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记得当初应聘时,公司和谐、团结向上的氛围深深打动了我,回顾这两个月来的工作,尽管为公司的贡献微薄,但总算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我认真学习了公司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基本完成了领导安排的招聘任务,这与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将会一如既往去工作,以诚实、认真、谦让的态度鞭策自己,把招聘工作做的更加完善、细致。以下是这两个月来工作内容及20xx年工作计划:

一、招聘工作

1、一线岗位招聘:

对日常招聘岗位进行分析,包括: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岗位梳理等方面。对以上这些入职条件进行分析后,根据岗位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人群,从而选择相应的招聘渠道,找到合适的人员。

由于地域的差异,一线员工招聘比我心里预期有很大落差。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摸底和走访,基本掌握开发区整体用工情况及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时间。11~12月份是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高峰期,给我们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招聘时间、扩大招聘范围,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2、科员招聘:

通过对岗位说明书进行理解分析,明确了各岗位工作职责、胜任素质等基本要素。结合岗位说明书及实际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筛选简历,面试注意事项、问题维度的掌握,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同时更要做到"宁缺毋滥"。

11~12月份各部门科员缺岗较多,根据缺岗情况积极与用人部门沟通,及时补岗,满足各部门的用人需求。相对于一线岗位,科员招聘比较稳定,主要渠道仍是网络招聘。

3、校园招聘:

做好充分准备,注重每一个小细节。12月份共参加两次大型双选会,让我感触很深,招聘的效果体现在你的"功课"做得是否到位。做为招聘专员不仅是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的转播者,而且还要有对应聘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我所提倡的是专业、专注、专一,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目标。

(1)12月3日参加XX大学双选会期间,大多数同学对我司比较熟悉且有很强的认同感,这无疑证明了我司的影响力。此次共收到应届本科生简历40份,会计26人,人力资源管理14人,经过简历筛选并通知5人(会计专业)至公司参加专业笔试,最终确定录用实习3人,2人已签就业协议。

(2)12月23日去XX学院参加双选会,原计划招聘人数8人,但实际情况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共招聘16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6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1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9人,已签协议16人/次,并通知于20xx年2月7日至公司报到实习。

二、部门常规性工作:

1、日常工作:部分企业薪资分析报告、每周/月招聘数据汇总、一线岗位缺岗情况明细表、2011年度(截止11月25日)用工情况分析、10~12月校园招聘人员名单等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2、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三、需要改进和提高方面:

1、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我的执行力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危机感,做任何事情都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段尽量往前赶,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及工作效率。

2、加强系统化、结构化意识。完善招聘流程,把每一个环节做"细"做"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业务水平。

3、增强与用人部门及员工的沟通工作,完善自己的服务质量。

4、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知识,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武装自己,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加专业化。

四、20xx年工作计划

1、一线岗位招聘:

20xx年生产一线岗位人员预计缺岗144—230人之间。结合今年劳动力市场情况分析,明年的招聘形势会更严峻。充分做年前的准备工作,为明年一线招聘工作争取时间。其中包括:横幅、看板、海报等宣传资料,与职业介绍商议20xx年合作事宜。

2月至4月初为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的高峰期,此阶段将完成大部分年度招聘工作,因此这一阶段非常关键。每日通过各种渠道,信息,挑选人员,组织面试,积极主动招聘。并对汇总与分析一周招聘数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并更新招聘信息,保持工作的机动性灵活性。

2、校园招聘:

(1)4月中旬至9月,各院校在陆续开学后将积极筹备招聘会,以保证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对此要着重关注各大院校网站,掌握第一手信息,以解决公司各部门的人员需求。

(2)10月至12月,各院校大批应届毕业生实习找工作,可加大与各院校之间合作招聘事宜及宣传工作,此阶段将完成公司各岗位储备人才工作,建立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科员招聘:

科员招聘相对比较稳定,预计与2011年相比基本持平,主要招聘渠道还是网络招聘。可按用人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简历筛选并相邀面试。

4、后续工作:

(1)做好20xx年应届毕业生来我司报到实习的接待工作,提前安排并且由专人负责。充分体现主人翁精神,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2)跟踪一线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尽的努力解决员工在工作或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赖。企业计划生育是企业发展中,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企业内部女员工计划生育关怀,促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和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当前企业计划生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计划生育思想认识不全面 首先,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发展的转变,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顺应新的形势进行转变,企业组织中更多的重视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组织工作。因而,企业组织中后勤工作部分,以计生工作人员为例,大多对企业缺乏强烈的归属感,造成企业内部很多后勤部门员工抱着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更有部分员工处于亟待跳槽的思想,因此,部分企业计生工作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对于企业的计生工作存在一些严重的认识不足和认识不全面的情况。其次,企业的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企业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的指导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和企业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但是在部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着部分从业人员对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错误的认为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在于过场,多少和时间长短不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往往存在不作为或者不尽力作为的状况。这样的思想下,计划生育工作往往存在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等问题,计划生育工作按部就班,严格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而缺乏创新性,计划生育工作得过且过,缺乏活力,难以体现真正效果。

1.2 计划生育工作缺乏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现阶段,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计划生育教育和工作与企业实际和社会实际关联度不够密切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教育中,少数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从业人员对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性质和智能理解不全面,认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平时就是传达政策思想,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式局限于报告会、念念文件等。计划生育工作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计划生育教育工作对于实际情况和空洞理论之间的联系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突出企业内部对于企业女员工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员工尤其是女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盲目的照搬照抄计划生育政策,对企业女员工的关怀程度严重不足,从而行程员工的抵触情绪。

1.3 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企业计生工作机制是保证企业计生工作运行执行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现阶段企业计生工作中,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重心的转变,企业计生干部普遍存在不得罪人的思想。企业计生工作机制未建立或者不健全,企业计生工作缺乏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对于计生工作中的错误人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状况,或者对计生工作错误的责任人的处理体系严重不健全,导致企业计生工作中造成部分失误。正是在这样不健全的企业计生工作机制的影响下,企业计生工作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计生工作不彻底,出现反复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 企业计生工作新理念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发展,企业计生工作在整个计生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计生工作是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计生工作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员工家庭的长期幸福,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计生工作理念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企业计生工作。新时期和新的要求下,企业计生工作要坚持学习和探索新的计生工作方法、方式和工作理念,对企业的计生工作形成新的认识,在新的计生工作理念的指导下做好企业的计生工作。

首先,新的计生工作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出发与“人”,着眼于“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的基本要素,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一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坚持企业计生工作中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目标相一致,要在计生工作中为员工着想,体现对于员工的关怀思想。其次,企业计生工作要从“管理”转为“服务”。传统的企业计生工作以管理为目地,强调企业的主观管理,忽视对于企业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新的企业计生工作理念要求企业计生工作从传统的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自下而上的为企业员工利益着想,了解员工需求,为员工服务,体现企业计生工作中对内部女员工的关怀。

3 企业计生工作新措施

在新的环境要求下,笔者认为,当前企业计生工作应该转变企业计生工作的理念,针对企业计生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将企业计生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3.1 企业计生工作坚持尊重、理解和服务的原则 首先,企业计生工作要尊重企业员工的职工的人格、遵从企业员工的各项合理的要求,尤其是计生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要尊重企业员工应该享受的各项合法权利。其次,企业计生工作要主动理解员工的态度和对于计生你工作的意见。企业计生工作理解企业与昂哦个需要以新人和体谅的态度来理解企业员工尤其是计生错误的责任人的心情和处境,计生政策的实施充分考虑员工的客观因素。最后,企业计生工作要放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企业计生心态,要能够做到放下架子,关心企业员工关于计生的合理要求和意见,同时了解企业员工的处境,做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服务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等。

3.2 企业计生工作要坚持责任,顾全大局,敢于创新 其一,企业计生要坚持责任。计生工作的从业人员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调整心态,加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做好本职工作,及时了解企业计生工作的不足,妥善解决企业计生工作的问题。其二,企业计生工作要顾全大局。企业计生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其复杂程度和广泛性直接影响着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的计生工作要顾全企业的正常运行的大局,增强企业计生工作的全面性。其三,企业计生工作要敢于创新。企业计生工作要积极探索适合新环境下企业计生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结合企业的发展的新特点,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

3.3 企业计生工作要改革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 企业计生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指导和辅助。在新的环境中,既要积极转变企业员工的计生理念和思想方法,同时要转变企业计生从业人员的工作思想观念的认识和工作方法。首先,企业计生从业人员做好自我转变,“正人先正己”,企业计生从业人员要端正态度,做好计生工作的表率,既要强化对计生工作的认识,又要从自身做起,遵从计生工作的政策。其次,企业计生工作方法中要采取职工普遍接受的形式,通过不同的计生工作方式,将企业计生的理念和计生工作的政策更好的传达给企业员工,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的员工所接受。同时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等深受职工喜爱的活动形式,针对企业计生工作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情况,在充分理解企业员工的心情和处境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不是盲目的指导管理企业的计生工作。

3.4 企业计生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调查研究机制,在通过计生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员工之中,了解企业员工的情况、分析现存问题、提出新的方法,从而让计生工作始从实际出发,尊重企业员工的个人情况,保障企业计生工作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企业计生工作评判机制,通过企业员工普遍满意的计生工作评判机制,根据企业员工对于企业计生工作的态度和满意度评判企业计生工作的实效性。最后,要建立企业计生工作的大众参与机制,将企业的计生工作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绩效考核之中,通过企业计生工作与企业综合考评机制的挂钩,使企业计生工作得到普遍的认同。

3.5 企业计生工作要做好企业女员工的关怀工作 企业计生工作要扭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和计生政策实施工作与企业员工尤其是女员工实际相脱节的状况,企业计生人员必须深人基层.深入企业女员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企业女员工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各项服务 措施,竭尽全力地满足女员工的需求和解决对于计生工作的担忧。

总之,企业计生工作是国家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企业计生工作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树立新的工作理念,采取新的企业计生工作措施,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对我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与建议[J].健康必读.2011(3).

