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

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梯度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cept,types,capability,preparationmethodsoffunctionallygradedmaterials.Baseduponanalysisofthepresentapplicationsituationsandprospectofthiskindofmaterialssomeproblemsexistedarepresented.ThecurrentstatusoftheresearchofFGMarediscussedandananticipationofitsfuturedevelopmentisalsopresent.

Keywords:FGM;composite;theAdvance

0引言

信息、能源、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现代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材料,特别是对高性能材料的认识水平、掌握和应用能力,直接体现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速度的标志。因此,新材料的开发与研究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先导,是21世纪高科技领域的基石。

近年来,材料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引入了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实验技术;另一方面是实际应用的迫切需要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FGM即是为解决实际生产应用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对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突破“小型化”,“轻质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并且它也可广泛用于其它领域,所以它是近年来在材料科学中涌现出的研究热点之一。

1FGM概念的提出

当代航天飞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例如:当航天飞机往返大气层,飞行速度超过25个马赫数,其表面温度高达2000℃。而其燃烧室内燃烧气体温度可超过2000℃,燃烧室的热流量大于5MW/m2,其空气入口的前端热通量达5MW/m2.对于如此大的热量必须采取冷却措施,一般将用作燃料的液氢作为强制冷却的冷却剂,此时燃烧室内外要承受高达1000K以上的温差,传统的单相均匀材料已无能为力[1]。若采用多相复合材料,如金属基陶瓷涂层材料,由于各相的热胀系数和热应力的差别较大,很容易在相界处出现涂层剥落[3]或龟裂[1]现象,其关键在于基底和涂层间存在有一个物理性能突变的界面。为解决此类极端条件下常规耐热材料的不足,日本学者新野正之、平井敏雄和渡边龙三人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1],即以连续变化的组分梯度来代替突变界面,消除物理性能的突变,使热应力降至最小[3]。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也得到了发展。目前梯度功能材料(FGM)是指以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为基础,采用先进复合技术,使构成材料的要素(组成、结构)沿厚度方向有一侧向另一侧成连续变化,从而使材料的性质和功能呈梯度变化的新型材料[4]。

2FGM的特性和分类

2.1FGM的特殊性能

由于FGM的材料组分是在一定的空间方向上连续变化的特点如图2,因此它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复合材料的不足[5]。正如Erdogan在其论文[6]中指出的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FGM有如下优势:

1)将FGM用作界面层来连接不相容的两种材料,可以大大地提高粘结强度;

2)将FGM用作涂层和界面层可以减小残余应力和热应力;

3)将FGM用作涂层和界面层可以消除连接材料中界面交叉点以及应力自由端点的应力奇异性;

4)用FGM代替传统的均匀材料涂层,既可以增强连接强度也可以减小裂纹驱动力。

2.2FGM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FGM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材料的组合方式,FGM分为金属/陶瓷,陶瓷/陶瓷,陶瓷/塑料等多种组合方式的材料[1];根据其组成变化FGM分为梯度功能整体型(组成从一侧到另一侧呈梯度渐变的结构材料),梯度功能涂敷型(在基体材料上形成组成渐变的涂层),梯度功能连接型(连接两个基体间的界面层呈梯度变化)[1];根据不同的梯度性质变化分为密度FGM,成分FGM,光学FGM,精细FGM等[4];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有可分为耐热FGM,生物、化学工程FGM,电子工程FGM等[7]。

3FGM的应用

FGM最初是从航天领域发展起来的。随着FGM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利用组分、结构、性能梯度的变化,可制备出具有声、光、电、磁等特性的FGM,并可望应用于许多领域。

功能

应用领域材料组合

缓和热应

力功能及

结合功能

航天飞机的超耐热材料

陶瓷引擎

耐磨耗损性机械部件

耐热性机械部件

耐蚀性机械部件

加工工具

运动用具:建材陶瓷金属

陶瓷金属

塑料金属

异种金属

异种陶瓷

金刚石金属

碳纤维金属塑料

核功能

原子炉构造材料

核融合炉内壁材料

放射性遮避材料轻元素高强度材料

耐热材料遮避材料

耐热材料遮避材料

生物相溶性

及医学功能

人工牙齿牙根

人工骨

人工关节

人工内脏器官:人工血管

补助感觉器官

生命科学磷灰石氧化铝

磷灰石金属

磷灰石塑料

异种塑料

硅芯片塑料

电磁功能

电磁功能陶瓷过滤器

超声波振动子

IC

磁盘

磁头

电磁铁

长寿命加热器

超导材料

电磁屏避材料

高密度封装基板压电陶瓷塑料

压电陶瓷塑料

硅化合物半导体

多层磁性薄膜

金属铁磁体

金属铁磁体

金属陶瓷

金属超导陶瓷

塑料导电性材料

陶瓷陶瓷

光学功能防反射膜

光纤;透镜;波选择器

多色发光元件

玻璃激光透明材料玻璃

折射率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化合物半导体

稀土类元素玻璃

能源转化功能

MHD发电

电极;池内壁

热电变换发电

燃料电池

地热发电

太阳电池陶瓷高熔点金属

金属陶瓷

金属硅化物

陶瓷固体电解质

金属陶瓷

电池硅、锗及其化合物

4FGM的研究

FGM研究内容包括材料设计、材料制备和材料性能评价。

4.1FGM设计

FGM设计是一个逆向设计过程[7]。

首先确定材料的最终结构和应用条件,然后从FGM设计数据库中选择满足使用条件的材料组合、过渡组份的性能及微观结构,以及制备和评价方法,最后基于上述结构和材料组合选择,根据假定的组成成份分布函数,计算出体系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如果调整假定的组成成份分布函数,就有可能计算出FGM体系中最佳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此时的组成分布函数即最佳设计参数。

FGM设计主要构成要素有三:

1)确定结构形状,热—力学边界条件和成分分布函数;

2)确定各种物性数据和复合材料热物性参数模型;

3)采用适当的数学—力学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计算FGM的应力分布,采用通用的和自行开发的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FGM设计的特点是与材料的制备工艺紧密结合,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4.2FGM的制备

FGM制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适的手段,实现FGM组成成份、微观结构能够按设计分布,从而实现FGM的设计性能。可分为粉末致密法:如粉末冶金法(PM),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涂层法:如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覆法,电沉积法,气相沉积包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相沉积(CVD);形变与马氏体相变[10、14]。

4.2.1粉末冶金法(PM)

PM法是先将原料粉末按设计的梯度成分成形,然后烧结。通过控制和调节原料粉末的粒度分布和烧结收缩的均匀性,可获得热应力缓和的FGM。粉末冶金法可靠性高,适用于制造形状比较简单的FGM部件,但工艺比较复杂,制备的FGM有一定的孔隙率,尺寸受模具限制[7]。常用的烧结法有常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及反应烧结等。这种工艺比较适合制备大体积的材料。PM法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和成本低等优点,但要对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国内外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已制备出的FGM有:MgC/Ni、ZrO2/W、Al2O3/ZrO2[8]、Al2O3-W-Ni-Cr、WC-Co、WC-Ni等[7]。

4.2.2自蔓延燃烧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Synthesis简称SHS或CombustionSynthesis)

SHS法是前苏联科学家Merzhanov等在1967年研究Ti和B的燃烧反应时,发现的一种合成材料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外部能量加热局部粉体引燃化学反应,此后化学反应在自身放热的支持下,自动持续地蔓延下去,利用反应热将粉末烧结成材,最后合成新的化合物。其反应示意图如图6所示[16]:

SHS法具有产物纯度高、效率高、成本低、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并且适合制造大尺寸和形状复杂的FGM。但SHS法仅适合存在高放热反应的材料体系,金属与陶瓷的发热量差异大,烧结程度不同,较难控制,因而影响材料的致密度,孔隙率较大,机械强度较低。目前利用SHS法己制备出Al/TiB2,Cu/TiB2、Ni/TiC[8]、Nb-N、Ti-Al等系功能梯度材料[7、11]。

4.2.3喷涂法

喷涂法主要是指等离子体喷涂工艺,适用于形状复杂的材料和部件的制备。通常,将金属和陶瓷的原料粉末分别通过不同的管道输送到等离子喷枪内,并在熔化的状态下将它喷镀在基体的表面上形成梯度功能材料涂层。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粉料的输送速度和流量来得到设计所要求的梯度分布函数。这种工艺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制备耐热合金发动机叶片的热障涂层上,其成分是部分稳定氧化锆(PSZ)陶瓷和NiCrAlY合金[9]。

4.2.3.1等离子喷涂法(PS)

PS法的原理是等离子气体被电子加热离解成电子和离子的平衡混合物,形成等离子体,其温度高达1500K,同时处于高度压缩状态,所具有的能量极大。等离子体通过喷嘴时急剧膨胀形成亚音速或超音速的等离子流,速度可高达1.5km/s。原料粉末送至等离子射流中,粉末颗粒被加热熔化,有时还会与等离子体发生复杂的冶金化学反应,随后被雾化成细小的熔滴,喷射在基底上,快速冷却固结,形成沉积层。喷涂过程中改变陶瓷与金属的送粉比例,调节等离子射流的温度及流速,即可调整成分与组织,获得梯度涂层[8、11]。该法的优点是可以方便的控制粉末成分的组成,沉积效率高,无需烧结,不受基体面积大小的限制,比较容易得到大面积的块材[10],但梯度涂层与基

体间的结合强度不高,并存在涂层组织不均匀,空洞疏松,表面粗糙等缺陷。采用此法己制备出TiB2-Ni、TiC-Ni、TiB2-Cu、Ti-Al[7]、NiCrAl/MgO-ZrO2、NiCrAl/Al2O3/ZrO2、NiCrAlY/ZrO2[10]系功能梯度材料

4.2.3.2激光熔覆法

激光熔覆法是将预先设计好组分配比的混合粉末A放置在基底B上,然后以高功率的激光入射至A并使之熔化,便会产生用B合金化的A薄涂层,并焊接到B基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包覆层。改变注入粉末的组成配比,在上述覆层熔覆的同时注入,在垂直覆层方向上形成组分的变化。重复以上过程,就可以获得任意多层的FGM。用Ti-A1合金熔覆Ti用颗粒陶瓷增强剂熔覆金属获得了梯度多层结构。梯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初始涂层A的数量和厚度,以及熔区的深度来获得,熔区的深度本身由激光的功率和移动速度来控制。该工艺可以显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及电气特性和生物活性等性能,但由于激光温度过高,涂层表面有时会出现裂纹或孔洞,并且陶瓷颗粒与金属往往发生化学反应[10]。采用此法可制备Ti-Al、WC-Ni、Al-SiC系梯度功能材料[7]。

4.2.3.3热喷射沉积[10]

与等离子喷涂有些相关的一种工艺是热喷涂。用这种工艺把先前熔化的金属射流雾化,并喷涂到基底上凝固,因此,建立起一层快速凝固的材料。通过将增强粒子注射到金属流束中,这种工艺已被推广到制造复合材料中。陶瓷增强颗粒,典型的如SiC或Al2O3,一般保持固态,混入金属液滴而被涂覆在基底,形成近致密的复合材料。在喷涂沉积过程中,通过连续地改变增强颗粒的馈送速率,热喷涂沉积已被推广产生梯度6061铝合金/SiC复合材料。可以使用热等静压工序以消除梯度复合材料中的孔隙。

4.2.3.4电沉积法

电沉积法是一种低温下制备FGM的化学方法。该法利用电镀的原理,将所选材料的悬浮液置于两电极间的外场中,通过注入另一相的悬浮液使之混合,并通过控制镀液流速、电流密度或粒子浓度,在电场作用下电荷的悬浮颗粒在电极上沉积下来,最后得到FGM膜或材料[8]。所用的基体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陶瓷或玻璃,涂层的主要材料为TiO2-Ni,Cu-Ni,SiC-Cu,Cu-Al2O3等。此法可以在固体基体材料的表面获得金属、合金或陶瓷的沉积层,以改变固体材料的表面特性,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损性、耐腐蚀性或使材料表面具有特殊的电磁功能、光学功能、热物理性能,该工艺由于对镀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破坏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型压力和温度低,精度易控制,生产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而备受材料研究者的关注。但该法只适合于制造薄箔型功能梯度材料。[8、10]

4.2.3.5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是利用具有活性的气态物质在基体表面成膜的技术。通过控制弥散相浓度,在厚度方向上实现组分的梯度化,适合于制备薄膜型及平板型FGM[8]。该法可以制备大尺寸的功能梯度材料,但合成速度低,一般不能制备出大厚度的梯度膜,与基体结合强度低、设备比较复杂。采用此法己制备出Si-C、Ti-C、Cr-CrN、Si-C-TiC、Ti-TiN、Ti-TiC、Cr-CrN系功能梯度材料。气相沉积按机理的不同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类。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将两相气相均质源输送到反应器中进行均匀混合,在热基板上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反映产物沉积在基板上。通过控制反应气体的压力、组成及反应温度,精确地控制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态,并能使其组成、结构和形态从一种组分到另一种组分连续变化,可得到按设计要求的FGM。另外,该法无须烧结即可制备出致密而性能优异的FGM,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使用的材料是C-C、C-SiC、Ti-C等系[8、10]。CVD的制备过程包括:气相反应物的形成;气相反应物传输到沉积区域;固体产物从气相中沉积与衬底[12]。

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是通过加热固相源物质,使其蒸发为气相,然后沉积于基材上,形成约100μm厚度的致密薄膜。加热金属的方法有电阻加热、电子束轰击、离子溅射等。PVD法的特点是沉积温度低,对基体热影响小,但沉积速度慢。日本科技厅金属材料研究所用该法制备出Ti/TiN、Ti/TiC、Cr/CrN系的FGM[7~8、10~11]

4.2.4形变与马氏体相变[8]

通过伴随的应变变化,马氏体相变能在所选择的材料中提供一个附加的被称作“相变塑性”的变形机制。借助这种机制在恒温下形成的马氏体量随材料中的应力和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可以通过施加应变(或等价应力)梯度,在这种材料中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体积分数梯度。这一方法在顺磁奥氏体18-8不锈钢(Fe-18%,Cr-8%Ni)试样内部获得了铁磁马氏体α体积分数的连续变化。这种工艺虽然明显局限于一定的材料范围,但能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一步生产含有饱和磁化强度连续变化的材料,这种材料对于位置测量装置的制造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4.3FGM的特性评价

