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东地区;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调研

0 前言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对人身体有益的体育更是受到大多数现代人的青睐,但相对应的体育服务与管理的品质并不高。如果高职院校开设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现在的体育服务单位与企业输入专业的人才,将对体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使得体育服务与管理走向更加专业的道路。

本研究针对广东地区体育服务与管理行业企业以的调研工作。此次专业调研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广东地区体育服务与管理行业企业近期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人才需求的动态信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为开发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制订与社会市场需求现状相适应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事实依据。

1 调研方法

调研小组随机抽取广东地区25家体育服务与管理相关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问卷》,针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任职情况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把握了广东省体育服务与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体育服务与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都市化进程加快,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发展迅速。目前,广东地区体育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健身娱乐业为主,体育培训业、体育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中介咨询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传媒业等多业并举,经营项目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总体规模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对带动体育产业中其它领域的发展有直接的拉动作用。

伴着亚运会、大运会等各大赛事在广东省内举办,全民健身的体育硬件设施资源丰富,加速了广东的体育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发展。期中广州市拟打造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龙头,以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业为支柱,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无形资产等多业并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2.2 体育服务与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第一,从业人员年龄分析

本次调查的25家企业,共有1209名体育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在本次调研的1209人当中,31-40岁之间的员工最多,共554人,占所调研比例的45.82%;其次是20-30岁的员工,有420人,占34.74%;41-50岁和50岁以上人数相当,分别为95、91人次,各占7.86%与7.53%,还有49位是19岁以下,占4.05%。从调研可知,广东地区体育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多为31-40岁与20-30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年轻。呈现这种状况主要与体育服务与管理发展现状相符,作为新兴的产业,属于起步的青春期,所从业人员的年龄也年轻化。还有就是其产业的特点是就是年轻、活力、时尚的标榜,决定了它的服务要素也需年轻化。

第二,从业人员学历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的1209人中,博士以上学历5人,占0.41%,这部分人员主要是体育文化公司成员,其公司特点需求体育高端人才为其服务。研究生学历43人,占3.56%,这部分主要公司管理层人员,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高使其能很好的应对管理工作。本科学历242人,占20.02%,高等职业专科229人,占18.94%,这部分人员主要从事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其岗位需求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专科177人,占14.64%;技工学校222人,占18.36%;选其他为291人,占24.07%,主要为高中毕业。这些低学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事一般的服务员、前台、销售等工作。整体结构看来,学历针对性不强,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数不突出,致使现在的体育服务行业的专业服务品质并不高。

2.3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分析

岗位需求较大的是健身休闲教练、体育营销,各占19%;其次是体育企业经营、体育场馆服务方向,各占18%;接着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占12%;然后是健康咨询顾问,占7%;其他只占7%,主要是指高尔夫教练和综合性人才的岗位需求。各单位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有迫切的要求,使其服务更专业,管理更完善。

2.4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在调研中,调查单位人才招聘渠道主要是网上招聘,占40%,这种方式简单有效,受到大多数用人单位欢迎;其次是广告招聘,占23%;然后是人才市场招聘,占19%;其他招聘会招聘、委托中介招聘委托、猎头公司招聘具均占6%。调查中,许多企业负责人提出希望与办有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建立联系,进行校企合作机制,由学校直接为企业输入相应专业人才。

2.5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

本次调研中,调查的25个单位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都是有需求。从岗位人数需求情况来看,未来三年调查单位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5-10人与5人以下各占32%,10以上占28%,不确定的占8%。

调查中,许多单位负责人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许多宝贵建议,如:培养出掌握体育服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且具有一项特长的人才;要求专业水平扎实,有急救技能及生活健康常识;要求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等等。这些建议表明现在体育服务与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以及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3 小结

3.1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的背景下,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体育产业迅猛发展,使得市场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很大。

3.2 目前体育服务与管理领域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偏低,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体育专项技能,又掌握体育场馆行业、营销、服务工作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具备策划、组织、协调能力,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

3.3 学校的人才输出需建立好良好的运行模式,建立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由学校直接为企业输入相应专业人才,防止人才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相对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史立峰,梁培根,邓雷.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3):83-84.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组织机构

调研活动分四个组进行:

二、主要任务

调研活动要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基层反映和要求,重点调研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查找当前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查找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最不满意的问题;

3.查找局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查找如何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帮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困难的长效机制;

5.查找科技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6.听取基层对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

