区近几年佛像被破坏以及流失的情况。”刘凤君更感到此话蹊跷,他向陈女士谈了山东地区近年来确实有佛像被破坏,还专门谈了四门塔的佛头被盗情况。陈女士这时插话说:“我有个朋友买了个高50厘米左右的石佛头……”

刘凤君心中一动:四门塔丢失的那尊石佛头就是50多厘米高!他迫不及待地问:“陈小姐,这个佛头的脖子断处是不是白的?”对方说是白的。刘凤君隐隐感觉到,这可能就是五年前丢失的那尊四门塔佛头。陈小姐说她的几个朋友经多次研究,也认为这可能就是四门塔的佛头,她请刘凤君把四门塔佛头被盗后的无头情形和被盗前完好情形的照片各寄一张给她。刘凤君也请陈女士寄几张这个佛头不同角度的照片给自己。几天后,刘凤君收到了林保尧教授的来信和9张从正面、侧面、背面以及头像颈部等不同角度拍的照片。

刘凤君拿着照片去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博物馆、四门塔文管所去找他的一些专家朋友,他们看后基本和刘凤君的看法一致。

3月13日晚,刘凤君又接到台北研究佛像艺术的专家吴文成教授打来的电话:“这个佛头是一些佛教弟子花重金买到后,捐献给台湾著名佛教组织――法鼓山佛教基金会的。该基金会董事长圣严法师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听说这个佛头可能是四门塔丢失的佛头后,便产生将其复归原位的想法。于是托人与深谙美术考古的刘凤君教授接洽,邀其赴台对佛头进行鉴定。”

刘凤君激动得连连说:“我一定来鉴定,一定来鉴定!”

为此,刘凤君又10次去四门塔文管所实地考察勘测,四门塔文管所专门派人陪同、协助。刘凤君爬到高台上抚摸佛头的断裂处,增加对石佛材料的感觉;测量佛像的脖子直径;琢磨、抚摸它的刀工雕刻技法,还记录了一些较为关键的痕迹――在没了佛头的佛脖子上,有些水浸的印记。

对石刻佛像的鉴定,从雕刻的技法上判断固然重要,但这些都要凭感觉和经验,并不能作为实际证据说服别人。要想准确鉴定出真伪,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和佛像一模一样的石料,以便和佛头进行对比。四门塔佛像的石料历来人们都搞不清楚,根据以往山东很多地方佛像的石料都是取自于当地的惯例,刘凤君认为四门塔佛像的石料可能就取自于山东地区。刘凤君到附近山区翻山越岭考察石料,终于找到了和丢失造像质料相同的石料。

2002年7月,带着各种资料和数据,还有那块至关重要的石料,刘凤君如期来到台湾。7月19日上午,刘凤君去见佛像头。刚到门口,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尊令他朝思暮想的石佛头。刹那间,他激动得忘了当地应脱鞋到禅房的礼节,穿着鞋就奔了过去。他拿出石料与佛头一对,石质一模一样;又拿出尺来一量,颈部的尺寸也一模一样;再仔细看看那几个痕迹,都和佛身脖颈的痕迹线相吻合。这颗佛头正是被盗的济南四门塔东方香积世界阿佛佛头!

2002年9月18日,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决定将这颗佛头送还济南四门塔。

2002年12月16日,济南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邹卫平亲率7人专家小组赴台,迎接佛头“回家”。

2002年12月17日下午,流失五年的四门塔东方香积世界阿佛佛头在海峡两岸专家和佛教人士的护送下,终于回归故里。74岁高龄的圣严法师一路陪伴亲临济南。佛头被直接运抵济南四门塔,并举行了隆重的国宝回归交接仪式。

12月21日,丢失了5年的佛像头,重新被安放在了和它本为一体的东方香积世界阿佛的躯体上,又成为一尊完整的佛教艺术品。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11篇

黎族:对歌择偶槟榔问亲

黎族婚俗中,对歌贯穿于整个婚姻的始终,对歌择偶则是黎族先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择偶方式。黎族男女尊崇自由婚恋,通过节庆、婚礼、探亲,赶集和玩“隆闺”等社交活动,用对歌的万式选择心上人,亦用对歌倾情的方式谈情说爱。(“隆闺”是黎语,大意是“不设灶的房子”,黎族习俗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要搬到“隆闺”去居住,不与父母同住)。除了对歌,婚恋期间,男女双方还会互赠爱情礼物,海南中部地区多是编织精致的小腰篓、草笠和织绣图案鲜艳的花带,沿海地区的黎族,则以耳环、银圈和小挂包为主。

