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时教案范文

课时教案范文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范文第1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PH3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Mg+N2Mg3N2

(3)与氧气反应:N2+O2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随堂练习]

1.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温常压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气中NO迅速变为NO2而不分解

(C)空气中N2与O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D)废气排出后,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的是()

(A)把空气液化,然后分离出氮气

(B)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铜网

(C)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镁粉

(D)把空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答案:B。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H3>RH3

(C)气态氢化物还原性:MH3>RH3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C)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稳定

答案:BC。

6.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mo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PH3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第一节氮和磷

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Mg+N2Mg3N2

(3)与氧气反应:N2+O2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随堂练习]

1.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温常压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气中NO迅速变为NO2而不分解

(C)空气中N2与O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D)废气排出后,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的是()

(A)把空气液化,然后分离出氮气

(B)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铜网

(C)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镁粉

(D)把空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答案:B。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A)酸性:H3MO4>H3RO4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H3>RH3

(C)气态氢化物还原性:MH3>RH3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C)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稳定

课时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a o e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e的发音及a o 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课前准备:投影片和字母卡片(带声调,不带声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知道学拼音的用处,学会单韵母a,认识声调符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读四声。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学吗?大家一定要用心地学。

我们一起来学首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教学单韵母a 。

1、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

学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a a a。教师范写a。

2、你们瞧!图上的小朋友唱歌时,嘴巴是张得大大的。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学生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

4、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5、看投影片记字形。

覆盖a 的字形,与小姑娘的头部重合。看看a 的形状像什么?(a 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抽拉投影片,使a 和小姑娘头部分离。

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

(三)教学a的四声。

1、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出示)它们戴上不同的帽子,读起来的声调也就不同了。这四顶帽子就是“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

2戴上了第一顶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á戴上了第二顶从左下到右上的帽子,就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像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你在说什么?”就是这个音。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用手势助读。)

ǎ戴上了第三顶帽子,就是第三声。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à戴上了第四顶帽子,从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

3、学生以手势助读,也可以用简明确切的儿歌帮助记忆。

(四)指导看书,读书。

1、指导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翻开课本,找到汉语拼音第一课。)

2、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五)学写单韵母a。

1、认识四线格。我们学会了a的读音和四声,还要学会写a。(出示四线三格,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根线几个格子。三格,就好像是三层楼房。记住,a就住在二楼。写的时候要碰到上下线,而且要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边写边讲,注意:a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3、学生上黑板试写a,讲评。

(六)巩固练习。

我们一起来做汽车爬山坡的游戏。

总结:这节课,我们先看图,说清了图意;再学习a的发音和声调;接着我们读了课文;最后还学习了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这样分四步,我们就把这些内容都学会了。

(七)课堂练习与作业 。

1、提醒注意写字时坐与执笔姿势。“准备”开始。

2、在四线格中正确地描写a。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o e两个单韵母,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3个单韵母。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a,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母的?(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2、用卡片出示四声符号,说说它们各是第几声。

3、用卡片认读带调韵母a。

(二)教学单韵母o及其四声。

1、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啼。)教师范写。

2、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张得比a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气从嘴里自然流出,声音响亮。

顺口溜:圆圆嘴巴ooo。

3、教师范读,领读,看口形。

4、练习o的四声,在语言环境中学习。

ō 公鸡喔喔啼。 原来是这样。ǒ 现在我懂了。 真是太奇怪!

5、指导o的描写及其书空:o一笔写成,从右上起笔写成半圆后继续往上写,与起笔处相接。

(三)教学单韵母e及其四声。

1、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有什么?在干什么?(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范写e

2、半扶半放,用学o的方法学e及其四声。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

(2)跟老师读时要注意什么?(仔细看口形)范读、领读。

(3)练习e的四声。单韵母ē ē ē。大白鹅é é é。真恶心ě ě ě。肚子饿è è è。

(4)指导e的书写。一笔写成,从里面的“一”起笔往上,再接着写左半圆。

(四)复习巩固。

1、用卡片打乱顺序读a o e。

2、打乱带调单韵母卡片,开火车读。如:á è ǒ é à------

3、猜字母,如: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像个圆圈是什么韵母?白鹅倒影是什么韵母?

课时教案范文第3篇

[内容]

            一、教学目的

    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

    (一)借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课堂教学。

    附:《乡愁》(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

    (二)板书课题,让学生速读“自读提示”及课文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以设疑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与讨论。

    1.请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提炼本文的主题,选材及写作特色。(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

    3.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

    (1、2题可先提问学生,3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

    1题可让学生自圆其说地解答。

    2题中引起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的事物有两个:

    住所左边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

    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3题的相应文字在204页末段,分析词语以学生的领会程度为准,教师适当地予以评价。

    4.作者的思乡之情包括了哪些内容?请针对感受较深的某方面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采用前后桌讨论的方式,教师巡视启发、点拨,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要点参考

    思乡之情包括了以下内容:

    ·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

    ·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

    ·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

    ·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

课时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时教案;内容;基本结构

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研读后,还要仔细通览所教版本的教科书,并制订出每本书的学期进程计划,掌握每单元的主题和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到了具体贯彻落实阶段即每节课的备课,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形式就是课时教案。“编写好教案,在课堂教学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使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根本的保障”。

一、课时教案的类型

根据教案的详略程度不同可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详细教案就是要把上课的课题、目次、知识点、每个教学环节及处理方法,甚至所讲的每句话以及针对学生上课时的不同情况设计和不同的应对办法等等都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教案一般对新进的教师来说比较适用,最好坚持一个大循环。虽然这样做比较费时,但是在撰写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深化对所教内容的把握。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查阅资料来解决,这实际上也是扩大知识面,不断强化学习的过程。特别是新课程在全国推广后,很多老教师也应该撰写尽量详细的教案。简要教案即把上课的内容提纲挈领、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但无论如何,简要其教案的基本结构还是不能少的。它应是教师上课程序的一个概要提示。一般有多年教学经验且对课标和教材比较熟悉的教师运用较适宜。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历史课时教案可分为通用型和个性化型两种。通用型教案一般适用于人数相对比较多一点的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先共同研讨确定每位教师的分工,各自撰写完成后再共同斟酌修改,形成基本共识,然后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案要求教师不能把过程中的环节写得过于具体化,问题的设计要留有余地,便于不同教师贯彻。它的好处是节省教师备课书写的时间,同时也能集思广益,避免因个人知识能力的有限和思考的不足而使教案的编写不尽完善。个性化教案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师自身和所处的地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这种教案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若课时教案能做到通用型和个性化型相结合的话,那就更加科学合理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案,课后反思这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逐渐地提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它的撰写“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贵在重视,贵在落实,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此以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时教案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组织设计的好

