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1篇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以下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着落(zhuó)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预设:北平、没有风声的、伦敦、响晴、热带、温晴、对比。)

“完成一段话”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明确“对比”的手法。

(2)济南总得特点是什么?

(预设: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二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品读“阳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对作者的“热爱,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以情感知,以情带读,以情悟理。从而达到“回归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第三段:(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小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得,畅谈“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么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在一堂课的听讲之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知识需要,会产生多元的心灵触动。而那一点收获,正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请学生谈谈他们新产生的认识,一方面能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做调整,及时反思。

优秀教案济南的冬天借鉴二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③延伸作业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2篇

1、教学目标:通过泛读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学习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分析并实践景物描写的方法。

3、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泛读的指导。尝试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握文章结构。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来源:文章屋网 )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3篇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

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1、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象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象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

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

(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ǐ)南②伦敦(dūn)③髻(jì)④镶(xiāng)⑤贮(zhù)蓄⑥水藻(zǎo)

(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平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

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

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

(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

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用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祥细的学习。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的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的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巧设导入 激情 激趣 激奇 激思 激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16-02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伊始。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课的起始阶段不能疲疲沓沓,要如爆竹鸣响,如京剧中的‘亮相’,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传统、平淡的课堂导入,使语文课失去了魅力,使学生失去了兴趣,使教学失去了质量。而精彩、巧妙的课堂导入,却能从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情感导入──激情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迅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打开人心扉的一把钥匙,它能融化冰封的心,引发心灵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以情激情,营造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带着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为了打动学生,引感的共鸣,我先让学生集体背诵诗歌《游子吟》,让学生通过背诵,感受母亲对儿女那份浓浓的爱;然后,我又用动情的语言讲述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为了子女每天辛勤劳作,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却又无怨无悔……”在我真挚情感的感染下,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被感动了,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来。

二 故事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行动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便会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便能主动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中学生普遍喜欢听有趣、新奇的故事,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通过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有趣、新奇或有启发性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教学《伤仲永》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江郎才尽”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的人物感染、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此时,我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于是我接着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江郎才尽’很相似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在《伤仲永》这篇课文中。”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下基石。

三 实验导入──激奇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是人生不断拓展的原动力。美国科学家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学生天生就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看新奇、少见的现象。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利用语文教学的内容,在导入时,设置恰当的实验,让学生在老师的实验演示下观察、发现,激发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教学中。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导入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可知道花有什么颜色?”对于这问题,大家齐声说:“有红、黄、紫、白等。”这时我便拿出一朵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问:“这朵喇叭花是什么颜色?”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紫色。”然后,我把喇叭花放进装有醋的玻璃杯里,让同学生观察喇叭花颜色有什么变化,慢慢地同学们都惊讶起来,因为喇叭花改变了颜色。我接着说:“喇叭花为什么会改变颜色呢?”同学们都说不知道且迫不及待地要我把答案告诉他们。我没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说:“答案就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中,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这样的实验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都带着一颗好奇心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这就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又如在教课外阅读《死海不死》一文时,导入时我做了如下实验:把鸡蛋放进一只装有淡水的玻璃缸里,鸡蛋沉入了水底,再放入一条小鱼,小鱼在缸里自由地游动,接着我往缸里加入了一定量的食盐,并用筷子慢慢搅拌,鸡蛋渐渐地浮出了水面,可小鱼却慢慢地死了。这样的实验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死海不死的特点。

四 设疑导入──激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导入时,设置疑问、创设悬念也是一种良好的导入方法。它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伴着疑问,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巧妙的课堂设疑非常重要,它能自始至终扣住学生思考的心弦。如在教学老舍《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导入时我先向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谁能用一段简洁恰当的语言描绘冬天的景象,并说说你对冬天的感受?”面对我的提问,同学们都积极思考起来,并争相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北风呼呼、雪花飘飘。”有的说:“枯枝败叶、一片肃杀。”有的说:“天寒地冻、寒雨连绵。”……接着我又向大家设置了疑问:“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属于冬天的特点,有谁知道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它会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文吧,在文中我们就可以寻找到答案。”听完我的话,同学们都带着对济南冬天是怎么样的思考与疑问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五 演示导入──激感

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演示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多媒体等教具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给学生带来视听上的感受,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和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北国冬天美丽的雪景图,同学们看那一幅幅气势磅礴、白雪莽莽的北国雪景图片时,那聚精会神的神态仿佛自己置身于北国雪景之中,图片从视觉上吸引了学生。然后,我又给学生播放了感情充沛的课文录音,录音又从听觉上感染了学生。课前的多媒体演示,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获得视听感官上的享受,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带着学习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没有定式的,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它是一门艺术,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前巧出妙招,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兴趣盎然,让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胡淑珍等编著.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既具有语文教学的语言共性,又具有小学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能力,基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两个方面出发,探寻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等方面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鲜明特色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性语言特点

