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产业研究报告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研究;年度报告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95-02

走过令人鼓舞的2010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1年。过去的一年,国产电视动画产量超过22万分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伴随着从动画数量大国走向动画质量强国的目标迈进,动漫产业界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展望明天,需要把握昨天。本报告依据期刊论文和著作等文献,描述动漫产业研究2010年度的总体面貌。

一、动画产业现状

孙立军《盘点2009年的中国动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第1期),回顾2009年中国动画的五喜五忧。五喜:数量质量超过历年;政府关注和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国家广电总局设立了20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和8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网络游戏产业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完备动画播映体系,初步形成34个少儿频道和4个动画频道;影视优秀创作人才频频涌现。五忧:在浮躁的环境下无法诞生精品;垄断现象存在;动画电视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一些投资人盲目投资,创作人盲目跟风模仿;资源分配不科学,产业链的不平衡。邵奇《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当代电影》第6期),分析了问题,如动画产业集群的缺乏,动画产业链没有形成,动画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动画企业的创新力有待提高和动画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提出发展策略有:完善政策体系、调整扶持方向、强化市场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画产业链、扩大动画目标市场、拓展动画企业的融资渠道、引进电影高端人才、启动动画市场。窦利霞《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经贸导刊》第9期),也较好地总结了动画产业现状。

在民营动画产业发展问题,汪振城《论播映渠道对中国民营动画产业发展的限制》(《当代电影》第6期),谈到中国动画播映渠道单一,过分依赖电视媒体,国内电视存在频道资源和内容资源不对等、播出机制不合理、渠道不畅、优质渠道少、制播分离不彻底等问题,限制了不能控制播映渠道的民营公司的发展。

各地动漫产业的发展。王田《贵州动漫产业正破茧化蝶》(《理论与当代》第5期)、岳莹《黑龙江省动漫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大众文艺》第7期)、曾耀农《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湖南为例》(《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等介绍了相关情况。李兰芳《营造中国“大动漫”时代――天津神界漫画公司陈维东创业纪实》(《中国高新区》第4期),报道了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的创业故事。

何坦夜《解读杭州动漫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该书采用动漫文化理论与城市文化产业个案的视角,诠释了杭州动漫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本质特征、历史源流、功能特点、运行方式、发展方向和内在要素。

二、动画产业模式策略

郭蔓蔓《中国动画卫星频道运营模式探析》(《现代传播》第6期),对中国动画频道运营模式提出建议: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谨慎面对动画市场竞争和资本市场;真正做到差异化经营,创立特有的频道运营模式;动画频道运营应考虑社会责任感。沈玉燕、钱言《浙江动漫产业差异化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商业时代》第8期),通过提炼两家动漫公司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构建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浙江动漫产业商业模式。玄机科技商业模式是:立足产品精良的制作;注重产品品牌塑造和形象授权;大力提升动漫衍生产品价值等。辉煌时代商业模式是:善用专业化的营销方式,积极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依托专业B2C运营平台,巩固现有赢利模式。盘剑、方明星《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杭州模式”》(《当代电影》第12期),解析了“杭州模式”,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思路和理论参照。何建平《深港两地动漫产业合作模式探讨》(《当代电影》第10期),肯定了深圳香港动漫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政府、业界、学界和辅市场主体四个方面对具体的动漫产业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饶黎《产业链开发: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路径》(《视听界》第1期),提出的对策有:完善市场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品牌建设;形成“产学研”动画教育格局。杨然《动漫衍生产品的创意与开发》(《青年记者》10月中刊),提出动漫衍生产品研发思路是:动漫原型的完善、动漫原型与衍生产品的契合,并注重产品推广和市场反馈。

齐骥《动画行销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从文化产业市场规律和动画创作艺术规律的视角建构动画行销体系,对中国动画市场的现实格局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世界动画市场的行销方式进行了应用性解读,对动画产业发展与动画市场建设提出了研究框架。

潘瑞芳等《动漫产业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为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该书在学理上理清动漫产业相关的内在逻辑,借鉴动漫强国的经验来探讨,有助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潘瑞芳主编《泛动漫创意与人才培养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是论文合集,立足数字艺术与技术创意人才培养,从艺术、技术融合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培养理念及营造的环境。

《穿越与跨界――浙江电视艺术高峰论坛、中国动漫产业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录27篇论文。该书把动漫研究分为艺术研究和产业研究两大类,艺术研究主要探讨动漫艺术的创作,产业研究主要探讨动漫的生产机制。该次研讨会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中国动漫艺术研究;中外动漫比较研究;动漫产业发展研究;动漫人才培养、受众和媒介研究。

三、动画品牌形象

胡瑞庭《动漫品牌的塑造与全产业链营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7期),认为品牌塑造决定经营成败与优劣,塑造动画核心品牌需要抓住以下核心要素:上乘的核心价值理念;妙趣横生、充满矛盾冲突、不失细腻情感的故事与情节;显著特征的“品牌人物”塑造;服化道、音舞美、声光电;打造与核心品牌的内外在特质相一致的子品牌或识别系统。朱矛量《浅谈国产动画片之嬗变及动漫产业发展中的品牌塑造》(《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5期),提出动漫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文化品牌,国产动画品牌必须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肖文婷《影视广告中的动画对提升品牌形象的价值体现》(《包装工程》第5期),提出了动画为影视广告注入了活力,使其成为影视广告中品牌形象价值持续提升的基础。

李儒奇、蔡大明《动漫中的“金蛋”》(中国经济出版社),是动漫衍生产品授权/卡通品牌授权的普及性读物。作者的目的是借动漫这个“金蛋”,生出自己的“金鸡”,这样将有助于动漫的市场化和中国的内需型经济的发展。

四、国外动画产业经验

美国动漫产业经验。褚晓文《浅析好莱坞动画产业对中国内地动画产业的影响》(《中国出版》8月上刊),总结了好莱坞动画产业的特点:坐拥美国文化的强势地位;拥有一大批专业而成熟的制作公司;拥有成熟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技术;好莱坞形成了独有的品牌大军;好莱坞动画电影拥有较高的票房;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内地动画产业劣势:产业链仍不完善;文化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缺乏较高动画技术支持;缺乏市场推广能力。宋磊《“动态漫画”:美国漫画的新潮流》(《出版参考》5月上刊),谈到动态漫画是在原有漫画图片的基础上的类似动画视频的短片以及动态漫画的优势和劣势、发展前景。

日韩动漫产业经验。魏婷《日韩动漫贸易政策及其借鉴》(《商业研究》第6期),认为中国应实施战略性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引导鼓励多方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促进人才对外交流;给国外提供免费午餐。卜彦芳、陈元元《以动养动:日本动漫企业运营模式探析――以虫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为例》(《现代传播》第9期),总结了日本动漫企业“以动养动”运营模式的优点:资金链前置,降低风险,保证动画质量;市场化程度高,有效的筛选机制。

在他山之石的启发下,国产动画进行走出去的思考和行动。李三强《中国动画如何才能“走出去”〈三国演义〉动画版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电视》第1期),阐述了中国动画走出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及在动画人才的选择、竞争策略的使用、挖掘优质资源、凸显自己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向宇《试论国产电视动画的海外营销》(《当代电影》第6期),认为国产电视动画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制作质量、美学风格,具备海外发行的可能性,在海外营销中需要注意在制作前应考虑营销、选择题材和风格、发行渠道的选择和建设、采取样本预售的策略。

五、动漫科研课题

动漫产业研究2010年度省部级及以上结项的科研课题共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结项两项、各省市哲学社科课题结项1项。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讯)8月25日,国内首部针对文化企业上市的研究报告《2011中国文化产业上市研究报告》由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在北京。报告深度研究了目前文化企业的上市状况,对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的上市状况和重点上市企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报告提出未来5年将有多达上百家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据了解,本次的《2011中国文化产业上市研究报告》是中国第一份全面深度文化产业企业上市状况的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显示的数据,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共有88家,其中以传媒、互联网、网络游戏等细分领域企业为主。报告显示,去年是中国文化企业上市快速增加的一年,包括华谊兄弟、华策影视、蓝色光标、博纳国际、人人网、宋城股份等21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2011中国文化产业上市研究报告》研究了文化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和上市状况,同时也详尽分析了不同资本市场上市规则和条件。在报告中,采取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对已上市的企业做了细致严谨的分析。

根据报告分析,2011年至2015年,预计将有多达百家文化企业上市,成为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文化企业的上市首选地是中国创业板。(文/杨浩鹏 编选: 来源:《中国文化报》)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商业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商业地产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

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

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商业地产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商业地产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商业地产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商业地产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

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

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商业地产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商业地产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商业地产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商业地产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商业地产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商业地产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商业地产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

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地

(一)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商业地产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

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商业地产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商业地产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商业地产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商业地产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商业地产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商业地产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商业地产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商业地产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商业地产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商业地产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商业地产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商业地产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商业地产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商业地产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

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

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

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

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

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

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

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

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

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

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

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

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

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

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

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

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

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

(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

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

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

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

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

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

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商业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 (记者 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 (记者 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6篇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 (记者 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7篇

一、南果梨的基本情况与生产现状

1.梨的基本情况

南果梨的原始祖树生产在千山区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经果树育种、栽培专家综合考证,确认南果梨祖树的亲本为秋子梨系统,是自然杂交产生的实生单株。从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人工无性繁殖,现已发展到四百万株,形成梨果栽培体系。

南果梨属秋子梨系统,是梨果中的极品。9月上旬果实成熟,采收后自然条件下后熟10~15d即可食用。完熟的南果梨果实呈金黄色,带红晕,色泽艳丽,果肉质地细腻,,酸甜适度,香气浓郁,风味独特,品质极佳,素有梨果“皇后”之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多次被农业部评为名特优产品。

南果梨栽培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鞍山及周边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决定鞍山地区是南果梨最佳品质的栽培区域。虽然省内其他梨产区、外省市的内蒙、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都有引种试栽,但是其品质风味远不及鞍山地区,因而成为鞍山地区的特色资源。

2.果梨生产的现状

目前,南果梨主产区是在鞍山市的千山区和海城市,占到全国栽培总量的70%以上。

目前,千山区水果栽培面积12.9万亩,总产量达到12万t,产值约为3.2亿。水果主要以南果梨、苹果、葡萄等种植为主。其中南果梨种植面积11.1万亩,产量11万t,产值达3亿元,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产值均占千山区水果生产的首要地位。

二、千山区开发南果梨产业面临的挑战

1.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当中,不同程度的心存顾虑,担心将来南果梨会过剩,影响了果树品种结构的优化,影响了宜果土地的开发利用,影响了南果梨产业规模的扩大。

