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调整核算;问题

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得知税务会计的工作主要内容,分为对内进行税务筹划和对外进行税务核算调整。税务会计的工作和财务会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税务会计是会计与税法共同发展的结果。税务会计针对所得税调整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对财务会计中的问题进行的合理加工与补充,它需要从财务会计中所得到的利润总额、应交税金以及会计收入等根据税法的内容进行相关调整,并且将已经核算后的会计利润转换为应纳税所得金额,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税务会计调整

核算。

一、调整核算相关理论概述

在税务征收工作中,税务会计调整并核算税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各个单位对纳税申报以及加纳税金的基本需求,是每个单位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参考依据[1]。

调整核算是税务会计工作的实质。对现行纳税调整也只是税务结果的一种体现,如果只重视结果却并不注重的过程的话,就算将调整的结果整理出来也只是一些简单的表格。但是这些表格并不能将纳税会计信息完整、详细的记录下来,因此,对纳税、筹划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帮助。

税务会计的调整核算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它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合并报表的调整都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只是将工作底稿、调整分录以及T型账户进行编制。合并报表的编制只是将工作底稿进行登记,对抵销分录进行编制。其中编制现金流量表以及对合并报表进行调整离不开财务会计操作框架。而税务会计编制现金流量表以及对合并报表进行有效的调整,需要完成分录的编制,并完成相应的账簿设计和登记,最后在税务会计报告中进行报告。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因为工作内容上的差异,需要将两者分离。

二、所得税调整核算的实务研究

(一)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收益

根据我国的最新税法规定,纳税所得额不包含在企业购买国税的利息收入当中。并且,我国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相关规定,企业购买国债获取的收益[2],应属于投资收益,且是企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在诸多制度下,税务会计之调整分录就包含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调整”账户与借记“投资收益调整”账户。

(二)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已计提减值进行处置时,需要企业在进行各项资产已记提减值进行处理时,要更根据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规定,依法进行明确的处置损益,并要计算到当期的损益当中[3]。根据我国当前最新颁布的税务法明确规定,注册企业对已经提取的坏账、跌价资产等向有关部门申报缴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处置资产或者转让资产的过程当中,其转回以及转销的减值准备不归纳到应纳税所得额之中的。

因此,对税务进行核算时,金融企业的调整分录为借记“各资产减值损失调整”以及“本年利润的调整”账户,贷记“各资产准备调整的账户”以及“各资产减值损失调整”的账户。此外,调整分录主要是借记“本年利润调整”账户以及贷记“营业外支出调整”、“投资收益调整”、“管理费用调整”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调整”账户。

(三)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若是将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购买的货物用于捐赠,则企业应将所捐赠的资产换算成一定的账额,并且与应该缴纳流转税等税费归纳为营业外支出中的一部分[4]。依据最新颁布的税法明确规定,各个资产企业应将捐赠资产作为销售来计算与之相关的所得税以及流转税。

由此,所得税的分录可以按照货物的成本和货物计税的价格差额,记为“原材料调整”账户;按照货物不同的计税价格,将其记为营业收入调整账户以及贷记本年利润、营业收入调整账户与借记利润分配。按照货物的成本可以借记“营业成本调整”账户。

三、结束语

通过对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部分进行调整,就是税务会计独立下的核算调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税务会计的调整核算可以将其分为直接与间接调整。在税务会计的调整核算之中,会对财务会计中的账户与税务会计中的账户有涉及。所以,通过对税务会计独立下的调整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提高税务核算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邓中华.基于税务会计独立下的调整核算问题研究[J].湖南大学,2014,12(10):89-90.

[2]邓中华,符桂珍.论几种流转税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2,10(7):21-23.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规范 印花税票 扉页盖章 结账划线

实际工作中,有些会计基础规范叙述不清,规范不到位,致使不少会计人员对一些会计基础规范方法处理模糊,甚至不会处理或处理错误。为此,本文拟就会计基础规范中几个问题的处理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期得到广大会计人员批评指正。

一、印花税票盖销问题

印花税票是对从事商业活动、产权转让等行为所贴用或使用凭证为课税对象的征税凭证。其创始于1624年的荷兰,但当时收税时并无税票,缴税时只是在凭证上用刻花滚筒推出“印花”戳记,以示完税,因此被命名为“印花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有些地区暂时沿用民国政府旧法,有些地区制定了单行办法,继续征收印花税,印花税票使用也很混乱,有用民国政府加盖的,也有地区自印的,就此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税务总局于1949年11月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印花税票,1950生12月政务院公布了《印花税暂行条例》,印花税的征收在全国也得到了统一。

一般印花税票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由纳税人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画销,以示完税的。

印花税完税凭证需要盖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988]财税字第255号第二十条规定,应纳税凭证粘贴印花税票后应即注销。纳税人有印章的,加盖印章注销;纳税人没有印章的,可用钢笔(圆珠笔)画两条横线注销。注销标记应与骑缝处相交。骑缝处是指粘贴的印花税票与凭证及印花税票之间的交接处。

如,营业执照正本上粘贴5元钱印花税票时,应贴在营业执照的右上角上,租房协议则要贴在空白处,不论贴在哪里,千万注意都别忘了盖销。盖销的方法是,在贴好的印花税上用钢笔(或圆珠笔)画两道平行线,两边要画出印花税票的边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违章处罚问题的通知》(94)财税字第065号文第二条规定,已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的印花税票注销或者未画销的,税务机关可处以未注销或者未画销印花税票金额一倍至三倍的罚款。

二、盖章问题

“账簿启用一览表”中有“公章”一项,“账簿启用一览表”上应加盖公章没有什么异议。还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48条第二款规定:(二)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但是,这里的“公章”,是指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还是单位行政公章?众说纷纭,看法不一。

何谓公章?公章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机构以及其他组织用自己法定主体行为名称制作的,以印章形式证明其合法资格(包括冠以单位全称的行政公章、经济合同章、财务章等)的签名印章。

我们认为,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里的公章,如果是开出发票,不论是普通发票或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盖的是发票专用章。如果开出与财务有关的证明或者收据等,用财务专用章。以代表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用单位公章。

三、账户结平金额记录问题

有人认为,办理月结时,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余额”栏注明“平”字或注明“?”符号。这个“?”符号,是否可以代替“平”字,如果不行,应当写在哪里?不少会计基础规范办法,说法不一,令会计人员莫衷一是。

按照会计基础规范,会计人员每次记账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总账账户平时每月需要结出月末余额。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

字样,以说明余额的方向。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表示。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应当写在“元”位。

四、结账划线问题

结账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月合计数及月末余额,表示本会计期的会计记录已经截止或结束,并将本期与下期的记录明显分开。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月结划单线,称为计算线,年结划双线,称为封账线。划线时,应划通栏红线,不应只在本账页中的金额部分划线。问题是,是否所有账簿都划计算线或都划封账线?

我们认为,结账划线应根据所记账户情况不同而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账

月结时,在最后一笔业务的记录后,应将月末余额计算出并写在所记发生额的同一行的“余额”栏内。同时,在该行下边划一道通栏红线;年结时,要将所有账户结计全年发生额及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本年合计”行下划通栏双红线。

(二)日记账

月结时,在最后一笔业务的记录后,应将月末余额计算出并写在所记发生额的同一行的“余额”栏内。同时,在该行下边划一道通栏红线。然后,在红线下一行“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借方”、“贷方”及“余额”栏内分别结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并在下面再划一道通栏红线。

(三)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明细账“实账户”

月结时,在最后一笔业务的记录后,随时应计算出月末余额并写在所记发生额的同一行的“余额”栏内。同时,在该行下边划一道通栏红线。无须再结计一次余额。

(四)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明细账“虚账户”

结时,在最后一笔业务的记录后,在该行下边划一道通栏红线。然后,在红线下一行“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借方”、“贷方”及“余额”栏内分别结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并在下面再划一道通栏红线。再在下一行“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借方”、“贷方”及“余额”栏内分别结出本年发生额和余额,并在下面再划一道通栏双红线。

五、账簿跨年度使用问题

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但有些账簿更换新账抄写工作量大,可以跨年使用。问题是,哪些账簿一年更换一次,哪些账簿可以跨年使用,有关会计基础规范办法没有说清楚。

我们认为,订本账一般不允许跨年使用,活页账分别情况处理,卡片账应跨年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订本账一般适用于具有统驭性、重要性的总分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的登记

这类账簿一般一年更换一次,不得跨年度使用。同时,由于该类账簿账页固定,不能增减,账页多余时,会造成浪费。年终更换账簿时,会计人员要把尚未用完账页的订本账,连同已经更换的账簿一并作为会计档案送交主管总账会计集中统一保管。

(二)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指单位将账页装在账夹内,用鞋带或螺丝固定,便于随时取放的账簿

在启用前没有编写账页页码,在使用过程中,记账人员将各张账页置放在活页账夹内,并拴扎成册。与订本账相比,采用这类账簿,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账页,不会造成浪费,使用比较灵活,便于分工记账。

