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

团队精神论文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篇

所谓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它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的整合及其在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素质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大学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学生感到呆板,缺乏生动性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的促进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转贴于中国论文下。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3.通过班会(团学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团学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团学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团学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团学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总之,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靠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并积极通过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做好新时期思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教育

人类步入21世纪,世界的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正是学校教育教学改进和创新的时代背景。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能简单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模式,必须有新的突破、新的探索。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活跃的思想和社会思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仅有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随着新世纪对德育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拓展。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培养出既有扎实知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为此,在中学生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和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它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把团队视为“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其次,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每个成员都视为“一家人”,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相互宽容,见大义容小过,彼此信任;再次,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团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和全力行动;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物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充满活力热情。

二、培养团队精神始于学生时代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所以应该在学生时代就注意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待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学校是一个大的团队,一个班级,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社团里的协同合作,运动队中的勇猛拼搏,无一不需要具备这种团队精神。当每个同学付出汗水和智慧,共同为自己的集体赢得荣誉的时候,他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付出的快乐,还有从大家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中获得的感动。这种感动甚至会伴随他一生,有了这种共同的经历或考验,在学生时代结成的友谊也会更加坚固。

三、在竞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的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队精神相矛盾吗?不会,相反,强调竞争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只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管理,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灌输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让集体更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问题所带来的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几点做法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在可能的情况下,设计可行性方案,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第一,精心组织好以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各种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学生学习之外的重要活动形式,集体活动的设计安排要考虑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比如,组织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小组辩论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而设计安排则必须讲究活动目标的达到须依赖于分工合作、组织协调,必须是在群体中个体充分发挥作用方能制胜的设计方式,使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分工合作、组织协调对完成目标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班级建设。对学生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的群体是班级,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能使集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融洽。在凝聚力强的班级里,学生们彼此关心,互相爱护,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得到承认和肯定,在与其他成员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共同完成集体目标而同时完成各自个人目标的成就感。

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群体意识。社团多是学生们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的,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因而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强化群体意识,是养成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第四,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具有团队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典范。作为教师也是社会人,同样要与他人打交道。教师作为班级这个团队的一员,既要与学校同事合作,也要与学生合作。因而,在学生管理中要采取民主管理,发挥班、团干部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力合作,才能搞好班级管理。而在日常教学中,也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教学中的主体,实现与学生的有效合作。同时,在具体授课采众长,把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环,承上启下,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超级秘书网: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的团队精神这个概念始自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为二战后日本经济创造了一个奇迹,之后风靡欧美,改革开放后随着跨国企业的到来开始进入中国企业管理者视野。其实团队精神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并不新鲜,只不过我们说“团结就是力量”,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工商业特别是工业基础一穷二白,正是靠着团队精神我们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所创造的奇迹比之日本毫不逊色,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社资阵营敌对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受阻不为人知,以至于连“团队精神”也成了舶来品。不管怎么说优秀团队精神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已成共识。

现在我国企业多种所有制并存,对于企业内团队精神建设工作,外资企业自有一套成熟的东西,而民企要么是根本无从谈起,要么就是比照外企念经。有关的理论到处都是,培训专家更是满天飞,但真要拿这些看起来和听起来都很成熟的东西来为我们社会主义国企所用往往觉得不是那么回事,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原因其实很简单,企业团队精神本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属于企业内高等精神层次建设,是在企业基础环境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任何忽视企业本身环境,寄希望于通过简单的移植和嫁接获得丰厚成果的想法最后都只能产生“南橘北柑”的后果。

新中国成立后,怀着作为国家主人的自豪感,工人们以厂为家、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我们都是从小学到大,所以我国企业文化历史中并不缺乏优秀的团队精神。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也逐渐深入开展,很多领域开始国退民进,主人变成了下岗工人,没有改制的国企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其经营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减员增效使铁饭碗随时可以变泥饭碗。这些变化对国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理念的冲击是巨大的,反过来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环境氛围及社会价值观,所以现在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必须立足于现在政治和社会环境,既要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又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短处,才能建立好自己的团队精神文化。

一、国有企业团队精神的共同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而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团队目标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所在,现在企业团队精神建设一般都把这个目标定为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这个目标如果是外企和民企,只要他不违法乱纪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带有垄断性质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其目标应该是谋求最大化的社会综合效益,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如果国有企业团队目标严重缺位,就必然会为维护小集团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2005年末《南风窗》杂志就点名批评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国有企业为了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国内频现油荒的情况下仍将大量成品油出口和在国外这两家中国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互相压价竞争的事件,忘记了自身的资本来自国家和社会,以一己之私妨碍整个社会稳定和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形象。现在我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政企分开及后期体制改革使企业自大增,很多国有企业只愿意享受企业的便利,而刻意忘记了“国有”的身份,企业自主成了损害国家利益的挡箭牌,殊不知就是外企(跨国集团)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也是以不损害其国家战略为前提的,看看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失败结局,就该明白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国家利益都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

二、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是长期精神文化沉淀过程,急功近利者不可能建设起真正优良的团队精神

由于国有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巨大,所以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任命,并享受一定行政级别待遇,有任期的限制。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制度近年来一直处在不停探索完善中,这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政府政策问题我们不多讨论。这一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它最大的弊端,由政府任命的领导层能够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但这个领导层也必须在相对较短的任期内向上级政府交出满意的工作业绩,虽然国有大型企业占有很多政策方面的优势,要做出一定的业绩并不困难,但如果必须在“短平快”的业绩工程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期望值工程中二选一,相信很多国有企业领导层还是会选择前者。为确保在任期内顺利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让企业员工在统一战略下拧成一股劲,企业领导层肯定要在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工作上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有时甚至会出现由于任期的约束只注重短期内表面形象提升而忽视增强底蕴内涵的现象。当然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广,不可能只在团队精神建设这种务虚工作中解决,但是如果企业内能够长期坚持一点一滴去劣存优形成优良团队精神氛围,那么这个氛围就会弱化这一制度的弊端,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要注重企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不能过度依赖追求精英

