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蒲公英教案范文

蒲公英教案范文

蒲公英教案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篇

上午 始业教育

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项目介绍

1.教育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大背景

2.培训注重职业伦理的书法教师,不培养艺术家或者教师艺术家

3.追求薪火相传的理念

4.介绍十天培训的课程基本安排

5.学生的准备工作

下午 讲座:书法教育学的理念

1.私塾教育模式

2.学院教育模式

3.书院教育模式 我们的定位

书法教育学与书法教学法:不但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怎么教

[目标]

(先导)审美能力培养

(基础)实践技能培养

(素质)艺术表现力培养

晚上 讨论会

教师的目标:逻辑地组织展开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清晰地解读经典法帖的感受力与表达力

【第二天】

上午 经典与审美感受力

经典范本解读:兰亭序 怀素/张旭

颜真卿/李璧墓志 峄山碑/赵之谦(篆书)

礼器碑(隶书)

针对每件作品写300字观摩心得

下午 实践课

一般尝试性临摹 自由选择字帖

对比性临摹

教师现场指导示范

晚上 班级讨论

主题:学习书法应从哪里开始?操作技能?审美眼光?

【第三天】

上午 集中专攻性临摹

兰亭序 例字练习“惠风和畅”四字

峄山碑

讲解重点:

笔性,笔势,笔力,笔迹

线构,线形,线质,线律

全班分两组训练

教学法评议:为什么要这样教书法?

下午 集中分析性临摹

颜真卿8种字帖分辨、临摹、表达

习惯于从点画线条、间架结构、外形体势去寻找经典范本的魅力

晚上 教学法评议与特色分析:如何带领孩子们更有趣地去认识经典?

【第四天】

上午 集中专攻性临摹(关注伸延性)

兰亭序 峄山碑

[教学要求] 临摹与自己书写的双重练习

面对范本范字,如果自由书写同一字形结构笔画,效果会如何?

[作业要求] 兰亭序/字一组,分析临摹

峄山碑/背临/仿书

[教学法评议] 临摹必须亦步亦趋,自由书写又可以任性发挥,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下午 分析性临摹

颜真卿8种字帖临摹

任选名句格言的8种颜体书写

每一学员的自我分析与讲评

[教学法评议] 您能带领孩子们看出颜体其实不是一个笼统的体,而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艺术精灵吗?

晚上 教学法相关讨论会

[教什么] 技术:写字书法艺术

能力:想象力与推演能力

[怎么教] ①经典解析的教学

②实践表达的教学

【第五天】

上午 文字与书法 对象

[汉字] ①印刷字②钢笔字③毛笔字④书法字

以“印刷字”为标准,找到出发点

钢笔字个人习惯的变体

毛笔字汉字语汇,即笔画线条与间架结构的变体

书法字艺术化表现,即线条与造型的变体

[练习] 从①到④的连环推进,任选五个字例的练习

下午 书写与书法 行为

书写行为的培养

1.《关于设立“汉字书写日”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讲解

2.汉字的笔顺、笔画、部首偏旁

3.“书写”与“拼写”: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涵义

[书写] 端正整齐正确

①学习态度培养 ②行为模式培养

[书法] 变化丰富与想象力,以经典为依据

晚上 [教学法评议]

文字是什么?汉字是什么?对它的认识决定了对书法的认识。学习书法,必须先从这个根上抓起。

【第六天】

全天 以楷书为平台的书法演绎

①印刷字钢笔字毛笔字书法字

[唐楷] 颜体系列

欧体系列

赵体系列

[魏碑] 张猛龙系列

始平公系列

石门铭/郑道昭系列

[行书] 兰亭序系列

赵孟兆页 系列

苏轼系列

每个系列 要求完成作业:1.印刷字之源 2.钢笔字书写 3.毛笔字临摹

[教学法评议]

1.各种名碑法帖的4种形态的追究与追问,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文化理由与艺术理由

2.反复进行练习、对比、观察、分辨与表达

【第七天】

上午 名家工作室教师与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学员的交流笔会

下午 讨论:如何当好一个称职的中小学书法教师

横跨两个基点,扮演两种角色

①(身份)书法教师与书法爱好者的区别 素质

②(功能)教写字与教书法的区别 立场(兼容)

③(目的)关注经典与关注技术的区别 视点

④(能力)审美素质培养与技巧运用熟练的区别 能力

关键词:1.熟悉经典 2.关注文化 3.培养学生眼光与能力

晚上 撰写自己的虚拟教案:

1.我上一堂中小学书法课。

2.讲解文字、PPT或幻灯片、字帖准备、示范要领等

【第八天】

上午 外出参观考察

1.参观西泠印社园林与匾联

感受江南士大夫文化与诗书画印的风雅

2.参观中国美术学院

体验书法学科与专业教育的历史与风范

3.参观浙江大学

领悟综合性大学艺术与科学兼容的魅力

(三处视条件许可任选)

下午 经典名作专题观摩会

名作鉴赏观摩

仿真件借展(书画各十件)

讲解、赏鉴

【第九天】

结业作业准备

1.自由创作展品一件

2.临摹经典作业一件

3.培训期间特色课堂作业一组(自选或教师代选)

4.中小学书法教学法学习文章一则

5.课堂教学图片、照片(每位学员、每位教师)

【第十天】

上午 9:00 交流观摩展开幕仪式

议程(略)

10:00 教学座谈会

每个学员的发言(书面发言)

下午 结业或授证

“蒲公英同学会”成立仪式揭牌(铜牌)

教师讲话

主办单位代表讲话

教学培训总结

师生合影像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2篇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3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蒲公英的梦》歌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蒲公英;总黄酮;提取工艺;正交实验

蒲公英系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蒲公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黄酮类、咖啡酸、绿原酸和多糖等。蒲公英总黄酮对宛式拟青霉菌和枯草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1],并具有重要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近些年来文献报道中对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等研究甚少,本文以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提取正交实验设计对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提高对黄酮类成分的有效利用率。

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UV—22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FW—100高速万能粉碎机,KQ5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HANGP2NGJA2003型电子天平。蒲公英药材(购于郑州市东升药店),经河南中医学院生药教研室董诚明副教授鉴定为蒲公英属Taraxacum F.H.Wigg植物蒲公英。对照品芦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因素水平表

对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考察研究,见表1。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略)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将蒲公英药材粉碎,过80目筛,精密称取粉末1g共9份,按照正交实验L9(34)设计方案实验,见表2。用对应溶剂和料液比,在对应温度下,提取相应时间,放冷,补足重量。过滤,置蒸发皿上蒸干,甲醇定容至20 ml,精密量取3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即得 。表2 L9(34)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略)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90 mg置25 ml容量瓶中,加5 ml甲醇溶解,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得0.218 mg/ml的对照品溶液。

2.4 测定波长选择

取芦丁对照品溶液3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6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放置6 min;加10%三氯化铝溶液1 ml,放置6 min;再加氢氧化钠试液10 ml,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2],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00~700 nm进行全波长扫描,最大吸收波长为510 nm。表3 方差分析(略)

2.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6.0 ml,分别置25 ml容量瓶中,依法在51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 8.842 6 X-0.000 2,r2= 0.999 8 ,线性范围为 0.008~0.053 mg/ml。

2.6 样品测定分别取9份供试品溶液3 ml于25 ml容量瓶中,方法同“2.4”项,在51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2。

由极差分析得知,影响因素的大小为B>A>C>D,即料液比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溶剂次之,提取时间对结果影响较小。表3方差分析表明,提取溶剂、料液比对结果的影响具有极显著性意义,提取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意义。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提取工艺以A1B2C3D2组合为最佳,但D因素影响最小,且3个水平差别不大,为节省能源,选用D1(超声10 min)。即最佳工艺为20倍量甲醇,在70℃超声提取10 min。

2.7 稳定性实验

精密称取蒲公英粉末1 g,依法测定。每隔10 min测定1次,共测定7次。结果见表4。表4 稳定性实验结果(略)

结果显示,RSD=0.89%,表明样品在70 min内稳定。

2.8 验证实验

精密称取蒲公英粉末1 g于具塞锥形瓶中,按最佳条件提取,依法进行测定,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见表5。表5 验证实验结果(略)

结果显示:RSD=0.50%,表明此条件重复性良好。

3 结论与讨论

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20倍量的甲醇为溶剂,在70℃下超声提取10 min。样品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53.48 mg·g-1(RSD=0.50%)。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文献报道大多为溶剂萃取法、碱提酸沉法、碳吸附法提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这些提取方法有的操作费时,有的仪器价格昂贵,不宜普及,本研究采用超声法提取,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强烈的空化效应,较高的加速度和搅拌作用等,使蒲公英中黄酮类成分迅速溶出,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能耗低,提取效率高,且不破坏有效成分。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

【参考文献】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5篇

我曾在《蒲公英的种子》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图文板书教学法。这一课的板书具体是这样设计和使用的:

引入新课时,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一边用优美的语言介绍蒲公英的特点,一边用流畅的简笔画画出蒲公英的叶、花、果实等。绿叶、黄花、白绒球一下就抓住了学生小小的心,这仿佛是一个特写镜头,可爱的蒲公英生动鲜明地浮现在学生眼前,它使教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一环节创设了情境,给学生带来了愉快而新鲜的感受,使他们纷纷睁大了求知的眼睛。

