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

期末教学论文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成绩,课堂,教学,效率

 

高等教育是一项高尚的育人事业,是学生追求职业理想的教育。课堂教学也是目前所有高校实施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载体,也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课堂是教师完成教育是一项高尚的育人事业,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开发智力、培养情感和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社会和国家高层领导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如此热切关注,固然表明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也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效率的含义

课堂教学效率(classroominstructing efficiency)在学术文献中有多种解释,本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教育教学论文,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二、某学院三个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

表一:平均分分布情况(以班次为单位所占的比例)

 

学期

平均分

90分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50分以下

09-10(2)

70.3

0.8%

9.6%

50.4%

31.2%

8%

10-11(1)

72.29

0.9%

15.32%

48.65%

29.73%

5.41%

10-11(2)

73.3

0%

15.48%

60%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期末考试 题库 建设与研究

一、前言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环节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大学生而言,期末考试是学生了解自己学得好或不好;就英语教师而言,期末考试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学期所教的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期末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对本学期课堂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更上一层楼。

二、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必要性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能有效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以及期末考试的科学化,保证了期末考试的客观性,在试卷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公正、公平原则。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能使英语教学的管理和测试科学化,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便教学考核,减轻教师负担,克服传统的“考教合一”(combing testing and teaching),从而做到“考教分离”(separation of testing from teaching),以考促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风,学风进一步好转。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级教学。贵州财经学院从2008级进行分级教学,分为A、B班。

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一重要的组成部分。贵州财经学院学院03年―06年、06年―09年把大学英语列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010年“贵州财经学院学院大学英语题库及网上测试系统应用研究”获校级年度课题。

三、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理论依据

题库的建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其中比较成熟的是经典式测试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经典式测试理论(Classical True Score Theory)又称为真分数理论,该理论已有百年历史,探索出一系列题目分析的公式用来检验测试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可行性等。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又称为潜在质理论(Latent Trait Theory),是科学修定、筛选和调取使用试题的重要基础。唯一的要求是要有一些连接项目,这些项目必须包括在不同时期测试的题目中。

四、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策略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是整个教学质量的有效检验,因此建设高质量的试题库举足轻重。试题库不是试题的拼凑、罗列,而应该是“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的总结、检验。贵州财经学院学院二本大学英语教学学大纲,材,实行分级教学。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属于学业成绩测试,应该从教材出发,命题规范化,设计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应该以读写教程为主要依据,合理组织试题。试题库的命题策略如下:

1.明确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目的和性质。

2.集体命题,严格筛选。

3.题目言简意赅,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4.依附一本主导教材,确定选题的范围。根据教学计划定出具体的单元,包括教材内、教材外的。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汇和语法、完型填空、翻译和写作六个部分。

5.合理分配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简单题、中等题、难题三个等级,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单题、中等题、难题所占比例为4/4/2。

6.题量适度,不能多或少,以保证英语中等的学生在考试时间内完成。

7.试题清晰、明了,有完整的标准答案,有各个大题和小题的具体分值。评分标准合理。

五、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作用

1.建库功能。建库作用是题库的最基本的作用,包括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的输入、修改、删出、重组、存贮等作用,对期末考试题不断积累,不断充实,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2.贮存作用。通过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收集每学期n套期末考试试卷,以备在未来的命题和考试中备用。试题库具有资料库、语料库的作用。

3.生成作用。期末考试题库是生成新的试卷的前提和基础。常用的试卷生成有随机式自动组卷、交互式配合组卷和人工组卷。

4.系统作用。期末考试题库具有对整个试卷和每个试题进行评估分析能力,评分之后,可以生成成绩排序表、难度、试卷答题情况等信息表。

5.动态作用。期末考试题库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充实的过程。每个学期都会增加n套期末考试试卷。

六、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注意事项

1.购买适合本校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管理系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建设周期较长,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资金、人力和物力,为了避免走弯路,应根据本校大学英语的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大学先进的建库经验,购买比较成熟的试题管理系统。

2.明确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的应有的条件。学大纲,材,学进度,学单元,统一考试题型。

3.挑选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组成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命题组。负责试题的设计、分析和研究,收集和保存每个学期的试卷和数据,不断提高试题的质量,逐步实现试题的标准化。

4.增强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试卷必须严格保密,考试应具有公正性和可比性,避免“人情分”,避免学生钻空子,进行考前突击,考试作弊,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

5.试卷生成格式化。试卷的生成、排版、打印全部由Word完成。统一试卷纸张大小、统一字体、统一行间距、统一页眉页脚等。

七、结语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是检验、评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方面,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设计得好,就会积极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反之,就会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妨碍大学英语教学。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建设与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设计出更多、更好质量的期末考试试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Bachman,F.L.&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郭丽.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2):76-80.

[3]李兆增.外语测试题库理论及试题编制策略的研究[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95-98.

[4]王倩倩等.大学英语I试题库的建设与实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末位管理;教学管理;末位标准线淘汰制

绪论

毕业设计是一种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师基本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1]。但由于考研、就业以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影响,出现了敷衍了事、投入精力少、只求通过的末位现象,导致一批毕业设计质量比较低,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体毕业设计质量,还使学生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因而,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部分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实行末位淘汰制可以激发学生认真作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毕业设计质量,且可以起“杀鸡骇猴”的作用,警示下一届即将作毕业设计的学生。末位淘汰制真的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吗?2002年9月,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在学生学业考试中实行末位淘汰制,规定课程不及格率为1%~10%,随即引发了各界对末位淘汰制的热议。张剑虹[2]认为,管理领域的竞争不同于以胜负为目的的体育竞赛,它以提高竞争者的总体水平为最终目的,适合采用标准线淘汰制而非末位淘汰制。闫俊武、程东梅[3]也认为,要实行末位淘汰制,就要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不能只为淘汰而淘汰。王德林[4]则认为,大众型教育不同于精英型教育,它不是竞争性教育,不适合末位淘汰制。同样,末位淘汰制也不适合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末位淘汰制是一把“双刃剑”,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演变成过度负向激励。为了克服末位淘汰制的缺点,有学者提出实行末位管理制。末位管理制是在对末位淘汰制合理扬弃的基础上,与人本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而成,是一种既具有相当约束力又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管理制度[5]。本文就末位管理在工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根据对毕业设计教学情况的具体分析以及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深切体会,认为目前高校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精力投入不足,主要是受考研、就业、出国、玩游戏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形式。在很多毕业设计中暴露出学生语言文字表述能力较差,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等现象。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目前,高校大多数指导教师同时还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以至于有的教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很多条例不够全面,或者有些学院执行不严,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具体表现为:第一,一些学校缺乏对教师的真正有效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检查督促。第二,没有对学生毕业设计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加强教学管理与工作日志机制

1.选题时间应对学生投入精力不足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有意识地将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具体措施是第7学期前半学期完成毕业设计动员会、学生选题并确定指导教师。第7学期后半学期,学生即可按照导师的要求补充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整理、外文翻译等前期准备工作。导师安排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或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该措施使很多学生在第7学期后期就开始介入毕业设计工作,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框架或部分初稿,第8学期开学初很快进入毕业设计工作状态。该机制能够保证末位同学有较充足的工作时间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中期答辩中期答辩是为了敦促学生及时、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阶段的任务,同时为毕业答辩作好充足的前期准备。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运行机制中没有中期答辩,而是中期检查。对于学生来说,中期检查更多的只是填写一份中期检查表,文字叙述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单凭中期检查表并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工作进度,也无法核实学生的工作进度是否与所述的一致,更无法了解是否有抄袭行为。鉴于此,中期答辩可以较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方便多位教师从多个角度集中地解决学生现有的难题、给予学生指导性的建议。中期答辩的成绩采取一次评分制,即成绩为答辩委员会的综合评分,按照10%的比例计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中期答辩结束后将本专业所有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对处于末位5%-10%的学生,在加强指导和关心的同时,要求其毕业答辩前必须参加校内盲审。3.工作日志机制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很难准确地掌握学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能具体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效果。为了克服该问题,增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动态管理能力,可开发毕业设计日志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以此系统向指导教师提交每天或某段时间的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必须及时线上审核反馈,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性、针对性的线上、线下指导,提高师生工作效率。日志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应包括学生的工作内容及对应的工作时间、地点、待解决的问题等,这些信息能够完全反映学生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和现状;另一方面应包括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如指导教师的评价、建议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毕业设计日志机制,有利于指导教师、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精力、时间投入、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有利于加强针对性的管理和指导,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能更好地掌控,同时有利于指导教师适当增加指导的时间和精力。

