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

陶瓷工业论文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陶瓷文化 翻译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陶瓷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它必须跟渊博的陶瓷文化相结合。景德镇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这些陶瓷文化,尤其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要想为世界所了解,就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而译者在进行陶瓷用语翻译时尤其要牢记以传播中国陶瓷文化为目的,也就是要体现出中国陶瓷文化的独有特点。译者不应满足于传达原文化的一般意义,而应把尽最大可能传达原文的文化意向也视为自己的一种职责,这突出体现在中国特有陶瓷用语英译方面。

二、陶瓷专业翻译人才现状

中国是瓷器之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千年熊熊燃烧的窑火创造了独领近800 年的辉煌历史,曾令世人叹为观止。但是纵观国际陶瓷消费市场,中国陶瓷所占有的地位与其辉煌的历史极不相称,其中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陶瓷英语的了解少之又少,相关人才也十分匮乏,导致中国的陶瓷文化闭塞,当然也打不开国际陶瓷的消费市场。中国陶瓷文化要想再展雄风,必须注重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对外宣传,加大陶瓷用语的翻译规模。这一艰巨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翻译者的肩上。但是从目前景德镇外语翻译的情况来看,陶瓷业专业人士往往不精通外语,与外国同行交流存在语言上的困难;一般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又不懂陶瓷,他们由于缺乏陶瓷文化专业知识以及相应陶瓷翻译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培训,难以很快胜任陶瓷专业的翻译,其翻译的质量也必然会大打折扣,对景德镇文化的国际推广和繁荣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尽快建立符合弘扬陶瓷文化的特色陶瓷英语创新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和紧迫任务,培养一批陶瓷翻译专业人才已势在必行。

三、改革翻译教学,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陶瓷翻译人才

1.加强外语专业学生的陶瓷文化修养

在景德镇高等院校陶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总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那多门与陶瓷息息相关的课程,而这些特色课程几乎不在外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框架体系之内。其实这对培养陶瓷专业翻译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摆脱传统的固有体系,充分利用校内的特色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和阶段性地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多加修或选修一些涉及陶瓷历史、陶瓷文化、陶瓷工艺和陶瓷美术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可拓宽外语专业学生对陶瓷知识的涉猎,陶冶他们对千年灿烂陶瓷文化的热爱之情,志愿担当起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使者。

可是,如果只是局限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实践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景德镇陶瓷的特色,例如应向其补充在对外交流中经常会涉及到的陶瓷知识:(1)景德镇传统陶瓷的品种和工艺。主要把握景德镇各类传统名瓷在艺术风格、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等方面的特点。如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古彩瓷等。(2)景德镇历史文化景点和历史典故。景德镇陶瓷景点众多,需要对这些景点的由来、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相关的时代背景、历史典故、民风民俗等有一个清晰的脉络,特别是一些在中外陶瓷界有重要影响力、国际友人最感兴趣的景点,要重点把握,如御窑厂遗址、高岭、湖田古窑等等;(3)当代名家名瓷。景德镇拥有一大批在国际陶瓷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陶瓷艺术大师,对于这些名人名作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以利于将其介绍给国际友人;(4)陶瓷英语。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及兴趣,加强陶瓷英语词汇等方面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分别从事陶瓷英语的现场口译和笔译工作等。

2.注重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在培养陶瓷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应灵活多样、理论联系实践。(1) 向书本学习。景德镇陶瓷类的著作还是很多的,初接触时可以先选取一些介绍性、普及性的著作,如《景德镇史话》、《景德镇陶瓷文化丛书》等,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结构以及工作性质向纵深发展。(2)向专家学习。景德镇各高校、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不乏一批精通陶瓷文化历史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陶瓷文化、考古界有着较高知名度,如刘新园、欧阳世彬、黄云鹏、徐桃生、詹嘉等等。这批专家们具有较权威的陶瓷文化知识,并且熟知国内外及景德镇陶瓷文化学术研究的发展状况,如果有机会学校可以邀请几位专家对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与这些陶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熏陶,将大大促进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国内外陶瓷专家学者还经常来景德镇举办各类讲座,其地点通常就在高校,也是学习陶瓷文化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应尽量多听取有关陶瓷文化的高水平讲座。

