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露天煤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1 前言

露天煤矿属于系统性的施工工程,尤其是大型的露天煤矿,其施工规模较大,施工工期较、单体工程量多、施工结构较为复杂,大大增加了露天煤矿的施工难度。为了确保露天煤矿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依据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对其施工组织进行合理设计及编制,使各项施工作业有章可循,同时加快露天煤矿的施工进度,提高露天煤矿的施工质量。

2 施工组织设计与编制的要点

2.1 施工项目的管理

露天煤矿施工管理设计与编制要点主要有:其一,合理划分工程区域。从露天煤矿整体施工组织设计思路来看,在对露天煤矿工程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后,可将其分解成多个单位工程,但是因露天煤矿施工环境及开采技术有所不同,因此单位工程施工内容也存在差异。笔者依据自身经验,提出常规的单位工程划分方法:(1)排土工程,可划分为场内排土与场外排土;(2)采剥工程,可划分为剥离工程与采煤工程;(3)矿运工程,可划分为运输主线、运输支线、运输道路、运输隧道等;(4)生产系统,可划分为破碎站、输送机、输送道路、输送桥涵、转载站、储煤仓库、煤样检测室等;(5)排水工程,可划分为地下排水与室内排水;(6)场区设施,可划分为土方工程、绿化工程、挡墙工程、护坡工程、通信网、排水网、供热网及停车场等;(7)检修车间,可划分为保养车间、修理车间、检测车间等;(8)供热工程,可划分为供热管道与换热站;(9)供配电室,可划分为变电站与供电线路;(10)物资仓库,可分为设备室、材料室、器材室、加油站等。

其二,施工组织管理。依据露天煤矿施工管理模式与施工承包方式,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并明确施工组织的职责。其三,项目管理的实施及控制。项目管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施工环境、物资采购、施工合同、施工信息、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及施工安全等。

2.2 施工准备及布置

首先,露天煤矿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排土场、开采场及控制网,并制定有效的征地方案与搬迁计划,同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做好项目施工、材料供应、设备采购及施工监理等招标工作;对大规模施工设备及临时工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其次,露天煤矿施工布置。主要场地位置、场地范围、场地交通、场地衔接等合理设计与布置,掌握露天煤矿整个施工计划,以提高场地利用率,同时对施工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从区域功能角度来看,可将露天煤矿施工布置分为施工区域、辅助区域、设施场地、管理区域及生活区域。

2.3 主体结构的施工

露天煤矿主体结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爆破、采剥、矿运、排土、排水等。(1)爆破。在露天煤矿爆破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需对空巷、冻土及火区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同时掌握爆破系数及起爆方法,并对爆破安全性、冲击波及物体飞散范围进行合理设计。(2)采剥。明确露天煤矿采掘方法及系数,对临时平盘的宽度、道路的规格及台阶的高度等系数进行合理设计;对采剥作业面的煤矿量、矿岩量的保有度进行设计;对煤矿边坡爆破、挖掘、排水及防渗等施工方案进行设计。(3)矿运。修筑合理的矿山运输道路,做好运输设备安装于调试工作。(4)排土。建立相应的排土场,并对其基底进行有效处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5)排水。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地面防渗、地面排水、河道改造、堤坝修建、水库调节等排水设计,同时防排水设计应与地区流域方向、煤矿采矿方案、场内排水、环境保护、农田水利等进行有效结合。

2.4 项目的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主要是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部署,以实现项目施工目标,其设计编制要点主要有:其一,制定进度方案,主要包括进度目标、进度图表及施工工期等。其二,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对施工投资、施工工期、材料供应、设施采购及施工组织等进行优化,以确保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其三,单位工程应超前施工,同时对主体工程及线路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控制,同时确保辅助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能够有效配合主体工程施工作业。其四,在采剥过程中,必须以采剥作为施工主线,同时确保采矿场、边坡等附属工程能够与煤矿采掘作业线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整体。其五,依据施工机械设施的特点,对其安装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并确保机械设施安装工程能够和土建工程进行有效衔接。其六,在露天煤矿施工前,必须对其负荷生产情况进行检测,以确保煤矿施工的可行性。其七,在对施工进度进行编制时,必须对其工程量进行合理计算,以确保施工工期与单位工程施工情况相符合,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调整。

2.5 施工物资的供应

露天煤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资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器械、施工配件、生产设备、生产资金、生产技术及劳动力等。依据露天煤矿实际情况,以明确施工材料、施工器械及施工设备的消耗量,同时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有效分析,并列出详细的物资清单,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与供应方案。若为国家限制性施工材料及设备,必须提前1年准备;若为市场采购性施工材料及设备,可当期准备。依据露天煤矿施工资金途径,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措施,为露天煤矿施工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依据煤矿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劳动方案,即明确劳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人数及劳动量等,并依据施工现场要求,对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

3 结语

露天煤矿具有施工面积大、专业性强、单位工程量多、施工工期较长等特点,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依据露天煤矿实际情况及施工特点,对施工组织进行合理设计与编制。通过对露天煤矿施工单位工程进行合理划分,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物资进行科学投放,才能确保露天煤矿的施工质量,提高露天煤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苗旺元.我国露天煤矿机械施工设备的发展现状与选用分析[J].中国招标,2008(10).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调度管理;工艺;设备;遵循的原则;效能;目标

随着露天煤矿产能越来越大、采矿设备越来越先进、开采工艺越来越科学、管理水平越来越高,露天生产调度管理就成为露天煤矿生产管理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加强对调度管理的重视和对调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可以保障各生产环节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实现调配和谐,使各部门生产能效发挥至最大。因此,加强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对于煤矿的高效率生产以及提高煤矿产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例阐述如何发挥露天调度管理的最大效能。

黑岱沟露天煤矿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设计开采范围42.36平方公里,上部黄土层平均厚49米,岩石层平均厚56米。境界内可采煤层为6#煤层,平均厚28.8米,可采储量14.98亿吨,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煤质属特低硫、低磷、中灰长焰煤,被誉为“绿色煤炭”。

设计开采工艺:轮斗―胶带连续工艺(现已停用);单斗―卡车间断工艺;抛掷爆破吊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新工艺)及单斗―卡车―坑边半移动破碎站―胶带输送机半连续工艺。

投入使用设备:

穿孔设备:DM-H型2台、DM-H2型4台、DM-45型钻机3台,CDM-75型2台和1190E型钻机1台;共计12台。

采掘设备:55M3WK55型 4台、35 M3WK35型3台、20 M3WK20型电铲1台,32 M3395B型电铲6台,28 M3PH2800型电铲1台,EX3600型液压反铲1台; 100 M38750-65型吊斗铲1台, 992型装载机2台、L1350型装载机1台,共计20台。

运输设备:630E卡车59台、730E卡车5台、830E卡车10台、930E卡车14台,SF33900卡车13台,共计101台。

工程设备:D475A型、D37A5型、D11T型、D10N型履带推土机32台,844H型、WD600型、834B型轮式推土机,988H、988B型轮式装载机,24M型、16G型平路机,SF31904、TR50型洒水车等工程辅助设备,共计54台。

黑岱沟露天煤矿产量大、开采工艺复杂、设备数量和种类繁多,工程位置要求衔接顺畅,生产组织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科学高效的调度管理系统与庞大复杂的生产系统相适应,才能使所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而调度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上级领导传达的指示,有效的将煤矿生产环节中的矛盾、问题及时的反映出来,以此来达到科学管理煤矿的效果,进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露天煤矿在管理过程中,不管采用连续工艺,还是间断工艺,或是各个工艺的结合,其特点是:动态因素大,管理在动态过程中进行的,而生产管理主要是由调度管理去实现。调度管理主要是以矿生产计划为依据,以提高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创造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通过对设备、人员、生产工艺的合理安排,及时全面掌握生产动态,积极预测、预防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不平衡现象,均衡地、有规律地组织生产,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达到露天煤矿调度系统效能的最大化,调度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计划性原则

划性是调度管理的基础,生产调度是以生产计划为依据,年初要制定年生产计划,月初要制定月计划,根据月计划制定日计划和班计划,甚至设备检修也要有计划,调度的职能就是以各项计划为依据和目标,合理组织协调生产,掌握生产动态,全面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在生产组织工程中,当生产实际与计划发生偏离时,要及时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及时进行二次决策,有预见性的合理组织协调生产,保证各项工作按照新的计划目标有序进行。

2 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也是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生产调度工作必须具备高度地统一指挥的职权,是现代化露天煤矿发展和管理的需求。随着现代化露天煤矿的发展,具有规模大,设备型号增大,设备数量相对减少,对作业环境要求高,推进速度快等特点,要求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调度管理系统。通过对露天煤矿建立一套调度管理系统,可使煤矿的生产活动受到统一性的指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煤矿生产的有序进行。例如:露天矿GPS卡车智能调度管理系统通过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矿山系统工程及优化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人工调度系统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造,通过采集生产设备动态信息,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卡车、电铲、辅助设备等设备的运行,从而形成一套统一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调度控制系统和全方位的采矿生产管理控制自动化决策平台,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内容之一,是实现“数字化矿山”的目标。因此,调度管理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到露天矿管理的首要位置上来,使露天矿生产活动按照统一指挥的原则,沿着健康、快速、高效的轨道运行。

3 预见性原则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不仅应遵循计划性、统一性原则,还应遵循预见性原则。生产调度工作要有总揽全局的管理思想,因此,调度人员应有统一全局的思维与能力,在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应对露天煤矿所出现的安全问题、生产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瞻前顾后,掌握各生产环节,抓日、旬、月、季、年生产,对生产过程中可能或将要发生的问题,尽早采取措施,对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

4 及时性原则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及时性的原则。 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解决问题要准确而果断,切忌含糊其词、相互扯皮、拖拖拉拉,回避矛盾的现象,及时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机动灵活地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

5 群众性原则

调度管理工作贯穿于群众中,群众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浓厚的群体意识、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信息沟通灵敏和群体效率高等特点。它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个人的安全行为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产生消极作用。因此深入群众中,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经常和职工相互沟通,进而才能不断的修改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要提高煤矿生产能力,调度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煤矿调度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生产工艺流程,还要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作中溶入科学的管理方法,灵活运用管理原则,深入分析,准确判断,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出妥善而果断的决定,最终达到管理的目标,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调度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枢纽作用。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协调;指挥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26-0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方面发展迅速。而露天煤矿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因此,有效的调度管理对于煤矿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调度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上级领导传达的指示,有效的将煤矿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映出来,以此来达到科学的管理煤矿的效果,进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

1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涵义

通过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涵义的认识与了解,可有效的对露天煤矿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下面就针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的涵义进行分析与讨论。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就是指,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将煤矿的生产效率以及煤矿设备的利用率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提升煤矿的使用率。通过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可充分利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而使煤矿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效率有效的统一结合起来,不断的提升煤矿调度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不断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在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煤矿的调度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针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与讨论。

