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一、丰富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主要由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以及心境共鸣四个阶段组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各种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获得不一般的艺术感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1.以故事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故事串联到教学过程中,会更容易吸引住孩子们,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们的快速学习。对于比较形象化的课文可以自编故事,用一些孩子们熟悉或喜爱的动物加以特定的情节把整个故事拟人化,与儿童更加贴近,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方便孩子们对课程的快速学习。

2.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

3.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

4.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知识描述和要求学生该怎样完成课堂要求,压制了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候教师的评论是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们即使不理解也不会说出来。因此,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习以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和看待美术作品。增加讨论,将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课堂分享中,完善审美观点的提升工作。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围绕教学意境的创设方案问题,形成相对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积极性的课堂中,保持兴趣的去学习。在最佳的状态下吸收创造美术作品。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自己的学生,给予其勇气去创新。当学生在创新和探索路上遇到困难或瓶颈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教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时,好好对待美术课程,努力学习并为之而付出更大的精力。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性,教师应该努力地去发现学生们所创造出美术作品中的闪光点,并且对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1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和前两课的《老房子》、《门、窗、墙》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了解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2、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收集的图片资料以及课本提供的欣赏图片。

3、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二、认识和发现

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三、感受与体验

1、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四、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

五、游戏与评价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方案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评价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2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录音机、水粉、范画、画挂板、火车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

学生用具::蜡笔、水彩笔、水彩、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学生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部分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

2.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

(1)先画车箱长方形。

(2)再画车轮小圆形。

(3)火车铁轨两条线。

(4)车身图案任你添。

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己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

3.启发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己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学生练习

1.再次提示学生物体被遮挡部分画法。

2.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学生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学生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2.教师总结发言,引导学生说一说应把这么多的东西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最后放一段火车渐渐开走的,表示司机叔叔开着火车带着学生的心愿走远。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3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

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

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听风、感觉风、发现风

1.多媒体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听,引入课题《风来了》。

【同学们,你能摸到风吗?那你看得见风吗?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感觉到风吗?】

2.让学生想想,现在你可以怎么来制造风。

(用手扇、嘴巴吹)

3.通过什么感觉到了风,(头发晃动)及对风的感觉。

【我们通过脸上有凉气、头发摆动、红领巾扬起这些现象都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

二、了解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对不同季节的风的感受,了解风吹过之后物体变成什么样子?

1.教师提问,风是怎么形成的?在自然界有哪些种类的风?

教师答案,风是由云冷热分布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2.提问,不同的风跟什么有关系?(天气)不同天气的风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不同季节的风吹过之后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有些凉,冬—冷)

【不同季节的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春天的风温和,使我们感觉舒适;夏天的风凉爽,使我们感觉清新;秋风飒爽,使我们寒意渐浓;冬天的风寒冷,使我们畏惧。】

3.风吹来时物体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一下。

【风吹过之后树枝会摇动、湖面上有波纹的时候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

4、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人物的变化:

(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三、欣赏作品,学习用线条表现风

1.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强化学生记忆。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幅作品,在作品中是大风还是小风?】(大风)

【大风来临,作品中的人和物体变成什么样了呢?谁愿意来说说】

(风把帽子吹掉了,头巾被风吹的飘起来了,人都是抱着头往前走,衣服飘起来了。沙被吹起来了)

2.欣赏教材,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

【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出风呢?】(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旋转的涡状线)【板书怎么用线条表现风】

(1)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2)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四、尝试画风

1.出示书本上的几幅画,让学生说说在微风、大风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练习,体现出风来时方向的变化。

3.出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观察作品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错误。

4.欣赏图片学生作品,体验风来时不同表现形式。

第二课时

五、作业要求及指导表现

1.作画要求:

(1)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2)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析

说风:学生作品赏析。

1、学生自评: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

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幅作品较好的表现了风?为什么?

