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

高等数学课教案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1篇

则在已知油井坐标和相应的油井产量及单位运费的前提下,可以应用极值原理确定最优值。2.应用积分计算解决油井固井机线性流量阀的内筒设计问题讲授曲线积分问题的时候,常规的思路是教师结合求积函数的公式推导,把积分求解的完整过程展现给学生。虽然学生听讲的时候感到易于掌握,但是,学生仍然会对曲线积分的工程应用产生思考?这时,引入下面的案例进行验算,渗透一些学生以后要用到的专业课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分段验算,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教学效果。油田的油井是利用固井机向四周的孔壁喷射水泥砂浆得到水泥井管后形成的。固井机上用来控制砂浆流量的阀是线性阀,即阀体的旋转角度与砂浆流量成正比。假设压力恒定,进而流量与“过流面积”成正比。控制流量的阀体为两个同心圆柱筒。外筒固定,它的侧面上有一个孔,形状为两个直径不等的圆柱体的交线。确定内筒孔曲线为椭圆时的过流面积计算公式。(案例来源:全国第三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进行适当精简修三、加强高等数学实例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教师通过对本校的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专业教材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寻找,确定符合《高等数学》教学的相关案例,结合《高等数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到分章分节的整理,并应用于教学中,不但明确教学目的,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后期学习专业课有极大的启发作用。讲解案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课堂时间有限,主要突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不做专业的实质指导和引入,启发学生的课下研究和演练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结合有关的数学软件MATLAB和MATHEMATICA辅助教学,使得学生在掌握数学的严谨理论推导的前提下,对专业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以后的学习课程中发散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唤起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兴趣,完善大学教学课程的实践内容,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锻炼机会。四、结束语本文结合本校石油特色的背景案例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尝试,针对改变枯燥的课本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思路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思路,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数学理论基础。希望藉此思路抛砖引玉,进一步完善有学校和专业特色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浓厚,教师教学也有的放矢,更好的促进教学相长,实现《高等数学》的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有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1]侯风波.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袁亚湘.大学数学重在介绍思想[J].高等数学研究,2002,(03).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案例;设计原则;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是为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数学基础公共课,其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质.

一、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内容抽象难懂、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低.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高等数学的必要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获得专业学习与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与知识点对应的应用案例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有较大帮助.通过应用式案例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步骤

近年来笔者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发现,案例式教学虽然具有提高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优点,但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教学内容,否则容易产生增加学生困惑、降低知识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进度等负面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在应用案例设计方面,需要依据以下原则:1.具有针对性.案例的选择要有助于抽象、难点知识的理解.案例要与知识点有较强的关联,要能够反映出知识点的本质内涵.2.简易性.案例的选择要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案例的内容,理解案例中是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宜选择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的案例.3.高效性.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压缩高等数学课时情况,而教学内容又不能大幅度减少,教学任务重.案例教学需要额外的课堂时间,所以应用案例的讲解不能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否则将影响教学进度.4.趣味性.应用案例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有效性.通过应用案例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步骤

在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设计的步骤如下:1.通过与师生交流和问卷调查,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与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究高等数学教学中,哪些内容是学生最理解的,学生达到了什么样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工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需要理解透彻的重点和学生理解模糊的知识点,为“应用式案例”教学提供基础.2.根据教学存在的问题,撰写相应的应用式案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实际,针对教学内容,搜索应用案例.不同专业的学生背景知识不同,对内容的兴趣程度也不同,所以要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按照案例式教学的设计原则选择案例.3.将应用式案例应用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应用式案例教学模式.编写选定的应用案例教案和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兴趣程度以及数学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应用式案例”教学的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加以解决.

三、案例式教学的实践

(一)泰勒公式在图像模糊识别中的应用

通过调查发现,师生普遍认为在高等数学知识中泰勒公式是最复杂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公式内涵.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很多教师讲授泰勒公式时常常一带而过,怕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图像模糊识别的应用案例.将人脸图像看成一个函数.一个人的脸既有与前一日或前一段时间大多相似的特征,又有小的差别.不可能采集到完全相同的图像.对两幅图像进行泰勒公式展开应用,用前些项系数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达到既能够区分不同人,又具有抵制个人小的变化的识别能力.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感受到了泰勒公式的魅力,理解到泰勒公式系数内涵与实用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二重积分在“六步尺度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

在二重积分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掌握计算方法,不懂应用价值.笔者选择了社会关系网和互联网中普遍存在的有趣“六度分隔理论”应用案例.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如果你要和一个随机的陌生人通信,你大约只需要6个相互认识的中间人传递,就可以将信息送达你要通信的陌生人.后来人们发现,六度分隔理论现象在电影演员合作关系、相互发送Email关系、甚至电线杆的连接关系等关系网中普遍存在.笔者介绍了一种使用二重积分计算六度分隔理论的方法.将一个人的背景映射为二维平面空间中,若两个的背景相似性距离为r,则两人认识的概率为e-r.然后介绍了用二重积分计算证明六度分隔理论合理性的方法.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通过这个案例使他们懂得了二重积分不仅能解决连续多元函数问题,而且能解决非连续的实际问题.并了解到非连续性函数向连读函数的转换方法,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研究式教学;高等数学;自主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07-0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Cases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WANG Xiongliang, WANG Chunling

Abstract Aimed at the public college course advanced mathematics, a few cases which derived fro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background can be applied in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t helps the student grasp the essence and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idea with efficiency. It can help the student improve the interest and ability of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in-dependent experiment

1 前言

传统教学模式是把学生对课程学习看作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在课堂上只是将一大堆的知识教条式地灌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直接损害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形成。因此,好的教学模式应当能够启迪学生的兴趣和智慧,开发悟性,挖掘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型教学模式正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3]。

然而,研究型教学应用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实际中,教师经常会受一些问题困扰。

1)典型的案例不好找,经典的微积分理论非常完善,典型的概念都有其物理或几何起源,很难再从中挖掘出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或案例。

2)高等数学课程具有内容多、课时紧的特点,正常的教学计划都难以充裕地完成,怎么还有时间开展研究型教学?如果开展的话,会不会对正常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3)高等数学是大一新生必学的重要基础课,他们刚进大学,仍带着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烙印,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引导,可能会适得其反。

4)高等数学课程大都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多,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怎样更好地组织起研究型教学,使之不流于形式?