3.妥善处理翻译理论教学和翻译实践的关系

翻译是一项复杂、灵活、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果一味地进行翻译理论的讲解,不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理论最后只能是留在学生笔记本上的墨迹,而不能转化为翻译实践的动力。当然,重视翻译实践,也并不是要完全取消翻译理论的教学,而是要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可提高翻译教学,让翻译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陶瓷翻译人员要真正提升陶瓷文化水平、促进景德镇文化交流事业发展,还应更多地参与到当地的旅游文化活动中,在实践中充实和掌握陶瓷文化知识、提高交流翻译能力。如: 在瓷博会上担任接待外宾工作、带团参观各陶瓷文化景点并担任全程翻译、在陶瓷国际论坛上担任翻译、在高校接待来访的外国友人等。在实践中,其能力和水平可取得最有效的进步和飞跃。

四、结语

为了有效增进当地陶瓷文化的对外交流,推动陶瓷经济的向前发展,我们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使外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结合景德镇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构建“外语+陶瓷”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最优化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相关建设,为陶瓷产区输送大批紧缺的陶瓷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廖素云.论教学型高校本科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不仅自身形成了经济产业链,其衍生的陶瓷文化也在向各个行业渗透,其中旅游业受到的陶瓷文化影响显而易见,也是各行业中受影响最深之一,这既表现于景德镇的旅游开发与宣传策略中,也深烙在客源地的游客意识里。客源地对景德镇的印象,聚焦在游客脑海的是景德镇陶瓷文化,陶瓷文化是他们最为迫切要了解并要体验的景德镇文化。正是基于这点,研究陶瓷文化与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该项研究,需要陶瓷文化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就目前而言,该研究涉及到陶瓷旅游应用、陶瓷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学等方面的探讨。对于陶瓷文化与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试图从陶瓷文化对旅游的影响进行探讨。

陶瓷文化的界定

陶瓷文化界定,是研究陶瓷文化的重要问题。早在2008年,王子平对陶瓷文化做过一番论述,他认为陶瓷文化一方面体现于装饰上:“即为了提高产品美学品位,增加商品市场价值,由人工对陶瓷产品进行的装饰,包括造型、绘画、烧制等。这是对陶瓷产品所作的美化,将人的审美要求贯彻其中,以满足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审美享受。这是陶瓷产品制造人员艺术品位和能力的体现,是更直接的陶瓷文化。”另一方面还体现于陶瓷制作人员的主观精神和技能上:“一支稳定的陶瓷从业队伍,包括企业家、工艺美术大师以及长久从事陶瓷技艺的技工,他们所拥有的陶瓷文化观念、意识和情感是陶瓷文化的最高、最后表现,是陶瓷文化的最高境界。”并且认为陶瓷文化的内核是“和祥安康”。[6]景德镇学的建构者之一陈雨前认为:“所谓的陶瓷文化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它是由中国文化传统所决定的。”[7]这一界定从陶瓷的质地材料及制作谈起,包含由此衍生的各种文化。何裕宁从陶瓷衍生的各种文化谈起:陶瓷文化既包括历代著名的陶瓷工艺发明家、制作家及其创作的陶瓷作品,又包括古代制瓷作坊和古窑遗存、陶瓷民俗、陶瓷艺术以及反映古代制瓷风貌的历史街区,还包括为保护和反映古瓷文化而在现实中形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形象。[8]何聪聪对景德镇陶瓷提出了比较独特的看法:“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景德镇陶瓷的工艺,也是丰富多彩,自成体系。它从原料的制备,胎体的成型、干燥、装饰与烧成及包装等,每个环节和每个过程,都有独特的工艺,构成一道完整的古老陶瓷手工艺文化的亮丽风景线。”[9]这种提法虽不太严谨,也可认为是对陶瓷文化的另一种界定。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3篇