全局领导干部要深入到所包村组、企业、业务联系单位扎实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进农村访农户、进企业访员工、进单位访服务对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感受群众疾苦,征询群众对改进作风的意见和建议,把基层最不满意,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找出来。

四、调研步骤

调研按照制定调研方案、集中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干部评议调研报告、完善上报调研报告等五个步骤进行:

1.制定调研方案(3月6日-3月10日)。按照县委活动领导小组要求,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确保每名同志都要参与本次调研活动。

2.集中调研(3月10日-4月10日)。集中调研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3.撰写调研报告(4月10日-4月15日)。各组将调研要及时将调研成果梳理归纳,总结提炼,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4.群众评议调研报告(4月15日-4月25日)。要组织机关中层干部、群众代表、服务对象等人员评议调研报告,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

5.完善上报调研报告(4月25日-4月30日)。要及时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组织班子成员对调研报告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并于4月30日之前上报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专题调研工作作为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小组组长要以身作则,带领小组成员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研。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 北京市居民体育活动参与和服务需求现状 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特征与满意度评价 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调查与分析 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北京市传媒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调查 北京市汽车服务供应链结构特征与管理策略 北京市体育社团承接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北京市居民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分析 北京市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的现状与分析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北京市高职类院校学生休闲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北京市城市体育圈的构建价值与构建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50615]..

[3]戴健,郑家鲲.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评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1):1.

[4]任海.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进展: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6678.

[5]曹可强.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导向:以上海市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1):1.

[6]曹可强,徐箐,俞琳.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2008,29(2):32.

[7]顾东辉.社会工作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4186.

[8]彭华民.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25.

[9]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EB/OL].[20160615]..

[10]郇昌店,肖林鹏,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4.

[11]KOTLER P,KELLER K L.营销管理[M].13版.王永贵,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9273.

[12]LOVELOCK C,WIRTZ J.服务营销[M].6版.谢晓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756.

[13]王凯珍,李骁天,邢晓燕.北京市民体育活动参与和体育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108110.

[14]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EB/OL].[20160615]..

[15]林江云,雷良桃.聚类算法在证还司CRM中客户细分的应用[J].心智与计算,2010,4(4):265.

[16]雷小锋,谢昆青,林帆.一种基于KMeans局部最优性的高效聚类算法[J].软件学报,2008,19(7):1683.

[17]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OL].[20160615]..

[18]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20160615]..

[19]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26.

[20]张利,田雨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2):137.

[21]罗旭.基于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019.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型赛事 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调研 品牌

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已经催生了一个新的经济领域,即“赛事经济”。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价值取决于赛事组织者、推广商、赞助商和媒体的合作和策划,成功的体育赛事已离不开赛事的运作技术和营销策略。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市场调研,整合赛事资源

大型赛事可开发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冠名权、特许权、赛事项目无形资产开发、赛事广告开发、媒体经营开发、文化活动开发和派生产品开发等等。一般地说,大型赛事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有:同类赛事以往和未来的市场评估与预测;该赛事的社会知名度及市场知名度调查;该赛事以往的电视转播状况及电视转播权调查;该赛事以往的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调查;该赛事以往的宣传广告方式及媒体对赛事的报道方式调查;该赛事以往的赞助商类型、赞助方式及赞助绩效评估;该赛事的市场营销方案及策略手段调查;该赛事派生文化经济活动对赛事本身的影响调查;赛事与举办城市的政府、商业财团和民众的互动关系分析;赛事出现的意外事件调查及可能采取的规避措施和保障方案;赛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财务预算报告。

市场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民意调查和商业调查,民意调查主要是对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调查,商业调查则是一项专门的市场研究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赛事组织者和商业合作伙伴还应做好赛事评估的工作。赛事评估的内容是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前者包括直接收入预测,间接增值收益、经济推动效益、潜在效益。后者包括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推动、受众对赛事的认识和熟悉程度、受众对赛事的品牌和价值评价、受众对赛事报道主流媒体的关注度、主流媒体报道赛事的效果评价、主流媒体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评价等。