经过一场甜蜜的恋爱马拉松,如果男女双方表明情意相通,男方在征求父母同意后,就会请媒人带酒、茶和槟榔前往女子家中提亲,说亲一般要经过四次,前两次主要是说明来意,由女方接纳媒礼,但直到第三次女方父母同意亲事,姑娘才可以吃男家送来的食物,俗称吃物订亲一物,主要指男方送来的槟榔,求亲以嚼槟榔定情这一风俗沿袭已久,相传从北宋开始。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何小小槟榔会成为终生大事的见证物,槟榔,在海南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待客迎宾的上品,更是联姻婚庆的佳品。槟榔,自古就有待客之果的美誉,“宾”、“郎”在古代都是对贵宾的尊称,从这点就可管中窥豹略见斑。另外,槟榔可以招待远方朋客,预防瘴疠疫病,这一用途也是其成为待客之果的一大缘起。亲事已成定局,第四次提亲,就不仅仅是带食品,还要带钱和服饰等,并与女方父母商定聘礼和吉日。订婚男女一般在订婚日三四年后才会结婚。古时,黎族女子订立婚约还会以纹身标志,由相恋的男子提供图案花纹,女子的姑嫂或姐妹用野刺纹于额头、面颊、嘴唇和颈部,并染之以颜料,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纹身就永久地停留在女子的容颜上,也深深地烙印在其心中,作为他们美丽爱情的见证。至今为止,在甘什岭槟榔谷原住民文化旅游区内,游客还能看到脸上和身上都刻有纹身的阿婆。

TIPS

海南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其中84.7%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保亭、白沙、乐东、昌江、陵水六个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通什、东方三市。少数散居于万宁、儋州、琼海三市和屯昌县等地。黎族的民族语言为黎语,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的观念,因此黎族盛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其中以祖先崇拜尤甚。此外,黎族订婚有一些禁忌,如果恰巧碰上女方家有丧事或者是逝亲的周年忌日,男家就不能前去提亲。另外,在订婚的当天,双方父母不能梳头,否则,子女可能会感染疾病。婚礼举办日期也有禁忌。忌在单月操办婚礼。

苗族:打背传情咬手定情

每逢农历元月初三至十五,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都会迎来他们期盼已久的节日,选偶诉情的隆重节日――打背节。苗家人一般会选择风景秀丽之地,认真梳妆打扮后的年轻男女齐聚于此,小伙子们有的提着画眉笼,有的拿着土电话,多用鸡皮蒙于竹筒的一端,中间系一根麻线自制而成,希望借之通话传情,小伙姑娘们个个笑逐颜开,情意绵绵。节日场地上,人山人海,一片欢声笑语,放眼望去满是容光焕发,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突然,小伙子惊鸿一瞥,劈开人群,冲到一个姑娘面前,一手蒙住她的眼睛,一手挽住她的脖子,让其他小伙子也聚拢过来一起打姑娘的背。打,其实只是充满怜爱的轻抚罢了,被打的姑娘们往往会面透红晕,嘻嘻笑笑,强作挣扎。一旦挣脱,轮到她们捉住小伙子们,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欢笑声,追逐声,此起彼伏。经过段时间的接触,双方互有好感以后,小伙子便会对心爱的姑娘展开进一步的攻势,小伙子手携猎具弓箭、弩、鱼叉等到溪水河畔抓鱼摸螺,姑娘则静候在溪边烤“三色饭”,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返。

打背传情只是揭开了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序幕。“远路行来脚都软,行到花园见花开;欲想摘花因篱隔,有心给花请开门……”在海南苗寨,每当皓月当空的夜晚,情深意浓的歌声从椰林深处传出,那感觉如坠梦中,飘然欲仙。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这是一首广泛流传于海南苗族的歌谣。“咬手”是苗族男女之间一项特别的传达爱意、明送秋波的方式。小伙子向心爱的恋人诉说真情,就会在其住所外,用木叶、鼻箫伴奏高唱开门歌,如果姑娘没有以闭门歌回应,就会跟随男子来到草地或竹林问一起围着篝火对歌欢唱,小伙子也会趁机表达爱慕的心声。姑娘在听了男子的表白之后,心怀幽会的忐忑,羞答答地拉起男子的手,在其手腕上咬下一口。若是女子咬得很轻,而且刻意保持礼貌,说明女子拒绝求爱或已有心仪对象。假使女子狠狠地咬下一口,甚至咬出血印,面露红晕,表示女子对小伙子见倾心,欣然接受,随后姑娘会在小伙子手上系红丝线,小伙子会往姑娘手上拴蓝丝线,并且拿出各自珍藏的手信互赠,如戒子、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作为定情信物,陪伴爱人终生。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情人眼里出西施,信物何以如此珍视,正是源于所赠之人的特别,好番郎情妾意。

TIPS

海南苗族现有人口6万余人,居海南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第二位。苗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海南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瑶语支,全岛苗族语言统一。没有方言差异。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海南苗族自称“金门”或“金第一门”。“苗”是他称,海南苗族以农耕和种植业为主。主要为祖先崇拜。敬奉皇为始祖。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内部通婚有一定限制。同姓不婚。即同血缘关系禁婚。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称为“系娘”,而自由恋爱结婚必须经过“游方”,这是苗语中男女公开谈恋爱和追求异性的意思。苗族婚姻一般有四种:一是“男娶女嫁”。同汉族一样。这种形式最为普遍。二是“招郎入赘”,男方落户女方家长期入赘。传统婚姻中较为常见。三是“做郎换”。即定期入赘,年限多为三到四年。有的长达八年。四是“做娘换”。是女方到男方家居住一段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年。