“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视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性的语文教学语言,严格控制语言、词汇及语法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误读、读错、乱读现象。如某些区域受到地方性语言特色的影响,将“杭州”读成“黄州”,将“故意”说成“得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区分“zhi、chi、shi”与“z、c、s”,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不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造成学生无法区分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无法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性语言特点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关键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语言的科学性特征,保证字、词、句等方面语义的正确传达,情感的合理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等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递科学性内容。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落花生”中“落”字是动词,引导学生将“落”换成“种”,并讨论两个动词互换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师对题目的望文生义,缺乏语言应用的科学性,也表现出教师查阅资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学语文语法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有歧义、多余或缺失等问题的句子,教师必须通过句子基本结构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形式,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洁与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无法深切理解“幽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语言:“冬日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茅屋”的描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幽静”的内涵,用动静结合的语言表述衬托幽静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2]。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语言特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语言是“活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感性色彩,当教授比较欢快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通过情感语言的表述,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当教学比较严肃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语气的变换,使学生表现出肃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通过自身情感的渗透与参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心灵震撼。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或者展示济南冬天的各类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现在济南的冬天对比,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感受与体验,促进语文教学情感性目标的实现[3]。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变换与转化,形象生动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3(2):11-14.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6篇

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教师以条分缕析的“讲深讲透”为己任,问题是问题,答案是答案,几乎都是严格对应的,尽管答案简单,但思考起来,缺少必要的情感蓄势。针对这样的课堂目标,老师所提的问题势必会出现单一机械且枯燥乏味的情况。这种问题作为课堂上的一种强制刺激,往往只能给学生紧张感和恐慌感。就在“新课改”的今天,有些阅读教学课堂中,关于作品解读提出的很多问题,多半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挤出来的,而不是源自学生自主阅读中产生于内心世界的疑惑。问题情境教学就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单纯的提问题而言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大意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营造一个问题产生的氛围,把问题置于某一背景中,在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时来思考自然而然产生的问题。

把整堂课作为一个创造问题情境的过程,在理解文章主题时轻点一笔,就可以自然生成问题并有效解决。如笔者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以给“青”字加偏旁导入,学生先加“日”字旁,然后组词“晴朗”“晴空万里”等等,预习过课文的同学组了“响晴”“温晴”等词。然后经讨论定下以“温晴”为“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找作者笔下山、水等“温晴”的特点进行品读赏析。在课堂快结束时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能把济南的冬天写得这么令人神往?”有学生通过自己查来的资料,说老舍先生把济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总结课堂时笔者要同学们再一次给“青”字加偏旁,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到了“情”,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也理解了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作者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情感。

由一个具体矛盾点来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境。比如,笔者在讲《金色花》一文时,学生在“孩子,你在哪里呀?”一句所蕴含的妈妈的心理上产生了分歧,有学生说妈妈的心理是紧张的、急切的、不安的;另一些学生说妈妈没有“紧张”、“急切”、“不安”的心理,因为后文所写的妈妈并没有着急地去寻找孩子,而是去沐浴、读《罗摩衍那》等。当笔者让同学试着说说妈妈为什么不急着去找的理由时,有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可能是这个孩子经常和妈妈玩类似的游戏,说明他们互相之间非常默契,并且这个孩子总是想着法子让自己的妈妈快乐,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关心自己的妈妈,既俏皮,又孝顺可爱。再如,笔者曾经听过的一位老师讲《变色龙》一课时,让学生默读思考,自己提问,结果有学生问“奥楚蔑洛夫一会儿说天气热得要命,把衣服脱下来,一会儿又说天气冷了,要穿大衣了。是不是真的因为天热天冷呢?”这个问题就提在体现文章主旨最核心的地方,抓住了“变色龙”的特征,这个矛盾点就成了回答问题的最佳情境。

如果老师将这个问题直接提出来,我想,得到的答案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这个产生智慧火花的过程就肯定难以体现出来了。由这样一个预设好的“不经意”的小问题激起理解全文情感基调的情绪,效果全来自对这一小问题的情境营造。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的产生问题的情境,对解读整篇文章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问题情境与文章中的某一重点或难点是相一致的,如上述《金色花》《变色龙》等课例。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这种情境氛围去思考相关问题显得水到渠成,问题的解决也显得自然而然,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对某一重点难点甚至整篇课文的品读,彻底改变肢解课文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整堂课效果的提高。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课文主题或某一情境匹配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情境氛围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能够真正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杜绝“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由以前的“一讲到底”到现在的“一问到底”的弊端,同时也防止了教师的“不作为”行为,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生命活力 追问 练习 合作

叶澜教授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那么,初中语文课堂也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理由有二:其一,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无一处不迸发出他们的生命活力;其二,语文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来自于生活,反映着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息息相关,应该能够更具有生命活力。这几年,初中语文教师正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学会学习、生本教育等新理念来武装自己的课堂,力求在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而几年实践下来,还是有一些语文课虽然热闹,却没有生命的张力;虽然华丽,却缺少语文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让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追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优方式。

追问就是启发学生再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中,先学后教的方式被大力推崇,我们这些基层的语文老师正尝试着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他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并且预设了几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学生们不仅认真读了课文,更积极地利用手中的各种参考书,寻找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讨论问题的时候,学生踊跃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完整、深刻。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而不是如题目一样的“这就是济南的冬天”?学生积极举手,其中一个学生回答,“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的感受”。老师听完后,赞许地点头,表扬了这个学生回答得很好,并把答案又复述了一遍,继续下面的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现成的答案,不是学生思维的结果。那么学生的先学,仅仅是从参考书上寻找答案吗?回答问题的这个同学懂了吗?其他同学理解了吗?这样的踊跃、热闹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吗?