2.果梨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南果梨虽然已经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在生产栽培中仍然存在果实着色差;缺乏病虫害测报手段,防治手段单一;土肥水管理水平低;缺少专用肥、修剪水平低;果实负载量大;花粉过杂;花粉质量参差不齐;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不深入;品种变异较大等各种实际问题,这就亟需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场开发力度不够,市场拓展缓慢。南果梨产业的发展,要依靠市场牵动,依靠市场的开发和拓展。但是,目前没有强大的龙头企业进行市场策划,没有广告宣传和果品试销的经费投入,市场拓展十分缓慢。此外,南果梨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组织落后,产业链条不完整。南果梨生产仍然是个体生产,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缺乏竞争力。

三、千山区开发南果梨产业的对策

1.以稀为贵,南果梨发展空间巨大

对南果梨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预测,我们认为南果梨生产不能过剩,千山区的南果梨不会卖不出去。从目前情况看,梨和苹果产量相差不少,梨的消费明显上升。目前我国的梨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13.3%左右。而南果梨的产量仅为40万t,其中辽宁20万t,仅占全国梨产量的2.1%。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尤其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吃水果也开始挑挑拣拣,希望能够品尝一些特殊的味道,因此特色水果成了“香饽饽”。南果梨汁甜味美,香气袭人,非常有特色,因此在特色水果受宠的时代,南果梨拥有绝好的发展机会,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专家指出,鞍山的南果梨产业有六大优势:其一是栽培历史悠久,有1.30多年历史,原产地就在鞍山市千山区一带;其二是鞍山市的资源条件适宜,适合南果梨的生长;其三是果品品质优良;其四是研发能力、层次、水平比较高;其五是产业基础较好;其六是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南果梨在国内市场的覆盖率较小,发展空间大。

2.技是王牌,南果梨也需要科技含量

虽然前景可观,但南果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必须依托科技提高南果梨果品质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大科技投入,但是农业问题不能靠农民自己投资,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大力扶持,同时要积极为南果梨争取优惠政策。专家指出,对于南果梨产业的发展,千山区不要仅仅把它作为经济问题,而应该作为政治问题来对待,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科技投入,要把南果梨的发展放到农民致富增收这个高度来考虑。目前针对南果梨生产存在的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几项研究:①研究南果梨果实着色、褪色、不同生态环境对果实品质影响的机理,果实品质形成规律及提高果实品质的具体措施。②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推广病虫害测报,统一打药;开展综合防治,减少打药次数,节省人力、物力。③开展测土(叶)施肥、配方施肥。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地力评价,研究南果梨不同时期的需肥规律,树体养分代谢规律,不同土壤和立地条件的需肥规律,N、P、K及微量元素的施用比例,注重有机肥的使用,筛选出适合南果梨的有机肥(或专用肥)和适宜的N、P、K及微量元素的施用比例,对土层瘠薄的梨园,逐年进行深翻。④摸索南果梨最佳修剪方法。筛选出不同树龄、不同地区及不同管理条件下符合南果梨生长特性的适宜树形,确定丰产树亩枝芽量及叶面积指数等;确定适宜的拉枝时期、拉枝角度及背上枝处理办法等,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花芽的形成。⑤科学配置授粉品种,合理疏花疏果。选择理想的授粉品种及配置方式,确定适宜的留果比例(枝果比或叶果比),不同树龄、不同密度、不同肥水条件下树体适宜的负载量,根据树体各部位的长势按枝计量,做到丰产优质。⑥分期采收,延长货架期。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和芳香物质含量及贮藏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采收期,提高果实品质;强化采收处理,延长南果梨货架期,开展南果梨深加工等。

3.新思路,南果梨产业要成规模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8篇

一、湖南文化产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品牌是文化企业的信誉标识,代表文化企业的形象,反映文化企业的综合实力。品牌作为文化企业重要无形资产,是文化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湖南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产业品牌,但是,我省文化产业品牌方面也存在某些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强烈的品牌意识与品牌定位模糊相互交织。在湖南,不管是政府领导还是文化企业负责人,他们都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文化湘军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理念与深谋远虑的品牌意识,造就了湖南文化产业品牌优势,拥有“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快乐大本营”、“蓝猫”、“湘绣”、“歌厅文化”、“体坛周报”等享誉全国的文化产业优质品牌,“出版湘军”、“影视湘军”、“动漫湘军”“歌厅文化”早已蜚声海内外。但是,某些品牌存在定位不清晰,差异化程度较弱,缺少个性化的符号识别等不足,有些甚至陷入拷贝复制的窠臼。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比,由于缺乏彰显个性的差异化的品牌核心价值,于是被淹没于茫茫的相亲类的品牌海洋中。

2、优势的品牌资源与匮乏的品牌创新人才相互并存。湖南的文化资源丰富深厚,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还有厚重朴素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这些资源为发展文化产业品牌奠定了优势的前提条件。文化产业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意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品牌的创造、维持与发展高度依赖于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才。从我省文化人才的素质结构来看,人才总体素质偏低,受过正规高等文化创意专业教育的为数极少,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引入品牌产业还不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尚未充分利用,国际竞争性文化创意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品牌战略的一大瓶颈。

3、品牌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激荡。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它兼具经济产业的一般属性与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于一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湖南品牌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交锋。如我省“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快乐大本营”、“蓝猫”、“歌厅文化”、“体坛周报”等品牌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彰显,它们在为实现其社会效益提供保障的同时,由于存在商业化的运营模式,难免会因为商业炒作降低社会效益,甚至个别品牌可能过于追求商业价值而沦为“三俗”文化产业,损害品牌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

二、湖南文化产业品牌塑造的战略

知名品牌的塑造,能够提高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与溢价能力。湖南省位居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既有优势,也面临挑战,在信息时代,我省文化产业品牌如何趋利避害,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得到拓展,我们认为湖南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品牌意识是一种经营品牌的理念,是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先导因素。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按照意识形态的需要去调配文化资源,文化被单纯视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没有看做为一种经营性的产业,人们心中更谈不让文化产业品牌这一概念了。在信息时代,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文化的商品属性,文化的经济属性被大力挖掘,文化产业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故而,在思想上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是我省壮大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具备科学超前的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实践,品牌意识是品牌建设的精神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品牌创建才会更有效、更深入。因而,我省的各级政府、文化企业要高度重视品牌,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意识。通过教育、奖惩措施,促使正确的品牌战略意识内化为企业员工的强烈理念,外化为创建品牌的自觉行动。树立品牌战略意识,首先要具有大局意识。品牌战略意识要立足湖南,着眼全国,要能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达到繁荣全省、带动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目的。其次,要有前瞻性理念。在做好品牌市场的分析后,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塑造文化品牌。为了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与持久性,不仅需要加强对品牌质量的维护完善,还需要不断延伸品牌产品产业链。再次,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湖南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与他国、他省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自有不同之处,他国、他省的文化产业品牌塑造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湖南的历史传统、地理条件、经济基础、民族素质都有独特的个性。最后,要有敏锐的思维与国际性的眼光。品牌一旦塑造出来,就应得到重视与弘扬,及时慧眼识珠,抓住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发扬光大。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国内文化市场更加开放,我省文化产业不仅是与国内其他省份文化产业的争锋,也是与他国文化产业的较量。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湖南,放眼世界,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做好品牌定位,优化品牌元素,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运筹适合国际惯例的文化产业新品牌战略。

(二)培养品牌创意人才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品牌的竞争本质上是高素质、高层次品牌创意人才的竞争。国外文化产业的强大无一不是依托于一批专业、优秀的创新人才。因此,湖南要紧紧抓住人才是第一文化资源这一关键,加快品牌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我省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应该把人才工程定位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动态化的文化产业品牌人才的培育机制。针对湖南区位优势不明显,文化产业品牌创意人才缺少问题,政府宜采用多层次、网络式的培育图式,推出品牌创意人才培训工程。我省可以与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展合作,与大学联合培养品牌创意人才。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加强与国际文化创意人才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出既适应国内又适应国际需要,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艺术的文化产业品牌创意专门人才。同时,要加强提高品牌创意人才的策划能力、国际性思维以及网络新技术水平,为湖南文化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其次,加强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定期举办文化产业品牌创意交流会议,交流、分享文化产业创意方面的体会与经验,组织文化产业人才深入企业、深入市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一批思维超前、开拓创新的文化产业品牌创意人才。再次,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采用公平竞争型的开放式人才聘用政策,公平公正公开地择优用人。创新人才选拔方式,拓宽人才选拔范围,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吸引和鼓励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来湖南工作,充实和优化当下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坚持人本管理,为品牌创意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为他们创造光辉灿烂的前程。以优惠的待遇吸引人,以成功的事业鼓舞人,以真挚的情感凝聚人。把激活人才作为文化企业改革的重点,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允许文化创意优秀人才以无形资产参股,享受相应的股权收益,真正激发创新动力及创意激情。努力营造一种培养得出人才,留得住人才,人才能干成事的良好环境。最后,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创意后备人才库的建设。为了形成湖南省创造型人才繁荣发展的状态,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重视培育青少年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问题意识,要求中小学校开设文化品牌创意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创意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文化品牌创新能力,打造湖南文化创意人才新人辈出的辉煌前景,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积蓄雄厚的人力资本。

(三)塑造网络文化产业新品牌

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湖南要实施好“文化强省”计划,必须在推进影视报刊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优先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信息内容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正在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竞争和文化竞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地将文化产业与高新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湖南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2]打造网络文化产业新品牌。要实现湖南省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培育网络文化产业新品牌,需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发扬湖南人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不断开创新品牌。原创生产是品牌的一个显著标,文化产业新品牌的塑造与经营,是维持品牌优势持久性的保障。独特的湖湘资源是湖南文化品牌创新的不竭源泉,“后物质时代的城市结构与非物质化的文化基础设施创新结构,给品牌创新提供了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隐形空间”[3]。我们要把传统的优势资源与大有开发潜力的无形资源结合起来,开创文化产业新品牌。第二,高度重视先进科技在文化产业新品牌中的应用,推进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用先进的品牌理论与国际顶尖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网络文化产业品牌,提高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湖南的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高质量效益转变,适应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与审美品位。第三,对于网络文化产业新品牌,在运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和引导,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特别要加强自主研究开发,着力研发具有鲜明湖南个性的高新技术文化品牌。对于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网络产品和动漫产品,湖南各级政府应在投资、信贷、产品流通等各方面给以政策优惠。文化企业应该综合运用传统与新兴传播媒介,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第四,加强网络文化产业新品牌的延伸与质量的维护。一个成功的网络文化产品品牌后,往往会衍生出实体产品,再浸润入到其他产品中去。对品牌产品及其派生产品,都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状况,注重品牌质量的管理和提升。整合品牌资源,构筑完整的品牌网络文化产业链,形成品牌网络文化产业群。