回族:涂脂插花阿訇主婚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婚礼均按照伊斯兰教仪式举行,大都定于“主麻日”(星期五)举行,男女双方在清真寺张贴请帖,婚宴上大都不饮酒,以茶代酒,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按照伊斯兰教婚俗习惯,婚礼一共要持续三天,头两天仅为前奏,第三天星期五的迎亲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婚礼的第一天俗称“作锅”,意即洗头,新娘要盛情邀请年轻妇女到她家洗头,并在房前的空阔场地搭建大型帆布篷,作为“迎宾堂”,接待亲朋好友。第二天,回族称之为“阿斗撇”或“阿斗格”,新郎新娘都要进行“大、小净身”,更换盛装,以示作为教徒的圣洁。当天下午,新人的朋友分别上门邀请新郎和新娘出去吃饭,品茶欢聚,畅谈家常,共同庆祝。然后由同乡老妪为新娘梳妆打扮,带上手镯、耳环、项链、涂脂插花。“插花”是回族姑娘出嫁时的独特装扮,一般由熟悉回族婚俗的妇女将各式金黄色的镀金钗花,满满地插在新娘的头发上,婀娜多姿,美态尽显。晚上新郎新娘分别在各自“迎宾堂”接待宾客。酒筵的排列也大都为双,菜肴数目一般要8―12道,忌讳奇数。大家唱歌,念清真经文,通宵达旦,热闹非凡。星期五就是隆重喜庆的迎亲日,回族土语称之为“邀”。迎亲日上午,女方家会大摆筵席,一尽地主之谊。依照回族风俗,宾客多以钱财或礼物相赠,日用品会写上名字置于厅堂表示祝贺。这天凌晨,新郎家隆重地设宴酬宾,赠送来访宾客槟榔聊表盛情,随后,新娘身穿盛装,头戴黑纱,随迎亲队伍在热闹的鞭炮声中踏入婆家,这时,婚礼的欢乐气氛步步攀升,慢慢迎来仪式高潮。

男方家会邀请清真寺阿訇(执掌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宗教首领)主持婚礼仪式,念“尼卡哈”。其实,念“尼卡哈”包括写婚书,所以也叫写“伊扎卜”(应允),它是由“念”和“写”两部分构成,或者一人念,一人写。念的内容包括《古兰经》光明章32节,圣训等,并用阿拉伯文写在红纸上。头戴白帽的新郎、面蒙盖头的新娘端坐于阿訇前,表示自己会恪守教规,真诚相爱,患难与共,携手到老。这时,阿訇就会口吟“尼卡哈”向新人身上抛洒红枣和花生等,象征吉利的意头,并带领新郎新娘做“杜阿”感谢真主“”恩准其喜结良缘。

TIPS

海南回族主要聚居现三亚市凤凰镇(原羊栏镇)的回辉、回新两个村。他们笃信伊斯兰教,即回教。生活中严守《古兰经》的条规,生活习俗与其它地方的穆斯林大体一致。当然,其婚俗也严格依照回教教义,深受《古兰经》的约束,但时至今日回民也开始慢慢改变“不忌同性,惟忌同族”的封闭式婚姻,出现民族间通婚的现象。民族联姻正在发展成一种趋势。但通婚的前提是外族男女同意入教,举行宗教仪式,信奉伊斯兰教,遵循回族生活习俗。文中“主麻日”是指伊斯兰教聚礼日。穆斯林于每周星期五下午在清真寺举行的宗教仪式。主麻一词系阿拉伯语“聚礼”的音译。其仪式包括礼拜、听念“呼图白”(教义演说词)和听讲“窝尔兹”(劝善讲演)等宗教仪式。

汉族:做债办婚事设宴迎亲朋

海南人将办婚事叫“做债”,这是对于男方而言。“你的孩子做债了吗?”或者“你做子债了吗?”这种说法,即是结婚与否的询问。探究缘由,为孩子办婚事对当地人来说很容易成为一种负担,往往要举债办婚。另一方面,“做债”,还有还人情债之意,普通民众结婚摆酒席是赔本的,特别是在农村,乡亲们来拜亲吃酒席,可能带来的仅是两升“酒米”,摆婚宴酒多是入不敷出。所以,海南人认为结婚摆酒也是在还乡亲邻里平日的人情债。

海南土著汉族居民也有着自己特定的婚俗习惯,诸如媒婆提亲、红纸合命、槟榔定婚种种环节,而且他们大多喜欢选择在农历节庆或者岁末年初的时候举行婚礼,大街小巷,锃光瓦亮的婚车不时鱼贯而过“招摇过市”;迎亲路上,敲锣打鼓的喧闹声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喜庆的婚装,洋溢的笑脸,震天的喇叭,异彩纷呈,别开生面。现在,这些婚俗传统有些延续流传,有些开始没落消失。

追击婚宴全过程

媒婆提亲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古有之。古时候,海南汉族婚事中,媒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牵线人的角色粉墨登场,男女双方若门当户对,媒婆在几番斟酌后。就会上门提亲。而男女双方仅是在拜堂成亲后揭开红盖头才初识对方,一眼定终身。当然,这种包办婚姻情况在当代已然绝迹。