功能梯度材料的特征评价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成分设计,为成分设计数据库提供实验数据,目前已开发出局部热应力试验评价、热屏蔽性能评价和热性能测定、机械强度测定等四个方面。这些评价技术还停留在功能梯度材料物性值试验测定等基础性的工作上[7]。目前,对热压力缓和型的FGM主要就其隔热性能、热疲劳功能、耐热冲击特性、热压力缓和性能以及机械性能进行评价[8]。目前,日本、美国正致力于建立统一的标准特征评价体系[7~8]。

5FGM的研究发展方向

5.1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梯度功能材料范围广泛,性能特殊,用途各异。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5、13]:

1)梯度材料设计的数据库(包括材料体系、物性参数、材料制备和性能评价等)还需要补充、收集、归纳、整理和完善;

2)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统一的、准确的材料物理性质模型,揭示出梯度材料物理性能与成分分布,微观结构以及制备条件的定量关系,为准确、可靠地预测梯度材料物理性能奠定基础;

3)随着梯度材料除热应力缓和以外用途的日益增加,必须研究更多的物性模型和设计体系,为梯度材料在多方面研究和应用开辟道路;

4)尚需完善连续介质理论、量子(离散)理论、渗流理论及微观结构模型,并借助计算机模拟对材料性能进行理论预测,尤其需要研究材料的晶面(或界面)。

5)已制备的梯度功能材料样品的体积小、结构简单,还不具有较多的实用价值;

6)成本高。

5.2FGM制备技术总的研究趋势[13、15、19-

20]

1)开发的低成本、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的制备技术;

2)开发大尺寸和复杂形状的FGM制备技术;

3)开发更精确控制梯度组成的制备技术(高性能材料复合技术);

4)深入研究各种先进的制备工艺机理,特别是其中的光、电、磁特性。

5.3对FGM的性能评价进行研究[2、13]

有必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研究:

1)热稳定性,即在温度梯度下成分分布随时间变化关系问题;

2)热绝缘性能;

3)热疲劳、热冲击和抗震性;

4)抗极端环境变化能力;

5)其他性能评价,如热电性能、压电性能、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等

6结束语

FGM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材料的设计思想进入了高性能新型材料的开发阶段[8]。FGM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的前沿课题。目前正在向多学科交叉,多产业结合,国际化合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成,丁旭,陈奎等.材料科学与材料世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李永,宋健,张志民等.梯度功能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豫,姚凯伦.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的现状与将来发展[J].物理,2000,29(4):206-211.

[4]曾黎明.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高晓霞,姜晓红,田东艳等。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的进展综述[J].山西建筑,2006,32(5):143-144.

[6]Erdogan,F.Fracturemechanicsoffunctionallygradedmaterials[J].Compos.Engng,1995(5):753-770.

[7]李智慧,何小凤,李运刚等.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7,29(1):45-50.

[8]李杨,雷发茂,姚敏,李庆文等.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7,29(5):51-55.

[9]林峰.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1-4.

[10]庞建超,高福宝,曹晓明.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与制备方法的研究[J].金属制品,2005,31(4):4-9.

[11]戈晓岚,赵茂程.工程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2]唐小真.材料化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李进,田兴华.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宁夏工程技术,2007,6(1):80-83.

[14]戴起勋,赵玉涛.材料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5]邵立勤.新材料领域未来发展方向[J].新材料产业,2004,1:25-30.

[16]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材料工艺及应用/jxzy/jlkj/data/clkxygcgl/clgy/clgy16.htm

[17]远立贤.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涂层工艺的应用现状./articleview/2006-6-6/article_view_405.htm.

[18]工程材料./zskj/3021/gccl/CH2/2.6.4.htm.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2篇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生物、光电性质并能在其之间相互转化的材料。根据材料的功能分类,功能材料包括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各种功能转换材料等,涵盖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电磁学等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目前,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都开设功能材料学及相关的专业课程。功能材料学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但是一般课程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所以多数高校都是选取几类功能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的《先进功能材料》课程主要介绍光功能材料、电功能材料、磁功能材料和能源材料。本校的《功能材料学》课程实施全英语教学,虽然学生在前期已学习了全英语授课的《材料科学基础》、《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结构与性能》等专业基础课,能够较好适应全英语授课的节奏和方式,但是很多学生以英语思维方式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仍然面临困难和挑战,所以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优化至关重要。

1.为实现课程教学与国外接轨,同时结合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本校材料学院以能源、环境、生物材料为主的研究特色,本课程教学中选用了DeborahD.L.Chung主编的原版英文教材《FunctionalMaterials:Electrical,Dielectric,Electromagnetic,OpticalandMag-neticApplications》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补充BuddyD.Ratner等人编写的原版英文教材《BiomaterialSci-ence:AnIntroductiontoMaterialsinMedicine》作为生物功能材料的参考教材,并将发表的经典论文与最新研究成果等作为补充教材。

2.由于本课程的学生已学习了大量的材料学基础理论课程,所以教学内容以功能材料的应用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巩固。以材料设计中的“结构-性能-应用”基本思路为主线,在介绍某种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功能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实际应用案例。这样,课程教学内容既保证学生可以巩固功能材料学的基础知识,又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握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本课程以专题形式只在压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电池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范围内选择几种经典的和最新发展的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作为讲授内容,同时引入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的课堂讨论内容。例如在讲授太阳能电池材料及新技术时,除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目前研究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外,结合本院开展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的老师的科研成果,课堂讨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全英语教学是指用英语全程授课,让学生在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研究认为,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学生,具备上全英语课程的能力,关键在于坚持和信心[4]。目前,本专业学生在上海市及全国范围内均为一本招生,英语整体水平较高,而且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多门全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课。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对全英语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的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融合运用。

1.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课件及教学细节。在课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最新研究成果和经典功能材料的实际应用案例,力求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多媒体课件尽量通过图片、表格、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料,以直观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避免在幻灯片上出现大段文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克服语言障碍。通过讲授过程中放慢语速或者重点内容重复多次的方式,争取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听懂、理解,并且设置提问环节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将研究和探索的氛围带到课程教学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了学院的研究特色,教学团队由多名从事不同功能材料研究的科研一线教师组成,分别在其擅长的研究领域讲授教学内容,同时将各自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教师本人的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故事等内容,使课程充满研究和探索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功能材料研究的兴趣。

3.开展当前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课堂讨论。通常学生对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都比较感兴趣。例如在讲授目前非常热门的石墨烯材料时,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导、机械强度、韧性等性能,那么这类材料的应用领域在哪里?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完石墨烯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后,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课堂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讨论、合作的热情和能力。

4.注重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知识巩固。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有的放矢,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将课件放在课程网站上,让学生根据课程进度表提前下载课件并配合英语参考教材预习,避免了英语参考教材信息量大、学生预习无从下手的情况。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熟悉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词汇,尽量避免因为课程内容和词汇生疏带来对知识点的理解困难,有助于学生跟上教师授课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对学生课前预习要求的检查和督促则通过教师课堂随机测验、点名提问等方式进行,并且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每个专题授课结束后都会通过布置作业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回顾。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则通过作业批改、在课堂上问答的互动方式进行,标准解答定期上传至课程网站,以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本课程还设置课后辅导答疑环节,学生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可到教师办公室接受答疑辅导。

三、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梯度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TheAdvanceofFunctionallyGradientMaterials

JinliangCui

(Qinghaiuniversity,XiningQinghai810016,china)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cept,types,capability,preparationmethodsoffunctionallygradedmaterials.Baseduponanalysisofthepresentapplicationsituationsandprospectofthiskindofmaterialssomeproblemsexistedarepresented.ThecurrentstatusoftheresearchofFGMarediscussedandananticipationofitsfuturedevelopmentisalsopresent.

Keywords:FGM;composite;theAdvance

0引言

信息、能源、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现代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材料,特别是对高性能材料的认识水平、掌握和应用能力,直接体现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速度的标志。因此,新材料的开发与研究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先导,是21世纪高科技领域的基石。

近年来,材料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引入了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实验技术;另一方面是实际应用的迫切需要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FGM即是为解决实际生产应用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对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突破“小型化”,“轻质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并且它也可广泛用于其它领域,所以它是近年来在材料科学中涌现出的研究热点之一。

1FGM概念的提出

当代航天飞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例如:当航天飞机往返大气层,飞行速度超过25个马赫数,其表面温度高达2000℃。而其燃烧室内燃烧气体温度可超过2000℃,燃烧室的热流量大于5MW/m2,其空气入口的前端热通量达5MW/m2.对于如此大的热量必须采取冷却措施,一般将用作燃料的液氢作为强制冷却的冷却剂,此时燃烧室内外要承受高达1000K以上的温差,传统的单相均匀材料已无能为力[1]。若采用多相复合材料,如金属基陶瓷涂层材料,由于各相的热胀系数和热应力的差别较大,很容易在相界处出现涂层剥落[3]或龟裂[1]现象,其关键在于基底和涂层间存在有一个物理性能突变的界面。为解决此类极端条件下常规耐热材料的不足,日本学者新野正之、平井敏雄和渡边龙三人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1],即以连续变化的组分梯度来代替突变界面,消除物理性能的突变,使热应力降至最小[3],如图1所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也得到了发展。目前梯度功能材料(FGM)是指以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为基础,采用先进复合技术,使构成材料的要素(组成、结构)沿厚度方向有一侧向另一侧成连续变化,从而使材料的性质和功能呈梯度变化的新型材料[4]。

2FGM的特性和分类

2.1FGM的特殊性能

由于FGM的材料组分是在一定的空间方向上连续变化的特点如图2,因此它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复合材料的不足[5]。正如Erdogan在其论文[6]中指出的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FGM有如下优势:

1)将FGM用作界面层来连接不相容的两种材料,可以大大地提高粘结强度;

2)将FGM用作涂层和界面层可以减小残余应力和热应力;

3)将FGM用作涂层和界面层可以消除连接材料中界面交叉点以及应力自由端点的应力奇异性;

4)用FGM代替传统的均匀材料涂层,既可以增强连接强度也可以减小裂纹驱动力。

图2

2.2FGM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FGM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材料的组合方式,FGM分为金属/陶瓷,陶瓷/陶瓷,陶瓷/塑料等多种组合方式的材料[1];根据其组成变化FGM分为梯度功能整体型(组成从一侧到另一侧呈梯度渐变的结构材料),梯度功能涂敷型(在基体材料上形成组成渐变的涂层),梯度功能连接型(连接两个基体间的界面层呈梯度变化)[1];根据不同的梯度性质变化分为密度FGM,成分FGM,光学FGM,精细FGM等[4];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有可分为耐热FGM,生物、化学工程FGM,电子工程FGM等[7]。

3FGM的应用

FGM最初是从航天领域发展起来的。随着FGM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利用组分、结构、性能梯度的变化,可制备出具有声、光、电、磁等特性的FGM,并可望应用于许多领域。FGM的应用[8]见图3。

图3FGM的应用

功能

应用领域材料组合

缓和热应

力功能及

结合功能

航天飞机的超耐热材料

陶瓷引擎

耐磨耗损性机械部件

耐热性机械部件

耐蚀性机械部件

加工工具

运动用具:建材陶瓷金属

陶瓷金属

塑料金属

异种金属

异种陶瓷

金刚石金属

碳纤维金属塑料

核功能

原子炉构造材料

核融合炉内壁材料

放射性遮避材料轻元素高强度材料

耐热材料遮避材料

耐热材料遮避材料

生物相溶性

及医学功能

人工牙齿牙根

人工骨

人工关节

人工内脏器官:人工血管

补助感觉器官

生命科学磷灰石氧化铝

磷灰石金属

磷灰石塑料

异种塑料

硅芯片塑料

电磁功能

电磁功能陶瓷过滤器

超声波振动子

IC

磁盘

磁头

电磁铁

长寿命加热器

超导材料

电磁屏避材料

高密度封装基板压电陶瓷塑料

压电陶瓷塑料

硅化合物半导体

多层磁性薄膜

金属铁磁体

金属铁磁体

金属陶瓷

金属超导陶瓷

塑料导电性材料

陶瓷陶瓷

光学功能防反射膜

光纤;透镜;波选择器

多色发光元件

玻璃激光透明材料玻璃

折射率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化合物半导体

稀土类元素玻璃

能源转化功能

MHD发电

电极;池内壁

热电变换发电

燃料电池

地热发电

太阳电池陶瓷高熔点金属

金属陶瓷

金属硅化物

陶瓷固体电解质

金属陶瓷

电池硅、锗及其化合物

4FGM的研究

FGM研究内容包括材料设计、材料制备和材料性能评价。FGM的研究开发体系如图4所示[8]。

设计设计

图4FGM研究开发体系

4.1FGM设计

FGM设计是一个逆向设计过程[7]。

首先确定材料的最终结构和应用条件,然后从FGM设计数据库中选择满足使用条件的材料组合、过渡组份的性能及微观结构,以及制备和评价方法,最后基于上述结构和材料组合选择,根据假定的组成成份分布函数,计算出体系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如果调整假定的组成成份分布函数,就有可能计算出FGM体系中最佳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此时的组成分布函数即最佳设计参数。

FGM设计主要构成要素有三:

1)确定结构形状,热—力学边界条件和成分分布函数;

2)确定各种物性数据和复合材料热物性参数模型;

3)采用适当的数学—力学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计算FGM的应力分布,采用通用的和自行开发的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FGM设计的特点是与材料的制备工艺紧密结合,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4.2FGM的制备

FGM制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适的手段,实现FGM组成成份、微观结构能够按设计分布,从而实现FGM的设计性能。可分为粉末致密法:如粉末冶金法(PM),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涂层法:如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覆法,电沉积法,气相沉积包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相沉积(CVD);形变与马氏体相变[10、14]。

4.2.1粉末冶金法(PM)

PM法是先将原料粉末按设计的梯度成分成形,然后烧结。通过控制和调节原料粉末的粒度分布和烧结收缩的均匀性,可获得热应力缓和的FGM。粉末冶金法可靠性高,适用于制造形状比较简单的FGM部件,但工艺比较复杂,制备的FGM有一定的孔隙率,尺寸受模具限制[7]。常用的烧结法有常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及反应烧结等。这种工艺比较适合制备大体积的材料。PM法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和成本低等优点,但要对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国内外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已制备出的FGM有:MgC/Ni、ZrO2/W、Al2O3/ZrO2[8]、Al2O3-W-Ni-Cr、WC-Co、WC-Ni等[7]。

4.2.2自蔓延燃烧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Synthesis简称SHS或CombustionSynthesis)