(四)实施精品品牌战略

要想把湖南优秀文化产品推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就必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育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精品品牌。必须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要,集中力量培育能发挥精品品牌相对优势的市场。首先,湖南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要深入实践,树立精品意识。文化产业的组织管理经营人员,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而且在日常活动中,要积极组织相关创作人员深入实践,把理论运用于人民群众的鲜活实践,再通过总结实践,创作出内容健康、形式潮流、格调高雅、市场广阔的优秀文化精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其次,湖南各级政府需要采取优惠政策,扶持文化精品进入市场。由于文化产业目前在湖南还属于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壮大需要得到湖南全体人民的鼎力支持。政府应在财政支出方面做出倾斜,重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企业。同时,设立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奖励和扶持有显著湖南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文化品牌企业。通过融资、贴息贷款等优惠办法,帮助建立文化品牌企业设备设施的更新和技术进步,提升文化产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支持、引导资本创办网络文化企业,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体系。再次,要善于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独具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辽阔的土地上,每一个区域、每一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培植文化品牌提供了灵感源泉和原始材料,也是建设湖南特色网络文化的精神底蕴。因此,我们要加快地方文化原创作品的开发,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推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网络文化原创精品,增强网络文化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市场影响力。各级政府要做好本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工作,对本区域的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凸现其独一无二的区域特质和民族特质,切忌雷同和边缘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书编写组编著,人民出版社,2011,30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第36页

[3]吴应芳:湖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硕士论文,中南大学2008,第46页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论湖南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编号14C0973;南华大学社科基金项目《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文化话语权研究》,项目编号2013XGY02。

作者简介:唐圆梦(1975-),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刘凌云(1972-),女,湖南祁东人,湖南祁东洪桥镇二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9篇

XX市经济协会项目课题组

摘要 促进XX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促进XX州的经济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XX州机器人产业状况进行研究,提出加快促进XX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机器人产业 发展研究

1前言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检测系统等。从应用层面来讲,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从事上下料、锻造切割、焊接、喷涂、装配、码垛等工业生产作业工作;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服务机器人(如军用无人机等)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如餐厅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

机器人30年代以后才出现萌芽,发展时间不足百年,期间经历了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经迈进智能化时代。过去十多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景气度较高,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到248000台,同比增长15%,2002-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6%,2009-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3.5%,是过去6年的2.7倍,近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明显加快。

从市场结构来看,亚洲地区的销售规模占据主导地区,2015年销售量为15.6万台,是欧洲、美洲和非洲销售量之和的1.8倍,预计到2018年,此比例将达到2.4倍。

从机械机构来看,2015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销量超过6000台,同比增长71.7%,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27.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此外,坐标机器人仍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主力机型,2015年销量约为10600台,占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7.6%,较去年回落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发现,技术附加值较高的机器人产品的比重在提升,三轴四轴等低端机器人在国产机器人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在逐步往高端技术领域发展。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22257台,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达10万台,预计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应该在35%以上,按均价15万元/台计算,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在500亿左右。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行业的风险投资规模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到2015年形成井喷,达到9.227亿美元,根据IDC统计数据预计,2014-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按此速度发展,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成长空间巨大。

两大因素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第一个驱动力是机器代替人工。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低端劳动力供给不足。其二是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经济性不断提升。上述两项因素,导致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经济性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投资回收期越来越短,有的甚至两年就可以回本。第二个驱动力是产业升级。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纲领,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薪酬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成本增加,受此影响,外国企业纷纷撤离中国市场,这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艰难危机。转型智能制造将成为新时期下制造业的发展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将在制造业转型中大有可为。

工业机器人是指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完美替代人力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我国制造业当前劳动力成本高,普遍招工难,普及发展工业机器人,用以取代员工,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随着国家层面新政策的不断出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使其发展不断升温。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性发展契机源于不断出台的新政策:2013年12月,工信部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

XX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要抓手和“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并强调XX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抓手。其次,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对于福建省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制造智能化和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XX市政府也出台《XX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出台,该纲要把智能制造列为“XX制造”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和工业设计,以此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

本文旨在认真分析XX机器人产业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XX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XX市机器人产业企业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当前XX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经调查,截至2016年底,我市有十几家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有XX明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XX兰水旭升自动化有限公司、XX立达信机密机电有限公司、XX科能电器有限公司、XX佳龙电子有限公司等。2016年XX市生产机器人总产值6958万元,机器人产销量332台套。其中XX明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X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XX兰水旭升自动化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自动焊接工业机器人、自动搬运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XX州立达信机密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自用LED自动化生产线高效机器人;XX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正研发服务型机器人,XX佳龙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食品包装机器人。

2015年以来,XX市经济信息委员会认真落实《XX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以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从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把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作为XX州市智能制造重点发展方向,提升企业设计创新水平,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和应用产业对接。支持市场开拓与服务创新等方面,促进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

3XX市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主要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市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品的应用、研发和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缺少龙头企业,关键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二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标准、人才等产业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三是产学研合作拓展层次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五是政策引导成效不明显等。

4加快XX市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

4.1政策先行,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一是尊重市场规律,结合市情,加快制定促进XX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建议结合国家有关部委和XX省的发展规划,围绕市政府制定的《XX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和《XX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确定XX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重点目标和保障措施,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建议市政府出台智能成套装备推广应用的产业政策。三是以机器人产业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机器人产业链。

4.2搭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机构,通过政府支持与资本结合,进一步强化带动能力,逐步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先期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测试与技术评价平台等,逐步建立机器人机构本体、关键零部件、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应用系统的模型库、数据库与检测体系,打造一个集机器人设计、仿真、示范应用、人才培训、模拟体验及检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进入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领域的门槛,推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要进一步落实好关于鼓励扶持机器人产业的有关政策和意见,研究制定机器人产品研发生产的补助办法,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挖掘产业共性需求,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实现机器人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4.3推动机器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集聚发展,支持XX的开发区规划建设机器人专业园区,积极引导国有和民间资本通过多渠道融资进入机器人行业,引导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与国内优势企业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或合资公司,促进我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内生式”发展。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壮大生产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聚群和完整产业链。另外,要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对接推介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机器人产业项目向规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区集聚发展

4.4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结构

XX市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人员结构单一,研发技术实现突破后,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极大地制约产业化发展进程。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帮助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技术、市场、资本运营协调发展,股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企业运行机制,提升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4.5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与政策引导作用,不断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管理、数据共享、联合行动等方面的协调,构建跨部门交流合作与协调配合的平台。始终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原则,发挥企业在研发机器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机器人技术的政产学研用的一体化技术与应用联盟,加速推动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0篇

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核心关键。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孵化器,是海洋经济发展历史与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 万平方公里,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 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000 多公里,蕴含着丰富的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党的“xx大”提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了“xx”期间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国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xx”期间,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均呈上升趋势,发展速度良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连云港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优势

1、中国与世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连云港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地球上的物种约50万种生活在水中,海洋生物的品种总数达20万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占地球生物种群数量的80%以上。随着利用陆地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开发药物越来越难,人们把海洋作为药物开发的宝库,向海洋要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从1967年在美国召开首次海洋药物国际学术讨论会至今,在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海洋药物进入了临床或临床前研究,这一研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是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为我国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中国海洋药物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截至20xx 年,中国已记录的海洋药物及已进行现代药理学、化学研究的潜在药物资源已达684味,其中植物药205味,动物药468味,矿物药11味。涉及海洋药用动植物1667 种(植物272种,动物1395种),另有矿物18 种。如此,药用动植物及矿物种数达到1685种。

《20xx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20xx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海洋生物医药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0xx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随着国家对海洋生物医药业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总的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明显。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海洋药物产业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2、政策支持连云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20xx年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江苏省政府的《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20xx 年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再次把连云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连云港市将重点发展新医药等产业。20xx年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并正式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决策。20xx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xx”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在全国各省市掀起研究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中,连云港也及时出台了《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连云港市“xx”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列为五大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3、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地理区位为连云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连云港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三大海洋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之一,是全国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之一,位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4°~35°07’之间,处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连云港市海岸线全长160 多公里,临海及临海极限以内海域面积6670 多平方公里,近海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有着开发海洋经济的优越条件,连云港海洋经济将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调查发现,已从来源于连云港海域的生物资源中发现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4、成熟的制药产业群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托平台

近几年,连云港市优先发展了以化学合成药、现代中成药、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疗包装材料等为特色的新医药产业,初步建成了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等六大生产基地。拥有恒瑞医药、康缘药业、豪森药业、正大天晴等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称号的骨干企业以及中金玛泰等成长型企业。20xx年,全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值204.4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销售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长29.93%;实现利税48.9亿元,同比增长22.08%。医药产业已成为连云港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也为连云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连云港传统的制药产业群主要包括:

(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在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内分泌治疗药、心血管药及抗感染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其中,抗肿瘤药销售已连续七年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12%以上。目前,恒瑞医药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

(2)江苏康缘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以创新中药研究为重点,主导产品桂枝茯苓胶囊是妇科血瘀证临床用药;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甲流、乙流、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用药。

(3)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肝病治疗领域,主要从事甘草产业。甘草制剂肝病药物的研发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除此之外,产品涉及的治疗领域为肝病、肿瘤、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等。

(4)江苏豪森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在抗肿瘤、精神病、糖尿病、消化道及抗感染等领域的产品开发。

(5)江苏中金玛泰。其作为亚洲地区医药包装生产行业规模最大企业之一,主要从事药用包装材料开发和生产。

5、驻连云港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为连云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是驻连云港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下设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室与药物合成研究室。其海洋微生物新药筛选与开发、海洋植物药物中间体制备与改造、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合成研究等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海洋药物的技术过程及系列产品,使其直接应用于海洋制药产业,加速海洋药物开发技术及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三、利用优势实现江苏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药产业虽然是连云港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企业产品主要是化学药和陆生植物药(中草药),对海洋医药的研发一直不甚重视,海洋药物产业基础非常薄弱,没有特色产品,未形成产业规模。

首先,连云港市应以传统制药产业群为依托,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改造升级,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实现以医药制造为中心的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主导地位。同时,要注重发挥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与传统制药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一方面,传统制药产业改造升级可以为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传统制药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连云港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成熟度,有序进行。

其次,海洋药物研究涉及生物技术及制药技术等多种学科,需要专业人才和各个研究领域的密切合作。连云港市目前需要联结科研院所与医药企业合作、集聚高层次海洋药物人才、培育海洋药物创新团队、打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共研发平台。

最后,完善对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配套政策。需要出台针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融资政策;需要政府层面的资金引导,设立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制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传统制药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1篇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结构优化评价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评估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二、三产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了**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产业方针得到进一步落实。**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更加巩固。2001-**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分别增长13.8%和9.9%。“**”期间,全市经济年均增长约11.4%,实现连续14年两位数增长,2005年GDP预计达到843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人均GDP达5万元。2005年,三产占GDP比重接近50%。

二是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市中心城区形成了若干服务业集聚区,中心城区三产比重达到70%以上。郊区四大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临港新城产业区和船舶工业基地进入规划建设阶段。“**”期间,集中于信息、石化、汽车和钢铁四大产业基地的工业投资超过**亿元,占工业六大重点行业总投资的78%左右。工业园区成为支柱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市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以上是在工业园区中完成的。

