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

论坛调研报告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精心筹备,政协全会取得成功

办好一年一度政协全会,是政协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年的二届三次全会,政协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严,标准高,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起,主席彭彰松亲自部署,副主席陈清学主抓,政协机关全体人员分工协作、行动一致、加班加点、充分准备,取得了好于往年的大会效果。一是材料质量高。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政协办、提案委两名负责人构思早、动笔快,春节前就开始精心撰稿,几易其稿,经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研究通过,立意较高、务实求新、催人奋进,得到了委员们的高度肯定。对其它29个会议材料,秘书组对照程序认真组稿,反复斟酌,数遍核稿,确保了所有材料程序无误、内容无误、结果无误。二是会务组织细。对会务的宣传、食宿安排、资料发放、选举工作,会务组和组织组提前谋划,精心安排,无一错漏,选举圆满成功。特别是将委员开、闭幕式座位安排张贴于委员的资料袋上,提前告知的细致举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各组召集人和新老工作人员尽心尽力、敢于负责、全心服务,为大会的成功举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会议气氛浓。由于组织到位,本次大会委员到会率高、参政议政热情高涨,开、闭幕式缺席、请假仅22人次,委员到会率达93%,会场隆重热烈、秩序良好。与往届相比,今年大会分组讨论气氛更浓、效果更好,其中医药卫生组、工商联组、教文体组、农业组小组讨论委员全部到齐,其它各组平均到会率接近80%,特邀的区委、区政府领导也都按时到达小组参与讨论。委员们围绕大会报告和全区经济发展、民生民情、社会稳定等热点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就如何规范珠物流行业管理等问题形成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四是会议成效大。本次会议,协商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法院、检察院等工作报告,补选了区政协二届委员会秘书长和常委1名,表彰了2008年度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和提案办理先进单位,一致通过了提案审查报告和各项决议,圆满完成大会预定各项议程,是非换届全会中议程最多、时间最紧、成效较明显的一次。

二、务实工作,建言献策实现突破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的主要职责和最大作为。今年,由于发动较早、部署具体,我区提案与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实现突破,委员“关注民生、替民代言”的意识和水平大大提升。

提案工作有提升。一方面,提案的数量和质量创最好水平。全会期间,委员们通过听取报告、协商议政,加强了对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提交提案的积极性与务实精神明显增强,共提交提案135件,立案132件,比去年增长43%,多数提案有理有据、格式规范,其数量与质量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其中,涉及“灯亮、路通、车畅”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城市管理及其它民生问题的提案占总数的70%,反映了委员们“为民代言、替民解忧”的政治责任感与民本情怀。全会后,提案法制委对提案进行了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并分送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领导。另一方面,政府对提案办理重视程度有提高。4月17日,在区政府全会上,区政府领导对委员提案进行了高规格的交办。会上,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达祥代表区政府就今年的提案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承诺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实行“区政府主管领导、区政府办牵头、承办单位具体抓”的三级负责制,确保提案办结率和与代表、委员“见面率”两个100%。5月18日至5月21日,区政府组织专人,对17个单位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了走访和督查,政协副主席陈清学和法制提案委主任程端秋全程参加。通过督查,政府与政协对重点单位提案办理情况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加强了政协与各承办单位的沟通,促进了提案办理进度和办理质量的提高。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有突破。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今年区政协计划重点突破的一项工作。通过年初下发文件和到各小组宣讲发动,委员们对该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些委员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以社情民意的形式上报到了区政协,为我们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提供了依据。其中,陈清学副主席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未开征、城区5个多月卫生费又无法收取,社区卫生费无来源”的情况,何奇志副主席针对“我市物流行业无人管理、空头物流公司卷货、卷款潜逃现象时有发生”的现状,亲自撰写社情民意,上报市政协,引起了市政协领导的重视,体现了区政协领导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想事干事的工作作风。目前,我区上报市政协社情民意5篇,排各城区之首,得到了市政协有关领导的肯定。

三、办委负责,认真开展视察调研

视察调研,是政协与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今年以来,区政协按照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年初工作安排,各办委主动工作,精心准备,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城建城管、司法、反腐败等工作展开了一系列视察调研。4月9日,区经济联络委牵头,主席彭彰松带队,组织部分委员就工商监管与服务工作开展视察。委员们在视察环球科技、创新饲料、天之衡酒业等企业和听取工商分局负责人汇报后,就基层工商部门如何适应工商行政职能“从收费管理到监管服务”转型、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最终形成了四点建议。4月17日,副主席陈清学带领特邀组全体政协委员,对“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广东路、粤汉、苗圃3个街道和2个社区以及雁东商城等单位了解基层普法情况,听取了区司法局工作汇报,就如何进一步有效推进我区普法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4月24日,提案法制委牵头,副主席陈清学带队,召集部分政协委员在区检察院举行座谈,就全区反腐败工作进行调研。5月9日,彭彰松主席带领政协机关同志,在区委常委刘浪、区园区管委会班子成员陪同下,视察工业园区企业,对园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为园区解决资金、土地、环境、机制等瓶颈问题建言献策。5月12日,区政协办牵头,彭彰松主席带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苗圃街道城建城管工作展开调研。调研组现场视察了扶小里、服务里2个社区的城建建管工作,听取了街道负责人与社区主任汇报,找到了“市政基础建设与环卫工作未纳入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无保证、工作不到位”等制约苗圃街道城建城管工作的关键所在,委员们对如何突破这一机制问题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与建议。以上视察调研,经政协各办委整理,形成了一批具有务实精神和指导作用的调研文章,已分别上报与送发有关领导与部门。

四、创新工作,委员论坛全面铺开

为适应新形势、新时期下政协工作要求,开辟委员反映社情民情、参政议政的新渠道,全会后,区政协大胆尝试,积极筹划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论坛活动,在主席彭彰松的亲自部署与主持下,分别于3月26日、4月14日、4月29日、5月27日举办了四期委员论坛,论坛特色鲜明,反响良好。一是高度关注民生。我们把民生问题作为论坛关注的焦点,全年关于民生问题选题6期,前三期的主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如何有效打击无牌、假牌、套牌车辆》、《开展文明小区创建》、《关于社会治安秩序整治》,均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其目的是让委员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有地方说。二是集中委员智慧。为确保论坛活动收到实效,每期论坛前,政协办会预先下发书面通知与相关资料,提前告知参与论坛委员名单(各组1到2名委员)和论坛主题、内容、程序、相关要求,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听取与介绍有关情况,确保参与论坛人员“有备而来”。第一期论坛中,为了使委员的讨论更深入、更有针对性,我们预先下发了《衡政办发(2008)5号》、《衡政办函(2009)5号》两份文件复印件,让委员们提前了解文件政策。论坛中,委员们情绪高涨,涌跃发言,不但真实地表达了个人意见,集中了民智,还增加了政协委员对有关部门的工作了解,畅通了政协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得到了委员及邀请部门的好评。三是注重成果转化。论坛后,政协办综合委员意见,精心组稿,主席亲自把关,撰写论坛报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按水量征收和市区5︰5分配不合理、不合法》报告,针对“市级财政留用50%生活垃圾处理费不合法,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的标准、对象、分配不合理,实施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方式不明确”等问题,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形成了“改革市、区环卫体制,垃圾处理费作为城区环卫经费全额拨付各辖区,区环卫局全面负责城区内的清扫保洁工作”等六条建议。《对无牌、假牌、套牌车辆要实施有效打击》的论坛报告,针对无牌、假牌、套牌车辆屡禁不止、社会危害大的现象,提出从健全法制、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消除特权、广泛宣传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规范和打击,所言观点直言不讳,切中要害,如实反映了广大民众心声。报告送区委、区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同时上报市政协,引起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反应。

