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保养;维修;制度

[Abstract]Along with medical equipment widely used nowadays, the problem of the medical equipment is increasing, take our hospital for example, it has 1000 medical equipment, average 10% problem probability per month, and the problem probability is increasing, the reason not only the medical equipment itself, but also some human reasons; in order to let repair work more science, we found the way for medical equipment maintain and repair system, let medical equipment in good condition.

[Keywords]medical equipment;maintain;repair;syste

随着电子医疗仪器广泛使用,医疗设备仪器出现故障而进行维修的情况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结构复杂,精密程度较高的仪器更为突出。以我院现有医疗设备为例,我院现有医疗设备仪器1000多台(套),月平均故障率为约为10%,而且呈上升趋势;这其中既有仪器本身的问题,也有使用不当等人为因素所造成;为了使维修工作走上科学化,从而更加主动和自学地为医疗工作服务,我们建立健全了医疗设备保养、维修制度,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做了下列工作:

1、提高对预防性维修的认识。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下的保养,是一种超前修理,能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以动性,改革现有的维修模式,以养代修是做好维修的关键[1]。

2、建立建全日常保养、维修制度,加强专业人员职责管理。在每年,每位工程维修人员填写一张“设备维修人员日常工作安排表”,按照表中的内容进行有序的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和方案,结合各个工程维修人员的专长,由科长和班长根据各位工程技术员及技术工程级别分配工作职责。从2001年开始实施定岗、定责管理制度。医院总计临床科室有40多个,专业维修人员少,分别管理全院大、中、小型仪器有1000多台(套)设备;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负责10多个科室,负责大约几十台大小型仪器维修、保全任务。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岗位责任制;分工协作,安装大型的设备时统一调配。

4、不断加强各位工程人员的专业学习。每当有新机型、新技术尽可能安排参加学习、进修,提高维修人员对各种新型设备仪器的维修水平。

5、加强维修经验交流。每月举办2-3次维修技术讲座学习,通过对每次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来提高对设备仪器的维护检修技能。

6、制定每月、每季度、节日前进行全院仪器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7、建立设备仪器的专人维护管理制度。仪器经常“带病工作”等诸多有损仪器的行为,严格设备仪器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护好仪器。

8、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全制度。主动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定期进行主动、有目的保全维护。对CT、MRI等大型设备则与专业的维修公司签订专门的保养、维修合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9、提高对设备仪器维修的认识。去除旧的被动、充数的“打补钉”做法和习惯,查更新观念。(1)对仪器要预先检查(2)制定维护检查界段

10、建立了设备仪器档案,特别是万元以上设备仪器,尽量设立专门档案袋,全程掌握设备仪器的使用、维修情况。

11、执行了统一的检查方法.。采用以下五种方法,(1)感观法(2)测量法(3)敲击法(4)高压电路(5)先电源后其他等方法。使检查效率进一步提高。

12、在维修中坚持厉行节约。坚持一切从节约出发,节约使用材料,经常采用替代法。对已更换过的配件,进行试运行测试后才进行临床使用,确保运转正常。

13、做好设备仪器维修的各项记录。记录包括安装过程、检测过程、参数、原因、故障描述及处理方法等内容。

14、做到分工到人,任务落实到人,出问题承担责任到人,通过上面的检修过程,从而保证了每天的医疗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从此各种仪器故障率减少80%。

15、减低风险,全方面与保险公司合作,分担风险。特别是对大型的设备仪器的零配件损坏的更换具有意义。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全院医疗设备保养、维修制度,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使用状态,确保设备仪器的正常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节约检修费用。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备维修;设备保养;制度化;常态化

机械设备是现代工业运行、经济发展的重要硬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发挥了巨大的功能性作用。具体来说,机械设备的分类十分繁杂,应用范围可谓“五花八门”。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对其进行维修、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拓展使用范围,是从业者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尤其在工业化进程风起云涌的今天,探究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和保养的制度问题,无疑具备理论与现实的双重价值。

1 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的制度化诉求

前文已经提到,机械设备分类繁杂,可谓五花八门。但无论如何,机械设备都需要机械运转带动,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维护和保养。所以,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示保养与维修质量的过程。对于使用者来说,机械设备本身的属性决定了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的维系则需要精心的维修、维护和保养。很多大型的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由于体积庞大、零部件繁多、功能多样,所以维修、使用与保养也更加复杂;一些精密的机械设备如光学仪器、自动化仪表等,由于组织结构精细,因此维修和保养更需要耐心、细心。

总之,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需要“制度保障”,这也就是机械设备制度化的诉求所在。所谓的“制度”,就是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的规章制度、相关条令等。有了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的保障,机械设备无论是日常的使用,还是平时的维护、维修,亦或是定期的保养,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拓宽使用功效。简言之,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离不开“制度”,而制定的完善则是机械设备功能展现的基本要求。

2 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的制度健全和完善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制度,需要紧扣细节、完善内容、重视执行;制度的完善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执行必严,违规必究”,对于违反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的人员、行为,必须从严处置。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的制度,可以着重考虑如下思路。

首先,要逐步完善、健全“设备制度”,即以机械设备为中心的制度建设。这一点可以如此理解,机械设备的设备制度就是关于设备的保养、维修与实验的细致、规范与要求。如,机械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凡执行操作证的设备,必须实行“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在多班作业时,必须有交接班制度。此外,机械设备参与生产和日常工作的时候,要制定生产组织设计方案,合理选用机械,从生产进度、生产工艺、工程量等方面做到合理装备,不要大机小用。要结合生产进度,利用生产间隙,安排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要避免失修失保和不修不保,应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状况,以便能随时投入使用。要定期、定量排查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其次,要逐步健全以“人”为核心的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制度。开宗明义的说,任何好的制度、方案与举措,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执行。使用者和操作者乃至包括管理者,是机械设备制度的贯彻人,也是保障制度有效落实的执行人。逐步健全以“人”为核心的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制度,其实就是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体现。只有加强科学管理,才能有效调度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模块,形成制度化的执行力与“穿透力”。

如,通常情况下,大型机械设备(多人或多班组作业)必须委任司机机长,一般的机械设备要委任责任司机。这其实就集中体现了机械设备在使用、维修与保养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再如,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机的情况,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查排除故障。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与维修保养人员要掌握专职岗位的各项技能,做到“术业有专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而基于此健全的制度则是保障机械设备运转的前提。

再者,机械设备制度完善要落实到位、紧抓细节,形成常态化的使用、维修与保养模式。好的制度方案设计,是机械设备制度完善的第一步,而关键点则在于对细节的落实和执行。比如,对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的要求,可以制定如下制度:

①要定期清洗各种滤清器;

②及时、定期查看各处油面、水面和注油点,若有不足时,及时添加;

③定期清除油箱、火花塞等污垢;

④定期清除漏水、漏油、漏气、漏电现象;

⑤要随机调整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松紧度;

⑥定期、按时检查和调整各种离合器、制动器、安全保护装置和操纵机构等,保持灵敏有效……

总之,诸如上述的制度细节的设计,是保障机械设备正常使用、安全维修与合理保养的必要手段,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题中之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展望未来,针对不同类型与使用范围的机械设备,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制度与规章,应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更好的健全机械设备管理的细节制度,应该成为今后的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景垒.浅谈如何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3(27).