[2] 朱银雪.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J].科技信息.2010(32).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计划生育 企业

1.当前企业计划生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计划生育思想认识不全面

首先,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发展的转变,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顺应新的形势进行转变,企业组织中更多的重视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组织工作。其次,企业的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企业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的指导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和企业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但是在部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着部分从业人员对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错误的认为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在于过场,多少和时间长短不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往往存在不作为或者不尽力作为的状况。

1.2计划生育工作缺乏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现阶段,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计划生育教育和工作与企业实际和社会实际关联度不够密切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教育中,少数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从业人员对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性质和智能理解不全面,认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平时就是传达政策思想,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式局限于报告会、念念文件等。计划生育工作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计划生育教育工作对于实际情况和空洞理论之间的联系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突出企业内部对于企业女员工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3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企业计生工作机制是保证企业计生工作运行执行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现阶段企业计生工作中,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重心的转变,企业计生干部普遍存在不得罪人的思想。企业计生工作机制未建立或者不健全,企业计生工作缺乏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对于计生工作中的错误人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状况,或者对计生工作错误的责任人的处理体系严重不健全,导致企业计生工作中造成部分失误。

2.企业计生工作新理念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发展,企业计生工作在整个计生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计生工作是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计生工作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员工家庭的长期幸福,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的计生工作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出发与“人”,着眼于“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的基本要素,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3.企业计生工作新措施

在新的环境要求下,笔者认为,当前企业计生工作应该转变企业计生工作的理念,针对企业计生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将企业计生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3.1企业计生工作坚持尊重、理解和服务的原则

首先,企业计生工作要尊重企业员工的职工的人格、遵从企业员工的各项合理的要求,尤其是计生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要尊重企业员工应该享受的各项合法权利。其次,企业计生工作要主动理解员工的态度和对于计生你工作的意见。

3.2企业计生工作要坚持责任,顾全大局,敢于创新

其一,企业计生要坚持责任。计生工作的从业人员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调整心态,加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做好本职工作,及时了解企业计生工作的不足,妥善解决企业计生工作的问题。其二,企业计生工作要顾全大局。企业计生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其复杂程度和广泛性直接影响着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的计生工作要顾全企业的正常运行的大局,增强企业计生工作的全面性。其三,企业计生工作要敢于创新。

3.3企业计生工作要改革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 企业计生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指导和辅助。在新的环境中,既要积极转变企业员工的计生理念和思想方法,同时要转变企业计生从业人员的工作思想观念的认识和工作方法。首先,企业计生从业人员做好自我转变,“正人先正己”,企业计生从业人员要端正态度,做好计生工作的表率,既要强化对计生工作的认识,又要从自身做起,遵从计生工作的政策。其次,企业计生工作方法中要采取职工普遍接受的形式,通过不同的计生工作方式,将企业计生的理念和计生工作的政策更好的传达给企业员工,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的员工所接受。

3.4企业计生工作要做好企业女员工的关怀工作 企业计生工作要扭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和计生政策实施工作与企业员工尤其是女员工实际相脱节的状况,企业计生人员必须深人基层.深入企业女员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企业女员工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各项服务?措施,竭尽全力地满足女员工的需求和解决对于计生工作的担忧。

总之,企业计生工作是国家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企业计生工作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树立新的工作理念,采取新的企业计生工作措施,促进企业计生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华.对我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与建议[J].健康必读,2011(3).

[2]朱银雪.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J].科技信息,2010(32).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沿河;核电站;日常运行;大修切换;管理方法;综述

0 引言

随着核电机组的增多,机组日常运行与大修切换的频率和次数也随之增多,在日常、大修计划组织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的核电站中,这种切换会带来一定的管理移交问题。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对这种切换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1 日常转大修项目的选取范围划分,确定交接对象

根据核电站工作的性质,主要分为定期试验,纠正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要保证项目交接的完整性,必须同时兼顾到上述所有种类的工作。机组日常运行的管理单位是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大修期间的管理单位是大修项目组,所以交接的各单位的接口一定要明确。设想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逐步有序实施。

日常发现的缺陷或者日常预防性维修/定期试验工作,如对机组核安全及发电能力无立即影响的,可按照下述原则转大修执行:

1)日常无检修窗口,必须停机停堆才能处理的工作。

2)需降功率处理但日常无合适降功率窗口的工作。

3)日常处理风险较高的活动,可结合大修主隔离、检修窗口安排以降低风险的工作。

4)经相关专业评价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无即时影响,日常处理产生核安全设备不可用或潜在核安全设备不可用风险,大修非功率运行模式下可避免产生核安全设备不可用的工作。

5)日常处理有高放射性风险或会大量产生高放射性废物,大修有合适窗口可结合安排降低整体放射性及三废风险的工作。

6)与机组状态相关,只能在非功率运行模式下才能执行的工作。

7)公用机组机可转大修工作范围原则上由双方商议确定。

8)对于预防性维修项目,经调整后计划日期落在大修期间的项目,考虑设备切换等原因,如果安排到日常,调整裕度超过25%,将转大修。

9)部分预防性维修项目有明确的检修期限要求(考虑季节、天气因素、如防冻、防汛项目),如果日常调整将会违反管理程序对检修期限的要求,可考虑转大修。

10)对于定期试验项目,经调整后计划日期落在大修期间且需要执行的项目,转大修。

11)主工作已转大修的配合性工作。

12)其他日常执行有特殊风险或困难,根据大修具体情况经双方评价认为大修执行风险度较低的工作。

2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定期试验交接

2.1 定期试验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过渡到大修项目组流程

1)机组大修开始前1个月,定期试验工程师根据日常年度试验计划筛选出计划安排时间点落在大修期间的日常短周期定期试验项目,编制《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

2)计划工程师将《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相关执行处定期试验负责人审查,并组织会议讨论确定《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

3)计划工程师编写会议纪要(《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作为会议纪要附件),由运行处和核安全处定期试验负责人进行校核,生产计划处长和大修经理进行审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和主管大修的维修部经理批准。

4)根据批准的《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计划工程师调整日常生产计划;大修计划工程师调整大修计划。

2.2 定期试验由大修项目组过渡到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流程

1)机组大修重新启动到热停堆平台时,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定期试验管理的计划工程师清理定期试验的执行情况,编制《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将《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相关执行处定期试验负责人审查,并组织会议讨论确定《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编写会议纪要(《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为会议纪要附件),由运行处和核安全处定期试验负责人进行校核,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处长和大修经理进行审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和主管大修的维修部经理批准。

4)根据批准的《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调整日常生产计划;大修计划工程师调整大修计划。

3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预防性维修交接

3.1 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流程

1)大修开始前1个月,日常生产计划部门从年度计划中筛选计划安排时间点落在大修期间的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制作清单发给执行处、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同时收集反馈意见。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将转大修的初步方案,召集相关部门讨论,确定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正式方案。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确定的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正式方案编写会议纪要,经日常生产计划部门长批准后,发送到相关部门执行。

3.2 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执行与跟踪

1)各执行处根据大修工作包准备流程准备日常预防性维修转大修项目,准备好的许可申请提交给大修计划。

2)大修计划将日常预防性维修转大修项目纳入大修计划。

3)大修结束后,在大修项目组向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交接报告中反馈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执行情况。

4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纠正性维修交接

4.1 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流程

1)大修前8个月左右开始,每月进行一次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会议。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每个月清理拟转大修的纠正性维修清单,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设备管理处、相关执行处审查。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审查反馈意见,调整拟转大修的纠正性维修清单,组织讨论,确定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清单。

