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

纪念馆考察报告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第二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制度,是指属各部门、单位、驻条管单位党组织及纪检监察组织对本部门、单位决定开展的重大事项向纪委监察局报告,纪委监察局采取一定形式对报告单位实施的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查的工作制度。

第三条适用范围:属各部门、单位、驻条管单位。

第四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制度由纪委监察局负责实施。报告单位的纪委(纪检组织)或纪检委员具体负责对重大事项的报告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本部门、单位党政负责人提醒,并报告上级纪委。

第五条应报告的重要事项

(一)3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二)新建、改扩建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主要指单位投资50万元以上新建、改扩建楼堂馆所(包括业务用房)或投资30万元以上装修楼堂馆所(包括业务用房)的行为。

(三)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大宗物资政府采购,是指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下列招标采购:

1.单项或者批量采购30万元以上的物品;

2.投资30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修缮工程所需物品;

3.定点服务采购。

(四)重大招投标项目。

1.施工建设所需设备、材料等物品的单项采购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2.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

3.其他依法必须进行招投标的项目。

(五)筹备举办大型庆典活动。主要指举办邀请上级领导、友邻单位、企业或社会人士参加的节日庆典、重要活动庆典、乔迁新址庆典等各类纪念活动。

(六)领导班子成员出国(境)学习考察。领导班子成员参团出国(境)学习、考察或从事经贸洽谈、技术交流等活动。

(七)干部提拔使用。

(八)大宗征地拆迁。

(九)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

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是指预算单位一次使用3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或者市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300万元以上的行为(年度经常性专项转移支付及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除外)。

(十)其他需要跟踪督查的项目。

第六条重大事项报告由纪委监察局相关业务室受理。其中:3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大宗物资政府采购项目由效能室受理;新建、改扩建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重大招投标项目、筹备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大宗征地拆迁、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由执法监察室受理;领导班子成员出国(境)学习考察、干部提拔使用由党廉室受理。

第七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的程序。

(一)重大事项经相关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或有关部门批准后5个工作日内,由本单位党组织以书面形式向纪委监察局进行报告。同时附送批复手续和单位领导班子研究重大事项会议记录复印件。

(二)纪委监察局收到重大事项报告后,在5个工作日内向报告单位回复《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提出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纪律要求。

(三)《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回复后,报告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纪委(纪检组织)负责人或纪检委员应在提示函上签字,并将提示内容向有关人员传达。纪委监察局根据重大事项的所属类别及进展情况,适时安排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监督。

(四)重大事项实施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单位要以书面形式向纪委监察局反馈办理情况。

第八条跟踪督查的重点内容。

1.单位重大事项报告中提供情况的真实性;

2.纪委提示函的签阅及传达情况;

3.有关资金的开支及管理情况;

4.重大事项负责人或当事人遵守纪律、法律法规情况。

第九条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如发生变更、中止或取消的,要按照相关程序及时报告纪委监察局。经纪委监察局研究确需变更、中止或取消的,将责成报告单位予以调整或取消;如需经上级机关批准的,将建议报告单位按有关程序予以变更、中止或取消。

第十条责任追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纪委监察局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要求,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报告单位提出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1.不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2.不按要求提供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

3.不及时反馈《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的办理情况。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报告单位做出书面检查,对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1.不报告重大事项;

2.提供虚假情况,不如实报告重大事项;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北京:面临“摘牌”尴尬

在2007年3月下旬召开的北京博物馆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文物局官员表示,根据去年开始实施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北京方面要对博物馆重新登记。在这次登记过程中,馆舍资金来源证明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证明材料”将成为考察博物馆是否被“摘牌”的硬性指标。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北京“二七纪念馆”目前的状况来看,没有讲解员,没有文物保管员,没有馆长,没有观众,没有展览。如果严格按照法规执行,很可能会被“摘牌”。

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坐落在丰台区长辛店,“身兼”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丰台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铁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经有过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但是,近年来,来此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少,每年仅有2500人左右,平均每天还不到7个人,而且大多是清明前后附近学校组织学生来此进行革命纪念活动。

2007年4月18日,借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之际,笔者顺便游览了北京“二七纪念馆”。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室,室内放置的展柜中陈列着“二七”革命斗争的史料和文物。然而,偌大的纪念馆内,竟然只有两名观众。附近的市民说,好多年都是如此了,有时几个月纪念馆大门都紧闭着。

曾经红火过的北京“二七纪念馆”缘何如今处境如此窘迫呢?

原来,纪念馆归属二七机车厂管理,二七厂工会对纪念馆拥有着直接管理权。邬少青是该厂工会负责文体活动的工作人员,但最近四年,他的办公地点一直设在纪念馆内,纪念馆的日常接待基本由他负责。邬少青说:“纪念馆一直是免费参观的,一般在2月7日或者清明节,游人会很多。但平常的客流并不多。”

二七厂工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伟利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是造成该馆现状的直接原因。二七厂作为计划经我国有三个名字相同的纪念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二七纪念馆”,但命运迥然不同,一个面临“摘牌”的危险,一个要靠出租解决经费问题,而还有一个的日子却红红火火。

济时代的老国企,兴办了学校、医院等各类社会单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单位却成了沉重的包袱。“因为没钱,不要说声光电,馆里的展品已经10年没有更换过了。”

的确,纪念馆内的图片、文字史料,好多年没更新了,而且纪念馆里开灯的时候不多,这让游客在阴天等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看展品很费劲。

王伟利称,“光线不足”的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厂里已经拨下一笔经费,将用于更换展布以及增加光源等方面。

但即使这样,北京“二七纪念馆”还是不能回避这些现实:无法配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办馆和运营的必要经费。按照文物部门的观点,这是博物馆发展的“命门”。

武汉:靠出租解决经费

建于1956年的武汉江岸“二七纪念馆”,虽说地理位置要比北京长辛店繁华了许多,但日子也一样不好过。据媒体报道,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度挂起了“生活用品展示会”的标牌,堂而皇之地做起了生意。

武汉江岸“二七纪念馆”占地面积27 500平方米,藏有文物实物89件,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7件,展线1200米。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全国和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瞻仰二七革命的重要场所,还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记者电话联系武汉“二七纪念馆”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纪念馆现由铁道部通过武汉局代管,管理费用由上级按人头费拨发。上世纪90年代,纪念馆也曾做过纯粹业务性的展览活动,如中山舰巡展、“南京大屠杀”纪念展等,曾有10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来考察、研究,而现在,除了基本陈列外,搞一次展览就要向上级要一次钱,搞展览实在是太难了。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武汉“二七纪念馆”早在几年前就曾经“走向市场”,将一楼数百平方米的报告厅出租给50多家客商搞过服装展销,展销15天,每个展台收租金500元。当时,他们的理由是:展览厅都设在二楼,报告厅在一楼,已闲置了很长时间,在考虑到不影响参观的情况下,决定将这个厅租给展销会使用,弥补一点经费的不足。况且,“二七纪念馆”是行业性的纪念馆,归铁道部管,没有国家拨款,单靠门票收入已不能维持其正常运作,所以做出了“以商养馆、以馆养馆”的抉择。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

2007年元月,武汉“二七纪念馆”广场实施绿化改造,此后,以担心被人损坏绿化为由,拒绝晨练者进入纪念馆。他们告诉晨练的老人们,草坪刚刚铺下,等到3月份就开放了。到了3月,晨练者又被告知,草还没长好,4月再来。4月中旬,晨练的老人们背着剑、提着音响欢欢喜喜去纪念馆晨练,却被门卫喝住,还是不让进。

晨练并不影响广场实施绿化改造,况且,晨练的人们每人每月还向该馆交5元钱。几次被拒绝后,老人们开始观察、分析原因了。原来,有一个医药单位在馆内卖药,每天早上前往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原来如此!

郑州:经营红火日子滋润

与北京和武汉的“二七纪念馆”相比,郑州的“二七纪念馆”却经营得红火,日子滋润。

正在进行的“雷锋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馆长薛学礼自豪地说:“队伍从门口排到几十米开外!”

郑州“二七纪念馆”建于1951年,被郑州人称为“二七塔”,早已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1986年11月,郑州“二七纪念馆”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3月,该馆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郑州“二七纪念馆”为什么红火?第一个答案是:活动不断!

据介绍,纪念馆归属郑州市文化局管理,平时除了坚持做“二七”主题的基本陈列外,纪念馆还做了不少延伸性质的工作:与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一小、郑州信息工程大学、郑州高炮学院、中州大学等30多所学校签订协议,成为他们的德育基地或政治学习基地;与河南电视合组织有关单位,在这里举行党员入党宣誓活动;与北京电视合组织“研究二七历史,学七精神”活动等。

早在1989年,郑州“二七纪念馆”就组建了革命传统教育小分队,经常深入到机关、学校、部队、农村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中心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至今已做报告900场,受教育人数达25万人次。报告内容有:“二七革命斗争史”、“中华传统美德”、“杨靖宇烈士的故事”、“雷锋的故事”等。

郑州“二七纪念馆”红火的另一个原因是:占地利。

纪念馆所处的位置称二七广场,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河南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区,郑州“商战”的主战场。这里位于郑州市区中心,广场四周半径500米范围内,分布有华联商厦、商城大厦、购书中心等大型商场和数百家中小型商店、餐饮店,是游客的必到之处。

况且,“二七纪念塔”是郑州市的重要标志,犹如外滩之于上海、虎门之于广州、圆明园之于北京,很多游客到郑州后,不去“二七纪念塔”,就会感到遗憾。

馆长薛学礼坦承:“纪念馆经常爆满,每年参观者大概有23万人次,门票收入有35万元。”

但是,薛学礼并不认为郑州“二七纪念馆”红火完全归功于纪念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他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纪念馆与时俱进的展览理念更重要。

专家:行业博物馆需拓宽运营思路

三个“二七纪念馆”的不同命运,折射出我国行业博物馆的尴尬。采访中,专家提醒,我国行业博物馆目前管理运营状况参差不齐、供需失衡、冷热不均的状况,亟须引起关注。

我国目前共有博物馆2300家,数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行业博物馆有数百家,但像郑州“二七纪念馆”一样日子好过的寥寥可数。有不少行业博物馆因为主管企业改制或主管机构调整,已经陷入困境或消失。

行业博物馆为何生存艰难?有专家表示,一方面,作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资源,博物馆需要坚持公共文化属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普及教育、传承文明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财力有限,对博物馆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赞助机制,“无米之炊”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解决;另一方面,很多行业博物馆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人员配备、管理模式本身就不太顺畅,不少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水平、展陈手段、讲解服务意识等方面缺乏进取,展品多年不变,解说干涩生硬,文物风化、流失,经营缺乏创新意识,平时本就处于半歇业或全歇业状态,一旦资金支持链中断,很快就会演变成尴尬的“仓库看门人”,最终失去继续开放的能力。

有专家建议,行业博物馆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不能一味“抱残守缺”,不妨解放思想,拓宽管理和运营思路。“其实,根据不同行业的历史、现实和文化特点,多组织一些贴近观众的活动,多做一些市场调研的工作,行业博物馆还是有可能成为我国博物馆建设和都市旅游的新亮点的。”

但是,类似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的博物馆,日常运行年费用约需要几十万元,每办一次展览的费用为上百万元,而博物馆并没有任何盈利能力,纯粹是个花钱单位。所以,这桩赔钱买卖谁来做,目前仍只在讨论层面。

在国外,参观博物馆是游客们的主要旅游目标之一。中国目前的博物馆并不能完全成为旅游项目,“硬件”往往很容易建立起来,“软件”就需靠意识实现提升了。全世界每天有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涌向博物馆,在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著名的大都市,各类博物馆及相关设施都在200家左右;欧洲各国更是把博物馆作为旅游的主要项目。这些博物馆不但生存得很好,而且还盈利,绝大多数的博物馆并不收门票,他们的收入和维护费用来自于相关的基金会和出售复制品,以及免税募捐等渠道,这与单纯依靠企业投入和门票收入的中国行业博物馆相比,运转方式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将行业博物馆融入城市的发展进程,很多困扰也就迎刃而解了。行业博物馆承载着行业发展脉络、城市文明的足迹,当下,这种功能性的定位遭遇的则是行业博物馆与城市的剥离,管理者的短视导致行业博物馆以“特立独行”的姿态面对公众,其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恢复成立党史工作机构的地方,这与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万里对皖西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分不开。本文介绍万里关心支持皖西革命老区党史征编工作的二三事,以飨读者。

高度重视皖西老区建设关心老区人民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皖西地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活动的重点地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这里马列主义思想传播早,党组织建立早,1920年就有“中国革命小组”,1922年春出现“二三同志”的党小组,1923年成立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是安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因早期党员多,革命力量发展快,皖西成为全省革命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三大武装起义中,就有商南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发生在六安境内。皖西成为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省级领导机关先后迁到六安、金寨,皖西成为安徽省暨大别山地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皖西军民坚持斗争,成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以及解放大军举行淮海决战、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和渡江后的巩固后方。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六安地区30年红旗不倒、30万儿女牺牲,金寨和原六安县被列为全国十大将军县,为共和国的建立奠下一方坚实的基石。但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六安老区的贫困面貌没有多大变化,群众生活还很艰苦。

1977年6月,万里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上任伊始,他就狠抓拨乱反正和生产建设工作,特别关心皖西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11月上旬,他在省委书记赵守一的陪同下视察六安,进入深山老区,走进一家家老红军和红军烈士的家中访贫问苦。在亲眼目睹那些为党和国家流过鲜血、牺牲了亲人的红军和烈士家属,如今的生活仍然贫困时,他深感责任重大。在听取六安地区的汇报后,万里就老区建设、山区生产发展等问题作出一系列指示,并当场决定向金寨县增拨救济款120万元,棉花14.5万斤,棉布108万尺,粮食50万斤,救济贫困户。当月下旬,省委召开山区工作座谈会。为支持山区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省委决定重点抓金寨县,以带动全面,确定粮食征购任务3年不变,并向金寨调拨大批救济和建设物资。