陶瓷产业基地:吸引企业投资和规模发展的热土

2007年,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人民币的高档墙地砖项目、乐华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墙地砖项目和高档卫生洁具等三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到浮梁县三龙乡;佛山欧瑞特投资8亿元,建设12条墙地砖生产线的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陶瓷工业园区桃源里。中外合资鸿强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墙地砖及琉璃瓦项目也落户陶瓷工业园区。这些建陶项目的落户标志着我市建筑陶瓷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广东客商投资的和川粉体项目、港资景德镇戴娜丝缇陶瓷项目也落户陶瓷工业园区。2003年以来,先后有近百家陶瓷企业在景德镇落户,这些企业的引进,不仅给我市陶瓷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艺技术,也加快了我市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

在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下,经过市科技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2008年5月8日,科技部火炬计划管理中心批准同意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景德镇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为我市进一步聚集高技术陶瓷产业搭建了平台。

陶瓷研发基地:创新科学技术和孕育成果的源泉

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科技管理部门的积极争取下,组织实施了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陶瓷科技项目近300个,争取科技经费4000余万元,取得环境友好型复合陶瓷透水砖的生产方法、环保型纳米陶瓷刀及其制造方法、陶瓷外螺旋轴套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等陶瓷科技成果近200项,获得大规格陶瓷薄板(砖)的压制成型设备、彩色釉瓷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孔隙率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等陶瓷专利近100件,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德镇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部级平台相继落户景德镇,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在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和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亿元。中心现有科研工作者114人,其士26人、硕士2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开发和工程化队伍。五年来,该中心先后承担了一批对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影响的国家、部省科技项目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总数为196项,科研经费达3164万元。其中:部级项目2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部省级项目62项。取得成果142项,其中74项为国际先进水平,4项成果获部省级奖励,许多项目成果突破了行业关键技术,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陶瓷教育基地:培养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温室

景德镇现已具有较完整的陶瓷教育体系,具有雄厚陶瓷系列专业的师资队伍。陶瓷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重点。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仅2007年上半年就引进硕士以上人员40人,其士后和博士9人,使专任教师硕博比达到48%。学院继2006年左和平等5人被评为全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人选之后,2007年李月明等4人被评为全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人选。学院组织申报了“陶瓷艺术与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评选出了“无机材料测试技术”和“陶瓷造型”两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候选课程。材料学院、热工系暑期已顺利搬迁到新校区,基本完成了新、老校区的办学格局。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构建了硕士、本科和职业教育等较为完善的陶瓷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有硕士点23个,其中5个硕士点为省示范性硕士点,教师士34人,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达9000多万元。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推荐下,经科技部的反复审查,景德镇陶瓷学院被授予全国材料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全国55家,江西省仅景德镇陶瓷学院和南昌大学两家。

陶瓷交流基地:打造科技合作和成果展示的平台

连续举办四届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景德镇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和陶瓷高新技术成果展,规格和品位一届比一届高,每届都汇集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经过我市的努力,科技部同意自2008年起,每年与省政府共同举办一次景德镇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古代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

陶器的发明足中国人的光荣,随着陶瓷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足对于制作瓷器的过程却没有相关的理论记录。因此,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只停留于手工生产上,无法深人的了解陶瓷的科学制作方法。对中国陶瓷科学理论的研究最初足由于外国人开始的,直到现在才对陶瓷的工艺理论进行研究。

1.瓷器的原材料

原料足制作陶瓷最基础也足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要了解原料的性能,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原料足田泥、地表等易熔粘土制作瓷器。这种泥土含有较多杂质,而且含铁量较高,烧结温度较低。随之选用的足粘性适度、泥质较细的红土、黑土等粘土作为原料,与田泥相比,其更适合制作瓷器。

