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

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为进步开展社区试点工作,保证我镇矫正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文及有关文件精神和省第二期社区矫正业务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为有力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省、市、县交给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任务,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赤湖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社区矫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合理配置行刑资源,提高犯罪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良好性循环为目的,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人民群众与专业机关相结合,依法适用、适时办理,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海西先行,漳浦先行”的总体目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工作任务

我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户口(户籍地)地赤湖长期居住的,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决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类罪犯等非监禁刑罪犯进行社区娇正,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1、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加强对社区娇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

2、安排娇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政策形势、行为规则等方面内容。

3、组织娇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社区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情况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与鉴定的依据。

4、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根据矫正对象的需求,结合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工作步骤

矫正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建立机构、调查发动阶段(4月至8月上旬)

成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我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指导。

由公安边防、法庭和司法联合对监外执行罪犯进行滚动式全面排查、核对、清理,逐个造册登记,做到底子清、矫正对象明。

召开社区动员大会,布署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建立制度、培训启动阶段(8月上旬至9月中旬)

1、制度内务建设

根据县领导小组制定:《漳浦县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若干规定》、《漳浦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漳浦县社区矫正工作者职责》、《乡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制度》、《乡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程序》和《社区矫正对象须知》。此外,负责制作各种表、簿、册。准备接纳工作。

根据工作性质、任务分别制定参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

2、培训工作

待上级部门业务培训后,派出所和司法所对村治保主任和调委会主任进行培训,构建镇、村民小组三级矫正网络。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总结提高阶段(9月下旬至12月)

主要工作是:一是重点抓好矫正对象的交接工作。二是不断摸索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完善入矫接收、确立矫正个案和建档管理、开展谈话活动、组织公益劳动和跟踪监督以及抓好思想汇报和矫正考评等工作流程,运用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档案采取文字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双得管理,做到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有机结合。通过网络传输工具,加强矫正工作沟通与指导工作。三是建立社区矫正建设管理援助中心,创建劳动就业基地和公益劳动基地,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工作岗位、就业机会和法律、心理矫正的援助,增强他们的悔罪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配合社区娇正教育管理,早日回归社会。四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队伍,落实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要求

1、要加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领导。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法律性、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要把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狠抓落实。要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通知》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建设,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方案,夯实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和“三心工程”,围绕“村镇规划、工作计划、制度管理、考核办法”四个重点,落实“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层次管理、情感管理”四项管理,加强培训管理、督查考核,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抓镇促村、镇村联动的工作格局,努力提高党委统揽全局、书记抓人促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夯实基础,为建设“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全市推开“双基工程”提供经验。

二、主要目标

完善基层干部目标管理机制,增强党委统揽全局、抓人促事的能力,推进基层工作。针对乡镇(街道)干部特别是农村工作指导员、村级组织特别是村主职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目标管理机制,切实增强党委统揽全局、抓人促事的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

推广高桥镇洪庄村班子建设经验,落实各项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基层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乡镇(街道)层面

乡镇(街道)党(工)委着眼于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战斗力、执行力和调控力,增强对村级组织的调控引导能力,增强党委统揽全局、抓人促事的能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力,强化班子建设。

(1)提高领导水平。运用中心组学习、重大问题集中学习等形式,结合专题调研,提高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大胆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建立述学评学制度,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协调各方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完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议事决策规则、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制度等,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3)完善运行机制。对照《2007年度富阳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书》(富委办[2007]68号)要求,建立健全党(工)委目标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终有总结。

(4)完善管理监督。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述职评议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使之更加规范、更具操作性。

(5)深化作风建设。深化“树新风、创新业,争当阳光官员、争做阳光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分片联村联企业、蹲点联系、定期接访、约访基层群众等制度,走进基层、走进矛盾,敢于碰硬、敢于负责,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战斗力,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1)激发活力。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的岗位目标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提高能力。健全乡镇(街道)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采取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会、青年干部读书会、日常自学等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建立健全干部学习考试制度,把考试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规范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凭实绩用人,凭能力用人。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办法,把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和重要工作中进行实践培养,提高机关干部做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

(3)增强凝聚力。大力加强乡镇(街道)机关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精神,激发机关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提高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机关工作流程,确保乡镇(街道)机关科学、规范、高效运转。进一步优化形象,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机关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乡镇(街道)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执行力,强化工作推进。

(1)落实目标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根据《2007年度富阳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书》(富委办[2007]68号)和《2007年度富阳市乡镇(街道)发展目标考核办法》(富委[2007]68号)的要求,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限,倒排计划,并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到人,形成上至主要领导、下至一般干部抓目标落实的责任链,构筑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制。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抓任务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各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是落实任务的直接责任人。

(2)加强督促检查。乡镇(街道)党(工)要强化跟踪督查,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纠正不利工作开展的违规行为,确保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要加强督查制度建设,建立领导集中督查、定期汇报、公开通报、督查考核等工作制度,推进督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

(3)强化考核奖惩。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把考核作为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决策任务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出台具体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做到“年前,定盘子、出题目、下单子;年中,听声音、数脚步、抽鞭子;年后,算总分、论奖罚、评功过”。要把推动重大决策任务落实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台帐,增强考核结果的有效性。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确定奖金等次的重要依据。

(4)实施责任追究。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任务落实责任追究办法,对任务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批评鞭策(包括大会点名批评、书面通报批评、个别谈话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扣发工作奖金、党纪政纪处理、组织处理(包括诫勉谈话、待岗处理、交流换岗)等方式,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4、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调控力,强化管理引导。

(1)理清发展思路。乡镇(街道)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座谈讨论等多种途径,帮助指导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点,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先行、科学定位,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各具特色,节约用地”的方针,合理编制中心村数量,科学确定中心村的发展功能,制定完善中心村培育政策。牢固树立“规划立镇、立村”理念,严格按规划建设,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当前,要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镇建设总体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

(3)强化专职驻村。根据“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专职驻村”的原则,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专职驻村指导员制度,原则上要求“一人一村”,行政村数量较多而乡镇(街道)干部数量较少的,也可以实行“一人多村”,做到每村都有一名专职驻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支持所在村做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实行分片包干制,落实好一个片的联系负责。建立健全专职指导员岗位职责公示制、每月工作目标制、定期工作汇报制等制度,强化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日常管理监督。要将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与派驻村的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捆绑考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群众评议与组织评议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指导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评优、奖惩、晋升挂钩。

(4)构筑维稳体系。一是完善综治工作机制。认真执行社会治安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按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农村综治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加强乡镇(街道)、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员的作用,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完善农村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三是完善调处机制。完善村级联络员制度,探索村级制,认真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环境污染、集体资产处置、邻里纠纷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

(5)加强激励约束。一是建立健全政策利益驱动机制。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把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农村调处情况与对村项目资金补助相挂钩,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评先评优等方面,向积极性高、工作表现好的村倾斜。对班子不团结、工作进展缓慢、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的后进村,原则上不予享受优惠政策。实施重点村率先发展战略,将新农村示范村、环境整治重点村、特色村等列入率先发展村范围,实行政策倾斜、帮扶资金重点投入。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系,完善奖勤罚懒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乡镇(街道)对村的调控力度。三是建立健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与村干部的谈心谈话制度和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帮助解决村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村干部的工作内动力。

(二)村级层面

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推广高桥镇洪庄村班子建设经验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富委[2007]44号)要求,对照洪庄村支部书记“领头雁”、书记主任“夫妻店”、村支两委“不分家”、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等一整套凝心聚力、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组织体系,查找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整改,夯实基础。

1、规范村级组织运作

(1)完善村两委运转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的关系,建立健全村两委会每周办公例会制度、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重大村务村两委会联签联章制度,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统一运转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功能。相关制度做到在村级活动场所全部上墙公开,制度执行情况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2)完善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诫勉辞职制度、“双带”绩效公示制度、每季工作讲评制度、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度,拓宽监管渠道,完善村帐委托乡镇(街道)管理和村级财务“两级网络”监管制度,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

2、做好“双基工程”前期准备

(1)调查摸底,掌握动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对村情复杂、较多、班子薄弱的“难点村”、“后进村”,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联系。通过座谈讨论、个别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摸清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和本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摸清影响村级工作的主要因素和重点人物,思考和分析本地区村级组织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村级换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2)审计财务,化解矛盾。一是对各村2005年以来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届末审计。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及分管或从事财务工作的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重大工程项目结束后都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健全村级财务“两级网络”监管制度。二是开展问题大排查,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对较多的村,要着力抓好整顿和疏导工作。三是深化“百村整顿示范”活动。对前阶段工作要进行一次“回头看”,对整顿转化效果不明显的村,结合“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责任,由乡镇(街道)领导带队包村蹲点,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顿转化。

(3)考核调整,优化结构。一是评议考核。开展村级班子“届末测评”工作,重点考核村两委会班子三年创业承诺制实施情况、“双带”绩效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全面了解现任村干部的表现。二是调整充实。根据测评结果,对创业承诺制完成较好、“双带”作用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鼓励,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对班子软弱涣散、不在位、不作为、群众反响较大的村干部,通过规定程序进行调整,及时充实村干部队伍。对村书记无合适人选的村,乡镇(街道)党(工)委应选派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干部到村任职。

(4)培养后备,着力使用。高度重视抓好对近期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村级后备干部和“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锻炼工作,一是创造平台。通过担任村书记、主任助理;上挂到乡镇(街道)机关;担任群团组织负责人、远程教育管理员、财务监督小组成员、计生服务员、护村队员等村重要岗位职务,给任务、压担子,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强化帮带。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与后备干部和优秀大学生“结对子”,落实乡镇(街道)领导帮带责任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三是敢于使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和优秀大学生要敢于使用,通过规定程序,直接充实进村支部班子;特别优秀的,也可任命为村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

(5)宣传引导,营造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黑板报、宣传栏等平台,广泛宣传实施“双基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措施,对“双基工程”试点中的的好典型、好做法要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特别要在正反两个方面强化对党员群众教育引导。从正面,对本地区实施村级班子创业承诺制表现突出的村进行集中宣传,对思想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双带”作用明显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集中宣传;从反面,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农村干部警示教育片,抓好警示教育,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3、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1)严把关口。全面落实发展党员“三公开”制度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严格入党程序,严肃查处在非公企业和异地入党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完善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制度,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建立健全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和“带帽测评”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畅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强化教育。广泛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健全农村党员“小班化”、“菜单式”培训制度,深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建立农村党员参加远程教育学分制,将参学情况纳入党员百分考核和年度评议中,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发挥作用。深化农村党员“双联”和“亮身份、许承诺”活动,全面推行党员家庭户挂牌亮相、党员公开承诺的做法,把党员参与党组织重大活动和完成承诺情况列为党员百分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在联系群众、扶贫帮困、带领致富、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真情关爱。完善农村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的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党员在思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党员内动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7月下旬8月底)。市有关部门和试点乡镇(街道)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发动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