此后,万里又先后十多次到六安视察指导工作,对拨乱反正、落实农村政策、抗旱救灾、农田基本建设、工农业生产、深入揭批“”的斗争等做出指示,仅1979年10月至12月,他就分别与顾卓新、张劲夫、王光宇、杨蔚屏等省领导先后3次到寿县、六安和霍山、金寨视察。1978年10月6日,万里根据人民来信反映的情况,对解决金寨县委问题作了重要批示,并于10月8日亲自到六安指导工作。六安地委根据他的指示,决定调整金寨县委班子,并派地委常委、组织部长陈道华率7人工作组到金寨协助工作。11月21至24日,省委在合肥召开“金寨山区建设座谈会”,检查一年来贯彻执行全省支援金寨老区建设决定的情况,形成《关于加快金寨革命老根据地建设步伐座谈会纪要》。金寨县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万里指示及省委《纪要》的意见与措施,制定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当年,六安遭遇特大旱灾,中央和省委及时核定六安地区农村供应粮4.5亿多斤,增拨救灾款2360万元,寒衣16.5万件,棉絮30万斤,布票6万尺,救灾煤4.8万吨,核减六安地区农业税征收任务4680万斤,解决了六安老区220万受灾人口的缺粮问题。

重视传统教育

关心党史工作

1977年11月7日,万里、赵守一在六安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徐士奇等陪同下,到金寨县离休红军住的“红村”,看望离休老红军,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座谈会上,有些老同志说:金寨县是老区,过去参加革命的很多,现在健在的还有几百人,老区群众要求建个纪念馆。万里当即对地、县领导说:“你们选几个秀才,组织一些人,写一下革命斗争史,搞个纪念馆,进行传统教育,将来也可以给外宾看。”

后来几次到六安视察时,万里都强调用革命斗争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六安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老区光荣的革命传统,改变老区贫困面貌,期望老区人民尽快地富起来。1978年10月8日,他在六安视察时,再次了解了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备展览情况。当地委书记徐士奇向他汇报皖西准备开展立夏节起义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情况时,万里指示说:“丁埠立夏节起义纪念活动,看样子时间要推迟,你们准备工作照做。”“纪念大会(今年)不一定开,中央民政部讲今年灾重,先解决活人的问题。”“皖西革命纪念馆放在金寨有问题,还是放在六安,地区再正式报一下。”

在万里的带动下,省委高度重视革命斗争史的编写、展览工作。1978年6月26日,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顾卓新在安徽省革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绝不能忘掉革命老区。明年是鄂豫皖立夏节暴动五十周年,要好好地纪念。这对活着的人、对青年人都是很好的纪念。”10月下旬,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杨蔚屏陪同国家民政部部长程子华(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到六安视察,寻访红二十五军战斗遗迹,了解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和革命斗争史的征编、筹展情况,并在金寨红村召开老红军座谈会。在此前后,杨蔚屏还就建馆筹展所缺经费物资问题两次作出明确指示。他曾关切地向六安地委负责同志说:你们建馆建塔搞展览,缺少技术人员的话,我在省里找人帮你们设计!

在此期间,省委先后向中央军委和中央档案馆等部门打报告,请求军委主席邓小平为六霍起义纪念塔题词,向、国务院报告请求建立纪念碑、纪念馆,要求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部门允许六安复印或摘抄、使用有关皖西革命历史的档案资料。省革委会、省民政和文化部门根据六安的报告分别批拨了兴建、扩建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所缺的经费和物资。1980年4月中旬,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张劲夫到六安县、金寨、霍山、舒城检查工作,并专程到金寨县白水河、汤家汇等地查看革命历史旧址,对如何维护、利用革命历史旧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作出指示。11月7日至12日,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1980年年会在六安召开,中央直属机关和3省的有关人员100余人出席,张劲夫和省委书记李世农、副书记兰干亭等省地领导都到会讲话,进一步推动了皖西党史工作。

落实万里指示 六安党史工作率先起步

遵照万里指示,六安地委于1977年冬提出抢救“活资料”、深挖“死资料”的任务。1978年1月,在省内外率先建立党史工作机构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展领导组,地委书记徐士奇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迅速抽调18名精干人员承办具体工作;全区各县也相继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这是“”后全国最早一批恢复成立的党史征编研究机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曾一度成立各级革命斗争史资料办公室,多数内设于宣传部或党校;1980年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党史工作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1年,省级党史工作机构相继成立)。1981年以后先后改称党史办、党史研究室,为常设机构。

六安地委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革命历史征编、展览工作,地委领导经常参加有关会议,听取汇报,作出指示,及时解决人员、经费等问题。1978年4月18日至23日,地委书记、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展领导组组长徐士奇,亲率地委宣传部和革命斗争史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深入大别山老区检查工作,访问了金寨县汤汇、丁埠、斑竹园、穿石庙、燕子河、闻家店,霍山县漫水河、诸佛庵、舒家庙等革命遗址,召开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座谈会,就革命史征编、展览工作作出一系列指示。

在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党史工作者迅速投入紧张、有效的征编工作中。先后起草发出中共六安地委《关于抓紧做好革命历史文物征集工作的通知》、地委向省委《关于请示批准使用有关皖西革命斗争历史档案材料的报告》、地区革委会向省革委会《关于请求兴建皖西革命纪念馆和金寨县烈士馆的报告》、地区革委会向省革委会《关于将皖西烈士纪念馆内的工人俱乐部改建为烈士陈列室所需经费、材料的报告》、地委《关于征集党内交通历史资料的通知》、地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编史筹展工作的补充意见》等等,编写并反复修改《皖西革命史陈列提纲》、《皖西烈士纪念馆陈列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革命史、党史资料和文物的征集、保护、编写、筹展工作,革命旧址的普查、维护,烈士纪念馆(塔)、革命博物馆、各县区乡镇革命史迹或烈士陈列室(展馆)的兴建改建、陈列展览和维护工作,六安党史工作进入一个“火红的年代”。

自1978年春起,全区党史工作者内查外调,足迹遍及境内的山山水水和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区。30年来,共征集党史资料28526件约5000多万字,文物539件(已移交文化、民政等部门)、图片12618幅、采访录音带430盘,图书、杂志1万多册(份),并对资料、书刊进行分类立卷、编目、建卡、归档,建立了管理、保密制度。

党史部门在大量征集调访的基础上,本着求实存真、精编严审的原则开展党史编研工作,先后编纂出版革命史、组织史、大事记、回忆录、人物传、资料丛书及一批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经30年辛勤耕耘,六安全市已公开出版的党史读物78部约2000万字,内部出版图书资料35本,完成各级专题246个,在各级报刊发表党史文章1300多篇,发表图片2400余幅,学术交流论文187篇。这些专著和论文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皖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斗争业绩,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展示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讴歌了革命先烈和英模的高尚品德。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Design and Using of Native History in Teaching

Subject of Modern China History

NIU Linhao

(Modern China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should depend on native history and cultural to deepen student's study of specialty knowledge and to show characteristic of native and school.This paper will research how the design, using native history and cultural, th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it, and will show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native history's construction in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Key wordsSchool-based curriculum, native history and cultural

本文所涉及的中国近现代史校本课程的设计是指该课程对乡土历史资源的设计和利用等尝试,是指学校自己设计某种具有自己学校文化特色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的社会活动专题。对于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多是基础教育中的乡土课程、历史课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对于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论述稍显薄弱。

1 校本课程改革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利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应该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实施赋予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权力,是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中发展而来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强有力的政策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课程管理层面。这实质上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国家和地方所设置、规定的课程,学校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选择权和决策权,如课时的适当调整、教材的选用等方面,不过这部分的课程最终仍由国家或地方来统一管理;二是国家所颁布的课程计划中,将课时分为三大块,国家和地方各占一部分,学校也占一部分,这部分课时由学校自主安排,学校独自设置课程,课程标准和教材也由学校自主决策,或者学校自己开发,或者选用他校开发的。笔者认为,基于上述校本课程的管理层面而言,历史学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以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而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方式。特别是历史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则更需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让学生们感到亲切真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改革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强调发挥地方、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的必要性。

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历史学科专业必修、选修课程有着天然的优势。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应该成为师生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中,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师的历史学专业课程应该依托乡土历史素材,凸显地方、学校特色,使教育对象对于生硬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自然演变为“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模式。本地区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深度挖掘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对于具有丰富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河南地区而言更是如此。2009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全省旅游立省大会上提出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论断,更是说明了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的深厚历史资源。而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在历史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凸显出其对教育的价值。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改革要求和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现实,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实行了一些乡土历史资源的课程设计。

2 近现代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设计及利用

在课程体系建设环境中如何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挖掘和运用乡土历史文化的内涵,却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在河南各个地区,适合校本课程需要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很丰富的,我们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时就根据河南本地的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力图在课程的学习中间发掘出有地方特色又内涵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一般而言,河南近现代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知识与能力层面。提高阅读、实践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田野考察,到图书馆、方志办公室、档案馆、文物馆、党史办公室、纪念馆、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地方高校等地方史资料保存单位查阅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及论文来实现。二是过程与方法层面。通过预设课堂讨论、辩论、读书、上网查阅资料、参观、访问、考察、调查等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促成学生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团队调研的能力,学习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研究近代河南地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感和事物的评判价值观。我们在历史教学和河南地方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的结合上,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实际接触活的历史教材――文化遗产,在历史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触摸”近代历史。由于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内容、时间断限上的特点,本课程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各地都是比较丰富的。具体来讲,本课程所利用的校本资源包括:(1)校史资源的利用。学校的历史积淀是校本历史课程的重要资源。河南大学完全是近代的产物,曾经在近代中国产生过很大的历史作用,也即将迎来它一百周年的创建历史。在近现代史的课程开发中历史教师组织成立校史研究小组,参与建设校史陈列室与校史资料的收集、整理。(2)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主要有:①查阅历史文献,搜集乡土史教学资源时应当熟悉和掌握本省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中所存的近代书籍报刊,找出有关的方志、报刊、私人著述等书目;②参观考察。参观本地区的博物馆、展览馆和纪念馆,对本地区的名胜、古迹进行考察,能对近现代历史大事的遗存有整体的了解,可以掌握一些形象的材料;③访问调查。主要是向本地区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目睹者进行调查,搜集材料。(3)利用网络中的乡土历史资源。网络资源成为当下教学和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模式和动向。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建立开放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网络资源主要以文档、图片、视频、音频、文献资料等形态存在,以古迹导游、访古游踪、历史博物馆、历史名城、历史人物等为近现代史资源的形式存在。这些网络资源必须经过筛选后才能确定,笔者认为让学生筛选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具体来讲,网络乡土历史资源主要包括: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其它文化事业机构所提供的网站。

在每学年的乡土历史资源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实施方案可以分为三个:课题研究、调查报告和档案调查。课题研究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拟定研究专题,组织课题小组,分工协作。其次,课题组成员共同拟订课题实施计划和纲要。再次,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实施计划制定每学期的计划。第四,挑选学生,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训练,为寒、暑假进行田野考察做准备。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我院组织学生赴省内外进行考察时进行。首先是根据考察路线,按图索骥,梳理出该处近代历史上的大事,让学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调研事件,列出调研计划。其次,在考察过程中按照计划进行口述史料、碑刻史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等收集。再次,考察结束后撰写河南近代史调查报告呈交,并组织教师和学生代表公开评议。档案调查主要安排在寒暑假期长时间段内进行。中国近现代史课题组教师在上课的同时,组织学生考察开封市近现代遗迹,如辛亥十一烈士墓、河南省农业改进所遗迹、焦裕禄纪念馆等,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以上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既可以锻炼学生对历史学习和初步研究的能力,也强化和提高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组教师的专业课程能力。

3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教育、学习以及教学单位三方而言,乡土历史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1)有助于学生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2)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乡土历史资源作为校本课程被开发和设计,可以使历史教师对专业知识不断构建和重组,最终使历史教师也将会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长为研究型的、专家型的、学者型的教育者。(3)有助于形成本校办学特色。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而展开的,基于这种为学校“度身订造”的课程,将更能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

我们在乡土历史资源的课程开发实践中,更加认识到,对于教学对象而言,这些多样的中国近现代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的获益更为明确,具体而言如下:(1)专题讨论,查阅文献,深化专业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组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指导他们到图书馆、阅览室查找资料,且长期坚持,期中过后让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撰写学期论文,为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锻炼机会,并为写作打下基础。(2)实地考察,搜集文献,强化感性历史的认识。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到河南省各地区考察,让学生多角度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历史文化学院每届学生都要组织到省内各地考察,如郑州、焦作、洛阳、南阳、新乡、安阳等地。考察时教学组的教师征得院领导同意,在考察中指导他们观察近现代遗迹,搜集碑刻、口碑等各类史料,撰写考察报告,通过考察,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3)调查报告,档案收集,迈开学术研究第一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河南省内考察,由课题组教师进行指导,或采访老红军、老八路及民国时期的见证人,整理口述史资料;或到部分地市查找档案资料;在资料搜集过后,要求同学们根据搜集到史料及平时收集的资料,撰写论文及调查报告,汇集成册。初步选择了一些指导的学生回到原籍县市,奔赴县市档案馆通过钞录、复制、拍照等方式,对各县市档案馆所藏档案进行整体摸底,以便从中发现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课题,也使学生进一步查阅文献能力得到实效性提高。目前已经调查部分县市,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徐东,张宁娟,马丽主编.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贺建英.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探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力.乡土知识进入校本课程的三点看法.中国教育学刊,2010(1).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工作;讲解员;水平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82-01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工程,是知识融汇语言和表演的一种综合艺术。在游客与博物馆的展览之间,讲解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有些展览的内容,仅仅通过图片的堆砌和简单的文字说明,是很难理解透彻,打动人心的。只有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文物背后的故事、展览的内涵和陈列的目的才能充分地展示在游客面前。作为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和纽带,讲解水平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也关系到观众的参观心情。