精英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如果一个精英威胁到企业的团队精神时,我们该选择精英还是团队呢?答案跟企业的性质和目标有很大的关联,对一个只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或生死边缘的企业来说,精英的价值肯定要大一些,而对于追求百年发展大计的大型企业,一个不能融入团队的精英绝对是弊大于利。所以对于国企来说,精英是企业的骨干,但企业应该更注意精英的培养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目光永远不要只放在招揽精英,而是挖掘发现自己的未来精英,注重平时的壮骨而不是事后的补钙。精英的作用绝对不能影响团体作用的发挥,更不能不可替代,过分倚赖部分精英只会使企业的人才资源枯竭。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时期的魏蜀之争,刘备招揽的人才不谓不精,“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他得了俩,几大武将也是当时赫赫有名得人物,这个团队可以说个个是精英,诸葛亮更是其中佼佼者,“事必恭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人千古传唱,刘备靠着这帮人硬生生三分天下,但蜀国最大的问题也在于这些招揽的精英垄断了一切权力,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几乎没有,直接造成了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到最后诸葛亮死后被魏国一统天下。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是如火如荼,很多人抛出了“唯精英论”,认为精英化才是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一切机制改革都必须围绕精英的利益才能激励精英,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论调它维护了现在精英的利益。再加上目前国内就业异常严峻形势,导致很多企业热衷于在市场中追求精英,不顾或不屑于自己人才的培养。国有大型企业这几年也在大力进行以“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为主的改革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虽然大家都明白为应对入世使企业保持永久竞争力必须承受一定的改革代价,但是这种以行政干预为手段切豆腐般的改革也必然对企业原有团结合作局面带来些不利影响,此时更需要国企领导层保持清醒,不能只倾心于招揽精英,而忽视了根本的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层次的建设,导致在若干年后品尝人才匮乏的苦果。

四、国有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4篇

1合理分组,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

结合学生的个体能力,避免组间差别,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按每3~5人为一团队进行组合,制定或推选出团队负责人,并由其负责组织成员参与制定本团队的训练计划和学习目标,明确团队成员角色分工,带领和指导本团队成员进行课堂和课后练习,并负责课后练习的成员出勤考核记录。5个实验班共分15组。

2鼓励创新,积极引导结合技术动作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技术动作拓展指导,例如:芭蕾形体训练中七位手的衍伸性动作、手臂波浪不同方位的变化动作、集体队形变换的种类和方法等。在教学和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的智慧,鼓励她们大胆尝试,勤于学练;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课后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丰富动作储备,提高专项素养,充实课后学练内容,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并使她们在动作的创新上具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继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3阶段性汇报表演,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及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每隔2~3周进行一次小型汇报表演,教师要及时给予各团队意见和建议,各团队之间互相指出优势和不足,并在各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随堂进行团队总结,对各自下一步的学练计划和成员分工及要求进行及时调整,以提高和深化团队下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和团队目标。

4优化考核评价方法,团队和成员命运相连

为了激励团队及成员的积极性,考核评价成绩的合理和客观性,在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时,加入学生课后练习考勤分和团体加分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团队成员个人出勤平均每周3次,加1分,平均每周3次以上,加2分。团体总分按照10分制进行评价,达到8.5~9.5分为优秀,团队负责人加3分,其她成员每人加2分,达到7.5~8.5分为良好,团队负责人加2分,其她成员每人加1分。低于7.5分者不予加分。此外,为了保证考核的真实和客观性,由非本班任课的同专业教师进行评价考核。通过优化考核评价方法,大大促进了团队内部成员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各尽其能的团队精神,成员与团队息息相通、心心相连,成员的努力和进步、关乎着其他成员乃至团队的利益,成员间的帮助和配合,联系着团队的命运,因此,成员必须以良好健康的团队意识投入到积极的团队互动中,在锻炼和学习中寻求情感的满足和个人能力的提高,从而也使得考试成为展示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舞台。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后练习出勤情况的比较分析

学生课后锻炼由被动逐步转化成为主动,最后形成一种习惯,并由此产生较强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的以团队的利益来监督自己的行为,促使团队精神成为团队和成员前进的原动力。

2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专项成绩的比较分析本实验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个人专项成绩的评价采用相同的技术评价标准,并聘请同专业另一位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由表2显示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成绩达到优秀(90分以上)和良好(80~90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60分以下的人数为零,整体及格率高于对照组。

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团队创新方面的比较分析

实验组共15组。对照组在分组考核后,同样对原有动作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也融入了队形变化,但从创新的次数和整体表现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变化也显得牵强。从表4所显示的结果也证明,对照组的各团队整体评价低于实验组,因此可以看出,在教学阶段较早地开始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引导,运用团队教学模式,有利于她们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交往关系以及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4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团队精神的比较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以及最终的考核评价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团队精神自我认知的问卷调查。由表5的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和体会明显高于对照组,强烈认同团队精神的比例达到22%,这说明学生对于团队的认知、自身与团队的联系、团队精神对于自身社会化的完善有了更深入积极的理解和体会,也促进了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在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和主动性。

三结论和和建议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团队精神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特

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带动整个企业在工作中的氛围,促进企业向正面发展,在团队中,员工和管理层都是相互作用的,管理层起到带头的作用,带动每个员工的发展,而员工全面的配合管理层工作,使整个团队协调发展,达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进步。想比较集体,团队更具有目标性和合作性。

而在一个团队中,如何看待它是否是朝正面发展的,主要是体现在它的团队精神上。所谓团队精神就是顾大局、有团结意识、相互合作、有服务精神等集中的体现。在团队中主要是以集体目标为主,有集体荣誉感,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团队精神主要强调的是相互合作,凸显内部各个成员的自身价值而有组织、有集体的奋斗。在团队中以团员为基础,尊重各个团员的兴趣和成就,以合作为主,实现共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