4)大修开始前1个月,日常纠正性工作票每周与大修交接一次;大修开始前1周,日常纠正性工作票每天与大修交接一次,交接由日常计划工程师和大修计划工程师沟通和协调后完成。

4.2 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的执行与跟踪

1)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会议纪要确定的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清单将工单准备状态,并将所有移交工单的开工条件由“日常”改为“大修”。

2)各执行处根据大修工作包准备流程重新准备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项目,准备好的许可申请提交给大修计划。

3)大修计划将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项目纳入大修计划。

4)大修结束后,在大修项目组向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交接报告中反馈移交项目的执行情况。

5 机组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议

在完成上述前期工作之后,最终需要一个出口,对上述成果进行最终的交接,并对交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澄清,可以组织一次双方交接的出口会议来实现。机组大修解列前约3天(具体时间由两个项目组确定)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移交给大修项目组管理,并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提交一份交接报告。

5.1 交接报告准备

1)在机组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开始前,由日常生产计划部门组织、准备交接报告。

2)相关处根据要求提交材料给日常生产计划部门。需提交的材料和负责处如下:

(a)机组移交概述――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b)大修预检计划及执行情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c)日常转大修工作票清单――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d)日常未完成工作票清单及状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e)机组现有的临时控制变更清单及状况――仪控处

(f)机组现有的临时系统装置清单及状况――机械处

(g)机组不符合项状况清单――系统设备处

(h)机组带压堵漏清单及状况――机械处

(i)未关闭许可票的清单及状况――运行处

(j)运行关注问题及相应工作票情况――运行处

(k)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关注的需要在大修中处理的重点项目――系统设备处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收集的材料,编写移交报告草稿,并将移交报告草稿发给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大修经理、维修经理、运行处、设备管理处、大修处和相关执行处审查。

4)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审查反馈的意见修改移交报告,完成正式移交报告的编写。

5)正式移交报告在移交会后走电子流程完成签字和分发。

5.2 交接会议管理

1)为了保证日常生产日计划和大修日计划的平稳过渡,以及日常生产计划会和大修计划会的平稳交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一般要求安排在上午进行;

2)交接会议参与部门和人员规定如下

(a)会议主持人: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或其指定的负责人。

(b)与会部门和人员:运行处、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核安全处、设备管理处、大修处、仪表处、静止机械处、维修经理、大修经理及大修指挥部相关成员。

3)交接会议的主要议程

(a)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介绍移交报告概述。

(b)与会人对交接报告内容提出询问和澄清;针对交接报告的复杂疑难问题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指定人员跟踪解决。

(c)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与大修经理签署机组责任移交书。

4)交接会议后的行动

(a)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通知:移交机组新产生的通知单请求条件填写大修轮次;移交机组准备好的工单递交给大修计划人员;明确移交机组日常日计划执行的截止时间。

(b)大修指挥部发出通知,启动大修计划会,出版大修计划,移交机组执行大修计划。

(c)机组责任移交后,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和大修计划工程师对日常与大修间相互影响的工作保持沟通与协调。

以上就是移交过程和需要注意事项的综述。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济南铁路局调度所,山东 济南 250000)

列车调度系统是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的子系统,它是包括列车调度员,TDCS/CTC设备,调度电话等元素的人机系统。它统一指挥一个调度区段行车,因此它应具备主要行车人员和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桥隧、牵引供电等设备情况的知识库,并且有掌握天气变化对行车工作影响的规律,组织行车有关人员协调作业,保证列车按列车运行图正点运行等系统功能。

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是指列车调度系统在一定的工作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对运输流的有效的管理与组织,使铁路运输系统中运输流不间断性运行的工作能力,或者说是兑现日(班)计划运输流的工作能力。

1 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与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可靠性关系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除列车调度子系统之外,还有计划、货运、客运、特运、施工、机车、车辆、供电、工务、电务等子系统。列车调度子系统要处理来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各种信息流,同时列车调度子系统产生的信息流也会传递给各个子系统。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出现降低或者失效,直接影响到整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的运作,整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可靠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所以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在整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 列车调度系统人员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 生物节律

铁路调度系统结构复杂,人员数目多,况且多数人员都是日勤和夜班轮换作业,实际工作中有的作业人员遇到复杂问题不能冷静分析,沉着应对,而足表现的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尤其在非正常情况下,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2.2 疲劳作业

疲劳是指在作业过程中连续不断消耗能最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而引起作业能力下降的现象。人在疲劳时,会出现身体不适,头晕、头痛、困倦,控制意志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信心不足,工作能力下降,动作不准确,反应迟钝等情况。

2.3 信息误差

在调度系统中,信息沟通的不彻底或误差对系统的可靠性同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一系统信息交换比较频繁,所以,必须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如果在沟通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实际上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表达不清楚、错误的解释、同化信息等等。

2.4 责任心问题

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作业中精力不集中,缺乏对安全的敏感性和警惕性。这一点在一些基层车站表现突出,车站作为调度系统的最底层,是最为重要的一层。如果车站作业人员传递各种信息不及时,或是漏传、错传,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5 业务素质

调度系统是多工种协同作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很大。调度系统中有的调度员从事本职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理一些突发问题轻车熟路,然而有的却是新职人员,他们刚从事本职工作,经验少,缺乏问题的预见性,处理突发事件手忙脚乱,力不从心。此类人员往往是事故的多发点。

3 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及其策略分析

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即阶段计划是列车调度员根据阶段计划开始时间至计划结束时间内根据区段设备的状态、列车运行、机车运用等相对确定的信息,按照期望的目标制定的区段列车运行工作组织计划。列车运行调整的目的是使列车在调度区段内的运行尽量符合基本运行图或日(班)计划。可见,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是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保障,在整个运输生产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本质上属于一类特殊的调度问题,实质上就是处理列车与车站、列车与区间及列车之间的关系,规定列车占用区间和占线的合理时机。调度员下达阶段计划给车站,车站应全力组织实施阶段计划,但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实施阶段计划过程出现偏差。这些偏差的大小与列车种类、运输流的强度和密度,技术设备和机车车辆的可靠性有关。作为列车调度员,为了提高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可靠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值班主任(副主任)、行调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调度区段列车指挥调整工作,组织实现日班计划确定的各项运输任务。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组织所辖区段各站段有关人员,严格按章作业,实现安全生产。

(3)坚持集中统一指挥,严格遵守调度纪律,听从领导指示,服从上级调度指挥。认真贯彻“先客后货、先跨局后管内”的原则,正确及时编制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准确地向编组站、区段站下达列车到发计划

加强邻台间的联系,确保运输畅通,实现分界口列车交接计划兑现。

(4)及时编制、下达和组织实现三、四小时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掌握班计划中的列车接续及机车交路,充分利用通过能力和运输设备,挖潜提效,大力组织晚点列车恢复正点,努力提高正点率。

(5)正确及时地行车指挥有关的调度命令和口头指示,调度命令须严格按《调规》要求,严禁简化调度命令程序。

(6)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类行车事故,组织好事故救援,尽快恢复正常行车,降低事故影响,并及时向值班主任报告。

(7)对专运、军运、重点、超限列车要重点组织,确保安全正点。加强旅客列车调整,及时了解旅客列车运行情况,遇有晚点时,应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恢复正点。

(8)掌握机车乘务员的劳动时间,及时勾画机车交路,对摘挂列车重点组织,根据各站甩挂作业情况,均衡车站作业时间,防止乘务员超劳。

(9)按时召开小型电话会议,布置工作重点及安全注意事项。阶段性收取和预计车站站存车情况并及时汇报计划调度员。

(10)检查编组站、区段站及始发站的列车到开情况,指导所辖车站保证不间断接发列车。

(11)按时提供编制日班计划的资料。

(12)深入现场,熟悉有关站、段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各项技术作业标准和各站接发列车有关规定。

(13)CTC区段的列车调度员还应负责车站接发车进路的设置。指挥助理调度员通过CTC系统正确操纵所辖区段内各站信号设备,指挥助理调度员及时、正确地拟写调度命令(行车凭证),并进行检查确认。

(14)准确、及时、清楚、完整地填写调度图表和台帐;正确运用计算机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15)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临时任务。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引 言

我国目前已有上市公司尝试推出自己的员工持股计划来激励员工,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到目前国内上市的公司尚没有一家推出标准的员工持股计划,从而出现了上市公司员工激励方式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证券市场发展的局面。探讨我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问题与对策,并且探讨信托方式在我国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全员激励约束机制。由于信托制度能够解决员工持股运作中现存的法律障碍,并能规范员工持股市场行为,有效地保护受益人利益;而且信托制度功能的多样性,使其能够根据不同性质、规模的企业以及实行员工持股目的的不同,设计出相应的信托模式,因此,员工持股信托方案将具有广泛的需求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员工持股计划及现状分析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