SHS法是前苏联科学家Merzhanov等在1967年研究Ti和B的燃烧反应时,发现的一种合成材料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外部能量加热局部粉体引燃化学反应,此后化学反应在自身放热的支持下,自动持续地蔓延下去,利用反应热将粉末烧结成材,最后合成新的化合物。其反应示意图如图6所示[16]:

图6SHS反应过程示意图

SHS法具有产物纯度高、效率高、成本低、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并且适合制造大尺寸和形状复杂的FGM。但SHS法仅适合存在高放热反应的材料体系,金属与陶瓷的发热量差异大,烧结程度不同,较难控制,因而影响材料的致密度,孔隙率较大,机械强度较低。目前利用SHS法己制备出Al/TiB2,Cu/TiB2、Ni/TiC[8]、Nb-N、Ti-Al等系功能梯度材料[7、11]。

4.2.3喷涂法

喷涂法主要是指等离子体喷涂工艺,适用于形状复杂的材料和部件的制备。通常,将金属和陶瓷的原料粉末分别通过不同的管道输送到等离子喷枪内,并在熔化的状态下将它喷镀在基体的表面上形成梯度功能材料涂层。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粉料的输送速度和流量来得到设计所要求的梯度分布函数。这种工艺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制备耐热合金发动机叶片的热障涂层上,其成分是部分稳定氧化锆(PSZ)陶瓷和NiCrAlY合金[9]。

4.2.3.1等离子喷涂法(PS)

PS法的原理是等离子气体被电子加热离解成电子和离子的平衡混合物,形成等离子体,其温度高达1500K,同时处于高度压缩状态,所具有的能量极大。等离子体通过喷嘴时急剧膨胀形成亚音速或超音速的等离子流,速度可高达1.5km/s。原料粉末送至等离子射流中,粉末颗粒被加热熔化,有时还会与等离子体发生复杂的冶金化学反应,随后被雾化成细小的熔滴,喷射在基底上,快速冷却固结,形成沉积层。喷涂过程中改变陶瓷与金属的送粉比例,调节等离子射流的温度及流速,即可调整成分与组织,获得梯度涂层[8、11]。该法的优点是可以方便的控制粉末成分的组成,沉积效率高,无需烧结,不受基体面积大小的限制,比较容易得到大面积的块材[10],但梯度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不高,并存在涂层组织不均匀,空洞疏松,表面粗糙等缺陷。采用此法己制备出TiB2-Ni、TiC-Ni、TiB2-Cu、Ti-Al[7]、NiCrAl/MgO-ZrO2、NiCrAl/Al2O3/ZrO2、NiCrAlY/ZrO2[10]系功能梯度材料

图7PS方法制备FGM涂层示意图[17](a)单枪喷涂(b)双枪喷涂

4.2.3.2激光熔覆法

激光熔覆法是将预先设计好组分配比的混合粉末A放置在基底B上,然后以高功率的激光入射至A并使之熔化,便会产生用B合金化的A薄涂层,并焊接到B基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包覆层。改变注入粉末的组成配比,在上述覆层熔覆的同时注入,在垂直覆层方向上形成组分的变化。重复以上过程,就可以获得任意多层的FGM。用Ti-A1合金熔覆Ti用颗粒陶瓷增强剂熔覆金属获得了梯度多层结构。梯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初始涂层A的数量和厚度,以及熔区的深度来获得,熔区的深度本身由激光的功率和移动速度来控制。该工艺可以显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及电气特性和生物活性等性能,但由于激光温度过高,涂层表面有时会出现裂纹或孔洞,并且陶瓷颗粒与金属往往发生化学反应[10]。采用此法可制备Ti-Al、WC-Ni、Al-SiC系梯度功能材料[7]。

图8同步注粉式激光表面熔覆处理示意图[18]

4.2.3.3热喷射沉积[10]

与等离子喷涂有些相关的一种工艺是热喷涂。用这种工艺把先前熔化的金属射流雾化,并喷涂到基底上凝固,因此,建立起一层快速凝固的材料。通过将增强粒子注射到金属流束中,这种工艺已被推广到制造复合材料中。陶瓷增强颗粒,典型的如SiC或Al2O3,一般保持固态,混入金属液滴而被涂覆在基底,形成近致密的复合材料。在喷涂沉积过程中,通过连续地改变增强颗粒的馈送速率,热喷涂沉积已被推广产生梯度6061铝合金/SiC复合材料。可以使用热等静压工序以消除梯度复合材料中的孔隙。

4.2.3.4电沉积法

电沉积法是一种低温下制备FGM的化学方法。该法利用电镀的原理,将所选材料的悬浮液置于两电极间的外场中,通过注入另一相的悬浮液使之混合,并通过控制镀液流速、电流密度或粒子浓度,在电场作用下电荷的悬浮颗粒在电极上沉积下来,最后得到FGM膜或材料[8]。所用的基体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陶瓷或玻璃,涂层的主要材料为TiO2-Ni,Cu-Ni,SiC-Cu,Cu-Al2O3等。此法可以在固体基体材料的表面获得金属、合金或陶瓷的沉积层,以改变固体材料的表面特性,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损性、耐腐蚀性或使材料表面具有特殊的电磁功能、光学功能、热物理性能,该工艺由于对镀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破坏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型压力和温度低,精度易控制,生产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而备受材料研究者的关注。但该法只适合于制造薄箔型功能梯度材料。[8、10]

4.2.3.5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是利用具有活性的气态物质在基体表面成膜的技术。通过控制弥散相浓度,在厚度方向上实现组分的梯度化,适合于制备薄膜型及平板型FGM[8]。该法可以制备大尺寸的功能梯度材料,但合成速度低,一般不能制备出大厚度的梯度膜,与基体结合强度低、设备比较复杂。采用此法己制备出Si-C、Ti-C、Cr-CrN、Si-C-TiC、Ti-TiN、Ti-TiC、Cr-CrN系功能梯度材料。气相沉积按机理的不同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类。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将两相气相均质源输送到反应器中进行均匀混合,在热基板上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反映产物沉积在基板上。通过控制反应气体的压力、组成及反应温度,精确地控制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态,并能使其组成、结构和形态从一种组分到另一种组分连续变化,可得到按设计要求的FGM。另外,该法无须烧结即可制备出致密而性能优异的FGM,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使用的材料是C-C、C-SiC、Ti-C等系[8、10]。CVD的制备过程包括:气相反应物的形成;气相反应物传输到沉积区域;固体产物从气相中沉积与衬底[12]。

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是通过加热固相源物质,使其蒸发为气相,然后沉积于基材上,形成约100μm厚度的致密薄膜。加热金属的方法有电阻加热、电子束轰击、离子溅射等。PVD法的特点是沉积温度低,对基体热影响小,但沉积速度慢。日本科技厅金属材料研究所用该法制备出Ti/TiN、Ti/TiC、Cr/CrN系的FGM[7~8、10~11]

4.2.4形变与马氏体相变[8]

通过伴随的应变变化,马氏体相变能在所选择的材料中提供一个附加的被称作“相变塑性”的变形机制。借助这种机制在恒温下形成的马氏体量随材料中的应力和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可以通过施加应变(或等价应力)梯度,在这种材料中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体积分数梯度。这一方法在顺磁奥氏体18-8不锈钢(Fe-18%,Cr-8%Ni)试样内部获得了铁磁马氏体α体积分数的连续变化。这种工艺虽然明显局限于一定的材料范围,但能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一步生产含有饱和磁化强度连续变化的材料,这种材料对于位置测量装置的制造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4.3FGM的特性评价

功能梯度材料的特征评价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成分设计,为成分设计数据库提供实验数据,目前已开发出局部热应力试验评价、热屏蔽性能评价和热性能测定、机械强度测定等四个方面。这些评价技术还停留在功能梯度材料物性值试验测定等基础性的工作上[7]。目前,对热压力缓和型的FGM主要就其隔热性能、热疲劳功能、耐热冲击特性、热压力缓和性能以及机械性能进行评价[8]。目前,日本、美国正致力于建立统一的标准特征评价体系[7~8]。

5FGM的研究发展方向

5.1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梯度功能材料范围广泛,性能特殊,用途各异。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5、13]:

1)梯度材料设计的数据库(包括材料体系、物性参数、材料制备和性能评价等)还需要补充、收集、归纳、整理和完善;

2)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统一的、准确的材料物理性质模型,揭示出梯度材料物理性能与成分分布,微观结构以及制备条件的定量关系,为准确、可靠地预测梯度材料物理性能奠定基础;

3)随着梯度材料除热应力缓和以外用途的日益增加,必须研究更多的物性模型和设计体系,为梯度材料在多方面研究和应用开辟道路;

4)尚需完善连续介质理论、量子(离散)理论、渗流理论及微观结构模型,并借助计算机模拟对材料性能进行理论预测,尤其需要研究材料的晶面(或界面)。

5)已制备的梯度功能材料样品的体积小、结构简单,还不具有较多的实用价值;

6)成本高。

5.2FGM制备技术总的研究趋势[13、15、19-20]

1)开发的低成本、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的制备技术;

2)开发大尺寸和复杂形状的FGM制备技术;

3)开发更精确控制梯度组成的制备技术(高性能材料复合技术);

4)深入研究各种先进的制备工艺机理,特别是其中的光、电、磁特性。

5.3对FGM的性能评价进行研究[2、13]

有必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研究:

1)热稳定性,即在温度梯度下成分分布随时间变化关系问题;

2)热绝缘性能;

3)热疲劳、热冲击和抗震性;

4)抗极端环境变化能力;

5)其他性能评价,如热电性能、压电性能、光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等

6结束语

FGM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材料的设计思想进入了高性能新型材料的开发阶段[8]。FGM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的前沿课题。目前正在向多学科交叉,多产业结合,国际化合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成,丁旭,陈奎等.材料科学与材料世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李永,宋健,张志民等.梯度功能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豫,姚凯伦.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的现状与将来发展[J].物理,2000,29(4):206-211.

[4]曾黎明.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高晓霞,姜晓红,田东艳等。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的进展综述[J].山西建筑,2006,32(5):143-144.

[6]Erdogan,F.Fracturemechanicsoffunctionallygradedmaterials[J].Compos.Engng,1995(5):753-770.

[7]李智慧,何小凤,李运刚等.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7,29(1):45-50.

[8]李杨,雷发茂,姚敏,李庆文等.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7,29(5):51-55.

[9]林峰.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1-4.

[10]庞建超,高福宝,曹晓明.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与制备方法的研究[J].金属制品,2005,31(4):4-9.

[11]戈晓岚,赵茂程.工程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2]唐小真.材料化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李进,田兴华.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宁夏工程技术,2007,6(1):80-83.

[14]戴起勋,赵玉涛.材料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5]邵立勤.新材料领域未来发展方向[J].新材料产业,2004,1:25-30.

[16]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材料工艺及应用/jxzy/jlkj/data/clkxygcgl/clgy/clgy16.htm

[17]远立贤.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涂层工艺的应用现状./articleview/2006-6-6/article_view_405.htm.

[18]工程材料./zskj/3021/gccl/CH2/2.6.4.htm.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4篇

在微流控技术中,根据微流控装置制备乳液的几何结构以及液相流体流动方向的不同,乳液有不同的产生形式,据此可以将微流控装置主要分为:同向流动型(co-flow)、T形交叉流动型(T-junctioncross-flow)和流动聚焦型(flow-focusing)。如图1(a)所示为典型的同向流动型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在该装置中,作为分散相的内相液体(innerfluid)和作为连续相的外相液体(outerfluid)分别在内、外通道中同向流动,并在注射管锥口处相遇,此时内相液体受到与其互不相溶的外相液体的剪切力作用而在收集管中断裂成为尺寸均一的单乳液滴。典型的T形交叉流动型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该装置中内相液体和外相液体主要呈相互垂直流动,并在T形流道的交叉口处相遇,此时内相液体受到外相液体的剪切和挤压作用而分散断裂成液滴。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的典型结构,该装置中中间通道内流动的内相液体受到两侧通道中流动的外相液体的作用,并一同流向下游处紧临的缩口小孔;此时,在外相液体产生的压力和黏性应力的作用下,内相液体变为一股细小的喷射流,并在小孔下游处断裂成液滴。在上述装置中,同向流动型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主要由玻璃毛细管组装构建而成,而T形交叉流动型和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则可由微加工技术[如软光刻技术(softlithography)]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玻片等材料上构建。

上述微流控技术均能产生具有良好单分散性(一般CV值小于5%)、且尺寸可精确调控的乳液液滴。在产生乳液的过程中,液相流动的稳定性是决定乳液液滴单分散性的主要因素,而微通道的尺寸以及液相的流速则是调控乳液液滴尺寸的关键因素。除了可以控制所产生液滴的尺寸和单分散性外,微流控技术另一大优点是其良好的可升级特性,即可以通过将上述3种类型的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相互结合而实现对结构复杂的多重乳液的可控制备。Chu等通过将两个同向流动型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串联组装,得到了两级同向流动型微流控装置,以用于产生具有液滴嵌套液滴结构的双重乳液。当第一级微流控几何结构中内相液体被中间相液体剪切产生单乳液滴后,携带有该单乳液滴的中间相液体将进一步地在第二级微流控装置几何结构中被同向流动的另一股外相液体剪切,从而使得单乳液滴被封装在所形成的中间相液体液滴中,形成了双重乳液。由于微流控技术对各级液滴产生单元所产生液滴的优良控制性,使得该双重乳液也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基于微流控装置这种优良的可升级特性,Chu等进一步组装得到了三级玻璃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并成功可控制得了具有更多层嵌套结构的单分散三重乳液。在上述多重乳液中,乳液内部各层所含液滴的数目和尺寸均精确可控,展现出了微流控技术在可控制备多重乳液方面的巨大优势。Wang等进一步通过设计液滴产生组件、液滴汇集组件、液体提取组件等微流控功能单元用于组装微流控装置,从而可控制得了结构更加多样化,且内部可以同时包含不同组分液滴的多组分多重乳液,对上述层层嵌套式多重乳液的结构做了进一步地扩展。这些多组分多重乳液内部各层不同组分液滴的种类、尺寸、数目、比例均精确可控。其中,液滴的种类主要取决于用于产生不同液滴的液滴产生组件的数目;液滴的尺寸主要取决于通道的尺寸以及液相流速;而多重乳液内部不同液滴之间的数目和比例则取决于不同液滴的产生频率,该频率主要也是通过匹配液相流速来进行调控。微流控技术所制备出的尺寸和结构高度可控的单分散乳液液滴,为具有多样化结构的新型微颗粒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优良的模板。

