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教职工学习计划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围绕我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化建设,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学位评估等各项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实现我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艺术系党支部制定本支部的政治学习计划,并具体组织落实。成立以支部书记王雷同志为组长的政治学习领导小组。

三、学习主题与内容

1、学习xx董事长、xx书记、xxx院长在2014年年初全院教职工大会讲话精神

2、讨论2014年党总支工作计划、2014年上半年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

3、 学习主题的选定要紧密围绕贯彻落实“xx”规划纲要、2014年全国“两会”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院的重大决策等。

4、开展“三亮·三创·三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5、业务学习(教学管理工作专题会议);

6、开展“学人民的好儿女、做人民的好儿女”交流会;

7、“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与研究;

四、基本要求

1、党支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时间一般安排在每月第四周周三下午、根据系部工作、管理和教学另行安排。

2、全体机械工程系教职工共同参与政治学习,并从中提高。政治学习时任何人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除外)、不得迟到和中途离场。

3、学习期间教职工要做好记录,以便长期学习。

4、政治理论学习材料要贴近职工的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实际。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围绕我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化建设,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学位评估等各项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实现我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艺术系党支部制定本支部的政治学习计划,并具体组织落实。成立以支部书记王雷同志为组长的政治学习领导小组。

三、学习主题与内容

1.学习xx董事长、xx书记、xxx院长在2012年年初全院教职工大会讲话精神

2.讨论2012年党总支工作计划、2012年上半年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

3. 学习主题的选定要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2012年全国“两会”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院的重大决策等。

4.开展“三亮·三创·三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5.业务学习(教学管理工作专题会议);

6.开展“学人民的好儿女、做人民的好儿女”交流会;

7.“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与研究;

四、基本要求

1、党支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时间一般安排在每月第四周周三下午.根据系部工作、管理和教学另行安排。

2、全体机械工程系教职工共同参与政治学习,并从中提高。政治学习时任何人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除外)、不得迟到和中途离场。

3、学习期间教职工要做好记录,以便长期学习。

4、政治理论学习材料要贴近职工的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实际。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教育名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年和学校管理规范年”活动,通过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人格修养,注重实践创新,促进全市教育系统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学习内容版权所有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深入学习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结合学习全国、省、市“两会”精神。

(三)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深入学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引导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五)各级领导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适时组织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讨论。重点结合“教育教学质量年和学校管理规范年”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讨论。

(六)身边的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组织学习《师德风采——衢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集》,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风范,激发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精神。

(七)。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党员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活动。抓实抓好“五项活动”:即学习原文、学习理论征文、学习知识测试、学习理论宣讲和从政道德教育等五项活动。

三、学习形式与要求

(一)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教职工开展自学。集中学习时间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累计每月不少于两个学时。学习形式以学习原文、专题辅导报告、观看专题片、开展专题讨论等为主,也可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评比、成果展示等活动。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根据2021年中央、省委政治理论学习和宣传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现就我校2021年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作如下安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领会其精神、内容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以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学习重点,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学校加快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习专题

时间

学习专题

3月

专题一: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4月

专题二:学习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5月

专题三:学习领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努力书写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新篇章。

6月

专题四: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7月

专题五: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9月

专题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0月

专题七: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11月

专题八:学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

12月

专题九: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校四届五次教代会精神和有关文件规定,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水平。

注: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历次全会精神,每个专题均要安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作为自学内容。

三、学习保障

1.要坚持教工全覆盖和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对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的领导和组织。

2.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学习形式,强化学习质量和效果,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

3.要及时督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请学习秘书在每月底前把本月教职工政治学习记录情况做成PDF文件发到宣传部邮箱(xcb@cslg.edu.cn)存档。

校党委宣传部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凝聚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力量,以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现就2021年上半年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安排如下。

一、学习内容

共设六个学习专题,具体时间安排和专题内容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如有其他学习内容,根据需要另行安排。

第一专题: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重点篇目:

1.在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等;

2.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

3.2021年1月28日在党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

4.《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第二专题: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学校2021年工作要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重点篇目:

1.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

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4.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2021年工作要点;

5.关延平同志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6.王昭风同志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7.聊城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

第三专题:学习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

重点篇目:

1.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

2.《政府工作报告》;

3.《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相关报道及社论。

第四专题: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大学习,深入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重点篇目:

1.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文件等;

3.:《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4.《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资料。

第五专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重点篇目: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等;

2.《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第六专题: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重点篇目:

1.《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二、学习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各党总支(党委、直属党支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贯彻落实《聊城大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理论学习列入重要日程,科学部署,统筹安排,细化学习方案,做好学习考勤、集体学习记录等有关材料的保存归档工作,增强学习规范性,促进学习常态化。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本中心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提升师德修养,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提高专业技能。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树立“精心谋划,精细管理”的理念,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为基层学校服务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学习时间

教职工暑期学习时间为5天,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8月24日1天;第二阶段8 月25日、26日、27日、28日4天。

三、学习要求

1.成立暑期学习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教职工暑期学习的领导,使学习切实落到实处,成立暑期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赵祖全

副组长:刘 俊

成员:后勤指导中心管理人员

2.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中心发言、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及采取“集中讲座与中心发言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3.每位教职工必须参加集中学习,实行每日上午、下午按时参会,保证学习时间,若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前向单位请假,经主要领导同意后向区教育体育局人事师训股报告,经批准才能请假,并由所在单位负责安排补学。参加学习必须精力集中,保证质量,遵守纪律。

4.每位教职工必须用专用暑期学习笔记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笔记要求记录完整、书写规范。记录内容要有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等。

5.每位教职工要认真填写《暑期学习考核表》,撰写暑期学习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1500字)办公室为每位教职工建立学习档案,对每位教职工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四、学习内容及学习形式

(一)2021年8月24日

上午:8:40到南岸师训中心六楼视频会议室参加区暑期学习动员会。

下午:2:00到南岸师训中心六楼视频会议室参加暑期学习培训。

学习主持人:谢明超

学习发言人:陈刚、程帆

(二)2020年8月25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赵祖全、刘俊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 宣布本中心2021年度暑期学习内容安排,强调暑期学习纪律要求。(赵祖全)

2. “以专业成长”为主题,由中心党支部书记分享专业成长的心得和感悟。(赵祖全)

3. 在百周年建党典礼上的讲话。(赵祖全)

下午:2: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民法典》(刘俊)

2.学习《教师法》(刘俊)

(三)2020年8月26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陈贵兵、李亚军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陈贵兵)

2. 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陈贵兵)

下午:2: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李亚军)

2.学习《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违反事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李亚军)

3.分组讨论

(四)2020年8月27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肖兵、赵昌深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肖兵)

2.学习《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肖兵)

下午:2:00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 《宜宾市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清单》;(赵昌深)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赵昌深)

3.分组讨论

(五)2020年8月28日

学习主持人:刘俊

中心发言人:赵祖全、龙蕊

上午:9:00本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学习《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王红旭同志学习的通知》(龙蕊)

2.学习张桂梅校长精神。(龙蕊)

下午:2:00中心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讨论。

1.2021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赵祖全)

2.2021年秋期工作安排;(赵祖全)

3.完成考核和学习心得体会。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首先,《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对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且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过渡阶段。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生产管理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生产计划与组织》等生产管理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上过多地参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本科教学的思路授课,教材、课件甚至都没有变化。这样的行为无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差异,往往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和生产过程组织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调度、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课程都必须以企业的生产计划为基础进行,同时,生产组织也与物流管理各项工作密切相关。该课程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流管理系统知识的掌握。再次,《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减少高职学生学习的枯燥感。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的理论与中国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课程实践太少。高职学生具有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等特点,他们一旦对一门课程缺乏兴趣或者感到吃力,往往就会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另外,《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有利于拓宽高职教师进行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其教学理论水平;该课程改革的实践还可以帮助高职教师有效掌握课程改革的理论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高职教师将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其他高职课程的改革,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开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缺乏针对性。该门课程在传统的教授过程中还存在过于侧重生产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许多内容还停留在概念层次上等问题,忽视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生产计划的制订,内容中着重讲的是生产计划制订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到该方法是否就是企业制订生产计划时所使用的,更没考虑到学生毕业时能否靠这些技能打动企业。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中不按照教学目标授课,课程内容杂乱无序,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将来从事物流工作岗位需要何种生产管理知识缺乏认真调研、分析及论证。

第二,课程实训场地建设所需的教学资金紧张。《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很多实践内容都是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工作地的,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集中在仓储、配送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够资金来建设《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实践所需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室,因而教师们在讲授课程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授课。

第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当做生产管理专业的学生来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ERP、企业沙盘模拟等软件工具)。

第四,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过于陈旧,评价面过窄。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大多集中于最终的结果评价,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的评价。教学考核的手段基本以试卷考核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这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效果的提高。