3、教师总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美好!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感受美术的节奏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根据美术的节奏进行想象并画出各种图型。

教学难点:有关美术的节奏意境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准备:美术的节奏图片,课件、实物展台等。

学具准备: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展示动画和图片,在宁静幽雅的音乐中将学生的思维、想象。

2、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

想象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景色?(……)

3、渗透美术的节奏知识:

二、欣赏课本的图片:

1、欣赏:

2、拓展:

三、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

欣赏老师课前准备的作品,(利用实物展台或课件,逐图播放,欣赏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从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作业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谈谈准备怎么画,小组成员达成共识,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五、学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画面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性,教师应该努力地去发现学生们所创造出美术作品中的闪光点,并且对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1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和前两课的《老房子》、《门、窗、墙》以及后一课《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的一个单元,属设计应用学门领域。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其中,要能初步认识房子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为设计创作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小房子,能反映出不同的民俗风情及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由于学生对这一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施教时,可做适当的课前铺垫,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摄影或写生纪录、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鉴赏、分析、对比。链接好本单元课程,让学生更多了解各种房屋的门、窗、墙、屋顶及老房子式样,感悟各式房子的艺术魅力,从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了解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2、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收集的图片资料以及课本提供的欣赏图片。

3、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二、认识和发现

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三、感受与体验

1、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四、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

五、游戏与评价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方案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评价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2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录音机、水粉、范画、画挂板、火车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

学生用具::蜡笔、水彩笔、水彩、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学生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部分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

2.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

(1)先画车箱长方形。

(2)再画车轮小圆形。

(3)火车铁轨两条线。

(4)车身图案任你添。

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己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

3.启发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己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学生练习

1.再次提示学生物体被遮挡部分画法。

2.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学生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学生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2.教师总结发言,引导学生说一说应把这么多的东西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最后放一段火车渐渐开走的,表示司机叔叔开着火车带着学生的心愿走远。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3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

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

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听风、感觉风、发现风

1.多媒体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听,引入课题《风来了》。

【同学们,你能摸到风吗?那你看得见风吗?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感觉到风吗?】

2.让学生想想,现在你可以怎么来制造风。

(用手扇、嘴巴吹)

3.通过什么感觉到了风,(头发晃动)及对风的感觉。

【我们通过脸上有凉气、头发摆动、红领巾扬起这些现象都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

二、了解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对不同季节的风的感受,了解风吹过之后物体变成什么样子?

1.教师提问,风是怎么形成的?在自然界有哪些种类的风?

教师答案,风是由云冷热分布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2.提问,不同的风跟什么有关系?(天气)不同天气的风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不同季节的风吹过之后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有些凉,冬—冷)

【不同季节的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春天的风温和,使我们感觉舒适;夏天的风凉爽,使我们感觉清新;秋风飒爽,使我们寒意渐浓;冬天的风寒冷,使我们畏惧。】

3.风吹来时物体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一下。

【风吹过之后树枝会摇动、湖面上有波纹的时候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

4、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人物的变化:

(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三、欣赏作品,学习用线条表现风

1.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强化学生记忆。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幅作品,在作品中是大风还是小风?】(大风)

【大风来临,作品中的人和物体变成什么样了呢?谁愿意来说说】

(风把帽子吹掉了,头巾被风吹的飘起来了,人都是抱着头往前走,衣服飘起来了。沙被吹起来了)

2.欣赏教材,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

【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出风呢?】(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旋转的涡状线)【板书怎么用线条表现风】

(1)线条来表现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

(2)通过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四、尝试画风

1.出示书本上的几幅画,让学生说说在微风、大风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练习,体现出风来时方向的变化。

3.出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观察作品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错误。

4.欣赏图片学生作品,体验风来时不同表现形式。

第二课时

五、作业要求及指导表现

1.作画要求:

(1)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2)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3)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析

说风:学生作品赏析。

1、学生自评: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

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幅作品较好的表现了风?为什么?

3、教师总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美好!

