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村级脱贫攻坚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七里朱村位于新蔡县城城乡结合部,是新蔡行政新区、商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地所在地,地里位置优越。总人口3536人,共有1114户,分为8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村两委共有村干部5人,党员36名。全村通村硬化公路全长 9 公里。低保户28户34人,五保户12户13人,残疾人70人,危房改造户5户。目前全村实现用电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建有综合活动中心,有合格乡村医生,宽带网络已接通,安全饮用水全覆盖。
七里朱村委贫困人口因病致贫26户,占52%、因残致贫13户,占26%、因学、因灾等其他原因致贫11户,占22%,七里朱村委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
月亮湾村委七里朱村委是非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51人,已脱贫45户144人,非建档立卡户1064户,3350人,2014年脱贫户数:3户10人;2015年脱贫户数:16户45人;2016年脱贫户数:5户24人;2017年脱贫户数:12户40人,2018年脱贫3户10人,2019年脱贫6户15人,现有未脱贫户为5户7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2%。
一是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我村通过开展低保复核和残疾人证符合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共覆盖 7户11人,五保共覆盖2户2人,残疾14户16人。
二是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对贫困户家庭在校学生享受国家教育资助的基础上,发放县级教育补贴,按照每学年学前教育 500 元、小学 1000 元、初中 1500 元、高中 2000 元、大专及以上 3000 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18户22名贫困家庭在校学生享受了教育资助。其中学前教育5人,秦艺轩,朱文熙,卢芸溪,于梓潼,梅宇航,小学教育10人,张容容,朱思琪,朱诚,朱婷,高山,高筱楠,于梓涵,高苒朵,高凯淇,姜玟涵县外就读。中学2人,朱美玲,朱文龙县外就读。中职1人朱可可,高中2人,张旭,高华苒,各5500元。高校教育2人,朱倩倩,高俊美。
三是危改政策落实情况。按照 C 级维修 5000 元以内,D级重建 30000 元以内的标准进行危房改造,至今危房改造5户已完工。其中高豆豆补贴30000元,朱俊峰补贴5000元,张从真补贴5000元,朱焕松补贴30000元。张隆新补贴30000元。
四是交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2014 年以来,全村建设通村公路 12 条,全长9 公里,8 个村民组全部通水泥路。现在村里有客运班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五是医疗政策落实情况。村里组织了对贫困户及残疾人低保等人员的免费体检和健康签约活动,贫困户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险保险、大病保险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保险、民政大病救助、政府医疗救助政策及时能够落地,目前,我村贫困户均已享受到以上各种政策。贫困户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保险、大病保险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保险、民政大病救助、政府医疗救助政策外,享受的还有:
六是安全饮水政策落实情况。月亮湾村委七里朱村 2019年继续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饮水达到农村饮用水安全标准,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
七是电力保障情况。全村 2014 年以来所有农户通生活用电、通动力电,落实低保户、五保户电费减免政策(每户每月减免电费 10 度电 5.6 元,全年减免 67.2 元)。
八是项目实施情况。我村贫困户实现金融项目带动。
金融带动9户,每户每年分红1800元。
安排金融农业保险宣传员23户23人
公益性岗位经调整变为12户12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咸宜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李坪村“两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通过6+2政策,认真组织开展脱贫工作,全村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李坪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汇报如下:
一、全力推进整村项目,秀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公共项目建设情况:**村属“十三五”贫困村,2015年以来我村实施了农村饮水工程4次,已全部解决了农村人蓄安全饮水,硬化了社级公路4公里,硬化人行便道4000多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2016年实施水保项目,2018年实施国土整治项目。
二、秀美乡村建设情况:大力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全村共实施六批182户户貌六改,实施村庄整治一处,着力提升全村村容村貌,全村共拆除空心房154户,实施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在发展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中药材种植,魔芋种植,果蔬种植,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到各户规化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一户发展一产业。
四、我村打造精神文明示范点一处,成立由老党员、老村干部,社长,贫困户组成的精神文明宣传队,通过新曾宣传栏,挂标语,开院坝会,宣传身边榜样,成立讲习所等,大大提高我村村民的精气神,为整村脱贫摘帽垫定了基处。
一、基本情况
略。
二、分析情况,压实责任
根据我村实际,进行入户调查、走访、摸底2014-2018年登记的xx户xxx人贫困户分成三大类,一是因病因残缺乏劳动力的;二是精神病、呆傻丧失劳动力的;三是因灾因学致贫的。针对每一类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精准扶贫方案:
为使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村委会“三委”一班人将压实责任,强化“五个一”工作措施抓落实:
1、每一个村干部负责两个组,结对帮扶贫困户xx户。
2、每一个党员干部负责结对帮扶两户贫困户。
3、每一个贫困户制定一个扶贫明白卡,明确帮扶信息。
4、每一个季度检查一次,督办结对帮扶工作落实情况。
5、给每一个贫困户落实一个就业岗位和产业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严格程序、化解矛盾。我村严格按照省、市、县、镇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工作流程,认真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对因个别家族势力明显或其他原因选出的不贴合条件的农户,驻村工作组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核实,坚决取缔;对民主评议结果持有异议的个别群众,负责做好调查核实和解释工作;对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全村通报。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程序执行严格、群众工作做细,杜绝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
2、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全村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在2014_2018年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xx户xxx人(其中2014年至2016年贫困户脱贫x户x人,2017年贫困户脱贫x户x人,新纳x户xx人,2018年贫困户脱贫x户x人,截止2018年底已脱贫xx户、保留户xx户xx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村、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3、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走基层、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和“走基层、结穷亲、交富友”活动,区属单位,镇直机关、各单位、村等帮扶责任人员,组建了驻村工作队,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人,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4、加大对特殊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工作组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并结合村委会的实际情况,落实帮扶政策,明确责任人。对于特殊困难的贫困户给予特殊照顾,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脱贫,还在思想上甩掉贫困的帽子。
5、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专项到位。我村严格执行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和项目资金报账制的规定,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亲厚友,坚持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监督上,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监督功能,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通过扶贫项目建设,成效显著。1是扶贫资金投入创新高,今年以来共争取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00余万元。2是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潜力明显增强。通过渠道、道路、畜牧、扶贫危房改造等项目的整组推进,农户的发展意识得到了增强,初步构成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优势互补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构成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是通过扶贫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透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村组道路、渠道、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
(二)科技培训及劳务输出。紧紧围绕“培训是基础,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致富是目的”的工作思路,以“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重点,采取政策激励、引导培训、协会组织、能人带动等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外输转。截至目前全村共输出劳动力1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2320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以来虽然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对薄弱。从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村委会地处半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抵御不足,抗全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质较低。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脱贫任务较重。三是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区直帮扶单位的支持,自筹资较为困难。
六、下步工作措施
1、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方案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