[2]周正.加强机械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管理水平[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3]于洋.固体材料在钢厂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06).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制度;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尖端、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被不断引进,在医院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仪器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的比重以及医疗仪器设备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医院总体经效益中的比重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开机率和使用率,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医疗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制度

为了理顺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秩序,使医院现有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特制定本规定。

我院国有资产管理处仪器设备科承担全院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对于设备的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规定如下:

(1)仪器设备的保养:医院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其他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要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掌握操作规程,熟悉其操作方法及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请维修人员配合指导解决,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后,使用部门的仪器设备负责人要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注明故障发生的时间、原因、故障现象或部位。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签字后,报仪器维修室。

(3)仪器维修室在接到维修申请后,应及时派维修人员到现场,首先鉴定仪器的故障是否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分清责任后,进行维修。仪器设备恢复正常使用后,使用人员要验收签字。如因仪器使用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至使仪器发生故障或因非正常使用造成损坏的,应追究其相应责任并由责任人履行赔偿手续。

(4)仪器维修人员接到维修申请单后,要及时给予维修;暂时不能修复的,应向使用部门说明原因,并及时向仪器维修室主任汇报;需外请人员维修或送外单位维修的,必须经维修人员鉴定后请示仪器维修室主任同意并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批准后方可实施。各设备使用部门无权自行决定进行外修。

(5)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国内现有检测手段、监测仪器不能检修或因资金缺乏等原因不能维修的,要及时向院长汇报,按有关部门要求处理。

(6)对于申请报废的仪器设备,应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经鉴定确认无修复可能或无使用价值的,方可向医院申请报废处理。

2 维护与保养的内容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2.1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编制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规程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值班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编制包括维护保养设备的种类、设备维护周期、维护保养的项目、具体操作方法、注事项等相关规程。

2.2 制定详细的、有秩序的维护与保养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计划中应包括:具体时间安排、应维护保养的设备、应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的人员等。具体内容包含:对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局部检查等维护保养。对于定期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应对设备的主机部分或辅助部件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对于精密度要求高的设备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工具等,以确保设备的精度,同时减少由于设备的误差造成的医疗纠纷。

2.3 做好维护与保养记录

设置相应的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情况记录本,认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情况简述、更换配件情况等。通过查看记录可以了解使用科室对维修服务情况的满意度。根据维保情况记录表的内容,分析设备是由于主机故障还是辅助设备故障,追踪设备的故障和维修情况,动态掌握和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了解配件的更换情况和金额。

2.4 重视具体保养方法

建立和完善科室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网络:每个科室指定设备专管人员,承担科室的设备维修保养,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忆仪器保养及维修的内容和次数,档案到机。对光学仪器的光通道要做防尘、除污及除霉点;对电子线路板除尘;对碳刷电机部分除碳粉;光电检测部分除尘、除污;机械和传动部分清除锈迹污物和上油;另外还要检查接地线是否接地良好等。通过维护保养,把一些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2.5 维修保养和日常考核挂钩

奖勤罚懒:如一台设备,开机率、使用率极低,则维修费用必然就少,若是闲置设备则维修费用一般为零;而同样的,一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CT,尽管可能维修费用很高,但前者产生效益极低甚至于不产生效益,而后者为医院带来可观的效益,当然应该罚前者、奖后者,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将日常设备的考核和维修费用挂钩,才可能正确评估维修费用的增长情况。

2.6 增强进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意识

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先进的、大型的医疗设备。因此,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促使其得到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进口的医疗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具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集成化、网络化和微量化等特点,要求维修人员拓宽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的更新操作技巧[5]。对医疗设备不仅要掌握维修技巧,同时还要做好平时的维护和保养。日常要注意工作的环境、温度、湿度、灰尘、通风等状况,严密监测设备的放置,如果不能满足设备的工作要求,必须要采取停机的方法进行保护,检查其外观、配件、功能、性能等,是否有出现异常现象,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等[6-7]。这样维修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出故障的出处,及时的维修能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平时还要注意对设备进行除尘、、紧固等处理,定期更换易损伤的配件,避免到损伤的时候再来更换,而对诊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对厂家提供的设备图纸和软件程序等做好整理、收集和备份,尽可能的延长厂商对设备的为修时间,为医院有效降低设备维护的费用。

3 讨论

3.1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必要性[1]

一直以来,许多医院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停留在传统的、片面的设备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缺乏留意观察设备日常的运行状态,缺乏预先主动、充分地了解设备的性能,缺乏预防性维修的意识和方法。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可以减少维修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是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提高开机率的重要措施。

3.1.1 维护保养是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医院设备科医工科部门要做好计划,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有计划、有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保养,每年1~2次对贵重设备进行大型检修。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设备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等,并要做好记录。

3.1.2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在加快,医院对于设备的投入必然要求其缩短回报期,才能更好、更快地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这就要求购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正确处理好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改变以往只修不养或重修轻养的观念,注重预防性维修,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3.1.3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提高医院的效益

任何一家医院,其医疗仪器设备占全院固定资产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给医院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医疗卫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和诊疗工具,同时也是医院产生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我院28台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设备,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设备有12台。其中,年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6台,如DR设备、螺旋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从对以上医疗仪器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情况来看,对于能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设备,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可以减少突发故障、无故停机等现象,提高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2]。

3.2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趋势

3.2.1 维护与保养的社会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仪器设备电子集成化的程度越来越多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各种高端的、先进的进口设备在医院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加上现在的医疗仪器设备厂家对设备的维修技术和维修资料进行垄断,使得医院难以靠本单位的维修力量做好技术支持,因此今后的趋势要求医院要逐步、充分地利用社会及当前市场上的技术力量,利用国内外生产厂家及公司的售后服务做好维修保障工作,在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引入社会化服务力量,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

3.2.2 与科室的成本效益挂钩

将设备的维修费用与科室成本核算挂钩,促使使用科室不仅重视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还要求对设备的操作规范、熟练,减少因医疗仪器设备突发故障需大型维修更换配件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等。

3.2.3 利用计算机技术,动态跟踪设备的运行情况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地适用于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设定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根据技术参数的变化,维护保养人员可以动态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分析技术参数的变化与设备故障的关系,预先了解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保养。

4 结论

正确处理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改变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做好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对大型贵重设备定期进行检修,使医疗仪器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维护与保养是提高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开机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注重维护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实现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时,要做到操作规范、科学、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疗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 维修管理 措施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货物的吞吐量也在日益增加。港口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港口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提出了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的相关措施。

1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港口贸易的交易额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相关方面起步较晚,现阶段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方面主要采用外国相关的管理经验。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很多方面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缺乏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港口管理制度一直都在使用国外的港口设备管理模式,无论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学还是全员生产维修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没有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现阶段,很多港口普遍面临着设备完好、利用率低,缺乏总体性的安排,维修、保养不及时等诸多困扰。很多港口没有系统的考虑设备构成、选型和比例问题,也没有科学的从改善设备构成,港口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研究港口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出长远规划。因此探索出符合自身国情的一套设备管理制度和规范,对我国港口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性。

1.2 注重使用忽视保养

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再加上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只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却忽视了设备保养工作,并且保养技术相对落后。很多设备零件超负荷运转,甚至有的设备带故障作业,这导致设备故障的增加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很多配件不能够及时供应。港口机械设备的种类多,型号杂并且相关的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再加上配件供货周期比较长等诸多因素,导致故障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

1.3 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落后

现阶段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手段落后,无法满足港口现代化的需求。港口设备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并且对设备保养的要求相对较高。港口机械设备受到生产任务和机具的限值,如果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一般要进行原地进行维修。但是由于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不能保持零件的清洁,并且容易加剧设备的非正常磨损,降低设备完好率,缩短机械设备的寿命。

1.4 相关维修人才缺乏

一些港口企业为了降低港口经营成本,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只有比较少的设备维修和保养人员。另外,由于港口的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缺乏足够培训和奖惩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工作积极性低,并且缺乏大量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工程师。相关维修保养人员专业技术素养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2 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的措施

在我国港口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企业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水平,保障港口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2.1 建立量身定做的管理制度

港口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港口企业要针对全球化、信息化等诸多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比如制定机械设备的检测保养规范、技术操作流程和司机交接制度等高效的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要区分对待制定相应的周检、月检、专项检查等计划,并且确定相应的检查标准和检测方法。另外,从总体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机械维修计划,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检测、维修、验收、维护保养等一系列专业流程标准。

2.2 做好港口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能够很好的提高港口机械设备利用率、完好率,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应坚持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切实落实各项维护保养制度。针对具体环境和机械设备存在的不足,有重点地进行维护,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采取对应措施,保证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进行修复。

2.3 采用先进的维修保养技术

采用先进的维修保养技术能够很好的保证相关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事故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特定设备要采用专门的维修制度,建立专业的维修制度,采用先进的维修工具嗯好维修技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缩短维修周期。对于落后的维修保养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更换淘汰,对于有升级空间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保证维修保养设备的先进性。

2.4培养高素质的维修队伍

随着先进港口机械设备的不断引进,进而对相关的维修队伍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为了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维修队伍的目的,可以从原来的维修队伍中选择优秀的人员到高校中进行深造培养。同时港口企业要注重加深与高校的合作,聘请高校教授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帮助解决出现的维修难题。另外,要提高相关维修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对工作突出的维修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激发维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 结语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对保证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保证港口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努力提高维修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维修管理机制,注重设备的保养工作同时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郁君平.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田鑫,徐振奇,张永宽等.港口轨道机械设备行走制动检测保护装置的开发和应用[J].起重运输机械,2013,(6):98-100.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常建娥,蒋太丽.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18(6):10-11.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烟机设备 维护 保养