在解决“蒲公英靠什么来传播种子”这个重点问题时,我在蒲公英的种子旁画了一个鼓着嘴唇的风姑娘,又在她的嘴唇和种子之间画了一个箭头,板书一个汉字“吹”,这是板书中除课题外唯一的一个汉字,也是本课要学习的生字之一,在这里出现,既能回答重点问题,又对生字教学起到铺垫和巩固的作用,并在整个图文板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理解了风吹来时蒲公英的种子纷纷飞走时,教师简单几笔便勾勒出一颗颗种子自由飞翔的生动画面。这一环节的板书设计不仅突出了课文重点,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初步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难点“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时,学生不理解“哪儿”究竟指什么。我便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想飞到哪儿?”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简笔画画出山坡、树林、小河等,然后请学生上台,引导他们在恰当的位置上画上一颗颗种子,例如一颗种子应画在河边,而不能画在河里等。通过选位置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一些常识。而通过让学生亲手画,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对紧张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调节,减轻学生的疲劳程度。学生不易理解“家”的真正含义,我告诉他们:“蒲公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只要有泥土、阳光和水分,它的种子很快就会在一个新的地方成长起来,又变成一株新的蒲公英,就像搬到了一个新家。”同时把孩子们画上去的种子逐一改成长大的蒲公英。这一环节的板书设计展示了蒲公英的种子由落地到生长的全过程,完全为落实教学目标而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攻破难点问题。

通过上述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示,我认为它具备以下四个优势:

1.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上述板书借鉴了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文字、简图、线条把课文内容设计成美的造型,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2.能够使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研究表明,人脑中储存图像的记忆量约是文字的1000倍。图文板书就是运用这种理论,把课文内容浓缩成图文并茂的微型教案,留在学生记忆的“仓库”里。即使时间长了,有关文字忘了,也可以凭借图像性特征唤起再现性思维,记忆也就轻而易举了。

3.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上述图文板书具有形象生动的造型美、精要凝练的语言美、不同色彩的配合美。试想,用这样的板书进行教学,无疑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4.学生参与板书设计,体现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倡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其观察、思维、想象、动手操作能力等,而上述板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6篇

从梦开始,寻找“生长”的方向

蒲公英的花语是“停不了的爱”。一棵蒲公英的一生,注定是从梦开始的一生,一路追寻着爱与理想。

孩童时代,特别崇拜、喜欢一位美丽、温柔的启蒙老师,至今忘不了她的名字:沙丽萍。长长的卷发,微笑的眼睛,甜甜的酒窝,有母亲般温暖的手;她多才多艺,画一手好画,弹一手好琴……是她馈赠给了我那粒成为教师的蒲公英种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粒蒲公英种子,它会在花丛中静静地等待,从容等待风的来临,从而欣赏一路的风景。5年的师范学习,除了学习美术所带来的艺术专业素养外,我由衷热爱着那座江南古城――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浸润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成为一名温婉而不失风骨的江南女子。

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我于1998年落在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这片沃土。记得第一次亮相时,我是那么忐忑,担心自己的脚步是否能跟上这样一群优秀的人。百年老校的“端、勤、毅”校训,在那时候,就已成为血液里涌动的文化基因。我幸运地遇见了工作中第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李婧娟校长。她是一位果敢、睿智的女校长,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在很多人心中,她形象高大。这种高大,不仅仅是她本身的高度,更是内心的丰厚。当时,工会让我代表学校参加张家港市教育局“争做育龄群众的贴心人”的征文比赛。作为新人,我得到了李婧娟校长的倾心点拨,最终征文荣获一等奖。这样一次历练,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李婧娟校长的人格魅力。

现任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刘慧校长,也是对我成长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当年的她,任大队辅导员,聪慧、创新、灵动,策划举办了多项全国大型活动,场面之宏大,影响力之深远,让我由衷叹服。同时,她也是一个专业精湛的领航人,是艺术组引以为傲的师姐。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赵德兴总务有4件独有的宝贝,即一根针、一支笔芯、一块磁铁、一把刷子。这是实小的故事,更是端正、勤勉、恒毅的精神象征。这些故事,这些人,激励着一代代的实小人,更激荡着一位年轻女教师的心灵。一座城市、一所学校、一群人,让我这粒蒲公英的种子找到了“生长”的方向。

根扎下去了,就会收获春天

只要有风的日子,它就飘飞,扎根泥土,在风雨中萌发,生机勃勃,延续生命。即使重新来过,蒲公英也会选择再次飞翔,它永远充满力量。

初出茅庐的我,在校级青年教师赛课《生日快乐》教学中,创设了开心过生日的情境,特意买了蛋糕让孩子们品尝。课堂轰轰烈烈,究其目标达成度,虽有了情感体验,但缺失重难点的突破、技能的传授、教材的深度钻研。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当时李婧娟校长勉励我:“课堂可以重来,希望你在打磨中生长出自己的根须。”在老朱教导、师姐及团队伙伴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学会深入理解教材,课堂也驾驭得越来越轻松。

说到老朱教导,堪称实小的典范,他身为数学教师却精通各门学科教学之道。许多教师撰写的教案和论文上,常见他的红笔圈画,细致到标点的使用。他是我们大家的师傅,至今,不少人还保留着他红笔修改过的教案和论文。

工作第二年,李婧娟校长大胆启用我代表学校参加张家港市小学美术评优课,获得一等奖;又代表张家港到苏州市参赛,最终获得二等奖第一名。虽说有点小遗憾,但愉悦、灵动的课堂给其他县市的教研员留下深刻印象,称赞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有想法、有潜力,甚至邀约我去上展示课。校长的信任、教研员的赞赏,这对于上岗一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无异于蒲公英种子蓄势待发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初到岗位,不知道什么是写作,当看到身边的同伴们沉浸书香,分享到他们收获文章发表的喜悦时,我的心被深深感染。于是,虚心求教,勤奋拜读教学杂志,摸出门道,探求秘诀。我开始动笔,从课堂小记、家教心得开始,勤奋练笔。第二学期《张家港日报》《音体美报》上就出现了我的名字。这种欣喜是无以言表的。渐渐地,开始了更多尝试,师生作品的投稿,课堂片段的反思,教学案例的评析,小观点中写出了大道理。工作第二年,文章在《江苏教育》《美术报》上发表。原来根扎下去了,你就会有收获。

2002年,是我成长中非常重要而又难忘的一次突破。在师姐刘慧的引领下,我开始了第一次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之旅。经过一次次的交流与探讨,反反复复的修改,最终我的论文跻身三等奖行列。那一次的颁奖,在我心中,犹如奥斯卡颁奖典礼一般隆重而热烈。当时,我不仅认识了《江苏教育》杂志编辑张俊平、姚亮,还看到了众多名师和获奖者的丰采。这背后,我体会到了探航人的艰辛与幸福、使命与荣耀。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这是我人生中无比重要的一个篇章。之后,我凭着年轻人的一股锐气,在工作5年间,、获奖达20余次,自我价值感在历练中慢慢凸显。此外,研修学习也让我开始游刃有余地迎接不同岗位的需求。除了美术专业培训,我还参加江苏省心理培训,全国班主任培训,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研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管理培训,省市后备特级教师研修。

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

蒲公英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让根扎得更牢。

2002年,学校和当时城乡交接处的南苑小学合并开创了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第一个寄宿制小班。当领导来征求意见时,我欣然接受挑战,参与第一个全市寄宿制小班化教学的立项课题研究。在与来自各乡镇的孩子们共同生活中,我身兼数职,班主任、美术教师、生活老师、保育阿姨等,每晚等孩子们入睡后才离开校园。记得有次饭后,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的草地上散步,我的脚被小虫子咬了一口,很快就肿得老高,走起路来也一瘸一拐。“老师,我们带您去看医生吧!”“老师,扶您去休息一下……”第二天早晨,以至于自己都忘了疼痛,孩子们眨着纯真的小眼睛关切地询问我:“老师,您的脚还疼吗?”那r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田,生活在孩子们中间是幸福难忘的。所带的班级先后获 “班级建设进步奖”“张家港市优秀班集体”。小班教学的优势凸显,社会影响好、效应广,课题研究获得了开创性突破。这股韧劲,这份大胆创新,让我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成长为中层管理者。

2004年,学校东校区新建,面临新教师、新学生、新环境,挑战更大了。蒲公英的种子又一次开始了飞翔。在工作历程中,我又幸运地遇到了实小的另一位校长蒋俊兴。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张家港市教师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在他的鼓励下,我在德育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记得每一次的活动方案和发言稿他都会过目、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管理水平无形中提高,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更加严谨、精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懂得了爱儿童的无数个理由,“生长”出无限创意。

蒲公英的生长,重要的是种子遇到了一片希望的田园。

2012年,担任了7年幼儿园园长的刘慧回到了实小,带领我们在优雅创意中行走,打造了“苏格拉底广场”的教育生活。百年实小融入了全新的奔跑。孩子们称她校长妈妈,我们称她为女神。在她身上,我们读到的是热烈奔放、斗志昂扬、勇敢自信,这一切,深深感染着我们。

