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八一爱民学校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是一所由原来9所村办小学撤并而成的联办小学,包括附属幼儿园,师生共计500余人。人多了,后勤工作也就更加纷繁复杂了。特别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后勤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加强后勤队伍的思想素质建设和业务能力培训,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是学校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一是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学校经常对后勤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师生有着直接影响,意识到后勤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工作中处处体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功能。同时,学校尊重、关心、爱护他们,激励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好,使他们在岗位上感到责任感、成就感,从而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二是加强后勤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学校积极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让他们学习锅炉、机械的操作,电气设备的运用,烹调技术的提高,以及食堂操作流程,食堂財、物的管理,努力提高各项岗位技能,为师生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师生生活环境

有了一支好的后勤队伍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生活设施和环境,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近几年,学校在红安县教育局的关怀下,一是引入县能源办20万元资金新建学生食堂九间;二是再次得到后期援助资金30万元,新建一栋学生宿舍楼;三是政府投入100万元,扩建学生餐厅250平方米,装备了食堂所有的设备;四是新建门卫室,实施门卫管理制度,保障了师生在校的安全;五是校园实现全部硬化、绿化、美化,现在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生生活其间,乐在其间。

三、加强后勤制度建设,规范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具有复杂性、琐碎性的特点,要想把后勤工作真正抓好,必须加强后勤制度建设,让制度管人、管事,让制度规范后勤工作。首先,学校制定了食堂从业人员管理的“三个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根据后勤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岗,并安排岗位培训,每个后勤人员各负其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二是服务承诺制。后勤人员签订服务承诺书,主要是对师生生活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保证。每个学期结束,师生代表对后勤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扬、奖励,对成绩不足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调岗。三是责任追究制。学校实行“一岗双责”,对后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违反操作程序、、脱岗等行为,给学校和师生造成重大损失的,既要追究岗位责任人的经济和法纪责任,又要追究后勤管理者的领导责任。其次,制定后勤各项相关管理制度。如《门卫室管理制度》《领导、教师值日制度》《学校24小时巡查制度》《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预防传染病管理措施》等,保障师生在校的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等,保障师生个人利益和福利待遇不受损害,使学校经费支出更加合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向前发展;《值日领导、教师陪餐制》要求领导、教师同学生一起用餐,既保证了饮食质量,又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各项制度的建设,真正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处处有服务、责任有落实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服务质量

在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方面,重点抓三个环节,即“三查一教一罚”。三查是:一查个人卫生,要求人人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工作服。二查环境及炊具卫生,环境卫生采取“四定”的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用具实行“四过关”,即洗过关,刷过关,冲过关,消毒过关,同时要求用具摆放整齐。三查食品卫生,从原料采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着手,杜绝有毒、有害、变质、过期食品进入校园。一教一罚,就是每日进行三查记录,对违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然后按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学校还做到“五坚持”“五不准”。“五坚持”,一是坚持校委会值周领导和值日老师陪餐制。每次开饭前,校委会领导和值日老师试餐确认无误后方可食用。二是坚持开启“放心一周”评比活动。三是坚持时时保洁制,每顿进餐后,食堂值班人员迅速将食堂彻底清扫一次,时时刻刻确保清洁。四是坚持每周一次消毒。五是坚持食堂工作人员每学期集体学习一次《食堂卫生管理》《菜肴烹饪知识》,确保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五不准”,一是严把进货关,不准购买无证商贩的原材料和劣质菜。二是坚持生熟分开,不准把生食和熟食放在一起。三是不准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上岗。四是不准未体检人员及教师进操作间。五是不准食用剩饭剩菜。此外,严格把握食堂“五关”。一是严把采购关,凡是食堂供货商必须提供正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二是严把食品入库、出库验收关,凡是证件不齐的商家坚决拒绝,凡腐败变质的食品一律不得进操作间。三是严把蔬菜摘洗浸泡关,凡植物类蔬菜必须按要求浸泡且反复清洗。四是严把食品烹饪关,只要是动植物食品必须煮熟烧透方可销售。五是严把食品出售关,确保餐具彻底清洗,确保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五、加强财务廉政监督,树立勤俭办学思想,推动学校工作向前发展

后勤管理涉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坚持勤俭办学是学校后勤工作的方针。学校加强财务管理,从实际出发,处处精打细算,做到合理开支。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后勤廉政监督,让每个后勤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用制度和程序来强化勤廉意识,规范办事行为。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道德观,发扬勤俭节约、勤俭办学的优良作风,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六、结语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优化后勤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后勤员工为学生及老师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意识与审美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智能,从而扩大知识面。教学设备的配备,符合科学标准,有助于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例如,干净的教室、卫生整洁的食堂以及规范的卫生制度等等。所以,良好的后勤工作服务也同样可以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

2.优化后勤管理工作可以调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

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老师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对教育也有很大意义。做好老师的后勤工作,有助于老师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这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老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3.优化后勤管理工作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高的效益

后勤管理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使其充分发挥增值效果,从而为办好一流的学校提供服务。

二、如何优化后勤管理工作

1.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学习和生活环境

后勤工作的管理大多依赖于一定的硬件设施,所以,硬件设施的好坏往往是后勤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例如,学生的学习环境、居住环境、饮食环境等因素,都会涉及后勤工作的管理,每一项工作都会涉及多方面的细节因素。首先是学习环境,教学楼的设施、水电是否足够安全,应急通道是否畅通等问题;其次就是居住环境,床位的安排是否妥当,水电的供应是否充足;再次就是饮食环境,餐具及桌椅是否齐备,饭菜是否可口等等。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小事也是需要专人去负责的,这些细微之处就反映了后勤工作是否做得完善,是否真正把学生的需要落到实处。所以,在住宿制小学,应该注意考虑到基础设施的每个细节,保证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2.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手段

后勤工作的管理手段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拥有比较完善的硬件设施,但是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是必需的。因此,高效的执行力和科学的管理是保证学校后勤管理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类似于教学中所使用的电脑、多媒体、教具以及课桌椅等,学生宿舍水电的维修检查,这对后勤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教室断电情况的发生,后勤人员能否在第一时间寻找原因并进行检修;宿舍的停水问题,维修人员也需要及时处理……这些都关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完善。效率和质量是后勤工作所强调的,责任到个人,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及向上级反映的渠道问题都需要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约束。

3.提高人员素养,优化管理意识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细化;制度;后勤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

小学是教育机构中最为基础的教育单位,其后勤工作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影响。针对后勤工作,学校应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保证后勤管理工作每个细节做到完美,搞好学校内涵建设。完善小学后勤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精细化制度管理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成功开展教学活动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从整体上说,小学后勤精细化工作管理需要从制度下手,优良细化制度的约束管理作用。一般来说,小学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财务的管理、校产的管理和设备的采购等,为了避免管理疏漏,还需要重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和后勤管理系统的严密性。满足以上要求,可以说是完善小学后勤工作制度管理精细化的基本要求。但是,精细化的制度建设应该要把一切意外扼杀在摇篮之中,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未知因素,避免意外情况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确立一套备案作为应急方案。那么怎样设计一套合理可行的制度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处理好上下级的管理关系,而后勤管理工作也要注意这一点,做好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的顺利执行。举例说明:从短期计划上说,该小学本学期校园建设该如何进行并且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明确其目标,全面开展计划,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检查结果;从长期计划上说,近几年该小学的绿化建设、宿舍的修建、教学设备的采购引进等问题需要时刻强调,陆续实现,不能冲动同一时间全部开始,否则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由此可见,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小学后勤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从大局上确保了其整体工作计划的平稳开展。

二、精细化校产管理

校产是指学校的固有或非固有资产,如房屋和教学设备等等,而小学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校产,对其进行精准全面的管理。实现精细化校产管理,主要细化分为:建立记录制度、实施校舍管理制度和公开演讲等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记录制度就是对于学校的资产,如其房屋不动产、设备引进换新等等进行记录。前期记录,应该创办资产登记卡,记录学校每项资产的购买时间和花费,确保账目清晰明确,这种传统的记录模式优点是容易起步,缺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内容累积过多,容易造成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后期记录作出了很大改善,每年根据实物清查情况重新登记记录,然后利用计算机程序制作电子版,同时保存原始记录和电子版本;第二,校舍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学校固有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要定期检查学校的排水系统、电路情况和消防器材,对有问题的部分及时维修,保证不对学生造成伤害。并且需要定期清查校舍,尽快解决查出的问题,检查频率每月一次为最佳;第三,定期开展校舍维护的早教演讲,通过学校早操时间发起安全教育演讲,发动全校师生,鼓励大家爱惜维护公物。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