提高纪念馆的讲解水平,必须要打造一批专业过硬、高素质的讲解队伍,要把专业展览与文化普及结合起来,真正把那些静态的文化资源,变为人们动态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使观众在思想性、观赏性、审美性上获得更高享受。

笔者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宣教部的一名业务人员,通过三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日常工作的观察和体会,拟以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为例,浅谈纪念馆讲解水平提高的方法。

一、为讲解员创造学习的氛围

讲解员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一样,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大众对讲解员的知识水平也有较高的期望值。为了扩大讲解员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讲解部门定期地举行读书报告会,首先制定书目,主题主要围绕本馆常设陈列展览与新增临时展览:如孙中山、辛亥革命、翠亨村、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翠亨红棉杨殷等,给定期限,在所有讲解员在读完书目之后,分别口头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在交流完成之后写成书面的读书报告。通过这种方法,讲解员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同时在沟通交流中,弥补自身认识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员工主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同时,针对每一个主题展览,要求每位解员编写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讲解词。这客观上要求讲解员客服思维上的惯性与惰性,多去主动地了解展览、文物、展品背后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增强讲解的感染力。

二、加强讲解员培训考核机制

定期对讲解员进行培训,包括吐字、归音训练,语调、节奏、呼吸发音等技巧的训练,仪容仪态训练,礼节礼貌训练、形体训练、讲解技巧、外语口语培训等,训练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保持仪态端正,情绪饱满、手势恰当、语言流畅、富于亲和力,而培训方式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分组讨论、观摩教学、现场示范、参观考察等;此外,还派出讲解员参加全国讲解员培训班、广东省讲解员培训班,接受文博系统名家的指导,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学习;在此基础上,细化评分标准,实行严格的讲解考核机制。考核过程中,邀请宣教方面的主管领导参与评价指导,提高讲解员的讲解水平。

三、推行员工讲解制度

(一)游客中心是本馆的一线窗口部门,直接负责游客的讲解工作。新进馆的员工,不论今后是否从事讲解工作,都要先进入游客中心实习三个月以上,做到能够熟练地介绍本馆所有的展示区域,这样在他们离开游客中心到各自的部门工作后,在有需要时都能够参与讲解接待工作。游客中心设有专业的讲解人员,都是从员工中挑选出来的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讲解员

(二)此外,宣教部、保管部、研究室等部门的业务人员到游客中心每星期都被安排到游客中心值班一次,他们中有历史、外语、博物馆、政治、教育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相对丰富,在讲解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专业,从不同地角度为游客深入地介绍中外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在接待博物馆专家型、历史专业的参观者时,能够安排历史、博物馆专业业务人员参与接待,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接待外国来宾、华侨华人时,安排外语专业的业务人员参与接待,突破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宣传中华文化。

四、打造志愿讲解员队伍

本馆一年接待的游客数量高达100多万,接待讲解任务也在日益艰巨,仅仅依靠每天值班的讲解员是远远不够的。有些游客因为没有享受到讲解服务,产生了抱怨和不满的情绪,甚至还对纪念馆的讲解水平产生了质疑。近年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通过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退休返聘、社会招募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志愿讲解员队伍,缓解了紧张的形势,让更多的游客满意而归。

五、丰富讲解形式

在原有单一化讲解的基础上,要丰富讲解形式,增加多种语言讲解、自助语音讲解系统、语音导览系统、手语讲解,甚至可以穿插与内容相关的歌曲、情景剧、快板、小品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讲解。

总之,笔者认为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培训考核机制、让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和志愿者加入到讲解行列中来等方法,能够打造一批知识广博,素质好,修养高,业务熟练,技巧高超,学者型的讲解员队伍,同时丰富讲解形式,从而要提高纪念馆的讲解水平。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一、与时俱进搞建设,科学管理创一流

雷锋纪念馆曾经在1969年、1992年进行过两次改扩建。2002年,列入省政府“一府三馆”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进行了总体改造。改造后的雷锋馆,由原来的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扩大到10万平方米,重新规划了凭吊区、展览区、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增设了大型雕塑和声、光电展映系统,形成了周边以雷锋馆为核心的“雷锋学校”、“雷锋社区”、“雷锋路”等雷锋精神教育区域。

新馆建成后,我们加强了四个方面科学管理。首先,改革用人机制。采取社会化、专业化、物业化规范的管理模式,除了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招考之外,保洁、保安、园林管护、勤杂等工作一律同公司签订合作合同,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制定了从馆长到管理人员共计23个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35项,使得各项工作量化、细化,高起点要求,高标准操作,有章可循。第三,抓好窗口服务。讲解员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和镜子。我们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全国著名讲解专家来馆进行一对一的培训,组织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在馆内定期组织考核,开展大练兵活动,使讲解水平不断提高。在2004年全国博物馆系统讲解员大赛和2005年全国民政系统讲解员大赛中获得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的好成绩。第四,提高管理质量。我们按照IS09000/14000认证工作要求,对人事、财务、资料、安全、设备、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考核,使全馆的各项管理工作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雷锋馆在全市软环境建设中,两次被评选为经济建设服务“最佳基层站(所)单位”、连续两次被评选为“辽宁省十佳旅游景区”。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把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用雷锋精神激励员工。我们制定了“敬业、奉献、责任、荣誉”的馆训,并用“雷锋在我身边、我做雷锋传人”的座右铭,不断鞭策和激励全体职工向雷锋那样“对待观众向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向夏天一样火热”,铸就成雷锋纪念馆的馆魂。二是不断创新讲解方式。改变过去只在展厅等待讲解的作法,采取园区导游加展厅讲解的新方式拓展讲解范围,并根据不同观众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游人进入园区就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温暖。三是开展文明服务主题活动。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先后开展了“服务文明年”、“提升旅游文明素质”、“开展行风建设、争创最佳窗口”等文明服务活动,坚持做到全年365天天天开馆、中午不休息,有特殊观众提前开馆、延时闭馆,必要时加场讲解、随时讲解,观众满意率达到100%。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西博会的举办张静江功不可没

民国初年,为配合风起云涌的国货运动,国内各地竞相举办国货展览会。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保护及提倡国货,奖励私人企业等。南京国民政府对博览会一事非常关注。1928年11月,中华国货展览会在上海开幕,此后,各地闻风而动,相继举办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博览会,如武汉国货展览会、河北展览会等。而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要数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

说到西湖博览会,就必须提到一个人――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西湖博览会会长的张静江。张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人。1843年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后,张家在上海开设了“恒和丝行”,经营的“辑里丝”直接做出口贸易。张静江在家排行老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立下救国之志。1902年,张静江作为驻法使馆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赴欧途中,他结识了孙中山。张静江曾在法国巴黎开设专卖古玩、茶叶、丝绸的通运公司,在美国纽约开设分公司,资助革命活动经费。1925年,张静江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称为“四大元老”之一。1927年3月,张静江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随即被迫辞职。1928年秋,张静江重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28年2月18日,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直至1938年1月被撤销,一直由张静江担任委员长,这也是张静江一生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政府职位。

张静江积极向厂矿实业界渗透发展,大力提倡工商实业的建设。张静江在出使法国期间,目睹了西方博览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回国后发展中国实业的精神理念促使其创办国内博览会的设想与日俱增。虽然江浙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浙江省财政仍然捉襟见肘。张静江考虑运用西湖这个得天独厚的载体,挖掘浙江丰富的财富矿藏。他的第一步就是“发展交通,开发地方” ,并建立了全省电话网,筹办杭州电厂,兴筑公路、铁路,并制作钱塘江大桥的规则。张静江提议在杭州办博览会,但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人认为办博览会花费大而收效微,得不偿失,是劳民伤财。张静江说:“奔海之水,沿途不畅,必为之塞;宏图伟业,如有人阻,也会成虚。”他确立了西湖博览会的宗旨:“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

作为西博会的主要负责人,张静江先后主持召开了14次筹委会全体会议,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完善筹备方案。他力排众议设立卫生展馆,指出:“卫生关乎民族盛衰切矣!西欧各国讲卫生、讲文明,国力强盛也,亚洲各国不倡导讲卫生,国力弱也。可见,卫生与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能随意割裂。我们办西博会是为了国家强盛,那就要办卫生馆。我们不但要办卫生馆,而且还要办教育馆、文化馆和革命纪念馆!”

张静江还建议西博会要设立“禁烟陈列室”。他在筹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烟毒一日不除,不但工商事业不易发展,咱们中华民族的图强亦难以进行。”筹委会同意了张静江的提议,决定在西博会专门成立一个“禁烟陈列室”,进行禁烟宣传,并特别致函全国禁烟委员会,请他们提供各类烟毒标本,如鸦片、吗啡、海洛因、高根、金丹、红丸等,入馆陈列,详述其危害。

为了吸引客源,张静江与西博会的承办人员动了许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西博会有展馆、展厅、展室和商店上百个,参展展品1476万件,展品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为了便于比较,还展示了少数外国商品。同时,为了活跃会场,吸引众多外来人员前来参观、购物,并使西博会流动人员增加,西湖边各游览景点,用投标招资方式,使投资者竞争建造大批简便小木屋,每间造价7元,为期4个月,每间租金100元。临时商场共有86个,凡饮食玩具、日用消费品等都有出售,在西博会期间日夜开放使用。

西博会筹委会决定要征集一个会歌,到时候在会场上播放,造造声势。筹委会发出征集会歌启事,一时应征者无数,但是令人满意的作品却没有。最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教授、大词曲家吴瞿安的作品当选会歌。歌词写道:“熏风吹暖水云乡,货殖尽登场。南金东箭西湖宝,齐点缀,锦绣钱塘。喧动六朝车马,欣看万里梯航,明湖此夕发华光。人物果丰穰。吴山还我中原地,同消受,桂子荷香。奏遍鱼龙曼衍,原来根本农桑。”这首会歌很有气派,不仅写出杭州人间天堂的特点,而且也提到了“货殖”、“梯航”、“农桑”,紧扣了张静江举办西博会的主要目的。张静江非常欣赏,立即派人到南京吴瞿安的家里送去稿酬一千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可见张静江的气魄。

西博会举浙江乃至全国之力

1928年10月15日,浙江省政府建设厅设立办事处,开始了西湖博览会的前期筹备工作。10月27日,西湖博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浙江省建设厅长程振钧出任主席,筹备委员共达600余人,集中了当时国内各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才,并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筹备工作。筹委会规定每月开会2次,筹备期间先后开会14次。筹委会下设总务、工程、财务、场务、交际、宣传、各馆所筹备、驻沪办事、驻京通讯等处,确定负责人,开展工作。参加筹备人员先后达数千人,其中在杭州直接参加工作的有600余人。

西湖博览会之所以能够在浙江举办,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自南宋迁都杭州以来,浙江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酿酒业等经久不衰,产品行销海内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江浙地区资本主义应运而生。在一战后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沪杭甬(宁波)铁路的通车和浙江内河航运的发达,为工商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这些有利因素,促使江浙民族工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20世纪20年代,江浙实业空前繁荣,火柴业、棉织业、印刷业、造纸业、机器制造和玻璃业等均有了相当的进展,为杭州举办博览会奠定了物质基础。

西博会的经费原决定由浙江省政府拨款15.3018万元,后因征集物品范围扩大,再追加经费18.4499万元,但仍然不够。为了筹集资金,张静江想出了三个“妙计” 。一是设奖券。在奖金的刺激下,西博会奖券很快就销售一空。二是要铁路部门让利。张静江说,西博会持续4个月,届时各省人士来会参观,必接踵于途,估计沪杭铁路客票收入可增加全年收入一倍以上,所以铁道部应当将沪杭铁路增收的两成,补助给西湖博览会经费之用。三是发行西博会纪念明信片。张静江算了一笔账:西博会准备发行自行印制纪念美术明信片1套36枚,共100万张,在会场廉价发售。那么,购买明信片留作纪念的人,一定比交邮局寄发的人多。以三成交邮局寄出计算,其邮费约为五六千元,请各地邮局,凡以西湖博览会纪念明信片交寄,一律免贴邮票递送。

1929年西湖博览会筹备开始后,张静江发动国民政府和政府的各院部参与西博会,并实行各种补助和收费减免。经交通部批准,设立临时电信所,由交通部直接派员管理,在西博会全会场装置多部自动电话,减免邮电收费。沪宁、沪杭甬两路局在特种陈列处设立铁路陈列厅。中央建设委员会在特种陈列所设立了无线电台,特别减收电费,以利会众。

为了展示中国产品的魅力,张静江决定在全国各地广泛征集名特产品。 他在筹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国重要城镇设立西博会筹委会分会和出口委员会的意见,经筹委会讨论决定,在皖、鄂、沪、浙等省市设立75个西博会筹委会分会;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及越南的南圻、印尼的万隆等地设立西博会出口委员会。

西博会开幕式盛况空前

1929年6月6日,西湖博览会开幕,10余万观众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西湖博览会会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主持并致词。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央党部代表朱家骅、林森、褚民谊,国民政府代表、工商部长孔祥熙,行政院代表、教育部长蒋梦麟,监察院院长蔡元培、交通部长王伯群、农矿部长易培基、海军部长杨树庄、外交部长王正廷、训练总监何应钦、上海特别市市长张群等。来西湖博览会参观的不仅有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代表,还有海外商人、华侨团体包括美国华侨参观团、美国记者团、日本考察团、日本教育考察团、英国商务考察团、朝鲜考察团、万隆考察团等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一款精心炮制的手机上架不到一周,市场上就会推出更炫更酷的新手机;一款耗时数年研制的新车隆重上市,不出2个月,市场上就会出现功能更佳、价格更低的同类产品,在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时代,企业独领的策略难以实现,使用快营销才能让速度决定胜利。

