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健词: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公园化;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文化背景

任何一种文化的诞生都有其存在的必然和形式的渊源。在中国,墓葬文化和形式受到各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如“灵魂不死、天人合一”观、“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互补”观、“儒、道”生死观以及周易“风水”思想等。这些自然哲学思想,在岁月的磨练中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自称一套的完善体系,指导了中国上千年的城市、建筑、园林、陵园等一系列的布局形式。

在中国墓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死者必须埋入地下才能得到安息。“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

项目概况

台湾地区地少人稠,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受入土为安与风水传统观念的影响,殡葬形式多以土葬为主,加上人口集中于各大都市,且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因此,都会区的墓地问题已成为国土利用与区域发展上之重大课题。其中容量不足、区位元不当与缺乏管理,更一直是台湾地区墓地三大问题。

由于墓地、殡仪馆、纳骨堂(塔)等丧葬设施之区位,对于公共卫生、都市观瞻、景观维护与土地合理使用均有所影响,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大众也普遍要求提高生活环境质量,这也就为墓地公园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近年来,部分私立墓园因其环境景观优美,墓园内规划的墓道、凉亭、停车场、厕所等公共设施完备、整洁而美观;园内同时设有庄严美观的纳骨塔、金炉、土地公等设施,及服务中心以提供定期清洁的服务,部分墓园甚至设有休息室供参丧人员休息之用或提供其它服务,故非常吸引丧家的欢迎。

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分支,墓园设计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人对墓地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打破了传统的封建束缚,大胆的引进了西方的现代陵园的规划布局,把中国的山水景观和西方严谨几何布局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墓园的新趋势。因此,业主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的基础上,申请设置公墓及纳骨堂(塔),以响应政府实施公墓公园化、开发一元化丧葬设施及倡导火化、塔葬之墓政改革工作,并委托我院进行墓园的景观设计。

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符合风水穴位意向,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设计穴位拥有可瞭望城市及西海岸的辽阔视野。

2)汲取一期开发的经验,塑造墓园精致化和良好的殡葬环境,以绿化种植和空间设计的双重手段提升墓园质量。

3)保护原有生态平衡,反应自然生态保育。

4)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

规划指导思想

1)突出崇尚自然,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与殡葬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提高墓园的价值,同时使逝者、生者都处于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之中。因此,墓园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尽量不破坏现有的山势和植被。

2)体现墓园与景观环境的统一

墓园应具有自身的特征,表达庄重、肃穆、简洁、素雅的纪念性气氛,同时墓园又具有景观之美,通过大面积的草坪、树木、花卉、亭台、小径、流水等造景要素和手法,来表达亲切、宁静,为祭奠亲人的人们创造休息、冥想的场所。

规划目标

1)通过空间的合理组织,营造美观而富有特色的墓园景观效果,实现景观效果与开发强度的双赢,拉动销售。

2)塑造双溪的溪谷景观,将位于地势较低位置的墓区通过景观设计得以提升价值。

3)在开发密度较大的区域设置开敞中心景观绿地,通过绿化造景及雕塑艺术等手法,缓解墓区拥挤的视觉效果,提升墓园品味。

墓园的外在形式

在整体规划上我们采用规则式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网格化布局的园路和墓地设计单元,且采用对称的方式。这种设计一来便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二来便于园内交通的组织。

景观园路主要分为三级,主园路为沥青路面,宽度为8-4m,辅路宽为1.5-2.5m,路面为花岗岩或石板铺成;小径则1.2-1.5M不等,多为弹格石路面,也有草地小径。按照设计单元划分,墓地分为墓地区、墓地小区和墓地。墓地区、墓地小区也采用规则式设计。此外,在墓园中还设计一些规则式的小空间,以供人们在活动与休闲时使用。还使用一些景观小品,如亭子、水池、雕塑等,来丰富园内的景观效果。

规则式的设计还体现在根据墓园地形的条件,而采用台地、坡道和台阶等造园手法上。本基地范围介于内横山与阳明山之间,略呈西北-东南之长方块状,地势结构为由北而南逐渐增高之山坡地地形。最高处位于基地南侧之山坡地上,标高约EL415公尺,最低处位元元于基地北侧既有水道出口处,标高约EL294公尺,整体地势稍显陡峭。平缓地形主要集中于基地南段近白沙湾安乐园处及基地两侧既有产业道路两旁。为此,墓园采用台地园的方式,以坡道和台阶为连接与过渡的形式。此外,在设计中为寻求变化,还采用弧线和对角线的园路形式,既为墓园布置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也避免了直线型道路的呆板。

景观规划结构——“一源、双溪、四季、八区”

一源:安藤设计的水之纳骨塔

水、绿地、太阳是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因此这座台式墓园,主体建筑是一个长达81公尺的巨大水盘,像一面镜子映照周遭美景;另一头同时奔流成为高12公尺、宽90公尺的水瀑大帷幕,内部空间也会有阳光洒下,营造静谧的感觉。户外更将大面积栽植吉野樱花。作为整个墓园内的核心建筑,也是我们此次整体景观设计的主体。

双溪:“双溪蝴蝶谷”

利用现状山地地形和“沉砂滞洪池”的水源规划成“双溪蝴蝶谷”跌瀑景观。

双溪的源头为“一源”,水源由“水之纳骨塔”引出,基地所在标高约390.0。双溪的主体观景段分别从“一源”流出,通过的东、西二侧山谷经东、西2侧地形标高均为350.0的“沉砂滞洪池”。溪流的位置基本利用现已建成的排水沟,通过景观美化、置景石、种植水生植物等景观改造形成。

利用两者间山体的40m落差,两段总长约450m左右的溪流,同时结合地形设计五处沿主车行路及正向墓园区的瀑布景观。

流动的水体不仅赋予墓园灵气和活力,同时也为墓园优美的景观增色。对于部分地势较低,不能看到海景的墓穴,临水而建,能观流水动势、聆听跌瀑潺潺,也可成为区域的卖点。

从两处标高均为350.0的“沉砂滞洪池”向北,溪流仍沿山谷北流,最终汇流至基地北侧标高为300.0的蓄洪池。此段“双溪”因地势较低,且离核心墓园区较远,为保育区林木遮挡,基本在墓园的视线范围之外,因此并不具有重要景观价值,不会如南段那样投入较大的成本造景、造瀑布,还是以本身的泄洪功能为主。

四季:四季景观特色

利用植物造景的独特性,营造墓园四季季相变化的园林景观。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陵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增长,提倡节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新型葬式,是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让园林充满了自然野趣,尽量减少人工建筑物,节约土地损耗。在“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全社会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社会大环境下,注重生态与环保功能成为了世界园林发展的共同趋势。

生态陵园作为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的一种陵园形式,它主要是将园林、艺术和生态这三要素相结合,专门为祭奠者创造的休息、冥想的场所,所以它的规划设计要有自己的特征,凸显个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生态陵园得到长久发展。

一、生态陵园的概念

生态陵园主要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挖掘陵园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构建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殡葬环境与文明和谐的殡葬文化,形成生态良胜循环的以墓葬为主要殡葬功能的公共场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1、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生态陵园规划设计之前要充分掌握现场地形自然风貌及现状特点,通过科学分析、精心构思、合理规划,对各相关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力求将陵园规划为一处具有文化特色、功能设施完善、生态景观优美、以简约中式风格为主的结合传统碑葬、现代树葬、草坪葬及骨灰墙形式的综合性公众陵园。改变传统公墓的阴森压抑形象,营造一座安宁、祥和,同时又具现代意识的融浏览、祭奠、缅怀、纪念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陵园,在殡葬文化、园林艺术、绿色生态、科学文明方面协调发展,打造一座人文纪念的公园,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艺术乐园,一片积聚文化品位和观赏价值的人生后花园。体现墓园是后人怀念先人、和先人对话的时空新构想,宁静、轻松的氛围能激发后人继往开来、进取向上。

2、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理念

2.1传统文化学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死者本人人土为安是否安适,更是会影响到其子孙后代的吉凶和荣辱。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阴宅的风水特别关注,因此应在公墓墓碑的规划设置中融人园林风水观,在植物配置上亦充分体现风水的无行相生相克观念,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联系。

2.2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

立足于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恰当分区,以体现出墓园庄严、肃穆的氛围。

2.3景观延续性和艺术性

在规划建设中做到与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体现延续性。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性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公墓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园林公墓的同时,力求使该公墓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2.4园林文化学理论基础

人们到殡葬区,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而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的信息、物化的文化。通过建筑、小品、道路、绿化等构成要素的空间布设,通过对生境的营造、环境的改造、意境的创造来达到精神的体现。

三、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1、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陵园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应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山水园林和景观休闲陵园风格,充分结合传统的园林风水观,创造具有温州城市文化底蕴的园林公墓环境。

2、植物造景,突出主题

保留原有树木,并将其与新栽的植物融为一体。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植物造景与公墓类型相互融合,体现自然美与建筑美的融合。植物造景方面利用乔木、灌木、香花植物、地被、草坪有机结合,体现景观的层次性及生态性,进而营造怡人的生态墓区环境日。

3、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体现公墓环境景观的风水观和适宜性;充分强化地形地貌特征和墓地条件的可用性;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引水入墓区来营造亲水空间;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力图在最少的地形整治下达到土方平衡,减少工程造价,保护和利用并举。

4、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

近、远期结合,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在注重环境质量的同时,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绿化率,尽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5、适地适树、经济合理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大量采用乡土树种,不用名贵树种和外来引种。环境景观设计,将休闲景观与停车场相互融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兼顾景观功能,从而提升公墓形象及价值。

四、生态陵园规划设计

1、合理进行生态陵园的选址

合理的选址是规划的前提,陵园地址要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应该考虑环境卫生的问题,不能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中规定:建立公墓应当选用荒山瘠地,严格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千线两侧等建造墓地。传统风水学中认为“坐北朝南,负阴抱阳”即陵园的最好朝向应该向南的坡地上以确保四季都可获得阳光的照射给人生机,并且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冬季又能躲避北向寒风的侵害。在地形上以山坡中间为宜,山顶种植或保留自然山林以巩固整个山体,并适当提供水源,向下能够保证排水通畅以及暴雨时的稳定,并尽量避免选择孤山或者坡度较大的地带以节约开支和破坏环境。水源充足是理想陵园选址的必要条件,清洁水源能够为陵园清洁与植物灌溉提供便利,但同时残留在骨灰中的垂金属类化合物与祭祀焚烧残留物会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选址时应首先利用山顶的森林收集涵养雨水补充水源,并尽量收集净化陵园冲刷后的中水,可以结合景观水体、小湿地等净化后进行排放。土壤上以砂质土壤为宜,保证良好的排水避免对骨灰的影响,还应选择适当的乡土树种,以常绿耐贫瘠植物为主,对山体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能力。

2、根据陵园的功能性进行合理分区

根据目前陵园地形处理现状及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结合各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可考虑将陵园设置成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办公接待区、祭祀(烧纸)区、墓群区、苗木繁育区等,还可以根据陵园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所需要的功能区,比如,传统葬区、树葬区、壁葬区、花卉葬区、草坪葬区、艺术葬区、水葬区、高档特色葬区等,充分满足祭祀者的需求。而相对而言比较全面陵园的功能分区包括入口广场区、服务区、林带隔离区、纪念区、办公管理区、墓葬区,每个陵园还可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设置或增加其它功能区。入口广场区是重要的人流集散地,应该设置合理的停车位,广场及车位铺地以透水性铺装为主,考虑人流与车流分离并设置向来园者展示园区文化和服务信息的场所,包括园区位置,园区地形图和游览信息简介等。

3、道路布局

道路布局上通过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路为主,在具体功能分区规划上应结合各部分功能确定其内部的用地结构与配套设施,使各个功能分区既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又能有机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根据陵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分类分级、台阶蹬道和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比如,家属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

4、绿化设计

植物是墓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营造一种轻松的祭祀意境。绿化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自然优先等原则,一定要适地适树,考虑景观的需要,采用常绿植物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便于养护的植物进行配置。同时还要注重选择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在景观的主轴线区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同时注重采用对称式安排植物景观,营造庄严、肃穆的景观环境。在陵园内的不同地点的植物配置都要符合区域特征,比如,入口区常常采用对植的乔木组团,形成庄严的氛围;墓区内部采用矩阵式种植,通过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既能体现肃穆的气氛,又能体现季节的变化,而是防护绿带,作为背景林,整体达到远观“见树不见碑”的效果;广场内部应用开花的小乔木、花灌木,以常绿与落叶搭配的大乔木为主,形成围合空间,通过植物与雕塑、小品的搭配,形成艳而不俗、明快敞亮的环境,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陵园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它的规划设计对于整个陵园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秉承长期以来 “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使整体规划在公园化、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指导下,改革创新。推行生态的“绿色殡葬”形式。象征生命常青、精神永存而且真正把陵园建成祭奠追思、旅游观光、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人文纪念公园。生态化陵园的建设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持续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以保持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陵园不断建设的同时,陵园的生态环境也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唐明敏.生态陵园的规划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好乡村;农村社区;公墓;规划建设;殡葬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03-04

Abstract:At present,China is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vigorously building“beautiful villages”and “new rural communities”. However,poorly scattered cemeterie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and cannot meet the bas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Thu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emetery is impera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rural cemeter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how to select the site scientifically from the nature of the land,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traffic,Fengshui culture(the geomantic omen),the use of the ecological,park,as well as unified plan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funeral,landscape,humanities memorial function in one of the modern ecological village cemetery.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neral reform,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cemetery.