2.瓷器的成型方法和理论

在制作瓷器过程中,瓷器的成型具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手工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片围接法等,其中手工捏塑法比较适合制作小的瓷器,这也足最原始最简单的成型方法。泥条盘筑法足将泥土搓成泥条,接着从器底起从下往上将泥条盘筑呈器壁直至器日,再用泥浆胶合成型,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一的泥缝。

二、古代制瓷经验对现代陶瓷经济管理的启示

1、讲究兼容并蓄,不断推进技术进步

瓷器最初足以晒十的形式制作而成,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演变成用火烧至而成为器。经过历时的演变,人们吸取制作瓷器的经验,并借鉴行业内外先进的理念与工艺技术,在瓷器的造型方面借鉴其它手工业技术,比如,石器、青铜器等,使得瓷器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烧制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改进也驯导了良好的成果。尤其对于景德镇陶瓷来说,足全国名窑之大城,在制作瓷器方面有着精湛的技术,良好的窑炉,将国外优良的颜料、制瓷的技术以及装饰技巧应用于瓷器制作中,成为全国制作瓷器的文化名城。由此看出,兼容并蓄,注重制瓷的方法以及借鉴国外优良的工艺手法,对推动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陶瓷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成就,与国外相比,我国还需要不断的提升竞争力,只有兼容并蓄才能不断获得进步,提高生产技术的水平。

2、注重分工与协作,提高瓷器生产率

中国古代制作瓷器}分注重合作,在制作瓷器过程中通常都足分工协作,尤其在商朝时期,分工化成为制作瓷器的主要方式。随着陶器行业的发展,制瓷业成为一个独介_的行业,对于瓷器的制作与生产都采用了内部分工,有效促进了制瓷业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制作瓷器的过程}分复杂,到了清代,社会分工更为完善,这种细致的分工,使陶瓷制作更加出色,提高了陶瓷行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制瓷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各个瓷器生产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的分工现象,使得瓷器制作的效率无法提升,严重阻碍了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因此,当前制瓷企业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应当吸收古代制瓷业的经验,加强分工与协作,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3、注重品质与品牌,提高产品和企业知名度

中国古代制瓷业对于瓷器的品牌与质量十分重视,在制作瓷器过程中的原料上刻意求精,不计成木,只为瓷器的质量尤精。注重瓷器的质量有利于瓷器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古代制瓷业非常注重瓷器的品牌,常以铭文作为标识,提高瓷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到了宋代,由于瓷器业的快速发替,瓷器品牌意识也逐渐加强,形成了以商标作为品牌的命名。到了清朝,制瓷业不仅注重瓷器的品牌,还注重瓷器的店号、制作者,瓷器成品的知名度逐渐得到提升。

品牌足一个企业的象征,代表着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者认同某个产品的质量,就足对产品的品牌认可。由于古代的商品经济受到一定限制,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还不够注重,但足从古代制瓷业的品牌与质量的论述来看,古代与现代陶瓷行业都比较重视瓷器的质量与品牌。因此,现代陶瓷行业要根据古代制瓷的经验,在保证瓷器质量的同时,加强瓷器的品牌建设。可以从产品的包装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达到外观新颖的条件下,注重实用性,比如,携带、使用方面,并且选择品牌策略,借鉴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加强品牌的设计与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还需要将产品与生产和销售者知名度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知名度。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05-02

中国作为陶瓷的故乡,至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制陶历史,而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延续离不开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陶瓷教育形式大约有两种:一是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二是学校陶瓷艺术教育①。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陶瓷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高校陶瓷艺术教学模式渐渐产生。

一、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在高等学校系统内进行的有关陶瓷艺术的专业教育活动。

中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起源于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成立,建国以后,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以徐悲鸿为首的教育先辈们为我国的高等陶瓷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6年,我国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设置了五年制本科陶瓷艺术设计系。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院校本着“科艺办学”的原则,利用本土人文资源和地势资源优势,从社会中大量吸收了一批民间陶瓷艺术大师,他们虽没有较高的文凭和文化基础,却技艺超群,各有特色,这些民间艺术工作者为当时的院校充盈了雄厚的师资。1960年,无锡轻工业学院陶瓷美术设计专业成立。一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各院校陶瓷艺术专业都以教育模式封闭和课程单一的状态缓慢发展着。直到90年代后,全国各大美院以及综合类院校相继开设了陶瓷艺术系,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育技法等方面也渐渐得到了开放和提高。