中图分类号:TP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86-01

卷烟机械设备的特点是结构复杂、灵敏度高、高速度、高度自动化、高质量,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来说尤为必要。根据常见的设备重大故障因素分解图显示,卷烟设备的重大故障有56%是因缺乏保养的问题造成的,有38%是由于定期维修失误,6%是由于机械操作失误造成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公司一年机械维修费用占产值的17.6%,其中近60%的维修是因为设备缺乏保养,零部件早期磨损,寿命缩短而造成的,对于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涉及面广,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卷烟机械来说尤为重要。同时,从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且是设备真正发挥和体现其使用价值的保障阶段。因此,大力推行卷烟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非常必要。

一、卷烟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经济效益

如期、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设备保养就是要按照机械设备本身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维护和保养,以降低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预防故障的发生,从而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在目前市场经济规律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而现代化设备又是资金密集性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施工企业讲究经营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从表面看企业要支付资金来维持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但从大局及长期利益看有以下几点:

1.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进口等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

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卷烟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经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来减少设备的有形磨损,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它非正常性开支。使得企业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同时达到:“节流、开源”的目的。否则设备就要进行大修或更换新设备,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资源的经济收益,更有可能随时影响生产,甚至会波及到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二、我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广西玉林柴油机厂从1994年开始推行“强保养、零等候工程”,使柴油机可靠性从实现3万公里无故障升到10万公里无故障里程指标考核。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

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含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间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间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间为零。“强零工程”对于卷烟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的借鉴作用。

三、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措施

针对卷烟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对于卷烟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有高的施工效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这是所有的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

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 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生产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不按照规定保养设备,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这与现代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是背道而驰的。

2.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卷烟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和维护生产统计法等。

3.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卷烟生产的特点是任务重、时间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针对卷烟生产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要注意加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最后,将技术保养上作制度化、规范化。各类型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和保养手册”中都有明确的保养规定,在实际上作中对此要强制企业相关人员重视起来。

总之,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管理的目的是把卷烟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维护好,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减少事故率和不必要的停工损失,为卷烟生产提供最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操作

体系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操作的专业性较强,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的农机设备维修与保养方法,建立有效的农机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体系。

1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主要特点

1.1时间集中性

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一般集中在农忙时节,农闲季节农业机械设备普遍的闲置。在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因此导致阶段性的农业机械设备故障提升,为了保证农机设备的维修工作力度,需要加大设备保养力度,注重在集中时间加大维修保养工作频率。当然,这也给农机设备维修人员造成较大工作压力和人员紧张问题。

1.2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我国农机设备的不断推广普及,农机维修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日渐提高。农机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维修人员掌握新的维修方法,能够科学化的进行维修操作。特别是在网络化与信息化的环境下,要求农机设备维修与人员具有信息化的意识,能够利用互联网与农机户保持沟通,掌握信息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农机设备维修保养效率。

2当前农业机械维修的主要问题

(1)维修保护推广不足。我国还缺乏完善的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体系,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宣传推广工作严重不足。我国农机部门未能及时深入一线进行农机设备养护常识的普及推广工作,有丰富经验的农机设备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机维修人员不具备技术推广意识,不了解农机设备发展的前沿趋势,不能及时的针对农机设备情况进行有效的保养工作。目前我国还未能建立综合性、长期性和计划性的农机知识普及推广机制,没能针对性的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农机知识推广工作,不能实时解决农机户的使用问题,导致农机设备带病运行,农机设备运转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机设备缺乏科学化的推广工作体系。(2)农民农机知识较少。由于农业户的科学知识不足,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不掌握正确进行农业机械设备保养方法,农机设备运转异常情况未能得到及时关注。当前农机户很少有独立进行农机设备保养与简单维修操作的技能,农机户在使用农机设备时较为随意,不能根据地域环境与工作任务对农机设备进行科学的使用和有效保养,因此造成农机设备磨损消耗大的问题。还有的农机户往往忽视农机设备的小问题,不注重及时进行维修检查,不愿意在农机维修方面投入必要的资金,因此导致小问题酿成大隐患。还有的农机户盲目依赖经验,不能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维修,基层不听取专业农机人员的意见,因此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3)维修保养经费不足。由于我国农机设备的保养维修机制不健全,因此造成了农机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农机设备淘汰报废率高的问题。当前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农机养护管理费用供给机制。随着农机养护管理费用制度淘汰,致使一些农村地区的农机养护保护经费不足,农机养护与维修推广工作的经费来源匮乏,制约农机养护工作的开展。虽然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重视开展农机养护工作,出台了一些农机养护政策,但是经费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落实。有些农机养护部门工作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的检测维修设备不足,检测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因此不满足基层养护操作现实需要,严重制约了农机设备的养护能力,不利于提高维修保障水平。

3优化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措施

3.1加强维修管理工作

提高农业机械维修的有效性,保证农业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和消除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还要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力度。首先,农机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基层农机设备的巡查力度,在农忙时节和农忙前进行必要的农机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其次,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普及推广机制,在掌握前沿农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推广工作。农机部门还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农机维修和保养部门,能够以各种有效的方式传递农机设备保养的常识。第四,加强农机设备随意改造的督查,消除农机管理使用的中的随意性大问题,对私自改装农机设备厂家和人员进行处罚,保证农机设备合理使用。

3.2完善农机保养机制

提高农机保养工作有效性,应当针对农村现有农业机械设备的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农机设备保养工作体系。首先,应当建立信息化的农机设备保养实时互动机制,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与农机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运用网络进行农机保护的技术共享,提高农机户的日常保养工作意识。其次,建立有效的农机保养的互动机制,注重通过网络、视频或电话方式指导基层进行农机保养。第三,成立专业的农机保养操作队伍,根据农机户的需要进行预约保养服务,达到有效提高维修保养质量目标。

3.3完善维修保养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农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要求,应当完善农机设备维修保养方法。首先,应当引导农机户购买较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设备,注重在维修的过程中积累同型号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配置专业的维修设备与工具。其次,根据农机设备维修保养的需要建立有效的农机设备检查体系,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维修与保养操作方案。第三,建立农机设备的观察机制,推广农机设备运转情况登记记录表,促进农机人员及时的记录农机设备异常情况,促进农机人员按在操作前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设备检查。第四,注重及时更换微小部件,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农机设备的细微问题,以便于消除农机设备隐患。

3.4提高维修人员素质

促进农机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组建优质的农机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队伍。首先,加强农机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促进农机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维修与保养方法,提高维修与保养操作质量。其次,还要帮助农机维修人员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维修操作经验,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方法,达到提高维修操作有效性目标。第三,应当构建综合性的评估机制,促进维修人员了解行业发展前沿趋势,鼓励农机维修人员研究前沿问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7篇

1 生物疫苗机械维修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

(1)维修和保养生物疫苗机械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生物疫苗机械的操作水平低,操作人员对设备性能和结构不完全了解,出现了设备维护水平低,只注重操作不重视维护保养,隐患造成机械的运行故障率较高,因此需要调动操作人员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积极性,同时要提高维修工的综合素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除了注重零部件的更换外,还要关注维修工具的正确使用,防止设备二次损伤,以妥善处理好生产和维修的矛盾,明确生产和设备维护的职责,理顺生产与保养时间,发生故障要制定防范措施。同时要做好配件管理,配件要进行统一管理和造册登记,加强各级人员的综合管理,不断实现维修配件的消耗定额管理。

(2)维修和保养生物疫苗机械设备的重要性。随着生物疫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产过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操作结构越来越复杂。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才能够确保运行中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生物疫苗产品的质量,促进现代化生物疫苗技术的生产,保证生物制药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生物疫苗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措施

2.1 建立维修管理机制

(1)加强机械前期管理。维修管理人员应从机械安装开始,根据设备技术要求,协助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和验收工作,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维护保养方法,为编写设备的管理文件提供技术资料,为提高对设备保养和维护修理奠定基础。

(2)完善机械保养制度。机械管理人员每周要巡查生产及辅助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以书面形式报告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认真检查设备外观情况和运行状态,记录操作设备的温度、压力和声音等技术参数,并做好记录。同时要求维修与管理人员按要求定期对责任区机械进行分级保养,规定维修人员完成每项设备维修工作时,都要需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设备保养和维修完成后,应填写检修或保养现象,故障排除情况、更换元器件名称及型号数量、维修结果等,维修人员签字。

2.2 构建生物疫苗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系统

(1)完善GMP文件。随着现代化生物疫苗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机械维修与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GMP文件内容,提高机械的生产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技术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修改机械维护保养计划,制定设备运行状况评价标准,使管理文件内容更趋合理。