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课文,能够很好地用好手中的相关资料,甚至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所需要的答案,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如果老师适时地追问,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向纵深思考。比如老师就这个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能否用语文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学生就会思考:“济南的冬天”中心词是“冬天”,“冬天的济南”中心词是“济南”,题目告诉我们,老舍写的是济南冬天的景,结尾抒发的是对济南的热爱,首尾互相照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追问是在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追根究底地继续发问,能够把“学”与“思”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在“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练习,是学生全体参与的根本保证。

“以生为本”的观念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已经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不再是主观地传授知识,而是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处在真正的自主状态中。

但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后对学生说:“会的同学请举手。”然后会的同学把手高举起来,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那些不会的同学所做的只是听别人说,也许听懂了,可不是自己的理解,很快就忘了;也许就根本没听懂,长此以往,就不想听了。我有时很无奈,因为自己的教室里总有那么几位“看客”、“听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应在课堂中用好草稿本。在他的课堂中,草稿本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每到上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出一些题目,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上,教师并不喊任何人站起来答题或上黑板做题,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每一个学生都要工作,就像他被叫到黑板前做题一样,教师专注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这样,教师就以简便的形式获得了关于学生知识情况的信息,同时每个学生都做到了完全独立地工作。又如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他常常要求“不会的请举手”,然后一起帮助,直到把这个同学教明白为止。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设计一些有效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示例的方式,“我觉得哪个字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再一起讨论,这样课堂上就没有“看客”、“听客”,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者。课堂属于每一个学生,只有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合作,是学生交流思想的最佳途径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合,达成共识、共赏、共进。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今人也言:“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就变为两种思想了。”合作学习,学生成为教学资源、动力之源、能量之源,课堂便会处处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可是,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静心设计,否则误区不少: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或一枝独秀,万马齐喑;或表面热闹,成效甚微;或漫无目的,无所适从。那么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内容的需要。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也不要每节课都合作讨论,我想一节课是否要采取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其前提条件可能有以下几个: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或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或这一问题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答案,能互相启发,思想碰撞。

2.准备要充分。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做好合作讨论的准备,不能一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转过身去讨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转身的时刻必须形成自己的观念或看法,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做不到的。有一次,我就是在这方面疏忽了。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认为柳宗元不是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请结合相关课文具体说说你的看法。问题刚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四人一组合作讨论,结果我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小组讨论起始阶段,也就是学生转过身后有一段时间,大家处于失语状态,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似乎无话可说或无从说起,这难免仓促。同样是合作讨论的课堂教学,这一次我总结了上次的经验,改变了方法,提了一个“比较鲁迅《故乡》中的闰土和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这两位农民有何异同”的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出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把要点写在草稿本上,三分钟后,再让学生讨论。这样就避免了上次尴尬的情景,各组讨论热烈,有几个组对问题挖掘得很深。所以,教师应该在问题提出后,应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有了观点后,再讨论,可增强讨论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自主学习理论的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强调学习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和技能。学生只要拥有了自主学习的理念,这种理念就会作为一种内驱动力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此外还可以进行自我的控制和调节。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二、自主学习理论视阈下怎样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1.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

学生的学习现状会和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其目前的成绩和应该达到的成绩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采取课前预习的方式,摸清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疑惑。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后,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舍先生为什么不写春天,而是选择了冬天。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疑惑,在课堂上就会听老师介绍济南的冬天。

2.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的内容

学习策略是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可以从春天的美景入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蕴,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激励学生要爱惜光阴,抓住美好的春光去努力学习。

3.设计教学的过程

让学生自身去获得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才会更加稳固。例如,在进行《范进中举》这一课的讲授时,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任务。比如,选取学生分别扮演范进、胡屠夫、老丈人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4.制订出整体的教学方案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余地。要将教学目标确立,明确教学设计的理念,安排好教学过程。比如,在讲述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时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方案:①教学目标是教导学生在为人处事时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诺言。②教学理念是教导学生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总之,整个教学要围绕“守诺”这个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在使用自主学习理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的内容。此外,还要设计教学的过程,制订出整体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问题 问题教学法 语文教学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将教学内容化为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得知识形成能力。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离不开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其次,语文教学活动是围绕问题不断展开的,教学内容的展开是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步进行的。问题是知识的表达形式,以问题解答的形式开展知识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和积极思考,才能通过同化和顺应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新课程指出,语文学习不是促进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以此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扩展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内涵丰满,具有极强的体验性,在体验性的引导性下又有着多变性,要求教师体会到学生的需求,以防学生对课业的领悟出现片面性。教育是个动态过程,而且语文这一学科本身也是动态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语文课堂自然也应该是动态的、丰富的,应该实现从知识型的课程转向问题式的课程转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进行教学的改编,不拘泥于形式、不满足于教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不断思考和对文本情感的不断领悟。