小学美术主题教研活动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感受美术的节奏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根据美术的节奏进行想象并画出各种图型。

教学难点:有关美术的节奏意境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准备:美术的节奏图片,课件、实物展台等。

学具准备: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展示动画和图片,在宁静幽雅的音乐中将学生的思维、想象。

2、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

想象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景色?(……)

3、渗透美术的节奏知识:

二、欣赏课本的图片:

1、欣赏:

2、拓展:

三、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

欣赏老师课前准备的作品,(利用实物展台或课件,逐图播放,欣赏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从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作业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谈谈准备怎么画,小组成员达成共识,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五、学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画面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39-01

一、档案袋评价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研究的对象以及档案袋类型

在对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可以选取小学三、四年级的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小学三、四年级,主要是考虑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学乍相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没有那么重,也没有升学的压力,而且,他们在这年龄阶段正好处在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把档案袋评价法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其次,在对档案袋类型的选择上,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需要选取不同的档案袋类型。格莱德勒教授根据在功能这个维度上,把档案袋划分了理想型、课堂型、文件型,展示犁,评价型五种类型。

(二)明确档案袋的规范

教师在档案袋的规范上,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一方面,教师在必须明确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只有目的明确了才会行动的方向,才会在美术教学中有目的收集相关的资料。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档案袋记录的方式。什么情况该该用哪种方式,怎么用,是足只用一种记录方式,还是几种记录方式同时进行,教师都要明确的指导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教师对学生记录方式的使用上,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记录方式的多样化。

(三)对档案袋的内容进行自评和他评

在对档案内容进行自评和他评时,自评者肯定是学生本人。而他评可以是美术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生。不管足自评或者他评都必须记录评价者的名字以及评价的日期。通过对档案袋的内容进行自评和他评,可以就档案袋的内容在教师与学生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可以做到美术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挥档案袋的隐形作用。在档案袋的内容进行交流时,师生间可以就美术作品的特点进行慢慢品味,慢慢赏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就可以相互评价同学们的美术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让作者本人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然后人家一起评价。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档案袋评价中,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家校合作,发挥档案袋评价效用

要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仅仅通过教师的美术课堂教学足不够的,还必须取得家长的联系与支持。面对学生家长,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家长明白档案袋评价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他们懂得了档案袋评价对美术学习的积极作用,他们才会积极配合。然后,教师要指导家长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长期的跟踪、检查,积极的监督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档案袋评价中来,主动地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家长的积极参与,会给学生参与档案袋评价的积极性带来很大的提高。

二、对档案袋评价法应用的展望和思考

(一)档案袋评价的意义

档案袋评价的特点某种程度上符合教学评价的目的。首先,档案袋评价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思维水平、能力发展、知识积累等方面的成长记录,与成长伴随的美术习作、手抄报等作品集,还有学期大小小的美术作品的各项评价,这些鲜活的表现和作品能够帮助教师的诊断和学生家长的自我诊断。其次,档案袋评价的呈现是一种信息反馈,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反馈比传统的评价类型更富于真实性和生动性。再次,档案袋评价能为学生主体提供必要的反馈,档案袋评价的全面展示功能,从广度上展示美术认知、创新、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从深度上展示学生没有压力和时间限制情况下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质量,以及个性化多元化的呈现方式,都能帮助学生在档案袋评价的生成和展示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基于以上考虑,档案袋评价都不失为一种好的评价方式。

(二)档案袋评价的不足

当然,档案袋评价也不是毫无瑕疵的。采用档案袋评价最大的麻烦便是耗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指导,学生也要为丰富自己的档案袋不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是评分的问题,档案袋评价灵活性的反面就是标准化的缺失,教师需要事先依照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一些可以参照的标准,根据优秀标准或者体现在个体档案袋中的进步,来评价档案袋,这样会使档案袋评价发挥更多的教学评价效用。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1.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成立评审组进行评选。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审美素养;创造力 ;兴趣;想象力;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34-01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任务就是为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1.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 例如,《聚聚散散》一课,首先我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野藤明珠》墨彩,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不理解,甚至有的认为就是乱画。为了让他们理解作品的内涵,我就从多方面讲解了作品的寓意。是孩子们明白了"聚"与"散",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要求学生看画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用笔和着色有什么特点?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看到了单纯黑白色彩,有的感受到了线条强烈扭曲;有的领略到平静水面泛起涟漪;有的感受到烟花像树藤,弥漫环绕不分你我。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从而可以启发学生们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想象力,认识与理解艺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如,《吉祥图案》一课,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创设情景,指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欣赏分析一下吧。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语的踊跃回答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3.小组合作是创造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造力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非常重要。如,让学生们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时老师根据各组不同问题,予以指导。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 这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看着学生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为了进一步的理解,请学生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这么好的作品,美在哪里?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 通过提问、创作实践,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

