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

搬迁工作方案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的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目标任务

从今年起,对居住在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高山陡坡、沟壑边缘、地陷区域的群众在自愿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到安全地域生产生活,彻底消除隐患威胁,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自愿搬迁的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居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2、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3、坚持轻重缓急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核查和实地调查,按受威胁的程度排列轻重缓急,在规定时间内有计划地实施完成我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4、坚持整体搬迁的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活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四、补助标准

避灾移民搬迁户的建房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其中省补助3500元,市、县配套500元,直接补助到搬迁户的资金人均不少于3500元。结合我县实际,参照县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每户补助金额不低于15000元,超过15000元的按实际人口计算。

五、安置方式的选择

安置方式由避灾户移民选择决定,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安置模式:

(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异地集中安置时,可通过转让、出售、租借、联合承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原有的耕地、山林的使用权,取得新的耕地、山林的使用权。

(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集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先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的方法,确保安居乐业。

(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要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慎重选择。尽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必须做到“一高两避”。即高于洪水线,避开地质灾害威胁,避开泥石流灾害威胁。集中安置户均安排宅基地40-140平方米,人均拥有0.5亩以上耕地或户均转移1个以上的劳动力,以及适量的菜地。分散安置要尽量选择县城、乡镇和靠近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点选择要尊重多数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双向选择。

避灾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尽量使用非耕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按照“建新拆旧、一户一宅”的安置原则,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每个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必须达到10户以上。移民新村均要在进村路等明显地段因地制宜建立永久性标示牌,标示“县X乡(镇)避灾移民搬迁新村”字样。

六、相关政策

1、移民对象的认定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避灾移民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国土部门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列入地质灾害危险区的搬迁对象,原则上在2010年10月1日之后应达到“四有”,即有房屋、有人住、有户口、有土地。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示两次以上。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确定对象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凡迁出原村民小组的村民,原山场权属不变。在新安置点未调配田地的,原田地承包使用权不变,如在新安置点调配了田地的,原田地应收归原土地所有权单位重新调配,如属整体搬迁的,且在新安置点已落实田地的,原田地应由当地政府或原村委会统一处置。不论何种安置办法,坚决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原房屋必须拆除且房屋宅基地一律归还集体,由村民小组或村委会统一安排,有条件的,可列为土地开发“增减挂”,也可作为集体建设预留地。

3、搬迁户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与安置地当地村民同等的待遇。户口原则随人走,根据本人意愿也可不变。

七、实施步骤

我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民自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分五步实施。

第一步:调查摸底,核定对象。在国土部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乡(镇)要对本地急需并自愿避灾搬迁的群众进行核查,确定准确的避灾搬迁点和人数,上报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步:制定避灾移民搬迁规划。以乡(镇)为单位,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避灾移民搬迁规划,包括移民搬迁的组织、搬迁对象的核实确定、安置方式、安置点的选择、安置点安置人数、山场田地调配、基础设施建设等。不但要规划好移民的避灾,还要规划好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保证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新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必须进行地质灾害评估。乡(镇)规划于8月5日前上报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第三步:做好移民搬迁前期准备。有关乡(镇)和单位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广泛、积极地宣传地质灾害隐患对生命财产的威胁,宣传党和政府的避灾移民搬迁政策,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性,务必让群众自愿搬迁,务求隐患点整体搬迁。要做到宣传工作“四到户”,即: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读到户、群众疑虑解释到户。努力做好迁出地和接收地的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有关乡镇和单位要尽快落实和审批当年的搬迁对象、确定安置方式和安置点,积极开展安置点用地的报批、征地、建设规划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报批和建设等工作。今年的搬迁安置前期准备工作8月3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组织实施避灾移民搬迁。完成移民新建房屋的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移民户有序搬迁,完成补助资金的拨付,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报送工作。此项工作年底前完成。

第五步:检查验收。有关乡(镇)及单位在按时完成避灾搬迁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自查和验收,进行相关工作的总结。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工作的开展情况,在2012年1月或2月份组织有关乡(镇)及单位交叉检查验收。同时,将此项工作列入对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从2011年起每年按年度对避灾搬迁移民目标任务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对象为各乡(镇)政府,考核内容是搬迁安置工作进度与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县政府予以表彰,对完成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八、工作要求

我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以乡(镇)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扎实有效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监察、审计、农办、扶贫和移民、国土资源、建设、民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规划、教育、卫生、广电、电信、供电、爱卫办、红十字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县国土资源局抽调一名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协抓日常工作。

有关乡(镇)也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的移民搬迁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有关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要利用会议、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讲解本次移民搬迁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部门配合,通力协作。避灾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以及安置用地的保障;县财政局做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交通、水利等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管;县新村办要争取将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点;县交通运输管理局要负责安置点的公路建设;县水利局负责安置点的饮用水工程建设;县供电公司负责安置点的用电建设;县建设局负责农村危房改造与避灾移民搬迁的对应衔接,抓好地质灾害避灾搬迁移民建房技术的鉴定、质量监管工作;县监察局负责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县审计局负责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县民政局负责特困户帮扶工作;县农业局协助有关乡(镇)落实集中安置点的田地调配和改良耕作条件的技术指导;县林业局协助相关乡(镇)做好山场调配及原退出土地的还林等工作,并为原林区移民争取上级扶助资金;县城乡规划局协助有关乡(镇)做好安置点的选址和规划工作;县卫生局负责落实全县医疗诊所的地质灾害避灾搬迁工作;县环保局、司法局等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支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各教学点的地质灾害避灾搬迁工作;县爱卫办负责落实安置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县红十字会要积极争取社会慈善救助资金帮扶困难户进行移民搬迁;县文广新局及电信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别负责安置点的通电视和通信等工作。

总之,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从大局出发对地质灾害避灾移民的搬迁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凡涉及到的有关规费,要尽量给予减免。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就此项工作制定专门的帮扶方案,各有关部门的方案要于8月5日前报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全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4、加强监督,严格规范操作。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关乡(镇)和单位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规范操作,切实将此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补助资金的管理。避灾搬迁移民建房户补助资金由扶贫移民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等整合构成,各项资金分别执行各自的现行管理规定。避灾搬迁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避灾搬迁移民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

(2)档案管理。完善避灾移民搬迁试点的档案管理制度,推进搬迁移民档案信息化管理。(1)农村危房改造材料归档,按照武府办规定对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归档。(2)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试点工作的材料归档,按照赣扶移规定执行。凡涉及搬迁移民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规划管理、指标分配、资金发放、进展情况、检查验收等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有关乡(镇)、扶贫和移民办都必须妥善保管。移民户的搬迁申请报告、安置点的选择情况、移民的公示、集中安置点的建点申请报告、移民户花名册、移民搬迁资金“一卡通”发放表、搬迁移民户档案等,要做到一户一档、一乡一册、一年一卷,档案整齐、规范。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基本原则

(一)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提出申请。各有关镇(街道)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二)政府主导原则。避灾搬迁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三)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移民,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三、目标任务

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根据我区需要避灾移民搬迁的任务和工作的实际情况,今年在沙石镇东风村、水西镇石珠村、沙河镇华林村等镇村的50户214人实施避灾移民搬迁。

四、补助标准

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补助标准以人为单位进行补助,省补助3500元,市配套400元,区配套100元,到户资金人均3500元,其余资金统筹用于集中安置点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

五、实施步骤

(一)搬迁对象核查。各有关镇(街道)要在7月底前对本地急需并自愿避灾的群众,进行核查,确定准确的避灾搬迁点和人数。

(二)制定避灾移民搬迁规划。各有关镇(街道)要在7月底前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避灾移民搬迁规划,包括移民搬迁的组织、搬迁对象的核实确定、安置点的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新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要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三)强化宣传动员。各有关镇(街道)要在8月中旬前组织干部深入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户家中去,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做到“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读到户、群众疑虑解释到户”,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避灾移民搬迁政策,宣传灾害隐患对生命财产的威胁,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性,让群众自愿搬迁,隐患点整体搬迁。

(四)确定搬迁对象和安置点。各有关镇(街道)要在8月20日前指导有移民搬迁任务的村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本村公示;8月30日前完成镇(街道)拟搬迁移民对象的审查工作,并报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审批。集中安置的要在8月底前完成安置点的选点和规划设计工作,同时办理好有关报批手续;分散安置的镇(街道)要督促搬迁户在8月底前完成安置点选定工作,地矿部门要组织专人对所有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防止二次避灾搬迁现象发生。

(五)组织搬迁对象自主建房。各有关镇(街道)要督促搬迁户在今年12月31前完成搬迁移民新建房屋建设,并于明年春节前搬入新居。

(六)总结验收。2012年2月由区地质灾害避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各安置点进行验收,同时做好相关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对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总结上报。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系统工程,为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扶贫和移民办、新村办、市国土局分局、市地矿局直属分局、州城郊供电公司、有避灾移民搬迁任务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扶贫和移民办),具体负责避灾移民搬迁的日常组织和实施工作。

(二)密切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区扶贫和移民办:负责移民搬迁的日常组织工作,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等工作;