河北邯郸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是一家有着16年经营历史的老店,面积有200多平方米,月营业额十来万元。长期以来,丽人美容院主做减肥项目,用老板自己的话说,几乎市场上的所有减肥项目她都做过。由于老板本人近两年一直学习店务管理,店里的业绩和员工一样非常稳定,可她并不满足现状,还想进一步突破,把事业做大。经过一番考察,在2011年年底,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找到了世纪良谋营销策划团队。

<b>店面包装:经历见证品质</b>

世纪良谋决定首先从包装店面入手。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开店16年本身就是一种证明,是对其品质、专业和实力的佐证。为此,世纪良谋为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策划出如下的广告语:“16年品质见证 服务专业专注!”以此告诉消费者,如果丽人的服务、效果、专业度有任何纰漏,不会存活16年之久。因此这条广告语,在之后跟进的所有宣传上都会出现。

<b>项目包装:快概念</b>

世纪良谋策划过很多减肥项目的概念,主要根据地方市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懒人减肥、国粹减肥、快乐减肥等。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大部分减肥者已经对商家承诺减肥效果没有信任感了,她们更看重的是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能不能快速减肥。世纪良谋决定从速度的方向进行创意,市场上的同类宣传有“3分钟快速减肥”、“一次性快速减肥”等,但随着消费者不断成熟,这种极致的快速往往让她们感到不可想象、不可信。尤其是很多顾客年年减肥,逐渐认识到这已经是不可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了。为此,世纪良谋准确提出了“10日减肥”概念,10天虽说不是最快,但却是一个让人可信的速度概念,而且在操作过程中,10天也正是一个疗程的期限。

<b>卖点提炼:重量和尺寸兼顾</b>

“减重塑形双管齐下,轻松打造瘦身达人”是世纪良谋为邯郸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提炼的减肥卖点。目前,减肥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对减肥的追求不再像以前那样仅追求减掉重量,而且也不是只有胖人才去减肥,很多不胖的人也要减肥,大家对体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连2011年中国人的十大梦想里面,减肥都榜上有名,由此可见一斑。“轻松打造瘦身达人”将快速减肥的诉求表现出来,同时加强了时尚性。

<b>传播渠道:双重选择</b>

当内容确定以后,选择什么样的传播渠道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经过对当地平面媒体的调研,世纪良谋发现广播电视报是最好的选择。从发行量、目标读者群体、价格等三方面进行对比,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适中;目标读者群体与美容院目标顾客群体相对一致,价格也比较实惠;发行周期是一周一期,相对每天发行的日报来讲保存时间长,时效性更长,于是世纪良谋决定将广播电视报作为主渠道来运作。

现代营销传播必须打组合拳,组合营销传播是市场营销中最基本的概念,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的营销目标来确定可控营销因素的最佳组合。为了配合广播电视报,世纪良谋还特意增加了辅助传播渠道——公交车体广告。公交车体广告具有接触率高、到达率高、受众范围广、目标性强、重复刺激等特点,因而选择了一条走主干道路线的公交线路车体进行广告,与每周一期的广播电视报实现了组合的最佳效果。

<b>诉求主题:一环扣一环</b>

广告的运作靠连环,这是由实战验证的真理。那种打一次广告就一劳永逸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一环扣一环的主题诉求才是广告实战的真理。世纪良谋的每次广告都会策划相应的主题,逐渐形成系统:从《十日减肥掀起邯郸春节减肥总动员》、《十日减肥引领邯郸新春减肥风暴》、《十日减肥已成为邯郸胖友们的热切希望》、《十日减肥让您成为邯郸身材最好的女人》到《十日减肥温馨提示:3月4月不减肥,5月6月徒伤悲》、《在邯郸,减肥我只选丽人十日减肥》、《拥有美丽夏天,一定来丽人做十日减肥》、《丽人十日减肥创造女人曲线魅力》等系列主题广告,吸引了不同的顾客,甚至把很多已经流失的顾客都吸引回来,她们认为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的宣传主题繁多,连续性强,一定是有新内容了。

<b>传播节奏,打压对手</b>

在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运作了一段时间后,本地的一些同行竞争对手纷纷仿效,也都选择广播电视报刊登广告,为此,世纪良谋加大了广告力度,由原来的四分之一版加强到二分之一版甚至整版,由原来一个月一次的软文配合,改变为期期都有软文配合,让竞争对手落在后面。在这情况下,丽人美容时尚生活馆俨然已经成为邯郸当地减肥市场的市场引领者,成就了霸主地位。

<b>效果和业绩</b>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一、研究目的

绘制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旅游指南地图,方便外地来京小朋友参观天安门广场时使用,方便他们快速了解北京百年变化历史的缩影,了解北京的文化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巨大变化。

二、研究思路与实施计划

1.研究思路

确定目标(绘制旅游指南地图)一分析要素(图、文字资料、绘制方法)一完成方法(针对每种要素确定)一实地考察与收集资料一分析汇总一绘制地图一撰写研究报告

2.实施计划

(1)2009年7月至8月期间,学习绘制地图的相关知识。积累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的相关资料。

(2)2009年9月期间,准备实地考察相关条件。

(3)2009年9月21日实地考察。标注最佳看点和标志性建筑位置,记录标志性建筑的说明文字。

(4)2009年10月期间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查找补充指南所需资料。

(5)筛选照片和编写说明文字,绘制指南示意草图。

(6)撰写论文和收获体会。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了网络、图书等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法、采访等方法。

2.地图绘制方法

首先,选择适合的地图,作为绘制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旅游指南地图的底图的依据,绘制框架图;第二步,在地图上标注建筑所在位置;第三步,标注最佳观看周边代表性建筑的观察点;第四步,绘出最佳参观路线;第五步,确定说明文字;第六步,完成绘图方案图;第六步,请专业制图公司按照草图和设计要求,绘制出成品图。

四、研究过程

(一)2009年7-8月期间,学习绘制地图的相关知识,积累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的相关资料。

建筑名单按最佳参观路线所有能参观和观看到的代表性建筑名单如下:

1.国家大剧院

2.公安部新办公楼

3.电报大楼

4.国贸三期

5.新东安市场

6.人民大会堂

7.中国钱币博物馆 8.纪念堂

9.正阳门城楼

10.箭楼

11.劝业场

12.前门大街

13.北京铁路博物馆 14.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15.景山

16.中国国家博物馆

17.人民英雄纪念碑 18.北京饭店

19.金水桥

20.天安门城楼

能够从广场徒步走到建筑前进行近距离参观的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名单如下:

1.人民大会堂

2.中国钱币博物馆

3.纪念堂 4.正阳门城楼

5.箭楼

6.前门大街

7.北京铁路博物馆 8.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9.中国国家博物馆 10.人民英雄纪念碑

11.金水桥

12.天安门城楼

能够从广场上适宜的观看点,使用望远镜能清楚观看到的代表性建筑名单如下:

1.国家大剧院 2.公安部新办公楼

3.北京电报大楼 4.国贸三期

5.新东安市场 6.劝业场

7.景山

8.北京饭店

从天安门广场便于前往参观的代表性建筑推荐名单如下:

1.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2.首都博物馆

3.中华世纪坛

4.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

5.故宫博物院

(二)2009年9月21实地考察,标注最佳看点和标志性建筑位置,记录标志性建筑的说明文字

1.每个建筑景点的文字介绍

(1)人民大会堂位于广场西侧,西长安街的南侧,坐西朝东,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也是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2)纪念堂位于广场南北中轴线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1977年8月建成。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纪念堂大门正上方镶嵌着“纪念堂”汉白金字匾。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明柱。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基座有两层平台,四周环以栏杆。主体建筑南北门前各有两组泥塑。南门外的30面红旗,代表我国当时的30个省市自治区。

(3)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广场中心,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纪念碑总高约37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约4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4)天安门前面的那条河叫外金水河,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是内金水桥。

(5)天安门城楼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总高约34米。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6)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以西,西长安街以南。始建于2001年的国家大剧院,是部级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周围是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其四周有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7)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建筑于1958年11月动工,1959年与人民大会堂同时建成,为1959年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整座建筑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总建筑面积达69000平方米。中央部位和两翼的中部是四层建筑,其余部分为三层。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8)北京饭店位于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商业街的交汇处,是著名的五星级百年老店。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东

面开了一家小酒馆,并于第二年搬到兵营北面,正式挂上“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饭店迁至现在所处的地址。它与1954年兴建的西楼、1974年兴建的东楼和1988年兴建的贵宾楼,既有风格上的差异,在总体构图上又有所呼应。带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9)公安部新办公大楼位于广场东侧,三门四柱式的总体建筑风格、青铜器鼎的大门样式造型、素面石材警徽的“回”形纹饰等,中国古典建筑传统审美元素在这里得到了精致的体现和拓展,充分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包容、力与美的和谐统一、文化愉悦与实用功能的相得益彰,堪称建筑中的经典。

(10)北京电报大楼坐落在西长安街11号,是中国第一座最新式电报大楼,是当时全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大楼俯视为“山”字形,楼上四面塔钟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悠扬的钟声至今仍然时常激发北京人的很多回忆。

(11)国贸三期位于朝阳CBD核心区,是新世纪北京十大地标建筑。国贸三期的总建筑规模达54万平方米,与国贸一期、二期一起构成11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国贸三期的建筑高度约330米,共74层,为北京最高楼。

(12)新东安市场位于王府井大街,是北京大型购物场所,20世纪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其前身东安市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3月)是上个世纪以来北京最早出现的一座市场,因邻近东安门,故名东安市场。地下一层开辟了“老北京一条街”,形象地再现了旧时京城的民俗古风及购物情景。

(13)中国钱币博物馆位于广场西南侧,是原保商银行旧址改造而成,于200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主要从事钱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

(14)正阳门城楼,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位于广场南端。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正阳门城楼是北京内

城九门中规模最大的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城门,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是北京城的象征。

(15)箭楼(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位于前门大街北端,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城台高12米,门洞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箭楼上下共有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其独特的形式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征。

(16)劝业场建于1905年,是京城第一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清政府的商部创建、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览各地工业品为主,同时附设劝业场,销售部分商品。正式叫劝业场是1936年以后,称北平市国货陈列馆,改名为北京劝业场。意思是“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

(17)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商业街。全长845米。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随着明清两代城市建制的发展,前门大街汇聚了众多集市、会馆并逐渐演化为以购物娱乐为主的重要商业街区。

(18)北京铁路博物馆(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位于广场东南侧,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1906年正式竣工并开通使用。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曾变身成北京铁路工人文化宫,现改建成北京铁路博物馆。中国铁路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浓缩进这座恢复原貌的“老车站”。

(19)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广场东侧东交民巷,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20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中主义风格。是北京仅存的20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

(20)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在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高43米,为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五亭矗立山脊,中高侧低,主从分明,左右对称。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攒尖式的黄琉璃瓦亭,宏伟壮观。

2.推荐景点说明

(1)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2)首都博物馆新馆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上,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

(3)中华世纪坛,位于长安街的延长线上,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西侧。由主体结构、青铜甬道、圣火广场、过街桥、世纪大厅、艺术大厅等组成的。在整体的艺术特点上,中华世纪坛以“水”为脉,以“石”为魂。以“中和”、 “和谐”之美,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融合的思想。

(4)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坐落在东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下。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

(5)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主要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三)2009年10月期间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查找补充指南所需资料。

(四)筛选照片和编写说明文字,绘制指南示意草图。

(五)论证修改地图并按地图制作要求绘制出旅游指南地图,然后撰写论文。

五、研究结论

天安门广场周边建筑浓缩了北京明清以来建筑风格的变迁、建筑功能的转变,反映了北京的变化,本地图的绘制为第一次来北京的同学,能让他们尽快了解北京的代表建筑和北京文化。并为他们提供很大便利和帮助。

六、进一步设想

1.经实地应用,征求修改补充意见,修订后上网公布本课题成果。

2.根据研究结果,向旅游部门或广场管理部门提出建议,采用我的建筑参观图,请专家进一步论证,改进设计后免费印发参观指南,向来京的小朋友们发放。

七、收获和体会

通过完成本课题我深深体会到:

1.做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如关于纸张大小的知识(全开、对开、四开、八开);关于绘制地图的相关知识;关于建筑风格的知识等。

2.做一件事,目标确定后,要制定计划,按计划执行过程中,还要学会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实施方案。如实地考察的时间选定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3.在一件事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困难、无法进行,要学会寻求帮助,向书本、老师和家长请教。

4.要注意积累经验和教训。

5.做一件事,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按需求来调整最终方案。如为了方便小朋友参观,旅游指南地图中设计的最佳参观路线不同于实地考察路线。

6.我主动把参加暑假提高学习效率培训班上新学到的绘制脑图的方法应用到实施方案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写,走近北京――北京100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北京市旅游局编写,北京京郊旅游手册,北京出版社2008,

3.《这里是北京》剧组编写,这里是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图书馆;香港文学深度体验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8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97-03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literature reading through‘literary walk’by a detail analysis of the‘Hong Kong Literature Immersion Programme.’The outcomes of the Programme including literary field trips,school experience sharing sessions and literary camps could be served as reference for implementing similar reading promotion campaig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er;library;Hong Kong literature immersion programme

阅读不能离开书本,但阅读又可超越书本。香港学者卢玮銮多年前提出“文学散步”的概念,提倡通过实地考察认识香港文学、文化面貌,让读者亲历其境,直观感受文学、文化现场。“文学散步”能够缩短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探寻阅读的各种可能。卢玮銮是文学研究者,亦是公认的教育家,她从教育关怀出发,再思文学阅读策略。卢玮銮多次实践理念,亲自领队赏析香港文学景点。其后,香港政府教育局、香港文学节以及不同的艺术、教育机构亦相继推行香港文学散步活动[1]。

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联同教育局举办“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共60多位中学中国语文教师参与其中。其中一项活动是引领参加者沿5条不同主题的路线游览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的文学景点,在现场领略作家笔下的风景和情怀。2011年,“指掌步履之间”获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2]。