在团队精神中最主要是关键的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在团队都能够做到以最终目标为个人奋斗目标,就能满足组织的高效的运转,发挥团队精神是组织进步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依照团队的概念,在企业组织中,团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各个企业可以理解为是由一个个小团队组成的,这一个个小团队就是我们的各个部门。团队在企业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项目团队。项目团队主要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是有目的、有时间限制的。它是由于某种任务各个成员聚集在一起为任务奋斗,是凸显各个成员自身的技巧能力,显示他们之间的配合能力,和组织能力。

固定团队。这种团队一般都是稳定的、固定的。主要是专业性的人才管理专业的节能,满足流程的正常运行,团队成员一般背景较接近,比如存在于我们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办公室、人力部等都是固定工作团队。

功能团队。这就是一些突发时间而组织起来的团队,具有应变能力强,解决事物快等特点。如:应急领导小组等等。

二、企业团队精神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团队效绩曲线图)

团队不是简单的人的组合和罗列,而是由合适位置上合适的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组成的具有共同责任心和协作意识的有机整体。如果工作中大家都很努力忙碌,但是对于为什么干(整体目标)、怎么干(办法)、由谁干(职责)、在什么地方干(岗位)、干到什么程度(标准)却各有理解,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成员之间信息闭塞、各自为战,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统一策划,其结果将无法达到理想的境界,最终形成一个假团队或伪团队。如上图所示:

上图的团队绩效曲线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是高绩效团队。高绩效团队首先是一真实团队,在此基础之上才有高绩效团队的产生。企业在团队精神的塑造上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目标规划重眼前、轻长远。在企业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从对团队目标规划的重视程度来看,往往过多地注重眼前、局部的利益,缺乏深入的调研、科学的分析和定性的、可量化的团队目标子项。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特别是领导因素的干扰较大,制定方案缺乏程序和规则,过多地强调灵活性和变通,甚至以“计划没有变化快”等理由随意变更组织目标,使团队的目标缺乏刚性。

(二)价值取向重平均主义、轻区别对待。在团队精神培养中,应对不同能力的团队成员进行“区别对待”,有效地发挥成员的独特个性,做到合理配置、优势互补、以人为本,而不是简单地同等对待。

(三)建设实践重形式、轻内容。在企业企业中,传统的企业习惯依然影响着企业人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如将团队文化建设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建设,将团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等同于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以为提几个口号、做几个方案、搞几次培训、来几次聚会就可以完成团队建设,塑造一个高效绩团队。

三、企业团队精神培养的路径选择

企业文化建设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发展中,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其中,把理念与成果转变成具体的实践行动,最终化为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形成一种真正的企业凝聚力,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及文化。打造一个高效绩团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从以下方面培养团队精神:

(一)构建适合企业企业特色的团队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有效团队应时刻有人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行情”,打破传统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才打造企业的高效绩团队。一是要积极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念,使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从传统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实现从静态向动态、成本向资源、被动向主动、局部向全局转变,努力发掘员工所具备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把人的问题与团队问题综合考虑起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形成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基础之上的组织机制。二是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增强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尊重人的个性,使团队成员主动而自发地把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为企业企业团队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提升职工参与目标体系的制定和管理的话语权。对目标的认同和共识,是形成坚强团队、鼓舞团队成员团结奋进的条件。在传统的企业团队建设中,领导干部由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不仅是团队目标制定的指导者,也是具体实践者,他们认为广大职工是团队目标制定和管理的受动者,因而往往只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建构团队目标。然而广大职工同时也是团队目标实践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客观需要、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目标发展变化的方向。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与管理,不仅可以确保目标最终得以实现,而且能够培养职工的主人翁心态,如果说共同的情感是产生团队精神的软件,那么,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则是产生团队精神的硬件。职工在参与目标制定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将自我的利益与团队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得以树立,进而使自己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动机得到激发和维持。

(三)锻造和谐的领导艺术,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领导是一个团队的核心所在,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不仅是平衡外界环境、协调与其他团队关系的外交家,还是将团队理念与目标深入到每个队员心中的宣传员,更是促进团队不同意见交流和整合的调解人。领导艺术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提升凝聚力。一个领导者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思想修养、只是经历、胆略才干、公正待人、与员工同甘苦等方面。威望的领导者,会提高自己团队的向心力,把员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二是要增加感情投资。有人际亲和力的领导,离不开感情的投资,这主要体现在:真诚的肯定,实事求是的赞扬,热情的关怀等。三是要进行适当的授权。团队领导适当授权,对团队的向心力有很大影响。适当授权,要以团队利益为重,信任下属,因事设人,善于与下属合作,从而促进团队向心力的形成。四是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基础就是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也是离不开沟通的,沟通有很多方式。管理者要和员工之间进行沟通,把自己的任务、指示等向员工做出解释,这样员工在充分了解该任务后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目标。管理者还要注重员工的建议和想法,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互相了解和信任。员工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下经验,从而促进团队成员的合作。最终提高工作绩效。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6篇

1.三人四足绑腿赛跑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有1男2女3位同学组成,共10组,每组男生站中间,将自己的左右脚分别与左右两边女同学的右脚和左脚绑在一起,3人在同一水平线站好,10米远处有一标杆,裁判吹口哨计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跑,绕过标杆回到原点,时间最短组为优胜组。这是个简单的趣味游戏,最能考验大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跑的过程中,每小组的三位同学要特别步伐一致,中间一位同学左右两腿都被绷带绑住,容易摔倒,而左右两边的同学分别有一条腿与中间的同学绑在一起,在跑的过程中一定要相互照顾到队员的步伐与步调。争取做到三人的四条腿能像两个人一样非常有规律地跑着,这样才有利于顺利完成跑步过程,取得第一。而在本次运动会中,该项目有个别小组队员一味只顾着自己跑得顺畅,而全然不顾其他队员的步伐,导致赛跑过程中队员多次摔倒,有一组队员甚至双膝跪地,摔破了皮。然而拿到本项目第一的小组,他们步伐一致,整个赛跑过程一气呵成,3个人跑就像是2个人挽着手在跑步一样,远远超过左后一组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众人跳大绳