2以单乳液滴为模板制备单分散功能微颗粒

以微流控技术制得的单分散乳液液滴作为合成模板,可以制备得到尺寸均一的单分散微颗粒功能材料,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液滴尺寸在较宽微尺度范围内实现对微颗粒尺寸的精确调控。此外,该方法还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如以油包水型(W/O)乳液或水包油型(O/W)乳液作为模板的微流控合成方法可以分别用于不同种类的基于水溶性单体或油溶性单体的聚合物微颗粒的制备,并且可以方便地通过改变模板液滴中的组分来实现对微颗粒化学组成的调节和优化,从而实现对微颗粒功能的调控。此外,微流控技术在微通道中连续制备和操控乳液液滴的独特工艺,还使得其可以与各种设备相结合,以提供多样化的合成条件用于球形甚至非球形微颗粒的连续可控生产。

2.1球形功能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

Weitz研究组利用微流控技术产生的单分散W/O乳液作为模板,通过将溶解在水滴中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聚合,制备得到了尺寸均一的温敏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微颗粒。该温敏型PNIPAM水凝胶微颗粒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且具有优良的温敏体积相变特性。当温度在其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约32℃)附近变化时,该PNIPAM水凝胶微颗粒能展现出高温收缩、低温溶胀的可逆体积相变行为。类似地,Kumacheva研究组利用单分散的O/W乳液作为模板,通过紫外光照引发油滴中含有的油溶性单体聚合,制备得到了不同组分的单分散聚合物微颗粒。以上研究工作均显示出了微流控法在制备单分散微颗粒功能材料方面的优势

2.2非球形功能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

微颗粒材料的功能除了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外,颗粒的形状也对其功能和应用前景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总是使液滴尽可能地保持球形,因此传统的分批聚合方法通常难以得到尺寸均一的非球形颗粒。而微流控技术对于微通道中液滴的精确操控能力,则为可控制备单分散的非球形颗粒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Xu等通过设计微流控装置中通道的结构和尺寸,使得流入通道中的含有单体溶液的液滴在受限空间中变形为非球形形状,再将该变形的液滴经UV光照聚合进行原位固化后,从而制得了尺寸均一的棒状和扁平状非球形高分子聚合物微颗粒。在该方法中,由于微流控产生的单分散模板液滴的体积是一定的,因此该液滴在相同的微通道中变形后所形成的非球形液滴的形状和尺寸也是一定的,从而使得聚合后可以得到均一的非球形颗粒。此外,由于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溶液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体积收缩,并且得到的固体颗粒表面仍具有一层连续相液体构成的浸润液层使之与微通道之间隔离,因此有效避免了固体微颗粒对微通道的堵塞。基于这种方法,研究者还制备得到了塞子状和圆盘状的聚合物微颗粒,以及不同形状的非球形磁性水凝胶微颗粒,展现出了微流控方法在可控制备单分散非球形微颗粒功能材料方面所具有的多样化特点。

2.3Janus形功能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

Janus形功能微颗粒是一种两面具有截然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不同的表面浸润性、磁性、光电性质等)的颗粒,目前已在自组装研究以及乳液稳定剂和光学器件开发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微流控技术对于层流条件下运行的液滴的精确操控,使得其为Janus形微颗粒的制备提供了一个便利且易于工艺放大的优良技术平台。微流控技术用于制备Janus形微颗粒,主要是利用了两种同向流动的液相流体被剪切成为一个乳液液滴后,短时间内仍能在液滴内部相互保持层流而不至于混合这一特点。这样,利用该含有两种液相的Janus形液滴作为模板,经过快速原位聚合,便可得到两面具有不同性质的单分散Janus形微颗粒。此外,通过改变微通道形状尺寸使Janus形液滴在受限空间变形为非球形形状,还可以进一步制备得到具有非球形结构的Janus形微颗粒。

3以复乳液滴为模板制备单分散功能微颗粒

具有内部腔室结构的微颗粒功能材料由于其为物质的封装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内部空间,因此在药物传送与控释、活性物质保护、生物大分子合成、化学催化以及生化分离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以微流控复乳液滴,如油包水包油型(O/W/O)和水包油包水型(W/O/W)双重乳液,可以通过将其内部液滴作为微颗粒内部腔室,而将外部液层经反应后作为微颗粒壳层,从而实现对新型腔室型微颗粒的可控设计和制备。在该方法中,借助微流控技术对乳液尺寸、形状、单分散性和结构的精确控制,可以对腔室型微颗粒的壳层尺寸和厚度,以及内部腔室的尺寸和数目等进行精确调控。而O/W/O和W/O/W双重乳液的中间水层和油层使得该方法可广泛适用于多种水溶性和油溶性材料,以及可以良好分散的有机、无机纳米颗粒材料等以用于构造多样化的微颗粒。此外,O/W/O和W/O/W双重乳液的内部油滴和水滴结构还分别为油溶性和水溶性物质的封装提供了具有更好溶解性的内部环境。微流控复乳液滴能够实现对内部液滴的高封装率(约100%),这也为活性物质或药物等在制备微颗粒过程中的同步、高效率的封装提供了可能性。

3.1中空功能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

Zhang等利用O/W/O双重乳液作为模板,通过将具有温敏特性的NIPAM、具有葡萄糖识别特性的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以及亲水性丙烯酸单体加入其中间水层中并由紫外光照引发聚合,再使用有机溶剂将内部油滴洗去后,制得了具有中空腔室结构的单分散葡萄糖响应型水凝胶微颗粒。该中空微颗粒的内部空腔可用于包载胰岛素,而其水凝胶壳层可在37℃条件下响应葡萄糖浓度变化以实现胰岛素的自律式控制释放。当葡萄糖浓度升高时,水凝胶壳层溶胀使得其交联网络结构的网孔变大,从而内部包载的胰岛素可以透过壳层快速扩散释放;而当葡萄糖浓度降低时,水凝胶壳层收缩使得交联网络结构的网孔变小,从而胰岛素扩散减慢、释放速率降低。这种葡萄糖响应型中空功能微颗粒为设计和开发新型自律式控释载体以用于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模型和理论指导。基于这种微流控制备方法,研究者通过灵活调节中间水层中的功能组分为其他水溶材料如N,N-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或者NIPAM和苯并-18-冠-6-丙烯酰胺,还成功制得了能够响应pH变化或者铅离子浓度变化以实现壳层溶胀收缩的中空水凝胶微颗粒,以期用于不同需求情况下物质的控制释放。

3.2核-壳型功能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

Wang等通过将均匀分散有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NIPAM单体溶液作为中间水相,大豆油作为内、外油相,由微流控装置制得O/W/O双重乳液作为模板后,再由紫外光照引发其中间水层聚合,制得了具有热引发自爆突释功能的核-壳型(油核-水凝胶壳层)水凝胶微颗粒。该微颗粒的内部油核可用于封装油溶性的药物;而其PNIPAM水凝胶壳层的温敏体积相变特性以及壳层中镶嵌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响应特性,使得该微颗粒可先在外加磁场引导下定向运输到某一特定的位点,然后在升温作用下使壳层收缩从而挤压内部油核至壳层破裂,并最终将内部油核连同其中所溶解的物质一起快速突释出来,从而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这种具有磁靶向运输和自爆式突释功能的核-壳型水凝胶微颗粒为新型药物传送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基于这种微流控制备方法的通用性,研究者通过改变O/W/O双重乳液模板的中间水层组分以调节微颗粒壳层的功能,还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能够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如钾离子、乙醇、没食子酸乙酯等浓度变化来实现自爆式突释功能的新型微颗粒。此外,Liu等通过使用均质乳化剂制备的W/O乳液作为内部油相来构造O/W/O双重乳液,成功制备得到了内部油核中分散有水滴的自爆式水凝胶微颗粒,实现了自爆式微颗粒对水溶性药物或者纳米颗粒的封装运输。在升温条件下,微颗粒水凝胶壳层不断收缩挤压内部油滴,从而使得内部油滴连同封装有纳米颗粒的最内部水滴一并被快速释放到外部环境中,达到了很好的突释效果。除了上述自爆式核-壳型微颗粒外,研究者还利用O/W/O双重乳液研制出另一类具有突释功能的核-壳型微颗粒。Liu等通过将壳聚糖加入中间水相、交联剂对苯二甲醛加入内部油相,由微流控装置制得O/W/O双重乳液后,内相中对苯二甲醛扩散进入中间水层使壳聚糖交联形成壳层,从而制得了内含油核的核-壳型微颗粒。该微颗粒的交联壳聚糖壳层可以在较低的pH条件下降解,从而使得壳层溶解消失并将内部油核释放出来。

3.3孔-壳型功能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

具有封闭壳层的中空微颗粒和核-壳型微颗粒在物质封装方面展现出了高效的性能。然而,其内部所封装的物质分子通过微颗粒壳层(如上述微颗粒的水凝胶壳层)的传质往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通过在微颗粒壳层上构造孔结构,可以促进物质分子穿过壳层的传质过程;并且,通过对孔结构进行调控,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孔的尺寸和功能性控制物质的封装和控释过程,从而使微颗粒功能更加多样化。Wang等基于微流控W/O/W双重乳液,通过调节中间油层组分以控制内相水滴与外部水相之间的黏结以控制双重乳液的结构变化,并以此为模板制得到了壳层表面具有单个通孔结构的孔-壳型微颗粒。该方法中使用了光聚合树脂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PTA)和有机溶剂苯甲酸苄酯(BB)的混合溶液作为中间油相,并使用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作为乳化剂。由于ETPTA单体对PGPR的溶解度较差,因此降低了中间油相对PGPR的溶解能力,导致内相水滴与中间油层之间的W/O界面以及中间油层与外部水相之间的O/W界面趋向于黏结,从而使得双重乳液由核壳型可控演化成橡子型结构。通过改变中间油相中ETPTA的比例,可以控制W/O/W双重乳液的演化程度。以这些可控演化后的双重乳液作为模板,便可以制得壳层表面具有单个通孔结构,且通孔尺寸和内部空腔的结构均精确可控的孔-壳型微颗粒。此外,基于微流控技术对双重乳液内部液滴数目和尺寸的精确控制,还可以对微颗粒中孔-壳型结构的数目以及尺寸进行调控。这种具有可控孔-壳型结构的微颗粒可以用于基于尺寸匹配的“lock-key”式颗粒捕获;也可以用于从不同尺寸的混合颗粒中选择性地装载小颗粒,从而实现基于颗粒尺寸的选择性筛分

3.4多腔室型功能微颗粒的微流控制备

能够分隔封装不同组分的物质,并可以实现对所封装物质的按需释放的多腔室微颗粒,在作为传送载体用于不相容活性物质的协同运输,以及作为微反应容器用于不同反应物的微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腔室微颗粒的传统制备方法通常是采用内含多个液滴的双重乳液作为模板进行合成,或者是逐步将一个腔室型微颗粒封装到另一个腔室型微颗粒中;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工艺复杂,并且难以独立、精确地控制内部各个腔室的结构。而微流控多组分多重乳液则为多腔室功能微颗粒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独特的模板,其内部不同组分的液滴可作为独立的腔室用于不同组分物质甚至不相容物质的隔离封装。并且,通过精确控制其内部不同组分液滴的尺寸、数目和比例,可以实现对内部各个腔室的独立调控、以及对不同组分封装剂量的优化。Wang等利用内含两种不同组分油滴的O/W/O四组分双重乳液作为合成模板,通过紫外光照聚合中间水层中含有的NIPAM单体,从而一步可控制得了内含不同组分油滴且其数目和比例均精确可控的多腔室型微颗粒。当温度升至微颗粒PNIPAM壳层的VPTT以上时,微颗粒会因为壳层剧烈收缩而将内部不同组分的油滴连同所封装的物质一同释放出来。这种共封装和释放模式使得该微颗粒有望用于协同运输和释放不同组分药物或反应物以用于协同治疗或触发式按需反应。微流控多组分多重乳液能够封装不同组分液滴的特点,也为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整合到同一个微颗粒中以获得多功能特性提供了可能。Liu等利用O/W/O四组分双重乳液作为模板成功制得了同时具有磁靶向响应特性和铅离子响应特性的多功能水凝胶微颗粒。该乳液模板的外部水滴中溶解有NIPAM和苯并-18-冠-6-丙烯酰胺单体,水滴内部封装有一个含有磁性纳米颗粒和聚苯乙烯高分子(PS)的乙酸异戊酯液滴以及一个大豆油滴。首先,磁性纳米颗粒和聚苯乙烯经乙酸异戊酯挥发后沉积下来形成固体PS磁核;然后,水滴中的单体经紫外光照聚合后形成包含有PS磁核和大豆油滴的水凝胶,再经过有机溶剂洗去大豆油核后,得到了具有PS磁核和空腔的水凝胶微颗粒。该微颗粒可以在外加磁场引导下进行定向运动,并且其水凝胶壳层可以响应外界环境中铅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发生溶胀或者收缩,从而有望用作受铅离子污染的微环境中的微型传感器或执行器。

4总结与展望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5篇

阴极过程试验结果显示,当镀液中加入SiC微粒和稀土后,复合材料的阴极沉积电流密度增加,有利于Ni-W-P合金在阴极沉积,并形成Ni-W-P-SiC或RE-Ni-W-P-SiC复合材料。而在镀液中加入PTFE后,却降低复合材料镀层的阴极沉积电流密度。当稀土的添加量为7~9g/l时,复合材料镀层的阴极沉积电流密度增加并不明显;随着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镀层的阴极沉积电流密度增加较明显,当添加量达到11~13g/l时,镀层的阴极沉积电流密度增加达到最大值;若进一步增加稀土用量,则阴极沉积电流密度有所下降。SiC微粒与Ni-W-P合金共沉积的机理是:SiC微粒本身带负电荷,当加入到镀液中,它会吸附周围的正电荷,在流体动力学和电场力的作用下,迁移到阴极表面形成弱吸附;其次,到达阴极表面的SiC微粒在静电场力的作用下脱去水化膜与阴极直接接触而形成强吸附;第三,吸附到阴极表面的SiC微粒被Ni-W-P合金捕获一起沉积到镀层中。