2.1 计划性

计划性是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基础性原则。由于煤矿的生产涉及较强的安全性,因此在煤矿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应根据煤矿的安全目标以及生产目标制定一定的计划,此计划不仅要涉及到决策程序还应涉及到决策人员,应贯穿整个煤矿的生产线,进而才能有效的保障生产安全。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于决策程序的计划,在计划时,我们一定要保障决策的透明度以及准确性。而对于人员的决策我们可采取民主的制度,以此来增强民众说服力以及决策的准确性。

2.2 统一性

统一性也是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是以计划性为基础,以统一性为前提。因此,在进行调度管理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其的统一性原则。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对于煤炭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调度管理系统对于煤矿事业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一套现代化的调度管理是离不开作为中心的调度室的 。因此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不断的提高调度室的权威性,让调度室在整个调度管理的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工作人员还应撇弃传统观念,应不断的将高科技应用到煤矿的设备管理中,以此来促进调度室自上而下管理的有效进行。通过对露天煤矿建立一套调度管理系统,可使煤矿的生产活动受到统一性的指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煤矿生产活动科学有效的进行。

2.3 预见性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不仅应遵循计划性、统一性原则,还应遵循预见性原则。生产调度的管理工作就是对煤矿进行一揽全局的管理,因此,调度人员应有统一全局的思维与能力。调度人员在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应对露天煤矿所出现的事故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补救措施。一个好的调度人员应具备以下的条件:第一,要有充分的准备。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计划性的原则,不仅要准备充分还要督促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而促使准备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二,以个体保全局。调度管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调度人员应确保各个方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才能有效的保障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及时性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及时性的原则。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进而才能有效并快速的解决问题。此外,调度人员应熟悉的掌握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整个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群众性

露天煤矿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群众服务。因此,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也应不断的深入到群众之中,在管理中一定要遵循群众性的原则。不断走进群众,询问群众的意见,进而才能不断的修改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 调度管理在露天煤矿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调度管理越来越成为露天煤矿生产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一方面可以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进行,不断的为调度室这一中心环节进行服务。此外,调度管理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不断的收集生产动态的汇报原始数据,通过这些原始数据,调度人员可及时的发现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调度管理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达生产指令、汇报生产信息,这对于煤矿的高效率生产是至关重要的。调度人员可及时的将生产信息汇报给有关部门,进而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因此,加强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对于煤矿的高效率生产以及提高煤矿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4 总结

随着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调度管理已成为煤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不断地加强调度管理的科学性对于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分析与研究调度管理的工作环节。首先,我们应认识与了解调度管理的涵义,进而了解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则,即计划性、统一性、预见性、及时性以及群众性等原则,不断的发挥调度管理在露天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煤矿产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段二雄.浅谈露天煤矿设备管理与维修一体化策略[J].露天采矿技术,2013,(11):89-91.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黑岱沟露天煤矿 数字化矿山

一、黑岱沟露天煤矿简介

黑岱沟露天煤矿隶属于中国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八五”计划期间重点项目──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三大主体工程之一,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黑岱沟露天煤矿的设计开采范围42.36 km2,,煤层近水平分布,平均厚度28.8米,可采原煤储量14.98 亿t,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00 万t,服务年限75年。

二、黑岱沟露天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方面具有哪些成就、成功经验、突出亮点

(一)现代露天煤矿剥、采、排与土地复垦综合预控技术研究

此项技术是现代露天煤矿数字化绿色开采技术研究项目的主体框架和核心技术,对其它各子项目起着综合桥梁纽带作用。它通过建立露天煤矿的地形数字模型,地质模型,以及剥、采、排预控技术的数学模型,将动态GPS技术引入我公司露天矿的验收测量中,该项研究成果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给传统的露天矿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生产指挥的实效性和可信度都有质的飞跃。

通过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可实现优化缩短综合运距100米,每年可节约运费2000万元。降低土地复垦成本,按照每100亩土地的复垦成本降低5万元的保守计算,黑岱沟75000亩复垦面积节约成本3750万元。

(二)黑岱沟露天煤矿基于GPS的调度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黑岱沟露天煤矿由于采区作业范围广,地点移动变化大,设备状态变化快,调度的难度也大。通过采用GPS、数字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高新技术,实现对卡车、电铲等设备运行的实时跟踪与显示,优化卡车调度运行,及时准确地查询、统计当前生产情况,从而起到优化车队运行,准确执行生产计划,对采矿过程进行实时、高效优化,准确计算出各项指标等作用,以此达到提高矿山产量、节省费用,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传统对讲及跑现场的人工调度方式。

投入运行后提高生产效率8%以上,提高煤产量160多万吨,创造直接效益约4000多万元,节约采矿成本约3000多万元。

(三)现代化露天煤矿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在现代化露天煤矿的生产中,为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从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气路系统、各种机械机构、机械配合等都能够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监测,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找出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使设备检修完全达到预知性维修,以保证设备状态始终处于最佳,将会给露天煤矿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预计此项技术的投入可提高设备出动率3%―5%,每年可节约设备检修费用800―1000万元 。

(四)现代露天煤矿开采工艺技术研究

优化黑岱沟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系统,提高露天煤矿生产效率,降低露天煤矿生产成本。按照每年多产20万吨煤的保守计算,每年可产生约4000万元利润。

(五)黑岱沟露天煤矿运输车辆交通预警系统研发

黑岱沟露天煤矿拥有重型运输车辆一百多台,日夜工作在生产一线。由于重型卡车体积庞大,右侧有盲区,矿区道路条件复杂,昼夜工作,大小车辆混行等原因,车辆相撞事故时有发生,成为威胁露天矿安全运输的主要问题,为了避免车辆相撞事故发生,利用先进技术开发露天矿运输车辆交通预警系统,用现代化先进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项技术大大减少车辆相撞事故发生,提升安全水平。在露天矿车辆交通安全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属填补国内空白产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六)黑代沟露天煤矿现代化边坡监测系统

黑岱沟的边坡监测系统有两部分组成:边坡稳定性雷达监测系统、排土场监测系统。

黑岱沟露天矿在国内第一例引进边坡稳定性雷达。从实际效果上看,边坡稳定性雷达能够及时、清楚、准确地反映出边坡变化的相关参数,高台阶边坡的运动情况。边坡稳定性雷达对高台阶的监测,得到了第一手关于高台阶坡面的变形以及运动方面的资料,对以后研究露天矿抛掷爆破高台阶边坡复杂情况下的变形破坏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黑岱沟露天煤矿外排土场边坡监测系统采用GPS位移监测系统与应力监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结合两种监测手段的优点,在国内尚属首例。GPS位移监测系统具有监测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系统稳定性可靠的特点。边坡内部的应力变化导致边坡表面的形变,应力变化提前于地表的形变,应力监测系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提前监测到内部的应力变化,从而起到预警的作用。

(七)ERP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系统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蕴含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在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的各个方面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和控制。为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建立高效率供应链、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一种管理手段,为企业决策、优化生产、绩效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通过ERP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变革提供动力,为规范管理创造条件,为信息共享提供平台,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四、对于黑岱沟露天煤矿数字矿山建设发展的看法

黑岱沟露天煤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距离矿山的完全数字化还有一定差距。对数字化矿山的建设也只是个良好的开端。黑岱沟露天煤矿已经是中国最先进的露天煤矿之一。“打造世界一流的露天样板煤矿”是露天人奋斗的目标。而建设中国一流的数字化矿山是实现目标,达到理想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黑岱沟露天煤矿必将努力在数字化矿山建设方面继续前进,从而更深入、更有效地为露天矿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为露天矿持续、高效、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贯彻落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和《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小型露天采石场实施指南》为抓手,突出作业现场管理和重要时段的检查整治,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巩固矿山安全标准化成果,坚决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通过扎实开展露天矿山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活动,切实消除露天矿山较大以上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确保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检查整治工作的重点

1.分层开采情况。自上而下、分层开采是露天矿山开采的基本原则。违反规程要求,不分层或高阶段方式开采是造成露天矿山重大恶性事故的主要原因。露天矿山开采顺序、开采方式、生产台阶要素不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的,非工作台阶最终边坡角和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不符合设计规定的,要责令限期改正。

2.开拓运输系统。建立开拓运输系统是维持矿山安全开采、可持续开采的关键,也是矿山安全生产最基本的保障。目前我市露天矿山的开拓运输系统多以道路开拓、汽车运输为主,有的与开采设计严重不符,未能建立合理的运输道路,无法实现分层开采。凡与设计严重不符,无法保证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开采的,要责令限期改正。

3.违法、非法开采情况。违法、非法开采行为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安全生产条件,损害了合法生产的严肃性和监管的权威性。要检查已关闭矿山非法开采情况,及时移交有关部门查处;要检查安全“三同时”履行情况,对边设计边生产或一证多点生产矿山,要责令停止生产并限期改正。

4.防汛防洪情况。汛期是矿山安全监管的重点时段,要切实引起重视,做好防汛防洪时段的专项检查整治,重点检查作业场所防洪排涝措施是否到位、职工宿舍的位置和坚固情况,一旦有大的雨情,停产撤人的安全区域是否明确等。

5.其他安全条件、措施落实情况。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是否认真落实;有无爆破警戒、避炮设施;边坡顶部表土是否剥离、坡面浮石是否及时清理干静;采掘面与加工场地、民房、道路、重要保护设施间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供电设施是否规范;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发放和佩戴等。凡不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的,应责令限期改正。

三、专项活动时间和步骤安排

专项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从现在起到4月底)。加强对本地露天矿山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的分析研判,摸清主要安全隐患的种类、形成的时段和存在问题的矿山企业,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工作简报等媒体,加大对露天矿山安全检查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突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题,引导矿山企业深刻认识开展露天矿山安全专项检查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做好自查自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集中检查和整治阶段(5月至9月上旬)。采取果断有力措施,集中排查一批矿山安全隐患,处罚一批不落实整改措施的矿山,取缔一批非法开采的矿山,形成高压整治的态势,恢复矿山合法生产的良好氛围。

总结交流阶段(9月中旬)。各涉矿镇安监办要认真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查找存在的不足和提出工作建议。在市局统一组织下相互检查交流,提高全市露天矿山监管工作水平。市局根据各涉矿镇活动开展情况给予考核评定。

四、要求和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近几年全国统计情况看,露天矿山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非煤矿山事故总量的半数以上,特别是采石场成为非煤矿山事故的高发区,不可存侥幸心理。开展露天矿山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活动是“安全责任落实年”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提升我市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加强现场管理,稳定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涉矿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与巩固矿山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与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管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字:金属非金属露天矿 ; 边坡安全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资源的矿采方式主要地下开采以及露天开采,对于露天矿生产过程中,对于露天矿山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露天矿山边坡安全,随着开采进度的加大,露天矿边坡逐渐增大,其危险性就逐渐增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安全以及人身财产安全。

1 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两类。

(1)自然因素即岩体自身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1)岩体的地质断裂。2)地表水和地下水。它是边坡破坏的诱导因素。3)构造应力。4)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