2、实施阶段(9月初12月中旬)。试点乡镇(街道)动员部署试点工作,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3、总结阶段(12月中旬12月底)。试点乡镇(街道)查漏补缺,整改问题,完善制度,形成试点工作总结。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建立市“双基工程”试点工作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农办、市规划局有关同志组成,负责制定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协调指导试点工作的实施。试点乡镇(街道)党(工)委要高度重视,把实施“双基工程”试点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班子和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2、创造特色。各试点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在完成试点工作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勇于创新,创造特色,为面上推开提供经验。如富春街道可从经济较为发达和处于城郊农村的实际出发进行试点;新登镇可从经济中等发达和村规模大镇的实际出发进行试点;场口镇可从欠发达乡镇和村级班子薄弱的实际出发进行试点。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衢州和我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总体要求,紧扣率先崛起目标,紧抓提升发展主线,以农村干部群众为主体,以推动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夯实基层基础为保障,引导农村基层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进步,全面提升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实效。

二、试点村和总体时间安排

确定上峰村为我镇村规民约制订实施试点村,试点工作从月中旬开始,到月中旬基本完成。

三、基本要求

坚持以“五新争先”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保障和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通过试点,积累工作经验,研究有关政策措施,为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村规民约制订实施打下基础;坚持把体现农民群众的愿望、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符合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开展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始终,要进一步转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用民主的方法、协商的方式,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工作步骤

整个试点工作,分准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推广4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月—日)

调查摸底,征求各村意见、建议,制定方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一)

(二)宣传发动阶段(月—日)

充分利用广播、开会、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规民约制订实施的主要内容和程序等,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其中。

(三)组织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1、成立村规民约起草小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推选产生村规民约起草小组,并由村委会进行聘请。村委会要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和协调,为起草班子的工作提供便利。

2、草拟村规民约初稿。起草小组应根据工作时间表,及时向村民公告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方法、程序及截止时间。在充分调查研究及广泛深入群众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其它村已经制定的规约,先拟定本村村规民约的框架,确定本村需要规约的具体事项,再集中力量对村民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进行分类梳理。经过反复比较、细致研究后,根据多数村民的意见拟出村规民约的初稿。

3、讨论修改初稿。分三个阶段进行。草稿完成后,起草小组先把它提交给村两委,由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确定第二稿。再将第二稿提交村民代表讨论,根据村民代表的意见确定第三稿。最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第三稿发放到村民中,再次征求意见,并根据村民意见确定第四稿。在讨论修改过程中,起草小组要在规约条文中尽量反映村民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没有吸收的村民意见要进行必要的解释。

4、审核把关。修改定稿后,起草小组应以村委会名义把村规民约草案提交镇和市司法局进行审核把关。

5、表决通过。由村委会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规民约起草小组向村民代表做起草说明,并逐条解释,然后由村民代表采用举手表决形式进行通过。

6、报镇政府备案,并公布实施。

7、将村规民约印刷成小册发放到户。

(四)总结推广阶段(月—日)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强化人才使用效能为核心,以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急需领域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两城”建设,探索出台激励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服务机制,为打造“一个高地、三支队伍”提供坚实保障。用2至3年时间,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较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现人才总量较大增长、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真正创新,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的目标要求。

三、任务实施

(一)统筹推进工程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对我县紧缺急需的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城乡建设、土木工程、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建筑、道路与桥梁等专业人才,采取定向委培、“本土化”招生、高校毕业生回归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引进力度,力争到2017年,定向委培4人以上,聘任工程相关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5人以上,形成一支30人以上的工程领域人才队伍,具体规划为:

1、2015年目标

住建局引进土木工程专业人才1名、规划设计专业人才1名,通过定向委培完成。

水利局引进水利水电建筑专业人才1名,通过“本土化”招聘完成。

住建局引进城乡建设专业人才1名、城乡规划管理人才1名,通过直通车完成。

住建局引进规划设计专业人才1名,通过高校毕业生回归工程完成。

2、2016年目标

住建局引进土木工程专业人才1名、规划设计专业人才1名,通过定向委培完成。

水利局引进水利水电建筑专业人才1名,通过直通车完成。

水利局引进水利水电建筑专业人才1名,通过高校毕业生回归工程完成。

3、2017年目标

住建局引进城乡建设专业人才1名、规划设计专业人才1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1名、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1名;交通局引进土木工程专业人才1名、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2名,通过高校毕业生回归工程完成。

责任股室:干部调配股

(二)探索制定激励人才政策

1、灵活运用现有编制政策

根据《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加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于部分满编且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的单位部门,工作需要急需补充工作人员的,可提前使用3年内退休人员的预空编制,用于引进人才。

县退休办与工资福利计划股配合于2015年3月底前,完成3年内退休人员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并与县委编办等联合制定使用3年内退休人员预空编制用于引进人才政策的相关方案。

责任股室:退休办、工资福利计划股、干部调配股

2、认真落实紧缺急需人才优惠政策

根据《中共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县人才强县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将县2015年起新招收的符合当年度《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本省户籍省内高校毕业人才,纳入省财政每人每月800元的补助范围。同时,对于符合《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新进人才从2015年起,由县财政给予硕士研究生或高级职称以上人才每月1000元、全日制本科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每月600元的生活补助。

从2015年起,每年3月底前,制定公布《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并将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符合条件新进人才的统计、上报工作,兑现补助政策。

责任股室:干部调配股

(三)建立人才服务机制

建立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和定期制度,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汇编相关分类指导目录、操作流程办法、相关政策发放给各类人才,及时了解掌握人才工作动态和各类人才实际问题,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

2015年4月前,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采用企业人才联络员收集需求、“一个窗口”接件进行分类、相关部门进行办理,做好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和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配合县委组织部健全完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项制度,2015年完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场所建设并解决办公设备添置等,并牵头做好项目评选、创业贷款、各项政策兑现等工作。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自然地理状况

*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市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黄河流经*市长183公里,是*市主要的客水资源;小清河发源于*市区段店镇睦里闸,境内长度70.5公里,是*市重要的防洪排水河道;海河流域内有徒骇河、德惠新河两条骨干河道,徒骇河在*市境内流域面积为1465.9平方公里,河道长度约60公里,德惠新河*市境内流域面积为937平方公里,河道长度约26.7公里。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长达136~157天,寒冷晴朗,雨雪稀少,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多偏北风。夏季为105~120天,天气炎热,雨量充沛,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光照充足,多偏南风。年平均气温13.6℃,1月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年降雨量600-900毫米。*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区,平阴、济阳、商河3县和章丘市,截止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597.4万人,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

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76.5亿元,年均增长14.2%,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人均3916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年均增长16.7%,是2000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62亿元,年均增长20.4%,是“九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年均增长17.9%,是2000年的2.3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3.3亿元,贷款余额3259.9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7倍和3倍。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43.9∶46.1调整为7.1∶46∶46.9。工业比重39.1%,比2000年提高3.8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逐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率45.7%,比2000年提高13.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比重41%,高新技术产值比重30.1%,经济外向度16.2%,比2000年分别提高16个、9.9个和3.7个百分点。收入过亿元企业608家。

三、资源环境状况

(一)资源状况。

能源状况:*市煤田按其地质、地理特征,分属济东煤田(历城区)、章丘煤田(章丘县境)、黄河北煤田(长清区、槐荫区沿黄地带)。赋煤层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内,有14层煤,其中可采煤2~6层,总厚1~5.4米,煤层垂深320~925米,煤的质量较好,属多煤种区,由贫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肥煤等组成。全市含煤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产地16处,保有储量33155.1万吨,远景储量54529.0万吨。

水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7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市水资源贫乏和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

矿产资源。*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其中一些矿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备中型以上规模,是*市的优势矿产。其中,耐火粘土矿,已探明矿产地6处,保有储量4057.1万吨。石灰岩,全市探明水泥灰岩保有储量12604万吨;熔剂灰岩保有储量27133.8万吨。这两种灰岩为本市的水泥生产、钢铁冶炼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辅助原料。建筑石材优良品种达10余种,其中“*青”、“柳埠红”、“鲁清红”等多种建材畅销国内外,已探明花岗石产区7处,储量3684.45万立方米。

(二)能源、水资源的消费情况。

能源消费。2005年全市能耗总量241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耗的10.2%。其中,煤炭1901万吨,电力152.78亿千瓦时,石油及制品423.93万吨,分别占总能耗的59.06%、7.79%、24.98%。一、二、三次产业耗能18.13、1491.88、550.1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市能耗的0.75%、61.86%、22.81%;工业能耗1401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耗的58.1%。全市万元GDP能耗1.28吨标准煤,高于全国的1.22吨标准煤,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在全省17市中高于东营、威海、烟台、青岛居第五位;在副省级城市中高于深圳、厦门、广州、杭州、宁波、成都等。万元GDP耗电814.71千瓦时,低于全省的1032.36千瓦时,在全省17市中高于威海、青岛、东营、烟台居第五位;在副省级城市中低于宁波、武汉、深圳、厦门、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06吨标准煤,低于全省的2.15吨标准煤,在全省17城市中高于东营、威海、烟台、青岛居第五位。

水资源消费。2005年,全市总用水量15亿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占9.73%,农田灌溉用水占73.53%,林牧渔畜用水占7%。全市万元GDP取水量79.91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1.7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1.79%;万元农业增加值取水量827.89立方米,节水灌溉率45.64%。

(三)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状况:2005年,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59毫克燉立方米、0.127毫克燉立方米、0.024毫克燉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3倍。全年市区降水pH值年均值为5.66,酸雨量占总雨量的3.6%,酸雨出现频率为2.8%。章丘、平阴、济阳、商河四县(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范围0.056-0.083毫克燉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0.025-0.047毫克燉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围0.019-0.042毫克燉立方米,降水均未出现酸性降雨。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72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91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81万吨。历城区和章丘市,分别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5.6%和20.8%。全市烟尘排放总量3.33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2.47万吨,占74.1%,生活烟尘排放量8626吨,占25.9%。章丘市和历城区,分别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33.1%和31.8%。