红纸合命

男女双方的父母在媒婆左右逢源的美言巧语撮合之下,往往会心动并将各自子女的生辰八字等写在红纸之上。交由命理师来算卦合命。预测男女双方如若真的举案齐眉。命理是否相克,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否互融。寿数能否相偕等前景,以求心安理得。

槟榔定婚

红纸合命之后就是槟榔订婚的环节。定婚当日,男方要准备一百颗左右的槟榔果,并用新鲜的扶留叶包裹石灰成三角菱形荷包作为佐食。将之送往女方家中,如若女方接纳槟榔之礼,就意味着男方提亲成功。《崖州志》记载对此也有详细记载。崖州地区“俗重槟榔,婚礼纳采。用锡盒乘槟榔。送至女家。尊者先开盒。即为定礼。谓之吃槟榔。凡女受聘者,谓之吃某氏槟榔。”

择定佳期 择日即由命理师算卦以甄选良辰吉日,通常需要提供男女双方生辰年月,甚至包括双方父母的生属。择定的吉日。不仅指迎亲当天的日期,共囊括了送礼日、安床日、迎娶日三个日子安排。

送日启聘

送日亦即报送迎娶日课。用红纸按一定格式书写迎娶的日子时辰,另外,送日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送聘礼。当天。由媒婆设案,燃香点烛,祭供酒果,将子孙送聘之喜奉告祖先,求祖宗庇荫。女方也要如此行之。说明女大当嫁。保佑闺女到夫家辅助其兴旺发达。“送日”聘礼要一一列出清单交予媒婆,媒婆将迎娶日课和聘礼按清单交给女方家长。并将女方家长回帖带回交予男方。

感恩哭嫁

婚姻,乃人生一大赏心悦事,但从此离开父母的羽翼,人夫家嫁做人妇,百感交集,五味杂陈。父母恩情的牵绊,让准新娘难免动情落泪。姑娘在临嫁前夕,便开始“哭嫁”仪式,这之前会有有经验的姑嫂“教啼”,哭声异常悲戚,“哭嫁”亦有“哭词”。“哭嫁”仪式,连续三个夜晚。直至迎娶当天转为轻声痛哭为止,否则,准新娘会被视为不忠不孝。出嫁时,于嘤嘤咽咽中诉说双亲恩德,情深意切。直到出了闺房也还在念念有词,令众多亲朋好友红了眼。泪流满面。但“哭嫁”这个风俗,现在已经趋于消亡。

安床祈愿

安床,从表面即可意会,安放洞房中的新娘床。安床讲究按时辰,命理师在择日时已安排好安床日,男方要请来三代双全、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的一对老夫妻来担当这个角色。其实,新娘床早己摆好,安床者只要在婚床四角分别垫上那个用红纸包襄的铜钱或硬币。随后老夫妻要摸一摸婚床,寄寓新婚夫妻白头偕老长长久久。也可以让聪明白净的大胖小子爬上婚床玩耍,寄予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

迎娶成亲

迎亲前。男方住宅要贴上双喜字和新婚对联。在择定的迎娶日子张灯结彩,男方在香火宅设案供礼品、点香烛,禀告列祖列宗,共享喜庆。在行礼祖上,行礼长辈后,新郎坐上黑色轿子。在媒人的陪同下去迎亲。到新娘村口或宅门外。媒人先行入宅禀告,女方家长出门口迎接,小舅献上“半路茶”,新郎要将“红封”放进托盘,茶毕,入宅后,新郎向女方家排好的供案,施礼三个。方能入座。新郎到来,全村男女老少拥来观看。新娘出门之前,新娘新郎要向女方家中最年长的长辈敬献槟榔,长辈则还以“红封”。

讨糕设席

经过一番跋涉,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到新郎家,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之后进入洞房。新人一进门就向男方父母叔伯等长辈敬茶,父母等长辈回赠红包和首饰。一群小孩子争先恐后拥进去讨“新娘糕”。婚宴专设“十友席”,是新郎官的好友与陪同新娘来的送嫁专席,气氛热闹,趣味横生,甚至还有因这场婚礼认识而结为连理的。

好事听房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洞房花烛本是新人你侬我侬。情语款款的时刻,但是。新房外往往聚集着偷听新人密语的宾客,新娘无奈只能坐着,保持静默。宾客洗耳恭听了大半夜。毫无所获。扫兴而归。新郎新娘若有动作,弄出声响,听房者引颈相传,街谈巷议,好不热闹。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12篇

 

一、民国时期宗教法庭民事司法权存在的原因探析

 

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法对新疆的影响是较大的。“教民凡遇小事有请阿洪按照经典了息之习惯。”M《新疆维吾尔族契约文书资料选编》®(以下简称《契约》)一书收录的原始契约资料,客观展示了当时宗教法庭在解决维吾尔族民事纠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既然新疆实行政教分离,为何在买卖、继承和婚姻等民事领域,伊斯兰教法的影响仍然大量存在呢?