RE-Ni-W-P-SiC复合镀层在不同浓度的硫酸、盐酸、磷酸和氯化铁等溶液中的腐蚀试验结果表明,以Ni-W-P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镀层在镀态或热处理条件下在硫酸,磷酸,盐酸和氯化铁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其耐蚀性优于316L不锈钢;Ni-W-P-SiC复合镀层在盐酸、硫酸和氯化铁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Ni-W-P合金镀层和RE-Ni-W-P-SiC复合镀层,而RE-Ni-W-P-SiC复合镀层在磷酸溶液中的耐蚀性又优于Ni-W->:请记住我站域名/

复合材料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镀层的硬度增加,在400℃时达峰值,加热温度继续升高,镀层硬度呈下降趋势;此外,阴阳极相互垂直所得复合镀层的硬度高于阴阳极相互平行的硬度;镀态时复合镀层的磨损率均最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磨损率呈下降趋势,在400℃时磨损率最低,耐磨性最好。继续升高温度,磨损率有所上升。另外,随着镀层中磷含量的增加,其耐磨性改善。在400℃热处理条件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增加,当热处理时间达到3小时时,镀层硬度和耐磨性达到最佳值;若继续延长时间,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将降低。随着镀液中SiC浓度的增加,RE-Ni-W-P-SiC复合材料镀层的硬度增加,同时镀层的耐磨性能也增强。镀液中钨酸钠浓度对RE-Ni-W-P-SiC多功能复合材料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与镀液中SiC浓度对RE-Ni-W-P-SiC复合材料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钨酸钠浓度的升高,RE-Ni-W-P-S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提高。随着镀液中次亚磷酸钠浓度的升高,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降低。

RE-Ni-W-P-SiC复合材料镀层的组织与结构分析表明,复合镀层在镀态下为非晶态,当热处理温度升到200℃时,镀层开始晶化并析出Ni3P相;当温度达到500℃时,镀层晶化完毕,产生新相g-(FeNi)。因此,整个镀层的显微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过程是:非晶态混晶态晶态;稀土元素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组织无影响,但可以提高复合镀层中SiC微的含量;镀液中钨酸钠和柠檬酸的浓度对复合材料镀层的结构影响不大,复合材料中的磷含量是镀层非晶化的主要决定因素;镀液中钨酸钠和柠檬酸的浓度对复合材料镀层的表面形貌影响较大,当钨酸钠的浓度为90—150g/L和柠檬酸的浓度为150—170g/L时,复合材料镀层表面颗粒细小,而且平整光滑。

复合材料镀层的抗高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纯镍镀层、Ni-W-P、Ni-W-P-SiC和RE-Ni-W-P-SiC复合镀层的氧化膜重量和氧化时间的关系,在氧化时间小于60min时,氧化膜的增长规律近似于直线方程;而在氧化时间大于60min后,它的增长规律可以用幂函数方程表示。四种镀层氧化速率的大小顺序是Ni>Ni-W-P>Ni-W-P-SiC>RE-Ni-W-P-SiC。在高温氧化过程中,Ni-W-P、Ni-W-P-SiC和RE-Ni-W-P-三种镀层的氧化膜重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型增加。RE-Ni-W-P-SiC复合镀层与Ni-W-P合金层相比,它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可以提高2-3倍。镀层的截面形貌表明,经500℃下氧化,Ni-W-P合金已向基体扩散,与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Ni-W-P-SiC复合镀层与基体之间有分界线,但不明显;而RE-Ni-W-P-SiC复合镀层在此温度下有明显的分界线。经800℃下氧化后,除RE-Ni-W-P-SiC复合镀层与基体有明显分界线外,其它两种镀层均无分界线。Ni-W-P、Ni-W-P-SiC和RE-Ni-W-P-SiC三种镀层经800℃下氧化后的X-射线衍射图同样显示,RE-Ni-W-P-SiC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

对电沉积RE-Ni-W-P-SiC多功能复合材料进行了日处理5平方米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处理的多种零部件在磷化工、制糖和卷烟等工业中应用,其寿命明显高于国产零部件,接近或超过进口件的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沉积,RE-Ni-W-P-SiC复合材料镀层,硬度与耐磨性,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组织与结构,应用。

Atract

ProceandbasictheoryofelectrodepositedRE-Ni-W-P-SiCmultifunctionalcompositecompositecoatinghavebeenstudied,includingsomecontentsasfollows:

E-pHpatterofNi-P-H2OandNi-C-H2Osystemsweredrownoutonthebasisofthermodynamicanalysis,andresultsshowthatNiandPcanco-depositonthecathodeintheformofNi3P;therearesomeNi3Cphasesinthecoating,andCcomesfromorganiccompoundwhichwasaddedinthebathandCO2intheairthatwasdiolvedinwater.

ExperimentalresultsofproceparametersindicatethataseriesofRE-Ni-W-P-SiCcompositecoatingswithdifferentcontentswereobtainedbymeaofaropriateparameters,andcomponentscopesofthecoatingsareSiC5~30wt,Ni50~60wt,W10~25wt,P5~15wtandRE5~10wt.ThecontentsofW,PandSiCi nthecompositecoatingswereincreasedwhenchloride,oxideandsulfaterareearthwasaddedinthebathreectivelyortogether.Theadditionofsodiumhypophohatemustbearopriate,ifaddedmuch,WandSiCcontentsinthecoatingsweredecreased,Sotheadditionofsodiumhypophohatemustbecontrolled10~15g/l.Currentdeity,temperatureandpHvaluehavecoiderableeffectsonthecontentsofW,PandSiCinthecompositecoatings.Generally,currentdeity(Dk)mustbecontrolled5~10A/dm2,pH6.0~6.5andtemperature55~65oC.Besides,DkandpHhaveagreateffectonthesurfacemorphologiesofthecoatings,andthecompositecoatingsgetcoarsewhenDkandpHwerehigh,onthecontrary,thecompositesgainfinecrystalwhenDkandpHwerelow.TheagitatingintervaltimehaslittleeffectonNi,WandPcontents,whileithascoiderableeffectonSiCcontentinthedeposits.ExteionofagitationandintervaltimewilldecreaseSiCcontentinthecomposites,sointervalandagitatingtimemustbecontrolled3miand4~5mireectively.

CurvesofcathodicpolarizationdilaythatwhenSiCparticlesandrareearth(RE)wereaddedinthebath,cathodicdepositingcurrentdeityofthecompositesincreases,anditisprofitableforNi-W-Pcoatingtodepositinthecathode,formingNi-W-P-SiCandRE-Ni-W-P-SiCcomposites.Onthecontrary,theadditionofPTFEinthebathdecreasescathodicdepositingcurrentdeityofthecoatings.Thecurrentdeityincreasesalittlewhentheamountofrareearth(RE)is7~9g/l;however,thedeityincreasesgreatlywithincreasingamountofRE,anditreachespeakvaluewhentheamountofREis11~13g/l.ButiftheamountofREisraisedfurther,thecurrentdeitydecreases.MechanismofSiCparticlesandNi-W-Pcoatingco-depositionis:SiCparticlescarryaboutnegativeelectricchargeitself,andtheymayadsorbpositiveelectricchargearoundwhenSiCparticlesareaddedinthebath.Theymovetothesurfaceofcathodeandformweakadsorptionundertheeffectsoffluiddynamicsandelectricfieldforce;secondly,SiCparticlesonthecathodicsurfacedehydrateundertheeffectoftheelectrostaticfieldforceandformstrongadsorptiothirdly,SiCparticlesadsorbedonthecathodicsurfacearecapturedbyNi-W-Pcoatinganddepositedinthecomposite.

CorrosionexperimentsofRE-Ni-W-P-SiCcompositecoatinginH2SO4,HCl,H3PO4andFeCl3solutioshowthatthecompositecoatingsonthebaseofNi-W-PcoatingshavebettercorrosionresistanceinH2SO4,HCl,H3PO4andFeCl3solutioatas-depositedorheattreatment,andtheircorrosionresistanceissuperiortothatof316Lstainlesteel;thecorrosionresistanceofNi-W-P-SiCcoatinginHCl,H2SO4andFeCl3solutioismuchbetterthanthatofNi-W-PandRE-Ni-W-P-SiCcoatings;however,thecorrosionresistanceoftheRE-Ni-W-P-SiCcompositeinH3PO4solutionissuperiortothatofNi-W-P-SiCandNi-W-Pcoatings.ThecorrosionmechanismofRE-Ni-W-P-SiCcompositecoatinginH2SO4andH3PO4solutioisgapandintergranularcorrosion,andinHClandFeCl3solutioispointandintergranularcorrosion.

Resultsofhardneandwearresistanceofthecompositecoatingsshowthatthehardneofthecoatingsincreaseswithincreasingheattreatmenttemperature,anditreachespeakvalueat400oC.Butitdecreaseswithincreasingheattreatmenttemperaturecontinually.Besides,thehardneofthecoatingbyverticalhangingbetweencathodeandanodeismuchhigherthanthatofonebyparallelhangingbetweencathodeandanode.Theabrasionrateofthecompositesishighestatas-deposited,whileitdecreaseswiththeriseoftemperature,itcutsdownlowestat400oC.Buttheabrasionrateincreaseswithcontinuingraisingheattreatmenttemperature.Thewearresistanceofthecoatingisraisedwithincreasingthephohoruscontentinthedeposit.Thehardneandwearresistanceofthecompositeincreasewithexteionofheattreatedtimeat400oC,andtheyreachtheirpeakvaluesat3hoursreectively.However,thehardneandwearresistanceofthecoatingdecreasewiththeriseoftheheattreatedtime.ThehardneandwearresistanceoftheRE-Ni-W-P-SiCcompositecoatingincreasewiththeriseofSiCandsodiumtungst ateconcentratiointhebathreectively,whilethehardneandwearresistanceoftheRE-Ni-W-P-SiCcoatingdecreasewithincreasingsodiumhypophohateconcentrationinthebath.

MicrostructureofelectrodepositedRE-Ni-W-P-SiCcompositecoatingwasstudied,andresultsshowthattheRE-Ni-W-P-SiCcompositecoatingisamorphousas-deposited.WhilethecoatingchangesintothecrystalandNi3Pphasesprecipitatewhenheattreatedtemperatureisraisedto200oC;Thecrystalproceofthecoatingisfinishedandnewγ-(FeNi)phaseisproducedwhentemperaturerisesto500oC.Therefore,themicrostructurechangingproceofthecoatingisamorphousmixturecrystal;therareearthhasnoeffectonthemicrostructureofthecoating,whileitcanincreasetheSiCcontentinthedeposits.Sodiumtungstateandcitricacidconcentratiointhebathhavenoeffectsonthemicrostructureofthecomposite,howevertheyhavecoiderableeffectsonthesurfacemorphologiesofthecoatings.Thecoatingswithfinecrystalandsmoothsurfacewillbeobtainedwhensodiumtungstateconcentrationis90~150g/landcitricacidconcentrationis150~170g/l.Thephohoruscontentinthecompositeisadecisivefactorthatenablesthecoatingtochangeintoamorphousstate.

TheresistancetooxidationathightemperatureofthemultifunctionalelectrodepositedRE-Ni-W-P-SiCcompositesisinvestigated.TheresultsshowthatduringhightemperatureoxidationtherelatiohipbetweentheoxidizedfilmweightofpureNi,Ni-W-P,Ni-W-P-SiCorRE-Ni-W-P-SiCcoatingandtheoxidationtimeisamixedcurve,i.e.itisaroximatelyalinearrelatiohipwhentheoxidationtimeislethan60miwhileitisapowerfunctionrelatiohipwhentheoxidationtimeisover60mi.TheoxidationrateorderofthefourcoatingsisNi>Ni-W-P>Ni-W-P-SiC>RE-Ni-W-P-SiC.TheoxidizedfilmweightofNi-W-P,Ni-W-P-SiCorRE-Ni-W-P-SiCcoatingincreasesexponentiallywithariseinoxidationtemperature.Thehightemperature-oxidationresistanceofRE-Ni-W-P-SiCcompositecoatingis3~4timesthatofNi-W-Palloycoating.Thecrosectionmorphologiesshowthatafterheat-treatmentat500oCtheNi-W-Pcoatingdiffusesintothematrix,andthereisnoobviousboundarybetweenNi-W-Pcoatingandmatrix;thereisaboundarybetweentheNi-W-P-SiCandmatrix,butitisnotclear;thereisanobviousboundarybetweenRE-Ni-W-P-SiCcoatingandmatrix.Afterheattreatmentat800oCthereisnoboundarybetweenNi-W-PorNi-W-P-SiCcoatingandmatrixwhilethereisaboundarybetweenRE-Ni-W-P-SiCcoatingandmatrix.X-raydiffractionpatterofNi-W-P,Ni-W-P-SiCandRE-Ni-W-P-SiCcoatingsshowclearlythatRE-Ni-W-P-SiCcoatinghasbetterresistancetohightemperatureoxidation.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6篇

(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江苏 盐城 224051)

【摘要】本文探讨了《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分析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和实施手段,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的其他双语专业选修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材料;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法;互动式启发教学法;对比式启发教学法

基金项目:感谢盐城工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JY2014C36。

0引言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学科在本科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材料科学前沿、掌握材料学科专业英语,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材料导论》双语课和《材料科学基础》双语课。而《功能材料》双语课这门课程一般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专业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了各种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结构与性能、应用特点等,因此对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专业英语的要求都比较高。在本科教学中,很多学校也都开设了《功能材料》汉语课程,甚至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介绍各种功能材料。然而《功能材料》双语课目前在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学科本科教学中开设的比较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王江探讨了功能材料课程应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推荐了英文教材,指出这门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更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探讨了《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分析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和实施手段,就如何提高《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教学效果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1案例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广泛为广大教师采用到教学中去。《功能材料》双语课的教材虽然国外出版过几本很相关的功能材料教材,但是这些教材价格比较贵,学生负担不起,而且知识深度也跟本科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不符。同时,《功能材料》双语课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校设置的学时数有限,一般为32个学时,国外的教材多数长达300多页,远远不能完成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因此《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可以采用自编教材,以各方面功能材料的英文综述作为该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顶级期刊杂志的文章来了解该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应用特点,从而全面了解了该材料的发展动态,使学生既学习到了科学前沿,又能在同步翻译的过程中学习专业英语。因此英文综述和英文期刊作为案例开展《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教学,既符合《功能材料》选修课的性质,又满足《功能材料》双语课的特点,同时解决了英文教材的问题,而且案例体系是可以实时更新的,使学生能够了解功能材料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甚至可以学习《science》和《Nature》上相关材料的研究进展,用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来向学生灌输知识是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2互动式启发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以各方面功能材料的英文综述作为该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顶级期刊杂志的文章来了解该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应用特点,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任务很重,需要课前提前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如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翻译文献,了解该领域功能材料的发展动态,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讲述通过翻译和学习掌握的知识,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专业英语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与组员的互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疑问、提出疑问,最后通过与组员和老师的互动过程中解决疑问,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对比式启发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各方面功能材料的英文综述作为该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往往存在一个问题,英文综述一般都比较长,教师同步翻译讲解的过程中会很枯燥,使学生丧失听课兴趣,而且功能材料种类繁多,涉及到声光电磁热等各方面功能,同时每一种性能的功能材料都有很多种具体的相关材料可以实现改性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多采用对比式启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区别和关系,可以加深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采用对比的方法往往会使学生记住材料间的差别,提高教学效果。

4总结

《功能材料》双语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尤为重要,初步探索了案例教学法、互动式启发教学法和对比式启发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实践。希望本文能够为其他材料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材料概论》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1,5:188-189.