水域环境状况:地下水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黄河水(*段)监测33项指标,其中总氮和粪大肠菌群年均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4.6倍和0.1倍,其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均监测33项指标,其中鹊山水库总氮年均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1.8倍,玉清湖水库总氮年均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0.9倍,卧虎山水库总氮年均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3.8倍,锦绣川水库总氮年均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5.9倍,4水库其余监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小清河(*段)设置7个监测断面,均监测26项指标。源头睦里庄断面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余各断面氨氮、化学需氧量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为劣Ⅴ类水体。徒骇河(*段)设置3个监测断面,均监测23项指标。各断面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年均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入境断面夏口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分别超标3.2倍、4.5倍、1.3倍、11倍;出境断面展家桥各项污染物虽有较大降解,但仍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呈有机污染特征。大明湖设置3个水质监测点位,均监测26项指标。历下亭监测点位生化需氧量、总氮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达标;大明湖呈中富营养化状态。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2.2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5255.46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3.2%,生活污水排放量1.74亿吨,占76.8%。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1849.29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8.2%;海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1603.92万吨,占7.1%,小清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19226.19万吨,占84.7%。全市废水中COD排放总量5.9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8850.14吨,占排放总量的14.9%,生活污水COD排放量5.04万吨,占排放总量的85.1%。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COD排放量8699吨,占排放总量的14.7%;海河流域COD排放量5759吨,占9.7%;小清河流域COD排放量44755吨,占75.6%。全市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7181.94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72.54吨,占排放总量的3.8%,生活污水氨氮排放量6909.4吨,占排放总量的96.2%。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氨氮排放量655.8吨,占排放总量的9.1%;海河流域氨氮排放量555.34吨,占7.7%;小清河流域氨氮排放量5970.8吨,占83.2%。

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873.79万吨,其中,危险废物9.19万吨。综合利用量846.39万吨,综合利用率94.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40吨。全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83.70万吨,无害化处理量75.79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55%。全市共有176家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市区医疗废物产生量2284.17吨,处置量2273.56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99.54%。

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7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耕地保有量54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482万亩,人均耕地0.9亩,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许多重要矿产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2005年,我市消费煤炭1901万吨,生产原煤仅360万吨;石油、铁矿石等基本依靠外购。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全市GDP将达到3500亿元,万元GDP能耗目标1吨标准煤,全市总能耗将达到3500万吨标准煤,煤炭、石油等能源保障缺口更大。

(二)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理念还没有真正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资源利用率依然不高。从主要资源消耗看,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市资源利用效率差距很大。2005年我市万元GDP能耗1.2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6吨标准煤,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在全省17市中高于东营、威海、烟台、青岛居第五位;在副省级城市中高于深圳、厦门、广州、杭州、宁波、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06吨标准煤,在全省17城市中高于东营、威海、烟台、青岛居第五位。在资源开发中,一些地方没有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一些矿山企业开发水平不高,过度开采现象严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另外,不顾后果、粗放生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新技术产业份额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专利匮乏。

(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较大。突出表现在重工业比重明显偏高。2005年,冶金、电力、化工、石化、建材等五个行业耗能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9.36%。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化石能源占很大比例,其中,煤炭、石油和电力占总能耗的59.06%、24.98%和7.79%。另外,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主要支柱产业中,建材、电力、化工、冶金等都是能源、资源消耗高的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

(四)环境污染呈现出新特点,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水资源短缺,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比较突出,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主要河流富营养化严重;电池、废旧电器等污染加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过大,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尾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不容忽视;室内污染危害加大;辐射和电磁安全亟待加强。

第二部分工作基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

一、政府推动力不断加大

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召集人,32个部门组成的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2006年成立了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资源节约、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三个处,具体承担全市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日常工作。2007年5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市能源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济政字〔2005〕69号),强化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宏观指导。第74次、91次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汇报,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市政府各部门,也按照职责分工,狠抓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上下一致、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用能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近年来,我市把能耗标准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断提高不符合全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高耗能行业的门槛,停建了灵岩寺风景区内一批高耗能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十五”期间,淘汰小煤矿50多家、立窑水泥生产线18条、小钢铁厂54家、小炼油厂230多家,依法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目前,全市余热余压、工业废气、垃圾填埋沼气回收利用,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8万千瓦,2006年再制造发动机3000台。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全市已建成沼气池5万个,农业秸秆利用率达到70%。

三、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技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着力推进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技术进步。一是大力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我市把新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2005、2006两年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科研立项41项,其中,市级22项、省级14项、部级5项,支持资金1918万元。以力诺集团、山东华艺集团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精密跟踪、阳光采集传输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山东华光光电子公司研发的半导体二极管发光材料及技术和*复强动力公司发动机再制造技术、*锅炉集团的多联产大吨位循环流化床锅炉、山东慧敏科技公司的微纳米高温远红外节能涂料及其覆层技术、济钢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热能资源高效梯级综合利用技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和产品。例如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扎、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水泥行业的水泥窑尾余热发电、窑体余热回收利用、助磨剂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冷三联产技术;化肥行业的造气炉烟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产品,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济钢的二期燃气蒸汽联合发电、十方新能源的垃圾发电、*化肥的造气炉节能改造等项目已经投产;山水集团的*世纪创新公司、山东水泥厂的水泥窑尾余热发电项目已经具备并网发电的条件;电机变频改造在山水、化肥、炼油等企业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部分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取得良好效果。

四、初步建立起了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与100家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把全市每年度和“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进行了分解,初步形成了上下协调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统计公报制度。成立了专门能源统计机构,规范完善了能源统计调查制度,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逐步建立市、县(市)区、重点用能企业3级的能耗统计监测系统,实行定期公报,每半年公布1次各县(市)区、每季度公布1次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成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四是建立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节能项目、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投入。五是实行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认真执行峰谷电价、差别电价、超能耗加价等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规律,引导企业节能降耗。

五、资源节约成效显著

(一)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坚持以工业、建筑和交通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突出抓好工业节能。10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3%,冶金、电力、化工、石化、建材等5个行业耗能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9.36%。围绕100户重点用能企业和五大高耗能行业实行能耗定额管理,每年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产品下达能源消耗定额,并对上年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2006年开始,由市政府与100户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和节能工作一票否决制。针对各重点耗能行业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从抓企业能源统计计量、能源审计、建立领导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奖惩制度等工作入手,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基础管理水平。2006年48户列入全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完成节能量48万吨,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年度目标。突出抓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把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查和竣工验收备案5个关口,严格执行新建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全市已建成节能建筑1193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年生产能力达到26亿块标砖,全市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80%,每年可节约能源约10万吨标准煤。重视抓好交通节能。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积极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推进交通节能。

(二)节约用水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万元GDP耗水量79.91立方米,比2000年降低12%;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0.87立方米,比上年降低4.18%,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健全完善全市节水管理网络体系,加强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2005年计划管理率和考核率达到98%以上。二是实施中水工程。目前共建成中水工程75处,日回用量5万立方米;实施工业企业重大节水项目20余个,日节水94万立方米。三是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全市共推广使用陶瓷片密封水嘴130多万件,6升以下坐便器30多万套。四是开展封井保泉。2005年共关闭深层自备井8眼,浅层井465眼,累计封闭公共供水水源井及单位深层自备井达到307眼,浅层井1700余眼,清理非法洗车点230个。五是实施节水灌溉工程。2005年全市改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2万亩。

(三)大力推进节地、节矿。一是加强了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年度检查报告制度和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考核制度,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力度,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依法关停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矿山企业。二是加强了建设用地管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从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定额标准、国家供地政策等方面严格把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强化执法监察,加大了动态巡查和办案力度,同时,开展了砖瓦窑场专项治理整顿,关停砖瓦窑场105家,有力地维护了我市国土资源秩序,2005年土地违法案件比2004年下降了25%。四是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我市坚持“优地优用,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充分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双赢”,共向外搬迁企业30家,腾出市区内土地1000余亩。五是认真清理闲置空闲土地。现已查清城市规划区内现有闲置和空闲土地4465亩,其中闲置土地58宗,面积3071亩;空闲土地54宗,面积1394亩。

(四)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积极推行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94.6%,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到了100%。回收利用各种可燃气体约20亿立方米。积极促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2005年基本建成了200吨燉日焚烧工程,正在建设*市城肥处理中心,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粪水200吨。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200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清洁生产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市是组织实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较早的城市,按照上级部署,2001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实施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济政办字〔2001〕233号),2001年至2002年组织开展了两批共12个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工作。200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在电力、煤炭、建材、化工、轻工、石化、冶金、机械、有色金属、医药、餐饮等行业的51家单位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和多层次、多形式的清洁生产培训,提高全社会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各企业成立领导机构,配备得力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经过3年的努力,51家清洁生产试点单位全部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济钢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七、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全社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把学习宣传作为贯彻落实《节能法》的第一个环节,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邀请节能专家宣讲节能法,累计印发法律单行本5000多册;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成果和经验;引导各用能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二是举办节能宣传周活动。自1991年开始每年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先进典型,公开曝光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三是加强培训。重点加强了对100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培训、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四是组织节能展览。2006年6月,在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和节能产品技术博览会上,集中展示了我市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约8万人次到场参观,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2007年4月份我市承办了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大会暨展览会,国内外177家知名太阳能企业和研究机构参展,对宣传和带动我市太阳能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影响。通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节能降耗的重大意义,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

八、初步建立企业、行业、区域各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工业方面。通过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钢铁集团、*复强动力公司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济钢集团实施干法熄焦、蒸汽燃气联合发电、“四闭路”、“四全一喷”等工艺,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九五”以来,年产钢增长5倍多,耗新水仅增长8.8%,吨钢能耗达到670千克标准煤,与1995年相比下降44%,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0年累计节约标准煤1800多万吨。*复强动力公司是全国首家废旧发动机再制造企业,在国家再制造重点实验室和多名院士指导下,进行的退役发动机再制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价值利用系数由3-5%提高到80%以上,与新品相比,能源节约50%,劳动力节约34%,原材料节约85%,成本仅为新机的40%,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效果显著。