在系统管理时,精细化管理往往是最常使用手段,所以尤其引人重视。特别是在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之中,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重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管理系统很大部分的比重。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系统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又有预算、支出、监控、统计等几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份子,它们相互依赖,相互约束。首先从支出角度上看,最重要的部分是采购,如何花费是一门学问,那么对于采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答案不言而喻,第一采购不是谁都能做,我们要选出适合的人去做,第二要清楚了解采购路径,保证消费价格在合理预算当中。其次预算亦是财管中着重重视的,计划经济在这里看来就非比寻常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计划重点,统筹兼顾,满足学校正常支出,着重计划经费,监控公务费支出,既能满足学校工作需求,又能满足计划经费。通常情况下,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需要增加支出指标,必须到计财处申请追加支出指标,之后交给校长审批,审批通过后便能得到相应的支出预算指标。

四、结语

通过上文阐述,校园建设离不开管理系统,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是具有优越性,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弥补了制度建设的缺陷,强调了校产、财务的重要性。因此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系统保证了工作效率,更为校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作者:蔡剑波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后勤管理 公共服务性 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众利益

我国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旨在建立非盈利服务性的后勤组织,其基本功能是服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立足保障师生的生活物资需求,解决日益增长的师生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学校后勤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同时发挥后勤工作隐性课程的育人魅力。但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缺乏系统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的具体规定,出现了一些。后勤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往往只关注消费者个人的选择自由,而忽视社会集体利益。尽管中小学后勤管理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提出解决的方案,但都侧重改革的工具性意义,注重后勤管理民营化、市场化,崇尚官僚专长式或管理企业家的精神,而忽略了学校后勤公共服务性的内涵,尤其是以公民权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教育行政中价值规范的承诺。

一、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性质

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性是指在教育价值观、政府公共教育职责指导下的,学校后勤积极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进行,服务于关乎社区福祉的公共教育,打破学校后勤是经济思维产物的禁锢,不仅要关注后勤工作满足师生需要,还需要关注后勤工作基于公共利益的归属感、整合力和态度,以及对待公众时回应力的建设。中小学后勤公共服务性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小学后勤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物质保障

教育组织作为增进社会公平与社区价值观的影响机制,正如美国著名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恩所说,教育超越人类其它任何方法,是人类环境的伟大的平衡器,即社会机制平衡之轮。教育公平是人发展机会的起点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直接权益。后勤工作从教育教学中分化出来,是提供师生正常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体现了教育服务的公共性,从本质上顺承了中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属性内涵,以及维护社会宏观层面上公平维度的责任。

2.中小学后勤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建设内容

在我国,主要社会公共服务缺乏政府可持续财政的支持,以及有效的分配和监管问责机制。学校后勤不仅仅是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还应该通过德育理念的渗透,发挥好后勤服务的育人作用。中小学校属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需求的公共服务组织之一,“教育的价值基础决定了教育应当主要通过公共选择机制而不是市场机制来实现它的功能”[1],组织的公共性决定其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经济效率,还有关乎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建设。学校后勤服务根植于校园文化中的广大劳动者,他们为师生提供生活需要,在最平凡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践行着为学校服务、为教育服务的育人精神。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公共行政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企业家精神的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行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它强调政府在公共领域中的服务角色,而不是控制公民表达自己的观点;政府追求的是建立在广大公民集体共享的公共利益上的协商对话,而不是基于狭隘的社区观念;公务员是为公民服务,而不是服务于私人利益追逐者的雇员;公共服务关注的不只是市场,还应该是宪法法律、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中小学后勤公共服务在服务性内涵上具有相同的旨归,它对于中小学后勤改革的启示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

公共利益不是个人私人利益的简单叠加,不能追求责任问题简单化。学校后勤服务于学生而不是顾客,学生本质上不同于顾客,要重视后勤工作政府教育的公共利益以及一些关于公正、平等、民众满意的价值观念的共建。

2.树立公共利益理念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要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因为后一种管理者的行为似乎表明公共资金就是他们自己的财产。中小学后勤应该立足维护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公共利益理念,关注整个教育治理系统中的竞争性规范、价值观、偏好等,不能只关注唯效率崇拜和竞争性的方法或是模仿市场竞争的力量,否则教育公平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民主责任将会受到影响。

3.尊重公共服务理想,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

公共服务不只是一个职业范畴,还是一种态度、责任感。中小学后勤服务应该培养一种“公共服务的心境”,其中的工作人员被公共服务的价值观所吸引和促使,不把领导视为对人的控制,也不是善用激励的手段,而是集中精力和参与人员一起协同合作。加强后勤服务中的人员队伍的管理,注重催化性领导的建设,培养有责任心、公民意识、奉献精神的后勤服务队伍。

三、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

中小学后勤服务改革是应然的趋势,后勤公共服务性诉求也是改革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中小学后勤工作出现一些主要问题(见表1),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角色中断与理念偏位,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校车安全问题、后勤人员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表1 我国中小学后勤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

1.效率倾向导致角色的缺失

1992年《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规定了教育属于服务产业,并且按照学校性质不同划分出了三种教育劳务,包括公益性的教育劳务、非公益性的教育劳务、营利性的教育劳务。我国中小学属于公益性的教育劳务,中小学的后勤服务兼具公益性与非公益性,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企业家式政府精神”,强调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竞争性价值规范,把后勤服务推向市场,引入成本收益、效率监控的手段,使学校有限的公共资源能够优化配置。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初衷是为了让学校从琐碎的后勤总务管理中抽出身来,引入专业的服务行业为学校提高优质的后勤劳务。后勤改革的效率倾向使得相关负责人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后勤服务的教育本位,后勤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学校后勤服务渐渐走入了利益膨胀的深渊。诸如各种学校食堂克扣学生营养早、午餐,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人员肆意停电停水,学生因不满服务而爆发的[3]层出不穷,不仅发挥不了学校后勤服务的感动育人的效果,反而使得后勤服务充斥着利欲熏心的气氛,后勤服务所扮演的公共资源管家、公共组织保护者的角色缺失。

2.伦理的缺失导致权力越位

学校是具有一定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公共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中领导通过权力寻租,社会企业通过游说、行贿、拉关系、走后门等各种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获取黑色利润。中小学后勤由企业提供服务产品,因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例如,个别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故意设置障碍,或者向某些竞标企业提供学校的标底;接受非法行贿,向行贿人员提供行政审批上的便利;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与企业相互勾结,从学校后勤服务中牟取暴利。这种领导权力的寻租,一方面使得学校后勤管理中出现了远高于实际成本的租金,“搭便车”现象严重,造成学校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权力的滥用,学校后勤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管,必然导致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后勤人员追逐个人狭隘的私人利益,把个人视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违反公共组织的法律原则、民主原则。公共服务人员为了抓住一个机会直接采取的冒险行动的成本,比单单以资源衡量的成本要大得多,因为他失去的还包括公共组织在社会中民主、信任、平等、责任的价值成本,而这些对学校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

四、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中小学后勤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后勤改革中具有公共服务的一些倾向,但因为其理论基础的缺乏,探索之路颇为艰辛。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组织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和义务,以“服务型的教育政府”[4]为导向,学校和政府在改革后勤服务工作中的供求关系、利益分配、职责划分上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后勤工作模式,明确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建立政府财政保障范围内的学校后勤服务体系;深化学校后勤服务的责任意识,建立有回应力和整合力的服务模式;注重人性原则的治理,建立对话交往的感动后勤,吸引与学校后勤工作相关的人员组织参与到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来。

1.树立公共服务观念,建立学校后勤服务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

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得义务教育的经费得到了国家更高层面上的保证,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由原来高度分散转变为适度集中,省和地市尤其是省负责制定中小学经费的支出标准。政府主导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是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各学校自己摸索的后勤服务体系更好地联结在一起的,由政府部门建立后勤服务中心,统一负责辖区内的学校后勤生活需要的物资。中小学后勤服务基本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再进行“产业化”发展,不强制要求高中学校后勤服务完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初步建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体现社会公共福利、让利于民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1)大后勤管理中心,标准化学校后勤服务

后勤工作改革应该“改变过去招商引资、股份制合作、银行贷款进行后勤建设”[5]的做法,将后勤服务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明确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责任和比重,加强学校后勤与政府后勤服务中心的通联,通过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学校后勤建设,制定地区食宿政府标准,改善学校自身经费不足的困境。例如江苏高邮市的学校后勤政府“集体运作,统一采购,营养配餐,师生同伙”[6]的食堂运作管理模式。

(2)政府与学校联袂,保障校车安全[7]

政府颁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校车质量标准,确定校车采购项目,给予校车运营专项资金保障。学校与交通运输部门联手明确校车在交通运行中的优先权,保证学生乘车安全。如果学生上学距离过远,可以考虑适当进行寄宿制管理,对于学生寄宿带来的费用由政府进行补助。

(3)政府补贴,提供免费午餐牛奶

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实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校长为牵头成立“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逐步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营养知识宣传和感恩教育,倡导学生饮食健康教育。中小学食堂原则上应该全部收归学校自己管理,不得再向社会招标,食堂经营状况由学校和政府进行补贴。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企业的收益除一部分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和改善办学条件之外,主要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改善师生福利[8]。