区发改委、区建设局:负责将符合条件的地质灾害移民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安排;同时做好避灾移民集中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及新户型图纸设计等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移民搬迁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管;

区交通局:负责安置点的公路建设;

区水利局:负责安置点的饮用水工程建设;

区新村办:争取将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市地矿局直属分局:负责对各有关镇(街道)摸底调查情况进行确认,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等工作;

市国土局分局:负责搬迁移民安置用地的协调审批工作,确保避灾移民的安置用地;

州城郊供电公司:负责安置点的用电建设;

各有关镇(街道)负责搬迁移民对象的摸底调查、审查核实、宣传发动、安置点选址,因避灾移民搬迁而导致的矛盾纠纷处理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三)严格规范操作。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镇(街道)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规范操作,切实将此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移民对象的认定。对象的认定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避灾移民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地矿部门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户申请,村推荐,镇(街道)审查,区批准”的程序。(1)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由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本村进行张榜公示;(2)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委会报镇(街道)审查并确定拟搬迁对象,并统一报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审批。(3)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后,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再次进行张榜公示。无异议的,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审批表》,农户、村委会、镇(街道)、区扶贫和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具体表样见附表)。

2、安置方式的选择。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选择决定。根据我区实际,采取下列安置方式:(1)集中安置。对同一隐患点十户以上移民的,在征得多数移民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安置方式进行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2)分散安置。对同一隐患点不足十户农户的采取分散安置方式进行安置,安置地点在本村范围内由移民自行选择,在本村组范围内无法安置的,由镇(街道)协助解决。无条件建新房的,可以通过购买旧房予以安置。(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避灾移民安置的选址要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农民集中建房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慎重选择。尽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必须做到“一高两避”,即高于洪水线,避开地质灾害威胁,避开泥石流威胁。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3、集中安置点建设。移民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每个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必须达到10户以上。

4、补助资金的管理。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征收搬迁主要任务

粮油公司土地面积为44.09亩,房屋建筑总面积19266.76㎡。内有三栋职工宿舍楼,均为单位产权,其中二栋为套房住有61户;一栋综合楼(非成套房),住有4户;征收搬迁户共65户。在2013年10月底全部搬出后将房屋等设施拆除完。

二、征收搬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在县工作组领导下,县粮食局成立粮油公司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2、分工负责。粮油公司搬迁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包干到户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限时完成,纳入考核。具体见附表,分工原则如下:

一组负责:工业成套宿舍1单元12户,商业成套宿舍8户,非成套宿舍1户,共计21户。

二组负责:工业成套宿舍2单元12户,商业成套宿舍8户,非成套宿舍1户,共计21户。

三组负责:工业成套宿舍3单元12户,商业成套宿舍9户,非成套宿舍2户,共计23户。

3、工作安排。为确保完成搬迁工作任务,按照市工程指挥部要求,分阶段限时完成:

(1)、2013年1月前,召开搬迁动员大会,传达、宣传拆迁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搬迁工作总体要求,下达搬迁通知书,制定并通过企业改制方案。

(2)2013年2月前,对搬迁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就其租赁房屋面积、家庭居住人员、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仓库租赁合同终止,租金清算,配合县房产局对公司房屋进行测绘评估。3月底完成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签订解除职工与企业关系协议。4月底,完成企业改制费用测算,并上报市、县企业改制办审核。

(3)2013年5月31日前,制定搬迁工作计划,清退仓库租赁户,收回出租的仓库。申请市工程指挥部相关部门对居住户面积、装修情况进行测绘评估,并复核确认,搬迁补偿项目进行评估核定,收集搬迁户保障性住房申请并交相关部门依规审核公示,入户做好工作。完成企业国有土地征收手续,筹措企业改制资金,结算土地征收补偿款。

(4)2013年6月30日前,施工队进场开始拆除仓库、谷棚等非居住的公建房屋设施,并清运建筑垃圾。

(5)2013年7月31日前,支付职工改制补偿款,结清改制职工所欠的社会保险费用,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6)2013年8月,移交企业改制职工档案,办理下岗等相关证件,企业改制扫尾工作结束。

(7)2013年10月20日前,完成各住户、租赁户过渡安置。10月31日前完成搬迁协议签订,收回房屋,筹措搬迁补偿资金,确定并公示保障性住房享受对象,依照相关政策测算搬迁户补偿金额。

(8)资金到位后,各搬迁户补偿、奖励金额报经市工程指挥部审核,审核同意后,按各搬迁户完成搬迁任务先后顺序,兑现其补偿、奖励等相关款项。

(9)2013年11月20日前,开始拆除剩余房屋,并清运垃圾。

(10)2013年11月底,拆迁工作验收,结算拆除工程款项。12月底,移交场地,拆迁工作结束。

三、工作要求

1、粮油公司征收搬迁工作是当前全局的中心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各工作组要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吃透政策、认真谋划、整体推进,必要时候采取现场集中办公方式推进搬迁工作。

2、各工作组要各负其责,按照分工包干的户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征得他们的支持理解,同时加强沟通、搞好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按时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准确把握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牢记“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要求,以搬迁群众为扶持对象,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突出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强化服务保障和社区融入,做好拆旧复垦复绿,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将搬迁群众后续扶持融入脱贫攻坚大扶贫格局,加强与脱贫攻坚其他专项规划、政策措施紧密衔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进行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各级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沟通,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推动解决后续扶持相关问题。(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发展现状,逐村分析、逐户研判,因人因地施策,对帮扶项目实行精细化配置,对劳动力就业实行精细化服务,全面提高后续扶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配套设施+特色产业+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具有特色的后续扶持模式。(三)以人为本、群众主体。紧紧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感恩奋进”教育,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村民自建、“一事一议”等建设方式,吸引搬迁对象主动参与,激发内生动力,不等不靠,依靠自身努力“光荣脱贫”,过上美好生活。

三、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我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标5177户14669人,其中:2016年实施搬迁计划897户2564人、2017年实施搬迁计划3315户3386人、2018年实施搬迁计划2199户6301人、2019年实施搬迁计划946户2418人。新建集中安置点72个,安置易地搬迁户1374户3358人。分散安置农户3803户11311人。