在农业方面。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把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呈现出认识不断统一、投入不断加大、规模不断扩大、运行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选开发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青贮、保护性耕作、秸秆饲料、秸秆肥料、秸秆气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建材等8项秸秆利用技术,也是我市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载体。其中,玉米联合收获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机械化青贮两种方式是目前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2006年完成小麦联合收获面积286万亩,玉米联合收获面积35万亩,秸秆粉碎还田面积360万亩,小麦免耕播种面积4.5万亩,沼气转化秸秆15万吨,秸秆企业生产秸秆饲料、秸秆肥料近30万吨,年累计转化农作物秸秆近300万吨。截止目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近5万户,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7处,秸秆气化示范村10个,年产沼气4450万立方米。涌现了历城区艾家村、长清区罗屯村、槐荫区明里村等100多个生态家园富民典型,长清区华欣集团奶牛场、章丘市阎家村生猪养殖场等70余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典型,历城区沙三村、平阴县孝直村、章丘市侯家村等10个秸秆气化建设典型,探索出了“一池三改”、“养猪——沼气——种果(菜)”、“四位一体”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能源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在园区层面。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研究和建立入园企业的链接关系,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把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园区的废物“零排放”,*经济开发区的秸秆饲料养牛——牛粪、废液——沼气——发电;明水开发区的发动机再制造等一批具有较完整生态工业产业链(网)和拥有园区资源一体化经营与生态化管理体系的产业园区正在初步形成。在区域层面。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废旧物资再生利用体系,构建全市循环经济体系,实现更大范围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十五”期间,环卫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对原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改造,更新增设垃圾站4座,垃圾密封箱144个。在城区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活垃圾运输密闭率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市无害化处理厂进行了改扩建工程建设,垃圾处理规模达到2000吨燉日,其中卫生填埋1800吨燉日,焚烧发电200吨燉日。

以市再生资源总公司为主体,基本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2005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不含造纸原料、废橡胶等的收购和销售),同时带动市郊农民弃农从商,收旧利废,从事废旧物资收购经营,全市现有固定的废旧物资经营网点1000余个,从业人员达到7000多人。

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取得一定成效。光大水务(*)有限公司一厂、二厂实现企业化运作,实际污水处理量可增加到36万吨燉日;济阳、章丘、长清污水处理厂开始试运行,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55.5万吨燉日。全市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75个,处理能力达8.5万吨燉日。

以重要资源为纽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煤矿——煤矸石——电力——水泥建材产业链、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建材、水泥产业链、冶炼废渣——矿渣微粉——建材产品产业链、农业秸秆——糠醛——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汽车发动机再制造产业链等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市的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冶炼废渣等已经实现当年利用率100%,同时消化了周边城市部分工业废渣。*钢铁集团在烧结工艺中综合利用了裕兴化工厂的铬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亮点。

第三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宣传教育,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二)坚持依靠科技、优化结构。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约束问题。

(三)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投入最小化和废弃物的最小排放。

(四)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近期工作重点,优先抓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园区、区县(市)3个层面的互动发展、协调推进,使循环经济建设逐步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推动工作开展。

(五)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各企业、各产业、各区域向循环型发展的方向转变。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氛围。

三、发展目标

按照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定位,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2%左右,达到1吨标准煤;万元GDP取水降低20%,达到64立方米;基本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起运转有效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资源开采、消耗类和加工类企业基本建成循环经济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工业园区和主要县区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农业节水、节药、节肥、节能、节地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大的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把我市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循环经济型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主要目标见下表。

第四部分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任务

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预防为主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一)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好农业残留物综合利用。同时,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抗旱、耐旱作物品种。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支柱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能耗大、污染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优化产品设计,积极采用可再生材料和零部件。调整建筑材料结构,加快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建筑节能、节材、节地,积极推广钢结构等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等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市区和县政府所在地建设工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相关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等占用资源少、污染少、附加值大、吸收就业多、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服务业,壮大发展旅游会展业、文化传媒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开展宾馆酒店旅游业的“绿色酒店”、“绿色服务”、“绿色餐饮”,教育行业的“绿色校园”等创建活动,提升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着力降低能源消耗。一是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装备等行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能源消耗的主体,100户重点用能单位能耗1287.37万吨,占全市工业能耗的93.50%。加强对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严格执行省政府确定的相关行业能耗标准,加大能耗定额管理力度,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推广应用以国家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省确定的“百项节能重大技术、百项节能重大装备、百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为主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淘汰国家明令生产使用的高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水平,并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低耗产品。电力工业要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运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认真贯彻“上大压小”方针,淘汰退役小机组,提高单机容量,规范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减少电厂自用电;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耗。钢铁工业重点是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炼钢系统采用全连铸、溅渣护炉等技术;轧钢系统进一步实现连轧化、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工艺,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充分利用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可燃气体和各类蒸汽。石化工业主要是提高石油炼制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操作,降低加工损失。推广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采用能量系统优化、重油乳化、高效燃烧器及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化学工业主要是合成氨装置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煤造气采用水煤浆或先进粉煤气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床造气技术。建材工业主要是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重。煤炭工业重点是整合煤炭资源,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浪费资源严重和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高回采率,实现高效高产。采用新型高效通风机、节能排水泵,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完善煤炭综合加工体系,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机械工业重点是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机电产品,发展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促进风机、水泵等通用机电产品提高用能效率,提高节能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

二是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加快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程,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工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作为合格工程交付使用。积极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墙体屋面保温、节能门窗、节能供热采暖系统、节能空调制冷、绿色照明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实施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制度。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开展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公示,对重点建筑建立能耗检测平台。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供热体制和供热管理方式的改革,逐步推行采暖按户计量收费制度。建立节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紧凑型、组团式”的城市群,提高资源的规模效益和效率,发展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

三是做好交通节能。公路运输方面重点是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改善道路质量,确保工程合格率达到100%,重点工程优良品率达到95%以上,路网改造工程优良品率达到85%以上;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城市交通方面重点是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高效公共交通,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建立以道路交通为主,轨道交通为辅,私人机动交通为补充,合理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城市交通模式,积极推广应用乙醇汽油、车用压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道路照明采用新型节能照明灯具,按建设部有关标准设计照明强度,节约城市照明用电。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逐步淘汰落后农业机械,降低农机动力机械的燃油消耗;引导农民更多的使用电动机械,扶持鼓励农民购置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小麦玉米联合作业机械等,积极推广农机节本增效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旱作农业、农用航空植保、设施农业等农机化先进技术。

四是搞好机关、商业和民用节能。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电器和高效节电照明产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待机能耗。商业企业和机关办公等公用设施要积极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改造中央空调系统,加快淘汰落后产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标准。在农村发展户用沼气,积极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

(三)着力抓好节约用水。一是抓好城市节水。实施城市用水计划管理,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新建和在建工程的中水设施,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积极开展雨水收集利用。

二是抓好工业节水。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积极采用一水多用、少用水或不用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城市中水、矿坑废水用于工业生产,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三是抓好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四)节约原材料。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鼓励利用木材加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产的木材纤维板、菱镁砼包装箱及其它节约与代木产品,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节约木材。抑制过度包装,鼓励包装物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提高利用效率。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提高散装率。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积极研究和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的回收和利用。倡导文明用餐,减少和限制一次性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大型宾馆减少配备一次性用品,降低资源消耗。

(五)节约土地和矿产资源。一是搞好城市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鼓励发展多层、小高层住宅。二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和政策,提高耕地占用补偿系数,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节约用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禁止毁田烧砖,对利用耕地烧制普通实心粘土砖的要停产复耕,搞好农村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三是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和产出水平,按投资强度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量,搞好工业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四是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重点是滩涂荒地的开发、废弃工矿区和旧村址土地的复垦、中低产田土地的整理。五是加强矿产开发管理,杜绝滥采乱挖,搞好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六)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利用,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建材、冶金、电力等行业对废弃物的消化功能,实现废弃物的最大资源化,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化。以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炼油干气、化肥吹风气等可燃排空气体利用为重点,推广可燃排空气体回收发电。以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和冶炼废渣利用为重点,发展利废新型建材、生产水泥;研究解决部分工业废渣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二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塑料、废旧家电、包装废弃物、报废机动车船、废弃农地膜、废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积极稳妥地推进汽车发动机、废旧轮胎、电动机、车床等机电产品的再制造。逐步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搞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同时,搞好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七)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加强煤炭、建材、电力、化工、冶金等高资源消耗行业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做好清洁生产的示范推广,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倡导绿色消费,率先实施政府机关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在全市工业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筛选、开发和推广一批清洁生产工艺技术。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进行源头控制,科学调整原料结构,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加大技术创新,达到资源和能源的最佳利用,充分展示清洁生产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八)扎实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彻底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资源消耗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农林牧渔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农业、绿色农业和标准化农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节约型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把农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坚持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重,因地、因作物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的旱作节水技术和配套措施,改革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品种、旱作栽培、机械免耕播种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节水、节药(农药、兽药)、节肥、节种、节能、节饲料为重点,大力开展节本增效活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加大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扩大秸秆传统利用渠道,引进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多渠道加快利用步伐,提高利用效益。改进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降低还田成本,大幅度增加还田面积。加快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扩大食草动物养殖,增加秸秆过腹还田利用量。提高秸秆养殖食用菌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食用菌养殖规模。大力推广秸秆生产有机肥、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新技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回收农地膜,提高回收利用率。以农村沼气为重点,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养殖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用沼气技术,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开展粪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型农业。

(九)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针,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环保设备(产品)为发展重点,以形成环保产业化规模为目标,加快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一是搞好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关键链接技术研究。重点是作物秸杆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技术,农业废弃资源的气化与发电技术,农业循环经济节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农林牧渔加工废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有机食品管理体系研究与示范,石油化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研究,矿产与冶金业中清洁选洗和加工技术研究,清洁燃煤技术、电厂脱硫、电力“三废”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医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的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研究,机械与装备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研究,各行业间循环产业链接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循环技术研究与开发,餐饮娱乐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包装生命周期清洁工艺的技术开发与研究,产品消费后最终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与示范等。二是支持鼓励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发挥我市机械行业机械加工能力、机电一体化生产能力较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较多,人才多、成果多、信息广的优势,支持*锅炉集团的秸秆燃烧锅炉、造纸碱回收锅炉、垃圾焚烧锅炉;*十方环保公司、*久荣水处理公司污水处理、垃圾发电;*二机床污水处理设备、*重工除尘设备等环保产业企业和产品发展,形成我市环保产业的主导产品、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努力提高环保设备(产品)的技术水平。三是促进各级各类环保产业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十)实施重大环保工程,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着重加快抓好各火电厂(热电厂)现役机组和济钢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工程、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工程。水域污染治理方面,重点是实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兴济河等市区8条主要河道的截污工程、升级改造水质净化一厂和二厂,加快建设*水质净化三厂及高新区、仲宫镇、商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第二垃圾处理厂建设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二、工作重点

(一)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县(市)区、园区和企业。“十一五”期间,培育6个循环经济型县(市)区、7个循环经济型园区、8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名单附后)。

通过培育循环经济型县(市)区,探索县(市)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构建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注重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交通建设,通过重点县(市)区的带动,到2010年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学校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设节约型社区300个。