(4)创新物业管理,创建绿色、节约校园

学校绿化、场馆设施,可以适当地借鉴社会上物业管理模式和“第三方监管”[9]的方式,与社区公安机关建立安全监控联络网,引入数字化的安保系统,共建警民安全校园,加强与公安机关、消防机关、城市绿化环境部门的合作交流,依法保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的校园、节约的校园、绿色的校园。

2.建立对话交往的感动后勤,具有回应性的后勤服务模式

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巴纳德将公共组织描述成协调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扩展了关于组织机制运行的认识,倡导组织的公共属性,以及目标价值、尊重、交流在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在学校组织中,我们需要对后勤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育人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公共行政践行“邀请”式的公民参与精神,他们呼吁公共组织中人应该“必须愿意倾听,并愿意把公民的需要和价值放在决策和行动的首要位置。这些有限理性的人必须以新的和革新的方式主动出击,理解公民正在关心什么,必须对公民的需要和利益做出回应。中小学后勤服务应该明确社会服务的责任,坚定教育公益性的立场,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实行柔性管理方法,形成具有一定整合力的后勤工作模式。

(1)注重后勤队伍人性化治理,建设感动后勤

把后勤服务场所融入到建设温情的校园的一个环节中。学校后勤管理中也可以体现出育人的功能,通过人性化的队伍管理,温情校园建设,构建“感动后勤”[10]。后勤服务工作同样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后勤工作人员也是学校整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对后勤队伍不应该仅用制度、规范来约束、驱使,而应该善用柔性的方法,通过人性化的关怀,让后勤服务人员找到学校的归属感,继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例如校园食堂的免费汤的供应、校园保安、“最美公寓阿姨”的评比,让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有机会进入教室或是参加新生开学典礼,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整个教育的园地里去。

(2)明确个人的岗位责任,确保教育培训理论课时,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建立后勤服务问责机制,及时回应师生对后勤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创新学校校园管家管理,可设立长期校园监管首席代表,监督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范后勤财政管理的服务性收费。各学校食堂还可以展开后勤服务评比,工作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竞争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后勤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学校日常后勤管理中,还需要对人员的教育观念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后勤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课时,并进行思想考核。

(3)注重信息公开,创新管理反馈模式

学校应该对进入学校后勤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必须对其从事相关职业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把信息公开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实行严格的人员流动监察机制,保障学校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此外,可引入电子信息公开模式,对于员工考核需要实行岗位信息公示,统一安排学校后勤工作的岗位,确定岗位工作信息回馈任务,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瞒报问题,必须具体到岗位,对个人以及相关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通过与师生互动,学校后勤工作的内容得以公开,使广大师生能够关注学校后勤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后勤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敦促后勤人员改正。

中小学后勤服务工作改革不能邯郸学步,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做法或许正是中小学校后勤改革与探索中苦苦追寻的“圣杯”(Grail)。诚如有学者指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不会等同于社会上一般意义的社会化改革”[11],各中小学校后勤治理模式都不可突兀地相互移植。后勤社会化本身并不是学校的症结所在,问题在于学校后勤改革工作中对于后勤公共服务属性的正确把握,创建新公共服务观念指导下的服务型教育政府,解决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中政府教育伦理和公共职责缺失的问题。政府应该重新定位在学校后勤服务中的位置,明确服务性教育政府的公共职责,寻求整个社会最广泛人群集体和共享利益基础上的民主谈话,让公民能够以一种更饱满的姿态加入到关乎社区利益的建设中,使得学校后勤工作能够更透明,更公平、更民主,促进中小学后勤服务中的尊严与价值,并重新确立不言自明的民主公民权、公共利益成为中小学后勤卓越的公共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 劳凯声.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教育研究,2005(2).

[2] 珍妮特.V.丹哈特,罗伯特.B.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弋海.学生打砸食堂谁应担责.荆楚网,2010-11-26.

[4]田华.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教育政府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6(8).

[5] 江芸涵.中小学食堂原则上不对外承包.四川日报,2008-03-19.

[6] 秦金星,陈谷登.江苏高邮精心巧算“三本账”推进学校后勤改革.中国教育报,2012-03-28

[7] 南都社论.避免惨剧校车投入应纳入公共财政.南方都市报,2011-11-17.

[8] 西安市教育局.莲湖区教育局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http:///jynews/sxjy/201312/17/39058.

html.

[9] 李小伟.观察:第三方托管能否破解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难.中国教育报,2013-12-13.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课题名称:昌平区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探究。

其中“昌平区”指课题研究的空间范围—“北京市昌平区”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指公办中小学校,其中包括昌平职业学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在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建立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社会承担、学校选择”的,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满足学校办学需要的市场化的后勤管理体制。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原有的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和满足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包大揽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包”得过多,致使学校后勤不堪重负;二是“统”得过死,致使学校后勤缺乏活力;三是过度平均分配,致使学校后勤人员工作没有压力。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至今尚未出台有关中小学后勤改革的明确的、具体的政策,但中小学后勤管理长期形成的自我封闭管理体系,已经严重阻碍了学校整体改革的深化和自身的发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而改革的方向就是中小学后勤社会化。

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学校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最明显、最突出的是它有利于实现学校后勤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益。学校后勤管理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后勤管理操作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等资源。因此,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作用,就集中表现为能够促进学校后勤人、财、物科学合理的调配,保证配备科学合理的人、财、物,换取最大的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

到目前为止,中共中央、国务院乃至教育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尚没有关于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文件,全国只有少数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指导性意见或方案(如: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2002年10月8日制定的《建立准入机制推进中小学后勤工作社会化初步方案》等),还有的在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中提及“改变中小学行政后勤用人机制”等指导性语句。尽管如此,全国很多中小学校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进行了很多积极的尝试,而且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全国来看,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呈现如下特征:东部早西部晚,南部早北部晚;城市早农村晚;重点中小学早,普通中小学晚等。具体表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起步早、程度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起步晚、程度低。经调查研究,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开展得最早,范围最广泛,程度最高。例如,福建省厦门市实行的人员、公用经费包干制,就非常有利于后勤社会化改革。但从整体来看,仍以个案居多,一定区域内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少;以餐饮、安全保卫、保洁、绿化美化等少数项目的改革居多,而从全方位的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与管理使用的改革较少;实践经验型居多,理论研究不足。

本课题拟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涵盖各类中小学校,包括中小学后勤管理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研究,以期归纳出中小学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共性、差异性特征。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1.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的政策及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

1985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事业。”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阐明了“学校后勤工作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实行社会化”的要求。2000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步骤、政策、重点、办法和要求,有力地推动和规范了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

(2)理论依据

①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学校后勤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劳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劳务商品来交换。对这种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商品,它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也有一定的交换价值。学校后勤为教育教学和师生提供的是服务性劳动,虽然大多是无形产品,但同样消耗人的体力与脑力,创造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属于现代社会的第三产业范畴。因此,后勤服务产业化经营,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原则和规律。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校园意外事故处理办法等,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后勤工作总结,请笑纳!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1我们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后勤保障。后勤工作在保障教育、教学和学校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改进后勤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一、抓好后勤人员的思想建设,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全体后勤人员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一学期来,各部门能做到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合作,扎实工作,乐于奉献,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1)学校拟订了特大事故处理预案,全体教职员工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实施校园安全责任首问制。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教师考核内容,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与社区、辖区派出所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学校与各教师也有相关协议,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

(2)加强设施设备安全排查,防患于未然,我们增加部分消防设备,如应急灯、安全疏散标志、灭火器材、报警器等。重点投入建立校园监控设备,增加了保护师生安全的手段。

(3)强化安全管理,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校制定了严格入校制度,加强了门卫、校园管理,不经允许外来人员、车辆不得以任何借口进入校园,家长接送学生必须在校门以外。上课期间学生不准外出,住校生不见生活老师签字,任何人不得带出校门,非学校工作人员不准进校园,有事要履行登记签字消号手续。开学第一周我们邀请公安交警为师生进行安全讲座,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校报等形式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紧急疏散演习,市内各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我们还组织学生代表通过小手拉大手,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防范、自救能力。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学科渗透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触电、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学校还利用校园网、广播、黑板报等工具及举行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利用教师会、周一升旗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开展常规检查。

社会上的一切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收看录像、电视广播、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法制宣传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学校教育是一方面,家庭、社会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要求教师在学校做一名好老师,在家里做一位好家长,在社会上做名守法公民。要求学生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位文明小主人,把校外的表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考核,提高了师生对安全文明的认识。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2一年来,在学校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本人认真学习“__”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学校确定的工作思路,以微笑服务为己任,以学生满意为宗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现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勤奋学习,与时俱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后勤服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不仅是任务,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一年来我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维能力,注重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1、注重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坚持按制度,按时参加理论学习。首先不把理论学习视为“软指标”和额外负担,自觉参加学校举行各种政治学习;其次是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因工作忙而忽视学习,不因任务重而放松学习。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中用理论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学习目的再于应用,以理论的指导,不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注重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正确把握,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办法,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出新路子,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力戒“经验主义”,拓展思维。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作为后勤服务人员,我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当遇到繁杂琐事,总是积极、努力的去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年来,为了能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服务周到,保障有力”服务宗旨,为了使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一边向老同志虚心请教,努力学习和借鉴她们的工作经验,一边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积极、稳妥的给予解决,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学校如实反映,争取尽快给学生回复。