针对问题2,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手段、一种理念,倡导研究型教学并不是意味着高等数学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用研究型教学来实施。以美国高校为例,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渗透着研究型教学的方法,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等。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部分引进研究型教学,非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相反还会对概念的理解带来帮助,大有裨益。以上问题3和4涉及研究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不做探讨。本文重点讨论研究型教学案例的建构问题。

针对工科数学类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其理论概念抽象、数学公式繁难的特点,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思维的需求出发,文献[4]提出主线贯穿式、温故知新式和悬念导入式三种研究型教学模式。借鉴这三种模式,本文给出几个具有实际背景的、适合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或学生自主实验的研究型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抓住共性,不断升华对自然规律的本质领悟,学到解决问题的智慧。

2 三个案例

案例1:定积分的概念(采用主线贯穿式研究型教学) 目前的大多数高等数学教材都是通过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即由如何计算曲边梯形面积来引出定积分的概念。求其面积有分割、近似、求和与取极限四个步骤,其中包含了两个任意性,即对区间的分割和区间内的点ξk的选取都是任意的。对这两个任意性,初学者一般较难理解,从数学实验的角度来分析验证这两个任意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1】S是由曲线y=x2,直线x=0,x=1和y=0所围成的曲边梯形,试估算S的面积。

【解】从等分不任意取、任意分不任意取和任意分任意取三种方式来估算。

1)等分不任意取。对[0,1]区间进行n等分。在每个子区间上,分别用左端点和右端点的函数值作为对应的小矩形的高,计算左和与右和。

2)任意分不任意取。对[0,1]区间进行任意划分。利用MATLAB中的rand函数可得到0―1之间的n-1个随机数。对此n-1个随机数进行排序,即得到[0,1]区间的n-1随机分点。在每个子区间上,与1)类似,同样分别用左端点和右端点的函数值作为对应的小矩形的高,计算左和与右和。

(3) 任意分任意取。在[0,1]区间的任意分点已经确定下来的条件下,利用MATLAB中的rand函数得到0―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ξ,再将此随机数ξ通过线性变换,转化成小区间[xk-1,xk]上的一个随机数,它就是所要取的ξk,即取ξk=(xk-xk-1)ξ+xk-1)。以f(ξk)为高,底边长为Δxk的小矩形的面积是f(ξk)Δxk。每一个小区间都这样处理,最后把n个小矩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从实验结果可见,三种方式下随着n的增大,面积的近似值都越来越接近面积的真实值的。它验证了曲边梯形的面积与区间的分割无关(可任意分),与小区间的点ξk的选取也无关(可任意取)。从而从数学实验的角度验证了定积分概念的正确性,加深了学生对积分思想和定积分概念的本质的认识。

案例2:重积分的概念(采用温故知新式研究型教学)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定积分的概念,其本质核心即为微元法。将其思想推广到计算非均匀的平面薄片的质量。它是分布在平面区域上满足可加性的量。对平面的区域进行划分,分成小的平面区域,再对小的平面薄片的质量进行近似,即取其中任意点的密度作为小的平面薄片的密度,乘以小的平面薄片面积即得平面薄片微元的质量,最后“求和取极限”即得总的平面薄片的质量。由此,即导出了二重积分的定义。

类似地把平面区域推广到空间区域,用微元法计算非均匀空间物体的质量,即可导出三重积分的定义。因此,在多元积分学概念教学中,可实施温故知新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前面已学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回顾和总结,启发学生思考,重点强调两者研究思路的相似性,使学生迅速抓住主要矛盾,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识。温故知新式教学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普遍联系和重点突出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了重积分的概念后,可布置以下思考题,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组织对问题进行讨论。

【例2】针对流行病的传播问题进行研究。假设患病者将疾病传染给健康者的概率是两者之间距离的函数。现考虑一个半径为10 km的圆形城市(所占平面区域用D表示),假设城中的人口和患病者都是均匀分布的(每1 km2有k个患者),又设城中某点M处的健康者被位于点P处的患者传染的概率为:

其中,d(P,M)表示点P到点M的距离。假设位于点M处的健康者传染上该病的概率(称为被感染率,记作E(M))等于城市中所有患者将疾病传染给他的概率之和。试用二重积分表示E(M)的计算公式。

【分析】任取面积元素dσ,则其中共有kdσ个患者,这kdσ个患者对一个位于M点处的居民的传染概率为f(P)kdσ,故:

案例3:曲率公式(采用悬念导入式研究型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抛出问题:火车在实际运行中通常要过弯道,那么为确保火车在弯道上行驶安全,弯道应该怎么设计呢?火车在弯道上要安全行驶,其所受到的离心力必须平稳变化,因此要求从直道进入弯道时曲率必须是连续变化的。为此需要设计一段曲线轨道,将直线轨道与圆弧轨道连接起来,称此连接轨道曲线为缓和曲线,工程上通常选用三次多项式曲线作为缓和曲线。

【例3】如图1所示,CO为直线轨道,AB为圆弧轨道,OA为缓和曲线。已知圆弧轨道半径为R(km),A点的横坐标为l(km)。设缓和曲线方程为y=ax3+bx2+cx+d,试给出系数a,b,c,d所满足的关系式。

抛出以上问题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刻画一条曲线的弯曲程度与哪些因素相关?进一步就可以介绍弧微分,给出平均曲率的定义,最后通过对平均曲率求极限,从而得到曲率的定义以及曲率的计算公式。在完成以上教学以后再回到上述引例,通过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巩固所学知识。

【分析】由于y=ax3+bx2+cx+d,y′=3ax2+2bx+c,y″=6ax+2b,依题意,缓和曲线y=y(x)在原点O处应满足y(0)=0,y′(0)=0,y″(0)=0,从而可得系数b=c=d=0。

又缓和曲线在点A(l,al3)处的曲率,而y′(l)=3al2,

y″(l)=6al,从而在A(l,al3)处:

因此,系数a满足关系式:

在做完以上例题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以上缓和曲线能否选用二次多项式?是否需要选用四次以上的多项式?由此说明了缓和曲线选用以上三次多项式的合理性(既简洁,又符合条件)。

3 结语

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都在探索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方式方法以及探索实践,而且各具特色。构建更多更具实际背景的教学案例,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白少元,解庆林,游少鸿.基于研究型课程理念的《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12).

[2]严颖,姚宇新,王尕平,等.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力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语文课程 教学档案 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高校在从事各类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信息资源[1]。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作为高校课程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状况,是高校进行语文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入,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文本类资源

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文档资源,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指令性和指导性文件,如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语文教学课程设置、新生招生、毕业生分配、毕业生就业、肄业生记录等方面的有关指示、计划、规定、细则、办法、记录等文件资料以及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如高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语文教学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与条例,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数据报表。

(二)语文教师师资类资源

高校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的不断提升和积累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而师资类资源是语文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是师资培训类档案,如语文教师未来发展的规划与计划、教师培训实施进度、教师培训考核和总结、委托师资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资料;其次是师资学术类档案,如语文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科研成果。在各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教材、专著、译著。最后是教研室档案,如高校语文课程教研室的教学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及各类竞赛结果、奖励材料、教学情况调查表。语文教师工作量的规定、核定、执行情况、各学期的教师工作量等统计数据资料。

(三)学生类资源

学籍管理资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管理卡、学生成绩记录卡,在校学生花名册。学生学籍变更记录,如有关学生升级、留级、转专业、转学校、休学、转学、复学、退学等的记录资料。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处分记录资料,学生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档案资料。完善的学生资料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学生各自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四)招生、毕业、就业类资源

招生类档案,如招生计划、招生简章、学校介绍、专业介绍、新生名单,委托代培计划与合同、招生工作总结等。毕业生分配资料[2],如毕业生分配计划、方案、报告、总结、分配名单、毕业证书发放记录、毕业证书存根、供需见面的计划、合同。毕业生质量调查资料,如高校对毕业生质量调查的规划、计划、总结、调查表,用人单位的审核反馈意见。毕业生就业资料,如校园招聘会、用人企业名单、招聘计划与指标、招聘条件细则、就业合同签订记录、就业信息反馈资料等。