三、初中语文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以导学问题为指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导学问题,指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设置导学案。其次,导学案的设计与以往的预习不同,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个现象的观察或设计,也可以是探索性的问题研究等,其内容和形式没有局限性。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以下几个导学问题:第一,课文为什么称“紫藤萝瀑布”?请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写下来;第二,文中描写作者感情变化共出现了( )次,按顺序分别是( )( )( );第三,给课文划分段落。( )花( )花( )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意思;第四,本文不是单纯写紫藤萝,而是通过描写紫藤萝发出感慨( )。

(二)以学生为主体展开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强调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中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记忆学习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济南的冬天》的中心问题是,第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第二,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我们以第二个问题为例,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用五个词语写下自己感受过的冬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并把学生心中描写济南冬天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体会作者通过对济南景色的描写表达的对济南的深切思念。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老舍塑造的“摇篮安睡图、雪后小山图、山村卧雪图、玲珑水晶图”进行阅读,画出关键词,描述简单的画面。通过欣赏老舍先生塑造的故乡冬天画面的形象,进一步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情和作者渗透在景物中的感情。

(三)以问题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

语文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见效周期长的特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朗读和写作的技能,这些技能要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通过课外实践,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而应用技能的掌握还需要不断实践。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重点正是突出知识学习的延续性,建立开放性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干问题并导向课外。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留下三个问题,第一,爸爸和妈妈的爱有何异同,下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班级交流和网络平台展开关于该话题的讨论,文章采用的是插叙的方法,什么是插叙,在课下找出几篇插叙的文章进行研究,并初步探索双线并行的写作和构思技巧;第二,了解作家的作品和更加详细的背景。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通过找资料、调查访问、网络交流等途径进一步开展语文学习,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展开深层次的学习,使问题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不竭动力。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10篇

一、在体验感悟中品味用语的生动性

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就如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导大,因其固然”一样,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例如,在《赵普》一文教学中,在带领学生去咀嚼“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一般会从“颜色不变”这个词语看到一个沉着冷静的赵普形象,会从“跪”这个个动词中看到赵普对宋太祖的尊重,从“拾”这动词看到赵普的执著、勇敢,会从“补”、“复”、“如初”这些词语中看到赵普的执著。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作点评,然后以“赵普第四次奏荐,与前面几次有何不同”的问题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语句变换的细微之处,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赵普虽然很执著,但绝不是个蛮干的人。他善于反思,善于分析最佳的行动时机,由此可见赵普不仅是“直臣”,而且是“智臣”。这样,结合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让学生对赵普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能让大家对阅读有新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也许就是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在理解文章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反复体味、推想、质疑、揣摩重点语句,分析、品味字词运用的妙处,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才能读出新意,读出独特感受。因此,单刀直入的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关键字词,进行细致入微的品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在替换词语中品味用语的准确性

当学生对句子中的某些重点词语和课文中的某些重点句子领会不到位,或者视而不见的时候,教师可采取欲擒故纵法,正题反问。

例如,在教学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这句话中“钻”字的作用时,我们可以设计下面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这个句子中的“钻”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换成“走”“跑”“挤”“跳”等字。这时,教师可以再问学生,“这些字换上去意思差不多,可文中为什么不用这些字呢?”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会思考,“走”字,显得动作比较慢,体现不了当时的紧急的状况,而“挤”字主要反映门小人多的情况,所以都不适合,“跑”和“跳”的动作虽然快了,但都没有“钻”表现力强。只有“钻”字,不仅写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还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精神。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汉字的表意功能十分丰富,同一个意思有多个词语可以表达,但高明的作者总会寻找那最能生动形象地表达意思的那个词语,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些词语,通过替换等方法引导学生仔细琢磨、细致品味,给学生搭建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平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个神奇、美丽的语文世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热爱语文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最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

三、在比较阅读中品味用语的严谨性

一次校内听课,记得老师执教的是《济南的冬天》。课上老师问:“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一生回答说:“响晴”。另一生忙举手反驳道:“是温晴”。这时老师又问:“到底是‘响晴’,还是‘温晴’?”老师不问还好,一问教室里顿时吵翻了天。老师见大家如此争吵,便不慌不忙地说道:“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这样吧,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不过必须得拿出合理的依据来了。”老师话音刚落,小组里便热闹起来。几分钟后,老师叫停,请同学交流。一小组同学说:“我们觉得还是‘温情’,因为在文章第一小节就有这样的语句,那些语句非常明白地告诉大家,说济南是个宝地,原因就在于冬天它有‘温晴’的天气,所以‘温晴’就是济南冬天的特点。”另一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我们不同意刚才小组的意见,我们觉得应该是‘响晴’,因为第一小节除了刚才小组说的那句话外,还有另外一句话,那句话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济南冬天的特点是‘响晴’的。”紧接着又是双方互争。老师适时说道:“大家理由一定要充分,而且一定要围绕我们的文本,从文本中找依据,从分析比较中找答案。”学生这时开始仔细阅读文本,他们对这两个词语进行了分析,“响晴”是天空非常晴朗高爽,而“温晴”不仅有温暖之意,还含有晴朗的意思,而且下文就是围绕“温晴”展开来写的,所以最后他们一致认为,济南冬天的特点应该是“温晴”。