三是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对工业产业发展,提出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发展均势产业、坚决淘汰劣势产业,探索建立“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实行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相配套、相协调等。

但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服务业增速相对缓慢,三产占GDP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见表1)(略),与“**”计划55%的预期目标有明显的差距。

二是支柱产业发展波动较大。“**”计划提出的六大支柱产业中的信息、房地产和成套设备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而金融、商贸流通业比重持续下降,金融、房地产、汽车等产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难以达到“**”计划的预期目标(见表2)(略)。

三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能级较低,缺少有影响的自主品牌。**年,**企业获国内专利发明授权量仅占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29.58%,而且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跨国公司在**的分支机构。在2003年333家“中国名牌”中,**只有21家企业的24项产品榜上有名,位居第四,落后于广东、浙江、山东,特别是没有国际知名品牌。

(二)“**”**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调整成效评析

“**”期间,**进一步加快构筑“人才资源高地”,人才结构优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与产业发展要求基本适应。**年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达到143.69万人。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源显示,**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950人,在全国排名第二位。这与**的产业发展总体实力是基本适应的。**年,**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450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列第7位。

二是人才市场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基本确立,与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基本适应。目前,**已经有400多家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人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人才集散地之一。据统计,**年**固定人才招聘会共举办798场,进场人数达499万多人次。

三是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力度持续加大,与产业发展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要求基本适应。**进一步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逐步确立了国内人才集散中心的地位;特别是通过推行引进人才“**市居住证”制度等,进一步增加了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头四年,**共吸引近35万各类人才前来工作,其中,户籍迁移的国内人才引进8万人左右,引进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近10万人,办理《**市居住证》引进各类人才近10万人。同时,目前在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达5.6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3;持有就业证在沪工作的外国人达3.2万余名,港澳台人员近4万人。

四是人才综合竞争力稳步提高,与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基本适应。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增强了**人才的综合竞争力,涌现了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批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才。至**年末,**拥有两院院士15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9100余人;入选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70余人;入选中科学院“百人计划”135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79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

(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调整的发展瓶颈

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相比,**人才结构优化仍然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总量和结构并存的矛盾。

突出表现在各行各业初级人才、长线人才相对过剩,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不利于“两个优先”产业方针的贯彻落实。具体体现在五方面:

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如在金融、现代物流、外贸、法律、会计等领域,缺乏懂得国际通行惯例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缺少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服务业中软件产业人才供不应求,目前**至少需要10万软件人才,而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实际仅4.1万人,即使加上各类高校每年约5000名IT相关专业毕业生以及外省市来沪就业的软件人才,也不能弥补这一巨大的人才缺口。

第二,文化产业人才不足问题更为明显。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等类)。近年来,**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年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但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表现在:(1)人才总量缺乏。今年7月的《**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中,文化领域被列为首批重点领域,文化产业人才总体上供不应求。根据**人才招聘网数据,今年5-8月份,广告、艺术设计、印刷包装类的职位需求超过1.5万个。(2)复合型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往往不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要求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广电系统不缺具体的编导制作人员,缺的是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策划、管理人才。(3)高级文化产业人才极其缺乏。目前,同时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精深的文化理念和现代产业经营意识和能力的顶级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4)新型文化人才的需求不断产生。不断产生的新兴文化产业带动了对新型文化人才的需求,如短信、色彩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都是新潮文化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人才,也是供不应求。

第三,先进制造业发展缺乏领军型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原创性的核心技术专家严重短缺,难以适应和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实际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高级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仅占总人口的0.51%,仅为日本的1/10,新加坡的1/3。高技能人才的供求矛盾也十分突出,持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不足实际需求量的30%。

第四,创新型企业家人才缺乏。由于经营者职业化、市场化进展缓慢,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精通专业技术的企业家人才,特别是缺少大企业家、缺乏“领袖级”的企业领军人物。

第五,国际化人才更加缺乏,与**产业加速国际化的趋势还不适应。据**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2002年对**4000多名各类人才国际化素质抽样调查表明,**经营管理人才不能熟练掌握外语的占81%;专业技术人员在对外交流中不能经常使用英语的也占47.5%。而在香港、新加坡,外语方面专业人才就占人才总量10-20%。近三年来,**对外贸易持续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比例不断提高,相应对人才的国际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现行人才观念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产业界尚未完全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用人主体对人才引进、开发和培养缺乏紧迫感,人才开发形式单一,层次较低。产业部门用人过分看重学历,总体上还是沿用“学历+职称”型的人才认定和统计标准,这和国际上一般都是按学历、职位、薪酬建立人才的知识、能力、业绩等多元素质的统计标准差距甚远,这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不利的。过分强调学历和职称,不可避免地把一部分没有学历、职称但具有突出贡献的人排斥在人才范围之外,致使大批不具备规定学历和职称的高级技工、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等人才难以进入人才的行列,无形中对产业结构调整中急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造成了障碍,也阻碍了社会创新热情的形成。

三是人才管理的体制尚未根本突破,人才管理机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统筹协调。

人才管理上政出多门,与产业发展部门统一协调、沟通还不够。有关人才评价标准、人事仲裁规则、人才需求信息、薪酬价格指导等方面的制定,未能形成统一的人事政策服务体系。引进海外人才涉及部门多,有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市外办(外国专家证的管理)、市劳动局(外国人就业管理)、市教委(外籍教师的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而且这些部门都是依据各自职责来制定和实施对海外人才的管理,难以形成合力,这使**近年来高层次外国专家的引进成效总体不大,特别是在引进国际学术、技术和管理的大师级专家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同时,人才资源市场化运作方面缺乏明确的授权和委托管理机制,“管、办分离”还没有真正实现,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调控有效、信息畅通、功能完备、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由此,将相应地影响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步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

从**年到**年,**产业结构调整将呈现以下走势: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比重在**年以后将不断上升,到**年有望达到51%,到**年将进一步提升到59%左右;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年前将继续有所上升,此后将逐渐下降,到**年比重将下降到48%,到**年将继续下降到40%左右;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不断下降,到**年比重将下降到1%左右。

表3****年和**年的三次产业结构预测(单位:%)(略)

(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六大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未来五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物流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以发展大型服务企业为龙头,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与能级。为此,**将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加大开放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快构筑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是推动以下六大领域加快发展:

领先发展信息服务业。在城市信息化的带动下将进一步壮大,围绕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信息服务集团的主要聚集地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的目标,信息服务业能级将不断提升,预计至**年,实现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

重点发展金融业。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体系。重点是要抓住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两个环节,加快吸引各类新增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创新,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到**年将达到15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依托深水港、航空港,促进国际中转物流发展,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重点是要充分发挥洋山深水港区、国际航空港等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项目优势,加快推动航运、配送、仓储等物流行业的发展,预计至**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航空货运量达到320万吨;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扩大开放,着力促进文化休闲娱乐业、创意和时尚产业发展。以网络动漫、影视传媒等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各有特色的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基地和园区。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做大做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预计至**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

积极发展专业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继续稳步提高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会计、审计、法律、广告、经纪等一批专业和中介服务业将得到大力发展,预计至**年,将基本形成种类齐全、能够支撑“四个中心”需要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框架;中介服务业行业达到60个,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以上,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建成面向国内外的中介服务重要基地。会展旅游业在我国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等的推动下,在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带动下,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预计至**年,**国际展将达到500个/年,国际会议将达到1000个/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达550万人次/年,建成亚太地区的国际会展旅游大都市。未来五年,社区服务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扩大就业。

稳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产业。大力发展批发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新型商贸业态,调整和优化商业布局结构,加快推动郊区、社区、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优化供给结构,加强交易秩序监管,延伸发展房地产服务,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在发展中提高,进一步形成以高科技工业为先导、基础原材料为依托、装备工业为骨干、都市型工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未来五年,**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从发展中调整向发展中提高的转变。重点是推动以下三大产业领域加快发展:

着力提升汽车、装备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汽车产业。以形成自主品牌汽车生产能力为突破口,推进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生产,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金融、汽车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攻关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核电成套设备、F级燃气轮机等电站设备,进一步提升数控机床、微电子装备、轨道交通设备、煤液化制油装备的国产化水平。

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基于中药先导物的创新药物、诊断试剂与基因工程疫苗的自主创新,在介入治疗器械和数字影像设备方面实现自主设计能力的突破,加快生物技术在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攻关光伏产业和风能等装备产业,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半导体白光照明材料、节能建筑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船舶制造业。重点突破LNG船舶和海上浮式储油装置的技术瓶颈,实现船舶大型曲轴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航空航天产业。大力推进新支线飞机研制,积极发展航空维修业和民用飞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航天产业发展。支持发展军民兼容产品。

优化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工业。要按照完善规划、调整结构、集约发展的要求,钢铁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造船用钢、不锈钢、碳钢、特种钢等领域的精品钢材;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

目前,**以重化工业中后期阶段为特征的汽车、钢铁、石化等重点产业已陆续进入发展成熟期。从**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看,“**”发展重点仍然是六大重点行业与船舶工业(6+1),产业布局是继续向重大产业基地集聚,除了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分布范围较广,其他重点产业今后都将陆续集中到地处郊区的产业基地中。

表4:工业6+1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分析汇总表(略)

(四)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走向总体判断

从“**”**产业结构变动及发展规划看,**三大产业部门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将明显提高,对人才结构的优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产业结构调整每进入一个新阶段,就会产生新的行业,这也意味着有新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当新行业处于成长期时,对相关人才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前提,是要确保高质量人才的充足供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总体将呈现以下四个趋势:

一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将稳步提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领先增长。预计到**年将达到58%左右,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六大重点领域对人才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其中有两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迫切。

金融业。“**”期间,随着央行**总部的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明显加快,国内外金融机构入住**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对金融高级人才的需求势必日益增长。初步测算,到**年,**大概需要6万左右的高、中级金融人才,而目前**仅有大约3万名左右。其中投资银行、宏观金融分析、中高级保险精算、高级管理人才、经纪人和人才以及法律、咨询、市场化经营、交易中介和国际会计等是人才需求的重点。

物流业。“**”期间,洋山深水港的作用将逐步显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初步建成,现代物流业迫切需要能够对企业物流进行总体协调、管理和控制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物流规划人员。据测算,目前国内需要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已达600多万,其中**缺口60万。

二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将稳中有降,但是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相对趋增。预计**年将调整到36%左右,其中重点需要钢铁、汽车、电子通信、家用电器、电站设备、石油化工以及信息、光机电、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服装设计等都市型工业方面的人才也会有大量的需求。从二产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看,重点需要两类人才:

第一类是研发人才。**年**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共12.23万人,比**年减少1万多人。随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其对研发人才的需求也将明显增加,层次将进一步提高,人才规格将趋于多样化,其中核心是原创型研发人才。