(五)课堂教学类资源

课堂教学类档案,如语文课程任务书、课程安排表,课程进度表,语文教师任课安排表,典型讲义和教案,各种课程的考试题库。实习、实验、实训、校企合作类档案,如语文专业类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验、实际训练、校企合作方面的资料。包括上述教学活动中的规划、计划、大纲、总结、指导书、讲义、协议、合同、结果鉴定、报告等。教学管理类档案,如语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数据上报等资料。

(六)教材、专著、论文类资源

教材、专著类档案,如高校语文教师及职工自编、主编、参编、撰写出版的各类教材、专著的正本[3],语文教材的使用目录,教材的购买、入库、发放及使用记录。论文类档案,如高校具有保存价值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其评审意见资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名单、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有关审批文件和资料。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和查询能力,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改革创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是高校语文课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面对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教师通过建立语文学习网页或社区能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和上传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乃至高校整体档案的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拥有的强大的数据计算、信息资源检索和查询、数字信息资源存储、远程网络传送、不同语言文字自动翻译等功能,以及功能完善的各类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和加密,会变得更为规范、准确、高效与安全。反过来,数字化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又为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三)有利于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档案本身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完美整合,能够进一步满足教师、学生、教研机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了信息的存储、检索、查询、调用、分析等过程。教学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4]

(四)增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时展的适应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水平的迅速进步,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才能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来自于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应有的信息资源保障,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及时适应21世纪10年代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分类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是以纸质载体为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录入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且查阅非常困难,且需占用大量的存储库房、橱柜和档案架和空间。而数字化档案克服了这些缺点,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可方便地无限量地复制。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是指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的电子档案,也可以直接称其为数字化档案。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经过数字化建设所形成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联网,才可以实现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网络范围内的用户对其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最终实现其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功能有多种,如网络教学、网络实习、网络作业、网络题库、网络归档、网络组卷、网络借阅、网络检索、网络传送、网络复制、网络上传、网络下载、网络获取、网络存储等。

(三)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安全化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其网络化带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5],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升级管理系统、加强保密措施等方法逐步加以解决。因此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首先是得解决安全保护问题。要防止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及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因素造成的损毁和遗失。其次是安全保密问题。对于涉及保密的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所以,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程度也应分为完全公开、部分公开和完全保密进行管理。

(四)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服务化管理

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与高校语文教学档案内容与载体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内的校园局域网、本地的城域网,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广域网,乃至互联网进行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并可以同时开展对校内外学生、学校、社会各类用户的教学档案网络服务。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有多种,如查询、检索、复制、下载、传送、存储、链接等。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安全化等特点。语文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存储、查询、提取的速度,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间内的不同需求,同时对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香.浅议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25-227.

[2]谭鸿雁.认证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J].兰台世界,2011(5):42-43.

[3]谢芳清.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09(3):15.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案例教学 学习技能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严密严谨等特性.在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借助数学案例这一“抓手”,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巩固强化,以及数学学习技能素养的锻炼和培养活动.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教育学指出,由于数学案例在数学知识内容方面的概括提炼特性及在数学学习技能培养提升方面的显著功效,案例教学成为其主要教学形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学习能力素养培养成为“主旋律”,如何开展有效、深入、高效的数学案例教学活动,成为重要的课题.笔者现结合案例教学感悟,对高中数学案例教学活动进行阐述.

一、案例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性

案例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同时也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形式.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理应遵循和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讲解指导的活动,又包含学生探知分析的活动.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自活动,又有深刻密切的联系和包容.但通过大量观摩课堂案例教学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析”二者之间的活动过程进行割离,未能将“讲”与“探”有效融合、渗透,影响案例教学效能.因此,案例教学应生动体现课堂教学的显著特性,将互动交流特性在案例教学中予以有效体现,把教师对问题内容的讲解,解析方法的点拨,以及学生解题活动的指导等活动,融入整个案例教学的活动过程中,让教师的主导特性有效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达到教学共进的目标.

如在“已知函数f(x)=|log(x+1)|,满足f(m)=f(n),m0.”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归纳活动,针对解析过程所应用的数学知识点内容及解题思路,指出:“在该类型的问题案例解答中,要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

二、案例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培养要义

案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或阶段,需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高中阶段与其他教学阶段一样,其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及学习品质等方面,始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和唯一追寻.案例教学,不仅是为了教会学习对象感知案例、解析案例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让学习对象借助案例教学这一平台,其数学学习技能得到深刻的锻炼和有效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将案例教学作为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载体,还要将案例教学作为数学学习技能培养提升的有效“平台”,提供高中生自主探知案例、合作探析案例、归纳解析策略等活动时机,同时切实做好实践过程的引导和点拨工作,实现高中生在数学案例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数学学习技能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问题:已知有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1≤x+y≤4y+2≥|2x-3|,如果a>0时,在(x,y)所在的平面区域内,求函数z=y-a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学生分析:该案例是关于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先画出不等式组的平面区域图,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条件,画出可行域,通过观察图像内容,可以发现需要采用分类讨论的解题思想,就直线z=y-ax的斜率a>2时和直线z=y-ax的斜率-1

教师指导:该案例是关于不等式的线性规划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线性规划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小组讨论得出解题策略:正确地画出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可行区域,准确深刻认知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三、案例教学要渗透高考政策的数学考查要求

高中数学阶段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应达到高考政策的命题考查要求,以便高中生更好地达到高考数学命题要求.案例教学为数学高考活动“服务”,是案例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在案例讲解活动中教师不能“就问题讲问题”,开展浅显的案例讲解活动,还应该深刻研析近年来高考政策制定中,有关数学知识内容的考查要求和命题趋势,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选取和设置近年来的典型高考试题,开展讲解和练习活动,拓展案例讲解的外延,丰富案例讲解的内涵,提高案例综合解析能力.

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此时x的值的集合”高考试题,组织学生开展探析和解答活动.学生通过对典型模拟试题的研究、分析、解答等活动,认识到:“平面向量章节更注重学生对解题思想策略的运用,更突出向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交汇.”同时,也对数学高考考查要求有所认识和掌握.

总之,案例教学为教师数学知识讲解提供了有效平台,为学生数学学习技能锤炼提供了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学案;课堂教学;编制;使用;效率

1.问题的提出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人们一直关注与研究的课题,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则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正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丁格勒教授指出的:“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中心必须是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学案教学是针对于如何改进学生“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讲为主、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形成高效率教与学行为的有效策略。但实践的过程中,数学学案教学并没有达到它的效果,这主要是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2.学案的相关概述

“学案”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指教师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的编撰原则和知识体系,按照新课标、教材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后,所设计的供师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导学方案。学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学习课题、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与学习链接。根据学案的形成过程、基本含义及其构成要素,学案具有整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引导性等特点。

“数学学案”是数学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将数学知识问题化,将学生的数学能力过程化,将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它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目前学案编制和使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案”实为“习题案”。学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化”不等于“习题化”,学习的过程更不是单纯做习题的过程。“学案”全部都是习题的形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没有起到“导”的作用。

(2)学案实为教材内容简单重复。学案并不是简单重复教学内容,更不是简单罗列知识点。学案为学生较快进入“最近发展区”,链接所学知识和相关知识经验以及知识的进一步学习等方面提供了适当的着力点和帮助。