五、真抓实学,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2015年11月13-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等教育学博士生以及来自英国、日本、瑞典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6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以“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8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在主论坛或分论坛上作学术报告。同时举行了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论坛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分析了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分析剖析了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并取得了新的共识。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论坛。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代表教育部致辞。他指出,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论坛的主题契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着力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希望通过深入研讨、达成共识,促进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实提高。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密切呼应了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紧扣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心工作。他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我省近年来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创新型广东战略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基本情况:简政放权,激发高校自主发展活力;集中优势,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推进学分制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协同育人为核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师工程”为抓手,打造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与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列论丛赠书仪式上作了讲话,并在论坛上作了《我的教学改革情结》的书面发言。他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不仅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强国课题研究,促进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思想的统一,取得了一些共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会长作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一项现实的重大的任务,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深化教学改革中,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使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要扎实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关键环节,补足实践教学这一短板,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建设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建设、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优良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英国高教学会会长斯蒂芬妮・马歇尔作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教学、课程与方法》的报告;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作了《什么是“现代化”的课程?》的报告;学会常务理事、中联办教科部部长李鲁就香港地区高校与内地高校合作育人情况作了报告;学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作了《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报告;副会长、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作了《众创背景下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报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结合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实践情况谈了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情况;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结合行业产业的用人情况谈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并了高端企业实习岗位和用人信息;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教授作了《基于素质教育框架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集成》的报告;瑞典德隆大学教授托马斯・奥尔森作了《评估和奖励优秀的大学教学――从瑞典的角度体验》的报告;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作了《四川大学设立“卓越教学奖”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教授作了《高等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基于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的报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作了《在中国学情调查基础上谈目前我国学情调查取得成效及突出问题》的报告;学会常务理事、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曦教授作了《注重质量、创新与效益,推动大学快速发展》的报告;日本教学会原会长、筑波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金子元久教授作了《大学教育改革与院校研究――如何发挥IR的作用》的报告;学会学术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教授作了《本科教育改革的“危”与“机”》的报告;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所所长汪琼教授结合北京大学教学案例作了《高校应如何实施翻转课堂》的报告;学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欧可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列论丛赠书仪式。该套丛书共6册,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课题历时6年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陈至立任课题总顾问。课题研究汇聚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研究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各研究专题的子课题负责人近百名,参与的研究人员1500多名、院校150多所。课题成果回答了“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论坛闭幕式上,学会表彰了第十一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及其指导教师。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照明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第249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12年10月9~10日在上海举行。青年科学家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为扶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培养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而设立的专门交流平台,旨在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增长知识才干,提高学术水平。此次论坛主题是“照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量化观测与评价”。来自照明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各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学者50余人参加了论坛,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长徐淮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设计研究所研究员荣浩磊、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严永红、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袁樵、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教授张善端分别主持了论坛。复旦大学邱婧婧硕士作了题为《LED光生物健康照明研究》的报告,重庆大学梁树英博士作了题为《调节人体生理节律的光照治疗》的报告,荣浩磊所长作了题为《城市景观照明评估方法研究》的报告,中国人民空军总医院田燕博士作了题为《日光灯中小剂量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健康的影响》的报告。天津大学刘刚博士作了题为《基于鸟类保护的夜间人工照明光生态研究综述》的报告,南京农业大学刘晓英作了题为Effects of Different Spectral Light along with Uniform Light Intensity on On cidium PLB Induction, Prolifer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报告,南京农业大学徐志刚教授作了题为《照明与农作物生长》的主题报告,北京工业大学王钧锐硕士作了题为《植物照明的生态环保研究》的报告,复旦大学居家奇博士作了题为《照明光生物效应的评价与检测》的报告,同济大学杨秀博士作了题为《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SPD)对人行空间中面部辨识的影响研究》的报告,重庆大学严永红教授作了题为《教室光环境光生物安全性研究》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张保洲教授作了题为Light pollution in Beijing and effects on Xinglong Station of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的报告,中央美术学院曾川硕士作了题为《保持与穿越中国古建筑数字化生态照明探析》的报告。深圳大学姚其博士作了题为《光源蓝光波长效应的综合讨论》的报告,大连工业大学李德胜博士作了题为《基于光健康理念的LED照明应用探讨》的报告,天津大学党睿博士作了题为《古建园林彩画色彩及光照保护系统研究与应用》的报告,天津大学刘刚博士作了题为《夜间人工照明对红喉歌鸲行为的影响》的报告。

照明对生态环境、农作物生长、动物行为和人类生理健康等的影响近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夜景照明对园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夜景照明对古建筑的影响,光污染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光污染对人类视觉和非视觉效应的影响,LED照明的光生物安全性,光环境对农作物的影响,光照治疗和健康光环境的研究等。本次论坛报告充分展示了这些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得到了与会青年科学家,在校硕士生、博士生的强烈反响,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积极交流,充分讨论,对此次论坛主题表现出了热切的关注。

本次论坛给关心目前照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发展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前沿性论坛,来介绍与讨论照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量化观测与评价,进一步地促进了我国青年科学家在照明及相关领域学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该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水平及技术创新。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产教结合,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学术论坛设总论坛、中职分论坛和高职分论坛,各论坛围绕年会主题,就新形势下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动职教大省、高教强省建设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等若干专题展开研讨。在年会上还颁发了安徽省2012年度职教论坛优秀论文奖。

增强信心,努力奋斗,真正把职业教育办成“有地位”的教育

2012年10月26日上午,在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上,安徽省职成教学会金辉会长代表常务理事会作了学会2012年工作报告。在过去的一年,学会紧紧围绕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局,紧紧围绕贯彻国家和安徽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一是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推动群众性职教教育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会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已走上常规轨道。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与立项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已初步形成,科研课题的申报面(院校)逐年扩大,申报课题的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逐年提高。为进一步提升学会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今年学会重点抓了两件事:一是更加重视科研工作的质量和管理,二是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创新。学会在安徽省教育厅分管领导和安徽省教科院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探索社会团体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努力走出提升群众性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路。

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添砖加瓦。调研工作从今年4月初启动,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参与,与省教育厅高教处、职成处共同发动,上下结合,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调研工作思路和计划。学会联合高职分会、中职分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并遴选组成专家团队,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调研工作。调研专家组在初步分析省内外职教集团状况的基础上研制了调研工作安排、调研座谈提纲、调查问卷等一系列调研工具和资料,并且将整个调研任务分解成八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6月到8月,调研组深入到18个职教集团牵头院校逐个开展调研,全省18个职教集团形成了18份总结报告。调研工作历时半年,形成了系列成果。

首先,摸清了安徽省职教集团的家底。全省18个职教集团广泛联系了全省193所本科、高职、中职院校,426家企业单位,以及69个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是职业院校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其次,总结了自2006年全省职教集团开始组建以来,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第三,弄清了职教集团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四,从顶层设计、统筹指导、校企(行业)对接、机制创新、政策支撑、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职教集团建设的建议。

三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教育行政,服务职业院校。一年来,学会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六项工作开展:继续打造“中国·安徽职教论坛”学术交流平台;协办全省技能竞赛,推动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物流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服务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全力做好中职教材网站工作;加强学会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宣传职成教改革发展成果;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国际交流。

此外,学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本次年会还为荣获安徽省职成教学会2012年“中国·安徽职教论坛”优秀论文的代表、优秀组织单位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牌。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江春副书记对省职成教学会工作以及2012年“中国·安徽职教论坛”的总论坛、分论坛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过去一年,安徽省职业教育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是很大的。一是基础能力大幅提高;二是师资的数量和素质也大幅度提高;三是工作格局和工作特点日益突出;四是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五是高职、中职稳定发展,规模适度。成绩取得确实来之不易,我们要讲成绩,不讲看不到希望,可能会感到信心不足,但是问题也要讲,不讲,容易盲目乐观,也可能导致工作滑坡。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要高度重视职教发展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职教发展的保障条件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他强调:“职业教育无论是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还是人才培养各个角度来看,都是必须要大力推进、加快发展的一种类型的教育,所以,我们还是要增强信心、努力奋斗,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办成真正的人民满意的教育、社会需要的教育、企业欢迎的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很有成效的教育,那就是有地位的教育。”

加力

合理搭建平台,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提速

10月25日晚,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高职分会就分会换届大会情况和高职分论坛情况作了汇报;中职分会介绍了今年4月18日中职分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和成功举办“2012年中国·安徽职教论坛中职分论坛”情况;成教分会(筹)重点汇报了近期召开的成教分会筹备会议的情况。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变动情况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

在高职分会换届会议上,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金辉、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高职分会会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传海出席会议。

陈传海代表高职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作报告。高职分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坚持围绕职教大省和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高职教育重大方针政策;主持召开“中国·安徽职教论坛”,充分发挥分会信息交流平台的功能;精心组织多个技能大赛,充分发挥分会服务院校和社会的功能;积极配合职成教学会做好年会、展览、评先等工作,努力发挥好群众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会议一致推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单位,陈传海担任高职分会第二届理事会长。陈传海还代表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工作设想。

李和平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安徽省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改善、内涵建设继续加强、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继续优化;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任务是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此,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具体来说,要以学习落实“两个意见”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切实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坚持“教、学、做一体”导向、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思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实践

切实强化内涵建设,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此次职教论坛的分论坛上,共有20多位论文作者作了发言交流,其中有职技校校长,也有一线的专业教师,他们多视角、多学科的精彩发言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在中职分论坛上,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徐淮刚等10位获奖论文代表进行了论文交流,他们用PPT形式展示了中职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新成就,形成多样,内容丰富。

安徽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中职分会会长李炳银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中职分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中职分会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教学成绩可圈可点,他还分析了当前发展形势,列举了中职发展的亮点,鼓励大家要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共克时艰,迎难而上。