她带领着这个园子里的我们,打造了小径通幽的花园。艺术课程馆就是在她的理念引领下,倾情设计的实践载体。在这里,有经典文化区的名作欣赏,有笔墨纸砚的工坊体验区,有儿童定制作品的梦想绽放区,有互动学习的分享交流区……儿童实现了一个个自我的梦想。

她坚信:合适的人要在适合的岗位上。希望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2013年,我从德育转到艺术教育,同时也加入了张家港市刘慧综合组特级教师工作室。各个领域的优秀教师在一起,破开学科界限,开始了艺术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在刘慧校长的带领下,关乎儿童的生命生长,开发了艺术定制课程,开创艺术大单元主题综合课。根据儿童的年龄、个性特点,以音乐、美术的连堂授课,跨界综合学习资源,跨界融合学习时空,跨界整合学习方式,跨界聚合学习评价,实施艺术融通性教学,它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层次性。儿童在艺术的殿堂里丰厚着生命的质感。一年级至三年级以音乐歌舞剧的活动方式,体现儿童生动有趣的特质;四年级至六年级以艺术综合探究为主,力求儿童在深刻的体验、探究的基础上,达到“自由”的绽放和“经验”的重组与改造。每一天,修炼美的信仰,给童年的成长,收获别致的美好。

执着追逐梦想

我潜心科研,从儿童立场、游戏精神提出“生长美术”教学主张,先后获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艺术课程录像课二等奖、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一等奖、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一等奖等;承担江苏省27届“教海探航”苏派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2013年省市合作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等省市各级公开课教学和讲座报告20余场次。

如果说展示课是一次蜕变、成熟的过程,那么课堂实践产出的就是作品,写作的丰收就是思考的再深入。我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冲突及其化解,到儿童生长美术的主张诠释与实践建构,到浸润式的文化美育,到跨界融通儿童生命成长的美学,一次次的打开自己的视野,一次次研究的深入,一次次角度的转换,我深深爱上了艺术。近年来,我先后在《江苏教育》《山西教育》等多家教育类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连续4年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奖。记得每一次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最后截稿两天,我会除了正常的饮食等需要,几乎整天不离电脑,希望最后一稿有新的突破,每一次的征文都有十几稿的修正,厚厚的一叠书籍已经从地板悄悄到达书桌,被我不断翻阅、圈画,从中搜罗素材,寻找链接点,获取灵感。

一次次的飞翔旅行中,我是幸运儿。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辅导员、苏州市十佳辅导员、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2008年获苏州市小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坛新秀“双十佳”称号,2012年获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校长们的殷切鼓励,师傅们的竭诚帮助,同伴们的真诚支持,家人的无私理解……所有这些,都是蒲公英种子飞翔的不竭动力,坚信下一个栖居地一定有诗,一定是远方。

教育,让我遇见那个未知的最美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的,教师的成功人生,不一定成为特级教师、校长,而是拥有丰富的思想。变换角度,我就要做一个横切苹果的人。认准了,我就要始终坚持,专一做下去。

蒲公英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7篇

“孩子们在这里只能完成扫盲,离义务教育的标准还差得远。”在过去8年中,郑洪和十几名社会精英层“娘子军”一起,创办了北京第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女开办的非营利性中学――蒲公英中学,至今,仍是唯一。

郑洪被推举为校长。她喜欢与老师们分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这个19世纪的瑞士人,38岁开始推进贫苦儿童教育计划,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与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个标杆一直支撑整个“蒲公英”团队,“不光要给这些孩子进学校的机会,而是给他们一个受好教育的机会,”年过六旬的郑洪挺直腰背,“办教育不应该是个短期行为,真教育值得往下走,也应该往下走。”

“值得做、不会错的事”

郑洪脸上总挂着和蔼的笑容,声音洪亮,习惯性地,她把所有农民工子女都叫做“咱们孩子”。

她曾在哈佛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在美国深受公益慈善文化的影响。2003年,她从美国回北京后,加入了一个“娘子军”的朋友圈儿,这些人大多来自社会精英阶层,包括: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夫人Sarah T.Randt,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小玮,“艺术家无国界”组织创始人叶蕾蕾,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合伙人郝荃等。

人至中年,事业有成,这些妈妈们都产生了共同的意愿: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之余回馈社会,寻找更多的人生价值,“岁数大了,不再有时间晃悠了,得做一件不浪费时间、错不了的事”。

郑洪提议,不如为打工子弟办所学校――打工子弟是身处城市边缘的穷孩子,义务教育又是必须要进行的教育,“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本分?”

提议一出,没人反对。

此后半年,郑洪和中华女子学院老师张健走访调查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结果令人吃惊。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北京有50万农民工子女,350多所民办农民工子弟小学,但没有一所初中。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小学毕业后,要么提前走上社会,要么与父母分离回老家继续求学。

2005年,“娘子军”们决定创办一所非营利中学,专收适龄农民工子女,郑洪被推举为校长。校址选在南城一家废旧的工厂里,她们最初去看时,院子里遍地是蒲公英花,饱满又灿烂。

学校就取名为“蒲公英”――蒲公英虽小,随风四处飘摇,但只要给它一块土壤,就能落地生根,如同农民工子弟的命运。“娘子军”团队顺势自称为“大蒲公英”。她们忙着改造学校、招生、不断“化缘”。凭着各自的职业声誉和社会地位,款项很快筹齐,桌椅、床铺,锅碗瓢盆,甚至纸和信封,都是募捐来的,她们还找到资源给学校捐建了简易的实验室。

筹备之初,20多个“母亲”每天开会讨论,回想起那段日子,她们觉得“像是年轻时的理想主义再次得到满足”。

“过了50岁要想再做事情,不能只停留在表达良好愿望或评论社会问题的层次上,”郑洪说,“我们有说到做到的能力。”

“蒲公英”就是大环境的缩影

理想总要面对现实。很快,“大蒲公英”就发现,学生的知识水平远不及她们的想象。

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读完小学六年,孩子们随父母漂泊,不断转学,最严重的六年内转学十几次。

“请用汉语拼音写出:我是蒲公英的学生。”第一年招生,100多个孩子里,只有两个人答对这道题;此后平均每年700多名学生参加入学考试,语、数、外三门及格的只有个位数,平均分只有二三十分。

郑洪觉得这个数字很可怕,“按700多孩子只有十几个及格的比例,全国2000万农民工子弟,不及格的有多少?”

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往往无暇照顾孩子;家乡小学与城里小学在课程与教育水平上的差距,使得他们无法融入新的学校;地域和出身的歧视,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陌生,使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生活;还有的孩子为了分担家庭负担,小小年纪就打工了……

“这些孩子都心事重重,现实生活里的东西把孩子的心都装满了。”郑洪说。

第一个学期,请心理学专家给孩子上课,当被问及“你是否觉得自己很重要”时,一个班30多名学生只有3个孩子举手,并且只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觉得自己重要”,其余孩子的感受都是:被冷落、忽视,排斥,灰溜溜。

对北京,他们也没有好感。老师请他们用一个词形容北京,答案是:小、脏、没有绿色。

在郑洪看来,他们不仅生活在城乡结合部,心态也是城乡结合状态,“办学校面临的困难,绝不是开了学校的门,让他们来读书就能解决的”。

那一刻,郑洪觉得,学校成了一个观察社会大环境的窗口:从孩子们的状态,可以深刻感受社会的状态;通过孩子们的感受,她们也在反思,这个城市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烙印。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学校首先做的是努力克服孩子对城市生活的陌生,并建立起自信。

所有老师都要对新生家访,了解家庭情况、生活处境,并记录在册;全校学生定期游览北京:长城、圆明园、博物馆……孩子发现,北京挺漂亮,公园里也有绿色,博物馆里的好多东西,他们都没见过;“大蒲公英”还想到,要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才能帮他们发现自己,建立自信。

绝大多数老师都住校,和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他们结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感情弥补了学生很多社会心理的需求,学生觉得有人关注他,自己值得努力,有价值。”郑洪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化学老师高丽君大学毕业后到校任教,最初只是出于理想主义,但6年后,她无法放弃这份工作,更多是因为和孩子们建立的感情,以及从中找到的特殊成就感。

她的一个学生曾是全校出名的“问题生”,初三以前,所有科目不及格,还打架、骂脏话、欺负同学。初三这一年,新增了化学课,从零起步,高丽君一点点教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第一次年级考试,这个学生及格了,他兴奋得举着卷子,在教室里狂跑,撞见高丽君,一下抱住她,高声喊着:“我及格了!”

他爱上了化学课,每堂课都听得认真,高丽君鼓励他用同样的劲头学习其他科目,半年后,这个学生的各科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值得欣慰的是,蒲公英中学的大多数学生,都在向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努力。

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北京市中考的及格率只有66%,如今,这个数字已稳定保持在90%以上;2012年,全校毕业人数158人,94人在北京或回老家读了高中,56人上了职校;8年中,还有一名蒲公英毕业生成功获得了UWC世界联合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赴挪威深造。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8篇

课程主题:人人都是小诗人

授课地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授课教师:田岛步(日本教师)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好!我叫田岛步,我是日本人。见到你们,我很高兴。今天,我用自己在日本上课的实例给大家上一堂讲诗歌的语文课。你们喜欢作诗吗?