(3)“学案”实为“定义、定理记忆”。数学学案在其编制新授课时,往往会将一些概念、定理的结论直接给出,或是以填空、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没有加深对概念与公理的理解,更没有从抽象、逻辑上理解,仅流于直观化、表面化。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些都是数学思维过程的较好范例。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得到思维训练,在编制数学学案时应该体现这一点。

(4)“学案形式化”。数学教师仅在公开课或参赛课使用学案,并没有在普通课堂上使用,使得学案只是一种形式。从教师角度来分析上述现象,教师承认学案对教学很有帮助,但是编制学案比较繁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学案对教学的重要性。

4.数学学案编制及使用策略

数学学案是进行学案教学的有效载体,编制出一份高质量的数学学案是学案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针对数学学案存在的问题和数学教学的特点,阐述数学学案编制及使用策略如下:

4.1学案的编制要以课标作为指南

重视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以课标为学案编制的指南。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标准,对教学起着无可替代的具体指导作用。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学案编制的基本思路也如此。教材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编排体系以探究式的方式呈现,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在学案的编制上要体现探究性、情境性原则的依据。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也是学案编制中的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课标提出了实施的建议,这为学案编制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4.2学案编制前要先研究学生实际情况。

学案编制前要先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学案编制特别强调学情研究和分析,几乎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课前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旧知识,课中要分析学生使用学案遇到的问题,课后要了解学生使用效果。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育活动。另外要注意那些与新知识有紧密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那些没有形成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给予关注。

4.3根据数学的不同课型特点编制数学学案

数学不同课型的学习流程不同,学案在构成上会有差异,其侧重点也不同,根据数学课的不同课型的特点编制学案是必要的。数学的课型主要分为:新授课(概念课、定理课等)、习题课、复习课等。

4.3.1新受课(概念课)的学案编制

概念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数学思维的节点,因而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概念学习一般经过三个过程:概念引入(揭示研究的必要性),概念的获得(概念学习的具体过程),概念巩固与运用(了解概念的运用,在运用中巩固概念)。

对于概念课学案的编写主要帮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的本质、构建概念的知识体系、形成概念运用的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中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明晰概念的定义,促进学生获得概念。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概念的获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概念的同化和概念的形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这种学习方式称为概念的同化。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获得之后,自然是概念的巩固与运用了,力图通过相关活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概念巩固与应用阶段,一般可设计为概念的辨析和概念的泛化。

4.3.2习题课的学案编制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决问题,教学中例习题教学、具体实际问题的建模等都是典型的习题课。习题课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概念、命题有关知识的一个实时检验,又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对于习题课学案的编制,主要是对例习题的配置、编排。配置例习题应与教学目标一致、具有代表性,要与学生学力的相适应,还要注意针对性和差异性。在例习题的编排上,一般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常见的习题课编排方式有:递进式,按照知识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进行排列。分类式,将某个内容的问题分成各种不同类型进行编排;同一题干式,将相关问题纳入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形成同一题干若干小题的题干式;一题多变式,从一个题目出发,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改变其中的条件或结论,形成若干个相关题目组成的题组。

通过对习题课的分析总结出习题课学案编制的大致过程可以如下:(1)分析本课时任务和学生学力状况,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2)选择某个典型而具有较大拓展变化空间的问题;(3)多向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可能的困难,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式,并估计这些变式的困难;(4)根据班级学生的状况,选择本课时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部分学生可以拓展的内容,确定学习流程;(5)在上述这些工作基础上,整理形成学案。

4.3.3复习课学案编制

数学学习离不开复习,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其内容相对已经比较丰富,我们需要把这些孤立的、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它们形成某种组块,便于学生整体认知;使得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单元复习课学案编制需要完成的任务:(1)对本章节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回顾,从而再现本单元的相关知识与方法等;(2)对本章节的知识方法进行适度的梳理、重组,从而形成相关知识的网络;(3)设计丰富多样、难道恰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4 制作学案模板

针对教师使用学案的形式化,制作各类学案模板可以解决教师编制学案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问题。根据数学的不同课型制作相应的学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模板快速编制学案。如新授课概念课模板如下:

4.5 学案编制应设有“使用说明”

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用过学案,对于他们来说是初次使用学案,在学案中明确设置“使用说明”是必要的,它主要是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知道哪个过程用时多少,需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使用说明”主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 说明使用学案学生的基本情况,说明学案适合什么样程度的学生使用;特别是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校和班级,如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或者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差别。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任课教师该怎样处理,尽量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使用。

(2) 说明本次学案学习中要用到的教具,如量角器、直尺、三角板、铅笔、等工具。

(3)说明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和要进行的活动,如“发现问题 ,小组讨论, 展示个人成果 ,教师对重点概念进行点评 ” 。

(4)说明教学操作的流程及时间安排。

5.小结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学案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存在这些问题原因。针对其问题和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学案编制策略。文章提出的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希望读者阅读本文后对编制学案有一定帮助。希望能够帮助数学教师快捷的编制出高质量的数学学案,提高教师对学案使用的意识。通过教师对学案的普遍使用,发挥学案的功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提升学习和探究的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琼.初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

[2]李荣.高中文科数学学案教学模式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黄干群.对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认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

[4]汪盛忠.“导学案”制误区及对策[J].学苑教育,2014,(2).

[5]章飞.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中数学学案设计与案例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6-76).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问题驱动课堂

数学修养的程度将决定一个成教学生未来的思维深度和发展高度,因为数学是一切学科中普遍使用的框架,几乎称得上是“万能”的工具;数学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最好的训练[1]。成人教育主要是实现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进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进阶。通过教育使成年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使他们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独立发展两个方面,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变。[1][2]为了更好地满足成人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必须坚守教育质量,就必须重视成人高等数学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载体和渠道,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数学课堂教学方案,以提高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一、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确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基本理念、促进受教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及其政策的原则和目标[3]。“跨界、融合、创新”是成人教育的最终培育目标。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成人教学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主的阶段,对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少,这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1.成教学生对数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成人高等数学课程通常是基础必修课,有些学生认为它和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数学理论过于抽象,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加上成教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数学知识遗忘严重,同时缺乏对学习数学的长远目标和意义的认识,所以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减。同时现在成人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课时普遍偏少,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兼顾理论讲解、课堂习题巩固和内容拓展等方面,导致学生觉得数学内容抽象难懂,生硬晦涩,从而更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2.数学课程的教学与成人教育特点不匹配

虽然现在很多成人高等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已经在内容上进行了部分改革,但是照抄照搬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做法屡见不鲜,成人学历教育模式与普通本专科教育趋同,甚至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套用高等教育[4]。与此同时,成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通常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他们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难以针对成人教育的实际需要传授数学理论。因而学生也无法将数学理论灵活地运用在工作与实践中。

3.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采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以通过数学课程考试为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励和开发。这样的教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评价理论和数学方法论等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的要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数学教学问题的教学活动模式与工作流程,提出教学策略方案和评价办法,并最后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5]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不仅可以为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规范和操作方案;还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并且实现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方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授课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方案中要明确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区别对待[6]。因而针对成人教育的数学课教学方案就必然要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正如大家所知,课堂教学方案应该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分析等方面来设计[7],那么具有成人教育特点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怎么设计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成人教学经验和体会,以及在教学中的心得,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1.调查教学对象,分析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取得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要知道他们数学基础如何,他们实际需要的是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理解水平、接受程度和应用方向的课堂教学方案。成教学生的一个特点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化和职业化特点比较明显,他们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和职业需要,增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选择“问题驱动课堂”的教学法