活页式账簿一般适应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年度终了,会计人员应根据需要对活页账进行更换。如,损益类账簿,包括各种期间费用明细账、收入明细账等账簿,原则上一年更换一次,不必跨年使用;对于部分财产物资明细账簿,记录财产物资品种少、规格单一,应在每年年终按规定办理结账手续后,更换、启用新账簿,将其余额结转记入新账簿中;对于所记财产物资品种、规格繁多的材料明细账簿,债权债务单位较多的往来账簿,如果更换新账,重抄一遍的工作量大,容易改变所记内容的原貌,所以,这类账簿可以跨年度使用。

(三)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指由某些专门格式的、分散的硬纸卡片作为账页组成的账簿

卡片账通常放置于专设的卡片箱中,数量可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随时增添,如固定资产卡片账、周转材料卡片账等。

卡片式账簿一般适应于记录的内容详细具体,账页需要随着物资使用或存放地点的转移而重新排列的明细账。卡片账簿可以跨年度连续使用而无需更换账页,也便于分类汇总和根据管理的需要转移卡片。卡片账页应在所记财产报废清理后或办理完转让手续时抽出,作为会计档案另行保管,保管时间不低于5年。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账簿。具备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账簿条件的,应备份后将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账簿数据连同纸质会计账簿一并保管,无需更换会计账簿。

参考文献

[1]王兴建、郭继宏.会计账簿更换技巧.北京:中国会计报.2011,01,07;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现金折扣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190-02

一、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账户设置的问题

按规定,该核算需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三个主要账户。“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反映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和结转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贷方反映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结转入库材料的差异,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在库材料的实际成本。对该账户既要反映材料的实际成本,又要反映材料的计划成本,还要反映成本差异,学生很难理解。笔者认为,可针对该账户反映的计划成本及差异部分去掉,只反映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由“原材料”账户反应,差异由“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应,各账户各司其职,使核算更简便,更好理解。下面举例说明:

例1: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本月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 000元,增值税1 700,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1 000元。(1)借记材料采购1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贷记银行存款11 700。(2)材料入库:借记原材料11 000;贷记材料采购10 000,材料成本差异1 000。这样随时结转差异,差异只是“原材料”与“材料采购”两账户的差,计算简便,使“材料采购”账户操作起来更简便,使会计核算更易操作。

二、发票账单未到,但材料已验收入库

这种情况可暂不处理,待有关发票账单到达后再作处理,当月末账单还未到,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账户,下月初再用红字凭证冲回,待有关发票账单到后作相应账务处理。有的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处理。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一是期末结账时,使账实相符;二是可以提醒会计人员向供货方索要发票,不至于遗忘。

三、购入材料发生短缺和损耗的核算

购入材料发生短缺和损耗的原因可概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合理损耗,计入验收入库材料的采购成本,这样就相应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不须作账务处理。二是供货单位少发。三是运输单位或过失人造成的短缺。四是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以上二、三、四种情况查明原因的,直接将短缺部分的实际成本及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分情况记入不同的账户。然后将实际入库数量按计划成本验收入库,即可得出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总额,同时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差异额为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总额减去计划成本总额。

未查明原因的,先将短缺部分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待查明原因后作与上述相同的账务处理。

在上述处理中,对合理损耗部分在处理过程中只包含在实际成本中,没有包含在计划成本中,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下面举例说明。

例2:甲企业购入材料一批,数量为1 000公斤,单价1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 000元,增值税为170元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10公斤。该材料的计划单位成本为1.1元。按照材料的账务处理是借记材料采购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贷记银行存款1 170。验收入库时,借记原材料1 089(990*1.1);贷记材料采购1 000,材料成本差异89。这样处理将合理损耗的10公斤金额只反映实际成本中,计划成本没体现出来,使实际成本总额与计划成本总额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材料成本差异89元(1 089-1 000)是不准确的。为了准确地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应将合理损耗部分计入计划成本。如上题,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应为1 000*1.1=1 100元,则材料成本差异为100(1 100-1 000)元。前后材料成本差异相差11(100-89)元。这样计划成本差异更真实。

四、非应税项目领用材料的增值税处理

例3:甲企业本月生产产品领用材料2 000元,在建工程领用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账务处理:

(1)借记生产成本2 000,在建工程1 170;贷记原材料3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

(2)结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20,在建工程10;贷记材料成本差异30。

在例3中,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170元是按在建工程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计算的,即1 000*17%=170元这种做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做法应按实际成本计算,即1 000*(1+1%)*

17%=171.7元,这种做法是符合实际的。

五、现金折扣的核算

对于现金折扣有的按“应收账款”账户的金额计算,有的按“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计算。按现金折扣的定义,现金折扣是指企业在赊销时,为加速贷款回笼,对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给予总价上一定的优惠。所以,笔者认为,计算现金折扣应按“应收账款”账户的金额计算现金折扣是符合现金折扣定义的。

六、预收账款核算的改进

对于预收账款的核算,当预收账款业务不多时,可以不设“预收账款”科目,将发生的预收账款纳入“应收账款”账户贷方核算;当预收账款业务较多时,须设“预收账款”账户进行核算。

例4:2013年8月10日,A公司收到甲公司预付货款1万元,2013年8月20日,A公司按合同约定向甲公司发出商品,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2万元,增值税3 400元,2013年4月30日,收到甲公司支付的剩余款项。

(1)收到预付款时:借:银行存款10 000;贷:预收账款10 000

(2)发出商品时:借:预收账款23 400;贷:总业务收入2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400

(3)收到剩余款项时:借:银行存款13 400;贷:预收账款13 400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钢铁企业利润水平的不断提高,纳税额连年增长,企业在抓成本和资金管理的同时,积极进行税收筹划和管理,即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运用国家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减少税金支出,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策略与方法多种多样,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针对具体税种进行,二是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型或业务流程的具体环节进行,三是围绕减轻税收负担和免除纳税人义务所采用手段、方式的不同进行。三种方式并非截然分开,实践中,常常是围绕税种和业务环节而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税收政策来进行筹划。结合钢铁企业现状,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通过设立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利用国家免税政策,实现节税

钢铁企业投资扩大规模时,会遇到是在原基础上发展还是设立分支机构的问题。如若设立分支机构,则涉及到采用什么组织形式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成果,也影响到企业的税收结构。

在企业的分公司和子公司两种组织形式中,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与总公司作为一个纳税主体,将其收入、成本、损失和所得并入总公司纳税;而子公司因其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独立纳税。

由于分公司与总公司合并纳税,分支机构的费用已从总公司应纳税得额中扣除,若母公司和分公司有一方发生亏损,则亏损方的亏损额可从公司整体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从而减少所得税支出。但分支机构为子公司时,须分别纳税,亏损方虽不交所得税,但亏损额不能从总公司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企业在设置组织形式时,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如果子公司具备享受“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60%)的,可在3年内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则显然分支机构应该设置为子公司。

利用有关会计政策?协调好税务和会计处理方法,实现节税

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由于有些经济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存在不只一种认可的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譬如我国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对于存货的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而对于折旧的计提,也允许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可以产生不同的纳税结果,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钢铁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很大,形成的时间很长,不但长期占压着企业资金,且其中很大部分已经形成呆账、坏账,事实上已无法收回。多年来,企业特别是非股份制企业,一般都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每年按照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5%提取坏账准备金,并计入当期损益,由于提取的比例偏低,不足以弥补可能形成的呆坏账损失,形成了事实上的潜亏。如何进行会计和税收处理,做到既能在当期实现的利润中处理掉这部分潜亏,又不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就很有必要进行税收的筹划。

由于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所调整的经济法律关系不同,其出发点和目的也不同,会计法规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会计秩序,维护投资人和其他利益人的合法权益;税收法规是为了保证国家和企业合理的分配关系,维护国家的利益,两者处理经济事项时遵循不同的原则。会计政策规定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既可采取百分比法(5‰),也可以来用账龄法。但税法规定对坏账损失的税前扣除依据,一是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提取的50‰坏账准备金,二是按实际发生的呆坏账损失。如果企业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了应收账款总额的绝大部分,企业可以通过重大会计政策调整,将百分比法改为按账龄法提取坏账准备金。企业在进行这项税收筹划时,需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认证,并报上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征得按账龄法提取额度超过百分比法部分不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税前予以列支。

再譬如,会计政策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此部分资产损失须做纳税调整,但如果属于处置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的资产损失,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是允许在税前列支的。类似的需要协调统一处理的事项,企业在税收筹划时都可以充分考虑运用。

运用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为企业节税

企业应缴纳税额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收政策为依据计算缴纳。实践中,对有些经济业务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这些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均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但由此造成的税收负担却截然不同。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手段,将成本费用向有利于节税的方面转化,以降低税收负担。

税法规定,企业有兼营和混和销售行为的,如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兼营是指纳税人既销售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劳务,同时还从事营业税的应税劳务。若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负责为客户办理公路运输服务,涉及这两种业务一种是增值税税率17%,一种是营业税率3%。如果将销售产品和运费分账核算,那么运费应纳税额等于运费收入乘以税负率(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0.5%)3.315%。假定x表示向购买钢材客户收取的运费,应纳税额为x*3.315%。如果不分账核算,取得的运费只能按7%进行抵扣,进销项差额按增值税率计征增值税,假定y表示支付给车主的运费,应纳税额为(x/1.17*17%一y*7%)十(x/1.17*17%一y*7%)*10.5%=(X/1.17*17%一y*7%)*(1十10.5%)