Key words:Beautiful village;Rural community;Cemetery;Construction;Funeral reform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农村问题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地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殡葬用地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坟地零星分布、杂乱无章、随意挤占耕地林地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同时也无法满足人们对自己身后安息之地更高层次的期求。加上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很多地区的若干行政村被合并在一起,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导致村民远离了自己的宅基地,搬进了农村社区,而其先人坟冢并没有随之迁移,造成清明春节祭祖路途遥远,十分不便。虽然一些地区为了解决村民上坟难的问题建立了公墓,但是采用的是魍车拇竺婊硬化、单一墓葬方式,青山白化现象严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上老龄化背景下农村死亡人口逐年上升,给原本“人多地少”的农村又再次增加了土地使用负担,给粮食安全和人居生存空间带来挑战。因此,为了建设美丽乡村、节约耕地、守住生存空间、便于农村社区集中管理,在乡村地区建设墓园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公墓的研究从选址、立意,到实践案例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有关乡村公墓的研究很少[1-4]。

1 乡村地区殡葬现状

1.1 乡村墓地现状―坟冢分散无序,公墓硬化突出 目前,我国东部广大农村地区,先人去世后,一般都会选择棺葬,自由选址,葬于自家土地;北方平原地区基本安葬在自家的田地里,边上植树;南方山地丘陵区则会选择安葬在自家山林地中。“村村有坟冢”在中国农村是普遍现象。这些分散无序的坟冢,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日益紧张的今天,已成为浪费土地的始作俑者,必须进行及时合理的整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公墓,将各村民组零星分布的坟冢通过迁坟,进行集中安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散乱差的问题,但是因公墓建设大面积耕地林地被开垦,土地或者硬化,青山白化、黄化现象突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

1.2 当前殡葬观念―土葬厚葬居于主导,生态殡葬滞后 尽管因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不同,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殡葬方法,如火葬、天葬、海葬、水葬、悬棺葬、野葬、瓮棺葬、洞葬、衣冠葬、二次葬等等[5]。但是因汉族人口众多,其所推崇的土葬仍是我国主导的殡葬方式。汉字“葬”,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习俗:人死后,将其置于土中,下面填埋树枝,上面撒上泥土,再种上植物。2008年,我国死亡人数935万人,土葬超过50%,占用耕地10几万亩[6]。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对死者停放时间的长短、下葬的方位、祖坟的大小、墓碑的高低都十分讲究,认为其是关系到后代子孙兴旺的大事。一些大户人家长辈去世后,大操大办,阴宅甚至建的比阳宅还要豪华。即使有一些思想先进的农民想要采取厚养薄葬的生态殡葬方式,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也很难践行。在安徽的安庆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殡葬方式,即厝柩,棺木在地上停放3a后方能入土下葬。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绊脚石。

1.3 现行悼念方式―有声悼念为主,无声方式受众度低 农民在上坟祭奠时,认为只有通过焚烧大量的纸钱、纸车、纸房子、燃放鞭炮等方式才足以表达他们的思念和孝道,数量越多,意味着越尊敬逝者。每逢清明、七月七、春节,坟地鞭炮声此起彼伏,草纸味四处弥漫,导致空气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引发火灾,对当地的森林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毁坏。当前鲜花、墓志铭等在城市盛行的无声无污染生态纪念方式在习俗浓厚的农村地区受众范围很小。

2 乡村公墓规划建设要点

2.1 选址依据

2.1.1 用地性质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提出保持我国耕地总量“18亿亩”不能减少的刚性约束,任何人、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限制。因此乡村公墓在选址时,应当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瘠地,最大程度的节约生产用地。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应尽可能的不占耕地而选择荒山荒坡作为墓园的基址。在无山林地的北方平原地区应尽可能的选择荒地荒滩,坚持少占良田,珍惜每一寸耕地资源。

2.1.2 交通通达性 城市公墓多建设在城市内部或者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性良好。乡村公墓不同,大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成为其主要制约因素。但是作为祭奠性场所,逢年过节人流量和车流量必定会出现一个峰值,因此其建设必须保证交通可达通畅。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践行了“村村通”工程,因此乡村墓园选址时尽可能选择此类村庄,后期道路建设只要在原有“村村通”道路基础上实行拓宽和加长工程,可节约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另外,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已经实行新型农村社区的乡村地区,可建设大型集中型公墓,公墓选址时应考虑与社区的距离,将公墓尽可能建在中心行政村附近,位于社区服务半径之内,保证各行政村村民都能比较便捷的到达墓地。

2.1.3 因地制宜结合风水文化 乡村墓园进行选址时,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水源、植物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节约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还应适当考虑风水学,满足几千年来农村地区人们的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从传统风水学的角度来说,龙吟福地应当是“前有水为照,后有山为靠,左右有山为抱”、“藏风,聚气,得水”之地[7]。这其中实际上包含了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某些知识:墓园有山,排水容易;周边有水,可起到防护隔离作用;山水结合,树木葱郁,生态效益良好。

2.2 地形处理及道路设计

2.2.1 地形设计 平原地区因地形平坦,墓园建设时应注意做好排水处理,分区域进行地形抬高,边缘采用明沟排水,区域内部可结合墓道设置地下排水官网系统。山地丘陵地区,根据土壤安息角原理,山体坡度宜控制在30°以内,不能超过50°,防止山体滑坡。墓区可沿着等高线进行设计,由上至下,呈“梯田式”布局,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约投资。

2.2.2 道路设计 为了营造墓园整体景观,平原地区的墓园中道路一般采用规则式布局方式。山地丘陵地区,道路可沿着等高线进行设计,呈自由式环形布局,减少土方工程量,最大限度的保护原始地貌和生态环境。陵园道路一般分为三级,一级道路即主干道,是全园的骨架,成循环体系,净宽6~8m,能满足车辆双向行驶的需要;二级道路为次要道路,宽度为5m左右,结合无障碍坡道、消防车道进行设计;三级道路为各墓区和园林绿地中游步道,设计宽度为1.5~2m。

2.3 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墓园设计之初,应进行统一规划,做好总体规划(规划目标、规划结构、规划分期)和专项规划(建筑规划、交通规划、空间规划、竖向规划、水系规划、植物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运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让整个墓园看起来整齐划一,肃穆可敬。

根据性质划分,墓园可分为2大类,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目前,市、县级公墓多为经营性公墓,乡镇和乡村地区公墓绝大多数为公益性公墓,由当地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进行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在投入使用时,无法采用“以园养园”的经营模式。因此乡村公墓建设时,不能一味照搬照抄那些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建成的城市经营性公墓,设施建设应量力而行,有所取舍,殡葬建筑设施规划应当从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植物生态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上。

2.4 改革土葬,建设生态殡葬设施 为了破除迷信、节约丧葬成本、增加更多耕地、防止瘟疫,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总则第二条:“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这为殡葬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加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待死亡更加理性化,殡葬方式也由传统土葬逐渐向生态殡葬形式转变,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接受草坪葬、树葬、花葬,也有少部分人选择骨灰墙、骨灰塔等形式,有学者做过关于城市地区最欣赏的殡葬方式调查,结果显示:57%的人选择了墓葬(大多数为老年人),43%选择了非墓葬(大多数为年轻人),说明生态殡葬方式是我国殡葬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景看好[8]。尽管现阶段生态墓园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仍然存在较大的阻力,但是在建O乡村公墓时,我们应该大胆做一些尝试,引入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塔葬等节地新方式,为推行新的殡葬改革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2.5 运用公园化、生态化、人文化理念进行规划

2.5.1 墓园公园化 墓园除了为前来祭奠的人们提供庄严肃穆的气氛之外,还应该拥有一定的景观,为人们提供短暂的休憩地,同时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真谛。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墓园公园化势在必行。通过草坪、花卉、树木、亭台、小径、流水等园林造景要素,为冷冰冰的墓园增添绿色和生机,以公园的要求来建设墓园。目前“墓园公园化”在国内外已经有成功的例子,如美国洛杉矶玫瑰墓园,道路两侧高大的树木下种植了大片的玫瑰花海,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会到墓地露营、游览、甚至结婚。又如上海福寿园,因其高质量的景观,已成为“上海一日游”景点之一。早在1999年,民政部门就针对公墓建设提出了“保护地球生态,共建绿色陵园”的口号,这为我们建设乡村墓园指明了方向。虽然乡村公墓因建设资金有限,并不能严格按照公园化标准来建设,但是可以结合周边水景、地质地貌、乡土植物进行设计,加入一些休息型设施,做到有景可观、有地可憩。

2.5.2 墓园生态化 在设计之初,除了科学选址,规划墓碑、园路,还应该在墓园内留有适量空间用作绿化,增加绿地面积,提升景观绿化层次,提高生态效益。

(1)平面构图上,采用“块+廊”的网络生态绿化模式,将自然与人工景观融合。墓区:以常绿树种沿着墓道进行规则式种植为主,营造祭奠氛围;休闲区以自然式(孤植、群植、丛植)配置为主,充满生活气息,给生者以抚慰。

(2)树种规划上: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北方地区多用杨、柳、榆、槐、椿,南方多为马尾松、构树、泡桐、水杉、杉木、竹子、柳树等;用材林与经济林相结合,公墓绿化可以采用当地退耕还林树种,如水杉、杨树、杉木、榉树,也可种植一些苗圃果树等经济植物,绿化的同时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如毛竹、茶叶、桂花、紫薇、山核桃、板栗、石榴;考虑防火树种的运用,形成防火隔离带,防患于未然。如木荷、海桐、杨梅、石楠、油茶等;选用色彩变化丰富的植物,展现丰富的季相景观,如红枫、枫香、紫叶李、黄连木、银杏、乌桕、无患子、马褂木等;选择各类鸟嗜、蜜源植物,营造鸟语花香的场景,如槐树、桂花、火棘、枸骨、海桐;打破传统的松柏类植物的垄断地位,可选精神内涵丰富的植物,营造追思空间和场所,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四季常青,虚心直节,梅开五福),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玉棠春富贵);桑树、梓树(家乡),荷花、睡莲(圣洁之花);对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南方红豆杉、香榧、连香树、香果树等尽量不砍伐,挂牌保护,尤其是在安徽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

2.5.3 墓园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慈孝文化、图腾文化、生命文化都可以为我们营造当代公众陵园的意象提供传统的文化主题[9]。乡村墓园建设时,可以从中吸取不少素材,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名人故事,通过设置一些名人墓、文化景墙、雕塑、宣传牌等作为载体,对这些文化进行传承,让后人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传统殡葬文化、孝道文化以及生命文化。

3 结语

乡村墓园是“美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其建设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墓地分散无序的状态,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有利于农村社区实现集团化管理。其选址应考虑用地性质、交通可达性、风水学,科学选址;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将公园、生态、人文等理念融入其中,走生态殡葬之路。但是当前,我国的公墓建设研究集中在大城市和县区,乡村公墓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较少。另外,农村地区人们对于几千年来所推崇的土葬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如何真正从思想上转变其思想观念,接受新式殡葬,大刀阔斧的推进殡葬改革,除去规划层面,政府部门还应该大力引导推进殡葬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领导,严抓共管;加强宣传,转变公众意识;循序渐进,防止一刀切;拓宽资金渠道,最终加快乡村公墓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群,李桂文.城市公墓的可持续发展[J].华中建筑,2008(2).

[2]陈宇鹏.现代园林公墓建设和运营模式初步探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3]陈健.西安市现代公墓景观艺术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安力加.F代城市公墓设计升级与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5]张晟,邓禧.中国殡葬文化及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7(6).

[6]张宇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发展生态公墓的可行性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7]魏蓉.风水观对中国现代丧葬文化的影响[D].太原:山西大学,2012.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遗址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Abstract: this era historical sites exist more destructive behaviors, as people on site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gradually, the protection of the site has been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how the site pro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key problems with a thought-provoking. This article by "prince survived trace" historical culture XiuXianYua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t, leisure tourism and culture protection show as one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protection and the use of the model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 carry out some thoughts.

Keywords: site history and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历史遗址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的宝贵财富,但是时至今日,当历史遗址与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相矛盾的时候,这些历史遗留物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保护问题更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规划的指导控制下,在社会公众的宣传呼吁下,人们对遗址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近年来城市开始兴起遗址公园的开发,遗址公园是在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同步发展过程中,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吴山镇处于合肥经济圈的紧密圈层内,是合肥市北部的卫星城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各类遗迹、遗址在科研、文化、旅游发展上具备极大潜力,“吴王遗踪”已于1995年被合肥市政府评为“合肥十景”之一。规划以五代十国吴王杨行密之墓作为依托,建设集寻古觅踪、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及美食品尝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公园。

一、“历史遗址”的概念界定

“历史遗址”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城堡、村落、住室、寺庙、陵墓等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吴山镇内属于历史遗址有:吴王墓、吴王庙、公主坟、杨渥古街、贞洁牌坊、叶挺将军故居及多位烈士墓葬等,在遗址保护的前提下,这些历史遗址可作为开发建设的资源,充分发挥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

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发展

在历史遗址的规划中,首先应明确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中加以更好的保护的原则。既要反对那种一心快建设、挣大钱,盲目的不顾历史文化遗产的冒进行为,也要反对保守派一味强调保护而不重视利用的顽固思想。

2.1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的方法

保护方式 实施措施 保护对象 特点

现状保护 对现状遗址进行加固维护,保持现有状态。 受自然、人为影响较弱的硬质遗址等,如城墙遗址、墓葬遗址等。 通过维持遗址原貌,最大程度能保留遗址的原真性,传达较为完整的历史信息。

回填保护 提取遗址信息后进行覆土回填。 遗址较为脆弱,受环境影响大,受到目前保护技术手段的限制。 有效的保护了遗址本体,生动再现遗址格局。

展示保护 通过展示,发挥教育科研等社会功能。有原址展示、砌护展示、馆内展示等。 保护技术比较成熟,遗址抗破坏的能力强。 景观感知性强,赋予遗址以新的功能与内容。

2.2对历史遗址进行利用的模式

2.2.1遗址中的历史文化物化

历史文化的物化是指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其遗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的主题、内涵及外延等具象化的进行表达,使公众能够通过感观、联想和参与体验等方式对历史文化深入感知。主要是利用文字、符号元素来书写遗址的历史故事、传说,表达其文化内涵。另一种方式是将与遗址相关的典故、神话传说、艺术创作等非物质的历史文化设定一个意境,然后借助水、花木、建筑等物境,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2.2.2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遗址本身贮存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是其真实的价值所在,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中针对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规划提出了“历史文化、大众游憩、景观物化”这三元素。文化元素是旅游开发的灵魂,一个地区旅游特色主要取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无论是实体存在的文物古迹遗址,还是无形的民俗民风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如何发掘文化的精华,将其潜在价值转化为规划设计的源泉和旅游产品的实体,正是旅游策划的重要课题。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搭建了文化产品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交易和展示平台。

2.2.3遗址公园开发模式

建设遗址公园是现阶段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最为普遍与成功的方式之一。遗址公园需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公园建设的关系、遗址利用与市民休闲活动之间的关系。遗址公园根据遗址类型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2.2.4 “武侯祠――锦里”模式

成都“武侯祠――锦里”模式是现代遗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成功的新途径。其开发依托蜀帝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合葬墓遗址,在建设武侯祠博物馆之后,在武侯祠红线内非重要文物保护区开建了“锦里”古街。

锦里的出现提供了一个供人们悠闲购物的场所,它直接吸收武候祠的游客继续消费,依傍武候祠从而免去了推广营销的过程。“锦里”的成功营运,不仅“盘活”了武侯祠博物馆的固定资本,同时成为三国文化的延伸和放大。这种创造性的运作思维深入了对遗址开发利用的肌理,以历史遗址为依托,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灵活多样而又可靠可行的产业投资,最终催生了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良性运行。

三、“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中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3.1 “吴王遗踪”规划构思

以墓为髓――以吴王墓遗址为景区规划的精髓和品牌吸引游客,以文化保护和开发协同为原则,重点体现吴王墓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景观风貌。

以史为脉――深入研究吴山、杨吴历史,以此为规划的客观依据,同时赋予想象的翅膀,再现还原历史场景,追寻一段尘封的往事,书写一代传奇,抓住历史上突出的事件,呈现吴山的悠远历史 。

以文为轴――基于对吴山镇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分析,寻求文脉上的延续性是规划的重要环节,注重场所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用文化线来串联、贯通整个区域。

3.2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在地理位置和产品开发上与周边景区存在同质竞争的问题,其旅游开发必须加强与区域旅游的联系,开发复合的旅游线路。镇域范围内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历史教育旅游等有开发价值的景点串连成线,结合吴山庙、吴山起义纪念碑、灌溉渠郊野景观带,“红古绿”互动,分层次推进红色、访古、生态旅游发展。做好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旅游协调发展的文章,形成组合优势、互补优势和整体优势,用“红色”引人、“绿色、古色”留人,开发建设“红古绿”互相映衬、和谐发展的旅游产业群。

3.3借鉴“武侯祠――锦里”模式

在“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的规划中借鉴“武侯祠――锦里”模式,将遗址周边可资利用的土地用于开发建设,遗址区内建立历史文化休闲园,既满足了日常市民活动需要,改善当地人文环境,同时使周边土地增值。规划仿古商贸街区,既有旅游观光、体验的特点,又有传统商业街的形态,整个街区商业业态与吴山地方民俗、土特产品以及杨吴文化紧密联系,同时辐射周边更大范围内旅游地产的发展,最终再用遗址周边地带开发所得资金反哺遗址的保护工程。

3.4引入风水理论

风水学在建筑选址、规划、设计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陵墓中得到印证,尤以帝陵风水最为考究。风水中四象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配以青、红、白、黑四种颜色,又想象比拟成龙、鸟、虎、玄武四种动物,多出现在宫阙、城门或墓葬中,在墓葬里,四神能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汉代张衡《灵宪》中有云:“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穴”前之水屈曲回环,左右护山绕抱护“穴”是陵墓理想风水的模式。