(2)制订标准操作程序及安全注意事项。首先要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制度。加强生物疫苗机械设备前期的维修管理,在设备开始安装时,对设备安装的基本条件进行仔细研究,全程协助技术人员对设备性能以及维修保养等方法进行全面了解,同时使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充分熟悉机械性能,为生物疫苗设备的保养和管理奠定基础。其次是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和交换班记录,保养设备的有关人员应穿着洁净区规定的服装,使用消毒无菌的设备。

(3)制订设备清洗规程。明确洗涤方法和设备的清洗方法;记录清洗后检查的有关数据。无菌设备的部件必须保证无菌,并标明灭菌日期,有的还需要进行微生学的验证。对于连续加工同一无菌产品,除换批的常规卫生处理外,应定期将移动的设备宜移至清洗区清洗,并且设置清洗状态标志。

(4)严格进行设备巡查制度。GMP 管理文件中对现代生物制药

设备的巡查制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每周均要对责任区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并记录相应的检查结果,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做出书面说明,并向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报告。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主要巡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声音、压力、外观、轮滑情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员工的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定等。在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管理和维修规程中,严格遵守设备巡查规定,坚持巡查,可以有效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5)贯彻保养制度。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保养制度,对避免出现机械故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GMP 的管理文件中对维修人员的设备保养制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要求相关维修人员要定期对生物疫生产设备进行三级保养,已磨损零件进行更换,对机械设备各零件运行情况进行抽检并给予及时的置换。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8篇

1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经济效益

如期、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设备保养就是要按照机械设备本身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维护和保养,以降低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预防故障的发生,从而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在目前市场经济规律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而现代化设备又是资金密集性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施工企业讲究经营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从表面看企业要支付资金来维持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但从大局及长期利益看有以下几点:

1.1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进口等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比如隧道的主要开挖设备凿岩台车、装载机和大型自卸车,德国一台1888年生产的设备,一直用到1988年因耗能高停用,整整使用了100年。而中铁十五局承建的宝成复线,只运转了3000多小时,不得不提前大修;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维护保养不但保证了工程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经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来减少设备的有形磨损,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它非正常性开支。使得企业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同时达到:“节流、开源”的目的。否则设备就要进行大修或更换新设备,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资源的经济收益,更有可能随时影响施工,甚至会波及到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如战斗型架桥机,在关键工期实施突破时,故障停机一天就会少架5-7孔梁,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2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广西玉林柴油机厂从1994年开始推行“强保养、零等候工程”,使柴油机可靠性从实现3万公里无故障升到10万公里无故障里程指标考核。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含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的借鉴作用。其次,中铁十九局集团等单位亦在推行机械设备强制保养方而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3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有高的施工效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这是所有隧道施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3.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不按照规定保养设备,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这与现代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是背道而驰的。

3.2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9篇

如期、高质量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机械设备的完好运行,而设备保养就是要按照机械设备本身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维护和保养,以降低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预防故障的发生,从而保持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在目前市场经济规律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而现代化设备又是资金密集性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施工企业讲究经营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搞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从表面看企业要支付资金来维持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但从大局及长期利益看有以下几点:

1.1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进口等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比如隧道的主要开挖设备凿岩台车、装载机和大型自卸车,德国一台1888年生产的设备,一直用到1988年因耗能高停用,整整使用了100年。而中铁十五局承建的宝成复线,只运转了3000多小时,不得不提前大修;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维护保养不但保证了工程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经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来减少设备的有形磨损,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它非正常性开支。使得企业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同时达到:“节流、开源”的目的。否则设备就要进行大修或更换新设备,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资源的经济收益,更有可能随时影响施工,甚至会波及到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如战斗型架桥机,在关键工期实施突破时,故障停机一天就会少架5-7孔梁,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2我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广西玉林柴油机厂从1994年开始推行“强保养、零等候工程”,使柴油机可靠性从实现3万公里无故障升到10万公里无故障里程指标考核。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含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的借鉴作用。其次,中铁十九局集团等单位亦在推行机械设备强制保养方而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3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对于隧道施工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有高的施工效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这是所有隧道施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3.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如忽视机械技术保养,只顾眼前,直到机械设备不能运转时才停用,则必然会导致设备的早期磨损、寿命缩短,各种材料消耗增加,甚至会危及安全生产。不按照规定保养设备,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这与现代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是背道而驰的。

3.2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3.3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工程量大、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且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隧道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另外,要注意加和设备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与生产厂家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以防因关键设备维修而耽误工期。最后,将技术保养上作制度化、规范化。各类型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和保养手册”中都有明确的保养规定,在实际上作中对此要强制企业相关人员重视起来。

总之,实施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管理的目的是把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维护好,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减少事故率和不必要的停工损失,为隧道施工提供最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林允明.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上业出版社.2005.

[2]田奇.建筑机械使用与维护[M].北京:中国建筑上业出版社.2003.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水泥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定期、检修,经济,提高,建立制度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设备维修,维修也是水泥生产线的一项重要环节。机电设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水泥生产线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对于工程安全、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设备维护要从基础工作抓起,用经济手段对设备安全性加强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高效、安全运行。经过大量实例发现,预防性的维修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减少故障率,并节省维护时间,从而增加有效运行时间,提高产量。之前史密斯公司对预防维修就存在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情况,将预防维修这项制度提升为生产维修。在水泥生产线中所提到的预防维修可以包括事后、预防,改善等维修方式。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要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维修和计划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大规模检查和修理。

机电设备使用磨损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维护和修理。有形磨损包括自然磨损,自然磨损是机电设备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物质磨损,所以在工程中要做到防尘、防火、防雨等保养措施,尽量控制和减少机电设备自然磨损程度。

机电设备的检查可分为日常检查、非定期的检查,这样的划分是根据设备的性能、结构、规模制定出来的。平时的检查可以通过感觉、经验、仪器探测的途径,做出判断结果,然后进行小修、中修、大修。

计划性状态检修随着机电设备的检测技术发展,按照机电设备运行中的诊断装置和在线监测取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预测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进而在设备故障前制定出一套可行的修理计划和措施,消除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隐患,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生产价值。

把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维修分开管理,这样会严重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以至于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耗能过大,技术落后,费用偏高,质量不稳定等缺陷,不能把这些信息反映给设计管理部门,不能做到设计优化,进而不能更好的改进设备的性能。一般的设备维修管理偏重于技术管理,总是忽略经济管理,这样就会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观点相违背。随着水泥生产线工程的发展,会要求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模式改变。

机电设备的结构的局部改变是设备的技术提升,从而提高生产率。技术更新是用新的代替旧有的设备,性能更优,更先进的设备终究会代替旧设备,从而使生产建立在先进技术和基础上。所以技术更新可以在设备磨损到完全丧失价值前进行。

在平时的工程进展中应该建立和完善机电维修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管理人员的维修定额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经济管理标准以及各种技术管理标准,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同事要系统地对水泥生产线的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进行调研和分析。在各个技术环节要建立有效、快捷、通畅的沟通渠道,做到信息共享,信息优化

水泥生产线机电设备的保养知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流程,禁止超负荷使用机电设备,防护装置要合格到位,把危险不利因素控制在苗头阶段。设备的日常性维修保养:可以分为日保养和每周保养。日保养顾名思义就是每天都要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周保养可以分为2h,精修,大修等。一级维修保养:维修工人配合操作工人按照规章流程把设备局部拆开检查,清洗,检查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调整设备空虚,紧固固定装置。二级保养:

操作工人配合维修工人对列入二级维修的设备进行检修,更换或修复磨损部分,清洗,检查油路以及电气部分,使设备技术状况达到最优状态。以上的保养过程可以使水泥生产线的机电设备更好的运行,降低事故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修理费用,可以提高工厂的利润。

我国水泥生产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的现状,已经建立了维修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以及检测机构。并从国外引进了机电设备诊断和机电设备使用状态监测技术。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泥生产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还是采用旧模式,以预先维修为主的定期检查维修和检修管理模式。这种旧模式开机效率低下,运行不稳定,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引进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并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这些模型在以后的生产中进行了验证以及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开始了对机电设备某些部件可靠运行的研究。

另外考虑到在国外当地状况,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慢,维修检测机构不健全,维修保养时所需要的物资匮乏,同样也会令我们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不利于开展,影响工程建设,所以这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工程运行中机电设备一般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备好维修发运到国外建设场地,这样能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加强水泥生产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的管理。企业应该重视对机电设备维修保养以及使用的人员的培训,完善三级保养以及日常工作交接等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的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流程,对日常以及周检进行制度化、流程化。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机电管理部门没有做到该尽的义务,对维修保养标准认识不足,缺少检查环节以至设备隐患很多,不能适应工程运行的需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机电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薄弱,物力财力投入不足,重视不够。所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重视管理,提升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的水平,因地制宜的建立相关工作的奖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热情。