第五,教师缺乏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很多担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教师根本无任何企业工作经验,在课堂上通常是传授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老师对企业缺乏感性认识,在案例分析中也做不到深入浅出,使知识变得生硬而抽象。这种状况往往会使学生对课程感到索然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第六,教材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生产管理类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都是纯理论性教材,并且知识过于陈旧。有一些高职课改教材往往是在教材内容中插入案例或习题等内容来凸显教材的实践性,没有考虑到该教材是否真正适用于企业,也没有考虑生产管理知识各个部分内容间的关联性,如编制主生产计划这一部分内容,仅仅谈编制主生产计划的方法,而没有谈综合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如何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课程时缺乏系统性。

三、《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对策

1.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依托行业、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和行业实践专家访谈,在确定工作岗位群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归纳制造企业中物流管理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生产计划与组织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由行业和学校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面向生产物流、生产管理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以物流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来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认识生产及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计划软件训练”的顺序组织教学,着重培养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软件的运用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将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校内实训)、《生产计划与组织》(理论课程)、《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校外实训)三个教学单元。《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职业情境体验实训》共40学时,此实习一般宜安排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前期。通过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物流及相应的工作岗位和现场管理的情况。通过体验实训,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中所涉及到的生产管理知识有初步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使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具备职业的心态和素质,为该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生产计划与组织》共64学时,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组织,并按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为八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分为一些具体的任务,见附表。按照附表的知识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来学习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相应的课内技能训练。课程主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有效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生产管理知识、技能。《企业生产计划与组织综合实训》共40学时,在《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实习,由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进一步熟悉企业的生产计划制订和生产过程组织控制的方法,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完成课程设计。企业生产实践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校内外部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使他们对实习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方式等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并形成书面的实结报告。

3.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课程的教学应主要通过建立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及电子课件、实训指导书、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来表现,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贯彻任务驱动法,按照课程的八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展开教学,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以后从事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控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课程实行应遵循“工学交替”的思想,采用将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内设立真实仿真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内容,将学习内容整合到真实工作环境中,以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也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实训、生产管理知识相关的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另外,课程应采用行动导向法实施教学,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教学、情境模拟、工作体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情境中的演练,掌握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生产管理岗位上的职业能力。最后,课程中应注意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教具及软件、ERP模拟软件以及企业生产实训模拟室,结合模拟教学手段以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网来进行教学。教学资源网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拓展训练资源库等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源。

4.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生产计划与组织》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岗位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甚至可以引入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进行课程评价。这种评价体系能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和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准确度和教学改革的效果。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选派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践,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有效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还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或者邀请一些实习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这些高级专业人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3月25日下午,为共同探索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新型产业工人培养新模式,构建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广东省总工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在北京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合作签约仪式,广东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郭泽宇与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共同签署《关于开展“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职工成长发展计划”(简称“助力计划”)。

此次签约仪式,意味着广东省总工会将与国家开放大学在前期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资源,努力为广东省职工提供更便捷的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及岗位技能培训,为企业职工培训和职工终身学习提供课程及学习资源。国家开放大学也将借助在广东所取得的职工教育培训经验,探索新的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推进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与工会职工培训体系的有机融合。

据介绍,广东省总工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实施的“助力计划”已于去年开始试运行以来成效显著。仅2015年1月至3月期间,已为职工送出各级工会培训补贴和人社部门技能培训补贴总计1360万元。已在1322家企业设置了“企业学习服务平台”,为9631家企业职工提供了各类教育服务,并在超过30家企业中,设立了学历教育企业考点。其中,“助力计划”首家企业大学--万宝现代企业大学是国内首个由国家开放大学、广东省总工会、企业共同投入,将学历专业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的现代大学,职工在企业建设的学习中心就能获得从咨询报读到领取证书、拿到补贴的全方位服务。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打造升级版的广东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广东省总工会此次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秉承开放创新,聚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与立志建设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重要支柱的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携手,将共同推出“助力计划”,为广东省职工打造“不脱产、不离岗、最实惠、送教入企业”的服务新模式,为职工“送补贴、送服务”。

“助力计划”送补贴:学习享实惠,参训负担轻

在过去,学费负担往往是一线职工学习参训的拦路虎。为了给职工继续学习给予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去年,广东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工会培优计划”,对部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进行补贴。此外,为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省总工会与国家开放大学联手,成功打造了广东职工教育网,通过职工教育网,帮助广大职工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政府的相关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的补贴政策,同时,要求入驻广东职工教育网的各培训机构为广大报读职工减免相关费用。在此基础上,省总工会要求全省各级工会积极开展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为参加培训的职工给予适当补贴,广州、深圳、中山等市总工会均根据各自情况实施了补贴政策。正是这种多管齐下的资源整合,切切实实地让职工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助力计划”送服务:服务在企业扎根, 学习在职工身边