在高职分论坛上,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的代表分别作论坛交流发言。发言代表紧扣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热点话题,分别从高职院校的宏观发展形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不同角度,阐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新进展、新举措和新构想,达到了交流、思考和启发的预期

效果。

高职分会会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传海对代表的发言逐一进行了点评,他在总结讲话中说:“本届论坛的论文紧紧围绕‘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产教结合、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的主题,研讨新形势下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高水平、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推动我省职业与成人教育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希望论坛能继续创新,直面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推动高职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总论坛由省职成教学会副会长、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建平主持,先后在总论坛进行大会交流的有:职教集团调研组赵向军(发言题目为《安徽省职教集团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职教集团调研组潘新(发言题目为《安徽省职教集团建设与发展问卷分析》)、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蒋永忠(发言题目为《基于实践视角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研究》)、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张健(发言题目为《课程工作化与工作课程化的双向整合》)、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谢树方(发言题目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并独家资助,旨在为全国高校环境学科的教师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围绕广大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以期达到有效推动我国高校环境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目的。首届论坛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湖南大学作为执行主席单位,全力承担了本届论坛的筹备工作。

在论坛开幕式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首先作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报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阶段。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郝吉明院士结合环境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知识体系庞大、涉及的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存在着较大差异、各自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状况,指出在这个时期举办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司刘友宾副司长提出在加快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三个转变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广大环境教育工作者应当携起手来,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环保人才而共同努力;论坛的召开,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环境教育和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燕书记在向与会代表介绍高教社创设“报告论坛”的目的时表示,“报告论坛”不是推广或变相推广高教社产品的会议,而是为高校教师搭建的以课程为单元、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基础、以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为核心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是高教社在“植根教育,服务教学”的办社理念指导下实现集成服务的重要举措。

本届论坛以“环境学科的发展与大学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共15个大会报告、31个分会报告,此外有近200篇书面交流论文。清华大学钱易院士、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的报告从战略层次上回顾和总结了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经验,深入分析了高等环境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对环境调控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王焰新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晓昌教授、北京大学邵敏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湖南大学曾光明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对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教授介绍了国际上工程教育理念的变革趋势和环境专业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学科定位;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原司长王耀先、同济大学周琪教授则从环境人文学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些报告给予参会代表很大的启示。

短短半天的分会报告安排得紧凑充实,会场气氛热烈、和谐。3个分会场的代表分别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公共环境教育等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针对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教学等热点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将环境素质教育与环境人文学科的课程建设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强调理、工、文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本届论坛的主要特色之一,体现了高等环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报告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手段的精彩演示引起了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课程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互动,已成为共识。

论坛结束后,代表们纷纷表示: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科前沿、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先进课程教学经验、分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机会,符合当前广大一线教师的切身需要。很多代表还就论坛专题的设置、大会报告、分会场交流形式等对下届论坛的举办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论坛能够持续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植入广大课程教师心中的品牌。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区积极稳妥推进党代会年会形式改革,全面推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工作,进一步增强党代会年会功能和质量。今年3月,该区**镇等3个乡镇党代会年会在常规环节的基础上,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联合调研等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两代表一委员联合调研,提高党代会报告决议质量。各试点乡镇以更加民主、更加开放的作风,积极听取党内外的主张意愿,通过会前组织“两代表一委员”联合视察,提高会前调研效率,增强党代表话语权和主动权。一是合理组建联合视察团。会前,年会试点单位制订联合调研视察方案,邀请部分市区、乡镇“两代表一委员”组成考察团,分成3-4个调研小组,由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带队。活动前,视察团听取党委工作报告和有关决议内容的介绍,增强调研视察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二是围绕重点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在各乡镇党委提出调研视察重点方案的基础上,各联合调研组分别选取有关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视察,市、区级党代表对乡镇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及重大决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事项开展调研、进行指导。三是视察结果及时向党委反馈。实地调研结束后,各调研组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各乡镇及时召开调研视察情况交流会,听取联合考察团调研情况和讨论结果的汇报,梳理汇总关于党代会报告或决议案初稿的修改意见建议,促进党委决策科学化。

二、开设党群论坛,提高党委决策执行水平。在党代会年会上开设“党群论坛”,搭建党群参政议政沟通共话平台,为党委的决策部署做充分的宣传铺垫。一是有的放矢,确保参与对象的代表性。除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外,重点邀请辖区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派出所、行政执法、规划、土地、工商等部门站所负责人,农村干部、企业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参加党群论坛。此次**镇年会“党群论坛”共邀请了13名各界人士,其他会议代表、列席人员参加旁听,确保论坛参与对象具有代表性。二是紧扣主题,突出论坛方式的灵活性。**镇年会以“聚集党建,共话发展”为主题,围绕贯彻党代会决策部署,推进城镇化、工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造宜居宜商的乡镇等话题开展讨论。论坛内容包括各界代表的主题发言、部门站所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党代会决议的意见建议;政府主要领导的表态发言,这种党群对话方式有利于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三是归纳总结,保证论坛结果的实效性。对论坛发言情况及时提炼归类,进一步分析研究,及时融入党委报告和有关决议决策内容。**镇党代会党群论坛共有15人发表讲话,共提出20条意见或建议,这些具有较高质量发言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党委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但是,随着互联网等一批新兴媒体经营模式的日益成熟,特别是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开始调整,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利润向上游的资源业转移,这对于报刊业特别是以广告收入为主的报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而报业出现了2005年的“寒冬现象”,广告收入持续下滑。2005年,我国杂志广告收入为18亿元,广播广告收入为34亿元人民币。2006年1~5月份全国广播电视创收收入累计338.40亿元,广告收入202.2亿元,付费数字电视收入1.90亿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付费数字电视业务发展迅速,比2005年同期增长75.93%。而报纸广告仅仅增长5%,在各类媒体中增幅最低。以上数据显示2006年受冲击最大的仍然是报纸。

面对严峻的现实,报刊业需要及时对自己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建立新的、适应形势变化的盈利模式,才能够从目前的困境中挣脱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批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传媒》杂志与湖南出版集团旗下的潇湘晨报社合作的“2007中国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在长沙举行。

全国60家媒体和媒体集团的社长、总编辑出席会议,共同讨论数字化趋势下中国报刊的经营管理。论坛聚焦“数字化背景下的报刊经营管理与创新”,为业界打造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探讨2007年数字化报刊发展的背景与布局,围绕纸质媒体如何制定自身在介质变革时代的经营策略、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化传统优势为品牌资源、化品牌资源为市场效益等问题,深入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作为主持人主持会议,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致开幕辞。论坛上共有16位嘉宾做了主题演讲,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代表李东东副署长做了《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开创报刊发展新局面》的主题演讲,他在发言中指出,报刊业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束缚报刊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当前报刊业还面临着数字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挑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另一方面要加强报刊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的《传媒的跨度经营》主要探讨了党报集团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怎样通过不同的配置推进发展和合理布局,并对目前大家十分关注的上市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剖。他指出,从报业到传媒,从传媒到资本,从资本到创意,随意布局只会使资金断裂,错误的收购会使集团亏损。配置求融资,融资求反哺,只有发挥协同效应,才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期,真正做大做强党报集团。

周末画报社社长邵忠的演讲题为《数字化背景下的报纸经营,只有创新狂才能生存》,突出强调了报纸需要加强互动性,因为互联网不是技术性的东西,关键是互联网的互动性,因此传统报纸必须进行创新增强自身互动性,也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夷茁则在她的《走质量效益型的党报集团经营之路》中为报业指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四个着力点:第一个着力点是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的制度安排;第二个着力点是广告体制问题;第三个着力点是转变利润模式,开源节流,创新经营机制;第四个着力点是培育新的增长点,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打造网络数字发展的新高地,努力实现跨媒体经营。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赵曙光在《数字化颠覆下的报业创新》中提出,对新媒体不仅要做到知己知彼,更重要的是为我所用,全面推进报业的转型,拥抱多媒体时代的今天,可以从内容创新、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互动性、发行营销的创新等十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世通华纳移动电视传媒集团副总裁崔斌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传统媒体的基本特征是依赖内容而存在,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来吸引受众,把受众转化为企业的消费者,然后卖给广告主。

每位演讲嘉宾都从不同角度对怎样应对数字化挑战,转变经营模式做了深入阐述,与会的其他代表一致反映,本次论坛的嘉宾发言都很务实,而且论坛议题十分明确就是探讨经营模式的转变问题,所有参会者都受到了强烈的思想碰撞。

本次论坛不仅有精彩的嘉宾演讲,而且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玉山还在论坛上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探索中前进的中国报刊经营管理一报刊经营管理模式研究主报告》,课题组经过近两个月时间,先后前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国内知名的报刊经营单位进行了调研,在搜集了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而得。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邓玉娇案 网络舆论 议题互动

一、研究缘起

2009年5月12日,《三峡晚报》刊登了一则题为《镇招商办主任命殒娱乐场所》的新闻,报道了10日晚湖北省巴东县的一起命案:该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某宾馆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端,争执中邓玉娇用随身携带的修脚刀将镇招商办公室主任邓贵大的喉部刺伤。致其不治身亡,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德志被刺伤。13日,《三峡晚报》继续刊载新闻对“邓玉娇案”进行报道。《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新京报》等各地媒体对案件予以关注。更多传统媒体的介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有网民将其转载到网络社区,拉开了“邓玉娇案”在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中互动的序幕。

在网络论坛中,网友们纷纷对邓玉娇表示同情与支持。网络舆论在“邓玉娇案”的调查进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督促巴东警方公正办案,最终将邓玉娇“蓄意杀人”改判为“防卫过当”。

本文通过对“邓玉娇案”中传统媒体的报道及网络舆论的分析探讨几个问题: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论坛中如何起作用?网民们如何通过在网络论坛中发表言论而影响案情调查结果?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议题之间是否存在议题互动并产生相互作用?