水泥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水泥工业是我国乃至世界比较重要的工业,因为她为我们的工程建设提供基本的材料,我国在水泥工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世界上也算是比较多的国家。为了增加水泥产量,水泥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必须的,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水泥机电设备的使用率和工作效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最大的水泥的产出。降低机电设备的危险因素,也是我们平时检查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我国现在的水泥生产线发展的整天情况来看,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偏低,在全世界水泥技术系列中算是滞后的,我们应该取的技术以及管理的巨大进步。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医疗仪器设备 被动维修 预防性维护保养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尖端、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被不断引进,在医院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仪器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的比重以及医疗仪器设备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医院总体经效益中的比重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开机率和使用率,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医疗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1.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许多医院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停留在传统的、片面的设备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缺乏留意观察设备日常的运行状态,缺乏预先主动、充分地了解设备的性能,缺乏预防性维修的意识和方法。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可以减少维修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是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提高开机率的重要措施。

1.1维护保养是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医院设备科医工科部门要做好计划,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有计划、有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保养,每年1~2次对贵重设备进行大型检修。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设备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等,并要做好记录。

1.2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在加快,医院对于设备的投入必然要求其缩短回报期,才能更好、更快地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这就要求购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正确处理好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改变以往只修不养或重修轻养的观念,注重预防性维修,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1.3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提高医院的效益

任何一家医院,其医疗仪器设备占全院固定资产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给医院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医疗卫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和诊疗工具,同时也是医院产生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我院28台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设备,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设备有12台。其中,年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6台,如DR设备、螺旋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从对以上医疗仪器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情况来看,对于能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设备,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可以减少突发故障、无故停机等现象,提高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

2.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内容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2.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编制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规程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值班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编制包括维护保养设备的种类、设备维护周期、维护保养的项目、具体操作方法、注意的事项等相关规程。

2.2 制定详细的、有秩序的维护与保养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计划中应包括:具体时间安排、应维护保养的设备、应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的人员等。具体内容包含:对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局部检查等维护保养。对于定期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应对设备的主机部分或辅助部件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对于精密度要求高的设备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工具等,以确保设备的精度,同时减少由于设备的误差造成的医疗纠纷。

2.3 做好维护与保养记录

设置相应的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情况记录本,认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情况简述、更换配件情况等。通过查看记录可以了解使用科室对维修服务情况的满意度。根据维保情况记录表的内容,分析设备是由于主机故障还是辅助设备故障,追踪设备的故障和维修情况,动态掌握和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了解配件的更换情况和金额。

2.4 重视具体保养方法

建立和完善科室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网络 每个科室指定设备专管人员,承担科室的设备维修保养,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忆仪器保养及维修的内容和次数,档案到机。对光学仪器的光通道要做防尘、除污及除霉点;对电子线路板除尘;对碳刷电机部分除碳粉;光电检测部分除尘、除污;机械和传动部分清除锈迹污物和润滑上油;另外还要检查接地线是否接地良好等。通过维护保养,把一些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2.5 维修保养和日常考核挂钩

奖勤罚懒 如一台设备,开机率、使用率极低,则维修费用必然就少,若是闲置设备则维修费用一般为零;而同样的,一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CT,尽管可能维修费用很高,但前者产生效益极低甚至于不产生效益,而后者为医院带来可观的效益,当然应该罚前者、奖后者,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将日常设备的考核和维修费用挂钩,才可能正确评估维修费用的增长情况。

3.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趋势

3.1 维护与保养的社会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仪器设备电子集成化的程度越来越多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各种高端的、先进的进口设备在医院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加上现在的医疗仪器设备厂家对设备的维修技术和维修资料进行垄断,使得医院难以靠本单位的维修力量做好技术支持,因此今后的趋势要求医院要逐步、充分地利用社会及当前市场上的技术力量,利用国内外生产厂家及公司的售后服务做好维修保障工作,在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引入社会化服务力量,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

3.2 与科室的成本效益挂钩

将设备的维修费用与科室成本核算挂钩,促使使用科室不仅重视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还要求对设备的操作规范、熟练,减少因医疗仪器设备突发故障需大型维修更换配件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等。

3.3 利用计算机技术,动态跟踪设备的运行情况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地适用于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设定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根据技术参数的变化,维护保养人员可以动态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分析技术参数的变化与设备故障的关系,预先了解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保养。

4.讨论

正确处理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改变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做好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对大型贵重设备定期进行检修,使医疗仪器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第一,维护与保养是提高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开机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第二,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率。第三,注重维护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实现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第四,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时,要做到操作规范、科学、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疗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

参 考 文 献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设备维修方法费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1.设备分类与维修保养

1.1设备的分类

企业设备种类很多,可按不同方式来分类:

按设备用途分类,以本中心为例,主要有试验仪器设备、公用动力设备、房屋附属设备、办公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等大类。

按设备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工艺设备、辅助设备

按设备的重要性来分类,则可分为关键设备、一般设备。

按设备的维修性分类,可分为复杂设备、简单设备。一般来说大型设备、精密设备都属于复杂设备。

本文主要分析本单位的工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1.2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方式的选择

关于维修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设备的类别、性质和状态来选择最适合的维修方式。

一般设备、使用频率不高或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设备和有备用的设备,我们可以采用日常保养、巡检和故障维修的方式,发现故障隐患时及时排除、出现故障后及时维修,这样可避免定期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带来的浪费或延误,从而节约维修资金,又不致于影响生产运行。

而对于关键工艺设备即重点设备,除了日常维护保养,还需加强点检和状态监测,甚至引入智能维修技术。通常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状况、定期检测数据、状态监测数据来分析设备的性能状态和维修需求,制定和实施维修维护保养计划,保障设备性能始终能满足使用要求,防止性能劣化,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3日常维护、状态监测与智能维修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状态监测是保障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值得重视,设备使用者应该爱护设备、精心维护。日常维护的主要工作有整理、清洁、、紧固、调整等;状态监测则是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来在线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进行故障诊断,发现隐患可及时、准确地处理,有效避免故障的发生和损失的扩大。

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各种计算机程序和机器人来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自动检测、自动诊断,这种高效的智能维修技术得以运用和普及,各种高新技术运用于各类先进设备,可轻松实现对设备的远距离监控与维护,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2. 设备维修项目管理

设备维修项目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任务进度能否如期完成,维修费用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等等,总而言之,维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2.1 维修计划的编制

由于设备状态具有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制定维修计划前应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与状态,使维修计划尽可能地贴近于实际需要,计划的制定主要侧重于立项和费用预测,在不影响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制定比较灵活的检修时间,或者视实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计划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费用额度,力求高效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同时,设备维保频次的制定应该根据设备性质、设备工作时间和设备状态来决定,对于较新的、性能较好的设备,并非一定要每年进行一次例行年度保养。举个例子,家用电视机,使用频率高,也没人每年拿出去做维保,只要使用维护得当,即能保持很低的故障率和正常的使用寿命。当然,试验设备不同于家用电器这样的成熟技术产品,但在坚持好的日常保养和状态监测或定期检查、状态保持正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维保间隔、根据状态的变化适时调整维保频次,做到视情维修保养也是合情合理的。具体的例子:本公司一台C3H60.16.25R/2双悬臂三坐标测量机,属于2010年验收启用的设备,2012年做了外委年度维保计划,内容是清洁保养、精度检测与调校等,厂家报价7万元,由于设备本身使用状态正常,经与厂家沟通,认为可以免除2012年度维保,结果顺利通过省计量局计量检定验收,状态一直保持良好,直至今年8月实施了2013年度维保,其费用比2012年报价还低,成功节约了一次维保费用。

2.2维修类型的选择

目前本公司工艺设备的年度维修保养基本上都是外委厂家来做,每年的维修费用大约是其原值的2%~8%不等,除去备件和易损消耗件费用,用于保养的费用约为原值的1%至3%(就目前较新设备而言),随着设备的使用时间的推移,设备的磨损老化,可能使维护费用将逐年增加。目前,本公司的新设备多,只有少量的设备已过质保期进入收费保养,但明后年起会有大量设备过质保期,届时如果全部采用每年一次的定期外委维护保养,则近年维修费将会膨胀式增长,然后才进入相对稳定期。如新园区2012年设备维修费为50万元,2013年截至8月为150万元。