以上是自己对全年工作的总结,但自己深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工作经验欠缺,实际工作中存在漏洞。二是工作创新不够。三是工作中有急躁情绪,有时急于求成。在下步工作中,要加以克服和改进。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3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要求,我们后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有文件精神,贯彻 执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方向,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强化安全卫生工作,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后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做好开学筹备工作,保障学校正常开学,为确保

9 月 1 日能正常开学,我们提前三天到中心初中搬运教材,并进行分发。食堂的同志开学前几天,主动到校打扫餐厅 内外卫生,清洗餐具。我们利用假期对教室的门窗、玻璃、吊扇、日光灯、饮水机、房屋等进行了认真的清理维修,及时配备各种教学设施设备,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2、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体制的改革。

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落实职责,明确责任。总 务处重点抓,做到购菜工作有序进行,让老师能吃饱吃好。

3、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为学校多创收。

本学期,我们对学校的黑板进行了维修, 效果明显。 根据上级要求和教师意见, 要求全校师生要爱护学校公物,减少不必要的损坏, 另谁损坏谁赔偿。注意节水、节电随手开关电源。通过这些措施,为学校增收节支。

4、坚持一年一度的教室管理责任签订,与各班主任和教室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定期

和不定期进行检查、记载。

5、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学校财务公开、透明,实行四坚持:坚持执行上级收费标准,不乱收费,不搭车收费,多退少补,所收费用及时少交学校财务处;

坚持一支笔,收支两 条线,精打细算,做到先请示后购买,先批准再报支,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坚持票据规范,分类分项,一级明细,汇总无讹。坚持管好用好学校财产,领物登记,收交有记 载,损坏要赔偿,借出有票据。

6、积极配合学校中心工作。

后勤人员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学校各种检查活动,从物 力、人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从而使各种检查活动得到满意的结果。

7、下学期工作的主要点:校产校具管理,对各办公室的办公桌、各教室及各功能室、教师宿舍、食堂、餐厅等校产进行清理、盘查、登记造册。

小学后勤工作个人总结

一年来,我能认真学习“__”重要思想和党的“__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工作思路和方法,熟悉本职业务。有较强的全局观念和敬业精神,工作勤奋踏实,办事公正高效,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注重联系群众,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团结同志,关心他人。在设备采购和公务活动中,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清政廉洁。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4本学期,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后勤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教育工作文件精神,贯彻执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方向,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强化安全卫生工作,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后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做好开学筹备工作,保障学校正常开学,为确保2月26日能正常开学,我们提前三天到新华书店搬运教材,并进行分发。

食堂的同志开学前几天,主动到校打扫餐厅内外卫生,清洗餐具。我们利用假期对教室的门窗、玻璃、吊扇、日光灯、饮水机、房屋等进行了认真的清理维修,及时配备各种教学设施设备,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2、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体制的改革。

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明确责任,工资与考核挂钩、奖惩分明。通过一学期的运转,情况良好,质量提高了,安全卫生让人们更放心,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好评。根据上级的要求,对学校食堂的管理进一步进行了调整,落实职责,明确责任。总务处重点抓,配备的专职仓库保管员,单独建帐,做到购菜二人以上,操作人员不购菜,实行验收制度,不验收不入库,要求食堂所有人员要提高操作技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办好一日三餐,让师生吃饱吃好。

3、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为学校多创收。

本学期,我们对学校的电路实行了改造,效果明显,原来每两月的电费要五、六千元,现在的电费也只有三、四千元。根据上级要求和教师意见,要求全校师生要爱护学校公物,减少不必要的损坏,另谁损坏谁赔偿。注意节水、节电公众场所随手开关水电。通过这些措施,为学校增收节支。

4、正常餐点供应,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每月召开一次后勤人员食品卫生安全会议,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形成会议记录。签订了安全卫生责任状,并要求全体后勤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卫生包干落实到人。合理安排食谱、营养搭配得当,坚持每周菜谱审核制。积极参加上级安全卫生培训,及时传达到后勤人员,及时整改。加强门卫人员考责任,重新修订了门卫人员考核制度,签订了门卫安全责任书,本学期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明显增强,做到了来客登记,热情接待,严把校门安全第一关。

5、坚持一年一度的教室管理责任签订,与各班主任和教室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记载,按分值实行奖惩。

6、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学校财务公开、透明,实行四坚持:坚持执行上级收费标准,不乱收费,不搭车收费,多退少补,所收费用及时解交学校经费户;

坚持一支笔,收支两条线,精打细算,做到先请示后购买,先批准再报支,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坚持票据规范,分类分项,一级明细,汇总无讹。坚持管好用好学校财产,领物登记,收交有记载,损坏要赔偿,借出有票据。

7、积极配合学校中心工作。

后勤人员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学校各种检查活动,从物力、人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从而使各种检查活动得到满意的结果。

8、下学期工作的主要点:校产校具管理,对各行政办公室、各教室及各功能室、教师宿舍、食堂、餐厅等校产进行清理、盘查、登记造册。

小学后勤工作总结5这学期,我校后勤工作,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后勤工作计划,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在工作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办事的实效性。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本职,服务一线

我们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制了后勤工作计划,避免后勤保障缺位而影响教学工作。

1、改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目前学校班班通数量已达6台,对教学起了有效的成果。

2、维修及时、服务到位。

凡是影响到教学工作的事都及时处理,更换灯管、更换阀门水龙头等。

3、配合政教、教务开展工作,

基本做到一线问题需要后勤协作的,我们都是随叫随到,力争做到解决问题快、不留尾巴。

4、加强文印工作的管理,解决了文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服务及时到位。

5、建好后勤安全台账,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集中、规范。

二、整章建制,规范管理。

后勤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后勤工作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全面管理,后勤管理继续执行了《物品采购申请审批制度》、《物品领用保管的有关规定》、《维修申报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校园管理,我们还制订了《校园安全管理规定》、《校园安全紧急预案》、《校园安全防火制度》,从而保障校园安全,杜绝了安全隐患。

对学校资产进行了一次摸底清查,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帐,管理日趋完善。

三、加强管理,开源节流。

资金是学校的命脉。按照校长要求,学校后勤工作要有主动性、前瞻性、服务性、科学性、全局性。学校财会部门严格履行规章制度,积极开源节流、勤俭持家。做好收支有计划、有审批、有手续。

1、做到“物资采购要批”的审批制度,学校各部门所需的教学物资均由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领导审批、后勤统一采购,避免了过去谁需就买的无序状况。

2、实行“物品发放按需”的管理制度,改变过去按人头配备办公用品的不合理现象,有效地节约了办公用的开支。

3、加强纸张和办公耗材的管理,实行由主管审批复印和油印的业务,并负责纸张的管理,使纸张消耗大幅降低。

4、颁布执行《公物损坏赔偿制度》,使人为损坏公物现象得到有效扼制。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后勤管理 决策 问题

后勤管理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影响和制约的综合活动过程。其中,决策因素对其制约和影响最为直接。决策既是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又是后勤管理主体的主要职责。它渗透到后勤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后勤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后勤保障效益的高低。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避免决策不当给后勤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决策观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后勤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观念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战争特点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决策观。一是战略观,就是决策者要有战略眼光,要高瞻远瞩,制定的决策既要有利于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二是整体观,要运用系统整体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宏观把握、全面计划、统筹安排。三是预测观,要有超前预测意识,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四是创新观,决策者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决策的创新,就没有后勤管理工作的飞跃。五是效率观,要科学利用时间,把握时机,讲求方法,追求效率,争取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

二、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做到决策科学化

决策是一门领导科学。后勤管理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凭主观意志、经验或兴趣决策。后勤管理决策程序是决策内在规律的反映,决策程序的各个步骤互相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决策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明确决策目标。二是确定决策目标评估标准。只有先确立标准,才能评估目标的优劣。三是分析论证,拟定方案。通过分析筛选搜集来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拟定各种可能方案。四是总体权衡,择优决策。哪个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常常是既有利又有弊,只是利弊大小不同罢了。因此在选择最佳方案时,要通盘考虑,把握重点,不能单独追求最优化。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了一个“满意标准”,认为决策“足够满意”即可,也就是在比较备选方案时,要做到主要指标最佳,同时兼顾其他指标。

三、增强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我党、我军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后勤管理决策并不是后勤首长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广大官兵才是决策的主体。正因为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必须在集体内实行民主制度。民主化水平决定着决策的效果,因此各级后勤领导决策时应当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动员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后勤决策。决策之前,各级后勤领导应当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不同意见,虚心接受采纳群众建议。只有提高决策活动的民主化水平,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