第二类是高技能人才。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精湛技艺的高技术工人,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智能型高技能人才。**年,高技能人才占一般技能人才的比例应由8%增长到20%(其中具有高职及以上学历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50%左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其中需求的重点是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模具制作、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工业设计、现代测量技术等高技能人才。

三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将稳步下降,但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需求相对稳定。预计**年从事一产的人员比重将下降到6%左右,其中重点是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一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

表5:**-**年**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预测(单位:%)(略)

四是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在从业人员中比重将稳步上升。预计到**年,**从业人员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将达到并超过20世纪末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即由**年的13.9%提高到**年的30%左右。这相应需要补充上百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年**828万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为115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近49万人。到**年,**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将达到28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20万人(本科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2.5%),均比**年增长1.5倍左右。考虑到自然减员等因素,从2001年到**年,**需累计新补充近200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其中本科及以上需新补充90万人左右。

三、国际经验对**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结构优化的启示

从国际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规律看,产业结构调整与从业人员结构调整具有紧密相关性、客观必然性和相对时滞性。从正面看,有三点启示值得借鉴: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决定人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在总体产业中所占比例的转换,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和现代化的推进过程,本质上是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必然要求人才结构作相应地调整,以提供充分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又是知识密集度增大的过程,也是人才结构优化的过程。

第二,人才结构优化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关键在人才,关键是要发挥人才作为战略资源的能动性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需要大批人才利用现代技术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是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施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并举。更加重视开发人才资源,更加重视优化人才结构,走人才强市之路。人才资源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随着现代产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优化人才结构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今后调整主要制约因素则是技术,而从根本上看制约因素主要是人才。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采取了优化人才结构先行的策略,即在人才资源追赶与产业追赶的相互关系中,人才资源的追赶先于产业追赶,而产业追赶开始启动时,人才资源的追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四、**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调整优化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

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从国内外和**发展的实践来看,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可以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结构的优化。在未来一个发展时期里,**必须坚持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并举,推动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相配套。

(一)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使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四个中心”建设、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目标相一致。切实做到两个服从、两个适应、一个保障:

一是从宏观上讲,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必须服从**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央对**发展的定位,到**年**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有块友好的发展,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阶段性重要进展,为**后十年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人才结构调整必须服从“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必须服从成功举办世博会的需要。

二是从中观上讲,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必须服从**发展的产业方针。**的产业发展方针是明确的,就是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都必须有利于这一产业方针的贯彻落实,体现这一产业方针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成效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的产业政策。

三是从微观上讲,优化人才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相配套,做到人才结构与产业行业结构相适应、人才层次结构与产业层次结构相适应。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必须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提高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二)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紧紧围绕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坚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使用并重,坚持加快人才高地建设,坚持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障和动力,努力实现人才规模扩大、素质提升、构成合理、分布科学的人才结构优化目标。到**年,每万人中从事研发人员达到45人,全市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左右,常住**的境外专家达到10万人,各类归国留学人员达到8万人,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队伍,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三)政策建议

推动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相配套,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必须切实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从政策建议层面,我们提出以下六个创新、六个强化:

一是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产业发展部门与人才管理部门的联系与协调。

建立和完善产业人才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由人事、发改委、经委、财政、公安、劳动等部门参加的人才管理协调议事机制,打破人才管理上政出多门、相互封闭的格局,克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制定全市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定期研究产业人才发展情况。建立产业部门与人才部门的长效互通机制,产业部门应及时向人才部门通报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重点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部门应主动加强与产业部门的联系,增强人才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人才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定期组织专家为重点企业制订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协调和解决人才引进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人才提供创业、创新服务。

组建国内外专家咨询委员会,重点研究**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相配套的战略举措和具体政策措施,及时为**城市发展战略、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和重大项目等的投资建设提供人才方面的咨询服务。

继续强化**人才管理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在人员流动、信息共享、创业融资、生活便利、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服务网络以及税收、薪酬等方面,形成逐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为**人才结构优化提供法制保障。重点针对人才资源开发、保护和人才流动权益保障、人事条例等人才结构优化关键环节,加快制订政策法规,深入推进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强化人才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深入开展人事工作,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一步完善人才的辞职辞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失业、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类专业人才市场,推动人才市场向信息网络型发展,提高网络的利用水平和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与周边市场及国外的信息交流、沟通与合作,增强我市人才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开发集聚机制,强化人才高地建设。

人才引进开发集聚是人才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创新吸引人才的政策、机制和环境,使**成为国内外优秀人才的荟萃之地,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中心。

创新吸引人才政策,加强人才需求调控。进一步修改完善吸引国内外人才来沪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着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完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人才统计和人才需求的分析研究,根据产业发展以及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引进人才总量。定期人才资源发展和人才需求报告,公布各类人才市场需求、人工成本、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标准等,通过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和人才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人才流向,调整人才分布与结构。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状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引进人才专业目录,明确规定紧缺、优先、控制专业。

创新引进模式,深入推进国内外人才集聚工程。继续采用“柔性流动”与“刚性流动”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顶尖人才、高知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充分利用政府、国际组织间的交流合作渠道和民间渠道,扩大与海外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等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海外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完善海外人才评价、引进激励等政策,支持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国内外管理、技术和高级技师等各类紧缺人才,对于关键人才的引进,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增加“软”资助。在国外大城市设立招聘海外留学人才的工作网点和窗口,引导和鼓励通过购买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咨询公司的相关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搜寻各类优秀人才。

促进高级人才向优势产业集聚。加强对优势产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努力培养、集聚优势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帮助优势企业降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成本。设立高级人才奖励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引进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等优势产业人才,用于奖励这些行业中的大企业、大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引进国内外高级管理人才担任中层、高级管理职务,并在住房安置、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入股、技术分红、期权等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人才。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才培养是人才结构持续优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强产业部门、人才部门与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对提升人才素质的作用,大力提升人才的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由市政府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用人机构和相关专家,加强对**产业发展对近、中期人才需求的预测,为各级各类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指导或参考。鼓励产业部门和企业把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实践中培训、提高人才适应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优化的需要,大力优化教育办学层次与结构,努力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特别是要大力加强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关系紧密的院校、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

加强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大力造就一批产业发展领军人物。充分依托国家实施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产业项目等,着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经营管理水平的首席执行官群体、知名首席工程师群体,并对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复合型、创业型领军人物授予市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力争到**年,在重点产业内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领军人物、首席执行官和首席工程师。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新机制。优化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比重。在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建设一批适合产业发展方向、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公共实训基地,免费向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劳动者实践能力。对于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紧缺的管理、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政府采用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等措施,调动包括培训机构在内的各方面的培训需求,吸引、鼓励和扶植专业化的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由政府给予必要的补助。支持产学研合作平台和“高层次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引导企事业单位采用校企结合、院(所)企结合的模式,构建开放的各类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力争到**年,使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从业人员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

四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强化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作用。

不断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更好地发挥人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

改革和完善绩效优先的人才分配激励制度,提高各类人才收入。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遵循价值规律,按照供求关系,按市场机制确定工资;对现有的工资结构作符合改革需要的调整,福利待遇工资化,工资收入货币化,列入工资总体结构中;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比较价格,合理确定各类人才的工资收入水平。力争到**年左右,达到一般中等发达国家同类人才收入水平。

探索和建立立体化的人才激励机制。核心是要完善人才的企业激励机制。推动和鼓励各种单位、尤其是各类企业大胆采用包括科研成果、专有技术、知识产权,以及经营者持股、年薪制、特殊劳动贡献分红制等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方式。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按照要素分配的试点工作中,将收入与责任、风险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落实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社会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用人单位、境外机构和个人设立各类优秀人才奖项,实现全社会的有效激励和有序奖励,促使**各类人才发挥更大的创新潜力、国际国内影响力和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进一步对有突出贡献人才实行重奖。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逐年提高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所设的“科技功臣”奖和科技进步奖、星火奖的奖励金额;对有显著效益的获奖成果,受益单位按新增效益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为进一步发挥重奖的激励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奖励为示范、企事业奖励为主体的做法。

五是创新改善人才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强化对各类人才的集聚力。

培育浓厚的人才创新创业交流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或引导、鼓励社会举办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或同行来沪进行各类交流和培训活动。鼓励组建各类人才联谊会,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环境,提升学术文化档次。

进一步改善各类人才的居住条件。积极鼓励用人单位从优负责解决人才住房。把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纳入全市房地产发展规划之中,坚持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地筹措资金,多元化地开发房源。重点支持帮助高层次、急需人才改善住房条件,增建在站博士后公寓、建造留学生公寓、每年提供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房源。

重视加强人才医疗保健。改建或新建专为高级人才医疗服务的一流设施的医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医疗保健卡制度,定期进行体检与疗养。

六是创新完善人才服务全国的机制,强化本地产业与全国兄弟省市产业联动发展。

着力建立长江三角洲区域人才开发新机制,努力推进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认真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共同加强长三角人才资源开发,促进长三角区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不断推进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逐步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人才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在培养、使用人才上适当分工,促进整个长三角范围内的人才结构优化。

大力开展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人才开发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在人才政策、智力交流、人才培训、公共服务、人才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强与东北、中西部地区人才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发挥**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利用院校教育、远程教育等模式,在继续培养中西部地区各类紧缺人才的同时,也为**自身人才结构优化开拓新的途径。

按照政府主导推进、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健全对对口地区的人才帮扶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对口地区互派干部人才挂职锻炼。以发展产业、开发资源项目为抓手,鼓励本市各类人才到对口地区施展才能。鼓励和支持离退休的人才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志愿服务,为对口地区开展人才智力服务。有计划地组织本市的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志愿者、博士后等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兼职等柔性流动合作交流形式,为对口地区提供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智力合作服务,同时提高**人才适应多种环境的能力。

五、“**”**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优化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性,文化人才政策设计要坚持三个取向:

一是体现创新性。从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这是一个内容不断更新、不断丰富的产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优势行业、重点行业,因而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快。人才结构的优化就要适应这一特点,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重点,及时调整人才供应和人才储备,实现人才结构与产业的最大融合。

二是体现国际性。文化的交流传递能够超越时空、国界等的限制,在WTO规则框架下,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国际范围内竞争和发展。特别是**作为一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文化产业应当走向世界市场,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人才结构的调整一定要遵循国际化原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市场体系,大幅度增加国际化人才比例,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三是体现分类性。由于文化产业涵盖非常广泛,在人才结构上也要注重分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型人才,也就是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人才,另一类是经营管理型人才,主要是指善于运作、经营文化产品并通过市场获取利润的人才。目前,这两类人才都很缺乏,特别是后者。因此,要在培养更多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基础上,把人才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到培养文化经营人才上,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工作者”成为文化产业的弄潮儿。

根据以上政策思路,优化文化产业人才结构的主要措施是:

一要提升存量人才竞争力。对目前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关键是要通过加强产业经营管理、产业运作、产业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提升他们的市场经营能力。要充分依托社会培训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岗位和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要创造更多的外出培训机会,有计划地组织和输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到国外和国内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实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实体,在实践中造就一批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