二、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品牌

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属于服务行业,具有一般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同时性、异质性、时间性、参与性、不可储存性、无所有权转让性和人作为产品的一部分等特征。因此,必须细分市场,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提供满意甚至超值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顾客价值,打造品牌赛事。大型赛事的服务对象和层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为广大观众提供高质量的竞赛表演服务,为社会提供满意的竞赛表演衍生产品,使赞助商和商业合作伙伴获得良好的宣传沟通效果及经济利润。体育赛事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赛事组织者和经营者的赛事组织管理,采取措施以提升赛事的观赏价值和竞技价值,提高参赛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公众影响,形成因大量的观众需求导致门票畅销,门票供不应求导致大量的电视观众,电视观众增加导致电视广告增值,电视广告增值导致场内广告价值提升,场内广告升值导致赛事冠名、体育组织或俱乐部的广告时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肖像权、姓名权和代言人服务等价值提升的筹资与传媒功能互动互利的良性循环态势。我国的体育赛事资源尽管十分丰富,但被公认为具有品牌价值的体育赛事还凤毛麟角,因此,赛事组织者要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品牌,不断提高赛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实现价值最大化

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通过对体育赛事的策划、包装和市场经营,以提升赛事的商业价值,从而使赛事的组织者、经营者和赞助商共同获取利润。为此,必须提高整体竞争优势,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首先,竞赛表演具有非物质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特点,但赛事过程中的动作造型,速度力量和技战术表现等可以作为一种动态的表象储存在记忆中。因此,在促销方面可以利用观众对赛事的美好记忆作为营销沟通的手段。例如,将精彩的瞬间或片断制作成册或声影集锦,在赛场或者相关娱乐设施内供游人随意翻阅,以促进与消费者的沟通,也可将其出版发行,扩大在公众中的影响。由于竞赛表演服务具有同时性、参与性,以及运动员和教练员作为产品的一部分等特点,因此还应该根据赛事的特点,创造观众参与赛事的时机,充分利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个人形象和影响力进行营销。

其次,企业通过赞助、冠名体育赛事等策略,借助所赞助的体育赛事树立企业及其产品在公众中的品牌形象。将体育赛事与商业企业的品牌推广紧密结合属于软性推销,其最大特点是功利性潜藏在公益性之下,容易获得社会和市场的认同,从而达到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目的。赛事赞助行为一旦发生,赞助商与赛事组织者和经营者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结成了一种新型的市场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赛事赞助区别于一般广告的显著特征。赛事赞助的基本方案是:赞助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实物、技术或服务给赛事的组织者和经营者,两者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市场合作的伙伴关系。获得赞助的赛事组织者和经营者则利用体育赛事的商业平台,将赞助商的企业及产品形象与赛事紧密而巧妙地结合,充分运用体育赛事的现场渲染和媒体报道,创造轰动影响,并通过赛事期间的各种产品促销活动,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使赞助商从赛事赞助中获得的回报效益最大化。

再次,营销城市。这是当今赛事营销最具社会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营销手段。赛事营销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并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此外,以体育为依托,借体育赛事的机会引来国内外众多游客,发展体育旅游,亦可给举办赛事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云开:现代体育组织经营管理赛事的基本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吉林省副省长陈伟根,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蒋志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田野,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吉林体育学院院长张瑞林等有关领导出会。大会开幕式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李维波主持。

开幕式上,蒋志学宣读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向本次科学大会发来的贺信。刘鹏在贺信中指出,大力发展冬季项目,进一步普及推广群众性冰雪运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冬季项目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提高我国冬季运动科研水平,提升群众在冰雪运动中的科学健身意识和能力,提升冬季项目竞技能力,促进冬季、夏季项目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段世杰在致辞中说,举办冬运会科学大会,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冬季运动项目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水平,为全面展示我国冬季运动的科技创新成果提供重要平台,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冬季项目科技工作者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冬季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备战2014年索契冬奥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随后举行的大会报告上,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马义和哈尔滨体育学院院长朱志强分别作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推动冬季运动项目新发展》、《文化十二冬的探索》、《以科技攻关和服务为冬季项目保驾护航》和《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进展――原则、方法与未来展望》的报告。报告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科研领域面临的的现状、矛盾、问题和发展对策,提出了“理论前沿、应用实践、勇于创新、服务奥运”的冬季运动项目科研工作的新要求,展示了“人本、节俭、和谐、共赢”的办会理念,明确了“团队协作、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组织分工”的科研攻关与服务模式。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研究和加强我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全体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我校对青年教师的状况开展了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采取查阅材料、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

一、青年教师基本情况

二、调研情况:

从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情况看,我校青年教师的共同点和闪光点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上进心强,荣誉感强,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他们目前最关心的国家大事首先是甲型流感的防控,其次是教师待遇问题、素质教育如何落实的问题。青年教师普遍对自己的教师职业感到满意,觉得工作性质单纯,非常稳定,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不满意的是认为自己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失去了最初的工作热情和激情,缺乏创新精神,加上目前教师绩效奖还未到位的工资现状,让他们觉得付出大于回报。

在谈到学校的工作时,青年教师一致认为我校各项工作秩序井然,人性化管理受到老师们的肯定;领导干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工作敬业,起到了带头作用;同事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强,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易于相处;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各级好评。这是老师们感到满意并值得骄傲的。同时,青年教师认为不满意的主要是学校承担的活动频繁,杂事多,老师们精力有限,如班主任老师网上研训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疲于应付。综合学科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因班级人数多,用嗓过度,声带经常嘶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班额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对学校的管理运行模式和教学管理、教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青年教师认为我校现行的模式、制度、措施合理,管理规范,日清月结的精细化管理,温馨快乐的人性化管理,评先争优的创争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性。他们希望学校食堂的伙食好一点,增加一些教师、学生锻炼身体的健身设施,就更好了。同时他们希望工会开展一些集体的趣味的文体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只要是对教师身心有益的,他们都欢迎。

我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取了:

1、师徒结对方式,安排骨干教师传帮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2、压担子,让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并加强指导,让他们朝着科研型教师发展,在教学研究方面,根据青年教师特点,指导他们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效率。

3、鼓励青年教师制定特长发展规划,发展自身特长,主动承担12个学校兴趣队组活动辅导工作,期末设立特长发展奖项。

4、为青年教师提供志愿者服务岗位,如学校卫生服务岗、礼仪志愿岗、普通话宣传岗、学校网站服务岗、新教育服务岗等,让他们通过志愿活动体验自我的价值奉献的快乐。如张雷军、刘妮两位年轻教师在志愿者岗位上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志愿者,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信心;在骨干教师师傅的指导下,他们的教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在市美育节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5、关心了解青年教师疾苦:如我校教师张业华的父亲身患癌症,他一度情绪低落,工作消极,学校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问他病重的父亲,鼓励老人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多次找张老师谈心,张老师感受到领导的一番苦心,在父亲病逝后,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学生田径队的训练工作,带领学生刻苦训练,在全市小学生运动会上,他所带的田径队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他努力搞好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运用小器材进课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受到一致好评。

三、青年教师状况分析及思考

通过对我校青年教师思想和工作情况的调查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1、积极进取、认真敬业是我校青年教师的思想主流,青年教师们大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逐渐成长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是省优秀教师郭艳、杨柳,市十佳教师贺芹,十佳班主任老师胡菊芳,市级优秀班主任老师鲁红、余艳丽,市级师德标兵黄敏、杨莉……,魏惠玲、刘艳、何祖姣、王爱玲、夏艳、卫彩娥、袁传玉、柳春、张丽娟、刘小元、肖正勇、龚爱琼等各科教师都在省级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获奖。

2、他们关心自身的发展,希望提高自己的水平,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需要机会,也愿意在有条件和机会时加倍努力。也有少数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作为学校,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从政治思想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关注青年教师的变化,给予正确的意见。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激励每一位青年教师适应教育新形势所提出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

调研报告范文(二)

在粮食流通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粮食局中心化验室的职能?近年来,xx局突出五个服务,有效发挥了中心化验室的职能。

一、服务粮食收购许可需要,搞好粮食检验人员培训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收购资格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任何粮食经营者,都必须配有必备的粮食质量检验仪器,质检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为粮食中心化验室,如何在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服务粮食收购资格许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xx局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端正认识。该县一些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在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时,按照收购资格审核的有关规定,均配备了相应的检化验仪器。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除了几家较为规范的企业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外,大多数没有质检人员,对于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一窍不通,特别是一些个体粮食收购经营者,粮食质量检验仪器只是一个摆设而已。为此,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督促广大的粮食经营者配齐检验仪器,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仪器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二是狠抓培训。针对上述情况,他们及时向县局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县局统一部署,先后三次组织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进行了粮食质量常规检化验业务培训,参培人数80人,并于XX年11月初组织全县从事粮食收购的检化验人员参加了江苏省粮食局举办的粮食质量检化验人员培训,所有参培人员均取得了检化验员上岗证书,从而培育了一支业务精干的粮食质检人员队伍,为确保全县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粮食经营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服务粮食质量监管需要,搞好粮食质量抽样调查