 

(一)统治者的传统羁縻政策

 

民国初期新疆的执政者杨增新思想保守,在司法领域不求革新,维持旧有的行政兼理司法的局面,未建立独立的司法机关,对于封建王公保留其在领地内的司法权,维吾尔族民事纠纷案件通过宗教法庭解决纠纷。他认为“回缠笃信宗教,凡经官数任而不能结之案,第凭阿訇报经宣誓,即可了结”[3】。因此许多县吏“遇有难了之案,以阿訇为护符,批寺了结”。

 

金树仁承袭杨增新旧制,在各地仍维持行政兼理司法原状。盛世才和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司法机关建设较民国前期大大加强,司法权基本由政府掌握,但由于维吾尔族的信仰及民事习惯的影响,宗教法庭在南疆依然存在,保留一定的司法权。并且,政府经常将一些上告到政府的复杂、疑难纠纷转交给宗教法庭,这同杨增新治理新疆的羁縻思想一脉相承。

 

在羁縻思想的指导下,民国时期新疆实行乡约制度。乡约主要由维吾尔族上层担任,对于管辖地区有广泛的权力。政府委派的地方官吏,由于语言不通,沟通有障碍,都通过乡约管理维吾尔族。乡约权力很大,任职期间无明确规定,可以任意鱼肉百姓,所以维吾尔族民众畏惧乡约,对其惟命是从,乡约在其心目中的威慑力和作用超过了政府。《契约》收录的211、212号契约反映了这一情况。211号契约师32_133:诉讼人艾特兰其阿布克逊比克村人巴拉提阿訇等代表村中50余名佃户写状子,状告政府任命的村长吐尔迪卡力是一个压迫人民的人;212号契约:诉讼状称村长吐尔迪卡力有四五个官职:乡老、总管、寺院秘书、教师等。可见维吾尔族乡约权力之大,完全控制着维吾尔族群众,割断了群众同政府间的联系。这种统治方式造成维吾尔族民众对于政府和国家的观念较淡漠,只知道服从本民族的上层和宗教上层。因此,伊斯兰教法在南疆地区较盛行,宗教法庭依然保留一定的司法权。

 

(二)宗教经济对维吾尔族民间生活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伊斯兰教法在维吾尔族民间社会的盛行,与当时经济领域中宗教经济占有相当部分是分不开的。维吾尔族为表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或是履行宗教义务会将自己的财产作为瓦合甫捐给寺院、麻扎、经文学校等宗教机关。“瓦合甫”系阿拉伯语,原意为“保留”或“扣留”。它是指按照伊斯兰教教法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宗教公产和基金心。在南疆,随着伊斯兰教的传人和发展,瓦合甫制度就逐渐成为维吾尔族地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形式之一。《契约》中有许多都是关于维吾尔族向宗教机关或宗教知名人士捐赠瓦合甫土地的。074号契约邮1,叶城镇喀里阿其依俄孜村托合提玉素甫和加的儿子托合提阿訇,为了正道(宗教信仰),向阿吉努尔穆罕默德汗依禅和加奉献了用金子赎买的能播种半称子(计量单位)粮食的1块地;080号契约立约人依禅阿吉木奴尔买买提阿匍将在卡鄂勒克的10亩地献给宗教事业;105号契约,立约人乌布里海山阿吉将购买的房产作为经文学校的瓦合甫;269号契约^111,乃孜尔镇人阿依夏姆妣妣将自己的土地捐献给经学堂作为瓦合甫地;288号契约间175-176,立约人玉素甫阿匍将其买的土地及连同土地上的树木都捐赠给经文学校作为瓦合甫地。

 

维吾尔族还必须向宗教机关缴纳“天课”,成为以宗教名义强制征收的国家课税。吾守尔是天课中规定的农业税,税率为十分之一,又称什一税。在153号契约中,伊斯兰教协会通知伯希依利克里吉村居民交纳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吾守尔。由于维吾尔族群众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宗教机关,为宗教法庭在民事领域司法权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三)伊斯兰教法在维吾尔族民间习惯、习俗中的尊崇地位

 

民事法律同民众的民事习惯有很深的渊源,因为,民事规范来自于生活,是在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容易改变。所以在民事领域,伊斯兰教法成为指导维吾尔族民事生活的重要法规。

 

维吾尔族在立约中,以违反约定在教法面前无效来保证其所立契约的效力,可见其对教法的重视和对教法权威的普遍认同。由于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对伊斯兰教法的遵从,也就使得维吾尔族习惯于到宗教法庭进行诉讼。

 

二、宗教法庭维吾尔族民事案件的审理

 

宗教法庭又称“协里叶提”,是伊斯兰教法律的执行机关。伊斯兰教法基本上是一部有关维吾尔族的“生活法典”,立法依据主要来自《古兰经》和《圣训》。该法以允许(合法)和禁止(不合法)的律例形式把宗教、政治、社会、道德、家庭和个人日常生活的法规融为一体,规定了维吾尔族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对于世俗生活影响很深。宗教法庭就根据《古兰经》和教法的规定管理维吾尔族的生活和行为。宗教法庭由若干喀孜阿訇组成,称之为教法执行官(简称教法官)。在新疆,卡孜古扎提、喀孜阿訇、穆夫提等宗教法官,基本上是世袭,享有极大的司法权。在宗教法官之下,还设有热依斯(或称喀孜热依斯)和海里排。热依斯是执行教法的监督人。海里排为宗教法庭的书记官。

 