二、分析对象和研究方法

笔者以强国论坛的深入讨论区(俗称深水区)中的主帖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其一,强国论坛是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论坛之一,且要求主帖在1000字以上,因此网友发表的言论完全能够代表其对待该事件的看法;其二,强国论坛的深水区内帖文数量相对于其他讨论区而言较小,便于分析,且该区的所有内容由于-审核程序严谨,事后极少删帖,搜索的结果能够如实地反映网上舆论的原始状态。笔者通过在强国论坛的深水区搜索“标题/包含/邓玉娇”,“标签/包含/修脚女或邓玉娇”的方法,检索到12日29日问的主帖721个。

在纸质媒体的选择上,由于《南都》对案件的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跟踪报道,且刊登了媒体人士和读者对此事的评论,内容翔实。故以其报道为研究对象,共得到12日-29日间的27篇报道样本。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与“邓玉娇案”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评论和网络帖文为对象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三、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议题互动

媒体间的议程设置理论:20世纪80年代,随着媒介议题与公众议题、政治议题之间互动性的增强,“谁设置了媒介议题”逐渐成为媒介议程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研究发现,影响媒介议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源于其他媒介的内容,这种影响被称为“媒介间议程设置”。

学者Noelle-Neu-mann&Mathes研究1968年伦敦反越战示威时发现,一些主流媒体对某些新闻进行报道后。其他媒体会相继跟进,形成一股连锁反应,即所谓的“共鸣效果”。而1991年。学者Mathes和Pfetsh在德国进行的“反对议题”研究则证明了媒体议题可以由非主流媒体流向主流媒体,即议题互动的“溢散效果”。

案件调查过程中议题在网络论坛和传统媒体间的互动:

(1)议题在网络论坛与传统媒体中发展的时间架构。图1和图2分别是《南都》每日有关“邓玉娇案“的报道数量和强国论坛深水区网民每日针对此事发表的主帖数量。

《南都》的报道可分为四个阶段:平稳期(13日-15日):案发及事实细节报道阶段;首次波动期(19日-20日):警方初次公布调查结果并引起网民强烈不满阶段;二次波动期(22日-24日):采访巴东警方负责人、律师发现犯证据到被毁、邓母与原律师解约阶段:衰减期(26日-29日):律师提交控告书、案件结果渐明朗阶段。

而强国论坛深水区的讨论则是一直处于热议状态,而后衰减。案件12日首次进入强国论坛时,就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但当天并未引起较大舆论呼声。13日-27日,除16日外,其余日期的主帖量均在30个以上。直到28日以后,讨论的势头才减弱。

图1《南方都市报》每日对“邓玉娇案”报道及评论的文章数量。

图2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每日发表的主帖数量。

(2)案件初次公开阶段。13日-15日,《南都》连续3天对“邓玉娇案”进行报道,且以事实性报道为主。报纸对该事件的报道强化了议题在网络舆论中的关注度,因此,这三天强国论坛深水区内迎来了讨论的第一个小高潮,网民们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于:邓玉娇杀人是正当防卫,呼吁司法机关从轻处理或无罪释放;谴责邓、黄二人的行为:质疑警方有关邓玉娇患有精神疾病的鉴定。这一阶段,议题基本上是从报纸流向网络社区,以共鸣效果为主。

(3)警方修改通告导致案情转折阶段。19日,巴东警方修改案情通告,一是将“特殊服务”改为“异性洗浴服务”,二是将邓贵大把邓玉娇“按倒在沙发上”改为“推坐在沙发上”。且警方认为:“邓玉娇有主动投案情节,但自首是否成立,应经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作出认定。”由此,巴东警方认为,邓玉娇是蓄意杀人而非“正当防卫”。

这一认定与网民期望的结果形成了巨大反差。因此,网民们开始质疑警方的调查,从各种角度分析案情,为邓玉娇辩护。强国论坛深水区的主帖量由18日的54篇激增到75篇。

网络舆论的不满促使《南都》继续对“邓玉娇案”进行采访报道,并刊载读者和媒体人士的评论,进行有意识的议题强化,以期引导社会舆论。19日20日,《南都》就“邓玉娇案”发表了6篇文章,其中4篇是有关案件事实的新闻,两篇是读者和媒体人士供稿。

这一过程是由传统媒体对案件调查最新进展的报道而引起网络社区中讨论的。而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质疑又促进了传统媒体对其的关注度,继续跟踪报道。所以,议题互动是共鸣与溢散效果兼有,但以溢散效果为主。

(4)证据披露导致案情再次转折阶段。22日,《南都》刊登了对巴东县公安局局长的专访,同一天,邓玉娇的律师找到邓玉娇遭到犯的证据。23日,律师表示担忧证据被毁,而后邓母清洗了证据衣物。接着,邓母与律师之间发生嫌隙,导致解约,双方均通过媒体表达不满。传统媒体的报道继续促进网民对案情的关注,推动网络舆论对案件讨论的进程。有网友针对案件的本身进行分析,预

测判定结果;有网友将讨论的话题延伸至鞭笞社会黑暗面,提议完善对公职人员的监管与惩治;有网友找出巴东县公安局局长的言论和警方通告中的漏洞进行抨击。《南都》不仅加大对案件事实报道的力度,而且刊登了读者及媒体人士的言论,让更多理性的声音见诸报端,希望通过引导网络舆论保持中立而不致影响到警方办案和法院判决。

这一阶段,由于传统媒体有意识地跟踪案件调查,议题的互动是由传统媒体流向网络论坛的,以共鸣效果为主。

(5)议题衰弱阶段。25日之后,邓母聘请了新律师,新律师对“邓玉娇案”发表声明并向法院提出控告书,使形势向有利于邓玉娇的方向发展。网民们得知该信息后,心理得到了满足。对该事件的讨论慢慢减弱。

这一阶段,网民讨论减少的行为是由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引起的,因此议题的互动仍以共鸣效果为主。

网络舆论与案件调查的推进。

笔者对强国论坛深水区的721个主帖进行内容分析并归类,主要划分为7个类别。

①事实类:转帖传统媒体的相关报道。

②评论类:就“邓玉娇案”发表个人意见,援引法律条款及以前的案例对案件进行分析及结果预测。

③评论延伸类:由“邓玉娇案”延伸开来。讨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监督制度的完善。

④质疑类:针对其他网友发表的意见提出质疑。

⑤情绪类:用诗歌、古文等文艺题材表现对“邓玉娇案”的情感倾向和态度。

⑥传言类:通过其他网民的言论及非官方或非媒体报道的信息对案件的过程进行猜测。

⑦其他类:不能归入上述6类的帖子均属于此类。

在“邓玉娇案”的报道过程中,网民对案件本身的评论、预测(评论类主帖)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探讨(评论延伸类主帖)占所有主帖总数的70.58%。且其中绝大多数帖子都认定邓玉娇是正当防卫,并希望以此鞭挞官员的不端行为。这两类帖子是网络舆论的主旋律,贯穿整个案件发展始终,推动着事件调查的进程。当警方公布的结果不利于邓玉娇、与网民的意愿相悖时,舆论的呼声便加强,网民们期望通过舆论的压力改变警方判决。在721个主帖中,仅有3帖呼吁应相信警方办案,但并未引起网民们的共鸣,而是受到反驳,回帖量也不多。

总结与讨论

综合以上研究,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网络舆论对“邓玉娇案”的关注最初源自传统媒体,且关注度随着案件调查的推进和新闻事实的披露呈现波动态势。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最近,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2002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王仲伟就论坛的有关事宜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上海要举办传媒高峰论坛?