实际上,对于试验台架、排放设备、NC五轴加工中心及其它检测仪器仪表等较大较复杂先进的设备,本人认为,在其过质保期进入收费保养的前2年,由于中心设备操作及技术人员对设备还不是十分熟悉和了解,视情况选择外委维保是必要的,但是,在这2年的外委维保过程中,我们的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应该抓住这个学习的好机会,再加上必要的专门培训学习,逐渐掌握设备维修保养技能,对于一些不需要特殊手段和仪器的设备维保,我们的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完全可以自己来完成,理由如下:其一:他们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又是最熟悉设备状态的人,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维修维护,应该是没有人能比他们更有发言权了,因此这种方法是一定可行的。其二:由于设备系统的维修保养过程本身就必须停止运行,因而不存在额外的工期影响,并且更利于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其三:现在维修厂家提供的维修备件,基本都是要求我们先付款订购以后才开始备货或发货,供货期和我们直接订购是一样的。其四:能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操作和技术工程师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能得以锻炼,得到成长,技术素养得以提升,利于今后更好地使用设备、管理设备。其五:可节约维修费用、降低运行成本。

当然,还有些设备维保和故障维修需要特殊仪器或工具以及更多专业化知识、措施和手段,必须选择专业厂家即外委来完成。因此,外委维保和内部维保可结合实际来进行合理选择。

2.3内部维保的实施

实施内部年度维保,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维保计划,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检修规程,结合设备状态,确定维保内容、实施方案与验收标准,确保项目进度与质量。同时可通过设立挑战目标,与KPI考核奖励挂钩;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项目,还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进行立项攻关奖励,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钻研学习技术的热情。主要实施步骤:1. 制定相关管理措施;2. 张贴(或OA网)立项公示;3. 承揽申报与审批;4. 责任状的签订;5. 实施与验收;6. 奖惩兑现;7.经验总结。

通过上述流程,使我们的队伍日益成长与进步。

2.4维修费用的控制

2.4.1维修费用分析

影响维修费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本身的先进性及其质量、设备寿命周期阶段、设备复杂系数、启动频率、使用工时、操作者素质、设备故障率、故障性质、故障诊断和维修水平、维修管理等。

设备本身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设计技术是否先进、是否考虑维修性、制造质量是否过硬,是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设备选型是举足轻重的一步。

在寿命初期,存在设备各部件间的磨合、人和设备的磨合、设备和运行任务的磨合等因素,可能发生操作不当而引起设备故障;维护和维修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维修费用的增加。

在设备寿命后期,由于设备老化磨损,故障率增加,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

2.4.2维修费用的控制

权衡技术性与经济性,做好购置选型前的分析论证工作;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通过学习设备操作技能、了解设备性能来提高操作者对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避免不当操作导致加速磨损和故障;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实施维护保养和维修;视实际情况与厂家协商延长质保期等,都是控制维修费用的手段。前面提到的年度维保由外委变为内部维保,就是一项节约维修费用的有力措施。

关于外委维保,由于本中心工艺设备大多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专用试验及检测设备且大多为进口设备,受专业技术的制约,目前一般都是选择设备厂家或厂家指定商来进行,除了需要支付对方的差旅费、劳务费、管理费,同时由于缺乏竞争和对比,虽经议价和谈判,但还价的余地较小,甚至往往是一家说了算,费用控制有一定难度,只能是仔细核实,从防止虚报与误报上加以控制。

现在的设备维修,基本上由早期的预先储备各类备件,故障时更换,发展到零库存维修,避免了备件积压,节约了仓储管理成本。

2.5维修合同

为了切实保障各方利益和明确双方责任,外委维修保养必须签订合同(本公司目前规定为费用在一万元以上必须签订)。除了常规的合同内容条款如服务内容、合同价格、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外,主要还需明确质保期与售后服务、质量验收、安全责任、保密责任、发票类型(是否可抵扣)等条款。合同条款协商确认时应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2.6维修技术协议

维修保养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签订相关技术协议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维修过程的指导和验收的依据,技术协议以附件形式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维修技术协议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1. 服务项目;2. 服务内容;3. 服务地点;4. 技术要求;5. 验收标准;6. 验收方式、验收输出物(验收单、质检报告、检定证书)。7. 质保范围及期限;8. 双方会签。

2.7过程与进度控制

维修保养时间的确定应根据设备性能状态、生产运行任务、使用时长、维修工时等来综合制定,在不影响设备生产运行任务的同时确保维修保养进度。通过合同、技术协议、验收等环节来确保质量。

关于维修备件,应根据设备及其备件信息建立供应商信息库、掌握备件资源共享信息,根据备件重要程度、易损程度、供货周期等指标来适当进行备件订购工作,避免积压和断货。

2.8 项目验收

为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必须按相关标准(如设备出厂标准、行业标准、合同、技术协议等)进行验收。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各项性能、关键技术指标如精度等检测数据是否达标等,都需要通过验收或试运行来进行验证。通过技术人员的验证签字,输出相关验收表单,作为设备档案的重要资料来存档备案。

3. 管理措施

3.1 综合管理表的编制

维修项目的立项审批后,需要编制相关管理表格,以便对项目实施进度、费用、内容等进行登记管理,便于统计分析和存档。

下表是我根据本公司下达的年度维修计划编制的维修项目计划与实施综合统计表:

XXXX年度维修项目 计划与实施 统计表

上述统计表中分列填写示例:

… …

上表“现金流明细”对付款时间及金额作逐笔登记,资金使用情况清晰明了;“进度明细”对项目各要素的完成时间作逐一统计,如定点采购审批表完成时间、议价完成时间、合同审批完成时间、验收完成时间、报销单据送财务时间等,项目进度一目了然。同时可编制相关分表,进一步细化统计相关信息和数据。

3.2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要做到准确掌握设备状况和信息,必须建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将设备一生的信息记录归档,如设备购置前期资料、基本信息、设备运行信息、设备维护保养信息、设备故障及维修信息、设备转移报废信息、处置信息、各期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等。

其中运行信息和维护保养、维修信息尤为重要。如设备工作时间的统计可为设备状况、设备寿命、运行经济性的分析提供依据;设备维修计划、费用预算、维修保养费用、故障统计、生成各类报表等,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随着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各类传统落后的纸质管理台账、档案、卡片、报表等皆可由信息库数据--电子版取而代之,方便又快捷。

3.3 供应商信息库

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可实现快捷查询,便于进行供应商实力的考察与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备件采购效率、缩短供货周期,在实现备件及时供应的同时实现零库存,节约和免除仓储成本。

结语:企业离不开设备,设备离不开维修与保养,维修保养及其管理的好坏,决定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经济性,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运行任务是否能如期完成、是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与利润的重要决定因素,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设备维修计划的制定、维修方法的确认、维修费用的控制、维修项目过程的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等,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做好管好。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铁路工务 检养修 体制 探讨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问题与分析

阜阳工务段位于安徽省境内,管辖京九、阜淮、淮南、青阜、淮望、淮田线范围内的桥梁514座/57331米,涵渠1564座/35495米。桥隧设备总换算长31072米,最高时速160km/h,下设淮南桥梁车间、京九桥梁车间。现有桥梁职工179人,平均年龄45.6岁。

进入2000年后,随着重载、快速的推行,桥隧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

㈠桥隧设备投资改造滞后于线路设备强化、改造步伐

近几年管内以轨道重型化为主要特征的线路结构强化与改造迈进了一大步,轨道结构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大中型养路机械已成为线路养修的主要手段。但桥隧设备并未随着线路设备的投入而同步改善,只能靠小修小补尽量保持原状。

㈡修理手段和修理方式不适应运输强度的变化

管内线路允许速度已由100km/h提高到120km/h,列车对数由每天51对发展到136对,7000t重载列车现已开行12列,由于运输强度的变化,现行的养修作业手段、方式产生了以下不适应:

⒈在重载、快速运输强度下,桥隧设备状态变化加快,必须加大养护投入。如2012年管内阜淮线平均每月的桥梁养护投入比2006年增加了1倍。

⒉随着养修标准的提高,以及天窗修的实行,作业时间缩短,传统的作业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㈢修理制度与桥隧设备变化、整治不匹配

⒈管内桥梁车间修理制度按照“养修合一”的模式组织生产,由于人员偏少,造成桥隧设备病害不能及时发现,维修保养质量又达不到标准。

⒉桥隧设备 “全员分段检查”方式,投入大、效率低,要求每名职工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方能及时发现和准确评判设备病害,现有职工素质显然不适应。

