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于广告创意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不同的人观点不一样,但至少有一些是可以明确的,一是出于商家推广自己产品的要求。市场环境下的商品经济讲竞争,要使自己的商品具有竞争力首先就要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商品,因而广告成了最有效的方式。广告创意正是来源于商家希望消费者了解自己产品的目的,重在介绍本产品的优势。二是出于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是商品的某种功用的需求。当前市场上的减肥产品很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审美观念是以瘦为美,各种减肥产品充斥着市场,有的打着“健康瘦身”的旗号,有的打着“快速减脂”的噱头,总之,这些创意的出现,是源于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广告策划个人对于产品的理解、厂家对于商品的定位、市场对于产品的评价与反馈,都是广告设计创意的来源。如近来电视上出现的最多的凉茶“加多宝”的广告,便是出于其市场反馈的销量出发的。

2报纸广告设计创意的方法

广告创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其创意模式有着一般的方法和规律可循,文章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广告创意方法。

2.1开宗明义式

广告的目的就在于使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并购买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收益。那么,广告必然会致力于产品亮点的开发,所谓亮点就是指产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凭借这个特点产品能够被市场需求[2]。例如药品广告“仁和可立克”,其创意为快速有效治感冒,采用的广告创意为“治感冒,一粒就见效”。无需使用太复杂的药品成分介绍,直接将产品的效果说出,采用开宗明义的方式使消费者了解。

2.2简单明了式

有些广告在创意上显得偏于简单,但仔细体味其中的创意,又可以发现其不凡之处。如在汽车类广告之中,一款汽车为了突出其性能,列出了空间大小、油耗情况、检修率、刹车距离等一系列数据,使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到产品在这些方面的优势。这些数据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了解更为清晰。

2.3设置悬念式

并非所有的广告都采取比较直白的表现方式,有些广告采用了迂回的方式,通过悬念设置,给受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完成了广告的深度和寓意。如在一则报纸广告中,版面的左侧是一个灯泡,并附上一句话“一度电能够干什么?”,在旁边有一些列举的例子,如“可以看一集电视剧,可以上几个小时的网,可以供洗衣机工作两个小时……”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然而在最后一句却是“可以为山区的孩子带来一个星期的光明”。在下方,还有一句解释性的文字“在山区,平均每个家庭的年用电量不足100度”,这是一则号召人们节约能源,关注山区发展的公益广告,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提升了广告的深度。

2.4以情动人式

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艺术,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有的广告就会考虑到以人的自然感情特点,针对性的做一些广告,以唤起人们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的关注度。如曾在一份报纸中看到这样一副画面,南极一块浮冰上,站着一大一小两只企鹅,它们随着浮冰漂移,充满迷茫。没有多余的文字,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一副简单的画面,就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保护环境,保护家园。

3报纸广告设计中的审美创意

审美活动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基本活动,所谓审美就是指某事物呈现出来的现象带给人的一种良好的精神享受,这种非功利性的感知即称为审美。那么,在报纸广告创意中如何体现审美呢?笔者认为,报纸广告创意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主要以画面、文字、意境等方面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精神享受。报纸广告设计中的审美创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宣传的真实性

只有具有真实性的东西才具有美的价值,真是美的本质属性之一。在报纸广告中,可能存在一些虚假广告的成分,但能够给受众审美体验的无一不是真实的东西。如在一则反应西部教育的公益广告中,画面主要是采用了摄影师捕捉的一个小女孩的眼神,小女孩的手里拿着破书,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其背后是残破的教师和荒凉的西部。这则广告是摄影师深入西部之后,所拍摄的平常的一幕,它无比真实的反映了西部的真实教育情况,给受众真的审美体验。

3.2寓意的善意性

美学观点认为,善是美的本质属性之一,纵观所有的具有审美功能的东西,没有一例不是劝导人向善的。在报纸广告创意中,善体现在希望人健康快乐,也体现在倡导传统的美德。如一些药品广告,虽然商家有着盈利的目的在其中,但其出发点还是希望产品能够缓解病人的痛苦,因而是善的。

3.3审美的多边性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报纸广告;报纸广告设计;误区;设计方法

现代报纸广告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影响着报纸广告的发展,只有将这些误区消除,转变报纸广告的设计方法,才可以提升其优势,促进其发展。

一、现代报纸广告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现代报纸在先进电子媒体的影响下,拥有者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报纸运行成本低,具有可重读性、广泛性等特性,为此成为了各大广告商进行广告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体。现代报纸广告的设计与其产生的广告效果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现代报纸广告设计中,存在一些误区,进而无法将报纸广告的特色呈现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报纸业发展起来,虽然现在媒体众多,但是传统媒体报纸拥有自己的特色,目前报纸广告也逐渐的走向成熟,报纸广告的设计目的、变现形式等均受到了关注。在当前的报纸广告设计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报纸广告设计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报纸广告设计目的不明;第二,盲目的迎合大众;第三,模仿现代电子媒体广告设计;第四,广告与销售不同步;第五,缺乏风格。

二、现代报纸广告的设计方法

报纸是我们生活中接触最早的一种媒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报纸顽强的生存着,人们每天从报纸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信息,称之为报纸广告信息。报告广告是报纸信息发展中的产物,在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广阔,报纸以及报纸广告的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报纸广告的目的、效果、设计形式等,均需要不断的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为此需要加强报纸广告设计。为了将报纸广告设计中存在的误区消除,改善报纸广告设计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报纸广告设计的文字视觉艺术报纸这个传统的媒体,其中的广告信息是有文字、图片、色彩三种元素组成的,文字是最常使用的一种元素,在报纸独有的优势和特性下,文字可以在报纸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在报纸广告设计中文字占主要的位置。文字是报纸广告设计的基础,也是视觉艺术中的最基本元素,所以在报纸广告设计中,文字的设计、编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报纸广告设计中,想要体现出视觉艺术效果,需要对文字选用的大小、字体等加强,通过文字将广告清晰的、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通过文字将报纸广告中的内容、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并给人舒适感。第二,加强报纸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艺术在报纸广告设计中,在文字视觉艺术的基础上,搭配一定的色彩,可以呈现出报纸广告的独特性,还会增加报纸广告在人们脑海中停留的时间。所以在报纸广告设计中,需要合理的选用色彩,增加报纸广告的色彩艺术。色彩同时也报纸广告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纸广告设计中,需要根据报纸广告的类型、商品的特性,结合读者的适应性,增加色彩艺术,提升报纸广告设计的美术效果。第三,加强报纸广告的创意设计在新时代广告的设计需要创意,创意是广告生存支柱,在当前这个广告时代,报纸广告想要成功的突显出来,除了需要具备文字视觉艺术、色彩艺术之外,还需要具有创新。报纸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媒体,报纸广告的设计,在报纸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给读者呈现出新鲜感,吸引读者的目光。在报纸广告设计中,如果要使用图片,则对图片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图片在细节上的处理要非常的细腻,可以呈现出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第四,加强报纸广告的版面设计一则优秀的报纸广告,不仅需要有优秀的设计,还需要有良好的版面设计,在报纸广告版面设计中,需要保证广告的设计与报纸的风格定位一致,使得报纸与报纸广告保持整体上的一致性,不影响报纸这个传统媒体的风格。其次需要对印刷熟悉,报纸广告的设计,与实际印刷后的成品,在色彩上,有时存在差异性,在电脑排版中呈现的视觉效果非常高,但是在印刷后,出来的成品与电脑中的版面存在差异性,所以报纸广告版面的设计,需要加强设计者的印刷知识,保证报纸广告出来的成品与设计效果一致性。最后就是在版面设计中,需要合理的选用文字、图形,现要报纸广告版面设计中,文字和图形的应用非常的讲究,一定要注意版面的协调、美观性。

三、小结

当前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广告覆盖着,在众多广告中,报纸广告想要醒目、明了,需要从设计上入手,走出以往报纸广告设计中的误区,加强广告设计、广告版面设计等。走出报纸广告设计的误区,注重报纸广告设计的艺术性,将审美艺术、视觉艺术等表现出来,不过需要保证印刷品的质量。报纸是最具传统特性的媒体,报纸广告是报纸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信息,为了充分发挥报纸的作用和功能,需要保证报纸广告设计的质量。

作者:董志宏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党委宣传部

参考文献:

[1]金辉.现代报纸广告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2]瞿古月.基于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艺术性分析[C].西部发展论坛论文集,2016.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广告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它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从根本上来说,广告设计是以加强销售为目的所做的设计。最早的广告设计应该是早期报纸的小小广告栏,它以平面设计的形式体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的形式空前繁荣,报刊杂志广告、店面广告、展示广告等等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争奇斗艳。

2广告定位的形式分类

不同的企业其目标市场各不相同,其销售策略,广告策略也不同。目标市场是广告宣传有计划地向指定市场进行传播活动的对象。在创建品牌之初是一个相对关键的时期,产品的所有广告投入都会按照定位进行策划,因此在制定广告策略时必须依据企业目标市场的特点,来限定广告对象、广告目标、媒价选择等。目前,从我国的广告市场定位来分应该为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受众定位等。

2.1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的主要要求是需要向受众明确表明其企业的名称、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和品牌优势等,这些主要通过广告,产品以及企业的标识形象来传达。企业标识经过注册后会受到法律保护,其产品一旦成为知名品牌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影响力。因此,很多企业都选择使用广告、包括平面广告和二维广告,使受众逐步接受该品牌。

2.2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的作用主要是向消费者介绍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使消费者通过产品广告对其特点、用途、功效、档次等有直观的了解,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

(1)产品特色定位:将与同类产品相比较而得出的个性作为设计的一个特出点,它对目标消费群体具有直接有效的吸引力。

(2)产品的功能定位:将产品的功效和作用展示给消费者,从而吸引目标消费群。

(3)产品产地定位:某此产品的原材料由于产地的不同而产生了品质上的差异,因而突出产地就成了一种品质的保证。

(4)传统特色定位:在包装上突出对传统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的表现,对于地方传统特色商品等具有非常贴切的表现力。

(5)纪念性定位:在广告宣传中结合大型庆典、节目、文体活动等带有纪念性的设计,从而争取特定的消费者。

(6)产品档次定位:根据产品营销策划的不同以及用途上的区别,将同一产品区分不同的档次,从而有针对性地吸引目标消费者。

2.3受众定位

在广告设计中另一个要体现出信息就是消费群体,充分了解目标消费群的喜好和消费特点,广告设计才能体现出针对性和销售力。

(1)地域区别定位:根据地域的不同,结合他们的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喜好、进行针对性设计。

(2)生活方式区别定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或职业的消费者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观念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其区别定位后在广告设计中具体体现出来。

(3)生理特点的区别定位: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对产品就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护肤品就有了干性、中性和油性之分,香水就有了不同的香型等。

3广告设计的特点

由于广告主要通过视觉或结合听觉来感受,在范围上广告主要包括报纸广告,杂志广告、企业形象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虽然它位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具备共同的广告特点。

3.1易于传播

由于广告是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因此广告的定义和传播方式决定了它的特点。通常广告会被专门放置在人流量普遍较大的公众场所,另外,由于报纸、杂志这类印刷品可在多人间传递和浏览,这也决定了像杂志广告,报纸广告这一类依附于印刷品的广告,可以随主体在受众中广泛传播。二维广告通过电视、电脑或其他一些媒体传播,这使它们更加易于传播。

3.2针对性强

由于广告本身是以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为对象的,这就决定了广告应该面向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只有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进行广告设计,才能保证广告效果的最大化。如制作售楼广告时,设计师应直接瞄准购房人群制定方案,这样既能节约广告成本,又可提高广告效果。

3.3可存性强

由于广告中很大部分是平面广告,它们依附于平面媒体,主要以以纸为介质。它们既可以在多人间进行传播流动,也可以收集保存以备今后查询,有很强的可存性。而二维广告会在不同媒体上进行长时间、高密度的播放,这就使它们能够给受众留下长久的印象。

3.4报纸广告的特点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评论、副刊以及广告为主的,面向公众的定期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报纸广告以其独有的优势特点吸引着众多广告商,但是相应的,它也具有一定的劣势,下面来对报纸广告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介绍、了解它的优势才能更好地进行应用。

(1)报纸广告的优势1)受众广泛,便于阅读报纸的发行量很大,尤其是新闻性报纸,其覆盖面涉及众多读者,而且每份报纸都有自己的发行网和发展对象,适合于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活动。2)受众稳定、信任度高报纸从内容上可分为新闻性报纸、专业性报纸和娱乐性报纸,从发行覆盖范围上可分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每一种报纸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有比较稳定的传播对象。3)版面空间大,信息量大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大、信息量大、可供广告主选择的余地也大,这是其它媒体不能做到的。4)传播迅速,具有准确实效性当前市面上的报纸,按照发行周可分为日报、晚报、早报和周报等,不管地方性或全国性日报每天都与读者见面,因此时效性强的广告能够及时刊登。