[2]雷丽文,水中和,刘启明,陈伟,邢伟宏.《材料概论》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47-48.

[3]刘辉,董文,张晓庆,李研.《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1,10:162,164.

[4]梁天权,赵翠华,李伟洲,胡治流.材料科学基础双语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增刊):189-190.

[5]王江.《功能材料》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12:425.

[6]张素芳.案例教学法在双语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0,5:29-30,41.

[7]罗春婵.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66-67.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无机功能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G642.3;TB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72-02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广东,面向珠江三角洲,培养掌握现代化学与材料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新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材料的设计、检测、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无机功能材料是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既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又在农业、化工和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无机功能材料是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建立教学新体系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内容包括无机材料概论、晶态与非晶态结构、超导材料、压电材料、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红外材料、光导材料、变色材料、磁性材料、特种玻璃、生物功能材料、多孔材料等内容。在十多年教学中,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以“制备—结构—特性—应用”为主线,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授课内容的先进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1.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结合,体现先进性。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研究热点是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从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中获得无机功能材料研究的相关信息,把研究热点与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前沿知识,接触学术前沿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2]。例如,在讲授压电陶瓷材料时,首先讲授传统的压电陶瓷,以PZT为基的二元系、三元系铅基压电陶瓷的制备、性能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其次向学生介绍这类压电陶瓷中大量的铅在制备、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都会污染环境;最后介绍当前无铅压电陶瓷研究进展,包括BaTiO3基、BNT基和铌酸盐系等无铅压电陶瓷。讲授无机超导材料时,先介绍物质磁性的分类、磁性材料种类、特性和应用,再介绍当前磁性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磁性半导体、分子基磁体以及同时具有铁电和铁磁双重性质的磁电复合材料。在讲授无机多孔材料时,介绍2012年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吸附二氧化碳的新材料NOTT-202a的结构、特性和应用前景[3]。通过学科研究前沿知识的讲授,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实际结合,体现实用性。无机功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热致变色材料是一种能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响应的新型智能材料,其中的无机低温热变色材料具有随温度变化颜色改变的特性,可将在商标、封签和票据上作特殊的标记进行化学防伪,用于冷冻食品、蔬菜和水果等各类食品适宜保存温度的指示,制作热变色家具、茶具和玩具,用于绘画、美术作品和广告中产生一些奇特的效果等[4]。变温磁性材料与家用电饭锅,压电材料与煤气灶和倒车报警器,变色玻璃与太阳镜,气敏陶瓷与煤气报警器,荧光材料与彩色电视机,红外材料与节水龙头,形状记忆合金与儿童矫牙,多孔材料与饮水机,无机纳米抗菌材料与保健鞋垫,超导材料与磁悬浮列车,吸波材料与隐身飞机,泡沫玻璃与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等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无机功能材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增强理论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5,6]。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选课学生人数安排讨论课次数,采用方式为:首先教师提出若干个课题,如金刚砂的制备、结构和应用,无机超导体的种类、结构和应用,宝石中的化学以及气敏陶瓷的种类、特性和应用等;其次学生自由组合成2~3人小组,查阅文献和制作PPT;最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成员上台讲授。从实施效果来看,这种课堂讨论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PPT制作、语言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2.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将多媒体引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继承、扬弃和补充,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例如在讲授超导材料时,先让学生观看磁悬浮现象的视频,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磁性圆片在低温下会在金属圆片的上方悬浮起来?”引入讲授内容——超导材料,然后从超导现象,超导特性,超导材料的种类、结构及其在输电、电机、交通运输、微电子、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应用进行讲授。在讲授发光材料时,先利用中山大学部级精品课程《综合化学实验》网络资源,让学生观看“化学发光材料制备”视频,了解化学发光材料制备过程、结构表征的方法和手段,观察发光现象。在讲授激光材料和压电陶瓷前,播放一段激光雕刻机制作葫芦工艺品和压电陶瓷的有关应用的视频。在讲授激光产生的机理时,采用动画展现“三能级系统”、“四能级系统”、粒子数反转和激光形成的过程。这种讲授与动画和视频的有机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近几年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1)设置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7],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利条件,开设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BaTiO3陶瓷粉体,微波辐射法合成磷酸锌,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等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与深圳宝嘉能源有限公司,中山东晨磁性电子制品有限公司,佛山安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东莞长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台实防水补强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了解镍锌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锂离子电池等无机功能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过程,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近几年来,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含氮共轭聚合物与无机半导体杂化光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催化机理研究,双功能光转换剂的制备及其在棚膜中的应用研究,一维二氧化钛纳米管装载恩诺沙星纳米囊研制及缓释特性研究,季鏻盐类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了解无机功能材料研究的发展动态,开阔知识视野,增强学习和研究的兴趣。(4)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课外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8],近几年来,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获得了碳纳米管/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智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橄榄石纳米LiFePO4正极材料的模板法制备及性能研究,稀性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农药降解的研究,水热法制备钬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GeS簇/MOFs复合多孔纳米材料可见光催化还原CO2和H2O合成甲醇的研究,金属氧化物改性多孔碳球的制备、表征及其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和竹炭为模板制备纳米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等科技创新项目,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体现考核客观性和公正性

为了体现客观性和和公平性,无机功能材料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结合办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考查平时作业、课堂教学参与、小论文撰写、PPT制作和课堂讨论讲授效果等。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60%,题型包括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专业名词英汉互译和简答题。其中前三项主要考核学生对无机功能材料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后二者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无机功能材料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评教结果看,2008~2012年得分均92分以上,位居学院专业课前列。学生主持与课程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4项,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32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使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在培养适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材料化学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北君,朱世富,何知宇,等.“现代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8,(6):77-79.

[2]王艳荣.《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7,(2):128-129.

[3]YANG Sihai,LIN Xiang,L.William,et al.A partially interpenet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selective hysteretic 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J].Nature Materials,2012,11(8):710-716.

[4]王海滨,刘树信,霍冀川.无机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陶瓷,2006,42(4):11-13.

[5]程顺有.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讨论”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4,(3):87-90.

[6]王果.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2):60-62.

[7]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42-43,133.

[8]黄朝晖,刘艳改,房明浩,等.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材料专业教学优化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24-126.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各向异性材料,功能梯度材料,共线裂纹,奇异积分方程

 

引言

由于功能梯度材料 (FGMs)的广泛运用,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功能梯度材料断裂力学进行了研究[1-4]。Choi[5]和Choi 等[6]研究了功能梯度界面裂纹和界面共线裂纹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断裂问题。但实际制备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功能梯度材料将很少是各向同性的,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研究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断裂行为的文献不多。 Ozturk 和 Erdogan研究了无限大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受静态机械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方向平行于材料属性梯度方向的I型[7]断裂问题和裂纹方向垂直于材料属性梯度方向的混合型[8]断裂问题。Chen等[9]研究了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瞬时内部裂纹问题核心期刊。 假设裂纹方向和材料的梯度方向平行,Guo等[10-11]研究了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条的内嵌裂纹和边裂纹问题。Dag等[12]分别用积分变换—奇异积分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有限厚度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涂层—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基底间界面裂纹问题。

以上研究的都是单裂纹,对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共线裂纹问题都很少研究,然而这种模型对工程结构裂纹止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以前的研究假设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剪切模量为单参数指数形式物理论文,事实上单参数指数形式只能模拟一些特殊的材料性质,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假设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参数成双指数参数变化,本文研究了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共线裂纹问题,分别对非均匀材料内含裂纹以及均匀材料内含裂纹等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 Fourier 变换将混合边值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奇异积分方程,并得到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

1、 问题的提法

如图 1 所示,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和一正交各向异性均匀基底理想粘结,厚度分别记为和 ,在两种材料里有长度为 的裂纹。两种材料在方向是无限大,分别是裂纹在轴的裂纹尖端。在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时,很多文章假设材料性质的变化为单参数指数形式[7-11]。 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正交各向异性带的材料性质假设为以下双指数参数形式

(1)

其中 是正或负的非均匀参数, 是另一个非均匀参数。

本构方程可以写为

(2)

对图1 中的混合边值问题物理论文,边界和连续性条件为

(3)

(4)

(5)

(6)

(7)

(8)

(9)

(10)

(11)

2、 问题求解

图1 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共线裂纹示意图

Fig.1 Geometry ofcollinear cracks in orthotropic inhomogeneous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由于结构对称,我们只考虑上半平面,即 , 运用Fourier变换,位

移可以表示为

(12)

这里 在附录里给出核心期刊。 不失一般性,取是未知函数,k=1,2分别代表材料为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和正交各向异性均匀基底。

我们引入两个新的函数

(13)

表1 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力学性质

Table 1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orthotropic FGMs

由均匀边界条件 (3-11), 经过很长的推导,有

(14)

其中

(15)

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SIFs)定义为

(16)

3、结果和讨论

在常应力载荷和 下,内部裂纹取,首先考虑单参数指数模型,我们假设。为了证明求解过程的正确性, 我们首先将所得的结果和文献[10]的结果进行对比。

图2 对中心内部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2 Influences of on SIFs for acentral internal crack

图3 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力学性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Fig.3 Influences of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orthotropic FGMs on SIFs

()

图4 裂纹长对单裂纹和共线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4 The effect of cracklength on SIFs for a single crack and two collinear cracks

图5 对共线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5 Influences of for collinearcracks on SIFs ()

图6 对共线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6 Influences of for collinearcracks on SIFs ()

从图2 中可以看出物理论文,文中的计算结果与文献[10]吻合的很好。

图3-6给出了材料力学性质和非均匀参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质见表1。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不大,对三种材料而言,材料III给出的应力强度因子最小;相比单裂纹,共线裂纹总是给出最大的应力强度因子;随着的增加而变小, 随着 的增加而变大, 随着 的增加而变大, 随着的增加而变小,通过适当的参数调节可以延缓裂纹的扩展。

参考文献

[1]黄干云,汪越胜,余寿文.功能梯度材料的平面断裂力学分析[J]. 力学学报, 2005, 37: 1-8.(Huang G.Y.,Wang Y.S., Yu S.W. A new multi-layerer model for in-plane fracture analysis of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J].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Applied Mechanics, 2005, 37: 1-8.(in Chinese))

[2]L, C.F., Chen,W.Q., Zhong, Z. Two-dimensional thermoelasticity solution forfunctionally graded thick beams[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06, 49: 451-460.

[3]程站起,仲政.功能梯度材料涂层平面裂纹分析[J]. 力学学报, 2007, 39:685-691.(ChengZ.Q., Zhong Z. Fracture analysis of a functionally graded coating under planedeform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007, 39:685-691.(in Chinese))

[4]Ding,S.H., Li X. The periodic crack problem in bonde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7, 2: 171-179.

[5]Choi,H.J. Bonded dissimlar strips with a crack perpendicular to the functionallygraded interfa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1996, 33: 4101-4117.

[6]Choi,H.J., Lee K.Y., Jin T.E. Collinear cracks in a layered half-plane with agraded nonhomogeneous interfacial zone – Part I: Mechanical respon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98, 94: 103-122.

[7]Ozturk,M. and Erdogan, F. Mode I Crack Problem in an Inhomogeneous Orthotropic

Medi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7, 35: 869-883.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各向异性材料,功能梯度材料,共线裂纹,奇异积分方程

 

引言

由于功能梯度材料 (FGMs)的广泛运用,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功能梯度材料断裂力学进行了研究[1-4]。Choi[5]和Choi 等[6]研究了功能梯度界面裂纹和界面共线裂纹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断裂问题。但实际制备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功能梯度材料将很少是各向同性的,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研究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断裂行为的文献不多。 Ozturk 和 Erdogan研究了无限大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受静态机械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方向平行于材料属性梯度方向的I型[7]断裂问题和裂纹方向垂直于材料属性梯度方向的混合型[8]断裂问题。Chen等[9]研究了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瞬时内部裂纹问题核心期刊。 假设裂纹方向和材料的梯度方向平行,Guo等[10-11]研究了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条的内嵌裂纹和边裂纹问题。Dag等[12]分别用积分变换—奇异积分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有限厚度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涂层—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基底间界面裂纹问题。

以上研究的都是单裂纹,对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共线裂纹问题都很少研究,然而这种模型对工程结构裂纹止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以前的研究假设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剪切模量为单参数指数形式物理论文,事实上单参数指数形式只能模拟一些特殊的材料性质,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假设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参数成双指数参数变化,本文研究了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共线裂纹问题,分别对非均匀材料内含裂纹以及均匀材料内含裂纹等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 Fourier 变换将混合边值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奇异积分方程,并得到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

1、 问题的提法

如图 1 所示,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和一正交各向异性均匀基底理想粘结,厚度分别记为和 ,在两种材料里有长度为 的裂纹。两种材料在方向是无限大,分别是裂纹在轴的裂纹尖端。在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时,很多文章假设材料性质的变化为单参数指数形式[7-11]。 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正交各向异性带的材料性质假设为以下双指数参数形式

(1)

其中 是正或负的非均匀参数, 是另一个非均匀参数。

本构方程可以写为

(2)

对图1 中的混合边值问题物理论文,边界和连续性条件为

(3)

(4)

(5)

(6)

(7)

(8)

(9)

(10)

(11)

2、 问题求解

图1 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共线裂纹示意图

Fig.1 Geometry ofcollinear cracks in orthotropic inhomogeneous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由于结构对称,我们只考虑上半平面,即 , 运用Fourier变换,位

移可以表示为

(12)

这里 在附录里给出核心期刊。 不失一般性,取是未知函数,k=1,2分别代表材料为非均匀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和正交各向异性均匀基底。

我们引入两个新的函数

(13)

表1 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力学性质

Table 1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orthotropic FGMs

由均匀边界条件 (3-11), 经过很长的推导,有

(14)

其中

(15)

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SIFs)定义为

(16)

3、结果和讨论

在常应力载荷和 下,内部裂纹取,首先考虑单参数指数模型,我们假设。为了证明求解过程的正确性, 我们首先将所得的结果和文献[10]的结果进行对比。

图2 对中心内部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2 Influences of on SIFs for acentral internal crack

图3 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的力学性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Fig.3 Influences of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orthotropic FGMs on SIFs

()

图4 裂纹长对单裂纹和共线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4 The effect of cracklength on SIFs for a single crack and two collinear cracks

图5 对共线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5 Influences of for collinearcracks on SIFs ()

图6 对共线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Fig.6 Influences of for collinearcracks on SIFs ()

从图2 中可以看出物理论文,文中的计算结果与文献[10]吻合的很好。

图3-6给出了材料力学性质和非均匀参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质见表1。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质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不大,对三种材料而言,材料III给出的应力强度因子最小;相比单裂纹,共线裂纹总是给出最大的应力强度因子;随着的增加而变小, 随着 的增加而变大, 随着 的增加而变大, 随着的增加而变小,通过适当的参数调节可以延缓裂纹的扩展。

参考文献

[1]黄干云,汪越胜,余寿文.功能梯度材料的平面断裂力学分析[J]. 力学学报, 2005, 37: 1-8.(Huang G.Y.,Wang Y.S., Yu S.W. A new multi-layerer model for in-plane fracture analysis of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J].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Applied Mechanics, 2005, 37: 1-8.(in Chinese))

[2]L, C.F., Chen,W.Q., Zhong, Z. Two-dimensional thermoelasticity solution forfunctionally graded thick beams[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06, 49: 451-460.