四、重点工作

(一)夯实发展基础,保障基本权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今后一个时期人口流量流向,同步规划建设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解决与设施配套的人员编制问题,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公共教育服务。完善安置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学位、床位等基本办学条件、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应读尽读。做好转学衔接工作,确保搬迁户子女按有关规定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义务教育政策。加强安置区师资力量统筹协调,保障安置地师资力量。[责任单位:县教育体育局、县委编办、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各镇党委、政府,排在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二是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搬迁安置点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套建设安置点医疗机构,按标准配置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医服务需求。就近医疗服务机构能够充分满足安置社区搬迁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升级改造后整合使用。加强安置点巡回医疗服务,为搬迁群众提供及时便利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委编办、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稳妥办理不动产权。保障搬迁群众对搬迁安置住房的合法权益,除特殊安置方式外,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序开展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待省级、市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和交易管理办法出台后,及时研究制定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和交易管理具体办法,指导各镇根据安置房土地性质和取得方式、安置方式,分类解决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和交易管理问题。对于已办理不动产权登记的安置房,要区别安置房土地性质、交易对象,严格控制和规范安置房交易,交易限制期限原则上应不低于20年。[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城管局;各镇党委、政府]四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对照“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网络)、“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标准,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回头看”,进一步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实现提质扩容,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和后续发展需求。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和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指导支持地方新建和提升改造图书室、广播室、公共体育场、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体设施,满足搬迁群众休闲娱乐需求。[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旅游局、县教育体育局;各镇党委、政府](二)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脱贫发展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相对集中安置区纳入全县“一区一带、一路两翼、一河百点”的全域乡村振兴战略空间格局。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安置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业、工业、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动员组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消费扶贫精准对接活动,打造安置区特色产品供应链条,着力构建镇、村、搬迁群众增收产业体系,促进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做大做强种养殖业。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纳入我县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规划加以落实推进,结合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小、组、微、生”安置点(区)布局,全面巩固提升茶、蚕、竹、畜、粮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果蔬、花卉、柠檬、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谋划推进户办产业小庭园、村级特色示范园、大型集中安置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三园联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园区景区化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农业景区景点、农业主题公园,拓宽搬迁户增收渠道。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鼓励搬迁户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搬迁户既增产又增收。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健全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户分享规模经营增值效益。加强技术培训,把符合条件的搬迁户优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助搬迁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经合外事局;各镇党委、政府]二是积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根据我县“一区三园多点”工业发展布局,探索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创新扶贫车间建设形式,统筹扶贫资源,为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搭建平台,拓展产业优势,增强发展潜力。积极扶持县内民营企业发展,出台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对吸纳搬迁户就业的企业给予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针对工业企业岗位需求,指导加强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责任单位:县经信科技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旅游资源富集的天然优势,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价值,支持基础条件好、资源优的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等休闲业态。积极为搬迁群众家庭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大力扶持农家乐、乡村民宿、手工作坊、农村电商、餐饮服务等家庭创业项目,在项目资金、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等饭方面给予扶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因地制宜开发文创旅游商品,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大宣传推介,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依托现有旅游景区,在搬迁户中开展乡村旅游人才技能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责任单位:县文广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经信科技局;各镇党委、政府]四是全面推广电商扶贫。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支持有意愿的搬迁户开办网上商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与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社、商贸企业等在有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服务网点,逐步建成县有服务中心、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强搬迁户电商人才培训,支持“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搬迁户”的闭环精准扶贫模式。[责任单位:县经信科技局;各镇党委、政府](三)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展就业扶持工作,着力促进搬迁群众后续稳定发展,到2020年底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一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对全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依托“心连网”系统建立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共享易地搬迁户劳动力信息资源。大力开展“送培训下乡”“扶贫专班”等培训活动,积极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培训,切实为有培训意愿的所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整体技能水平。[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二是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大力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送岗位信息“进镇入村”和用工企业入村等小微招聘活动,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特别是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先吸纳搬迁户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以工代赈、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岗位,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优先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有条件的安置区建设就业扶贫车间,鼓励探索合作、股份、定向投资等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管理模式,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车间建设。鼓励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自主就业,积极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聚力开发护林绿化、保护地管理、地质灾害监测、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孤寡老人和儿童看护、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等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在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400元补贴;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开发地质灾害监测公益性岗位;县水利局负责开发村内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公益性岗位;县林业竹业局负责开发巡山护林、湿地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进一步加大对养路工人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各村集体公司开发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搬迁贫困群众。[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扶贫开发局、县林业竹业局;各镇党委、政府](四)强化社会保障,织牢安全底网对于因残、因病、缺劳动力等特殊困难搬迁群众,确保搬迁户与迁入地贫困人口享有同等养老保险、医疗救助扶持、低保兜底等政策。通过整合各类社会保障资源,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后顾之忧。一是分类推行养老保险。对搬迁人口中的相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府按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减轻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将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中年满60周岁、未领取国家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相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按月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鼓励搬迁稳定脱贫后,有经济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参保群众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利益最大化。[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各镇党委、政府]二是大力实施医疗救助扶持。精准掌握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基础数据,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范围。对搬迁群众中罹患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测,实现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规范有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医保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完善兜底保障服务。落实好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继续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加强对易地搬迁户中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保障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且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按政策规定核发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残疾人的,要结合其需求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生活、出行创造便利条件。[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五)加强机制创新,促进持续发展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一是盘活土地资源。稳步推进搬迁群众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宅基地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优先安排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范围。对不具备复垦条件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复绿,对迁出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拆旧复垦后的土地确权颁证,切实维护搬迁群众合法土地权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对整体搬迁的自然村,鼓励和支持县内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农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和开发;对零星搬迁户的承包地,鼓励群众自行流转,或由村集中公司和合作社统筹流转开发;在搬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优先实施。对确权颁证的搬迁户林地,按照相关政策享受的公益林补助、抵押担保、林业增值收益等要继续保障;鼓励县内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流转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搬迁群众收入。[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开发局、县林业竹业局;各镇委、政府]二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实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搬迁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公司、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承包地入股等方式,带动搬迁户增收。积极探索以“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拓宽搬迁户收入渠道。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投入安置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量化置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股权,由安置区搬迁对象获取股权收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六)建强基层组织,规范社区管理加强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及时讨论决定涉及本安置地社会建设、社区治理等重大事项、重要问题。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以居民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机制,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形成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设立派出所、警务室、执勤点等,强化安置区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做好搬迁户户籍迁移、居住登记等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委统战部、县公安局;各镇党委、政府](七)加强宣传引导,加快社会融入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好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着力推进移风易俗,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推动搬迁群众较好较快实现社区融入。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事迹和人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做好扶志工作,引导搬迁群众树立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的思想,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针对城乡生活方式变化,开展城镇基本生活技能培训,加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培养,强化文化素质和道德规范教育,促进安置区的群众交流交往。组织动员基层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结对子,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搬迁群众提供服务,发动更多力量开展精准帮扶,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团县委、县委统战部、县公安局、县文广旅游局;各镇党委、政府]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有效地改善边远山区群众的生活条件,鼓励边远山区及地质灾害点的群众自愿搬迁移民,采取集中安置的方法。逐步帮助深山区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以人为本村民自愿社会支持造福群众的原则。

二是坚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选点合理规划。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调剂土地,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由移民户分户建房。

三是坚持以居住点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整体搬迁的原则。

四是坚持“部门支持资源整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原则。整合有关部门支农项目,支持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提高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能力。

三移民任务

场村壹组(张十八)整体搬迁,逐步完善安置地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社会公益设施,基本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四移民安置

(一)移民安置范围

场村壹组

(二)移民安置对象

移民安置对象为长期居住在实施移民安置范围内,经确认的在当地享受村集体权益和履行集体义务的集体组织成员的自愿移民。

(三)移民安置对象条件的确认

1移民安置对象的户籍登记管理截止日期以县实施方案下发为准。符合登记条件的正常婚嫁及生育的子女对象予以确认;人口登记结束后,其正常婚嫁及生育子女等新增人口不予确认。

2参军以前户籍在当地的现役义务兵及三级(含三级)以下士官予以确认。

3原当地户籍,因就学户籍迁往学校所在地的在校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予以确认。

4原有当地户籍在押的服刑人员,劳教场所的劳教人员,以及其他被限制自由的人员予以确认。

5从当地分配到其他单位(指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有企业)的在编在职工作人员(含离退休人员)不予以确认。

该工作人员的直系亲属,在登记日前是村集体成员,并在当地享受村集体权益和履行村集体义务予以确认。

6对任何寄户在本年度计划移民村组的人员均不予确认。

7出嫁妇女如户籍未迁出者(包括外孙入户),人与户籍已分离,在当地未享受村集体权益履行村集体义务的,不属移民对象。

8有子女的老人需移民搬迁的随同子女搬迁,不再单独安置。

9孤寡老人(五保户)和残疾的三无人员(持有残疾证),由民政部的协调经移民对象同意安置在乡镇级敬老院,所需共由政府负责。如不同意按其他移民对象同等对待。

10移民安置对象,在移民搬迁实施过程中死亡的,自死亡之日起取消相关政策照顾的资格。

(四)移民安置对象的审批等程序

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按照“户申请,村评议,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由自然村村民委员会,乡镇(场)政府将移民条件和移民对象分别实行张榜公布5天无异议后,再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五)移民安置地点和方式

1安置地点:场村壹组搬迁至场五星分场(县老水泥厂后)。

2安置地审批程序:由村壹组提出申请,村委员会写上意见经场同意,再由场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申请报告。

3安置方式:采取资金补助,按照规划要求村民自行建房。

五资金管理

1严格管理移民扶贫资金,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人审批。

2资金发放。建房补助实行“一卡通”管理,实行预借制。补助资金分三次下拔:地基打好经验后拔付30%,一层建好后拔付30%。二层建好后经全面验收拔付40%。

3移民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

六政策措施

1移民搬迁实行政府一次性建房补助政策与天宝矿业公司移民搬迁补偿相结合。政府补助政策标准为每人3500元(省级补助3000元,市级配套400元,县级配套100元),在补助资金中按每人500元提取,用于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安置点政府统一管理。天宝矿业公司补偿资金具体数额,由政府天宝矿业公司村民协商确定。

2移民搬迁后,属移民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保持不变,不增加新的耕地山林。移民在安置地拥有永久性居住权和土地的长期使用权。

3允许移民在自留山上依法采伐木材(每人1立方米),作为建房自用材,凭县移民扶贫办公室的准迁证明予以放行。林业部门和当地政府免收各种税费。

4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实行“零税费”管理,移民建房免交耕地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建筑安装营业税防洪保安资金等各种税费。对各有关部门应收取的税费,采取“各司其职,各算其帐,各记其功,不带走一分钱”的办法。作为部门对移民扶贫工作的支持。

5同等条件下,对安置移民的乡村组,在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建设,退耕还林,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学校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方面优先安排。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举办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鼓励县挂钩扶贫单位实行对口帮扶,特别注重解决特困群众的搬迁困难,为移民扶贫做好事,办实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7将安置小区纳入下年度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七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室传发动,调查摸底,制定工作计划,初步选址。

(二)组织实施阶段

平整土地,办好手续,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统一建房,完成公共配套设施等项目。

(三)检查验收阶段

对工程进行验收,组织有序搬迁,颁发《土地使用证》《房产证》。

八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移民扶贫工作不仅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山库区群众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移民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认真组织,加强领导。由于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德安县深山区库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3强化协调,明确责任。为确保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实施,移民建房实施用水用电力争到点到位,道路通畅,场地平整。有关单位要履行好各自职责,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把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县扶贫办要全程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掌握移民搬迁动态,会同县财政局和有关乡镇管理好资金。

县发改委要及时为移民搬迁安置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县建设局对整个安置区要按照高起点低成本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为移民户提供建房设计和施工图纸。

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文广局县网络公司要把电线电话和有线电视连接到户。

县交通局要负责将路修建至移民安置点。

县水务局和县农业开发办要为移民户落实改水项目和农田村庄水沟水渠治理。

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要把造地沼气项目同步实施。

县林业局也要力所能及地为移民扶贫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为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工作,根据《XX县2019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9〕X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对全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安置后全部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等附属设施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拆除旧房将宅基地和附属设施占地进行复垦,充分使用土地资源,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原则。