生:喜欢。

师:请大家看这首诗。

生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首日本小学生上课所学的诗。我用日文读,请大家听听日文怎样读诗。

(二)授新课

1. 读诗

师:诗就是从发出的声音开始听,然后再从文字上进行理解。今天,我把日本小学生学的一首诗发给大家。但是,这首诗里有一句话是需要大家写作的,短的长的都可以。大家都是小诗人,请你们在这首诗的最后添一句话或一个词。(师将诗歌挂图贴在黑板上)

师:我用中文朗读一下,看看我的中文怎么样? (师读)

师:请大家一边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一边朗读。

生齐读: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很多很多蒲公英/你的花瓣在飞翔/一个一个都有……

师:在这个空白处,大家能想出什么词语或者短句?让我们一边想象蒲公英是什么,一边再朗读一遍。

生齐读。

2. 补诗

师:下面发给每人一张纸(印有诗句的纸),请在右侧写上你的名字,然后在空白处添上一个词语或句子。(生写,师巡视。)

师:写完后,请在左边的空白处写上你们的感想。

3. 发表

生1: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很多很多蒲公英/你的花瓣在飞翔/一个一个都有小毛毛

生2:……一个一个都有美丽的家

生3:……一个一个都有自己的梦想

生4:……一个一个都有一种像雪花飘落的感觉

生5:……一个一个都有一个小伞帮你飞在空中,落在地上

生6:……一个一个都有繁殖的技能

生7:……一个一个都有很多小种子

生8:……一个一个都有伞兵为你传承后代

师:大家的汉语都非常好,有的还非常有感情,我虽然不大懂汉语,但是我听了都很感动。

第二轮发表……

4. 谈诗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精彩,都想把自己写出来的诗给大家读一读是吧?

生:对。

师:大家写得都不一样,可以和同学谈一谈为什么会这样写。同桌之间先互相谈一谈,再和后面的同学谈一谈。

(生互相谈。)

师:大家谈了以后,都觉得自己是个小诗人吗?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的同学请举手。(很多学生举起了手)

师:将来你们想当诗人吗?

生:想。

5. 作诗

师:如果写了诗的同学,请把自己创作的诗朗读一下。

生1:蒲公英啊蒲公英/美丽身影随处见/大风吹来花瓣落/大地染得白又白

生2:蒲公英啊蒲公英/许多许多的蒲公英/你的孩子落地上/铺黄大地变雪花

……

6.感想

生1:我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美,而且还能展现出蒲公英的样子,像小花一样漂亮。

生2:我读这首诗仿佛看到了这些蒲公英飞来飞去,哪里都有它们的行踪。

师:现在大家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想进行发言,以及对这课堂有什么感想。两种感想。

(生自由谈。)

(三)教师总结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朗读我自己(补)写的这首诗。

生读: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英,很多很多蒲公英/你的花瓣在飞翔/一个一个都有梦想

师:这是日语的《蒲公英》(师出示挂图,用日语朗读)

师:大家一起跟我朗读一遍。(师教学生用日语读)

师:今天的课大家都很愉快吗?

生:愉快。

师:从今以后,大家都想作诗吗?

生:想。

师:我们在外面走的时候,可以作诗;我们和朋友一起谈话的时候,也可以一起作诗、谈诗。也请你们读一读日本的诗歌,我以后也要学一学中国的诗歌。今天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师:下面请大家把写好的感想传到前面来……

二、 几个令人回味的教育现象

(一)走到学生身边,请他发言

田岛步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一个特点,当他叫谁发言时,会走到她(他)身边,满脸笑容,非常绅士地伸出手,礼貌地做出邀请的动作。这几乎是一种景观,面对林立的小手,不放过每一个角落,田岛步老师穿行于教室的走道中间,乐此不疲,笑容满面。似乎只是一种习惯,顺畅自然而又得体……在田岛步老师的课堂上,没有提问时的视域死角,不同方位的同学都受到了“邀请”。

(二)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实践

读完两遍诗歌后,学生在课前下发的影印材料上补充诗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的格式和要求。在学生写作时,老师来回巡视完成情况。田岛步老师不吝惜课堂时间,就在课堂上写,每一个学生都写,都得到锻炼和实践。任务和实践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是优等生完成之后就结束的那种片面、个别的实践,不是部分人得到了发展。真正实现了赞可夫“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三)给更多学生表达的机会

诗句补充完后,田岛步老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诗”。他叫了班里大多数孩子起来说他(她)补充的诗句。他认真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热情地为他们鼓掌。学生们很踊跃、很积极,相对而言,田岛步老师则说得很少。他给予学生实践和表达的时间是慷慨的,对自己却是吝啬的,在这节课上他几乎没有讲一个字,一个词。他不是侃侃而谈的演讲者,而是一个倾听者,始终带着灿烂微笑的倾听者。

(四)没有评价,只有掌声

在田岛步老师的课堂上,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他没有像一些老师那样马上给予 “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说得真好!”之类的肯定和夸奖。相反,他在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没有做出任何评价,只是微笑,并给予掌声。也许掌声本身就是一种评价,是一种赞赏、肯定和鼓励吧!当掌声响起,学生知道 “我能行”;当掌声响起,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当掌声响起,学生收获了自信……

(五)练习纸收上来

在课的最后,田岛步老师请大家把刚才写好的感想传到前面来。这张课上供学生使用的练习纸,还要收回去,也是个少见的现象。后来我才知道:在日本的课堂,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教师对学生填写的内容进行阅读与整合后,需要进行反思总结,以电子版的形式留底,再把练习纸发给学生。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全面、详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不是课上完就结束了。学生到底哪里强,哪里弱;哪些学生强,哪些学生弱;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等等,这些疑问在一张张收回的练习纸上找到了答案。

三、 对我们语文课的几点启发

(一)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2011新课标中界定:“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实践性是语文课的标志之一。那么如何实践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孙建龙教授曾用“糖葫芦理论”来比喻语文课堂上实践的重要性。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应将语文课设计成一个个的活动,将其穿起来就是一串“糖葫芦”。每一个活动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不同的,这就是教学目标。而要设计哪些、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则根据语文课程目标中的要求。根据赞可夫的理论,教师应走在教育的前面,引领学生的发展。但往哪个方向发展、发展到哪个位置,则要靠课程标准来掌舵。偏离了航线,就成了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知识与技能是构成能力的因素,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迁移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体现不足,教师的教与指导才更有针对性。这也许正是日本教师不惜花时间让学生补写诗句,并要收回课上练习纸的原因之所在。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与学生关系及教学观念的一种转变。

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是权威,高高在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指导、友好平等。以教师教为核心,学习是被动、消极、填鸭式的。以学生学为核心,学习是自觉、积极、主动参与的。

2001年课改以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过去“满堂灌”的课堂逐渐变为了“群言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是进行积极建构的主体,是探究实践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辅助者。课堂上,教师的教少一些,学生的学和实践多一些,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设计好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弄不好,就会走向无秩序的混乱,无为的热闹,虚假的参与。

(三)更多想象,更多创造

语文课是培养想象力的好地方,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将文字转换为形象需要想象来帮忙。想象是引发创造的温床,想象能激发创造的灵感。

在听日本教师汇报时,了解到日本的小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从田岛步老师的语文课上也可发现端倪。他一堂课实际上都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加上丰富奇特的想象,就创造出了需要补全的诗句。就这么简单。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想象,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小学生心里的蒲公英都是不一样的。语文课应给他(她)展现想象和创造才能的机会,应成为这个才能生长的土壤。补一句诗,成功了。于是,有人创编了一首完整的诗。也许,以后会有某个人从此而爱上读诗、写诗,真的成为一个诗人。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程基地;大数据;实证研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A-0086-05

2012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根据要求,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课程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学生为主体,在科学性、实践性、互动性、实效性上下功夫。简言之,通过优化学习平台和环境,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3年9月,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蒲公英少年内涵养成课程”成功申报为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并于2015年3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优秀项目。

一、理性思考,明确课程建设定位

课程基地建设涉及“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培养怎样的人”,既有短期目标,是学生升学的现实需求;更有长期目标,是核心素养的培育。“怎样培养人”既包含课程实施的结构确定,也包含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

至此,蒲公英课程就关涉了“薄弱”、“课程”、“核心素养”三个关键词。

就“薄弱”而言,我们必须自问,是学生薄弱、教师薄弱,抑或是学校薄弱?一般理解,更多的是学生薄弱,那么学生究竟薄弱在哪里?是否也有优势存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学生今天薄弱,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将来也是薄弱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课程”而言,我们需要为这些所谓的“薄弱”学生设置怎样的课程,而使得他们的未来不薄弱呢?显然,开设的课程,不仅要指向短期的升学目标,更应该关注长期的“核心素养”;也只有培育提升了他们应对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得他们在未来成为国家、社会的合格甚至优秀公民。