“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突出的将陵墓风水模式人工塑造,在“穴”位之后堆山,“穴”前理水,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于四方位分别构筑青龙亭、白虎兵场、朱雀桥、玄武壁,较好的附和陵墓的风水模式。

3.5历史信息的传承与景观塑造

在规划之初,由于吴王的知名度略低,前期策划着重深入挖掘吴王相关的历史文化,从史料记载、民间传说等多方面查阅资料,例如《资治通鉴》、《五代史》,《十国春秋》等,规划中加以合理的引申附会,以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如何将这些历史信息传承下去,令游客了解唐吴的历史背景、吴王的生平功绩,光靠纪念性的祠堂、墓园还是不够的,还需结合文字、图画、模型等形象的展示出来。规划在空间上构筑历史文化轴和祭祀文化轴,历史文化轴以叙事的手法,通过描述一段段往昔故事的浮雕景墙、文化展廊和碑林等向人们诉说吴王的历史;祭祀文化轴以吴王墓祭祀为内容,按序列展开布置功德柱、下马坊、驮碑龟趺、祭祀建筑群、吴王墓冢,作为景区参观游览的核心;规划区西南为百花园,用植物造景的手法,还原历史上百花公主为父守孝的百花园。多种手法使历史的场景片段重现于景观中,强调历史遗产的保护、体验和感知。

3.6景观序列空间

简洁纯粹的几何形态与变化丰富的序列空间、宽广的空间与小尺度的场所,明确的环境限定与无限的时空感受,各种元素差异产生的内在张力,烘托和渲染了对历史遗址的纪念性。本规划中采取了轴线对称与多层系纵深的布局,狭窄、漫长和线性延伸的空间足以烘托主体建筑物和墓葬遗址的庄严肃穆之感。为了限定这一线性廊道空间,运用不同植物、构筑物组合成或开敞或封闭的有秩序的景观序列,尤其是在墓前神道两侧布置了静穆的石像生,凸显了陵墓对生命结局象征的严肃性和终极感。

结语:

在针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开发中,应基于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将历史考古、文化传承、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等多方面结合起来,综合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商贸经济等多种功能,最终体现其巨大而深远的综合效益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滨谊.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策划规划设计:南京玄武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 亢亮、亢羽.风水与城市[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5] 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6] 魏科.皇城根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J].城市规划,2003

[7] 崔明.江苏省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D].南京:东南大学,2006

[8] 韩炳越.历史景观保护恢复与更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9] 余峰.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10]胡畔.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杜陵遗址为例[D].西北大学,2007

[11]马武定.对城市文化的历史启迪与现展的思考[J].规划师, 2OO4

[12]倪用玺.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适宜模式比较研究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李嘉乐.关于保护历史文物和继承传统文脉. 2000年7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在发展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促进申奥成功”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王晨,1986年10月30日出生,女,安徽省庐江县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2009年研究生,攻读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李保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规划系副主任,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今天,我们利用大半天时间,组织全体区级领导、各镇办党政“一把手”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全区10个镇办城乡容貌提升、旧城改造、农业园区建设和殡葬改革 “四项重点”工作的18个点进行了现场观摩,沿途还车览了6个点,并现场对城乡容貌提升进行了测评打分。这次观摩的24个点,各有优点、各有特色,基本反映出各镇办今年以来所抓的工作重点、工作力度和工作效果。与会同志一路看、一路议、一路比,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基本达到了交流学习、督促检查、鼓劲加压的目的。希望同志们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寻找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措施,取长补短,迎头赶上。下午召开大会,主要是对“四项重点”工作进行点评,并对当前几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今年以来,各镇办、各部门都能坚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四项重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思路,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全力以赴推动落实,“四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今天的观摩,我有三点感受:

一是领导重视,部署到位。各镇办、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始终把“四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制定推进方案,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突出关键环节,夯实包抓责任,严格时限要求,切实做到了任务、责任、标准、人员、时限“五落实”,为“四项重点”工作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城乡容貌提升和殡葬改革工作中,各镇办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赢得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资金到位,保障有力。为了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城乡容貌提升和农业园区建设,区上分别列支了专项资金,截至目前,仅城乡容貌提升和殡葬改革两项工作已投入2000多万元。特别是对区上统一实施的容貌提升工程,区市容局聘请专业团队高标准规划设计,大力度推进建设,__桥北区域的亮化一期工程现已完工,城市夜景更加靓丽多彩,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殡葬改革开局良好,农村新亡故人员全部实行遗体火化、集中安葬。截至目前,全区共累计发放丧葬补助资金70多万元,惠及300多户群众。这方面,窑店办的力度比较大,在区上和新城补助的基础上,办事处还对群众补助1000元,并免费提供墓碑,进一步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其他镇办也都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有效保障了城乡容貌提升、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旧城改造工作中,区住建局、城改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实施了东风路和毕塬路周边城市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招标工作已完成。

三是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各镇办、各部门始终将“四项重点”工作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开动脑筋,创新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可以说是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特色。在城乡容貌提升方面,城区四办广泛动员辖区沿街门店、单位,大力整治门头牌匾、清洗粉刷建筑立面、绘制文化墙,主干道路街景大幅提升;农村六办积极实施村内道路、村庄周边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北杜镇北朱村、底张办岩村、窑店办三义村、周陵办崔家村、__办坡刘村、正阳办怡魏村等“四化”村建设成效明显。在旧城改造方面,区城改办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加强人员力量,强化工作措施,有力推动了旧城改造工作的快速实施。锦丽花语、秦王府等项目进展很快,亨星锦秀城三期、仁和天地等项目顺利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辖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更为下一步特色街区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在实施全区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杜家堡村区域拆迁工作中,区城改办、渭阳办的领导干部发扬“5+2”、“白加黑”的精神,深入群众家中,认真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临时修建了一条道路,更换了在拆除过程中损坏的下水井盖,从细微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仅用45天时间就完成了涉及413户被拆迁群众98%的征收任务,且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创出了平稳、快速、和谐的“杜家堡改造模式”。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窑店办、底张办支持服务园区建设力度大,农业园区建设推进较快,西部芳香植物园、顺陵遗址生态园等园区形象进度好。北杜镇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在南杜村积极发展林下养殖,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殡葬改革方面,通过各相关镇办和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殡葬改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尤其是承担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窑店办、周陵办、底张办和北杜镇工作力度很大,龙华陵园、长陵陵园等4个公益性公墓建设进展顺利,基本满足了辖区群众的丧葬需求。

总的来看,尽管“四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容貌提升工程进展不平衡。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收集处置没有真正实现全覆盖,一些镇办生活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尤其是沿塬各村整治不到位、措施不实、抓得不紧,导致垃圾乱堆乱倒,个别村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城市容貌提升工程欠账较大,都是去年搞过的,除今天观摩的示范点投入力度大、形象进度好以外,其他路段推进缓慢,变化不大,效果不明显。清扫保洁力度不大、标准不高,机械化清扫不及时、频次不够,区市容局和相关镇办双重监管不力、整治不到位,有些问题根本发现不了,即使发现了也没有及时解决,环境

卫生“脏乱差”反弹回潮现象较为严重。刚才,大家观看了市容环境卫生曝光片,所曝光的问题让人触目惊心,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仅从4月份市上反馈情况来看,我区存在的问题多达26个。对此,市委姜书记专门还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立即整改到位。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对市上反馈的问题和今天曝光的问题主动认领,强化措施,迅速解决到位。二是旧城改造相对滞后。近些年,尽管我们在旧城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与秦都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沿塬村整村连片改造一直滞后,基础设施不到位,功能不完善,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加之,旧城改造主动性不强,缺乏整体规划,直到近期才完成了东风路和毕塬路周边城市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标工作,项目包装推介力度也不够,缺乏一些档次高、规模大、辐射广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农业园区建设缓慢。由于受项目规划调整、土地手续等因素影响,导致农业园区建设进展较慢,一些农业园区虽然进展快但建设档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支撑,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还不明显。特别是西咸国际农庄项目推进力度不大,形象进度差;四医大医药植物园项目已经落户快一年了,目前还未实质性开工建设。四是公墓建设速度还不够快。前期,由于调研论证不充分,要求农村每个镇办都要建1个公益性公墓,后来因为规划选址、资金来源等问题,调整由区上统一规划建设4个区域性公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墓建设进度。另外,殡葬管理体制也不健全,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公墓建设管理办法至今没有出台,加之公墓建设手续办理审批较慢,陵园内的基础设施仍不到位,殡葬服务也没有及时跟进。对于以上问题,各镇办、各职能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城乡容貌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代表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推进措施,重点在抓建设、防反弹、提水平、促长效上狠下功夫。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个城市节点和8个重要街区的容貌提升工程。区市容局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力争在全市创经验、出典型。特别是对__桥北、抗战南路等区域,要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6月底前完成统一广场至抗战南路区域亮化设计工作,以及__桥北楼体立面改造工程;国庆节前完成统一广场至抗战南路区域二期亮化工程。要主动加强与两个新城和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全力配合做好费家转盘、福银高速__东出口和吴家堡转盘容貌提升工程,确保有序推进。城区四办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主干道路的沿街店面、楼体进行立面整治、清洗和粉刷,有条件的要绘制文化墙,美化城市景观,树立一批样板。农村镇办要结合新城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实施“四化”工程,精心予以打造,确保8月底前全面完成23个“四化”村提升任务。同时,要加快推进北杜镇垃圾填埋场扩容、21座新建公厕和10座改建公厕建设,新建一批简易垃圾填埋场,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二要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水平。今年,全国爱卫会将来__对国家卫生城市进行复检,环境卫生是复检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环境卫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不牢固,反弹回潮现象严重。对此,各镇办、各相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继续坚持干劲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增加清扫保洁频次,加大垃圾清运力度,提高作业质量,确保问题不反弹。在城区,区市容局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督促各办事处继续加大清扫保洁力度,严格落实 “门前三包”责任制,重点抓好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问题突出、容易反弹区域的整治,强化市容环境秩序全时段、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尤其是针对夏季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夜间烧烤、马路市场等突出问题,区创建办、市容局、综合执法局__大队和各相关办事处要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确保6月底前完成文林路花鸟鱼市场、滨河市场、三普桥市场等规范整治工作。在农村,各相关镇办首先要抓好生活垃圾规范化收集处置工作,以清理“六堆”、治理“四乱”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清运积存垃圾,清除视野范围内影响观瞻的一切障碍,确保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同时,区交通运输局、各相关镇办要继续抓好公路环境整治,不断加大208省道、旅游路、秦皇北路及咸宋路城区段等清扫保洁频次,提高清扫保洁质量,确保道路干净整洁。在此,我强调一点,从今天开始,各镇办要对各自辖区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区市容局、区创建办要采取各种有效的督查方式,尤其是对曝光的地方要跟踪问效,限期整改,对思想不重视、整改不到位、问题反弹严重的镇办,区上将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长效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城乡容貌大提升工作的重点。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在这方面想办法、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卫生三级监管体系,不断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及时处理各类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真正形成一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环境卫生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区市容局要积极调研论证,加紧制定城市亮化美化监督管理办法,出台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对城市亮化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巩固亮化效果。特别是农村镇办要积极探索清扫保洁新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择优选用专业清扫保洁公司,确保年底前农村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覆盖率达到50%。

一要高标准规划。区住建局、区城改办要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结合城区发展现状和布局,聘请一流的专业团队,进一步完善全区旧城改造规划,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特色街区建设,又要考虑城市路网、管网、绿化、亮化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彻底改变主城区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当前,要重点加快东风路和毕塬路周边城市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确保7月底前全面完成,启动项目策划包装。二要加快项目推进。今年,全区共安排重点旧城改造项目18个。对于这些项目,都逐一落实了区级包抓领导和包抓单位。各包抓领导和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真正把包抓项目当作分内工作,每周深入项目一线,及时解决存在问题。7月底前,杜家堡区域、东尚小镇、永绥街东侧二期、渭阳新村一、二期4个项目必须完成拆迁任务;11月底前,亨星锦秀城三期完成拆迁工作;对铁四局十字西南角、仁和天地、海棠福林苑等13个已经启动建设的项目,要主动对接、搞好服务,督促项目单位加大资金运作,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拆迁面积500亩。三要全面提升档次。区商务办和城区四办要坚持把旧城改造作为提升商贸业档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围绕中山街、北平街、永绥街、渭阳东路和钟楼、清渭楼周边等区域,抓紧制定全区商业网点规划,大力实施“一办

一街、一街一特色”工程,加快特色街区和城市商圈建设,加大知名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三产企业和品牌公司的引进力度,促进商贸业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年内每个办事处都要引进1-—2户知名三产企业,打造一条特色街区。 一方面,要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区上决定将张裕酒庄和西咸国际农庄两个园区作为省级农业园区,全力予以打造。区农牧局、秦汉都市农业园区推进办要不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张裕酒庄6月中旬正式开园营业;西咸国际农庄要加快精品花卉苗木栽植,进一步完善园区内部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年内顺利通过省级农业园区创建验收。另一方面,要加快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区农牧局、各园区推进办和相关镇办要加强与项目单位对接,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力加快园区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周陵田园居、正阳现代农业示范园要加强花卉苗木管护工作,积极聘请农业专家,引进先进技术,促其尽快由基础设施建设向生产运营转型,年底前实现产值过亿元;西部芳香植物园要切实抓好绿化苗木栽植工作,确保年内栽植各类花卉苗木700亩以上。要积极与秦汉新城对接联系,跟踪服务,力促四医大医药植物园项目尽快启动实施,年底前达到一定形象进度。同时,要加紧运作张裕酒庄二期、森禾农业园等项目,促其尽快签约落户,全年新引进大型都市农业项目3个以上。

一要加快公墓建设。这是当前殡葬改革的首要任务。区民政局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主动加强与两个新城对接,尽快完善公墓建设手续,及时协调处理各类问题,确保公墓顺利建设。各相关镇办作为公墓建设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抢时间、赶进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公墓建设。7月底前,底张孝陵陵园必须达到安葬条件,其余公墓年内基本建成,明年上半年全面竣工。二要加强殡葬管理服务。区民政局要认真调研,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相关制度,6月底前出台全区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殡葬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公墓管理责任主体、服务对象、收费标准等内容,确保公墓建成后规范有序运转。各相关镇办要紧密配合区民政局,继续加大殡葬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埋乱葬、骨灰装棺土葬等行为,坚决防止土葬现象死灰复燃。三要尽快启动重点区域平坟落碑整治工作。按照市政府要求,这项工作去年10月份就应该启动实施,只是当时区上考虑到区级公益性公墓尚未建成,坟茔整治工作不宜同步开展。目前,这项工作已经落在了全市后面,必须抓紧启动。区民政局要加强与两个新城对接,尽快拿出辖区重点区域平坟落碑整治方案,适时予以启动。各相关镇办要组织精干力量,及时摸清208省道、福银高速两侧和帝陵周边等重点区域坟茔数量,为做好下一步整治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宣传教育,全面落实殡葬补助政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确保全区殡葬改革取得实效。

一要确保各项指标“双过半”。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1—5月份各项指标完成很不乐观,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均未达到进度要求,特别是工业指标差距很大、欠账较多。会后,各区级包抓领导、指标牵头部门要对各自承担的重点指标,认真进行“回头望”,全面分析对比,逐项寻找差距,摸清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逐周、逐月制定推进计划和措施,集中力量,迎头赶超。区统计局要在督促各包抓部门和镇办足额统计、上报指标的同时,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勤汇报、多沟通,保证指标应报尽报、应统尽统,争取得到充分认定。总之,不管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紧盯指标不放松,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提升空间,千方百计促进指标的总量和增速快速攀升,确保顺利实现“双过半”。