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初中、高中教材是以单元(模块)的形式呈现,所以在编写课时教案前,一般要先概写一下该单元(模块)的总体设想。

课时教案的编写一般要考虑以下一些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根据所在地区所教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标中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的顺序和时间,科学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程序环节,既要考虑整体,又要考虑细节。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

历史教学方法或手段十分丰富,不能说哪种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只能根据所授课时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目前在教学中运用较普遍的方法主要有:

1.讲述法

该方法是指历史教师依据所讲的内容,通过口头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历史知识具有时序性和过去性的特点,所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具体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叙述是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全面讲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过程的完整性、选材的典型性、叙述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描述是对要讲授内容的主要特点、行为表现、情境场合、地理环境等,用细致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形象,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应是最高境界。概述是用简洁的语言,概要地把一些非重点部分、背景性的内容、前后衔接的部分以及小结内容等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在实践中往往不能截然分开,通常是以一种为主相互配合。

2.讲解法

该法着重在“解”字上,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名词、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教师在分析阐释时常能用到。一般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对比与比较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得会更深刻,掌握得会更有系统。

3.图形演示法

教师运用较为直观、简明的图形、图例、图解、图表、实物、模型等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此法要注意的问题是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且最好配合其他方法一同使用。

4.谈话法(又称问答法)

该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其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新知的一种方法。谈话法较为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5.阅读指导法

该法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预先安排好要读的内容和读的方式,在阅读时问题恰当地提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学生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一线教师又在实践中不断创造许多新的方法,如自主探究法、讨论归纳法、辩论活动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综合运用法等等。

(三)课程资源的选用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使得其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各地学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调查和搜集,本着资源共享、协力合作的精神,可以本校或本区(县)教师分工合作。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地区历史遗迹(存)、历史文献(文物)资料、各类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馆)、图书馆中有关历史的书籍和杂志、各种历史音像资料、有关家庭和社区的情况、相关历史知识(学习)的网站、远程历史教学系统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然后根据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长远的规划和学期的实际利用计划。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重直观实效性、情感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确立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其学习历史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历史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历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由于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很难根据当前现状去理解、想象。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创设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其主要的做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图片、史料、视频、录音等,也可现场展示考古实物、模型,还可以模拟当时情境编演历史短剧、开展辩论会,或者提出一些具有逆向性、启发性、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而引入情境。在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多采用新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

提高学生的能力,广大师生应该做好准备”。

当然,历史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实践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1)要具有直观真实性,让学生有亲临现场,如入其中的感受,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要能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生成性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3)要具有典型性,情境的创设不一定要表面多么热闹,而是要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能把反映历史事件、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东西表现出来。

(五)教学课件的制作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手段正不断改变着传统教学的模式。它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优势日益凸显,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课件的制作,目前通常使用制作的软件有: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PowerPoint制作简单、方便适用,能便捷的演示文字、图表,还能进行相关网站和视频的链接;Flash主要是动画功能,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Authorware交互动能强大,但技术要求高、耗时也长。此外,还有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和视频处理软件“超级解霸”也较有实用性。

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选材

要精当,即文字要简洁明了,图片要清晰有代表性,声音和视频要尽量运用可信度较高的纪录片(影视剧片段要慎用),且每段时间不宜超过五分钟。(2)课件设计的重点应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教师应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从而让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3)课件制作时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和心智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

三、课时教案的基本结构

一份完整的课时教案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一)课题(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二)课型(主要有讲授新课、活动探究课、复习课、综合课等)

(三)教学时数(一般情况下是一课时完成任务)

(四)学情分析(把握所授对象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教材分析(简介所授课的主要内容编排和内在联系以及与单元或模块的关系)

(六)教学目标(主要写清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也可以写出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七)教学重、难点(分别写出重点和难点,也可写出处理的方法)

(八)教学方法(手段)(列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与学的方法)

(九)教学媒体(写出本课时需要辅助的教学工具)

(十)教学过程(呈现课堂教学的完整结构和层次,主要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十一)板书设计(要能体现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十二)教后记(又称教学反思,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3.

[2]马卫东.历史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1.

[3]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8.

课时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时学案;学科素养;最近发展区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8-0015-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课时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指由教师设计,由学生直接拥有并参与完成的学习提纲。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科素养”。

“课时学案”是以课时为基本单元设计的学案,其基本结构:①课题;②学习目标;③学习重点、难点;④学习内容导学;⑤评价反思。

2“课时学案”设计的原则

2.1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一定的系统性原则

设计课时学案时,应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

2.2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遵循以学定教,将知识课时化、问题化、层次化、方法化。

2.3以培养学科素养为着眼点

学案内容始终贯穿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三条线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3“课时学案”的设计策略

3.1通过课时学案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

课时学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恰当障碍,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例:化学必修1中,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粗盐提纯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以除去粗盐溶液中可溶性杂质为基点,突出实验主题,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事实情景、问题情境、实验情景)。努力营造民主、开放、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课设计意图是引领学生,从初中学习过渡到高中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过程的思维有序以及交流、评价、概括等能力。

粗盐溶液中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设计

参考资料:物质溶解性表

比较方案的优劣:

由于学生刚刚入校不久,不完全掌握其水平情况,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先让学生拿出各种除杂方案,这时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哪一个答案对?哪一个不对?都摆出来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在纠错、知错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杂应遵循的原则,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教给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方法,构建他们的学科素养。事实证明有95%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喜欢这种学习过程,希望多上这样的课。

3.2通过课时学案将教学难点设计成问题串

学案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将知识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中。

例如:有关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如下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

⑴二氧化硫与次氯酸的漂白原理相同吗?

⑶二氧化硫和氯气均可以用于漂白,若将它们混合使用效果如何?

(由于SO2+Cl2+2H2O=H2SO4+2HCl混合后漂白效果减弱甚至消失)

⑷现在市场上经常有不法厂家用二氧化硫对食品进行漂白,如:银耳、桂圆等,请问使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加以鉴别?