末位盲审机制与标准线淘汰制

正确、客观、公正的评定毕业设计成绩,特别是末位毕业设计成绩,可以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杜绝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抄袭现象。为提高末位毕业设计质量,并且带动整体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下面研究末位盲审机制与末位标准线淘汰制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的应用。1.末位盲审机制常州工学院吴强[4]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评阅教师评定的成绩与导教师评定的成绩相关系数高达0.8260,具有高度相关性,并认为评阅教师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评价时带有一定程度的感情分和人情分等主观分,同时也受到指导教师成绩评定的影响。在成绩评定的环节有必要实行盲审机制,盲审可以较大地提高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平性。盲审机制下,学生不知道评阅自己毕业设计的教师身份,评阅教师也不知道毕业设计的作者,有利于提高评阅的公平性,而且有不通过的可能,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认真对待。针对盲审机制对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50.46%的人认为该措施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32.11%的人认为该措施会提高成绩评定的公平性。盲审分为校内盲审和校外送审。为增强可操作性,可采用校内盲审,有条件的可以参考研究生的校外盲审机制。中期答辩处于末位5%~10%的学生参加校内盲审。校内盲审的评阅教师由该专业领域两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参加盲审的毕业设计,两名教师盲审结果均不合格的,不能参加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成绩为不及格;两名教师盲审结果均合格的,可参加毕业答辩;如果只有一名教师盲审结果不合格,则提交答辩委员会讨论是否可以参加答辩,若不能参加答辩则毕业设计成绩为不及格。采用末位盲审制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没有参加盲审的毕业设计按照传统的评阅方法进行评阅,但为了避免评阅教师在评审过程中受指导教师的评分影响,毕业设计的评审按照先评阅教师后指导教师的原则进行;为了有效解决指导教师盲目给自己的学生打高分问题,规定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或答辩小组评分差值大于15分,则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必须提交书面说明。2.末位标准线淘汰制刘恩元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就业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毕业论文答辩的淘汰性压力大大被削减,导致大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投入减少是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6]。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若科学、公正,则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反之,将会严重挫伤同学的积极性,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提出标准线淘汰制,适当增加毕业设计淘汰压力。淘汰一般可以分为末位淘汰制和标准线淘汰制两种类型。末位淘汰制适用于竞技比赛,一定会产生淘汰者,最终可以决出优胜者。标准线淘汰制不一定会产生淘汰,最终是达到提升成员绩效的目的。为保证毕业设计答辩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中实行标准线淘汰和二次答辩相结合制度,第一次答辩成绩后5%-10%学生需参加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严格实行标准线淘汰,成绩只定为及格或不及格。这种二次答辩制度的建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结论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59-2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要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点强化对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以学生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任务和目标,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即是这一探索尝试的结果,本文将对此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推动该门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实施必要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综合体现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这一基本理念,其实施需要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理论课教师和其它教学人员共同协调进行,方可形成教育合力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学和管理相分离,从而使管理和教学过程不能相互取长补短的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如何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教学与管理的密切协调配合,各高校立足于自身特点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重庆文理学院在也立足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在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此课程的实施体现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寓教于管、寓管于教、教管结合、重在导行的教学理念。

(一)寓教于管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片面强调理论教育而忽视管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课如果仅注重理论教学而缺乏管理实践的支撑最终会导致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工具而难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学中的“知行合一”原则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通过将理论细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之根本目的。“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管的基本要求。

(二)寓管于教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管理的细节操作而忽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这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化举动难免会给人留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印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与高校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势必会通过“润物细无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转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通过将高校学生日常管理要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实现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对接,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实施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寓教于管、寓管于教、教管结合、重在导行的教学理念的基本体现,也是高校教学和管理的现实需要,但课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教学和课程建设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实施困境解析

“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初期曾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对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抱有热切期待,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改革思路。然而随着该课程教学探索热情逐渐消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教学实践中同样涌现了其它思想政治教育课难以避免的教学实施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对教学效果缺乏直观感受。“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以强化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为主要内容,专注于对学生的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内容设计,主要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几个主要方面。专题教育本为实施课程多元化,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有效形式,然而在本课程专题内容教学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未能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产生教学共鸣。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疏远感使部分学生觉得“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内容枯燥,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易出现教学“困倦”。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过程也逐渐形成了单一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形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激情,更缺乏内容探索和理论创新,从而使教学沦为简单的“完成任务”,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单一的教学形式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上课成为“应付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师生教学“困倦”的出现强烈要求改革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推进此课程改革发展。

(三)教学师资相对短缺,课程教学难以保证。“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开展主要集中于星期天下午或晚上这一时间段内。这使得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需求大,而愿意承担教学师资力量则比较小,从而出现有限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况。为了维持“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正常开展,教学中不得不实行“大班制”,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管理难度,更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专题教育需要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保证,而专业师资建设力量不足也必将影响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师资相对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本门课程的建设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求相应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使此问题早日获得解决。

三、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建设对策

“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实践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等问题提示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建设,方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管和寓管于教的课程建设需要,实现课程教学设置的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进一步完善。

(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生行为示范引导。“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展以强化学生学涯、职涯和生涯规划引导为主要内容,专注于对学生的成人、成功和成才教育为中心,主要从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法制、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等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注重强化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引导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和“学有所长”,真正达到该课程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变传统重知识传授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索式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将课堂的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丰富的教学形式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课程改革和创新热情,从而消除教师的教学“倦怠”现象,推动“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以教学专题教育为中心,强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该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保障,也是制约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确立了以专题教育为主要实施形式,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精品化的专题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该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面对相对有限的师资力量,这需要根据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专业和个人兴趣确定专题教育建设方向并进行集中备课培训,从而集中有限的力量凝练教学精品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本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此外,稳定的师资力量也可变“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针对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进一步建设完善。

四、本文结论

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是实现大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寓管于教和寓教于管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管理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中践行“知行合一”的基本德育理念。”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正是在这一方向指导下所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和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努力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完善本课程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课的建设完善将构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重庆文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Z].2011-05-01.

[2]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教学大纲[Z],2010-05-15.