就实施策略而言,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在考察了全球人类发展历史后提出,人类思维历经了神学冥想、玄学推理最终应该走向科学实证[1]。也就是说任何措施和办法,只有经过实证研究,才能成为一种规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学校办学同样也不能仅停留在感性经验、玄学推理的层面上,而更应向数据分析、理性思维、实证研究转变。只有深入细致了解学生背景、思想动态、个性特点、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环境适应、家庭支持等诸方面情况,学校才能审视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针对性,从而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市教科院顾泠沅先生领衔主导的“青浦教学实验”,正是通过近30年的时间,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才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学校综合运用了各个数据平台,采集了约75万个基础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分析汇总,结合国内外先进理论成果,构建并实施了“蒲公英课程”。

二、了解学情,厘清课程建构本源

1.多元的学生来源,薄弱的小学基础

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学生历年保持在900名左右,目前学生的构成情况为:男生占58.1%,女生占41.9%;非本市户籍占97.1%,其中安徽34.2%、江苏外市25.2%、河南14.7%、四川11.2%,共涉及全国21个省(市、区)、122个地级市、263个县级市;学生来自9个民族;学生幼儿园阶段来苏州占33.1%、小学低年级来苏州占32.2%、小学高年级来苏州占30.1%、初中来苏州占4.6%。从学生毕业的小学来看,36.7%为本地公办小学、53.2%为本地简易民办小学、10.1%为外地小学(大多也以简易民办小学为主)。18.8%的学生有过转学1次的经历,12.9%有过转学2次及以上的经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来源呈多样化状态,其文化背景构成也呈多元化状态,但他们中的97.1%有留在苏州升学和发展的愿望,这相对来说又是一种一元化倾向。

再来观察几所简易民办小学的办学状态,其人均占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师生比、班容量、持资格证教师比例、学历达标教师比例等几项主要指标,大多不太符合一些底线标准,其中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与标准还有约20%左右的距离。从课程开设和设备师资情况看,这些学校艺体教师缺乏,艺体课程开设不足,专业室场基本没有,教学难度系数偏低,其中英语仅为约0.2(最高为1),其余科目在0.3―0.5左右,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未开设。从教学状态看,该类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同时也难以提高,这些情况也是由学生多次转学而导致),加之设施设备相对匮乏,在教学过程中机械训练方式约占92%、拓展思考和实验探究仅约占6%和2%,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相对比较陈旧,对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学习圈理论”,其应有的“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验―具体经验”的学习方式基本断裂,因此他们能主动完成作业仅占22.1%、基本能完成作业占57.3%,20.6%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习惯。学校历届初一学生入学调研成绩也与上述情况相互印证:2010、2011、2012级学生总分合格率仅分别为28.5%、17.9%、16.9%,其中英语合格率仅分别为24.9%、15.5%、14.5%,语文、数学略好。

2.缺失的家庭教养,较高的心理预期

考察学生的家庭环境发现,62.8%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81.7%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20平方米,且77.4%的为多子女家庭;60.1%的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元,教育支出一般只占家庭支出的2%(约1500元左右);45.2%的学生居住地距离学校大于5公里,70.3%的交通方式为公共交通,因此上学用时比较多,35.1%上学单程需要近1个小时;父母回家的时间也比较晚,40.4%左右于7:30到家,对子女的关心相对也较少,只有2.5%的父母回家后会陪伴子女读书,每天翻看子女作业约仅占15%―35%(年级不同略有差异)。可以发现,由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居住距离较远,下班时间较晚,教育投入偏低,客观上能够在教育上给予孩子帮助的资源比较有限,而且孩子的学习、思想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在家庭教育中被发现并被纠正,容易降低学校的教育效果和孩子的学习效果。但调研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却并不低,97.1%希望他们在苏州升学,64.8%希望他们在苏州参加中考和高考,并考上理想的四星级高中和大学。这使得学校在正确引导、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工作压力更大。

3.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弱的心理能力

考察学生的各项心理特质、心理适应以及情绪能力等维度,我们发现,由于小学阶段原有基础较差,生活多变,家庭支持较少,成功体验较少,带来了心理适应能力较弱,低分等级占85.6%,高分等级仅占2.3%;自信心为3.6分(满分5分,下同),明显不足;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仅为2.5分。

但同时学生的责任心为4.2分(由于生活在多子女家庭、负有照顾责任)、进取心为4.2分(受父母在苏打拼影响)、实践能力为3.8分(需要承担家务劳动甚至有时还需要帮助父母)、情绪智力为3.6分,相对较强;而对应上述较弱的心理适应,学生对学校的适应能力则较强,低分等级仅占16.9%、高分等级占25.2%,显然这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

三、尊重规律,关注课程实施要素

1.蒲公英课程的目标确定

什么是课程?纵观国内外各种流派,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界定都是描述性的,却又是在不断地从描述走向实践、从现象走向本质;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课程是经验或内容的总和;二是课程包含内容的传递进程。由此,可界定为:课程是学校根据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总和及其传授过程。这一界定其实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蒲公英课程的教育定位在哪里?97.1%的学生毕业后有意留在苏州发展,这就是定位。苏州当下的情况怎样,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会是怎样、可能会是怎样?这都需要在设计时予以充分考虑。因此,蒲公英课程融合了苏州城市精神,它基于教育事业、社会、家庭、学生自身发展等多重需求,以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苏州公民为目标,力求以实际有效的课程来帮助学生融入苏州,逐步体验、理解并塑成苏州城市精神――崇文、融合、创新、致远。

2.蒲公英课程的总体构成

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泰勒认为,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2]。其实,对于一所学校的课程建构而言,重要的不在于选择哪一种定义,而是要研究各种定义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是要研究学校中不同类型的学生情况以及由此确定的育人目标。

以往,教育工作者在潜意识是将学生看成为一类人、一群差不多的人[3],而面对未来,当下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倾向,知识也是在不断接近真理过程中可变的。同时,基于各种社会需要,应该把这些需要转化成不同的课程目标,以活动为取向,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基于此,蒲公英课程在构成中,以学情为基础,认真分析,不断改进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我们看到,学生实践能力、情绪智力、责任心、进取心、学校适应能力都相对比较高。为力求顾及每一个不同学生,促进和帮助学生形成探究、体验周围世界的手段,蒲公英课程通过活动来获得学与练的感知,获得学养、思想、心灵成长的感悟,以积极心理促发自我修习、内省,构成素养认知体系,促进文化内涵的养成,达到做中学、做中悟、做中乐的多元目标。实践中,蒲公英课程以文化适应、文化探究、文化传播三个层次,紧扣学科、德育、综合实践三个维度,同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实情,从兴趣、能力、习惯等角度出发,设置多样的活动课程和激励措施保证学生获得科学、智慧、有效的辅导,实现提高学业质量的高效率、高效能。就学科课程,蒲公英课程提炼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内容,将知识融于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等多方面素养;就德育课程,蒲公英课程整合各类专题活动,形成德育立体化课程,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公民素养、城市文化等德育内容融于活动中;就综合实践,蒲公英课程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根据学情、校情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目标,给予学生体验、历练、实验的平台。经过近2年的建设,一共开设了思维训练、艺术熏陶、网络技术、特色文化等十大门类近60门课程,有效提升科学、人文素养。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蒲公英课程将课外活动以及能潜移默化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学校文化、校园环境、班级文化、环境布置等囊括进来,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价值观起到积极正向作用。

3.蒲公英课程的基本特色

考察我国历次课程改革所归纳的课程分类,有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分科与综合课程,知识与经验课程,显性与隐性课程等不同的分类方式[4],概念上越来越丰富,结构上在不断走向复杂,而走向复杂的另一面才是越来越接近本质、特色更为明显。

狭义的课程就是“学科内容”,侧重于以学科为中心,关注学科、体系、知识、逻辑;从广义上来讲,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感悟”[5],这是关于人生观的论述,侧重于关注人的经验,尤其是关注经验获得的过程及其对于未来生活的作用。应该说就学生未来发展而言,显然后者更应该受到关注与实践,这就是“授人以鱼”抑或“授人以渔”的差异。

“蒲公英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以“儿童中心”为理论基础,以综合实践为抓手,整合国家、校本学科课程、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并优化重组原有学科知识体系,更多以主题教学为呈现形式,重整各类课程中内涵养成的要素,重建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形成了“活动养成”的基本特色。如蒲公英课程中的“网页制作”、“品绣江南”、“身边的植物”、“魔术气球”、“无人机”、“光华国学”、“光华音乐”、“光华美学”等课程,均由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心性、品德与知识。在近60门实践课程、287项德育活动课程中,以“活动养成”为特色的课程占了近75%左右。其实,不论何种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跑道。

4.蒲公英课程的学科关联

在学校课程实施中,往往会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诚然,两者是学校教育中基本的课程类型,也便于操作,但我们更应该把两者看作是一种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但由于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学科教师往往只关注本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当面对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则是片面的,也容易脱离学生实际,不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管活动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这一缺失,但由于活动课程本身也是依靠学生兴趣、需要而定,往往又缺乏严格的计划,甚至还会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因此不易使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课程的短期目标实现就会出现困难。那么,如何使得两者更为紧密地结合呢?这也是现实需求对蒲公英课程的拷问。