可行性方案:(将食品置于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看其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设计实验,我们将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进行了对比,提示了二者原理上的差异,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整个过程以讨论、实验、归纳等方式展开教学,通过讨论学会研究物质的基本角度和方法,学会以实验现象分析问题本质,学会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类比、推理、合理发散的方法性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科素养。

3.3 通过课时学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课时学案应根据课型及知识内容的变化灵活设计,在基本内容具备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重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的问题,找出一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佳思维路径,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整理使知识变得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保证思维的畅通。

例如:在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中,根据我校“大课”(一小时)的特点,将这一章的知识拆分、组合设计成学案, 由于本节内容文字浅显,较多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找出其关键,可以说是给了学生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阅读而进行自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案设计如下:硅及其化合物学案

⑴寻找生活中的硅(制成PPT展示,学生讲解)

⑵写出C和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原子结构的特点,比较它们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何不同。

⑷在实验室如何制备H2SiO3?

反应原理:

⑸设计实验证明H2SiO3的酸性强弱。

⑹硅酸盐主要产品有哪些?成分是什么?

这一节的教学设计较多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新理念,让学生充当主角,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他们周围,同时创设了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自学、列表对比、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拓展探究,提升学科素养。

3.4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精选针对性、灵活性强、难度适宜、数量适宜的习题,作为课后评价题,也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加强双基的巩固和训练,检查学生直接运用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4 对“课时学案”的再思考

以课时为授课单位的教学,要求教师编制大量的课时学案,无疑是一份巨额的工作量,既是对教师能力品质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意志品质的考验,因此,实践过程中应强化集体备课,激发群体思维,确保“学案”的质量。“课时学案”的使用,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应用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所有知识都适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生动案例的积累,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思,使“课时学案”的设计真正“动态生成”。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化学必修1)[M].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研究所, 2007.6.

课时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类学;初中数学;课时教案;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68-03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教材并进行教学,对教材中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造。教师要想让学生亲近数学,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有教学经验教师也必须备好教案。

一、文化事实

课时教案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材料。从文化传递角度看,教师的课时教案是老师如何向学生传好数学而做出来的精心设计。下面就某学校的教师课时教案为例来探讨。

教案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封面设计(图案设计)时,边衬的宽度与内(外)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2)能根据图形的面积建模。(设未知并列方程)(3)能独立解决与图形设计相关的实际问题。(“十”字型,“#”字型等)

2.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①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9∶7)②中央三角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2)合作交流:(27-18x)(21-14x)=3/4×27这个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上下边衬、左右衬之比。(2)中央长方形的长、宽之积与面积的关系。

2.教学难点:(1)(27-18)(21-14x)=3/4×27×21这个方程的解法。(公式法)(2)方程的取舍(舍负取正,舍大取小)。

教法、学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1.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

2.自主探究(5分钟)。(1)上下边衬、左右衬的比。(2)利用中央长方形的长、宽之积建立方程。

3.合作交流(5分钟)。(1)整理方程;(2)解方程(公式法);(3)根的取舍(舍大取小)。

4.后教(5分钟):(1)彩色边占封面的1/4,中央长方形占封面的3/4。(2)代入公式时注意符号。(3)取舍根时,根据实际意义。

5.引导小结(3分钟):图形设计(问题)用面积分析长宽找关系。

当堂训练:第48页第8题;第49页第9题。

1.指名汇报。

2.集体订正。

课外练习:《点拨》。

教案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也学习了一次函数。因此,学生对点的坐标及原点的有关概念已经比较清楚,在前面学过中心对称知识后,学生基本具备了学习本节知识的经验和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的运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已知点A和已知直线L的对称点。

2.过已知点A关于已知点O的对称点A′。

A.

.O

3.引入新课——《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二)探究活动一

1.建立平面真角坐标系。

2.自主探究(第66页)。

3.指名汇报。

4.引导归纳: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三)合作探究(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作已知三角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1.找对称点;2.连线;3.边演示边引导归纳。

(四)当堂训练

第67页练习,第68页第3、4题。

(五)引导小结

1.你有什么收获?

2.还想知道什么?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笔者借用田野工作方法,把某学校教师的课时教案作为田野工作中考察对象。以上的两个案例给读者一个文化展示。下面以人类学角度来分析以上两个案例的特点。

二、教案特点

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得出它们的异同。

(一)共同特点

1.它们都有教学目的。教案1和教案2都表现出三个目的。它们分别是知识性目的、技能性目的、素质性目的。教师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我们就称它为知识性目的;教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顺序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就称它为技能性目的;教师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我们就称它为素质性目的。

2.它们教法中都有相同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①。“先学后教”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学生整个精神水平。从人类学角度说,这种教育模式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它们教学过程中都有“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使教学活动人性化和灵活化,使教学活动充满爱。对课堂来说,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对教师来说,把对孩子的教育和期望融进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师生的相互理解,更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和谐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必要条件。

4.它们教学活动中都有“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使学生除获得一般能力外,还要让学生获得学会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二)不同特点

1.数学文化渗透。教案1把建模文化思想渗透在学生建立方程中,而教案2把数学对称美渗透在学生作对称图形中。

2.数学文化属性。在教案1和教案2中数学文化某些属性不同。教案2中“学情分析”体现文化的“地方性”,而教案1没有“学情分析”这一块,就不能体现文化的“地方性”;教案2以学生为本,其中人性化比教案1较强烈一些。

3.数学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是数学文化的灵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师都有问题意识,然而,教案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意识。教案2中的开头和结尾处都提出问题,其问题意识比教案1中的较强且较明显。

三、思考与建议

“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这三个问题始终伴随教育活动中。“为什么教”在教师的教案中用教学目标形式出现。“怎么教”用教学手段或教法表现出来。“教什么”用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但最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个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但笔者却不以为然。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感到在教案1和教案2中都存在文化缺陷。这里文化缺陷主要表现在文化情感、文化素养、文化反思、文化评价等方面上,而笔者就比较分析出来的结果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的人格与其文化

对学习文化知识而言,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要学会,要会学,要乐学。笔者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三角关系

如图所示:

“学会”表现在“知识与技能”,“会学”表现在“过程与方法”,“乐学”表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会学”“乐学”三者构成的面积,笔者称其面积为学生的“文化感应区”。学生如果落在这个“文化感应区”里,那么其人格得到尊重,其文化被获得进步。