充分发挥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和村级组织在宅基地复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搬迁户自愿自主复垦宅基地,注重迁出地土地开发与生态修复。

(二)分步拆除、整村复垦原则。

先对已经签定《搬迁复垦协议》的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进行拆除,再对易地扶贫搬迁旧房进行拆除。待两种类型的搬迁户全部旧房拆除后,整村进行复垦。

(三)责任明确、协作推进原则。

旧房拆除、复垦所在地常店村党支部、村委会是项目实施主体,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本村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亲自指挥,确保于2022年10月31日前全面完成旧房拆除及宅基地复垦工作任务。

三、实施内容

(一)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

(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20年6月30日前)。

常店村两委干部到高家庄、任家庄等自然村搬迁户中,广泛宣传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及复垦政策,引导农户支持和参与旧房拆除与复垦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审核公示(2021年7月31日前)。

常店村两委对测绘公司测量旧房拆除及复垦面积进行逐户审核看是否测量到位,并将测量情况进行公示,做好留存影像资料等。

(三)组织拆除(2021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

1、对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统一实施拆除工作。

2、对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参照实施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工作,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足差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3、对不属于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的房屋进行拆除,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偿房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4、旧房拆除复垦地块质量要达到:复垦地表上的砖瓦、木料和原房屋基础基石等建筑物要拆除清除彻底,并及时清运干净,地表平整、可直接垫地。

5、要严格执行政策。即搬迁户原有的旧房要全部拆除,严禁将拆偏房、圈舍、烤房等冲抵旧房拆除,严禁弄虚作假。

(四)实施复垦(2022年8月1日—2022年10月31日)。

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或有实施复垦工作的村民进行土地复垦,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施,经镇政府和县自然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进行复垦费兑现。

完成复垦后,由常店村委会选址统一规划农具点和粮食临时堆放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成立XX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组,成立常店村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指挥部,分别承担督察指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二)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1、常店村支部、村委是农村危旧房拆除工作的责任主体,村支部书记要亲自安排、靠前指挥,做到底子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资料完善。要做好旧房拆除前、拆除中和拆除后的影像资料的收集,拆除前照片包括旧房及附属设施远景、近景图片(其中近景照片必须能辨别户主及房屋结构),要确保旧房拆除地块复垦位置准确,四至边界清楚,工程建设内容与拆旧复垦方案相一致,并妥善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镇财政所负责对旧房拆除复垦工程施工费预算进行审核,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3、XX自然资源所负责竣工验收资料的编制工作,并对复垦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旧房复垦耕地质量进行验收;编制竣工验收资料。

(三)严格督查,严肃问责。

XX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组将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旬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督查机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予以通报。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结合SQ矿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压煤村庄保护柱压煤量超过300万t,其中可采储量为266万t,以焦煤为主,其近期煤价约为900元/t,平均成本为400元/t。SQ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预计到2016年其实际生产能力将达到258万t/a,平均月采煤量达到21.5万t/月。因此,为了充分释放SQ矿村庄压煤资源,宜采用搬迁开采方案[4]。企业采用搬迁开采方案时会产生较大额度的额外成本,主要是对村民的搬迁赔偿,包括对村民现有资产的作价赔偿、搬迁安置补偿和新基地补偿。经实地考察估算得出,SQ矿采用搬迁开采方案的搬迁成本大约为9277.62万元,分别为现有资产作价赔偿5685.66万元、搬迁安置补偿1997.84万元、新基地补偿384万元以及预估的按期搬迁奖励1210.12万元。综上,在开采期内,搬迁开采成本具体见表2。现假设SQ矿在2015年1月开始实施搬迁方案,预计2015年年底搬迁完毕,2016年1月实现正常接续生产,预计2017年1月开采结束。现产煤率为21.5万t/月,假定即产即销,且销售价格在短期内不会有波动,维持在900元/t,因此企业实施搬迁开采可实现月收10750万元,至开采结束可实现总收入129000万元。从式(1)可以计算出,企业采用村庄搬迁开采方案释放煤炭储量266万t,综合预计成本,搬迁开采方案的实施会给企业带来近12.4亿元的利润。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2村庄搬迁开采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选取2015年1月为研究起点。即2015年1月开始实施村庄搬迁,搬迁耗时1年,2015年12月底搬迁工作结束;村民搬迁费为初始一次支付。2016年1月起,开始对SQ村下压煤的开采工作。该矿可保证接续生产,产煤量均为21.5万t/月。采出的煤炭即采即销,销售价格为900元/t,成本400元/t(成本中已包含应缴资源税和其他税费)。当地税收政策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结合该矿实际压煤量和每月采煤量,SQ矿村下压煤搬迁开采的生产周期将延伸到2017年1月,此时可开采的煤量仅余8万t,不能满负荷生产,现金流随之减少,图2为村庄搬迁方案的现金流量情况。如表3所示,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均大于零,说明搬迁开采方案可行,而且通过数据对比可知,搬迁开采比传统开采模式能释放更多的煤量,能获得4.7万元的超额税后收益。在地表村庄迁移以后,企业在进行开采过程中技术手段更为有效实施,搬迁开采项目每月的净收益回收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即静态回收期)为12.86月,在考虑时间价值时(动态回收期)为13.42月,对比带来的收益,投资效果明显。综上所述,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村庄搬迁的开采方案可以取得高额的经济收益,是最合适的开采方案。

3结论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房搬迁;规划;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本人今年正好遇到了单位的一次大型的机房搬迁工作,被分配做前期的机房搬迁规划和具体实施,在这里想将一些在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与大家分享一下。

先将搬迁的机房做一个介绍,本机房是作为一个分地区中心数据机房使用,包含了oracle数据库,对外服务系统,相关网络设备。核心设备要实现在搬迁时中断时间不超过10分钟,对外服务中断不超过30分钟。

针对这样的时间上的要求,在制作搬迁方案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特别是对于时间上的控制,如何能顺利的完成整个搬迁切换,如何能确保每一步实施都是按照搬迁方案落实,这是我在制作搬迁方案时和后期搬迁切换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1)前期对自己所要搬迁的环境有详细的了解,包括老机房的设备系统和新机房的环境,这项工作最好交给一个比较细心同时对于整个系统有着完整理解的同事来进行完成,确定搬迁所涉及的各个设备,对搬迁所产生的影响有个初步的估计,避免盲目的制作搬迁方案,因为一旦方案制定后,就算以后会对初期制定的搬迁方案进行修改,但是人很容易局限于现成的安排中,这对整个搬迁是相当不利的。初期方案是需要很多修改的,这是必然的,所以作为方案的制定人不能因为没有考虑全面被同事发现问题就产生情绪问题,避免焦躁,多与同事沟通,特别是自己不够了解的部分。

(2)在制定搬迁方案时,重要的是全面考量。主要是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规划,如:备份设备的数量是否能完全替代现有系统;网络在此次搬迁中是否会进行改变;新购设备是否能按时到位;人员的分工是否能到人,是否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安排同时保证责任的落实;新机房的硬件环境是否能保障搬迁后设备设施的运行。这些问题在制作搬迁方案前就要考虑周详。在制作方案时,多用流程图,这样可以更加直观体现出搬迁的步骤,对于涉及的搬迁设备和系统,做好相应的标示,最好做到方案中的名称与实际设备系统一一对应,这样在搬迁实施中能更加方便更加直观的执行搬迁方案。

(3)涉及于机房的搬迁,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其实对于网络的规划,所以先做好一个完整的网络拓扑图对于整个搬迁是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多的公司单位会趁着搬迁这个时机对整个网络进行一些优化,在这其实有利有弊。首先在搬迁是更改现有网络结构的话会很大程度的提升搬迁的难度;同时如果在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搬迁行动无法回滚。但是又不能看到这样做的好处,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决定要通过一次搬迁优化网络结构,那么就要做好各种准备,如:备份设备一定要到位;和其他不受控制的单位(如电信)做好沟通,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切回原来的网络情况;做好各种应急措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排查,力保做到出现问题都有解决办法。对于本来网络情况就比较复杂的搬迁,最稳妥的方式还是保持原本的网络结构不变,这样搬迁时出现问题的风险较小,并且如果有问题发生由于相关人员对于原本结构都熟悉能更好的处理问题,确保搬迁的顺利。