“助力计划”将努力化解职工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难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将通过与企业共建企业大学、企业服务站,并为企业建设部署企业学习服务平台,让职工教育培训服务扎根企业。让职工不出厂门就能享受到“试学、报读、学习、考试、拿证书、领补贴”一条龙教育服务。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目标;学习情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

1 引言

目前,工厂企业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侧重于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看重他们是否能直接胜任所要求的工作。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由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来决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其教学还是基于学校环境的,对学生的职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工作环境,直接胜任相应的工作,就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想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制定一个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2 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计划内容

(1)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习目标;

(2)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能获得达到其职业目标所需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3)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这里的学习效果是要看通过实习后,学生向其职业目标靠近的程度。

学生培养计划应该说明全部基于学校的教学和基于工作现场的教学内容,并说明如何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计划中要清楚地规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以使学生通过现场实习后,能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熟练地工作。另外,培养计划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现场实习的指导、对向学生分配工作任务的现场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现场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指南等。

3 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

3.1 确定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职业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决定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就业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为了使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能满足工厂企业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在劳务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职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就必须被每一个职业群的企业所识别和承认。

要确定满足工厂企业标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可以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即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企业员工在完成其工作任务时所采取的行动的相关信息,分析整个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在建立技能标准的时候,必须深入地考虑到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考虑到各个技术层次的经验和工厂企业对被招聘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对工作技能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可以由一个专家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列出在这个职业中的工作任务清单以及所要求的技能。在所有的技能标准确定以后,专业带头人就可以设计总课程和相关教学方法。

3.2 排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顺序

一个实用的学生培养计划,应使从学生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开始,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进步,最终完成学生职业目标内的所有工作。因此,工作任务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对培养计划制定者来说,是非常费心思的工作,并且要求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任务应该以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保证上一个工作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是学习下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3.3 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就是设计用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教室内的活动、教师的讲授以及在工作中的学习。一旦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就可以在学校教室和实验室、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或两者相结合学习场地来完成。学习情境设计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现场指导教师要在一起讨论,决定课程中的哪一节采用哪些学习情境、在哪一种学习场所中进行教学最为合适。可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互相补充的学习情境为特征的,而一个成功的学习情境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以及适当地将各个独立的学习场所串联起来。

3.4 设计工作现场培训计划

在前面的分析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就可以从已确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中导出工作现场学习的目标,并就这些目标与学生进行讨论。在以后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将由工作现场指导教师按照这些目标监督和指导学生。

3.5 确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在培养计划中应该明确基于工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并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在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培养计划进行讨论,找出在教室中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在工作现场完成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区别。

3.6 相关的理论――职业拓展

在基于工作目标的培养计划中,除了注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扩展学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将从事的行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2)教授在职业环境中有效工作所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使学生具有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清楚的表达能力、正确地安排个人时间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能力都应该写入学生培养计划中,并落实到基于学校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面地将这些技能都包括了进去,那么这种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就能使学生获得在任何职业生涯中都非常有用的综合理论和职业技能。

3.7 制定针对学生的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是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培养计划中不但要说明学生将学习什么和在工作环境中要做什么,而且还必须提供一个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完成了什么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必须能够考核和记录学生的相关理论和职业表现,以评定学生在工作现场取得的成绩;而且学校为了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记录学生的表现也是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掌握职业技能上取得的进步;

(2)工作态度和行为举止;

(3)学生个人的特点。

在很多情况下,评估是安排在学习情境中的,并且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评估过程都是很重要的。通常工作现场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学生表现的书面评估报告,学生也要完成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估和对该学习情境的实用价值的评估。

教育培养计划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格式,但应该根据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所以,教育培养计划的修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经过专业带头人、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仔细讨论修改并获得学校批准后,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和工作现场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评估学生向着教育和培训目标进步程度的指南。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双项目并行;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0引言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高职教育

“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1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营销策划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工作,才能使其制定的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在这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高其工作技能。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在未知的领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渠道。

3.2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沷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3.3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3.4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进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4.2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4.3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课程

《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5(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1).