(2)报纸广告的劣势1)报纸广告要求受众群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充分使用这种媒介,这就大大限制了广告传播范围和效果。2)由于报纸出版频繁,读者在翻阅一遍报纸后,还未仔细阅读广告,大多就将报纸搁置一边,并且报纸广告与读者接触时间相对较短,当天的报纸到第二天就成为了历史。3)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印刷报纸从表现形式、刊登条件的自由度等方面,都受到了电子报纸或网络报纸的巨大挑战。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内容摘要:由于盲目的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本文认为报纸发行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从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开始到现在,我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已达800家,占我国报业80%以上;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我国报业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但由于发行理论和实践的欠缺,盲目地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出现了晚报都市化、都市报多样化和报纸同质化的特点。

为了摆脱市场的困境,目前有必要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把报纸作为商品来看待,从而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整合营销发行是以IMC(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发行模式。美国西北大学唐·E·舒尔茨教授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定义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长期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销售目标”。通俗来说,就是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活动、所有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环节都是为了营销而服务的。

整合营销开始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传入我国,最初主要为一些大型企业塑造形象、传播品牌和组合市场营销要素的领域所用,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运用于商品生产业、广告业等等,但是它的实施对这些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报纸发行领域,整合营销的运用也为其开创了新局面,2001年《京华时报》的成功推出,不仅创造出发行业的神话,同时也使报纸发行整合营销的理论深入人心。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对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将报纸发行过程作为一种产品的营销过程,对于报纸发行业来说是一种跨越性的进步,整合营销理论和发行的结合对于报纸发行业的积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观念的转变

对于报纸发行中的营销人员而言,应该认识到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的特殊性。报纸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报纸的传播对象是数以万计的读者,从这一点来说,报纸的受众群之广决定了当今报纸发行业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它无法及时地获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优劣的信息反馈,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反映。而且报纸的销售是二重销售,即报纸的销售不仅是要销售给广大的读者,同时还要将广大的读者对其报纸关注所产生的“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销售给广告商。报纸对其消费者的定位决定了广告商对其广告投入的选择。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报纸发行业所面临的不仅是来自各种报刊业之间的,还有来自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媒体之间的竞争。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将更多的注意力注重在消费者即目标受众群和广告商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报纸的发行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发行以消费者为主,办消费者想要看的报纸,而不是发行者想要发行的报纸,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扩大发行量,获得消费者价值,进而通过广告商转换成为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团队力量的发挥

在西方国家,报纸的发行者是报社的领导者,而在我国的报业当中发行只是一个附属部门。对许多报业人士而言,发行不过就是卖报纸而已。这是因为在旧的思想框架当中,人们总是认为应该以采编为主、广告为辅。报纸不能没有信息,采编自然不可少,而广告是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关系着报社员工的经济利益,而作为报社咽喉的发行却常常被忽视。

报纸要从内容上取得竞争优势是很困难的,因为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会有上百家报纸进行报道,如何吸引读者的关注,发行策略的选择就成为致胜的关键。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可以说是报纸发行行业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对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运用将有利于对报社内部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发行部门在报社的地位,协调报社发行和采编之间的关系、发行和广告之间的关系、采编和广告之间的关系。为了共同的目标,以统一的声音、统一的形象进行传播,从而在读者群中树立其公信力和权威,吸引读者的关注,增加发行量,并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投入,最终实现报社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个层面而言,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应用也将有利于调动报社的外部资源,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中,各行各业之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行业想要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占利润是不可能的,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报社加强跨行业合作,降低投资成本,也是获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开展报纸整合营销的策略

报业发行在实施整合营销的策略时,必须考虑到报纸的特殊性,才能保证营销战略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从观念的整合,内部结构的整合,外部资源的整合和技术力量的整合几个方面来实施整合营销发行。

(一)观念整合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大众化就决定了报纸的定位应该是大众性、服务性和贴近群众的;而对于整合营销而言,已将传统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分销(Distribution)、促销(Promotion)发展成为更符合现在市场环境的4C理论即客户(com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变化说明营销的中心已经从过去的产品变为现在的消费者了。

所以必须树立以消费者即读者和广告商为导向的理念。但是,许多的报业工作者由于受传统办报模式的影响,习惯以报社的思维来带动大众的思维,以至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和大众越走越远。

面对这些情况,运用整合营销理论,第一,报社的领导层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以消费者为导向作为报社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第二,报社应该定期的开展职业培训,并通过邀请广告商和特别用户的参与,使其了解报社的文化;第三,报社应该深入到群众当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见面会,广告商见面会,加强和读者、广告商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和广告商的需要;第四,报社应该建立固定用户的数据库和广告商数据库,通过各种有奖活动或爱心帮助活动加强固定用户和广告商的品牌忠诚度。此外,报社可以通过在报纸版面中增加和读者互动的版块,加强读者的参与性等办法,以致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等。

因此,对于报业来说,观念整合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办报出发点,树立起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理念,并使之深入到报社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思维和行动中,才能办好报纸。

(二)内部结构的整合

内部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基础,因此对于内部结构的整合尤为重要。对于报社而言,内部结构主要是由采编、广告和发行三大版块构成的。整合的重点就在这三大版块,具体而言:

1.提高发行在整个报社当中的相对地位。设置独立发行部门,发行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了解报纸运营状况,且在整个报社的经营权当中与其它部门主管享有同等权利,以保证发行计划能够如期正常的开展。同时,发行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活动策划人员,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加强发行、采编和广告部门之间的合作。

2.发行部门应该加强和采编部门的协作。发行部门的员工工作在与消费者最接近的一线,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将这些消息及时、准确的反映给采编人员,从而帮助采编人员写出消费者最想看到的新闻;从另一方面来说,采编人员写出适销对路的新闻,也有利于发行人员的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3.发行人员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一般意义上,发行量和广告量一定是成正比的。实际并不然,众所周知,英国《每日论坛报》以150万份的发行量倒闭,其原因是因为它的读者群年龄偏大,收入较低,缺乏购买力,无法吸引广告商的投入。所以说发行人员应该主动针对中高收入层下工夫,而广告人员在和广告商打交道更容易将报纸推销给广告客户及其公司的工作人员,互助互利才有利于报社的发展。

此外,采编部门同时也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在广告比较多的时候,记者应该想办法精简自己的新闻稿,但考虑到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具有信息传播和引导作用的特殊性,应严格控制采编人员干涉广告,防止采编人员的新闻失去公正性,报道片面化,从而使报纸缺乏公信力。

对报社内部进行重新整合,将有利于报社各部门朝着统一的目标,协调合作,共同发展、以一挡百。

(三)外部资源的整合

南方报业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在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年会曾说过:“报业集团要做强做大,一定要围绕如何增强媒体产品的竞争优势,打造一个能够支撑品牌媒体市场运营的产业价值链,并适时适度地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外部资源方面下工夫,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报社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渠道建设、印刷和各报社设立的其他如网站、广告公司、杂志社等相关产业。

对于渠道而言,整合营销理论强调“便利原则”,即要保证消费者对报纸的来源是非常方便,这就要求报社必须在报纸覆盖范围内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强渠道建设,使其报纸的发行能够实现高密集度,快速的覆盖。通过设置发行站点,聘请专门的摊点发行人员、报纸投递人员和设置电话订报、网上订报、手机订报等多种手段相整合,形成统一的市场行为,打造立体的、综合的发行网路,并努力使渠道升值,通过发行其他报纸、杂志和广告DM等降低发行成本。网站和广告公司对于报纸的对外宣传和要形成统一的口径,以求树立起报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地位。

(四)技术力量整合

整合营销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将多种传播途径相整合,使其为统一的目标而努力。对于报社来说,科技的发展为其带来的极大的冲击,想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不被淹没,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技术的整合。一方面,报社要继续秉持和发扬传统纸质报纸的公信力,并对传统报纸的清晰度,版面风格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报社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开设电子报订阅,发行手机报,通过手机订阅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吸引更多年轻用户。2003年《华尔街日报》就已经将其电子版纳入报纸发行量统计。而且美国的一些报社还在报刊亭设立付费形式的一种类似于自动取款机的设备,可以提供即时下载打印,大大节省了发行和印刷的成本。

总之,对于国内报纸而言,技术力量的整合决定了未来报业市场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吴峰.报纸发行整合营销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申报》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从1872 年创刊到1949 年停刊,《申报》的经营长达77 年之久。本文以中国知网历年来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研究的论文为对象,梳理关于《申报》经营的大致研究图景,以期为今后《申报》研究乃至当今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申报》经营研究 综述

随着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对报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带来诸多困境。当我们不知该往何处前行时,停下脚步,梳理过往的报业发展史,或许能够找到新的出路。《申报》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时至今日,《申报》发展历史中关于经营管理改革的一些措施,依旧值得认真思考与学习。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申报》经营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期为当代的报纸经营提供参考。

一、关于《申报》经营的研究概况

根据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从1962 年1 月至2012 年10 月的文献, 在以“《申报》”、“经营”为主题的精确检索中, 国内关于《申报》经营的相关研究论文共有65 篇,从检索中发现目前尚无对于《申报》经营的研究综述类的论文,本文是对这65 篇关于《申报》经营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和综述。

从研究的时间分布统计来说,2005年是关于《申报》经营研究的一个转折点,2005 年前只有零星的几篇关于《申报》经营研究的论文,2005 年至今关于《申报》经营研究的论文成果呈显著增长趋势。

从研究人员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多限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界专家学者,鲜少业界尤其是传统报刊等业界的专家学者进行该领域的研究。

从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学界近些年对《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在逐步加强,研究领域也逐步拓宽,但是研究成果还是有待进一步系统化。总体上来看,关于《申报》经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历史角度对于《申报》经营策略和特色的研究,如张金凤《〈申报〉初期的经营致胜之道》等;二是结合《申报》经营管理,对于当代报纸乃至大众传媒的指导和启示方面进行研究,如王海涛《从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看当今报业》等。

二、关于《申报》经营研究的成果梳理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归纳,本文将其研究内容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从历史角度对《申报》经营管理策略的研究

从历史角度对《申报》经营管理策略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基本上是选取《申报》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来分析不同时间段《申报》的经营管理策略的。虽然《申报》在历史上分为美查时期、席子佩时期、史量才时期、马荫良时期、国民党接管时期等5 个阶段,但是研究者几乎都重点选择了美查时期和史量才时期进行研究,这和《申报》在美查时期和史量才时期经营管理取得重大成果是分不开的。

1、美查时期的《申报》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从目前的文献分析来看,研究者主要从广告、发行、多元经营、人才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美查时期的《申报》经营管理策略:

(1)人才策略:“重用华人,以适应中国国情”。①罗国干在《美查时期〈申报〉的经营之道》中就美查时期的人才策略总为三点:“聘用华人来经营管理”、“任用华人主持报纸编务”、“公开登报招聘人员”。从而形成当时上海租界内独特的办报形式———洋人出钱,秀才办报。

(2)广告策略:张金凤在《〈申报〉初期的经营致胜之道》中,对美查时期《申报》的广告策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不仅指出了上文提到的《申报》在广告策略中采用洋贵华廉的措施,还从广告宣传和广告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广告宣传,“初期为了能吸引人在报纸上作广告,他们起初采用免费宣传的手法,先让别的商人尝到广告带来了甜头,然后再吸引他们投入大量的广告资金。” ②广告设计,则是聘请一些专业画家来专门设计广告,以使广告主更加满意。

(3)发行策略:降低报纸成本和报价,以扩大发行。《申报》当时为了与《上海新报》竞争,美查使用中国土产的连史纸印刷,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和报价。在对外发行上,《申报》“在上海,设立了22 个代销点,并请人给各商号上门送报,雇报童沿街叫卖。对外埠,《申报》一面请各信局捎带销售,一面设立了一批代销处。批发给各分销处,卖报人的报纸每份6 文,而且是先取报,月底缴款,销剩的报纸月底可退回,不收报价。这就给报纸销售者带来了好处和方便,使他们更乐意批发,销售《申报》,也在用户中树立了良好的报纸信誉,扩大了《申报》的发行量。”③

(4)多元经营:兼营别业,以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对此,罗国干在《美查时期〈申报〉的经营之道》中总结为“集团式的多元化经营”。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从事其他事业:“出版杂志和通俗报纸”、“经销《瀛寰琐记》和发行《点石斋画报》”、“出版图书”、“创办其他企业”。④

2、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管理策略研究是目前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阶段,从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来看,研究者们对史量才时期《申报》经营环境、报纸的产品经营、广告和发行经营、科学化管理和多元经营等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其中以于鑫《史量才主持时期〈申报〉经营管理研究》研究最为全面,作者将史量才主持《申报》期间采取的经营策略主要分为三部分:企业化管理,包括报纸产品经营、广告、发行等;科学化管理,包括物资与设备管理、建立管理机构、人事管理等;多元化经营及报业托拉斯雏形。这基本涵盖了史量才时期《申报》经营管理研究的全部方向。