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获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基金资助,联同教育局合办“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这项活动除了接待中学师生赏览中大校园文学景点,还有3场专为中学教师举办的工作坊,介绍设计“文学景点导赏路线”的方法,并精选香港文学作品300多篇,方便教师剪裁成为适合各学校自行设计的导赏行程。2012年,“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经典、创新案例”一等奖[3]

承接“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和“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两项活动的经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9月,再联同教育局推行为期两年(2012/13年度和2013/14年度)的“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并获孔庆荧及梁巧玲慈善基金资助,以高中学生为对象,尤其是对文学有一定认识的学生,进一步推广文学散步的理念。本文以“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的实践经验作为案例,讨论如何透过文学活动扩展阅读的可能。

1“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的构思

“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是一项具教育面向的文学阅读推广工程。随着香港新高中中国语文课程改革,文学欣赏和创作的元素显著增加,不少教师认为课外的文学教育活动对教学颇有帮助。有见于此,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构思“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目标有二:(1)透过校本协作,从教学法层面为教师提供协助,共同设计、组织配合教学需要的文学景点考察活动,因应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活动策略;(2)透过本计划让中学生有机会深入体验香港文学,从亲历其境感受作家心思,培养阅读志趣。“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于2012年9月开始,旨在协助中学中国语文教师策划校本文学景点考察活动,以期令学生――

了解不同时代香港文学、文化的特色,关注文学与本土的联系;

赏览香港文化风景,体会作家的情感哲思及人文关怀;

通过研习文学作品,提高文学赏析及创作能力。

“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以具有阅读习惯、具备一定文学认识的高中学生为主要对象,提供更多文学阅读的可能,进而培养赏析作品和写作能力。活动主要由3部分构成:文学景点考察、学校经验分享会及香港文学夏令营。

11文学景点考察

文学景点考察为“文学散步”的延伸,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在过去多项活动及研究计划累积了大量香港文学资料,经研究人员整理出不同地区相关的文学篇章列表,并拟订了多条文学散步路线。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会派员到学校与负责教师洽商,从活动设计、安排、教材上配合教学进度及其他需要。主办机构首先与教师仔细磋商,选定考察地区、文学景点、文学篇章,以至准备各种后勤和应变安排。然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篇章进行导读,引导学生透过阅读进入作品世界。教师会因应学生程度赏析文章,考察时再由中心邀请的导师深入析读作品,让学生轻松地扣连实境与作品。活动当日分为户外考察及室内工作坊两部分,户外考察重视运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加深学生对文学地景的印象;然而,户外地方难免嘈杂,并不适合细赏文学作品,所以每次活动均设有室内工作坊,方便参加者深入细读作品,以及进行小组讨论等活动。

2012/13年度,本计划共举行了五次考察,招生以学校为单位[4],共接待了5所中学,参加者包括教师21人、学生236人。考察地点包括中上环、深水?、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每次考察本计划都会派员协助教师设计行程和挑选与地景及篇章。另外,2013/14年度合共举行了10次文学景点考察,共接待了10所中学,参加者包括教师19人、学生198人。考察地区包括上水、中上环、旺角、九龙城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每区介绍3~5个文学地景不等。

12学校经验分享会

“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的校本运作模式,强调与学校协作互动,主办机构提供活动理念、经验与素材,并为中学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共同制定切合教学进度的活动计划。主办机构希望透过设计文学景点考察活动,与中学教师协作互动,藉此交流文学教育的经验。本计划设有学校经验分享会,交流学校筹办文学景点考察活动的经验,邀请全港中学教师参加,作为讨论、检视计划成效的平台。

2012/13年度的学校经验分享会于2013年6月21日举行,3所参与本计划的学校共6位教师从构思、制定活动的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同行细致分享。曾参与当日分享会的卢玮銮认为:“老师设计各有特色,但共同面对的是今天不喜文字、大受电子机械吸引视线的中学生,在我印象中必然千山万水的难。……至于所用方法,足令参与学生从最单纯的观察身边事、人、物做起,再进入感受、联想、写作、互评层次。”[5]2013/14年度的分享会亦于2014年10月4日举行,邀请了3所参与本计划的中学简报经验成果,共有71位教师参与。

13文学夏令营

本计划的另一项活动为文学夏令营,每年于暑假举行,为该年度的压轴活动。夏令营的招生以学校为单位,反应非常踊跃,报名人数往往超出名额一倍以上。“香港文学夏令营”的特色是让参加者和不同年辈的文学爱好者接触,特别安排年纪相近、热爱写作的大学生和他们深入相处,让参加者体会文学创作的种种乐趣。

首届夏令营于2013年7月12~14日举行,主题为“流动的文字风景”,共有9名中学生参加。3日两夜的活动在香港浸会园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进行,包括“文学晚会”、“文学讲座”、“创意写作坊”等。“文学晚会”由写作导师带领,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评赏观念,启发写作思维。“文学讲座”由著名作家何福仁与王良和主讲,借助切身的生活事例,讨论文字与风景的种种话题。“创意写作坊”以小组形式,分别由陈丽娟、陈子谦、邹文律、梁伟洛4位青年作家主持,分享书写经验,深入探讨创作的技巧。夏令营期间,学生以“夏天”为题材创作短诗,每位学生获派三片木卡,请学生在上面写诗,一片于散学礼上互赠留念,一片交给大会保存,最后一片留给自己,作为3日两夜文学营的成果,也是给自己与朋友留念的“手信”。

2013/14年度的文学夏令营于2014年7月3~5日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举行,主题为“盛开的文字记忆”,共接待了110位来自12所中学的高中学生。活动包括文学讲座(著名作家陈慧、吴美筠、廖伟棠和资深学者陈燕遐主讲)、创意写作坊(青年作家陈丽娟、梁璇筠、郑政恒、陈子谦、邹文律主持)、写作辅导(香港中文大学及其他大学的研究生及学生担任辅导员)。延续上届传统,离营前每位参加者获派三片胶卡,学生在上面写诗,互赠留念,并由主办机构上载到互联网[6],让更多学生阅读及交流。

2活动成效检讨

本计划每次景点考察及夏令营后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参加者的意见。从问卷统计数据观察,无论文学景点考察或夏令营,参加者同意或非常同意“活动目标能够达到”的百分率平均达90%以上,部分文学景点考察行程的满意程度更达到100%(如中文大学校园、旺角楼上书店),显示参加者认同本计划的成效。有教师认为活动“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篇章,提点创作要注意的事项,能令学生有莫大的裨益。”[7];“对学生启发大,能让其走出校园,丰富其对创作之意识及写作技巧之运用。”[8];“此活动能”迅速“提升学生对文化、文学的兴趣,学生多有感,自然提笔写作。在主持鼓励及指导后,更能多角度思考,运用不同的手法写作,可喜!”[9]学生亦能透过导师讲解,重新体会作家心思,并培养地方情感。有学生表示“散步路线能反映上水新旧的对比,感受到文章内抒发的感受。作者所感的环境我也能亲自经历”[10],更有学生意犹未尽,“希望可在花布街多留一段时间去欣赏其建筑特色”[11]。

文学景点考察及香港文学夏令营完成后,本计划邀请了参加者代表进行焦点访谈,以期更深入了解活动的成效。与会者包括参加2013/14年度及2014/15度活动的师生。各与会者都表示对考察活动的路线设计、作品选择,以及文学夏令营,都感到满意,并认为在活动中能获得与平日课堂上不一样的体验,有利文学创作。

活动成果方面,收录三区景点考察资料及2012/2013年度文学营学生创作成果的《走进香港文学风景・卷一》已在2014年6月出版,并赠送给全港中学及公共图书馆;《走进香港文学风景・卷二》已在编制中,预计2016年内出版。

3结语

文学阅读在书本内和书本外都有更多可能性。“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尝试从“文学散步”理念出发,强调让学生亲身到临文学现场,体会作家心思,进一步感受作品精神。本计划在流程安排上落实理念,同时透过与学校协作,与中学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让“文学散步”活动更贴合中学实际教学需要,亦希望为学校创造自办文学活动的条件,为推广文学阅读探寻更多可能。如卢玮銮在《悄然动容》所言,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只要引导得宜,学生同样可以在文学阅读上得到书本以外的愉悦,甚至反过来丰富了作品的意义。2015年,“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主办“2015全民阅读优秀案例”的“全民阅读优秀案例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马辉洪,陈露明.文学阅读的推广――谈香港文学散步[J].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59-62.

[2]马辉洪,陈露明.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J].现代情报,2011,(9):80-82.

[3]马辉洪,陈露明.资讯素养教育、文学阅读与实地考际――以“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23-26.

[4]“文学景点考察”通过教育局发放讯息邀请中学参与,同时主动接触以往表示对香港文学研究中心活动有兴趣的中学.

[5]小思.悄然动容[J].明报,2013-06-29,(D5).

[6]http:∥memoryofwords.blogspot.hk/[EB].

[7]上水文学景点考察问卷调查报告:教师意见(新生命教育协会吕郭碧凤中学).2013-11-14.

[8]上环文学景点考察问卷调查报告:教师意见(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2014-03-02.

[9]旺角文学景点考察问卷调查报告:教师意见(嘉诺撒培德书院).2014-04-12.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英国图书馆 麦克考文 图书馆学思想 麦克考文报告

中图分类号: G259.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3-0134-05

Analysis of McColvin’s Idea of Library

Abstract mcColvin was the famous British activist in library around 1900. This paper introduces McColvin'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public libraries, including his idea about librarians, his attention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in library, his promotion to international library, and the content of his report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formation of British public library system.

Key words British Library; McColvin; thoughts on library; The Public Library of Great British

麦克考文(Lionel McColvin,1896-1976)是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活动家,被认为是英国图书馆事业史上最富盛名的人物之一。在英国150多年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他的名声仅次于19世纪图书馆先驱爱德华·爱德华兹(Edward Edwards)。在大约50年的图书馆职业生涯中,麦克考文早期在克里登公共图书馆(Croydon Public Library)和维冈(Wigan)公共图书馆以学徒的身份服务了10年。1921年,麦克考文在刚刚获得图书馆协会专业资格认证后便开始担任副馆长,主要从事参考咨询服务。1931年回到伦敦担任汉普斯特德图书馆馆长(Hampstead)。1938到1961年被任命为西敏斯特公共图书馆馆长。1942年,他在伊普斯威奇(Ipswich)担任馆长。在伊普斯威奇期间,麦克考文真正开始重新创造图书馆服务,建立了一所新的中央图书馆并形成图书馆在音乐和戏剧等方面的延伸活动。1951年由于对提高图书馆地位和服务标准的贡献,麦克考文获得了CBE(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英帝国司令勋章)。1934到1951年期间,他担任英国图书馆协会荣誉秘书,并在1951年担任协会主席,1961年获得该协会荣誉成员。1958年,麦克考文服务于罗伯茨委员会(Roberts Committee),在此期间促进了1964年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法的形成。麦克考文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在20世纪中期使英国公共图书馆获得了重建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此外,由于麦克考文报告的横空出世,在英国乃至世界图书馆界,麦克考文都享有极高声誉。Vollans称其为公共图书馆先生(Mr.Public Libraries),William Munford把麦克考文看作是1850年以来公共图书馆产生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1]。基于此,笔者将介绍麦克考文对英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分析麦克考文在英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的突出作用和显著地位。

1 对图书馆员的认识

麦克考文很早就认为所有图书馆工作的质量提高在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品质,他认为图书馆员专业素质是由图书馆员的知识、处理参考咨询的能力、为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并且需要不断加强对图书馆员的专业教育[2]。此外,麦克考文在20世纪30到40年代还强调馆员应具有独立性地位。他指出:“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应该保持绝对的中立。”图书馆员的职责不是改善用户的个性和心灵,而是最大程度地扩大他们的选择[3]。他的“中立原则”理念源于他对图书馆的认识,认为图书馆是公共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要为读者的知识需求提供平等的服务,还需要为读者获得知识提供公平的机会和为知识生产者进行创造性思想和观念提供进入社会的平等机会。要做到这一点,馆员需要在最大限度上保持自己的原则性,如果馆员把自己的信仰、政治倾向看得高于馆员职责,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馆员是无信仰、无政治倾向的,他就不可能是个好馆员[4]。图书馆员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成为健康的、积极的和形成独立的个性。同时,他极力渲染这样的一种图书馆事业,即免费的、不受政府、社会或是道德审查。而这与后来美国图书馆协会宣传的《图书馆权力法案》中关于图书馆应提供图书和其他馆藏资源以满足其服务社区内所有人兴趣、信息和启蒙的需要,而不应以创作者的出身、背景或是观点为由排斥任何资料,图书馆应提供有关时事或历史事件的各种表达观点的资料和信息,不应因党派或教义的不容而摒弃或排除任何资料等观点是不谋而合的[5]。

2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1927年麦克考文提出通过把图书传递给不能前往图书馆的读者,包括住在偏远地区的人、长时间工作的人、病人和残障者,以改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他声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把图书传递给那些读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每一种可能的方式,并提出了利用矿车送书到家、利用志愿者和物流机构、在行业协会和工厂车间存储藏书、向病人和盲人读者大声朗诵等方式来开展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服务[6]。麦克考文的建议得到了英国公共图书馆众多馆员的大力拥护,这可以看作是麦克考文早期对图书馆弱势群体的密切关注。