[4]夏建国.技术教育:一种必须重视的教育类型[J].职教论坛,2011(01).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城镇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能力

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及《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大批高职院校相继开设城镇规划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规划人才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普遍实行3年制教育,与同类专业本科院校普遍实行的五年制教育在教学时长上少了两年。另一方面城市本身是一个巨系统,系统内部非常复杂。城镇规划又涵盖了多个层面的不同内容,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定位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的现状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并未直接接触到城镇规划这门课程,加上城镇规划相对于路桥建筑等实体,比较抽象。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初期,甚至于部分学生临近毕业阶段,仍对今后的就业感到比较迷茫。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又普遍缺乏了解事物和学习的主动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力缺乏。

2.三年制教育教学时长较短。一般工科院校的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学制为五年,高职院校的专业学制基本都为三年,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科目和毕业实习所需的教学时长本科与高职院校相差不大,这些因素使得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长大大减少。城市又是一个内部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及城市规划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是学习本专业必须掌握的。

3.教材体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的教材多数使用的是本科学生的教材或是由各校教师自编教材。专门针对高职高专的城镇规划专业教材数量较少,部分教材观点陈旧,与实际脱节。

4.师资队伍薄弱。在高职院校大量新增专业的背景下,大量年轻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很多老师都是直接从大学到大学,老师本身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本身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就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无疑对授课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的定位

《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将城市规划从单一编制转向编制和管理并重,村庄也列入到规划范畴。加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以及灾后重建等等,社会对城镇规划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增加。本科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面向大、中城市设计院,现在还没有就业危机,而高职毕业生在大设计院无法与本科生竞争,定位必须准确。

1.学生的就业前景。因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初期学历较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以广西为例,城镇规划专业的学生培养应该面向乡镇的规划、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和房地产市场。这就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城镇规划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从事城镇及小区规划编制和制图,城镇规划及建设管理、建筑装饰设计等并能兼任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市场上最需要的是绘图员以及新农村规划设计人才。

2.学生应达到的核心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其从事的工作岗位及高职院校的特点,相对于本科生更注重于生产技能方面的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城镇、村庄及居住小区规划的编制与沟通能力;城镇规划及建设管理能力;中小型建筑设计能力及建设施工管理能力。其中,以规划的编制与沟通能力为最主要的能力,该能力中又以成果编制的图面表达能力为最。

三、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1.针对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进行入学教育。在新生刚进入学校时,开展入学教育。向学生介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带学生参观高年级和已毕业同学的优秀作品展示,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目标。

2.引进和培养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针对年轻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缺乏新教师送到规划建筑单位或设计院所锻炼,参与一些真实的项目,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聘请一些规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教学,多开展专题讲座,增加师生的实践经验。

3.针对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课程安排紧张,在课程设置时,应以市场为导向设置课程,首先将重点培养目标所需的支撑课程先列举出来,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增补课程利用余下课时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展开,技能培养以专业为核心,服务于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校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与规划建筑单位和设计院等单位取得联系,听取生产实践单位意见。增补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以拓宽就业面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师资、硬件及行业优势。

4.理论与实践教育相互穿插。将高职教育原有的集中实践改为理论教育中穿插实践教育。将原本单列周的实训穿插到理论课教学当中,在理论课的课堂中介绍完部分知识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实践。也可以采用“2+1”、“1.5+0.5+0.5+0.5”等培养模式,将学生送到生产实践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后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课堂知识。理论与实践教育相互穿插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尽快的掌握理论的知识,并且知道自己知识的欠缺,学习更具目的性。

5.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采取“XX班”的教学方式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地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从而达到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目前城镇规划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单个用人单位用人需求不大,导致了订单式培养模式较难实施。随着用人需求的增加,今后可成为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6.实训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在设计实训中采用“模拟项目”。“模拟项目”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高职院校开设城镇规划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面临着很多困难。目前国家的政策为规划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此机遇下,专业改革的重点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明晰,反映学生职业技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教材选择,实践教学的开展等都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彭锦.新时期高职城镇规划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初探[J].现代企业文化.2008(35)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12篇

Abstract: Due to student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student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attitude, ability of social practice. This is reflec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teaching, including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students with strong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have a poor learn; the other is that students with a good learning attitude always have a weak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So how to adapt to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to carry out related teaching work,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the teaching about professional courses seriously, and take double parallel projects mode to carry out related work of teaching.