(2)工程因素是指边坡所处的矿山采掘工程技术及管理条件,包括:l)露天矿的开采深度、服务年限、采场几何形态等。2)爆破震动和其他荷载影响。3)随着开采深度增加,边坡岩体的自重应力也递增,边坡稳定性越差。4)风化作用。长时间风化作用使岩体自身强度降低,对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2 露天矿边坡管理的基本任务

(1)开展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查明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地质条件及其它因素。

(2)为露天矿采剥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每年对已经出现的边坡滑落和变形预报提出整治方案,并做好施工中的管理工作。

(3)不断总结露天矿边坡管理经验,搞好露天矿边坡管理工作。

3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安全问题及管理方法

3.1露天矿山边坡安全问题

对于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安全问题主要是边坡滑坡,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主要模式:

(1)发生在边坡下部的滑坡;

(2)发生在基底的滑坡;

(3)发生在边坡内部的滑坡。

3.2露天矿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露天矿的各阶段性设计或改造都应包括边坡设计内容,专家审批设计时,应一并审批相应的边坡设计。

(2)年度采剥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必须保证边坡稳定,特别对Ⅱ、Ⅲ型边坡有关的各项工程,都必须有完整的工程设计。如不稳定则应做出必要的防滑工程设计。

(3)凡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项工程,不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一律不准施工。如需修改已批准的设计,应由原设计单位提出修改设计,重新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施工。

3.3露天矿边坡管理的具体方法

(1)露天矿山应成立边坡管理小组,健全边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作出边坡监测分析报告,按期进行边坡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

(2)定期进行地下位移监测,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边坡位移分析。

(3)矿山年度、季度采剥设计、计划必须提出确保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

(4)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工作面必须放线开挖、排土,严禁出现超高台阶,加强工作面水的管理,如发现不按设计施工或违反规定以及出现滑坡险情时,应及时处理,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停止有滑坡险情或险情危及区域的生产或施工作业。

3.4 加强地质测量工作

根据露天矿边坡不同区段的软弱结构面(包括软弱层面、节理面、断层面等)发育程度、含水情况及与其空间关系,每3~5年划分一次边坡类型。Ⅰ型:稳定型。1)以坚硬岩层为主,软弱结构层(面)不发育,有很少的软弱结构层(面)或层间距很大(>30m)。2)软弱结构层(面)倾角大于采场最终边坡角,小于软弱结构层(面)的内摩擦角。3)软弱结构层(面)走向与采场最终边坡走向的夹角接近。4)岩体构造简单,含水性差,透水性强,不影响边坡稳定。Ⅱ 型:基本稳定型。1)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多或层间距较小(15-30m)。2)软弱结构层(面)倾角等于或稍大于采场最终边坡角。3)软弱结构层(面)的走向与采场最终边坡走向的夹角大于30°。4)岩体构造不复杂,含水性中等,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Ⅲ 型:不稳定型。1)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极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很多或层间距很小(

3)软弱结构层(面)倾角小于采场最终边坡角,大于软弱结构层(面)的内摩擦角。边坡岩移的观测工作,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注意引进新技术、新仪器,研究新方法。在雨季前,对有滑动迹象的边坡,要提出预报和处理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生产及地面大型设备或固定建筑物,有严重威胁的滑坡与滑坡迹象地段,要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汇报。对已出现的滑坡、有滑坡迹象及预计滑坡的危险区,必须进行岩移监测。对Ⅲ型采场必须设专门小组进行长期岩移监测工作,及时提供信息,不断总结经验。

3.5露天矿边坡的施工

(1)对于Ⅱ、Ⅲ型采场,与边坡有关的各项工程,必须在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境界和方法施工,在实际施工中注意分析、研究边坡稳定状态,工程竣工后提交竣工图,竣工报告中应写明边坡稳定状态分析意见,并报工程审批单位备案。

(2)凡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项工程,必须根据设计的要求,提前或同时进行防滑工程施工。

(3)临近采场最终边坡或到阶段的最后一个工作面的穿孔、爆破和采剥工作应做出单项设计或技术措施。

3.6 露天矿边坡的整治

(1)水是造成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对于地下水威胁边坡稳定的区域,需进行必要的疏干工作,如开挖疏水沟或拦截水沟等。

(2)在采场周围,建立完整的防排水系统。每年雨季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维修。

(3)为维护边坡完整,防止边坡滑落,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在终了边坡上乱挖乱采,如遇因此而发生的边坡滑落,要追究当事者个人责任。

(4)对局部不稳定的边坡,必须采取弱层爆破、削坡减载、边坡加固(护坡、挡墙、抗滑桩、表面喷水泥砂浆)等措施,或采取不切弱层、预留防滑矿壁的方法进行处理。

3.7 加强露天矿边坡科研工作

(1)边坡科研是露天矿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矿山每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边坡科研工作。

(2)建立边坡试验设施,购置必要的设备、仪器,开展系统的边坡科研工作,可采取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方法。

(3)各级领导应将边坡管理列入工作日程,有计划的举办边坡技术管理短训班、学术讨论会,大力推广边坡研究新成果,了解掌握国内外边坡管理新动态。定期组织一次边坡管理经验交流会。

总之,露天矿在几年及数十年生产期内,边坡发生变形和局部破坏是难免的。故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无碍生产大局。探讨影响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边坡破坏模式,建立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改善露天矿边坡设计,发展边坡位移监测手段,实施滑坡防治措施等,是露天矿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4.金属非金属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建议

4.1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1)经常性地进行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调查,,加大对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重大隐患的排查力度。

2)认真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等安全生产标准的宣贯工作,对企业边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持证上岗。

3)遵循边坡勘察研究—设计—控制实施基本程序,实行边坡设计与边坡勘察研究相结合。

4)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坡设计规范,使金属非金属露天矿边坡设计有据可依。

5)制定科学合理的边坡监测规范,强化企业的安全意识。

6)进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边坡灾害分类评级工作和专项安全评价,并形成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灾害分类评级和备案机制。

7)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提高金属非金属露天矿边坡安全技术水平。

4.2对矿山企业的建议

1)加强边坡各项参数和开采技术条件的控制管理,即:(1)边坡的各项参数规定;(2)开采技术条件的控制。

2)建立边坡安全管理的部门和制度,加强边坡检测及不稳定边坡的监控治理。

5.总结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边坡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以及人身财产安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边坡隐患的排查,注意对边坡的维护和修正,减少金属非金属矿边坡灾难的发生以及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74-01

一、体系建设背景

某露天煤矿位于中国偏远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恶劣,环境较差,煤矿开采工作受环境、地址、设备、人员、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危险因素种类多数量大。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积极推动该露天煤矿的安全发展,对企业长期安全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一套先进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框架,因此,在该露天煤矿全面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基层企业落地实施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关键。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础内容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要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有效的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检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改变煤炭行业安全形势的迫切需要。

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危险源预防控制”,将煤矿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能够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危险源与事故之间的关系,通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并且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可以从根源上控制事故隐患,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逐步建立安全自主管理、自主控制的状态,从而有效降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四、体系建设关键步骤

参考井工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露天煤矿体系建设同样主要遵循以下七项步骤【1】:

1.领导决策与准备

管理者的决策是体系建设的开端,是体系顺利建设和实施的关键。管理者持有的态度、决策行为、对体系建设的认可态度,可直接影响体系建设和运行实施的成败。煤矿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做出坚定的决心和郑重的承诺,方能顺利建立并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2.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的策划和设计,明确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方针、目标、职责分工等,为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这项工作是体系建设实质性工作的基础,至关重要。对于初次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煤矿企业来说,必须制定相应的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文件框架结构等内容。

3.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体系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这项工作中,关键环节是: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估和危险源控制,明确知道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危险源及危险源存在的具体形式,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4.体系试运行

5.内部审核

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对体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符合性、合法性等进行审核,为管理者后期采取的措施提供依据。

6.体系运行绩效模糊评价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绩效模糊评价的目的是从员工的主管感受方面来检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多方面的建设成果,不断的发现问题,制定对策,解决问题,推动风险预控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7.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主要是煤矿的最高管理者就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有效性以及方针、目标的贯彻落实进行评价,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与缺点,从而不断改进。

五、体系建设与执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有效解决措施

1.体系建设原则不明,未与现行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

不同的露天煤矿资源赋存条件、采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自身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不可照搬照抄,而应充分适应、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与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以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流程为基础,取其精华,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适合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

2.体系建设程序混乱,建设过程进度缓慢

由于规划设计不全面、参与建设的组织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责任不清、顺序混乱等多种问题,从而导致体系建设进度缓慢。

(1)制定体系建设的计划,加强计划执行力度,推进体系建设。

在体系建设准备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合理制定体系建设计划,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建设过程的顺利推进。

(2)为了使参与建设的人员能够深刻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体系建设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深度掌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应开展多种类多次数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人员体系建设的能力。

某露天矿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多项培训,部分相关培训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目的如下,各煤矿企业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展开培训和学习。

①针对全员开展关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成、特点、运行模式等基础内容的培训,让全体职工了解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

②针对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关于体系建设的意义、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体系建设关键步骤的培训,全面了解体系建设的要点和步骤;

③针对抽调的文件编写人员开展关于体系文件的框架结构、编号规则、文件的编写目录及编写技巧的培训等等。

(3)配备必要的人力,参与体系建设的人员关键在于“质量”,尽量抽调具有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现场生产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和媒体支持。

3.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不全面

(1)危险源辨识是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的露天煤矿的危险源辨识,应从制度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与不足)、观念危险源(安全文化缺乏和安全氛围淡薄等)、物态危险源(机器设备和环境方面的危险源)和行为危险源(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全面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为了科学有效、全面的进行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可根据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对露天煤矿根据某特定的原则(例如,生产工艺环节、组织机构、设备类型等)划分为多个单元,全面覆盖露天煤矿的危险源存在范围。某露天煤矿根据本矿的实际工作情况,根据职工工种对该煤矿的行为危险源辨识单元进行划分, 根据设备类型及矿山责任区划分对物态危险源辨识单元进行划分等等。

(3)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估,须全员参与。煤矿企业可发动全体职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环节,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将危险源辨识更加全面、管控措施更有效。

六、结束语

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露天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落地实施也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关键。综上所述,各露天煤矿企业可参照相关标准,吸取行业先锋经验,结合企业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性的体系,并运行实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现飞,李新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2012.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抚顺煤矿;西露天矿;新市街;南满铁路

Abstract:Fushun is regarded as China’s Coal capital with long time span and complicated types. The paper inducts Fushun city’s development histo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alysis coal production’s characters at every stage along with urban space evolution. It belongs to a basic research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Fushun.