蒲公英课程在实施时,提炼学科课程中可以采取活动形式的内容,将知识融于活动,同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丰富学科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目标,要求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必须同某一门、甚至几门学科的某一个、甚至是某几个知识点作对接,勾连越多则越有利于弥补学生的学科知识。同时,蒲公英课程注重采取“主题式教学”的方式,以主题为依托、以学科知识点为核心,融合相关学科课程要求、以活动形式来加以呈现和实施,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前述2010、2011、2012级学生在中考时,总分合格率由原来的20%左右分别达到了85.1%、80.5%、73.9%,英语合格率也从原来的15%左右分别达到了50.4%、57.3%、50.8%。,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

四、深入实践,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OECD经合组织等提出以素养(competence)为核心,来推进未来课程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OECD指出,核心素养总框架包含了一系列具体指标,指标本身不构成一套独立体系,它们是整合在一起的,素养应通过整合的方式发挥作用,只不过在不同情境下各项指标表现的程度不同。[6]近年来,国内理论工作者也在讨论核心素养的构成,大致归纳出了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三大类。[7]于是产生了大量不同的命题,如:“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8]。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多学科的整合,归纳出“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笔者以为,核心素养应该是“可教、可学”的,可以先天获得,更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而且是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课程教学来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且一经习得,应该可以终身受用。

或许,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还是核心素养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的关系,以及和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关系。或者说,通过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够培养学生怎样的核心素养以使得他们终身受用呢?更为直接的老师则会提问:面对人的生存生活需要,有哪些核心素养起作用呢?核心素养究竟由什么构成呢?在我们的蒲公英课程中是否能够培养呢?

面对当下和未来生活,我们必须考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蒲公英课程将其转化为相对可理解、可操作、通过学与习的方式可获得的“品德与修养、思维与思想、情绪与情感、行为与实践”四个方面。面对学情,蒲公英课程将能力目标设定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团队合作、组织规划、信息处理、动手操作、沟通表达、观察、反思与自我管理。这八个方面正是学生面对当下和未来生活所缺乏的。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珍视自我、融入集体、善于学习、热衷探究、热爱生活、保护自然、服务社会、国际理解。而这八个方面,同样是学生面对当下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蒲公英课程由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三个类别所构成,教师在认真实施过程中,同样会以相对专业的方式进行教授。在专业化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蒲公英课程的内涵被窄化了,又会产生类似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脱节的现象。毕竟,专业以狭小立身、以界线自守。因此,蒲公英课程要求,在实施中必须注重文化的渗透,尤其是校园文化、学科文化等的渗透,毕竟文化以广阔为业、以交融为本。因此课程重点关注了三个类别课程的融合,其交集即应为浅层意义上的“核心素养”(如图1所示)。而在深层意义上,蒲公英课程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每一门课程应同各种思维品质相勾连,对接越多则越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各种核心素养定义或构成命题中,其中心亦可归结两个共同认识,即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那么,就学生而言,当下所缺失的,也是可以培养的,更是未来终身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是什么呢?蒲公英课程建设采取了大数据环境下的实证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发生了重大转变。经过两年的实践,在蒲公英课程的十大门类中,其核心素养分别指向了阅读、思维、信息、文化、实践、交流、体质、创新、艺术、品质十个构成要素。诚然,这十个要素并非孤岛,而更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更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来统领各学科教学,更应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9]。唯有如此,才会让蒲公英课程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周有光,著.张森根,编.百岁新稿(修订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1.

[2][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9-50.

[3][4]季苹.什么是课程[J].中小学管理,2002(09).

[5]周采.外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05-310,337-338.

[6]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0篇

早前,基础医疗器械市场往往是国内本土企业的“自耕地”,国际上几家大型医疗器械厂商往往是在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所需要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展开竞争。而近几年,包括GE、飞利浦、西门子在内的医疗机器厂商,纷纷将视角瞄向中国最广大的基层二级医院,欲搭乘中国政府强力推进的强基层战略的东风,分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毋庸置疑,中国基础医疗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且商机巨大。有权威人士预估,从整个行业市场来看,基础医疗现在占整个医疗保健市场的15%?20%,预计很快将达到35%?40%。

然而,就现实而言,如何在基础医疗市场落地,成为了跨国企业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显然,如何更清晰地了解基础医疗市场的需求、“本土化”能否被放到战略高度,决定着一家中国基层市场推进的成败。事实上,市场并不缺乏在这一战略上屡有突破的企业:来自荷兰的飞利浦医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启动基础医疗项目到收获显著成效的过程。

新模式牵手医院

正如曾进川介绍,“蒲公英工程”的服务定位包含五个方面:适合产品、融资方案、便捷服务、培训教育、信息平台等多层面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项需求,设计打造完整的“基层价值链”。“这是一个整体的基础医疗解决方案,不是简单卖产品的概念。”曾进川评价道。多元化且完整的战略定位,使飞利浦一起步便领先了多个市场竞争对手。

而这一定位来源利浦把中国作为另一个本土市场发展战略。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称,飞利浦2012年10月的基础医疗战略,是飞利浦全球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医疗将是飞利浦医疗在华的长期投资重点,高速增长的基础医疗业务已经成为飞利浦全球业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基层医疗战略实现了对原有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在新成立的基础医疗团队的努力下,飞利浦在华基础医疗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开辟出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之外又一新的市场增长点。

其中,飞利浦在推进基础医疗“蒲公英工程”战略中,采取了全新的与医院合作的新模式,且这一合作模式不断涌现成功案例,受到合作医院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欢迎。

2012年底,“蒲公英工程”在广东首次落地。飞利浦基础医疗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影像培训中心,以该院为基地辐射广东地区,为广东省的基层放射医师提供影像技术培训服务,先后有上百名医生在此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

而不到一年之后,“蒲公英工程”便“梅开二度”。2013年9月初,飞利浦基础医疗“蒲公英工程”培训及示范基地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揭牌,在该院建成的“蒲公英工程”培训基地配备了飞利浦基础医疗的全线产品,包括CT、超声、监护设备等产品。同时,该工程中所包含的融资方案,提供免息金融方案,使漠河县人民医院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设备的优化组合。

“作为基层医院,在医学影像诊断这方面,资源确实很稀缺。”漠河县人民医院院长杨艳霞感慨,“县医院是县域内医疗机构的龙头,在技术和管理上都应发挥龙头医院的作用,向下辐射乡镇医院。通过与飞利浦的合作,我们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下级医院,进而更好地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

如今,“蒲公英工程”已在中国的一南一北落地,谈及未来的发展,曾进川说:“‘蒲公英工程’将来不会是一个点两个点,可能是几十个点,这些点会分布在边疆,也会分布在中部。它可能在大城市中,也可能在中西部的小城市。”

对于基础医疗更多战略层面的选择,曾进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下摘录部分精彩对话。

《中国医院院长》:为开拓基础医疗业务,飞利浦在2008年完成并购金科威公司。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和行事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融合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曾进川:我认为最大的差异还是大公司跟小公司的运作模式的不同。飞利浦讲究流程化作业,关心到每一个过程的处理。像金科威这类国内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它关注的更多是结果,其注重快速、灵活,这两者间存在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飞利浦收购了金科威,其和金科威的团队做了很多沟通,消除了大家的一些疑虑。金科威有自身的优势,小、灵、快,飞利浦也有它的优势,质量、技术、流程,所以两者结合起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后期,双方在技术、人才和项目上有了更多的合作成果。

基础医疗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一定要考虑中国市场的特殊需要,一是收购金科威公司,二是在苏州建影像厂。基础医疗市场作为飞利浦医疗保健的补充,主要面向基层医院。

《中国医院院长》:飞利浦并非是第一批走入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企业,是基于何种决定提出基础医疗战略的?

曾进川: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有人对医疗保健的水平和认识都会提高,医疗保健的开支就会增大;同时,国家新医改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政府要来保证全民健康,在全民医保上的投入很大,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这两方面。

除了中国的宏观环境,从飞利浦内部来讲,其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高端产品的行业里已奠定了自身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使得本地企业发展很快。飞利浦正在做的,就是把中国作为本土市场,不断深入地扎根中国,立足在基层市场作长远发展。

《中国医院院长》:2013年9月底,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飞利浦基础医疗对市场有什么样的规划?

曾进川:我认为国务院的这一文件非常好,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1篇

学会阅读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必经之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了诸多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蒲公英》是苏教版第五册一则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他们已经能通过阅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熟悉人物,并且能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在教授学生方法的同时,教师以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的教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蒲公英》一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有辨正的思考能力,不可一味地盲目听从,别人说得对的,我们要虚心接受,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第二、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课文在有趣的故事中,运用拟人、对比等手法突出人物个性,表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强化了表达效果,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嘱咐”造句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情境体验,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积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蒲公英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小绒球的动画。

师:同学们,蒲公英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生结合自己经验回答,相机理解“花托”。

2.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走进蒲公英的世界。

3.板书课题:8.蒲公英,齐读课题。

点评:以动画和谈话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和教学方法,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长句要注意断句并多读、读熟。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生字词。

(2)去掉拼音,认生字词:蒲公英、绒球、降落伞、嘱咐、沙漠、迷惑、湖泊、黑黝黝、富翁、波光粼粼。

指名读、齐读、指读。相机教学多音字“泊”和“降”。

(3)多媒体出示句子:

①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②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它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A.指名读,学生评议。

B.出示停顿符号,再齐读。

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4个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找愿意读的学生,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师: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生尝试初步概括课文,老师相机板书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

点评:本教学片断经过反复认读,让学生熟记生字、词读音,并引导、锻炼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概括课文大意。

三、抓关键词,品读课文

1.齐读,并指名说说大意。

2.多媒体出示蒲公英图片。

师:想一想:“小降落伞”指的是什么?