在报纸产品经营策略上,史量才注意“找准市场定位确立办报方针”、“强化品牌经营与形象宣传”⑤;关于发行,设立发行推广科,采用订阅和零售相结合,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组建高效率的发行网络,以及成立报纸递送公司;关于建立完善机构:成立总管理处,作为总揽报馆事物的最高机构,总管理处下设营业部和编辑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机构管理体系;关于物资与设备管理:一面对报馆进行改造与建设,一面不断加大对技术与设备的改进;关于多元化经营:史量才接办《申报》后,在主营报纸的同时,投资出版业,出版大量与《申报》相关的刊物,创建申时电讯社,在社会服务方面,创办图书馆、学校等,涉足实业经营;关于广告,设广告推广科,广聘广告美术设计人员改进广告设计和广告编排,同时注意与广告主沟通,注意引导消费观念等;关于人事管理:重视人才,以及《申报》当时良好的福利待遇等;关于报业托拉斯:《申报》在完成了企业化的过程之后,即开始了它的报业托拉斯之旅,先后收购或《新闻报》、《时事新报》、《商报》等。

有几位研究者在研究史量才时期的广告、人事管理和报业托拉斯等方面内容时重点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屈慧君《〈申报〉分类广告的启示》、陈雨《〈申报〉分类广告的经营思想》重点谈了史量才时期的分类广告策略,这是很少人注意到的一个研究视角。不少人在研究史量才的人事管理策略时,只是指出了史量才重视人才以及《申报》当时良好的福利待遇等,袁英珍在《〈申报〉经营管理的史量才时期》中则进一步指出了史量才在人事选择上的一些策略,“史量才以可靠得力为第一原则。一方面,史量才将本家、亲友、同乡延揽入馆把守一些重要岗位。……另一方面,史也采取“量才录用”的办法,常常把工人直接提升为职员,还效法西方报纸公开招考新闻从业人员,使一些人才能通过考试进入《申报》。”在物质待遇上实行“用人少、工资高”、“送红包、不相告”、“供给工作人员膳宿、创办申报职工子弟学校”等方式减轻职工后顾之忧,激励报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⑥

2、《申报》经营管理对于当代报纸的指导和启示研究

研究者们谈到《申报》经营管理对于当今报业经营的启示主要有:“给予人才发展的平台与空间”,重视招揽人才,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求思求变,形成多渠道吸纳多方面人才,并且改革分配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报业经营模式,建立自主发行网络”,不单一地依靠广告的经营,拓宽营收来源,寻求多角度支撑力保报业的持续发展才是出路;“打造品牌形象”,报社应基于坚实的品质来传递自身良好的形象,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报业集团化”,报业集团化具备整合资源、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的强大优势,将使中国报业的发展推向新阶段⑦;“引进广告,提供诸如设计广告、绘制广告图样等服务”⑧;义利兼顾,“报纸要重视“义”与“益”的统一、“誉”向“利”的转化,实现“义”“利”统一”。⑨总的来说,学界对于《申报》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申报》发展历史的认识,也对近年来探索中国报业经营在新媒体冲击下的突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和研究层次上的深入。

参考文献

①鲁旭,《试论〈申报〉的经营策略与特色》[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②张金凤,《〈申报〉初期的经营致胜之道》[N].《中华新闻报》,2004-2

③宋涵慧,《以盈利为目的,义利兼顾》[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

④罗国干,《美查时期〈申报〉的经营之道》[J].《长沙大学学报》,2006(6)

⑤于鑫,《史量才主持时期〈申报〉经营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06

⑥袁英珍,《〈申报〉经营管理的史量才时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⑦梁军、肖潇,《史量才〈申报〉经营模式对当今报业的启示》[J].《青年记者》,2011(9)

⑧韩玉茜《〈申报〉的经营对现代报业经营的启示》[J].《商业文化》,2010(12)

⑨李振:《论〈申报〉的“义利兼顾”及其现实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6)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国报业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化浪潮,在尚未有足够的版面设计理论基础和清晰认识的条件下,商业化竞争带来的是版面设计理念的扭曲以及报纸版面的畸变,虽然之后经过漫长的修复矫正过程,但时至今日,各种设计思路的交错横生,再加上不断丰富提高的技术条件的鼎力支持,使报纸版面设计仍旧带有并不断滋生一些畸变基因,暴露出不少误区,无法还报纸版面以“清晰易读”的本质。

1.滥用视觉强势

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与视觉强势的重要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我国报界所知晓并开始进行尝试和应用,在经历了五六年对“大黑粗奇”的“强势”版面尝试后,对强势概念的使用渐归理性。但是,依靠视觉强势夺人眼球仍旧是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拿手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头版封面化、海报化的趋势下,视觉强势的应用更加自由大胆,往往超过了报纸版面的风格承受限度和信息的涵盖范围,一味求冲击力,成为当年“大黑粗奇”现象的变种版本。

报纸版面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而头版的价值在于引导受众接受信息,适当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但过度夸张的形式却往往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产生图大于文、被欺骗的负面感觉,从而对此报的公信力水平产生怀疑。冲击力在于意义的创新而非形式的夸大,这是报纸版面设计中应该有所警戒的。

2.头条新闻低俗

“吸引眼球”在很长时期内被我国报界认为是报纸头版的唯一功能,在这种认知和设计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版面设计往往会寻找当天新闻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信息做文章,将其图片化、标题化置于头版以吸引目光,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了低俗新闻成为当日报纸的头条。头条选择一向以来被认为是能够体现报纸立场、价值观和水准的重点所在,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使报纸整体沦落为低俗小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3.广告湮没新闻

在我国,虽然广告侵占报纸版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但是却在近年报业经济整体下滑的不景气时刻变得尤为突出。不少国内报纸除了整版整版的广告外,头版也会刊登大幅的广告或者整个让位给广告。广告设计与版面设计不相符的现象也经常出现。

对于进入激烈的商业化竞争的报社而言,广告往往是养活报社的最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对于报纸版面而言,广告确有其不可逆转的损伤性。报纸的最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充斥了整版广告或是广告比信息更醒目的版面无疑违逆了报纸的根本原则,而没有新闻信息含量的报纸(特别是头版)则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怎样在广告与信息之间权衡,这是每一个生存在压力中的报纸应该考虑的问题。

4.版式妨碍阅读

版式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对自身版式设计没有统一的规格和风格定位,报纸的版面风格往往是根据新闻内容而定,需要严肃的长篇社论便在头版密密麻麻排满,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则稀稀拉拉做“目录式导读”,如果新闻不多便将版面让给广告。

其二表现在信息的无规划性,有学者将这种状况称为信息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小题大做”:就是很小的一点事,或读者关注度较低的“冷门题材”,或很稀薄的一点信息资源,一做就是一个版、几个版,极其铺张。这些版面往往为了凑数而诞生,没有系统延续性也不具备规律性,只是在某一期报纸中突兀地出现,扰乱了受众的阅读思维。

5.标题夸张费解

标题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头版促使读者判断一份报纸可读性和价值的最重要的文字信息。然而恰是因为如此,玩文字游戏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成为很多报纸吸引受众的手段。此外,一些未经仔细考量的标题也会造成文题不符的后果。

标题是受众阅读一个版面的入手点,标题的表意清晰是对信息顺利传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标题制作使用大众化的、易理解的语言,清晰、简明、生动地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然而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语言的发展日益壮大,对一部分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语言造成了一定侵蚀。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很多报纸的文章标题也开始大张旗鼓地使用网络用语,“给力”、“神马”、“浮云”等等词汇屡见于报纸新闻标题之中,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纯净。

6.过度留白信息

我国报纸版面设计对留白手法的广泛应用仅从本世纪初开始,虽然时间并不长,报纸上的留白面积却增长颇为迅速。留白从一种使版面清晰易读、疏密平衡的设计手法变成报纸弥补信息不足、甚至利用反传统方式制造视觉强势的手段。大片的留白吞没了报纸传递信息的价值,看似有物实则无物的同时,也形成了报纸对受众的信息欺骗。

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应该改变版面设计的思路外,还需要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版面的整体策划和信息整合,放弃可有可无、价值不高的信息,留出版面给有价值的、受众最需要的信息。设置固定的栏目进行信息的组合与部署,对重要的独立的信息进行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解读,利用信息图表等辅助手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美化版面。留白不是填凑版面的方法,过度留白只能让版面空洞松散,溃不成“报”。

7.标题冗长累赘

模块式编排的最大束缚就是标题字号与字数的不断权衡,固定的宽度限制了标题字数,这同时体现了模块式编排清晰易读的风格:用最少的字数体现文章的最重要信息,方便读者阅读。但是,很多报纸都不吝于起一个冗长的标题,受到模块限制便增加字体的长宽比例、缩小字间距,使标题密密麻麻成为一片。

版面标题的作用在于醒目、清晰、提示、吸引四点,长标题往往让浏览的目光望而生畏,头脑也无法在一瞬间解读复杂的信息,标题的作用就有所丧失。而如果是头版标题,则会成为整份报纸失去被阅读机会的根源。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报纸 成本 集中管理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57-02

笔者从事报业成本核算工作多年,基于理论并结合行业实际,谈一谈对报业成本的思考。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从广义上来讲,“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在这里称为商品的“成本价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是商品成本。成本会计学对于成本的经济实质是这样定义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讲,“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费用的确认与会计期间相关,成本的确认则与成本计算对象有关。如工业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相应的分为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在这里,产品的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则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这些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报纸的成本

报业单位主要经营出版发行所办的报纸,以及以报纸为载体经营广告业务。报纸作为主要的新闻宣传工具,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新闻,传播信息知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舆论监督,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研究报纸的成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报纸的生产流程。当一张报纸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它一般经历了采、编、校、印、发五个阶段。

采,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稿件的来源一般有采、转、投等几种方式。“采”是指报业记者通过各种方式采访到得稿件;“转”是指转载新华社电稿或其他媒体稿件;“投”是指读者来稿。不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稿件都是会产生成本。比如报业单位采编部门人员的工资及附加、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美术摄影费、图书资料费、折旧费、水电费、通联费(组织大型读者活动以及为作者、通讯员组织大型业务交流、培训活动的各项费用),报业单位驻外记者站或新闻机构发生的各项费用,转载新华社电稿或其他媒体稿件支付的稿费,支付给投稿者的稿费或信息费。

编,编辑是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

校,校对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的错误。

“编”和“校”所发生的成本为编辑、校对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

另外在印前发生的成本还有广告成本,是指报业单位为取得广告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如广告部门人员的工资及附加、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设计制作费(委托外单位、个人从事广告设计、美工制作支付的费用)、组稿费(为承办广告业务,支付给中介机构、广告业务部门外个人的业务费用及劳务费用)、加张广告费(为开展广告业务在正常版面之外需要扩版刊登广告而增加的费用)等。

印,随着时代的发展,报业印刷已经告别“铅与火”迈向“光与电”的高科技时代,如电子照排、电子分色、卫星传版、直接制版机、高速宽幅轮转印刷机等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印刷技术的成熟,报纸大量采用彩色印刷,彩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红、黄、蓝、黑四色叠加印制而成。

报纸印刷通常由报业单位下属的一个生产部门(印务中心或印刷厂),主要按照报业单位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具有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特点。一般以报纸品种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印刷报纸印刷一般分为照排、制版、印刷等几个基本环节。照排环节的主要产品是胶片,以四开“张”为标准产品;制版环节的主要产品是PS版(胶印制版),以“块”为标准产品;印刷环节的主要产品有:1+1黑白报、2+1单面套红报、2+2双面套红报、4+1单面彩色报、4+2单面彩套红报、4+4双面彩报,以“令”(即一千个对开张报纸)为计量单位。印刷的主要成本有:纸张、油墨、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附加、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委托加工费、废品损失等。

发,报纸的发行主要分为委托邮局或专门的发行机构发行和自办发行两种方式。委托发行方式下的销售过程不在报业单位,发生的费用相对简单,一般为报业内部负责此项工作部门人员的各项费用。自办发行方式通常是报业单位内专门设置发行机构,需要建立发行网络,有自己的投递工具和投递人员。

从上述流程当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在版面传送到印刷厂之前,编辑部与广告部从事的都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印刷厂则从事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因此报纸是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当包含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大部分。根据《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报纸成本主要由“采编成本”、“广告成本”、“印刷成本”三部分组成。其中“采编成本”和“广告成本”属于精神产品范畴;“印刷成本”属于物质产品的范畴。另外根据国税函【2000】第861号“文化出版单位用于广告业务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以广告版面占整个出版物版面的比例为划分标准”之规定,按广告版面比例转出的进项税额也计入报纸成本。

在实际当中报纸发行的毛利一般很低,甚至对于一些都市类报纸来说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亏损。有一份都市类报纸的零售价格为1元/份,另外还要支付给发行机构60%~70%的发行费,每份报纸的发行收入大约在0.3元左右。该报纸每日版面数为48―60个,为增加可读性和广告效果,大量的版面选择彩色印刷。而且由于新闻出版署对于报纸广告占版比例有着严格的上限规定,为广告上量,逢重大节假日版面数可达80―100个。印刷厂的结算价格约为黑白0.14元/对开张,单面彩色0.175元/对开张,双面彩色0.192元/对开张,随着纸张价格的波动,结算价格也有变化。该报纸是八开张版面,每8个版折一个对开张。因此不算“采编成本”、“进项税额转出”,每张报纸至少赔一倍以上。