小型宗教法庭则设喀孜或穆夫提i6)7D_71。民国时期,南疆各地都设有宗教法庭,例如疏附县有宗教法庭14处,分布于各镇、乡村,各有其辖区,互不统属^维吾尔族民事纠纷案件有一定的司法权。在151号契约中,木沙皮尔代的大阿訇教长阿布杜巴斯提阿訇向协理叶提(宗教法庭)告礼拜寺坡村人苏皮之子斯玛依尔欠缴地租[5|1(w-1()1。宗教法庭一般设在清真寺内,有的设在巴扎,极个别的喀孜也在家中处理案件。宗教法庭无论级别高低,均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行使审判权,不受政府制约。宗教法庭对某一案件或纠纷做出判决后,喀孜阿訇便在判决书上加盖印章,判决也就随即生效。依照教法教规,宗教法庭一旦判决,教民即便不服也不能上诉。

 

宗教法庭审理民事纠纷时,先进行调查,后根据具体情况对双方进行调解或作出判决。125号契约【5】82-83,克非亚城已故乌布里海山阿吉的继承家属同加依村海克木阿吉间就200多只羊的归属问题发生纠纷,经过宗教法庭调查,断为“乌布里海山阿吉去世时,将羊在自己的婚事中用完了”。虽然法庭经过调查已有结论,但仍然要求当事人发誓,以避免案件争议。该案最终经调解,诉讼双方当事人作出让步,达成协议,并保证不再向宗教法庭就此问题进行诉讼。伊斯兰教法中有关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规定是关于道德规范的,以提高人们的修养。教法将道德的提升作为维护维吾尔族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要求维吾尔族行善、济贫、诚实、守信,否则就会受到教法的制裁。因此,宗教法庭利用人们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在审理案件时往往要求当事人起誓,因为穆斯林是不能欺骗真主安拉的,否则就会遭遇噩运。于是在宗教法庭审理案件多采用起誓的方式解决纠纷,“发誓”成为

 

宗教法庭审判的重要形式。094,124,159,263,286等契约都提到对宗教发誓,因关系到宗教信仰,因此对维吾尔族有较强的拘束力,对顺利地解决案件纠纷有一定帮助。159号契约【啊5-1。6,立约人拉巴特礼拜寺高地村巴拉提阿訇之子阿比提阿賀I因欠租被传到宗教法庭,法庭要求其发誓,他们不敢发誓,承认欠租;又如《契约》第263间16°,宗教法庭要求立约人老城花园阿布杜卡力之子买买提艾力发誓其已偿还油钱,后经他人说和双方达成协议。

 

三、民国时期宗教法庭司法权逐渐削弱

 

(一)新疆政府行政、司法权力的不断加强杨增新执政新疆时期,将伊犁、塔城、阿勒泰先后设立道级行政区划,归于新疆统一管理。加强对乡约和阿訇的管理,训令各属严禁卖放乡约,并规定乡约任职资格及年限H;金树仁对哈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哈密王公的独裁统治。盛世才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基层实行保甲制度。随着新疆地方行政权力的强化,近代司法体系建设的加强,伊斯兰教法和宗教法庭的司法地位不断削弱。

 

1929年,新疆高等法院成立。盛世才统治时期于1935年设立迪化地方法院,1936年设立伊犁地方法院和喀什地方法院,1938年设立和田地方法院,1943年设立塔城地方法院。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又在全疆设立了大量地方法院。1944年设立阿克苏地方法院,1945年设立承化、绥来、奇台、莎车、焉耆、哈密地、吐鲁番地方法院,1946年设立库车地方法院,1948年设立叶城地方法院,1949年设立鄯善、景化、库尔勒、巴楚、拜城、于阗地方法院等。迪化、和阗、喀什等法院均设有民刑两庭,各设庭长1至2人,推事4至7人,检察官2至3人,其余地方法院有推事2至3人,检察官1至2人在尚未建立地方法院的由县政府兼理司法,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兼理司法的县政府有15个。

 

民国新疆地方政府司法权不断加强和完善,成为审理各地民事、刑事案件的主要机关,伊斯兰教法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依据的,其教法规定同中华民国法律有一定的冲突。为此,1943年4月,迪化南关和宝礼拜寺阿不都艾败孜乃大阿洪、阿木提二阿洪各寺坊等向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呈称,要求继续维持宗教司法权力地位,“事窃查过去维吾尔族风俗教理,竟以礼拜寺平(评)判公道之地点,对于民众除民刑两事请由法庭裁判外,至于不重要,不够起诉微小纠纷者,均由寺坊阿洪从中排解息事,讵料近年一般民众一旦发生些小之事,首先来寺声情(申请)解决,本寺用以善言解劝其免予争端,遇有少数愚昧之人,不但不听解决和劝告,返(反)而恶言辱骂,形如斗殴,阿洪等受此凌辱,日有鲜见,无奈恳请钧府准保障王公、阿洪、喇嘛、头目等权利和地位之宣言,予以权利以免常受侮辱,实为德便伏乞鉴核俯准备查施行谨呈新疆省政府兼主席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政2-6-727)0

 