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截至5月底,全区94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8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2%,但仍有一些项目未达到计划进度或没有实质性开工建设。目前,正是加快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各区级包抓领导、责任镇办和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真正把包抓项目拿在手中,放在心上,集中力量抓协调、抓服务,全力以赴促建设、赶进度。特别是对普洛斯空港物流园、新地物流园、浩源光纤等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要加强与两个新城对接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为项目快速、顺利建设扫清障碍。要加快征迁进度,6月底前完成空港盛邦商贸物联产业园、苏宁云商、蓝太飞机碳、北辰大道东段等项目征地工作;万通立体城市、周礼小镇等项目征迁工作也要紧抓不放,加快进度,保证按期交地。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西洽会暨丝博会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北方机车、佳鸿名车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尽快落地,确保上半年招商引资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

三要全面抓好“三夏”工作。当前,正值“三夏”大忙时期。各相关镇办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投入战斗,切实抓好夏收各项工作。区农机中心要积极做好农机具协调统管工作,科学调配机械,组织好机收工作,提高收种质量和效率。区农牧、供销等部门要备足、备好化肥、种子等农资,确保“三夏”农资供应充足。各相关镇办要抓住晴好天气,集中人力、物力,抢收、抢晒、抢入库,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夏收任务。区安监、消防等部门要抓好“三夏”期间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教育群众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防火意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区农机、交通、交警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机具操作人员的培训,严查各类违章驾驶、违规操作、违法载人等行为,确保安全无事故。同时,要加强与空港、秦汉新城对接沟通,充分利用麦收腾地的有利时机,把该留的地留下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四要切实抓好禁烧工作。去年国庆期间,一些镇办不同程度出现了焚烧秸秆现象,卫市长专门就此问题也批评了我们,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今年决不能再出现焚烧秸秆的问题。今天会上,给大家印发了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镇办也递交了夏季秸秆禁烧工作目标

责任书,区级领导、镇办、部门的包抓范围、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会后,各区级包抓领导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常深入到包抓镇村、田间地头,加强工作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各相关镇办、各包抓部门要严格对照目标任务,尽快制定工作方案,逐级夯实责任,强化推进措施,全力抓好落实,确保万无一失。区环保、公安等部门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燃放第一把火的当事人,要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严厉予以打击,拦头刹风,确保“三夏”期间全区“不点一把火、不冒一缕烟”。 五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时刻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抓好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安全度汛。要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城区主要以内涝防治为重点,抓紧检修排水管道设施,及时清除淤堵阻水障碍,确保管网畅通;农村主要以渭河沿线和沿塬滑坡危险地段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一次防汛安全大排查,对排查出的危房、危窑要迅速撤离、转移人员,设立警戒标志,并落实专人密切监控,确保不出问题。要备足防汛物料,区水利局、住建局和各镇办要按照“汛期不过、备战不止”的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筹措资金,抓紧备齐、备足各种防汛抢险物资,确保应急之需。要加强汛期值班,从现在开始,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安排好带班领导,留足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防汛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同时,要落实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一旦发现险情,迅速投入抢险,立即果断处置,并按程序上报。这里,我强调一点,“三夏”和汛期,各镇办、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原则上不得外出,手机保持畅通,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杨书记和我请假。

各镇办、各部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盯“四项重点”和当前工作不放松,把握时间节点,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兼顾,全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夯实工作责任。全面抓好“四项重点”和当前工作,是各镇办、各部门的根本职责。各镇办、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把各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定人员、定任务、定目标、定措施,真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手中有任务,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每周深入一线,积极协调指导,现场督促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要强化协作配合。“四项重点”和当前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镇办、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农牧、农机、水利、住建、环保、市容、城改和民政等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各镇办的业务指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主动开展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

三要严格督查考核。督查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抓手。区委区政府督查局、区考核办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专项检查和特别督查相结合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四项重点”和当前工作的督查考核,及时通报情况。会后,区考核办和“四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要对今天观摩情况尽快进行汇总,打分结果作为半年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四项重点”工作进行集中视察,现场观摩评比,发现问题,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年底,区上将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奖惩。对工作推进快、标准高、效果好的镇办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滞后、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镇办和部门,将严格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陵园;规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生态陵园特征

1、全局性特征。现代生态陵园的建设应考虑全局性,不但要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而且还要具有相应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现代生态陵园不能只重视自身发展问题的解决,而应该在整体协调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2、持续性特征。现代生态陵园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采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公墓暂时的“繁荣”,以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3、应对性特征。现代生态陵园应针对具体环境做出应对性的规划设计。在尊重现有环境的基础上修复和改善环境,做到“建设一个陵园就能改善和修复一片环境”。

4、和谐性特征。现代生态陵园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生态陵园是一个优美的园林环境,更是一个满足人类殡葬需求、文化气息浓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环境。

现代生态陵园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殡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节约土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在殡葬服务方面的需求;采用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规划设计理念,把传统殡葬文化、殡葬改革制度与环境生态相结合,解决传统殡葬领域中存在的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问题,在故者与生者、环境与发展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而科学的平衡关系。

二、国内现状

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死亡人口逐年增加,在全国范围内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城市,如:北京、天津、江苏、浙江、重庆等11个省市,在40年内将陆续转入“地下”。由此可见,这么多人口身故后的“归属”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目前存在着以下两种局面:其一,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其二,在全国提倡火葬的情况下,传统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现今全国共有陵园约几万座,在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新兴现代化陵园的建设与老陵园的改扩建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三、公墓的选址

受风水理论的影响,无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对墓的选址十分讲究,下葬之前,总是请勘舆家(俗称风水先生)查看地形、地势、山水走向,以求避祸得福,子孙兴旺。当然这种传统习俗及作法从理论上讲是荒谬的,从实践上看也是极为有害的,与今天两个文明建设格格不入。公墓作为殡葬改革的重要载体,选址时要有利于加强殡葬管理、有利于殡葬改革、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在具体选择墓址时,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服从当地的城市建设规划,对于当地的、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要综合考虑。为尽量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还要对下列几点进行考虑:(1)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前提,结合地地质、因地制宜,节约建筑成本和资金,缩短建设周期。(2)应考虑交通的便利和服务范围的广泛性。(2)良好的地型和朝向,良好的地质条件,足够规模的土地面积,可以满足各种葬法。(4)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建造良好的排水系统,提高抗旱能力,保证绿化的种植及养护。

四、规划设计的人文化

纪念性景观由于把人与纪念性场所联系在一起,所以景观与人的联系比景观本身显得更为重要。借助景观的意象延伸和移情升华,或使人抽离形体以寄情山水的精神活动与环境产生共鸣,或使人透过浮华喧嚣的世俗感悟人生哲理,或追溯历史寻找最本真的传统文化精髓。将纪念功能与墓园传统文化结合,使墓园成为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场所。

1、佛教文化。佛教宣扬的“轮回转世”观念告诫人们来生的形象与命运是受“善恶报应”的原则支配,如果来生不想陷于无止境的六道轮回,今世就要一心向善。佛教主张薄葬,同时倡导火葬,引入佛塔这一建筑形式以供供奉逝者骨灰。

2、传统生死观。多数人信奉人死之后灵魂不灭,生死一体化,死是生的延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祖先的祭拜。因此对墓地的选择不仅注重风水,还重视墓园环境的设计。

3、慈孝文化。孝道是中国丧葬文化特色之一。儒家讲究孝道和厚葬,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孝”“中庸”之道。在儒家文化的指导下,人们相信灵魂不灭,人死之后躯体要人土方能得到安宁。

4、生命文化。《圣经》上说,你来自泥土,又必将回归泥土。所以灵魂就选择了大地。所以坟墓最本色的位置就是在泥石和草木间。或许,墓地的存在,本身即一种宗教象征。人类应以对生命的尊重态度来对待它,应最大限度地赋予它以爱意和生命性。一块好的墓地,看上去,应像“家园”一样,是适于生命居住的地方、朴素、安谧、祥和、空间自由;阳光、水分、草木、风雨、呼吸……皆充足,符合生命本身的审美设计和要求。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灵魂永远栖息和长眠的田园,是我们为自己保存一段情感一段历史的地方,也是人间离上帝和天堂最近的所在。因此它最神性、最人道、最宗教、最纯洁……

五、公墓内部规划设计

(一)墓区规划与布局

1、从使用功能上墓区可分为墓葬区和寄存区。墓葬区就是客户为逝者骨灰安葬、祭扫的区域,包括基葬、挂树葬等。寄存区就是丧户为逝者骨灰寄存、祭扫的区域,包括塔葬、楼葬、亭葬、壁葬等。

2、以墓地的文化含量及价值,墓区又可分为商品墓、艺术墓和名人墓。商品墓区就是在划块的墓区中,成批开发制作的墓石、墓穴,由客户自行选购;艺术墓即独立设计开发制作,具有一定艺术风格、观赏价值的墓石。当然,其设计应首先得到客户的认可,或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抽象、概括、提炼,根据逝者的经历、爱好、贡献、职业等进行创作,再反馈给客户,名人墓即为名人设计制怍,具有一定艺术风格、观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墓石,名人墓的多寡、水平往往代表着公墓的层次。一般讲、大至国家、小至县乡都会有名人,只不过名气大小有所区别而已。做好名人墓不仅是对他们的纪念,也可以提升墓区的档次。

(二)墓区的绿化与景观布局

在绿化效果的把握上,要处理好活泼与庄重的关系,既有园林的特点,不能过于沉重和呆板,又与公墓庄重、安祥的气氛相协调。墓园的、绿化布局主要包括:

1、区域绿化。为保护公墓的生态环境,美化墓园,防止白色污染,突出“园”的特色,在墓区保留适当的土地,用于种植树木、花草。

2、墓间绿化。由乱埋乱葬到设立公墓是历史的进步、文明的象征,但公墓不是由分散污染变为集中污染,更不能有凄凉的气氛,所以在墓的周边预留适当的地块用于植树种草,可以将墓巧妙地掩映在绿色之中,不经意间减少了视觉污染。

3、绿化小景。利用树木、花草、盆花、盆景等组合成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绿化景观。

4、道路绿化。在主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应尽量选用‘常绿树种,不宜用落叶树种,公务用房是现代公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有公共侧所、休息室等,以免秋天落叶满园,增添凄凉、悲伤之感。为美化道路,可设路边花坛。

5、小景布局。中国园林多通过修景、选景、添景等人工方式达到园区风景的完美与协调统一,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以获得视觉上的美感、身心的享受和心理的愉悦。中国园林讲究山水,至于园中需如何造景,则应因园而异。但一般园中应包括山、水、桥、石、亭、榭等,这些人为景观通过合理搭配,可产生美的享受。若有条件的话,不妨请园林专家设计布置。

(三)建筑物的设置与布局

这里的建筑物是指在承担不同功能的建筑设施。现代公墓不仅是处理骨灰、遗体的场所,也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人文公园。为了突出公墓的现代性、服务性,设置建筑物时要尽可能齐全,为洽谈业务、休憩提供方便。建筑物按其在公墓内的功能可分为服务、管理、业务和其他功能性用房。

1、服务用房是现代公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有公共厕所,休息室等。园区内的厕所应布局合理,标志醒目,有必要的指示路线或方向。至于数量多少则视本园墓穴规模而定,可设置流动厕所。

2、管理用房主要有办公室、档案室等。办公室应分布在行政办公区内,无论是经营性公墓还是合资墓还是陵园等,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部门,应具有必要的现代办公设备、设施。墓穴的销售,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不容许有半点差错,所以,建立档案室保管有关的法律文件、客户资料、收入支出资料等很有必要。

3、业务用房主要有接待室、洽谈室等。由乎公墓销售主要争取坐门等客的方式,客户对公墓的了解主要通过接待部门进行,所以公墓要重视接待室的建设,它应坐落在主门旁显眼位置。内部环境要庄重祥和,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接待员应具备一定的素养,应耐心地回答客户的各种问题。洽谈室应与接待室相毗连或为一体,室内要放置必要的宣传材料,有关合同材料、购置程序,业务人员要熟悉本园的有关规定及有关法律政策,随时解答客户的疑问。

4、道路。包括公墓进出通道把公墓主人口与外部连接的道路。为改善祭扫高峰时车辆拥挤状况,公墓应分设宽敞进出通道,有条件的话,车辆原路进出,以便于及时安全、有效地疏散车辆和人流,同时路边应设人行道,做到人车分流。园路指墓园内的各种道路,设计时应主次分明,简捷便利,以利于客户快速到各墓区。园路一般有主墓道路,指公墓内部的环行道路,主要用于消防救险、材料运输及人员运送。路宽宜在3.5米以上,主墓道应尽可能地设计成环状道路,路面宜用彩色连锁砖石材等铺设,有一定的色彩感,增加园的祥和气氛。次墓道路指导公墓内联系各墓区的道路,路宽宜在2米以上,路面宜用彩色连锁砖、石材等铺设。墓区道路指公墓墓区间的道路,路宽宜在1.5米以上,路面宜用彩色连锁砖、石材等铺设。墓间道路指公墓墓区间的道路,路宽宜在0.8米以上,路面宜用彩色连锁砖、石材等铺设。

(四)配套设施的布局与规划

除上述必须的项目外,公墓还要提供相关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给排水、供电、广播、通讯、消防、标志等相关服务。停车场是现代公墓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停车场的大小及设立方式是由公墓规模及已销售墓穴的数量决定的。因为公墓的停车场使用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季节性,因此公墓的停车场可以不用像城市的停车场那样标准,可进出。通道的两旁稍加平整,铺垫一些沙石作临时停车场用,也可利用荒地略价平整,因地制宜即可。给水主要应符合本园的生活及建设绿化用水及祭扫时客户用水。给排水设施也是现代公墓建设的一项重要设施。给水应达到防疫部门的卫生要求。排水应满足环保和水利部门要求,应有系统完善的暗沟排水管道,保确保排水畅通,尤其是排水系统应考虑洪涝灾害。公墓安全工作很重要,消防设施就是必要的安全保障,消防管道、消防器材应布局合理,要通过当地消防部门的验收。其他诸如供电、广播、通讯等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此不一二介绍。

结语

现代陵园景观设计的构思应以“环境园林化、功能多样化、景点群体化”作为指导思想,把传统殡葬文化和殡葬改革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减少殡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殡葬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新洋,陈新建,葛蔓. 城市生态陵园规划设计探析――以龙凤山艺术陵园概念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1,S1:84-87.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清新秀美的生态环境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全面贯彻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进一步深化殡葬体制改革,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服务体系,倡导文明丧葬之风,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殡葬领域,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确保到2014年把建设成为部级生态区。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区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和《区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强化全民生态殡葬意识,加强生态殡葬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殡葬基础服务设施生态化、园林化,全面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主要任务:根据以上总体目标,我局将注重做好一下四项工作,确保2014年通过部级考核验收。

(一)强化全民生态殡葬意识。改革传统的丧葬方式,必须把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作为第一道“闸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及老年协会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力量,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进行宣传;通过召开全区机关干部会议、全区民政系统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宣传;通过区民政局领导人在电视媒体的号召讲话进行宣传;通过镇、村干部下村召开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宣传;通过村干部对本村群众进行宣传等,从而加大生态殡葬

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生态殡葬的安葬方法以及对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普遍提高干部、群众对推行生态葬法的认识,逐步接受殡改新观念,执行殡改新政策。

(二)加大生态殡葬的建设力度。全面推行生态殡葬,就必须要加大生态墓区的建设力度,我局将充分发挥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并督促实施。坚持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墓区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与城市建设、交通建设、风景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相衔接,确保在城市规划区和“三沿五区”内划定无坟区。乡镇一级一般不宜搞公益性墓区建设。生态墓区建设,可以以村为单位兴建,也可几个村联建,也可以建设骨灰存放堂,建立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丧葬习俗。同时,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对已建生态墓区的,骨灰一律葬入生态墓区,严禁乱葬乱埋。力求将殡葬改革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