(二)文化缺陷

教案文化就是文本文化,是课堂教学理论。理论指导教师实践,因此,教师要想给学生上好一堂课,必须在备教案下功夫,也就是说教案尽量不要存在文化缺陷。教案1在教学目标缺了文化情感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块内容。教案1和教案2都缺了文化信息素养、文化反思、文化评价。笔者不想一一讨论教案的方方面面,就教案的文化情感和文化反思两方面论述一下。(1)教案需要文化情感。运用情感教学可以体现教育的人性化。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人就有各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某种需求或不能满足某种需求,那么必然就产生情感反应。因此,如果我们数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那么就要防止情感倾斜。(2)教案需要文化反思。我们需要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文化反思。什么叫文化反思?其包含文化辨别、批判、调整、理解与支持等意义。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文化反思简称课后反思。许多教师在写下一次课时教案时,那么上次课时教案课后反思没写,就留下一个空白或有些教师根本不写“反思”两个字。这种现象是我们教师当中的通病。

注释:

①洋思学校,是江苏省的名校,也是全国的知我校之一,而其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参考文献:

[1]徐仲林.文化教育概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2]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课时教案范文第7篇

抢答名字的探究活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形式:游戏What’shisname? 目的:巩固学生对新的语言项目的认知,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掌握并能在实际中初步会用。 准备:四人一小组有一张表格。 What’shisname?

Number2,Row3

Number3,Row3

Number5,Row1

Number1,Row6

课时教案范文第8篇

Lesson14教案示例

课题:LESSONFOURTEEN

重点:句型What’shisname?HisnameisJack.

词汇brotherhis

难点:发音Who’sthislittleboy?

理解Oh,sofunny!

过程:

复习

组织学生唱一首英文歌曲,活跃课堂气氛。

对话表演:复习13课对话,请1—2组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对话

拼读单词:教师依次出示词卡motherherwhatname,学生拼读。

猜词,教师用英文表述单词共有几个字母,请学生猜是哪个单词,如:Therearesixlettersinthisword.Whatisit?

介绍新语言项目及教学方法

会话教学

A.教师出示课文主题图,学生两人一组针对图中呈现的画面进行问答练习。先给学生1-2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找学生问答,要求问答内容不能重复,每组只问答一个即可。可能提到的问答:Howareyou?I’mfine.

Who’sthatboy?That’smybrother.

Howmanypeople?Thereare2.

B.教师引导出新语言项目:Oh,What’shisbrother’sname?Doyouknow?

C.听课文录音[配套教材录音]一遍,找学生回答:HisnameisPat.

师生问答(教师用眼神随意看一个学生):What’shisname?

Hisnameis…

教师当堂收集一些男孩子的学习用具,如ruler、eraser、pencil、pen、book等等,并示范一个词组hisruler后,让其余学生用教师手中的学习用具说相应的词组。

教师把收集的学习用具很快地分放在教室各处,指着其中一样问学生:Whoseruler?知道答案的学生很快告诉教师:Hisruler.(说的同时将尺子放在该生的桌子上)

D.学生听录音重复句子[配套录音]

重点句请学生个别重复、以两人小组形式重复:What’shisname?HisnameisPat.

难点句教师带读:Who’sthislittleboy?

Oh,sofunny!

(这两句可能有的学生不能当堂掌握,教师不要急于求成,给学生适应的过程。如果有学生问起这两句的中文,教师可以请两位男学生起立,其中一位比较矮小,另一个比较高大,用以解释单词little的意思。解释单词funny的时候可以出示一个小丑娃娃,表示funny。如果学生还是不明白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含义)

E.听整体课文录音一遍

学生打开书,自己读课文,(通过自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F.两人一小组准备对话表演

表演(3—4组)

游戏:Passthebomb

用具:计时器

操作:以竖排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首先将定好时(30秒)的即使器交给第一组的第一个学生,他要很快的说完课文对话的第一句,然后将计时器传给后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说第二句,以此类推。在定好的30秒钟时间内,看这个小组是否将课文全部说完,计算在规定时间内,共有几名学生说完就记几分。如果哪个小组不但说完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再反复,重复几句就为这个小组再加几分。

词汇和句型教学

A.板书单词brother,请学生用这个单词造句。(只要用到这个词,无论是否在课文中出现都可以。)

教师示范单词his发音,学生根据发音规则,自己试着拼读出这个单词。

教师带读两个词汇hisbrother

B.教师分别出示四张图片JackDickJimBob,教师提问第一幅图:What’shisname?学生回答:HisnameisJack.(教师板书两句话)

后面三幅图让学生来说:What’shisname?HisnameisDick/Jim/Bob.

C.游戏:What’shisname?

准备工作: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头饰、一大块布(长宽均为1.5米左右)

操作:教师先找四位男生,让这四位学生到教室外边,分别发给每人一个面具后戴好。再请另外两名学生把布展开,两人分别拽布的两脚,站到教室门口。戴好面具的学生把头露在布的上面,向大家打招呼Hi。这时两人一组问答:What’shisname?Hisnameis…

三、兴趣活动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数十张人物的图片或照片,如科学家、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必须是学生熟知的人物),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学生按座次次序到教室前,举起图片或照片向全体同学或一个同学提问:What’shis/hername?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和学生用Yes./No.做评判。

四、练一练

根据录音内容,在与其相符的句子前面打勾,不相符的就划叉。

五、作业: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

LESSONFOURTEEN

教案点评:

课文对话在第十三课的基础上做了人称的变化,由人称代词her转变为his。学习句型Whatshisname?HisnameisJack.可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做问答练习。然后采取小组活动、对话表演、男女生对抗赛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操练。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为学生提供几个新的情景,为学生扩展对话做铺垫。

猜词的探究活动

形式:猜词

课时教案范文第9篇

【难点】单词same的发音

ClassOne,GradeSix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唱所学过的英文歌曲TenlittleIndians(放歌曲录音)

在唱歌的同时,老师用手势表示数字,并鼓励学生做同样的动作。为运用数字1—10做好准备。

2.口语练习:Hello!/Hi!

Goodmorning.

Gladtomeetyou./Nicetomeetyou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打招呼进行问候,并做动作,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也会自然地用同样的句子回答教师。

二、Learnnewsentences

1.介绍新生(出示新生照片):给学生出示一位新生的照片,让学生提出一些关于新生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询问这位新生是哪个班的,从而引入新句型的学习。

T:Thisis…He’sanewstudentinourschool.He’snew.Let’ssayhellotohim.

Ss:Hello

T:Whatdoyouwanttoknowabouthim?