四、决策者要加强学习,提高决策能力

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即后勤管理决策者的素质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决策队伍,对我军后勤建设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尤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拓展知识面。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开拓新领域是提高决策能力的必备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勤保障环境的变化,决策者的单一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决策要求和保证决策的正确,因此后勤决策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做到准确预测,科学决策。二是提高能力。决策者要将理论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决策行为的基本技能,如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拍板定案的魄力。谨小慎微、优柔寡断是决策之大忌。现代条件下,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时机稍纵即逝,各级后勤领导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要当断则断,做出决策。

五、加强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

目前,我军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是我们的薄弱点。例如,我军在理论研究上目前定位不很恰当,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军后勤管理的重点在基层,主要表现在基层后勤工作有许多限制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而高层管理决策受到的法规制约很少。然而,现实情况中失误一般来自高层,而且越是高层的失误带来的损失越大。因此,我军应调整后勤管理研究着重点,在决策层、中间层和执行层三层次中把重点放在决策层,加强理论研究,提供决策指导。加强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要通过借鉴外军后勤决策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后,在理论上拓展和深化。同时,要加强决策理论创新研究,由此探索我军后勤管理决策规律和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决策理论体系,为我军后勤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服务行业中,顾客经常要参与服务传递过程.“过程就是产品,产品就是服务”,因此不能忽视与顾客接触有关的行为问题。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也是以人为载体,服务过程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人,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与师生接触的相关行为的研究。但是在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行为和冲突,这一方面是由于师生的观念和角度差异,以及每个人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另一方面则是提供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接触,意思为挨上,碰着,指人跟人接近并发生交往或冲突,服务接触就指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交往。后勤除了日常性的服务工作之外,往往是在“隐形”的情况下工作的,这些服务工作参与程度比较低,可以理解为轻度接触,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服务接触,这类服务的基本特征是服务提供者与师生之间发生的频率或交往接触程度较高。实际上,大多数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评价都来自于人们对后勤服务提供者的感觉,通过这段时间短暂的高度接触(也可称为关键时刻),决定了对服务质量优劣的评价,经过一系列的交互作用,最后形成理性认识,决定了该项后勤服务工作的信誉好坏。

参考文献: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后勤管理 决策 问题

后勤管理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影响和制约的综合活动过程。其中,决策因素对其制约和影响最为直接。决策既是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又是后勤管理主体的主要职责。它渗透到后勤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后勤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后勤保障效益的高低。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避免决策不当给后勤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决策观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后勤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决策观念落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战争特点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各级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决策观。一是战略观,就是决策者要有战略眼光,要高瞻远瞩,制定的决策既要有利于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二是整体观,要运用系统整体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宏观把握、全面计划、统筹安排。三是预测观,要有超前预测意识,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四是创新观,决策者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决策的创新,就没有后勤管理工作的飞跃。五是效率观,要科学利用时间,把握时机,讲求方法,追求效率,争取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

二、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做到决策科学化

决策是一门领导科学。后勤管理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凭主观意志、经验或兴趣决策。后勤管理决策程序是决策内在规律的反映,决策程序的各个步骤互相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决策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明确决策目标。二是确定决策目标评估标准。只有先确立标准,才能评估目标的优劣。三是分析论证,拟定方案。通过分析筛选搜集来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拟定各种可能方案。四是总体权衡,择优决策。哪个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常常是既有利又有弊,只是利弊大小不同罢了。因此在选择最佳方案时,要通盘考虑,把握重点,不能单独追求最优化。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了一个“满意标准”,认为决策“足够满意”即可,也就是在比较备选方案时,要做到主要指标最佳,同时兼顾其他指标。

三、增强决策透明度,实现决策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我党、我军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后勤管理决策并不是后勤首长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广大官兵才是决策的主体。正因为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必须在集体内实行民主制度。民主化水平决定着决策的效果,因此各级后勤领导决策时应当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动员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后勤决策。决策之前,各级后勤领导应当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不同意见,虚心接受采纳群众建议。只有提高决策活动的民主化水平,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

四、决策者要加强学习,提高决策能力

决策的科学化决定于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即后勤管理决策者的素质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决策队伍,对我军后勤建设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尤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拓展知识面。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开拓新领域是提高决策能力的必备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勤保障环境的变化,决策者的单一知识结构已难以满足决策要求和保证决策的正确,因此后勤决策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做到准确预测,科学决策。二是提高能力。决策者要将理论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决策行为的基本技能,如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拍板定案的魄力。谨小慎微、优柔寡断是决策之大忌。现代条件下,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时机稍纵即逝,各级后勤领导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要当断则断,做出决策。

五、加强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

目前,我军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是我们的薄弱点。例如,我军在理论研究上目前定位不很恰当,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军后勤管理的重点在基层,主要表现在基层后勤工作有许多限制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而高层管理决策受到的法规制约很少。然而,现实情况中失误一般来自高层,而且越是高层的失误带来的损失越大。因此,我军应调整后勤管理研究着重点,在决策层、中间层和执行层三层次中把重点放在决策层,加强理论研究,提供决策指导。加强后勤管理决策理论研究,要通过借鉴外军后勤决策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后,在理论上拓展和深化。同时,要加强决策理论创新研究,由此探索我军后勤管理决策规律和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决策理论体系,为我军后勤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服务行业中,顾客经常要参与服务传递过程.“过程就是产品,产品就是服务”,因此不能忽视与顾客接触有关的行为问题。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也是以人为载体,服务过程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人,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与师生接触的相关行为的研究。但是在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行为和冲突,这一方面是由于师生的观念和角度差异,以及每个人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另一方面则是提供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接触,意思为挨上,碰着,指人跟人接近并发生交往或冲突,服务接触就指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交往。后勤除了日常性的服务工作之外,往往是在“隐形”的情况下工作的,这些服务工作参与程度比较低,可以理解为轻度接触,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服务接触,这类服务的基本特征是服务提供者与师生之间发生的频率或交往接触程度较高。实际上,大多数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评价都来自于人们对后勤服务提供者的感觉,通过这段时间短暂的高度接触(也可称为关键时刻),决定了对服务质量优劣的评价,经过一系列的交互作用,最后形成理性认识,决定了该项后勤服务工作的信誉好坏。

参考文献: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1.后勤部门员工普遍理论功底不深厚,理论指导实践能力较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涵主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要理解其精髓,需要了解该理论的出处。要学习在1943年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还需要学习《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等规定内容。这些对理论性极强的文章、文件对于后勤管理部门的员工来说,无疑难度较大。某些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本身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佳。二是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的把握上及“融会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不够,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不能有效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2.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后勤管理部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在“服务”。做好后勤各项服务工作,把党和国家对群众的关怀和温暖通过后勤管理部门送到群众中,关键就是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是高校的窗口单位,直接面对着全校师生的生活问题。如果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就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于1999年拉开大幕,至今15年,但在有些高校的后勤部门仍存在大包大揽的情况,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也就是说对“服务”的思想体会得不深不透,不能自觉地把师生尤其是学生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小成即满,有时还做不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还没有真正在思想、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意识。3.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存在周期性,寒暑假工作轻松,学生开学、上级检查时较忙。在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任务,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在工作中缺乏思考和探究精神,少数员工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认为工作上过得去就行,不求冒尖,但求稳而不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认为只要规规矩矩地按条款、按规章制度办事,工作不出错,不添乱子,就问心无愧。没给自己树立起跨越的高标杆,缺乏向更高目标追求和奋斗的激情与勇气,工作效果不佳。

二、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其他部门一样,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后勤管理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带动全体后勤部门员工,按照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切实加强后勤管理部门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及后勤服务保障方面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和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创建国内高水平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和物质保证。2.基本方法。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指导方法[2],该方法是党和国家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斗争经验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使之系统化,从而作出工作决策,提出政策、任务和规划。当工作决定形成之后,必须回到群众中去做好宣传解释,使各项的政策在群众中得到贯彻执行,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的行动中检验是否正确。对后勤部门来说,全校师生员工是群众主体,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接地气,聚人气,深入全校师生员工,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增强与师生员工的互动,努力让师生员工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师生是后勤管理部门工作的体验群,最清楚后勤管理部门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好坏,也只有他们有资格评价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全校师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后勤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全校师生说好,才是真的好;只有全校师生满意,才真正达到了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全校师生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因此,后勤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师生的“关注度、理解度、支持度、参与度”,只有师生参与到后勤的工作中,工作才能有最广泛最扎实的群众基础。在互动中吸取经验,改进工作,进而相互提高,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落脚点。党的群众路线首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价值目标,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谋求,而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不断得到实现。党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我们的工作是否有成效要以群众答不答应、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都充分诠释了人民利益是我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立党之根本。”对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来说,其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全校师生”,服务全校师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所在。要牢固树立师生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从涉及师生利益的小事做起,从解决师生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积极为全校师生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全校师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全校师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3]。

三、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措施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勤工俭学;发展;任务;措施