为帮助学生对文中某些重点词句加深理解,加深印象,教师往往可以巧妙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来辨析字词的细微差别,更深入地感悟用词的贴切与严谨,从而加深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上文的案例中,教师就是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化解难点,理清重点,并逐步养成细读慢品的习惯,这样的方式,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四、在联想体验中品味用语的深刻性

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他的美妙之处的。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这句话中有两个“啊”字,而这两个“啊”字,学生只有结合上下文进行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然后学生才能明白,第一个“啊”表现的是菲利普了解事实真相之后的惊讶和震惊,所以读作“á”,而第二个“啊”表现的是菲利普明白希望破灭后深深的失望,所以读作“ā”。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11篇

随着冬季采暖期临近,目前国内天然气供应开始出现局部紧张苗头。提前进人取暖季的新疆乌鲁木齐市目前已经达到车用天然气供应极限,而山东等地车用天然气开始限供,去年“气荒”最严重的武汉、长沙等地燃气公司称今年冬季仍有几千万立方不等的天然气缺口。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冬天中南部地区的“气荒”可能会重来,甚至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发改委方面则在10月19日召开的天然气迎峰汇报会上表示,在天然气供应增加的情况下,冬季用气高峰期保供形势仍不容乐观。

天然气需求扩张

下游天然气市场开发过热成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目前北方进入初冬的城市开始出现工商用户天然气用气紧张的情况,其中车用天然气供应首先出现短缺。

10月29日,中石油位于济南张庄的加气站仍然处于限供天然气状态,这种情况在济南绝大多数加气站已经存在三天时间,加气站外出租车排队加气现象又一次再现。

该加气站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天然气价格低于汽油价格,今年“油改气”车辆激增。据济南当地媒体报道,目前济南市有8000多辆出租车改装成了天然气车,部分家用轿车也已改装,每天用气量大约在十几万立方,照此计算济南市一年车用天然气就在4000万立方米左右。

乌鲁木齐车用天然气也开始出现分时限供,乌鲁木齐西北路一家加气站负责人介绍,目前乌鲁木齐加气站开始分时分段力保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天然气供应,“出租车每天分四个时间段供应,在此时间段内其他车辆暂不提供加气服务”。据介绍,乌鲁木齐目前用油改气的车辆为6万辆左右,正常情况下日均供应在90万立方米天然气。

价格便宜,百公里油耗相当,成为机动车“油改气”全国遍地开花的动因。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普通家庭类汽车百公里油耗和天然气消耗数量大体相当,而各地执行的车用天然气价格则往往比照汽油价格七折左右,比如目前山东车用天然气零售价格为4.28元,与90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为0.7:1的比价,武汉、长沙等地也多为这一比价关系。

东营一位成品油贸易商认为,今年山东地炼的车用汽油销路并不旺盛,很大原因在于城市出租车公交车都实行了油改气,“天然气价格便宜,司机就算排队也愿意加”。

在下游天然气需求猛增的情况下,今冬天然气总体缺口仍不容乐观。去年气源紧张的两湖地区今冬供气缺口仍然存在,在10月19日举行的长沙天然气供应通报会上,长沙新奥燃气总经理夏茂安表示,今冬长沙将会出现500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缺口。武汉天然气公司负责人亦表示,今冬天然气缺口也在此数量左右。

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研究会主任助理郭艺的观点是,从目前的供需状况看,今年冬天中南部地区的“气荒”可能会重来,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上游供应短时难大规模提升

作为天然气主要供应方,中石油称今冬明春将安排天然气商品量320.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8.0%。中石油网站新闻稿显示,中石油还将提前部署采购6.1亿立方米LNG补充冬季供给。

虽然中石油安排的商品气供应量同比去年增加,但是其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目前处于满负荷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冬季比夏季的用气量多出3倍以上,夏季供应平衡和管道满负荷运转,就意味着冬季的需求缺口必定会进一步显现。据息旺能源预测,今年第四季度月均供气缺口将达到2.57亿立方米,即日均857万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全国大范围爆发“气荒”时,北方地区的缺口量。

不过作为另外一条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目前单线贯通输气量为50亿立方米天然气,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成功全线投产,到年底二线输气量才会增加至150亿立方米。

造成去年“气荒”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储气库数量少,调峰能力不强。现阶段我国储气库天然气储量只占国内消费量的3%左右,而国际这一标准为15%。在特殊寒冷天气条件下,储气不足直接导致调峰能力减弱,就算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企业满负荷生产,也难以保障国内的用气安全。

储气库投入不足,令中石油在去年“气荒”之时广受诟病。今年初,中石油开始在全国规划筹建10座储气库群,据当时中石油人士介绍,到2015年总储备气量将达到224亿立方米,占国内天然气消费量8%至10%的水平。

不过储气库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功成,郭艺认为,尽管先后规划建设了中部、东部和华北地下储气库,但目前只有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已经建成,工作气量约17亿立方米;其它像中原油田地下储气库、金坛地下储气库、河南油田地下储气库等还都在规划建设当中。

神华集团:2015年末实现风电装机532万千瓦

10月29日,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晓林透露,神华集团计划到20]5年末实现风电装机532万千瓦,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1000万千瓦,同时积极开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互补及海上风电研发工作。