比赛规则:比赛队伍由10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包括12位同学,2位同学负责摇绳,剩下的10位同学顺着大绳依次排成一队,大绳开始摇起,大家一起跳,在1分钟内,比赛哪个小组全体成员跳过大绳的次数最多即为优胜组。这个游戏较三人四足绑腿赛跑更为难以控制局面,因为每组参赛的人数相对较多,而这个比赛更能显示出队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跳大绳的过程中,不仅2名摇绳的同学要配合好,而且10位跳绳的同学也要掌握好摇绳同学的频率与速度,而且还要相互间顾及彼此跳绳的高低幅度与间距,避免相互碰撞而摔倒。本项目的优胜者以1分钟跳了52个的好成绩遥遥领先与最后一名的一分钟20个而成为本项目冠军。第一名的10位同学跳绳过程中宛然像极了一个人在跳大绳一样,虽然也有跳坏的时候,但很快继续进行比赛;而第10名的队员不仅频繁踩到绳子,而且有好几个队员摔倒或将绳子打到身上,最终导致比赛失败。总结原因,是由于部分队员不配合摇绳队员的速度频率,没有很好地顾及到其他跳绳同学的速度,只顾自己跳自己,且相互间间距过窄,导致最终失败。归根究底还是队员间不注重团队精神与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与大学教育

1.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肩负着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梦想。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离开高中,踏入高校的殿堂,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敢想敢干,更加的独立,在独立中不断成长,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在教师身边言传身教的机会。他们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也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班级和宿舍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很多大学生为人处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个人出发,个人主义观念极强,往往忽略自己也是班级和宿舍的一员,造成集体观念差、团队精神不强等不良现状。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相对独立,有部分同学缺乏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与辅导员教师交流过于冷漠,加之现代化社会竞争激烈,有些同学甚至将竞争原则强加于团队精神之上,重利益轻友谊,进而形成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缺乏感情的恶劣局面。

2.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团队精神

通过大学教育,大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与学识,充实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思维能力。而往往那些非常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他们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却表现得并不是那么优秀,究其根本,他们忽略了成长过程中的团队精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小的集体,一个小小的团队;工作中,每个单位都是由一个个小的岗位组成,我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大学教育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但也不能忽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同时,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无时无刻地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建设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团队精神 素质教育 人际关系

大学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和探讨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培养,不仅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 ,而且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理解大学生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 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它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的整合及其在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 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 ,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素质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大学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 、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 ,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学生感到呆板,缺乏生动性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的促进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 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 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 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3.通过班会(团学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团学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团学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 、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团学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团学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 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 。校园文化活动、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 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 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团队精神 素质教育 人际关系

大学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和探讨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培养,不仅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 ,而且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理解大学生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 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它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的整合及其在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 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 ,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素质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大学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 、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 ,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学生感到呆板,缺乏生动性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的促进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 中国论文下。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 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 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 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3.通过班会(团学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团学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团学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 、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团学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团学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 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 。校园文化活动、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9篇

大学生团队精神实验教学大学中的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生动活泼,需要交流、需要讨论、需要互动,是进行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笔者结合实验教学的经验,拟就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完善自身社会性、培养团队精神作初步探讨。

一、团队及团队精神

怎样才算是一个团队?团队不是若干个人的简单组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团队是有核心、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于个人、团体力量的体现,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

现在社会文化、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淡化与缺失。在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少多个兄弟姐妹间的纷争、合作和谦让,而且父母的奉献精神过强,通常情况下自己再苦再累也不会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缺乏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出色的技能,但“独树难成林”,走上社会后,无法与他人合作,难以获得成功。

2.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微不足道,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队来解决。“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这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而且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3.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自身成长和国家兴盛的需要

从自身成长发展的角度考虑,大学生也应当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养成。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的实验设施条件下,使用一定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试剂和一些辅助的实验用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行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和PBL教学法。讨论式互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未解决的,在统一的时间选派一名同学发言与班级中其他组同学讨论、与老师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式互动教学中,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指正、互相鼓励、互帮互助,正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通过讨论式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关爱、共同进步的道理和乐趣。PBL教学法中也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有组织、有领导,成员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优势与能力,不仅给了学生个人充分的自主性,同时更加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乐趣――工作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2.加强团队精神的理念教育

教师将团队精神的理念教育贯穿于实验课的过程当中。首先,教育学生在实验中一定要有互帮互助的理念。一般的大学实验课一般是二三个人或五六个人一组,因此小组成员间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需要个人独自完成的实验,很多时候也需要其他同学的指教、帮助来完成,因此一定要互帮互助。其次,教育学生在实验课中要有共同承诺的理念。学生不仅要有做好自己实验的责任,更要有使整个小组、整个班级做得更好的责任,要有大局意识。再次,在实验教学中灌输发展共赢的理念。比如说,让学生查找资料,如果小组成员的不同任务都查找的多又精,受益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整个小组、整个班级。

3.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中,过分强调实验教学的“目标”和“验证性”这两个特点,淡化了科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特点。教师往往从已知结论出发设计实验教学的起点,并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能经历一个没有问题、不需要推测、不需要自主设计、不需要思维的操作性实验。久而久之,形成了以结论为逻辑起点,以知识技能为本,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失去了实验教学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改进教学模式,加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课的比例。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实验操作者,而是实验构思和设计的主导者,实验过程的控制者。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依靠他们学过的知识、技术方法或经验,通过自由组合形成的课题研究小组的团队协作来完成。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的求知和创新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研究型实验项目,这同样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