[3]程站起,仲政.功能梯度材料涂层平面裂纹分析[J]. 力学学报, 2007, 39:685-691.(ChengZ.Q., Zhong Z. Fracture analysis of a functionally graded coating under planedeform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007, 39:685-691.(in Chinese))

[4]Ding,S.H., Li X. The periodic crack problem in bonde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7, 2: 171-179.

[5]Choi,H.J. Bonded dissimlar strips with a crack perpendicular to the functionallygraded interfa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1996, 33: 4101-4117.

[6]Choi,H.J., Lee K.Y., Jin T.E. Collinear cracks in a layered half-plane with agraded nonhomogeneous interfacial zone – Part I: Mechanical respon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98, 94: 103-122.

[7]Ozturk,M. and Erdogan, F. Mode I Crack Problem in an Inhomogeneous Orthotropic

Medi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7, 35: 869-883.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功能材料;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88-03

材料科学是一门领域十分宽广的学科,它所涉及的材料主要包括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如磁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等)的一类材料,它包括的面宽,用途多样化,主要在各类电器和仪表中作为能量转换和信息的感知、传输和记录等元件之用[1-3]。随着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强烈刺激现代材料向功能化材料方向发展,使得新型功能材料异军突起,赋予高新技术以新的内涵,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实现。

新型功能材料课程是材料化学和应用专业学科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课程,是综合了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内容的一门学科。目前,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新材料的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新型功能材料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4]。

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并总结本课程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教学内容

新型功能材料是指近年来发展起来和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越性能和特殊功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新产业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的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课程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如光电子信息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等,此类材料都是各国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由于功能材料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很多内容涉及一些正在发展的边缘学科。

目前,此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还不够完善、系统。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新型功能材料课程主要针对近年来涌现的功能性分子材料进行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型功能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结构和功能性间的关系,探讨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超分子化学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从化学逐渐向功能材料过渡,从理论上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拓宽学生对超分子化学与新功能材料的认识,为从事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 教学方法

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多、概念多、理论深,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局限,因此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这门课,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

2.1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指应用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5]。与板书教学相比,它具有课堂容量大、形象生动、易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等优点。

新型功能材料课程中包括很多复杂的分子结构式,结构与性能关系推理中涉及大量非常抽象的微观过程。针对这门课程特点,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多的难题,还可以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此类材料的设计思路,使枯燥的理论课程更加具体生动。但是,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忙于记笔记,缺乏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多媒体课件要真正服务于本课程的教学,必须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制作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且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

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式和理论推导,如果简单地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难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达不到教学效果。这时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本课程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性特征出发,寻找两种方法的切入点,注意两种不同教学手段间的切换。

2.2 联系日常生活引出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如果只进行抽象的讲解,对于本课程的初学者来说,很难真正接受,似乎很多功能材料与自己无关。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结合实际生活,强调新型功能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介绍超导材料时,可以先介绍超导材料的实际应用,如利用超导磁体磁场强、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用于制造超导悬浮列车和超导船;利用超导隧道效应,制造世界上最灵敏的电磁信号探测元件和用于高速运行的计算机元件,而用这种探测器制造的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可以测量地球磁场几十亿分之一的变化,能测量人的脑髓图和心磁图,还可以探测深水下的潜水艇,放在卫星上可用于矿产资源普查。通过对此类高新技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材料的设计思路和原理。

此外,还可以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材料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提出解决此类材料不足之处的方法以及设计新型功能材料的设想,为介绍新材料铺垫基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得到改善。

2.3 结合最新科研进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功能材料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不断会有新的研究成果被报道。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些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动态及进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新型储氢材料研究进展方面,从传统的高压储氢、液化储氢和金属氢化物储氢开始介绍,指出这几种储氢方式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最新的储氢方式——微孔配位聚合物储氢,借助此种新的研究成果,讨论配位聚合物的组成以及有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产生的原因。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化学,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将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掌握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提供最新科研成果的链接,方便学生自行浏览。对于一些理论较浅的科研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相互讲述。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类材料的全面理解,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他们对新问题的求知欲望。

2.4 优化课程考核体系,提高学生能动性

目前,南京晓庄学院专业基础课程最终成绩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另一部分是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一般由出勤率和平时作业构成。在这种课程考核体系下,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考得高就代表学得好,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表现出“考完学完”。因此,优化课程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尤为重要。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不变。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通过闭卷考试可以评价并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

2)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筛选多个相关研究专题,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不同的专题,通过共同查阅大量文献,写成4000字左右的综述。最后,从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以PowerPoint形式在课堂上报告该类材料的研究综述,每个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这既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感到一定的成就感,给学生提供进行语言组织与表达的机会。并保证全面、科学、正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同时增加这部分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考核比例。

3)课程结束后,每个学生需要总结该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对该课程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整个课程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以免“学前忘后”。这部分考核内容也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3 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合理分配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可以综合体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阵地。它不仅有教学的任务,更有教育的功能,可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以传授或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体现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学习包括探究学习和解决课题学习两个方面,前者偏重于自主思考,后者偏重于技术性活动。自主学习以探究学习为主,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教授为重点,学生自学为主线。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开展大家共同参与的讨论式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最终能够使学生真正得到专业素养的训练。

4 结束语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内容,及时补充新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优化课程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要更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更多地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殷景华,王雅珍,菊刚.功能材料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田莳.功能材料[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3]赵文元,王亦军.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生物功能材料 化学 材料学 生命科学

生物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中正在发展的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学科,同时还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范畴。而面对刚由高中迈向大学校门的本科生时,如何能引导学生由浅及深的深入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学习,并掌握专业所涉及的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人才,则需要一个系统周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策略。

一、外语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目前,国外的生物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迅猛发展,而在中国,生物功能材料领域则是属于一个新兴起步阶段,同时国际间的专业交流和合作也是必不可少,因此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合作交流的角度考虑,及时了解国际上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是保证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教学紧跟时展的必要工作,而外语水平的高低则直接限制了对国外研究工作的了解和领会程度。目前已经出现了系统的生物材料专业英语。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知识学习之前,就应该督促学生掌握扎实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化学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在深入学习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知识之前,需要系统学习各类基础化学知识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而来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并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实验功底,为将来学习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知识并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材料学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生物功能材料本身就是材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总的来讲,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系统学习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知识之前,除了化学基础知识以外,学生还应接受系统的材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材料加工工程及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现代材料学科更注重研究各类材料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四、生命科学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由生物功能材料的定义可知,生物功能材料是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即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生物功能材料能执行、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能,而不能恢复缺陷部位。因此,生物功能材料的应用对象就直接决定了生物功能材料学与生命科学的密切相关性。目前,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这类生物材料在植入到生物体内以后,会与机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如生物体内多种生物酶对材料降解的促进作用、材料降解产物需要在生物体内沿着特定途径完成代谢、材料产物的降解对生物体生理环境的反作用,等等。除了这些问题,研究者还要分别从个体、细胞、分子等水平研究生物功能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的这些研究内容无不体现了生物科学与生物功能材料的相互渗透。

五、解剖学、病理学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生物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所以解剖学内容包含不同的层次,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器官,以及器官之间的关系。而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临床性。生物功能材料是直接用于人体组织器官置换的一类材料,因此学生在从事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方向研究时,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来配合研究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和实际的解剖操作能力,并能够针对动物实验观察阶段出现的各种病理学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且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药物学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重点放在载药生物材料的研究上。在制备载药的生物功能材料时,研究者需要具备基本的药物合成的知识,并对所使用的药物的结构、性能、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及机体对药物的影响等知识有系统的学习。

在以上介绍的与生物功能材料相关的学科中,外语、化学是最基本的两大类学科,这是每个从事与生物功能材料相关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扎实功底的知识。材料学、生命科学也是相对比较基础的学科,但相对于前两种介绍的学科,其内容要相对专业,而解剖学、病理学及药物学是在前面介绍的几种学科基础上深入研究后应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时需要涉足的领域。

综上所述,作为新兴学科,生物功能材料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正是它的交叉性和边缘性才使得生物功能材料充满了突破和创新,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功能材料十分重视,中国也把生物功能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科研项目之一。生物功能材料的研究将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生物功能材料领域研究的进行,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展此专业的学习,因此全面了解生物功能材料专业与其它专业的交叉性并以此为根据来确定专业课程的范围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柳斌、郑斌、王定华.《创新教育案例全书》,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2]文国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12篇

绪论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材料化学主体内容比较关键的部分,在绪论这章应该让学生尽快对材料化学这门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材料化学的主体内容范围及其地位和作用以及一些学习方法,包括思维方式的转化和训练方面有一些了解,同时由于是双语教学,不断渗透英语教学内容仍是主体,所以在绪论内容设计上,逐步导入英文教材内容,用英语表述一些概念,对概念的理解上,采取中英文表述,主要是照顾英文理解较差的学生,同时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对材料化学绪论内容进行设计和实践,以下是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总结,以其今后更好地进行材料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教学方法上“重视学”,“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实施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

材料概念的导入

1材料的定义有关材料的定义有以下几种:材料是具有结构、光、磁、电的用途的物质(Matterisamaterialwhenthatformofmatterhasstructural,optical,magnetic,orelectricuse)。材料是能为人类社会经济地制造有用器材(或物品)的物质(Matterisamaterialwhenthatformofmattercanbemanufacturedintousefulobjectseconomicallyforthehumansociety)[13]。材料是人类用来制作物件,如用具、工具、元器件、设备设施、系统等的物质。《辞海》给材料下的定义是:经过人类劳动所取得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而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如钢材、水泥等则称为材料[14]。这是以往对材料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内容上丰富许多。与时俱进,现在采用英文教材的最新定义,是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英文教材的定义为:材料可广泛定义为可用于解决当前或未来社会需要的任何固态组件和设备(Thetermmaterialmaybebroadlydefinedasanysolid-statecomponentordevicethatmaybeusedtoaddressacurrentorfuturesocietalneed)[15-16]。例如,钉子、木材、涂料等解决我们住房需求的简单建筑材料(Forinstance,simplebuildingmaterialssuchasnails,wood,coatings,etc.addressourneedofshelter)。

2材料的分类材料分类有很多种,现代材料一般分为金属(metals)材料,高分子(polymer)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等,无机材料如陶瓷(ceramics)、玻璃、水泥、砖瓦等和复合(composites)材料四大类[17]。英文教材将材料分为天然的(natural)和合成的(synthetic)两大类材料。天然的材料分为无机(inorganic)和有机(organic)材料。无机天然材料包括矿物(minerals)、黏土(clays)、砂(sand)、骨(bone)和牙(teeth)。有机天然材料包括木材(wood)、皮革(leather)、糖(sugars)和蛋白质(proteins)。合成的材料包括大块(bulk)、微米(microscale)、纳米(nanoscale)材料。大块(bulk)材料包括非晶态(amorphous)和结晶(crystalline)材料[15-16],这种材料分类更贴近材料化学的定位。

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广义上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物理相(以微观或宏观的形式)所组成的固体材料。狭义上是指用高性能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晶须、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增强的塑料,金属和陶瓷材料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把复合材料定义为由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上不同的物质组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18-19]。

4新材料与功能材料为适应国民经济、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发展,满足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要求新近出现或研发出来的、或正在发展中、具有传统材料无法比拟或更为优异的性能之各种新型材料,均称为新材料。新材料一般具备表征性、先导性、依托性、时间性、优能性和新颖性6个特征[14]。材料通常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是以强度、刚度、韧性、塑性、耐磨性、硬度等力学性能为其基本特征,用于制造以承受重力或传递应力为主要服役方式之结构构件的材料。功能材料则是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或生物学性能等,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的材料[14,20-21]。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Morton博士提出功能材料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日本材料科技界完善确立,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逐渐被人们接受。功能材料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国内比较一致的定义,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并被用于非结构用途的高技术材料。这些材料在元件、器件、整机或系统中,可实现对信息与能源的感知、采集、计测、传输、屏蔽、绝缘、吸收、贮存、记忆、处理、控制发射和转换等目的[14]。

5纳米材料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学家最早认识到纳米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正式把这种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物质的粒径至少有一维在1~100nm之间,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22-27]。组成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在维数上可分为三类:(1)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寸均在纳米尺度内。如原子簇等。(2)一维。指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3)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24]。在实际应用中,以一个材料的10%质量分数作为阈值来确定其是否为纳米材料,作为化妆品纳米材料的判断指标[28]。材料及其分类的介绍,主要侧重英文教材的定义,让学生记住其英文表达,同时强调材料的应用及最新材料介绍。