三、降低报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报纸成本的思考,笔者对如何降低报纸成本,提高报业单位经济效益提出以下思路。

精神产品方面,主要有“采编成本”和“广告成本”。

就“采编成本”而言,笔者认为报业单位要降低“采编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资源的充分共享,报业单位一般拥有若干张子报,每张子报都有一套完整采编队伍。这固然可以很好的贯彻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个会议和活动现场,同一家报业单位的各报记者扎堆现象。某些机构的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大大增加了成本。笔者建议成立集团的“采访中心”和“摄影中心”,各子报保留“编辑中心”和“策划中心”。所有采访活动由集团统一派出记者,各子报集中精力做好编辑与策划工作。其次为记者配备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身,实现全媒体采访,只有重大会议、活动才派出专业摄影记者。第三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过分社与各地市宣传部门密切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通讯员。即扩大了新闻的来源渠道,又节约了采访费用。

就“广告成本”而言,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将广告业务分行业出去。业务的承揽、广告的制作大部分由广告公司完成。广告部门可以维持少量的业务人员和制作人员,集中精力做好广告策划。

物质产品方面,主要为“印刷成本”。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报纸的社会效益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为保证发行,大量报纸的印刷时间集中在零点到六点之间,白天只能印一些文摘类、教辅类等时效性不强的报纸。夜间印刷设备满负荷运转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而报业单位高价购置的高速印刷机在白天却白白闲置。笔者认为降低“印刷成本”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合理安排开印时间,错峰印刷。一方面要由集团统一安排各报截稿时间;另一方面印刷部门建立完善的统筹调度机制,根据各报的传版时间、版面情况、印量、用纸规格合理安排开印时间和机位,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减少新设备的投资。二是改善工艺流程,提高出报率,减少废品损耗。三是积极承揽商业印刷,利用白天闲置时间,摊薄固定成本。四是通过考量增量、扩版的发行战略带动广告的边际效果,在保证有效发行的前提下,采取缩量、减版的发行战略,注重提高报纸质量、提升广告品牌。在提升报纸品味、提高广告价格的同时也可大大降低报纸成本。

从广义的成本概念出发,报纸成本应当还包括“发行成本”和“管理成本”。

纵观全国各大报业集团,由于受邮局等发行机构的制约,纷纷建立自办发行网络。但是建立庞大的发行网络仅仅用来发行本集团的报纸就太浪费了。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发行网络向物流配送、广告直投、速递等业务领域拓展,有效盘活资源。

对于报业单位来说应当采用“小机关、大实体”的策略,精简管理机构,实现集中管理。精简下来的人员可以充实到采编、生产、经营等部门,降低“管理成本”。

总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就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笔者认为以上思路适用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2.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一、在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要彰显特色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一块独具特色的版面设计也是整个报纸版面是否吸引人的关键要素之一。版面设计不能像绘画创作那样以表现内心情感为首要目的,而应根据版面本身的功能性要求,依照版面设计的原则来进行。不同的行业有不同广告需求,反映到报纸广告版面上就应该有所不同。如教育类广告版面,就不能太过花哨,要有一丝庄重在里面。而美容广告,就必须与其自身行业特点结合起来:可上美女美图,可用手法夸张的色彩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广告,都必须与报纸整体版面风格尽量保持格调一致,不能太过突兀,最终影响整张报纸的风格。因此,在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刊登医疗广告时,不能出现、迷信、荒诞的语言文字、画面。所以,不能为了抓住读者眼球而使用太过夸张和不实的内容。

2.刊发酒类广告时,不能出现鼓励、倡导、引诱人们饮酒的字样,更不能用未成年人做酒类代言人。此外,在刊发此类广告时,每期的酒类广告不准超过两条,同时也不能在第一版。

3.刊发房地产广告时,不能渲染,不得有悖社会良好风尚。比如南昌某报在刊发一楼盘广告时,可以说版面气势磅礴,与报纸整体风格也比较一致。但问题出在广告内容上,因为其中出现了“10年124%的委托经营收益,10年后可以1.5倍回收”。如此带有诱惑力的承诺对广大买房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一致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没有任何风险就能坐享其成的投资项目。而国家工商局颁布的《房地产广告暂行管理条例》规定: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不得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也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因此,报纸在彰显版面效果时,不能只注重如何抓住读者眼球,更要符合实际要求。不能只为了版面的夸张,而忘记内容的真实。

二、力求简明直观、适当留白、生动感人

版面设计在传达某个具体信息时,标题、稿件、图形、画面、色彩等是比较直观和具体的。如果能将这些直观、具体的元素巧妙进行安排,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那么版面的整体设计就会让人觉得舒服、具有美感。如果把上述那些元素简单地在版面上罗列出来,那就只能是简单的放置,不会达到美观的效果。单纯而有力的版面设计效果,有时会在瞬间产生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因此,版面安排应力求简洁、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版面设计切忌过于凌乱繁复,作为具有宣传效用的广告版面,更是如此。在版面编排设计中,如果能适当做留白处理,会使版面编排流畅明快、疏密有序,整体感观清新、大气,尤其是在设计报纸广告版面时,将宣传主体放在主要位置上。在版面设计形式上吸引读者后,还需要进一步吸引读者关注具体内容,那就需要设法打动读者的心。因为,版面仅仅让人阅读还不够,还必须设法打动读者的内在情感,从而将享受变成一种内心体验,将思绪自然引入文化或艺术的境界中去漫游、畅想。这样,就使版面设计充分体现了版面形式与其所要体现的内容一同进入一种艺术感人氛围的效果,使读者在阅读时受到感染,留下深刻印象。

三、做到主次分明、突出主体,提高版面艺术质量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为了达到这一日的,世界上一些传播学者利用高科技的仪器设备对人在阅读报纸时限光的走向和停留的时间进行记录。

实验证明,报纸上图片的位置能够影响人们的视线,影响读者注意力的分布。另外,报纸版面上的留白对吸引读者的目光也有影响。人们在阅读报纸时总足先看重要的部位,例如看图片中的人的眼睛、嘴巴、还有一些优雅的自然风景等。

读者如何看版面

人们读报,一般会先在版面上浏览一下,然后再仔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报时,往往先大体目击一下版面,再看标题,而后再读文字。他们的阅读顺序是,先通观全报,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停留于报纸版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报。人的眼球生理构造,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读报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

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突出处理的稿件过多,也就谈不上视觉中心。

读者如何看广告

人们对报纸上的广告又是怎样看的呢?有研究报告表明,人们读报的时候一般是从报纸的上部左边开始用眼睛扫描的,最后则是看到右下方的广告。换句话说,模仿人们的读报习惯,从读一段文字的规律来看,人们阅读广告也是这么样的一个逻辑的推理过程。

上世纪90年代,英国报业协会开展过一个叫“色彩的功效”的研究,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叫“眼球跟踪”的设备来跟踪记录读者在报纸上停留目光的顺序、路径和时间。这次研究的结果发现,读者并不完全按照逻辑上成立的而且是事先可预测的路径来阅读报纸版面或者广告的。随后有关广告的研究结果还发现,人们在看到广告时,眼球也仅仅平均停留2秒钟。

这项研究同时还揭示了一个更为有趣也更为烦人的事实。十分明显,有些读者有着一种习惯,即他们在读报时对报纸上刊登的广告一点都不感兴趣,连看一眼的机会都不给。其实,在他们读报时,面对一张报纸的版面,心中早已有了一份“内心地图”。这份地图引导他们浏览版面,同时也避免眼光走入那些潜在的不受欢迎的区域,恰如设计得非常差劲的广告。

另一实验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在上广告设计和版面协作课程的学生们当时被要求读报。第一次读报时是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只是被要求读报,教师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然后,教师要求这批学生第二次认真地读报。这次,他们把前后两次读报的结果作比较,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68%的学生说他们在第二次读报时发现有些文章“非常有趣”。

14%的学生说他们发现了“有趣的”文章。

19%的学生报告说,他们在第二次读报时发现广告是“非常有趣的”。

42%的学生说他们在第二次阅读报纸时发现广告是“有趣的”。

在报纸的内容和报纸的广告这两个方面,80%的学生都表示他们对自己第一次读报时没有发现这么有趣的内容也感到惊讶。

把这些研究结果结合我们自己的体会,大家都能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报纸上有那么多的内容读者甚至给它们一瞥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任何一条广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则是首先要让读者感兴趣,能够进入人们的眼帘。

如何设计广告

那么,广告怎样才能在报纸的所有内容中得到支撑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使用对比。也就是采用色彩的对比,如黑和白。举例来说,在广告中采用留白是吸引人们眼球注意力的关键方法。

一个广告商如果要采用留白来取代内容的方法,那么,他应该记住以下两点:

1.“眼球跟踪”的实验表明,广告设计越是复杂,注意它的读者越少。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今年或许将是标志着报业最终舍弃将所有的新闻消息视为其产品、将所有的读者都锁定为其顾客的一年。

这一转变早在2010年,在伦敦的两大报纸《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宣布收费之时,就已初见端倪。这并不是一条新策略。然而,报业界最终却更愿意将此视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借此判定这些大众类的报纸是否能说服可观数量的读者进行付费阅读。

在此之后,《纽约时报》于2011年3月开始对浏览文章次数超过特定临界点的读者收取一定费用(这是一个效仿金融新闻出版机构的付费方式,其典型代表是《金融时报》。)与此相关的另一组新闻是2011年底的两则公告:芝加哥的《太阳报》开始采纳新的阈值收费制,以及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明星论坛报》(Star-Tribune)对外表示他们现行的收费方案收效良好。把所有这些的消息综合起来看,这一系列事件似乎是构成了对一个固有观念的颠覆。人们往往将网络新闻视为同实体报纸一样,是可以直接用来售卖的简单商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报业人一直都坚持认定(有时候他们甚至表现出愤愤不平),很快我们的读者就会为内容付费了(这样的言论早在1996年就已出现过)。也就在这一时期,可免费获取的内容数量也增长了上万倍,然而内容购买者的数量却并没有增加。事实上,正如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所言:“消费者从来没有专门为内容付费过,而出版商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销售过内容……,几乎任何一种内容出版形式其实都是将媒介本身视为其销售的对象,而与其所传播的内容不相干。”

商业无线电广播是靠广告支持赢利的,因为没有人能想出一个能限制获取无线电波的方式;有线电视向使用者征收使用费,因为已有人找到了限制使用者进入同轴电缆的方式。互联网的逻辑是,人人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付费,因此每个人也就有权使用这个网络。这很显然与纸质出版的经济学不符,但奇怪的是,全行业对“每个读者皆为顾客”理念的信心,却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因报纸转向网络媒介平台发展后有了新的自我生存规律而有丝毫的动摇。

纸质报纸是一个混搭组合产品。只想要阅读体育类和股票行情新闻的读者与想看当地和本国政治新闻或者食谱和星座类信息的读者所购买的是同一份报纸。然而,在网络中,这样的组合每一天都被那些直接输入特定URL信息的读者们细化拆分了,这些读者由此跳过了主页或者指定的内容版块或者设定的导航信息。这一阅读方式让统计网络读者人数成为了一道数学难题——如果你按一个月的页面浏览数来为读者划分层级,那么你会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个群体仅会访问一个页面,这一群体的数量约占到总读者数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数量第二多的群体每个月会浏览两个页面,再小一些的群体则会访问三个页面;一直到那些由最为活跃的读者构成的群体,他们每日的页面访问量达到数十次,月浏览数量达上百次。

对于这种极为多变的受众行为来说,付费墙(paywall)的设定似乎是一种孤掷一注的做法:“如果你不给我们钱,我们连广告都不让你们看!”对于这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选择,大多数的读者倾向于“不做选择”;在伦敦《泰晤士报》推出付费墙收费方式以来,其数字内容订阅用户数随即由一个相当可观的纸质版报纸订阅数缩减至仅占到其中极小一部分的数值。这并非是付费墙的问题,这是在世纪之交之时就已广为人知的一个问题,一个从未得到过有说服力的答案的问题。将数字新闻视为商品,这其中最容易的部分在于从你2%的受众中获得收益,最无情的部分则是你将为此失去98%的广告客户基础。

要想知道报业15年以来对付费墙的坚持,你必须了解“每个人都必须付费”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上的要求,而同时也是出于一种文化上的主张。尽管所有的记者们都很清楚,如果他们的报纸舍去了像恋爱问答信箱和幽默故事之类的版面,则其读者数量将大幅削减,他们也确实没有必要知道阅读市议会或者水源泄露等新闻的读者数究竟有多少。付费墙的部分吸引力在于,即便有可能面临经济失灵,其也能存续着这样一个理念,即无论是优惠券收集者还是痴迷于阅读新闻的人都是顾客,都是报纸基本上能满足其阅读目的的人群,报纸出版商无需特别去了解所服务各个群体的阅读动机。

为文章阅读设置限制(阈值)通常是被作为一种让读者付费的全新方式来讨论的,设定阈值带来的后果必将是“将大多数的读者排除在外。”只将这里所指的文章阈值称作是一个“有漏洞的”或者“可渗透的”网络屏障,完全是低估了这一变化所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漏洞”的比喻暗示的是从一个完好无损的容器只放出了少部分的内容,但一份每个月仅提供2页免费阅读内容的报纸却能让绝大多数读者放弃支付任何费用。当这个阈值达到20页之时,则报纸所能说服的付费顾客会更少。