通过培育循环经济型园区,充分发挥园区内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通过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实现物质循环、能量多极利用、共享基础设施,形成相互共存的产业链,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探索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布局、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和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并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探索园区集约用地、集中供热和废物集中处理方式。

在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领域,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工作,探索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投资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各行业与相关产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接模式,研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措施。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单位产品能源、水、原材料消耗大幅度降低,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和废物循环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废物产生和排放量大幅度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逐步建立起企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

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县(市)区、园区、企业要制定和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方案,力争成为循环经济工作样板。其他区县、园区、企业也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方案,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配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市有关部门要落实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全市循环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抓住5个重点环节。一是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二是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筑、建材、轻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四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五是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

(三)研究探索10个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1.钢铁:以*钢铁集团总公司的干法熄焦、“四全一喷”、“四闭路”、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能源梯级利用为方向,开展钢铁行业节能、节水、废物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发,探索构建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电力:以山东黄台发电厂脱硫除尘、粉煤灰综合利用,南郊热电厂热电冷三联产,*琦泉热电煤泥综合利用、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等为方向,开展电力行业资源综合利用、脱硫除尘等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探索构建电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化工:以中石化*分公司干气、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章丘日月化工造气炉余热回收、炉渣综合利用;*化肥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为方向,实施石油化工行业的生态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探索构建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煤炭:以煤矸石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探索构建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新能源:以力诺集团的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华艺集团光源跟踪探测技术等为方向,探索构建新能源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6.农业:以仲宫镇艾家村的“粮—畜—沼—果”、王舍人镇沙三村的秸秆气化、七里河社区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和再生水利用以及节水灌溉等为方向,探索构建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7.酿造:以*啤酒集团总公司、*趵突泉酿酒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试点,探索构建酿造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8.建材:以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章丘华明水泥有限公司、山东鲁能黄泰实业集团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探索构建建材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9.建筑:以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为方向,探索构建建筑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0.机械:以*复强动力公司发动机再制造、*锅炉集团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机床集团节能、节约钢材为重点,探索构建机械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十大循环经济工程和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把循环经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节能工程。以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运用节电、节煤、节油、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技术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节水工程。以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实施一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积极开展城市中水利用和节水型器具推广应用工程,加快节水增效示范区和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工程建设。

3.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以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废旧再生资源、农林水产废弃物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4.清洁生产工程。实施重点流域和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在全市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公布一批示范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开展。

5.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实施太阳能生产和研发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6.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生物农药、高产肥料等无公害投入开发及示范,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等。

7.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开展以秸秆气化、秸秆发电、沼气、太阳能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

8.节约型社区建设。推广节能建筑设计、双线供水管网设计;推广使用节能灯、节能建筑材料、节水器具、太阳能利用器具;建设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集雨工程;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

9.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再制造。充分发挥复强动力等企业再制造的技术优势,研究建立我市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循环产业链,并争取国家政策上的突破。

1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在居民集中地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纸等回收系统,形成分散回收、集中处理利用的再生资源网络体系。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负责组织、指导和推动全省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重大问题。市经委(市政府节能办)负责发展循环经济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抓好循环经济工作的具体落实。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与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区域开发规划要充分考虑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要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并加强考核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二、加大政府政策推动力度

市级要统筹安排相关各类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现有科技攻关、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产业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新产品贴息、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循环经济有关扶持优惠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加大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事业的支持力度。各县(市)、区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在采购中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信贷政策作用,鼓励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循环经济项目。认真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对实行政府定价的电、油、气等能源,建立与能源供应相联系的价格传导和联动机制。按照鼓励低能耗、约束高能耗的原则,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实行差别能源价格。按照《山东省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规定,建立超能耗加价制度,超过能耗标准用能的,实行加价收费。全面推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还原资源成本。大力推进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认真执行国家差别电价政策,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

三、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把技术进步作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切实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瓶颈,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到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大力推进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组织推广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适用技术。重点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接、能量梯级利用、工业废弃物“零排放”、农业及生活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农业节水、可再生能源、资源替代材料等技术和项目,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一是将开发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列入重点支持的技术中心建设。支持搞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组织对重大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发挥重型汽车、生物制药等行业技术中心作用,搞好行业共性循环经济技术研究。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程,大力提高燃煤工业锅炉、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大技术的水平。二是搭建与国内外先进循环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加大成熟技术和先进工艺的引进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设备和技术,提升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三是向全社会大力推广应用循环经济的成熟技术和工艺。积极组织和支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社会有关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加强信息交流。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四、强化依法监督检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开展节约资源、淘汰落后方面的专项执法检查,查处严重浪费能源资源的行为。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公路干线灾害防治工作目标 (二)公路干线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结合近年来特别今年以来公路水毁、震毁的灾害发生情况,依托路面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公路灾毁修复工程和安保工程实施工作,以增设和完善试点路段的灾害防护设施为重点,推广科研成果,采用成熟的工程措施,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处治,全面提高公路防灾能力。具体包括:

1、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试点路段公路灾害的成因,科学拟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2、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完善、修复各类排导设施,及时检修防洪设施,以预防和减小自然灾害对公路设施的损毁。

3、清理、疏通桥涵的泄洪通道,增设必要的调治导流设施,增强公路桥涵构造物的抗洪能力。

4、全面修复已损毁的挡墙、护坡、石笼、驳岸等公路防护设施。

5、整治或加固易发生崩塌、滑坡、滚石、冲蚀、冲刷、泥石流等灾害损毁的公路上、下边坡和路基。

6、顺应洪水流势,全面整治或完善试点路段的排水系统。

7、探索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的处置技术,总结工程实施经验,完善《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技术指南(试行)》(附后)。

二、工作步骤

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涉及因素多、技术要求高,而且多数实施路段位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岭重丘区,实施难度大。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按以下步骤,精心组织,周密筹划,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

(一)调查摸底。收集、分析试点路段发生灾毁的历史数据,查明灾害发生的具置、类型、规模,摸清目前公路设施的抗灾状况。

(二)工程设计。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和试点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等,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试点工程进行详细设计,并对设计方案作充分论证。

(三)组织实施。组织施工单位按设计方案完成试点工程施工。

(四)总结验收。灾害防治试点工程完工后,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应依据相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并向部提交“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技术总结报告”。部将根据情况组织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是交通部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我国公路网络的通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精心组织、周密筹划,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试点工作所需资金主要由有关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筹集,部给予适当补助。部补资金将纳入安保工程的投资计划下达各地。试点省(区)的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工程需要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到位,为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三)精心设计,保证工程效果。公路灾害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工程技术难度大,试点省(区)应针对影响公路设施安全的主要灾害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专门设计。设计方案应符合

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并充分体现“安全、经济、环保、和谐”的勘察设计新理念。

(四)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规范和加强工程管理。应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建立和完善符合试点工程特点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工程实施质量。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以除害防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深化病媒生物防制体制改革,将公共环境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推向市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病媒生物防制常态化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消杀范围

城区公共环境的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消杀范围包括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破产倒闭企业、闲置空地、烂尾楼工地等无主管地带,以及单位居民区围墙以外的道路、河道沟渠、河塘湖泊、游园广场、机场和火车站外环境等地。消杀对象主要包括老鼠、苍蝇、蚊子、蟑螂。

(二)保障经费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试点区(管委会)结合各地实际,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经费由市、区(管委会)财政按1:1承担。市市政执法管理局、园林局等所管辖的公共环境消杀工作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三)运作办法

1.搞好摸底调查,选好试点,逐步推行。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在市内城区选择一定数量的办事处或部分公共区域作为试点,运行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试点单位由各区(管委会)选择,并做好摸底调查,明确专业化消杀的面积范围,制订招标文件。市园林局、市政执法管理局等要做好所辖的游园广场、道路、河道沟渠等公共环境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并配合做好日常消杀的监督管理工作。

2.组织招投标工作。各区(管委会)选好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试点后,要根据招标项目的基本情况,明确专业化服务的范围及服务标准要求,以各区(管委会)为单位组织公开招标。各相关单位管辖的公共环境消杀区域由市爱卫办和相关单位组织公开招标。在招标过程中,要规范招标程序,确保招标过程的客观公正、科学严谨。招标信息在媒体、政府网站公开;消杀公司投标,要求提供详细的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经费估算;依法组织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整个招标、评标过程透明,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以确保市场化运作的效果。

3.试点期限及经费支付。2009年市场化运作期限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或根据实际推行进度调整。根据工作实绩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支付经费,灭鼠、灭蝇、灭蚊、灭蟑和群众满意五项指标各占20%,按第一、四季度各支付承包金总额的15%,第二、三季度各支付承包金总额的35%的标准,分阶段支付。考核办法如下:

现场考核:根据书面合同和市、区(管委会)爱卫办制定的相关考核标准的规定,市爱卫办每季度抽查一次,区(管委会)爱卫办每月抽查一次,街道办事处爱卫办和无办事处的管委会爱卫办每月检查二次。并且市爱卫办将每年度组织一次年终综合考核。

民意调查:根据制订的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群众调查表,每季度各街道办事处至少调查访问100名居民(其中市爱卫办访问10名,区(管委会)爱卫办访问20名,街道办事处爱卫办、无办事处的管委会试点区域访问70名),以了解群众的满意度。

经费支付:综合市、区、街道检查结果,对于达到质量要求的项目,每季度按核发标准全额支付;未达到质量要求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暂缓支付,在限期内落实整改,按每季度原定金额的90%支付;未在限期内落实整改达标的,不予支付,并根据合同规定的其他内容进行处理。

(四)2009年至2010年时间进度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9月10日-2009年9月20日)。搞好摸底调查,明确试点,制作招标文件,制定规则。

2.招标公告、获取响应文件阶段(2009年9月下旬,或根据实际推行进度调整)。

3.组织评标、签订服务合同阶段(2009年10月上旬,或根据实际推行进度调整)。

4.组织实施和绩效考评阶段(2009年10月中旬-2010年9月,或根据实际推行进度调整)。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试点。各区(管委会)要把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当成转变政府职能、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组织人力物力,积极探索试点,总结先进经验,逐步推向市场。要把保障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经费、深化完善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纳入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爱国卫生任务,实现常态化。

(二)积极培育市场化主体。一定数量、具有竞争实力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PCO)是市场化运作成败的关键。鉴于目前我市现有PCO公司20余家,规模参差不齐,此次市场化运作要引进部分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公司,带动本地有害生物防制行业发展。

(三)市场化服务质量要求。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服务工作不得扰乱居民生活,危害公共安全,污染公共环境,消杀频次合理,现场操作规范,用药科学,病媒生物防制药械符合国家规定。服务区域内病媒生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最低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要求的标准,同时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四)转变职能,加强管理。各级爱卫办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发挥市