三、服务储备粮安全需要,搞好轮进、出库质量检验

四、服务基层经营需要,做好“红娘”,当好参谋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人员的不断缩减,基层所、库、站检化验人员队伍越来越薄弱,粮食局作为“娘家”人,在粮食经营活动中,有责任发挥好中心化验室的职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承担起粮食质量把关的责任,对其送检样品随到随检、认真负责。XX年,共为基层所、库、站检化验粮食样品200余次,为企业开展粮食经营、有效规避风险发挥了参谋作用。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其次是规范和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流动人口的规模和流动频繁决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和流动人口需求,省人口计生委改变了过去把所有流动人口“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管理方式,按照分类指导、突出工作重点的原则实施分类管理和服务。一是规范了《婚育证明》管理。明确已婚育龄妇女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经常性、制度化的管理和服务,其他人员作为一般性管理,及时提供计划生育咨询、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等。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基层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的相关要求,对于没有《婚育证明》的流入人员,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可为其办理在本地有效的临时《婚育证明》;对婚育信息完整准确的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可办理有效期为3年或5年的《婚育证明》,以便建档立册,纳入现居住地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减少了漏洞;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流动人口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回户籍地办理《婚育证明》。二是以突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为主要目的,统一规范了流动人口表、单、卡、册的管理。增加了服务内容,强调了依法维护流出人口合法权益。流出人口因居住、就业等变化频繁,使我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难以到位,违法生育较为突出。在目前,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和服务体制,还未很好建立的情况下,户籍地有必要也有责任加强管理,为现居住地实施管理创造一定的条件。要加强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登记卡》的管理,并增设“落实奖励优惠政策、金额”等服务项目。要求户籍地村级统一建立基础档案,记载每个流出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外出时间、地点、办证和从业等基本情况,力求做到人头清、婚育清、措施清、去向清的动态管理。

第三,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有新起色。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作为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加快了户籍地与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跨省、跨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流难的问题。去年培训班以来,我省信息平台交换工作有很大起色。20*年12月21日至20*年3月20日,我省共提交信息9216条,反馈率为30.35。今后,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切实加强指导、培训和督查工作。

对下一步我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1篇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报告: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当前养老院存在数量不够、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养老院建设,放开养老市场,鼓励各方面有志于养老服务的单位、团体来发展养老机构;另一方面,民政部会开展全面提高养老院质量的专项行动。

黄树贤表示,民政部还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养老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孝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新格局。

提高养老金标准

报告: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

自2005年到2016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十二连增。去年,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6.5%左右。将加快养老院建设,放开养老市场,全面提高养老院质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根据“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精神,今后的趋势是依据物价上涨情况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同时综合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和财政收支等相关因素,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确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水平。“为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到去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结存3.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养老金再次上调后,相信一定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发展医养结合

报告: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

全国老龄办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分析,强调“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服务”,足见政府对社会力量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对于养老服务,意味着公立养老机构将进一步改革,大方向就是引进社会力量,实现公办民营,而民营养老机构在未来将成为主体。

孤寡老人纳入监护体系

报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城乡困境儿童保障。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近年,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从对老人的熟悉程度看,村居委会承担对失护老人的监护职责是合适的;但从未来着想,民政部门和由政府主导的养老院还应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说。

发展老年教育

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让每个人都能有所学、有所成,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民族教育事关国家的稳定发展,特殊教育让“折翼天使”能更好地飞翔,而继续教育、学前教育、老年教育,为每一个人打通了终身学习的通道。

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报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在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看来,国家要求今年全面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无疑是把方便群众就医摆到了突出位置,尤其是首次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意思就是要通过资源调整促进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从“量”上缓解看病难。

“十三五”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质量年报;科学研究;文化建设;职教学术期刊

作者简介:叶桉(1956-),男,北京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杂志社社长,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德育研究”(编号:zj1312),主持人:叶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1-0070-05