Key words:Fushun Colliery;west open pit;new town;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2-44(7)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在中学教科书上即被誉为中国的“煤都”。她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南部,三面环山,浑河由东向西穿过市区,将城市自然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图1)。浑河及各支流下游有较开阔的平原,是煤田所在地。抚顺煤田形状狭长:南邻山脉,北至浑河,东起东洲河,西至李石寨,东西全长20km,南北倾斜4km,其中西露天西部煤层厚达140m,是世界罕见的特厚煤层。总体而言,抚顺煤矿工业经历了清末民族资本集资开矿、满铁时期的长期经营、苏联军管和国民政府的短期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和市场经济下艰难的产业转型等阶段,其系统组成和运作方式与历史大潮紧密相连。

1 相关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抚顺煤矿历史、生产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涌现出多部文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从全国范围综合研究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其中对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煤矿中心抚顺进行了论述。《煤都抚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出版,勾画出抚顺城市建设的基本轮廓。在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抚顺建筑志》等专业志书从建筑布局、建筑技术等角度出发,提供了某些建筑经济技术指标,部分内容涉及到与煤矿工业遗产相关的建筑类型。东北城市规划历史是近20年来较为蔚然的话题,日本学者越沢明(Koshizawa Akira)、中国学者李百浩、汤士安是该领域的核心开拓者,他们在满洲城市发展史或东北城市规划史方面做出了填补空白性的贡献。

应该看到,东北城市规划与近代工业建筑的研究由于原始信息稀缺、资料来源单一,近年来成果比较匮乏。在“面”的研究已经铺开的基础上,“点”的成果多集中在大连、长春等大城市。抚顺煤矿在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时期均处于极为重要的资源中心地位,特别是满铁时期曾对抚顺进行了重点的城市建设,至今影响深远。抚顺城市建设档案馆存有一定数量与煤矿工业和城市建设有关的内部资料,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历史图纸与图像、各时期政府法令法规和组织建构等文件,但至今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专业著作和论文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抚顺的煤矿,不过限于篇幅和专业侧重点,目标不一致。本研究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特定历史阶段抚顺煤矿的规划沿革、煤矿遗产的直接组成进行概述。满铁时期抚顺的规划思想无疑是抚顺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的谱系,特别是明晰殖民时期工矿类城市的历史变迁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经过70年的演变,煤矿发展导致了城市格局的改变,所保留的历史信息至今究竟如何?对此,中外学者尚未涉及,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这类工作大多比较滞后。亟待梳理1905~1945年日本人在抚顺煤矿的重要规划活动,以期抓住抚顺煤矿产生与发展的核心历史阶段,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照研究,从而为保护重要工业遗产提供基础性依据。

2 抚顺煤矿城镇的发展沿革

2.1 因矿而兴——千金寨的兴起

近代抚顺的城市雏形从千金寨开始。20世纪初期千金寨为抚顺市区南部千金山脚下的一处小村落,人口不过千。1905年日本建立抚顺采炭所后,开始大兴土木。1915年抚顺县治迁至千金寨,并迅速繁荣,20世纪30年代,千金寨是满洲地区最为繁华的矿业卫星城,成为当时抚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哈尔滨、长春、大连并称为东北四大工业都市。

1908年,抚顺炭矿强行征购千金寨北侧、西侧农田1000余亩(约67km2),用以修建千金寨“日人街”,即抚顺炭矿日籍职员生活区。同时,抚顺炭矿总务科负责编制了千金寨建设规划,这是近代抚顺第一部城市建设规划(图2)。它以千金寨火车站为中心,东部为炭矿职员住宅,西部为一般居民住房租赁地,市区成矩形。1909年,日人街的暖气、供水、供电、煤气等基础设备便基本齐全,其设施在当时是最现代化的。日人街的建设体现出典型的满铁附属地规划原则:“纵观满洲之未来,应以崭新的近代产业城市为目标,树立统合日中两街之市街建设规则,以奠定附属地发展之基础”。

然而,抚顺西部煤田煤层厚,距地表近,特别适合露天开采。把投资巨大的市街建立在极易露天开采的特厚煤层之上令日本人懊悔不已,这就促成了千金寨市街的搬迁,它造成了抚顺城市中心的转移,是抚顺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为谋求新的规划,1920年出台了《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细要》。

2.2 城市中心的迁移——“新市街”规划

《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细要》的核心是新市街的选址问题,“新市街”中心最终确定在今抚顺南站一带,并据此为轴心向外辐射。以火车站为中心又分为两个地段,铁道北为粮栈集中地段,南部是由商业区和居民区组成的混合区。火车站东部丘陵为日本人和煤矿职员的聚居区,由于该地处于浑河永安桥旁,所以被命名为永安台,西部平坦地带为市街建设用地(图3)。

(1)居住区。位于永安台丘陵部位,住宅专为日本人设计,分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等级。住宅区内配备完整的公共设施,如浴池、俱乐部、幼儿园、商店等。丘陵的顶端(老抚顺市委办公楼一带)设置直径200m的圆形广场,以此为中心布置放射环状道路。

(2)商业区。新市街的商业集中在中央大街,两条斜路,永安大街(今民主路)、千金大街(今解放路),以及东四路、东三路和西五路。商业区道路全部为沥青柏油路面,粮栈区为经受载重马车,铺装石板路面。

(3)工业区和铁道区。铁道区是以火车站为中心的铁道用地;工业区位于商业区西部,地处杨柏河对岸一带。这里是抚顺炭矿经营的重工业(发电所、西制油厂等)所在,一般的轻工业允许在商业区内或混合区内设厂。

(4)公园及风纪区。以永安台丘陵地带为中心,修建东公园、西公园和南公园。中心广场的东部建东公园(今劳动公园),中心广场西部,丘陵下建西公园(今儿童公园)等。“风纪区”为妓院集中地区,抚顺炭矿在新市街划出矿用地11.57km2建“欢乐园”。

(5)粮栈区和特别区。粮栈区为在铁道车站附近贮藏农产品并转运交易的中心;特别区位于市区南部,为墓地、火葬场和日本守备队驻地。

(6)“满人街预留地”。1931年,在千金寨北侧的浑河河床上,用露天崛的层土和页岩填垫出一块土地,作为千金寨中国人转迁用地,称为“满人预留地”,即“新抚顺”,它笼罩在工厂区排出的废气和烟尘之下。

2.3 新市街与千金寨市街的对比

1935年千金寨陆续迁完,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千金寨市街和新市街在城市中并存,从历史图纸可以清晰的看出,新市街的规划体现出更为强烈的满铁附属地规划特征,如在城市形态上以车站为中心,铁路两侧土地性质极不相同,站前为城市商业中心,站后为工业用地。它套用了台湾殖民地的规划模式,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Gotō Shinpei)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市街明显的城市中心和放射形道路也体现了欧洲古典主义的影响:强调城市构图、轴线和视觉对景;主次干道整齐分明,建筑安排服从于形式的秩序感。同时,注意功能合理分区,重视道路、市政、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又带有早期近代功能主义规划的特征。它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佐野利器(Sano Weapon)是东京大学的教授,日本第二代现代建筑师中的领军人物,抚顺的新市街规划也被认为是“满铁都市计划的总决算”。

就千金寨市街和新市街内部区域对比来看,华人聚居区与日本为本国移民兴建的“日人街”同样泾渭分明,两者在空间尺度、公共设施、规划的完善性等方面有天壤之别(图4)。

2.4 抚顺第一部城市规划——都邑计划

为进一步扩大煤矿开采规模,随着满铁附属地的行政权1937年移交到了满洲国手上,1939年4月,日本制定了抚顺历史上的第一部城市规划“都邑计划”(Metropolitan Plan of Fushun)。确定以抚顺火车站为中心,东约13km,西约15.5km,南北各4km,总计约187km2的控制范围为抚顺“都邑计划控制区域”,规划30年后发展人口为64万。“都邑计划”确定市街面积为133.69km2,其中未来市街用地为63km2,计划分3期实施:由于日本后来战败,“都邑计划”没有完成,基本上只完成了第一期的规划,即大瓢屯地区(Ta-Piao-Tun)居住和工业区的规划。

“都邑计划”采用了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手法和开发模式,重点考虑工业的开发与建设,技术比较先进,为日本的战争经济带来巨大的掠夺性效益,但也为日后抚顺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埋下了诸多隐患。20世纪40年代,抚顺的城市布局基本形成,逐步发展为分散的带状城市。市区浑河以南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煤矿连接成片,工业就近布置,造成工厂、矿山、商业街和住宅交错布局,缺少功能分区,生产空间与城市空间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致使其相互制约,同时城区建设在煤层之上给以后的城市和工业发展带来限制和后患。

3 以满铁为中心的抚顺煤矿经营

3.1 满铁与抚顺碳矿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历时一年的日俄战争以沙俄完败告终,日本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并逐渐占据抚顺的全部煤矿,至1937年抚顺进入了漫长的“满铁”时期。满铁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mpany),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和约》(Treaty of Portsmouth)使日本获得了关东租借权与南满铁路,满铁于次年创立,1907年正式开业,总资本2亿日元,一半来自日本政府,另一半主要来自日本皇室、贵族、官僚。就其性质而言学术界见解较为一致,李百浩先生称其为“代表国家政策的特殊公司”。满铁的四大支柱为铁路、煤矿、地方经营和地方调查。

抚顺煤矿和鞍山制铁所、阜新煤矿并称为满铁的3大企业。抚顺煤矿和煤矿附属企业是当时满铁的重要财源,其收入仅次于铁道运输的利润,占满铁总盈利的25%。抚顺煤炭大量运往日本,对日本大型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如日本制造军舰的钢材必须用抚顺煤炼制,否则钢号达不到标准。日本对抚顺煤矿的占据不仅解决了其本国煤炭不足的问题,还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发展这些地区的殖民经济。从满铁线路图可以清楚看出,抚顺煤矿位于南满铁路中部,且毗邻南满铁路和满洲国国铁线路的交汇地奉天,满铁在此处特别引出抚顺支线用以运输抚顺煤炭(图5)。满铁经营抚顺煤矿的近40年中,两亿多吨煤炭被掠夺,抚顺煤矿可谓“满铁的心脏”。

在日本占据抚顺煤矿期间,先后成立了一系列重要机构以加强对矿区的控制。1905年5月1日,日军成立隶属其大本营的“抚顺采炭所”,利用旧坑开采,专供军用,9月该所被划归日军“野战铁道提理部”,将华兴利公司的千金寨坑、抚顺煤矿公司的杨柏堡坑以及老虎台坑组成了“采煤第一班”。1907年4月,满铁在抚顺成立其直属机构“抚顺炭矿”,1911年前称为“抚顺炭坑”,不仅垄断了抚顺地区的全部煤炭资源和油母页岩储量,而且经营着一大批类型多样的附属事业。由于此时的抚顺煤矿设施简陋,“抚顺炭矿”在对抚顺煤田进行勘测的基础上,于1907-1928年制定并实施了三期煤炭开发计划。这三个计划的实施,使抚顺煤矿工业真正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

3.2 若干重要煤矿的建设

“抚顺炭矿”对煤矿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煤扩建、新建和技术革新,为日后抚顺5大煤矿基本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长远的发展铺设了道路。其具体情况为:

(1)在抚顺炭矿的第一期(1907~1911)的开发计划期间,在千金寨村附近和杨柏河东相继开凿两新竖井投入生产,并以著名日军将领姓氏命名,即著名的“大山坑(Oyama)”和“东乡坑(Togo)”,经过漫长的演变,为现抚顺胜利矿的前身。

(2)原抚顺煤矿公司的老虎台坑在1907年改编为“老虎台采炭所”,并于1920年合并了1915年新开的“万达屋采炭所”,此为现老虎台矿(Lao-Hu-Tai)之前身。

(3)抚顺炭矿第二期(1912~1918)开发计划期间在抚顺煤田西部开始开挖小型露天煤矿,第一露天崛和第二露天崛,后先后废弃;1927年,开始建设第三露天崛。1938年,三坑合并,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露天矿场(Ku-chengtzu open cut),西露天矿现存并改建为矿业博物馆。

(4)一批由中国商人经营之的煤矿,均陆续为“满铁”所吞并。如1917年华商张慎修开凿的龙凤斜井,次年便为“抚顺炭矿”吞并,改称“龙凤采炭所”。矿区内标志性的“龙凤竖井”于1934年始建,1936年12月投入使用,其质量和技术指标在当时均堪称世界一流,现存较完整的构筑物及相关历史街区。

(5)除煤矿资源外,1939年,“满铁”开始建设以专采油母页岩为主的“东露天矿”,以满足炼制石油的需要,为新中国成立后东露天矿的前身。

满铁的建设使煤矿生产能力大增,从趋势可以看出,除日本统治末期因战争原因造成的煤炭产量锐减外,抚顺煤矿的年生产能力始终保持较为平稳快速的增长,煤矿工业在殖民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据统计,日本占领时期内总计掠夺抚顺煤炭资源2.02亿吨,平均年产518.8万吨,最高曾达近千万吨(图6)。在此期间,抚顺煤矿迅速发展成与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河北开滦煤矿并列的中国三大煤矿之一。

4 满铁对抚顺城市空间与建筑遗产的影响 ,

4.1 “满铁”时期形成了今日抚顺的基本格局

抚顺的工业和城市面貌自上世纪20年代起逐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城市格局以浑河为轴线逐渐发展为带状分布,市区浑河以南各矿井、工厂根据采煤点就近布置,矿区开始产生接连成片的趋势。1920年,日本推行“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到了上世纪30年代,露天矿开采规模逐渐扩大,1931年已建成东西长6.2km,南北宽1km的大露天煤矿,千金寨地区逐渐被露天大坑所吞没,上世纪40年代,抚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4.2 保留完整的城市中心区

因煤矿工业而产生和改变的城市格局对今日抚顺市中心的影响最为直接。上世纪20年代,由于日本推行“大露天矿掘开采计划”,“日人街”建设开始进行,主要分为社宅区与商业区两大部分。日本人于1919年将突出于永安桥与东乡坑之间的高地作为“社宅予定地”,称为永安台,在这里修建了道路、上下水工程以及大量高档日式住宅。其道路网是从中央圆形广场向周围倾斜的略呈圆形放射线形街路,构成了南北两个街廓,该方案奠定了今日抚顺市委所在的永安台地区的道路结构和基本空间格局。

1923年开始修建商业区。商业区路网以火车站(今抚顺站亦即南站)为中心,以3条放射形大街(中央、永安、千金)为主要轴线,与这3条主街相交的东西向道路分10条,以中央大街为中轴,火车站以南第一条街,中央大街以东称“东一条通”,以西称“西一条通”,以此类推;南北向道路为6条。火车站以东为东一番町,火车站以西为西一番町,以此类推。道路宽度分别为27m、22m、18m、11m等。在商业区的西端,设置游乐区称为欢乐园。这个规划方案奠定了今日抚顺商业中心——站前地区的空间结构。

围绕煤矿生产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日本在满洲各重要城市所做规划的共性,并且体现出超越其本国国内城市规划的高水平。强调城市结构的图案效果和形式美,同时也注重功能的合理分配,表现出欧洲古典主义和近代功能主义的双重影响。在规划选址、建设方式与时序、土地利用等方面,对于今日如火如荼的新城建设仍具有参考价值。如目前抚顺制定的新站前规划方案设计,利用原火车站并不位于放射道路几何焦点上的特点,保留了建于1934年的抚顺南站,并能顺利将中央大街延伸至站北地区,直达浑河对岸,正说明日据时期的城市规划巧妙地考虑了未来城市轴线拓展的需求(图7)。

4.3 区位优越及持续使用的煤矿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为国家生产出了第一吨特钢、第一吨铝和第一桶原油,并由此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和“煤都”,具有典型的工业城市气质。煤矿文化是抚顺工业城市精神的核心,煤矿工业遗产则反映了抚顺的这种精神特质,也是集体记忆的印证。抚顺煤矿的遗产空间集中于今日的城市中心附近,尤其密集分布于永安台和站前这一最为繁华的城市区域,具有极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长期以来由电铁和其他公共交通共同组织起市内联系,2009年电铁客运停止,但其他更为便捷交通方式迅速发展,使遗产的可达性大为增强。

抚顺煤矿的直接组成可概括为“五矿一坑”,即西露天矿、老虎台矿、龙凤矿、胜利矿、东露天矿和深部坑,其中“五矿”构成了抚顺煤矿工业遗存的主体,并深刻影响了抚顺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中心区的肌理。抚顺煤矿的五个主体矿井(坑),除龙凤矿目前废弃外,其余仍处于正常生产进程中,西露天矿、老虎台矿主要进行煤炭采掘;东露天矿进行油母页岩的开采和利用;胜利矿作为试验井田,进行特厚煤层城下开采,瓦斯开发利用,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实验。这些矿井的生产仍是当地经济和国家资源的重要一环,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不会停止(图8)。抚顺煤矿遗产中与生产相关的部分始终处于持续的社会使用过程中,极少中断,并且功能的变更不大,涉及城市功能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等部门选择在满铁时期遗留的矿区内工作,这种情况大多延续至今。煤矿遗产中的管理、居住、医疗、教育、交通、园林、水源等功能也能长期提供原有或相近的服务,目前数量已经不多,但类型依然存在。

5 结语

煤炭曾是各类新式工厂、军事、交通运输的动力之源,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影响非常深远。有鉴于此,1999~2002年,英国考古学家斯蒂夫·休斯(Stephen Hughes)领衔完成了《国际矿业遗产研究》,它对煤矿工业遗产的概念、价值属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梳理。满铁时期抚顺所留下的工业遗产值得学界关注,它不仅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考察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堪称世界工业建筑历史的一部分,具有科技史、建筑史、环境史、生活史、革命史等方面的研究意义及学术价值。

抚顺工业遗产,特别是矿区建筑与规划遗产具有独特性,它充分显示出日本将西方的规划理念与日本近现代建筑经验引入我国东北地区,摸索一条煤矿开采与城市发展协同的近现代道路之历程。佐野利器等日本第二代核心建筑师为领军人物的直接参与,有助于将抚顺在满铁时期的规划成果体系化,规划至今成为城市可识别性的标志。与此同时,抚顺城下压煤是满铁时期遗留下的严重后果,当时将石油、发电、机械等主要工业及城市中心区建筑于煤层之上,这是昔日殖民统治为当前城市发展空间埋下的隐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急速膨胀,胜利、老虎台、龙凤3个矿井开采逐渐进入市区,其开采影响甚至进入了城市中心密集的住宅区和重要工厂之下。因此,继续采煤,城市建筑和设施就要面临威胁,不得不搬迁,城市空间格局也会遭到破坏;保护城市,矿井开采年限就要缩短,煤炭产量必然大幅下降,这两者的矛盾是抚顺煤矿生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死结。除了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大规模的拆旧建新之间的尖锐矛盾外,抚顺露天矿坑具有遗产空间和废弃地的复合特征,如何妥善保护与利用,目前的研究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盲点。本研究是详细梳理遗产本体价值的基础性探讨,对未来有重点地加以煤矿遗产展示利用具有客观评判性。

参考文献:

[1] 孫毓棠,汪敬虞.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44-56.

[2] 煤都抚顺编写小组.煤都抚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1-101.

[3] 李宝顺.抚顺建筑志[M].沈阳:沈阳建筑出版社,1996:1-580.

[4] 汤士安: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1-700.

[5] 越泽明.州国都计划[M].欧硕,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28.

[6] 龚丽媛,邢铭.抚顺市城市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1-87.

[7]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裁室地方部整理委员会.满洲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上卷)[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193.

[8]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抚顺矿碳概要(日文地图与说明册)[M].出版者不详.1935.

[9] 越沢.中国东北都市计画史[M].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109.

[10] 满州建筑协会.新撫順の市街計畫と其の建築[J].满洲建筑协会杂志,1933,13,(4):22.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露天矿;采矿方法设计;三维可视化;采剥计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是由玉溪矿业有限公司、(香港)励晶金属有限公司、云南鼎泰投资有限公司和云南易门经一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重组的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目前拥有大平掌铜矿采矿权和大平掌铜多金属普查、大凹子铜多金属普查、景谷中合铜多金属普查三个探矿权,是集探、采、选为一体,以铜、锌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

2006年以前,大平掌铜矿的采矿设计采用传统的手工制图和借助于CAD等作图软件形成施工图形,这些图形大多局限于二维平面图形,图形不够直观,信息表达不够充分,工程量大,需要的专业人数多,而且往往只有少数专业采矿人员才能够快速清晰地理解。2009年2月份,玉溪矿业公司全面接管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大平掌铜矿的生产经营权以后,玉溪矿业公司矿山研究院引入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对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进行管理和开采。

MicroMine采用真三维采矿方法设计,生成三维采矿单体实体模型。在三维采矿单体模型的基础之上,透过矿块表面直接观察内部采剥工程布置方式和顺序,进行任意剖面图的剖切,观察内部构造、局部信息,并自动生成用于生产的二维剖面图,这种三维可视化方法的实现可以给设计人员提供大量、精确、直观的图形数据,从而降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MicroMine可在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采剥工程量、采剥比、矿石量、损失和贫化率、炸药及爆破器材消耗量等一系列参数,这些资料为后期采剥计划的编制和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利用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对大平掌铜矿管理规范及流程具体分测、地、采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矿山工程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第二部分矿山地质模型的更新,第三部分露天矿山采矿设计。