Ssask: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教师给与回答。如果没有涉及到与本课有关的主句型,教师可提示W,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hatclassishein?学生猜过后,再公布答案。

Tintroduce:He’sinClass…,Grade…

2.句型Whatclassareyouin?Iaminclassone

师生问答

T:He’sinClass…Grade…Whatclassareyouin?

[板书:inClass…Grade…]

教师带读板书内容,先让学生熟悉答案的基本框架

S:InClass…Grade…

T示范:I’minClass…Grade…

教师示范完整句,为下一步的问答打基础

全体学生跟读、分小组读句子、找个别学生读

3.学生之间问答

教师带读Whatclassareyouin?

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可先找一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与教师做示范练习,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做准备,以固定组和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问答。

4.游戏:两个学生一组进行问答。先让提问的学生在问之前在纸上写出一个班级和年级的数字,注意不要让对方看到,然后问:Whatclassareyouin?对方回答后,如果内容与自己一致则说:I’minClass…Grade…,too.如不一致则告诉对方。做完后两人交换。找几组学生到前面去做

教师总结:They’reinthesameclass.

三、Learnthedialog

1.听课文对话录音

先听一遍完整的对话,提问:Howmanypupils?Whoarethey?

再听一遍录音,学生回答:Three.Tom、JoeandLiYan

提问:Whoisnew?

听第三遍录音,学生回答:Joeisnew.

提问:Whatclassishein?

听第四遍,学生回答:ClassOne,GradeSix.

2.听录音跟读课文

分句跟读,每听完一句就找几个学生跟读,巩固听到的句子。

教师提问两个学生:Whatclassareyouin?学生回答后,教师说:Youareinthesameclass.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拿两张写有同样班牌的卡片并说:same;再拿两张写有不同班牌的卡片说:Notthesame;如果学生还不理解,就将same一词的词义告诉学生,以节省时间。教师带读单词same2—3遍,防止将[seim]读作[sem],然后带读thesameclass,最后读句子Weareinthesameclass.

分小组模仿录音,进行对话练习。(特殊疑问句应该用降调,但目前许多英美国家也用升调问话,所以,如果学生用升调,教师不必纠正,只要模仿得像就可以。)

3.读课文对话

以groupwork的形式表演对话

四、Practice

1.拼读和书写单词:出示单词卡片one,教师带读,全班齐读,再出示词卡背面[w∧n],教师带读一遍[w][w∧][w∧n],提醒学生注意口形,教师说:Lookatmymouth.强调口形,学生跟读。教师边拼读单词边板书,学生跟读,要教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调拼读。教师和学生一起空写单词,然后分小组拼读单词。

2.练习书写句子:教师提问说:Whatclassareyouin?”教师一边板书示范,一学生回答。要向学生强调,英语句子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陈述句句尾要写句号(.),要求学生边读边在桌面上用手指写。分组学生练习拼读,第一位学生拼读what,第二位拼读class,第六位重新开始拼读what,以此类推。

3.参照上面的方法练习书写句子I’minClassOne,GradeSix.告诉学生英语的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若单独写classgradeonesix是普通名词用小写。提醒学生ClassOne,GradeSix之间要有逗号。

4.在练习册上摹写单词和句子。

五、练一练

做课堂练习Lesson1中的听音写数字练习。

六、Homework: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七、板书设计:

LESSONONE

Whatclassareyouin?one

I’minClassOne,GradeSix.[w∧n]

教案点评:

课时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案例分析;优缺点;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49-02

一、内容及背景介绍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的内容,这节课是本人在顶岗实习时给一所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上的一节课。在苏教版教材中,《找规律》将在四、五年级的数学课本中以独立的章节出现四次,本次课所讲授的内容是这四部分中的第一部分。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本节课的内容,但是通过以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本章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只是尚并未形成明确的表述。

二、案例详述

1、课程引入

(教师首先从学生中挑选4名男同学和4名女同学站在讲台上,并将这8名学生按照一男一女的顺序排好队)

问:请大家依次说出他们的性别?

生: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师:可不可写成这种形式?(教师板书:男、女、男、女……)

生:可以

师:为什么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呢?

生1:因为他们排队是有规律的。

教师总结:由于他们的排列很有规律,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文字叙述和省略号结合起来的方式来简单表述他们的性别规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2、探求新知

师:省略号表示有很多很多,可是我们现在讲台上站着的只有八名同学,所以我们还是把它们改写成:(板书)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问: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是怎样排列的呢?也就是说你能总结一下他们的规律吗?

生1:两个男生中间有一个女生。

师追问:大家觉得对不对? (有人说对,有人说不对)

师:那现在同意的人和不同意的人分别派一个代表来说一下你们的理由。

生 1:我认为是对的,他们就是这样排列的,每两个男生之间都有一个女生。

生2:我不同意,虽然前面是这样的,但是最后一个女生就不是这样的,他的后面没有人了。

师:现在你们还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不同意。

师:那要如何把它修改一下呢?谁有想法?

生3:我认为他们的规律是男生女生间隔排列。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教师板书:间隔排列)

师:按照这种排列方式,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有什么关系?

生:男女生人数相等,都是4个人。

师追问:这是一定的还是只是个巧合?

生:是一定的,因为有一个男生他后面一定会有一个女生,他们是成对出现的,所以男生女生人数相等。

师指出:像这样排列成直线的两种物体,数目是相等的。(板书)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刚才大家的回答(两个男生中间夹着一个女生),虽然他不完全正确,但是他也并不完全错误,大家想一想,能不能通过修改排队方式使这句话变得正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生1:把最后面的那个女生去掉。

师:这种方法可不可行?

生:可行。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在最后面再加一个男生站在女生后面。

师: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同意。

师:现在请大家分别数一数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改进之后,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生:把最后面的女生去掉时,男生有4人,女生有3人;在最后面添一个男生是,男生有5人,女生有4人。 (教师列表板书)

师:观察表格,你能不能找出男生和女生在人数上存在的关系呢?

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教师板书)

师追问:是不是按照这种方式排列,男生人数永远都比女生人数多1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

生:是的,因为从第一个到倒数第二个人都是按照男生女生间隔排列的方式排队的,所以在这些人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是相同的,而最后一个人是男生,所以,男生要比女生多1名。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排队,如果有男生20人,女生有多少人?

生:20-1=19(人)(教师板书)

师追问:如果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

生:20+1=21(人)(教师板书)

师:怎么能总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一人呢,女同学肯定不高兴了,那快想一想,依旧按照这种方式排列,能不能让女生比男生人数多1呢?