按照美国员工持股协会(the esop association)的定义,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使员工投资于雇主企业从而获得长远收益的员工受益计划。或者说,它是一种使员工成为本企业的股票拥有者的员工受益机制。

员工持股计划实质上是指本企业员工通过贷款、现金支付等方式来拥有本企业的股票,并委托给某一法人机构托管运作(该机构代表员工以股东身份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监管,并按所持股份份额分享公司利润,从而使员工能够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产权制度或激励约束机制。员工持股计划中所涉及的相关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时期,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推进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实现国有资产安全退出的一个有效途径。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现状看,截至2003年12月31日,在我国1285家上市公司中,有112家公告实行了股权激励制度,占所有上市公司的8.72%。虽然比例不大,但表明股权激励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股权激励已经从前期的探索试行逐渐发展到深入推广阶段。员工持股在上市公司中应用的比例相当高,占13%。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比重,实现经营者、员工持股,实行股权激励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长期证券和亚商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表明,股权激励作用明显。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统计数据显示,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远远大于全部上市公司的相应指标(以2001年中期沪、深所有上市公司剔除全部pt公司为样本,共计1026家),其中每股收益是后者的164%,净资产收益率是后者的265%。对各种股权激励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管理层/员工收购、经营者/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199和0.145。考虑到全面推行股票期权尚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建议,实行股权激励的理想模式是管理层/员工收购并持股模式,即推行员工持股计划(esop)。

二、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问题

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必须有股票来源,这是这一制度得以建立和实施的根本条件和前提。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实行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有两个:一是公司相机发行新股票;二是通过留存股票账户回购股票。由于我国公司设立实行的是实收资本制(也称“注册资本制”),公司股本总额就是设立时的实收资本额,没有“股票蓄水池”,公司也不存在库存股票。现行的商法环境中缺乏股权激励的合法通道,始终无法很好地解决股票来源问题,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测算,中国上市公司5%的流通市值即超过2000亿元。5%回购空间意味着高达上千亿的财富将面临重新分配。这一制度天花板一旦打破,无疑将引爆巨大的创富空间。从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还不具有采用国外特别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所需的预留股份条件。

(二)持股员工的资金来源问题

我国员工持股一般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推行的,一般采用现金购股,资金来源是直接掏员工的腰包,这与美日等国家是截然不同的。我国长期以来的低工资制度,使经营者与员工无法筹措足够的资金来参与持股计划,而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又无法为其提供融资。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员工持股不能直接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因此,目前操作的银行融资大都是通过股权质押贷款的形式完成的。另外,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股权质押贷款非常谨慎,持不鼓励原则,折现率很低,因此一般不能完全满足收购人的资金需求。有的商业银行想以个人消费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贷给个人,由个人再买股权。但是消费贷款必须指明用途,这种变通方式实际上违反了不能用消费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的规定。而且,银行有时会利用变通方式,如将贷款先贷给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再由企业借贷给个人,或者通过委托贷款贷给“壳”公司,这种方式实际上是规避法律的行为。

(三)股票管理机制问题

我国职工股的股本多源于职工毕生的积蓄和亲友的借贷,且处于小股东地位,股小言轻,往往更注重于股份的增值和风险的转移,而非参与投票表决。员工持股所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持股的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证明,职工持股会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管理,在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投资者、生产者、经营管理者的内在动力,为企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国内员工持股计划现有模式如下:

1.员工持股会模式

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又有两种具体的做法。第一种做法是地方主管部门员工持股会管理办法等,在办法中确认员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由地方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社团法人。第二种做法是不单独给与员工持股会社团法人地位,而是将企业的员工持股会作为企业内部的组织,员工持股会有企业工会领导,并由工会代行一些需要法人出面的工作。

从前文的介绍可以看出,上述两种做法现在都缺乏法律支持。在目前的政策法律框架下,该思路的推行存在制度性障碍。

2.公司法人模式

企业法人作为持股主体,就是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出资成立(或收购)一家公司,然后通过这家公司持有原公司的股份。这种模式的最大法律障碍是:《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投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积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而投资公司注册资金要求在1000万元以上,这无疑大大限制了这种模式的应用。因为作为员工持股的主体,不可能强制其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更不可能让他的资金中只有一半可以投资持股,而另一半只能闲置不用。另外,这种模式还有一个问题是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双重纳税问题。

3.自然人账户模式

利用自然人账户变相持有内部员工股很明显是一个十分不规范的办法,不但违反证监会的现行规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而且,员工所持股票的投票权的实施以及其他管理权问题都难以规范、高效地解决,会严重违背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

上面的三种模式在解决持有股票,购股资金和股票的投票权和管理权的行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相比有相当的差距,不适合以其为基准建立规范的员工持股计划。

三、员工持股计划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对策

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都发行过一定比例的内部职工股,依据我国证券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不允许上市公司发行职工股和限制公司回购股份。这对上市公司推行职工持股制度形成了很大的制约。解决预留股份的来源问题是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基础条件,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解决股票来源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定向扩股

即上市公司为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向员工实施定向增发计划。本部分发行的新股包括ipo、配股、增发等形式。证监会应制定相应的标准,规定当企业发行新股时,可以定向发行给内部员工。

2.原股东转让

主要是大股东转让部分股份作为股份预留。在目前我国进行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原股东(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转让已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3.国有股减持

也有专家认为,可以将国有股减持同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结合起来,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根据我国国情,可以采用向流通股转配送股的方式,减少以国有股为主的非流通股的份额,这可以成为上市公司提供员工持股计划所需的股票来源。

4.二级市场购买

通过信托公司、基金或其他机构购买本公司股票并代为持有。通过机构从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不存在法律政策的限制,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而且购股数量等也不受限制。但是,这种方式受市场的影响大,所需要的资金较多。

5.公积金转增

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作为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就是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决议,将一部分资本公积金转增为公司的股份,作为预留股份以推动实施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以公积金新增股本作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来源,由于预留股份无论在行权前还是行权后,都有清晰确定的所有权人,因而符合实收资本制的工商注册要求;同时,由于此种预留股份的取得不涉及股份回购问题,因而不违背《公司法》,而且也是合理的。“公积金转增”不局限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由于盈余公积金也属于“净资产增值部分”,因此用盈余公积金来奖励有贡献的员工特别是对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也符合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精神。而且,从会计法规上来看,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也是正确的。通过以上渠道取得预留股份的方式各有特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对现有制度框架的一种创新。

(二)持股员工的资金来源对策

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所需的资金应由公司和职工共同分担,至于分担的比例问题,则应根据不同公司的情况,具体分析解决,但在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实践多采用职工直接出资的办法,增加了职工参与的难度。

一般而言,员工持股的资金来源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员工个人资金

利用员工出资,可以增强员工的股东意识,增强认同感和责任心。这是达到员工持股计划目的的最佳途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笔者建议可以允许公司职工分期付款。

2.借贷资金

即企业或银行向员工提供的用于员工出资的专项贷款。银行贷款需要其他企业提供担保,或由员工持股会以其持有的公司的股份作为质押。在没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可由企业划出专项资金借给员工购股,借款利率由企业参照银行贷款利率决定。借款本息在员工每年分红时扣回,并在规定期间内偿还本金。

3.公益金和奖励基金结余等款项

根据员工过去的收入水平及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其以自有资金出资的比例及出资金额,鼓励员工以自有资金出资;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再通过其他途径帮助员工出资。之所以这样操作,是因为员工持股的出资如果主要由借贷资金(企业提供担保)或公益金、奖励基金结余等福利资金组成,会让员工认为员工持股只是一种福利行为而非投资行为,从而不会产生股东意识和行为,无法把企业经营状况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也就失去了员工持股增加企业凝聚力的意义。

(三)员工持股管理体制对策——信托方式下的员工持股计划研究

我国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时,主要面临着股票来源、资金来源和管理机构等问题。目前我国比较合法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信托方式,这种方式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不仅为发达市场国家所普遍采用,而且在我国也有良好的前景。当然,在我国利用信托方式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还是新生事物,其所依赖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还不是很完善。

虽然国内信托投资公司的信誉不高,存在实质上的信托财产没有独立地位的问题,同时由于股票信托中的表决权如何执行等问题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上市公司利用信托的办法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时存在较大的疑虑,但是,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正在走上正规,而且一些有实力、规范的信托投资公司已推出了规范的员工持股计划信托项目,如北京国际信托esop信托、天津信托员工持股信托、中信信托员工持股信托和内蒙古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信托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中至少可以提供财务顾问、股权管理和持股贷款融资等方面的金融服务。虽然以信托形式进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还没有成熟,但这并不能否认信托机构在我国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中的作用和前景。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生产作业计划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67-02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计划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繁琐的工作。我厂在以往的生产管理工作中,长期采用手工统计工作方式,将每种方舱产品的所有零部件明细进行手工统计、汇总,对多处使用的同一种零部件进行手工的数量合并,最后制成该产品的生产作业计划汇总表。这种手工统计工作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消耗计划员大量的工作时间,而且在手工统计过程中,错误率非常高。手工工作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制约了全厂的生产组织安排,难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面对这种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的工作方式,本人根据我厂的具体生产管理模式,编制了一套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系统,利用办公自动化的高效性来提高全厂产品的生产效率。