麦克考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当时的英国社会关于普遍和公平服务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开始逐渐繁荣和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形成了以“平等主义”(Egalitarianism)和“普遍主义”(Universalism)为基本原本的福利国家的发展模式。除了在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给予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救助与福利之外,还在社会服务方面为儿童、青少年等群体提供了结构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在这种环境下,英国公共图书馆以“普遍服务”(Universal Service)的观念宣称自己是对所有人开放。在英国,特别是1930年代以来,公共图书馆开始以“普遍服务”(Universal Service)重新界定他们的使命,麦克考文认为一个“由所有人提供的图书馆必须为所有人服务”[7]。为此,麦克考文还曾著书论述自己对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看法,包括图书馆延伸服务和儿童服务等①。无独有偶,1964年,普遍服务的观念被写入英国《1964年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法案》中,法案的主要目的在于规定地方当局对当地居民富有的提供覆盖面广且有效率的责任。这也在客观上是以制度化的形式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全社会的扩展和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包容与接受。

3 对国际图书馆事业的推动

Gardner曾经说“麦克考文是一个实践家,而不是梦想家”。这是麦克考文不遗余力推动英国乃至是世界图书馆事业前进的真实写照。他推动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第一步源于1930年代中期第一次访问美国。这次访问促成了他关于国际图书馆事业的一系列文章的形成。之后,特别是二战以后,麦克考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土耳其、斯堪的纳维亚等诸多国家进行了多次访问,参加了无数的国际会议,对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和英国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咨询,形成了一系列报告。例如他撰写的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报告(该报告关于公共图书馆在澳大利亚:现在情况和未来可能性)至今仍为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界奉为经典[8]。

此外,麦克考文对国际图书馆事业的推动是促进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注。1949年以前,IFLA并未足够重视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1949年,UNSCEO宣言就已经宣称公共图书馆是民主的工具,同时强调公共图书馆服务与教育服务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方面需要更加亲密的合作。1951年罗马IFLA会议上,曼彻斯特城市图书馆员Charles Nowell受邀做了关于公共图书馆目标和问题的演讲。这就引起了麦克考文在IFLA会议上组织了分会场研究公共图书馆现存的问题。1952年麦克考文成为IFLA分委员会主席,该分委员会后来被重新命名为公共图书馆分部。在担任公共图书馆分部主席期间,麦克考文不断鼓励研究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同时号召收集更多的、不同的国家公共图书馆信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基础。1953年麦克考文在越南的IFLA会议上提出公共图书馆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极为不平衡。这促使新成立的IFLA公共图书馆分部在国际范围内开始准备和起草有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备忘录的工作。这项备忘录于1954年公开发表,在1954年萨格勒布和1955年的布鲁塞尔IFLA会议上,公共图书馆分部不断讨论和修改这个备忘录直到IFLA在布鲁塞尔上正式被接受。1956年在慕尼黑,公共图书馆分部继续研究公共图书馆标准作为麦克考文个人工作,1957年在巴黎,公共图书馆标准公开发表草稿。1959年IFLA在马德里研究麦克考文关于图书馆而这也是后来IFLA形成关于公共图书馆标准的内容来源[9]。虽然后来无论是在1969年在哥本哈根等诸多会议上对公共图书馆标准的制定进行修改还是在1972年的布达佩斯IFLA会议上最终正式采纳标准,麦克考文对公共图书馆标准的制定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4 对麦克考文报告形成的贡献

20世纪初期,英国公共图书馆开始由城市向农村发展。随着图书馆数量增多,馆藏增长,经费等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而1850年的公共图书馆法在经费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限制。因此,英国国会开始着手对公共图书馆法展开修订工作。从国内的背景来看,在20世纪30到40年代,英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公共图书馆,但各地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不成体系。许多图书馆服务的人口很少,服务人口在5000人以下的就有58个[7]。环视整个国际背景,当时的欧美国家,对战后重建的展望早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激发了各种各样的规划活动。从政府部门到专业组织,很多领域都制定了战后重建计划,这为公共图书馆重新审视自身的使命也提供了不容错过的契机。在以上因素的推动下,英国和美国都出现了为规划公共图书馆战后发展而进行的大规模调研活动。在英国,全国性调研由英国图书馆协会发起,由麦克考文承担。调研活动从1941年开始,历时70天,同时获得了卡内基联合王国信托(Carnegie United Kingdom Trust,CUKT)的支撑。在这段时间,麦克考文几乎走遍了整个英国,对各地图书馆进行了深入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后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构想,即著名的《麦克考文报告》,全称为《英国图书馆系统:一份现状报告暨战后重组建议书》(the public library system of great Britain,1942,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对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价值进行的评估;第二部分介绍乡村图书馆体系、儿童图书馆、图书馆建筑和实施、方法、图书馆员工和财政、图书馆合作;第三部分是麦克考文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建议,包括对图书馆行政单元的再组织、资金的提供、提高合作能力和更多培训活动的建议;第四部分讨论了战时图书馆服务的问题,特别是和偏远地区和小城镇民众有关的图书馆服务的情况。总的来说,《报告》是关于对战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建议,涵盖了图书馆使命及服务、组织管理、人员配置等众多方面。

具体而言,我们能从《报告》中详细了解到二战期间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概况以及麦克考文对英国公共图书馆战后发展蓝图的具体规划和发展构想。《报告》分析了当时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状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重组整合,构建全国性的图书馆网络,加大中央的扶持以及培训的力度[1]。这些都可以看作是麦克考文对英国公共图书馆提出现代化的初步构想。而报告中尤为强调“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而服务就意味着不加质疑、不带偏见、不予限制地给予。图书馆是这样一种工具: 促进读者的所有或任何活动,因此,它必须是宽容和无所不包的”[10]。

《报告》的提出在英国公共图书馆界产生了广泛、突出而长远的影响。在随后的1959年,时任英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的罗伯兹发表《罗伯兹委员会报告》,该报告继承了《麦克考文报告》的主要思想,提出了英国公共图书馆的改革措施: 成立公共图书馆管理机构,制定服务标准并由中央政府监督实施[11]。1962年工党政府教育部在《罗伯茨报告》的基础上出版了《布迪伦报告》( Bourdillon Report),提出了“高效率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标准”,如年文献入藏量、服务空间、人员配置等。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推动下,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法》(Public Libraries and Museums Act)并于1964年正式颁布,这部法律采纳了1942 年《麦克考文报告》和1959年《罗伯兹委员会报告》主要思想[12]。在之后的1965年和1974年,英国基于麦克考文报告创造了真正的公共图书馆体系。

虽然麦可考文报告的问世也引发了不少人的诟病,某些建议被认为是过于理想化、过于激进;而有关公共图书馆调研的建议则被认为是过于精英化。但是在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中,这份《报告》对确认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应履行的管理职能、明确图书馆的职能、逐渐建立和统一英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等如何发展未来图书馆还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诚如泰晤士报教育副刊(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所言,《报告》不是对现在图书馆的批评,而是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建议。

5 对形成英国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不断努力

20世纪90年代英国负责公共图书馆事务的“艺术与图书馆办公室”出版了《设置公共图书馆的目的》。其中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是社区的主要设施;它的使命在于保证和鼓励社区内的人或团体全面获取图书、信息、知识和文学艺术成果,从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的文化、民主和经济活动,帮助他们参加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教育计划,辅助他们建设性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鼓励他们使用信息和理解信息价值[13]。这是对公共图书馆性质、功能上的充分肯定与认可,但是在早前的英国,公共图书馆并未受到如此高的赞誉。

如前文所述,在英国图书馆界,麦克考文被誉为是公共图书馆先生,这足以说明他在推动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完善公共图书馆体系等方面做出的无可取代的贡献。他认为关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源于三个原理。首先,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服务,这种服务是毫无疑问的、能给人予恩惠且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这些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所有读者活动的工具。其次,公共图书馆必须是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无论是在选择材料还是在提供服务上,所有的图书馆必须拥有无限的资源。最后,图书馆应该是免费的。不管读者拥有何种资源,都应为他们提供所有的知识和意见[1]。

而麦克考文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思想是和当时英国存在公平和平等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他提出,图书馆应该宣扬普遍的思想,不仅仅是因为大众有平等获得知识的权利,也是因为我们相信除非人类确实享受这些权利才真正有可能理智地运用。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基点。因为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 而服务就意味着不加质疑、不带偏见、不予限制地给予。图书馆是这样一种工具:促进读者的所有或任何活动,因此,它必须是宽容和无所不包的。

建立整个国家完整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体系也是麦克考文毕生专注的一项事业。他认为,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对图书馆的发展负有责任并且要从中央政府处获得直接的政府补助金。在此基础上,麦克考文在当时提出了一个重要也是引起争议的方法,即建议减少当时现存的604个英国图书馆到93个,通过缩小规模和减少数量来提高服务的效率。此外,他还建议根据经济规模,减少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图书馆以便创造更多、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的有效合作。

麦克考文还认为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公民的机构,而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图书馆体系或是国家图书馆网络。但是在提到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不足之处,麦克考文又是全面而具体的,他认为没有受到良好培训的员工、差的图书馆不能开始改革、对公共事务持不良或是差劲的态度、不能吸引当局的发展兴趣、不良的资金投入、太多缺乏效率小型图书馆管理者的存在、在管理当局中缺乏有效的合作这些都是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阻碍因素。

麦克考文能够在思想和实践上不断推动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处在战争状态。战争期间,英国很多图书馆藏书和建筑都被摧毁。总的来说,在1939年到1945年期间,大约有50个中央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及750000册书被破坏或是严重破坏。书籍处在短缺的状态,加上在1942年末,图书的价格较战前上涨了30%。面对这些危机,一些图书馆开始拯救计划以吸引来自公共和私人藏书家的捐赠。虽然战争对图书馆带来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给图书馆带来了一些发展的机会。对麦克考文而言,这能使公共图书馆在国家中变得更为重要。在战争开始之前,图书馆协会就已经和情报部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且提供了战时服务。如公共图书馆为情报部门分发材料和其他信息,同时也为基地办公室承担食品控制和国家登记等工作。麦克考文个人就在西斯敏特为国内防御报告中心服务,并担任办公室主管。1940年,教育委员会对各级图书馆发了一个备忘录,号召图书馆应该延伸自身的服务。备忘录中解释道,公共图书馆能够为广大的读者提供建议和娱乐活动,当黑暗来临的时候而且外界的娱乐活动不断减少,许多人能从书籍中获得战争条件下的安慰。这就使得图书馆借阅量不断上升,同时在公共图书馆开馆时间上带来了革命。开馆时间提前、减少闭馆的次数,而且一些图书馆开始周日也开馆。麦克考文和其他的图书馆员在这次战时的图书馆运动中意识到阅读量的需求和图书馆的使用将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而麦克考文一直认为,在履行其教育使命的时候,公共图书馆不是直接教授人们如何阅读、如何推理、如何使用事实和思想,而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图书的需求来延伸学校的工作,这是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教育的根本不同[14]。这也是他推动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之一。

此外,麦克考文对公共图书馆的选书理论亦有贡献。1925年,29岁的麦克考文管理文发表了“公共图书馆的选书理论”,从理论上阐述了“需要论”的思想,从而确定了“需要论”的地位。他认为建立公共图书馆的目的在于满足公众的要求,因此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是要提供公众所要求的服务。图书馆应首先确定读者的要求,然后去满足他们的要求。图书馆在选书时除了注意书籍的知识价值外,更应顾及社会的需要[15]。他还提出一种纯理论的“图书选择评分法”,并通过举例进行证明。实际上,麦克考文的评分法是一种理论的探索,很难通过内容价值或是读者需要对各种出版物的评分进行精确计算。但是由于其选书理论明晰,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6 结语

鉴于麦克考文对英国公共图书馆做出的全方面成就,英国图书馆协会在1970年设立麦克考文奖章(McColvin Medal),以纪念麦克考文对公共图书馆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麦克考文在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由于先后在英国不同的公共图书馆中担任过馆长、副馆长等职务,并且毕生致力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扮演的是一位卓越的公共图书馆实践家。他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国家访问、专家咨询等方式研究英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用审慎、长远的眼光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为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Alistair Black. National Planning for Public Library Service:The Work and Ideas of Lionel McColvin[J].Library Trends,2004,52(4):902-923.

[2]Lionel R. McColvin. Public Library Policy Reviewed[J].Library Review,208-213.

[3]L.R. McColvin. The faith of a librarian[J]. Indian Librarian, 1949:1-16.

[4]于良芝. 图书馆学导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5]张靖. IFLA知识自由政策之知识自由声明分析[J]. 图书馆,2005,(5):15-18.

[6]Muddiman D. Public library outreach and extension 1930-2000. See:Alistair Black and Perter Hoar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libraries in Britain and Ireland[M]. V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7]McColvin, L. the public library system of Great Britain[M].London: Library Association, London, 1942.

[8]Jones, David J. Great minds: Metcalfe, McColvin and Public libraries in Australia[J].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005,54(4):386-412.

[9]Kenneth,C. Harrison. McColvin, IFLA and International Librarianship[EB/OL].[2011-10-20].http://ifl.省略/content/2/3/133.

[10]Goulding, Anne.” Public Library” lecture notes[M] . Loughborough: Loughborough University,1998.

[11]顾力仁.英国公共图书馆法——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J].教育资料科学月刊,1979,15( 4):29.

[12]Harrison K C. McColvin. IFLA and international librarianship [J].IFLA Journal,1976,(2):133.

[13]Office of Arts and Libraries. Setting Objectives for Public Library Services[M].London:Office of Arts and Libraries,1991.