他表示,神华集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新能源,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风资源储备量超过3745万千瓦,形成了“五大基地、区域”的风电开发建设格局,在河北、内蒙古、江苏、黑龙江及新疆等地区建成风电场20余个,累计实现风电装机201万千瓦、并网157万千瓦,提供绿色电能5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05.31万吨,节水1692.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10.1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28万吨。

此外,王晓林还表示,为了加强煤炭运输方面的创新技术应用,减少污染和排放,未来五年,神华集团将重点推进2万吨重载列车运输、底开门车辆及卸车技术、简仓群煤炭存储工艺等大运量、高效率、洁净环保运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以打造“装煤不见煤、运输少扬尘、堆放低损耗、资源循环用”的煤炭运输绿色通道。

目前,神华集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通过成立专业的节能减排公司,引入市场机制,全面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截至2009年底,神华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05年下降20.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6.6%和33%。

就业税将扩大惠及对象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家将于2011年开始推行就业税收优惠新政。

《通知》指出,新的税收政策将着重支持自主创业。在已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将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都涵盖在新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之内。同时将毕业年度内的高校毕业生也纳入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

与此同时,原有政策优惠力度保持不变,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通知》规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税收优惠政策在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2010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车船税法草案最高可征5400元

车船税法草案已于日前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开始征求意见,乘用车根据排量划定七档征税。

车船税税目税额表显示,1.6升以上~2.0升(含)税额为660―960元,4.0升以上税额为3600~5400元。目前车船税的依据为2006年由国务院制定的车船税暂行条例,对于乘用车,无论排量和价值大小,统一征收60~660元的税额。

草案规定,车辆适用税额由省区市政府按照规定,在车船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税额幅度内确定。同时公布的车船税法草案说明解释,豪华车和普通车按相同税额缴税,未充分体现车船税的财产税性质和应有的调节功能。

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通过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第三次提交审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获得表决通过。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12篇

一、“高能耗低效率”成因分析

1教学设计抄教案,缺乏针对性

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没有认真进行教学准备,照抄教案,甚至从网络上下载教案进行打印,来替代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行为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对学生发展实际的有效兼顾,整个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2缺乏新教学手段,课堂枯燥乏味

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显得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究其原因,与教学手段匮乏有关。教学活动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没有一些辅助手段作为点缀与穿插,长时间下来,学生就觉得枯燥,学习的投入程度也就相应降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演示等方面的优势,在具体教学中未能有效运用这一手段而导致课堂乏味,实在是一大遗憾。

3灌输式教学模式,缺少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按照老一套组织教学,直接以灌输模式替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沦为了知识填充的工具,看似将许多知识点灌输完毕,实际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长期以往会形成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状态。

4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课外延伸、拓展

一些教师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局限于课堂范畴,没有能够从课前课后进行有效延伸。课前没有进行预习指导,课后没有进行拓展延伸,在这样的狭隘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发散思维、想象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5积极情感不足,难以激发动力

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积极情感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的因素。一些教师忽略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与学生拉开心理距离,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触,这样的淡漠关系在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会演变为影响师生互动有效开展的障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1独立设计教学方案

作为一名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属于基本履职能力,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不能贪图省事照抄成品教案,更不得原文下载网络教案。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深入研究,科学筛选,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创造性运用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还要重视教学对象的研究。初中生学习基础如何、学习能力如何、思维方式怎样等问题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广大教师也要做到好中选优,既要借鉴别人先进的教改经验,又要进行本土化吸收,使确定的教学方案更加贴近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注重接地气,使教学设计与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效融合起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2推广运用电教手段

具有大量生动信息、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是保证初中生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加生动的因素,尤其是要将近年来运用广泛的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济南,对济南冬天美景缺乏直观认识。对此,笔者专门从网络上下载了一组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美丽的景色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与精美图片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内心对济南冬天的景色立刻变得直观形象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为生动活泼课堂的打造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施师生有效互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单向的灌输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有效的互动,让课堂不再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成为学生相互合作探究、教师进行难点点拨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长足发展。

例如,在《我的老师》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简要的预习回顾之外,还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问题:蔡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蔡老师的性格特点;选择课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体会蔡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画出作者感情较为深厚的句子。通过这样一组思考题,将整个教学目标任务贯彻始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探究之中。

4课前课后进行突破

打造素质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除了抓住课堂教学之外,必须将前后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预习环节能够有效筛选出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指向性。因此,在课前教学环节,要重点强化预习这一项工作。教师应从预习习惯培养和预习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培养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预习、高效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环节,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同时还要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得到能力培养。

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对本文的间架结构、材料安排、写作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加深对写人类文章的技巧把握,并且仿照课文的写法开展身边的人物仿写训练,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另外,在课后复习巩固环节,教师还应当强化科学记忆方法以及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内容指点,提高学生复习巩固的成效。