(4)在搬迁开始前对于新机房的环境之类也要有相应的检查,确定具备了设备运行的条件,特别是一些不太被搬迁人员注意的地方,如机房空调的设置和机房配电的管理,这些其实在实际的搬迁中会对真个搬迁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搬迁设备时,对于相应机柜的安排也是搬迁工作中一大重要部分,在设备安装到机柜时要仔细考虑,这一步可以再搬迁方案中制定(如能具体得到机柜的数量和位置等情况,可在制作搬迁方案是根据规划后的网络体系进行安排);如果不能得到具体的机柜安排,需要再搬迁开始后对设备安放进行规划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在实施设备搬迁时尽可能的让负责网络的人员进行机柜安排。设备的安放主要是依靠网络拓扑图,尽量的方便插线与走线,切勿随机性的安装,这样会增大网络的负责度,同时在正式切换时提高很大的出错几率,而且在后期维护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困难。在这里我的建议是,如果使用防火墙进行网络隔离的话,最好服务器机柜按照防火墙的分区进行设备安装,这样做能最大程度的体现网络的层次。对于网络机柜,由于会有很多的接线,如果能使用理线架,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没有那么就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规划,我的建议是将网络设备按照其功能进行机柜上架,如安全设备在一块,接入设备在一块,交换设备在一块。对于要使用由运营商提供的线路的情况,在搬迁方案中就要明确与运营商的联系,这些线路不受本单位控制,容易在搬迁时出现无法顺利实施的情况,我的建议是由专人负责联系,确定线路割接的时间点,尽量的提前,争取在搬迁开始前就把这些不受控的因素完全排除。

(5)机房搬迁,人员的分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如果搬迁人员没有进行人员分工,有可能导致人不能尽其用,还会出现也许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关注到一个大的方向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而在搬迁中往往出现问题的就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地方。人员的分工因做在搬迁方案里,在提出搬迁方案时就应该让各个搬迁人员明白自己在此次搬迁中扮演的角色,负责服务器的就专心负责服务器,负责网络的就安心的完善网络,尽量的做到各个方面都有负责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一个人的能动性。

(6)在搬迁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对于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如果时间比较紧的话,那么在人员分工后就应该安排相应人员对新设备进行系统的学习,力求在搬迁准备时能尽快的完成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在新设备安装后,由于搬迁切换会使用新设备来替代现有设备,那么对于新设备测试必不可少,也许就是因为一个很细微的差别就有可能导致切换不成功,比如在我们这次搬迁中,由于IBM服务器AIX操作系统的系统时间是使用的夏令时,这一小小的区别导致了整个业务程序起不起来,有由于是在切换中,花了极大的时间进行了排查才找到了这个小问题,由此可见前期对于新设备的测试是多么重要。

(7)对于方案制定后,实施的过程中,力求按部就班,不要突前也不要拖延,尽量的确保每一步按方案实施到位。对于时间的控制也十分重要。这里不仅仅是在方案中实施的时间控制,同时也是指在切换中的时间控制。在实施中,对于方案中的每一步进行有效的时间控制能更加好的执行搬迁方案,对于搬迁人员也能加大对搬迁成功的信心。在切换中,对于时间的控制主要是指在发生预想之外的情况时,对于是否要回滚的把握,是抓紧时间解决问题还是回滚回去然后再排除问题,这就是搬迁核心人员所要注意的地方。

其实机房搬迁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特别是针对一个及时性要求很高的机房,所以在前期制定搬迁计划时就要力保做到各种考虑,多看多问,尽量少的空想来做事,多去实时实地的了解搬迁所涉及的情况。在搬迁开始后,尽量的确保人员按照方案一步一步的完成各项计划安排,在遇到问题时要冷静,避免盲目的互感乱干,同时要果断,在了解如果不能及时排除问题时果断的按应急办法处置。希望我的一点点建议能对各位同志在工作中提供一点帮助。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工业布局调整,优化市区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市区工业企业向“三区”及相关园区转移,现制订加快市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区的实施办法。

一、范围和条件

范围:按照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需要搬迁的企业;对外重组或新上工业、农业产业化项目需搬迁的企业;存在安全、环保隐患需要搬迁的企业。上述对象为城市规划区内原市直工业企业和镇镇属工业企业,以及市开发区、城东新区、西溪区内企业。

条件:

1、搬迁企业进入“三区”及相关园区,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安全要求、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定位;

2、搬迁企业新上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到位;

3、搬迁企业新增注册资本金按规定要求基本自筹到位;

4、搬迁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方案及其它遗留问题处置方案必须到位。

二、搬迁政策

符合搬迁条件的企业原址处置和搬迁选址必须服从市统一规划,原址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储,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利用。对搬迁企业按原址土地的性质及地面附着物等进行经济补偿。同时视搬迁企业的规模、新增投资、建设进度、税收回报等情况,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奖励。

(一)补偿

1、土地补偿:搬迁企业原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照原土地用途的现行评估价给予补偿。搬迁企业原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照原土地用途的现行评估价的60%予以补偿。搬迁企业原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予补偿。

2、厂房等地面附着物补偿:按厂房等地面附着物的现价评估值据实补偿。

3、设备搬迁损失补偿:按现价评估值的10%予以补偿。

4、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处理:搬迁企业改制时职工身份未完全置换的,经有关部门核定,其职工身份置换所需费用及解决其它改制遗留问题费用,可在其改制时剥离资产(不含原宿舍区)变现收入中优先提取,如剥离资产变现收入不够提取,不足部分可在其原址土地使用权改变规划用途出让后的土地净收益中优先提取。

(二)奖励

为鼓励搬迁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合作重组,市财政对搬迁企业实行专项考核奖励。

1、搬迁奖励:奖励标准为搬迁企业原址土地使用权改变规划用途,通过招拍挂程序出让后的土地净收益的10%。

2、新增投入奖励:奖励标准为搬迁企业新上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

3、奖励限额:搬迁企业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搬迁企业原址土地使用权改变规划用途,招拍挂出让后的土地净收益。

土地净收益为出让收入减去土地补偿、厂房等地面附着物补偿、设备搬迁损失补偿,优先提取职工身份置换及处理其它改制遗留问题费用,缴纳相关税费和业务费,提取“三项资金”各10%(水利、教育、廉租住房)后的净收益。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搬迁企业新上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额减去搬迁企业原厂区土地、厂房等地面附着物和设备的评估值。

(三)其他扶持措施

1、搬迁企业在有关园区新上项目视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享受市内各项优惠政策。

2、搬迁企业需新受让工业用地,其土地出让金可在企业办理原厂址土地收购手续后,由所在园区垫付,待原厂址土地出让后支付。

搬迁企业入区后形成的财政收入按属地管理原则,全部纳入新址所在地收入统计,由新址所在地财税机关征管。财力结算上,以搬迁前三年缴纳的税收一般预算收入的平均值为基数,基数内地方留成财力归原址所在地财政,新增的地方既得财力剔除税收征管部门的业务费及奖励资金后,归新址所在地财政。

三、程序和要求

(一)主要程序

1、企业申请。企业提出搬迁申请,上报搬迁方案。搬迁方案须含新上项目投资计划或对外重组计划、新增注册资本金计划、职工身份置换方案及其它遗留问题处置方案等。同时提供企业基本情况,包括原房产、土地、设备等情况,各类权证,企业资产抵押、保全情况等。

2、调查审核。由市分管工业领导召集经信、住建、国土、财政、人社、监察、审计、国资、企改等部门及相关园区对申请企业提出的申请和搬迁实施方案,土地及其地面附着物的权属、面积、用途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审核,并提出是否同意其退城进区的审核意见。

3、补偿测算。搬迁企业的土地、厂房等地面附着物评估由市经信委、国资办、搬迁企业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报告经监察、审计部门初审后,由市分管工业领导审核并安排进行补偿评估测算。

4、方案报批。市退城进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企业搬迁方案和补偿评估测算方案后提请市政府决定。

5、签订协议。搬迁方案和补偿评估测算方案批准后,由市退城进区领导小组委托市经信委与搬迁企业签订搬迁协议。

6、实施搬迁。搬迁企业按搬迁协议规定的要求实施老厂搬迁和新上项目。

7、补奖支付。根据企业搬迁协议约定的金额、期限和方式,向搬迁企业支付企业搬迁、土地收储的补偿费用。在企业实施搬迁过程中,由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分阶段进行督查。企业完成搬迁工作后,由企业具验收申请至市退城进区领导小组,市分管工业领导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其验收考核,对照本办法提出奖补意见,报市政府审批,兑现补偿奖励政策。企业原址土地使用权通过招拍挂出让后,即兑付搬迁补偿资金。如企业解决搬迁矛盾急需资金,在土地收储后由市财政安排一定的过桥资金或融资担保,确保顺利搬迁。新上项目在原址土地达到净地后按投入进度申请预付奖励资金,经市退城进区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二)工作要求

1、搬迁企业应立足于通过搬迁加快发展,进行招商重组,加大引资合作力度,扩大投入,调整结构,更新工艺技术设备,提高水平。

2、搬迁企业原厂址土地必须实行净地出让。原址土地及房产如有抵押权的,必须依法解除抵押权,重新达成债务清偿协议,或与金融部门商定,妥善处理资产抵押问题,不影响收储上市。

3、搬迁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完成老厂搬迁和新上项目,期限在搬迁协议中明确。搬迁超过规定时限,不安排搬迁奖励,新上项目竣工超过规定期限新增投入奖励,按实际投资额兑现,今后不再予以奖励。

4、搬迁企业必须处理好包括职工身份置换在内的所有企业遗留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四、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退城进区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经信委、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办)、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发改委(企改办)、人社局、环保局、安监局、行政服务中心、供电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企业搬迁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分管工业领导牵头具体负责企业搬迁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督查考核,办公室设在经信委。