但终究新疆法制近代化的历史趋势无法阻挡,随着地方政府司法机关力量的加强,维吾尔族群众也逐渐将民事纠纷案件起诉到司法机关审理,宗教法庭的司法地位进一步下降。

 

(二)伊斯兰教法及宗教法庭自身的缺陷

 

伊斯兰教法将宗教、政治、社会、道德、家庭和个人日常生活的法规融为一体,许多法规是属于道德规范调整,将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都纳入法律规范,模糊了各种规范调节社会秩序的界限,人们的各种言行都由伊斯兰教习惯法规范,如违反规范就要受到宗教法庭的惩罚。随着国家行政权力加强,法律规范也趋于统一,伊斯兰教法规范已不适合民国新疆社会发展的要求。1945年,叶城大阿訇等认为当时法律规定对人民分析产办法与伊斯兰教经典多有抵触,提请司法部门依照《古兰经》办案,这个要求转报到新疆高等法院,高等法院按《民法继承编》规定,对上诉提请作了否定_7。

 

宗教法庭在审理案件中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各案件并不都能在伊斯兰教法中找到明文规定,只能按照习惯法或穆夫提(教法解释人)的解释来处理,这就使宗教法庭弊端丛生”W73。宗教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审理案件,宗教法庭法官的权力过大,宗教法庭的司法权一般被伊斯兰教上层掌握,他们在审理案件时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

 

容易造成司法不公正。

 

宗教法庭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还体现在其过分倚重“捧经盟誓”的断案方法。伊斯兰教宗教法庭调查取证的条件简陋,如果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得到确切证据就无法判断是非,这种情况下宗教法庭往往采取“捧经盟誓”的断案方法,这就大大加强了案件审理的不确定性。过分依赖宗教信仰,审判手段落后,不能客观地、真实地调査和解决民事纠纷,造成宗教法庭权威性消弱。

 

(三)宗教法庭逐渐蜕变为公证机构

 

随着民国中后期政府司法权的加强,Xt维吾尔族民间社会影响日益深人。虽然南疆的宗教法庭依然存在,但宗教法庭的司法权已大大削弱了,仅对一些较复杂的民事案件(政府不愿或无法处理的案件就转到宗教法庭处理),或者一些直接与宗教事关的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笔者统计,在民国时期247件契约文书中,务有由宗教法庭审理的案件只有10件,其中086,094,119,125,182,188,278号7件契约由当事人向宗教法庭诉请判决;124,263,293号3件契约当事人先向政府控告,政府又将其转给宗教法庭处理。

 

五、小结

 

由于维吾尔族民众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其民事习惯长期受伊斯兰教法规范,加上羁縻政策对宗教法庭司法权的放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新疆宗教法庭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对维吾尔族民众有一定的民事司法权。但是国家的统一必然要求司法制度的统一,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从这个意义来说,伊斯兰教法对维吾尔族民事领域影响的逐渐削弱,实际上是继清代宗教法庭失去刑事审判权的延续。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13篇

一、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如:讲中国地理的“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一章时,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该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的位置(要求学生把挂图和地图册相对照),接着就讲黄土高原上深厚的黄土层,是很早以前从内蒙古高原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粉沙尘土形成的。同时,再引导学生参看课本上“黄土堆积和基层地形”的插图。在讲到黄土的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住宅时,考虑到学生没见过窑洞,就再引导他们参看课本上“窑洞”的插图。学生不但对黄土高原的形成理解了,而且对窑洞作住宅也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极大的兴趣。在讲到黄土高原在很早以前,由于森林、草原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时,把它和华北平原的成因两层知识联系在一起讲述,并结合参看“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插图,学生就很容易弄懂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而对“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这两个内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再引导学生对课本上一段文字的阅读,他们就更进一步理解华北平原的沉降和黄土高原因冲刷下来的泥沙对平原沉降的补偿,以及华北平原沉降带是我国储藏石油最丰富地区等一系列地理基础知识都一旦豁然贯通了。这节教材虽然内容较多,但由于有计划地恰当地运用地图和插图,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运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二、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运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14篇