[3]周长友.高校思政教育主体间关系初探[J].改革与开放,2003,(3).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课程 考核方式 改革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40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amination Mode Reform

LI 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angchun University, 130022)

Abstract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is a basic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utline of "ancient Chinese" Curriculum in grades, final exam scores were 20%, the proportion of 80% to adjust the assessment reform after 50%, the proportion of 50%, increased the classical recitation and common word writing, dictation, writing classroom courseware exchange exhibition, attendance observation point. Through a semester of teaching work and the end of the assessment, reached the expected goal of teaching.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course; examination method; reform; teaching

“古代h语”课程是高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此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语言类课程,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理解文言文及古白话,为阅读古文献打下坚实基础。现有“古代汉语”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中华书局出版、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全四册),此教材将古代汉语知识分为文选、常用词、通论三个部分,兼顾到了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相应知识点。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知识讲授,将文选、常用词、通论进行课时分布。笔者所在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2016学年第1学期针对“古代汉语”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将原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80%,调整为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均占总成绩的50%。所以在本轮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将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布局。

1 课程内容设置紧密联系平时成绩考核

针对《古代汉语》教材中的文选、常用词、通论,在本轮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如下的课程设计:

1.1 课上精读与课下自学结合,掌握文选篇章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郑伯克段于鄢》《之战》等篇章,要求学生背诵精读篇章,并将背诵篇章的成绩作为一个10%的考察点,计入平时成绩。

除去精读篇章,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掌握一系列文选,如《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庄辛说楚襄王》《触说赵太后》《齐桓晋文之事》《许行》等篇章。

1.2 学生课下书写与教师课堂集中讲授常用词相结合

古代汉语的问题很大一个方面是词汇的问题。在本轮讲授过程中,针对常用词部分,我们做了相应的布置:(1)依据教材中常用词的分节设计,要求学生每次课后用繁体字书写5个常用词的词条解释,每个月为一个时间节点,由学委统一收齐集中检查,并将此项作为平时成绩的1个10%的考查点。(2)期末考试中有解释加点词意义的一题,也是针对常用词的词义进行的考查。

1.3 不拘泥于教材,综合讲授通论内容

我们综合多本古代汉语教材,整合、提炼知识点,进行授课。讲授的通论内容,一部分作为平时考查的10%,如进行随堂小测验,要求学生默写“文、字、盥、从、夹、亦、本、末、朱、隹、元、车、行、豕、刃、朝、牧、及、寸、”等字的古文字字形;一部分作为期末笔试内容。

1.4 学生课下阅读相关文章,以寝室为单位完成课件

教师在讲授相应知识前,在学生群中布置学生需阅读的论文篇目,学生循序渐进理解论文的内容、论文的表述语言和结构。如针对“汉字的起源”,在学生群中布置《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与汉字起源的探索》《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试论》《汉字的起源和形成》《试论汉字起源的探索》等文章,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以寝室为小组完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10%的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2 课程成绩展现

2.1 “古代汉语”课程平时成绩展现

在平时成绩设定时,我们将原有占总成绩20%的考核内容,调整为常用词考核、文选背诵、课堂古文字形默写、课件交流展示、出勤各占10%的五个方面。

增加了常用词考核项后,学生通过用繁体字书写常用词内容,提高了学生认识、书写繁体字的能力。在课下增加此内容,既不占用课堂授课时间,又增加了学生书写繁体字的能力。

古代汉语的学习,古文背诵能力也不可忽视,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检查也是查看反馈效果的必要条件。但如果通过课堂时间检查,会更多地占用课堂时间而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完成,本轮教学中,采用学生课下背诵,学委与每个寝室的寝室长组成考查小组,定时检查,满分为10分,最后核定分数。

在教师讲授完“汉字形体构造”内容后,提醒学生下次课要默写一些汉字的古文字字形,要认真复习。通过此项考察,又可以指导教师下一步教学工作,例如“文、从、盥、牧”等字形,学生书写效果较好,错误较少,“夹、亦”书写较易混淆,“车、、文、豕”书写局部字形易出错。

通过布置相关期刊论文阅读,设置开放性问题讨论,完成课件等考核内容,学生能够充分阅读期刊文献,掌握论文语言,并逐步领会论文综述、学年论文的写作。

本轮教学采用了“蓝墨云班课”手机APP考察学生出勤情况,节省了课堂时间,并且事假、病假记录准确。

2.2 “古代汉语”课程期末笔试成绩展现

期末笔试考查的知识点涉及: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形体分歧、常用词词义、《郑伯克段于鄢》《之战》《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冯谖客孟尝君》《触说赵太后》《许行》等。知识点覆盖到了“古代汉语”课程的通论、常用词、文选。对于文选阅读的考察,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地书写答题。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常用词词义的解释等内容,难度适中。汉字的形w分歧内容,设置的问题有难度。

期末试卷共分为八个大题。选择题10分,多数学生能够达到7分,错误主要在于对汉字形体分歧中的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辨识不清。填空题10分,多数学生能达到7分,错误点主要集中在对《尔雅》和《说文解字》定位的混淆。名词解释15分,很多学生对“约定论”没有正确作答。解释句中加点词含义15分,学生基本能得到8分,“访”“图”“族”“辞”“谢”“措”都是学生容易丢分的词。分析汉字形体构造10分,学生基本能得到5分,对于“笞”“宫”“迈”“归”字的六书归类,还有认识不清的情况。

3 教学过程、考核效果反思

本学期实行考核方式改革后,期末总成绩以百分计算,具体折算为50%平时成绩与50%期末笔试成绩之和。73名学生期末笔试成绩分布如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调整了平时成绩百分比后,学生期末总成绩普遍提高,这样既避免了以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高低的弊端,又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古代汉语的积极性,良性效果显著。

通过对本轮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教学工作反思:(1)加大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的记忆以及与相关案例的联系。(2)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更多留于课堂时间。(3)本学期“古代汉语”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平时成绩涉及到出勤、常用词、古文字字形测试、背诵等环节,效果较好。今后教学过程中,会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其他

在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古代汉语期末笔试时,我们也关注到了针对以往考试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订再考查的情况。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在2015~2016学年第1学期曾经考核过学生,但对于这句并没有难度的古文,学生期末试卷上回答得并不尽如人意。在本轮期末考试时,我们在翻译古文为现代汉语题型里,列出“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部分,需要学生翻译,通过批阅试卷,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准确地翻译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错误率极低。由此可见,设定了不同的上下文语段,学生回答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如果不反复考查,而仅凭以往教学周期就简单得出学生阅读水平下降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清末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25-02

近代以来,从英国叩响国门开始,中国一直受到外国列强的压迫,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为了御敌强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他们积极翻译外国书籍,由此,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这个名词,是随着翻译国外各种教育学说而逐渐被介绍于国人的,从当时‘多采自日本’的转译方式看,社会教育这个名词最初是由日本教育界传入我国。”[1]6社会教育在清末已经发展成一股教育思潮,至民国时教育总长蔡元培始设社会教育司,专司民众事宜,至此,社会教育制度开始在我国确立。近十年来,学术界涌现出大批关于清末时民国期社会教育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研究成果归类并加以论述。

关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综述已经发表的文章有三篇。分别是杨才林的《民国社会教育的若干问题》、郑周的《近十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和万妮娜的《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综述》。杨才林将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历程分为三段,认为在1990年以来的研究中体现出初步勃兴的态度,并总结出本阶段研究关注的范围。郑周从国民政府、共产党和个人三方面开展的社会教育研究展开论述,总结出在社会教育方面的研究出现不均衡性的特点,未来就社会教育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万妮娜主要从社会教育概念、社会教育发展、区域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事业和设施等方面加以论述。同时,这些文章也论述了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思考与展望。这些文章论述的角度不尽相同,各有所长。然而这些研究综述关注的是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清末社会教育研究综述。本人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再做进一步探讨。

一、社会教育概念的研究

社会教育从传入我国开始,对其概念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直到2003年,王雷在《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一文中,明确地提出社会教育的概念,社会教育主要指学制系统以外,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助,为了提高失学民众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个定义是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民国时期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与社会教育相近的词,如通俗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众教育等。社会教育与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张佳余、杨才林认为无论从名理逻辑上分析还是从史实上考辨,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名异实同。在范围上,通俗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在内容上,是社会教育的专项活动,在时间上,它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阶段性事业。民众教育兴起以后,平民教育的许多事业归属于民众教育。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社会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民众教育、通俗教育以及平民教育等。