(三)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服务体系,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要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完善殡葬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完善政府主导与行业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殡葬服务体系。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殡葬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推进以提高火化率为主要目标的遗体处理方式改革;二是推进以科学、文明、卫生、节俭为主要目标的殡葬习俗改革;三是推进以生态安葬为目标的骨灰和遗体处置方式改革”。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实现全区火化率达到100%以上;二是实现公益性墓地3年内覆盖城乡,骨灰入墓率平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三沿六区”无坟化;三是革除丧葬陋习,逐步形成“文明殡葬”新风;四是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水平和殡仪服务水平。

(四)加快实施殡葬基础服务设施生态化、园林化。

利用生态学、环境景观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殡葬设施,进一步完善殡葬设施的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园区各种污染,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实施清洁的殡葬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保证殡葬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注重设施的生态化;建筑、雕塑及假山、池沼等人工设施是殡葬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设中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与殡葬环境融为一体,突出环境的自然特点,在体现设施的园林化的同时,满足人类对自然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殡葬文化活动需要和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促进殡葬场所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殡葬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三、创建步骤

根据区创建步骤,我局的创建工作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1、组织发动阶段(2011年1月5日—2011年3月20日)

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召开全系统创建动员大会,成立创建生态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局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职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3月21日—2013年12月31日)

按照《区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和《区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状》和《区民政局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创建计划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认真组织实施,确保2013年各项指标达到部级生态区标准。

3、整改提高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

根据区模拟检查情况,及时做好整改提高工作。

4、迎接检查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全面完成民政系统的各项创建任务,迎接国家国家考核验收。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殡葬管理的副局长和分管创建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责任科室、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创建部级生态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相关单位和科室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积极配合局创建办做好工作,并设联络员一名,负责与区创建办的沟通、联络,确保及时、高效的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各相关科室和局属单位要按照有关生态区建设的要求,在局创建生态县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树立创建一盘棋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按照局制定总体创建方案,不打折扣,全面、按时完成任务。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

地址: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

依据国家有关殡葬改革的条例法规、法律法规及规定。为保障本公司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公司管理的稳定和发展,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就购买_________墓地事宜达成本协议,供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甲乙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各级管理部门对殡改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条 乙方必须遵守甲方的_________及有关规定。

第三条 乙方根据甲方的统一规划,选择购买了甲方_________号的墓穴,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第四条 乙方向甲方支付以下费用(币别:_________)

墓穴(地):_________元整。

管理费(类别: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墓碑(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其它:_________元整。

合计:_________元整。

上述费用在签订合同时一次付清。

第五条 乙方在获得甲方核发的《墓地使用证》后,即获得该墓穴的永久使用权。

第六条 乙方所购的墓穴由甲方负责绿化、清洁、保安等管理工作,并负责对乙方购置的墓面及小件的看护、保管。如因甲方责任而造成损失,由甲方负责修补及更换。

第七条 乙方应爱护甲方墓园内的设施(包括墓园、小件及墓穴绿化),如有损坏,则须按实际损失赔偿给甲方。

第八条 不可抗力条款

1.由于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履行合同,免除履行义务方的责任;

2.如遇国家或政府政策变化或调整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免除履行义务方的责任。

第九条 本公司提供定期供奉服务,客户如需要须另行缴交服务费。

第十条 后继立法

除法律本身有明确规定外,后继立法(本协议生效后的立法)或法律变更对本协议不应构成影响。各方应根据后继立法或法律变更,经协商一致对本协议进行修改或补充,但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 送达方式

1.甲方

地址: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2.乙方

地址: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3.任何一方的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后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对方。否则以上述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的发出的信件、传真视为送达。

第十二条 争议的解决

1.本协议各方当事人对本协议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

2.如果经协商未达成书面协议,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 协议附件

_________为协议附件,效力同于本协议。

第十四条 本协议合约经双方签字后,即时生效。

第十五条 本合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凝聚有效工作合力上下功夫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区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专项工作组于3月27日上午在区政府四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了“区2020年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工作布置会”,会议围绕疫情防控和安全文明祭扫两大任务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各乡镇(街道、场)长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副组长、区民政局局长胡志珍同志对《实施方案》和《通告》进行了详细解读,区政府分管副区长饶大义同志站在疫情防控这一大局高度,分析了今年清明祭扫工作的新难点和新任务,对下步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会议要求各乡(镇)务必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到乡(镇)、村(居),各单位工作布置到各股室。会上,下发了《关于印发区2020年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工作方案》和《关于清明节期间安全文明祭扫的通告》。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落实了工作任务,明确了目标要求,压实了工作责任,凝聚了工作合力,进一步把领导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我区此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开展筑牢了思想根基。

二、强化宣传引导,在营造有型舆论氛围上出实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和主动支持我区疫情防控和文明祭扫有关规定,我们利用移动通信平台发送温馨提示短信20万条,租用三辆宣传车从3月31日开始,深入城乡、村组、街道开展巡环宣传,利用公交车LED屏、出租车车顶灯持续播放,全区村(居)和交通要道悬挂横幅200条、张贴《通告》500张、发放宣传单10万张,并将《通告》刊发在《》信息平台,区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持续播放《通告》10天,同时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场)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在自已的微信朋友圈广泛转发《通告》,做到了传统媒体宣传有广度,新媒体宣传有深度,自媒体宣传有强度,宣传铺天盖地,实现了全聚置、无盲区、无死角。为我区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文明祭扫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人文关怀 

在落实有情亲民政策上作文章,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日子里。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人文关怀力度。首先要求各城乡墓地管理单位将各墓区再次清扫一次,力求各墓区整洁肃穆。其二天乐园为安葬在该墓区数位逝者敬献一束鲜花。其三,区天乐园租用公交车免费接送祭扫群众。其四,区卫健委在4月3日至4月6日,安排一辆救护车和三名医护人员在区天乐园墓区值守,确保群众突发疾病的救治和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其五,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和蓝天救援队在清明期间深入祭扫现场为祭扫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心灵慰藉服务。浓浓亲民心,拳拳关怀意。

四、强化精准施策,在开展有力防控措施上出硬招

为有力防控疫情和确保安全文明祭扫有序开展。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要求城乡公墓管理单位每日两次对场所实施消杀,车辆严禁入内。

区公安局派出20名警力在区出入口值守,在重要地段巡逻,派出两架无人机空中巡查,监控墓区情况,避免人群聚集和人员扎堆情况发生。

区蓝天救援队和区志愿者协会派出30余名队员协助做好区天乐园墓区的各项服务监管工作。

区民政局和各乡镇(街道、场)分别派员驻守区天乐园墓区和各公益性墓地对祭扫人员进行测体温,刷健康码基本信息登记及制止“三禁”工作。

区消防救援大队派出1辆消防车和多名消防队员驻守区天乐园墓区附近,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陵墓建筑;空间模式;胡马雍陵

前 言

胡马雍陵是古代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由米拉克・米尔扎・吉亚斯主持设计,始建于1556年。这座在印度首次大规模建造的伊斯兰教陵墓建筑,摒弃了印度传统的梁柱式建构方式,转而采用伊斯兰教多重尖头拱门作为建筑整体构架的方法,呈现出极为优雅的造型,可以说是一个世纪后泰姬陵达到巅峰的莫卧儿建筑初期代表作。

通过对胡马雍陵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胡马雍陵不仅渗透着重多古印度建筑空间模式布局,还深受古印度传统文化因素的诸多影响,是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

1 印度古代建筑空间模式的运用

古印度建筑强调以主体建筑为“中心”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在印度陵墓建筑中得以体现,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有着共同特点:以较大的规划尺度将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脱离,使每个角度景观视线开阔通透,而这个主体又属于人造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这种建筑模式使陵墓建筑群的巨大体量得以突显,虚化的宇宙空间从而以具象的人工构筑物的形态呈现。

从现代建筑理论的构图角度分析,古代印度建筑所采用的超人尺度与集中式构图体现了神圣、永恒、和谐、秩序等审美观念和等级思想。为了追求这种精神境界,古印度大多数纪念性建筑都采用了类似的构图,胡马雍陵也不例外。具体而言其空间模式有以下特点:

1.1 十字轴线对称模式

从陵墓主体建筑平面图来看,胡马雍陵墓采用十字轴线对称的布局。十字轴线对称的集中式构图意在突显十字相交这个中心点的地位,建造在这个中心点上的建筑,往往是整个建筑规模中地位等级最高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向心性。

胡马雍陵主体建筑呈方形平面,坐落在高大的四方石基之上,对称中心所形成的空间即为胡马雍陵墓主神殿。在其四周,分两层对称分布着八个相同的旁陵,这是基于古印度早起单殿堂陵墓形式的一种衍生变形。陵墓在这个中心之上覆盖着一个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圆顶,成为胡马雍陵墓外观的视觉中心。四个方向的旁陵与中心的主神殿,构成胡马雍陵主体建筑的场所范围。

胡马雍陵采用这种强烈的轴心向上的集中构图模式,暗示人们中心点引领整个构图模式的重要性;这种建筑的作用范围往往被十字对称轴的四个顶点所限定,人们在顶点以外的空间中,无法体会这种空间模式所隐喻的神圣意义。

1.2 方圆相接的体块模式

方与圆这两种形态是古印度人对世界的基本描述,代表对宇宙神灵的崇高信仰,有着聚集纳气的含义。为了强化这一概念,在陵墓建筑中所采用的建筑形体的几何化模式更为明显。胡马雍陵在近视方形平面的大厅上空设置圆形的穹顶,巧妙地融合了方圆相接的体块模式。

古代印度陵墓建筑本身就蕴含象征寓意,其建筑形体的宗教价值永远高于空间与使用价值,而这也是方圆相接体块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为了追求这种本体象征寓意,胡马雍陵主体建筑形体以方圆相接的建筑体量及其独特的集中式构图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神圣、庄严的氛围,从而实现这种象征内涵,统摄全局。

1.3 “四分庭园”分隔布局

古代印度建筑体系深受波斯建筑艺术的影响,采用其“四分庭园”的布局形式,运用方形母题重复叠加。方形母题象征宇宙梵天,是古印度人为追求“梵我一如”而自我创造的象征图案。胡马雍陵位于庭园的中央,庭园被水渠划分成“田”字形,构成严谨的几何图案。胡马雍陵中的“四分庭园”在印度历史上首次引进应用,这样规整而又几何对称设计出来的花园环境成为后代陵墓争相模仿的先例。

2 印度传统文化多元性特质的影响

王铺先生曾说过,“在印度艺术特别是印度教艺术中,经常可以发现两个极端的东西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文化现象,既虔信宗教又眷念世俗,既追求解脱又执着人生,既仰慕理智又崇尚肉感,既敬重苦行又陶醉,最抽象最宗教的观念往往以最具象最世俗的形式来表现。这正是印度古代文化,包括古代建筑艺术特质的真实写照。”①

2.1 印度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印度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的文化碰撞与融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血液,印度多元的文化应运而生。印度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其建筑空间模式的多元复杂性。胡马雍陵遵循了几何原理,它内部组织的较为复杂,体现出早期莫卧儿文化传统特征,这是因为设计师米拉克・米尔扎・吉亚斯本人曾在莫卧儿艺术始源布哈拉工作过。而胡马雍长期流亡伊朗,培养了对伊朗美学的兴趣,该陵墓伊斯兰教形式的外观就得以解释了。此外,莫卧儿帝王都以他们的祖先为荣,这种大量保留莫卧儿传统文化的陵墓和环境,成为帝王陵墓的一种重要模式,意义深远。

2.2 印度宗教的多元复杂性

宗教在印度文化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宗教的多元正是印度复杂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建筑创造的最后一个高峰。期间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各自保持特性的同时,也相互影响渗透。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例如带高塔的清真寺、大型穹顶的陵墓等。

这种新型建筑外部几何图形简洁精确,内部开阔明亮,在采纳伊朗等建筑形制和结构技术的同时,也融入自己传统建筑特色。胡马雍陵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陵墓正门采用伊斯兰风格,波斯风格的镶嵌也随处可见,但其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印度建筑特色,其底层平面及主体建筑外表装饰都采用了传统的印度风格。

2.3 印度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印度人追求的"梵我一如"的哲学理想,实质在于人与万物皆与梵相连相通,万物生命在本质上平等同一。追求这一理想,就要消除矛盾、融化冲突,尽力完善那些用以表达完美理想的对象。胡马雍陵就是这种思想观念的一个典型代表,该陵墓毫无中国帝王陵墓那种威严肃穆之感,更像一座供人休养生息、净化心灵的大花园,时而壮丽典雅时而宁静悠远,美不胜收。

3 结 语

胡马雍陵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建筑模式巧妙融合的典范,是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陵墓采用了古代印度建筑空间模式构图,开创了古代印度花园式陵墓建筑的先例,同时,胡马雍陵的空间模式深受复杂多元的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它以其典型的集中式构图模式和极具价值的陵墓群落,成为莫卧儿陵墓建筑风格发展的基石,也为人们研究了解古代印度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注释:

①引自《世界美术史》第四卷,朱伯雄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4.

参考文献

[1]A.L.巴沙姆.印度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9.

[2]R.C.马宗达等.高级印度史[M].商务印书馆,1986年.

[3]樊振和.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第一条为加强公墓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火葬区,要提倡骨灰深埋、撒放等一次性处理,也可经批准有计划地建立骨灰公墓。在土葬改革区,应有计划地建立遗体公墓或骨灰公墓。

第三条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

第四条建立公墓应当选用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建在风景名胜区和水库、湖泊、河流的堤坝以及铁路、公路两侧。

第五条公益性公墓由村民委员会建立。经营性公墓由殡葬事业单位建立。

第六条民政部是全国公墓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公墓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总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县级以上各级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墓主管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公墓政策法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墓建设和发展进行具体指导。

第二章公墓的建立

第七条建立公墓,需向公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请时,应向公墓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一)建立公墓的申请报告;(二)城乡建设、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三)建立公墓的可行性报告;(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九条建立公益性公墓,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报县级民政部门批准。

第十条建立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

第十一条与外国、港澳台人士合作、合资或利用外资建立经营性公墓,经同级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审核同意,报民政部批准。第十二条经营性公墓,由建墓单位持批准文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方可正式营业。

第三章公墓的管理

第十三条公墓墓区土地所有权依法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丧主不得自行转让或买卖。

第十四条公墓单位应视墓区范围的大小设置公墓管理机构或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墓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墓地应当保持整洁、肃穆。

第十五条公墓墓志要小型多样,墓区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逐步实行园林化。

第十六条未经批准,公益性公墓不得对外经营殡仪业务。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墓穴用地要节约。

第十七条凡在经营性公墓内安葬骨灰或遗体的,丧主应按规定交纳墓穴租用费、建筑工料费、安葬费和护墓管理费。

第十八条严禁在公墓内建家族、宗族、活人坟和搞封建迷信活动。

第十九条严禁在土葬改革区经营火化区死亡人员的遗体安葬业务。

第二十条本办法实施后,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由公墓主管部门区别情况,予以处罚,或没收其非法所得,或处以罚款。具体处罚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制定。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实施前建立的各类公墓,凡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但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应按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补办审批手续;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公墓单位报公墓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对城市现有的墓地、坟岗,除另有法律法规规定外,一律由当地殡葬事业单位负责接管和改造。

第二十二条革命烈士公墓、知名人士墓、华侨祖墓、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和回民公墓以及外国人在华墓地的管理,按原有规定执行。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随著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城市景观建设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陵园,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以陵墓为主的园林”。实际上,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

而纪念性园林的准确含义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因此陵园的景观设计也是多方面,多学科的融合,全方位的发展。它既有一定得特殊性,又要结合时代的特征,除了一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景观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的百合园、云杉园与银桂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现代陵园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