报纸有两个主要的收入来源,即读者和广告。并且他们可以选择锁定大众市场或者利基市场来运作,为读者和广告商服务。一份汽车领域的日报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大众产品(许多读者会购买这类报纸),对于广告商来说亦是如此(许多读者会看见他们的广告)。相反,时事通讯和发行量小的杂志却是服务于细分市场中的读者,同时也服务于这个细分市场中的广告商——如《消防队长》(Fire Chief)、《地球母亲新闻》(Mother Earth News)等。一些时事通讯上没有任何广告信息,例如《厨师指南》(Cooks’Illustrated),在购买这份报纸时,读者实际上是花钱购买了一份免于广告信息干扰,或者甚至是免去了出版商对广告商致谢之类信息的报纸。

付费墙模式试图在向数字分销转型之后依然能保留旧有的大众+大众的模式(old mass+mass model)。愿意付费阅读的读者数量如此之少,以至于广告所能面向的读者数量也是少之又少,事实上付费墙的设置反而将报纸变成了一个利基+利基(niche+niche)的生意。文章阈值所催生出的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一个对于广告商来说的大众市场,和一个对于用户来说的细分市场。这与NPR(the National Public Radio,国家公共广播)的商业模式相同,在这一模式下,赞助商面向所有听众广告,但直接赞助仅来自于捐赠人。

付费墙模式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个不牢靠的假设,那就是如果所有的读者都能像消费者一样对待,那么报纸出版商除了在总体上把关之外,就无需为他们投入过多的关注。而阈值收费模式使这种可能性破灭。单一的付费用户所带来的收入是位于中间层级的、收看广告的读者所带来的收入的数百倍。这符合纸质出版物混搭销售内容的逻辑——将每个事物的一个小侧面呈现在每个人面前,另附上大量广告信息。

这也引发了两个新问题:我们最忠实的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能将最频繁访问的读者转化为我们的忠实用户?由一些东西将阻碍这些期望的实现:更多的广告,更多的小道传闻,更多多家报刊转载的内容。这对于主流报纸来说无疑是一个新兴领域,他们通常通过统计人头数而非用户参与度作为他们主要的商业度量标准。

名人不良行径的内容往往能吸引到破纪录的访问量,但这些读者根本不是忠实用户。与此同时,那些达到阈值后缴纳了费用的用户,很明显就是那些忠实用户,他们不只是将报纸视为获取有趣文章的临时来源,而是将浏览这些报纸作为一个基本的习惯,这些报纸的持续存在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不论当天所提供的新闻内容是什么。

在探讨为何最忠实的读者群体会愿意为阅读《泰晤士报》的内容付费的问题时,费里克斯萨尔蒙(Felix Salmon)是这么描述一些由用户叙述的动机的:“我喜欢这个产品,了解其所涉及的生存机制,并希望其能存续下去”以及“我认为确保《纽约时报》的高质量是事关整个国家荣誉的大事。”现如今,想必从此刻起,这些读者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低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有这样体会的读者通常为数不多,这个事实在过去的纸质混搭销售方式下被掩藏了,但却在设置了付费墙之后变得尤为凸显。在报纸放弃了标准的付费墙收费策略之后,其就是舍弃了将售卖新闻内容作为一种简单的交易方式,与此同时,其必须具备一些足以吸引读者的非经济动机:忠诚度,感恩之情,对于其使命的奉献热情,认同感,有冲动将阅读这份报纸作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次交易。

如今大都市报纸更多地采纳了这种阈值设置方式——如纽约、芝加哥、明尼阿波里斯等。然而,更多的报纸都不像是明尼阿波里斯的《明星论坛报》,更多的报纸正如同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的《报道者》(Reporter)一般,发行量仅为20000份甚至更少,并且这些小报的内容多数是从美联社和美国媒体那儿购买来的。这些报纸所拥有的原创内容微乎其微,并且他们也可能找不到可以有效赢利的临界阈值点,因为他们读者群中的百分之几只能按十位数来计算,而不是以千数计。

换句话说,本地新闻报道恐怕就是当地报纸独家新闻的唯一内容形式了,因此也可以想象出一种良性循环,至少对于一些小报纸来说,那就是由一些有本土化情节浓重的市民介入其中,由他们来为报纸买单,以此让当地新闻报道的覆盖量有所提升,无论是政治还是社会新闻。

哪些行为是当下的核心用户渴望获得的回馈?或者,他们对于那些报纸的要求是什么?想要获知这些信息似乎有些为时过早。他们很有可能会立即就要求要比那些未付费的读者收到更少的干扰广告。他们或许会通过让报纸文章的评论部分变得更为活跃来回馈这份报纸。然而,最为戏剧化的改变在于,较之位于中间层级的读者,那些达到付费阈值的用户几乎可以肯定是对政治更感兴趣、更像是忠诚的党派拥护人。

在这个国家,对于好的记者来说从未存在一个大众市场。过去存在的是一个对于平面广告而言的大众市场,加之对于由娱乐资讯、各家言论和其他信息构成的实体组合产品而言的大众市场;这些内容配上少量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内容,共同组成了一份报纸。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11篇

4.人性化的版面编辑设计。余振鹏指出:香港的报纸历来可分为两大类,大众化报纸与严肃报纸,或称大众报纸与精英报纸。也有人称为纯市场报纸和负有使命的报纸。大众化报纸侧重于社会各阶级的大众读者,满足大众好奇、八卦的心理,主要起娱乐功能。而精英报纸面向教育层次较高的读者,担负着提供精神食粮的重任。面对不同人群的要求,根据不同的阅读习惯,报纸也会各有特色。标题上,大众化报纸喜欢用夸张的字眼来吸引眼球;而精英报纸则侧重于平实直叙,无多渲染。图片使用上,大众化报纸爱用逼真的摄影手法,时常出现暴力、血腥镜头;而精英报纸的图片则较为清晰,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内容也更为真实。在外观上,大众化报纸颜色艳丽,以图片为主,趋向于杂志化;精英报纸则采用优雅、清新的颜色,给人以和谐的感觉。在倡导人性化,注重人性化的今天,报纸的版面设计的改变更应该征求读者的意见,采用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与读者交流的方式鼓励广大读者为报纸积极建言献策,为报纸的改版做出更多有建设性指导。

5.广告与主题相得益彰。报纸广告不仅仅是编辑者的版面编排设计,也是广告人所要解决的形式美感问题。通过刊登报纸广告,可向大众传播企业的形象理念、生产状态和经营宗旨以及产品的品牌形象。广告人要根据报纸的特点,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整合各种资源,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手段,策划出好的广告作品,以实现产品或者服务销售的最大化。

在设计企业的报纸广告、特别是报纸的系列广告时,先要了解该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以及组合规范,做出富有延伸性、系统化的排版模式,以便在不同的版面使用,灵活地配置具体的标题和图片,传达统一的企业形象。其次,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报纸版面的注意值是左边比右边高,上面比下面高,中间比上下高。所以报纸广告的编排也要符合视觉流程。再次,报纸广告的版面的艺术还体现在广告文旬的文学性和图片的艺术性上。如巧妙利用成语典故发挥文学语言的感人力量;恰当地利用对比,突出印象等。还可适当留出空白,即用空白衬托图形和文字以突出主题,引人注意。

综观当前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其总体缺乏个性的延续以及赏心悦目的和谐美。由于传统观念版面设计和现代商业化的冲击,现代报业更呈现出顾此失彼、缺乏自身定位的现象。同时,“版面设计是为了更有效报道新闻”这一概念仍旧没有为大多数版面设计者所深刻认知,报纸版面设计更倾向于视觉冲击。只有创造出报纸版面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美,承担起坚守报纸传统价值、体现其独特传媒地位的重大责任,才能为报纸谋求发展赢得新的契机。

f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

外宣编译无论是作为翻译还是国际传播都应重视受众意识。外宣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以及不同的信息需求与接受心理、语言风格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增删、编辑、重组、加工等方式对原文进行编译,以契合受众认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关键词:

外宣编译受众意识传播效果

外宣编译即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采用增删、编辑、重组、加工的方式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对外发表和传播,目的是向世界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让中国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在外宣编译中有高度的受众意识,知道“读者是谁,读者有何需求以及读者需求如何满足”,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本文将就外宣编译对象不同,以及他们在信息需求与接受心理、语言风格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内读者的巨大差异,来探讨外宣编译中受众意识的重要性,以期外宣译者在实践中紧紧抓住受众这一核心,让我国的对外宣传能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一、受众意识在外宣编译中的重要性

受众意识与翻译紧密相关,早在东晋时期便有学者考虑到读者反映的重要性,高僧慧远在论及佛经文体翻译选择时说:“以文应质,则疑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清末学者马建忠、严复也都对翻译中的读者很重视,前者提出“善译”应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后者提出“信、达、雅”中的“雅”,须采用“汉以前句法”,以取悦19世纪士大夫阶层。到了近现代,更多的学者如傅斯年、郭沫若、闻一多、胡适、鲁迅、林语堂等也都提出在翻译中要“对读者负责”的思想。当代许渊冲教授更是提出为了让读者“知之、乐之、好之”,诗歌翻译要做到“音美、意美、形美”,他对读者的重视可见一斑。

中国如此,西方亦然。德国宗教运动领袖和翻译家路德曾提出为了让普通大众看懂《圣经》,译者应采用“人民大众语言”。施莱尔马赫在19世纪提出在翻译中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让读者走近原作者,要么让原作者走近读者,如果说前者是原文作者至上的话,那么后者则是译文读者至上。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则根据其“功能对等”思想提出“读者反映论”,认为翻译就是交际,译文的优劣要看读者反映是否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英国翻译理论家钮马克认为翻译可采取“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策略,后者目的就是要在读者中再现原文读者感受。斯铂佰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中也非常关注读者,他认为译文须提供充分语境效果,使译文读者、原文作者意图产生充分关联,让译文读者以最小心理投入获得最大认知效果。德国文艺学教授尧斯的“接受美学”思想更是把受众的作用推向极致,认为任何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经过读者的解读,才能体现出来,虽然该理论并非针对翻译,但其具有借鉴意义。

此外,外宣编译还是一种国际传播活动,其受众意识更是不容忽视。传播学先驱之一,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48年曾将传播过程归纳为五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和效果。在这一流程中,受众不仅是整个活动的核心,也是传播效果的最终实现者,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称其为传播。黄友义也强调在外宣工作中应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二、受众意识在外宣编译中的应用

由于外宣编译的对象是外国人,他们在信息需求与接受心理、语言风格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等几方面与国内读者有着巨大差异,这里将从四方面来展开论述。

1.受众对象不同

20世纪70年代,英中了解协会主席费里・格林就曾对中国外宣工作者提出过忠告:“从事国际传播的每一个记者、翻译、编辑,都应在他的写字台上放一个标牌,上面写着‘外国人不是中国人’。”该忠告或许有些尖锐,但却提醒外宣译者应做到“内外有别”。由于外国读者对中国国情了解有限,外宣译者要常站在国外受众角度思考,采取各种编译方式来宣传报道国内情况,尽可能交代一切有关背景,以帮助西方读者理解和接受新闻事实,从而促进对中国的了解。例如在介绍“海南”时,译者可以通过增添背景信息,将其翻译为“Hainan,China’s south most,youngest tro''pical province and the second largest island next co Taiwan,as well as the largest special economi’c zone”o通过这种“译”“释”并举的解释性编译方式,可让国外受众对“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地位有一个全面了解。一般而言,在外宣编译过程中,遇到历史事件、地理名称、人物名字、特有机构名字、政治术语或口号、俗语行话、传统节日和食品等情况,都应酌情补充背景知识,采用“译”“释”并举方式予以编译。

2.受众信息需求和接受心理不同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12篇

新媒体尤其是智能移动传播终端的崛起,报纸传播力影响力不断下降,传统的广告吸附力及产品生命力严重弱化。报业必须倾全力研究如何增强广告产品生产能力问题。

2010年,针对广告中心内部竞争张力不足的现状,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划小经营业务单位,在中心内部成立8个广告工作室,并根据行业及经营难易不同,确定不同的经营指标和成本费用率。一个工作室负责人领导四五个业务员,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广告业务作业单位。职权利明确,决策靠前,机制灵活,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一年下来,广告收入同比增幅达25%以上,释放了广告生产力。

然而,进入2011年后,工作室体制在纸媒广告竞争的严峻现实面前也有些不适应了。于是,嘉报集团撤掉广告中心,实行日报和晚报广告分报经营体制,在各报成立广告部,广告部内部再设立若干个工作室。可是,一年下来,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经过思考和分析,嘉报集团在工作室内部再划小业务单位,实施广告产品经理制度,使每个业务员都成为一个自主的创新主体,真正做到苦干加巧干。

那么,如何实施广告产品经理制度呢?