二、社会教育发展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论著很少,王雷的《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是国内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的第一部专著,作者论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想、事业以及与其他教育的关系。关于社会教育发展的原因,扶小兰认为近代经济的发展是社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民族危亡刺激之下有识之士的呼吁与呐喊、各种救亡图存爱国思潮的激荡与实践,民主政治的兴起与推进都是社会教育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3]。然而,王兆祥则认为社会教育的根基是城市市民社会的兴起[4]。随着民初社会教育的发展社会教育管理制度开始确立。曹丽在其文章中提到,社会教育管理制度推动下的通俗教育事业的开展,为广大群众接受教育提供了多种机会,并认为民初社会教育管理制度对当前社会教育发展很有启示[5]。清末社会教育的兴起至民初社会教育制度确立独立的地位,社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吴晓伟认为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教育对象范围广泛,偏重成人、教育内容丰富,立足社会实际、教育形式灵活,机构设施多样和民间教育团体活跃[6]。社会教育经过漫长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体现出的作用有所不同。清末民初时期主要是通过“开民智”和“新民德”,以此来提高国民素质。大革命失败后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推行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民增加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意识。社会教育的设施如图书馆、民众教育馆等丰富了民众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社会教育的功能是强大的,杨晓在《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一文中提到,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对改变中国教育目标价值取向起间接作用,并对中国近代文化变迁起积极作用。

三、区域社会教育研究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肃、陕西和贵州等地,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文章主要有:后开亮的《抗战时期的四川社会教育》、赵宏林的《抗战时期甘肃省社会教育发展概论》、宋美媛的《试论民国时期陕西社会教育》、傅宏的《民国时期的贵州教育》等。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成果的区域性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少。

1927年后,国共合作分裂,中国的社会教育开始出现分化,即苏区的社会教育和南京政府的社会教育,“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在沦陷区内推行社会教育。南京政府推行的社会教育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如上文所示。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四川省的社会教育,主要涉及四川社会教育的背景、发展概况、行政、主要机构以及成效等。对中共推行的社会教育研究,学者们关注的是中共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重点是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研究。如《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研究》[7]、《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识字运动》等[8]。除南京政府和中共推行的社会教育之外,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即日本侵华时在沦陷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近年来,有关日伪的社会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少。《社会教育研究:1932―1945》是学术界第一部系统研究社会教育的专著。另外,也有关于日本在内蒙古推行社会教育的文章,即吕佳、任其怿的《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概况》。

四、社会教育事业和机构的研究

清末社会教育刚刚兴起,研究清末社会教育事业和机构的文章很少。而在民国时期,社会教育专门机构设立,社会教育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术界对此关注的重要原因。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机构有民众教育馆、民众学校、平民学校和文化补习学校等。学术界对民众教育馆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较多。毛文君在其硕士论文中详细介绍了民众教育馆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开展的主要活动。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青岛、湖北等地民众教育馆的发展。

五、社会教育特定群体的研究

在本文定群体指的是儿童、青少年和女子。对这一特定群体社会教育的文章限定在民国时期。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找到相关论文三篇。在《民国时期儿童社会教初探(1927一1937)》一文中,作者介绍了民国时期儿童社会教育的背景、主要机构具体措施及儿童社会教育的特点[9]。

以上是近十年来关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还有一些文章没有提及,如个人思想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和社会教育相关人物晏阳初等。通过对研究清末民国社会教育文章的梳理和总结,发现了关于此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首先,研究的不平衡性。第一,在时间上,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文章更注重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研究。而尤其侧重在民国时期抗战期间社会教育的研究。据笔者统计,此类文章不下二十篇。第二,地点上,在区域社会教育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如甘肃、四川等地,而东部研究较少。第三,设施上,许多学者注重对民众教育馆的研究。有关民众学校的文章很少。第四,事业上,注重识字运动的研究。近年来,对图书馆的研究略有增加。

其次,缺乏比较性研究。目前,没有关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对比。如,清末社会教育与民国社会教育的对比、社会教育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对比。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是我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和总结,其研究也存在许多空白领域,为我们今后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社会教育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王雷.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佳余,杨才林.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9(1).

[3]扶小兰.论近代中国社会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原因[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4).

[4]王兆祥.近代华北城市社会教育形成与发展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2003(1).

[5]曹丽.民国初期社会教育管理制度的确立及启示[J].科教文汇,2008(11).

[6]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仪淑丽.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理论II;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模式;考核体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54-02

一、引言

《汽车理论II》课程是汽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主要介绍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汽车设计》课程提供理论基础。该课程以力学为基础,集成了汽车构造、机械振动学、汽车试验学等多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理论抽象等特点[1]。国内从事《汽车理论》教学的教师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理解困难等。

为了保证《汽车理论II》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适应学校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需求,作者在文献[2]中初步探索了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理论II》教学中的运用。为了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汽车理论II》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考核体系的改革措施。

二、传统考核体系及改革

(一)传统考核体系

《汽车理论II》课程的传统考核体系[3]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作为专业必修课,一般平时成绩不得超过20%,期末考试成绩不得低于8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和考勤;期末考试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模式具有诸多弊端,一是学生临时突击,平时学习时呈现出放松的状态;二是难以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因此,传统考核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由于期末试卷往往由某一位任课教师出题,导致期末试卷试题存在复现性,如果有些考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往年试题,则其在考试中往往可以取得较好成绩,而这些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并未得到真正培养。因此,《汽车理论II》传统考核体系存在考核不全面、不客观、成绩可信度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二)新教学模式下考核体系的探索

为了解决“重期末,轻过程”的传统考核方法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适应课程新教学模式的需求,确保考试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必须改革这种“重期末,轻过程”的考核体系,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期末考试”转移至课程教学,使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此,本文分别对“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改革。

1.平时成绩改革的探索。为了解决传统考核体系“重期末,轻平时”的不足,结合笔者长期以来对《汽车理论II》课程考核体系的探索,提出提高平时成绩占分比至50%,即平时成绩占50分。同时,为了适应平时成绩占分比提高带来的考核需求,必须对传统考核体系中平时成绩考核指标“作业”和“考勤”进行改革,笔者提出将平时成绩50分划分为“体验作业”、“教材作业”、“考勤”、“教学参与”、“课堂报告”等五部分,每一部分成绩占10分。

“体验作业”部分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理论在现实乘车过程中的感受设置作业内容,例如布置学生感受自行车后座载人与否对自行车操纵稳定性影响规律,并运用操纵稳定性理论分析该现象;布置学生乘坐拥挤道路段公交车,感受车辆反复起停引起的纵向振动,并应用平顺性理论分析乘车感受;布置学生感受或观察轿车高速通过碎石路面和大起伏路面时座椅与车轮振动情况,运用平顺性理论分析振动情况等,任课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组,并为每小组布置不同内容的“体验作业”,以小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小组成员的“体验作业”成绩。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作业”部分主要依据教材的课后习题布置,任课教师通过分析课后习题,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习题作为“教材作业”,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为“期末考试”奠定理论基础,为了避免这部分内容出现相互抄袭现象,任课教师在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如果发现雷同作业,则上课时将雷同作业学生请到讲台上为全班讲解作业,以判断学生是否存在抄袭,如果发现抄袭,则本次作业成绩为零,连续两次抄袭则“教材作业”部分成绩为零。

“考勤”部分采用课堂点名方式评定,具体评定原则可以采用迟到早退1次扣2分,旷课1次扣4分,旷课2次则“考勤”部分成绩置零,旷课3次及以上则课程最终成绩不及格,课堂点名可以采用不定时交叉方式点名,重点对有过记录的学生进行考勤,同时可以杜绝考勤后学生出现早退现象。