1 系统功能说明

本系统首先将工厂技术部门下发的产品各部分零部件明细表自动导入到数据库中,系统根据导入数据库中的零部件明细自动生成该产品的生产作业计划汇总表,汇总过程中必须将所有相同的零部件进行数量合并,以便统一加工生产。汇总表中每条记录代表一种部件或零件,记录中包含该部件或零件的名称、图号、数量、工序等信息。生产作业计划汇总表具有打印报表功能和生产施工单打印功能,并可按零部件的工序和加工分厂进行查询。

在高级程序语言中,VB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面广,易于掌握的程序语言,而且我也非常熟悉该语言,以往在别的系统中多次应用过,所以选定使用VB来开来本系统。由于我厂方舱产品的零部件数量不是非常大,而且数据之间的关联不是特别复杂,所以我选用微软公司的ACCESS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库;为便于计划员操作,采用EXCEL制作数据报表。

2 系统流程图

本系统主要操作过程为用户登录、生成生产计划汇总表、数据查询,计划汇总表报表和施工单报表打印等,操作流程如下面流程图1所示。

3 主要功能模块说明

本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登录、生产计划自动汇总、报表打印、数据查询、帮助信息等几个模块,以下对主要模块进行说明。

3.1 用户登录

本系统具有安全保护功能,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必须进行注册。进入本系统时,只有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用户名或密码输入错误时,系统提示重新输入,输入三次不正确,系统自动退出(如图2)。

3.2 系统主界面

用户正确登录后,进入系统主界面。通过界面上方的下拉菜单或功能按钮可进入新建产品库、数据查询、生产计划报表、生产施工通知单报表、帮助信息等功能模块(如图3)。

3.3 生产计划汇总表自动生成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将产品各部分的零件明细表自动导入到数据库中,并自动统计汇总成一份生产计划汇总表。统计过程中,系统将各部分的零件记录汇入到生产计划汇总表中,并且将汇总表中相同的零件进行数量合并(图号相同的零件为同一种零件)。生成的生产计划汇总表包含了产品的所有零部件,每条记录包含该零部件的名称、图号、数量、全部加工工序及每道工序的加工分厂。生成的生产计划汇总表具有报表打印功能,输出的报表作为计划员组织安排生产的依据(如图4)。

3.4 生产施工通知单和工序合格流转卡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为根据产品的生产计划汇总表,自动生成生产施工通知单和工序合格流转卡。计划员可选取或查询生产计划汇总表中的任意记录,将这些记录以生产施工通知单模板形式输出(如图5),作为工人生产的依据,输出的生产施工通知单旁附有工序合格流转卡,作为检验人员对零部件每道工序检验及该零部件加工流转的依据。生产施工通知单和工序合格流转卡的模板样式见图6。

3.5 数据查询

该模块为计划员提供了对生产计划表的查询及查询结果打印功能。计划员可按工序、加工分厂、加工工序等对生产计划表查询,可按生产计划表的记录编号查询,也可查询在某一分厂内部封闭加工的记录。查询结果显示在窗口下方的数据表格中,便于观看,通过“打印”按钮,可将查询结果以报表形式输出(如图7)。

4 结语

本系统于2002年年底调试并试运行结束,正式在工厂生产部门安装使用,运行至今未出现统计错误和系统故障,赢得了各部门的赞同和完全认可。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完善发展党员规划计划制度

1、为了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和本单位的实际,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形式,定期制定科学的发展党员规划和计划,部署和安排好发展党员工作。

2、发展党员规划、计划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还应提出工作上的要求和措施,着力在改善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队伍的文化、年龄、性别结构及职业分布等方面下功夫。规划、计划中确定的发展数字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可根据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成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宏观指导数量和比例要求,一般只在市委规划和各区委、系统党(工)委的规划、计划中明确,不应分解到基层党(工)委,要防止实际工作中出现“分指标、卡比例”的倾向。

3、市委组织部每五年制定一次《深圳市发展党员规划》。在综合分析过去五年全市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五年内全市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现实依据和实施意见。

4、各区委组织部和各系统党(工)委要根据全市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结合本区、本系统发展党员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现状,每五年制定一次本区、本系统发展党员规划,每年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

5、各基层党(工)委、基层党支部要对本部门、本单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依据积极分子成熟状况,提出教育、培养和考察的进度要求和具体措施,并结合上级党组织的发展党员规划,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

6、各级党(工)委组织部门每年1月向同级党(工)委和上级党(工)委组织部门报告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每年12月向同级党(工)委和上级党(工)委组织部门报告本年度发展党员计划落实情况。上级党(工)委组织部门要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发展党员规划和计划进行督促指导。

二、完善发展党员集中培训制度

7、为了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要坚持通过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的教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党的纪律和党的作风的教育。同时,为了帮助发展对象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理论素养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实行对发展对象的集中培训制度。

8、集中培训对象是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已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拟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确因客观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党组织应安排他们学习指定的文件,并搞好辅导。原则上未经过集中培训的发展对象,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

9、集中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国共产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并将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编写的《入党教材》作为学习培训辅导材料。同时要根据中央和省、市委有关要求以及发展对象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等差异,区别情况,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其他培训课程。

10、集中培训为短期培训,时间一般为5-7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集中培训的具体时间由基层党(工)委在年初作出安排,并报区委组织部或系统党(工)委备案。

11、为保证学习效果,除集中培训外,还可针对发展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教育。对文化素质较高、自学能力较强的培训对象,可采取自学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的培训对象,可采取集中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还可邀请一些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用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和教育培训对象。

12、集中培训结束时,要对培训对象进行培训效果的考核。考核可采取试题测试或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等形式进行,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的,方可发展入党。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暂缓讨论其入党问题,同时可安排其参加补考或下一期培训和考核。确因客观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而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学习的,也必须参加考核。

13、集中培训由基层党(工)委负责组织实施,也可由各区委、各系统党(工)委协调组织实施。集中培训原则上以基层党(工)委为单位,发展对象较少的基层党(工)委,可由各区委、各系统党(工)委协调组织,若干个基层党(工)委的发展对象集中开展培训。

三、试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度

14、为真实反映基层党支部全体党员对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意见,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实行票决制度,即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同意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

15、票决的对象是:已填写《入党志愿书》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经支委会集体讨论认为合格后,拟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预备期满,拟提交支部大会讨论转为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

16、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实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一半,才能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及投票表决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超过半数,但缺席人数较多,也应改期召开。

17、支部大会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的半数以上,方为有效。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会前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之内。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展对象入党或预备党员转正时,必须逐个进行讨论和投票表决。

18、接收预备党员的票决程序和办法是:与会党员在听取发展对象的汇报、入党介绍人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情况及意见、支委会对发展对象的审议情况等报告后,充分发表意见,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19、预备党员转正的票决程序和办法是:与会党员在听取预备党员的汇报、入党介绍人对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培养教育情况及意见、支委会对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审议情况等报告后,充分发表意见,对预备党员能否转正进行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投反对票或弃权票的,需在“备注”栏中说明理由。

20、对赞成票数未过半数的发展对象,半年内不得再次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发展为预备党员,但要做好思想工作,继续跟踪培养教育和考察。待发展对象条件成熟时,再召开支部大会表决。

21、对赞成票数未过半数的预备党员,支部大会须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形成“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决议。对没有通过的转正对象投“延长预备期”票多于或等于“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票的,定为“延长预备期”,少于时则定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22、无记名投票表决由支委会负责组织实施。举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时需分别设立监票员、计票员,由本支部党员中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担任。监票员、计票员(须符合回避要求)由支部大会主持人提名,并由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举手表决通过产生。投票结束后,应立即计票,并向支部大会公布计票结果。支部向党(工)委报告支部大会决议时,应将计票结果报告单复印件作为附件一并报告。

四、试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23、为了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更广泛充分地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24、发展党员实行两次公示,对象为:拟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拟转为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公示时间均安排在支部大会票决通过、上报基层党(工)委之后,基层党(工)委审批之前进行,期限均为5个工作日。

25、公示内容应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简历、工作单位及职务、近三年奖惩、党组织培养教育考察等情况,以及受理群众意见的时间、联系电话、联系人、信箱、邮编等。反映情况者应当提供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或工作单位。