生:蒲公英的种子。

师:读了这一段蒲公英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可爱。

师:你能用可爱说一名话吗?

生:奶奶家的小猫真可爱。

……

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可爱的蒲公英的样子吧!

师:同学们看,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里去,飘落到天涯海角。第一次离开家去寻找新的生活,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激动、愉快。

师:好,让我们用激动、愉快的语气去读这一段!

点评:在这个指导造句的教学片断中,教师由课文中绒球的“可爱”引到生活中一些东西的“可爱”,非常自然。利用“可爱”说话,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了“可爱”的含义,为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了铺垫。

四、精读课文,领悟思想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师:谁能概括太阳公公的话?

生:太阳公公叫小种子不要去沙漠和湖泊,因为去了那里他们都会死掉。

师:谁了解沙漠?

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沙漠的图片,并理解“金光闪闪”。)

师:谁知道银花朵朵的湖泊是什么样的。

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湖泊的图片,并理解“银花朵朵”。)

师:为什么沙漠和湖泊小种子不能去呢?

生:因为沙漠里没有水分,小种子会死;湖泊没法生根,而且水太多,小种子会被淹死。

师: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太阳公公的话?

师:太阳公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小种子说这番话的呢?

生:嘱咐。

师:说说在生活中谁嘱咐过你,嘱咐过什么?

生:妈妈嘱咐过我,让我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

……

师:是呀,长辈对晚辈说的话叫做嘱咐,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好太阳公公的话呢?

生:亲切。(指名读,生互评再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种子的回答是什么?

生齐读大部分小种子的话。

师:大部分小种子的话语后面加了一个感叹号,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加强语气。

师:再请人读一读大部分小种子的回答。(生互评)

师:读课文,找出还有两颗小种子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生自由读课文,圈圈画画,在文中找答案。

师:我们先瞧一瞧飞去沙漠的小种子。老师扮演小种子,同学们扮演太阳公公来劝小种子。(师指导朗读飞去沙漠的小种子的那段话。)

师:请同学们学习刚才老师和你们的角色扮演,同桌之间学习飞去湖泊的小种子的那段话。(同桌互说、互演。)

生汇报表演。(抓住“得意”,指导朗读。)

点评:这一教学片段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只需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如:师生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现学生立场。让学生参照表演,目的更明确。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都能张开嘴巴说,参与到课堂中来。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对照课文,总结小种子们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后果。

生总结,师板书。(相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理解“竞相开放”和“装点”。)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吧。

生齐读。

五、梳理脉络,总结提升

师: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谁能根据板书提示词,来说一说故事大意呢?

生概括。

师:学了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要脚踏实地地去想问题、做事情才行。

师:是呀!大部分种子听从了长辈的正确指导,落到泥土里,茁壮而快乐地成长着,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多么美好呀!而两颗种子却为了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点评: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学而能用,懂而会用,活学活用,这是学习语言的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使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给学生梳理、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方法。

六、拓展延伸,综合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续写课文: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当上了蒲公英妈妈,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2篇

一、拓展学生思维的

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建立科学思维模型,让学生在具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展。探究题也要具有拓展思维的功能,承担科学教学的任务,所以,选择探究题时要考虑这个题目是事业具有思维培养的内涵。

例1.如右图所示,小明将两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明认为是火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

1.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什么?

2.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本探究题对于初次涉及科学探究题的学生来说,显得难度不小,有学生会摸不到头脑,显得无从下手:这个补充的实验该做什么呢,是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呀,还有什么好做的?

其实是学生忽略了题目中所隐含的内容:含硫火柴燃烧时,虽然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但火柴中还含有另一种物质――木柴。含有碳的成分,炭也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是气体,性质与二氧化硫差不多,二氧化碳会不会使高锰酸钾褪色呢?这就是本题要分析的内容。

本题答案公布后,学生会非常理解,但个人在解题由于思维被二氧化硫所束缚,反而想不到答案。通过这样对探究题进行分析,会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放,从而得到锻炼。我们选择的探究题就应该从这样的角度给学生以启发。

二、围绕生活实际的

学生是真实地生活在“生活”中的,他们接触最多的还是生活中的事例,用生活中的事例作为科学探究题的情景,是完全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同时,生活式探究题反过来还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帮助学生去认识生活、建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生活的习惯。

例2.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陷陷)小;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1.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2.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3.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的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_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实验。

拓展:1.实验用蒲公英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由于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因此蒲公英的叶型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分析:本题是2010年绍兴市中考题,所选择的情景非常符合绍兴考生,因为绍兴地区的学生没人会不知道蒲公英这种植物,但很少有学生会仔细地观察过蒲公英的叶型。本题的出现首先给当年的考生和后来的学生很大的启发:对生活要观察仔细。本题的解决并不是很难,只要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以及了解控制变量法,知道无性生殖方式和遗传的有关知识是完全能完整地做出答案的。

选择这样的探究题展示给学生,不仅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注重生活细节。

三、关注社会热点的

现在的科学试题往往与当前的形势发展、科技成果、时事新闻密切联系,探究题也不例外,题目的情景背景有可能就是近几年中的热点,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解决科学探究题的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也就是科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问题。所以,这一类试题很有必要让学生有个认识。

例3.2010年春晚刘谦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产生下面的猜想:

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

②纸牌的秘密是两副同花色魔术纸牌通过手法替换;

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金属原子的大小比玻璃分子间的空隙小能穿过;

④人体穿越玻璃是因为玻璃台面本身有空洞而且可以转动到面前。

对于以上猜想你认为有可能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四、延伸课本内容的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本类试题的特点,这种试题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提示:学习知识可以无限拓宽,学习无止境。这类试题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完全照本宣科,也就是说,既有沿袭,也有提高。

五、符合探究题特点的

探究题型试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探索性、设计性、过程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同时强调操作性,因此,探究试题都十分注意问题的选题,强调探索性。

总之,选择探究题与选择其他类型的题目一样,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题型特点去挑选,只有符合学生复习需要和体现探究题特点的题目都是好题目。

参考文献:

1.王允珉.中学化学教学法[M].华东师大出版199010版。

2.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3篇

童书市场一直是整个图书市场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更是让童书出版较快踏上品牌化之路。出版社打造品牌的意识非常明确,家长和小读者们对童书的品牌从知道、了解到看重,品牌对于图书销售的带动作用与日俱增。近两年来,市场上涌现的童书品牌显著增多,如《虹猫蓝兔七侠传》《冒险小虎队》等,品牌的影响力和口碑效应让这些图书长期雄踞排行榜前列。盘点市场上表现突出的童书品牌,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出版社所发挥的作用,出版社是如何打造品牌的,探究成功的原因,追寻图书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一个品牌的打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在选择品牌图书时,我们对那些较早推出而持续在市场上销售的图书,特别是表现较好的图书也给予充分关注。

案例一:《小鲤鱼历险记》与动画片互动 借力央视宣传平台

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根据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改编的原创动画《小鲤鱼历险记》由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同名图书则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同期推出。早在动画片和图书播出、上市之前,“小鲤鱼”就成为媒体关注和竞相报道的焦点。先是动画片开出天价版税,接着又有业内专家对“小鲤鱼”和 “哪吒传奇”进行对比分析。随后,外研社高调宣布巨资购得“小鲤鱼”版权,被视为其在儿童文学市场站稳脚跟后又向动漫图书市场发起的新一轮进攻。

“六一”期间,巨大的“小鲤鱼”卡通充气拱门同时出现在北京等多个大型城市主要卖场门前。暑假,外研社与中央电视台一起,在全国30多个城市举办各种活动进行推广,如人偶表演等。此外,还与央视一起,联合地方政府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小鲤鱼历险记》的衍生产品如“寻宝大迷宫”和“中华少年幽默励志小说”也相继推出,销量分别达30多万册。

案例二:《中华小子》彰显民族文化 丰富衍生产品

《中华小子》动漫系列图书由同名动画片改编而来,该片暑假期间在法国首播后,创造了法国收视率之冠。故事以中华武术和传统文化为背景,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民族特色的同时,也适应了国际市场观众的欣赏习惯。被欧洲媒体誉为“开创了亚洲功夫片的新美学”。动画片完全按照国际电影标准来制作,抓帧版图书画面非常清晰,且制作精美,每本书右上角都有主人公不同姿势,连起来翻则会形成动画效果。