后者-前者=(X/1.17*17%一y*7%)*(1十10.5%)一3.315%X=0.12735x一0.0773y.通过测算可以看出,分账核算税负要低。涉及此类业务的企业可以将产品销售业务和运输业务交由两个部门或单位分别办理,并单独设账,使销售货物与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业务分账核算,达到节税的目的。

类似的还有诸如税收政策规定:“对企业全部或部分出售职工住宅产权并全部或按出售产权比例核销固定资产原值的,不再征收房产税”。企业若能对于已出售的职工住房的房产原值及时核销,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则可按规定避免计征“房产税”。

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常会利用税率的差别和减免税政策来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来促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地区发展,科技发展,保护国内工业。这些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密切关注、跟踪、研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变化,及时利用好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带来节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为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12月8日颁布并实施了《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又于2001年1月14日颁布实施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加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抵免期限不超过五年”。

近几年,钢铁企业为调整产品结构、加决发展,大都增加投资进行基建技改,其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部分,可享受用国产设备投资款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企业应及时研究并在时效期内用好这一政策。

加强税收管理,堵塞漏洞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武汉市汉阳区区属工业共有机械、电子、建材、化工、轻工、生物工程等十多个门类,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业坐落区内。随着大企业的发展,也为该地小企业创造了广阔空间,以专业市场、工业园区为集群的小企业群体迅速壮大发展。

随着小企业数量的增加,给该区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当部分小型企业在成长初期,往往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积累。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则是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规范,最常见的做法为任用亲属担任出纳,外聘“高手”做代账会计;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部分企业不设账,以票代账,造成账目混乱,还有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在会计档案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扎账的方式记账。刘刚介绍说:“从现状看,靠企业自身约束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会计管理工作应该承担起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2009年,汉阳区财政局对辖区内4200多户企业纳税人的建账管理情况进行清理和分类,明确以各类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的经营业户以及从事钢材、汽车、医药、建材家具等行业的小型企业为规范账务管理的突破口和重点。在此基础上,2010年由该区政府出台了《汉阳区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实施方案》,计划在三年内使全区小型企业基本达到规范建账标准,会计账簿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企业纳税人申报缴税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汉阳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清理小型企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及建账管理情况,提出账务整改要求。其中,财政局会计管理部门每年按规定对企业账簿情况进行审核,并以审核通过的会计账簿作为合法账簿。

鉴于小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设置会计机构或所设会计机构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的现状,汉阳区从推行中介记账服务,作为帮助小型企业规范账务管理的切入口。同时为引导小型企业迈出规范账务的第一步,对暂时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小型企业,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其委托政府指定的具备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提供记账服务,在两年期限内由财政出资为企业补贴记账费用,财政出资额度不低于企业记账费用的50%,并且可根据企业税收增长幅度予以适当增加,服务期满后,企业须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或自付费用继续实行委托服务,达到“政府引导、财政补贴、中介服务、企业发展”的目的。

企业申请财政补贴记账服务,经记账服务中心审核同意后,与其指定的记账服务合作单位签订委托记账合同。记账服务具体内容为: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代委托人办理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及有关涉税事项;提供财务咨询管理。同时规定承接财政补贴记账服务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为:在该地注册登记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记账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或其他记账机构;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具备电算化会计核算和网上办税基本条件;10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具有主力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从业人员,主管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会计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截止2010年12月底,汉阳区已签订申请表、申请纳入规范账务管理的小型企业共有938户,其中按照企业性质划分的企业有623户,个体工商户有315户;已与相关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实施建账管理的有776户,签约率为82.73%,其中个体工商户268户,新办企业122户,原有已委托记账企业386户;剩下的已签订申请的中小企业中,有大部分正与相关中介机构进行沟通协商,将逐步完成委托协议的签订及账务的交接工作。此外,由其他合法中介机构记账的500多户中小企业中,新办企业有38户,新办个体工商户83户,另有133户新办企业和22户个体工商户自行建账,由专业市场统一收银记账管理的有78户。

汉阳区通过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强化了财务质量监管,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扩大了辖区经济税源基础,优化了纳税人结构,提高查账征收户的比例,扩大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数量。来自税务部门的统计分析显示,已与政府合作记账中介机构签约的企业纳税人在规范前月均缴纳税款2001.15元,规范后月均缴纳税款2584.38元,增长29.14%;个体纳税人在规范前月均缴纳税款502.16元,规范后月均缴纳税款654.81元,增长30.40%;均高于2010年区税务部门税收增长率。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策略与方法多种多样,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针对具体税种进行,二是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型或业务流程的具体环节进行,三是围绕减轻税收负担和免除纳税人义务所采用手段、方式的不同进行。三种方式并非截然分开,实践中,常常是围绕税种和业务环节而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税收政策来进行筹划。结合钢铁企业现状,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通过设立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利用国家免税政策,实现节税

钢铁企业投资扩大规模时,会遇到是在原基础上发展还是设立分支机构的问题。如若设立分支机构,则涉及到采用什么组织形式的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成果,也影响到企业的税收结构。

在企业的分公司和子公司两种组织形式中,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与总公司作为一个纳税主体,将其收入、成本、损失和所得并入总公司纳税;而子公司因其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可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独立纳税。

由于分公司与总公司合并纳税,分支机构的费用已从总公司应纳税得额中扣除,若母公司和分公司有一方发生亏损,则亏损方的亏损额可从公司整体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从而减少所得税支出。但分支机构为子公司时,须分别纳税,亏损方虽不交所得税,但亏损额不能从总公司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企业在设置组织形式时,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如果子公司具备享受“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60%)的,可在3年内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则显然分支机构应该设置为子公司。

利用有关会计政策?协调好税务和会计处理方法,实现节税

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由于有些经济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存在不只一种认可的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譬如我国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对于存货的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而对于折旧的计提,也允许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可以产生不同的纳税结果,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钢铁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很大,形成的时间很长,不但长期占压着企业资金,且其中很大部分已经形成呆账、坏账,事实上已无法收回。多年来,企业特别是非股份制企业,一般都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每年按照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5%提取坏账准备金,并计入当期损益,由于提取的比例偏低,不足以弥补可能形成的呆坏账损失,形成了事实上的潜亏。如何进行会计和税收处理,做到既能在当期实现的利润中处理掉这部分潜亏,又不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就很有必要进行税收的筹划。

由于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所调整的经济法律关系不同,其出发点和目的也不同,会计法规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会计秩序,维护投资人和其他利益人的合法权益;税收法规是为了保证国家和企业合理的分配关系,维护国家的利益,两者处理经济事项时遵循不同的原则。会计政策规定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既可采取百分比法(5‰),也可以来用账龄法。但税法规定对坏账损失的税前扣除依据,一是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提取的50‰坏账准备金,二是按实际发生的呆坏账损失。如果企业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了应收账款总额的绝大部分,企业可以通过重大会计政策调整,将百分比法改为按账龄法提取坏账准备金。企业在进行这项税收筹划时,需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认证,并报上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征得按账龄法提取额度超过百分比法部分不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税前予以列支。

再譬如,会计政策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此部分资产损失须做纳税调整,但如果属于处置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的资产损失,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是允许在税前列支的。类似的需要协调统一处理的事项,企业在税收筹划时都可以充分考虑运用。

运用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为企业节税

企业应缴纳税额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收政策为依据计算缴纳。实践中,对有些经济业务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这些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均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但由此造成的税收负担却截然不同。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手段,将成本费用向有利于节税的方面转化,以降低税收负担。

税法规定,企业有兼营和混和销售行为的,如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兼营是指纳税人既销售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劳务,同时还从事营业税的应税劳务。若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负责为客户办理公路运输服务,涉及这两种业务一种是增值税税率17%,一种是营业税率3%。如果将销售产品和运费分账核算,那么运费应纳税额等于运费收入乘以税负率(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0.5%)3.315%。假定x表示向购买钢材客户收取的运费,应纳税额为x*3.315%。如果不分账核算,取得的运费只能按7%进行抵扣,进销项差额按增值税率计征增值税,假定y表示支付给车主的运费,应纳税额为(x/1.17*17%一y*7%)十(x/1.17*17%一y*7%)*10.5%=(X/1.17*17%一y*7%)*(1十10.5%)

后者-前者=(X/1.17*17%一y*7%)*(1十10.5%)一3.315%X=0.12735x一0.0773y.通过测算可以看出,分账核算税负要低。涉及此类业务的企业可以将产品销售业务和运输业务交由两个部门或单位分别办理,并单独设账,使销售货物与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业务分账核算,达到节税的目的。

类似的还有诸如税收政策规定:“对企业全部或部分出售职工住宅产权并全部或按出售产权比例核销固定资产原值的,不再征收房产税”。企业若能对于已出售的职工住房的房产原值及时核销,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则可按规定避免计征“房产税”。