4.美育可以陶冶心灵,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感召力

如果说美育使学生的品格纯洁、高尚,进而身心得到美化,那么,教师本身就是美育教育的化身。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美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全面贯彻《大纲》精神,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在审美活动中,情感与思维交融在一起。在教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受到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7篇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这些问题应该】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组织教学需要很多课前的准备,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查阅很多资料,了解小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动态。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师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编写教案与课件不够重视。提高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写详案,让学生选择小学教材的某一课,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案;第二,教师参照网上优秀教案,对学生做完的教案进行评选,旨在指导学生如何编写条理性强、科学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学校邀请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亲临指导,以便学生吸取一线教师的经验。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8篇

一、民国时期美术院校开展的图案教育

在美术院校之中开展工艺美术教育,是工艺美术教育正规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美术院校是专门就美术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在工艺美术教育方面有着体系化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这些特征能够使其和其他学校工艺美术教育相比更具优势。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开设工艺美术课程是民国时期工艺美术教育之中最为显着的教育成果,其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我国民国时期着名的民办教育家刘海粟在上海创办私立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该校在我国教育史上是设立最早的私立美术院校,同时也是民国时期最早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美术院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创建初期就提出了明确的办学主旨,即:“造就纯正美术人才、造就实施美教人才、养成工艺美术专门人才。”该校刘海粟校长在早期就提出了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主张,刘海粟在《美术》杂志1919年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为了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建议中央政府设立“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同时各省也应该设立“省立美术专科学校”,在各地举办各类美术研究的学术组织,并且尽量多举办工艺美术学校,注重开展和研究美术图案。刘海粟举办了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后,将其美术教育理念融贯到该校的教学之中。学校于1920年增设了工艺图案科“,科”相当于现在的“系”,学制为3年,对工艺美术图案科的学生注重开展美术图案教育,以此更好地培养工艺美术界的实用人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办学完全按照创办者刘海粟先生的美术教育理念来进行,具有十分显着的特色,推行学分制,规定了各个专业应学的学科课程,同时实行弹性选修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必修课程之外选修若干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丰富其知识技能。

在刘海粟的主导之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突出和强化了图案教育的实践性,图案科的全部课程之中,实习的时间占总课时的40%左右,有60%是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在图案教学的具体工作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工艺美术图案的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1]88。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创了工艺美术教育及其图案教育以独立学科出现在院校之中的历史,当时还有许多人不断呐喊“美术救国”,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许多美术专科学校,包括图案教育在内的工艺美术教育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当时赫赫有名,其办学经验被许多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所“复制”和借鉴,许多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了工艺美术系。1920年创办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同类美术专科学校之中经费较为充裕的学校,该校于1930年代借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经验,设置了专门的图案组开展图案教育。为实现学业精细化“,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将图案组细分为建筑图案科、工艺图案科两个科系,美术图案专业进一步细化和分科。1926年,俞寄凡、汪亚尘、潘天寿等人在上海联合创办了“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该校于1930年设立了工艺美术系,在工艺美术系中重点开展了图案教育等课程,培养了众多的图案设计专家。1922年,民国民办教育家颜文粱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该校于1933年设置实用美术科,将图案教育作为实用美术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印刷制版图案设计方面培养了众多人才,开启了我国在专业美术院校之中培养专业印刷图案制版人才的端倪。

1924年,民国美术教育家王悦之等人共同开办了“私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于1930年代初期开设实用美术系,依然将图案设计作为重要教学课程予以安排设置。除了上述私立美术专科院校开展了图案教育之外,民国时期许多官方举办的美术学校也非常注重开展图案教育工作。比如,在维新变法领袖人物梁启超的倡导下,1918年成立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该校专门设置了“图案科”,将图案设计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民国时期着名美术大家郑锦、林风眠、徐悲鸿等先后担任该校校长,一直到建国前夕依然开展美术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专业人才。“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开展图案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在学校内部成立了印刷厂、金工厂、陶瓷厂,学生较好的图案设计作品,能够在这些工厂中得到应用。而学生的学习年限则高达8年,加之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从“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毕业的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图案设计制作能力。在蔡元培等人的关心支持下,1928年成立了“国立艺术院”,设置了专门的图案系,由着名美术家林风眠担任首任校长。“国立艺术院”是当时最高艺术学府,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健全完整的机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均较为规范齐备,因而,该校的图案教育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二、民国时期师范学校开展的手工教育