1工程概况

大平掌铜矿是一座以铜为主,并伴生锌、金、银,铁等多种金属元素的中大型露采矿山。采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大凹子组(DCd)的第一段(DCd1)顶部和第二段(DCd2)。大凹子组第一段顶部为块状硫化物及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凝灰岩,是矿区v1矿体的产出层位,其下部被次火山岩流纹斑岩侵入,矿区V2矿体即产于流纹斑岩。大凹子组第二段出露于矿区中部,岩性为灰绿色英安岩。矿区总体为一北西走向的背斜构造,由于受断裂、斜长花岗斑岩及流纹斑岩侵入破坏,背斜形态不完整。采区出露断层较多,但多为小断层,对矿体影响不大。只有2-12线之间发育较好的纵段断层和4-6线处发育横断层对V1矿体有一定影响,但错距都不大只有20米。大平掌铜多金属矿产于大凹子组凝灰岩和流纹岩中,矿区圈出两个矿体,两者的地质特征有明显差异。V1矿体由块状硫化物矿石组成,呈不规则的透镜状或构造块体,分布在V2矿体及流纹岩之上,与下伏V2矿体不完全重叠,与顶板英安岩之间常见凝灰岩,接触面呈波状。V2矿体由细脉状和浸染状矿石组成,产于流纹斑岩顶部流纹岩中,连续分布,中部厚边部薄,饼状透镜状。两个矿体分布于19至20勘探线间,走向北西,向北东波状缓倾斜,倾角10°-25°,局部大于35°。矿体总体长2000米,宽100-670米,埋深从地表到280米标高,矿体厚度2-50米。V1矿体主要由7个矿体构成,V2矿体主要由4个矿体构成。本研究中采矿设计的单于0-10线1095m标高以上的矿体。

2三维可视化采矿模型建立

2.1数据收集及准备工作

2.1.1数据收集

设计前,主要应收集的资料有测量人员审定后提供最新的采场现状图;地质人员审定后提供的0-10线范围1095m以上各标高矿置及V1、V2矿体的矿量与品位。

2.1.2准备工作

设计资料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它是进行采矿单体设计的基础,包括建立采剥工程实体模型和需要计算储量部分的块段模型,另外还要根据矿体的形态和围岩的性质确定出采矿方法和各个技术参数。根据矿体的实际情况,本设计范围内采用的采矿方法及开采方式为露天台阶式采矿。

2.2地表模型的更新

地表模型是建立三维地质实体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好地表模型,可以在宏观上对矿区所在位置在宏观上有个完整的认识。

大平掌铜矿的地表模型一般每个月更新一次。根据测量人员提供的测量数据,在AutoCAD中连成地形线,然后导人Micromine软件中进行高程赋值,把与上一个月地表重复的部分替代,再用创建DTM指令生成最新的数字地表模型(如图1)。地表模型一般由若干地形线和散点生成,在Micromine中,系统根据每个点的坐标值,将所有点(线亦由散点组成)联成若干相邻的三角面,然后形成一个随着地面起伏变化的单层模型。

图1更新后的地表模型

2.3矿块模型的更新

创建一个线框,把所有矿体包含于其中,用更新后的地质模型与新创建的线框进行布尔运算(表面下的实体),再通过线框赋值即可得到新的矿块模型(如图2)。

图2更新后的矿块模型

2.4露天坑模型的建立

根据玉溪矿业矿山研究院提供的《大平掌矿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及露天开采设计》及矿体地质特征和开采的经济技术条件确定本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为:(1)工作台阶高度10m;(2)工作平台宽度12.5m;(3)安全清扫平台宽度30m;(4)运输线路宽度为15m,坡度为8%;(5)运输公路的最小转弯半径为15m;(6)台阶坡面角75°。依据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当期的生产经营目标,结合生产作业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当期生产露天坑的最小底宽,按照上述的参数设置,然后在三维图形环境下生成露天坑模型(如图3)。

图3露天坑模型

露天坑模型建立以后,通过布尔运算(表面上的实体)再用线框赋值即可得到露天坑内当期计划开采的矿体。

2.5爆破设计

采矿设计中,爆破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三维可视化设计可以为爆破施工提供最直接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露天矿爆破设计主要分为矿岩爆破设计和围岩爆破设计。钻孔主要分浅孔、中深孔和深孔3类。爆破设计中需要的炮孔设计参数包括钻机类型和爆破范围、作业高度,最小孔底距,炸药种类、装药方法,装药密度、炮孔间距和排距等,炮孔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矩形布孔和菱形布孔2大类型。大平掌矿山主要布孔方式为菱形布孔。

根据矿山以往的经验和矿体地质特征确定各爆破参数后,在Micromine三维软件露天爆破设计中对各台阶进行布孔,计算装药量。

2.6设计结果输出

设计结果包括各台阶围岩量、矿石量、各种金属的品位、剥采比、矿石的损失贫化、炸药和爆破器材的消耗量等(如表1、表2)。

2.7采剥计划的编制

编制露天矿采剥计划是当前采矿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为平台,依据原始地质资料建立矿山的矿体、地表模型,结合该矿当前生产的实际数据,进行露采坑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能够对采剥顺序计划自动优化,同时在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手工编制采剥计划,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得到较满意的露天境界壳,并且有效的指导露天矿山分期开采或中长期采剥计划的编制,为采剥生产计划优化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达到迅速开展工作的目的。

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可以从时间上再现露天矿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生产的过程是不断改变三维实体现状模型图的过程,如果把每次采剥作业的实体台账进行保留,就可以查看过去任意时刻的采场状态,同样也可以将编好的计划运用到模型中,三维表现每年的采出量及采出后的模型状态。在计算方面不再采用各种几何公式,而是依赖实体的布尔运算,从而更精确和更方便。

大平掌铜矿现所有的采剥作业都在山坡进行,因此快速准确的验收计算成为首要的问题,引进Micromine以后,在实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布尔运算,使验收计量变得非常方便和准确,同时更直观的反应了采剥状态,为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了有利的保证。Micromine带来了测量验收与采剥计划作业形式的变化,所有计算结果都是三维状态下的三维实体,无论是速度和效果,都是原有基础上一次质的飞跃。比如在模型图上编制十二五采剥计划,可以直观反映五年后的采场规划图和真实再现每年的变化效果,结果非常直观。

2.8剖面查看及图纸输出

建立在真三维模型基础之上的采矿设计内部工程任意方位察看,与传统设计相比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真实化,对从本质上了解各个采剥工程的空间结构、采准顺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真三维矿块及内部实体工程模型,截取任意位置、方向、比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与传统图纸进行成功转化,形成平面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指导、生产进度计划编制,为矿山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工具和优化方案的选择,同时为矿山的生产调度及其控制提供空间定位和基础模型,并最终服务于整个生产过程。

3Micromine露天境界优化功能

确定最优露天开采境界是露天矿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目标是实现矿山生产利润最大化。传统的人工境界优化方法是通过逐渐增大境界尺寸来计算平均剥采比和境界剥采比,当境界剥采比等于经济合理剥采比且平均剥采比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时,即认为该境界为最优境界。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确定一个境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优境界。同时,最终境界的设计往往是在矿山投产前完成,而最终境界的形成是在矿山开采十几年或几十年后,并且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行情、矿山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影响,矿山的开采寿命也相应地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每隔几年应用当时的经济技术参数对最终境界进行重新优化。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大中型露天矿已将边坡与开采境界的优化方法由过去的传统手工方法变为借助计算机的动态优化方法,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矿床模拟技术和露天境界优化方法的结合,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大平掌铜矿露天境界优化是委托玉溪矿业公司矿山研究院进行设计的,在当期的生产过程中还没对原有境界进行再优化。故本次工程实例只着重介绍了Micromine的露天开采设计及编制进度计划功能。对于它的露天境界优化功能及品味控制功能不再详细介绍。

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系统以其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大平掌铜矿露天矿山工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另外还提供储量计算、品位估值等功能,大平掌铜矿安排生产计划、实时调度监控等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提高矿山管理者、设计者的能力,而且还可节约资源,加速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矿山产业更好与国际接轨。

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在大平掌铜矿的运用,是大平掌铜矿走向“数字化矿山”标志。采矿设计三维实体模型是“数字矿山”的基础,也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三维开采设计可视化对大平掌矿山的计划编制和生产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同时。三维采矿设计建摸技术可以使矿山的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能够对采用的采矿方法、采矿过程等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便于预先发现问题、制措施。同时,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的引入,为大平掌铜矿实现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林,李家泉,代碧波,等.三维实体建摸技术在露天矿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08(17):163—164.

[2]龚元祥,王李管,贾明涛,等.金川矿区复杂地质体三维可视化[Z].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露天煤矿 运行管理 机电设备

中图分类号:T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39-01

1 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特点

一般情况下,在露天煤矿工作过程中都需要开采和运送大量的煤矿及一些石料,因而不可避免的会用到推土机、洒水车、卡车、起重机、前装机等各种类型的机电设备,然而在对这些设备的管理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工作的成本,也没有完全发这些机电设备的最大使用效能,所以必须做好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

露天煤矿的机电设备运行具有独有的特点,包括专业技术性强、设备种类众多、生产任务工作量大、价值昂贵、作业环境恶劣、分布广、机动性强等,并且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较多,而管理人员较少,并且操作人员多为多人倒班作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电设备出现问题的可能。实际数据表明,因为机电设备管理不善、机电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煤矿井下事故占到了总事故的近三成。因此,管理人员必须首先要具备机电设备管理意识,认识到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不善所造成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并且充分考虑到露天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特点,包括设备众多、管理难度大、管理点分散等。尤其是当今煤炭能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煤矿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并且流动性大,在这些综合压力下,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体系,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电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露天煤矿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2 提升露天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水平的途径

2.1 加强露天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合理和健全的露天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制度是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首先要建立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并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并加强管理监督工作,使各项规范和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保证露天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转和使用。

具体的管理制度如下:要实行机械设备统计制度,对所有机械设备统一规划,全面协调,达到供需平衡,建立露天煤矿机电设备明细表和使用台帐,为所有的生产设备、机动车辆、计算机、通讯设备、电铲钢丝绳、坑下供电电缆等设立全面的技术档案和使用更换台账,确保机电设备的账、卡、物相符;制定并执行机电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由分管领导、相关机电管理人员参加的机电例会,总结上阶段工作,提出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机电工作的重点;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机电设备检查的内容,参照《煤矿安全规程》《机电运输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根据不同设备的使用地点、用途、环境等因素,确定相应的检查及验收内容、周期,同时对设备管理人员实行工作责任制,对于那些对设备检查后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应给予相关责任人一定的处罚。

2.2 建立健全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体系

还有建立健全的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体系,主要目的是对运行的设备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其是否可能存在潜在的问题故障,并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实施预防性维修,防止设备发生故障时对煤矿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也可以避免机电设备“带病”运行,减短其使用寿命。

预防性维修主要采用监测技术,评估机电设备的部件或总成件的机械运行状态,从而制定相应的预维修计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设备计划外停机的可能,保证设备停机时间最小,发挥出其最大运行效益,减少维修成本。预防性维修还包括定期维修和故障维修,首先要将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维护视为独立的过程,分别有专业的人员负责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对那些易磨损的零部件要定时更换;故障维修就是解决设备已经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维修措施,使设备恢复运转。在进行上述的预防性维修时,还要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工作标准进行,通过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基础研究,制定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在内的预防性维修标准,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的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