[14]McColvin, cited in Whiteman, Philip. Public libraries since 1945: the impact of the McColv in report [M]. London:C. Bingley,1986.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香艳杂志》;出版时间;民国初年

《香艳杂志》是民国初年较有特色的一种期刊。该刊由上海中华图书馆发行,编辑主任是“新旧废物”,此人即王文濡,字均卿,曾自谓“不新不旧,不隐不仕,不党不会,不求不忮,不老不少,不生不死,无以名之,废物而已”。其余编辑者可根据杂志卷首登出的肖像确定,第一期有张萼荪、赵苕狂、邹翰飞、高太痴、鬘华室主、平等阁主诸人,第二期到第五期又先后补入了凌桂清、沈伯经、徐梦鸥、周铭三、赵雨苍和王建民。

就杂志的风格而言,该刊以“香艳”为主要特色。首期的《征文条例》中即明确说到杂志的“文体”为“合于本编宗旨之传记小说谐文等及其他之香艳文字”。此外,该刊打出的广告亦专门强调这一点,如登载在《礼拜六》上的广告称编辑者为“熟于香艳文字,老于香艳掌故之大文豪”、“特编本杂志,以为中国女子优美成绩之代表,其间贤媛淑女名妓才人,种种美丽温柔风流倜傥之韵事韵语,无一非读者诸君心坎中最爱看之文字,薰香摘艳,诸君子眼福真不浅哉”。

就杂志的内容而言,首期上的《征文条例》与《〈香艳杂志〉发刊词》均谈及了杂志的办刊宗旨为“表扬懿行”、“保存国学”、“网罗异闻”、“搜辑轶事”、“提倡工艺”、“平章风月”。从这六大宗旨出发,该刊设置了“图画”、“论说”、“谈薮”、“译林”、“诗文词选”、“说部”等寻常栏目,刊载了不少女性的照片和作品。此外,尚有“新彤史”、“花丛纪事”、“女伶月旦”等栏目。有趣的是,在《香艳杂志》中,女界伟人、节妇烈女与、女伶们同时登场,与同时期的其他女性刊物如《妇女时报》、《中华妇女界》和《妇女杂志》等相比,显得非常另类。

《香艳杂志》前后共发行十二期。关于其创刊时间,目前通行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1914年冬,主要以郑逸梅的《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史》等为代表;一说仅云创刊于1914年,未及具体月份,以徐楚影、焦立芝的《中国近代妇女期刊简介》、《鸳鸯蝴蝶派文艺期刊目录简编》等为代表。然而实际上,在1914年6月20日,该刊已借《礼拜六》第三期了“香艳杂志第一期内容披露”的广告,由此可知,《香艳杂志》创刊于1914年夏,当无异议。

关于《香艳杂志》的发刊周期与终刊时间,学界并无分歧,通行的说法是每月一期,终于1915年。虽然《香艳杂志》的《发刊词》与《征文条例》未言明,但该刊在创办之初,确实打算以月刊经营。第一期封底“香艳杂志价目”明确写着“一期四角、六期二元二角、全年四元”;“广告价目”亦是按照“一期”、“三期”、“六期”、“全年”来计价。可实际上自第二期起,《香艳杂志》就开始拖期。登载在1914年8月22日《礼拜六》第十二期的“香艳杂志第二期内容披露”广告中说:

杂志第一期出版,风行各省,销数已达八千以上,女界定购尤多。第二期内容极为丰富,篇幅较前增加十余页,图画大小条数十幅,均系大名鼎鼎之闺媛小像,并所绘所绣之摄影,靡不神致如生,异常精妙。印刷逾期,致辜盛意。第三期当即赶出……

广告尽力渲染第二期内容的丰富和印刷的精美,以之为逾期的借口,并保证第三期“当即赶出”。然而,第三期不仅没有赶出,反而更加拖宕;随后各期均是如此,到第十二期终刊时,至早巳是1916年的夏天了(以上详下文),此时距1914年夏《香艳杂志》创刊,已有两年之久。

《香艳杂志》自第一期创刊到第十二期终刊,从未标示过出版时间。关于该刊各期的刊行时间,此前并无人提及,唯《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所收的《香艳杂志》将前五期标为“1914年”,后七期皆作“1915年”。这应该是本于《香艳杂志》封面画上所题写的年份——因为该刊前五期封面上均题有“丁悚1914"字样,第六期至第十一期为“丁悚1915”,第十二期未题年份。丁悚正是其时为《香艳杂志》作封面画的画家,他同时也为中华图书馆发行的其它几份杂志工作,《礼拜六》上曾登载过一则丁悚答读者来函的信:

愦愦君鉴:来示责弟不应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出之礼拜六封面画注1914字样,不知此画为去年所绘,画家通例如此,只记作画年代,不能预定其印行在何时也。今年尚有《游戏杂志》、《女子世界》等书出版,其封面皆去年所绘,使君见之,又当如何?敬释误会,伏维亮察。丁悚上言

据此可知,《香艳杂志》封面上题写的“1914”与“1915”,实质指的是丁悚作画的年份,而非杂志出版的时间。此外,由于画家作画与杂志的出版未必是同步进行的,因而《香艳杂志》封面上题写的年份虽然能为杂志出版时问的考辨提供一些线索,但不可尽信。

清末民初时期,由同一书局出版的几种刊物,经常交互刊登广告,这样既能起到宣传的作用,又不必花钱在其它报刊上打广告,也节约了成本。《香艳杂志》由中华图书馆经营,该馆同期发行的主要期刊还有《礼拜六》、《游戏杂志》和《女子世界》。中华图书馆非常看重这四份刊物,如“游戏杂志、女子世界、礼拜六、香艳杂志新年大赠品”的广告称:

本馆自发行上列四种以来,感承大人先生名闺才女购阅赞美,统计销数已达百万余册,本馆同人非常欣幸,特于新年令节举行大赠品,定例如下……

因此,对于考察《香艳杂志》的出版时间来说,以另外三份杂志作为参照,显得十分必要。

较为棘手的是,在这三份刊物中,《游戏杂志》和《香艳杂志》一样,自创刊起就未标时间;因而要考证《香艳杂志》的出版时间,则必须同时考出《游戏杂志》的出版时间(详见本文结尾所附《(游戏杂志)出版时间推算表》)。而创刊于1914年12月10日、终刊于1915年7月6日的《女子世界》,虽每期明确标示出版时间,但该杂志发行时间较短,目前仅见六期,信息量太少。唯有《礼拜六》既为周刊,时效性相对较强,并且从不拖期;其创刊时间(1914年6月6日)与终刊时间(1916年4月29日)又与《香艳杂志》大体一致,按说应该是本文考查的最佳对象。但是,由于《礼拜六》当时销量极佳,不断再版,却仍标初版时间;可再版时会撤下一些广告,换入时效性更强的。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仔细甄别,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然而,或因《香艳杂志》的出版过于拖延,目前杂志上见到的前四期的广告还比较多,后九期的则极少。因此,完全通过广告信息难以全部考出它的出版时间,还需辅以其它证据。《香艳杂志》有一个常设栏目“女界新闻”,第一期栏目结尾处有如下说明:“浏览日报,遇有新奇事,辄摘录之,字句悉遵原文,以存事实。不敢掠美,附志于后。”日报新闻的时效性很强,且《香艳杂志》的编者随阅随录,由此即可通过考察《香艳杂志》所载之时事的时间,大致推定其出版的情况。综合上述资料,将《香艳杂志》十二期的出版时间考辨如下:

第一期。本期“女界新闻”栏《吴木兰女士被捕记》载,吴“于旧历三月初一日,避往许湾……初四日即提讯押解赴省”,“旧历三月初四日”即1914年3月30日。同时,1914年4月8日《申报》尔有《吴木兰拘留警厅》的消息,可以概见本期着手编辑的时间。另,本期广告“《游戏杂志》内容披露”称:“嗄唷!第四期出来哉,快点去买。”《游戏杂志》同《香艳杂志》一样,自第一期开始就没有标明出版时间;但1914年5月10日《申报》的《民鸣社之六指冤》中提到,“《六指冤》……载在第四期《游戏杂志》,发行旬日,民鸣社即登报排演此剧……昨晚(六日晚)该社开演……”,可据此推出《游戏杂志》第四期出版时间大概为1914年4月中下旬。又,上文提到1914年6月20日的《礼拜六》第三期刊出了“香艳杂志第一期内容披露”广告,称“第一期甫出版”,“甫”为“刚刚”之意;而出版于6月6日、6月13日的《礼拜六》第一期和第二期,却没有登载这条广告。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断定本期出版时间当为1914年6月前后。

第二期。本期“女界新闻”栏之《李氏三女之自缢》载,“于五月十八夜,同缢毕命”。《烈妇殉夫》载,“保定陆军军官学生赵士斌之妻王氏,于民国三年五月十九日,闻夫噩耗,仰药身殉”。另,《女子敦谊会志盛》称:“北京女子敦谊会发起音乐游戏慈善会,自二十四日下午二时起至七时,设在东城东厂胡同荣相花园举行。”同时,1914年5月28日《申报》之《女子敦谊会开幕略述》亦称:“女子敦谊会所举办之音乐游戏慈善大会,定于二十四午后自二点钟至七点钟。”又,本期“工艺栏纪事”之《巴拿马赛会之陈列品》载:“江苏出品展览会,开于本年六月一号,其陈列于教育部者,如上海女子中学刺绣双猫图。”此外,1914年7月18日的《礼拜六》第七期仍在刊登“香艳杂志第一期内容披露”,而同年8月22日的《礼拜六》第十二期改为“香艳杂志第二期内容披露”。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断定本期出版时间当为1914年8月前后。

第三期。本期《香艳杂志》“女界新闻”栏《欢迎女教育家》载“本月五号在神州女学发起欢迎薛锦琴女士大会”;1914年9月7日《申报》亦载《欢迎薛锦琴女士纪盛》,称“北四川路神州女界协济社前日(五号)在神州女学开会,欢迎教育家薛锦琴女士”。另,本期“工艺栏”之《女子工艺学堂》称,“法租界恺白迈路长安里女子工艺学堂,校长为吴君,昨日开学,演述女子教育,应趋重工艺”。同时,1914年9月2日《申报》之《女子工艺学校开学纪》亦称,“法租界恺日(白?)迈路长安里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于昨日上午九时行下学期始业礼……校长吴世荣君,演述女子教育”。又,《游戏杂志》第九期刊出“香艳杂志第三期内容披露”,1914年12月5日《申报》载“中华图书馆惠赠第九期《游戏杂志》二册”。此外,1914年12月10日出版的《女子世界》第一期亦刊出“香艳杂志第三期内容披露”的广告;而直到1914年11月21日《礼拜六》第二十五期还在登载“香艳杂志第二期内容披露”的广告。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断定本期拖期较久,出版时间当为1914年12月前后。

第四期。本期“女界新闻”栏《上海医院之纪念》载“昨为上海医院开十周纪念大会之第三日”;同时,1914年10月31日《申报》之《上海医院十周纪念会预志》称,“拟于今届开十周纪念音乐大会,定于阳历十一月十三号(即阴历九月二十六日)起至二十一号(即阴历十月初五日)止”。据此可知“大会之第三日”,即1914年11月15日。又,1915年1月9日《礼拜六》第三十二期所载的“游戏杂志、女子世界、礼拜六、香艳杂志新年大赠品”的广告,称《香艳杂志》“已出四期”,由此可以断定本期出版时间当为1915年1月前后。

第五期。本期载广告“优美高尚最新杂志《女子世界》第二期之内容披露……阳历一月十号出版”。结合《香艳杂志》下期所载广告“优美高尚最新杂志《女子世界》第三期之内容披露……阳历三月十号出版”,而这一期的出版时间已是4月初(详下),可以推断本期出版时间为1915年2月前后。

第六期。1915年5月10日《女子世界》第五期登载了“香艳杂志第六期内容披露”的广告,明确写到“阳历四月三日出版,每册定价四角”,可以断定本期的出版时间是1915年4月3日。

第七期。本期“女界新闻”栏之《崔杏英之爱国热》载,“广东救国储金会成立后,有女士崔国(杏?)英投函云‘日本无理要求,令人愤甚”’。同时,1915年5月6日《申报》亦载《广东救国储金事务所发起》:“二十七日,广东报界公会函请各团体代表会,议发起救国储金事务分所……定于下星期一日(五月三日)由干事员全体,开成立大会。”由此可知,广东救国储金会成立于1915年5月3日,崔女士投函时间当在其后。外埠新闻,《香艳杂志》基本上是转自其他报刊。故崔女士函件,从寄出到登载,再到被《香艳杂志》转述,需要一定时间。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推断本期出版时间为1915年6月前后。

第八期。本期“女界新闻”栏后附载之《阅者注意》称,“近日沈佩贞女士之交哄事,朱三小姐之离婚事,传闻容有过,当托京友调查详实,再行登录。信口雌黄,则吾岂敢”。这里所说的“交哄事”,当指沈佩贞大闹《神州日报》分馆、围打郭同一事。又,“女界新闻”栏所载之《李缠蘅女士之追悼会》称,“十九日下午三句钟,俞恪士先生发起,为李纕蘅女士(前学部尚书唐景崇之媳,唐文斋之夫人)开追悼会”。同时,1915年6月19日《申报》“要闻二”《沈佩贞大闹南横街》、6月23日之《追悼会中之旧德模范谈》亦载以上二事。另,本期广告页同时载“《游戏杂志》第十三期内容披露”和“《女子世界》第六期七月六日出版”;据1915年7月19日《申报》载“昨承中华图书馆惠赠《游戏杂志》第十三期二册”,可以概见《游戏杂志》第十三期的出版时间。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断定本期出版时间当在1915年7月前后。

第九期。本期“女界新闻”栏载《路案艳闻三则》:其一“名妓雪印轩……京汉路局,即为其外府之一……与大关与唐士清均有交情”,其二“京张路局长关冕钧……前月嫁女,购买珍珠费三十万……并将冕钧撤差”。1915年7月11日《申报》“北京电”载“唐曾为雪印轩挂专车赴汉”,7月1日“北京电”载“京张路局长关冕钧撤差”。另,第十四期《游戏杂志》登载了“香艳杂志第九期内容披露”的广告。据1915年10月5日《申报》载“《游戏杂志》十四期阴历八月三十日阳历十月八号出版”,可断定本期出版时间当在1915年9月前后。

第十期。本期“女界新闻”栏载《章太炎女之自缢》:“章氏自得狂病后……七月二十九日(阴历),其长女忽自缢死房中。”阴历七月二十九日即1915年9月8日。随后《追悼会之纪盛》载,“月之二十六日,太炎为亡女设追悼会”;10月4日《申报》之《章太炎为亡女开追悼会》亦载,“九月二十六日,章太炎在北京为亡女设追悼会”。另,《人财两全》称:“吉省全省官产清理处窦科员,于九月二十八日,携款一万六千元,偕熙春里宝顺班文玉潜逃,至三十号午前始发觉。”可以断定本期出版时间至早当为1915年10月。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3篇

早就听说过韩国博物馆事业发达。据权威的英国《艺术新闻报》报道,2009和2010年,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参观人数分别为273万人次和306万人次,列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第十位和第九位,亚洲第一位,游客人数远超过第二位的博物院和第三位的日本东京博物馆。

即使是位于首都以外的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和国立公州博物馆,2010年游客人数也分别排名世界第22(149万人)和世界第91(55万人)。

一个人口不到5000万的国家,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却如此众多,韩国是如何做到的?