场作用,搞好公共服务,把自身工作重心转移到日常监管上来,加强对PCO的日常监督,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建立巡查制度,以抽查暗访为主,实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检查登记、上报制度,各区(管委会)在每月30日前汇总当月监督检查情况,并上报市爱卫办。

(五)完善基础设施,搞好社会服务。各区(管委会)、各相关单位要完善垃圾收集、灭鼠毒饵、防蚊闸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认真抓好环境日常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持排水畅通,减少和铲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从根本上控制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各级爱卫办要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群众性病媒生物防制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病媒生物防制法制意识,搞好家庭及周边环境卫生,共同参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中共__镇委员会关于印发《__镇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 知各相关村党支部,镇属各相关站所:现将《__镇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印发,请按照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二0__年x月__日主题词:村务公开进农家 试点方案 通知__镇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务规范化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人的增加,根据区组发[20__]__号关于《__区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本镇实际,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开展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开展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方式,严格公开时限,扩大公开范围,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村务民主管理,拓宽群众参政渠道,增强村民自治功能,切实保证村民履行好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整体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农业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精神,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利,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把强化村级组织民主监督、规范村务公开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民主管理的核心来抓,真正实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试点村及时间

试点村确定在__x村,试点工作从20__年x月开始,至20__年x月底结束,为期一年。

四、试点内容

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三公开、五规范、三监督、一考核”。 (一)三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 (二)五规范:

1、规范公开内容。 (1)党务公开:根据党建推进计划,实行分季度公开。

第一季度:公开支部委员分工、党建工作计划、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先锋工程”计划等内容;

第二季度:公开发展新党员情况、表彰奖励先进、“先锋工程”典型培植等内容;

第三季度:公开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完成进度、“先锋工程”实施进展等内容;

第四季度:公开党员民主评议结果、党费收缴情况、违纪党员处理等内容。 (2)村务公开:坚持灵活性、及时性、固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群众点题公开等方式,按季度公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支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干部岗位分工、重点项目干部挂项、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建设、宅基地审批、计生指标分配等村务内容。 (3)财务公开:根据本季度财务发生情况,坚持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主要公开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收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种服务费收支、土地征用补偿费收支、集体土地果园承包转让费收支、固定资产租赁出售收入、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款项接受和使用、村社干部报酬发放、办公经费开支、村社债权债务等内容。

2、规范公开形式。在坚持“一村一栏(公开栏)、一社一榜(公开榜)”的基础上,制做“村务公开明白卡”发放到户,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规范公开时间。按照《__区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村务公开的时间分别为x月__日、x月__日、__月__日、__月__日。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和重大事项要做到随时公开。

4、规范公开程序。 (1)公开准备。根据本季度村务运行情况,由村两委对村务公开内容先进行整理。党务由村党支部书记把关审核;村务由村委会主任把关审核;财务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村主任、理财小组长、 会计签字后,报镇经管站审核。 (2)抓好公开。在固定的村务公开日,坚持“栏、榜、卡”内容一致的原则,由镇上统一安排部署,村委会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社里在村务公开榜进行公开。村社干部包社包户,于公开日当天把“村务公开明白卡”发放到每户农户,让群众及时知晓上季度村务运行情况。  (3)意见处理。建立《村务公开意见建议处理登记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的质询意见,认真记录,做好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对无异议的问题认真解答。

5、规范公开档案。村党支部、村委会要专门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制做《村务公开登记薄》,登记每次公开的时间、项目和内容,并将每次公开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三)三监督:

一是公布公开监督电话。镇、村要公布村务公开监督电话,指定专人进行受理,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是设立公开意见征求箱。在村委会设立固定的意见箱,每周由专人负责开启,做好意见收集工作。

三是推选村务公开监督员。村上推选5人组成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审查监督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公开面是否家喻户晓,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 (四)一考核:镇上将村务公开进农家工作纳入试点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镇党政办、经管审计站负责做好村务公开指导工作,对公开内容不真实、明白卡发放不到位、群众意见答复不及时的,除年终不得评先选优外,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方法步骤村务公开进万家活动试点工作从x月__日开始,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__年x月__日—x月__日)。召开相关会议,做好试点工作的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资料准备(20__年x月__日—__月__日)。党务公开由支部书记负责审核把关,村务公开资料由村主任审核把关,财务公开公开资料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后由镇经管站审核把关,所有公开资料报区委组织部审核后印制好入户卡待公开。第三阶段:全面公开(20__年__月__日)。村委会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社里在村务公开榜进行公开,公开日当天把“村务公开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农户家中。第四阶段:反馈问题处理和公开档案整理(20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处理和解释好群众提出的问题,整理归档公开资料。第五阶段:规范运行(20__年__月__日—20__年__月__日)。按照程序,做好20__年第x季度、20__年__、__季度的公开工作,通过运行,完善各项制度。第六阶段:总结验收(20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组织人员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上报总结报告,准备在全镇逐步推开此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组长,党办、民政办、财政所、经管审计站、土管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__x村由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负责此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完善制度。试点村应在村务管理规范化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理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接待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责任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以制度促进村务公开规范化、经常化。

(三)总结工作经验。要坚持边开展试点工作,边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在实践中及时予以补充和完善。试点工作结束后,试点村要认真写出书面汇报,于20__年x月__日前,报送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附:1、__镇__x村第x季度村务公开进农家明白卡 2、__镇__x村村务公开栏模板__镇__x村第×季度村务公开进农家明白卡项目主

容党务公开 1、 2、 3、 4、 5、政务公开 1、 2、 3、 4、 5、财务公开上季度结余: 元本季度支出: 元本季度收入: 元本季度余额: 元本季度主要收入: 1、 2、 3、 4、 5、 6、合计: 元本季度主要支出: 1、 2、 3、 4、 5、 6、合计: 元欢迎广大农户参与监督,如对公开内容有异议,请及时拨打监督电话反映或在意见建议征求箱中提交您的意见建议。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强化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监测预防、发现报告、风险评估、帮扶干预”联动反应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试点救助保护对象由原来的流浪未成年人延伸至面临生存困难、监护困境、成长障碍的未成年人,主要包括:因监护人服刑、吸毒、重病重残等原因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拐卖、非法雇佣等侵害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关爱的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因家庭贫困难以顺利成长的未成年人;以及身体遭遇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

试点范围:各县确定不少于2个乡镇(街道)、6个村(社区)进行试点,崆峒区与市救助管理站作为市重点试点单位,确定不少于3个相对较贫困、偏远的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进行试点。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社区(村)指定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专干,承担信息收集等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事宜,协同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本区域内困境未成年人进行全面排查。按监护缺失、流浪乞讨、失学辍学、精神疾病、家庭暴力和酗酒、吸毒、服刑人员子女等确定困境未成年人类型,了解困境未成年人在家庭、社区、学校的基本情况,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基础数据档案。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咨询辅导等服务。

建立多渠道发现机制,积极发动志愿者队伍、社区群众、小区夜间保安人员、环卫工人、城管、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等,对发现困境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主动向公安机关和救助管理机构报告信息。以救助管理机构为工作平台,设立并公布热线电话,受理关于监护失当或监护缺失案件的举报,与公安机关、教育、医疗、司法、法院、检察院、妇联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未成年人监护失当案件,共享监护困境未成年人信息。

根据困境未成年人的风险等级,实施分类帮扶。对处于四级风险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机构可通过与家庭、学校沟通,对其进行情感关怀、帮助引导,培养未成年人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融入家庭社会,步入正常。对处于三级风险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机构可通过转介至相关部门或协调社会力量等方式提供针对性帮扶服务,对贫困家庭帮助或协调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扶贫开发、法律援助等政策。对处于二级风险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机构可指导村(居)委会对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报告公安机关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对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开展委托监护、替代照料等服务。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心理干预项目,通过心理咨询治疗、家庭监护服务和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机构及人员对干预对象实施“一对一”或“二对一”的专业心理干预与疏导,帮助其增强心理正能量,促进自身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提高自我抗压、自我解压能力。对处于一级风险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管理机构应协调有关部门对其监护人依法采取

行政和司法干预措施,转移监护权,落实国家监护责任。横向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领导和协调机制,明晰各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帮扶盲区,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纵向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整合层级资源,发挥网络优势,做到上下联动,多路合围,推动社会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1日—3月底)。按照民函〔2014〕240号文件相关要求,制定本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二)启动阶段(2015年4月1日—2015年5月底)。各县区研究制定本级试点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区域,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开展宣传、发动。

(三)推进阶段(2015年6月1日—2015年12月底)。组织试点社区(村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认真排查,详细掌握辖区困境未成年人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分类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信息档案。根据困境未成年人特点、工作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干预,市上定期对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和重点督查。

(四)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底)。对各单位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验收,对试点成效明显,有推广价值的,归纳经验做法,形成试点工作报告,在全市深化推广,构建具有__特色的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副局长兼任。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依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尽快建立领导机制,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共同解决工作难题。要以党委、政府名义印发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细化部门职责、工作流程、进度安排、指定具体经办人员。

(二)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完善救助管理机构软硬件设施,有条件的县区要依托救助管理站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拓展工作职能,切实承担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规划拟定、宣传引导、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临时监护等职责。要切实加强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水平。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以遵循“积极稳妥、政府引导、风险可控、市场运作”为原则,鼓励各类资本在我区投资设立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完善全区金融市场体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先行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试点工作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区政府成立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试点阶段的各项工作要求,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区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全区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落实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办公室设在财政局。

三、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性质、设立条件及业务规定

(一)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性质

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法人,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是“只贷不存”的非金融机构,即只能依靠其资本金发放贷款,而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二)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设立条件

1.股东:股东一般为3-5个自然人(党政群机关、金融机构及国家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除外)或企业法人,股东数最多不超过10个。股东必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各种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等不良记录。股东用于入股的所有资金必须是自有合法资金。

2.资本金: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2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为实缴资本,以货币形式出资。

3.营业场所: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符合公安等部门的安全标准,且营业场所设在乡镇。

4.从业人员: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应不少于5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等不良记录。其中,主要负责人年龄在65岁以下、具备中专以上学历、从事金融业务工作4年以上或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金融工作经历2年以上),信贷负责人应从事金融业务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农经工作5年以上,财务人员应持有《会计证》并从事会计财务工作3年以上,其他人员应从事相关经济工作3年以上。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均应参加省金融办组织的专业培训,对培训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5.组织章程: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由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按章程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三)农村小额贷款组织业务规定

1.经营范围:仅限于发放贷款,不得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跨所在区域经营,不得向金融机构借款,试点期间不得从事委托贷款业务。