“教学参与”部分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课堂讨论表现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和正确性,任课教师针对该部分考核应该在PPT课件上设置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主题案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讨论案例背后隐藏的理论,为了确保该部分内容学生参与机会的均等性,任课教师可以规定按学号依此回答问题,当回答不正确时,则扣2分,并将问题抛出供全班抢答,抢答正确奖1分;扣完10分或得满10分为止,同时鼓励学生不以得分为目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报告”部分仍以“体验作业”小组为单位,以团体成绩评定小组成员成绩,该部分内容由任课教师精心设置每组报告主题,包括主题知识基础、主题理论依据、主题工程应用及主题发展趋势等内容。例如,将EPS工作原理作为报告主题,通过学生对EPS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出EPS工作原理汇报PPT,包括EPS工作原理涉及的知识基础、与操纵稳定性理论相关结合点、在什么车型上的应用及国内外发展趋势;通过整个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总结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平时成绩考核体系的改革,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实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期末考试改革的探索。为了解决传统期末考试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将期末考试成绩占分比降至50%,以减少学生为应试而复习带来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期末试题复现性,期末试题应由所有任课教师轮流分工协作完成,具体过程:每位任课教师分别负责出不同类型试题,如第一年教师A出客观题,教师B出主观题,则第二年教师A出主观题,教师B出客观题,并且试题尽可能偏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实际应用。

三、结语

通过对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理论II》新考核体系的探索,丰富了新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系,确保新考核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汽车理论II》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我们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志刚,石晓辉,黄泽好.《汽车理论II》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5):203.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amination Mode Reform

LI 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angchun University, 130022)

Abstract The 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is a basic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utline of "ancient Chinese" Curriculum in grades, final exam scores were 20%, the proportion of 80% to adjust the assessment reform after 50%, the proportion of 50%, increased the classical recitation and common word writing, dictation, writing classroom courseware exchange exhibition, attendance observation point. Through a semester of teaching work and the end of the assessment, reached the expected goal of teaching.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course; examination method; reform; teaching

“古代?h语”课程是高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此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语言类课程,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理解文言文及古白话,为阅读古文献打下坚实基础。现有“古代汉语”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中华书局出版、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全四册),此教材将古代汉语知识分为文选、常用词、通论三个部分,兼顾到了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相应知识点。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知识讲授,将文选、常用词、通论进行课时分布。笔者所在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2016学年第1学期针对“古代汉语”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将原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80%,调整为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均占总成绩的50%。所以在本轮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将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布局。

1 课程内容设置紧密联系平时成绩考核

针对《古代汉语》教材中的文选、常用词、通论,在本轮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如下的课程设计:

1.1 课上精读与课下自学结合,掌握文选篇章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郑伯克段于鄢》《?之战》等篇章,要求学生背诵精读篇章,并将背诵篇章的成绩作为一个10%的考察点,计入平时成绩。

除去精读篇章,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掌握一系列文选,如《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庄辛说楚襄王》《触?说赵太后》《齐桓晋文之事》《许行》等篇章。

1.2 学生课下书写与教师课堂集中讲授常用词相结合

古代汉语的问题很大一个方面是词汇的问题。在本轮讲授过程中,针对常用词部分,我们做了相应的布置:(1)依据教材中常用词的分节设计,要求学生每次课后用繁体字书写5个常用词的词条解释,每个月为一个时间节点,由学委统一收齐集中检查,并将此项作为平时成绩的1个10%的考查点。(2)期末考试中有解释加点词意义的一题,也是针对常用词的词义进行的考查。

1.3 不拘泥于教材,综合讲授通论内容

我们综合多本古代汉语教材,整合、提炼知识点,进行授课。讲授的通论内容,一部分作为平时考查的10%,如进行随堂小测验,要求学生默写“文、字、盥、从、夹、亦、本、末、朱、隹、元、车、行、豕、刃、朝、牧、及、寸、??”等字的古文字字形;一部分作为期末笔试内容。

1.4 学生课下阅读相关文章,以寝室为单位完成课件

教师在讲授相应知识前,在学生群中布置学生需阅读的论文篇目,学生循序渐进理解论文的内容、论文的表述语言和结构。如针对“汉字的起源”,在学生群中布置《史前陶器符号的发现与汉字起源的探索》《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试论》《汉字的起源和形成》《试论汉字起源的探索》等文章,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以寝室为小组完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10%的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2 课程成绩展现

2.1 “古代汉语”课程平时成绩展现

在平时成绩设定时,我们将原有占总成绩20%的考核内容,调整为常用词考核、文选背诵、课堂古文字形默写、课件交流展示、出勤各占10%的五个方面。

增加了常用词考核项后,学生通过用繁体字书写常用词内容,提高了学生认识、书写繁体字的能力。在课下增加此内容,既不占用课堂授课时间,又增加了学生书写繁体字的能力。

古代汉语的学习,古文背诵能力也不可忽视,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检查也是查看反馈效果的必要条件。但如果通过课堂时间检查,会更多地占用课堂时间而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完成,本轮教学中,采用学生课下背诵,学委与每个寝室的寝室长组成考查小组,定时检查,满分为10分,最后核定分数。

在教师讲授完“汉字形体构造”内容后,提醒学生下次课要默写一些汉字的古文字字形,要认真复习。通过此项考察,又可以指导教师下一步教学工作,例如“文、从、盥、牧”等字形,学生书写效果较好,错误较少,“夹、亦”书写较易混淆,“车、??、文、豕”书写局部字形易出错。

通过布置相关期刊论文阅读,设置开放性问题讨论,完成课件等考核内容,学生能够充分阅读期刊文献,掌握论文语言,并逐步领会论文综述、学年论文的写作。

本轮教学采用了“蓝墨云班课”手机APP考察学生出勤情况,节省了课堂时间,并且事假、病假记录准确。

2.2 “古代汉语”课程期末笔试成绩展现

期末笔试考查的知识点涉及: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形体分歧、常用词词义、《郑伯克段于鄢》《?之战》《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冯谖客孟尝君》《触?说赵太后》《许行》等。知识点覆盖到了“古代汉语”课程的通论、常用词、文选。对于文选阅读的考察,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地书写答题。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常用词词义的解释等内容,难度适中。汉字的形?w分歧内容,设置的问题有难度。

期末试卷共分为八个大题。选择题10分,多数学生能够达到7分,错误主要在于对汉字形体分歧中的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辨识不清。填空题10分,多数学生能达到7分,错误点主要集中在对《尔雅》和《说文解字》定位的混淆。名词解释15分,很多学生对“约定论”没有正确作答。解释句中加点词含义15分,学生基本能得到8分,“访”“图”“族”“辞”“谢”“措”都是学生容易丢分的词。分析汉字形体构造10分,学生基本能得到5分,对于“笞”“宫”“迈”“归”字的六书归类,还有认识不清的情况。

3 教学过程、考核效果反思

本学期实行考核方式改革后,期末总成绩以百分计算,具体折算为50%平时成绩与50%期末笔试成绩之和。73名学生期末笔试成绩分布如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调整了平时成绩百分比后,学生期末总成绩普遍提高,这样既避免了以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高低的弊端,又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古代汉语的积极性,良性效果显著。

通过对本轮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教学工作反思:(1)加大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的记忆以及与相关案例的联系。(2)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更多留于课堂时间。(3)本学期“古代汉语”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平时成绩涉及到出勤、常用词、古文字字形测试、背诵等环节,效果较好。今后教学过程中,会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教学手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70-01

《公共关系学》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本文就应用型本科所开设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展开以下讨论。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

对于《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来讲,大多数高校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尽管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枯燥的课堂氛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不是很牢固。此外,一般将该门课程设置为32学时,受学时数和教学任务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更多的知识点,这对教师来说,为了讲授更多的知识点,相对就会减少课程互动的次数。