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常会利用税率的差别和减免税政策来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来促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地区发展,科技发展,保护国内工业。这些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密切关注、跟踪、研究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变化,及时利用好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带来节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为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12月8日颁布并实施了《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又于2001年1月14日颁布实施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加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抵免期限不超过五年”。

近几年,钢铁企业为调整产品结构、加决发展,大都增加投资进行基建技改,其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部分,可享受用国产设备投资款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企业应及时研究并在时效期内用好这一政策。

加强税收管理,堵塞漏洞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1、竖式运算

最初,账户余额的计算通过列竖式,即在期初数的基础上,随着业务的发生顺序依次运算,最终得出期末余额。这一阶段是账户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人们为了计算现金余额而结合算术自发形成的,这样的方式适用于一些业务比较少的情形。随着经济的发展,业务越来越多,列竖式计算结余,加减运算交织在一起,可能出现难以分辨的情形,差错率比较高。而且对于汇总信息的获取,需要经过较多的运算才能得到,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这些基础性的数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划分区域针对竖式计算所存在的不足,对账户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

首先,资金数量的变化只有两种可能,即增加和减少。由于竖式计算中的加减运算交织在一起,故将增加和减少分列于两边,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差错率。即在账户名称的下方将账户的结构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用于表示业务所引起的资金的增加和减少。其次,对于汇总性数据的获取,分别对于两边的数据进行加总运算即可获得,省略了挑选数据的过程,从而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但是,如果需要随时了解账户的余额信息,这种形式的账户结构却不能及时提供。

3.增列余额

为了提供账户的实时余额,这一次调整是在前一账户结构的基础上,将账户的结构从两个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域,添加了账户余额栏,即所谓的三栏式账户结构。这样的调整对于账户的余额信息随时可以从账户中读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4.蕴含机制

通过会计账户区域的划分,增加、减少运算蕴含于账户的不同方位;通过增列余额,将我们所需要的累计、差额等会计信息通过结构恰当、实时地予以反映。同时,账户间能强有力地相互牵制,是一个高效智能的会计机制。从账户结构的形成可以看出账户调整的目标:提供详细、准确、及时的信息,从而为我们以后进一步完善账户结构提供思路。

二、增值税核算的形成

这里要明确的概念是法定增值额,是指在税法上规定的增值额,法定增值额是实践中作为增值税征收对象的增值额。具体的讲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增值税属于一种流转税,它随物资的流动而流转,是对物资因流动而增值的增值部分征收税额的一个税种。工业企业按规定应交纳增值税。如图3所示,进入工业企业的是原材料,最终形成的是产品。经过工业企业的加工,使得原材料发生了增值,增值额即为产品销售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差额。

三、总结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针对竖式计算所存在的不足,对账户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首先,资金数量的变化只有两种可能,即增加和减少。由于竖式计算中的加减运算交织在一起,故将增加和减少分列于两边,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差错率。即在账户名称的下方将账户的结构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用于表示业务所引起的资金的增加和减少。其次,对于汇总性数据的获取,分别对于两边的数据进行加总运算即可获得,省略了挑选数据的过程,从而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但是,如果需要随时了解账户的余额信息,这种形式的账户结构却不能及时提供。该种账户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为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不同性质的账户,其增加和减少在账户所处的位置不同。

增列余额

为了提供账户的实时余额,这一次调整是在前一账户结构的基础上,将账户的结构从两个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域,添加了账户余额栏,即所谓的三栏式账户结构。这样的调整对于账户的余额信息随时可以从账户中读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如图2所示,图中的借方贷方是借贷记账法下表示增加和减少的符号。

蕴含机制

通过会计账户区域的划分,增加、减少运算蕴含于账户的不同方位;通过增列余额,将我们所需要的累计、差额等会计信息通过结构恰当、实时地予以反映。同时,账户间能强有力地相互牵制,是一个高效智能的会计机制。从账户结构的形成可以看出账户调整的目标:提供详细、准确、及时的信息,从而为我们以后进一步完善账户结构提供思路。

增值税核算的形成

这里要明确的概念是法定增值额,是指在税法上规定的增值额,法定增值额是实践中作为增值税征收对象的增值额。具体的讲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增值税属于一种流转税,它随物资的流动而流转,是对物资因流动而增值的增值部分征收税额的一个税种。

工业企业按规定应交纳增值税。如图3所示,进入工业企业的是原材料,最终形成的是产品。经过工业企业的加工,使得原材料发生了增值,增值额即为产品销售价格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差额。所以,增值税针对增值额征收即对这一差额征收。在会计核算中,原材料购进价格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产品销售价格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所以,销售时不仅要核算主营业务收入,还应核算销项税,采购时不仅要核算材料采购,还应核算进项税,从而为增值税的核算奠定基础。根据增值税的定义,结合会计核算要求,增值税的核算公式分解如下:

应纳增值税=增值额*适用税率=(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适用税率=(主营业务收入-材料采购)*适用税率=主营业务收入*适用税率-材料采购*适用税率=销项税-进项税从增值税核算可以看到,工业企业增值税的核算最终可以分解为销项税和进项税的核算。销项税越大,企业应负担的增值税越大;可以抵扣的进项税越多,企业负担的增值税越少。由于销项税和进项税对增值税的大少影响相反,结合账户所蕴含的机制,故两者在增加时记入账户的不同方向,即销项税增加时用贷方,进项税增加用借方,从而借贷差额表示应纳增值税。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与合理性分析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于暂估入库的相关内容并未作大的调整。笔者对比《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原《企业会计制度》两者的“材料采购”会计科目说明后发现,两者不同的是对“暂估入库”的会计分录的描述有区别。前者是“下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后者则是“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记录”予以冲回。两者的差别主要是反映在材料采购科目的全年借贷发生额,前者记录反映了暂估和冲回的数额,而后者没有反映暂估的过程。

笔者较为赞同原企业会计制度的观点,暂估后次月初用红字冲回。理由是在实务中,企业电算化条件下,存货报表的生成是基于IUFO系统取数,存货收入的取数公式一般为“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原材料科目的借方+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如果下月做相反分录,则会虚增存货收发存的借贷方发生额,不利于报表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存货的收发状况。因此,笔者所在企业对材料采购科目作了账务处理的规范性要求,即:材料采购科目只使用借方,采购报销和暂估入库时使用借方正数,冲销暂估和材料入库时使用借方负数,以此保证存货收发存的真实性。

二、月末暂估入账的会计方法

企业应对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的物资办理暂估入库,以保证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实务中,暂估入库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签订了采购合同,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相关化验数据暂时还未出来,未编制结算清单;(2)已对外结算但增值税发票等结算凭证本企业暂未收到;(3)已对外结算、发票也到企业,但业务人员未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的采购业务。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于月末按照材料暂估的计划金额进行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笔者并不赞同该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虽能简化会计核算,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如实反映当期消耗材料的成本,若遇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暂估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就更大,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

笔者所在钢铁企业对大宗原燃料如矿石、焦炭、生铁、合金等重要物资特别关注,出于内控考虑,我们在供应部门设置了专职结算员负责对外结算、计划员负责材料的收发存工作、业务员负责材料的采购工作。近几年伴随着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引起大宗原燃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我们年初制定的计划价与实际采购价有较大差异,但计划价制定后原则上一年内不作调整,因此对于以上提到的第一种暂估入库的情况,我们要求结算员根据供应商历史化验数据和计量单据进行预结算,编制出结算清单,然后计划员根据预结算清单填制暂估入库单的数量、计划单价、计划金额等相关栏次,然后将暂估入库单与预结算清单一起交材料核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根据暂估入库单的计划金额进行暂估入库的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同时将计划金额与预结算清单上的不含税货款金额间的差额暂估为价差,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特别说明的是该暂估价差还包括双方的计量误差、途损、水份差等隐性成本。如果我们不对该差异作出暂估处理,同时正好我们又领用了当月暂估入库的物资,那就会使我们当月反映的材料消耗成本不真实,从而造成产品成本的异常波动。次月月初先将暂估入库和暂估价差全部红字冲回,同时伴随着该笔业务的正式结算、采购报销工作,财务按正式结算金额入账,这样次月产生的差异就会很小,使上月已耗用物资以最接近真实采购成本的价值入账,防止上月已耗用物资成本不实对当月成本产生影响,这也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对于第二、三种情况,所不同的是结算清单已正式制作,结算货款金额是确定的,按照以上方法入账,次月增值税发票收到、采购报销时也就不存在该暂估差异的调整了。

三、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

采用计划成本法的企业,应当在月份终了时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分配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标准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1.从上面第二项问题暂估入账的方法可知,标准公式中构成公式分母的“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不包括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公式分子中没有暂估材料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如果不剔除公式分母中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则会造成公式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违背了会计上的“配比原则”。

具体来说,月末暂估入账的原材料,其本身的材料成本差异在暂估当月并未体现出来,但却参与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计算。等到以后月份该批材料结算的发票账单到达,其材料成本差异才登记入账,并参加下月份耗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在材料暂估入账的月份及其以后月份,实际发出材料的成本反映就会失真。当该批材料的成本差异为正值时,就出现了低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高估以后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的现象;反之,则会高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低估以后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这样就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有关会计实务。经笔者调查,目前许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包括许多公司),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公式分母并未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我们已将当月暂估入库的预计价差以暂估形式体现在了“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因此作为暂估入库的物资与正式入库的物资价值已相差无几,可视同为正式入库的物资处理加入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分母。