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海外市场反响热烈。其样片曾参加两届法国戛纳电视节,连续两次进入浏览排行榜前10名。法国、加拿大、德国等电视台纷纷购买该片的电视播映权等,还未完成时便已收回了4000万元的投资。出版社随即派专人盯住这个项目,并以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赢得了版权方的赞许和信任,在众多强有力的出版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影视版连环漫画书的专有出版权。该社还与《中华小子》所属影视制作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共同做大《中华小子》这一品牌,同时斥巨资购买《中华小子》平面纸质产品及衍生产品的研发权。其第一批衍生图书48种推出后,形成以动漫图书开发、动画研发、动漫形象授权、杂志图书互动出版的立体开发出版格局。

案例三:“蒲公英童书馆”品牌架构细化 精品佳作云集

“蒲公英童书馆”按照内容的不同分为图画书馆、文学馆、科学馆和认知馆。图画书馆的“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是美国兰登书屋的看家书,亦“是蒲公英童书馆”的重头戏,已经获得读者广泛认可,其中《轱辘轱辘转》《忙忙碌碌镇》《会讲故事的单词书》和《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在当当网畅销排行榜上连续7个月名列前三。文学馆包含于尔克·舒比格的《大海在哪里》《爸爸妈妈我和她》,以及殷健灵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月亮茶馆里的童年》和《纸人》等。其中“妙想科学”系列属于科学馆,它一改传统科普书的“图片+注释”的单一形式,而是以奇特的、跳跃式的想象,将相关的知识连缀在一起,出乎预料、妙趣横生。

从一开始,贵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就打出“蒲公英童书馆”这个品牌,对品牌架构进行细分,对所有产品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力图使这个品牌在读者心中扎根。同时,有针对性地展开营销和选择渠道。由于定位于高端市场,贵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重点在有消费能力的区域铺货,在白领妈妈聚集的育儿论坛进行宣传,效果非常明显。此外,该品牌还拥有自己的宣传手册,介绍产品,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品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读者认可的图书来实现的。所以,在三个馆里增加原创产品,特别是在“科学馆”里,加入新签约的四位有海归背景的年轻科学家的系列作品。“蒲公英童书馆”策划人颜小鹂表示,她对这些科普作品充满信心。对“图画书馆”的想法,还是在精品平装的阳光大道上继续走下去,并将推出多本世界经典级的精装图画书。

案例四:“神奇校车”融合先进教育理念 定位于中高端市场

“神奇校车”是一套美国小学生科学教育的辅助读物,讲述奇怪的弗瑞丝老师带着孩子们坐着变化多端的校车了解各种知识的故事。他们进入蜜蜂的巢穴里、钻进别人肚子里、升入太空里,上天入地好不自在。这是一套融合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编辑理念的知识读物,在国外很畅销,在中国推出 “第一辑”时却卖不动。根据市场调研和分析,出版社对该图书进行重新审视,并开始全面引进“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重新打造。在内容上,从美国版“神奇校车”大系列中挑选适合中国读者阅读的题材;在形式上,对封面、开本、版式等出版要素进行了调整,使之更适应中国市场。消费群体定位在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属于中高端群体。

营销推广方面,出版社在图书编辑前期就开始了宣传造势,包括在各大书友论坛上发表帖子,将“神奇校车”在美国畅销的情况通过报纸进行登载宣传,突出“全美最畅销、得奖最多、最受欢迎”;在著名童书推广网站红泥巴网进行大量的推介工作;和《小爱迪生》杂志合作,组织推广活动,如将“神奇校车”的内容改编成校园剧,到学校去演出。在渠道上也根据市场定位迅速进行调整,选择网络销售为主。采取上述种种措施之后,“神奇校车”长期位居当当网销售排行前列。

编后

一个图书品牌的树立,是要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倾心雕琢而成。出版社能否较好地实现最终营销目的,处在中间环节的执行力是最为关键的,任何完美的营销手段在蹩脚的执行力下都会成为一场营销噩梦。出版社一定要重视执行能力,只有在及时、高效的执行力下,加之营销手段的良好运用,最终才能完美地实现营销目的。以上几个童书品牌案例,足以说明这一点。

链接

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小鲤鱼历险记》上市不足一年销售超过600万册。

2.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小子》上市9个月销售260多万册。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4篇

一、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师:飞着飞着,小降落伞们轻盈地降落下来,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落在沙漠、湖泊、还是泥土里呢?为什么呢?

生:我会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因为泥土才是我生根长叶的地方。

生:我也会落在泥土里,因为只有落在泥土里,才能茁壮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的愿望,他们就是在不断地反映、选择、加工、处理、发送信息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的。在课堂上,教者善于凭借教材,创设可供选择的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可选择的学习环境,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朗读指导扎实到位

师:(多媒体出示画面)瞧!这些蒲公英长得多结实、多强壮啊!真是――茁壮成长。(板书:茁壮成长)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生:(指名读、齐读)

师:(多媒体出示画面)他们在大地上你追我赶,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着。(板书:竞相开放)你能读好这句话,使大家身临其境吗?

生:(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美读)

师:小种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一副样子呢?用书本上的词语告诉大家。(得意)男同学得意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你们真得意啊!相信女同学也能把这颗种子的得意表现出来。

生:(得意地读)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悟,这是中年级语文教学尤其要遵循的教学规律。自始至终,教者在整堂课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通过读书、揣摩、品味,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师:作为他们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说落在沙漠和湖泊里的小种子呢?

生:要看清楚落的地方,不要被美丽的外表迷惑了。

生:湖泊里的水太多,沙漠里太干旱,你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

生:不要太贪财,不要追求美丽的外表,这样会失去自己的生命的。

师:第二年秋天,这些蒲公英成熟了,小种子们又要告别妈妈,四海为家了,在临别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生:你们要像你们的妈妈一样,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那儿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生:你们要听从长辈的教导,不能被事物的外表迷惑。

生:漂亮的地方并不一定适合你们生长,你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为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者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并不是照搬教参上的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一次又一次思想碰撞的过程,就是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主体性得到了落实。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者巧妙创设“对蒲公英种子说一说”的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成了心灵的对话。

蒲公英教案范文第15篇

《泰囧》的超常成功引出了“原”状告“再”的“不正当竞争与著作权侵权”并索赔一亿元人民币的热案。且不论案情和结果如何,窃以为这是一件好事儿:它至少提醒了人们,尤其是告诫了事关知识产权的从业者们,没有白吃的午餐。

据揭发,中国的很多电视连续剧都是直接剽窃的美剧,也许是美国太远够不着这边,这些山寨版的中国电视剧尚能大行其道。这种事儿如若发生在美国,观众就再也不用进影院或开电视了,只需围观这些侵权官司带来的各种热闹就足以娱乐其休闲时间了。

大家都知道,开启了现代大片时代的标杆之作《教父》是根据马里奥·蒲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创意是当年派拉蒙的营销精英们侃出来的,只是请了蒲佐来捉刀并为了市场试水的营销目的而决定先发小说再拍电影而已。为此,派拉蒙与蒲佐还在当年(1969年)专门签了一份协议,对相关权利以及后续权利的开发利用和归属进行了明确界定。于是乎,才有了那些经典的《教父》系列影片相继问世,直到1999年蒲佐去世。

时间推移到2002年。蒲佐的儿子安东尼·蒲佐为了充分利用父亲留下的文学遗产,找到派拉蒙说要出版一部小说续篇。派拉蒙考虑到跟他爹一辈子的合作关系,与安东尼达成谅解,允许其出版一部续篇,但仅此一部,下不为例。《教父回归》遂于2004年出版发行。

时间再推移到2012年。派拉蒙得知蒲佐遗产集团又要出一本题为《柯里昂家族》的新书,显系《教父》的另一续篇。这时候派拉蒙终于挂不住了,认为该书如若出版,将会严重贬损《教父》系列影片的经典价值。于是在2012年2月一纸诉状告到了美国联邦法院,要求禁止《柯里昂家族》的出版。派拉蒙坚称自己自动拥有《教父》小说任何续集出版的权利。根据其1969年与蒲佐签订的协议,派拉蒙已从对方手中买下了小说的所有权利和版税,包括所有文学权利以及在其他作品中使用《教父》故事人物的权利。惟一保留给蒲佐的仅仅是出版原小说及其改编版的权利。

小蒲自然不答应,随即于3月提起反诉,状告派拉蒙“违反合同”并索赔1000万美元。蒲方号称新书的出版已经提前通知派拉蒙,而且1969年的协议中并没有包括图书出版的权利,要求法庭认定其出版《教父》任何续集的权利,同时还要终止1969年的协议并取消其对任何续集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就此了断与派拉蒙的干系。

法官根据相关判例,严格厘清了合同索赔和版权索赔的区别,驳回了蒲方“终止合同”的诉讼请求,电影续集的改编权依然归派拉蒙所有,同时认定了蒲方出版图书的权利,对其1000万美元的民事索赔不予支持。新书于去年5月正式出版,根据临时调解方案,图书发行的收益谁也不能拿走,必须由第三方托管,直到案子最终审结。

一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文学财产的衍生权利,在一个规范完备的社会,就连原作者的合法继承人也不能随意使用,而至于诉诸公堂,至今尚无公断,足见那一关于“免费午餐”的经典论断所言非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