P键词: 双项目并行;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Key words: double parallel project;curriculum;teaching design;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02-02

0 引言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 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 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 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1 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营销策划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工作,才能使其制定的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在这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高其工作技能。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在未知的领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渠道。

3.2 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o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3.3 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3.4 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M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 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 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4.2 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4.3 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

课程《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5(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1).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13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是指“职业教育课程活动内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设定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而这些情境必须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1]。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职业岗位调查为基础,对典型任务进行分析,划分行动领域,然后转化成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施优化6个步骤[2]。首先,对社会人才需要进行调研,分析当前的就业情况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并总结当前和未来的职业岗位群,对未来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作出预测;通过职业岗位群的调查结果修改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群的具体工作内容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对这些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转换成行动领域,划分出10~15个典型内容。“行动领域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3]”。其转换过程实际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单位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项目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以及实际应用环境三者结合在一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训练,能够处理和对应工作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将多个模块系统地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实施优化分为教学准备、教学执行和教学总结提高3个阶段,以教学总结提高为核心,分析教学效果,并提出修改的意见优化课程体系。

2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以实践为目标的专业,按照工作过程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按照职业岗位调查典型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优化的过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2.1职业岗位调查采用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网络招聘信息收集等方式调查珠三角地区及国内沿海城市的大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职务要求,按类别进行分类,主要是服务、网站管理、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4类岗位。

2.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研究和探讨,将职业岗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总结出来即为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总结出15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对应计算机服务、软件系统开发、网站管理和网络管理4个大类的岗位,具体如表2所示。

2.3行动领域划分“行动领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职业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的集合”[4]。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划分成11个行动领域,如表2所示。

2.4转化学习领域由专业任务要求转化为专业课程要求,本质就是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实际上是对行动领域的一种提炼,通过对工作内容的分析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分析,将有价值的内容转化为相应学习内容,并对应设计好学习目标、教学学时。表2中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11个行动领域划分成12个学习领域。

2.5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是将学习领域中的具体内容再划分为若干个情境,而每个情境的设计都要遵循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的要求,采用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多种方式,构造多个主题学习单元的内容和过程。例如将学习领域之一的“网页设计”划分成8个学习情境,如表3所示。

2.6教学实施优化基于学习情境的设计实现教学实施,在实施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具体步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把握实施的步骤,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再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优化。在教学实施过程,要注意观察任务设计是否合理、合适,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学习情境是否具有层次性和扩展性。

3存在的问题

3.1师资问题对于任何教学改革来说,首要因素是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的本质是把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实践工作的过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工作背景。即使个别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由于离开企业多年,原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过程可能已经改变,因此,迫切需要能满足下面3个条件的教师: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了解企业工作流程,熟悉项目工作的执行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其次,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有教学价值的学习领域内容,并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融合到工作过程中;第三,教师要具备团结协作能力,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协调与沟通是完成一项完整工作任务的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的基础是教师,所以必须从上述三点来改变教师教学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当前,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素质提高,下达具体的计划,要求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开展企业实践项目,联合多家企业,由中央财政补贴,让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师的实践能力。

3.2教材建设计算机专业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专业,其教材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目前的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践教学内容不足,软件版本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要编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注重职业性与技能性,采用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内容组织的教材。可以考虑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教师到企业调研,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保障教材内容实践性;吸取同类教材的优点,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知识以实用、够用为主,注重对相关职业技术规范的融合,以工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按工作任务来整合知识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采用模拟工作过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技能训练。

3.3校企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是单向性的,一般由企业安排企业人员前往学校培养学生,或者是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改变单向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采用建立工作室或岗位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式,将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实践内容,将工作任务要求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环境,采用边学边做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工作环境。

4结语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14篇

“工作室化”教学法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国内率先尝试并推广,它是一种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让学生与专业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此教学法是多种教学法的杂交结晶,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及演示教学法之精华,是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的延伸与升华。如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创设广告工作流程中的某一情景,给学生展示一些鲜明具体的形象,让他们身临其境,从形象的感知中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展示精选案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与理论对案例进行透彻地剖析,品味解决实际问题的奥妙。而“工作室化”教学法,教师设计工作任务让学生直接置身于广告工作的实战演练中,深刻体验未来的工作场景,让他们在项目实施的进程中,逐渐培养熟练的广告实务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塑造未来广告人才的职业素养做好充分准备。可见,广告专业性课程教学中应用“工作室化”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工作室化”教学法的实施是基于企业工作流程,通过项目的反复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法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可选择那些与课程教学知识板块相匹配,典型性强的业界真实项目,或虚构而成的企业项目为载体,进行拆解转化为项目活动单元。另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组织成若干知识模块,与项目活动单元一一对应,串联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把每一个活动单元的核心部分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作业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流程训练),使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进”。在每一模块教学中沿着模块内容阐述、项目单元设计、教学方法、知识要点、技能要点、行为要点、考核形式、相关的职业标准和法律知识、参考案例分析等思路,形成一个严密的课程教学设计整体。