生:让男生和女生位置互换一下,把女生放在第一个的位置上。

师指出:事实上,将两种物体按照间隔排列的方式排成直线,处于两端的物体数目比处于中间的物体数目多1。(板书)

3、巩固练习

(1)例题讲解。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例题并观察图片。

师:在图片上,你找到几组按照我们刚才所讲的规律排列的物体?它们分别是什么?有多少个呢?

生1:手帕和夹子,手帕有9块,夹子有10个。

生2:蘑菇和兔子,有7个蘑菇, 8只兔子。

生3:栅栏和木桩,有12块栅栏,13根木桩。

师:你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规律演算一下这些数字是否正确吗,该怎么办?

生:都是正确的,在每组排列中我先数出处于两端的物体的个数,再由于处于两端的物体比处于中间的物体多1得出处于中间物体的个数。

(2)举例说明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这样的规律,比如说一栋楼房里,每两层之间有一节楼梯,楼层数比楼梯数多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吗?

生1:每两盆红色的花中间摆一盆黄色的花,红色花比黄色花多1。

生2:在绳子上打3个结,绳子被分成了4段。

生3:在岸边,每两棵柳树中间有一颗杨树,柳树棵数比杨树多1。

……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有大家认真观察,勇于发现,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相信大家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

4、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这样的一个规律:将两种物体按照间隔排列的方式排成直线,当两端物体相同时,处于两端的物体数目比处于中间的物体数目多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目相等。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多观察、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理解这种规律的用处,并完成课本第49页“想想做做”1~3题。

三、案例分析

1、案例中的优点

(1)创造性使用教材,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并没有按照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讲授,而是选择了通过让几名同学进行排队的方式,将这一规律展示给学生。采取这种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知这一部分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内容。事实证明: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结出的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与此同时,将教材中的例题以习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也同时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其目的在于提醒学生数学学习离不开实际生活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2)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组内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并学会运用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想能力。而教师则主要通过启发、点拨和总结的方式完成对知识讲授过程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和梳理。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更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升,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下积极开动脑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案例中的不足及原因

(1)课堂时间分配不均,练习过少。由于本节课有多处小组讨论以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而面向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农村学生,在这节课之前他们从没接受过这种教学方式,在感到新颖独特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纪律,且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限制,很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多次引导、多次启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故导致课堂教学速度减慢,讲解习题时间被迫压缩,导致一部分同学在做练习时出现困难。

(2)对于学困生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但是,由于成绩好的学生过于活跃和积极,使得一些中等以下的学生并没有思考的空间,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结论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进而导致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掌握得也不够扎实。且在分组时仅仅遵循就近原则,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等因素的不均衡,导致组间学生差别过大,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

3、解决策略

教学总是有着太多的遗憾,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力求把这些遗憾降到最低,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后要经常总结,找出不足,积极反思,找到适当的解决策略。所以针对以上的不足,我认为可以进行如下修正:

(1)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在这次分组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学习成绩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水平相一致,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2)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尤其要多关注那些平时不太活跃、不太善于沟通的学生。具体来说,可以适当多给予他们一些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让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多些思考。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课时教案范文第11篇

【教学重点】听、说、认读几个形容词small,big,long,short。

听懂含有形容词的几个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

【教学难点】单词small中[l]的发音,舌头要上卷。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Let’slearn部分的课件。

3学生准备动物玩具,每人带1-2个。

4教师准备所学单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

(2)教师播放“HideandSeek”的歌曲录音,师生边唱边做动作。

(3)利用字母卡片复习26个英文字母。用升、降两种语调读字母,注意每个字母的发音做到准确到位。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游戏:猜动物。

T:Listentome,children.Guesswhatitis.

Ithasalongnose.Ithastwobigearsandashorttail.It’sgray.教师在说谜语时,可适当配合一些手势或动作。

S:Itisanelephant.

T:Yes.Good.Itisanelephant.

(2)在播放之前,教师说:Youwillseeabeautifulpicture.Lookatitcarefullyandtellus:What’sinit?/Whatarethey?

教师快速展示系列动物图片:giraffe,elephant,m&#111nkey,mouse,rabbit,tiger。

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说说动物单词。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3)继续展示图片:Anelephantandamouse.对比大象和老鼠。

T:Whatarethey?Theyareanelephantandamouse.Oh,Look!Theelephantisverybig.Butthemouseisverysmall.教师强调big和small。

此时,教师可播放动画课件,将鼠标移到elephant的图案上,图案elephant的下面出现单词big。将鼠标移到mouse的图案上,图案mouse的下面出现单词small。用同样的方法学习short和long。

注意:单词small中[l]的发音,教师提示学生舌头要上卷。

(4)完整播放动画,学生跟读学习单词;教师也可关闭声音,让学生看动画读单词。

(5)播放Let’slearn部分的录音,手指单词跟读。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将Let’slearn部分的单词卡举起,带读,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如果可能,可以让学生拼读单词。图:s-m-a-l-lsmall,etc.

(2)Let’sdo部分的内容。

a.教师播放Let’sdo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说边做此部分的活动。

b.教师使用Let’sdo部分的动作图卡,让学生看图说图卡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做的动作。

c.学生再次听录音,鼓励学生说出指令内容,同时请几个学生上台前表演动作。

(3)游戏:耳语。

把学生分为5—6组,教师向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耳语一个指令,如:Tall,tall,tall!Makeyourselftall.这名学生依次向组里的第二名学生耳语这个指令。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学生。最后这名学生快步跑道讲台根据指令做动作,谁又快又正确就为他们组赢一分。然后,每组的第一名学生站到队尾。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36页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学生说说有关动物类的单词,如:panda,kangaroo,duck,cat,dog,giraffe,elephant,m&#111nkey,mouse,rabbit,tiger。随后,让学生分小组将自己准备好的动物玩具拿出,形容动物。如:Thegiraffeisverytall.Theelephanthasalongnose.还可以告诉学生,颜色词也是在形容事物,鼓励学生将一种事物的样子和颜色都说说,如:Thepandahastwoblackeyes.

【板书设计】

课时教案范文第12篇

Let’stry这一形式在学生用书中第一次出现,但难度不大。学生即使不能够听懂句子的含义,只要明白关键词语的意思也能找到正确答案。教师要帮助学生听录音熟悉新词和新句型,感知连读、失去爆破和弱读等语音现象。初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人物图片最好是能够直接粘贴在黑板上。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1)教师放歌曲“MyNewTeacher”,让学生感知并复习歌曲中语言。

(2)结合画有人物不同相貌特征的教学图片进行关键词的替换,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新词,为本课时学习句型做好准备。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A:Goodmorning/afternoon.Look!Ourmathteacherisveryyoung.He’stallandthin.