五、原文件废止。本办法出台前市委、市政府有关企业退城进区的会办纪要,企业未执行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结核病;专科医院;搬迁;安全管理;病人转运

1资料

从2017年4月17日正式确定搬迁日期至4月26日搬迁完毕共10d,在此期间对原院区3个结核病区150例在院病人进行合理分流,安排病人出院,或转至原院区不搬迁的结核鉴别诊断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截止到搬迁当日,留院的需转运病人有7例,其中危重病人2例,通过救护车转运,其余一般病人5例,使用改装的结核病人专用转运车转运。

2转运安全管理实施措施

2.1成立安全搬迁领导小组

南京市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结核病区搬迁工作,以保证安全为第一原则,要求市第二医院制定详细的搬迁方案,成立了2所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科长参加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筹备及搬迁前后,医疗、护理、药品、设备、信息、实验室以及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认真准备,积极与胸科医院对接,确保搬迁过程中病人安全。搬迁前后相关负责人员在各科室巡视和蹲点,保障各项医疗服务工作的平稳过渡。

2.2制订搬迁计划和商定搬迁细节

①因搬迁涉及2所医院,且存在搬迁路途遥远,搬迁病人必须先在原院区办理出院,再到新院区办理入院的手续,医务人员必须按新病人入院流程进行处置。而且搬入新院区后调入的工作人员对新的信息化办公系统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决定了短时间内无法一次性大量转运病人。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搬迁领导工作小组制订搬迁计划格外慎重,在对搬迁时间、路线及具体搬迁方案进行多次调研后,确定快速搬迁及分批搬迁的搬迁方案,即从确定搬迁时间到完成搬迁10d内完成,医护人员的搬迁和病人搬迁分批进行的方案。②自确定搬迁日期起,除急诊病人外,不再收治择期入院病人。在院病人在充分评估和沟通的基础上,缩短住院周期,加快出院。搬迁细节安排上,为确保新病房能顺利开展工作,首先确定1个病区除病人外医护人员先行搬迁。该病区的病人分3d办理出院或转至其他结核病区继续治疗。全部医护人员待病人出空后与其他病区的部分医护人员到新院区,通过短时间密集、反复培训和演练,使其快速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信息系统操作和可能出现的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经模拟演练和考核后,另2个病区再把剩余在院病人搬迁至已准备充足的新院先行第一个搬迁的病区,做到病人治疗上无缝对接。③搬迁当日原则上不变更医嘱,病人搬迁前1d在原院区办理出院时多领1d药,搬迁当日除需要生命支持的治疗外,其余治疗均在搬迁后的新院中实施。④后搬迁的2个病区,在病人搬迁当日负责原院区物品清点交接等收尾工作,病人搬迁后的次日,再统一搬迁至新院区。在病区暂不收治病人的情况下,集中进行密集培训,以达到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目的。

2.3社会公示及医患沟通

确定搬迁日期前1周起,利用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计划,向门诊及住院病人发放告知书及新院介绍图册,宣教包括新院搬迁日期、地址、公交线路和咨询电话等内容,告知病人和家属搬迁的安排、科室的准备工作、转运路线和需配合事项等,重点告知医院转运病人及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使家属有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搬迁工作,减少纠纷发生。

2.4搬迁病人的选择和安排

因搬迁转运的总距离有27km,且要穿越南京主城区,搬迁演练后选择的最佳线路到达新院的时间也要1h。为了防止途中突发意外情况,采取短时间增加出院,尽量减少搬迁时在院病人数量的实施方法:经评估具备出院条件的病人及时安排出院,对不符合出院条件或沟通后不愿出院的病人,暂时转入不搬迁的结核鉴别诊断病区诊治;因在医院远距离整体搬迁过程中,重症病人存在着高风险[3]。研究报道:高达71%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病人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4]。所以对评估显示不适合长距离搬迁的重危病人,转至原院区重症病房或急诊病房诊治;对择期入院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安排好居家治疗的方案,暂缓入院治疗。

2.5培训和模拟演习

新院环境流程的熟悉、新院区和老院区的工作环境、信息操作系统及工作流程上存在很大差别,而医护人员熟悉新院的环境和就诊流程对新院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为保证结核科医务人员对搬迁至公卫医疗中心的结核病人实现无缝对接,医务处、护理部、信息科等职能科室现场派驻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医务处派驻临床医生现场配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指导,让结核科医务人员能够基本熟练操作系统,医务处及信息科在搬迁后随时跟踪培训,保障正常医疗秩序顺畅;护理部针对各个病区分别开展仪器操作培训,并组织开展关于相关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的业务学习。同时制定和完善发生应急情况时的替代方案等,针对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搬迁工作中的护理风险,掌握处理方法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6物资安全

2.6.1原院区物品的清点和交接搬迁前护士长负责原院区科室物品清点工作[6],组织科室人员将需搬运的物品分类包装,标明科室和名称,不搬运的物品做全科护理2019年3月第17卷第7期948好清点记录,贵重仪器和设备与相关科室当面交接。2.6.2新院物资准备搬迁前1周,总务、设备及药剂部门根据事先病区提交的物品申请目录,将各类医疗器械、一次医用耗材、基本及急救药品、办公用品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每病区派2~3名高年资护士提前进驻新院区,按照管理要求,清点、检查、定点放置各类物品。针对抢救设备的性能及抢救物品、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反复检查和清点,确保病人搬迁前后各科室物资已呈应急备用状态。

2.7搬迁交通安全管理

2.7.1预案准备在正式搬迁前对途中病人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运输工具故障、交通堵塞等问题如何处理,在转运交接流程中均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提前组织进行了应急培训和场景演练。2.7.2车辆改装因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为了将车辆厢体进行相对封闭的区域划分,满足结核病人搬迁及以后病人交通的需要,新院区提前对新购的两辆病人转运车的厢体进行了改装。在车厢的前1/3处用中间有可视窗的塑料隔板进行隔断,将驾驶员及工作人员区域与车厢后部病人乘坐区分割开来。另外,病人乘坐区还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方便每日进行车厢终末消毒。2.7.3车辆安排普通病人安排改装病人转运车搬迁,危重病人则安排“120”急救车转运。各转运车辆均配备医护人员。每例病人均有1名家属陪同,跟随病人所在车辆一起转至新院。2.8交接安全管理①病人搬迁前1d上午,由先搬迁科室派1名医生、2名护士到原院区评估需搬迁的病人病情,交接病人资料和药品。医生评估病人的病情,与主管医生做诊治重点内容的当面交接;护士了解病人医嘱执行及护理要点,并将每个需要搬迁病人次日的用药、打印好的长期输液单执行单、复印的病例资料带回。下午新院区的医护人员充分利用时间,根据带回的病人资料,熟悉病人情况、安排病人床位、准备病人相应治疗物品。②搬迁当日原院区及新院区的领导现场指挥,相关医技、后勤、物业人员各司其职,全力保障各项搬迁工作有序进行。病人转运车自原院区08:30出发,09:30到达新院区,病区护士及后勤保障人员上前交接病人及病人物品,送至预定床位,立即手写病人姓名、床号等基本信息于腕带上,着重告知床头呼叫铃等寻找医护人员的方法,并要求病人暂时不离开病区;待病人稍事休息后,护士陪同病人或病人家属至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后,护士再向其进行相关入院宣教,根据信息系统显示,完善腕带书写内容,处理医嘱,执行常规治疗。

3结果

从确定搬迁日期到完成搬迁10d内,3个结核病区共办理出院126例,向原院区不搬迁的结核鉴别诊断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转出17例,向新院区顺利转运7例。自病人搬迁4月25日起至5月9日逐步收治择期入院病人,14d内核定的128张病床,除必须预留的2张急诊床位外,全部收治满员。至此,无一例安全事件或医疗投诉的发生,达到了安全、高效的搬迁目标。

4讨论

4.1做好在院病人的思想工作是如期安全搬迁的前提

在确定搬迁工作后医护人员对在院病人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告知新院区作为南京市的公共医疗卫生中心,是按照现代化的传染医院进行设计建造的,环境舒适、布局合理、设备齐全,更能满足传染病人诊疗需要。通过介绍详细的搬迁计划,特别对病人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一方面消除其思想顾虑,另一方面寻求其理解。在搬迁前,由于思想工作做到位,病人基本对搬迁工作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并根据医生的诊断,配合做好分流工作,从而减少了大量需搬迁转运病人的数量,为整个搬迁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成功转运的关键

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人员只有在事先制订详细的计划,对搬迁过程中影响安全的环节反复进行辨认、分析,不断完善各项准备内容,才能有效控制搬迁过程,保障各项工作不出差错。而就地安置重危病人及尽可能减少同时搬迁病人的数量,有利于医疗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集中统筹管理。逐步增加的工作量,使医护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有逐步适应的过程,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的欠缺和不足之处,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病人对搬迁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乐愚,温杏良,黄谨,等.医院整体搬迁过程中病人转运方案的制订及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477-479.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目标任务

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根据我县避灾搬迁移民的任务情况,2012年努力完成避灾搬迁移民共177户、693人,具体任务分布情况见附表。

三、基本原则

(一)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二)政府主导原则。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三)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移民搬迁,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补助标准