“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第四次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勤工俭学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市域“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努力把勤工俭学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勤工俭学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强化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继续丰富勤工俭学工作的内涵,不断扩大工作外延,突出加强以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以关注师生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以提高师生生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设,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十二五”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积极推进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大力强化勤工俭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建设并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对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业的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城区中小学要按照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标准,组织学生开展适宜的社会和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建成1个以上市级综合性多项目、多功能社会综合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建成每县2个以上、每区1个以上的县区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满足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2.稳步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规范教育内部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根据国家、省有关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最新精神,借鉴沧州、承德、唐山等已经启动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城市的经验做法,组织开展专项调研,适时出台指导性意见,慎重启动并分步推进我市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全市中小学教育市场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力争使条件适宜的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统一的教育内部市场服务系统。

3.依法完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全力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正当权益。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和完善勤工俭学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促使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全面提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各中小学要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做好学校风险分散和转移工作,加大协调力度,继续抓好学生学平险管理和组织工作,积极建设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园风险防范服务系统将更加完善,风险分散和转移工作将更有实效。

4.不断扩大校办第三产业服务领域,努力创造校办产业发展的新辉煌。紧紧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大力发展既面向教育内部市场,又面向社会公众的校办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项目。市县两级要科学规划,指导协调各中小学举办更多的适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服务项目。

二、“十二五”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对新时期勤工俭学的认识。勤工俭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对勤工俭学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市县两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围绕教育发展大局,找准定位,加强协调,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切实发挥好“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快勤工俭学事业发展步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服务。

2.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对勤工俭学工作支持的力度。各县区教育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对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支持,在土地划拨、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等方面争取最大限度的优惠,为勤工俭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证。市继续实施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专项奖励扶持政策,适时增加专项扶持奖励资金数额。各县区要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和配套奖励。

3.加强管理,切实改善勤工俭学机构和队伍建设。以有利于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勤工俭学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县区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强化管理职能,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体系。要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市、县区、总校、学校四级工作网络体系,强化岗位业务素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和工作队伍。要切实加强县区级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得力人员,强化管理职能,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系统重组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后勤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封闭的、分散的、以自我服务为主的“一户一校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自办后勤体系,其弊端日益显现,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外部环境影响下,高校后勤内在的经济属性也要求自身的变革与发展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遵循经济规律。因此,我国高校后勤必然要走向社会化改革的道路。

一、传统高校后勤的确立、运营与缺陷

(一)传统后勤运营方式。

传统高校后勤是旧的国家体制条件下的产物,它的确立基于以下条件: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系统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制;国家大包大揽式的招生和分配制度;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福利和追求相对公平的低工资制度。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高校后勤,水、电、暖、通讯、交通、伙食、商店、浴池、中学、小学、幼儿园、招待所、学生宿舍、家属住宅等生活和服务设施设备,应有尽有,绿化、清扫、维修等服务队伍一应俱全,后勤自成系统,实行行政管理。毋庸置疑,旧的国家体制对高校的发展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这种条件下,也只能用学校办后勤来实现学校的后勤服务,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使得师生有较社会上更为方便和廉价的生活服务。在这种条件下,高校后勤系统在管理体制上自然形成“单位制”,大多数高校自然形成“拨款靠国家,服务要免费”、“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运营方式。其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便是“大而全,小而全”,学校过多地承担着办社会的职能;运行机制则以封闭式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主,用人看身份、分配大锅饭、干活大帮哄,不计成本,也没有节约和浪费的概念。资源配置的供给制,经费使用的拨款制,管理模式的行政型,服务方式的福利型,使得传统的高校后勤系统与我国高校自身存在着几乎母子般相似的问题。行政主导、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忙闲不均、人浮于事、效率不高。

(二)传统后勤管理的主要弊端。

1、行政主导下的高校后勤必然给高校领导带来“家长”式的烦恼。我们的校长不但管教学、科研,还要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每所高校都是围墙圈定的“一大家”,这里的点点滴滴、是是非非,都对高校的工作或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地产生着影响。在这种行政性、福利型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下,高校领导必然有来自“后勤行政管理”的烦恼,学校领导不仅要管学子,还要管房子、车子、银子、孩子等事情,而这又是学校领导不想管又不能不管,且管起来十分费力、平衡十分困难又不见得十分有效的事情。这种模式下的校长有时更像一个后勤部长、一个平衡部长、一个保育院长,而真正用于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发展战略思考上的精力只好打七折甚至五折了。

2、行政管理,政企不分,这既“套住了”高校领导,又阻碍了后勤服务的规范化、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后勤系统内单一的投资主体和僵化的机制,使得后勤主体更习惯于“等”、“靠”、“要”,更习惯于因循守旧、机械服从、被动应付。激励评价体系的缺陷,后勤管理者的行政任命、频繁变动,以及简单的“命令主义”、“老板”心态,加上对人的尊严的漠视、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漠视,使后勤主体最关键的因素――人的活力和动力逐渐萎缩,难有勇气和实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3、后勤系统的学校“单位制”使得后勤资源重复配置,运行效率低下。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依靠行政拨款,享受国家补贴,独门独院办后勤,从事后勤服务的简单再生产。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规模越扩越大、校舍越来越紧,要求越来越高、档次越来越低、设施越来越旧,块块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散、保障能力越来越弱,规模效益低下,资源重复配置,缺乏资金,缺乏场地等问题普遍存在。

4、由于过多办了社会应办的事,高校后勤不得不经常在社会目标与效益目标之间进行权衡与取舍。政府、市场、社会、学校各取所需,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要求和制衡后勤。一般地说,政府制衡更强调政治功能,市场制衡更强调经济功能,社会制衡更强调服务社会功能,学校制衡更强调学术进步功能,因此,后勤既要讲政治,守住稳定的前沿阵地,又要面向社会,应付来自各方面的要求;既要体现教育特色,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又要面对市场的竞争,找到自己的位置,求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处在四大制衡条件下的高校后勤,有时只能是徒唤奈何。结果是市场目标被冲击,社会目标被弱化,影响了效益,影响了教学科研的保障,也影响了学校规模的扩张。现今形势下,传统高校后勤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李岚清副总理在《给教育部的信》中就指出“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传统的高校后勤体制及运行机制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其在现今形势下表现出的种种缺陷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障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后勤的生存环境及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已成为必要,也是一种必然。

一般认为,社会化可称之为社会性,“化”是指程度和过程,是指生产、交换、消费以及人和社会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相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的校园封闭性的单位化以及行政化而言的,是使高校后勤服务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一部分,使每一所高校的后勤服务都能实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后勤服务的社会内容、社会目的和社会方式。因此,后勤社会化的定义可以表述为:通过分流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为主、高校选择、办学需要的市场化服务体系,使传统上由学校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和师生的生活服务,逐步与教学、科研工作分离,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高校后勤产业。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可包括五个方面:商品交换代替供给制,变无偿的福利服务为有偿收费服务;以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大生产代替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和“小社会”;以资产多元化代替全民一元化;劳务制度、物资供应市场化;校办后勤发展为行业化、社区化、社会化的服务于教育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从教育与社会的不断融合来看,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高校后勤与社会融合的过程,也是不断与国际接轨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融合”,并不是将高校后勤简单推向社会,学校不再有后勤。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正是由于在这方面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将学校后勤的管理与服务两种职能在“政企分离”的原则下分开,采取两种不同机制实现。一是建立高效精干的后勤行政管理机构,纳入学校行政管理序列,代表学校对后勤服务行使规划(计划)、组织和监控权。后勤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实施管理的目的,都是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尽可能在最低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平衡”。二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服务价值理论,将后勤服务职能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剥离出来,恢复其应有的商品化的属性和功能,回归社会。这里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学校在通过后勤与社会融合中,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利用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保障服务,通过某种利益分配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服务设施,利用社会公用事业的设施、设备为学校提供水、电、暖、气、通讯、交通等条件;另一方面,将学校原有的后勤服务人员从学校行政系统中“成建制”地剥离出来,组建具有经济属性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实体、并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大军,成为按照教育规律的具有鲜明教育特色和现代企业制度所规定的企业法人经济主体地位的后勤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质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性思考