5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他们的思想、心理都在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教学活动应当适应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粗暴对待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要以更大的耐心、爱心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就会更加投入。教师还要竭尽所能帮助学生,如学生学习方面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方法技巧的辅导,帮助他们针对困难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动员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以和谐的氛围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13篇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2.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3.下面是同样图幅的地图,你若采用比例尺的地图是A.建平县行政图 B.朝阳市行政图C.辽宁省行政图 D.中国行政图4.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C.乌拉尔山脉 D.大分水岭5.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和180°之间 B.20°E和160°W之间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东到160 °E6.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 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7.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A.71% B.29% C.50% D.39%8.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9.下列词语中,描述 天气的是A.风和日丽 B.长夏无冬C.四季如春 D.常年湿润10.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A.春装 B.夏装C.秋装 D.冬装11.2004年8月13日台风“查理”袭击美国,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1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1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14.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A.午夜 B.日出前后C.日落之后 D.早晨8 时15.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C.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同 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16.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A.干旱的沙漠 B.原始的热带雨林C.寒冷的极地 D.中低纬度的沿海17.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18.划分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A.军事力量强弱 B.开发历史早晚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多少19.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都位于北半球C.发展中国家都是二战后独立的 D. 发展中国家都位于南半球20.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B.北美洲、欧 洲、大洋洲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二、综合题(21题8分,22题11分,23题9分,24题10分,25题11分26题11分,共60分)21.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 题。材料: A、B、C三个人同乘一辆飞机去非洲救助难民,A、B、C三人都信奉宗教,途中三人交谈,A说我是英国人,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B说我是穆斯林,我们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C说我来自泰国,在我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请回答:(1)A信奉 教,这一宗教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大洋洲。(2)B信奉 教,主要分布在 洲的西部和 东南部, 洲的北部和东部。(3)C信奉 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和 。(4)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在中国,多数人 (信、不信)教,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 教。2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 米。(3)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 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 示的地形名称: D E23.根据材料, 回答下面问题。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 22 13非洲 38 14北美洲 ] 14 9亚洲 8 14欧洲 10 11大洋洲 7 11(1)计算表中各洲2002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请把计算出的数值填在表中空格内。(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洲。(3)世界上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 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 的发展相适应,与 相协调。24.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1)大洲: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大洋:⑧ ⑨ ;(3)从东、西半球看,大洲⑦属于 ;(4)大洲①和大洲②的分界线是 。25.读A、B两地(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1)A地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气温出现在 月;此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 ;说明此地气温的年变化: 。(2)B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那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说明 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3)B地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寒带气候(4)A地的气候特征是①全年温和多雨 ②全年高温多雨③终年寒冷干燥 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5)你知道判断气候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什么?; 。26.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 、 和 三个主要人种。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 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 分布。世 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 的,没有优劣之分。(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的北部以及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等地。(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的东部、 洲的北部和南美洲等地。(4)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2012—2013学年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A C D A A D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D B D D B C A 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21题8分 22题11分 23题9分 24题10分 25题11分 26题11分,共60分21.(1)基督 1分 欧 美 1 分( 2)伊斯兰 1分 亚 非 1分(3)佛 1分 东部 东南部 1分(4)不信 伊斯兰 2分22.(1)5000 50 2分(2)150 1分(3)西南 1分(4)海拔 400 2分(5)295米 1分(6)B 1分(7)鞍部 山谷 陡崖 3分23.(1)每点0.5分,3 分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 9非洲 24北美洲 5亚洲 22欧洲 -1大洋洲 18(2)非 欧 2分(3)不均匀的 有计划 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 4分25.(1)1月 7月 15度 3分 气温年较差较小,冬季温和,夏 季不太热 1分(2)10 、11月 7、8月 春夏降水较少,秋冬降水较多3分(3)③地中海气候 1分(4)①全年温和多雨 1分(5)气温 降水 2分26.(1)白种 黄种 黑种 集中 零 星 平等 6分(2)欧 非 2分(3)亚 北美 2分(4)非 1分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14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面答题栏内)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3.下面是同样图幅的地图,你若采用比例尺的地图是

A.建平县行政图B.朝阳市行政图

C.辽宁省行政图D.中国行政图

4.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D.大分水岭

5.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D.20°W以东到160°E

6.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7.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

A.71%B.29%C.50%D.39%

8.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9.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B.长夏无冬

C.四季如春D.常年湿润

10.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A.春装B.夏装

C.秋装D.冬装

11.2004年8月13日台风“查理”袭击美国,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1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D.纬度位置

1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14.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A.午夜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D.早晨8时

15.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C.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同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16.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干旱的沙漠B.原始的热带雨林

C.寒冷的极地D.中低纬度的沿海

17.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18.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军事力量强弱B.开发历史早晚

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多少

19.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都位于北半球

C.发展中国家都是二战后独立的D.发展中国家都位于南半球

20.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D.亚洲、欧洲、北美洲

二、综合题(21题8分,22题11分,23题9分,24题10分,

25题11分26题11分,共60分)

21.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A、B、C三个人同乘一辆飞机去非洲救助难民,A、B、C三人都信奉宗教,途中三人交谈,A说我是英国人,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B说我是穆斯林,我们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C说我来自泰国,在我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

请回答:

(1)A信奉教,这一宗教主要分布在洲、洲和大洋洲。

(2)B信奉教,主要分布在洲的西部和东南部,洲的北部和东部。

(3)C信奉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

(4)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在中国,多数人(信、不信)教,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教。

2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米。

(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米。

(3)甲山在乙山的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高度;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DE

23.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世界2213

非洲3814

北美洲]149

亚洲814

欧洲1011

大洋洲711

(1)计算表中各洲2002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请把计算出的数值填在表中空格内。

(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洲。

(3)世界上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24.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

(1)大洲:①②③④⑤⑥;

(2)大洋:⑧⑨;

(3)从东、西半球看,大洲⑦属于;

(4)大洲①和大洲②的分界线是。

25.读A、B两地(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气温出现在月;此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说明此地气温的年变化:。

(2)B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那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说明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3)B地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寒带气候

(4)A地的气候特征是

①全年温和多雨②全年高温多雨

③终年寒冷干燥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你知道判断气候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什么?