二、“工作室化”教学法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工作室化”教学法是将职业领域“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它是为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效果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自己动手动脑操练。它在教学中具体落实为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几个部分。

(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设计项目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是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其次,还应考虑设计的活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要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培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设计分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两类。真实项目一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有实战效果,一旦完成也更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但真实项目并不一定都与教学知识板块匹配,有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进程,结合学生的现实条件来设计模拟项目,如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消费品市场推广项目,或各级各类广告大赛中有关广告策划与创意类的参赛项目,开展“工作室化”教学。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做“黑莓汁的导入期广告策划案”;秋冬季来临之际,让学生做“××润唇膏的校园推广策划案”等,实际教学情况表明,学生参与兴趣高,能力提升明显。当然,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注意提供详尽的产品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等相关资料,否则学生在项目演练中,会无从下手,往往选择三两天坐在电脑前凭空想象,炮制出一份策划案,或上网下一份策划书然后改一个产品名称,这将与实战教学的目的和初衷相违背,达不到教学设计中设定的实训效果。“工作室化”教学在开展中,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结成4~5人为一小组的策划团队,设“策划总监”一名。每团队须兼顾成员在沟通表现、策划创新、艺术创意、文案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差异,以互补为原则,确保团队的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沟通意识都能很好地发挥,从而保证广告策划与创意各环节顺利衔接和开展。教师制定学习规则,阐述策划流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设计项目,指导各团队的“策划总监”组织团队学习、搜集资料和进行头脑风暴,督促各团队紧跟教学进程,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在各团队完成整个项目后,做成提案PPT,向全班———“模拟客户”作提案陈述,回答“模拟客户”提问,接受评委团(由课程教师、行业兼职教师、“策划总监”三方组成)评价,最终确定胜出小组。这种三方评价方式可增强学生对评比结果客观公正性的期待。模拟项目演练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让各团队进行工作总结,加强他们对优秀经验以及工作不足的交流;教师作为组织者,也应结合实例进行有针对性地总结与拓展,对整个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好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二)学习情境职业化与学习过程岗位化体验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工作室化”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项目化离不开策划与创意理论的支撑。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广告公司内部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工作情境,让学生熟悉广告公司的作业方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联系,充分体现学习情境职业化特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未来岗位对接。

第一步,从仿真客户部的客户沟通、业务接单开始,设计广告主体分析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主体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步,市场部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查,并进行SWOT分析,设计广告市场调查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市场调查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调查资料整理的方法。

第三步,广告市场调查之后,策划部即可确立目标,进行广告主题策划、广告战略与策略的策划。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广告策划情境的设计最为关键,须详细介绍广告定位方法、目标确立的技巧、广告主题的提炼、选择广告战略以及决定广告策略的方法,便于让学生掌握广告策划技巧后顺利完成模拟项目的策划。第四步,创意部根据策划部提供的策略单进行创意讨论,设计创作方案,在教学中设计如何进行广告创意学习情境,详细介绍创意程序与方法。

最后,媒介部进行广告传播策划,设计媒体选择与组合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媒体企划流程与方法。在学习情境的职业化设计中,教师不仅是策划与创意理论的传授者,还要当好项目执行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收获知识,在过程设计的各岗位上消化和牢固知识。在学习情境职业化与学习过程岗位化体验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科学地安排项目实施进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项目演练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可就突出的问题和有争议部分组织他们进行“头脑风暴”或专项讨论。通过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竞争意识,拓宽学生的项目运作思路。广告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应更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多鼓励他们拓展发散性思维。模拟项目的演练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用担心他们理解不了或做不了,应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消化已知、探寻未知。

(三)努力促进学习成果社会化“工作室化教学法”中的成果社会化可以有三个重要指标:一是就业,二是成果被企业采纳的次数,三是大赛的获奖情况。关于这三个重要指标,“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的教学设计也给予了认真思考,在教学中开展的职业化体验,可为学生的假期见习、实习提前作好心理准备,也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优质网络平台进行专业学习,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关注相关的广告网站,注意收集有关企业策划与创意点子的网络征集信息,鼓励他们勇于去尝试参与到真实项目的策划与创意中;最后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广告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进一步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方法。总之在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创设机会,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化。