4.改进教学组织模式

以前的实验教学中,老师是主体,事无巨细的负责整个班级的教学与管理。现在,我们提倡以学生为本,以班级中每个小组作为小单元来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具体做法是在每门课的实验开始前班级学生按照学号,根据学科的要求分成几个小组做实验,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台5~6个人,那么在这门实验课中,无论实验需要二个人完成,还是几个人完成。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实验预习中任务的分配、资料的整理、问题的集中都需要这个团队的密切配合;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的分工、操作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赖于团队成员的合作、友爱和奉献;实验结束后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实验本身的建议和想法、实验的意义及引申、实验用品清理和卫生的打扫同样需要团队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密切配合。整个实验过程中强调组长的管理、组内的学习气氛、组内支持、信息交流、组内合作,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之,应该充分利用实验课这个生动的实践平台,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来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需要领导的支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芬.诚信和团队意识最重要\[N\].中国人事报,2007.

\[2\]邢乃贵.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实验模式的构建\[J\].大学时代,2006,(03).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

1、引言

现代科技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团队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企业人才的重要特征。为了让当代学生让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作为大学教育者,要结合实际,从让当代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缩短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就业之间的差距,使当代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

2、团队及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2.1团队的概述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2.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 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 ,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 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 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 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 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

3、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3.1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3.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3.3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John W. Egan(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业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4、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1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状况如何呢?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问题却比较突出,如看问题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在处理事情时,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少学生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 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4.1.2不少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和交往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 泛化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或者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富则相交,贫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4.1.3不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参加活动,是能从中得 到锻炼且有所收获的。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远不如以前顺利,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 (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地反 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

4.1.4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他们往往缺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缺乏应有的负责态度。

4.2、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4.2.1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由于大学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标 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大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者为王”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

4.2.2大学生自身时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 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

4.2.3 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关于独生子女现 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 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4.2.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5、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5、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实践着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这要求大学教育要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扩展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 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当代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5、2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5.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高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当代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当代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当代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5.4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当代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5.5 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5.6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3.6 开展好团队的活动。

5.6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当代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一些当代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积极开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活动,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当代大学生社团,以当代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5、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5、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竞赛活动

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6、结语

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在现实中落到实处,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 3 ) .

【5】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6】刘杰.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1(5)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意义重大;开设团队游戏课是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团队游戏课程设计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到底的精神。优良的团队精神能陶冶团队成员的情操,发挥团队的功能,创造出比个体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现代社会,尤其是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人们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分工更为细密,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就没有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然而,中职学生团队精神急待提高,由此衍生出的道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5至20岁,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80、90后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其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易膨胀,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习惯。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部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有所涉及,但是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只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并未面向学生全体;其次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往往如同思想品德课一样理论化、成人化,枯燥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真正接受。

笔者认为,中职教育不光要让学生学会技能、懂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人,明白作为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具备哪些品质、哪些精神,其中团队精神更是未来社会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而团队精神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实现这一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开设团队游戏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中职学校团队游戏课的设计:

(一)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规律。学校德育教学应成立团队游戏课题组,负责设计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每周可安排固定课时,在全校所有班级中专门开设团队游戏课。

(二)团队游戏的目标。在团队游戏中,玩是形式,但绝不是为玩而玩,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体可以分为融入集体、学会尊重、学会接纳、学会同情、学会表达、互帮互助等多个方面。按照不同游戏所体现的不同主题可将游戏进行分类:环境适应类,意志责任类,创新成长类等。

(三)团队游戏项目的选取。团队游戏课题组专门负责搜集团队游戏,其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类关于团体心理辅导、青少年团队游戏的书籍等,一是互联网上、电视节目中相关的游戏内容。由课题组将这些内容根据学校实际如场地、安全性、资金、设备及学生特点进行改编,设计成各个中职学校适用的学生团队游戏教学计划,纳入德育教学大纲。每一个游戏都有关于目的、材料、步骤、游戏后讨论的问题等讲解说明(范例附后)。课题组成员按照大纲要求和授课计划组织各班学生实施游戏。同时也可组织各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发掘学生领导干部和提升组织战斗力的团队游戏。

(四)团队游戏课程的安排和利用。团队游戏课可与其它课程教学时间同为45分钟,在每一节课内,一般分为三段,第一段为3到5分钟,介绍游戏的要求和规则;第二段为20-30分钟左右,在课题组成员的组织下开展游戏;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为最后剩下的时间,即在游戏结束之后,游戏者相互交流、讨论、总结游戏心得。课题组成员对游戏进行情况进行点评,并根据游戏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关于团队游戏的组织工作。学生社会性形成的途径是多元的,但学校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精心有序的组织在团队游戏课中的作用是最不可低估的。一个游戏的顺利开展,有赖于组织实施者精心地选择游戏内容,详细地解释规则,在游戏过程中细心地体察学生的感受,并适时运用沟通的技巧使学生学会坦诚相待,互相尊重。

团队游戏课承担着培养中职学生团队意识、社交能力、品德熏陶的任务,也可以说,它是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游戏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行为意向,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在趣味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开设团队游戏课是对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丰富校园文化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加紧研究和开展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

1、引言

现代科技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团队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企业人才的重要特征。为了让当代学生让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作为大学教育者,要结合实际,从让当代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缩短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就业之间的差距,使当代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

2、团队及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2.1团队的概述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2.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 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 ,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 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 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 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 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

3、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3.1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3.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3.3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john w. egan(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业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4、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1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状况如何呢?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问题却比较突出,如看问题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在处理事情时,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少学生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 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4.1.2不少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和交往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 泛化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或者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富则相交,贫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4.1.3不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参加活动,是能从中得 到锻炼且有所收获的。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远不如以前顺利,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 (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地反 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

4.1.4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他们往往缺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缺乏应有的负责态度。

4.2、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4.2.1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由于大学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标 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大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者为王”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

4.2.2大学生自身时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 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

4.2.3 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关于独生子女现 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 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4.2.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5、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5、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实践着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这要求大学教育要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扩展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 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当代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5、2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5.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高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当代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当代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当代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5.4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当代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5.5 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5.6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3.6 开展好团队的活动。

5.6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当代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一些当代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积极开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活动,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当代大学生社团,以当代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5、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5、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竞赛活动

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6、结语

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在现实中落到实处,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 3 ) .