再者,笔者认为,即使核算时未将预计价差以暂估形式体现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公式分母也并未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问题也不大(必须建立在市场价格与计划价偏差不大的前提下)。因为从长期来看或从一个会计年度来看,公式分母是否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对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金额影响并不大。笔者认为,关键是发票账单报账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要正确,材料成本差异率并不是问题。只要每月材料发出金额足够大,材料成本差异很快就会分配结转出去。只要坚持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的一贯性原则,“会计信息失真”的说法则言过其实。

四、暂估入库往来账的处理

通常企业会设置“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和供应商辅助核算,也有少数企业未单独设置“暂估应付款”供应商,而直接将暂估入账款项挂至供应商往来项下。

1.笔者认为,以上两者处理方法均有不妥之处,前者的优点是符合会计核算相关要求且便于查询核对未取得发票的入库材料的情况,缺点是账务中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出应付每个供应商的款项;后者的优点是账务中较为直观,容易在账务系统中查询出每一供应商在会计期末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缺点是管理较为困难,会计人员在付款审核时很可能将暂估款项视同为报销挂账款项一起支付,实际上暂估款项是估计的金额,存在估计偏差和不确定性,在正式结算报销挂账前是不能支付的。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笔者所在公司采用了会计核算使用“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和供应商辅助核算的方法,但同时会计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应付账款明细表和预付账款明细表进行了分析填列。

2.为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避免造成企业虚增资产和负债,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笔者所在钢铁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往来账明细表上进行了同一客商不同科目余额的抵减,以保证会计报表能反映的我公司与该客商的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否则同一客商往往出现既应收又应付的情况,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的不唯一性易让报表使用人困惑,不理解或片面理解。

例如,我公司预付A公司1000万元采购商品,会计期末已到货不含税800万元,我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科目使用指南作如下账务处理:(1)支付货款时,借记“预付账款—A公司”10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万元;(2)到货暂估时,借记“存货”800万元,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800万元。从以上账务处理上看并无问题,但使用IUFO取数生成资产负债表后不难看出,预付账款项目余额为1000万元,应付账款项目余额为800万元,而我公司与A公司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应是预付账款A公司200万元。为此,我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出具要求,对资产负债表和往来账明细表进行了分析填列,同一客商的不同经济业务关系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合并反映,以期真实列示出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保证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的真实性。以我公司为例,该部份金额虚增资产负债金额占总资产的5%左右,影响资产负债率上浮3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如果不抵减将直接对财务指标造成影响,也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带来误解,同时会给筹资管理等相关工作带来麻烦。但如果作抵减工作量又非常大,牵涉几千家单位的分析填列,为此我们专门针对集团公司IUFO往来账报表明细表表样,利用EXCEL中的VBA功能设计了往来账报表抵减程序,实现用友NC报表取数后轻松抵减并生成往来账明细报表。

五、暂估入账相关税金问题

实务中,暂估入账后经常遇到供应商不能及时、足额提供货款发票的情况,这不仅给会计核算带来麻烦,成为了往来账管理的难点,同时也面临增值税附加税费隐性成本及所得税纳税调整风险。

1.增值税附加税费隐性成本。

增值税作为一种价外税,由购货方支付,购货方认证进项税额后可抵减当期销项税额。一笔货款如果购货方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表面上看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当然也未支付该笔税款,似乎该笔业务并不购成损失,但从公司来看,公司抵扣的进项税少了,相对销项税就缴纳得多,以销项税为基数计算的附加税费也就缴纳得多了,形成了一块企业的隐性成本。

2.存货的暂估入库带来的所得税风险

对暂估入库存货成本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必须依据真实性和配比性来判断。在判断企业申报扣除支出的真实性时,企业应提供支出确属实际发生的有效凭据,通常最有效有凭据为取得的发票。对跨年度取得发票的暂估存货是否需要进行所得税调整,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对企业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的材料物资应按暂估价值或其他合理价格暂估入账,税务机关需对暂估入账存货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未通过审核的,一律调整其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通过审核的,在5月31日所得税清算前取得合法票据的,年度按规定已计入损益部分允许所得税前扣除,未计入损益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允许与其收入配比时据实扣除;在5月31日后取得合法票据的,不管年度内计入损益还是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均一律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应通过供方准入、资质审查等方式选用优质稳定供应商,避免和减少中间商供货,降低因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带来的相关税务成本和风险。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BSCEVAKPI

一、导言

计财部门的工作在税务机关的特殊地位下要求其更需追求良好的工作绩效,税务系统计划财务部门的绩效与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直接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收会计工作,经历了一个“建立与健全-削弱、恢复与破坏-加强再加强的曲折发展过程。从实行“收付记账法”到实行“借贷记账法”的改革开始,又进行了将税收会计的核算起点从原来的征收环节开始,改为从申报环节开始,把应征税款,减免税款和欠缴税款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改革,对税金从应征到入库运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核算,按每个纳税人设置分户账进行明细核算,加强对每个纳税户的监控管理,使税收会计核算方法更为科学。总体而言,税收会计的发展趋势是加强管理、简便快捷、集中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行政效率问题,如何进行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就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绩效的研究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以下简称EVA,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eator)以下简称KPI,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以下简称BSC,相结合的绩效考评理念、方法和工具还没有被应用到税务系统计划财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中去。

在此,本文首先根据EVA所有者自身效能最大化理念确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设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战略层管理目标,然后将这一战略目标,运用BSC理论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最终在这四个维度的层次下,运用KPI理论进行每个维度下主控关键指标的选取,通过加权、赋值等方法得出评价结果,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整体框架

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但这一方法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作为非盈利组织的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在引入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出自己的总体框架,找到自己的关键因素,创造性的灵活运用,随着内外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不断进行调整,才可以使得这一理论的优势体现出来,才能够使得这一理论的精华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描述如下。

(1)根据EVA最大化理念确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总目标,即“完成使命,满足客户要求”。我们将EVA对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要求放在其绩效评价体系的顶部,这样就可以清楚的表达出组织的核心任务,以便引导对完成这些职能要求的绩效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评价的其他目标就可以以此高水平目标为导向。

(2)在“完成使命,满足客户要求”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税务系统计财部门还需要根本性的战略目标对发展远景进行补充,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换句话说,就是要对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职能要求做出陈述,设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战略层管理目标,即“保证税收收入健康稳定增长,保障税务经费安全高效使用”。

(3)将“保证税收收入健康稳定增长,保障税务经费安全高效使用”这一战略目标,运用BSC理论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成为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主控因素。

(4)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层次下,运用KPI理论进行每个维度下关键评价指标的选取,利用权数计算或者构建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矩阵模型,求出数值,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评价工作,提供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就可以形成税务系统计财部门BSC、EVA、KPI绩效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见图1)。

2、构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KPI体系

(1)财务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只有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或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而根据税收经济观,税收收入是有上限的,即当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管辖范围内税款应收尽收时税收收入达到上限,此时税务系统计财部门降低成本支出是提高其贡献水平的唯一途径。具体财务指标构成如下。其一,预算执行控制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完成率和预算支出完成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预算收支执行的控制能力,其计算公式是: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收入完成总额/预算收入计划总额×100%,预算支出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总额/预算支出计划总额×100%。其二,经费支出控制指标。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比、公用经费支出比、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比和固定资产支出比。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费用支出结构的控制,其计算公式是:人员经费支出比=当年人员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公用经费支出比=当年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比=当年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固定资产支出比=当年固定资产修购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其三,财务能力控制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收入结余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资金安全程度的控制,其计算公式是: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收入结余率=当年结余/当年收入总额×100%。其四,资产管理控制指标。采用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能力,其计算公式是: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年末数-年初数)/固定资产年初数×100%。