(二) 课程考核方式简单

《公共关系学》课程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我院沈阳科技学院为例,即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定,期末成绩则以闭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期末闭卷考试通常只是考核学生的记忆力,期末突击学习,平时出勤良好,那么期末总成绩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但对公共关系这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期末的高分并不能代表该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课程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传统的上课模式即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模式,而这种方式禁锢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思维,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讲,既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在公共关系教材的选用上,大部分的教材更注重理论的研究,对实践部分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研究较少,因此,给课堂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公共关系学》课程受学时数的限制,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整。如有些简单易懂的章节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而有些知识点要与现实联系可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如新闻会、庆典活动、展会等活动可采用现场模拟的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现场模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上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和翻转课堂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我院对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改革考核方式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不局限于平时出勤和期末成绩,而是要综合评定,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笔者认为可将考核的内容分为1234,即平时出勤10分、现场模拟20分、方案写作30分和理论知识的考核40分。平时出勤主要包含迟到、早退、旷课、睡觉、玩手机等行为,平时成绩的设定有利于约束学生,帮助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现场模拟是模拟公关专题活动,以小组(13-16人)的形式展开,需每位组员积极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公关活动的实际操作;方案写作主要包含公关调研报告和公关活动策划书的写作,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及活动策划所包含的内容和程序;理论知识的考核则是以期末考试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最终考核成绩最好以等级制的方式,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三)合理设置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一个主要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学院可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荐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庆典活动策划及实施过程,如开业庆典、周年庆典、各类文化节和公益活动。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别一方面,学生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的设置上,可适当增加实践学时,调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

参考文献: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既是对以往中医基础各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对中医内科学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将过去几十年的期末闭卷考改革为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考试方法;教学改革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的临床课程,它既是对以往中医基础各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主动性和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不理想。为此,我们从考试改革入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成绩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考试是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与教学的内容、方法直接关联,它对教学有着正向反馈即促进和调节作用,但高校的考试大多呈现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多、技能操作少,期末考试多、过程考试少的局面。这种考试模式常常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同步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使考试不能充分地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起到促进与协调的作用。中医学是传统与现代、经验与验证、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仅凭一张期末考试卷,很难覆盖或考出学生掌握本学科内容的客观水平。2)现行的考试方法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成了重现知识的记忆工具,陷入了学生为考试而学和教师为考试而教的循环中,不能起到以考促教、促学的作用。这也是近年来高校存在着高分、低能和高学位、低能力现象的原因所在。3)一门课程只有一次机会和结果,其成绩又与学生的命运相关,如评优、评奖学金、学位、毕业、就业关联。由于上述原因,必然导致许多学生为考试成绩而“拼搏”,甚至冒险违纪作弊,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与此种考试模式也有关系。

针对上述现状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或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取得可喜的教学成果。为此,我们教研室根据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中医内科学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目的是在临床专业课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和兴趣学习,使考试—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双向促进作用,而不会让考试成为教师的特权和学生的负担,使考试成绩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真实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质量。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课时为108学时,分两个学期讲授,第一学期40学时,第二学期68学时,第二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成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根据以往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来看,第一学期的内容掌握的较差,因这学期中医内科学不是考试课,很多同学放松了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导致期末成绩亦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将过去几十年的期末闭卷考改革为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学期40学时结束后,进行期中考试,试题内容为主观性试题,考试形式为开卷;第二学期68学时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为传统的闭卷形式。将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加权后成为学生中医内科学的总成绩。

期中的开卷考试我们采取主观试题的形式,卷面成绩为100分,其中3道论述题,1道病案分析题,每题25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考试前2周我们告知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必拘泥于教材,论述题中多加入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加入其他的参考文献中的观点,如果观点正确或者是有新意,可以适当加分。病案分析题我们就第一学期中讲授的的肺系和心系病证出题,考试范围不超大纲,同时精心筛选了临床中的真实病案,并不完全依照教材中的证型出题,要求学生在开具体方药时要把各药物的剂量、煎煮方法等写明确,提示学生在临床实践,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临床实践。要求学生答题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分析,想法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同时为了保证成绩的客观性,我们采用了流水式判卷方式,即每位老师判只判一道题,并要求在评分上要注意权衡考虑,一定要注意学生在答题方法和观点上是否有所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考试结束后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通过考试让学生体会到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工具,而要用好这个工具,临床的思维训练必不可少,中医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体会和思考的过程,不是一个枯燥的、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没有临证时漂亮的“临门一脚”。让学生们明白,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思维的训练课程,学习就是思考,就是训练。

从期中考试的结果看,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先,不少学生并没有将思维停留在题目本身,完全照着课本答题,而是将一些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新观点、新思维引入了具体题目的回答中,并且学生可以大胆地在答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其次,在答题形式上我们看到有的同学不仅是文字回答,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还做了一些诸如五行关系示意图,病机演化过程图等一些别出心裁的内容,结果表明,这些示意图说明问题要比单一的文字论述要明了得多。再次,在病例分析题中,很多同学并没有用到教材中的特定方药,而是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有理有据的开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方药,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从对学生的影响来看,开卷考试弱化了死记硬背,可有效减轻学生考试负担与心理压力,但强化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与资料,增强了学习中医以及积极参与教改的兴趣,拓宽了视野,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第二学期的上课效果来看,学生对中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愿意与教师沟通了,课间的休息时间也成了师生探讨、交流的时间,这样就真正的实现了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从期末考试的结果看,由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增强,考试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学的考试观是从“人”出发的,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1-2]。尤其是中医临床课程的考试,反映的是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应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予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断思考、不断训练、总结经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质疑中思维、在思维中提高,适应当今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秉遵.高校考试制度改革探讨[J].中南论坛,2010(2):34-35.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中药制药工艺学 考试方法 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活动中评价教学的方法比较简单,通常是采用试卷考试或者期末课程论文等形式,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模式暴露出诸多缺陷,如考试内容覆盖范围的局限性,论文评价标准的主观片面性等。国外高校的考试方法相对比较复杂,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笔试、个人陈述、论文和平时作业[1]。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中检测教与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信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传统的考试方法滞后于现代教学的要求,对传统考试方法的改革应成为高校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

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在对学生的考核中通常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这种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形成了考前强记强背理论知识的应付考试固定思维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不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药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必修课,是在相关学科基础上,以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围绕现代中药制药领域和中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学科[3],它提供学生从事中药制药工作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知识。近年来,在中药制药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考核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

1.平时成绩

目前,高校很多课程考核都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模式,某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积极,期望老师考试前划重点,临时强记强背应付考试。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既需要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仅凭考前的突击记忆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生必须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实践看,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外,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平时成绩计算到总评成绩中,而且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加大到占该课程总成绩的50%,使学生平时学习更有目的地进行,增强学习效果。

按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计算,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平时考勤,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允许迟到早退和旷课,每迟到早退一次平时分扣3分,旷课一次平时分扣10分,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允许聊天、听音乐、手机上网或玩游戏,每发现一次平时分扣5分。该项为扣分项,直到平时分扣至零分为止。(2)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和课后提出问题,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每答对一次平时分加5分,答错不扣分。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根据所提问题情况进行加分。该项为加分项,用于奖励平时喜欢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学生,直到平时分加到满分为止。(3)五次作业(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一次,浓缩与干燥工艺一次,固体制剂工艺三次),根据作业上交情况、作业完成态度、作业的正确率等进行打分,五次作业满分为50分。(4)PPT报告及分组讨论,在课程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制药相关知识点的分组讨论或者分组PPT报告,每组学生根据老师所给文献资料或范围,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制作PPT并进行报告。该项满分30分。

通过平时成绩的考核,学生减少了考前的临时抱佛脚,可以循序渐进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心,减少侥幸浮躁的不良心态。老师每一次给学生平时分时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对一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的评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对于中药制药工艺学这样的核心必修课程来说,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该课程期末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了改革。目前,我们将其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规定为50%。虽然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法发展比较成熟,可以较系统地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如果试卷内容和题型模式一成不变,就很容易让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形成考前突击的思想。我们在试卷内容中加入一些平时教学中涉及的实例分析,这些实例可以来自于平时作业和发给学生的文献材料,也可以来自于学生自己的PPT报告,考试内容与平时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试题除了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外,还可以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期末考试内容灵活性更强,学生不得不从平时就开始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钻研问题,积极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整理,很难再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考试。对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要进行适当改革,避免出现过多需要死记硬背的考题,体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平时学习时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上,增强学生钻研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对考试试卷进行批阅后,通过学校的网上考试分析系统对试卷题型和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理论考试改革提供依据。