(一)系统的理论指导是高校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依据。

为使高校后勤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的需要,二十年来,高校广大干部、职工一直在进行着艰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而且从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不断地推动改革的深化。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三次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每次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都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凭借这股东风,全国各地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风起云涌,形成了多种模式,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招生规模的扩大,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后勤改革的过程,也不难发现,整个后勤改革的推进,都是由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所迫,每一次改革高潮的兴起,也都是为解决某一影响发展的特定问题,如为使有限的后勤经费发挥更大效益,出现了“承包制”改革,为解决由于扩大招生而导致后勤设施不足、学校又无充足经费投入的问题,就出现了引入社会力量承担高校后勤服务的改革,等等。这多少有些就事搞改革的味道。尽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后勤社会化”的概念,而且国务院和教育部(包括原国家教委)又先后在几个文件中都作了论述和决定,明确把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但后勤社会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后勤社会化战略的核心是什么,怎样去实现后勤社会化等等,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系统的论述。于是后勤广大职工在改革实践中,经常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如高校后勤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传统后勤的某些问题却反复出现;一些看上去很有价值的改革措施与政策,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引发了新的问题;政府下了很大功夫,投入很多资金,但后勤设施紧、缺、差的局面却得不到根本好转,等等。这一切说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缺少理论的支撑。追寻高校后勤改革二十年风风雨雨的脚步,不难发现,每一个闪光的足迹,无不同后勤改革的理论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段坎坷的路,也都与理论指导与理论实践的不足连在一起。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逐步发展,必然要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如管理理念问题、后勤体制问题、产权归属问题、资源配置问题,等等。为使高校后勤改革能够健康发展,不断深入,达到目的,必须对前段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理论上的阐述,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改革、把握改革。从而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能够抓住实质,使得制定政策和出台改革措施能有战略考虑,具有前瞻性。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自己的战略研究,需要自己的理论,没有战略的考虑,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二)实现后勤系统重组是解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问题。

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不能只满足在后勤管理和经营的一些环节上的改进,而必须从战略高度以系统的观点,抓住实质,解决深层次问题,这就是实行后勤系统重组。第一是管理理念重组,把“行政权力主宰一切”的后勤管理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调动后勤职工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和竞争性,以实现后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二是恢复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恢复从事后勤服务的主体的企业属性,对从事后勤服务的学校后勤实体按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第三,对后勤资产产权重组,将后勤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确立后勤实体的法人产权,使后勤实体对所运营的资产具有占有、支配、使用和处置的权力。第四,后勤资源配置的重组。人力资源的重组,是打破“身份制、单位制、行政制”限制,吸引优秀人才,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主体;资产资源的重组,主要是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量化计核、经营性重构等环节,将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逐步转到后勤实体;市场资源的重组,主要是利用高校市场资源优势,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从而优化后勤资源配置,加快后勤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文献汇编》[M],教育部办公厅编,2001年版。

2、陈至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创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局面》[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0年第1期。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产业后勤管理处年度工作总结

产业后勤管理处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代表学校管理科技实业总公司和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房地产及建设、管理校园,起到了职能部门的作用。本年度在完成教育厅确定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工作,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和规范房地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校园绿化被金华市评为先进单位。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年度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十六大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务实创新,报告以“三个代表”为主线,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是一个从严治党、以改革精神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指导性文献。大家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后勤改革发展的实际,围绕十六大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和修改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决心为搞好产业后勤改革、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本年度我处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保障、建立现代产业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医疗、房地产、节水节电、绿化校园等工作中,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在完成年度任务的同时,节约经费支出。全处同志能精诚团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本年度我处的重点工作有:后勤资产评估、学校扩招后的后勤保障、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每位同志都能各负其责,依靠后勤服务企业的配合和支持,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1、完成了教育厅要求我校作为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2、进行了校办企业文印公司的改制试点;3、学校扩招后的教学、生活、后勤保障全方位到位;4、本科教学评估中对后勤基础设施有较高评价;5、省爱卫会回头看中保持了我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6、校园被评为金华市区年度绿化先进单位,孙顺源、申屠文月还被评为绿化先进工作者。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1、根据教育厅浙教计[20xx]255号文《关于加快试点高校后勤公司组建工作的通知》,确定我校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的要求,本年度对后勤服务总公司占用学校的资源进行了清产核资,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后勤企业人员和资产的实质性剥离方案和评估报告已于20xx年5月送教育厅审批,后勤企业占用学校的资产为10503.63万元。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1、投资250万元,全长5公里的110KV电力专用线路在年底交付使用。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个。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5、拓宽和新建道路1万平方米。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进行了平改坡。7、完成工程331项,其中维修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2.4万平方米,外墙涂料1万平方米,改造线路8000米,敷设线路5000米,敷设管道6000米,拆房4400平方米,围网20xx平方米。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1、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新植乔木200株、改造提档绿地2万平方米,校园获金华市绿化先进单位。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5、校区被金华市评 为“绿化先进单位”。五、房地产管理得到了加强1、完成了2257名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了一次性住房货币化补贴。2、为820户购房户发放了土地证和房产证。3、为城区200户教工办理了自来水“一户一表”和校区500户教工申请了用电“峰谷表”。4、科技培训四号楼完成了招商工作。5、完成了引进人才的51、52幢教工住宅分配。6、二环路建设涉及我校房地产的房屋拆迁、树木迁移、管道网线改道等正在进行之中。六、校办产业工作1、完成了印刷厂的改制,在资产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金华市浙师印务有限公司”。2、修订了目标责任制。3、文化艺校改制。七、减少经费支出取得了成绩1、节水164万吨、节电28万度,节约水指标费近1000万元,水电费185.23万元;2、申请免缴土地出让金96.8万元;3、减少环卫费支出11万元,长话费3万元、房改手续费、契税等16.3万元;4、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约人员经费140万元,后勤服务费60万元。八、主要问题: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不大,教育厅在我校的试点还没有答复,后勤服务企业大部分实体不具备资质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内部管理也有待加强。2、科技实业总公司没有建立现代产业制度。3、产业后勤管理处人员编制过紧,尤其是发包结算的实施和工程监督有时不到位。4、后勤服务与行政职能、后勤管理与机关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九、二OO三年工作打算1、按照全国第四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厅对我校试点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2、搞好校办产业和文化艺校的改制工作。3、完成发包结算合同,规范管理,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4、改善老校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搞好校区水电、绿化等保障。5、做好新教工住宅的各项房屋工作。6、继续抓好后勤队伍建设。二OO三年一月十三日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产业后勤管理处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代表学校管理科技实业总公司和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房地产及建设、管理校园,起到了职能部门的作用。本年度在完成教育厅确定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工作,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和规范房地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校园绿化被金华市评为先进单位。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年度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十六大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务实创新,报告以“三个代表”为主线,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是一个从严治党、以改革精神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指导性文献。大家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后勤改革发展的实际,围绕十六大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和修改党章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决心为搞好产业后勤改革、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年度我处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保障、建立现代产业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医疗、房地产、节水节电、绿化校园等工作中,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在完成年度任务的同时,节约经费支出。     全处同志能精诚团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本年度我处的重点工作有:后勤资产评估、学校扩招后的后勤保障、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每位同志都能各负其责,依靠后勤服务企业的配合和支持,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1、完成了教育厅要求我校作为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2、进行了校办企业文印公司的改制试点;3、学校扩招后的教学、生活、后勤保障全方位到位;4、本科教学评估中对后勤基础设施有较高评价;5、省爱卫会回头看中保持了我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6、校园被评为金华市区年度绿化先进单位,孙顺源、申屠文月还被评为绿化先进工作者。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1、根据教育厅浙教计[2002]255号文《关于加快试点高校后勤公司组建工作的通知》,确定我校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的要求,本年度对后勤服务总公司占用学校的资源进行了清产核资,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后勤企业人员和资产的实质性剥离方案和评估报告已于2003年5月送教育厅审批,后勤企业占用学校的资产为10503.63万元。     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     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     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     1、投资250万元,全长5公里的110KV电力专用线路在年底交付使用。     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     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个。     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     5、拓宽和新建道路1万平方米。     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进行了平改坡。     7、完成工程331项,其中维修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2.4万平方米,外墙涂料1万平方米,改造线路8000米,敷设线路5000米,敷设管道6000米,拆房4400平方米,围网2000平方米。     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     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     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     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     1、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新植乔木200株、改造提档绿地2万平方米,校园获金华市绿化先进单位。     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     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5、校区被金华市评 为“绿化先进单位”。     五、房地产管理得到了加强     1、完成了2257名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了一次性住房货币化补贴。     2、为820户购房户发放了土地证和房产证。     3、为城区200户教工办理了自来水“一户一表”和校区500户教工申请了用电“峰谷表”。     4、科技培训四号楼完成了招商工作。     5、完成了引进人才的51、52幢教工住宅分配。     6、二环路建设涉及我校房地产的房屋拆迁、树木迁移、管道网线改道等正在进行之中。     六、校办产业工作     1、完成了印刷厂的改制,在资产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金华市浙师印务有限公司”。     2、修订了目标责任制。     3、文化艺校改制。     七、减少经费支出取得了成绩     1、节水164万吨、节电28万度,节约水指标费近1000万元,水电费185.23万元;     2、申请免缴土地出让金96.8万元;     3、减少环卫费支出11万元,长话费3万元、房改手续费、契税等16.3万元;     4、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约人员经费140万元,后勤服务费60万元。     八、主要问题: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不大,教育厅在我校的试点还没有答复,后勤服务企业大部分实体不具备资质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内部管理也有待加强。     2、科技实业总公司没有建立现代产业制度。     3、产业后勤管理处人员编制过紧,尤其是发包结算的实施和工程监督有时不到位。     4、后勤服务与行政职能、后勤管理与机关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     九、二OO三年工作打算     1、按照全国第四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厅对我校试点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2、搞好校办产业和文化艺校的改制工作。     3、完成发包结算合同,规范管理,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4、改善老校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搞好校区水电、绿化等保障。     5、做好新教工住宅的各项房屋工作。     6、继续抓好后勤队伍建设。                                二OO三年一月十三日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性是指在教育价值观、政府公共教育职责指导下的,学校后勤积极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进行,服务于关乎社区福祉的公共教育,打破学校后勤是经济思维产物的禁锢,不仅要关注后勤工作满足师生需要,还需要关注后勤工作基于公共利益的归属感、整合力和态度,以及对待公众时回应力的建设。小学后勤公共服务性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小学后勤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物质保障