晚清时期教育领域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对民国初期的中小学教育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在美术教育中,手工教育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规定在各中小学应该将手工科作为重点课程安排教学,课时较多。比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课程设计之中,一、二年级的工艺美术课占全部课程的35%。手工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广泛重视,必定需要更多的手工教师来开展教学工作,导致一时之间大量缺乏手工教师。为此,便在许多师范学校附设了“图工教员养成所”,专门培养手工教师,民国时期师范学校中开展的手工教育逐步成为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3]313。比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5年专门开设了手工图画专修科,徐作哲等名师担任手工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和图案的画法教学,以培养将来中小学手工教员,成为“以造专才”的学科,后来的着名美术家俞剑华即毕业于此校。为了培养中小学教员,民国初期全国共举办200多所各类师范学校,鉴于当时中小学手工教员紧缺的实际,大部分师范学校开设了手工专修科,比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山东第一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福建第一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其中,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教育尤为出色。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的前身,该校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于1912年开设了手工专修科,学制为3年,手工专修科的开设极大地弥补了社会上手工教员紧缺的问题,而且许多学生毕业之后成为各师范院校、各中小学手工科教员,该校的办学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潘天寿等名家均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

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私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以及其他专科师范学校等,均开设了手工课程,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教育。民国初期的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开设了图画手工专科,由沈企桥等人担任手工教员,培养了许多师范学校、中小学校手工教员。民国四年、五年之时,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图画手工科,学制为3年,在该校校名改称为中山大学之后,设置了专门的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开设了工艺组专门开展手工教育,徐悲鸿、汪采白等名家担任图画手工教员,培养了大量的手工人才。江苏省第四师范学校、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均开设了图画手工专修科。民国时期的手工教育,还同时在专科师范学校之中广泛开展。1917年的《教育杂志》第9期发表题为《创设专科师范学校》的文章,强调应该创设更多的专科师范学校,专门培养手工教员、图画教员[4]496。民国名家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人于1919年开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是民国时期最早成立的专科师范学校,该校设置了高等师范、普通师范两科,而在每一科之下又设置了手工部、音乐部,可见该校以开展手工教育、音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手工教育包含了木工、石膏工、纸细工、麦秆工、粘土工、竹工、金工等。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于1924年与“东方绘画学校”合并,合并之后的校名改为“上海艺术大学”,之后又分离出一部分由陈抱一等人主持的“中华艺术大学”,该艺术大学依然十分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教育“,艺术大学”人才辈出,周大雄、徐熙一等人均从此校毕业。1926年,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由私人创办,并附设新华艺术师范学校,设置了工艺课程,后来改称为劳作课程,同时开设了相关的理论课程,培养了杨剑龙、陆地、冉熙等美术人才。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9篇