【5】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6】刘杰.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1(5)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中学教育;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因素;有效性

【正文内容】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1月,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立案议题上,国家下发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除了人口结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外,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素质教育深化问题。

中学,作为与高等学校自主式学习和大学团队式教育无缝对接的黄金过渡期,如何发掘中学生在团队组织中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学组织行为的合理导向,如何利用团队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性格优势,将是培养未来社会综合型发展人才的必要措施。

纵观我国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典范,不乏有团队合作、小组协作、无领导小组展示等多种与团队精神培养有关的教育模式,但鲜有针对中学生团队意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探究。很多课堂合作的教育方式,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小组合作,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角色意识差,主动能力弱。这是中学生创新教育忽略的,也是应该引以重视的。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一)理论意义

在中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培养方面,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从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合作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方面做以探讨和分析,而鲜有研究是采用实验验证、问卷调查、实验模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数据因素方法加以副证。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附之数据实验分析结果,让结论更加可观可感。同时从每一个具体因素的回归系数,进行团队精神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排列,对于后续对中学生合作精神具体因素的分解讨论,更具备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1.提高对中学教学创新动力不足、实践能力培养意识薄弱现状的正面关注。

长期以来,很多中学由于一直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素质培养。即便是在课本中加入了很多涉及社交、生活、合作等综合知识,但大多都是枯燥的理论和举例,课本背后关乎团队精神和互惠合作的指导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本文立足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层面,重点分析了影响学生参加合作或团队活动的不同因素,以便于中学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合作项目,分配合适的团队成员,从事合适的课堂教学。

2.改善中学团队教育方式方法,将沟通协作观念融入教学

本文通过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剖析了不同影响因素的强弱,对于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堂、不同学科、不同时间、不同教师等采取不同的团队培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尝试提出了改善中学合作培养方式的具体教育方法,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理念。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结论

纵观近年来关于中学生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的相关文献,国外大多数采用了实验法和模拟法探究合作效果。如美国许多中学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或独立承担一两个小型研究项目,如“如何利用一张没有刻度的尺子、一张布、一个蜡烛和一根打火机丈量某物体的高度”等,并鼓励他们将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在课堂上做出展示和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等。在研究结论上来看,Campion(1993)提出了中学团队的异质性不利于团队成员间协同合作的效果,但团队中的领导者决策或组织干预也会减轻异质性的负面效应;Albanese 、Van Fleet(1995)提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意识对合作效果也有影响;Costa(2012)提出良好的任务分工对团队精神培养也会起到正面的效果。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文献,则大部分采用理论分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从合作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层面来看,大多数文献针对学生素质、角色扮演、课程安排展开分析。如张薇莉(2014)提出了初中生合作能力要素主要分为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合作品质三个方面,并用量表调查的方式搜集干预前后学生合作能力情况的相关数据,得出学生的合作技能是促进合作关系提升的重要因素19;李敏(2013)通过对青少年领导力的研究,得出男女在团队合作中角色扮演以及领导才能表现的不同;魏洁药(2008)对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实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学生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20。

从团队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层面看,大多数文献从课堂灵活性、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合作中的成就感等展开分析。如陆敏(2012)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说明了评价管理、知识共享、教师角色转换在团队教育中的重要性21;张丛林(2013)、杨小凤(2013)也分别从体育、数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灵活度要求的课堂对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不同作用22;梁巧红(2009)年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与合作意识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学生利用自有知识在合作中的“成就感指数”对学生发展的推动作用23。

综上所述,国内外文献对中学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研究很多,但仍有部分空白:

1.对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意识层面关注很少。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研究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专著,大部分研究均是实验性或建议性的文章,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有所欠缺。

2.研究面广,但没有深度。与国外文献对比来看,国内研究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理论高度不够,缺少相关数据支撑,对于积极性的建议也很少被各中学教学课堂所尝试采用。

该评分由学生自评完成。

(二)课堂因素

1.课堂灵活度――Q(10分满)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将中学的所有课堂,按照学生自主性和灵活度,进行了一个排名,从大到小分别为: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政治课―生物课―地理课―化学课---英语课―物理课―语文课―数学课―历史课,从体育课到历史课,分为12个档次。

2.课程设置的时间――M(虚拟变量)

M=1时,上午上课;M=0时,下午上课。

(三)教师因素

1.教师严厉性、灵活度――T(10分满)

我们的原假设是,教师的严厉程度越大,越不容易学生开展合作关系。

2.教师头衔的重要程度――I(10分满)

如果教学老师还担任着其他职务,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效果也会有所影响。在调查问卷中,我们把教师的头衔划分为: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团委(副)书记―教学组组长等,分为4个档次。

(四)因变量,团队表现因素――C(50分满)

1.团队整体成绩,用C1表示

可用试验中,每个课堂教师对团队总成绩的打分而定

2.团队中单个成员的成绩,用C2表示

C2采用小组自评和互评相互结合的方式,加上课堂老师给予的分数,予以确定。

五、实证分析

(一)建立模型

以团队表现C为因变量,以学生因素、课堂因素、教师因素为自变量,简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1)代表学生因素、课堂因素、教师因素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