避灾移民搬迁户的建房补助标准为人均4000元,其中省补助3500元,市配套400元,县配套100元,直接补助到搬迁户的资金人均不少于3500元。

五、实施步骤

(一)搬迁对象核查。在县、乡国土部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有关乡(镇)要对本地急需并自愿避灾的群众,进一步核查,确定准确的避灾搬迁点和人数。此项工作争取在5月中旬前完成,并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将相关数据资料上报到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二)制定避灾移民搬迁规划。由有关乡(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做好避灾移民搬迁规划,方案和规划应包括移民搬迁的组织、搬迁对象的核实确定、安置点的规划选址、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不但要规划好移民的避灾,还要规划好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保证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县国土部门要做好新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三)做好移民搬迁前期准备。有关乡(镇)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广泛、积极地宣传灾害隐患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宣传党和政府的避灾移民搬迁政策,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性,务必让群众自愿搬迁,务求隐患点整体搬迁。宣传工作要做到“四到户”,即: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传到户、群众疑虑解释到户。努力做好迁出地和接收地的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落实和审批今年的搬迁对象、确定安置方式和安置点。积极开展安置点征地、报批、规划设计,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报批和建设等。今年的搬迁安置前期准备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

(四)组织实施避灾移民搬迁。完成移民新建房屋的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组织移民户按“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要求新建房屋,有序搬迁,完成补助资金的拨付,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报送工作。此项工作年底前完成。

(五)检查验收。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在按时完成避灾搬迁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自查和验收,进行相关工作的总结,做好迎接省、市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县专门成立“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钟明晶任组长,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余才生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国土局、财政局、民政局、交通局、农业局、扶贫办、农开办、教体局、卫生局、林业局、水利局、城建局、文广局、公安局、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余才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避灾移民扶贫的政策措施;研究和协调解决避灾移民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协调各成员单位工作和各乡(镇、场、街道)安置点的移民工作,负责全县移民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移民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有避灾移民任务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其主要职责是在县避灾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乡(镇)安置移民、宣传发动、申报方案、规划选址、施工组织等各项工作,以确保我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部门密切配合。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避灾移民搬迁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并负责将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的农户资料数据,按住建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录入信息系统;县国土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以及安置用地的保障;县城建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区农村危房核查、新安置点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县财政局负责移民搬迁资金的监管,确保扶持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县交通局要规划设计好安置点的到村公路,无偿提供规划设计;县水利局要为安置点饮用水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优先安排资金解决移民生活用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要优先为安置点架设输电线路和安排供电设施;有关乡(镇)要协助做好调查摸底、集中安置点选址和规划、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工作。

(三)严格规范操作。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的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规范操作,切实将此项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移民对象的认定。对象的认定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避灾移民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经国土部门认定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移民户户籍情况和家庭人口数以移民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之日为准,并由当地户籍管理部门核准。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其次,由村委会和户籍管理部门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然后,由乡(镇)政府审查并确定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部门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分户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县扶贫和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安置方式的选择。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主要有以下几种安置模式:(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异地集中安置时,可通过转让、出售、租借、联合承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原有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取得新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集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的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要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慎重选择。尽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必须做到“一高两避”,即高于洪水线,避开地质灾害威胁,避开泥石流灾害威胁。集中安置户均安排宅基地40—140平方米,人均拥有0.5亩以上耕地或户均转移1个以上的劳动力,以及适量的菜地。分散安置要尽量选择县城、乡(镇)和靠近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3、集中安置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要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每个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必须达到10户以上。移民新村均要在进村路口等明显地段因地制宜建立永久性标示牌,标示“省避灾移民搬迁新村”字样。

4、补助资金的管理。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手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结核病;专科医院;搬迁;安全管理;病人转运

1资料

从2017年4月17日正式确定搬迁日期至4月26日搬迁完毕共10d,在此期间对原院区3个结核病区150例在院病人进行合理分流,安排病人出院,或转至原院区不搬迁的结核鉴别诊断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截止到搬迁当日,留院的需转运病人有7例,其中危重病人2例,通过救护车转运,其余一般病人5例,使用改装的结核病人专用转运车转运。

2转运安全管理实施措施

2.1成立安全搬迁领导小组

南京市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结核病区搬迁工作,以保证安全为第一原则,要求市第二医院制定详细的搬迁方案,成立了2所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科长参加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筹备及搬迁前后,医疗、护理、药品、设备、信息、实验室以及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认真准备,积极与胸科医院对接,确保搬迁过程中病人安全。搬迁前后相关负责人员在各科室巡视和蹲点,保障各项医疗服务工作的平稳过渡。

2.2制订搬迁计划和商定搬迁细节

①因搬迁涉及2所医院,且存在搬迁路途遥远,搬迁病人必须先在原院区办理出院,再到新院区办理入院的手续,医务人员必须按新病人入院流程进行处置。而且搬入新院区后调入的工作人员对新的信息化办公系统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决定了短时间内无法一次性大量转运病人。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搬迁领导工作小组制订搬迁计划格外慎重,在对搬迁时间、路线及具体搬迁方案进行多次调研后,确定快速搬迁及分批搬迁的搬迁方案,即从确定搬迁时间到完成搬迁10d内完成,医护人员的搬迁和病人搬迁分批进行的方案。②自确定搬迁日期起,除急诊病人外,不再收治择期入院病人。在院病人在充分评估和沟通的基础上,缩短住院周期,加快出院。搬迁细节安排上,为确保新病房能顺利开展工作,首先确定1个病区除病人外医护人员先行搬迁。该病区的病人分3d办理出院或转至其他结核病区继续治疗。全部医护人员待病人出空后与其他病区的部分医护人员到新院区,通过短时间密集、反复培训和演练,使其快速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信息系统操作和可能出现的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经模拟演练和考核后,另2个病区再把剩余在院病人搬迁至已准备充足的新院先行第一个搬迁的病区,做到病人治疗上无缝对接。③搬迁当日原则上不变更医嘱,病人搬迁前1d在原院区办理出院时多领1d药,搬迁当日除需要生命支持的治疗外,其余治疗均在搬迁后的新院中实施。④后搬迁的2个病区,在病人搬迁当日负责原院区物品清点交接等收尾工作,病人搬迁后的次日,再统一搬迁至新院区。在病区暂不收治病人的情况下,集中进行密集培训,以达到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目的。

2.3社会公示及医患沟通

确定搬迁日期前1周起,利用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计划,向门诊及住院病人发放告知书及新院介绍图册,宣教包括新院搬迁日期、地址、公交线路和咨询电话等内容,告知病人和家属搬迁的安排、科室的准备工作、转运路线和需配合事项等,重点告知医院转运病人及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使家属有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搬迁工作,减少纠纷发生。

2.4搬迁病人的选择和安排

因搬迁转运的总距离有27km,且要穿越南京主城区,搬迁演练后选择的最佳线路到达新院的时间也要1h。为了防止途中突发意外情况,采取短时间增加出院,尽量减少搬迁时在院病人数量的实施方法:经评估具备出院条件的病人及时安排出院,对不符合出院条件或沟通后不愿出院的病人,暂时转入不搬迁的结核鉴别诊断病区诊治;因在医院远距离整体搬迁过程中,重症病人存在着高风险[3]。研究报道:高达71%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病人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4]。所以对评估显示不适合长距离搬迁的重危病人,转至原院区重症病房或急诊病房诊治;对择期入院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安排好居家治疗的方案,暂缓入院治疗。

2.5培训和模拟演习

新院环境流程的熟悉、新院区和老院区的工作环境、信息操作系统及工作流程上存在很大差别,而医护人员熟悉新院的环境和就诊流程对新院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为保证结核科医务人员对搬迁至公卫医疗中心的结核病人实现无缝对接,医务处、护理部、信息科等职能科室现场派驻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医务处派驻临床医生现场配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指导,让结核科医务人员能够基本熟练操作系统,医务处及信息科在搬迁后随时跟踪培训,保障正常医疗秩序顺畅;护理部针对各个病区分别开展仪器操作培训,并组织开展关于相关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的业务学习。同时制定和完善发生应急情况时的替代方案等,针对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搬迁工作中的护理风险,掌握处理方法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6物资安全

2.6.1原院区物品的清点和交接搬迁前护士长负责原院区科室物品清点工作[6],组织科室人员将需搬运的物品分类包装,标明科室和名称,不搬运的物品做全科护理2019年3月第17卷第7期948好清点记录,贵重仪器和设备与相关科室当面交接。2.6.2新院物资准备搬迁前1周,总务、设备及药剂部门根据事先病区提交的物品申请目录,将各类医疗器械、一次医用耗材、基本及急救药品、办公用品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每病区派2~3名高年资护士提前进驻新院区,按照管理要求,清点、检查、定点放置各类物品。针对抢救设备的性能及抢救物品、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反复检查和清点,确保病人搬迁前后各科室物资已呈应急备用状态。