现代陵园的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就是‘陵园变公园’。

陵园变公园,墓葬文化与旅游文化融会后产生人文旅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习以为常的事。从直观上来讲,那些地方不能称之为‘陵园’,其实际效果就是‘公园’。但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在常人的意识形态中陵园还是陵园,并不是公园。所以作为当前的陵园景观设计,如何合理的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现代景观的造园手法,来展现一个新的陵园生态空间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以“环境园林化、功能多样化、景点群体化”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营造人性化、多元化的亲人空间,并且营造多层次交往空间,结合自然资源,突出纪念主题,打造休闲场所。

以百合园、银杉园为例,现代陵园中的休闲活动景观空间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前期的西园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定位为现代式陵园。

东园的整体规划为块状区域,其中大部分为缅怀悼念的墓葬区域,另一部分为公共休闲活动的景观空间,百合园、云杉园则是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最大的代表地块。原景观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植物景观,为大树、草坪空间为主,极少的硬体休息空间,且由于密闭性的不足而使得远处的墓葬区净入眼帘。

结合上述的现场实际情况,在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提出了改造设计方案。

主题——打造明亮的、充满开放感的景观休闲空间。

陵园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设计中应尽量地凸显阳光生活,营造亲情氛围。来陵园参观的有二种人群,一种是来缅怀先人的,另一种是来观光游览的。因此充满开放感的景观空间更能让人舒缓心情,享受环境。

硬体景观——百合园与云杉园分别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百合园以百合广场为中心,整体造型以圆形为主,象征者完美、圆满、纯洁,就象百合一样。而云杉代表挺拔、现代、冷峻故整个园子以现代构成为主,体现出视觉的冲击力。莲花池的许愿空间,整形绿篱所代表的轮回概念,百合广场象征的冥想空间。这些概念又展现了现代陵园的人文思想。

交通—— 百合园以一条贯通南北的园路为主要游览线路,其间通过与一些景观节点的结合,分支出一些小园路,体现出‘景点群体化’的景观设计思想。云杉园则由统一的直线型小园路相互交错连接成一体,并且不断地延伸同百合园道路体系相互融合,形成整个地块的交通循环。

地形——原地块的整体地势较平坦,新设计中尽量采用原地形环境,局部如北侧入口空间,中心景观空间设置一些微地形,易形成焦点景观。

景观雕塑小品——设计中的雕塑台等通过设置一些具代表性的雕塑,可以充分地展现人文思想。

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陵园的特殊性,将来的草坪空间,大树空间都可以采用新型的草坪葬、树葬等,让逝者徜徉在鲜花树林中。

建成这样一块绿地,让人步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与之相协调的园林小品等,能够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以银桂园为例,现代陵园中的缅怀悼念区景观空间

东园中的银桂园是作为商业墓葬开发的地块。传统的墓葬区设计通常尽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相连的墓碑,考虑到商业成本,建设方也会尽可能多的增加墓碑,局部点缀一些小树木,但是这样一来,根本不能称之为景观。

整个“银桂园”采用弧线造型,弧线代表者源远流长,代表者坚韧,同时又暗含“月有阴晴圆缺、盈满变化”的意义。道路交通上采用环通形式,可以自由通行,这样即使来祭奠的人再多,也不会发生拥堵的现象。其中主要以两条交叉的主园路,一条环形道路,来连接三个景观节点。

营造中心主题景观小广场,以“银桂映月”为主题文化。这个小广场的整体造型采用流线型,同时通过台阶与景墙的相互结合,营造出丰富的高差变化,可以增加景观的立体美感。植物上在中心的树池中种植几株较大的月桂树,月桂树代表荣耀与胜利,也融合了桂与月的主题。 对南北两个入口上的处理,北侧入口为人流主要到来的地方,设置一个流动的小水景,水景整体形状似螺旋型,暗含“月”的变幻意义。南入口则通过一棵大银桂树来点出“桂”的含义,一南一北结合起来又形成“银桂映月”的主题。 沿岸的自然生态林保留,北侧入口两侧种植密林区域,东侧沿道路设置隔离绿化带,使得此处不受其他区域块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景观设计,能够打破那种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达到人文纪念园和陵园公园化的概念。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陵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不但为已故的亲人,也为祭奠者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现代陵园的纪念、休闲、旅游定位大大体现了它的可参与性,易于吸引区域性的市民及外来游客。郁郁葱葱的树林、合理有序的景观规划是进行休闲活动的最佳前提,锻炼身体之余,还可以充分接触舒适的负离子环境是人们乐于接受的最佳生活状态。

总之,现代陵园景观设计的构思应以“环境园林化、功能多样化、景点群体化”作为指导思想,按照立足长远、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一个回归自然,休闲舒适,充满文化情趣,既可缅怀先烈,追忆历史,又能休闲娱乐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 刘滨谊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11月13日至17日,单位组织我们到重庆、成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规范建房,几天的考察学习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

走进先进示范基地,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海兰村的科学规划和产业发展,九凤村的九凤瑶池景点和垃圾分类处理新办法,南新村的规范建房和菜地建设、安能村的苗木产业发展…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我认为这些示范基地都有以下共性:一是机制好,村名建房依山依势而建,错落有致,没有刻意排列但却自然、整齐、舒服;二是村落整洁规范,每处房前屋后清洁卫生,无乱堆乱放,无杂物;三是公共区域绿化好,村落的公共区域绿化整洁,虽没有统一的苗木,但是有花、有草、有树、有菜,因房而异,因地而异;四是污水排放好,各村居污水分散处理排放,房屋集中但污水分散处理,不集中排放,地表不见污水横流;五是垃圾分类处理好,路边不见垃圾池,每户都放置小桶,分类减量处理。

通过参观考察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我在白水镇担任新农村建设组组长,受到启发,我对白水镇西长片区的新农村建设有以下设想:

一、   明确定位,高标准做好规划

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近年来,白水镇党委政府以建设全省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强镇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将西长片区的建设定位为农业公园,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搞好园区用地系统规划,让园区规划既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融献布局,又有完善的功能分区,更有园区发展的明确目标设计,还有园区规划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培育企业,增强农业发展动力

西长片区先后引进湖南菁果、固佳农业、蓝莓采摘、华劲玫瑰、湘产园等10家特色农业公司,还有百年小吃品牌马复胜生产基地,现各家公司都已分别进入运营、建设阶段,企业发展初具规模与成效。引进的以公司+农户形式发展的富硒米业,投资2千余万元,完成了5000亩水稻生产基地合同,设备并注册了农耕富硒商标,要加大对其培育力度,使其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营销的一条龙状态。引进的湖南固佳农林果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百果园水果产业基地,流转田地200亩、山地800亩,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水果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及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果园生态种植基地。

在之后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西长片区整体发展规划,大力引进有实力的规模企业,继续引进拓展训练、露天温泉、水上乐园及儿童游乐场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形成更鲜明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西长片区的发展。

三、强化服务,注入发展新活力

引入儿童教育娱乐为主的游乐业,打造服务优质、物美价廉的餐饮市场,打造青年旅社、风情名宿、露营场地,引入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退伍老兵创业、企业员工拓展培训的军事基地,引入健康、绿化、高端的养老基地。另外聘请有实力运营、策划传媒公司,根据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办好有固定时间、场地,每年坚持,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园区产业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并且全方位,立体或策划宣传白水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远景蓝图。提高园区社会知名度和市场人气吸引力。

四、挖掘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

    西长片区内有始建于1720年,长43米、宽7.3米,高7.2纯天然巨石建成匠心独具的张公桥,有距今100余年历史,古色古香的闵家祠堂,还有旧址保持完好的督粮水府庙和始建于1506年,抗战期间毁坏又于2013年重建的玉林寺。还有落马桥,太子岭,杨奈子墓,楚侍卫墓,忠孝祠,密岩山,运来山等多处附着神话传说,传颂中华文化的历史古迹。我们要对古迹保护制定方案,明确措施,特别是要对张公桥形成了开发性保护的初步方案。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陵园;纪念性;营造手法;景观要素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城市死亡人数的增加和殡葬用地供应的紧张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景观设计在缓解这一矛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景观设计要从审美、心理等各个角度出发,使人们改变对陵园既定的萧瑟恐怖的印象。另一方面,在墓区的设计上结合生态节约型绿地的规范要求,改变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理念。总的来说,在现代城市公墓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要传达营造一种场所精神,使得陵园景观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精神和社会功能的场所。纪念性的本质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1]。它是一种抽象性景观,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物质或文化遗迹,并对其进行重新塑造和升华。

1、 我国现代城市公墓存在的不足

我国墓葬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传统君权主义思想的制约,在一定等级制度的限制下,平民墓地的发展远不及皇陵,因而公墓处于一种较原始的发展状态。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我国政治格局、社会形态突变,它带来了全新的殡葬文化、墓园建设思想和设计理念。在不同文化交流冲击的过程中,我国现代墓园产生了从“族墓”到大规模公共墓地的转变,随后公墓及现代殡葬事业逐步发展起来。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墓园规划设计起步较晚,理念和设计手法上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公墓的规划设计手法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

2、 浅析国外纪念性景观的营造手法

建筑大师安藤认为当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时,它们即趋向了神性。人们对于生命与死亡的认识常常与对自然物如天体、植物、动物、矿物等的认识发生直接联系,自然界运动规律解释着生与死的含义。公墓景观应将自然元素和文化特性引入空间,赋予空间别样的景观意义,使人们思考生死含义,从而达到灵魂交流和纪念意义。

2.1 地形的运用

地形是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因素,是人性化风景的艺术概括,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直接制约着方案景观的造型设定、建筑的形态选择等方面。在进行公墓设计时,应分析和利用现场地形,根据公墓的需要和纪念性景观主题,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形成有风格有特色的景观表现。

2.1.1凸地形

凸地形是山丘的景观符号,是最原始的一种景观要素之一,它应和了人类对自然原始的好奇和敬畏,并通过祭祀等手法达到与天神交流的目的。因而凸地形是人类常用的景观元素,许多宗教、纪念性建筑等精神建筑的修建都与其有着不解之缘。

圣女纪念堂坐落于智利风景优美的Manqué hue山公园内。纪念堂得天独厚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衬托出9位圣女的神圣性,设计师通过外部的堆坡地形和内部的圆形纪念堂形成对比,暗示着灵魂与精神转世之间的联系,也暗示着神圣和理性的联系。整个纪念堂从地下开始建造,用混凝土构件穿插交织出的空间创造出一种人性化的尺度,整个建筑包裹在凸地形之中,形成一种内倾性的聚集、集会和寻求庇护的场所。简单原始的几何造型在便于人们识别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进入参观的好奇心。

2.1.2凹地形

凹地形具有封闭性和围合性,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内向性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下沉式的地形有利于公墓广场围合感的形成,并在大型纪念活动中给予一种团结凝聚的感觉。下凹的地形为公墓提供一个内省空间的同时隐蔽了公墓的形体,有助于化解公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既为死者提供了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空间,也照顾了生者的排斥心理。

坐落于法国贝桑松的Glacis公园纪念广场很好地利用了凹地形的设计手法,设计师设计了一处轮廓鲜明的纪念广场,几何形的边界空间,下降的台阶象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壕与壁垒。柯尔顿钢墙的设计与散步路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散步的时候可以在脑海里回忆这些几何形的防御工事。墓志铭的文字也以特殊的方式组合排列,形成一个真人大小的士兵的轮廓,这一令人回味的空间保存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历史记忆。

2.1.3平坦地形

精炼的平坦地形与地平线有助于形成剪影效果和天空产生虚实对比。没有遮拦、一览无余的视线形成一种极大空旷感,从而提升场地的神圣感和庄严性,使人们反思自我的渺小与生命的脆弱。平坦的地形有助于烘托大地艺术的自然气氛。

著名的帕尔马火葬场建筑位于瓦勒拉公墓以北,其充分的利用了平坦的地形为之创造出神秘感。其将骨灰存放于柱廊状的建筑围墙中也体现了生态解决的设计理念。平坦的绿色草地、建筑和天空营造肃穆沉静的景观气氛,白色的中轴对称园路透视成十字架的景观语言,以其内在的仪式性定义了空间的秩序,像轮回一样,不断的循环的走廊将所有过程都包围在限定的空间内,开始永恒的旅程。毫无阻隔的柱廊代表着无限循环和永恒的生死轮回,形成庄严的仪式感。 这里,是城市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人们在这里会产生的关于“死”的记忆,不断加强着对其的感悟。

2.2 水体的营造手法

水是自然界中最具灵性的物质,它漂忽不定,无色无形,但又有包容一切的能力,它可以是宁静的小池也可以是浩瀚的大海。它是自然元素中变化最大的要素,以多种形式如静水、动水等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同时它也是公墓景观空间构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纪念性景观中灵活运用水景能很好地烘托气氛,表达景观语言,也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生动形象。[2]

2.2.1静水

静止的水烘托了空间安静的气氛,使人们在自己的心理上产生相应的通感,从而享受到祛除杂质的安详。静止的水通常被看作是逝者世界的象征,是生命的归宿。通过水对周围的环境镜像,人往往将死亡与自然界景象的变换联系起来[2]。光、影、风、雨、树林、天空这些自然元素通过水的镜像,变成一种虚幻的景象,引起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联想。水的倒影能力还有扩张空间的作用。通过水的镜像,增加了空间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在有风吹过水池的时候,粼粼的波纹赋予了静止的空间以运动,减少了空间的幽闭感。

莱克伍德公墓获得过2013ASLA专业奖通用设计杰出奖,天空、森林、整个建筑、沉思的壁龛透过静静的倒影池形成一幅空旷的、和平的风景画,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微风拂面,整个春秋四季都倒影在池水中,展现了镜花水月,诗情禅意的景观感受。

2.2.2动水

水的流动既可以象征生命的流逝,也可以表现灵魂的再生。首先,水的流动性常常隐喻时间的流逝。而生命正和时间一样,随水而逝。同时,流动的水能够顺应地形变化,或急或缓,或宽或窄,变换出多种形象,象征着生命的活泼。它有助于舒缓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体现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灵魂在另外世界里的再生,使死亡的空间里有些许生的气息,舒缓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紧张激动的情绪[2]。

911纪念公园的双塔瀑布可谓是21世纪最动人心魄的景观设计,设计师运用“反省缺失”这一设计理念带来了令人震撼又让人唏嘘不已的瀑布景观。设计师保留了双塔原址基座,沿建筑遗址四边轮廓布置了一圈并列的锥形跌落引水渠,形成雄伟壮观的30英尺的大瀑布。水不断的流去象征生命的逝去,轰隆隆的声音使人联想楼轰塌的场面,身在其中,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说明就能让人们联想到曾经双塔倒塌时的场面。夜晚,黄色的灯光从瀑布的底端向上照射,似乎让整个跌水池燃烧起来,这也使人想起911的熊熊大火,这些缺失的景观通过人们的想象力变得完整而有震撼力。

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的戴安娜王妃纪念泉的设计的理念基于戴安娜王妃生前的爱好与事迹,以“Reaching Out - Letting In(敞开双臂-怀抱)”为概念,设计了一个顺应场地坡度的,在树林中落脚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整个景观水路经历跌水,小瀑布,涡流,静止等等多种状态,反映了戴安娜起伏一生。从设计的初始就利用模型制作出纪念泉底部那些让水或翻滚或跌落或袅袅或涌出气泡的复杂纹理与图案,详细的描述了水的历程。

2.3植物的运用

植物景观是陵园中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景观,最丰富多彩的景观和最具生态价值的景观。陵园中的植物景观可以增加陵园机能,使陵园同时具有殡葬、游憩、生态的多重功能效益。同时,植物以其斑斓的色彩、馨香的气息、多姿的形态、四时烂漫的变化,为逝者提供理想的归宿场所,满足人们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回归自然的愿望。