2.3 积极推动露天煤矿机电设备运行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推动露天煤矿的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首先要充分利用井下的生产实时监控系统,并建立微机预警系统,从而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精细化管理。还要针对井下设备管理具有环境差、难度大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特点,尽可能采集大量的现场数据及管理信息,再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设备的全方位监管。预警系统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和管理流程,比如: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或在PC机上直观检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工作的疏漏及重复现象,使日常检修工作安排有序开展。

2.4 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机电设备运行队伍

露天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包括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和检修、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等,要选拔和培养出一批懂专业技术的机电设备专业人才,通过培训使他们理解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思维和理念,不断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以满足露天煤矿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要还定期组织机械设备操作和检修人员参加露天煤矿的机电设备操作竞赛,形成钻业务、比技术的良好施工氛围,并让那些佼佼者进行技术宣传,及时推广有效的操作和检修经验,以点代面,逐步提高露天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3 结语

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因此要充分结合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特点,针对性的建立露天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提高露天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晓萍.新时期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科学管理浅析[J].工业技术,2012(8).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采矿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41-03

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及培养卓越性人才的需求,适应教育部开展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求,从2010年开始建设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应用实践性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深刻理解采矿工艺、岩石力学等理论并能够联系实际解释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岩土体失稳、破坏问题及其防护原理。野外考察和现场实例无疑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现场条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很难在教学中实际操作。现场和物理试验虽直观,但由于各学校实验室观测手段、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对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不能体现时代特色和新的教育观念,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与兴趣的共增”这一教学目标。

一、东北大学采矿工程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随着数值计算方法、虚拟仿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方法和技术为采矿、岩土及其岩石力学实验提供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计算力学新理论、新方法和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对岩石的变形与破裂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不仅可以达到采矿、岩土工程设计及岩石力学实验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且可以突破传统现场工程实践周期长、危险性大以及岩石实验观测难、分析难、重复难等多种弊端,是采矿、岩土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

数值试验和虚拟仿真技术注重于对一些由于经费、时间、难度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在实验室再现的现象进行虚拟显现,更强调运用数值实验的结果加深对未知现象的探索,具有通用性强、方便灵活、可重复性等特点。所以,针对采矿、岩土工程实践周期长、危险性大以及岩石实验观测难、分析难、重复难等多种弊端,通过建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工程设计原理,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对于产学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解决采矿工艺优化设计、岩土力学实验、采矿围岩岩体失稳数值仿真模拟等大型复杂实验中物理实验设备昂贵、维护费用高以及采矿现场安全性差等缺点成立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本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物理实验与虚拟实验并重”、“科学研究指导教学实践”的实验教学理念。中心的建设主要依托于国家采矿工程重点学科、教育部金属矿山深部开采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岩土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大学―东北建筑设计院合办的辽宁省岩土工程研究中心、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招金集团东北大黄金学院。经过快速发展的4年,中心至2013年已形成了系统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2013年,建立东北大学-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4年,中心所授课程《采矿学》获部级教学成果奖。2015年,东北大学采矿与岩土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为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二、东北大学采矿工程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

东北大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主要承担采矿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5个本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虚拟优化设计、数值仿真计算、数字矿山、地质测量、虚拟安全工程训练等实验、实训课程。此外,还服务于全校本科生各类创新竞赛和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中心目前设有4个实验室:矿山测量与数字矿山虚拟仿真实验室,采矿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室,岩石破裂过程与大规模并行计算数值实验室,安全环境及装备虚拟仿真实验室。

以上4个虚拟仿真实验室,开设各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面向全校相关专业承担课程实验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实施了分类教学,对采矿、岩土、安全、资源勘查、测绘、力学专业学生开设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部分同学选作创新型实验。另外,中心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设计与制作的主要支撑单位,为其提供设备仪器、场所和指导。

以下以采矿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室的露天矿境界与开采计划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全面介绍本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实践过程。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露天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027-02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位于胜利煤田的中部,露天开采资源可采储量3 970.02 Mt,平均剥采比2.93 m3/t。该矿是“锡多克”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煤炭生产基地具备建设特大型露天煤矿的条件。机电设备管理是露天煤矿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对露天煤矿的生产组织、生产能力、生产安全等,在一定意义上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保障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设备可用率,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该矿自投产至今在露天矿机电设备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1 机电设备管理分析

1.1 生产工艺及特点分析

(1)剥离系统:单斗―卡车―推土机排土工艺;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最大的机动灵活性和适应性,初期投资不大,生产效率较高,基建量小,用人少。

(2)输煤系统:单斗―卡车―可移式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其特点:综合了间断工艺的广泛适应性和连续工艺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缩短了卡车的运距,降低了运输费用,破碎机是这种半连续开采工艺的中心环节。

在设备选型上满足“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三者统一权衡”的原则,并符合实际情况,整体上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1.2 一期工程(10 Mt/a)投资分析

矿建投资占总投资的11%;建筑工程投资占总投资的19%;设备购置占总投资的41%;安装工程占3%;其他费用占26%。

1.3 运行状况分析

现就主采设备(20立电铲、100 t级卡车)与国内同级别的运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公司主要采运设备可用率水平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但生产能力偏低,且运行维修成本偏高。说明该矿在运行维修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继续加强设备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1.4 经营成本分析

机电设备平均单耗分析:设备大修、故障增多,维修成本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燃油、大修以及配件方面分析:占费用比例是燃油69%,大修14%,配件9%,两项合计92%。可见,有效合理控制燃油消耗,制定合理的大修计划,是降低机电设备运行成本的关键所在。

从工程械运行成本方面分析:运输设备(卡车)占整体费用的71.45%,其中TR100、220卡车所占费用比例较大;工程机械占整体费用的18.55%,其中履带类设备履推、液压反铲所占费用比例较大;掘设备(电铲、液压铲)占比5.92%,突显电动设备比燃动设备在运行成本方面的优越性。

2 组织和制度

2.1 组织机构

该单位的组织形式属于“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征是:职能部门提供服务,与直线部门共同工作。直线部门直接参与生产目标的实现;职能部门间接参与,监督和管控,实现“他人”管理,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优点:直线型结构集中统一指挥,职能型结构分工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缺点: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建立在高度的“职权分裂”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如果目标不统一,则容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这两类人员的摩擦,最高管理层应明确各自的作用,鼓励直线人员合理运用职能参谋人员所提供的服务。

2.2 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呈金子塔形式分3个层级。

最高层是机电设备管理制度,该部分是整体统领性文件,包括资产台账、购置、使用、更新、调拨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规定。中间层是四大标准(点检、检修、操作、),该部分是技术指导性文件,检修活动的科学依据。最下层是其他制度、流程、岗位责任制、安全规程等,该部分是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和四大标准的具体执行。

3 检修模式分析

3.1 点检定修与传统检修模式对比

传统检修:以修为主,检修人员完成事后消缺,备件使用寿命最大化,无需掌握设备的劣化程度,无需配置专业人才;易发生机械事故,影响生产增加备件储备量,要求维修能力强;模式简单,配合简单的交接班点检。

点检定修:以防为主,全员参与,实现预防维修;有效防止“过维修”或“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制定合理的备件供应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设备运行状况不易判断,需要积累大量资料,分析判断专业性较强。

3.2 目前状况

设备管理部内部成立故障诊断中心,购置专业点检设备,培养专业人才,全面推进点检定修管理模式。各项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正规化的方向迈进。

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防、跟、测、改、治”的点检定修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故障的发生。针对露天煤矿设备的特异性,同时推行传统事后检修、计划大修的检修模式,两者有效结合。

3.3 最终目标

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设备点检定修制度,并与传统检修模式相结合,确保设备完好运行,降低检修费用。

4 安全管理分析

该矿的安全管理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如以下几点。

(1)人的不安全行为:做好人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考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三违”,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2)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好设备的管理是设备保持正常稳定状态,通过技改消除缺陷,提高设备本质安全。

(3)环境的风险因素: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做好环境风险识别,消除危险因素,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工作,杜绝隐患的发生。

5 管理提升分析

该矿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用:加大培训力度,设置合理的人才提升机制,提高机电设备运行与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2)部门职责界线清晰:生产部门与职能部门划分清晰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

(3)树立成本经营理念: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的成本核算,全面推行包机制,工资奖金与生产指标挂钩,节奖超罚,加大设备(配件)国产化开发、技术改造、修旧利废力度,实现降本增效。

(4)合理优化采运系统。通过不断加强生产工艺各环节的优化工作,统筹规划采、运、排生产环节的时空关,设置合理的车铲配比,加快剥离半连续系统的投入。提高设备作业效率,进而降低采剥成本的效果。

(5)拓展维修部门自修范围,减少设备维修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率,为降低设备检修成本。

(6)强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风险预控管理。认真辨识危险源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减少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

6 结语

通过总结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自投产至今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对提升该矿的机电设备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也为露天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模板,具有很好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宝华.加强设备科学管理促进生产发展[J].科学与管理,2005(1):22.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以编制东露天矿五年计划为目标,通过 3DMine矿业软件块体模型报告矿岩量功能,计算矿坑采剥量。

1.1创建表面模型

(1)地表模型

为保证约束块体模型时,矿坑地表开采范围报告准确,需要建立开采境界范围内地表表面模型。

(2)当年年底矿坑位置表面模型

利用3DMine矿业软件,依据当年矿坑采剥工程位置,将矿坑各帮由二位视图转化为三维。

(3)今后五年矿坑推进方向表面模型

考虑到在编制五年计划时主要考虑因素有两个:一是公司针对国内国际煤炭经济形势,对煤炭产量的一个潜在期望值;二是本矿这一时间内设备能力最大值。在矿坑正常推进过程中,非工作帮将逐步被内排弃物覆盖,但在计算中,考虑矿坑采剥土岩量计算时,假设物料仍然全部外排。在建立模型时,两端帮各平盘按照推进方向延伸。通过工作帮各平盘向前推进米数的假设,建立今后五年矿坑工程位置表面模型(矿坑水平台阶建模时最下部台阶高程须保证达到底部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位置)。

(4)最底部开采煤层底板表面模型

为保证计算矿岩量准确,需要建立矿井最底部开采煤层底板的表面模型,避免底板以下岩石计入剥离物。

1.2确定开采范围

根据当年年底矿坑位置和今后几年矿坑工程位置对比,确定一定时期矿坑开采闭合圈范围。

1.3矿岩量计算

通过3DMine矿业工程软件菜单“块体”—“块体报告”功能,进入块体模型报告窗口,按照添加约束引擎窗口要求,添加块体约束,从而得到块体模型报告。

1.4编制中长期计划

根据计算开采煤量和土岩量,对比设备能力,得出未来一年全矿采剥总量,从而合理安排来年生产。如未来2-4年,需要提高煤炭产量,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可以提前安排设备增购计划,保证设备能力达到采剥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对5a甚至更长时间开采范围内煤岩量计算,可以计算期内平均剥采比,对比每年计算的剥采比,可以对矿V—P曲线进行均衡,从而提前做好原煤、剥离接续准备工作,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2结语