3.结语

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考试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改革探索才能更好地反映教与学的质量。在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在总评成绩中加大学生平时成绩比重,丰富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改革期末考试内容和题型,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焕焕,刘爱国,孟凡玲,武小娟.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下面向能力评价的考试方法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4-115.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 无机化学A-2 考试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68-02

近年来,各地高校药学专业蓬勃发展,随着全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药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竞争方式将逐渐转变成质量型人才竞争,这就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是高校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手段。在高校,考试具有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大学课程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因此,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调控下,进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 无机化学A-2课程的特点

无机化学A-2课程是河北联合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程,是无机化学教材中后半部分的内容,理论学时数为32学时,主要包括配位化合物和元素化学部分。配合物是过渡金属元素在人体中主要存在的形式,配合物药物是合成无机药物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涉及配位化学。本课程主要介绍配合物这类特殊物质的组成、结构、配位平衡等,并说明配合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中心内容之一,主要讲授元素周期表中s、p、d、f各区中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备和应用基本知识,是从事化学、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A-2课程是药学院本科生(药学、中药和制剂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二 无机化学考核方式应达到的目的

A-2课程考试以前采取期末闭卷笔试+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在往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平时不认真预习和复习,为了应付考试,只在考试前一周突击性地学习,考试过程中有作弊现象。不能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记忆不牢,考完就忘。

此次考试考核改革,要培养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要学会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眼、手、脑并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熟练掌握、融会贯通,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 无机化学A-2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对无机化学A-2课程的考试考核进行了改革,初步制定为:总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论文成绩+期末成绩的考试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论文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40%。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第1教学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及其某一方面的特性,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元素与医学”或“元素与人体”等相关的学习论文在第8教学周上交。教师对论文的题目、内容、格式、选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阅,给出相应的分数。该活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论文写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针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等章节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小讲课活动,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学生经过在宿舍或学习小组的讨论,对该问题学懂弄通后,在课堂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和形式讲出来,形式活泼,吸引力强,效果较好。并把学生写的相关论文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期(即第5教学周)进行一次期中考试,由教师出题,主要是对本学期前半部分所讲内容进行测试,巩固所学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题量为期末考试的一半并把本次考试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务处要求,最少每8学时留一次作业,教师对每次作业进行批阅,给出成绩,并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在理论课中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时地点名,对缺勤学生给予扣分的惩罚,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这两部分作为平时成绩也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是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命题而进行的闭卷考试。本次考试遵循传统的考试形式,是对本门课程整体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前三种形式都是对课程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因此,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40%。

四 评分标准

第一,根据论文的题目、内容、格式、选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阅,给出相应的分数。相关论文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二,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题量为期末考试的一半。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判阅。并把本次考试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三,平时成绩根据每次作业的成绩和教学过程中不定时的点名给出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四,期末考试是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命题而进行的闭卷考试。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判阅。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40%。

五 可能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一,可能带来的问题: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学生论文可能出现雷同或者照搬文献。

第二,解决措施:对积极参与的学生,与学院沟通,在评三好学生或者其他奖励时给予一定的优先考虑。任课教师加大文献的阅读量,争取避免辨别不出来大篇幅的照搬。

参考文献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周末思想教育 教学模式 特征 内容 实效

重庆文理学院,自2001年升本建院以来,利用周末即周日下午或晚上开设了思想教育课程。这们课程讲授的内容不仅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形势以及政策课程等信息,而且包括针对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心理、思想观念的实际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开设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专题内容,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周末思想教育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补充,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周末思想教育是重庆文理学院在探索大学生成才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的一种创新与实践。

一、周末思想教育的内涵

周末思想教育又称周末教育、周末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为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周末时间及其对本周思想、学习和活动等方面的总结与提高,由学工人员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党和国家的要求,有目标、有规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系列教育活动。周末思想教育始终抓住“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等这根主线,结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下,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培养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周末思想教育成为重庆文理学院学生工作的一大亮点和品牌。

二、周末思想教育的特征

1.补充性。周末思想教育经过近8年的开发与完善,于2009年开始,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计划之中,每周开展一次,计2个学时,每周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授课对象主要是大一至大四(大三专科)各年级学生。授课的内容按照年级分别设置国防教育、大学适应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史院史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实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专题。这些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里,较少涉猎,而周末思想教育就成为这些课程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同时它也会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心理障碍、就业等方面遇到的难题提供必要的解答与补充,成为为学生解疑释惑的“知心课堂”、“心灵沟通的课堂”。

2.针对性。主讲教师根据已有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等规律,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做好专题教育准备,突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所需,贴近学生实际,创新教育内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做到教学内容针对性强、获得不同层次学生的喜爱。

2. 互动性。周末思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提醒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全面把握,讲就教学效果与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在专题备课的过程中,集体备课,互通消息,互相讨论,开展上课教师教学内容的互动,以提高上课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3.全面性。按照学校提出的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培养新型全能型大学生。周末思想教育,设置的系列专题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不仅传授成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专业与应用结合,更加注重对学生适应复杂环境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周末思想教育专题内容的广泛性,体现了学校全面培养重应用、善创新的人才的战略决策。

三、周末思想教育的主要授课内容

1.角色转变与理想信念教育(大一)。角色转变教育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角色转换、生活习惯的转变、心理角色的转换、人际交往的转变、课外活动方式的转变等等。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包括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党团组织的先进性、纪律性教育等等。这些教学内容按照每周两个学时的教学任务来完成。

2.专业引导,培养创新精神(大二)。专业思想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本专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课程和内容,学完本专业后应具备的技能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类型,以及如何学习本专业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开展美学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并继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3.实践教育,提高综合能力(大三)。主要围绕成才教育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开展专业教育、形势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生存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4. 职业教育,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大四)。主要围绕就业创业教育来开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技能教育,创业意识培养,受挫心理教育,继续学习教育和成功学教育。

四、周末思想教育的教学管理机构

学校学工部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总体协调周末思想教育的的教学任务。教研室组织学工人员及其相关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召集相关人员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究。周末思想教育的考核机构由教学督导组、学工督导组构成。定期考核教学团队的备课情况、教学状态、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状况,及时提醒一切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 “善应用、重实践、敢创新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这根主线,开展系列教学任务。

五、周末思想教育取得的实效

1.实现了目标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周末思想教育的主要授课内容是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学生思想的实际,讲授一定时期学校所规定的思想教育内容,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标的相关内容。周末思想教育内容体现了目标教育的明确性,周末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周末思想教育的开展,实现了目标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2.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不断提高。周末思想教育不仅仅传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其当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就业指导等信息,而且结合在校大学生各年级各专业的生理、心理、思想观念的实际特点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决策等多方面的能力。周末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方案的根本要求。

3.学工人员理论与实践水平得以提升。周末思想教育的开展,促使辅导员、总支副书记等有关学工人员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提供的教学大纲,收集资料,认真思考,集体备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工人员也能获取大量信息,拓宽视野,开拓思维,不断学习,潜移默化提高学工人员的理论水平,快速提高学工人员的实践能力。彻底改变一线辅导员只懂繁杂而简单的学生管理业务缺乏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低下等尴尬的局面。

4.科研成果丰厚。近年来,结合周末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工部牵头组织辅导员等相关学工人员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用教程》、《“四会、四自”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教程》、《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程》等在全校甚至全市高校推广使用。学工人员成功申报国家社科类课题2项,市级课题21项,横向课题3项,公开80余篇。研究项目《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学术论文先后在省(部)级优秀论文评选中获若干奖项。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26.