有奖投稿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2011年12月10日晚,在我国境内发生月食现象,月食是因为下列哪个行星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 A.地球 B.金星 C.火星 D.木星2.地球的形状是 A.立方体 B.圆柱体 C.球体 D.圆锥体3.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划分经度的起始线 D.西一区的中央经线4.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是经线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 A.本初子午线 B.18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5~7题。5.地球公转与自转特征相同的是 A.方向 B.旋转中心 C.周期 D.产生的地理现象6.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直射在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7.下列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不断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东边时间总比西边早 D.广州一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下面是该小组获得的资料,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完成8、9题。 8.该小组为更好地进行考察活动,应该选择 A.等高线地形图 B.导游图 C.政区地图 D.经济地图9.该小组在山顶发现了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 A.这里过去是海鱼市场 B.这里过去是陆地 C.这里过去是淡水湖 D.这里过去是海洋10.世界上面积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亚洲、大西洋 B.非洲、太平洋 C.非洲、大西洋 D.亚洲、太平洋1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当今海陆分布的是12.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 A.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地带 B.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地带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高原与平原的交界地带13.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 B.万里无云 C.阴雨连绵 D.秋高气爽14.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 A. B. C. D. 15.一天中,陆地气温值一般出现在A.2时左右 B.正午12时 C.下午1时左右 D.14时左右 读右图,回答16~19题。16.C点的海拔是A.1000m B.2000m C.3000m D.4000m17.A、B的相对高度是A.1000m B.2000m C.3000m D.4000m18.此时,测得B点的气温是14℃,则A点的气温是A.2℃ B.8℃ C.20℃ D.26℃19.图中的三点,降水最多的是A.A点 B.B点 C.C点 D.三点降水一样多20.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21.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22.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A.巴西热带雨林 B.欧洲北部山地 C.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平原 D.非洲东部高原23.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则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A.2000人/千米2 B.200人/千米2 C.80000人/千米2 D.50人/千米224.某中学的外籍教师里格,他的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子扁平,嘴唇厚并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里格属于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2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日语2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27.在全年严寒的寒带,聚落类型为 A.冰屋 B.窑洞 C.竹楼 D.平顶房28.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29.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WTO)是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30.小明业余时间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南北对话 B.国际矛盾和冲突加剧C.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D.南南合作新课 第 一 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31.读右图,回答问题。(5分)(1)图中黄村位于杨庄的 方向。(2)图中小清河的大致流向是从 向 。(3)小清河画有两条支流,其中支流 河画错了,原因是 。32.“看世博,知世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是一次世界文化交流盛会。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写出举办地上海的经纬度位置:( , ),其东临A 洋。(2)6月,阿根廷、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相继举办国家馆日活动。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B 洲,阿根廷位于C 洲。(3)历届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埃菲尔铁塔的建造缘起于1889年世博会。请问:埃菲尔铁塔所在的国家是 。(4)6月8日,澳大利亚中学生艾伦从国内飞赴上海参加澳大利亚馆日文艺表演。此时,澳大利亚正处于 季。艾伦到达上海后最适宜选择的地图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政区图 C.上海交通旅游图 D.澳大利亚政区图33.某一地理学习小组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溫分別是3℃、14℃、6℃、1℃,并且当天看了第二天本区的天气预报图,回答问题。(5分)(1)这天的平均气温大约是 。(2)请你播报D城的天气预报:小雨,气温 。(3)若要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吗? 为什么? 。(4)某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最有可能在 城。34.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降水季节变化的是 ,该地位于 (温度带)。(2)降水最少的是 ,全年降水几乎为 。(3)乙图中1月平均气温 0℃(大于/小于),所以该地1月份的降水形式除了降雨还有可能有 。(4)全年降水均匀的图是 ,该地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降雨/降雪)。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下图表示的是哪个宗教的建筑,并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A 教 B 教 C 教(2)我们来自沙特阿拉伯。我们的宗教活动在上面 举行,我们主要说的语言是 语。(3)我是一个英国人,我的脖子上经常戴一个十字架,说明我是个 教徒,我经常到上面 处做礼拜。我的语言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36.下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差异”,请根据图表的逻辑含义填空。(6分) A.出售石油、矿石等初级产品  B.出售工业制品  C.价格低 D.价格高 E.利润高 F.利润低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D A B D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D C D B B D A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B C B B A A B C 二、综合题(共40分)31.(共5分,每空1分)(1)西南 (2)西南 东北 (3)甲 乙是山谷,是水流汇集的地区,易形成河流;甲是山脊,通常是河流的分水岭。(意思答对即可) 32.(共8分,每空1分)(1)121.4°E(东经121.4°) 31.3°N(北纬31.3°)(答案互换亦可) 太平 (2)非 南美 (3)法国 (4)冬 C 33.(共5分,每空1分)(1)6℃ (2)气温2—9℃(最低气温2℃,气温9℃) (3)有必要 因为A城是中雨到大雨 (4)F34.(共8分,每空1分)(1)丙 热带 (2)丁 0 (3)小于 降雪 (4)甲 降雨 35.(共8分,每空1分)(1)基督 佛 伊斯兰 (2)C 阿拉伯(3)基督 A 英语 36.(共6分,每空1分)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第15篇

一、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如:讲中国地理的“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一章时,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该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的位置(要求学生把挂图和地图册相对照),接着就讲黄土高原上深厚的黄土层,是很早以前从内蒙古高原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粉沙尘土形成的。同时,再引导学生参看课本上“黄土堆积和基层地形”的插图。在讲到黄土的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住宅时,考虑到学生没见过窑洞,就再引导他们参看课本上“窑洞”的插图。学生不但对黄土高原的形成理解了,而且对窑洞作住宅也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极大的兴趣。在讲到黄土高原在很早以前,由于森林、草原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时,把它和华北平原的成因两层知识联系在一起讲述,并结合参看“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插图,学生就很容易弄懂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而对“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这两个内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再引导学生对课本上一段文字的阅读,他们就更进一步理解华北平原的沉降和黄土高原因冲刷下来的泥沙对平原沉降的补偿,以及华北平原沉降带是我国储藏石油最丰富地区等一系列地理基础知识都一旦豁然贯通了。这节教材虽然内容较多,但由于有计划地恰当地运用地图和插图,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运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二、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运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