通过对矿坑二维视图进行三维视图转化,利用3DMine矿业软件块体模型进行中长期矿岩量计算,相比传统AutoCAD软件有以下优点:

(1)采用块体模型约束进行计算,对开采范围内矿岩量计算更加准确,提高编制计划的真实性、指导性;

(2)通过块体模型自带属性和扩展属性,可以准确掌握矿体品位(各煤层灰分、硫分、比重、发热量)。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 教学内容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0-02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期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结合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的必要性,探讨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以期为打造精品课程和采矿工程部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奠定基础。

一、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特点

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本科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矿床露天开采的基本工艺与设计方法,以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主要方法与参数设计,为今后从事露天矿山、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内容多且杂。课程涵盖固态矿床露天开采与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两部分内容,涉及上述领域的开拓方式、生产工艺、采矿方法和设备选择,主要内容包括露天矿山的矿岩松碎、采装、运输、排岩、露天开采境界、矿床露天开拓、露天矿生产能力与采掘进度计划、露天矿边坡稳定与控制,以及金属矿床地下开拓方式、回采工艺、采矿方法选择与适用条件、矿柱回收与空区处理等,知识涵盖面广,课程系统性差,教学难度较大。二是课程学时较少。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综合了矿山地质学、矿山机械、爆破工程、岩土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还需适时补充有关爆破作用机理、矿山公路铁路线路设计等内容,故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然而,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版教学大纲(2011版),该课程的授课时间由原来的40学时减至32学时,学时少而内容多,这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增加了困难。

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中最主要的是课程教学。在专业范围内,根据教学需要,将知识体系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每个具体的知识体系即课程;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其载体是教材。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建设,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好如何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学内容是体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领域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并且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普赖斯知识指数增长模型,到2020年人类知识总量将达到每73天翻一番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科学研究,这也是提高自身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条途径。教师只有将反映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新的教材及课堂讲授中,才能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教学内容改革既涉及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与组合,以及每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优化,又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选用等因素。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更新快,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改变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科学发展前沿的现象,形成开放的课程体系刻不容缓。

三、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

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要求。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承担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建设”项目,探讨采矿工程专业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调整,应注重将工程素质的要素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内容。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涉及的预备知识和相关领域较多,课程横向跨度大,其与矿山地质、矿山机械、岩土力学、爆破工程等课程联系密切。在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原有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合理保留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补充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原先在讲授“露天矿山爆破”时,需要增加2学时来补充有关炸药基本组成与岩石爆破作用机理等内容,但根据新版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已新增爆破工程课程,因此,在讲授“露天矿山爆破”时,无需重复这部分内容,从而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又如,浅孔留矿采矿法虽在许多小型金属地下矿山仍普遍运用,但其存在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作业条件差等不足,不符合“安全、高效”的采矿发展之路,故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再如,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步向深部延伸,解决深部开采引发的高温、高压、岩爆等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适时补充深部开采理论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采矿学科的深入认识和思考。

(二)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思想的具体反映,一本好教材是取得出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因此,编写与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教材既要求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重点突出,并能反映国内外最新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又要求能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教育。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内容涉及固体矿床露天开采和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两部分内容,曾选用教材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大采矿专业要求编写的,不能充分满足新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在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材建设项目,按新的思路组织编写课程配套教材――《金属矿床露天与地下开采》。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该教材是针对煤炭院校本科生采矿教学的特点,适当补充固体矿床露天开采与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有关内容;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爆破作用机理、矿山公路铁路线路设计等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矿业领域较为成型的新概念、新成果、新方法,如地下深井矿山胶结充填采矿理论与技术、露天煤矿吊斗铲剥离倒堆开采工艺等。《金属矿床露天与地下开采》荣获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

(三)明确教学重点。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表面看起来,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实际上这是对教学内容理解不系统造成的。明确教学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重点的确定又必须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的深化和适当的扩展或删减。然而,教材毕竟只是教学中的主要参考书,对教师而言,还要参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在熟悉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加工精炼,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例如,在讲授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方法时,可按照“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工作―切割工作―回采工作―采矿方法评价”的思路开展;在讲授露天煤矿大型采装设备吊斗铲时,可引出“吊斗铲倒堆剥离开采工艺”,并通过我国黑岱沟露天煤矿“定向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剥离”实例深入阐述此类开采工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入科研成果。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从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科研工作是提高和体现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加科研实践来丰富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将反映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充实到新的教材及课堂中,既不会使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枯燥无味,又能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造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方法选择时,结合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夏甸金矿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详细论述了选择采矿方法的基本要求、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和采矿方法选择的步骤,收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的知识点融入科研项目中,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充填采矿实验室在仪器设备上的优势,先后组织本科生参与“全尾砂固结充填胶凝材料研究”、“尾砂胶结充填体自立性能研究”、“高地温环境下全尾砂固结胶凝材料研究”等多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参加相关科研工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总之,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明确教学重点、引入科研成果等途径,力争实现科研和教学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能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宏岩,郝东明,胡金凤,等.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 2009(2)

[2]吕永震,王光.创新课程建设体系,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3]勾攀峰,宋常胜.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5)

[4]蔡美峰.对本科生教材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 2001(5)

露天矿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型露天矿 地质灾害 原因和防治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对我国来说,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矿山资源开采势头强劲,在矿山资源快速开采的同时,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事故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矿山开采地质灾害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小型露天开采矿山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1.1小型露天矿边坡角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小型露天矿的边坡稳定性直接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矿山开采人员的职业素养、矿山的高度和岩石本身性质、矿山挖掘的坡度等等原因都会对矿山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于小型矿山开采来说,其开采区域集中在矿山的中心部位,矿山表土层和废石剥离层的台阶高度小于等于十米,其台阶坡面角度小于等于70度。对于小型矿山来说,矿山开采领导者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是发生矿山开采灾难的主要因素。矿山开采公司为了其利益的最大化,常常忽视对工人们的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企业对国家规定的矿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置若罔闻,为了贪图方便,一些企业开采矿山往往从矿区的边缘向内部推进,对露天矿至上而下分层开采的规定执行不足。这样就造成了矿山坡度的人为加大,致使矿山由原来稳定的坡度慢慢加大,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加剧了矿体围岩节理的发育程度,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导致局部可能形成危石,稍一遇到狂风暴雨或者是爆破的震动即会滚落形成地质灾害。再者,矿山边坡底部土壤如果受到雨水的长期冲击或者浸泡就会对矿山边界处造成威胁,降低矿山边界处的稳定性。容易造成矿山的崩塌和滑坡,对矿山开采人员和机械造成严重的威胁。

1.2矿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滑坡和崩塌

矿山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矿山的崩塌和滑坡,但是就露天开采矿山来说,其本身的开采条件和周围的地质条件都不错。但是由于企业片面追求利益,对矿山的科学规划不足,为矿山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矿山开采中常常使用爆破的手法,但是,矿山工作人员对爆破后引发的地质变化却不够重视。小型露天矿山易于受到风化和太阳光的照射,矿山上岩石的风化程度不一,造成矿山各个部分软硬程度不均匀。当遇到雨水冲击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矿山石头的分裂,进而产生矿山的崩塌。

1.3矿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泥石流

矿山区还容易发生泥石流,其人为因素主要有:矿山开采公司对矿山开采安排的不合理、矿山开采过程中废石的堆放不科学等。就矿山周边的地理环境来说,矿区常常处于丘陵或者山地,千沟万壑的地质构造常常容易汇集地表水且顺沟谷流走。一般来说,矿区很少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但是在雨季常常会形成地表径流,这些径流加以汇集就会造成巨大的山洪灾害,雨水汇集采矿的乱石和泥土直冲而下,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破坏。

2.小型露天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1加强矿山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矿山开采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矿山开采的相关规定,以人为本。加强工人们的思想教育和安全培训,不少矿山安全工作人员自身矿山安全修养达不到,观念落后,不能充分了解到矿山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人员在会议中夸夸其谈,实际工作时却存在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想逃避,不去积极主动的寻找方法化解困难却时刻想方设法调离矿山安全工作岗位,上班时间无所事事,使得矿山安全工作机构形同虚设,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座谈会流于形式。

面对矿山安全问题的威胁,部门领导应当以身作则,强调矿山安全的重要性,将计算机矿山系统进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划分各层人员具体负责区域。建立追责制度,对出现安全问题的部分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追查负责人的责任。加大矿山安全宣传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矿山安全培训,并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矿山安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本部门矿山安全管理条例行事,不做违反条例的事情。在部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改进工作人员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

2.2边坡稳定性的加强方法

在对矿山进行开采的时候,矿山开采工作人员应当从矿山顶部的中心区域进行开采,这样就可以避免从矿山边缘开采导致矿山坍塌的问题。在开工之前,工作人员应当对矿山开采工作进行科学合理个规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进行开采。对露天矿山要至上而下的进行逐层开采,严格禁止从矿山下方掏空。矿山开采管理者应当对矿山采空区加强管理,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或者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矿山采空区。当工作人员邻近采空区边缘作业时候,应该加强监护,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爆破作业时候尽量多打眼,少装药,采取分段毫秒延期爆破,降低爆破振动,维持边坡稳定性。

2.3滑坡和坍塌问题的解决办法

矿区工作人员应当建设特别的排水设施,比如根据矿区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设立排水沟,防止雨水或者泉水流入采矿场冲刷边坡,造成矿山边坡不稳。工作人员应当建立定期、定时对容易坍塌区域的巡视制度,并派遣专门技术人员对重点区域加强防护。在临近边坡易发生崩塌 (滑坡) 地段进行爆破时,宜采用预裂和减震爆破法,减少单孔装药量而增多孔数,减少每次延时爆破的炮孔数,以防止因为露天爆破作业而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设计人员设计的开采图纸和步骤进行开采作业,由于环境的改变或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不符合时,应当及时的和图纸设计人员协商,不得随意的变换开采方位和方法。

2.4矿山开采过程中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小型露天开采矿山废石堆放高度,坡度应达到露天开采相关安全规定的要求,其坡度一般不应超过45度,在排土场的下方要修筑挡土墙,其长度在15米以上,高度在3米以上,厚度不小于1.5:米,采用片石、砂浆混凝土砌筑。排土场周边应开挖防排水沟,疏导山洪流向平地,防止山洪直冲排土场,从而引发泥石流。

为保证小型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灾害和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矿山企业安全与开采部门的领导对矿山安全工作的重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提升矿山安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技术,加大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引进等诸多措施方面同时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山开采灾害防治与处理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面对日益增加矿山开采灾害压力,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创新人才激励和发展模式,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推动矿山灾害防护能力的上升。

总结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小型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灾害和防治方法做了简要的探讨,希望对同行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战锋,毛延兵.浅谈小型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J].科技风,2010,(12):132-133.

[2]胡坤,庞威.露天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初探[J].采矿技术,2013,(02):15.

[3]钟洪彬.浅述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8):222-224.

[4]杨晓娜.小型露天砂石厂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