;。

26.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分布。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的,没有优劣之分。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洲、洲的北部以及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等地。

(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洲的东部、洲的北部和南美洲等地。

(4)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DACDAAD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DBDDBCA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21题8分22题11分23题9分24题10分25题11分26题11分,共60分

21.(1)基督1分欧美1分(2)伊斯兰1分亚非1分(3)佛1分东部东南部1分(4)不信伊斯兰2分

22.(1)5000502分(2)1501分(3)西南1分(4)海拔4002分(5)295米1分(6)B1分(7)鞍部山谷陡崖3分

23.(1)每点0.5分,3分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世界9

非洲24

北美洲5

亚洲22

欧洲-1

大洋洲18

(2)非欧2分

(3)不均匀的有计划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分

25.(1)1月7月15度3分气温年较差较小,冬季温和,夏季不太热1分

(2)10、11月7、8月春夏降水较少,秋冬降水较多3分

(3)③地中海气候1分

(4)①全年温和多雨1分

(5)气温降水2分

26.(1)白种黄种黑种集中零星平等6分

(2)欧非2分

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第15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面答题栏内)

1.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3.下面是同样图幅的地图,你若采用比例尺的地图是

A.建平县行政图B.朝阳市行政图

C.辽宁省行政图D.中国行政图

4.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D.大分水岭

5.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D.20°W以东到160°E

6.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7.地球上,海洋所占的比例是:

A.71%B.29%C.50%D.39%

8.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9.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风和日丽B.长夏无冬

C.四季如春D.常年湿润

10.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带

A.春装B.夏装

C.秋装D.冬装

11.2004年8月13日台风“查理”袭击美国,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12.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D.纬度位置

1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14.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A.午夜B.日出前后

C.日落之后D.早晨8时

15.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C.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同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16.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干旱的沙漠B.原始的热带雨林

C.寒冷的极地D.中低纬度的沿海

17.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18.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军事力量强弱B.开发历史早晚

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多少

19.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都位于北半球

C.发展中国家都是二战后独立的D.发展中国家都位于南半球

20.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D.亚洲、欧洲、北美洲

二、综合题(21题8分,22题11分,23题9分,24题10分,

25题11分26题11分,共60分)

21.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A、B、C三个人同乘一辆飞机去非洲救助难民,A、B、C三人都信奉宗教,途中三人交谈,A说我是英国人,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B说我是穆斯林,我们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C说我来自泰国,在我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

请回答:

(1)A信奉教,这一宗教主要分布在洲、洲和大洋洲。

(2)B信奉教,主要分布在洲的西部和东南部,洲的北部和东部。

(3)C信奉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

(4)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在中国,多数人(信、不信)教,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教。

2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米。

(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米。

(3)甲山在乙山的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高度;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DE

23.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世界2213

非洲3814

北美洲]149

亚洲814

欧洲1011

大洋洲711

(1)计算表中各洲2002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请把计算出的数值填在表中空格内。

(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洲。

(3)世界上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24.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

(1)大洲:①②③④⑤⑥;

(2)大洋:⑧⑨;

(3)从东、西半球看,大洲⑦属于;

(4)大洲①和大洲②的分界线是。

25.读A、B两地(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气温出现在月;此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说明此地气温的年变化:。

(2)B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那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说明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3)B地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寒带气候

(4)A地的气候特征是

①全年温和多雨②全年高温多雨

③终年寒冷干燥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你知道判断气候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什么?

;。

26.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分布。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的,没有优劣之分。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洲、洲的北部以及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等地。

(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洲的东部、洲的北部和南美洲等地。

(4)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DACDAAD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DBDDBCA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21题8分22题11分23题9分24题10分25题11分26题11分,共60分

21.(1)基督1分欧美1分(2)伊斯兰1分亚非1分(3)佛1分东部东南部1分(4)不信伊斯兰2分

22.(1)5000502分(2)1501分(3)西南1分(4)海拔4002分(5)295米1分(6)B1分(7)鞍部山谷陡崖3分

23.(1)每点0.5分,3分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世界9

非洲24

北美洲5

亚洲22

欧洲-1

大洋洲18

(2)非欧2分

(3)不均匀的有计划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分

25.(1)1月7月15度3分气温年较差较小,冬季温和,夏季不太热1分

(2)10、11月7、8月春夏降水较少,秋冬降水较多3分

(3)③地中海气候1分

(4)①全年温和多雨1分

(5)气温降水2分

26.(1)白种黄种黑种集中零星平等6分

(2)欧非2分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