答:去年,在研究上海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上海新闻界要进一步创立新品牌,就必须通过论坛这样的一系列活动,推动传媒业深入探讨,积极拓展。我们认为举办传媒论坛有这样几个意义:

第一,目前,传媒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在上海的新闻界有不少经验丰富的同志,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又进行了共建,上海市记协、市新闻学会也进行了换届。近年来,许多新闻界同志钻研新闻传播、传媒经营的理论,也写了许多有分量的调研和理论文章,所以完全有条件举办这样的论坛,表达我们的主张。

第二,加入WTO后,海外对上海传媒业的发展很有兴趣,我们也需要找到一个制度化的安排,作为与国内外媒体交流的平台。

第三,最近,全国南北方关于新闻传媒的会议很多,上海作为被邀请方,到兄弟省市去“汇报”情况,而我们上海却没有自己的军团,没有“上海板块”的声音,没有形成自己的气候和有上海特色的抓手。目前,从学科建设、队伍培养考虑,我们都有必要并且有条件举办这样的活动。

问:举办这样一个论坛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

答:第一,这个论坛能定期检阅上海传媒界基于上海和全国的实践,对传媒业发展一些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的成果,促进当前的新闻实践。

第二,这个论坛能展示我们传媒业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工作成果。

第三,论坛能促进中外传媒业的交流对话。

第四,论坛能锻炼和提高我们的队伍研究问题的能力。

问:本届论坛为什么要以“中国入世与传媒经营创新”为主题?

答:我们这次论坛以“中国入世与传媒经营创新”为主题,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目前,我国传媒业发展非常紧迫的问题是经营创新。传媒业队伍现在正发生着转型,处于新的成长阶段。传媒业将来的趋向是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要培养在经营管理方面有专长的人士来进行团队管理。

第二,现在我们的传媒十分需要科学的经营、科学的管理。但在新闻学院的课程中还没有系统的传媒经营管理的课程,传媒经营在理论上也要有所创新。

第三,在中外交流方面,容易引起共同兴趣的也是这个题目,而其他方面学科的交流范围相对而言就比较有限。通过论坛可以使我们了解西方传媒的经营理念,借鉴西方成功的做法,从而提高自己。

问:这次论坛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答:第一,希望论坛能真正集中上海从事传媒业的所有力量,表现我们理论界、学术界的思考深度和力度,提出新的有价值的观点。

第二,通过论坛,使上海与全国的传媒集团、传媒教学和研究机构及理论界有一个对话的机制。

第三,在围绕主题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邀请一些有分量的海内外媒体人士做上海传媒论坛的嘉宾。

第四,在论坛上,希望大家做一些平等交流,以探讨、研究问题为主,不要作简单的相互点评,不要强加于人,主要还是作学术、理论的探讨。

问:您认为怎样才能办好这个论坛?

答:为了搞好这次论坛,组委会同志要向上海媒体的党政领导做好动员,希望媒体做好论坛的后援,并做好选题、发言、论文、研讨等各项准备工作。

据了解,国际上论坛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是介绍性发言,介绍最新动向,这类发言要有学术眼光、理性思考。

第二是围绕某一个问题的理论探讨。

第三是主题讨论,组织嘉宾从不同角度深入讨论。

第四是主题演讲,请一些具有相当国际影响、有相当权威的嘉宾进行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的报告。

问:您对论坛的筹备还有什么意见?

答:对于论坛的各项工作,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要将本次论坛办成具有全国影响和国际性的论坛。

第二,论坛的准备可以尝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市场运作。

第三,最好为优秀的论文设置奖项,或为参与嘉宾发证书以作纪念。

第四,要对提交的论文或演讲稿进行文献评价,要查文献,防止一稿多用和抄袭现象的发生。

第五,要很好地选择论坛各阶段的主持人,这些主持人不但在此领域有威望,而且在主持论坛方面有一定经验。主持人最后的归纳和点评十分重要。

第六,论坛主办方出面的是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方不是固定的,进行市场运作,择优选聘。公司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论坛筹措经费,为愿意参与传媒发展的企业牵线搭桥。

第七,在内容把握上,要注意几个敏感问题:

1.谈传媒经营创新,可以涉及资本运作,但在宣传上要把握好度。

2.中外传媒经验借鉴,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接轨、移植,而应是了解、学习和借鉴。

3.论坛的背景是入世,但我国并没有承诺入世后将传媒业放开。

4.集团化、规模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管理中,分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在讨论“传媒经营创新”时,必然会谈到传媒内部融合、跨行业的问题,要注意不能使人觉得传媒业已走向完全的跨行业。

第八,会议在党的十六大以后举行,这样就能对许多问题的把握更准确一些,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总之,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上海传媒业在实践上的理论思考,培养新闻界领导的理论素养,使上海传媒不断创新,在理论支撑、智力支持下推动上海传媒业的发展,推动新闻教学和新闻理论建设的发展。

附:凝聚全球同仁的视点 跻身世界传媒的行列

2002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即将举行

欢迎参加 接受报名

本届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共同协办,上海易扬文化传播咨询有限公司具体承办。该论坛是上海唯一的常设性、国际化的传媒论坛。首届论坛即日起接受报名。

一、主题

中国入世与传媒经营创新。主题报告人为全球著名媒体经营名流和代表。

二、时间和地点

2002年12月5日~7日,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三、报名对象

国内(含港、澳、台地区)传媒业(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的主要负责人;

传媒学术研究和调研机构(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内)的研究咨询人员;

已经投资参与或准备投资参与传媒业的其它业界代表;

对传媒感兴趣的业余研究者。

四、日程安排

两天会议(主题报告一天,分组研讨一天);一天参观或游览。

五、费用

每位人民币1800元。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论坛开幕式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主持。开幕式上,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等先后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到会讲话。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以“提高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为题,强调培养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应重新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应该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大改革。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懿教授的报告以生动鲜活的例子,阐述了高校应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本科教学为基础”,虽然特色各异、定位不同,但培养创新人才都是首要的任务,应重点抓好“本科生、研究生和年轻教师”三支队伍,把握大学本科这个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作了题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探索与渴望”的报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工作组组长陈启元教授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目标和探索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蒋葛夫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大会报告。安徽大学校长程桦教授的大会报告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安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经验。此外,91岁高龄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还亲临会场,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作了近40分钟的报告,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会上,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了25场专题报告,围绕“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各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等专题内容在三个分会场与会议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其中“985工程”高校30多所,“211工程”高校50余所)的近900名代表(含200多位高校领导)参加了本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11篇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云、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等有关方面领导及联合国有关机构代表出席。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国有主持,闵维方、王新宪、张为民、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日内瓦总部办公室主任Siri Tellier、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高级项目规划管理官Cris Tunon,美国南加州大学社工学院院长Marilyn Flynn以及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代表Lesley Chenoweth先后致辞。

窦玉沛副部长宣读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表彰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优秀国家课题的决定,汤小泉理事长宣读了中国残联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表彰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优秀地方课题的决定。有关领导向获奖代表颁奖。

闵维方书记宣布了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机构主要成员名单。开幕式上,北京大学人口所所长郑晓瑛教授以“中国残疾人口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题,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教授Robert Jacobs以“儿童健康与残疾百年发展历程”为题做了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是中国首次举办残疾人口和发展问题国际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所国内高校、社科院和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著名学者以及参加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八次工作会议的代表。

论坛围绕残疾人状况与对策、残疾预防、残疾与老年、残疾人权益和社会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等问题展开充分研讨交流,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之间的相互促进,推动“知识引导决策”。

本次论坛收到了大量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经验借鉴价值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包括精神疾病的早期治疗、老年人心理健康、残疾人照料实践、各类残疾的现状与预防对策、残疾妇女和儿童及婚姻家庭问题、残疾状况监测系统的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组织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各自的责任、各国社会工作、社区服务、康复服务以及与残疾人相关的社会政策、经验介绍和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的探讨等,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展望》的主旨报告,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陈新民做了《中国建立残疾人口监测系统》的主旨报告。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12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中小学校长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快速协调发展,带领教师团队从优秀迈向卓越,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这些已成为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决定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将紧紧围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的主题,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和数字化校园的创新应用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二、论坛内容

1.特邀领导、专家报告

2.全国名校长报告

3.与会代表围绕“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发展”等专题互动交流。

三、论坛参加对象

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各协作研究会领导及有关会员单位和个人,各地教育局主管信息化领导、教育科研单位、电教馆(信息中心)负责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教科研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学校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征文获奖作者。

四、论坛时间、地点

本次论坛定于8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具体时间、地点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cn)上。

五、论文征集

本次论坛将围绕主题举行论文有奖征集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cn)。

六、其他事项

1.会务费:680元/人(含会务费、餐饮费、资料费),住宿费自理,食宿由论坛会务组统一安排。

2.报名时间、方式:截止时间为2010年7月20日。报名可通过电话咨询报名、邮件回执报名。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13篇