二要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要依托具有相关优势的高校,调整充实相关专业,开展文化产业学历教育,招收一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既要加强文学、艺术、影视、新闻等专业,更要增设文化产业管理、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专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文化产业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教学课程。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实践,促使这批储备人才在较高起点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三要大力引进稀缺的顶尖人才。拥有一批顶尖人才,对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必须不拘一格、面向全国和世界大力引进,特别是要引进具有丰富的国际文化产业工作经验、熟悉国际文化产业趋势和潮流的顶尖人才。要从目前本市文化产业集团中,拿出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岗位面向海外进行招聘,并建立国际上通行的激励手段和服务方式,引来人、留住人、用好人。对难以长期引进的顶尖人才,实行人才短期驻沪策略,邀请其参与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运作。

四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文化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严格财务、成本、质量和营销管理,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允许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创办文化企业,或以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生产要素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艺术表演团体推行剧目制作人制、演出经纪人制和演员签约制。完善居住证制度,吸引鼓励外地、海外文化艺术人才到本市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本地文化产业发展服务。成立专门资助、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基金会。

五要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统筹规划。当前,政府有关部门迫切需要对本市文化产业人才状况进行系统梳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优化人才结构。结合本市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当前重点要培养四类人才:一是具有丰富法律意识、特别是熟知知识产权的法律型人才,二是懂得资本市场运作、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市场资源筹集资金、扩大文化产业的经营型人才,三是具有市场观念、了解各阶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市场型人才,四是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营运人才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六、举办****世博会人才结构调控政策建议

**年**世博会对**人才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创造了广阔空间。目前预计**世博会需要2千人左右的组织和管理团队、3万人左右的直接服务者,以及20万人左右的志愿者等。根据国际经验,筹备和成功举办世博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三个要求:

一是国际化。这是世博会所需各类人才的共性特征。首先,要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视野,能够从国际惯例的角度运作世博会的各类业务。其次,要具备对国际信息进行迅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能够迅速理解和吸收来自国际上的新知识和新信息。第三,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是专业化。世博会所需人才大致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主要包括会展、语言、公关、会展营运服务等方面的人才,第二层面主要包括广告、法律咨询、物流、宣传等人才,第三层面主要包括工程技术、贸易、金融投资等人才。但这三个层面都对专业要求特别高,都需要熟悉、精通本行业的专业人才。

三是阶段化。在筹备和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是分阶段的,各阶段需求重点不尽相同。开始阶段需要最多的是从事规划设计相关工作的人才,然后是从事招商、招展工作的高级公关人才,在世博会期间则需要大量的会展营运人才,对商务人才、法律人才的需求则贯穿于筹办世博会的全过程。

未来五年,**要按照适应举办世博会要求,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主要应着重加强四方面工作:

一是面向世界公开招聘世博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世博会的巨大人才需求缺口,仅靠本市资源是远远无法满足的,要面向全国、全世界招揽人才。要通过专业的中介机构招聘海外专才,欢迎和鼓励境外机构全面参与世博人才的开发和培训,将世博人才的招募和运作全面融入国际人才市场。结合“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对世博会所需相关专业人才有所倾斜。完善**市居住证制度,不断优化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环境。

二是以重大项目工程吸引和培养人才。依托世博会建设的若干重大项目,积聚一大批城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项目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形成人才团队和梯队。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2篇

1996年以后,国家先后对造纸产业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环保治理,在治理整顿中*市大部分造纸企业被关闭,全市的造纸工业也因此走上了衰退的道路。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市虽然对造纸工业进行了许多转型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产业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它地区所替代。因此,强力推进造纸产业转型,实现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再度崛起,是*市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之一。一、造纸产业发展情况和经济转型的可行性

(一)十年来造纸产业发展历程

回顾造纸产业发展情况,*市十年来造纸产业的发展史是一段在夹缝中生存的历史,是一段区域产业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历史,是一段由产业鼎盛迈向产业衰退的历史。

*市造纸产业所受到的歧视性待遇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和其它地区实行的发展政策不一。国家对其它地区实行的是达标排放,对*市实行的是总量控制排放;二是对*市下达的COD浓度排放标准远比其它地区严格。如上海市排放标准是300mg/L,而*市的排放标准是90mg/L;三是治理的措施不同。全国许多地区是边治理边生产,而*市是先治理达标再恢复生产。上述歧视性政策产生的必然结果是鼓励其它地区造纸产业发展,扼杀了*市造纸产业的发展权。

在这种政策影响下,*市造纸业出现了很大的衰退。一是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市造纸企业最多时期近300家,十年的环保整治行动中,关闭了大批造纸企业,到20xx年全市剩余造纸企业为148家,并且全部为再生纸企业。20xx年根据上级要求,*市又关闭了50家企业,并对留下的98家企业进行了组合,目前仅剩48家再生纸企业;二是产业优势迅速下降。目前全市造纸产量由1996年前后全国12%降到不足2.6%;三是造纸产业技术差距越来越大。在造纸产业整治中,一些企业家和产业工人产生了一些复杂的发展心态,许多企业在不公平的政策面前丧失了发展信心,没有勇气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只是被动地应付关闭,导致整个造纸产业技术落伍;四是造纸产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量外流。许多企业家纷纷携带资金和技术到外地承包或创办造纸企业,有一些企业家在本地办的是小企业,到外地却办成了大企业,并且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二)依靠转型实现再度崛起的可行性

1、长期的造纸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造就了大量的人才。*市造纸业发展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大隗双洎河沿岸就开始利用本地自然资源进行手工造纸,随着历史的演绎,*市造纸技术不断发展提高。正是有了这样悠久的造纸传统,也使*市在造纸业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熟练技术工人和经营管理人才。

2、多年来的造纸业发展形成了广泛且稳固的客户群体。

3、关闭组合后保留下的企业全部是骨干造纸企业。

4、造纸产业关闭到位后可能会有一些政策上的调整。只要积极争取,环保政策可能从总量控制排放转变为达标排放。

5、世界及我国纸量需求的增长给*市造纸业发展带来了增长空间。据预测,20xx年前世界纸浆、纸品及纸制品需求年均递增2.5%左右,我国年平均递增6左右,造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我国纸业的高成长性为*市造纸业崛起带来了可能。从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环境比较优越,市场规模大、成长性高。目前我国纸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速,突出表现为产品市场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和技术装备国际化。中国纸业市场已成为全世界造纸企业争夺的热点。而*市造纸业在国内外曾有较高的知名度,业界又普遍认为造纸业是市场前景看好、利润比较稳定的行业,这为吸引外部投资创造了契机。

二、目前造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20xx年底全市造纸企业数量为198家,年产量为132万吨,每家企业年平均产量为0.6万吨。20xx年经过关闭组合后造纸企业数量减少到48家,预计全年产量150万吨,虽然规模有所提升,但企业年平均产量仍不超过3万吨,与世界纸业企业平均8万吨的规模相距甚远。?

(二)技术装备落后。全市部分企业装备了80年代或90年代中后期设备,多数企业的装备仍停留在国内70年代或更早水平。装备最好的企业(如春光、恒丰)纸机幅宽才达到3.6米,车速最快才达130米/分,装备差的企业还在使用1092、1450、1575和1760等老机型,幅宽不超过2米,车速在20—50米/分之间,而国内造纸企业中装备国际一流的纸机幅宽已经达到4.5—9.7米之间,车速介于600—2200米/分之间。?

(三)生产原料结构不合理。全市造纸企业基本是以再生纸为原料,商品浆使用比例不到20%。木浆比重过底,再生纸多次重复使用,导致纸品韧度小,质量低下。

(四)产品种类少档次低。目前,世界纸张花色品种已达15000多个,全国有600多个,河南省有110个,而*市只有几十种,而且多为低档的瓦楞原纸和挂面纸。低档次产品占全部纸品的70%,中高档纸和纸板的比例不足30,与全省、全国以及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五)科技开发能力差。仅有个别企业有科技研发队伍,绝大多数企业科技投入少、科技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远远不能适应造纸产业发展的要求。?

(六)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不少企业治污投入不足,治污设施标准不高,治污成本高,先进治污技术难以推广,离清洁生产的要求有不少差距。?

三、造纸产业转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核心,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目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用高档次、高质量、低消耗、多样化的产品武装企业,促进造纸企业大型化和现代化,推进造纸产业再度崛起,把*市再次建设成为全国造纸工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发展模式,突出节水、治污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达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造纸产业具有持续增长能力和与环境协调发展能力。

2、坚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原则。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造纸科技含量,使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坚持对外开放原则。加大外资利用力度,加快与国际纸业生产接轨。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在造纸产业转型中,企业是转型的主体,政府发挥导向和调控作用。

(三)转型方向

1、资源集约化。由资源粗放型转向资源集约型。

2、生产清洁化。实施清洁化生产,逐步达到零废水排放。

3、技术集成化。广泛使用信息、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提高技术集成化程度。

4、产品优质化。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纸制品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5、产业延伸化。围绕造纸业发展相关产业。

6、经济规模化。以规模增实力,以实力创效益。

(四)转型目标

造纸产业转型期为15年。

转型的目标是使*市造纸产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市再次成为全国造纸生产基地,实现*市造纸业再度崛起。

为实现上述目标,转型分三步走:

到20xx年,造纸业达到全国中等生产技术水平,至少有15家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万吨/年,全市纸产品产量由20xx年占全国的2.6%增加到3.5%,中高档纸占纸产品产量40%;

到20xx年,造纸业达到全国领先生产技术水平,至少有35家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6.5万吨/年,全市纸产品产量达到全国5%,中高档纸占纸产品产量60%;

到20xx年,造纸业达到世界一流生产技术水平,企业普遍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8万吨/年,全市纸产品产量达到全国7%,中高档纸占纸产品产量80%。

(五)转型重点

1、政策转型。争取上级环保部门转变*市造纸产业政策,使环保政策由总量控制排放转变为达标排放。

2、生产设备转型。加快关键生产设备升级换代,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

造纸机械方面,分期分批推广幅宽4m以上、车速600m/min以上的宽幅、高速、高效、低耗能造纸机,在20xx年前淘汰车速在100m/min以下,幅宽小于1760mm的文化纸机、幅宽小于2400mm纸板机。

检测、控制和管理系统方面,应用先进、可靠的在线检测仪表、数字控制电气传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基本部件。

在废纸处理和环保设备方面,使用先进、高效的处理设备。

3、生产技术转型。生产技术创新要体现高起点和前瞻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积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促进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换代,实现产品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

技术人才方面,促进造纸行业全员职工素质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制浆方面,虽然目前*市经没有制浆企业,但随着造纸业再度崛起,发展制浆业仍然是重要选择。今后上制浆项目要采用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以至无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如使用以过氧化氢为主的无氯漂白技术或者氧化清洁制浆工艺)。