(2)客户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根据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客户层的四个方面,客户维度主控下KPI选取目标是基于:第一,上级计财部门满意度;第二,同级机关领导满意度;第三,同级机关其他相关部门满意度;第四,下级计财部门满意度。各个客户层满意度指标从以下指标体系中选取。其一,计财部门绩效评价综合指标。财务报告真实性:指财务报告数据准确性。财务报告明晰性:指报告的使用者和审计者能够理解报告中的数据和整个报告的组织。财务报告及时性:指出表时间的要求。财务报告相关性:指报告中数据的有用性,管理者是否离开这份报告,就无法实施管理。财务报告创新性:指是否提供规定内容之外的新颖的分析,这些分析对报告的使用者非常有用。制定有关工作流程和标准的相关性:指本级机关领导认为对财务环节控制的是否充分;本级机关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对财务环节控制的是否充分;上级计财部门认为财务流程有效,或作为典范;下级计财部门认为财务流程有效,或作为典范;也就是制定和管理财务有关工作流程和标准的领导满意度、其他部门满意度、下级计财部门满意度、上级计财部门满意度。沟通桥梁作用的发挥:指能否向上级及时反映本部门工作情况,是否存在因未能与上级沟通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情况;与部门沟通,能否将上级指示传达本部门;与下属沟通,不及时听取下属意见导致工作失误;部门间沟通,能否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工作,与各部门人员的配合是否密切。财务建议的主动性:向领导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的主动性。费用监控情况:对费用监控及时,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及时性:上级交办的任务是否及时有效的完成。其二,计财部门税收计划工作评价指标。搞好重点税源分析:分析是否及时全面客观。开展税收收入调查:是否及时详细。其三,计财部门税收会计统计工作评价指标。与财政和金库的对账:是否及时,准确。税款收入监督:是否完备。其四,计财部门税收票证管理工作评价指标。汇总各单位票证用量计划:是否按时完成。票证供应:能否保证及时供应。其五,计财部门经费管理工作评价指标。经费供应:保证各项正常工作的经费供应。预算编制:按要求合理编制预算、各项报表及经费决算。预算检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内部管理流程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其一,计财部门绩效评价综合指标。凭证真实性完备性:衡量人员的审核工作效果,不存在未发现的虚假发票账单、结算凭证。记账出错率:衡量账薄记录的准确性,检查出当期登账错误不超过当期记录总数的0.5%(不同单位规定不同比率)。纪录完整性:质量性指标,衡量账簿记录是否反映出全部相关业务。未达账项时间:衡量出纳的稽核工作效果,无两个月以上未达账项。库存现金:数量性指标,衡量库存现金管理的工作效果,实际数额与账面记录一致,没有现金、遗失、短缺现象发生。保管情况:质量性指标,衡量票据与印章保管情况,不存在丢失或被盗用情况不存在规定用途以外的使用情况。合规性:质量性指标,衡量工作的合规性,不存在违反国家有关现金管理与银行结算制度的操作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数量:根据计财部门具体情况来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数量所对应的绩效水平。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数量:同样应根据计财部门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数量所对应的绩效水平。出勤率:本企业所规定的出勤标准。其二,计财部门税收计划工作评价指标。认真编报、分配、落实考核税收计划:工作完成情况。落实税收目标:工作完成情况。计算机使用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对组织收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完成情况。其三,计财部门税收会计统计工作评价指标。编印税务统计年鉴:工作完成情况。编印简明统计资料:工作完成情况。建全规章制度:工作完成情况。信息质量:收集统计资料完整、数字准确、口径统一。及时掌握税收、税源、税政资料:工作完成情况。科目运用:对税收应征、上解、在途、入库、提退、减免等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其四,计财部门税收票证管理。汇总票证用量计划:工作完成质量。认真执行税收票证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核算质量:正确核算票证的领用、作废、损失等,做票证的账实相符。审核制度:定期进行票证审核检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其五,计财部门经费管理。固定资产核算质量: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计财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由计财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财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年度终了,应当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预算内外资金核算质量:系统全部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收入支出要合理合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保证国家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对费用支出进行监督控制,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健全报销流程:完善程序,会计报销,出纳付款,而不是由出纳报销。实行岗位牵制:钱账分管,出纳会计职责分工明确。

(4)学习与成长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学习和成长方面强调税务部门财务干部的能力,倡导为提高税务部门财务干部的能力和绩效进行投资,为组织的未来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具体选取评价指标如下,第一,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财经法律的了解度:能够全面了解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及统一的会计制度,并清楚了解其中对本财会岗位的法律要求及规定。第二,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本单位财会制度的了解度:能够全面掌握本企业的财会制度,并明确理解其中对自身财会岗位的制度要求及规定。第三,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工作职责的了解度:能够清楚了解本职工作任务与职责要求的全部内容,反映财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第四,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认真程度:能够认真从事本岗位的工作、履行职责要求,反映财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第五,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与组织整体目标关系的理解度:能够理解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是什么。第六,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集体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关心度:能够关心所在的工作团队、部门以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利益、声誉,优秀绩效表现:主动维护、建立团队以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利益与声誉。第七,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的胜任能力:是否拥有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或者有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计划。第八,税务系统计财部门是否经常组织培训:是否有完整的年度培训计划,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计划是否按期完成。第九,税务系统计财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第十,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高学历、高职称工作人员的多少。

3、选择等级评定法作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方法

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需要合理运用绩效测评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一般来说,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测评有:等级评定法、强迫分布法、排序法、要素比较法等。等级评定法,是最容易操作的和普遍应用的一种绩效测评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形式,是先制定关于计财部门的具体的测评标准,在进行绩效测评时,按已制定的有关各项测评标准来测评计财部门的业绩和效益。同时,对计财部门的每一项,又设立评分等级数,一般分为5个等级:最优的为10分,次之为8分,依次类推。最后把各项得分汇总,得出绩效测评结果(见表1)。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本文将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于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评价中,建立了一套适合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旨在引起社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对建立税务系统财会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税务系统财会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但该问题涉及理论及实务的诸多方面,本文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涉猎,如:同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设计、如何从现有的绩效评价系统转向新的评价系统等等,这些问题尚需留待以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A].In:Harvard Business Review[C].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

[2] Larry M Prober:EVA:A better financial reporting tool[J].Pennsylvania CPA Journa1,2000(3).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职责 人员配备

一、财务管理内部职责划分

(一)会计核算部的职责划分

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所以企业应重视会计核算部门的设置,严格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会计核算部门的职责。具体如下:保管好印章、收据、支票,不得随意交予他人;保管好现金、有价证券,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复核;负责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业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履行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职能,要求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对企业财产的取得、使用、调拨以及处置进行会计核算,参与资产盘点工作;审核各类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及时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做好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长短期投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各种税项、股东权益、利润分配等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

(二)财务预算部的职责划分

财务预算是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企业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工作。企业应设立财务预算部,明确财务预算部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协助财务总监构建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配套的控制机制;编制企业年度全面预算,组织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及财务部门的费用预算;对企业各个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汇编,形成相关的项目预算,如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等等;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进行平衡,并报给企业决策层审批,经批准后下达实施;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了解并掌握预算建议,并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对各部门编制的简要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报告进行定期汇总和分析;向董事会解答预算质疑,保证预算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

(三)资金管理部的职责划分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企业要进一步划分资金管理部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负责企业资金需求预算报表的编制,并制定资金的使用计划,同时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负责企业现金收支与银行结算业务的办理及银行日记账和现金往来账的登记;负责对企业运营资金进行统筹调配和管理,并对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监督,从而合理调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负责企业各项经费支出的审核及复核;负责企业贷款卡的办理及银行账户的年审;负责统计企业所占信用证额度,并及时向领导层汇报。

(四)税务管理部的职责划分

为了有效防控税务风险,避免企业出现违法的税务行为,企业应设立税务管理部,明确税务管理部的职责,具体如下:根据国家现行税收政策的规定要求对增值税进行正确计算、申报和缴纳,并负责与增值税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变更、登记、注销等;负责国税登记及一般纳税人的相关管理工作,如申请、变更、年检、注销等;负责国税发票的购入、发出、保管、检查、开具及管理;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正确计算和缴纳,并负责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管理工作;对企业增值税的进销项额进行核对,并以月为单位如实填写应交增值税明细表;负责内部单位统一结算发票信息、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的认证和录入;配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并接受上级税务部门的稽查;与主管本企业的税务局进行联系沟通,并与税务审计部门进行沟通配合;负责各个税种申报表的分类装订;了解并掌握企业税款的交纳情况。

二、财务管理内部人员配备

(一)会计核算部的人员配备

会计核算部可设置会计主管、出纳员、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往来账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电算化会计等不同岗位,在岗位上配备相应人员。同时,会计核算部的人员配备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企业的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账目登记以及会计档案保管等岗位;货币资金业务办理过程不得由一人全权负责,付款凭证的批准与支票的签发工作不得由一人兼任;现金记录人员不得负责银行存款账户的调节工作;应由不同的人员负责银行总账和银行日记账;应收与应付账款的总账与明细账均应当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登记,应收账款的记账人员不得直接经手货币资金;要由专人负责对财务专用章进行保管,个人用章可由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一人保管,必须由两人或以上分开保管。

(二)财务预算部的人员配备

企业财务预算部应配备预算资料收集人员、预算编制人员、预算执行控制人员以及预算考核人员。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分别配备预算管理岗位所需的人员,也可将财务预算管理的全部职责由一人担任。财务预算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及时与上下级部门进行沟通联系,获取相关资料数据。

(三)资金管理部的人员配备

企业在资金管理部中可配备三名人员,分别负责资金预算管理、银行存款管理以及库存现金管理。资金管理人员要具备现金流量管理、现金周转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不能擅自挪用企业资金,切实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做到资金账目清楚。

(四)税务管理部的人员配备

企业应在税务管理部建立起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合理设置税务管理工作岗位,配备专兼职税务管理人员,包括税务主管和税务专员。在税务管理人员配备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税务资料准备人员与审查人员不能为同一人;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人员与审批人员不能为同一人;发票购买、保管人员与财务印章保管人员不能为同一人;税款缴纳划拨凭证填报人员与凭证审批人员不能为同一人。