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创新广告产品的研发机制。作家阎连科曾说:“十天之内不听到超乎想象力的事情,就觉得不是生活在中国”。我国已进入一个创新型的社会,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瑞典人也说自己的创新实力能领先全球,是因为“漫漫长夜的冬季,我们在思考;阳光灿烂的夏天,我们将思考变成产品”。曾任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设计部主任的欧洲著名工业设计师米谢尔·米罗也说:“当今的挑战已不是生产上的挑战,而是创新上的挑战”。可见,我们也生活在一个以创新力铸造竞争力的世界。

一种产品是“活动+特刊”。这方面,南方报业的《21世纪经济报道》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该报以“商业中国推动力”为切入口,提出“相信价值,相信价值观”的口号,十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传媒商业品牌活动。如,“21世纪中国资本市场年会”“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21世纪气候宫计划”“21世纪商业思想沙龙”这些一流的传媒商业品牌活动。

与这些商业品牌活动相对应,《21世纪经济报道》还以“不仅创造,而且创新”为理念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如,小桔灯乡村小学图书馆计划;点燃中国·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计划;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华硕·梦想之窗爱心行动;爱普生·多媒体爱心课堂计划;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国泰基金-红蜡烛助教计划;志蓝行动·气候变化观察团。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公益活动实际上背后也都有强大的财团或市场主体(品牌)做经济支撑。如,“小桔灯乡村小学图书馆计划”公益活动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汽车大品牌东风标致,红蜡烛助教计划的赞助商是国泰基金,其他公益活动冠名也是大企业或大品牌。

我们深知,这是一个思想奔涌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换句话说,做报纸广告,需要智者先行,想法有多少,广告产品就有多少;广告产品有多少,广告蛋糕就会有多大。

学了南方报业,我们的思路打开了。婚博会、购物节、读者节、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嘉禾绿荫行动、教育·留学咨询博览会……几乎每个月都要策划、实施一次广告产品的经营活动。

特别是借嘉兴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城市板块商圈形成之际,充分运用市场领跑者和市场追随者的竞争法则,设计出“市民购物狂欢节”广告产品,刺激和拉动了市民的消费热情,引起了三大商圈及其入驻市场主体间的竞争。

我们认为广告策划就是要分析市场追随者的发展态势,不断为它设计出更多的广告产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它去追赶市场领跑者,从而也巧妙地将市场领跑者的广告轻松纳入囊中。

再一种产品是“会展+特刊”。嘉兴金融文化博览会,嘉兴市春季和秋季房地产博览会,春季、夏季、秋季及冬季汽车博览会,这些会展广告产品的规模和声势都很大,广告收入也可观。集团曾创下三天房展会收入逾240万元的业绩,以房子为核心,将汽车、装潢、婚庆用品、大件家电都一并纳展了。

还有一种产品是“论坛+特刊”。《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为中国企业树立价值标杆”为宗旨,立足寻求行业高度,成立专业研究机构,不断举办行业高端论坛。如,有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顶级盛会之誉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还有倡导“重估价值,幸福国民”的“21世纪GNH国民幸福论坛”;甚至还有“中国社会创新国际论坛”。年度的、季度的、月度的,《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各种论坛犹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

借鉴同行做法,我们举办了南湖文化(系列)论坛、嘉兴房地产创新策划峰会、湿地与居住环境峰会、嘉兴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论坛,邀请郎咸平、易中天、于丹、王志纲等著名人士前来演讲,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取得了超预期的广告收益。

接下去,嘉报集团已明确将围绕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独特问题去策划、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论坛广告产品。

如嘉兴的老龄化问题。目前嘉兴市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5%以上,并且每年以3万人左右的速度在增加,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养老的经济负担将会明显加重,但也催生了“银发经济”。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就明确了七个重点任务,即: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家庭养老支持政策、老龄服务、老年活动场所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老龄产业、以及老龄法制建设和法律服务。专门研究“银发经济”人士认为,享受退休生活的老年群体相对于年轻人具有更多的余暇时间和财力去消费。这方面发达国家已有先例。如邻国日本,1500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中,其中60%由老年人持有,所以在日本“银发经济”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老年人消费占该国个人消费的比率已经从2002年的33%上升到2011年的44%,年消费规模超过100万亿日元。

在我国,目前老年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银发经济”的空间巨大。因此,我们拟联合嘉兴的两个国际生态养生健康园投资主体及政府权威部门,召开论坛、出版特刊,把嘉兴的养老服务业推上新台阶。

最后一种产品是“排行榜+特刊”。借鉴《21世纪经济报道》有关做法,我们也尝试开发相关广告产品,如:嘉兴品牌节、品牌力量榜、诚信房产商、消费者信得过楼盘、十大畅销楼盘,这些产品虽也取得了不错的广告收入,但它们的智慧含量和创新成分还有待提高。

在上述广告产品中,为什么都要加上“特刊”呢?这是因为纸质“特刊”符合报纸的根本属性,可以有效拉长报纸的出版维度,将版面广告收入做到最大。

所以,不管策划、设计、研发什么样的广告产品,为了使其广告收入最大化,出版特刊是上佳选择;如能在一个广告产品的存续期间连续出版特刊,则传播效果会更好、对广告主会更有吸引力、广告收入也会更多。

产品经理制度的核心是产品的销售

实行广告产品经理制度并非要求广告人员一个人去单打独斗,而是要在广告经营业务活动中更加注重处理好团队与个体的关系,在团队统合的背景下,更强调业务人员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当一个业务员创意策划、设计出一个广告产品并经可行性论证后,经营团队就要发挥集体力量不遗余力地去实施,即售卖给广告主。

我们根据报业广告经营体制实际实施了以下几种广告产品销售模式。

一是产品经理独立销售。适用于单位销量不大或单位收入不多的广告产品。百万元以下的产出、时间上又是短平快的、涉及的行业也是单一的,这样的广告产品,就让产品经理去自行销售。

二是产品经理与工作室统一销售。当设计的广告产品预期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时,就要发挥工作室的集体力量开展营销。否则,产品经理孤军作战,不仅会拉长销售时间,而且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集团广告工作室多则四人、少则三人,最多也不过无六人,人手还是很有限的。这样的人力资源配备,也不能过高估计了它的营销能力。

三是产品经理+工作室+广告部集合销售。对预计会有二三百万元左右收入的广告产品,就要举全部门之力来做好。广告部主任自己不承揽广告业务,只管不断地策划设计广告产品品经理去销售。这样做,业务经营才会始终处于主动出击、有仗可打的状态,广告收入才会源源不断。

强调建立产品经理制度的必要性不是要削弱广告部负责人统领团队作战的重要性。事实上,产品经理还是要靠工作室、广告部负责人去指挥,否则很难做到广告产品销售的最优与最大化。

因此,可以说,组织策划、设计、生产、销售广告产品,是广告部负责人的第一要务和核心工作。当今报业,不可能有广告产品策划、设计、销售做得差而其广告业绩却很好的报纸。

四是产品经理+工作室+广告部+体现媒体影响力方面的合作销售。有的广告产品仅仅靠产品经理及广告部门自身的力量还不能做到销售的规模化,这时就需要整合采编部门的力量来实现销售的最大化。

实际上,媒体策划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外媒体都在走的一条有共性的道路,是媒体自身树立并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展经营收入的市场行为。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它一要与新闻报道分开,始终坚持经营规律与新闻规律的职业操守;二要遵循采编人员与经营人员的职业分工,坚守“两分开”与职业道德。

五是产品经理+工作室+广告部+采编部门+报业集团整合销售。这是广告产品经理制度中广告产品销售的最高形态。论坛类、评选类或排行榜类的广告产品,真正想做大的,都应该采用这种销售模式。

在吸收了国内外媒体行之有效的经验基础上,嘉报集团2011年和2012年的两届“品牌力量榜”广告产品充分整合集团资源抓销售,结果每届收入都超过了400万元。

产品经理制度的关键是产品的考核

要保证产品经理制度真正长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

对产品经理来说,他们策划、设计、销售广告产品不过是实现业绩的手段和过程,最终能拿到多少薪酬才是他们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因此,广告产品经理制度实施后,考核如何跟进十分重要。

一是要明确产品设计任务。一个业务员就是一个产品经理。一个产品经理一个月要策划设计多少广告产品(并附可行性研究分析)必须明确。

二是月度奖金要与广告产品设计任务挂钩。没有完成月度产品设计任务的;或完成但一看就是滥竽充数的;完成了月度设计任务;或不仅完成了月度设计任务、而且可行性强或已实施取得了成效的,等等不同情况,都要明确权重、细化考核、区别对待,并在月度奖金中有所体现。

三是年终分配与广告产品的成效挂钩。年度广告经营任务是完成了,但产品设计任务未完成;或年度广告经营任务未完成,但广告产品设计任务完成出色、取得的收入可观;或年度广告经营任务与广告产品设计任务双双完成;或年度广告经营任务与广告产品设计任务均超额完成……诸种不同情况,部应在薪酬中有所体现。

广告产品经理制度是报业练好内功、增强发展信心、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在报界从事报纸广告工作的同志普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报纸广告越来越难做。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确实,信息平台是越来越多样化了,但这并不是说传统媒体将退出历史舞台,就像摄像机取代不了照相机,电视取代不了电影和广播一样。传统媒体通过调整和创新,同样可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13篇

二、说明:体现尊贵、超越、与众不同之气势。

标志设计

传播策略

一、形象主题:上层社会人士生活、休闲乐园

二、物业主题:卓越家园 富贵人生

三、物业概念:精品公寓楼

传播执行

本项目规模小、不可能投入较多营销费用,广告应有的放矢,采取少量、持续的策略,保持一定的曝光率;同时,制造具影响力的软性新闻和文化活动,力求最小的费用投入,产生最大的广告效果,并在成功宣传项目的基础上,打造开发商品牌,提升其在房地产业的知名度,为今后的房产开发夯实基础。

为此,拟先后通过风水咨询、电视专题制作、印刷品制作(售楼书、海报、平面图、及各种图表)、看板(售楼处)、指示牌制作、奠基典礼和 “卓越人生”征文(第一期报纸宣传)、应对wto企业总裁论坛和游园活动(第二期报纸宣传)、促销活动、开盘庆典等(第三期报纸宣传)、国庆庆典(第四期的报纸宣传)、第五期报纸宣传(配合促销)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进程表

XX年2月 风水测定

XX年3月 专题片制作

XX年4月 印刷品设计、制作

XX年4月 软新闻(征文)

XX年6月 看板、指示牌制作完毕

XX年6月30日 奠基典礼和软新闻(湖里公园又添新景观)

XX年7月 应对wto企业总裁论坛、游园和软新闻

XX年9月 开盘庆典、第一期报纸广告

XX年10月1日 国庆庆典、第二期报纸广告

XX年10月以后 第三期报纸广告(预留)

一、媒体传播

(一)、报纸 (目前,报纸已成为房地产品牌形象宣传、产品销售和产品质量的最好广告专业媒体)。本案一共计划出三期报纸广告和三次软性新闻,预留一期报纸广告根据本案销售情况再安排

第一期

目的:

结合本案的开盘庆典、“书写卓越人生 畅想美好家园”征文颁奖活动的举行,分别从本案的生态环境、人文气息、设计规划、休闲天地等优势,引导客户认同“卓越园”的生活、休闲、娱乐的全新概念;营造一种诗情画意桃花源头式的空间理念;提升本案文化品味;激发顾客的购买欲,同时,首肯本案开发商品牌形象。

推广主题:

卓越园整体品牌形象的推广造势

广告口号:

珍藏公园美景 开创卓越人生

版面:

半版和1/12版

费用:(略)

内容:

a.口号

b.登出本案全景示意图

c.登出本案的地理位置图

d.简单介绍本案独特的规划设计、现代的物业管理配套情况、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气息、和睦的人文氛围。

e.公布本次征文活动获奖作品、作者;开盘价格、房型、朝向、付款方式、按揭银行等构房须知和促销内容

效果:

通过第一期的报纸广告、本案开盘庆典现场的营造宣传、征文活动的全面推出本案开发商的品牌形象,为后期的分步宣传打下视觉、理念基础。

第二期

目的:

借举国庆特殊的日子,营造欢庆的氛围,结合具体的促销性活动,抛起“羊群效应”。

宣传主题:

卓越园整体品牌形象的推广造势。

广告口号:

园林居室 卓越人生

内容:

a.口号

b.介绍本案庆典活动的具体内容

c.本案区位图

d.介绍本案规划设计

版面:

1/4版

费用:(略)

效果:

为本案营造现代、超前、高贵的品牌形象,同时提升了本案业主的地位,满足业主的虚荣心理。

第三期

一、 预留1/4版(视具体销售情况而定)

二、sp活动

鉴于本项目规模小、不可能投入较多营销费用,因此,拟先后通过各种活动和制作,宣传本案人文、生态、环境、设计等特征和开发商品牌形象,为销售铺垫。具体安排如下:

风水测定

因项目所在地众多百姓,相信风水之说。“风水学”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据称:好的风水地不仅可以让居住人身体健康、事业有成、传宗接代,还可以避邪、避难以保证居住人平安顺利。因此,科学地运用 “风水学”,将为本案的良好销售业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且本案所在地的朝向,又与国人的(坐北朝南)思维模式相悖。