911纪念公园为了突出广场的纪念意义选择使用了416棵橡树组成城市森林。橡树主干粗壮笔直,分支点统一,树冠大而浓荫,可以为广场提供阴凉,其秋天色彩缤纷,使广场多了一份秋高气爽的清凉畅快。而在冬季落叶时分,阳光照射树干在地面形成斑驳树影,柔和而温暖,橡树的四季表现,表达出生命的轮回更替、象征着生生不息,与整个公园的主题完美契合。树干的密度形成的错觉加深了广场的深度和尺度感,也柔化了广场周边建筑的形象。在这片安静的空间中,鲜明的尺度、特色、品质还有光,空间都让人难以忘怀。

莱克伍德公墓通过风铲、根部修剪和用板桩支撑等手段保留成熟的大乔木,立于陵园后方。台地式的地形设计缓和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过渡,中央铺设着简洁的草坪显得大气而庄重,这也是设计师对莱克伍德公墓做了大量研究后的特色总结,保留的大草坪可以进行临时性的纪念日活动。景观中列植的春花秋叶植物为四季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在植物表现本身特质的同时,也起到了分割作用,使在其中的人们有安静沉思的空间。

另外很多植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性,莱克伍德公墓建筑前点缀的花楸树的名字来源于它那雅致纤弱的花朵,对于早期的美国殖民主义者来说,这些花预示着这里的土地已经解冻可以挖掘来建造坟墓并举行葬礼。位于黎巴嫩的吉卜兰・韦图尼纪念馆景观设计中运用橄榄树、橡树和百里香等黎巴嫩传统品种暗示着主人公的爱国情怀。橄榄树生命力极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象征和平,象征胜利,象征盖伦人顽强的拼搏精神。智利圣女纪念堂中点缀有一棵木兰,是唯一的一花九叶植物,象征着9个女孩,与纪念馆的故事相呼应。

2.4雕塑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雕塑不仅仅起到装饰和点缀的作用,而是一种艺术品,是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其作为景观视线的焦点通常具有勾勒主题,突出重点的重要使命。在公墓设计和纪念性景观中雕塑贯穿全园的轴线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

纳尔逊・曼德拉雕像是为纪念其在南非因反抗种族歧视而入狱50周年所创造的。这座雕像的材料非常有特色,并不是常见的大理石或木块,也并未用写实手法去创作,而是运用解构主义的雕塑手法,使用50根10米长的钢柱为媒材,立体得构成曼德拉头像,又象征着监狱铁窗。这些刚柱同样也象征着团结的力量和正义的政治斗争。

甜樱桃墓园坐落在罗马尼亚的小村庄上,不像罗马尼亚境内其他地方的墓地,甜樱桃墓园中随处可见木制的墓碑,每一块墓碑都经过雕琢并且用鲜艳明亮的颜色粉刷,上面甚至还书写着一些打趣的小诗。墓碑的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文字诙谐幽默。上面记录着各式各样人生前的记忆碎片如农民、商人、牧师、学生、醉汉、主妇等。整个墓园的气氛生机勃勃使人忘却了死亡的沉重,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更憧憬未来。这个墓园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人们在欣赏艺术品般的墓碑的同时获得了对于死亡的另一种感悟和认知。

2.5铺装的运用

铺装设计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铺装的细节呈现直接决定景观的精致程度,其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因素均对环境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的铺装效果会让人对空间产生不同的理解,好的地面铺装能很好的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同场所及文化环境。路面砌块的大小、拼缝的设计、色彩和质感等,都与场地的尺度有密切的关系。

吉卜兰・韦图尼纪念馆地面单一的线性铺装布置叙述了吉卜兰・图韦尼的信念和信仰以及他坚持并为之牺牲的一切,4.9米长的花岗岩巨石上篆刻着图韦尼不休的誓言让黎巴嫩人们回忆起吉卜兰・图韦尼被暗杀的事件。被篆刻的字体空间背后藏着灯光字体在夜间变亮,拥有独特的质感。

卢武铉纪念广场墓地周围用粗质岩石与白色的花岗岩形成对比,花岗岩上阴刻着寄托哀思而写的铭文。整个铺装使得纪念广场的气韵显得肃穆和厚重。设计师在广场四周种植有不少松树,形成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3.结论与建议

无论是东方墓园还是西方墓园,其景观设计的方向都更具包容性和可进入性,在进行空间组织时,既要有优美的景色又要有幽静的境界,将意境赋予在景观元素中,从地形、水体、植物、雕塑、铺装等多个层面中,寓意于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使人触景生情,把思绪扩展到比园景更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可以总结的趋势是:

3.1墓葬的形式多样,达到绿色生态殡葬的要求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人们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殡葬方式从一些传统陵园中的土葬到火葬到液态氮葬到二次葬(植树葬、室内葬、艺术葬、鲜花葬、居家葬、壁葬、塔葬、墓穴葬、海葬、空葬等)到环保葬(将死者遗体用农业作物秸秆制造的可降解的环保棺木装硷后深埋地下,地面植树以为纪念)。整个墓葬形式更为生态化,而景观设计恰恰可以利用这一发展,结合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达到绿色生态殡葬的要求。

正如帕尔马火葬场将骨灰存放于柱廊状的建筑围墙中,在空旷的地坪和天际线映衬下,建筑围墙成为了唯一的视觉焦点,使人产生一种神圣敬畏的心态。双塔公园瀑布的青铜栏杆雕刻着所有遇难者的名字,给参观者带来一种集体纪念的景观氛围。墓葬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纪念形式的转变,使得景观设计更具精神价值。

3.2在景观营造上运用自然元素委婉含蓄地表达抽象纪念,景观表达上从阴郁悲伤转为庄重大气

中国传统的墓园在景观营造上强调风水学的应用,在景观语言中常常使用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阴阳哲学观,因而大多数现存公墓的景观表现都较为严肃沉重,使人产生一种阴郁恐怖的场景印象。在西方思想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融合的过程中,墓园的景观营造上渐渐开始使用绿化、水、光和风等自然元素去表达一种自然世界的生死观,景观设计在这一委婉含蓄的抽象表达中变得内敛简约,景观也显得亲切自然。

正如911纪念公园的双塔瀑布,使用水跌落的声音象征双塔倒塌的声音,这种既抽象又具象的景观设计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使得参观者有身临其境般超脱于景观之外的感受。景观在规划、布局和设计等各方面都渐渐趋向于集体化、简约化和抽象化的设计方式。

3.3陵园在使用功能上从封闭冷清的环境转向开放共融的园林模式

在城市公墓的设计中,大量公墓的墓碑形式统一、色彩灰暗、配合常绿松柏类植物使得整个陵园景观四季相同,缺少人气的墓区显得封闭冷清。但是随着景观设计理念的革新,设计师渐渐运用彩叶树、水体、地形、铺装、雕塑等景观元素转化人们的既定印象,使得陵园成为庄重大气,宁静致远的活动空间和休憩场所,形成开放共融的园林模式。

正如甜樱桃墓园给人传达出简单又俏皮的记忆片段,转化了沉静凝重的景观气氛,莱克伍德公墓给人一种休闲惬意的花园景观,双塔瀑布给人一种幽静壮阔的视觉冲击等等,其在设计手法和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整个墓园的园林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模式改变正在随着墓区设计的人性化所改变,使得生者愿意使用一个宁静安详的场所,提高墓园的利用率。

3.4 从规整统一的空间转向自然多层次的空间

在空间的划分上,我国传统墓园对景观的理解相对单一,景观的使用功能划分也较为粗略。在满足情感的复杂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征的发展趋势的同时,设计师对陵园的规划必须从统一的空间转向自然多层次的空间运用,划分出墓葬区和休闲区等空间,使得陵园的利用率得以提高,这也是陵园满足承载多种延展功能的必然要求[3]。

参考文献

[1] 王玉石.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5.

[2] 谭竹.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建筑体现:现代城市公墓设计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2007:72-73.

墓园保洁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让人惊诧的是,这条“铁律”正在被中国三大古都之一――南京市的政府部门主动打破。截止4月底,南京市考古队已经在栖霞区狮子冲永宁陵石刻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块墓地上忙碌了半年,两座连体的南朝大墓被挖开了2米多深、接近墓底。

5月6日,在被国内多家媒体“轰炸式”报道质疑后,南京市文广新局通过官方网站“情况通报”,承认确实对南京栖霞区“狮子冲南朝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5月11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关于狮子冲墓地考古发掘情况通报》,承认“考古发掘”,“在狮子冲规划一个南京南朝石刻陵墓遗址公园及博物馆”,而此处正是南朝大墓的所在地。

但截止记者发稿为止,南京市文广新局和博物馆皆一口咬定:此墓“不能确定为帝陵”。

有趣的是,恰恰在今年1月30日 ,南京市文广新局曾主动召开媒体座谈会,时任局长陈光亚介绍:发现两座长11米以上、宽约7米的大型南朝墓葬,确认为帝陵,并认为极可能为陈文帝陵,计划年后进行“保护性发掘”。 正是因为其“帝陵”的尊贵身份,这两座大墓在今年春节前被南京市文广新局当作“年度重大考古发现”通报给各大媒体。

这两座大墓,正是后来被南京两个政府部门轻描淡写地称为“狮子冲南朝墓地”的疑似帝陵。

截止记者发稿,南京市政府部门已经暂停了发掘行为。近年来,针对各地主动发掘文物之风,国家文物局表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文物部门的考古工作应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现行的文物工作基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至今仍是考古工作的基本方针。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构成发掘帝王陵墓的借口,考古界要去除浮躁,不要为“帝王陵墓经济学”推波助澜。

南京!南京!

4月30日,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作者吴树发出一条附有多张图片的微博,引起中国文物界人士高度关注。标题触目惊心:《南京!南京!请停止发掘六朝帝陵!》,文中写到:“如此巨大精美的麒麟,如此规模的神道,除开帝陵何人可为?南京,你有什么道理故作不明、非法发掘?难道一己之私可凌驾国家文物安全之上?国家文物局,你为什么装聋作哑、违法审批?中国文物当局,你们将自己的《文物法》置于何处……”

和吴树一起见证如此痛心的挖掘现场的,还有多家媒体的记者。吴树提到的六朝帝陵,正是位于南京狮子冲、被民间称为“永宁陵”的六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南朝陈文帝陈的陵墓。

向媒体和吴树“爆料”的人,是南京的三位热心市民。就在4月底,新华日报记者王宏伟、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薛冰和南京大学学者姚远已经联名向南京市政府、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提出《听证申请》,在《听证申请》中,他们写到:“不主动发掘帝陵、避开国保、尽量不进行主动性发掘,这是文物保护的三条基本原则,然而在南京,这三条底线均被击穿”。但遗憾的是,举报后挖掘却一直没有停止。

记者现场:

发掘进行时!探洞直插墓室

4月27日,记者找到了位于狮子冲的永宁陵发掘现场。

永宁陵石刻和陵墓位于一家农家乐休闲钓鱼场的范围内。两座宏伟的麒麟石刻伫立在池塘草地间,高3米有余,左右对峙,张牙舞爪,威猛难挡,但表面已经严重风化,脖子上还有水泥修补的痕迹,亟待进一步保护。一旁立着尊“国保”石碑,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宁陵石刻 年月1988年1月13日 南京市人民政府”的字样。石兽周边已经开挖了十余个考古发掘探方,足足有好几百平方米,最深处超过2米,但记者在现场却没有发现任何发掘工具,似乎工程已经暂停。南京市文物局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解释:工程暂停的原因,是此处发掘尚未得到国家批准。

“根据六朝陵墓特征,两座石兽的连线正中向前延伸,便是神道(帝王陵墓道)所在,直指帝王陵。”一位知情人介绍。记者沿着神道方向远眺,果然看见远处几百米外的小山腰上,有一道临时围墙,里面围着已经被发掘开的黄土坡,形状规整对称,不少地方还被细心地覆盖上塑料布、遮雨板。“那里便是去年底、今年初被发掘的永宁陵。”知情人介绍。

穿过水塘、翻过山路,记者来到发掘工地。预制板围墙上贴着一张“考古重地 请勿靠近”的纸条,但因为时至中午,工人们已经放工吃饭,工地现场空无一人,在坑道一侧错落摆放着几顶红色的安全帽和多把铁锹。

记者小心地在周边巡视一圈,可以明显看到,工地正中是两处“连体”陵墓,陵墓的上半部分已经被清理出来,但都还没有清理到墓底。

在面朝石兽的左侧墓室正中地上,一个直径不足10厘米的探洞直插墓室深处,是典型的考古试探痕迹。这个墓室看起来比右侧墓室更为尊贵:形状偏椭圆形、前连长条墓道,紧靠山体的墓砖按照“三横一竖”的方式垒砌,墓砖上的花纹除了典型的六朝大莲花瓣、小莲花瓣外,还有行云流水般的水草花瓣纹。有文字的墓砖隔三差五地排列,上面镌刻着“西”“急”“大”等文字。墓室的正前方“收口”连接着墓道处,前后分别有两块分别从正中断裂的巨型石块,被留在被发掘出来的原位,正挡着墓道中间。事后,记者向一位文物专家转述了现场所见,他明确表态,“花砖是六朝贵族陵墓的典型特征,两大石块则是两道墓门,是六朝帝陵的规制!”

右侧墓室偏长方形、前连长条墓道,与左侧墓室大小差异不大,也有花砖装饰,但相对简单。

在发掘现场周边,六朝花砖整齐地码列在一侧,环境整洁而有秩序,一些尚未能够马上发掘的重要位置,还被塑料布遮住,避免雨水侵蚀。工地门外,一个简易大棚的龙骨正焊接到一半,看来不日之内,工地将被大棚覆盖。据悉,这也是中国考古工作的通行做法,可以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文物现场,但无法避免空气氧化文物等侵害。

5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播出的报道中,记者看到,虽然挖掘已经暂停,但由于雨季已经到来而保护力度不足,墓坑已经出现渗水,被雨水冲刷出深深的裂沟。文物和古墓形态是否将因此受到损害,尚不得而知。

举报缘由:

禁挖帝陵是中国文物保护“底线”

姚远告诉记者,“我今年初看到相关报道时很吃惊,怎么能够主动去挖帝陵呢?198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早就规定,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又强调,‘坚持文物保护优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任何文化项目都不是发掘帝陵的理由。”

据《党史博览》记载,1950年代后期,北京曾发掘定陵(笔者注:明十三陵之一,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也是建国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由于出土文物在保存和复原方面还未过关,大量文物尤其是丝织品未能保存下来。定陵发掘后,有些省份纷纷效仿,要挖掘汉陵、唐陵、清陵等帝王陵。在总理的干预下,国务院迅速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坚决制止了这种极不正常的发掘之风,使行将遭灭顶之灾的中国文化遗产免于劫难。

正是因为这些出发点,三人毅然举报南京市有关部门“挖帝陵”。

文物专家:

显具帝陵特征,严禁主动发掘

极可能是帝陵的永宁陵墓地,究竟能不能被发掘?记者采访了谢辰生(中国文物界元老、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

“帝陵绝对不能发掘,疑似也不能挖,我是坚决反对的。发现文物为什么要挖呢?你是什么理由要非挖不可?你说理由是要建设遗址博物馆,那根本是胡闹,我是坚决反对的。考古发掘一般都是配合工程的抢救性发掘,不能主动发掘,即使不是帝王墓,也不应该挖,它好好的你挖它干嘛?它又没有挡碍!”谢老的态度非常鲜明。

回想起上世纪发掘定陵,谢辰生依然非常惋惜:“ 教训很大!定陵的真东西全毁了!(当年)定陵刚刚发掘出来,龙袍简直跟新的一样!结果就是因为解决不了保护技术,很快都碳化了。丝绸之类的文物,都是能看到的都是复制的。挖出来就等于破坏了。”

张忠培(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回忆,过去国家制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只有石刻,没有陵墓。但最近这些年来,国家开始强调不仅对陵墓的某一部分的保护,而且要对整个陵园进行保护,这是中国保护方面的理念的大进步。现在一部分人想通过发掘帝陵来开发旅游、开发景点、搞文化产业,是错误的。从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们来看,(今后发掘帝陵)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挖不挖帝王陵寝不仅是一个文物保护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我们有没有政治伦理道德的问题。”

罗宗真(江苏省原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六朝、隋唐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考古发掘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做抢救性发掘,一般不主动发掘。

罗宗真介绍,在南朝时代,只有帝陵才有资格使用麒麟当石兽并使用神道,而永宁陵石刻正是一对麒麟,因此能被证明是帝陵。按照六朝的丧葬形制,麒麟正中的延长线为神道,神道末端正中为帝王墓,有些帝王墓的两侧还会有陪葬墓,但陪葬墓不可能放在神道正中,因此被发掘出来的连体大墓,基本可以推断为帝陵“真身”。

为什么永宁陵看起来并不大?罗宗真也做出了解释:“六朝陵墓在整个墓葬发展史当中,仅仅处于一个刚刚开始的一个阶段。帝王陵墓是在战国末期才开始有;到了汉朝,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到了六朝,开始形成制度,但是还没有到完善的阶段;唐代以后,整个陵墓的制度得以完善”。

在1996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的《江苏省全国重点、升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相关文件(苏政办发【1996】82号),记者也找到了官方认可永宁陵的标志。永宁陵石刻的建设控制地带被划定为“北沿神道延伸约1公里处小山南麓”,这不仅标明了神道的方向,而且直指、涵盖了目前正在发掘的大墓。

采访南京市文物局:

不同处室说法打架

政府是否在发掘帝陵?4月30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文物局(笔者注:已被并入文广新局),荒唐的是,不同处室的负责人说法都在“打架”,无法自圆其说。

针对古墓葬工地,有的说是“考古”,有的说是“发掘”,有的说是“抢救性发掘”;而发掘的理由,竟然是“通过建设博物馆进行保护”;至于帝陵的可能性,各处室则都巧妙地混淆概念,把话题从“是否帝陵”引导到“不确定是否陈文帝陵”,并强调“挖开来才能搞清楚”!