教育组织作为增进社会公平与社区价值观的影响机制,正如美国著名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恩所说,教育超越人类其他任何方法,是人类环境的伟大的平衡器,即社会机制平衡之轮。教育公平是人发展机会的起点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直接权益。后勤工作从教育教学中分化出来,是提供师生正常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体现了教育服务的公共性,从本质上顺承了小学后勤的公共服务属性内涵,以及维护社会宏观层面上公平维度的责任。

(二) 小学后勤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建设内容

在我国,主要社会公共服务缺乏政府可持续财政的支持,以及有效的分配和监管问责机制。小学校属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需求的公共服务组织之一,“教育的价值基础决定了教育应当主要通过公共选择机制而不是市场机制来实现它的功能”,组织的公共性决定其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经济效率,还有关乎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建设。学校后勤服务根植于校园文化中的广大劳动者,他们为师生提供生活需要,在最平凡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践行着为学校服务、为教育服务的育人精神。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小学后勤管理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公共行政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企业家精神的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行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它强调政府在公共领域中的服务角色,而不是控制公民表达自己的观点;政府追求的是建立在广大公民集体共享的公共利益上的协商对话,而不是基于狭隘的社区观念;公务员是为公民服务,而不是服务于私人利益追逐者的雇员;公共服务关注的不只是市场,还应该是宪法法律、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三、 小学后勤服务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后勤服务改革是自然的趋势,后勤公共服务性诉求也是改革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小学后勤工作出现一些主要问题,透过这些问题我??可以发现,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角色中断与理念偏位,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校车安全问题、后勤人员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1)效率倾向导致角色的缺失;(2)伦理的缺失导致权力越位。

四、 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小学后勤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小学后勤改革中具有公共服务的一些倾向,但因为其理论基础的缺乏,探索之路颇为艰辛。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组织中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和义务,以“服务型的教育政府”为导向,学校和政府在改革后勤服务工作中的供求关系、利益分配、职责划分上构建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后勤工作模式,明确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政府主导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是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各学校自己摸索的后勤服务体系更好地联结在一起的,由政府部门建立后勤服务中心,统一负责辖区内的学校后勤生活需要的物资。中小学后勤服务基本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再进行“产业化”发展,不强制要求高中学校后勤服务完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内,初步建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体现社会公共福利、让利于民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小学后勤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多中心治理;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12013)09-116-02

一、高校后勤腐败特点

高校后勤负责学校的餐饮、物业、水电、住宿、医疗、绿化工程、新建修缮小型工程等,有的高校后勤工作还包括资产管理和基本建设等工作,高校后勤系统掌握的经费和资源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已经达到令人可观的程度。

由于高校后勤机关及实体负责的工作涉及众多行业,发生腐败的环节、领域、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究其规律而言,主要表现为少数高校负责后勤工作的领导及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谋取个人或者小团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指出的是,腐败现象的主体除了高校负责后勤工作的领导,后勤机关和实体中只要掌握了全部或部分权力的一般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主体,而且这种主体由于隐藏于后勤工作各个板块的边缘,平时不出头露面,矛盾不公开,容易造成监督失察,更具隐蔽性。

二、高校后勤腐败原因探究

1.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复杂性。从工作面上来说,现在高校后勤工作负责学校的多方面工作内容跨度大,专业性强,加之,后勤职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薄弱,所以管好难,管出水平更难。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把高校后勤推向社会,以“社会后勤”的身份为学校服务。目前,高校成立了所谓的“后勤集团”、“后勤公司”等名义上的后勤实体,这些实体绝大部分并没有取得法人资格,仍然是学校的一个部门。后勤实体模拟企业化运作,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管理缺乏规范性。而且后勤实体在行政管理上仍属于学校,行政权力决定后勤资源的调配,行政权力监督的缺失加剧了原本脆弱的体制管理不稳定。

现在大多数高校实行了“小机关监管大实体”后勤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对后勤机关监管较强,而对后勤实体监管较弱,主要是依靠后勤机关。虽然小机关和大实体之间虽然有业务上的甲乙方的从属关系,但是由于二者是平级单位等诸多客观因素,小机关对大实体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业务范围内,管理主要还是依靠其后勤实体自身,缺少外部监督管理。从监管对象上来说,需要纳入廉政监管对象的既有工程、大宗采购,也有零星小额经济活动,容易产生监管疲劳,或监管投入产出的效率过于低下。

2.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的高难度性与执行缺失。制定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需要一些基本条件:一是精通后勤各项管理工作,熟知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二是要具有很强的文字功底,逻辑思维缜密,这是因为后勤工作与钱、财、物甚至大宗的资产有关,政策制定必须严密,如果有漏洞。将会给学校造成损失;三是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国家各级、各种政策也在发展完善,这就要求后勤管理制度必须快速跟上进行修订。在后勤管理制度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执行力弱化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制度作为预防腐败的前提和保证的作用,给了后勤腐败分子可乘之机,造成了后勤领域成为高校腐败的高发领域。

3.受限于边际效益的监管职能。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总体的素质处于社会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民主监督的能力,而且高校纪检、监察、审计等专业监督部门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派、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广泛的监督渠道基本能够发挥作用。从理论上说,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校完全有能力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善与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学校大量行政资源,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从客观上,即便制度完善,监管全部到位,也仍然无法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所以监管职能只能在其合理边际效益内发挥作用。

4.社会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官僚特权思想在社会文化中影响深远,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对社会风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乘虚而入,对意志薄弱者产生很大的诱惑,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信仰沦丧,贪欲扩张。很多党员干部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这些思想认识的模糊性与松懈性,导致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当中少数人不能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他们就有可能滥用权力,走上犯罪道路。

三、解决高校后勤腐败问题的对策

在多中心公共治理视域下。政府、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共同构建了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合作网络,政府、第三部门和营利组织分别处于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内,针对高校后勤的特点,发挥这三个部门角度优势对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反腐败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政府部门在反腐工作起着核心主导作用,健全法制,有法必依是反腐的根本措施,还应当针对“高校行政管理结构普遍类似或相同,高校后勤承担的职能也大体相同”这一特点,优化推广高校后勤管理的先进体制。公共行政学者们大都相信,在行政管理领域,存在着一整套与其他科学相类似的普遍性原理或一般性原理,行政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它们。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建成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校后勤管理范式,实现管理经验的普遍共享与高度借鉴。目前,各高校后勤工作职能大体相当,但是在具体的二级、三级管理部门处、科室设置,后勤甲方、乙方职责划分上,各高校存在较大的自主性,差别较大。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经验的积暴,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这种“千人千面”的现状也客观反映了各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路不同,反映了各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探索的投入与结果,正是认识上的深入程度不同,从管理水平上来说必然存在着差距。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三个推论:一是各高校在后勤管理探索和实践上投入了相当的行政资源;二是各高校后勤管理现状未必就达到最佳;三是大家相互学习与借鉴,但因机构设置不同而打了折扣。所以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牵头整合各高校资源,理顺后勤工作内部关系与结构,逐步建成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打破各高校后勤机构设置带来的束缚,实现管理经验的普遍共享与高度借鉴,从而把隐藏在边缘管理上的漏洞及时补上,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依托第三部门,发挥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专业特长,分项委托,全面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并推行先进管理经验,带动高校后勤整体发展进步。第三部门是社会成员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它的职能较为单一,没有复杂的权力层次,成员之间、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主要依赖于合作而不是分工。第三部门的自治性、自愿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有组织性的特征使得它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灵活多样,管理成本低,运行效率高。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除了做好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工作,向政府及相关管理和服务部门反映高校在本行业方面的情况、建议和要求,以及高校同行的经验和信息交流,还要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制定后勤行业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以提高规范自律水平。目前,在各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下的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优势,全面完善、及时更新后勤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例可援,并使这一成果得到及时共享。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化,高校后勤也从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化转型,有力地促进了后勤行业及其行业协会的发展。面对市场化而日益活跃的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对促进高校后勤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从行业企业聚集、行业自律以及行业监督等方面的反腐工作中,行业协会都具有独特优势。

3.仅依靠法律、制度等外部控制手段遏制腐败成效是有限的,有效运用道德伦理力量来预防高校后勤领域腐败行为的发生,是后勤自身反腐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