受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7月15日在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发行。这部连续第五年秉承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以“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企业参与”、“政府责任”、“服务贡献”、“应对挑战”六大方面展现了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的报告,以第三方视角客观记录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策应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时期,为职业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们提供的不可多得的量化依据和建设样本。正如报告主编所言,五年来报告“基本形成了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基本形成了编制质量年报的定位”、“基本形成了质量年报的三级体系”、“基本形成质量年报的第三方语境”[1]。特别是今年的报告首次了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引起强烈反响,具有榜样作用和导向意义。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和主要类型之一,同样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责和任务。基于此,报告在“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两方面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较普通高校总体落后的现状,凸显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瓶颈和办学质量水平滞后性问题;另一方面引出一个深层次和新角度课题,即专门刊发职业教育学科领域学术论文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包括高职院校学报(下同),如何遵循出版规律和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在学术期刊的宗旨、定位、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更新观念、有所作为,促进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进步,奠定高等职业教育更深厚更宽广的底蕴,给予高职院校更强大更持久的活力。

一、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宗旨定位须与之契合引导,担负起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应有责任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3篇

一、活动内容

1、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本地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了解我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3、走访调查身边的先进基层党员,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4、农村地区的同学,深入调查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村目前存在的其他问题。

5、城镇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城镇居民中低保户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6、调查了解本地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改革现状。

7、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服务,如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8、结合实际,到厂矿、社区、健身中心等地方开展传播体育健身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要求我校在校学生都要加入到实践调查活动中来,开学后要交上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校团委将根据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若干名、、“优秀实践(调查)报告”若干名,颁发奖品及证书,对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同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我系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了力,特组织学生开展xx年那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有关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关注社会

二、指导思想

活动要紧紧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我部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规范,明确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要切合“学会感恩 体验成长 共建和谐 关注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特色实践服务和服务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争取建设一批基于长效机制、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和服务社区平台。

(一)家庭体验。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在暑假期间,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每天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外加一项其他家务劳动。另外强调必须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一位洗一次脚,深深体会一回长辈们的艰辛。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服务社会要从回报家庭做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体验

角色体验。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为导向,依托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在某一具体岗位上,从事一天以上的社会工作。要结合自我实际,盘活各种社会关系,主动出击,拓宽渠道,开展岗位体验、社会兼职、勤工俭学等活动,创造的实践机会。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4篇

一、活动内容

1、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本地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了解我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3、走访调查身边的先进基层党员,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4、农村地区的同学,深入调查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村目前存在的其他问题。

5、城镇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城镇居民中低保户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6、调查了解本地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改革现状。

7、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服务,如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8、结合实际,到厂矿、社区、健身中心等地方开展传播体育健身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要求我校在校学生都要加入到实践调查活动中来,开学后要交上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校团委将根据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若干名、、“优秀实践(调查)报告”若干名,颁发奖品及证书,对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同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我系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了力,特组织学生开展XX年那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有关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关注社会

二、指导思想

活动要紧紧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我部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规范,明确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要切合“学会感恩 体验成长 共建和谐 关注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特色实践服务和服务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争取建设一批基于长效机制、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和服务社区平台。

(一)家庭体验。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在暑假期间,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每天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外加一项其他家务劳动。另外强调必须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一位洗一次脚,深深体会一回长辈们的艰辛。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服务社会要从回报家庭做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体验

角色体验。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为导向,依托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在某一具体岗位上,从事一天以上的社会工作。要结合自我实际,盘活各种社会关系,主动出击,拓宽渠道,开展岗位体验、社会兼职、勤工俭学等活动,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第15篇

一、活动内容

1、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本地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了解我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3、走访调查身边的先进基层党员,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4、农村地区的同学,深入调查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村目前存在的其他问题。

5、城镇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城镇居民中低保户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6、调查了解本地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改革现状。

7、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服务,如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8、结合实际,到厂矿、社区、健身中心等地方开展传播体育健身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要求我校在校学生都要加入到实践调查活动中来,开学后要交上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校团委将根据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若干名、、“优秀实践(调查)报告”若干名,颁发奖品及证书,对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同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大、x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xx关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我系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了力,特组织学生开展xx年那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有关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关注社会

二、指导思想

活动要紧紧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我部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规范,明确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要切合“学会感恩 体验成长 共建和谐 关注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特色实践服务和服务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争取建设一批基于长效机制、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和服务社区平台。

(一)家庭体验。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在暑假期间,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每天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外加一项其他家务劳动。另外强调必须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一位洗一次脚,深深体会一回长辈们的艰辛。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服务社会要从回报家庭做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体验

角色体验。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为导向,依托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在某一具体岗位上,从事一天以上的社会工作。要结合自我实际,盘活各种社会关系,主动出击,拓宽渠道,开展岗位体验、社会兼职、勤工俭学等活动,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