纵观历史,数学理论是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数学不可能离开问题孤立存在,进而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始终围绕问题进行。张奠宙、张荫南先生首先提出了问题驱动课堂的数学教学方法[8]。杨玉栋、徐文斌也提出了利用“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数学教学方法[9]。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下的数学知识是僵化的,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些数学知识有何用处。教师如果把问题嵌入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理论来自于哪里,如何产生和发展,那么数学知识会变得生动鲜活。美国著名的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哈尔莫斯说过:“具备一定的数学修养比具备一定量的数学知识要重要得多。”[10]在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特色巧妙地嵌入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给学生传达数学思想和理念,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例如,我在给成教学生讲“连续”的概念时,我首先抛给他们一个问题:气温在一天、一小时、一刻钟和一分钟内变化分别有多少?这是一个通识性的问题,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熟悉效应,当这个大家熟悉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起来。我因势利导地从现象到本质阐述了函数“连续”的本质就是自变量的改变量趋于零的时候函数的改变量也趋于零,再逐层深入地引出了“连续”的概念。这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实例中寻找掩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再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去逐步探索和获取未知的数学知识。北京大学张顺燕先生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你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纷乱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学会以丰富的科学语言、严谨的思辨头脑和科学的研究模式去探索世界的奥秘,进而做出发明和创造[11]。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学生,使其拥有这样的眼睛和头脑。

3.结合成人教育特点,活化课堂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数学基础课程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经典的数学原理和方法,教师能在这方面创新和改进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成教学生专业分类多样,职业差异显著,因此成人高等数学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教师如果能将各专业各领域的新现象、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那么原本一成不变、看似枯燥的课堂内容将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生硬的概念、费解的定理和冰冷的公式,还是能与自己的专业贴合并有助于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极好的工具。比如,在讲线性回归时,笔者用一个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本市机动车牌竞拍价格,并将预测的竞拍价格和实际竞拍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非常接近,这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与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精准的课堂习题,以练习促分析

哈尔莫斯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10]少而精的课堂习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少量且典型的课堂习题,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新技巧的印象,从而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快速了解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存在的迷思和问题,从而灵活处理课堂教学进度、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怪象。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教育活动过程,所以老师必须先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并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活化数学知识,使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生动化,最终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培养知识丰富、思维高阶、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现代成教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大学,刘洁纯,李旭阳.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35-137.

[2]王丽,王晓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的解读与辨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4-6.

[3]徐冰.浅析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69-170.

[4]陈丽,赵刚.论继续教育质量观[J].继续教育研究,2017,(3):10-13.

[5]蒋永晶,王书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内容和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02,(3).

[6]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章新友,张春强,罗山水.大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4,(2):126-130.

[8]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续)[J].高等数学研究,2004,(5):8-11.

[9]杨玉东,徐文斌.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实践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20):68-72.

[10]P.R.哈尔莫斯.希尔伯特空间问题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考备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72-04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理论依据

1.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向中职生招生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有升学意愿的中职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高职高考成为中职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意义不亚于普通高考。然而,面对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不好的中职生,在复习课上很多教师却只能无奈地选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数学高考成绩成为学生总分上线的主要绊脚石。在职高三年级数学复习教学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复习课的优质高效?笔者认为,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学案,本文所指的学案是指在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中使用的学案。

2.中职数学高考复习课实施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1)学案导学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学习中重专业课轻文化基础课,因而在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犹如新课学习,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要重新讲解。再加上高考内容的增加(近三年高职数学高考增加了统计概率一章,共计九章书)、备考时间短,于是教师滔滔不绝讲到满头大汗,但学生面无表情、笔记抄到手软的情况常常发生。学案导学旨在变教为诱,学生可根据复习目标,带着问题翻书―收集资料―自学―听课―解决问题,拥有更多学习、思考和练习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2)学案导学符合高考精神的要求。高职高考的《数学科考试大纲》中指出:数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复习中采用学案,通过知识问题化、教法讨论化、训练方法化,既让学生掌握好知识,也锻炼学生思维,提高能力。

二、复习学案的设计原则和内容结构

1.学案的设计原则。学案编写是学案导学的基础,也是发挥学案导学作用的重要步骤。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编写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①启发性原则。学案的编写强化对学法的指导,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作适当提示。通过一个个有效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维;②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③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要紧紧围绕高考考纲的要求,对学生起引导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

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集合运算等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几乎每年高考都会考查此知识点,因而复习时务必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其解法。学案中设计问题如下:①请画出二次函数 y=x2-x-2的大致图形,并标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②观察图形y>0时,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y0、x2-x-20。学生通过自主尝试、自主看书,基本能解决上述问题,并体会了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妙用,较好地掌握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学案的内容结构。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单元的纵向复习,旨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牢抓基础,为下一轮复习铺路。结合此特点,笔者编写的学案以教材内容的章节为单位,一般一节书的内容就是一至两个课时,学案主要由以下6部分组成:

(1)高考考点要求。针对职高三年级备考特点,主要向学生提供考纲和考试说明、要求,以及此课内容在近三年高考中的考点分布情况。

(2)基础知识梳理。结合教材,编排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性质及其常见的应用,常常先通过对问题串的求解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然后设计填空、图表、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3)经典例题剖析。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课堂解题指导让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4)知识能力训练。编写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一般会做到以下几点:①以涉及本课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次编排由易到难,编拟个别选做题,训练优生的数学思维;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

(5)高考真题。将近五年的高考真题按照考查的知识点所属章节编排在学案中,并在学案后面附上答案和必要的解析,不仅可使学生看到知识考察视角,还能加深理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6)自我反思。留出空白地方,让学生做笔记,或是将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记下来,还可将自己想到的好方法记下,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求进步。

三、学案导学模式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高考复习课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基本分为以下环节,如下图,其中课前的学案设计及课内的导学过程是关键部分。

1.编写学案,依案自学。课前按照复习学案的编写原则和内容结构,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写学案,并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依案自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不看教材,依案自主回顾旧知;基础一般的学生首先依学案尝试回忆,确有困难的地方才翻看教材;学困生则认真阅读教材,首先把概念、公式等进行识记,然后依案再尝试学习一次。通过课前学习,对基础知识中尚存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内导学,主动建构。

(1)组织讨论,梳理知识。首先,用5到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主要是交换学习意见,并对有疑难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展示几位学生(或小组)的归纳成果,请其他学生评议,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评析,提出补充、完善意见。最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巩固、整理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图表再加以简洁化、科学化,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学案中,对等比数列的性质设置了如下问题:请你写出两个等比数列,并认真观察,尝试归纳等比数列有哪些性质?①观察a3与a5有何关系?任意两项am与an有什么关系?②观察a2・a4与a1・a5有何关系?一般情况下,若m,n,p,t∈N*,当m+n=p+t时,则am,an,ap,at这四项有何关系?③从数列中取出一些项构成新的数列,如a1,a3,a5,a7……判断这个新的数列是什么数列?一般情况下,等比数列中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子列构成新的什么数列?④从数列中取出一些项分别并作乘法后构成新的数列,如a2a3,a4a5,a6a7,判断这是什么数列?一般情况下,在等比数列中,每连续m项之积构成什么数列?⑤分别计算S3,S6,S9的值,并观察S3,S6,-S3,S9-S6这三个数构成什么数列?一情况下,在等比数列中Sm,S2m-Sm,S3m-S2m……构成什么数列?⑥观察你写出的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的数列{an・bn}、{ }、{ }是什么数列?