2.贷款投向:用于支持“三农”贷款的比例不得低于80%;要严格控制大额放贷,单户贷款的最高金额不超过资本金的10%,20万元以下的单户小额贷款的金额之和占全部贷款总量的比重不低于70%。

3.贷款利率: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约定,但必须控制在商业银行同档基准贷款利率4倍以内。

4.资金收付: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开立账户,委托办理现金收付和转账业务,并在业务发生后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不得从事结算业务。

5.会计制度:参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风险识别:比照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办法划分贷款形态,识别贷款风险。

7.盈亏核算: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足额计提贷款风险准备,并据以核算成本和盈亏。

8.税收:参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期间税收政策执行。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区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公开招标股东

招投标的各项工作由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招标具体程序为:招标公告,资格审查,出售招标文件,召开招标问答会,投标、开标、评标。招标投标活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标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开标、评标的全过程委托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三)筹建审批

股东确定后,由股东成立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筹建工作组,并做好筹建工作。具体工作程序为:由筹建工作小组向区试点工作小组提出申请,并报经市试点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再报省试点工作小组审批,经省试点工作小组审批后开始筹建。筹备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筹建申请需提交的主要材料有:

1.筹建申请书。载明拟筹建机构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股权结构、业务范围、设立形式及目的等基本信息。其中名称应由区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2.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至少包括:拟设地经济金融情况、市场前景分析、开业后3年规划(含资产规模、盈利水平、流动性状况、不良占比、资本收益率、业务拓展策略、风险控制能力等);股东基本情况,包括股东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身份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经营情况、诚信状况,股东发起筹建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或有效的书面意见;

3.筹建方案。包括组织管理架构、内控体系、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基本情况,选址方案等;

4.拟设地政府的意见;

5.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四)开业审批

筹建结束后,筹建工作组向区试点工作小组提出开业申请,经市试点工作小组验收合格并报省试点工作小组审核批准后,由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颁发营业执照。开业申请需提交的主要材料有:

1.开业申请书。载明拟建机构名称、注册地址、注册资本、股权结构、业务范围、设立形式及目的等基本信息。

2.创立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通过各项决议和相关情况的简要说明;

3.筹建工作报告;

4.章程草案;

5.法定机构验资报告;

6.股东资格、董事、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7.公安、消防部门对营业场所出具的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

8.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五、监督管理

1.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要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月度业务状况表,按季度报送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报表进行非现场检测和分析,并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建立发起人承诺制度,公司股东应与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签订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公司章程,参与管理并承担风险。

3.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权责关系,制定稳健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同时,应加强内部控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

4.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5.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按要求向公司股东、主管部门、向其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捐赠机构披露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年度业务经营情况、融资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必要时应向社会披露。

6.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接受社会监督,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登记注册,加强日常巡查和信用监管,强化年度检查,确保合规经营。

8.财政部门依照《会计法》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进行财务监管,指导监督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接受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和资产评估。

9.财政部门配合银监部门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运行情况的调研分析和业务指导,对其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认定和查处高利贷违法行为,并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纳入信贷征信体系。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定期向信贷征信体系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业务信息。

10.公安、财政等部门负责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违反金融法规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市区信用合作联社负责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资本金的监控,防止发生抽逃资本金行为。

六、市场准入、退出

凡符合第三条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设立条件的自然人或企业法人均可以申请设立农村小额贷款组织。

农村小额贷款依法合规运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可在股东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村镇银行组建审批指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范改造为村镇银行;如果经营不善,连续亏损,则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程序退出。

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外,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可对其停止试点,提交工商部门给予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处罚:

1.在经营范围和贷款投向上违反本方案的规定。

2.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3.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高息放贷,牟取暴利。

4.经省、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方案的其他行为。

七、扶持政策

1.在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期间,税收税率参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期间税收政策执行。

2、小额贷款组织自成立之日起,5年内对其业务收入所征收的营业税、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及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等额奖励。

3.对小额贷款组织在设立和业务办理中前5年所发生的区权范围内的各类收费给予优惠。

4.小额贷款组织办理业务、处置抵债资产或因撤并法人机构需要公证、评估和非交易性车辆、房屋等变更过户及工商变更登记的,国土、建设、工商、公安等部门要给予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服务,其中,小额贷款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前5年内属于非交易性权属变化的财产转移所征收的契税给予等额奖励。

5.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社银行要对小额贷款组织的发展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涉及提现、转账、质押等业务要提供便捷服务。

6.相关部门要及时为小额贷款组织提业政策信息服务,明确小额贷款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引导小额贷款投向农村新兴产业,同时向小额贷款组织推荐信誉好、有发展潜力、有融资需求的企业。

7.对小额贷款组织在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成绩显著的,区政府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奖励。

8.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为小额贷款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小额贷款组织的发展。

八、实施进度安排

1.2008年8月,将《*区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市金融办审查。

2.2008年9月,组织招标,确定发起人,组建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筹建工作组,拟定筹建方案,报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探索财政金融统筹协调支持“三农”发展机制为着力点,促进金融机构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㈠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财政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㈡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可控原则。通过扩大贫困社区互助资金运作规模的有效手段,不断延伸农村信用社服务领域,延长金融服务链条,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又要合理分散金融风险,切实做到风险可控。

㈢坚持可复制、易推广原则。建立财政金融配合互动机制,成功探索金融支持“三农”机制创新案例,试点模式力争可复制、易推广,为争取到国家层面更多的财政性支持政策奠定基础。

三、试点内容

旺苍县信用联社选择旺苍县一个贫困社区互助社作为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担保、扩大互助资金运作规模的试点单位。在不改变贫困社区互助社运作方式的前()提下,互助社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作担保,按放大一倍比例向扶贫资金互助社提供贷款授信。

㈠试点的贫困社区互助社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通过比选确定。被确定的试点贫困社区互助社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互助社为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

2、互助社在所在乡镇信用社开设了资金专户;

3、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相应的管理人员;

4、有严格的组织章程和操作办法;

5、互助社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本村村民借款需求。

㈡贷款用途

贫困社区互助社社员生产创收项目的扶持。

㈢贷款额度

按贫困社区互助社在农村信用社存储的财政扶贫资金额度一倍的比例,由贫困社区互助社所在地农村信用社发放担保贷款。

㈣贷款期限

贫困社区互助社在所在地农村信用社贷款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㈤贷款利率

按照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浮三个百分点执行。

㈥操作流程

1、贫困社区互助社财政扶贫担保资金专户存储。

2、贫困社区互助社向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提出借款申请,并提供申请借款的相关资料。

3、农村信用社对所在地贫困社区互助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贷款一次授信,分笔发放,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且每笔申请额度不低于5万元。

4、贫困社区互助社可根据需要,在授信额度内分批使用。

㈦会计核算

1、存款计息

自贫困社区互助社财政扶贫担保资金存入之日起,农村信用社按照单位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2、贷款计息

农村信用社按贫困社区互助社实际使用资金、以按季结息方式结息。

3、贷款贴息

试点结束后,试点农村信用社按要求向省联社上报贫困社区互助社贷款日均余额,省联社按互助社贷款日均余额的3%向省财政厅申请贴息。贴息资金到位后,农村信用社应及时向贫困社区互助社返还贴息资金。

㈧贷后管理

信用社贷后管理除按《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外,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贫困社区互助社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2、督促贫困社区互助社建立社员贷款明细台账;

3、配合贫困社区互助社对社员借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4、加强对贫困社区互助社的工作辅导和业务指导。

四、工作步骤

㈠制定方案(20xx年1月)。由人民银行旺苍县支行()牵头组织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会同县扶贫开发办和县财政局及有关部门

深入开展调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㈡组织实施(20xx年2月-20xx年12月)。按照试点方案开展试点工作。

㈢总结推广(20xx年1月)。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向省政府专题报告,适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本次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上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伏玉琼为组长,副县长殷扶炯、罗军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局长李剑、县扶贫办主任杨勇、县人民银行行长王思钦、县信用联社理事长姚光耀为成员的“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民银行,由县人民银行副行长袁秀勤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㈡落实部门职责。各试点单位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县人民银行要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县财政局要做好对资金互助社的财政扶贫资金按时、足额拨付,为试点工作按时启动创造条件;县扶贫办要加强对资金互助社的工作指导,促进其规范、有序发展;县农村信用社要做好贷后管理,监督检查资金用途,确保金融资金用于支持“三农”。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树立清正廉洁理念为导向,以规范机关权力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旅游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更加有效地从机制、制度上预防腐败,打造阳光旅游。

二、工作重点

(一)阳光决策。

出旅游委重大事项议事规范,规范决策程序。对“三重一大”事项主动邀请县纪工委参与,事前提交会议议题、初步方案、相关文件等,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二)阳光内控。

1、规范人事管理。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县干部人事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集体研究、公开透明、择优录用原则,确保人才引进、人事录用和干部提拔条件、程序与上级规定精神相一致。用(进)人条件及标准、结果及时予以公开;认真梳理干部人事任用、选拔有关规定,与上级文件精神相抵触的条款及时进行修改或废除。

2、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大额开支集体研究、财务公开等制度;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各项规定,严禁违反规定擅自立项、坐收坐支等行为;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合理安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管理,出租收入一律缴入财政专户。禁止设立“小金库”和多头开设银行账户;推广使用公务卡,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机制,进一步规范公务消费。认真落实规范津贴补贴管理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接待费公示制度等,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和行政费用。

3、规范采购管理。除政府统一采购物资外,其它大宗物资采购应拟定物资采购目录清单,经县政府采管办(县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管办)批准,并通过招标公告、公开竞争等程序,实行“阳光采购”,降低行政成本。

4、规范公车管理。加强车辆编制管理。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有关规定,严禁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等;加强车辆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等规定,定期公开单车用车里程、油耗费、修理费、保养费和装饰费等。禁止公车私用、私驾。

(三)阳光执法。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全面落实办事公开有关规定,在办事场所显要位置和旅游门户网站,向群众全面、真实地公开本单位的执法依据、条件、程序及承办职能处室、承办人员等相关信息;认真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承诺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防止推诿扯皮。

(四)阳光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各类旅游规划,严格按照《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设计费用达到招投标要求的,严格按照县里有关文件的规定实行招投标。各类规划要按照“批前公示、批后公开”的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查阅。

(五)阳光审批。推进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两集中、两到位”一站式服务,即审批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向审批科集中,真正实现审管分离,在此同时,做到授权到位、人员到位。在旅游门户网站和审批窗口公开与项目有关的规划,公开项目选址、立项的依据,公开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审批结果,公开收费项目和依据。