三、保障财务管理内部职责落实到位的措施

(一)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部门应当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与经济业务及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的职责权限,如会计核算、审核、出纳、授权、经办以及物资保管等人员,使其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企业开展的各项经济业务至少要有两人以上参与,不得存在脱离监督的经济行为;在开户行预留的印鉴,不得由出纳一人保管;会计岗位既可一人一岗,也可一人多岗,需要注意的是,出纳不得兼任会计档案保管、稽核及账目登记等岗位;会计核算人员主要负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的编制工作,不得管理实物资产和货币资金,企业所有的货币资金均应当由出纳管理,但不得管理相关的财会资料,如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等;会计核算人员应当与出纳人员及时核对库存现金余额,若是发现账款不符,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同时由会计核算人员负责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物资核算人员应当以月为单位与仓库保管员对物资的数量进行核对,一经发现不符,必须及时找出原因。

(二)落实财产清查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并对清查的范围、清查的期限以及组织程序等内容进行明确。在编制年度财会报告前,要进行财产清查工作,并对清查中发现的账实不符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以此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产清查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清查的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全面清查或是部分清查,并采取如下方法进行:财产物资实地盘点、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清查核对。

(三)落实会计稽核制度

在企业中,会计稽核制度的落实及执行,不但能够有效避免会计核算差错问题的发生,而且还能防止核算人员的舞弊行为。因此,应当在建立健全会计稽核制度的同时,加大制度的贯彻力度。可指定专人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审核,并采取事前审核与事后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审核内容如下:物资采购发票要有入库单和经手人及验收人的签名;原始凭证要有经手人和主管负责人的签名;开支及报销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岗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规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企业要将财务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设置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明确财务管理内部职责划分,尤其要在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以及税务管理等部门配备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从而确保财务管理职能履行到位,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颖慧,张桂杰.浅谈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责分配[N].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87-89

[2]刘岳华,魏蓉,杨仁良.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2013(10):115-117.

[3]张晓磊.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报,2013(12):65-67.

[4]裴淑琴,李飞.创新财务制度体系 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基于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7):52-54.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会计师需要应对税局各类检查事项、相关涉税帐务处理;财产损失专审、研发加计专审相关事宜处理;部份固定资产帐务及主管临时交办事项等。会计师岗位职责还有哪些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会计师岗位职责11、负责办理公司现金和银行收支结算;

2、日常销单对账工作;申请票据,协助会计完成相关事情

3、办理税务、社保、公积金、工商、银行等有关证照、年审、申报等工作

4.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登记和管理;

5、库存抽检

4、完成经理交办的任务;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会计师岗位职责21、负责核算费用额度并按规定审单报销或付款申请流转;

2、负责资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3、负责与财务咨询公司对接,按时做好税务工作

4、负责协同生产各组、仓库盘点,收集成本核算相关的数据表单,做好成本数据核对统计工作

5、上级交代的其他事务

会计师岗位职责31、认真核对并确认客户每一笔回款,做好客户回款的审核,编制收款凭证、应收账款明细帐;

2、应付账款日常核对工作,编制付款凭证,应付账款明细帐;

3、每月提供上月客户回款计划、执行情况及本月回款计划统计表,定期向部门主管报送账龄分析明细表‘

4、对应收应付余额较大、账龄较长的客户,重点跟踪,每月与销售对账,查明原因并向部门主管领导汇报;

5、负责应付、预付、款项的核算、结算工作。

会计师岗位职责41.日常帐务处理工作,包括记账、平帐、扎帐、对帐及检查工作;

2.编制各类会计传票及日结、月结及年终决算报表,编制向监管机构及总行各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

3.按时编制各类应交税务报表,及时缴纳各项税款;

4.收集数据,做好定期的数据过滤及分析工作;

5.进行成本分析,协助前线单位计算金融产品的各类资金成本以及操作成本;

6.对分行的内部开支情况进行分析;

7.按总行财务部的规章制度,检查各类业务优惠及通融须按规定授权及核签;

8.负责每天流动比率的上报以及试算,并随时准备头寸的调拨;

9.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会计师岗位职责51:熟练操作软件进行整套账务处理。

2: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核算及合理控制。

3: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总账的核算。

4:日常费用核算、审核;费用占比核算、财务分析、纳税申报、税收筹划。

会计师岗位职责61.负责开具销项发票;

2.负责认证抵扣进项发票,合理控制税负率;

3.负责审核采购类进项发票的规范性;

4.负责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附加税及印花税等纳税申报;

5.负责年度汇算清缴的填报;

6.负责申领发票;

7.负责发票装订及保管;

8、根据相关数据报表对公司销售、回款、利润、应收账款、库存等数据进行分析。

9、负责对外机构各类报送数据的填报、分析。

10、负责费用报销单据整理及审核。

11、提供逾期客户的历史交易记录和应收账款信息,并向业务部门提供电话催收、邮件催收、正式催款函等逾期催收服务。

会计师岗位职责71.包括整理凭证并装订存档;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社会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呈现新的变化: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又要求毕业生具有与会计岗位相关的综合能力。概括来说,就是要求会计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

(一)专业能力需求

会计专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业务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属于会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核心工作能力。近年来,社会单位在选聘会计毕业生时非常重视对会计专业能力的考察,由以往的片面重视学历,向不唯学历,更重视实际能力与工作经验转变。社会单位一般设置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四类会计工作岗位,涉及的会计工作内容大致包括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库存核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出纳、审计、内控等方面。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专业能力的需求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账务处理能力

账务处理能力是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专业工作能力的核心要求。账务处理能力是指对各种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会计报表进行科学登记和处理的能力。具体包括(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者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三类);(3)根据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特种日记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有关的明细分类账;(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6)将特种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7)根据经核对无误的总账和有关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2成本核算能力

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要求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过程。也就是把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发生的费用、支付生产工人的工资,以及一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支出归集后,分配到各个产品成本里面去。

近年来,企业在选聘会计毕业生时加强了对应聘人员成本核算能力的考察,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面试素材和会计核算资料,重点考察毕业生在单位成本核算方面所掌握的方法、程序与技巧。另外,出于应对激烈成本竞争和降低经营成本的需要,一些企业在招聘会计毕业生时,还要求考察应聘人员在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方面的方法和能力,拓展了对成本核算能力的考察范畴,反映出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与时俱进。

3纳税核算及筹划能力

对会计毕业生来说,纳税核算及筹划能力是当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最为看重的技能之一。企业普遍要求会计毕业生首先熟知企业纳税核算的具体方法与流程,能够从事依法计税、缴税业务;其次是要求会计毕业生同时具有纳税筹划能力。纳税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财务决策、会计核算、投融资、生产经营、法律法规与政策等多个方面,根据原理、方法和手段的不同,纳税筹划又可分为节税筹划、避税筹划和转嫁筹划三种形式。良好的知识储备是开展有效纳税筹划工作的基础,要求会计毕业生熟知国家税法与政策,能够在企业现有生产经营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依法筹划企业应缴税收,帮助企业合法、合理避税和节税,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会计电算化能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的常备工具,办公自动化与无纸化办公已是大势所趋,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会计工作革新的必由之路。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会计工作从手工操作过渡到电脑化、自动化、信息化,提升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因手工操作带来的错误,并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集成与分析,为企业科学开展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近年来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日益重视,以致会计电算化能力已成为企业选聘会计毕业生时的必查项目。

具体来说,社会单位具体关注如下会计电算化能力:一是对支持会计工作的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譬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二是与财务会计业务工作相关的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也就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三是按照企业财务工作的需要,自主开发编制实用财务会计软件,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化水平的能力。

5涉外会计业务能力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对华投资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均大幅增加,涉外企业日益增多,其对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迅猛增长。据统计,在调查的36家外资企业中,有22家企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包含交易凭证、结算单据和会计帐表等),有7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还有1家企业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除了要求熟练掌握中文背景下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外,涉外企业对会计毕业生业务能力的需求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备熟练的外语听、读、写能力;二是能够熟练处理外文背景下的会计业务;三是能够熟练操作运用外文背景的财务会计软件。

6财务分析与写作能力

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早已大大超越了传统账房先生的范畴,企业更大程度上把会计人员视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要求会计人员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掌握企业的成本费用状况,并能够以财务管理的视角,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状况进行深度分析,发现企业运营的不足,提出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费用的建议,直至撰写形成各种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由此看来,会计毕业生仅仅掌握如何处理会计业务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财务分析以及写作财务会计报告能力的培养锻炼。

(二)综合能力需求

要求毕业生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也是近年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会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重要特征之

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与会计岗位相关的多种知识,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企业要求毕业生不仅仅掌握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还应广泛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它理论知识,包括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价格管理、投资管理、金融保险、财经写作等方面,并且能够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企业排忧解难。譬如一家在深圳从事塑胶玩具生产经营的公司,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毕业生具有“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并提出经营建议的能力”。经了解发现,这家公司实行的是产品线事业部制,各产品线生产型号、生产量的大小完全由其经营利润来决定,因此,公司实行的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公司的CEO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每月、每季度撰写经营分析报告,分析每个型号产品的盈利水平,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生产建议。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该公司要求会计毕业生除了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塑胶产品生产知识,熟知塑胶玩具的市场行情以及行业环境,同时具备较强的经营分析能力和分析报告写作能力。曾有某公司的财务总监认为,会计人员既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专才,同时又是企业的通才,从上述案例出发,我们不难理解这位财务总监所持观点的涵义。