一、民国时期美术院校开展的图案教育

在美术院校之中开展工艺美术教育,是工艺美术教育正规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美术院校是专门就美术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在工艺美术教育方面有着体系化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这些特征能够使其和其他学校工艺美术教育相比更具优势。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开设工艺美术课程是民国时期工艺美术教育之中最为显著的教育成果,其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民办教育家刘海粟在上海创办私立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该校在我国教育史上是设立最早的私立美术院校,同时也是民国时期最早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美术院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创建初期就提出了明确的办学主旨,即:“造就纯正美术人才、造就实施美教人才、养成工艺美术专门人才。”该校刘海粟校长在早期就提出了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主张,刘海粟在《美术》杂志1919年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为了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建议中央政府设立“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同时各省也应该设立“省立美术专科学校”,在各地举办各类美术研究的学术组织,并且尽量多举办工艺美术学校,注重开展和研究美术图案。刘海粟举办了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后,将其美术教育理念融贯到该校的教学之中。学校于1920年增设了工艺图案科“,科”相当于现在的“系”,学制为3年,对工艺美术图案科的学生注重开展美术图案教育,以此更好地培养工艺美术界的实用人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办学完全按照创办者刘海粟先生的美术教育理念来进行,具有十分显著的特色,推行学分制,规定了各个专业应学的学科课程,同时实行弹性选修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必修课程之外选修若干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丰富其知识技能。在刘海粟的主导之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突出和强化了图案教育的实践性,图案科的全部课程之中,实习的时间占总课时的40%左右,有60%是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在图案教学的具体工作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工艺美术图案的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1]88。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创了工艺美术教育及其图案教育以独立学科出现在院校之中的历史,当时还有许多人不断呐喊“美术救国”,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许多美术专科学校,包括图案教育在内的工艺美术教育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当时赫赫有名,其办学经验被许多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所“复制”和借鉴,许多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了工艺美术系。1920年创办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同类美术专科学校之中经费较为充裕的学校,该校于1930年代借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经验,设置了专门的图案组开展图案教育。为实现学业精细化“,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将图案组细分为建筑图案科、工艺图案科两个科系,美术图案专业进一步细化和分科。1926年,俞寄凡、汪亚尘、潘天寿等人在上海联合创办了“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该校于1930年设立了工艺美术系,在工艺美术系中重点开展了图案教育等课程,培养了众多的图案设计专家。1922年,民国民办教育家颜文粱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该校于1933年设置实用美术科,将图案教育作为实用美术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印刷制版图案设计方面培养了众多人才,开启了我国在专业美术院校之中培养专业印刷图案制版人才的端倪。1924年,民国美术教育家王悦之等人共同开办了“私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于1930年代初期开设实用美术系,依然将图案设计作为重要教学课程予以安排设置。除了上述私立美术专科院校开展了图案教育之外,民国时期许多官方举办的美术学校也非常注重开展图案教育工作。比如,在维新变法领袖人物梁启超的倡导下,1918年成立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该校专门设置了“图案科”,将图案设计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民国时期著名美术大家郑锦、林风眠、徐悲鸿等先后担任该校校长,一直到建国前夕依然开展美术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专业人才。“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开展图案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在学校内部成立了印刷厂、金工厂、陶瓷厂,学生较好的图案设计作品,能够在这些工厂中得到应用。而学生的学习年限则高达8年,加之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从“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毕业的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图案设计制作能力。在蔡元培等人的关心支持下,1928年成立了“国立艺术院”,设置了专门的图案系,由著名美术家林风眠担任首任校长。“国立艺术院”是当时最高艺术学府,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健全完整的机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均较为规范齐备,因而,该校的图案教育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二、民国时期师范学校开展的手工教育