⒊桥梁工区现有6~8名职工,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对工作量较大的养修项目必须集中几个工区的力量方能完成。

以上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须通过装备标准、生产手段的提高、生产布局和管理体制的改变,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质量,确保设备安全。

二、检、养、修分开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

桥隧检、养、修分开管理体制是指在桥隧日常养修工作中将检查、计划、作业、验收等专业职能细化,并建立基本的工作制度,使其检、养、修各工区相互制约、相互控制,并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全面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力求以最经济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大的效果,提高检养修工作质量。

以车间为单位成立检查、维修和养护工区,以淮南桥梁车间为例:

三、管理体制建设内容与对策

㈠明确职责范围,加强过程管理。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检修并重”的原则,根据设备不同的检查周期,按照有关规定和专业检查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监测,及时掌握设备状态,调查反馈设备养修工作量,按照综合维修和保养周期,通过对桥隧设备适时预防性的修理和病害整治,恢复各部件的功能,保持桥涵设备质量均衡完好。

⒈工务段

根据管内设备状态合理设置生产组织机构,制定技术标准、考核制度,编制中长期规划及检养修年度规划,对全段生产实行宏观控制、技术指导。

⒉桥梁车间

负责管辖内桥涵设备技术、安全管理,组织完成工务段下达的维修任务,编制桥隧维修月计划及保养年度计划,审核保养计划、检查计划,并组织完成。每月底组织有关人员,对维修、保养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病害桥涵进行检查、分析、分类整理登记上报;对需要监视的病害项目派人进行监视。每年对管内桥隧涵设备进行一次保养状态评定(钢梁桥每半年一次)。负责完成工务段安排的河床断面、钢梁纵断面、上拱度、平面检查、支座位移观测、挠度测量、限界测量等基础技术工作。

⒊桥隧检查工区

负责桥隧车间管辖范围内养修工作量调查、保养计划的编制、设备保养评定及病害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汇报并监测,配合车间做好计划兑现率调查、月度检评工作和春秋季大检查。

⒋桥隧综合维修工区

负责完成桥梁车间下达的综合维修项目、单项及重点病害整治任务,并由段、车间、检查工区联合调查核定工作量,车间编制月度计划交由维修工区执行。

⒌桥隧保养工区

保养工区应熟悉掌握管内设备状态,对病害设备应按周期观测,了解病害发展规律,做到心中有数。除完成日常保养工作外,在汛期还应做好桥涵防洪、防胀、防台风各项工作。

㈡科学规划,合理制定检、养、修生产组织方式

桥隧设备的检查和养修,是桥隧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检查掌握设备的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和消除临界超限处所,经常保持设备状态均衡良好,对检查和养修工作全面落实。

设备检查是桥涵维修养护的关键和基础,桥隧车间每月末编制检查计划和维修计划,报经工务段批准后交由检查和维修工区执行,检查工区按计划完成每月的检查及技术观测任务;维修工区及时完成维修及重整任务。

检查工区每月末编制月度保养计划,报经车间批准后交由保养工区执行。

每月末桥隧车间组织验收组对各工区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考核,工务段路桥科每月对维修保养和综合维修任务质量完成情况进行抽查评定。

每年秋检结束后,桥隧车间主任组织检查工区根据设备状态及维修周期形成初步桥隧维修计划报工务段,工务段审核汇总报铁路局批准后执行。

㈢严格检查制度,掌握设备状态

由于提速后桥涵设备劣化速率加快,劣化周期缩短,为加强桥涵设备检查质量及对重点病害设备的监控,须认真落实各项检查制度,及时进行病害检查、水文观测、经常检查、定期检查、临时检查、专项检查和养修工作量的调查。

⒈制定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范围

工务段制定检查制度,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全面掌握桥隧设备的状态。制定病害桥梁的检定计划和桥隧设备主要检查任务,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参与对桥隧设备重点病害的检查、观测,整理检查结果,初步分析、判别病害的产生原因及可能发展的趋势。车间根据年度检查任务,安排好月度检查任务;做好各项检查工作的技术指导,抓好桥隧检查工区的工作质量,参与本车间管内桥隧设备重点病害的检查、观测,统计、整理检查结果。检查工区认真安排好检查工作的日计划,切实执行有关桥隧检查观测制度,负责对本车间管内的所有桥隧建筑物建立必要的检查记录台帐。

⒉加强重点病害设备的监视工作

对每年秋检中评定的A级劣化项目,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规律,制定下发《**年度桥涵病害检查监视办法》,说明病害概况,明确各级检查周期,确保病害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对突发性的重点病害及时制定相应的检查监控措施。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4篇

关键字:公路;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控制

公路施工工程总成本中机械设备的成本占有的比重很大,特别是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包括维修保养费,它占有的比重随着故障率变化,如果机械设备保养的好,故障率低则维修的成本降低,反之升高。鉴于此,公路施工生产中应该强化机械设备的保障作用,加强管理力度,控制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公路施工的总成本。

1 影响维修保养工程机械设备成本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诸多施工单位认可并使用了各种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一方面,工程机械的使用加快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效益,另一方面,维修保养工程机械的费用不断攀升,制约了工程效益的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机械维修保养费用上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①认识不足,操作制度不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强烈,施工生产普遍存在工期短、任务重、资金紧的现象,同时,按需进行代替了传统的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致使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被渐渐忽略,出现执行力差、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的状况,不了解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状况,一味追求时间和速度,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机械设备疲劳使用,维修保养费用增多。

②选择工程机械设备偏重考虑价格最低化。选择机械设备时应该根据市场供应情况和生产工艺要求,按照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原则,以及操作性、维修性、可行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最优方案。但是,由于工程施工资金紧张,管理者采用租赁或购置的方式解决施工机械问题时偏重考虑价格最低化,完全不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出现维修率高、售后不及时、配件供应不及时等现象,不仅增加了维修费用,同时,机械性能满足不了要求,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而且,价格低的工程机械往往是一次性的,无法在下一个工程项目中使用,间接增加了经济费用。

③制度不完善。当前,很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工期,无节制地使用施工机械,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了“定岗、定机、定人”制度,但是没有贯彻执行。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工期,只注重使用,出现问题也不及时处理,。即使是在维修机械时,很多维修人员应付差事,责任心不强,导致机械设备故障问题不断矿大。一旦出现大问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往往相互推卸责任,施工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耽误了工期。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不完善,不仅增加了维修费用,还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性能。

④不规范操作,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虽然企业当中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新人涌进,但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倾向老龄化,主要原因是因为年轻的工作人员抱有机械设备操作管理无前途的思想。当操作人员不足时,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往往会聘请一些非专业的操作人员。由于对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缺乏认识,不合理的施工条件和操作方法使机械设备一直处在非正常运行状态,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

工程结束后,机械设备往往被弃之一旁,得不到规范的修养和维护。在新的项目中投入使用后,出现故障,又开始进入不规范的维修状态。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的养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多,不仅修理费用高,还延误了工期。

⑤资金不足,机械设备更新慢。公路工程经常出现工期紧、资金少的状况,这就影响了机械设备更新的周期。很多施工场地仍旧使用性能不达标的工程机械,不仅故障率高,施工质量也大大地下降。

2 控制维修成本

①加强机务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联系,强化制度建设,提高认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控制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上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思想培训,使公路施工企业人员认识到工程施工生产中工程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其性能的好坏对施工的进度、质量、效益和成本的影响。其次要加强机务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联系,加强机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成为机械部门和公路工程施工部门的连接纽带,了解工程机械的使用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最后要制定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要系统全面地阐述机械设备从购置到报废的各项细节,特别是要着重表述工程机械的维修养护,统计工程机械设备的各项数据,记录工程机械的各种故障表现。对机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做到有奖有罚,明确责任;加强加工、采购配件等工作的监管力度。

②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检修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差,不正确操作机械是造成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录用操作人员时应该着重考虑专业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还可以与设备生产商联合举办专业培训课,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定期检修工程机械设备可以预防绝大部分的机械故障,了解机械的性能状态。作好各种检修记录,登记日常工作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故障维修时可以作为分析依据。

③加强工程机械的保养工作。机务管理人员要遵循设备保养使用说明书制订科学合理的保养计划,加强与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交流,随时督导、抽查保养工作的执行情况。保养工作做的好可以减少机械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燃油量,节约运行成本。保养工作应该贯穿机械设备从投入使用到报废的整个过程,拒绝“以修带养”的状态。