B:Thisisourmusicteacher.She’syoung.She’sveryfuy.

A:Who’syourartteacher?

B:MrHu.

A:What’shelike?

B:He’sshortandthin!

2.Let’stryandtalk(操练)

Let’stry

反复播放Let’stry部分录音,指导学生根据声音选出图中相应的人物。在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圈出所描述教师之后,可让学生看一看他们熟悉老师的图片,用英语说出他们是谁,用句型:“Who’she/she?What’she/shelike?”提问学生。此后再转入Let’stalk部分对话的详细学习。教师最好能放一句,停一句,并重复录音中的话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Let’stry部分录音内容如下:

①Boy:Who’syourEnglishteacher?②Girl:Who’syourmathteacher?

Girl:MrBlack. Boy:MrLi.

Boy:What’shelike?Girl:What’shelike?

Girl:He’stallandstrong.Boy:He’sold.He’sverythin.

Whoarethetwomentheyaretalkingabout?

Let’stalk

(1)教师播放Let’slearnA中的四句话(声音见媒体素材的Alearnsentences.wav)。教师说:“这位胡老师又瘦又矮,我们找一找图中的哪位老师又瘦又矮呢?”出示Let’stalk部分的人物图片,让学生快速找出MrZhao。然后教师分别说出教师姓氏:MrMa/MiLiu….这时先不要求学生描述这些教师,可把该项任务放到对话教学之后。

(2)听录音,跟读Let’stalk部分的对话。引导学生指现图中的人物MrZhao是Englishteacher,而录音中的人物说的是mathteacher。

(3)教师再次出示人物图片,让学生分别并对人物进行描述,可利用句型:“Who’sthisman/woman?What’she/shelike?”进行操练,先由教师示范,再结对或分小组进行。

Goodtoknow

此部分为选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在人名称呼习惯上的不同。汉语中习惯把姓放首位,名字放在后面。英语国家的人却习惯把名放在首位,家族的姓氏放在后面,而且有的在两者之间还有中间名(middlename)。这些不同需要让学生了解。

3.Coolidationandexteion(巩固与扩展)

(l)让学生做A部分Let’stalk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默记Let’stalk部分的录音,将内容说给家长或朋友听。

(3)让学生利用新学的文化背景知识,试着与同学进行交流,可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人物。再用英语写一写自己扮演的名字。

4.小结

句型:

Who’syourmathteacher?

MrZhao.

What’shelike?

He’sthinandshort.He’sverykind.

课时教案范文第13篇

教学重点:

1、学习询问她/他/它们在做什么及回答:Whataretheydoing?Theyare…

教学难点:

1、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对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带Let’schant,Let’stry,Let’stalk。

教师准备十张单词卡片:flying,swimming,walking,running,jumping.

教师准备Let’slearn/B和Let’stalk/B部分的挂图。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Warmup(热身)

活动一:唱一唱

教学参考时间:2分钟

(1)教师播放歌曲Animals,AnimalsAreEverywhere,学生听录音进行表演唱。

(2)教师放A部分的歌谣的录音,学生听录音,边做边有节奏地说唱。

活动二:滚雪球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1)教师出示Let’slearnA,B部分的图片,让学生做问答练习:Whatisitdoing?It’s…Whatarethe…doing?Theyare..

(2)教师请一名学生用一句话叙述图片内容,第二名学生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句。如:Thetigerisrunning.Thepandasareclimbing.依次类推。可以分小组进行。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活动三:试一试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1)教师出示let’slearnA,B部分的单词卡,让学生拼读单词,并用动作表示出中文意思。

(2)让学生看书,听录音完成Listenandtick。

(3)教师核对答案。

(4)让学生模仿录音,做问答练习。

活动四:情景对话

教学参考时间:8分钟

(1)教师让学生听Let’stalk部分的录音并回答问题:Whataretheelephantsdoing?Whatarethemonkeysdoing?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分别指着猴子和大象问:Whataretheydoing?让学生回答:Theyare…

(2)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

(3)教师把B部分Let’slearn,Let’stry和Let’stalk中的图片结合起来,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对话练习。

(4)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做的对话。

活动五:说一说

教学参考时间:6分钟

(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人们在做事情的图片,让学生做问答练习Whataretheydoing?TheyarewatchingTV/sing/dancing/walking/running…。

(2)让学生看本单元的主情景图,朗读图中的句子并分角色表演。

3、Let’splay(趣味操练)

活动六:寻宝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1)教师课前在教室里藏好一些动物和人物的图片。

(2)给全班学生一分钟时间寻找。

(3)请找到图片的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人物或动物正在做的动作表演对话。

活动七:猜一猜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1)教师一只手拿一张图片,另一只手用白纸遮住图片,一边慢慢抽动白纸,一边问:Whatarethe…sdoing?学生用Theyare…猜图片中的内容。

(2)猜对的学生上台主持游戏。

(3)教师也可以在白纸上剪几个圆洞盖在图片上,慢慢移动白纸的位置让学生猜白纸下面图片的内容。

(4)也可以分组利用词卡做该游戏。

4、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活动八:练一练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1)活动手册Askandwrite.让学生看一看两个表格,找规律做问答,然后再把表格中所缺单词写出来。

(2)活动手册Let’sfindout.让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图找出不同的地方,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活动九:小结

教学参考时间:1分钟

本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询问他、她、它们正在做什么Whataretheydoing?及回答:Theyare…

课时教案范文第14篇

重点:句型What’sitsname?ItsnameisMimi.

词汇itsnice

难点:理解Whosecatisit?

Whatanicecat!

过程:

一、复习

1.组织学生听一首英文歌曲

2.学生三人一小组表演第14课的对话,找1—2组学生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

3.拼读第13、14课词汇hishermotherbrother[教师出示词卡]

全班一起拼读

个别学生拼读

全班齐读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与教学方法

1.句型教学

A.教师出示人物图片(男孩和女孩各一张),向学生做介绍:He’smybrother.HisnameisPeter.She’smysister.HernameisJane.说完后板书Hisnameis…和Hernameis…

教师出示猫的图片一张:It’smycat.ItsnameisDavid.将新语言适当引入。,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B.教师举起cat,可以先出示cat的一部分,并变换语调对全班学生说:Hello.MynameisMimi.What’syourname?全班学生一起回答。师生问答

C.出示Polly的图片或玩具,教师接着说:Look!Thisismyfriend.ItsnameisPolly.反复说几遍并让学生跟着教师重复ItsnameisPolly.