出于以上因素的影响,本司决定邀请在东南亚具有影响力的梵天寺主持厚学法师来为本案测定风水。

目的:

借助厚学法师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告知业主本案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设计以及厚学法师认定座南朝北自有的独到之处,引导业主随着我们的思维去确认本案实际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减少业主的后顾之忧。

内容:

请厚学法师为本案测定风水

邀请人员:

梵天寺主持厚学法师(86高龄)(在东南亚和本地知名度高,本地几十幢楼和市政大楼均由他测定风水)

事项安排:

安排厚学法师现场指导,从不同角度拍摄厚学法师测定风水、观看、讲解本案规划设计图纸时的盛况;同时把厚学法师对本案的看法和建议的原音记录,为vcd、售楼书、宣传报道的制作提供材料;有关人员在本案名称的围墙前与厚学法师合影留念。

费用:(略)

参加人员:

项目有关人员。

效果:

借助厚学法师的知名度和权威性以及本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设计,利用厚学法师的引导,让顾客随着我们的思维,感觉本案实际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座南朝北其实也有本案自身的独到之处。

专题片(vcd)

目的:

使顾客通过vcd影片,全面了解本案的风水状况、生态环境、人文氛围、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等优势。

宣传主题:

从本案有利的“风水状况、生态环境、人文氛围、休闲空间、规划设计”进行诉求、宣传、包装。

内容:

采用实景拍摄和三维制作相结合的手法,从风水优势、生态环境、人文气息、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等方面展示本案得天独厚的卖点。并通过售楼处播放及派发等渠道,使潜在客户增强对本项目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提前直观领略本项目的精彩之处,从而刺激购买欲望,最终完成销售行为。

a、梵天寺住持厚学法师认定本案风水优势的内容

b、生态环境

c、人文气息

d、休闲空间

e、规划设计

费用:(略)

效果:

通过vcd影片全面了解本案的优势所在,引导、刺激客户,使其产生欲进一步亲临其境的念头,从而达到宣传目的。

售楼书、宣传册制作

目的:

通过售楼书、宣传册全面了解本案的优势,引导、刺激客户,使其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宣传目的。

内容:

从风水优势、生态环境、人文气息、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等本案的优势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描绘项目特质。

费用:(略)

征文活动(题:“畅想美好家园 书写卓越人生”)

目的:

通过征文活动,让广大市民参与、感受卓越人生的精彩故事,营造卓越园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提升其知名度(此举也将书写本地新一轮房地产宣传广告新纪年)。

内容:

用第一人称表现手法,书写自身的真实生活经历、成功事业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 。

评奖:

通过报刊向市民征文活动的具体事项:

其一、本次活动将聘请著名教授、电台编辑、教育界人士共同进行评选,以示公平。

其二、本次活动将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8名。一等奖可获现金5000元和10000元购房优惠(房价让利即:本案的房价确定后,在此房价的基础上再减去10000元。);二等奖可获现金3888元现金和5888元的购房优惠;三等奖可获现金1888元和3888元的购房优惠;优秀奖可获现金888元。参加人员可得到一款x本案内容有关的艺术品(约38元每份)。

其三、9月1日前,将征文寄至规定地点,过期无效。

其四、现场颁奖将在XX年9月本案开盘庆典日,本案入口绿地处进行。

效果:

通过征文活动,让广大市民以自己切身生活经历、成功事业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参与、感受卓越园的精彩故事,营造卓越园浓郁的人文氛围,提高其知名度和开发商的品牌形象。

看板、指示牌

目的:

吸引过往乘车人员、行人、顾客的目光,突出本案的优势和品牌形象。

内容:

看板:一块建在售楼处的顶上(正面一块高6米、长20米;采用本案全景图);另一块立于公园的围墙上与第一块相呼应(高6米、长20米,描绘本案生态环境、人文气息、规划设计、休闲空间等优势)。

指示牌:在交通要道位置(高4米、长16米;)同时在各车站临时租用宣传栏,形成动态广告。

费用:(略)

奠基典礼(结合第二期报纸传播)

目的:

通过第二期的报纸传播(软新闻)和本案奠基现场气氛的营造,昭告广大市民:项目又添新景观,诱使广大市民前来游玩,扩大消费群,制造“羊群效应”。

宣传主题:

着重从生态环境、休闲空间、人文气息三方面推出品牌形象

内容:

a、现场剪彩

b、开工

费用:(略)

效果:

奠基典礼现场气氛的营造,结合软新闻的,全面推出本案开发商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范围,吸引顾客前往。

企业总裁论坛、游园活动

目的:

利用崇拜名人心理,吸引看楼、游园人潮,形成“羊群效应”。

宣传主题:

以邀请全国各知名企业总裁来本案为契机,提升开发商和本案的档次

内容:

a、 企业总裁论坛——如何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

b、 游园活动——企业总裁与广大市民一起游园

奖项:

每项活动各设一奖项,分别给予物质或现金奖励。

参加人员:

知名专家、本地企业家及目标客户

费用:(略)

效果:

提升品牌形象,形成“羊群效应”,加速销售进度。

开盘庆典、征文颁奖

目的:

结合第一期报纸广告宣传、 “书写卓越人生 畅想梦想家园”征文颁奖(软新闻报道)活动、开盘庆典的举行,分别从本案的生态环境、人文气息、休闲天地、设计规划等优势,引导客户认同“卓越园”的生活、休闲、娱乐空间概念;营造诗情画意的桃花源头式空间理念,提升本案文化品味,激发顾客的购买欲,首肯本案开发商品牌形象。

推广主题:

卓越园品牌形象造势

广告口号:

珍藏公园美景 开创卓越人生

费用:

(略)

内容:

a、邀请新闻媒体现场报道;

b、邀请地方领导、专家、学者现场祝贺;

c、开发商演讲(内容:祝贺项目开盘;报告内部认购期高认购率,阐明本案广受欢迎的原因;优惠政策);

d、客户代表发言(阐述购买动机和购买后心理、情感上的满足);

e、颁奖(公布征文活动获奖作品、作者)

f、请已内部认购业主到现场,营造本案开盘期的活跃场面,现场签约(按揭代款银行、公证处等有关单位现场办公)

g、宣布开盘(准备一些假客户制造销售气氛开始现场销售);

公布本案销售价格、房型、朝向、付款方式、按揭银行等构房须知和促销内容。

效果:

通过报纸广告、开盘庆典和征文颁奖活动的举行,吸引潜在客户的到场感受,刺激其购买欲望,同时,进一步提升本案整体品牌形象。

国庆庆典

目的:

结合第二期报纸宣传,借举国欢庆的特殊时刻,营造欢庆氛围。结合具体的促销活动,掀起抢购热潮。

宣传主题:

以规划设计为切入点,宣传、包装本案尊贵的形象。

广告口号:

精典居室 豪华卓越

费用:(略)

效果:

营造本案出一种现代、超前的品牌的形象。同时也提升、满足了业主的地位和心理。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分类广告增长点问题改进经营

总体上说来,报纸的广告分为工商广告和分类广告两种,不同报社对这两类广告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一般而言,工商广告都是报社广告发展的重点,在中国现行报纸广告结构中占的比例也较高,而分类广告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谓分类广告是指内容单一,文字简练,占用版面(或时间)少的广告,大多是由经营单位或媒体,根据自身特点,以及企业的性质、产品大类,宣传内容的不同,单独辟出版面或设置专栏、的广告。其特点是:占用版面少,收费低廉;内容简单,一事一议;制作简单,了了数语即可,主要载体是报纸。现时所说的分类广告,随着人们对广告意识的提高,载体增加、领域拓宽、投放量加大,分类广告的宣传形式和内容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相对于工商广告而言,报纸分类广告更贴近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样,适应于读者个性化需求,价格也相对较低,是读者人人都可以购买的广告。而且,因为关系读者日常生活,更具有阅读的主动性。

一、分类广告是当前广告业的新增长点

在全球报业面临日益老化和影响力下降的行业趋势下,中国报业也无幸免,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现实。进入2005年以来,整个报纸行业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出现不景气现象,进入了一个“寒冬”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的作用,政策缩紧使房地产、汽车等支柱性广告行业投入大幅减少,严重依赖这两个行业广告的报纸自然受到牵连。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发展以及面对互联网和手机时代的竞争时,还没有找到适应这个时期的经营策略。

国外的报业在应对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时,首先在分类广告上取得了巨大有突破,并且收到了卓著的成效,以美国为例,美国报纸的分类广告面积约占报纸广告总面积的50%以上,收入大约占报纸广告总收入的40%,对报业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资金来源。又据北美报业协会(NAA)2000年度的报告显示,美国55%的成人读者浏览报纸的分类广告。以上数据说明,在不少中国人眼中畏畏缩缩的报纸分类广告,在美国却是“门脸”虽小,作用大,并在广告经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分类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历史较为悠久,但在报业广告经营中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过去占的比重不大,虽然近年来,国内各报社在广告经营环节中都加强了对分类广告的重视程度。一些处于领先地位的报纸已开始学习国外媒体的经验,采用多样化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拓展分类广告业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而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在报纸广告总量中,所占比例仍较小。有研究者选取了北京市场的4份主要媒体为研究对象(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数据范围是2003年1-6月),发现北京4份报纸的分类广告收入只占其广告总收入的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的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报纸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我国报业分类广告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与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报纸分类广告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各地媒体竞争程度的逐渐加深,在工商广告市场竞争惨烈,市场潜力渐少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报纸将把注意力转向开发与抢夺分类广告领域;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也将导致消费者对分类广告愈来愈大的需求。这些因素都为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分类广告将成为报纸的主要财源,成为报纸与电视、广播竞争的独家武器。深度开发和经营分类广告将为报纸广告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当前分类广告面临的问题

分类广告作为报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已经成为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分类广告在经济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固然与其媒体产业高度发达的大环境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外的媒体充分挖掘了分类广告的各种功能。因此只要能够抓住读者的读报心理,使读者能够很方便的查找其所需要的信息,提供相应的服务“投其所好”,就能被广泛接受,而读者的认可也正是报纸分类广告能够存在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报纸虽然都开辟了分类广告业务,但经营上多数还停留在“有就登,没有就不登;多就多登,少就少登“的阶段,分类广告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与西方传媒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当前我国报纸分类广告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不被重视、体制滞后,报纸与生俱来的便携性,无可比拟的简洁性、内容获取的廉价性等特点,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刊登分类广告的最佳媒体。但报纸经营人员对分类广告对整个报纸的作用认识不明确以及报纸经营者不熟悉分类广告经营的特殊规律,同时由于分类广告单一价格低,投入成本大,使得报社对分类广告重视不够,一般打包给有实力的广告公司,由他们负责与客户判交易,报社不出面,只是定期从广告公司收取广告费。二是报纸分类广告内容结构不合理,当前分类广告中,房地产广告领军,生活服务、机动车、招聘招生充当主力。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人的分类广告意识仍非常淡漠,投放广告的比例非常小。且在版面设计简单堆积,版面呆滞 。无可否认,中国亦有些分类广告版面设计较为精心如《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但亦有不少报纸不太重视分类广告的版面设计。分类模糊、版面呆滞,黑压压一大片,一上来就打击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究其原因还是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分类广告是可以随便打发的 “小不点”,再就是分类广告资源开发不力(或受当地经济的限制,潜力不大),来源不充分,这样就会造成分类广告在报纸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情况,或分类广告不认真细分的情况。三是互联网和手机的不断发展,使得分类广告出现了从纸介向数字领域无情地转移的严重现象,它们基本改变了人们观看分类广告的方式,读者只要输入关键字句即可搜索到所需信息,这是传统报业难以达到的,而且它将广告客户直接与消费者联系起来,削减了中间环节,更加方便快捷。

毋庸质疑,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我国的分类广告还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困难,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都需要进一步成熟。

三、适应市场改进经营、提升分类广告效果

随着我国加入WTO,传媒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深,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国外媒介纷纷欲在中国投资,国外媒体的办报理念、经验、管理方式也将影响着他们在中国的同行。这一方面对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媒体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

针对问题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充分认识分类广告的地位与作用,转变经营方式;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分类广告和电视媒体分类广告的兴起,报纸分类广告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开发、经营好分类广告迫在眉睫,要深度开发分类广告,就要改进我国报纸分类广告经营方式,改变以往“来就登、不主动开发”的经营方式,要进一步强化“今天接稿,明天刊登”或“上午传真,下午见报”的服务意识。在合作模式上,可采取独家的方式。分类广告信息覆盖面广,且单条信息的广告额不高,正是因为如此,更需要统一规范的市场操作和运营方式,只有专业团队的集中运作才能在有效时间内提供经读者最全面的生活必备资讯;在市场运营上,要实行精耕细作,对业务队伍实行分派任务的方式,按行业和区域形成多个作业小组,负责相应的行业和区域,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客户服务网络;在营销策略上,应结合报纸本身的特点、优势,以及区域城市消费习惯和有效客户的需求和心理倾向,通过版面、价格、定向促销策略的组合制定来创新客户沟通方式,促进分类专版的顺利经营。