一、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12月份,房地产大亨塞缪尔・詹尔用“高杠杆收购方式”以82亿美元收购了论坛报公司(塞缪尔・詹尔本人只投资了3.15亿美元),令论坛报公司的债务一度达到128亿美元。当时詹尔声称论坛报公司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他有办法在7年内处理好公司的债务。

然而困难远比这位房产大亨想象的要大得多,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论坛报公司所有主要行业的广告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信贷危机也使得他们很难获得贷款支持。2008年,公司报纸广告收入巨幅下滑,2008年二季度,论坛报公司收入仅17亿美元,整体下滑5.7%,其中广告收入呈两位数下降,公司亏损达到45亿美元;三季度公司广告收入继续下滑19%。在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论坛报公司不得不承认他们很难有足够现金来偿还巨额债务,2009年公司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达9亿美元,其中6月份到期的利息为5.12亿美元。

为了应付经营窘境,论坛报公司计划搬迁公司在芝加哥和洛杉矶的办公场地,并出售一些资产来应付巨大的日常开销。2008年5月,公司以6.5亿美元的价格向有线电视公司出售旗下的《新闻日报》(News-day);2008年6月,旗下的《奥兰多前哨报》(OrlandoSentinel)推出全新版面设计,减少文字报道字数,加入更多图片报道;2008年9月,CareerBuilder.c om(论坛报公司旗下的就业网站)10%股份出售给了美国最大报业出版商甘尼特公司(GannettCo.),筹募1.35亿美元资金;2008年10月中旬,出于缩减成本考虑,公司又向美联社发去两年有效的公函,称正在考虑停止与美联社的合作。此外,2008年的春秋两季,旗下《芝加哥论坛报》分别裁员100和80名,《洛杉矶时报》也已裁员300人。公司高层还计划出售旗下的芝加哥幼兽棒球队和里格利棒球场,来筹措资金。

种种应变措施中,最引人瞩目的动作之一就是论坛报旗下主力报纸―――拥有161年历史的《芝加哥论坛报》全面改版。

二、《芝加哥论坛报》全面改版

面对报纸阅读率和广告收入持续下降的趋势,很多美国报纸都希望通过重塑形象来吸引更多的读者。《芝加哥论坛报》最初打算通过减少版面来降低办报成本,但经过长时间周密细致的调查之后,他们发现收缩“战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报纸窘况,于是转而策划全方位改版。

2008年9月30日,塞缪尔・詹尔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说,办报纸就是为了满足读者,我们需要根据读者需求进行调整。这当然只是个好听的说法,此次《芝加哥日报》改版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要更好地适应读者阅读习惯,以便在读者不断流失的行业背景下留住核心读者,以应对不断下滑的发行量和呈直线下降的广告收入;二是要有助于报纸控制成本。该报新任总编辑朗德・克恩(GerouldKern)说:“为了用有限的资源办更多的事,我们动足了脑筋,几乎翻遍了每个角落。我会尽力挽救身处危难的报纸”。

《芝加哥论坛报》改版的确体现出对读者需求的高度重视。编辑部通过报纸网站向20多万名读者发出电子邮件,向他们征询报纸改版的建议,让读者就生活方式、读报习惯、希望读到的内容等方面做详尽的反馈。调查表明,读者希望从报纸上得到更多和生活相关的有用信息,看到更多的本地新闻、消费新闻、揭露性报道(watchdogc o vera ge)、更多图表和统计表,同时还希望报纸提供一个清晰明了的导读。这些信息在报纸改版方案制定过程中被充分重视。《芝加哥论坛报》版式总监柏林(Berlin)回忆起这次改版时十分兴奋,他说,“通过在线改版讨论,读者参与了报纸改版的全过程。读者的反馈,对改版定位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这次改版就是力图改变读者传统读报的方式,然后让这份报纸长上耳朵,去倾听读者”。

改版结束后,《芝加哥论坛报》又在报纸网站上推出专门网页,解答读者提问,并用视频和图文方式对改版后的报纸做了推介。读者还可以在专门博客上发表改版评论或提问。编辑部表示,此次改版原本就是在读者和广告客户反馈建议的基础上推进的,改版后的《芝加哥论坛报》不会就此一成不变,他们还会继续根据读者的意见进行微调,以满足读者需求。

三、办一份精简易读的报纸

读者调查表明,不少读者希望能读到一份精简易读的报纸,而不喜欢那种厚得令人无所适从的报纸。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适应读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提高阅读效率,《芝加哥论坛报》采取了以下措施:

1.调整内容格局

改版后第一叠新闻板块内容有所扩容,经济新闻被调整至第一叠。自去年起,经济问题越来越成为美国和谈论的热点,改版后《芝加哥论坛报》继续保持对经济报道的强烈关注,而且刊登了更多消费新闻(consumerreport-ing),经济新闻尤其是本埠经济新闻在版面的安排上也享有更高的优先权。除经济新闻外,第一叠里还有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外新闻,以及讣告版和时评版。星期天版的编排有所不同,本埠新闻、经济新闻和讣告版都独立成叠。

原来的Tempo(节奏)叠更名为Live(生活),内容也重新定位为最新艺术娱乐资讯、大众文化、名流新闻和生活方式报道等内容,改版前Tempo叠中的漫画、填字和占星等读者喜爱的内容继续留在Live叠中。平日此叠封底为气象版,周五则改为电影版。

特写板块和体育板块和原来一样独立成叠。这么编排也是尊重读者的喜好,因为调查显示,读者觉得体育和特写板块独立分叠,阅读起来更加方便。

2.精编稿件

改版前《芝加哥论坛报》日平均版面75页,新闻和广告的版面占比分别为57%和43%。改版后,新闻和广告各占50%版面,日平均版面60页左右,缩减约20%。报纸缩版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改版后,有的新闻报道更短了,有些新闻则改用图表来表现。不过,《芝加哥论坛报》对深度报道和调查新闻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缩版不但没有影响每日主打新闻的篇幅,相反这类报道所占的版面更多了。对于突发新闻和更多的其他报道,报纸则引导读者从报纸网站上获得。

《芝加哥论坛报》曾称自己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报纸,历来坚持使用本报社记者采写的国内国际新闻稿。但现在为了节约成本,报纸将更多采用论坛报公司媒体共享稿件和电讯稿。总编辑吉朗德・克恩解释说,这样调整可以腾出更多人手投入本地新闻报道,毕竟做好芝加哥本地新闻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也是报纸竞争力的所在。

《芝加哥论坛报》的第二、第三版为“对话”版(TheTalk),除了导读、专栏作家的文章之外,还刊登一些编辑记者在编前会和工作时谈论的热点内容。编辑选稿常受其他因素影响,既人性化又有趣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出现在报纸上,从日常闲谈中寻找热点,恰好能弥补这种不足。

一直以来,读者都希望报纸减少转版稿件。《芝加哥论坛报》接受了读者建议。据笔者统计,改版前《芝加哥论坛报》头版一般总有4至5篇报道转版,而改版后转版的文章数量减少了近一半,只有那些很重要很精彩的深度报道,才会转版,并在版面顶部清楚注明“头版连载”(FromPageOne),减少读者寻找新闻的麻烦。

3.运用更多视觉元素

改版后的《芝加哥论坛报》版面更活泼,在运用图片、色彩和留白上更加大胆。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杰米里・吉尔博特认为,改版后《芝加哥论坛报》看起来更加充满活力。

4.推出小报版

2009年1月13日《芝加哥论坛报》又推出了小报版与大报同时发行。小报版和大报相比,除了在标题、图片和“图片说明”上有微小差别之外,内容几乎相同。大报的综合新闻、体育新闻和商业新闻等内容被重新编排成小报版,而生活、游乐、美食、城市等特刊板块的内容和分类广告,仍为大报版面夹在小报中出售,这大约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由于内容与大报大体相同,小报的版面数几乎是大报的一倍。

小报版在芝加哥市区和市郊的地铁口、报刊亭和报摊售卖,主要针对上班族发行。家庭订户收到的则仍然是传统的大报。目前小报版平均日发行量为4.6万份,约占论坛报工作日有价发行量51.6万(2008年9月美国报刊稽核局数据)的9%,售价75美分。《芝加哥论坛报》此举目的是与同城的《太阳时报》竞争零售市场。目前《太阳时报》售价50美分,街头零售量为18.6万,占该报有价发行量31.3万的60%。

当初英国《泰晤士报》进行小报化改革,就采取了先出小报版与大报同时发行的办法,但是在美国主流大报中同时发行内容相同的大报和小报,《芝加哥论坛报》还是第一家。之前曾有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的《爱国者报》作过短暂的尝试,但那时《爱国者报》的小报版对大报内容进行了省略和浓缩,且并未获得预想的成功。《芝加哥论坛报》的小报版能否闯出一片天地,还有待市场检验。