(六)阳光建设。旅游工程项目立项决策必须经集体研究、公开听证等程序后作出;实行公开招投标,防止规避招标和违法分包、私下直接发包等违规行为发生;工程设计变更和预算增加等,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程序办理;严格工程标后管理。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质量安全和进度合理。明确工程管理人员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办法。

三、时间安排及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做好对旅游阳光工程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制订工作方案,将试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领导和科室。(9月)

(二)自查自纠和完善制度阶段。对照阳光工程建设的重点和要求,各线结合工作职能,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针对查找出来的风险隐患,制订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机关事权、财权、人事权公开,构建制度保廉体系。(10月至11月)

(三)总结验收阶段。对阳光工程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和检查考评,迎接县惩防办对我委的检查。(12月)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要把旅游阳光工程建设,作为今后两年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成立以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阳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切实将旅游阳光工程试点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完善制度。阳光工程试点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建立工作责任制。委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以实施阳光规划、阳光审批、阳光执法、阳光管理为主要目标,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政务公开,协调推进阳光工程建设。

1、决策类:出旅游委重大事项议事规范。

2、内部管理类: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效能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加强门票管理,完善票务管理制度。

责任科室:办公室景区综合管理部

3、审批审核类。做好审批审核职能归并,落实办事公开各项规定,实行阳光审批,优化办理流程;做好各类规划的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开工作。

责任科室:风景规划科行业管理科

4、行业管理类。

完善旅行社用车安全、星级宾馆消防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景区安全与森林防火管理制度。

责任科室:行业管理科景区综合管理部

5、行政执法类。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出阳光执法有关规定,完善旅游投诉受理制度和流程,切实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景区内广告管理有关制度,优化景区内房屋验收流程。

责任科室:质监科景区城建监察大队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3篇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保证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区的顺利开展,确保工作质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步骤(一)准备阶段(2004年1月—5月)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社区矫正对象的排摸、组织的组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等准备工作。(二)启动阶段(6月—7月)建立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颁布我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并举行交接仪式;组织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人员到其它省(市)试点地区参观学习;工作组人员及派驻的监狱警察全面到位。(三)全面实施阶段(8月—11月)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和各项工作制度;指导、督促全区各镇(乡、街道)遵守各有关工作程序和制度,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的质量。(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总结前阶段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具体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揭示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二、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流程(一)社区矫正的衔接1、区公安分局及时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将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法律文书和监督考察档案等有关材料的副本移送给区司法局,由区司法局送达各相关司法所,司法所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书后,要及时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和考察档案。2、人民法院对构成犯罪的刑事被告人,判处管制、单独判剥夺政治权利或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后,应及时将生效的判决(裁定)书副本和执行通知书,一并送达执行地的县级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3、人民法院对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被告人,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将《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连同生效的判决(裁定)书副本、结案登记表,及时送达执行地的县级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消失后,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余刑1年以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付监狱管理机关收监执行;判处有期徒刑余刑不足1年的,交看守所执行。4、人民法院对在押的服刑罪犯裁定假释后,应及时将裁定书副本送达提请假释的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押犯所在的监狱或公安机关看守所,在办理释放手续时,将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或抄件、复印件)、假释裁定书副本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5、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对在押的服刑罪犯,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后,应在5日将审批表副本4份送达报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或公安机关看守所;押犯单位在办理出监(所)手续时,将原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或抄件、复印件)、审批表副本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6、监狱或公安机关看守所对刑满释放后仍需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办理释放手续的同时,应将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7、上述条款中涉及监狱等上级部门的按上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的规定办理。8、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收到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看守所相关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执行通知书后,应在3日内分别转送给相关司法所、公安派出所。9、社区矫正对象回社区报到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应当立即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谈话教育,并邀请其家属参加。同时,告知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必须遵守的相关规定。10、对户籍地与长期居住地不一致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按照《关于人户分离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规定》办理。(二)社区矫正的执行1、司法所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所犯罪行及所处刑罚、改造表现、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和矫正情况建立档案,并会同公安派出所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建立监督考察小组,落实日常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2、司法所应当及时与有监督管理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直系亲属签订监督管理协议,明确其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社区矫正对象没有直系亲属的,可与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或愿意承担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的近亲属签订监督管理协议。3、司法所应当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社区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督促、检查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时间,每月累计不少于2个工作日。4、司法所应当按照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以个别教育为主的原则,定期安排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社会资源,配合、参与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时事形势等方面。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的时间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镇(乡、街道)应当提供必要的学习教育场所和设施。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可根据需要组织以区为单位的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5、司法所可以根据矫正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组织有关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矫正等活动。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理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6、符合试学条件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部门应当选择适当的学校安排其试学。7、司法所应当会同公安派出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遵纪守法、参加学习教育和参加劳动改造等情况,每季对其进行一次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综合考评,有关情况填入《社区矫正对象年(季)度考核表》,存入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档案。8、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改造表现,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办法》的规定,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奖惩。(三)社区矫正的解除1、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30日内,司法所应指导其完成《自我鉴定》,并会同公安派出所召开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评议会,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情况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作出鉴定,并将鉴定结果上报区司法局和公安分局。其中,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期满鉴定情况,由区公安分局通报该社区矫正对象原关押监狱和看守所。2、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司法所应会同公安派出所向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及其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社区矫正。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缓刑期满证明书》、《假释期满证明书》、《恢复政治权利证明书》、《解除管制通知书》,由当地公安机关签发。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期满时,由原收押的监狱、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需要收监执行的,由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提出意见,经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后,送区公安分局审核。其中保外就医的,由区公安分局通知其原收押监狱、看守所收监(所)执行;因其他原因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由区公安分局提请该社区矫正对象户籍地的人民法院决定收监执行。同时,将有关的审查、审核意见和该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表等有关材料分别抄送对其作出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和原收押监狱、看守所。4、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被收监执行或在社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自羁押之日起自然解除社区矫正。三、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一)例会制度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应当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传达上级社区矫正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交流工作情况和工作信息,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请示报告制度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组织观念,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同时,对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做法、重要活动及典型案例等各种社区矫正工作信息,也应及时逐级报送。(三)建档统计制度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要逐人建档。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情况、改造表现、家庭成员、社会关系、接受教育、参加公益劳动、考察鉴定等情况要记入档案。区司法局和各司法所要建立起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析,要保证真实、准确,不得拒报、错报、漏报、虚报和瞒报。(四)培训工作制度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五)监督检查制度人民检察院对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的社区矫正执行工作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上述机关调阅社区矫正工作的档案、资料。可以向上述机关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可以找社区矫正对象谈话。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应予以配合。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对象需要收监执行的,可以向区公安机关提出检察建议,也可以向原收押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对象户籍地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在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监督的同时,社区矫正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要积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和上级社区矫正组织的监督检查,要通过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等多种形式认真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及时纠正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处社区矫正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公平、公正执法。(六)奖惩考核制度社区矫正工作将列入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和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失职或失误而引起重大事件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4篇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加强党对农村治理创新试点工作的领导,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确保农村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并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服务村民、造福村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着力解决村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坚持依法治理,务实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村治理,建立惩恶扬善长效机制,抓住农村治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破解农村治理难题。

——坚持多方参与,共治共享。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群团组织、新经济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党员干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农村治理,注重区域与领域互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基层条件和人文特色等实际,明确农村治理的主攻方向,聚焦短板、重点突破,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农村治理模式。

(二)创建主体。

(三)目标任务。2020年力争成功创建两个农村治理创新试点村,为全镇农村治理探索,具有九龙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村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治理机制,有效提升村民自我治理能力,基本形成村民依法有序参与村庄治理的良好格局。

工作步骤

(一)周密安排、精心组织(2020年1—2月)。研究制定细化工作方案,镇党委对2020年村级治理创新试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明确班子、部门责任分工、工作措施和努力方向。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5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省、市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密切党群关系,逐步探索和建立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党务公开制度和机制。

二、工作原则及目标

1、坚持宜公开即公开。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党员和和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凡是程序性、制度化的党务工作内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及时公开。

2、实行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紧密结合,以党务公开带动和促进政务公开,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运转的“大公开”工作格局。

3、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化。经过试点,逐步对党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公开方式等形成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和机制。

4、推行党务公开监督机制。通过党务公开工作,建立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反馈制度,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

权、监督权,逐步推行决策民主化、党务公开化、监督全程化,建立健全党的工作公开监督机制。

5、建立党务公开责任制。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党务公开工作办公室要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具体责任,及时向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提出公开方案,报告公开情况,并要负责对党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及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党委各工作部门对公开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负责。

三、公开的主要内容

按照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从目标任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工作动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公开。

1、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组织决定、决议情况。

2、党组织研究重大事项情况。

3、党建工作目标和考核情况。

4、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情况。

5、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6、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7、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情况。

8、党费收缴管理情况

9、其他宜公开和上级要求公开的党务工作事项。

四、公开的主要形式、程序和时限

(一)公开形式

党务公开要针对不同内容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公开形式:

1、公开告知式。将宜公开的党务工作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党组织内部、单位内部和一定范围的社会场合予以告知。

2、公开形式。主要采取口头传达、会议传达、下发文件、定期通报以及在一定范围公示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公告。

3、公开载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内部刊物、网站、板报墙报、宣传栏等载体,开辟党务公开专栏。

(二)公开程序

1、审核。党务公开的内容在公示前必须由党审核,或由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特别重大的事项报上级党组织审核把关。

2、预公开。党组织在决定公开全局性重大事项或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应先公开初步方案,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需要调整的经党组织研究进行调整后再公开。

3、公示。将已经审核的公开内容按照规定程序按时公开。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及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党内事务,应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公开。

4、反馈。公开期间,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有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和落实情况再次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公开时限

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要定期公开,一般每月或一季度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要逐段公开,临时工作要随时公开,对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应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两次公开。

五、实施步骤

整个党务试点工作时间为一年,即20__年6月至20__年6月,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1、调查摸底阶段(20__年6月下旬至6月底)。深入到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和乡镇,调查了解我市目前党务公开情况,摸清底数,明确党务公开的内容和要求,制定《__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组织动员阶段(20__年7月中旬至7底)。成立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组织召开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动员会。

3、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8月初至20__年4月底)。按照《__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方法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4、总结提高阶段(20__年5月初至5月底)。召开党务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全面总结党务公开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为在全市全面铺开打下基础。

5、建章立制阶段(20__年6月初至6月底)。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使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将成立由纪检、组织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党务公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各级党委(组)书记是本地本单位党务公开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地各单位要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将将进行一次检查督办,并通报各单位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