三、“工作室化”教学法对“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53-03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学习情境等诸多环节,也应具体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评价等要素中。其中,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总领作用,它明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能力要求,统筹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系统安排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具体规定各课程的教学学时分配。

有鉴于此,如何在工学结合改革过程中对高职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体例、审核评价方法进行规律性的提炼与总结,以实现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传统构成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要求,提出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应遵循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等6项原则,并要求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修业年限;(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5)教学进程表;(6)必要的说明。

(二)工学结合改革后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构成与调整

尽管经过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容日益丰富,但是,重新研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特别是文中提及的关于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应遵循的6项原则以及教学计划的内容要求,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指导性作用。

不同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对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与内容结构进行了完善,主要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岗位与岗位群 为了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在新教学计划体例中,我们突出了就业岗位的设计,在“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安排了“就业岗位(群)”部分,对本专业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及主要就业岗位进行说明。

人才培养规格 在高职专业传统的教学计划体例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表述,常常分成德育规格、业务规格、体育美育规格等三类,并详细分述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与课程设置,该部分的内容既承接了“专业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又对紧随其后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与指引,从而完整地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计划体例割裂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的关系,对于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而言,人为区分哪些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哪些是能力的构成要素,哪些是素质的构成要素,分别对应哪些课程,是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因此,我们在新教学计划中将该部分内容调整为“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分析”,体现面向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并采用“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的分析过程,如表1所示。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在新教学计划的体例设计中,加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演绎,新增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环节,包括“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具体描述”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重在演绎学习领域(课程)的形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的归纳,以及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从而确定本专业应涉及的学习领域,即确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第二部分,是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具体描述,主要是对专业的主要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描述,特别是各学习领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应包含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

构建专业教学计划的评价审核指标体系

在构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体例后,由于原有教学计划的框架已推行多年,在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中已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要实现新旧教学计划模式的转变,在工作推进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克服这一点,除了系统性地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题培训外,在教学管理层面构建一套对新教学计划的评价体系,以顺利推进教学计划的转型,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审核指标的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 指标设置的科学性是指指标设计要繁简得当,在层次设计上要主次分明,必要时可通过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来确保指标的科学性。

系统性原则 指标应包括评审专业教学设计的基本属性,如教学计划的形式要求、内容完整性、关键要求、特色创新等,保证从各个方面、角度来系统性地评价项目质量。

客观性原则 尽量减少主观性评价,多采用客观性评价,对评审内容进行量化,采分点应明确具体,能够用数字量化采分点的尽可能量化;同时,可通过设置指标内涵与评分标准来明确赋分尺度,也可通过设置赋分等级来加以规范,如采用A、B、C、D、E五个等级,分别对应1.0、0.8、0.6、0.4、0.2的分值系数,以便尽可能减少不同评分人的赋分随意性。

方便评审人操作原则 评审指标尽可能与教学计划的栏目内容相对应,这种设计能使评分人在评阅材料的进程中结合指标体系的先后顺序直接评分。另外,对于教学计划中的一些客观性内容,可在评审前,直接由工作人员提供给评分人员,免去了由评分人分别到项目材料中去寻求答案的重复劳动。

(二)主要指标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形式与体例要求指标 为了使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在形式上统一与规范,一般由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制模板,故在“教学计划的标题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等指标中均强调形式的规范与体例的一致性。

严谨与科学性指标 由于教学计划中关于学时、学期教学周数、学分数等量化数据,以及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预测、毕业条件等指标均涉及数据的严谨性,故在相关指标中对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进行重点评价。

工学结合模式的核心观测点指标 新的专业教学计划要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中突出体现相关改革指标,如在指标“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过程分析应科学合理;在指标“课程设置”中,对生产性实训环节的安排及证书类课程是否纳入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点赋分。

指标体系的构成 评价体系分10项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标题及说明部分、行业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职业岗位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毕业时学生应修学分和应取得的证书、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各学期教学环节总体安排、课程设置等,具体指标的设计如下页表2所示。

我们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在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实训教学等三个层面系统化地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实施了工学结合改革后,借助新的教学计划审核评价指标,在整体上推动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专业初步摆脱了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与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雷同,教学计划的时效性更强,课程体系设计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体现得更具体,课程安排突出生产性实训与证书课程得到了更好的落实,从而体现了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孝,潘洪军.教学计划构建的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2]姜大源.当代德国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