26、公示范围一般为公示对象工作、学习的单位,也可根据需要扩大到公示对象的居住地(村或社区)。村、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在村、社区范围内公示。公示可以采取发公示通知、召开会议、张榜公布等形式进行。

27、公示由审批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的基层党(工)委及公示对象所在基层党支部共同组织实施。公示程序为:

(1)基层党支部发公示通知、召开会议或张榜公布公示内容。

(2)基层党(工)委和党支部共同受理群众意见,期限与公示时间相同。原则上只受理署名意见或当面反映的意见,对内容具体、线索清楚的匿名反映,也要受理核实。对反映意见者的情况要严格保密,保护反映意见者的合法权益。

(3)基层党(工)委调查核实问题,在公示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结果应向反映人反馈。公示对象对所调查情况有申诉权,要在开会研究前向被调查公示对象通报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听取申诉意见。

(4)基层党(工)委根据调查结果,召开全委会讨论研究,表决是否批准入党或转正。

28、调查结果分四种情况进行处理:对群众无异议或群众反映有问题但经查确认没有问题的公示对象,按规定程序批准发展入党或转为正式党员;对群众反映有一般性缺点和错误的公示对象,应及时予以提醒和批评教育,确认改正后按程序批准发展入党或转为正式党员;对经查确认群众反映问题属实,不符合入党或转正的公示对象,不予批准接收为预备党员或转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一时难以查实但又不能轻易否定的公示对象,暂缓发展或转正,待查实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发展或转正。

五、试行发展党员责任制度

29、为了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和有关人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实行发展党员责任制度。

30、发展党员工作要按照“谁培养、谁负责”,“谁介绍、谁负责”,“谁发展、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使基层党(工)委、党支部和基层党(工)委书记、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党小组长、入党介绍人、培养联系人等有关人员切实负起责任来。党支部指定的入党介绍人和培养联系人名单要报基层党(工)委备案。

31、基层党组织和有关人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和上级党(工)委的有关要求,自觉履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职责。

32、具体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形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因入党介绍人和培养联系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失误的,追究入党介绍人和培养联系人的责任;因党小组向党支部推荐不慎重,造成发展党员质量有问题的,追究党小组长责任;不按发展党员制度要求和程序规定进行的,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党组织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没有特殊情况、有条件发展党员但连续2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33、对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责任人,由上级党(工)委及其组织部门视责任大小,采取批评教育、谈话诫勉、限期整改等措施进行处理,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对违纪的,由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34、对违反《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本意见各项规定已吸收入党的,由上级党组织责成基层党委纠正,按规定程序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并在支部大会上予以公布。

六、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为进一步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今年以来,党员以及群团组织积极向各党支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6名,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队伍。明确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责任,党支部对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教育计划,并指定两名正式党员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同时还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档案,党支部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局党委根据《入党教材(XX年修订本)》为主要培训教材,对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

二、在发展党员宏观管理方面,明确了各级党支部要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计划管理,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性。局党委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员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分析,根据需要提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意见,逐级传达到基层党组织。基层各党支部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熟程度,向局党委报送本支部下一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局党委对党支部报送的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进行综合协调,防止发展党员数量大起大落,实现均衡发展。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农村综合改革方案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年全市经济和农村工作要点,明确市镇事权和财政收支范围,在此基础上核定收支和补助基数,充分调动两级政府增收节支积极性;继续完善市镇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市对镇级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镇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保证市、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镇机构和村组织正常运转,加大市镇财政对农业、农村义务教育、乡村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镇财政管理体制

年我市镇财政实行“核定收支,定额补助(上解),超收分成,超支不补,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即:核定镇财政收入和支出基数,对收不抵支部分市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对收大于支的镇适当上解,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实行4:6分成,即6成留给镇主要用于民生投入,4成上划市级财政,按照不挤不占的原则,全部调剂用于补助困难镇;支出超基数部分市财政不给予抵补(市政府另有文件规定的除外),由镇财政从超收财力中解决。

三、收入范围划分及收入基数的核定

按照国家现行税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收入范围的划定遵循属地原则:

(一)镇级收入范围。

1、税收收入:属于镇行政管辖区域内并由镇地税机关、农税机关征收的税种(不包括共享税上缴中央和省级收入部分,下同),原则上划归镇财政收入。

2、非税收入:镇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属于镇管理的集体收益等。

3、转移性补助收入:包括市级财政按包干方案核定对镇级财政的体制转移支付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补助、其他税收返还收入、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本级上年度结余结转,本级调入资金。

(二)市级收入范围。

镇所属辖区内由市直属税务机关征收的税种,增值税地方留成18.75%部分,非镇管辖区域内或由市农税局直接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契税及其罚款收入等,划归市级财政收入。为便于操作,对上缴中央和省共享税返还部分,不作为镇级财力核入镇收入包干基数,年终不返还各镇。

(三)市镇共享收入。

在镇所辖区域内的重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各项税收实行市和所在镇分成,具体办法按市政府制定的《项目税收收入管理暂行办法》(万府3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收入基数的核定。

年各镇财政收入包干基数以万宁地税局、市农税局、市财政局下达各镇征收任务为准,原非税收入中用于执收单位工作经费部分,不再作为不可支配财力予以剔除,而按部门预算要求作为经费支出项给予核定支出基数。即所下达各镇的收入计划全部作为可支配财力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对实际执行中发生的不可支配财力收入,年终考核时将予以剔除。

四、支出范围划分及支出基数的核定

(一)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确定镇级财政支出范围,具体包括:

1、纳入镇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单位。镇党政机关、财政所、农税所、镇所属中学、中心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农技站、农机站、水管站等行政事业单位;各村委会。农村综合改革后,按改革后的机构设置重新进行调整确定。

2、支出范围。

(1)个人经费部分。主要包括纳入镇财政供养人员范围的工作人员工资、津贴,及应由镇级财政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障缴费;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退职人员退职金;村干部(包括退休的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补贴及村组织运转经费;村计生信息员补贴;行政事业单位遗属供养人员和农村优怃人员(包括五保户)的生活补助等。镇机关非公务员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市统筹发放,不纳入镇级支出范围。

(2)公用经费。主要指用于保证镇机关事业单位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包括定额经费和项目经费。

定额公用经费根据不同类别单位按定额标准确定,主要包括公务费、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交通费、培训费等。

项目经费是镇政府为发展经济和所承担的社会事务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如墟镇基础设施、镇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建设,以及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支出。

2、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及镇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的工资分别划归市教育局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管理,列入市财政预算并实行市级统一发放,但为继续发挥镇政府对教育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职能,调动其积极性,农村中小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经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仍由镇财政负担,列入镇财政支出包干范围。

3、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和加强对基层派出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镇卫生院和派出所全部上划市级主管部门对口管理,其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二)支出基数的核定:镇总支出包干基数分“个人经费”、“公用经费”和“税费改革新增支出项目”三大类。

1、“个人经费”中“公职人员工资”指镇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选聘生)工资、离休人员和行政退休人员离退休金、退职人员退职金;“公务员津贴补贴”指行政机关(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津贴补贴,行政机关工勤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纳入社会保障实行社会化发放。在职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全市现行统一标准核定。

“补助人员补贴”指由镇财政供养的遗属赡养人员、农村优抚救济人员、五保户和村委会干部、自然村(社区)村民小组人员的补助,其补贴标准为遗属赡养人员为每人每月220元、五保户每人每月160元、村干部平均每人每月600元(其中:每人每月100元列在市级预算,由市级财政安排)、村(居)民小组长每人每月50元;农村优抚救济人员补助保持原基数不变,提高标准增加部分由市财政通过民政部门兑现;村退休干部补贴按市委组织部确定的标准列入镇级支出包干基数。村计划生育信息员补助,按规定标准分别由市镇财政各负担50%,镇负担部分由镇财政从农村税费改革(计生专项经费)转移支付补助中列支,市负担部分列入市本级预算通过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拨付。

“社会保障缴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保险五项,分别按在职人员工资总额的20%、2%、0.5%、7%和0.5%计算。

2、“公用经费”分“定额经费”和“项目经费”。考虑到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后,镇级财政超收空间已经很小,为满足镇级政权正常支出需要,“定额经费”参照市级定额标准核定办法,包括福利费、公务费,水电费、差旅费、电话费、交通费、工会费、培训费和日常业务费等。其单位分档及经费标准祥见《镇级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表》。

“项目经费”主要为满足镇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所需,分为“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预备费”和“教育费附加”三大项,“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经费”按照因素法核定,分别按镇人口比例、镇行政区域面积、镇年财政收入数、镇财政困难程度和民族人口数来核定,总的原则是总量保持适当增加,使各镇维持政权正常运转及“三农”等社会事业发展所需;“预备费”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5%核定,主要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教育费附加”依年基数,专项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建设。