2.7搬迁交通安全管理

2.7.1预案准备在正式搬迁前对途中病人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运输工具故障、交通堵塞等问题如何处理,在转运交接流程中均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提前组织进行了应急培训和场景演练。2.7.2车辆改装因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为了将车辆厢体进行相对封闭的区域划分,满足结核病人搬迁及以后病人交通的需要,新院区提前对新购的两辆病人转运车的厢体进行了改装。在车厢的前1/3处用中间有可视窗的塑料隔板进行隔断,将驾驶员及工作人员区域与车厢后部病人乘坐区分割开来。另外,病人乘坐区还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方便每日进行车厢终末消毒。2.7.3车辆安排普通病人安排改装病人转运车搬迁,危重病人则安排“120”急救车转运。各转运车辆均配备医护人员。每例病人均有1名家属陪同,跟随病人所在车辆一起转至新院。2.8交接安全管理①病人搬迁前1d上午,由先搬迁科室派1名医生、2名护士到原院区评估需搬迁的病人病情,交接病人资料和药品。医生评估病人的病情,与主管医生做诊治重点内容的当面交接;护士了解病人医嘱执行及护理要点,并将每个需要搬迁病人次日的用药、打印好的长期输液单执行单、复印的病例资料带回。下午新院区的医护人员充分利用时间,根据带回的病人资料,熟悉病人情况、安排病人床位、准备病人相应治疗物品。②搬迁当日原院区及新院区的领导现场指挥,相关医技、后勤、物业人员各司其职,全力保障各项搬迁工作有序进行。病人转运车自原院区08:30出发,09:30到达新院区,病区护士及后勤保障人员上前交接病人及病人物品,送至预定床位,立即手写病人姓名、床号等基本信息于腕带上,着重告知床头呼叫铃等寻找医护人员的方法,并要求病人暂时不离开病区;待病人稍事休息后,护士陪同病人或病人家属至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后,护士再向其进行相关入院宣教,根据信息系统显示,完善腕带书写内容,处理医嘱,执行常规治疗。

3结果

从确定搬迁日期到完成搬迁10d内,3个结核病区共办理出院126例,向原院区不搬迁的结核鉴别诊断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转出17例,向新院区顺利转运7例。自病人搬迁4月25日起至5月9日逐步收治择期入院病人,14d内核定的128张病床,除必须预留的2张急诊床位外,全部收治满员。至此,无一例安全事件或医疗投诉的发生,达到了安全、高效的搬迁目标。

4讨论

4.1做好在院病人的思想工作是如期安全搬迁的前提

在确定搬迁工作后医护人员对在院病人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告知新院区作为南京市的公共医疗卫生中心,是按照现代化的传染医院进行设计建造的,环境舒适、布局合理、设备齐全,更能满足传染病人诊疗需要。通过介绍详细的搬迁计划,特别对病人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一方面消除其思想顾虑,另一方面寻求其理解。在搬迁前,由于思想工作做到位,病人基本对搬迁工作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并根据医生的诊断,配合做好分流工作,从而减少了大量需搬迁转运病人的数量,为整个搬迁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13篇

一、成立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搬迁安置工作小组

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敬东明为组长,国土资源局局长尼郎为副组长,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和科技局等为成员单位组成的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应急搬迁安置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渠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相关工作。

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作要求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搬迁户应以搬迁紧迫程度和较迫的村民为主,严格按照受地质灾害威胁情况分轻重缓急逐渐落实搬迁安置,遵循村民自愿搬迁的原则,逐户落实,必须严格按照批准后的年度实施方案进行,不弄虚作假,要实事求是,对违反规定进行搬迁的,不验收不给予经济补助和政策扶持,一切后果由自行组织实施方案的单位负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2015年防灾避险搬迁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1、广泛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让受灾害的群众明白此次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①洛须镇人民政府、虾扎镇人民政府、呷依乡人民政府、奔达乡人民政府、真达乡人民政府、温波乡人民政府、瓦须乡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一次乡镇、村干部和灾害区域村民参加动员大会,做好思想工作。

②洛须镇人民政府、虾扎镇人民政府、呷依乡人民政府、奔达乡人民政府、真达乡人民政府、温波乡人民政府、瓦须乡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再次排查,逐户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做好危险区域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每户有一份明白卡。

③洛须镇人民政府、虾扎镇人民政府、呷依乡人民政府、真达乡人民政府、温波乡人民政府、瓦须乡人民政府根据本实施方案编制宣传资料,向需避险搬迁的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3、避险搬迁安置地点。我县洛须镇、虾扎镇、呷依乡、奔达乡满真寺、真达乡洞古村、麻达村、温波乡、瓦须乡四村结合当地情况,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纳入当地相关规划建设。

4、实施工作程序。拟避险搬迁户书面申请交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县国土资源局逐户审查合格后下达指标—各乡人民政府与搬迁户签订协议—各乡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县级相关部门会同乡人民政府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发放补助资金到搬迁户。

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考核工作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纳入县政府对相关部门考核目标内容,今年安排84户的应急搬迁安置;应于2015年10月30日前完成后报上级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14篇

此次数据中心机房搬迁项目涉及深发展的75个计算机系统及103个应用系统,其中包括IBM小型机、惠普存储设备和小型机、Sun小型机、EMC集中存储、存储交换机、StorageTek大型磁带库及大量PC服务器和周边安全设备等,设备总计1188台套。

客户分散、数据集中、业务量庞大是银行数据中心的特点。在数据中心搬迁的过程中,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对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安全带来影响。因此,是否有能力确保数据中心在迁移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成为深发展选择IT服务商的重要依据。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集成服务战略本部作为国内领先的IT集成服务综合提供商,拥有20多年的服务经验和不断创新的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其覆盖IT全生命周期的锐行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广泛用于政府、金融、电信和石油等行业。在多年的IT专业服务过程中,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中心建设和迁移经验,能为用户提供科学、完善、可靠的数据中心端到端搬迁服务。经过慎重评估,深发展将机房整体搬迁项目交由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集成服务战略本部实施。

项目初期:搬迁方案面面俱到

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在接到深发展机房整体搬迁项目后,立刻进行项目资源调配,并对搬迁方案进行详细设计。针对深发展旧数据中心,锐行服务人员进行了信息收集和备案、设备线缆连接关系梳理、设备搬迁维护方案制定、新机房IT设备布局设计、布线、制作电源需求说明手册等准备工作,以确保IT设备安全抵达新机房后能立即进行配置和运行,从而缩短了停机时间,降低了风险。为充分确保机房整体搬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搬迁实施操作手册,保障了后期搬迁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中期:搬迁准备全面周到

搬迁准备工作是整个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与方案制定相比,搬迁准备工作更加繁琐,也更重要。在搬迁准备阶段,为保证机房设备顺利搬迁并缩短业务停顿时间,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把机房设备分成四个批次,分别进行设备搬迁和安装,每批次设备都对应完整的业务系统,确保了每批次设备在搬迁到新机房后可立即投入使用。此外,锐行服务工作人员还对深发展的机房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并在应急环境的安装与测试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深发展新老机房之间相距10多公里,且沿途经过的都是闹市区。因此,在机房搬迁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成了保证设备在计划时间内顺利抵达目的地的关键。为使设备在运输途中万无一失,锐行服务团队将近1200套设备装箱,并针对重要设备进行了特殊包装,如防静电和电磁辐射等,并为重要设备投保。

此外,锐行服务工作人员对搬迁通道和运输道路进行勘察,找出了上佳的搬迁和运输线路。每批次设备搬迁之前,锐行服务团队都进行两次搬迁沙盘演练和一次搬迁路演。

项目执行:搬迁项目顺利完成

在实施阶段,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承担了设备拆卸、包装、清点、运输、就位、安装、加电、启动、系统可用性测试等工作,并配合应用进行了启停、清关、应用测试、业务验证等。2010年4月14日下午,深发展第四批设备搬迁完毕,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顺利完成了深圳发展银行数据中心整体搬迁项目。在本次搬迁项目中,锐行服务团队从承接项目到圆满完成任务,仅用4个月的时间,近1200套系统安全无误地迁入到新机房并顺利运行。此项目得到深发展各部门的高度赞扬。

避免3000万元损失

搬迁工作方案范文第15篇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移民局要求,为切实提高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将当前易地 扶贫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整改到位,特制定此专项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扶贫 开发战略思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 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彭清华书记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国家、省、市对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项稽察、督查指出的问题,对号入座、举一反三,细致排查,找准不足与薄弱环节,以整改促攻坚、以完善促提升,全面提升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

二、整改重点

(一)搬迁对象识别是否精准

整改措施:一是核准搬迁对象。各乡镇要对前期确定的“十三五”期间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再次精准核实。对不符合搬迁条件的对象全面清退,已经拨付建房补助资金的要限期追回;对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要及时增补,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识别及实施精准无误。二是核准基本信息。认真复核清理搬迁对象信息,及时按程序履行对象增减调整变更手续,不断提升搬迁对象信息管理和动态调整工作水平,夯实精准搬迁安置基础。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此次易地扶贫搬迁有关问题专项整改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确保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狠抓整改重点。要以专项整改方案所列问题为重点,又不局限于整改方案,结合近几年国、省、市、县开展的各项稽察、督查、暗访反馈的问题,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自查标准》,迅速对本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深挖问题根源,敢于较真碰硬,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