2具备处理和协调相关岗位业务关系的能力企业是社会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企业内部每一个岗位也是企业运作链条上的一个节点,而每一个节点的效率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率。实践证明,团队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而如何保持企业内部各岗位间的协调并进,是形成团队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毕业生的工作协调能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会计毕业生能够妥善处理会计岗位与其它岗位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化解与相关岗位间的工作矛盾,理顺业务往来关系,增进岗位人员间的团结,形成工作合力。实践证明,会计毕业生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财会岗位一般肩负着引领企业人员实施降本增效的职责,财会人员眼中时刻盯着企业的各种费用、运营成本和利润,并对企业费用、成本实施的严格控制,以致财会岗位很容易与其它业务岗位在费用支付和成本控制方面产生矛盾。当矛盾和误解生成后,如果财会人员无法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协调和化解,势必会影响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企业的竞争合力。

3具备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

当今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的及时更新,无论是对企业创新还是个人发展都至关重要。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是企业对所有类别毕业生的总体要求,但对会计毕业生来说有着自身更高的要求。

其一,会计工作是一项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紧密相关的工种,国家税法、税率变更,会计准则更新,乃至企业内控制度的修订,都会给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学习和跟进;其二,会计工作需要借助其它工具,譬如计算机软件(财务软件、税控系统、ERP、平衡计分卡等),这些工具的更新换代比较快,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能够及时跟进学习和调整;其三,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员工,能够自我开展学习,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为企业节省一笔可观的培训费用,这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二会计本科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差距

与当今社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高标准、严要求相比,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尤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际动手能力偏弱

调查发现,会计本科毕业生已经普遍掌握较为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知识面比较广,涵盖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方面,许多毕业生还考取持有会计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多种相关资格证书。可是,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尽管会计本科毕业生已经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但其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却普遍偏弱,主要体现为会计账务处理能力、会计工作应变能力、会计业务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不足,进入岗位后,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承担和处理会计业务。这在总体上反映出会计本科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现今的会计本科毕业生,曾经有一位在深圳某企业工作的人力资源总监如此评价:应聘回答问题时滔滔不绝,理论满天飞,而实际工作时难辨东西,束手无策,活脱一个书呆子。也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远不及高职和中职毕业生。上述专业人士的种种评价,突出反映了当前会计本科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有余而实际能力不足的特点。

(二)综合能力偏低

会计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种。以成本费用为纽带,会计岗位需要与其它相关岗位发生密切的业务往来,因而,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其它工作。而事实表明,会计本科毕业生所缺乏的正是这种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处理与会计关联的其它业务,还是工作岗位间的协调,或是自身素质的提升,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与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专多能的总体要求差距较大。

(三)纳税核算及合理避税能力缺乏

依法纳税是全体企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同时,纳税额度又是企业与征税机关博弈的结果。当前我国企业的总体税负普遍较重,在依法缴税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纳税核算,合理合法避税,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增加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已经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企业普遍认为,合理进行纳税核算以及帮助企业合法避税的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最应当学习和掌握的能力。但遗憾的是,据企业反映,会计本科毕业生最缺乏的正是这种能力。企业普遍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对纳税核算以及合理避税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基本上难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合法避税,降低税负。

(四)财务分析与撰写财务报告能力不足

能够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提出相应的财会专业意见,并撰写有深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会计毕业生的主要期望之一。但是,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会计本科毕业生普遍未具备这种能力。主要问题有:1财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不够科学,未能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对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成本费用问题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察,所形成的财会意见及建议亦较为肤浅,实用性较差;2无法撰写出有深度的财务会计分析报告,对企业管理决策缺乏有效支持。

(五)成本费用总体统筹能力偏低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税负最低或税收利益最大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二、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会计制度是制约会计行为人及利益相关者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总和。由于各国的会计制度背景不同,按其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分,可以分为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制度和以投资人为导向的会计制度两大类。现代税收的计算和缴纳,都离不开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即使对以投资人为导向的会计制度下,虽然其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为投资人、债权人服务的,但其对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和方法,也同时是按税收制度确认、计量和记录收入、收益、成本、费用和应税所得的基础和前提,甚至在有些国家的税收制度中直接认可会计的某些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从另一方面看,就是以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制度下,其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也不一定与税收制度完全一致,也存在某些差异。

在我国,要使会计制度得以很好地贯彻,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必须遵循会计与税收相互分离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制度如有与税收制度不一致或不相协调的,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作调整。

三、会计核算中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

(一)利用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式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现销方式、代销方式、预收货款方式。代销方式又分为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中,委托方按协议价格收取委托代销商品的货款,实际售价由受托方自定,无论卖出与否、获利与否均与委托方无关。这种销售方式与现销方式没有区别,委托方应在当期确认有关销售收入。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中,委托方发出商品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方,因此,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预收货款方式是指购买方在商品尚未收到前按合同约定分期付款,销售方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交付货物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只有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每种销售方式都有其收入确认的条件,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企业应特别关注临近年终发生的销售业务,因为这类业务最容易对收入确认时点进行筹划。

(二)利用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行纳税筹划

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同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除了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外,其他应收款项也应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说,会计实务中,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但不包括应收票据。而税法则规定,可在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仅限于纳税人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也就是说,税法准予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较会计规定多出一个应收票据的金额,少了一个其他应收款的金额。

2.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提取的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具体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而税法中只规定了一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且其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

(三)利用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应用,不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任意一种计价方法。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成本、利润总额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应交纳所得税款的多少也会有所不同。以下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存货计价方法一经选用,在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应当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在会计附注中予以说明。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会计年度的末期根据企业经济运行的状况做出正确判断,按照以上的原则选择下一年度对企业有利的存货计价方法。

(四)利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及年限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则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税负的大小。原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只能采用直线法(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而新税法中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就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了新的空间。

四、结论

在企业税收契约中承认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允许进行某些会计政策选择,以及能够利用会计资料作为计税依据,那么,在税收契约的执行过程中,理性的企业(纳税人)都会具有强烈的意识,即充分利用其与征税方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对涉税会计事项进行税务筹划,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会计人员,企业领导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其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是作为真正的独立实体的必然要求。所以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中就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与策略。

参考文献:

[1]赵丽娟.所得税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7.

[2]朱志瑾.浅议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算变化.经济师,2008,10.

税务账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税负最低或税收利益最大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二、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会计制度是制约会计行为人及利益相关者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总和。由于各国的会计制度背景不同,按其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分,可以分为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制度和以投资人为导向的会计制度两大类。现代税收的计算和缴纳,都离不开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即使对以投资人为导向的会计制度下,虽然其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为投资人、债权人服务的,但其对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和方法,也同时是按税收制度确认、计量和记录收入、收益、成本、费用和应税所得的基础和前提,甚至在有些国家的税收制度中直接认可会计的某些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从另一方面看,就是以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制度下,其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也不一定与税收制度完全一致,也存在某些差异。

在我国,要使会计制度得以很好地贯彻,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必须遵循会计与税收相互分离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制度如有与税收制度不一致或不相协调的,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作调整。

三、会计核算中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

(一)利用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式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现销方式、代销方式、预收货款方式。代销方式又分为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中,委托方按协议价格收取委托代销商品的货款,实际售价由受托方自定,无论卖出与否、获利与否均与委托方无关。这种销售方式与现销方式没有区别,委托方应在当期确认有关销售收入。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中,委托方发出商品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方,因此,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预收货款方式是指购买方在商品尚未收到前按合同约定分期付款,销售方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交付货物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只有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才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每种销售方式都有其收入确认的条件,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企业应特别关注临近年终发生的销售业务,因为这类业务最容易对收入确认时点进行筹划。

(二)利用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行纳税筹划

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同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除了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外,其他应收款项也应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说,会计实务中,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但不包括应收票据。而税法则规定,可在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仅限于纳税人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也就是说,税法准予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较会计规定多出一个应收票据的金额,少了一个其他应收款的金额。

2.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提取的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具体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而税法中只规定了一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且其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

(三)利用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应用,不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任意一种计价方法。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成本、利润总额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应交纳所得税款的多少也会有所不同。以下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存货计价方法一经选用,在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应当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在会计附注中予以说明。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会计年度的末期根据企业经济运行的状况做出正确判断,按照以上的原则选择下一年度对企业有利的存货计价方法。

(四)利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及年限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则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税负的大小。原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只能采用直线法(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而新税法中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就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了新的空间。

四、结论

在企业税收契约中承认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允许进行某些会计政策选择,以及能够利用会计资料作为计税依据,那么,在税收契约的执行过程中,理性的企业(纳税人)都会具有强烈的意识,即充分利用其与征税方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对涉税会计事项进行税务筹划,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会计人员,企业领导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其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是作为真正的独立实体的必然要求。所以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中就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与策略。

参考文献:

[1]赵丽娟.所得税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7.

[2]朱志瑾.浅议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算变化.经济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