我曾八次到访韩国,以前已经参观过首尔的国立中央博物馆、韩国战争博物馆、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和位于庆州、反映新罗时代故都风貌的国立庆州博物馆,今年8月,我又参观了世宗会馆、李舜臣会馆及首尔历史博物馆。于是想以多次参观韩国博物馆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韩国的博物馆大多免费参观,即使收费也很低廉。2004年我参观庆州国立博物馆时,门票仅400韩元(时合人民币2.8元)。2003年参观韩国战争博物馆时,门票为30130韩元(时合人民币21元),这次去已经免费了。首尔历史博物馆、世宗会馆和李舜臣会馆也是完全免费。

规模号称世界第六大的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2006年仅收门票2000韩元(时合人民币14元),现在仍然是这个价格,且每月第四周周末全天免费。在这个人均GDP2.3万美元的国家,如此低廉的博物馆门票几乎等于是免费了。

韩国博物馆的展品也许比不上国内博物馆丰富,但参观辅助设施非常先进,充分利用了声、光、电子等多种手段,并且可以租用带有英语、日语、汉语翻译的耳机,每个展室还有一个角落放映解说录像。

韩国各种博物馆和纪念馆,不管是否“冷门”,参观人流始终不会停息。最多的是由老师带领的中小学生团队,全家出动的也不在少数。比起国内不少博物馆、纪念馆被冠以某教育基地、实际却门庭冷落的尴尬场景,韩国博物馆更多是靠自己的扎实服务和国民素养的提高吸引观众。

韩国人乐于走进博物馆,与该国近年重视历史教育也有很大关系。李明博总统曾专门发表强调历史博物馆重要性的谈话,他说:“我们要带着历史的使命意识,让我们的子刊、后代了解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们是如何开创韩国的。”

其实,韩国曾一度忽略历史教育,1997年韩国史科目被排除在司法考试之外,2005年之后甚至被排除在各种公务员聘用考试之外。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也只有首尔大学在入学时会考察韩国史的成绩。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4篇

老省委书记来信后

今年1月10日,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收到了省委秘书长曾维同志转来的,90岁高龄的老省委书记郭峰同志写于1月6日的一封信。

信中写到,中央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百年,决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并提出“陈云同志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可适当组织纪念活动”。按照中央此项安排,我们辽宁省应该举行一次纪念活动,如“陈云同志在东北”。可在陈云在沈阳旧居举行。

1月8日,老书记的来信经曾维秘书长送省委书记同志处,李书记当即批示:“辽宁是陈云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在百年诞辰之际应举办纪念活动,请万宾同志协调。”当日,省委副书记王万宾同志批转“请曾维同志筹划意见并告我”。就这样,带有三位省委领导批示的信转到了省委党史研究室。正在筹划纪念陈云百年诞辰活动的党史研究室领导班子立即进行研究并认真落实。他们首先组织了解了陈云同志在沈旧居(现桂林街89―3号)的现状,请辽宁省建筑纺织设计院作出鉴定报告,并对该建筑提出修复完善建议。1月19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筹办陈云同志在沈阳旧居修缮及举办陈列展览”的请示上报省委。2月7日,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发出关于纪念陈云同志诞辰百年活动的通知。3月9日,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正式将陈云旧居的维修利用工作移交省委党史研究室。与此同时,党史研究室兵分两路:一部分同志开始了资料、文物征集工作和布展的学习,一部分同志紧锣密鼓地进行陈云,旧居装饰改造工程。

在上海,上海党史研究室和陈云纪念馆为辽宁同志提供了所掌握的陈云同志在东北的全部资料。同时,上海党史研究室还专门安排了辽宁同志到“中共一大会议旧址”、“上海历史陈列馆”、“上海市规划馆”参观学习布展的议程。

在北京,中央档案馆的领导同志特批保管部和利用部的同志加班,为陈云在东北展览的如期完成提供资料。年近70岁的老馆长也加入到了加班的队伍中。在目录中,我们发现了一份珍贵的带有总理亲笔批示的原始资料。

这份资料详细介绍了陈云同志于1948年11月28日,报告东北局并转报中央的《接收沈阳的经验》简报。简报阐述了“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方法和迅速恢复秩序需要解决的五个关键问题:“首先恢复电力供应;迅速解决金融物价问题;必须收缴敌警察枪支让其徒手服务;迅速出版报纸,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稳定人心;妥善解决工资问题”。简报还就迅速处理俘虏和疏散弹药、军管会要坚持原则、人城部队要有良好的纪律教育、重大事件要有充分精神准备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的论述,这是我党在建国前接收的第一座大城市沈阳所开展的创造性工作的实践,为我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如何执政提供了宝贵经验。1948年12月15日,看到接收沈阳经验的简报后,在充分肯定了“接收沈阳经验的简报甚好”的同时,批示陈云同志并告东北局:“你提议各区要有专门办法接收大城市的班子,甚对,已告华北、华东、中原及西北在接收和准备接收大城市中即作此准备。望东北局也准备将接收沈阳长春两个城市的人员组成两个班子,为着明年南下接收大城市之用。目前如可能,从沈阳接收人员中抽调二三十个得力干部给黄克诚带往天津参加接收工作,如何望东北局回复。以后并望将沈(阳)长(春)经验,继续总结电告我们。”

正是在这个批示之后,中央将接收沈阳作为成功的经验转发各中央局和各前委。《人民日报》根据沈阳经验发表了专门的文章,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接收工作有了可以借鉴的方法,为我党在最初的执政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陈云同志当时的秘书余建亭说,1993年出版的薄一波同志所著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谈到在北平(北京)、天津接管以前,在与薄一波同志谈话中说对城市接收工作要“原封原样,原封不动”,这个思想就是吸收了陈云的做法,是对已经接管的城市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全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做好城市接管工作的指导方针。1949年1月底2月初,余建亭随陈云先后到天津、北平两地,黄克诚等同志在谈及这两个城市接管时,都谈到了沈阳经验对他们接管城市提供的借鉴作用,同时为大军南下和平津战役提供了军火及一切费用、装备,并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干部。

陈云夫人的记忆

4月的北京,风和日丽,我们来到陈云同志家中采访。

中南海碧波荡漾,柳绿花红。在陈云同志家中,客厅摆设依然是陈云生前的朴素风格:古朴的书橱,老式的沙发,简单的灯具,没有一丝豪华的装饰,只是正面的位置上多了一尊陈云同志的半身铜塑。侧面的墙壁上是一幅陈云在延安时期的油画。一幅陈云82岁时手书的“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的条幅在向生者诉说着简洁而又深邃的哲理。86岁高龄的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和二女儿陈伟华、小儿子陈方热情接待了我们。

采访中,于若木对当年在沈阳的情景记忆犹新。她告诉我们:在沈阳桂林街居住时,大女儿伟利6岁、二女儿伟华不到两岁、大儿子陈元刚刚3岁。桂林街的房子是20年代的日式砖木建筑,屋顶是水泥瓦,屋面、室内楼梯是木制的,在楼上一走,感觉是晃荡的。那时候伟华看到又窄又陡的木制楼梯,生怕跌倒,上下楼时总要先趴下来,倒着爬楼梯,乖巧的样子给父母留下深刻印象,陈云生前每次提起这个有趣的镜头都会开心地笑起来。近60年过去了,于若木老人看到当年在沈阳的住宅旧址照片时,自然而然地笑着又谈起当年的情景。令我们惊喜的是,陈云的小女儿伟兰还是真正的沈阳人。1949年4月16日,她就出生在桂林街的这个小楼上。当年5月9日,陈云奉命到北京主持全国财政工作,伟兰还没满月,就随着父母到了首都。巧合的是,我们去陈云同志家采访的这天,正是伟兰56岁的生日。遗憾的是,如今担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的伟兰此时正出差在武汉,我们也没能见到这位陈云家里唯一的沈阳人。

临别时,于若木老人将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中央文献小版社1995年出版的《陈云》画册,亲笔签名后赠送给我们留念,并和我们一一握手告别。

秘书的回忆

如今已经87岁的原国家轻工:业部副部长余建亭,是陈云同志在东北时的秘书之一。从延安相识到陈云逝世,他们之间的交往长达半个世纪。1994年,81岁的陈云书赠余建亭两幅亲笔字:一幅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幅是唐代边塞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余建亭家的客厅,打眼就能看到这两幅装祯精致的条幅。这其中表达的是老领导和老下级之间在情感上的默契和共鸣。

余建亭十分敬仰陈云同志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贞不渝和在逆境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1995年,他将自己在陈云身边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成《陈云与东北的解放》一书。该书1998年由宋任穷同志题字、宋平同志作序、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翔实介绍了陈云在东北解放这段历史时期创造性的工作和卓越的历史贡献,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在他的笔下生动再现。

听说我们专程从辽宁为纪念陈云百年诞辰采访而来,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首先将《陈云与东北的解放》一书签名后赠与我们留念,而后将他在陈云身边工作时的经历娓娓道来:

陈云同志刚接收沈阳时住在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办公楼里(原大和宾馆,今辽宁宾馆)。11月下旬,李济深、郭沫若等一大批民主人土为筹备全国政协会议从香港到沈阳,陈云便把他的住房腾了出来。

当时沈阳的大房子、好房子很多,陈云主管房子分配,他完全有理由、有条件住得舒服些,但是看到那些在战争中幸存的随东北局、东北军区、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机关一起从哈尔滨市迁往沈阳的干部,都迫切希望能在舒适的住宅中安定下来,陈云便亲自率领有关人员,冒着严寒,连续三天到各系统主要单位察看主要建筑的位置、规模、设施和隶属单位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后,确定了主要房屋的分配方案,及时解决了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将好房子、大房子都分配给了其他同志,而自己则选择了原交通银行职员小而旧的住宅。住宅左边一楼是警卫战士和工作人员居住,陈云一家五口人住在楼上;右边楼下住着秘书李锐一家,楼上是余建亭一家。陈云――家的房子很小,只好晚上把塌塌密铺在地上,白天再收到壁橱里。一次,警卫战士为了让陈云住得舒服些,私自将大和宾馆的沙发垫子带回住处。陈云发现后,批评了警卫战土,立即将沙发垫子送回了宾馆。

纪念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5篇

一、xx年年业务工作述职情况

(一)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对古建筑的抢救维修工作力度。监督指导有关单位对宗公祠大殿、朱亥故里、开封府文庙棂星门、兰考县毛主席视察许贡庄小学纪念亭、市体育场南大门、龙亭石狮的加固及御街牌坊修缮工程等8处文物建筑及景区建筑标志进行维修。调整划定新增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完成《龙亭保护规划》和《开封城墙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督促指导城墙所和饮食博物馆筹建处完成古马道展览馆、饮食博物馆筹建工作,现已对外开放,从而使我市博物馆的门类和领域有了新的拓展。指导督促文物队开展隋唐大运河(汴河古道)考查调查工作以及新郑门遗址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公布了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年文博系统已征得国家投资3100万元。其中国家文物局投资xx万元,省文物局近100万元,市投资895万元。

(二)积极开展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市文物局多次召开会议,首先成立了开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召开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对五县区普查动员进行了培训,9月30日我市举行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仪式。督导五县建立文物普查队,及时帮助指导对县区新发现文物线索进行调查认定。11月13日,又召开普查工作座谈会,调整工作重点。目前文物普查工作已转入实地调查阶段,田野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三)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工作。一是编制《宋都御街改造方案》;二是督促、指导并帮助博物馆馆舍改造工程以及相关文物展示陈列、布展等前期准备工作;三是督促指导有关单位对征文街牌楼进行修缮;四是抽调四名同志直接参予此项工作。

(五)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及文物法宣传工作。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严厉查处文物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文物犯罪。xx年年采取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通过经常性执法巡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并查处纠正了多起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20

xx年主要查处了宋公祠、朱亥故里,未经批准擅自施工违反《文物保护法》行为,以及对尉氏县洧川镇古城寨遗址非法取土使该处遗址遭到破坏进行依法保护,使破坏行为得到制止。并协助开封县文管所对未进行文物勘探的施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召开五县文物行政执法座谈会,协调解决文物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配合“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文化遗产日”、“5.18博物馆日”,11月19日《文物保护法》颁布纪念日,认真做好文物保护领域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宣传和指导。在上述活动中,共制作宣传版面五十余块,发放宣传材料两千余张,举办广场宣传活动,举办图片展览、文物法咨询、文物鉴定等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大力宣传开封丰实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二、xx年年度述廉工作情况

按市文化局党委分工,本人分工负责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即市文物管理局、市博物馆、市文物工作队、市延庆观繁塔文物管理所、市艺术博物馆及城墙文管所、文物商店等。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负责。

本年度,本人能严格落实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及中共开封市委廉洁从政十五条规定,践诺廉政承诺并积极履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本单位及文物系统全年末发现有违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现象。 2012年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

2012年优秀述职述廉报告

2012年乡长述职述廉报告

2012年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建设局分管局长述职述廉总结

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2012年政协副主席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