2.在结构与设计上要独具匠心,体现出“方便是金”;分类广告不似工商广告那样面积大、图文并茂,视角冲击力强。它多以文字表现,且这些文字挤在一起,常会给人密密麻麻、缺少动感的不良印象。但需看到的是分类广告与工商广告不同的是,工商广告一般情况下是无意注意,而分类广告大多是有意注意;工商广告的阅读方式是“扫视”,分类广告则是“寻读”, 这就是说,分类广告有自己的优势,设计分类广告不可因其单调而草率行事。更不能将分类广告作为报纸广告的填版,而将其割碎。分类广告同一般小商品市场有着共同的特性,聚积易形成繁荣。分类广告又不同于工商广告,因为其“弱小”,所以更要“群居”。单独成叠并有相应宣传内容配合的分类广告,一般情况下会为读者所“器重”。在内容上仍需拓展,要有意识的培养和开发中小企业尤其是消费者个人广告意识;在分类上要有统筹分类,科学编排的意识,形成读者欢迎的的特色风格;在设计上充分运用版面语言(所谓版面语言也就是色彩、图片、线条、字体、字号等),在分类广告的文字中饰以简洁的图像,如卡通笑脸、伸出的手、眼镜等,用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线条加以分割,将每条信息中最主要的内容以黑体字等醒目字体独立一行标示;适当留白等,所有这些手法体现出分类广告版面设计者的“用心”,更大大方便了读者查阅。分类广告好似超市中的“货架”,只有精心布置,才能吸引更多目光的关注。

报纸广告设计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免费报纸方兴未艾

免费报纸本不是新鲜事,自有报纸以来,免费报纸就一直存在。世界各地都有向人们赠阅的报纸,但绝大多数是一些基金会办的,有些是群众团体、行业协会、俱乐部为沟通组织内部情况而办的。本文论述的不是这类免费报纸,而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面向社会大众,以新闻及广告信息传播为主的免费报纸。

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里首先出现了面向大众的免费报纸。随后,北欧两家免费日报《国际地铁报》(Metro International)(瑞典)和《20分钟报》(20 minutes)(挪威)成功地打入欧洲和美洲的十几个国家。目前,免费的地铁报在瑞典读者数量已接近100万,跟传统大报不相上下;1999年才推出的伦敦《地铁报》发行量已达82万份,成了英国第六大日报;在全世界范围内,地铁报的读者多达900多万,其实力不可小觑。

免费报纸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默多克国际新闻集团准备投资一亿英镑进攻英国免费报市场。依据计划,国际新闻集团准备每天上午先发行24万份免费报,放在地铁和火车站内供人取阅。然后,编辑部换一批人,再于下午和傍晚发行40万份免费报供人取阅。

新千年伊始,德国免费报纸市场也出现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夺战。挪威媒介集团希普斯泰德看中了科隆这个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决定在那里创办一份免费报纸《科隆20分钟》,意即只要花20分钟,就可看完报纸,每日免费派发15万份。该报有自己的记者,每日刊登大量地方新闻和地区性新闻。报纸一问世,立即对科隆的报刊市场和广告市场形成有力冲击。

在美国,1999年创刊的《费城地铁报》发行量已达到15万份,过去这份报纸大部分通过费城交通系统分送,目前,近一半的报纸摆放在办公楼、学校和其他地点供人们取阅。2001年创刊的《波士顿地铁报》预计到今年秋季将消除运营赤字,尽管这份免费小报的阅读率在下降。

日本的标题公司于2002年7月推出一份名为《今日标题》的免费日报。这份24版的小报周一至周五出版,发行量为50万份,发行范围仅限于大东京地区,主要在便利店、地铁站报亭、旅馆和大学校园发送。该报已与路透社、布隆博格通讯社以及其他外国通讯社达成了供稿协议。《今日标题》的创意显然来自北欧的地铁报,只是日本人是否能够接受如此的慷慨行为还是未知数。

国际地铁公司于今年4月15日在香港出版了《都市日报》(Metro),在香港43个地铁站及其他50个主要地点派送。《都市日报》每天的发行量达30万份,只有2~4个版面,主要内容为新闻提要,作为香港传统报纸的一种补充。

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也出现了免费报纸――《理性报》。该报1999年创刊,在公交车站、地铁和机场等地发送。经过两年的努力,该报发行量已达23万份,仅次于全国第一大报《号角报》。2001年,《号角报》再三掂量,将《理性报》收购并改版,使之从对开大报变为4开小报,全部彩色印刷。

免费报纸正在风靡全世界,可以预见,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免费报纸出现在世界各大城市的报业市场。

二、传统报纸受到冲击

许多传统日报的发行量因免费报纸的出现而下降。英国一家地方报的发行量下降14%,意大利米兰一家报纸的销量减少了20%,有的报纸甚至已经破产。免费报纸也遭到传统报纸的排斥。据报道,《国际地铁报》在法国与巴黎书报同业工会的谈判陷入僵局后,被迫转至卢森堡印刷,然后用卡车把报纸运到巴黎,雇佣专人在地铁口和马路边分发。巴黎书报同业工会方面则派人事先等候,一见免费报纸运抵就上前抢夺报纸,一时间扔得满街都是。在马赛,工会也把印出的5万份免费报纸全部毁掉。《国际地铁报》已就此向法庭,该报负责人气愤地说:“既然安全得不到保证,我们已组织了自己的民兵。如果要动手,那就动手好了。”

法国报界还对免费日报的入侵进行舆论谴责。《解放报》发表社论说,免费日报没有编辑部,只是粘贴通讯社的消息,质量低劣,不守规矩,搞广告大杀价。文章呼吁政府介入,要大家都遵守市场规则。《世界报》主编考伦巴尼警告说,“近来在巴黎派发的两张免费报纸预示着‘新闻的死亡’,它使法国报业市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两张免费报纸的出现也打破了法国市场的稳定。”他还说,免费报纸和我们这种综合性日报不可同日而语,实力雄厚的《世界报》也遭受到广告收入萎缩和报纸成本提高的困境。“依我之见,那些免费报纸的出现对高质量报纸带来的是死亡的威胁,他们可以没有记者办报,而我们不行。”为此,《世界报》也作出决定,在周末报纸上增加一个12个版面的附张,把《今日美国报》上的文章选编上去,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在德国科隆,原本“两分天下”的杜蒙・舍贝格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面对《科隆20分钟》的“入侵”,马上组织反击。一方面,他们决定出版免费报纸,以夺回读者和广告市场;另一方面,他们又状告《科隆20分钟》,说它免费发送违背了德国的竞争法,造成市场堵塞,影响了民意的多元化,要求法院在作出判决前,先禁止其发行。今年1月4日,柏林州级法院应施普林格出版社的要求,作出了暂时禁止该报发行的决定。但是,《科隆20分钟》以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为由提起上诉。

在另外一些国家,免费报纸被付费报纸,受到他们的联合排挤,不让他们加入报业协会,把他们排挤于报纸广告市场之外,免费报纸的员工也不让参加记者工会组织,等等。看来,所有这些挑战都需要时间来解决,只有等到免费报纸发展到足够强大的程度,获得一定的地位,这场竞争的结果才会逐步明晰。

三、免费报纸的运营

传统报纸的收益是依靠广告和发行两大块。发行量越大,报纸吸附广告的能力也就越强,广告收入就随之增加。另外,发行量越大,读者因订阅和购买报纸所支付的钱款就越多,报纸所获得的收入也就越高。但是,免费报纸却和这种传统报纸的经营理念相悖,它背弃了原来传统报纸的发行模式,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和非常低成本的发行办法来获取利润。

根据美国新闻学者罗伯特・G・皮卡特的观点,新闻媒体的内容有一个双重市场,一个是读者消费在报纸内容上的时间,另一个是买报纸内容的金钱。而免费报纸和传统付费报纸不同的一点是,免费报纸只有一个市场。因为读者,即消费者花在内容上只是时间而不是金钱。

为了保持低成本运行,《国际地铁报》不设编辑部,只有少数工作人员。香港《都市日报》目前只有40名员工,除了记者和编辑,其余的为行政及财务人员,至于印刷、派送等工作则以外包的形式进行。

免费报纸都有自己的发行渠道。一种是在一般的报亭中赠发,另一种是设专营点,比如地铁站就是许多免费报纸主要的专营点。免费报纸是依靠在公共场所中读者自己随手获取的办法来发行,这样,如果它的发行量大到足以让广告商感兴趣,同时它的运营成本降到很低的话,就可以盈利而获得成功,并足以对传统报纸构成威胁。

社会上的读者大体可分为3种。一种是经常读者,他们已经养成了每天阅读报纸的习惯,一天看不到报纸就难过,这部分人是传统付费报纸读者的主要群体;二是偶尔读者,他们渴望了解各种信息,但不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读报上;三是非读者群,这些人有读报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读报。

付费报纸在传统上把主要市场目标锁定在经常读者上,而免费报纸则把市场目标定在偶尔读者上,还有一部分是经常读者和原来的非读者群。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免费报纸创造了一种能够迅速阅读的机制,报上刊载的消息一般都很短,甚至只有三言两语,都是世界上发生重大事件的内容提要,他们的目标只是让匆匆忙忙的上班族们在很短的时间里知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他们依赖通讯社提供的简讯,把很大的力气放在当地新闻上,向读者提供当地简要的言论、娱乐、电视节目、体育等实用信息,很能迎合青年人的口味。

同时,海外免费报纸的广告商也和传统报纸不一样,他们做广告的办法一般不和传统报纸发生冲突,以国外的俱乐部消息、戏剧消息等为主,有零售商的广告,但比较少,音乐和录影带广告也很少。这样,免费报纸的广告市场更加具有地方性。因此,香港《都市日报》行政董事约翰认为,《都市日报》和本地报纸是相辅相成的,而非竞争的对手,根据以往的经验,免费报纸在广告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不是当地报纸,而是广播和电视等媒介。

有人作过统计,在免费报纸出现后,付费报纸的发行量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广告则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因此,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之间会有冲突,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你死我活的,这也是广告市场细分的结果。

四、免费报纸的优势与弱势

与传统付费报纸相比,免费报纸的最大优势在于获得,读者在地铁口随手即得,不需付费,而且能够快速阅读。它们的广告效应比其他的地铁广告要好得多。而免费报纸的弱势则是它所刊登的内容不是原创的,在新闻的时效性上不及付费报纸。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免费日报是把新闻当广告的载体,借之赚钱的,因此编得极为简单,更缺乏对新闻的核实、分析和综合,只是适应社会的部分需要。

免费报纸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易于接触到偶尔读者,并被偶尔读者所接受,也可以把非读者改变成读者,从而开辟新的广告市场。

比较而言,付费报纸的优势在于它有固定的读者,有声望和品牌,在地方报道、时事分析和对公共事件评论等方面具有强势。它们在零售和分类广告上也占有优势。而它们的弱势则是需要巨额经济支出以维持运营,而且新闻更为深奥。

五、我国免费报纸的前景

免费报纸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将逐步进入我国报业市场,这支力量不可低估。

从广告市场看,我国存在免费报纸独特的广告市场空间。国外报纸上经常出现的分类广告、房屋租赁广告、二手车买卖广告、超市商品广告等等,我国传统媒体尚未充分开发或占领。就拿上海市的房屋租赁广告来说,由于外地来沪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一到这个城市,首先就是要安顿下来,房屋租赁广告因此兴旺起来。然而,目前上海大部分房屋租赁广告都是通过中介公司雇佣打工人员在地铁口、商业闹市、交通枢纽等处向行人散发的方式来传播的。如果将这些房屋租赁小广告集中起来,将是很大一块市场,而且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从发行上看,有不少人担心,我国公民中一些人素质不高,可能会将免费报纸整叠拿走当废报纸卖。鉴于这种可能,免费报纸暂时只能在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尝试。相信随着免费报纸观念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这种情况可以逐步得到克服,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来控制和缓解。

从投资方看,创办免费报纸需要得到大型媒体集团和大财团的支持。大型媒体集团有新闻资源优势、有编辑技术优势、有发行网络优势,可以实现免费报纸的低成本运营。而大财团则有足够的财力以维持免费报纸的运转,同时还要承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赚钱的风险。

可以预见,免费报纸在我国报业市场的出现,是顺应世界潮流的行动,也是丰富我国报纸品种,繁荣我国报业市场的有益尝试。

相关链接

免费报纸发行难题的经济学思考

免费报纸对我国读者来说还属新鲜事物。免费报纸任人取阅,会不会被人拿光去当废报纸卖?不少人有此疑问。经济学者、香港《信报》创始人林行止在今年第7期《财经》杂志发表文章《吃角子机不同设计的经济学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无人售报形式的可能性,其观点对免费报纸的发行难题不无启发。为开扩读者视野、启发读者思考,我们特将林先生的文章摘选如下。――编者

经济学上有所谓“边际效用递减法则”(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亦称高逊第一法则),它指出,当你享受某种足以令你快乐或满足的东西时,最初的单元带来的快乐或满足最大,以后渐次增加的单元,效用相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