3、农村税费改革新增支出项目及其支出包干基数的核定参照年执行。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补助由省财政全额负担,执行中将作为二次分配拨付到各学校。

五、其他相关事项

(一)《项目税收收入管理暂行办法》所指项目的税收具体由哪级征收机关负责征收,由市税务主管部门指定。不论由哪级征收机关征收,其税款一律先缴入市国库再按规定分成比例返还,每季度结算一次,年终算总账。市政府用于改善相应项目投资环境的支出,相应地由市和相关镇按分成比例分担。各镇按照《项目税收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获得的项目税收分成收入,税务主管部门在年初下达任务时如未包含在内的,季度和年终结算时,市财政将按该镇分成所得的50%上划或相应扣减体制补助基数,另50%作为镇超收财力用于平衡预算、消化预算往来挂账以及需要由超收财力安排的其它支出。

(二)为不影响国家工作人员的正常交流,对镇所属单位人员的正常调动,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编制管理的规定执行。由市编办核准编制,市人事部门核准工资基数,市财政部门方能给予办理相关支出基数的调整。正常调资升级、退休人员异地安置费、死亡人员怃恤金及安葬费等增支由镇财政自行解决。属于全市性的调整工资或经市政府同意应由市财政负担的增支,由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补助。

(三)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镇政权和村组织、农村义务教育正常支出需要。按规定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农村优抚救济、乡村道路建设、民兵训练和村办公经费、五保护补助等支出,必须足额编列预算,及时拨付。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确保专款专用。

(四)加强对镇财政库款的控管,严把用款计划和资金调度关。各镇财政所每月必须严格按照先足额上划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工资,再安排其他支出的顺序调度财政资金。在没有足额上划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之前,财政所有权拒绝拨付其他支出资金(特殊情况除外),违者追究财政所所长和有关人员责任。对未能及时足额上划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的镇,市财政将从体制补助和工资转移支付补助中抵拨。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有企业计划生育

1、 前言

一个国有煤炭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好坏,员工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意识强不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如何把计生管理有效地落实在实处,既能促进生产,又能抓实计生管理,这是摆在计生工作人员面前必须要破解的难题。

2、国有煤炭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

就计划生育工作来讲,我们义煤集团各级管理机构健全,工作人员配备到位,责任、报酬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范有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近年来部分矿区新建分支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确,企业把生产销售列在了头等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同时,一些临时职工居住、就业地点变动频繁,出现了流动人员难寻、婚育证明难办、孕育情况难控、违法生育难处理的现象。再者,近几年新建企业的外来员工和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难以落实管理单位,成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同时也给这些人群的婚育带来不便。

3、导致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不和谐问题的原因

目前国有煤炭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产生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比较多,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不利影响。近些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婚姻登记改革等许多政策、法规的重大调整,对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得择业渠道多元化、去向自由化,政府管理部门的规范约束力明显弱化。二是企业个别职工缺乏计生责任,齐抓共管单位配合度偏低也是原因之一。

4、要将计生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计生部门工作人员要增强使命感,深刻认识到人口计生工作仍将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因此,我们担负计生工作管理的同志首先要从思想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努力增强做好计生工作的使命感,要从学习领会党中央精神的认识和行动上走在职工群众的前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要通过组织开展形之有效的宣传、培训、走访、谈心等活动,深入到职工家属和生产一线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贯彻,将党和政府的计生政策送上门,帮助实行计生对象提高优生优育认识。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工作思路由过去的单一管理转向综合服务,工作对象由过去的全体职工转向主要针对女职工,服务模式由过去的群体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管理方式由过去的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面对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抓好计生工作就是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领导重视,计生工作才能抓好,也才能抓出成效来。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从可以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认识和理解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真正负起总责,关注本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培养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计生工作者,并要大力支持她们开展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切实把计生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完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同时,计生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体职工思想观念转变。最后,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行优生优育奖励办法,从制度上不断完善计生工作管理的良性机制。要从更加人性化的高度,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5、加强和改进国有煤炭企业计生工作的手段

5.1搞好清理清查

这是加强和改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只有全面掌握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准确摸清企业职工的相关信息和婚育状况,才能明确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归属地,对企业育龄人群落实分类管理、服务措施。在继续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情普查、妇女病普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技术相关的优质服务基础上,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应该真心实意地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解职工所难,把工作做细,真正发挥激励职工、服务职工的作用。

5.2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各企业要把计生工作纳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机构、配备人员、落实责任、保障经费,为计生工作开展提供充分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在对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时,从考核内容、工作指标、方式方法、奖励制约措施等方面,根据企业工作实际,合理设置指标,进行科学考核,特别是在奖励、制约方面,要抓住企业最关心、利益关系最密切的方面进行奖惩。

5.3落实齐抓共管

齐抓共管是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保障。企业主管部门和对企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在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齐抓共管职责,进一步明确对企业考核的内容和奖惩办法,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对企业计划生育问题严重,而相应制约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一并追究相关部门的连带责任,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合力。

参考文献:

[1]唐贵忠,冉云霞.计划生育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程利南.计划生育和生育调节[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为进一步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今年以来,党员以及群团组织积极向各党支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6名,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队伍。明确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责任,党支部对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教育计划,并指定两名正式党员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同时还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档案,党支部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局党委根据《入党教材(2009年修订本)》为主要培训教材,对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

    二、在发展党员宏观管理方面,明确了各级党支部要对发展党员工作实行计划管理,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性。局党委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员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分析,根据需要提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意见,逐级传达到基层党组织。基层各党支部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熟程度,向局党委报送本支部下一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局党委对党支部报送的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进行综合协调,防止发展党员数量大起大落,实现均衡发展。

    三、在履行发展党员程序方面,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票决制。各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党支部提出书面意见,应统计在票数内。同时对在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在培养考察和政审等工作中不细致,不认真或违反发展党员工作程序造成“带病入党”的,局党委要追究党员所在党支部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2009年发展党员情况和2009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2009年党员转正一人,发展预备党员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2009年计划党员转正2人,发展预备党员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8人。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 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本工程建成为一流的优质工程。本人就杭州西渠河景观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论述。

工程质量目标

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质量评定。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为100%,确保优良工程,争创省优样板工程。

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要素,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可分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2.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施工质量管理组织

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为此项目部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2)质量管理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置及运转均要围绕质量管理职责、质量控制来进行的,只要当职责明确、控制严格的前提下,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落到实处。本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2.2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

(1)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以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 目标计划,这个分项目标计划应使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 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 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员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的围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人、机、物、环、法”五大要素进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的质量 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故在质量保证计划中,对这施工过程中的 五大要素的质量保证措施必须予以明确地落实。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外观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 外观质量。“物”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为确保“物”的质 量,我们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地落实。“环”是指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 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施工过 程中能否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地落实才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按既定设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2.3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 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 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 检验计划。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 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有: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2.4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鉴于本工程工期紧,施工条件不利,故在施工中应树立起工程质量为本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和质量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工期必须服从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没有工期的保证。

综上所述,无论何时都必须在项目经理部树立起安全质量放首位的概念,但工期的紧迫,就要求项目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流程,编制科学、简便、经济的作业指导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编制每周、每月直至整个总进度计划的各大小节点的施工计划,并确保其保质、保量地完成。

(2)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员先对图纸进行深化、 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施工员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难点、特殊点,更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操作人员心里有数,从而保证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采用二级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第一级为技术负责人,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向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员、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为施工员向班组进行分项的技术交底。在本工程中,将对以下的技术保证进行重点控制:各种试验分析报告;控制轴线、高程标高的控制;沉降观测。

(3)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员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中的计量管理的保证措施: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各种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并在指定权威的计量工具检测机构(经业主及监理同意),按单位的计量管理文件进行周检管理。同时,按要求对各操作程序绘制相应的计量网络图,使整个计量工作符合国家的计量规定的要求,使整个计量工作完全受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方献:

【1】黄中祥.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ESOP起源于美国,全称Emplyee Stock Option Plan,即员工期权计划。有关ESOP的基本概念此处不赘,需要指出的是,期权计划的特点之一是股权并不随合同的签署立即转移,而是于约定期限期满时转移(即行权)。这也是期权计划的核心价值所在:于行权日以当初约定价格购买已升值股权(股票)的预期,可以极大地刺激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正因为如此,ESOP计划成为了欧美各国普遍采用的公司治理方式。ESOP计划出现在我国并不算晚,但是相应的立法文件却姗姗来迟。目前,针对上市公司实施ESOP计划,我国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监管体制,而对于非上市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实施ESOP计划,则不得不称之为“灰色地带”。• 证监会2009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证监会此文是我国对ESOP计划操作规范和监督管理的第一次详尽规定,是指导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重要文件。确切地说,该文件不是从ESOP角度,而是从一个更大的角度,即股权激励的角度对此进行规范,并且将股权激励进一步细分为两类,即“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而后者与所谓的ESOP计划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该文件的重大意义在于,其从以下各个核心方面对“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进行了相当细致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期权激励对象:原本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和其他员工,并且不包括独立董事,但是2009年3月17日证监会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和《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将监事从股权激励对象中摘除;2、标的股票来源:文件规定了两个途径,即增发股票(包括配股)、回购公司股票,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3、股权激励限制:即用于激励计划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激励对象获得的股票期权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或偿还债务;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为10年;4、股票定价:即在计划公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和计划公布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之间,取其较高者作为定价的下限,并且该定价还需要通过证监会的无异议函。从以上各要点可以看出,在证监会的文件规范下,上市公司有了一套成熟的ESOP计划指导和监管体系,这也是在我国实施ESOP计划唯一不进入灰色地带的领域。但是,此文件仅仅规定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问题,而对非上市公司当然不能直接适用,并且证监会也不是非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那么非上市公司实施ESOP的法律规范何在?• 2009年《公司法》第143条有看法说《公司法》143条是我国对非上市公司(但仍然仅仅针对股份有限公司)实施ESOP的认可和规范,笔者对此持保留意见,并作一简要分析。众所周知,该143条是公司回购本公司股份的例外规定,其中第三项,即“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被认为是对ESOP的立法支持。笔者认为,该143条与ESOP立法支持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1、该143条仅仅规定了可以“将股份转让给本公司职工”,但是并没有规定允许以“期权”的方式转让该股份。而目前我国商法领域尚处在“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的阶段,在没有任何其他规范性文件出台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此143条就推定可以实施“期权”,未免脱离了我国的国情;2、该143条规定将该股份转让给职工是以“奖励”的形式,而“奖励”一词与ESOP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定价”之间,未免存在着让人无法把握的区别;3、该143条第三款规定,在此种情形下公司回购本公司股份,“所收购的股份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而ESOP的核心价值在于“期权”,即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5年左右,维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公司的股权(股票)价值。而此143条紧接着第三款就要求“一年内转让给职工”,直接扼杀了ESOP的“期权”价值,ESOP计划的实施又从何谈起呢?可以看出,直接依据《公司法》143条作为非上市公司实施ESOP的法理依据,稍显苍白,充其量只能说明,《公司法》为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股权来源的一个途径而已。• “内部职工股”问题在中国研究员工持股计划, “内部职工股”是一个不能回避的 问题。根据1993年当时的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内部职工股”是指“本规定限定范围内的人员作为投资者持有公司发行的股份”。该限定人员包括公司募集股份时花名册上的正式员工、公司派往联营企业和子公司外派人员、董事监事、公司全资附属企业在册职工、公司及其全资附属企业的离退休职工。该“内部职工股”特点包括:必须印制股权证,不得印制股票,并且该股权证不得由内部职工持有,必须由公司委托的证券公司集中托管。但是仅仅一年之后,同样是国家体改委,又了第33号文,规定禁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也就是说,内部职工股是在该特定的一年时间里产生出来的特定历史产物,目前不存在可以利用的空间。当然,1993年至1994年之间已经发行内部职工股的公司上市后,给证监会又带来了许多烦恼,迫使后者于2009年通过了第11号备忘录,规定“内部职工股”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为当时合法发行的内部职工股,在企业上市满3年起可以自由流通;第二为非法发行的,以及1994年叫停发行内部职工股之后继续发行的内部职工股,为非流通股,企业上市后该股不得流通。此为题外话。• 外商投资企业实施ESOP的法律障碍外商投资企业实施ESOP,又是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特例。在此问题上,2009年外经贸委(即现在的商务部)颁布的第575号文《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暂不允许境内中国自然人以新设或收购方式与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成立外商投资企业。”这个规定目前仍然有效,而其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导致外商投资企业根本不可能实施ESOP计划。在实践中,不仅不允许中国自然人与外国投资者合营设立企业,已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也不允许出现中国自然人股东。已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股东,如果要将股权协议转让给中国自然人,是无法得到审批机关批准的;而外商投资企业制定股权激励计划,以激励雇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受到股权奖励的雇员通常都是中国自然人,这就使得ESOP计划的实施走入了死胡同。由于法律的上述规定,前述情况都不能顺利实施,这不能不说是立法上的遗憾。 [注]• 我国非上市公司实施ESOP的现状综述正如金融业等诸多前沿行业一样,我国非上市公司对ESOP的实践,也远远地走在了立法的前面。早在2009年新《公司法》出台之前,有关实施ESOP计划的报道就连篇累牍了,当然股权来源不是公司回购,而是原股东转让等其他途径;新《公司法》出台之后,因为143条的缘故,ESOP被爆炒了好长一段时间,尝试实施ESOP的境内企业更是数不胜数,不仅股份有限公司,甚至众多有限责任公司也通过“虚拟股票”等变通方式进行尝试。不得不说的是,我国非上市公司目前没有实施ESOP的法律支持,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所谓ESOP,其实质无非是奖金的一种形式,而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ESOP,因为真正的ESOP行权需要进行股权的变更或者股票的买卖,而不仅仅是拥有虚拟股份(股票)和享受分红。[注] 参见叶军、鲍治著《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分析》P249,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作者:侍丹青,复旦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美国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实习生联系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333号瑞安广场1901室,200021联系电话:13524512100

员工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一手抓扩大队伍规模,一手抓提高队伍素质,选派支持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发挥才智、建功立业,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吸纳储备优秀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引领全市农村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实施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大学生项目。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年为我市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基层农技站(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300名,五年共1500名,到农村基层从事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农技推广、文化建设、法律服务和社会发展工作。

(二)实施在校大学生助学金项目。每年在省内高校医学、师范、涉农专业设立100个助学金名额,对家庭困难、品学兼优、毕业后有志赴我市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农的本科以上大学生(特殊专业可放宽到专科生)进行资助,按学制每生每年6000元。获资助的大学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由省教育厅办理派遣手续,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安置。

(三)开展学历教育资助项目。鼓励乡镇、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35岁以下、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通过成人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对其所支付学费予以报销。每年资助200名,五年共1000名。

(四)开展基层工作大学生培训项目。省、市有关部门每年对振兴计划新招聘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在服务期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后续培训,保证所有招聘人员在服务期内至少接受一次正规专业培训。每年培训500人次,五年共2500人次。

三、实施范围

我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国定、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予以倾斜。

四、政策保障

实行基层服务期制度。通过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和享受大学生助学金到农村基层工作的人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大学生和助学金项目资助大学生要与县(区)主管部门和市、县(区)人社部门签订基层服务协议,最低服务期限为:师范、涉农专业五年,医学专业六年。在基层服务满三年的,经所在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可以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和县级事业单位工作选调,可以在本县(区)境内乡镇同类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申请读研深造、确因特殊原因需辞职的可逐级专题报告,市人社局负责研究审批并报省人社厅备案。

实行基层就业奖励政策。对通过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到基层工作的研究生和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在服务期内给予每人3万元的奖励,教育类和农技类专业本科生在服务期内给予1万元的奖励,奖励金按照服务年限分年度发放。

实行高学历人才优先政策。对报名参加振兴计划公开招聘的普通统招研究生予以优先,具体优先政策在每年公开招聘简章中公布。

实行工资和职称评审倾斜政策。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大专毕业生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薪级工资高定二级。在教育、卫生、涉农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时,把农村基层一线工作经历作为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同等条件下有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的优先。

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定额补助工资政策。各县(区)财政要确保招聘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省上将对部级贫困县按照当年振兴计划实际招聘人数和助学金项目报到人数给予一定补贴。同时,市财政对当年振兴计划实际到岗大学生,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县(区)财政进行定额补助,用于弥补吸纳计划招聘人员的工资支出。

规范基层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各县(区)要在全面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核准备案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进人渠道,打造机会公平、过程透明、操作公正、程序规范的进人秩序。今后,农村基层事业单位空缺编制和当年内自然减员出现的缺额,主要用于振兴计划招聘人员。对急需补充紧缺专业人才的用人单位暂无空缺编制的,经审批后可由县(区)按实际招聘数量申请使用周转编制。

定期开展表彰奖励。坚持每年对实施振兴计划工作开展一次评比表彰,对招聘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用得好、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在振兴计划招聘大学生中开展优秀标兵评选活动,对爱岗敬业、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广泛吸纳人才和人才投身基层的良好氛围。

五、落实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施振兴计划是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精心组织实施振兴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支撑引领城乡统筹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人社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人社、财政、编制、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扶贫、计生、规划、文化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振兴办),负责全市实施振兴计划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振兴计划有人抓、有人管。

(三)保证资金投入。市、县(区)财政要足额保证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到农村基层工作大学生各项奖励支出。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审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