由于问题的设计围绕学生写出的两个等比数列进行特殊计算后得出的一般结论,于是一上课就有学生反映得不出结论,经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写出的等比数列数值比较大,难以计算,尤其是问题⑤;二是学生写出的数列不是等比数列。此时,笔者马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互相研究、交换意见,经过学生的讨论、诊断、学习,大家很快理解了等比数列的性质,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对以上问题进行证明。在列表归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性质时,完全不需要笔者动手动口,学生就画出了适合自己记忆的各式图表。

(2)精讲点拨,领悟内化。数学复习仅仅回顾旧知识还不够,要不断更新,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解题应用研究和学习。中职生普遍存在“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一方面源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一知半解、运算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则源于学生不会或不全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具体的解题思路,造成答题不准确、丢分、失分的现象。因此,复习课的例题精讲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根据知识的侧重点有计划地推出典型且有完整过程的运算题、化简题、证明题。对学生学习中常常运算出错、证明不严谨、化简不规范的题型,不仅答题的格式要有规范工整的板书示范,具体的运算过程、分析过程也要作细致耐心的课堂引导,多与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分析及解题过程,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全面剖析解题过程,并不是由教师一言堂。可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逐步板演,也可让学生先做,然后自己板演,全班学生共同批改。总之,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等比数列的复习学案中设置如下例题:

例1.在等比数列中,①a1=2,a4=54,求q与S4;②a1=2,S3=26,求q与a3。

例2.两个数的等差中项是10,等比中项是6,则这两个数是( )。

A.2,18 B.4,16 C.4,9 D.3,12

例3.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公差d=3,数列{bn}有bn=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例4.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1,an+1=Sn+1(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其中,例1主要是巩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由学生先做并选4人板演,全班共同批改;例2是等比数列性质的直接应用,高考中常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学生做,然后提问并由学生口述解题方法;例3、例4是比较综合的题目,高职高考的压轴题经常是数列问题,而且是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综合进行考查,分设两三个小问题,其中第1问的难度与例3、例4相当或稍低。只要学生能判断出所求数列是等差还是等比数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复习第一课时设置这两道例题,希望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教师的透彻分析后,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此类问题、如何正确写出求解过程,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精讲例题后,及时小结也很重要,可引导学生“三问”自己: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②在解题方法方面。用到哪些思想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掌握并熟练运用;③在规范书写方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归纳成几个步骤,怎样书写规范,避免不必要的丢分。通过“三问”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内化知识。

(3)个别辅导,学以致用。本部分包括知识能力训练和高考真题,基础题必做,拓展题稍加难度,大多数学生有能力完成,选做题综合性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做,这样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都能感受压力与挑战。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提倡学生先做,尽量不看书不问同学,有困难才进行探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最忙,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课堂的个别辅导效果很好。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课堂容量大,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步伐,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认真做好个别辅导,一方面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补缺补漏;另一方面,满足学困生的心理需求,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课后延伸,及时评价。课堂时间有限,学案中的练习及高考真题一般都会余下一部分,需要学生课后完成。中职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如果这部分练习采用放任自流的做法,将起不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做到“做必收,收必改,改必评”,并认真查看学生的学案反思栏,给出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语句。教师的心语既是对学生课后作业的鞭策,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对研究的反思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阅读高考考点要求,明确了复习的方向和考点。通过基础知识的梳理,自己找准课堂听课重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与教师、同学共同剖析经典例题,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规范书写,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和高考真题,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数学高考备考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课前发放,学生先自行整理知识,然后带着问题、抓住重点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讨、自主练习的时间,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学生是配角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复习的效率。

2.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学案的编写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定,问题的设置、题目的选取都更加有针对性。课堂上学生已经懂得不用再花时间讲,省下来的时间做好重点考点的导学导练和个别辅导工作,切实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3.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案导学,需要学生提前自主复习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普遍反映,刚开始很难适应,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将所有知识点详细讲解一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渐渐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听课的目标性更强,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课外学习负担减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到位,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测验成绩的逐步提高,如下表。

虽然复习备考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该模式尚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困惑。例如,学案的质量对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有时受自身水平的限制编制的学案并不理想;学案导学是要关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自觉、自主学习,课堂导学根本无从谈起,这就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自觉性,但这恰好是中职生的最大弱点,教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呢?需要今后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马美芳.浅谈“学案导学”在中职数学课教学中的实施[J].中等职业教育,2011,(8).

[2]刘惠杰.复习提高,唤起认同[J].教育研究,2010,(4).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课堂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7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逐渐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多认可.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探究时间,扩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1、课堂节奏松散。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讨论。但由于讨论内容有深有浅,学生自制力有强有弱,针对每个知识点的讨论时间便难以把握。有的教师控制不好,就出现了简单知识浪费时间、中等知识缺乏时间、较难知识因讨论不出结果也浪费时间的现象,致使课堂教学节奏变得松散、凌乱,出现了图形式、凑热闹的低效局面。

2、形式化倾向较严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强调数学的本质,注意适度的形式化,而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与之相反的现象。一方面,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经常组织一些小组间的竞赛,而迫于压力,往往由组内部分学生解决问题后直接把答案告诉其他组员,以求得靠前的名次,同时,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课堂上忙于写答案和举手,实际收获甚微;另一方面,“生教生”也是目前许多“公开课”的招数。事实上,有些题目尽管学生会做了,但由于他们的数学思维还比较稚嫩,对思维中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没能充分挖掘并讲述出来。因此只把解题过程简单介绍一遍,这样,处于被教地位的学生收获是很小的。

3、教师照本宣科。有了学案为载体以后,不少教师上课只讲学案上已有的内容。由于时间和学生自学能力的限制,对于较难的内容教师还会刻意回避;而对于学案上没有的内容,课堂上更不会涉及。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深度远远不够,这显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二、高中数学课堂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对策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导学案教学的重视,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课堂内容应深思熟虑,并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评价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领会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咨询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看法,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注重素质教育。

2、转变教学思想,设计情境教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认识到自己的引导作用,制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摒弃原有的题海战术,增加情境教学模式[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亲身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创建良好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3、科学设计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应遵循课时化、问题化、层次化、递进化和方法化的原则,采用多种备课方式,如整体备课、轮流主备、课后备课等。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多种教学方式,如在讲三角函数时,可引用图形模具,让学生亲自绘制三角图形等,并从中自主推导出三角函数的公式。又如双曲线4x2―y2=3,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动手绘制出此双曲线图形,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的核心在于“导”,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新课标下的教学不应是静止的蓝图,僵死的教案,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应是一种流动的过程,动态的呈现,体现发展的观点.真正的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在相互交流、碰撞的循环流动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生成性得到更好地体现,由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做不到这样的坚持,就难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果有学生在课前导学中弄虚作假,相互抄袭,那么,一些本应该在课堂上集中讨论的问题就被隐藏起来了,因为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和合作探究环节是针对共性的较难问题设计的,学生已经自学会了的问题是不会在课堂上被提出来的.而这种情况恰恰就是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要直面的问题,不论是在科目开设最多的高一阶段,或是学业水平测试任务紧张的高二阶段,还是高考压力严峻的高三阶段,留给数学学科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有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时间能有多长,恐怕身处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最有发言权。