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界定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而材料工程是在这些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基础上,对材料结构进行设计和工程化以生产预期性质的系列产品(Thedisciplineofmaterialsscienceinvolvesinvestigatingtherelationshipsthatexistbetweenthestructuresandpropertiesofmaterials.Incontrast,materialsengineeringis,onthebasisofthesestructure-propertycorrelations,designingorengineeringthestructureofamaterialtoproduceapredeterminedsetofproperties)[29]。

材料化学的定义

广义上材料化学学科的定义致力于研究组成材料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的整体宏观结构/物理性质(Thebroadlydefineddisciplineofmaterialschemistryisfocusedonunderstandingtherelationshipsbetweenthearrangementofatoms,ions,ormoleculescomprisingamaterial,anditsoverallbulkstructural/physicalproperties)。依据这个定义,普通学科如高分子、固体和表面化学都包括在材料化学的研究范围内(Bythisdesignation,commondisciplinessuchaspolymer,solid-state,andsurfacechemistrywouldallbeplacedwithinthescopeofmaterialschemistry)。这个广泛的领域是由研究现有材料的结构/性质,新材料的合成和表征以及利用先进的计算法来预测未知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组成的(Thisbroadfieldconsistsofstudyingthestructures/propertiesofexistingmaterials,synthesizingandcharacterizingnewmaterials,andusingadvancedcomputationaltechniquestopredictstructuresandpropertiesofmaterialsthathavenotyetbeenrealized)[15-16]。#p#分页标题#e#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价值工程理论;建筑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1价值工程理论概述

1.1 理论起源

“价值工程”之一理念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381945年,创始人麦尔斯(L.D.Miles)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采购部的一位工程师。麦尔斯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期间负责原材料的供应,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市场各种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促使他不断寻找代用材料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功能”这个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提出了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功能的概念,实现了同功能的不同材料之间的代用,进而发展成在保证产品功能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1947年,麦尔斯在《美国机械工程师》杂志上发表《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标志着“价值工程”这门学科正式诞生。

1.2 理论概述

价值工程是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所谓价值工程,指的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指得是反映费用支出与获得之间的比例,用数学公式表达即:V=F/C(Ffunction:功能系数Ccost:成本系数Vvalue:功能价值系数)。

提高价值主要途径有五种,即:

①成本不变,功能提高(F/C=V);

②功能不变,成本下降(F/C=V);

③成本略有增加,功能大幅度提高(F大/C小=V);

④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F小/C大=V);

⑤成本降低,功能提高(F/C=V大)。

通常来讲价值工程的工作原则为:

(l)分析问题要避免一般化,概念化,要作具体分。

(2)收集一切可用的成本资料。

(3)使用最好、最可靠的情报。

(4)打破现有框框,进行创新和提高。

(5)发挥真正的独创性。

(6)找出障碍,克服障碍。

(7)充分利用有关专家,扩大专业知识面。

(8)对于重要的公差,要换算成加工费用来认真考虑。

(9)尽量采用专业化工厂的现成产品。

(10)利用和购买专业化工厂的生产技术。

(11)采用专门生产工艺。

(12)尽量采用标准。

(13)以“我是否这样花自己的钱”作为判断标准。

2 传统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家企业,不论它是开发商、承包商还是分包商,都必须从外部供应商手中购买原材料、获得服务、取得物料供应以支持自己公司的运作。传统的观点认为,其目标仅仅购买更便宜的物料以及以更低的成本供应物料,其主要功能是降低成本。采购管理工作的重心是与供应商之间的商业交易活动,虽然质量、交货期也是采购过程中的考虑因素,但对这两者都是通过事后把关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如到货验收等,交易过程的重点放在价格的谈判上。

建筑材料在这种传统的采购模式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只有少数的材料供应商可以提供建筑材料。这种单一来源采购局限性强,对采购价格的控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难以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事前控制,增加了采购方后续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施工方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施工中断而增加安全库存量,引起生产成本上升。

(3)单纯以比价方式来指导采购决策,确定中标供应商,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价,造成采购渠道比较单一、采购方式落后,从而影响采购的效益和效率。

3 价值工程在建筑材料采购应用实例分析

3.1材料选用

某高档住宅外墙装饰工程,有两种材料可供选用,一是外墙涂料,二是外墙砖。

3.1.1功能分析

外墙装饰对于建筑结构而言,他没有使用功能,只有美学功能。而美学功能是通过造型、色彩、图案来实现的。外墙涂料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和保护建筑物外墙面,使建筑物外貌美观整洁,从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同时外墙涂料也能够起到保护建筑外墙的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外墙装有各种造型图案,能很好的实现美学功能,并且起到了保护外墙的作用。

3.1.2成本分析

价值工程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维修使用成本,对于外墙砖而言,它的产品成本比外墙涂料要高,而两者的使用维修成本却刚好相反,对于外墙贴砖难修难补,有不安全隐患等问题,那都是10年后的事情了,许多开发商和购房人在建房和买房时都考虑不到。至于外墙砖容易脱落的原因,主要是出于节能的考虑,在施工时都是外墙外保温,外保温材料主要是泡沫,贴面砖时在泡沫上用水泥混一种黏合剂再贴上面砖,时间长了水泥与黏合剂失效,泡沫挂不住面砖就造成了面砖脱落,一般外墙面砖10年后开始零零散散地脱落很正常。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公司已经研发出最新科研成果――利用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及微分散技术。生产的“工大纳维”系列纳米涂料具有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性能优异的特点。如:荷叶般的疏水效果、较强的抗沾污和自洁功能;抗菌防霉、净化环境、清新空气的绿色品质;高耐候、抗老化、耐刷洗、具有超强的保光保色性;耐刷洗次数达到10000次以上;使用寿命达十年以上。新技术的出现也影响材料的寿命周期成本。

从材料的功能和其寿命周期成本比值来衡量材料的价值才根据实际意义。

3.2 外墙涂料招标

3.2.1材料的功能定义和分析

采用0-4评分法计算得出各项功能的权重。

计算结果为:技术及质量(F1=0.335)、企业信誉及实力(F2=0.195)、售后服务(F3=0.135)、专业认证及业绩(F4=0.120)、品牌价值F5=0.215)

3.2.2方案

经资格预审,邀请立邦、多乐士、嘉宝莉、华润、美涂士五个品牌的供应商参与投标,对其投标方案比选。

3.2.3计算各投标方案的功能系数Fj。

审阅各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进行评价,计算出各家供应商的功能系数。

按照价值指数最大来选择供应商,所以应选多乐士(1.089)。如果这次招标采用低价中标,评标委员会推荐嘉宝莉和美涂士两家,但是根据价值工程原理,不仅要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考虑价格,即购买成本,还要综合考虑使用和维修成本,计算出各个品牌的价值指数,从而更客观地选择产品。虽然多乐士的报价不是最低的,但是从综合方面考虑,却是最佳选择。

4结语

价值工程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建筑材料采购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合理的。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材料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购买者的要求,提高购买者的满意率,还可以保证建筑材料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有效功效,是一项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积极措施。

参考文献

[1] 严超君.运用价值工程优选建筑材料的探讨[j].跨世纪:学术版.2008.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14篇

1观念感化功能

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从思想(心灵)上塑造一代新人。现行《经济常识》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这一目的。不难看出,辅助材料也是围绕此目的来选材谋篇的。阅读材料“硅谷奇迹”讲述了美国硅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事例,阐述美国著名苹果公司仅以25亿美元投资设计生产一种新型微机(苹果一号),仅三年时间,营业额就突破一亿美元,五年内挤入世界五百家大公司之列。同学们阅读后无不感叹高科技的威力。不仅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无疑,此类材料对唤起学生科技意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与我国倡导的科教举国战略相呼应,对学生树科技兴国意识,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学生效率观念的培养产生着重要影响。再如,教材十八页“想一想”引用一位作家的话:“人间再没有像金钱这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这东西可以使城邦毁灭,使人们被赶出家乡,把善良的人教坏,使他们走上邪路,做出可耻的事情甚至叫人为非作歹,干出种种罪行。”这段文字把金钱的消极描绘得淋漓尽致,对在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者无异当头棒喝。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借鉴作用。

2论证说理功能

《经济常识》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同其他思想政治课一样。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特点,往往需要大量的事实材料加以论证说明,秩序渐进地将抽象的原理,观点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如教材正文讲述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后安排了这样一段辅助文:“据媒体披露,一九九八年,在南京以下三百公里的长江沿岸,已建设和正在建设的万吨码头有一百一十个,在最密集的地段,则是平均每公里一个码头。由于一窝蜂盲目建港,一些已建的港口效益低下.如某市货运港,计划年吞吐量二百四十八万吨,建成后的那一年仅为六万吨,其崭新宽大的货舱的场地上空空无货。”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缺陷暴露无遗,学生阅读后有拨雾见日,豁然开窍的感觉。这种雄辩的论证效果可见一斑。

3知识拓展功能

《经济常识》由于以措词优美、语句流畅的典型、新鲜的辅助材料予以充实,新知识的容量是以往教材所不可比拟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素质教育和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教材根据正文的需要,不失时机地安排了诸如“货币探源”、“买方市场”、“电子商务”、“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营销有方”、“21世纪农业”、“知识经济”、“五大银行”……等全新知识,为开阔学生视野展现了一片无垠天地。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4探索启智功能

毋庸置疑,衡量均衡教科书编写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之一,是看它对学生是否有探索启智功能。探索指主动寻求未知领域的奥秘。启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经济常识》辅助资料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这一功能。可以说这是现行《经济常识》的成功之处。教材在许多章节开篇的边栏处安排“想一想”小栏目,设疑以引起学生急于探索究竟。如想一想“在市场上,企业同个人,国有企业同私营企业、大公司和小公司,是否都应该是地位平等的?”此问题映入学生眼帘,无疑会引起学生探索市场主体是否应具有平等性的欲望,继而迫切研读正文寻求答案。又如理解与测试“针对下列两种情况说明价格的变化怎样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A、全球石油短缺造成价格急剧上涨,而且这种情况短时期内不会改变。B、一项新的发明大大降低了生产尼龙和涤纶的成本。”此问题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它要求学生必须运用关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价值规律知识加以思考、综合分析才能作符合题意的回答。此类材料对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是有益处的。故而肯有探索启智功能。

功能材料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67-02

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示精神,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后备人才,深入开展中英双语教学逐渐成为工科高等院校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技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特别是在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前沿学科,英语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因此在本科生的专业课中融入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材料的研究、发展与生产具有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功能材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考研深造,或进入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现在的材料类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实际知识,这也将为今后研究工作、研究生实验、科研工作等奠定基础。

一、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融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为适应功能材料的全球化发展,功能材料专业学生有必要在专业实验学习中逐步地接触、熟悉、掌握一些常见材料、表征设备的专业英文术语。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一般小班授课,人数较少,理论内容也较少,重点比较突出,相对于理论学习来说学生更容易掌握英文词汇。因此,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在相对简单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的必要性如下:其一,为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奠定科研学习基础。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日常设备的专业术语,专业英文文献阅读,以及英文类专业文章的写作,都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因此在本科生阶段,特别是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过程融入双语教学,会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理解,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材料类相关词汇,为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功能材料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适用社会发展的人才。新材料的全球化发展,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英文术语,在毕业生找工作面试阶段,才能够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及时把握,顺利通过面试。其三,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优势。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材料类的大型企业均走国际化路线,与世界接轨,因此,在本科学习阶段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会增加与企业沟通交流的信心。

二、如何开展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双语教学

1.实验指导书的选择和编写。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应用性和现展性。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专业实验的指导书也应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首先在专业实验课的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国内外比较受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同时,还需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材料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实时改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讲义的编写应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形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中文版讲义中适当加入重点的英文专业术语和词汇,实验题目和关键词应采用中英文对照表示。双语教学需循序渐进地开展,逐步地加大实验教材中的英文比例。

2.学生应逐步撰写英文版实验报告。在实验课程进行前,应鼓励学生通过翻译软件,自主将中文讲义改写成英文的预习报告。在翻译和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讲义中反复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所熟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汇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生所提交的英文预习报告,检查是否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认真书写,是否有偷工减料、抄袭、乱写等行为,并对预习报告中出现的错误语法加以修改。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首先,教学手段的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包括学生预习、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检查这五个环节。教师的讲解和操作会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这样会减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动态的课件演示和英汉双语的课件背景图文并茂地传输给学生,可强化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难点问题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学过程的改变。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板书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采用中文中穿插英文的方式进行讲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和差异。随着实验课程的逐步开展,逐渐加大中英文的比例,每次实验时强化讲解过的重点词汇,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或已讲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尽量与学生双语沟通,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英文或专业词汇阐述问题,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英语交流环境。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新材料的发展,让学生与时俱进,掌握热点材料的英文名称。课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英文记法,比如实验材料、实验结论、单位、坐标等,陌生的词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加强学生记忆。

4.英文报告的批改及考核方式。教师对英文版实验报告应进行认真的批改,并将批改后的英文实验报告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按要求修改后再返回给任课教师,教师总结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在实验课中进行纠正。实验课成绩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试卷考试,实验成绩更注重平时的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通过课上的师生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可基本掌握学生英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再结合其实验报告的情况,基本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相对于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教学效果。学校应定期对所有学生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汇总,由专业的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对优秀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等级评价,并设定一定的奖项鼓励,增加学生英文学习的动力。

三、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首先,学生对双语学习缺乏信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英语不过关,主要是对专业英文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认识到专业英文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功能材料的发展迅速且全球性强,缺乏专业词汇,会导致学生在职场上碰壁。其次,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存在差异,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逐步地增加英文的比例。初始阶段,增加学生的材料类专业英文词汇量,课堂上反复地重复专业词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不断地在实验中增加难度。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讲义需要找到合适的教材,教师也要根据内容适当的增加英文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克服困难,编写适合的功能材料专业双语教材,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材料类的快速发展,掌握全球化特点。双语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既要了解专业知识,把握世界材料的最新发展,又要掌握熟练的英文。这就对教师的选择带来了一定难度,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具有潜质的教师提供英文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双语水平,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结语

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应对国际化的人才竞争,我们也必须走向国际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主要针对于基础材料或新材料的功能进行测定,新材料的发展与时俱进,又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性的特点。因此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中,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双语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在不降低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又要不过多地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这双重使命下就要求广大高校教师不断地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模式以及利用英语掌握和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如何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融入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