(2)代表学生因素、课堂因素、教师因素、团队成绩对团队中个人有效性的影响(注意,个人成绩的影响因素,我们加入了团队成绩这一自变量C1)

(二)代入数据,得出模型

我们将问卷数据和实验数据导入EVIEWS 模型中,简历因素分解模型,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三)模型结论

如结果(3)和(4),可得如下结论:

1.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除个别因素外,T 检验的显著性极高,R 方指数接近1,表示该因素模型有效,结论可靠;

2.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团队绩效,还是个人绩效,均与学生健全人格、课堂灵活度成正比,与教师的严厉程度成反比。

(1)团队绩效来看,健全人格影响系数为8.51,课堂灵活度系数为5.52,健全人格因素对团队整体效用更大一些。

(2)从个人绩效来看,健全人格影响系数为5.66,课堂灵活度系数为8.34,课堂的灵活度对个人成绩的提高效应更大一些。

3.从学生性别和上课时间来看,女生的领导才能对团队的激发作用要大于男生,对团队绩效而言,女生对团队成绩贡献系数为3.63。而且大部分团队和个人倾向于在上午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较好的表现。

4. 从学生在合作中的成就感来看,团队中各学生的成就感对团队绩效影响不大,但学生成就感越大,对其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

5.从课堂教师的兼职来看,虽然与课堂表现成正比,但t 检验不显著,可见中学学校的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老师担任更高级别教学职务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和感应。

六、结论以及建议

(一)结论

综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对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得出了较为代表性的结论:

1.学科设置和教育教学的灵活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及行为有效性

从经验数据来看,小组对学科设置灵活度的敏感系数为5.5,刚好位于12 门学科的中间位置,可见学生对地理课、化学课、英语课的小组合作式学习热情更高。与此同时,教师越严厉,越不利于小组之间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关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在灵活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下开展,这更有利于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19 张薇莉,《初中合作能力干预研究――以T中学为例》,2014

2.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从团队中获得的成就感是提升团队绩效的关键

初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时,学生的情感认知、人际沟通、自制能力及其领导才能会逐渐显露,不同技能会产生不同的分工,从而会达到不同的合作效果。不仅如此,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意识以及在该角色上得到的成就感和认知,也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3. 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会促发同一团队不同的表现效果

中学合作教学中,女生表现欲望往往会大于男生(男生的积极性一般到高中、大学才会逐渐提高),女生在团队中的领导力也会促进团队成绩的提高;上午的课堂,由于学生精神饱满,对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关注度会更高,团队表现效果会更强。

(二)相关建议

1. 共性中找个性,合作教学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中学教师在了解学生共性的同时,抓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加以有效引导,促进每个小组或团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予以有效分工,会促进学生在今后发展中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科设置要与上课时间有效配置,将合作性、知识性较高的课堂安排在上午,课堂教学风格不必一成不变。

2. 改变以往上行下达的死板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课程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与被教”、“给予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合作性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中认为,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一同发展的个体,并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性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有利于学生分享合作快乐,体验幸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又有利于教师开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辩论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合作教学形式,由单一传授向多元传授发展,从而有利于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教师自身自我认识和提升。

20 李敏,《我国青少年学生领导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

21 张丛林,《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世界(下)》,2013

22 杨小凤,《花样跳绳对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研究 》,新课程学习(下),2013

23 梁巧红,《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009

24 该问卷,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制作的《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参考文献】

[1] (美)GeorgeM.Jacobs,(美)MichaelA.Power,(美)LohWanInn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2] (美)弗兰克・拉夫斯托(FrankLaFasto),(美)卡尔・拉森(CarlLarson)著,邹琪译.最卓越的团队合作[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 符兴进.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2(73)

[4] 李进,马厚淼. 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原因与现状分析[J]. 考试周刊. 2009(29)

[5] 李敏,《我国青少年学生领导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

[6] 梁巧红,《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马利明. 一把钥匙能开万把锁吗?――谈课堂教学的“模式化”问题及几点建议[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07)

[8] 宋祖娟.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4

[9] 王洪. 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交流与合作[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3(01) [7] 刘晓冬. 以“团队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3(06)

[10] 王丽. 论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1] 杨小凤,《花样跳绳对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研究 》,新课程学习(下),2013

[12] 杨勇.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20)

[13] 张丛林,《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世界(下)》,2013

[14] 张薇莉,《初中合作能力干预研究――以T中学为例》,2014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团队精神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团队精神的错误运用从我国古代的“和为贵”到现今党中央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都与团队精神相一致,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团队精神应得到很好发挥,然事实却让人有点失望。多数企业在大力倡导团队精神,以此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却是错误理解和流于形式,并没有开成真正的凝聚力,团队精神的塑造大受失败。企业错误的把团队精神当成“形象工程”,光喊不实干,也不能真正领悟团队精神精髓之所在,不清楚员工的需要,不懂得对员工的管理,更关心的则是企业既得利益。当一个团员热情高涨、满怀信心去努力拼博时才恍然发现事实和期望存在甚大区别,自己的努力与回报期望值很不吻合,工作积极性大受挫折,也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失去工作动力,这是企业不可取的。(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论资排辈”现象压抑了青年团员的发展在我国,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论资排辈”的情况,单位主要岗位大多数被元老级资格的人占据,许多青年团员都不喜欢这种现象,认为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压制了自己的才华,扼杀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论资排辈”还体现在分房、福利和公费旅游等方面,使青年团员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团队讲究的就是统一目标,有效合作,一旦有团队成员失去工作该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是为数不少的青年团员时,将大大影响企业团队操作的效果,团队精神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三)受企业规模影响,团队精神被边缘化上面提到不少企业过多注重既得利益,而淡化了团队精神的塑造,事实上也不是这些企业没有认识到团队精神的作用,只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发挥团队精神的作用。由于受企业规模限制,他们要追求利益,没有很好的处理企业生存和团队精神塑造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找到平衡点,没有开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使团队精神被边缘化。(四)狭隘的团队精神思想,束缚了企业发展这里所说的狭隘主要指不愿受团队约束的个人思想。团队组建初期,各方人才聚集一处,他们一起工作、学习、奋斗,而当其中部分人小有成就时就难容其它人,对大团队提出的合作、发展等精神与个人的利益有冲突时会表现出抵触的心理,甚至不配合,这种狭隘的团队精神思想严重束缚了企业发展。而且这种狭隘的团队思想还会如一只老鼠一样搅坏一锅汤,打压着其它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很不可取的。