④及时更新工程机械设备。许多公路施工单位仍旧在使用一些已经报废的工程机械,投入到设备中的财力、物力、人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创造的价值。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并以长远的目光看待这类问题,该换就换,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好处破坏长远的利益。及时更新设备也是降低保养费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职工集资入股购置、采用社会融资租赁等渠道实现设备更新。

3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控制工程机械的维修成本已经成为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研究重点。工程机械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行机制越来越复杂,维修保养费用也越来越高。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维修保养费用,不仅可以减少维修费用,还控制了机械性能的减退,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

参考文献

[1]高波.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管理[J].科技资讯,2006,(27)

[2]畅瑞廷.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3,(14)

[3]何志洪.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8,(02)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15篇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机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促进设备管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设备档案必须是完整、准确、系统地反映机械使用全过程,是机械从购置到报废的历史见证,能够反映出机械设备的运营成本效益。利用档案所提供的技术参数,掌握设备的即时性能、使用等情况,发挥设备最大潜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加大在机械管理、应用、采购、使用等全过程的参与度,发挥好档案管理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方面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系统,提升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

2认真保养,彻底修理,与修理人员签定保质合同

2.1制定完善的修理制度

现行修理组织形式需要进行改革,将机械的维修保养任务全部交给维修人员是一大弊病,就应急排除故障而言,操作人员比维修人员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故障发生时的内外环境、机械本身原有的毛病等情况,操作人员了解得更为详细和准确,就机械保养而言,维修人员只能无的放矢地作泛泛检查,如果操作人员来保养操作的机械则可以在全面检查基础上,有重点地针对平时机械的工作状况作出更细致深入的保养工作,机械操作保养一人担,增加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爱车意识,这样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操作人员与修理工在保养上互相扯皮问题,便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机械种类繁多、机型复杂,决定了机械维修人员不可能对任何机械都了如指掌,操作人员的例行保养工作和操作水平是影响机械性能状况的关键因素,而维修人员的维修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机械的施工质量和性能发挥。因此,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互补性较强,双方多加强交流,互相配合,互通有无,是保证维修质量和操作水平互相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需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是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来完成的维修保养体制,即操作人员完成日常保养,出现故障时修理人员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2.2机械维修方式

机械修理是使机械恢复完好技术状况的唯一手段。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根据机械养护的实践,我认为在机械修理上应与机械管理部门形成如下关系,可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完成机械的修理工作。在机械维修中有事后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方式、无维修计划方式。

(1)事后维修

即机械出现了故障才进行修理,仅以恢复机械原功能为目的。它容易打乱机械作业计划,且修理内容、时间长短及进度都具有随机性,不利于提高作业效率,机械停机修理时间长。

(2)预防维修方式

是以防止机械发生突发性故障为目的,它重视机械保养:加强机械技术状况检查,在机械故障发生之前就安排修理。这种维修方式配以严格的大、中、小修及保养计划,且事先将维修作业的内容规定下来,这势必容易造成过度的维修或欠维修的现象。

(3)状态维修方式

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它是以机械诊断为基础,通过检测力、光、电、声、振动、热等参数的变化,来了解机械的技术状况。

(4)无维修计划方式

无维修计划方式是最理想的方式,它要求机械的各零部件具有大致相同的靠度,即有大致相同的使用寿命,机械一旦发生故障,其残值所剩无几,机械无需修理而报废。

2.3维修方式的选择

以上对几种维修方式进行了介绍,选择何种维修方式非常重要,只有应用了正确的维修方式,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可将停机损失降低,同时可以提高维修质量,避免无谓的拆装损坏。修复出厂前,应对机械的故障原因、修理方式等进行记录,放入机械档案以备对机械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要作好此项工作,必须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要安排一名工程师对平时的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指导、督促、评比。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克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大力表彰先进,每年可以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对操作人员的保养情况进行测评考核后,淘汰不称职的操作人员,这种“汰劣”机制,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竞争意识。

(2)在每一次修理完毕后,机械工程师、修理人员、操作人员必须三方签字确认,无特殊情况必须保质工作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如果出现故障必须查清故障原因,追究责任人,防止敷衍推责,连续重修现象。

(3)变被动维修为预防维修,切实有效地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在机械进入工地前(或上一工程结束),根据设备磨损规律和零件使用寿命,明确规定修理类别和内容,进行强制修理和保养。机械在维修时,也必须注意成本的控制。配件经销商应选择信誉好的,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4)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减少维修经费,降低成本。

(5)加大维修硬件基础投资。维修机械主要靠经验,采用传统的人工检验办法,手段落后,维修设备较少,主要凭两只手维修,这已明显地不适应我处工程机械技术需要。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是确保维修质量、提高维修水平和速度、保证安全维修的必要前提,我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把维修设备的投资列入其发展计划。

(6)培养一支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的维修队伍。由于我处的设备都是属于非常先进、技术含量很高的,这就对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维修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机械、液压、电子等知识及基本原理,改变过去仅凭经验维修的传统方式。因此,必须逐步引进机、电、液专业维修人员,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培养一支技术高超的维修队伍。

(7)科学组织配件供应,确保维修工作顺利开展。配件供应是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维修工作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在工程施工季节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因此,要严格加强配件的组织供应与保障,科学组织争取做到既能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配件。根据经验,我认为对配件供应与保障可采用ABC管理法(注:自己命名的),即把配件按价值损耗情况分为ABC三类,分类进行管理。需强调的是,在工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一些高值低耗的配件,配件采购人员必须根据维修和操作人员对其状态监测情况确定配备与否。

3加大工作力度,搞好机械的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养护机械管理制度,使设备使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机械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选择形式灵活、方便快速,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机械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每个人员,在机械管理制度实施过程,要贯彻“人员管理”为主,“检查监督”为辅的组织原则。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主人翁的思想,使职工自觉爱护机械设备。积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各种管理制度,使制度措施明朗化、具体化,并将制度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中去,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2)定机定人,责任清楚,与操作人员签定劳务合同。合同中,根据制定的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操作人员的责、权、利作统一规定,做到有据可查。特别对安全操作、机械保养、机械事故等具体事项与经济利益相挂钩,以便提高主观能动性。重视操作人员选用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人员管理,为单位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以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管机不管人、管机不管用三种倾向。只要求用机械完成任务,而忽视机械管理工作,这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3)制定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级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根据设备特点,制定操作情况的《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设备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编写;制定《工艺规程》。设备使用过程中管理部门制定《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制定《设备使用与维修作业指导书》和《设备预护性维修手册》,指导操作人员正常使用和精心维护设备。

(4)对操作人员实行三表制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制定三种表格,操作人员随车携带。即机械信息一览表、半月报表、随车工具明细表。机械信息一览表有如下的各种信息:产地、发动机型号、燃油情况、功率、油箱容积、机油型号等,为机械的使用和维修提供便捷迅速的服务;半月报表可反映出机械的工作、维保情况及油类使用情况、台班、工作小时数的记录,并由此可得知台班与油料是否相符等;随车工具表可以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防止工具随意丢放,加强工具管理。

(5)要想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把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热爱本职专业、责任心和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抓好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热爱本职,廉洁奉公,高度负责;二是具有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和以制度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对设备的管理应该实行各司其职,各有所权的运行模式,避免管理权集中。制定出设备管理部门的总职责及分部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出现问题要按章办事,不可有偏袒行为。

(6)搞好学习与奖惩制度。工程闲余时间要加强业务安全学习,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学习规划,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及走出去请过来的方式。在理论上提出心得,当众自我陈述,并且实地上机演习,严禁使学习诉诸于形式。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操作技术好、保养及时彻底、单机成本低的操作人员设立“优秀操作人员”奖等,对不能及时保养、工作不认真、经常出现安全问题的要给予一定的罚款或其他措施,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曾经“爱车不香,损车不臭”的怪现象,只要设备能动就开着跑,坏了打电话找人修,必须坚决制止。

(7)开展单机核算工作,对一些专用机械设备,如摊铺机、压路机、铣刨机等开展单车核算工作,在确保完成施工任务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养护成本。长期以来,人们缺乏经济观念,如何降低成本与自己无关。为此,迫切解决以提高成本效益为目的。在操作中,把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最终决定操作人员的工资与奖励情况。这样大大降低我们的养护成本,增加我处的经济效益。

4对油料的管理

在定购燃润油料时,一定选择信誉好的大型企业购买,并与之签定合同,以便确保油料保质保量,如若出现由于油料造成的故障及停工时,要依据合同向其索赔。油类应该由专人进行管理,避免浪费。建立健全油类管理制度,可以制定出加油卡、油类出入情况记录表等。

5作好机械出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