四、结语

在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导学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其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韩艳艳.基于导学案的学生分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演绎推理》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 周 飞.基于技术支持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数学 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1 引言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对于数学专业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抽象代数等课程,对于非数学类的理工、经管类专业是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更是是各个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是以精英教育为主,那时的在校大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都十分勤奋刻苦,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虽然数学理论高度抽象,传统的强调数学知识传播的连续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推理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学生也可以凭着超强的毅力和恒心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彻底理解,了然于胸。因此当时教学模式也培养出了许多的尖端的优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专业基础,培养目标和就业的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单调枯燥的理论授课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出服务社会的各种创新人才,已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主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在数学基础课上引入“案例教学”模式思想,分析了在数学基础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案例教学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大约在1870年到1910年所有的居于领衔地位的西方法学院都使用案例方法教学。在哈佛工商学院院长多汉姆( B. Donham) 的推动下,1921 年科普兰( D.Cop- eland)博士发表了第一本成文的案例教学书籍。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案例教学在教育界,特别是师资培训中得到运用。国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对数学基础课程)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郑金洲教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方法[1]。许多的一线教师对数学基础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有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如东北财经大学的郑永冰老师探讨了经管类数学基础课教学中的案例法,指出数学基础知识与体现数学应用特点的案例的有机结合,是对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有力促进[2]; 丽水学院的陈巧云指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在数学基础课中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思想[4]。但是这些理论还很不成熟。且在具体实施过程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忽略了对学生非认知品质与能力培养目标,没有很好的处理案例教学与基础课理论体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之间关系,使得案例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3 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3.1 案例教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正如前言中所叙述的,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现代的大众化、平民化教育。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从培养专门人才,高素质人才演变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有特色的创新人才[5]。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的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教学、教育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滑坡,学风不正、道德失衡不同程度的存在,学生对学习的迷惘。虽然进行了许多的改革,但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没有多大改观。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认为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培养目标不适应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新的教育环境新的培养目标必然需要我们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模式顺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将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融入到大学数学学基础课的相关课程中,此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基本理念用生动的生活案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带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能引起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其次,该教学模式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符合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2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代高等教育实践中,高校教师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持续创新”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要求。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高校教师的成长和专业上的发展,高校教师便无法完成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而高校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是只有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完成。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对典型的教学案例、教育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研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在“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案例的运用也可以促使被培训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4 “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4.1 数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生动形象的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而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问题的真实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也有助于案例教学活动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和方法都来自现实生活,且在实际中都具有广泛应用。如函数各种性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用于解决生产活动中诸如求最优值、平面图形面积、立体的体积,杆件的质量等相关的问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是对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抽象概括,在信息、医疗、军事以及管理决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2 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案例教学”的精神条件

大学生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世界观开始成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强。同时,现代社会通讯媒体高度发达,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及媒体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多方面信息,使得他们自身具备时代眼光,不墨守成规,具有平等、自由、竞争等现代意识,对世界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关注新思想,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方式活跃,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喜欢挑战。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满足于教师单一的知识灌输,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结论,他们希望有自己发表看法的空间,渴望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与学生充分互动,围绕案例,收集资料、课堂讨论、辩论、与同学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综合素质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对教学案例分析、探究的基础上,积极查找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围绕教学案例所提供的探究目标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立见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勇气和敢于挑战的精神,使抽象数学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基本技能。

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舶来品, 我国尚没有成熟的经验与理论可供借鉴, 本文只是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一点初浅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2] 郑永冰.[J].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案例教学初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2):93-96.

[3] 郭德红,纪向荣.案例教学的要素和方法[J].衡水学院学报,2007,9(2):107-110.

[4] 陈巧云.在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培养数学建模的思想[J].丽水学院学报,2004,26(5):83-85.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教学;案例教学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第二,教学计划不科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学进度过快,教学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指导。第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认为高等数学难学,概念较多,计算量较大,难以理解,没有意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第五,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脱钩,教学方式单一。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能够从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客观反映出教学内容与要求,这是一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模式,能够设计出生动又贴近实际的数学情境,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见解,建立出最贴切的数学模型。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一,使数学学习情境具体化。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情境更贴近生活实际,使现实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让学生能在学习和研究中深刻了解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意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学。第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变得生动化,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意义和来源,避免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提升。

3实施案例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3.1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是指要在教学案例中设置合适的课时数,并依据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其中,讨论环节应占整个课时比的20%。

3.2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要对接触到的数学概念进行细化,然后让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在布置案例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概念应用到教学案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3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是指选择的教学案例要浅显易懂,使学生能快速消化吸收,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现实,不易选择理解难度较大的案例。

4经济管理类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4.1更新教学理念,改良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在教学标准和要求上就会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原则相违背,会直接影响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要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基本学习内容和高标准学习内容,基本学习内容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高标准学习内容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突破高等数学课程上的编排限制,课程难度要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果。

4.2引入高数典故,培养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缓和这种教学氛围,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些许数学典故,如陈景润刻苦钻研数学定理、哈密斯对四元数的研究贡献、微积分理论的诞生,这种情感力量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高数的动力,会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课程体系

高等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因此,要全面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授课内容和知识体系。教师要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进行详细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导学案 高中数学 教学问题 解决建议

一、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是教师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为依据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它不等同于教案,教案的编写目的是帮助教师上好课,而导学案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导学案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性强。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展示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习更有针对性。2.自学准备指导,教师可帮助学生回顾和命题学习相关的一些知识方法,提出一些和课题相关的层次较低的问题。3.问题探究,包括导学情境、探索活动和合作交流三个过程。4.巩固和变式练习,巩固题的练习具有反馈和矫正作用。巩固题以基础题为主,变式练习是在基础题之上的拓展练习。5.小结和心得,即归纳思维的运用,可以将知识系统化,并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6.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安排必须适量并精选,难度有层次,避免使学生负担过重。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导学案在编写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首先,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常出现对学习目标的定位和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有些教师不注意筛选教学内容,常常直接把教材上的例题照搬到学案上,导致学习缺乏针对性,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导学案的收缴和批阅常常不及时。此外,导学案中的习题设置没有经过精挑细选,且量较多,给学生带来比较重的负担。在预习等环节中,考查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定义和概念,学生只是抄写书上,起不到检查监督的作用。

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过度依赖课堂讲授,课前不主动预习,未能按时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上学生本身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向老师和别的同学请教,不主动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询资料。2.学生上课不积极,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无法按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做习题时不喜欢思考,常常抄袭别人的作业应付了事。3.在课堂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逃避难题,分析问题比较模糊,声音小,表达不清楚。4.在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时,由于小组分组较多,人数较多,难以进行优势互补,小组内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较少,没有合作意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缺乏力度。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建议