四、结语

《芝加哥论坛报》改版的努力并没有阻挡论坛报公司申请破产的命运。2008年12月8日,论坛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根据美国《破产保护法》第11章规定,一个旨在解决其财政危机的公司可以继续经营。

因此,此次破产只是针对债务,报纸、电视等媒体业务暂时不会受影响,集团还有足够现金保证这些业务照常运行。申请破产保护后,论坛报公司可以暂时免付银行利息,暂时躲避债权人索债的压力,以增加公司经营中的现金流。2009年1月15日,美国破产法官签署了一项动议,授权论坛报公司可继续进行价值3亿美元短期融资。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14篇

据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皮草市场的消费需求持续攀升,以水貂面料时装为例,预计市场需求2015年达到174万件;2020年,增长至202万件;2030年,持续攀升至234万件。其中80后年轻一代将成为皮草消费的主力人群。

“比上一代传统消费群体,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变化显著,更加重视新科技和信息分享。他们追求品牌、设计、时尚和品质,品牌灵敏度大幅提升,却也不盲目崇拜大牌,反而坚持自我独到的个人品位。”哥本哈根皮草副总裁肯尼斯・洛贝格说,如今的品牌经营者再也无法凭借主流时尚走过的路径,通过复制与跟随赢得年轻一代的消费好感。

同时,年轻一代与上一代对皮草的认知也大为不同。过去的传统毛皮百货店已无法独占鳌头,皮草大受青睐的原因在于它所挖掘出的现代感与时尚精神。他们认为由于品牌缺失,皮草不再是“奢侈品”,盼望看到更多时尚皮草款式,改变这一格局。例如暖冬时节,皮草不再单一强调保暖特性,整件厚实皮草大衣也不再成为主流,反而倾向皮草短打外套、多材质拼接披肩、皮草配饰等媪暖小件;同时,夏季皮草势必颠覆传统,皮草饰边、皮草裙、混搭轻盈材质的时尚单品更加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新颖皮草制品跨越季节、色彩、款式界限,将迎合新一代消费人群的喜爱。

肯尼斯・洛贝格认为,这一调研报告将助力业内精英、媒体人士、时尚设计师等全方位解读年轻一代皮草消费趋势,剖析未来皮草商业模式转变的多样因素。2014皮草消费调研报告一经发出,哥本哈根皮草将全方位引发皮草产业链各个商业领域重新思考,做好迎接皮草2.0时代到来的准备。

据哥本哈根皮草中国区总裁崔溢云介绍,哥本哈根皮草举办“高峰论坛”已经历3年之久,自去年起全新的皮草消费调研报告供行业精英、皮草企业管理者和时装产业人群参考。如今2.0皮草时代已悄然到来,借此为主题探讨行业新趋势,十分迫切。作为皮草行业的倡导者和领航者,哥本哈根皮草始终重视中国本土市场的发展,力求推动整个皮草产业链相关的各个商业领域在探索、行动中前进。本次高峰论坛名为“我们这一代皮草人:皮草的2.0时代”。2.0时代,80后成为消费中流砥柱。主流消费者的替代更新,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顺应时代变迁,皮草行业也正在进行管理者的新老交替、突破传统,转而关注产品差异化、价值导向、小众化及消费者平等双向互动等2.0特征。

论坛调研报告范文第15篇

PICETL项目是Open CETL四个开放项目之一,该项目围绕“对方法开放”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最终形成英国开放大学在物理教与学创新方面自我评鉴的系列报告。本文对其中一份子报告《电子辅导与学习支持服务》进行了述评,对英国开放大学物理学课程远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思路、方法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英国开放大学;电子辅导;学习支持服务;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2―0031―04

一、教与学卓越中心计划(CETL)

的背景和目标

教与学卓越中心计划(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CETL)受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资助,是英国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五年计划(2005-2010),2010年进行了五年计划的总结评估。HEFCE鼓励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系部提交申请建立教与学卓越中心资金的投标书,允许以某一学科或是某个教学或学习领域提出申请,同时也鼓励跨校申请,甚至与企业界合作。

HEFCE资助的74所卓越中心由55个独立中心和19个协作中心组成,横跨多种学科领域和教学主题。每个协作中心指定一个牵头单位。其中,英国开放大学(OU)有三个独立中心,分别是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技术开放学习中心(COLMSCT),个性化综合学习支持服务中心(PILS),以及基于实践的专业教学和学习中心(PBPL)。而本文述评的物理教与学卓越中心(Physics Innovations 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PICETL)是一个协作中心,由在物理教与学创新方面享有盛誉的OU、雷丁大学和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合作,OU是PICETL的牵头单位。三所大学合作开展一系列便于学生理解且能促进教师提升物理和天文学教学法的教与学项目。该中心把物理教学定位于更加宽泛的科学范畴,关注课程创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学生个性化和专业化技能的发展,通过利用新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清晰感受物理和天文学前沿发展魅力的学习新体验。

PICETL是Open CETL四个开放项目之一,该项目是围绕“对方法开放”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最终形成了OU在物理教与学创新方面的系列评鉴报告。本文评述的《电子辅导与学习支持服务》是PICETL项目的一份子报告,汇总了相关的行动研究报告、实用指南、调查问卷等内容。

二、《电子辅导与学习支持服务》

的主要研究成果

英国开放大学为学生提供三种辅导服务,即当地面授辅导、区际日校辅导和电子辅导,以满足远程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里的电子辅导是指依托数字化手段开展的辅导活动,并不局限于网上辅导。

这份子报告由10篇论文组成,主要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1. 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在三年级电磁学课程中,作者调研了面授指导、区际日校和利用FirstClass会议系统提供的异步电子辅导三种辅导方式的参与情况,并对提供辅导支持的助教和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通常更喜欢面授辅导,电子辅导的参与率较低,约30%的学生注册了电子辅导,留言的学生更是少于10%。在65名受访学生中,有22名从未使用过任何形式的教学辅导,不参与辅导的学生占三分之一多,这种情况与国内极其相似,网上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也是远程教育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们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作者提出如下建议:① 电子辅导与学习任务的有机结合:许多同学习惯通过参与活动进行学习,电子辅导最好能有明确的任务提示,让学生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② 提供一套相关的引导性资料:如电磁学课程对数学技巧要求很高,提供一套数学相关的辅导,能够帮助那些缺乏信心的学生;③ 提供考试复习资料或应试技巧;④ 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相关的资料; ⑤ 对于理工科的学习,要支持数字和图形输入功能;⑥ 允许学生用假名或匿名发帖,打消部分学生的顾虑;⑦ 一份简短的电子辅导指南对管理平台很有帮助。

2. 论坛的建设与应用策略

论坛是远程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伦敦区助教Roger O’Brien开展了一个关于“历届试题”(past papers)论坛的实践研究,在两门课中对比分析了有历届试题和没有历届试题的论坛使用情况。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论坛要有清晰的结构,建立专题论坛或子论坛,特别是历届试题的相关论坛非常受学生欢迎。作者认为如果每份考卷都有一个自己的子论坛,那么电子辅导的整体结构会非常清晰,对于稍晚一些加入课程学习或讨论的同学也有好处。同时作者也指出,论坛的信息管理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对于教师来说,要同时完成论坛主持和评价两项工作非常困难,因此建议每门课至少招募一名老师,主要负责主持管理论坛。作者认为建立历届试题这样的尝试之所以成功,首先得益于专题论坛的建立,其次是学生的参与,在研究中发现论坛里有一批积极活跃且效率很高的学生,这些学生最大的作用在于创建新主题,大多数同学会把某一个主题反复地改来改去,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去创建一个新主题。一个特别积极的同学,能够激起其他同学论坛交流的热情,因此作者建议招募一批能够活跃论坛的学生,以帮助教师组织管理论坛,并带动其他热衷于跟帖的同学。这个结论与国内很多在线论坛中意见领袖的相关研究类似。

在另外一个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论,在所有留言中,那些带有附件和问答的教师留言最受学生欢迎,但作者认为论坛上一味提供附带答案的帖子是一个很受质疑的做法,应该鼓励大量的潜水者积极参加,而不是成为只针对考试的平台。

论坛数据的分析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认为OU的学生是“夜猫子”类型学习者的传统看法,学生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白天,高峰期是10:00和15:00左右,且每周中周五和周日使用率最高,而周二、周三则较低,显然论坛最理想的时期和老师参与的时段有冲突,因此认为老师周末的参与对论坛是至关重要的,建设招募一些能在周末参与活动的老师。

作者有一句反思的话同样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花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究竟该干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怎样让电子教学替代掉传统的教学”等等问题上,却忽视了学生们的需求。也许这就是我们在电子教学中犯的最大的错误。任何形式的教学成功或失败都取决于学生们的支持力度。同样,想要建立有价值的主题或论坛,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3. 学习平台与应用软件在理科课程在线教学中的应用