二、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虽稍有成果,却面临着许多尴尬问题,其背后诸多因素制约着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三大功能,即: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的功能,从这三大功能分析我国的陶瓷教育体制现状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一些新建的陶艺工作室设备严重落后或短缺,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求。扩招以来,学生逐年增加,使得各院校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发展速度不能及时适应需求。产学结合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等诸多问题,因此陶瓷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优化是提高教育品质的必行之路。

我国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目标: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陶瓷设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现代设计的手段,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化艺术修养,使陶瓷艺术普及并应用到各个艺术学科领域。目前各院校的陶瓷艺术教育仍以传授技艺为主,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教育欠缺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学生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临摹借鉴现象普遍,缺乏创作内涵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置:我国高校陶瓷艺术专业课程专业课为主,其中文人学科只占8%左右较少的比例。让学生在就读期间掌握世界陶瓷史,中国陶瓷史,了解当代陶艺风格、流派、材料和未来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

陶艺教材:教材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我国高校陶瓷艺术专业教学处在高质量教材少,高质量教材普及不到位的现状。有些院校由于定制教材人员的不专业,不懂,造成为学生定制的教材专业性不强,内容不详细,不深入。

陶瓷教学法:陶艺教学法主要包含理论讲授,技法讲授,教学示范,作业辅导。传统的陶艺教学法以师傅亲传亲授为主,边讲边示范,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让学生的学习更形象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将文字、图例、视频材料等多种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和讲授,结合教师亲自示范技法,作业点评辅导,使教学过程更丰富化、多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陶瓷教育体系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很多院校的陶瓷专业只有一两名在编陶瓷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一些院校新开设的陶瓷专业中教师年龄普遍年轻,缺乏教学与实践经验。不同地域的院校陶瓷艺术教育质量也悬殊巨。在这样的对比下,一些起步迟,发展慢,经济水平较低城市的院校陶瓷艺术专业状况令人担忧。

招生与就业:随着中国陶瓷产业市场的发展,陶艺生源不断增多,毕业人数逐年增多,陶艺人才的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②。我国招生计划力度不断增大,虽然每年毕业生中不乏佼佼者,但由于陶瓷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和市场需求的局限性,使得每年陶艺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陶艺相关工作的只有10%左右,其余不得不另外改行从事其他艺术相关工作或者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培养陶艺人才的同时,处理好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无论高校陶艺教育工作者还是正接受陶艺教育的学生,都应清楚的意识到,我们不仅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创造者,更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者。但一味的固守传统,缺乏吸收外来营养,使我国陶瓷艺术教育进入了瓶颈时期。所以,在基于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新科技、新材料、新思想、吸取他国经验,使陶瓷艺术教育发展成为一个更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综合性学科。

其次,推行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本土化。陶瓷艺术教育本土化的实质是将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有利条件融入陶艺教育的过程,它有利于减少模式教育带来的同一性,并对当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高校陶瓷艺术本土化高效与充分的利用了本土文化和材料资源,更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本地优秀传统艺术,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教育。

产教结合是高教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教结合利用地方资源的优势,创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生产过程,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处理和谐社交关系。学生毕业后无需岗前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工作,对学生来说不仅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综合素养的,并增加了就业机会,节省了找工作的时间,对企业而言,也大大缩短了招聘人才的和培训人才的时间。这种良性循环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增强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作为陶瓷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骄傲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艺术宝藏,珍惜现有的硕果累累,也憧憬未来高校教育发展之路。只有认清我国现行陶艺教育现状,树立明确目标,立足传统,努力创新,接轨国际,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现代陶艺与陶艺教育的发展。

注释:

①齐皓,曹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江苏陶瓷,2007,(4).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废弃陶瓷,潜在价值,思考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陶瓷工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产业。论文大全。然而,目前大多数陶瓷生产厂商只把降低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作为企业节能降耗的首要方式,而忽视了对次品的回收和利用,因此导致废弃陶瓷日益增多。由于陶瓷制品不风化,不腐烂的特性,多数厂商采用挖坑深埋的简易方式来处理废弃陶瓷,这样不仅挤占土地资源, 还对水和土壤等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将零利润、零价值的废弃物品,将其资源变成高利润、高价值的陶瓷商品,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大全。

1.运用废弃陶瓷资源,铸造高新陶瓷建材

近年来,国内外着手以工业陶瓷废料为研究对象, 来发掘废弃陶瓷资源的潜在价值。由于陶瓷容重小、内部多孔, 形态、成分较均一,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坚固性, 因而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保温、隔热、隔音、隔潮等功能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1.1用来生产陶瓷透水砖

众所周知,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所覆盖,被硬化的路面逐年增多。而传统的地面硬化材料主要是石材、水泥、普通陶瓷广场砖等,这些材料具有共同的特性就是不透水和不透气,造成诸多的危害,如下雨时,雨水遇到硬化地面四处横流,横流过程中雨水会带走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造成接受雨水的河流、湖泊的污染;同时由于雨水被倒入河流而流失掉,造成干旱缺水的问题,从而加大了“城市热岛效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陶瓷废料及内含可燃物的工业废渣,研发出一种具有透水性强、保水性好、强度高,还有降温、降噪、调节气候、消除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提高空气质量,保持地表水循环的多功能耐磨复合陶瓷透水砖。

1.2用来生产陶粒

在生产过程中,颗粒化废弃陶瓷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而它依然具有陶瓷本身的特性,如利用陶瓷厂的废料做成的轻质陶粒为主要原料,辅以造孔剂和防水剂,采用一般的成型方法研制成一种新型多孔地铁吸音材料。论文大全。通过性能测试分析,该吸音材料, 吸音频率范围宽, 吸音效果明显。

2.优化组合废弃陶瓷,艺术构建生活点滴

在提倡绿色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我们巧妙地利用废弃陶瓷分割重组的特性,将陶瓷艺术栩栩如生的运用到生活中。

2.1废弃陶瓷在景观设计中运用

这是废弃陶瓷最重要的装饰手法,并且被许多艺术家采用,并在景观环境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景观装饰效果,比如还有将废弃陶瓷碗、碎片与建筑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新的视觉形象,从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作用。

2.1.1 废弃陶瓷在道路铺设中的运用

2.1.2 废弃陶瓷在公共设施中的运用

公共设施主要有街边椅凳、花坛、垃圾桶等等,我们通过利用废弃陶瓷,将其黏贴在这些公共设施上,既减少了建设成本,从而又起到保护和美化公共设施的作用,进而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同样的道理,运用艺术的处理手法和特有的装饰工艺,废弃陶瓷运用范围也可以是城市建筑的局部立面、城市雕塑、城市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

前面我们阐述了废弃陶瓷在室外环境的运用,其实废弃陶瓷在室内装饰点缀中也有着独到的妙处。

2.2.1制作陶瓷组合灯具

在现代生活装饰中,陶瓷灯具因富有美感又便于陈设,广泛运用于现代住宅、宾馆客房、办公室及会客厅内。常见的陶瓷灯具的装饰手法多是以一件具有特定造型的陈设艺术瓷作为台灯的主体,将内部有导线穿过的中空螺旋杆隐藏于陈设艺术瓷内部进行装饰。而我们现在利用废弃陶瓷来组装灯具的主体,而且在这灯具上,还可以搁置首饰、项链等小物件物品,既节约能源,还有使用性能。

2.2.2制作陶瓷饰品

3.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也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在当今构建“低碳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们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这一高能耗、高污染、高废品率的产业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 我们如果将废弃陶瓷充分利用起来, 不但可以解决巨大的能源、环境危机, 而且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做到陶瓷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更好的实现瓷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瓷土本身是一种资源,同石油一样需要我们的珍惜、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3]薛圣言等.论陶瓷碎片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5.