(1)文保办:考古勘探,不能证明是帝陵

主管考古的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张主任介绍,永宁陵墓葬“既不是保护性发掘,也不是主动发掘,而是建设前的考古勘探”。考古勘探目前暂停,在加盖遮雨大棚后,将继续进行。

张主任介绍,“我们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到了发掘证照。永宁陵考古是在为这一带的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墓地考古不算是发掘,只是勘探和试掘。墓葬也不属于石刻(国保单位)的一部分,我们只是做考古调查,为了以后在那里建设遗址博物馆。”张主任承认,像乾陵、秦始皇墓那些有定论的帝陵,肯定是不能动(主动发掘)的,因为现在还没有技术来保护文物,除非是抢救性发掘,或者是在盗墓贼盗墓了后不得不发掘。但对于永宁陵来说,即使有麒麟石刻,也不能证明它就是帝陵,“可能是石刻挪过位置呢?”

(2)文保考古处:正在发掘,不能证明是陈文帝陵

文物保护与考古处的曹处长告诉记者,墓葬发掘已经开始。“现在遗址公园还没有立项,但是墓葬已经开始发掘了,因为有《考古发掘证照》。”曹处长强调,这处墓葬尚不能确定是陈文帝帝陵,“毕竟发掘还没有做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概最早要到今年6月才有结果,现在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中……我们想在这里做一个8万平方米的的遗址公园,但是还没有最后确定……很多地方的南朝陵墓已经不在了,狮子冲还不错,能找到墓葬,南京的南朝石刻一般都留不下墓葬的。”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曹处长表示,如果专家能证明它是帝陵,才启动一系列保护规划。也就是说,在证明之前,发掘都是可以的。至于发掘之后保护规划还有多少意义?曹处长没有给出答案。

(3)宣传处: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说帝陵只是初步意向

文广新局宣教处金处长表示,永宁陵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过,目前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

永宁陵的发掘证照为什么既不提“永宁陵石刻”、也不提“陈文帝墓”,而只是用“狮子冲墓地”这一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名字,是否是为了“蒙混过关”?金处长解释,“虽然这一带叫‘永宁陵石刻’,但只是早年间通过石刻的形制,初步意向性分析可能是陈文帝陵墓,只是一个猜想,并没有说这里就有帝王陵,也没有进行考古发掘,现在是不是都不知道,你以为它是,可能就不是;你以为它是,可能又不是!这种可能是帝王陵的说法,你就可以不理,民间传说太多了!现在就是想进一步探索确认是什么,才进行(发掘)。”但金处长又承认,“根据形制、墓道来看,古墓葬应该疑似陈文帝陵墓,因为经过初步勘探,周边还没有找到其他古墓……如果确定是皇陵,那最好还是不要动。”

金处长认为,之所以把发掘定义为“抢救性发掘”,理由有二:“一是现在古墓葬周边都是现代公墓,古墓被蚕食得很厉害,我们要把那里一大块(通过发掘)保护起来;二是要配合遗址公园的建设。”

经过向承担考古工作的南京市博物馆核实后,金处长告诉记者:“考古发掘的程序是按规定来的。整个狮子冲墓地的考古被分成两期,其中第一期是墓葬的考古,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复,目前正在进行中;第二期是永宁陵石刻周边的考古,由于之前报的手续不齐备,现在已经补报材料。马上就能开工。”

记者询问:“如果这两个墓葬疑似帝陵,是不是也不能发掘?”金处长回复:“怎么不能挖?报批了就能挖。”

虽然文物局各个处室一直强调“不一定是帝陵”,记者却在公开报道中找到了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对永宁陵的亲口“认可”――据2013年1月31日新华社电,“‘经过进一步考证,此处是帝陵已是无疑义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陈文帝。’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光亚透露。”

国家文物局:

南京申请发掘没提“帝陵”二字

一个涉及帝陵的发掘项目,对国家文物局的申报材料、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文件居然只写着“狮子冲墓地”,申报材料里是否说明了此处有可能是帝陵并处于国保单位的建控地带?

王宏伟、姚远和薛冰认为:如果没有说明,南京市文物部门涉嫌瞒报;如果写明了,国家文物局则涉嫌违法审批。4月初,王宏伟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关于《发掘执照》的信息公开申请,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的及时回复。

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4月22日在答复信息公开申请时明确表示,他们在申报材料中没有发现与文保单位、帝陵相关的信息。

回复中写明:“2012年12月,南京市博物馆填报《南京栖霞区狮子冲六朝墓葬发掘申请书》,申请为配合‘南朝石刻博物馆’建设,对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北象山南侧的两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我局……2012年12月31日批准实施该项目,并颁发考古发掘证照。”

在国家文物局出示的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附件中,记者看到,发掘内容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狮子冲墓地”,发掘面积150平方米,发掘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找不到任何跟“陈文帝”有关的信息,更没有提到“帝陵”二字。

提交发掘申请的祁海宁(南京市文物局考古队队长)表示,正是因为不确认是否帝陵,所以他只填写了“六朝墓葬”,而没有主动提及“永宁陵”,在“文物保护单位”级别一栏,写着“未定级”。

三位人士认为:众多证据均表明这两座墓葬是帝陵,这是南京市文物部门应该知道的基本信息,理应在报批文件中写明。三人随之向国家文物局、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规划局分别提交了《听证申请》。提出“墓葬考古发掘不应被视作抢救性发掘。南朝石刻遗址公园和博物馆项目尚处于规划论证阶段,文物部门在发现了两座极有可能为南朝帝陵的大墓后,应该标识范围,要求修改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而这完全有时间、有条件。然而文物部门却像‘挖地雷’一样进行了考古发掘,这违背了整体性、原真性保护的原则,应被视作主动性而非抢救性发掘。”听证申请迄今没有获得任何一个部门的进一步回复。

回应媒体:

两个“通报”各耍“太极”

市民质疑针锋相对

在多家媒体突出曝光南京挖“疑似帝陵”事件之后,南京市政府部门先后发出两个“通报”,却各耍“太极”,三位南京市民就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质疑,截至记者发稿,都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明确答复。

5月6日,南京市文广新局通过官方网站情况通报,表态暂停发掘。通报中,官方承认了“考古发掘”的事实,并再次强调“不能确认此次进行考古的两处墓葬是陈文帝陈的永宁陵”。

遗憾的是,在5月6日相关情况通报中“真诚地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的南京市文广新局,却在5月8日单方面取消了原本承诺召开的社会热心人士座谈会。对此,率先质疑挖帝陵的南京市三位市民王宏伟、姚远、薛冰表示遗憾,“我们想和文物部门面对面地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并不是逼他们现场做什么承诺,现在座谈会搁浅,失去了现场表达的机会。”

通报内容:

2012年初,为更好地保护南京南朝陵墓石刻,我市要求有关部门着手编制南京南朝陵墓石刻总体保护规划。根据多次专家论证,提出在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编制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规划……为此,2012年11月上旬,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对该区域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在离石刻西北350米处北象山高地发现两座砖室墓葬。经考古调查,两处墓葬保存较差,曾多次被盗。而且,因边上的现代墓园北扩等因素对两处墓葬的保护已造成影响。为此,考古部门于2012年11月底向上级专业部门申报对两处南朝墓葬进行考据发掘并获批准……当时发现两处墓葬时,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并不知道墓葬的具体年代。近日,有媒体推测,栖霞区狮子冲两处南朝墓葬属于帝陵级别。

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还不能确认此次进行考古的两处墓葬是陈文帝陈的永宁陵。针对媒体和部分文化学者对栖霞区狮子冲南朝墓发掘提出意见和建议,南京市文广新局十分重视。本着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以敬畏之心保护南京历史文脉,南京市文广新局近日通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暂停对栖霞区狮子冲南朝墓考古发掘,并将有关考古情况上报专业部门,请求上级专业部门组织一流考古专家对本次考古工作进行专项论证,并严格按照专业部门要求决定此项考古工作的后续事宜。

市民质疑:

首先,《通报》回避了南朝大墓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紫线内的事实;其次,《通报》提到“考古队并不知道墓葬的具体年代”,但实际上文物局在多次对外的新闻中,都公开强调此为南朝时期的高等级大墓;再次,《通报》提出发掘的理由之一是“(墓葬)边上的现代墓园北扩等因素对两处墓葬的保护已造成影响”,据了解,该墓园属于没有规划手续的违法建筑,理应依法妥善处理,国保单位遭违建蚕食,是南京市政府监管不力,有渎职之嫌,理应依法清除违建,而不是本末倒置、主动发掘尚未遭到直接侵害的古墓葬。

三人对《通报》的一些“遗漏”也作出了提醒:

首先,《通报》没有解释当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时有没有瞒报?是否在发掘申请中明确了两处南朝大墓位于国保单位永宁陵石刻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极有可能是帝陵的事实?其次,《通报》没有解释为什么南京市文物局在2013年1月30日前已发现疑似帝陵后、却一直没有及时上报。

5月11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关于狮子冲墓地考古发掘情况通报》,承认“在狮子冲规划一个南京南朝石刻陵墓遗址公园及博物馆”。 但依然对三人之前的质疑和“遗漏提醒”没有任何答复。

通报内容:

此次考古是为编制保护规划及南朝石刻遗址公园方案提供直接依据。鉴于狮子冲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结合文物和考古专家意见,在狮子冲规划一个南京南朝石刻陵墓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可以对南朝陵墓文化进行完整的展示。这个项目是纯公益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墓葬所在地既不是商业区,也不是居民区,周边更没有房地产开发等商业项目。规划建设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博物馆,目的是为了改善南朝石刻周边环境,保护好南朝陵墓石刻。

市民质疑:

无论有没有扣上“考古”、“商业”的帽子,用发掘的方式来保护古迹,都是有悖情理的。

通报内容:

鉴于狮子冲地形地貌的实际……规划建设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博物馆,目的是为了改善南朝石刻周边环境,保护好南朝陵墓石刻。

市民质疑:

这种说法本末倒置:据了解,该墓园属于没有规划手续的违法建筑,理应依法妥善处理,国保单位遭违建蚕食,是南京市政府监管不力,有渎职之嫌,理应依法清除违建,而不是本末倒置、主动发掘尚未遭到直接侵害的古墓葬。

猜测:

为了政绩工程,市长拍板建馆

为什么南京置文物保护“铁律”于罔顾,“毅然”开挖基本上已经被确认是帝陵的永宁陵,与其他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商业规划等“目的”不同,记者多方采访,都没有见到明显的商业利益的证据。唯一的公开理由,就是南京规划要在此处建设一个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南朝石刻博物馆,而且得到市长“拍板”。

2012年12月26日,《南京晨报》报道,“(2012)年初,市长季建业在现场办公会上提出,在栖霞区建设一个南朝石刻博物馆,把六朝帝陵整合在一起展示。”

2013年1月31日新华社电,“记者从南京市文广新局获悉,此前在栖霞山狮子冲考古发现的两座南朝大墓确认为南朝帝陵,据初步分析这位‘帝’极有可能是陈文帝陈。待考古工作全部结束后,南京将在此地建南朝石刻博物馆和帝陵公园,预计2013年动工……”

记者查阅到,计划以永宁陵为建设场所的南朝石刻博物馆,早在2012年,便列入南京市委【宁委发(2012)24号】文件中,被作为“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计划(2011-2105年)”中的第18个项目,属于“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工程”中的一项,项目注明“以新合村【笔者注:即永宁陵所在地】六朝石刻群为中心,集中展示南京六朝石刻艺术,2012年完成设计方案,力争2013年建成。”

按照“8万平方米”的占地规模,南朝石刻博物馆相当于大半个南京博物院【笔者注:占地13万平方米】的体量,算得上“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中下的一枚重量级“棋子”。

记者了解到,对于开挖帝陵和建设博物馆,同为古迹大省的陕西却有截然不同的态度。2012年两会期间,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赵正永表示,陕西埋着73个皇帝,72座陵墓,每一个陵墓挖出来都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也是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的缩影。但是陕西从来没有研究过要开挖某一个陵墓,因为目前的保护条件、技术条件都不具备。而即使是有了保护或技术条件,是不是要开挖也要尊重民俗、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

【链接】六朝永宁陵及墓葬

全称“陈文帝陈永陵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建于南朝(566年)时代。陈(公元522至566年)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高祖武皇帝)陈霸先长兄陈道谈的长子,即陈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7年后亡,葬于永宁陵,现陵前200米处有石兽二,一为天禄,一为麒麟,两兽长宽均为3米以上,目瞪口张,状极凶猛,极为精美,被认为是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1988年,永宁陵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简称“国保”)。

2012年底,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开始在栖霞区狮子冲北象山南麓进行考古,发现两座长16米、宽约7米的大型南朝墓葬。2013年1月31日,新华社南京专电报道中提及:“经过进一步考证,此处是帝陵已是无疑义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陈文帝。”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光亚透露。

【链接】近年来南京损毁文物事件

1)2007年1月,南京迈皋桥一处工地,10座六朝墓被野蛮施工破坏。

2) 2008年8月,高铁南京南站施工时,因考古经费谈不拢,施工方因工期倒逼仓促施工,铁心桥郭家山坑商周遗址被破坏。

3)2009年,29位专家学者,批评南京大拆大建老城南,时任国务院总理的第二次作出批示,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6年,因为16位专家学者上书,曾作出批示,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4)2010年3月,南京秦淮区未履行报批手续,即实施西水关内外秦淮河沟通建设工程,造成南京明城墙水西门的瓮城和西水关遭破坏。

精品推荐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