[2]李德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用教程 [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 魏良福.以“周末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探索——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4).

[4] 李德全.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目标教育模型—IS09000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机契合 [J].教育探索,2005(1).

[5] 魏良福 蒋礼文.大学生周末思想政治教育课程[M].西南交通大学生出版社,2011.

项目来源: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成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系列成果之一,编号:09-3-065。

作者简介: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国际贸易实务考核形式包括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考试方式主要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发言、小考试等。课后作业包括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思考问题等形式。随堂测验包括书面答题、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等形式;讨论发言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时学生互相问答,包括分组讨论、自由讨论、课堂主题讨论发言等多种形式;对平时作业、小论文、讨论和学习态度的评分标准也应当尽量通过分解小项来进行量化处理,从而进一步可以使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公平、合理。此外,每学期期末考试的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包括题型和试卷的多样化。期末考试每套试卷至少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标准化题型,注重合理划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的同时要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合理搭配;另外期末笔试命题要分为统一命题和机动命题两个部分:统一命题是是从建立的题库中随机抽取,本学期所有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班级都要参加考试的共同部分,主要用以考核各专业和班级统一界定的基础性知识点,分值可占卷面分值约60%;机动命题则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选择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的相关命题,通过这部分命题可以考察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并且要与所教班级专业领域的特点以及其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互结合,分值约占卷面的40%。

2.强化职业资格培训。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又是检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其职业技能进行鉴定并让高职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强化实践教学,从而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导向性作用。可见,职业资格考核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标志。针对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开展业务的基层人才十分缺乏的现状,我们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结合起来,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以证代考,以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并能具备较强的交易磋商、制单结汇、规避风险等三大关键能力,把学习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就业增添筹码。

3.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

人工命题容易造成试题的知识点分布过于集中,题型不够丰富,以及试卷的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这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却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自己的试题库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组织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和课题组成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研究,拟制考核题目,并依据不同时期专业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考核内容的重点,更新试题库,确保考核公平。这样,国际贸易实务考试便可以大胆突破教师讲授什么考试考什么的传统方式,教师只负责按照教学大纲实施常规教学和平时考核,不负责期末试卷考核,期末考核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任意一套试卷,彻底杜绝教师期末变相划定复习范围的现象,同时也大大减少学生期末考核作弊的可能性,较好地满足了教考分离的要求,而且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年来试卷命题的规律和特点,及时掌握各课程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调整授课内容,适应时展对人才的要求。

4.注重平时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完每章内容后给学生做做平时测验,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地学习和巩固每一章节的内容,从而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习内容进行辅导。此外,还可以采取速测的方式,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试题形式可以为选择题,也可以为填空题,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最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在国外,没有哪一门课程会只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平时测验的成绩做为这门课程期末总评的一部分。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每学期的考试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平时到课堂,而更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提问和讨论的程度,这些都可以反映其学习态度。平时考核形式包括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作业、国际贸易案例(比如商务谈判)分析的作业等。然后在每个学期期末时也要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以上所有的要求及测验都做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当然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除期末考试重点灯对学生掌握的书本基础理论和要点的识记以外,其他考试形式的重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国际贸易知识的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平时考核能让学生在整个学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不在心存侥幸心理,通过以上各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这种平时性测评,不再对考试产生惧怕心理,也不过分担忧和紧张,从而学生的考试心理也很健康。

5.借助软件考核。

期末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中职;理论考试改革;策略

尽管我国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很多,但是我们目前并未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来将其取代。在中职教育中,考试同样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虽然对于学生来说,中职考试并没有多大的压力,但是其消极影响同样是存在的,尤其是理论考试的模式,所以改革是必须要进行的。

一、当前中职理论考试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理论考试模式基本分为三种,即考查、系考以及学校统考。考查模式的评价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而期末考试的方法基本是由老师随堂进行的。系考与学校统考模式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40%,另外60%由期末考试成绩组成,系考的形式是由各个系内部统一组织的,而学校统考则是由学校来统一组织的。这种理论考试模式从整体上看似乎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在具体的考试与评分过程中,任课老师、各个系和学校对每一个考试环节的要求都会因为学生的理论基础差而大打折扣。而且每个中职学习在及格率方面都有相应的硬性要求,这样一来任课教师就不得不针对考试内容组织学生们进行复习,并且在考试后降低判卷标准,导致理论考试失去了其应有的效用。此外,更是有许多教师为了学校的指标而公然在考试时放任学生的舞弊行为。在很多中职学校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新生刚入校时,还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新生从老生处了解到学校考试时的实情,并经历过一次期末考试后,待到第二学期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完全不对了,迟到、逃课、早退、上课无所事事、下课迷恋网吧等现象逐渐萌生。虽然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全是理论考试造成的,但是这种理论考试模式的责任缺失最大的。经调查显示,国内许多中职学校的考试模式基本都是这种,而且造成的结果也大体一致,所以,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中职理论考试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普遍性的。

二、解决当前中职理论考试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事实上,考试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一种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而已,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促进教学、改善班风、学风和校风。在中职教育中,理论学习一直是被家长、教师和学校所忽视的对象,而这些人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看法。时间一长,大家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中职学生的理论学习不至于一点不会就行,重要的还是学好一技之长。然而即便如此,理论教学与考试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是不能轻易的就取消的。那么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就是应该为理论考试定制何种模式,才能保证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理论考试的模式做如下改革:将理论考试的方式改成一种可量化的过程性考核,如某个班的语文考试除了需要通过平时的成绩和最后的期末考试来确定最后的语文成绩,设在这个班级中,语文课在每个学期的课时为40个,那么我们就将100分的总成绩分为80分的平时成绩和20分的期末成绩,并将分数具体到2分/课时,由任课教师、系里或学校制定出详细而有效的课堂加减分制度,教师则按照该制度来给学生打分,由于该项工作量过大,我们可以从学生中挑选出合适的评分员来协助教师进行评分。若有学生在学期的前半部分就修完60分,为了避免因此而出现不认真对待学习和期末考试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奖励、约束制度,对那些真正因努力学习而获得高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出现旷课、缺考等现象的学生则直接算作不及格。而若是由学生因为扣分已经超过40分而开始“破罐子破摔”,我们应该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并针对这样的学生制定出另一套积分制度,使他们能够因后续的积极努力而及格。此外,还要严肃的对待期末考试,在考前不得以任何名目进行专门针对考题的集中式复习,考试时杜绝一切舞弊现象,考试后要严格评卷,不得降低评卷标准,保证组织和评卷的严格性。

当然,中职理论考试的改革方法并不仅有这一种,我们还可以将期末考试化整为零,将20分的期末考试化为5个阶段性的考试,由任课教师来决定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验,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努力效果,并获得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三、对中职理论考试目的做进一步分析

某些老师在思考了笔者提出的理论考试改革方法后,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如这些考核模式能否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模式将学习成绩考核改为学习态度考核究竟有什么用?

其实笔者提出的这种考核模式,其实是为了告诉学生,理论考试的目的更倾向于对学习态度的考核,而且中职学生在就业时,由于很多时候所学内容相同、掌握程度相似,企业在进行人才挑选时,就会格外看重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好的学习态度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同样拥有好的工作态度,这对学生们的就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过程的考核要比对结果进行考核更为重要,笔者提出的理论考核模式对学校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是有所帮助的。而是否能通过这些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要说的是,学生在原本对于理论学习就不抱有兴趣时,长时间的学习而看不到成效,将会让学生更加消极对待理论学习,而阶段性考核能够让学生们及时的看到学习成果,能够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

综上所述,虽然本文提出了笔者对中职理论考试改革的见解,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改革方向,而且这种模式也不一定能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全部问题。然而中职理论考试中的问题是的确存在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所以身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对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设想,并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最终找到一种更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舒仲连.中职理论考试改革之我见[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