二、改进团队精神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水平的对策

(一)培育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对于团队来说,和谐意味着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以共同的意志和行为准则,形成最大的战斗力以实现团队的目标。但是,和谐的团队不会自动自发的形成,它是企业宗旨、管理机制、企业文化、行为准则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要确定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且不折不扣的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若没有了共同的行为规则,只能成为一盘散沙,而公平公正的执行制度,规则才能得以成其为规则。其次,塑造彼此尊重和相互负责的团队作风,不论在什么样的团队,彼此尊重都是团队成员合作的基础,只有团队成员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对方的知识与技能,尊重个体的差异与需求,欣赏对方的才华与贡献,团队才能得以和谐的运转;而相互负责,也就是所谓的责任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基于自己的岗位,对团队其它成员负责,对团队本身负责,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不但能很好完成自己工作,还能帮忙其它成员就能实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营造持续学习和改进的团队氛围,团队总是会面对新的挑战和目标,团队成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原有的知识和信息,必将跟不上团队发展的步伐,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团队与个人成长的需要。(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科学利用论资排辈团队青年成员在抱怨的同时也该换个角度考虑,或许就能认识到论资排辈的好处,它有助于平衡员工内部关系,降低内耗,增进团队凝聚力。对于新人而言,论资排辈有助于他们认清现状,抱着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做好本分工作,而且每一个奋斗的时代洪流中都有一茬新人如饿虎扑食般冲上去,这时论资排辈将起到阻流作用。毕竟资格和辈分是硬指标,不容易产生争议,再说人人都会老,只要有能力就不怕。除些之外,各单位也应科学平衡这一问题,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要重视人才、大胆培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竞争和选择机制,通过严格的业绩考核,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确保队伍优化的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于实力不济的老人,可以让有能力的新人上,对于各种福利发放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三)寻求企业生存和团队精神的平衡点我们强调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非就是否定企业的先进理念、资金基础、科技含量和创新力量。而是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借助企业文化不断推动其发展,寻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团体精神与企业发展的平衡点,不要片面追求当前利益,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就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四)不断加固成员的团队精神,建设互动的学习型团队企业应为团体成员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使大家同心同德,尽心协力,共同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要鼓励每位团员在真诚合作、责任承诺和认真履职的基础上,展开公平竞争,坚决否定员工评价和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学习“海尔赛马不相马”和“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并存,根据本人工作业绩动态地转换,使每个人都有荣誉感和压力感”的用人机制,同时让员工认识到团队并不是简单的个数相加或某个人能独立支撑的,而是靠系统整合和管理重整而形成的。使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沟通、相互激励、相互监督,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通过互动激发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建立一支有凝聚力、有活力、有共同价值观的员工队伍。

作者:杨媚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社保科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团队精神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24-01

马克思认为,“社会即是个人联合起来的产物,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团队精神内涵

团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群体。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自愿并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内涵简单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即以人为本,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形成强劲向心力和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从而达到团队的最大利益。

2 团结合作。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可见团队精神古来有之。团结合作是人的基本特性,人能够优于一切其他动物,并且利用他物为自己服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形成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群体,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内涵。

3 共同目标。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每个成员都位置努力的共同的目标,使这个团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只有团队目标明确,全体成员为之努力,成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才能陶冶出集高瞻远瞩与尽心尽职于一身的管理大师,造就勤勉、诚信、团结、高效、自律的人员队伍。

4 荣辱与共。《红楼梦》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用最简明的语言陈述了团队精神内涵。团队成员要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只有相互帮助和关怀,齐心协力,才能够创造出骄人的业绩;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看成团队一分子并将团队的荣辱和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荣辱与共,才能使团队得到发展。

5 乐于奉献。美国总统肯尼迪对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做了最好的阐述即“不要只想这个国家能给予你什么,你要去想到底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所谓“有合才有得”,团队精神的另外一个内涵就是乐奉献。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作用

1 社会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团队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一项基本道德素质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其心理正由少年向成年转变,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意识强烈,团队协作意识薄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尤为重要。

2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培养专业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并且人格健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相互协作,勇于创新等能力,这些品德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提高竞争力。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全球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具备团队精神的大学生往往体现出非凡的竞争力。大学生只有养成团队精神,养成相互协作的习惯,才能得到在日趋国际化的就业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4 健全心理。人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后,就会具备较健全的心理,具有理解,辨别和感受不同情境的能力,他们在生活中更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处理问题时更善于与人沟通,为他人着想,乐于帮助别人。

三、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

1 开展认知引导。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灌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形成团队精神的教育方法,通过理论引导和认知,直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思想意识方面使之能够对团队形成正确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研究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讲,团队意识已经成为自我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能积极投入到团队精神研究,他们的团队精神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记。

2 开展各类团队活动。首先,社团活动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大量研究表明,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强化群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其次,在活动中强化团队精神。高校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团队活动比如参加篮球、足球、排球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参加企业工作流程,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增倍力量;组织演讲、学术论坛等活动,强化与人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活动本身的组织过程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思维模式、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让大学生远离不健康心理,学会协调合作,扩大团队精神在实践中的力量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令第2号,2006年07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