D.教师指着另一个玩具,启发学生回答:What’sitsname?

学生回答:ItsnameisCarl.(可先找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

师生问答

E.教师启发学生提问:Canyouaskitsname?

学生回答:What’sitsname?(及时表扬会提问的学生,并将问题进行板书)

另一学生回答:ItsnameisCarl.(板书)

多找几组重复问答

F.按照此方法反复操练另两组问答

2.词汇教学

A.教师带着学生拼读句子:What’sitsname?ItsnameisMimi.在拼读的同时,要求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书写句子。

B.教师解释:Mynameis…ItsnameisMimi.myyourhisherits(板书its它的)强调ts发[ts]

C.教师再次举起cat,做一个非常喜爱它的动作,亲一亲或是搂一楼,也可举起拇指,并说:Whatanicecat!学生理解为:好、漂亮、可爱都可以。

D.教师示范三遍nice,请学生根据已有的发音规则试着拼读,教师板书。学生练习拼读。

3.会话教学

A.出示课文会话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听会话录音2—3遍,借助情景听懂会话。学生先静听,再跟读模仿。

B.看图做问题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听懂对话内容,问题如下:

Howmanypeoplearethereinthedialogue?

Whosecatisit?

What’sitsname?

C.教师拿起自己的英语书对学生说:ThisismyEnglishbook.随手再拿起讲台桌上的另一本没有写名字的英语书(课前准备好)问学生:ThisisnotmyEnglishbook.Whosebookisit?书的主人回答:It’smybook.教师接着问:Whosecatisit?学生回答:It’sGranny’scat.

D.两人小组活动

学生同桌两人做对话问答练习

F.听对话录音,找学生重复句子

全班重复

打开书,自读课文

两人一组朗读课文对话

三、兴趣活动

学生准备好26个字母卡片,教师准备好一些四会掌握的单词图片,如catdogfishduckhenpigbikebusplaneshipboatjeepapplebanana等等。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apictureofanapple,同时问:What’sitsname?学生回答:Itsnameisapple.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口拼apple,集体和个人口拼相结合。学生口拼单词时,从自带的字母卡片中取出组成apple一词的五个字母卡片摆在桌子上,对完成的最快并且拼写正确的学生给与表扬和鼓励。

四、练一练

根据录音顺序,将图下面小房子中的数字分别与相应的图连接起来

五、作业:朗读并抄写本课课堂练习中的单词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

LESSONFIFTEEN

教案点评:

课文对话围绕询问一只小猫的主人展开,学习句型Whatsitsname?ItsnameisMimi.本课的用语与前两课基本相同,理解和运用起来不会有很大困难,但是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Whosecatisit?和Whatanicecat!,不太容易上口。所以主要是让学习多进行操练。其一,是对主句型,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单独操练,教师利用Letspractise中的动物图片或玩具,提问学生:Whatsitsname?,经过反复几轮师生间的问答,达到学生能初步独自操练此语言项目的目的。其二,是在课文情景中巩固主句型,并通过课文会话的表演,加深对句型的理解,为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提供语言素材。回家游戏的探究活动

游戏:回家

准备:教师在课前将学生学过的带有字母组合ee、ea、sh、ch的单词分别写在词卡(一卡一词)上,(如果不够两人一张,可补充写一些没有学过但符合发音规则的词)将这四个字母组合也分别写在四张词卡上。

操作:将词卡发给学生,教师读四个字母组合其中一个的发音,(如:[tF])手中持有该组合词卡的学生到前面来,凡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失落在外的孩子(单词)都要赶快“回家”。“回家”后,请自认为是这家人的学生将手中词卡高高举起并高声朗读,如所有的学生都走对家门,则算成功。

课时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1-1

一、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来到了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九寨沟图片)

一进入景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回答)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教师随机板书:童话世界。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一起去欣赏这一神奇的童话世界。

(二)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你找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雪峰、森林、瀑布、湖泊。

教师总结:这些都属于什么?板书:自然风光。

2.作者究竟是怎样具体描绘这些风光的呢?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借助图片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说一说雪峰有什么特点。

出示:()的雪峰总结(高)

指导学生朗读。

观赏完了雪峰,我们来到了九寨的沟谷中。

出示:“大大小小的湖泊……五彩斑斓。”

师:看图解释“五彩斑斓”你感受到什么?(美)“大大小小”“颗颗”说明了什么?(多)你还能找出湖泊的什么特点?出示()的湖泊(清)

师: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导朗读。

出示:“每当天气……‘五彩池’。”看图解释“五彩缤纷”。

师:为什么这儿有这么多颜色呢,会形成“五花海五彩池的独特景观呢”?[因为蓝天、白云、绿树、雪峰都倒映在湖水中]。(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美)学生评读。

九寨沟的森林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句子“从河谷至……森林”

指名说,教师总结:“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遍布)指导朗读 集体读。

师:由于河谷的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形成了一道瀑布。

出示:“由于……蔚为壮观。”指名读,学生欣赏图片。解释:白练腾空。

师:如果你此时此刻就站在瀑布脚下,你会想到用哪些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总结:九寨沟的瀑布真是壮观啊!出示(壮观)的瀑布谁来读一读?

师:九寨沟除了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之外,更有着稀世的野生动物,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向森林深处走去,看能不能找到你感兴趣的动物。

(三)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自读第四自然段,你最喜欢那种动物,好好读读,说说它为什么惹你喜爱?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二、教学反思

1.平等对话――从师生关系中“寻美”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间的民主与和谐。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和求知欲是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激起和维系的。所以,教师必须开放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构建师生之间多边的、立体的互动结构,留给学生“交往”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能闪现出探究智慧的火花,激起无穷的兴趣。

2.合作探究――从学习方式中“寻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组合搭配,组成4~6人为一学习单位的合作小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具有一定合作价值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并推荐学习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活动。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及反馈能够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小组成员互相沟通,真正互动起来,从而达到互相激励,促进自主学习,高效实现目标的目的。

3.激励探索――从评价手段中“寻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这才能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去充分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4.开拓创新――从教学资源中“寻美”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