导学案包括“导”和“学”两部分。导是目的,导学案必须具备引导学生学习的功能,学者,就是说导学案要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独立完成,备课组对导学案中每一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修改。经过备课组集体备课之后,教师仍不放松。因为每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一份导学案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教师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适当进行修改。学校要把学案管理评价列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对教师导学案的质量和水平进行打分,真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导学案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班级进行合理分组,小组人数不应太多,每组人数以6人为宜。小组之内责任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在进行班级管理评价时,以评价小组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加深对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解,了解小组合作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加大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力度。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积极答题、勇于探究,不畏惧难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布置习题时,要注意习题的量和难易程度,最好具有层次性,检查要严格,避免抄袭等现象发生。

四、结语

导学案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由知识的讲述转变为对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通过针对性练习做到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两不误。

参考文献:

[1]范刚强.“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13,(27).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视频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4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视频不断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微视频具有短小、新颖、便捷的特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微视频和导学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微视频和导学案教学模式

1.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通过引导方案带动学生学习,将课堂教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展导学案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了解当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学案内容,为学生分析重难点知识,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最后,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布置复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练习中总结学习经验,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也要设计不同的导学案,着重突出教学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导学案中加入课外知识元素,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2.微视频下的导学案教学

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摄像产品录制较短的视频,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选题角度广泛,传达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将微视频应用到教学中符合时展的要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微视频下的导学案教学时,数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微视频拍摄内容的筛选,由于微视频时间较短,内容不应过于精深,教师要更加注重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其次,要发挥微视频的调动作用,教师在录制导学案视频时,应采用精练、幽默、风趣的语言,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最后,微视频的制作要注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同,教师可以在微视频中加入更多元素,如声音、图片、动画等,使得微视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几何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增强数学知识的生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视频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微视频下的导学案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生为本,注重视频导学案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到微视频下的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利用微视频和导学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分析教学任务,做好教学设计

利用微视频和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全面把握,在高中数学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形成科学的目标体系,做好微视频和导学案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设计《函数的单调性》微视频和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对函数的认识状况,在该基础上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目标:初级目标――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等;中级目标――结合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并实现知识的拓展;终极目标――将函数单调性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真正达到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目的。

2.设计教学内容,形成层次体系

为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结合微视频和导学案教学内容形成科学的导入方法,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导入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设计数学微视频,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对课堂教学知识点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微视频,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导入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过渡,例如,在《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其次,借助微视频展示单元分割法计算正方体体积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几何体计算公式的由来,认识几何体计算的本质,最后,让学生思考其他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该基础上用教学语言适当引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的顺利过渡。

3.合理选取方法,优化教学途径

开展微视频和导学案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好活动设计,通过采用探究、分组讨论等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抛物线的简单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在微视频和导学案设计探究性问题,如“抛物线都有哪些特性?”“抛物线的性质与椭圆的性质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等,然后让学生在上述基础上,对微视频导学案中的双曲线性质进行探究,并结合椭圆教学内容分析烧叩囊焱,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双曲线和椭圆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让学生在自由分组的基础上开展上述探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合作、共享,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做好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调整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阶段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案例式教学主要是针对问题教学提出来的。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而具体体现在案例式教学上。在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教学课堂要求运用新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中的学校与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案例式教学无疑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数学学科来说,在初中课堂上运用案例式教学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式教学策略的内涵理解

(一)案例式教学的涵义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还是比较早的,是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商业管理中运用真实情境或事件来讲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被应用到教育领域,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式教学法则是在更迟的1990年代以后。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等达到一种高质有效的教学目的。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数学重在公式、方法的灵活运用,数学课堂堂上也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学习,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做到营造健康、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与其它的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策略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的载体是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案例等,那么它就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因为那些习题案例都是学生在做了之后存在问题或者学生一起来探讨的,都是在实践中来的,再拿来在课上当作案例来讲解。从这当中也可看出,这些拿来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或者案例都是比较典型的,因而案例教学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一道典型的例题掌握一种方法,在练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后,案例教学发还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按照“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老师更多的是做引导。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以前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占主导性地位,即使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素质教育中的许多新理念或者新的教学策略依然得不到落实或者落实意识不够强。例如案例教学法,一些老师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还不够强,或者只是单一地理解其内涵,因而在具体实践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在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较强的互动性。并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现在的一些案例教学课堂上,老师以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等为由,没有给学生共同探讨的时间,只是单纯的自己讲,学生在下面听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

(三)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不够具有典型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很重要,选择好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来讲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中要不就是照般教材上的例子,要不就是只参考教辅材料上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的少之又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三、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的探索

(一)首先是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

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要从两方面做起,先是要有案例教学策略应用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如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看法,习题案例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练习中来等等。其次还要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案例教学是实际水平能力,要让他们会选择典型的案例,不断地创新形式,从根本上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用。

(二)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在现在的信息技术化的时代,多媒体设备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案例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用图片声音等来进行案例教学,还可以通过这种先进的设施联网学习国内外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吸引学生,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要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案例式教学法的活动范围都是局限于课堂上、教室中的,这样没有延伸其时空范围,就没有创新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所以要通过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性。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把各个习题案例分给各个小组来在课外或课后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把小组探究的结果形成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继光.浅议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2]吴彩娣.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65)

高等数学课教案范文第15篇

一、初中与高中结合,搞好衔接过渡

从初中到高中是青少年生理、智力和情感迅速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和心理等各方面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提高的过程。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更抽象,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做到自然衔接、顺利过渡,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教师要研究初、高中课标和教材,找准教材内容的断层与不衔接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时机将不衔接内容进行补充,如一元二次函数。新生入学后,要有计划地讲授高中段数学学习方法,通过学法指导课或课堂教学的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高一学习的前两个月,应注意减慢进度、降低难度,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应高中学习的缓冲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发展。

二、因学情研究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加强学情、课标和教材等的研究,要立足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搬教材。

1、加强学情研究,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可通过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谈话、教师相互交流、教后反思、作业批改、学后反馈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接受水平和知识储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状况、存在的问题等,要力争早熟悉学生。

2、加强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研究。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向量”等内容的脉络和教学要求,制定好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好数量和难度适度的习题训练,控制好各内容的教学时间。

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要借助多媒体手段,使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方式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手演示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采用导学案教学,提高学习效益

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将教案、学案、拓展性训练整合成统一的导学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学导学案一般包括新授课学案、复习课学案、讲评课学案,其中各课型学案包括如下内容。

1、新授课:预习案(课前)——探究案——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总结(课上)——拓展案(课后)。

2、复习课:知识梳理案——基础训练(课前)——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总结(课上)——拓展案(课后)。

3、讲评课:错题统计——自主改正(课前)——例题讲解——变式训练——自我评析错因(课上)——反馈(课后)。

具体操作中,要防止学案课本化、习题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要研究学案的使用方法,督促学生用好学案,提高学案的使用效益。要把握好学案使用的时机与时间,杜绝教师课堂上单纯地依据学案而处理学案,造成不创设教学情境、不点拨讲解或点拨讲解不到位,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四、积极研究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要承认学生在智力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等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要求等各方面体现出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还要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考试评价、学分认定等方面进行分层次尝试,评价要以提高的幅度为指标进行发展性评价和学分认定,实行结果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分层教学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加强指导,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科学评价。积极开展课堂内分层教学的研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及评价等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位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五、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和自我规划、自学能力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显得重要。从高一年级起,应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