造纸方面,应用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和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如运用新原料、新浆种、化学助剂、胶料、填料、涂料等,采用废纸处理、纤维回收、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适用技术)。

节能降耗和环保方面,加快使用热电联供技术、煤制气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联片治污生化处理技术等。

4、产品结构转型。产品结构转型要从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适应多元化需求出发,由生产中低档纸转变到生产中高档纸,纸及纸板产品突出向高质量、高档次、高效益、多品种方面发展。大宗产品注重提高质量和档次,特色产品注重增加新品种。

鼓励发展四大类产品。文化用纸重点发展胶印新闻纸、低定量涂布纸、铜版纸、高档胶版纸、静电复印纸、电脑打印纸、无碳复写纸、特种纸及纸板等;包装用纸重点发展各类低定量、高强度的包装用纸和纸板,蜂窝纸板专用原纸及其他配套纸板,折叠纸等;生活用纸重点发展中高档卫生纸、餐巾纸及一次性餐具等,并且使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变(例如高级文化用纸、薄膜涂布胶印纸、液体食品包装纸板、细瓦楞纸等);特种用纸和纸板类重点发展各种复合纸和纸板、特殊用途的加工纸和纸板。

壮大现有的六类主导产品(白板纸、瓦楞纸、涂布纸、箱板纸、果袋纸、印花纸)规模,A级纸强质量、增优势,B级、C级纸向A级产品提升。

限制质量低劣、市场滞销产品的发展。

5、拉长造纸产业链条。围绕造纸产业向两边拉长产业链条,着重发展一体化的公用工程、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发展造纸制浆业。围绕*市造纸企业原料需求,建设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较大规模制浆企业。制浆项目首选目标是年产20万吨以上,最低目标是年产10万吨。20xx年前建设2家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的无污染秸杆丝制浆项目。

发展造纸机械业。以现有造纸机械企业为依托,开发生产备料、蒸煮、洗浆、筛选、漂白、打浆、配料、供浆、碱回收、在线检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发展造纸化工业。生产以制浆化学品、造纸添加剂、涂布加工用助剂为主的造纸化学品。

发展造纸环保业。根据企业布局,建设联接造纸企业又独立于造纸企业的专业从事污水处理的企业,提高污水治理水平。20xx年前建设1座日处理10—15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

发展造纸能源供应业。建设热电联供项目,集中对造纸企业供电、供热、供汽,降低造纸成本。20xx年前建设1座2X2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

发展造纸信息、技术服务业。

6、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要以企业为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壮大企业规模。

重点提高单机和单条生产线的规模。到20xx年,企业最小规模:造纸企业年产5万吨,特种纸及纸板企业年产1万吨,制浆企业年产纸浆10万吨。

推进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小型企业特色化,企业经济类型多元化。鼓励企业自由组合,联合生产,循环利用废水,集中治污。通过企业自由组合,联产协作,做强骨干企业,做大优势企业,做精高新技术企业,使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7、调整企业布局。根据企业分布状况,规划大隗—苟堂造纸工业区,力求造纸资源配置及利用最优。今后造纸业及造纸关联业发展上新原则上在造纸工业区内建设。

8、推进关闭企业转型。在治理整顿中关闭的造纸企业,以发挥在造纸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为主,参与现有造纸企业改造和生产。条件不具备的,根据市场导向,利用原有的场地、资金发展其它产业,用新的产业替代造纸产业。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保造纸产业顺利转型。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造纸工业战线的企业家和广大职工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全市造纸业关闭到位后带来的暂新发展机遇,用观念的更新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克服消极被动发展观念,以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以创新的意识,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积极推进造纸产业实现经济转型。

(二)组织和引导造纸企业量身定做转型方案。

造纸企业制定的转型方案要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坚持每年迈一步,步步都扎实,最终完成质的转变。

(三)加强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增强造纸工业发展后劲。

引导造纸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重点造纸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企业中进行技术推广活动,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防止低水平生产研究。大力开展造纸人才培训,通过培训培育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部门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吸收造纸专业高校毕业生、采用高薪聘任等办法引进省外和国外造纸行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营造供人才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造纸企业所需人才的调入、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引导企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化管理。

(四)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

要有效利用外资,积极扩大利用国内资本,千方百计激活全市民间资本,不断拓宽造纸产业经济转型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外资、民间资金以资金或设备等形式参与造纸企业转型。建立造纸产业转型项目储备库,利用互联网和其它媒体定期向国内外公布,吸引投资者参与转型。加大行业扶持力度,贯彻造纸产品发展导向目录,对鼓励发展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优先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拓宽废纸和木浆流通渠道,协调造纸企业探索与国内外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废纸和纸浆进口合作关系。

(五)坚持加快转型与保护环境并重方针,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造纸工业转型过程中,要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环境保护模式要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源头控制”为主的清洁生产转变。通过实施严格的达标排放制度,降低造纸工业用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物、废渣的综合利用水平。对利用制糖废渣、废棉等生产的造纸原料、纸浆废液生产的产品、利用废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类纸张、纸板以及利用木竹采伐、边角余料、次小薪材等加工纸浆、纸和纸板等的企业,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污水的回收利用率高的企业,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3篇

一、基本现状

全市现有番茄制品生产企业2家,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和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3.16万吨,其中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2.5万吨;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0.66万吨。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于1995年引进意大利日处理番茄500吨生产线,*年技改扩建,新增意大利日处理番茄*吨生产线。目前是塔城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市重点扶持企业,产品销往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罗马尼亚、美国等地。20*年,收购番茄原料14.68万吨,支付原料款4300万元。生产番茄酱2.03万吨,产品合格率100%。实现销售2.2万吨,产值8125万元,经营利润1156万元,改变了多年负债经营的局面。

天然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招商引资企业,注册成立于20*年底。20*年开工建设并生产,收购番茄原料3.7万吨,支付原料款1*3万元。生产番茄酱0.5万吨,产品合格率100%,实现销售0.5万吨,产值2444万元,经营利润420万元,成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产业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番茄加工能力逐步扩大,番茄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番茄产业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2、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番茄制品企业把原料基地建设作为生产的第一车间,主动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农户按合同进行生产,企业按合同组织收购,通过订单合同的方式稳定了产销关系,逐步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成立了番茄种植协会,培养了番茄销售经纪人。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途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竞争。

4、形成番茄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乡、镇紧紧围绕“四区一线”产业布局,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鼓励种植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田间技术服务等形式,促进了番茄产业化经营格局的形成。

三、存在问题

一是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需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亟待完善健全。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之间形成的产销关系比较松散,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二是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有待于加强。基地建设程度低,对发展早熟和晚熟番茄品种的种植影响较大,并直接关系到番茄加工企业的生产时间。同时,对提高加工设备能力利用意义重大,是企业利润来源的重要增长点。

四、发展预测

*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1、现状分析

番茄产业按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3.16万吨计算,全年需番茄原料19万吨,需番茄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中粮屯河*番茄制品分公司需番茄原料15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3.3万亩;天然番茄制品有限公司需番茄原料4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0.9万亩。

2、新增预测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分公司投资5000万元,将引进意大利日处理1500吨番茄生产线。计划5开始项目建设,7月底投入生产。此生产线年需新增番茄原料9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2万亩。*西域鸿兴果蔬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一期建设日处理1000吨番茄生产线,将于今年建成投产。新增番茄原料6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1.3万亩。

新增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合计2.5万吨,全年需新增番茄原料15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3.3万亩。全市年生产番茄制品能力将达到5.66万吨,从生产与加工平衡衔接方面进行理论分析,需番茄原料34万吨,需种植番茄面积7.5万亩左右。

五、主要措施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培育和发展番茄加工企业,继续完善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全面提高番茄产业化经营水平。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搞好服务。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措施。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把扶持番茄农业产业化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建议充实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番茄制品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调整措施,加大扶持,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对番茄制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继续加大番茄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在贷款贴息、栽培技术、新品种引进研发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发展银行部分信贷资金有一定比例投向龙头企业。不断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和重点,发挥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作用,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3、多种形式,建立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番茄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鼓励番茄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形式,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分配机制,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模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促进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番茄行业协会,使各类番茄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番茄加工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4篇

“2017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与“2017中国优秀房地产服务企业研究”是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优秀企业群体的又一次客观、公正和全面的最新评价。

一、2017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

2017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显示,2017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百强企业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规模效应全面显现

2016年百强企业凭借准确的市场研判、契合主流的市场布局与产品架构,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销售规模加速提升,市场份额突破四成。同时,大型百强企业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加速分化,行业资源加速向更大规模的企业集聚,“强者恒强、快者愈快”的定律在行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显著。

2.百强企业以灵活高效的管理策略,强化资源良性互动与协同共享,推动企业发展质量迈向更高水平

在规模跨越发展的同时,2016年百强企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一方面科学决策,把握市场节奏制定投融资计划,强化现金流管理保障财务安全;另一方面优化经营,向管理要效益,内部开展合伙人制度、外部实施轻资产运营模式,内外合力促进企业运营效率与效益的提升。

3.百强企业蓄势待发,全力整合发展资源,围绕“地产+”内外兼修,集聚发展后劲

2016年,百强企业以“地产”为核心积极扩大业务半径、完善业务版图。一方面紧抓行业机遇期,最大化整合土地、资金资源,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突破发展瓶颈,围绕市场新机遇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塑造存量时代新增长极。

与此同时,2016年的房地产市场亦蕴藏了风险隐忧。部分热点市场布局过于集中的百强企业,若依存度过高的城市需求透支将对其未来销售造成不利影响;部分短期债务集中的高杠杆企业,若集中偿付压力与销售回款压力共存将潜藏财务风险隐患。因此织密扎牢财务安全的保障网,是部分百强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2017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的休整期,房企面临的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在调控政策作用下热点城市市场量价将逐步回调,“分化”主题延续,行业洗牌进程加速;与此同时,特色小镇、长租公寓等新兴蓝海市场的发展机遇也将不断显现。在此背景下,百强企业需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在行业的格局重构中占据主导地位:(1)“5000亿”时代即将开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加速迈向寡头竞争时代;(2)竞争压力加剧,资源争夺战升级,“大鱼吃小鱼”常态化,资源整合能力成企业决胜关键,影响行业格局重塑;(3)行业转型加速,大型企业谋局多元化发展版图,中小企业寻求转型出路或退出。

“大风起兮云飞扬”,房地产行业格局在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加速的背景中将面临重构。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谁能在不断深化调整的房地产市场中,通过前瞻性的思变未来与积极高效的自我调节,找到、并始终遵循正确的发展路径,谁将在“百舸争流”中赢得成功突围的机会;否则,将在不进则退的压力下发展停滞或惨遭淘汰。在此背景下,一批优秀房企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思变未来,结合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禀赋制定中长期发展路径,并不断创新、探索,为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发展经验。但走向千亿甚至万亿的前路漫漫,房地产企业不仅需要瞄准规模化的目标奋力前行,更需内外兼修,注重规模与效益的协同增长、扩张速度与运营能力的相互匹配等,方能在龙争虎斗的“地产江湖”中行稳致远。