晚清时期教育领域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对民国初期的中小学教育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在美术教育中,手工教育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规定在各中小学应该将手工科作为重点课程安排教学,课时较多。比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课程设计之中,一、二年级的工艺美术课占全部课程的35%。手工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广泛重视,必定需要更多的手工教师来开展教学工作,导致一时之间大量缺乏手工教师。为此,便在许多师范学校附设了“图工教员养成所”,专门培养手工教师,民国时期师范学校中开展的手工教育逐步成为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3]313。比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5年专门开设了手工图画专修科,徐作哲等名师担任手工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和图案的画法教学,以培养将来中小学手工教员,成为“以造专才”的学科,后来的著名美术家俞剑华即毕业于此校。为了培养中小学教员,民国初期全国共举办200多所各类师范学校,鉴于当时中小学手工教员紧缺的实际,大部分师范学校开设了手工专修科,比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山东第一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福建第一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其中,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教育尤为出色。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的前身,该校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于1912年开设了手工专修科,学制为3年,手工专修科的开设极大地弥补了社会上手工教员紧缺的问题,而且许多学生毕业之后成为各师范院校、各中小学手工科教员,该校的办学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潘天寿等名家均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私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以及其他专科师范学校等,均开设了手工课程,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教育。民国初期的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开设了图画手工专科,由沈企桥等人担任手工教员,培养了许多师范学校、中小学校手工教员。民国四年、五年之时,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图画手工科,学制为3年,在该校校名改称为中山大学之后,设置了专门的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开设了工艺组专门开展手工教育,徐悲鸿、汪采白等名家担任图画手工教员,培养了大量的手工人才。江苏省第四师范学校、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均开设了图画手工专修科。民国时期的手工教育,还同时在专科师范学校之中广泛开展。1917年的《教育杂志》第9期发表题为《创设专科师范学校》的文章,强调应该创设更多的专科师范学校,专门培养手工教员、图画教员[4]496。民国名家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人于1919年开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是民国时期最早成立的专科师范学校,该校设置了高等师范、普通师范两科,而在每一科之下又设置了手工部、音乐部,可见该校以开展手工教育、音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手工教育包含了木工、石膏工、纸细工、麦秆工、粘土工、竹工、金工等。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于1924年与“东方绘画学校”合并,合并之后的校名改为“上海艺术大学”,之后又分离出一部分由陈抱一等人主持的“中华艺术大学”,该艺术大学依然十分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教育“,艺术大学”人才辈出,周大雄、徐熙一等人均从此校毕业。1926年,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由私人创办,并附设新华艺术师范学校,设置了工艺课程,后来改称为劳作课程,同时开设了相关的理论课程,培养了杨剑龙、陆地、冉熙等美术人才。

三、民国时期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展的工艺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美术理论;课程;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理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12篇

一、档案袋评价的定义和作用

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的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在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等。档案袋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深入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档案袋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一)档案袋的内容要求

美术学习档案袋作为美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选择放入档案袋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的作用。

1.学生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如绘画、手工、文字等作品;有代表意义的构想草图、设计方案,既包括作品的最终版本,也可以包括起初版本和修改版本。每个作品都应注明日期,以提供成长过程的证据。

2.过程资料。包括搜集的相关美术知识方面的文字或图像资料、创作过程的说明、创作日记、创作背景的描述、自我反思等。

3.评价记录。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老师的评价还有家长的评价等。

4.获奖资料。学生获得的包括班级、校级、区级、市级等各种级别的美术类奖项荣誉证书、证明。

(二)展示、修订和整理要求

在初步尝试使用学生美术学习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并定期进行档案袋之间的交流、展示,使其完善并最后定型。

1.班级内展示。每两周,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从各自档案袋中选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进行相互比较和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有关这些作品的问题和意见。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平行班交流。每月抽取每班建立得比较好的学生档案袋在其他平行班中进行展示,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比较典型的学生档案袋放在一起,进行档案袋交流展示会,把比较好的想法与做法进行推广。

3.开放性评价。每学期,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学生学习档案袋向家长展示,让家长了解学生美术学习情况,并参与学生档案袋的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档案袋评定要求

对于档案袋中的每一份材料,教师都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可以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形式。对于每一个档案袋,教师不应只是用一个等级分数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写一个综合评定,说明学生档案袋的优点和缺点,并概括性地描述学生的能力情况;教师也可以按一定的标准评价档案袋,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三、档案袋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档案袋里收集的内容缺乏条理性

有的学生开始时把所有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把每次的作业都放进了档案袋,使档案袋变成了没有条理的放资料的容器。这些纷乱的资料由于缺乏目标和针对性,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成长轨迹和发生的变化。

(二)结果性评价的内容投入多,忽视对过程性评价内容的投入

在新课标中,学科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学生档案袋里存放材料看,基本上是学生的作业以及搜集的资料等偏重于对知识进行评价的材料,而反思、设计方案、创作过程方面的内容较少,这就没有充分发挥档案袋应有的作用。

(三)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档案袋评价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档案袋内容的收集、编排、保存等工作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但是定期的档案袋的展示每次至少需要大约15到20分钟的时间。所以说档案袋的应用让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四、档案袋评价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学期初始,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美术评定的方法采用“档案袋评价法”,了解什么是档案袋,应用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不同的内容有相对应的分数标准(可与学生共同制定)。