2008学年OU推出了一款Elluminate live平台,它以网络数学课为试点,通过文本、声音、共享文件和白板等方式实现即时交流。2008年,Elluminate软件系统在三年级物理课程电磁学中率先试用后,2009年量子理论课程全面引进该软件,来实施一系列的实时教学。Hara Papathanassiou助教与两名来自三年级物理和天文学课程的学生调研了该系统的应用情况,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利用鼠标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电子笔书写方程式;体验平板电脑屏幕手写输入和外接写字板手写输入功能;通过麦克风参与课堂互动;利用白板和文本聊天进行交流;举手功能允许3个人同时进行讨论;网上实时教学过程能够被全程录制下来,并且这些录像的链接通常都对学生开放。该软件支持助教和学生小组双方在家里进行异步交流,支持声音、图片、视频和白板文字的分享,双方可以通过打字、声音和表情符号的使用来实现这些功能。因此,它很好地再现了传统的小组物理或数学辅导的功能,可达到面对面辅导交流的效果。

Elluminate live平台支持师生在线会话,但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呈现助教老师的视频影像不一定有帮助,还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作者认为,在师生交流时,在屏幕右下角贴一张助教老师的照片,既能避免网络视频不流畅的困扰,又能使大家有种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再合适不过了。这个结果可能对国内网上资源设计有些启发。关于视频会话的长度问题,调研表明,网上会话式教学时间安排在1小时15分钟左右比较好,如果时间太长,效果会大打折扣;会话式教学中不要填塞太多的东西,否则容易“消化不良”。同样,John Bolton在量子理论课程中也调研了学生对通过Elluminate平台进行辅导的反馈意见,几乎所有的受访者认为一个小时是最理想的课时长度,且至少要包含20分钟的提问与答疑时间。

屏幕录像软件降低教师制作在线资源的技术门槛。该项目的很多报告指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电子辅导形式并不太感兴趣,OU物理和天文系的老师们尝试用屏幕录像的辅导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准备课程的期末考试,并提高异步电子辅导效果。屏幕录像就是对演示者电脑屏幕所播放的内容及音频进行数字录制的专门软件。报告介绍了运用Camtasia Studio 制作电磁学课程辅导资料,并直接上传到First Class平台上。Camtasia Studio是美国TechSmith公司出品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套装。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剪辑和编辑、视频菜单制作、视频剧场和视频播放等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所捕获的内容进行编辑,可以增加配音、剪辑视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并可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以及压缩和播放视频。

屏幕录像软件使得教师不再受太多专业的技术限制,一个人在办公室或在家里就可以进行视频制作,随后这些视频文件会上传到网站供学生们使用。多数的视频采用可以通过Adobe Flash播放器播放的Flash格式。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这个应用软件,因为YouTube和其他视频分享网站也都使用这个格式,相关的网站上也提供了Flash播放器的下载链接。用于电子辅导的视频录像则采用avi或wmv格式,因为这些可以直接上传到FirstClass上。老师们主要针对作业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前试卷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关于考试建议三种内容录制视频,长度为2分钟到20分钟不等,这些视频将在所有学生都成功提交作业以后公布在网上。调研表明,学生们对于这些视频给予了强烈的支持,认为屏幕录像教学将在同步辅导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会成为电子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作者提到,由于受制作成本、时间以及教学设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教师自制视频的质量不能与开放大学的数字教学资源相媲美,但它的确是电子辅导的很好补充。

4. 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

先修课程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了解学习者需求对于课程计划的设置至关重要。自主选课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个体差异,但往往会由于课程内容难度及学习者已有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导致学习困难而难以完成学习。John Bolton以量子计算机程序世界课程为例,通过在三年级中运用CHASE(成功的课程注册直方图分析仪)计算机程序软件,探讨先修课程对完成该课程的影响以及不同学习背景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量子计算机程序世界课程不仅包括了物理科学的内容,还涵盖了数学知识,专攻物理的学生要想通过该课程需要学习数字课程,专攻数学的学生则需要学习三年级的物理课程。CHASE程序的开发是为了了解不同课程背景的学生在该课程中的成绩表现,程序能够给学生提供直方图进而给学生以更好的选课建议。该程序可以推广应用到开放大学的其他课程中。作者考核的因素有该课程的期末成绩、该课程的教师批改作业的四个总成绩、所有先修课程的成绩以及与该课程同步的那些课程的成绩等。调查的整体情况显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存在潜在危险,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拿到物理或天文学课程的学分,约有同样比例的学生没有拿到数学课程的学分,有约12%的学生两种学分都没有拿到。在调查的383名学生中,整体保持率为60.1%,通过率为55.1%,优秀率为18.0%。作者做了19种情况的详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保持率、通过率与优秀率,得出以下四方面因素对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有帮助:

在数学和物理天文课程中同时取得1到3等的成绩;

不管数学课成绩如何,在物理和天文课程中取得1到2等的成绩;

在数学课程中取得1到2等的成绩;

物理、天文或数学课程取得3等成绩,如果通过两门或两门以上更好。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困难包括基础差、对学习难度预期不够、课程太难无法通过、跨专业学习等,该研究中提到的CHASE计算机程序能够为学生的选课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能够解决学生科学选课这一现实难题,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三、思考与启示

PICETL项目是针对英国开放大学“对方法开放”这一目标所开展的教学实践研究,其报告涵盖了物理学科教学中不同辅导方式的开展情况并搜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包括三类不同的辅导形式,即当地面授辅导、区际日校辅导和电子辅导在一门课程中的时间安排比例和学生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在电子辅导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如网络实时会话式教学、论坛异步交流、屏幕录像软件以及实时在线天文观测等不同方式的尝试,客观采集了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助教及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期对未来物理学科专业发展、课程计划开设、辅导方式等提供参考。

1. 恰当运用新技术

英国开放大学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是务实的。在引进Elluminate live平台时,强调平台功能简单清晰,这样可以减轻参与者在熟悉平台功能及运用技巧方面的负担,OU还选择了必须的功能而屏蔽了一些与课程辅导无关的功能。教育技术的魅力在于技术在教育中的最优效用,在眼花缭乱的新技术面前,OU的教师们仍能够持续开展诸如论坛的组织管理与录音录像软件的运用等研究,正是这种对媒体技术务实的态度与严谨的治学精神,使得英国开放大学不管是学术创新还是教学质量都走在全球远程教育的前沿。我国网络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作为网络教育重要支撑的教学平台也经历过很多次的更新换代,不论是引进开源平台,还是与专业技术公司定制,或者自主研发,教学平台的建设已基本成熟,功能也趋完善。但强大的功能并不意味着有效在线学习的真正发生,我们总是希望通过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来改变学习者不积极参与在线学习的现状,但事实与我们所期冀的效果相距甚远,甚至给学习者带来一些技术上的新困扰。可汗学院10分钟短片成功的教育试验,以及国外“讲授+板书”却风靡全球的公平课,足以说明,有效的教学与创新的核心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等,而非技术形式上的追新。

2. 实证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这份报告汇总了十个子报告,这些报告完全是助教们在辅导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报告,没有新的理论支撑,没有创新点阐述,完全是客观的过程记录与数据分析,在实践中用数据去论证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鼓励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的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已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基于问题的研究、校本培训、实践共同体等。OU的助教们参与实证研究,通过寻求有效的证据来说明新技术、新方法在电子辅导中的运用,用数据阐述研究与实践过程的有效性;关注小课题研究,基于现时问题,做身边的真实课题,日常化、细微化的教育科研使课题成果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信服力。研究表明,只有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找到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和教学能力的增长点,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甚至是创新型发展。

3. 提供多种辅导形式,关注学生需求

很多研究指出,学生并不喜欢一直在屏幕前面阅读,而且在线学习不能像传统书本一样随意笔记,因此英国开放大学一直提供传统的印刷教材、录音录像资料,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面授指导和住校学习等。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学习材料采用多种媒体表达的方式,既有印刷媒体的文字教材,又有视听媒体的录音带、录像带,还有教学光盘、网络课程等。该报告中的屏幕录像材料是助教针对以往试卷、作业和考试等内容个人录制的,多数视频是针对单一问题制作的,这些视频材料将作为课程的补充资料供学生选择。OU的老师们认为,在论坛上提供标准答案对于学生而言过于简单,真正对学生能力提升有帮助的是老师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细节,而这些视频恰恰能弥补异步论坛文字交流的不足。这种简单、便捷的辅导形式同样值得借鉴。

?眼参考文献?演

[1] 电子辅导与学习者支持. 英国开放大学内部资料,2010,(7).

[2] 陈怡如. 由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看教师专业角色之转变[EB].

[3] 张妙华,罗发奋. 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

国远程教育,2006,(6).

收稿日期: 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