二、2017中国优秀房地产服务企业研究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房地产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房地产各业态需求升级,房地产服务模式也不断升级:“互联网+”渗透全产业链,大数据营销、社区O2O、房地产众筹等房地产各环节创新纷纷亮相,革新了客户的购买和居住体验,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一)策划企业把好交易入口释放规模效应,守正出新转型综合服务商

1.市场大浪淘沙,优秀企业砥砺前行

2016年策TOP10企业营业收入均值为25.9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较2015年增加2.8个百分点;策划TOP10企业销售额均值为1987.9亿元,市场份额为16.9%,与2015年基本持平。

2.抓牢交易入口,各显身手做大规模

应用创新营销工具,提升交易匹配效率;继续区域扩张,扩大业务辐射范围;借力资本市场,加速提升市场份额。

3.布局多元业务,对接新需求谋求转型

布局资产服务,掘金存量市场;切入金融业务,有效支撑关联业务;拥抱“互联网+”,拓展服务边界。

4.行业变革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涌现

房地产服务大融合背景下,国内策划行业正处于变革期,向房地产综合服务商转型成为共识,转型的典型模式有世联行的资源链接模式、合富辉煌的一二手房联动模式和同策咨询的增值服务模式。

(二)金融服务企业以服务提升推动市场进步,创新发展释放行业活力

1.地产基金多角度创新,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2016年,房地产基金不断创新,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投资方式由单一债权投资继续转为主动型股权投资;投资业态不断丰富,多类型主题地产基金开始兴起;成熟物业持有型基金投资策略成为重要趋势,REITs和类REITs型产品明显增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基金在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地产信托发挥基础能力优势,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产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5篇

1、项目名称:豆制食品生产企业

2、企业暂定名称:××*市西郊豆制食品有限公司

3、项目地址:××××××××××××××××*

4、项目投资主体:××*市西郊炒货食品厂

5、项目负责人:××*

6、项目总投资:共200万元。

7、投资者概况:××*市西郊炒货食品厂现有员工40余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上缴税利50多万元。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懂经营、善管理的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具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每年进行新产品开发,年年有进步,并在包装上进行大胆改造设计,为提高临安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厂长××*多年从事食品行业经营管理工作,重合同,守信用,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豆制食品介绍

(一)豆制品的定义:

豆制食品又称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数豆制品是由大豆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

(二)豆制品的分类:

豆制食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

发酵性豆制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

非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它杂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豆腐再经卤制、炸卤、熏制、干燥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素火腿等。非发酵豆制品主要品种有:

1、豆浆:将原料大豆经去杂、浸泡、磨浆、过滤除渣制成的浆状液体。经高温灭菌的豆浆称为熟豆浆,不以加热的豆浆称为生豆浆。

2、豆腐:又称大豆腐、水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经除杂、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脑、蹲缸、加压成型等工序,制成的厚度在3cm以上的各类豆腐。豆腐的含水量在80-90%,特点是持水性强,质地细嫩,有一定弹性和韧性,风味独特。

(1)南豆腐:也叫嫩豆腐,指用石膏作凝固剂制成的豆腐。质地细嫩,有弹性,含水量大。

(2)北豆腐:也叫老豆腐,指用盐卤作凝固剂制成的豆腐。其特点是硬度、弹性、韧性较南豆腐强,含水量低于南豆腐,香味浓。

(3)内脂豆腐:属嫩豆腐,以葡萄糖-δ-内脂做为凝固剂制成的豆腐。市场上的盒装、袋装豆腐多为内脂豆腐。

3、腐竹

豆浆煮沸后,在降温过程中,从豆浆表面抵消起的一层薄膜,厚度在0.3mm以下。干燥后,有浅黄色光泽,形状似竹,故名腐竹。若抵起的干燥后成片状物,则叫豆腐皮、油皮。

4、豆腐干

以中干或小干为原料,切成一定规格的方块,再放入老汤或盐水中煮熟、沥干,制得的豆制品。如香干、白干。

5、干豆腐

薄片状豆制品,又称豆腐片、百页。厚度在2mm以下,含水量在52-65%之间,弹性、韧性较强。

(三)豆制品的营养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其丰富蛋白质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样也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含有维生素bl、b2和纤维素。而豆制品中却不含胆固醇,因此,肥胖、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应提倡多吃豆类和豆制品。对健康群体而言,营养来源单一是不可取的,豆制品可以做为蛋白质的来源之一。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到星级饭店,小到百姓人家,各种各样的餐桌上总是能看到各类豆制品的存在,它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三、项目动因

(一)在我市境内开办规模化、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是贯彻落实国家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迫切要求。2008年,接连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各级的高度重视,也促使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关系国家公共安全的问题,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保障人民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市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豆制品生产企业正是实现这一重要任务的具体措施之一。

(二)在我市境内开办规模化、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是填补我市标准豆制品生产企业空白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豆制品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市场日益繁荣,并涌现出了一批知名豆制品企业。但是,就目前我市豆制品的生产企业而言,普遍存在散、小、乱的特点,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大多数都是半夜凌晨生产加工,白天外出买卖的私人小作坊,还没有一家象样的有规模、上档次的标准豆制品企业,与其他地区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开办一家规模化、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能够填补我市这一空白,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三)在我市境内开办规模化、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是解决我市个体作坊卫生质量状况差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市豆制品生产企业规模档次较低,卫生状况较差,一方面这些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保证不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生产加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杂物等影响了环境卫生,不仅不利于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更与我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相抵触。针对这些问题,除了消费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以外,更重要的是规范我市豆制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因此,建立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四、设计能力与场址选择

(一)设计能力

该工程由制乳系统、豆奶生产线、盒装内酯豆腐生产线三个部分所组成,为了考虑今后多方面扩大生产量,需要制乳系统设计能力扩大到每班3000公斤——4000公斤生产加工量(按干大豆计)。豆奶生产线设计能力为每班25000——30000袋,每袋为250克装,约7500公斤豆奶。如需班产提高生产量,只需增加高压泵和包装机即可。盒装内酯豆腐生产线设计能力每班9000——10000盒,每盒重量400克,约4000公斤。

上述两条生产线同时生产,每班耗用大豆约2000公斤左右。因此,制乳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班产需要,并留有足够余量可同时加工其他产品。

(二)场址选择

该项目需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

1、制乳系统100—150平方米;

2、豆奶、豆腐配料间100平方米;

3、豆奶、豆腐辅料仓库40平方米;

4、豆奶包装车间100平方米;

5、豆腐包装车间150平方米;

6、原材料仓库80平方米;

7、冷藏库120平方米;

8、百页熟制品300平方米;

9、锅炉房(约70平方米);

根据以上建设规模,考虑企业的生产加工特点,拟在临安市上甘街道杨岱村征地建设,约需征用土地5亩。该区域处于城市南边,与主城区锦城街道相邻,交通便利,水、电、通讯设施完善,建成后,将为城区的农贸市场供应安全、放心的高品质豆制品。

五、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

本拟建项目不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等问题,所有污水等排放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处理,无环境污染。

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原辅料需经过相关部门检疫检验都符合标准。生产用水采用城市居民生活用的自来水,并已经化验符合豆制品生产要求。厂房配有清洁、消毒设施,聘用员工符合健康标准。豆制品在冷藏、储存、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操作,确保产品卫生质量。

六、产品经济分析与工艺流程

(一)产品经济分析:

豆制品种类繁多,我们仅以豆奶和内酯盒装豆腐二种产品按设想基本预测价估计为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作假设参考:

1、豆奶:每百公斤大豆可生产每袋装250克豆奶约4200—4500袋,若按每袋250克装豆奶售价0.50元计算,那么每百公斤(按4200袋计)大豆产值约2005元左右,而产品原辅料费用为800元左右,占产值40%(水、电、工资福利、折旧等另计)。根据同类产品计算经营利润在40%左右。若按每班20000袋产量计,其产值可达10000元,经营利润约4000左右。

2、内酯盒装豆腐:每百公斤大豆可生产1300盒,每盒400克,若按市场价每盒0.75元计算,产值约975元,而产品生产原辅料成本为550元,占产值55—75%左右,一般经营利润可达25%左右,若按每班10000盒产量计算,产值可达7500元,经营利润约1800—2100元左右。

(二)工艺流程:

大豆浸泡

清洗脱水

液渣分离残渣排出

———————————————

过滤(100目)过滤(100目)

(添加g.d.l.)配料(温度40℃以下)配料

(每分钟20—50盒)自动灌装(400g每盒)灭菌(温度95℃10分钟)

箱装均质(压力150—200kg/cm平方)

(85℃—90℃)加热凝固(20分钟)冷却(常温)

(常温)冷却定型辅香

成品自动包装(每分钟40袋,250g/袋)

保鲜温度(5℃—10℃)装箱

冷藏保鲜(0℃—10℃)

质量卫生化验

成品

七、原辅材料与营养成分

(一)豆奶

主要原料:大豆、砂糖、植物脂肪、乳化剂、香料等。

营养成分含量:

水份:89.31%蔗糖:5.23%

固形物:10.69%维生素b1:0.11mg/g

b2:0.24mg/g

脂肪:2.39%尼克酸:0.53mg/g

蛋白质:2.2%钙:364ppm

灰粉:0.21%磷:542.8ppm

粗纤维:0.18%铁:26ppm

碳水化合物:5.79%镁:125ppm

能量:53.15千卡/100g锌:1.6ppm

(二)盒装内酯豆腐:

主要原料:大豆、凝固剂等。

主要营养成份:

水份:91.6%无机盐:0.43%

蛋白质:4.07%总糖:0.86%

脂肪:2.04%碳水化合物:1%

维生素b1:0.03mg/g维生素b2:0.03mg/g

钙:50.46mg/g铁:1.33mg/g

磷:50.30mg/g铂:54.10mg/g

八、劳动制度与劳动定员

1、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并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设立必要的管理机构。

2、公司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劳动制度的规定。

3、公司每周工作7天,执行2班制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

4、公司员工编制:制乳系统3人;豆奶生产线操作热交换器1人,配料3人,包装2人,设备管理1人,辅助工1—2人;盒装豆腐生产线操作热交换器1人(如二条线同时生产,此岗位只需人),放盒工1人,装箱工1人,辅助工1—2人,配料1人。

九、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建成后可产生年产值500万元,实现税收50万元,企业产生年净收入50万元,按理论推算,4年即可收回投资,扣除企业所得税等,7年即可实现投资回报。

十、结论

目前,我市良好的市场环境给豆制品加工、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临安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学、合理的定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办一个规范、卫生、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是可行的,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1、建立规范、卫生、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可以提高我市豆制品生产的水平和档次。

2、建立规划、卫生、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可以确保我市豆制品的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卫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