(二)培训先行,定期研讨

教师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势必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实施效果。这就需要先期对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同时学科教师还要定期进行集中、研讨,大家一起共同探究、交流、总结出最适合本地区的档案袋评价的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我校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在这一背景下,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迫在眉睫。“学案导学法”在我校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中并没有一套完全适合他们现状的导学案,所以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编制一套适合的导学案,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一、学案导学在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中的优势

在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学案导学法在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中的教学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W案导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主的学习,以学案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和点拨启迪等手段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可以把课前做好的学案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学生根据学案上设置的问题,逐个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

(二)学案导学强调相互协作,有助于学生的交流探讨

在进行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学案导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学习难题。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外,学案引导和学习小组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要具备协作意识,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二、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教师在课前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学案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可以把启发学生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思考和自我反思。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探究

数学教师在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时,设计的学案应该体现出本课时需掌握的重点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一些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课后的巩固学习

数学教师在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巩固练习,学生只有不断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加以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但因为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而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学案时,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制定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课后习题,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加强中职学校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一些教师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而部分数学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以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积极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制定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

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数学教师还要制定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以便在整体上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设计数学教学学案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还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知识点,用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在实际的设计教学学案的过程中,还需要以知识点为基础,从易到难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保证各个知识点的连贯性。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目的是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结束语

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数学学案教学内容的设计,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此重视起来。一方面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学习,总结出适合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采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引导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顺利通过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参考文献】

[1]林羽.工艺美术专业课中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和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4:86-87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美术教学;应用

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中存在众多不足,在美术合作学习中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条件与氛围等,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合作学习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产生,无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不利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初中美术合作学习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

首先,合作学习内容是影响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关键,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现状存在合作学习内容制定不科学的现象,进一步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初中美术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时没有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个体差异化进行,将合作学习的内容固定在教学任务上,部分教学内容过于复杂,部分学生对过于复杂的合作学习内容缺乏耐心,还有些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不知如何着手解决困难,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些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根本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1]。其次,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学习的特点不突出,大多数的美术合作学习都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之后,使学生进行简单的合作讨论,这种合作形式仍然摆脱不了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环境与合作学习的机会,部分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学生无法开展合作学习,有些学校虽然有足够的合作学习空间,但,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旦给他们合作学习机会,学生势必会利用学习机会开小差做其它事情,因此,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没有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内容

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因此,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初中美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内容[2]。例如,在初中美术《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赏与描述”部分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内容。教师先为学生搜集一些国内外有关劳动的美术著作,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对画中劳动人民进行观察,观察每一幅画面中不同劳动者的形象与神态,之后教师再使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使小组学生分别对“清明上河图”中的劳动人民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人物的不同劳动对象、人物形象与神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观察著作,对清明上河图中一千多个人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原本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但由于画面中每个人物都不同,这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人物绘画的基本要点,有效的加强了合作学习效果。

2、创新合作学习形式

传统、单一的合作学习模式,会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丰富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在初中美术《我们的画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成两组,每组学生设计一个画展方案,看哪一组学生设计的好,教师就考虑借鉴哪一组学生的方案为学生们开办一个小型画展,两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下分别通过各种途径,翻阅与查找有关画展设计的案例,并根据学校美术教学具体情况,进行画展设计,在画展设计时充分结合小组每一位学生的设计建议,最终将小组学生科学、合理的建议一并体现在画展设计方案中,最后将方案交给教师,使教师公平、公开的对两组方案可行性进行评论,教师评论时允许两组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最终定夺方案,教师也可以将两组方案中的优点取出,设计一个更加全面的方案,该合作学习形式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学目标。

3、创造合作学习氛围

创造合作学习氛围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增加美术教室的面积,为学生提供一个明亮宽敞的美术教师,此外还要配置配套的美术教学设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美术。其次,美术作为一门素质学科,不应单纯的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为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不断创造美术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例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为学生创设知识巩固合作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相互展示美术作品,并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赏析,客观的提出对对方作品的看法,在课后,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布置小组学习任务,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欲望,在自主合作中不断学习彼此优点,完善美术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欣赏美术,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程度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实际操作的快乐与成就感,以此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罗甫坤 单位:贵州省黔西县甘棠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文臣.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2016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第15篇

    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几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有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着。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