[4]侯来广等.陶瓷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中国陶瓷工业,2005(4),08.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陶瓷文化 产业陶瓷 发展趋势 文化内涵

陶瓷艺术品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珍贵历史文化背景的历史艺术品,见证着我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兴衰,也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制作陶瓷艺术品的基本核心是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只有具有文化内涵以及灵魂的陶瓷艺术品才能够体现出中国陶瓷的精髓所在,才是一件蕴含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灵魂的艺术品,否则,就只能被称为普通器物,无法体现出陶瓷艺术品应有的气韵。

一、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及现状

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是陶瓷艺术品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特征的历史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时代下的陶瓷艺术品具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从早期的雄浑、深厚或淡薄、清幽到中期的繁荣、精致或富贵、豪放再到晚清时代的极致优雅和精湛手工,都见证着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先人的聪明智慧并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作为历史的见证品,陶瓷不但融入到了人们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还被广泛的流传至今。

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在世界上刮起了新一轮的艺术风向。因此,当代陶瓷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目前我国的陶瓷艺术似乎走上了一条平庸化、刻板化、模式化的道路,完全没有了中国陶瓷艺术品应该具备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灵魂,无论是在设计造型上还是在艺术装饰上,都在逐渐的失去应有的灵气。因此,需要陶瓷设计人员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民族特色进行融会贯通,设计人员自身也要积极的增加生活阅历,注重陶瓷设计每个细节上的的综合创新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使陶瓷设计更加的人性化、生动化,从而能够引起人们观赏时情感上的共鸣。只有立足于文化、融合与文化,才能使陶瓷艺术品不但具有简单的使用功能,还能够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观赏器物。从而为产业陶瓷提供能够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更加能够将代表中国文化特色、代表中国文化内在灵魂的艺术品推广到全世界,与世界文化交相辉映,使中国陶瓷产业焕发出具有时代特色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竭动力。

二、中国陶瓷文化与产业陶瓷的发展趋势

为了使产业陶瓷不断的持续发展,并且发展的更加壮大,就需要陶瓷产业人员牢牢抓住陶瓷发展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优势,大力发展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同时结合时展的需求和审美,不断融合现代新型文化,从而创建产业陶瓷发展新道路。只有依靠民族文化,才能为中国产业陶瓷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中国陶瓷文化,才能为中国陶瓷走向世界奠定稳固基础。因此,陶瓷设计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陶瓷文化发展的起点,并将现代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作为我国陶瓷艺术发展走向世界的连接点,才能够广泛的发展我国的陶瓷文化艺术。

1、改变设计思维,引进新型观念

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无论在陶瓷的品种、制作工艺还是规格上,都是单一的,缺乏多元文化和民族特色,材质的选择不合理,造型和装饰的设计单一陈旧,从而使中国陶瓷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局面。为了推进中国陶瓷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创新融入现代的陶瓷观念,打破传统陶瓷发展思维定势,从陶瓷产品的文化内涵出发,突出陶瓷产品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制作出属于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特色、富有中国特色的精品陶瓷艺术品,才能够使我国陶瓷产业走向精品陶瓷发展的道路。

2、融合现代陶艺,寻找市场突破

将传统的产业陶瓷与现代的陶瓷艺术进行融合,不但使陶瓷艺术能够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审美风尚的变化,还能将现代文化充分的融合到陶瓷艺术中,从而更加扩大了产业陶瓷的发展道路,为产业陶瓷的文化品牌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证。只有注重文化观念的创新,生产工艺的改革,才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在数量生产和产品价格上占据优势取得胜利,真正的陶瓷艺术优势是存在于陶瓷艺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上的,只有注重陶瓷艺术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生命力,才真正的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审美观念需求。因此,融合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是打开市场突破口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个性化的产品倾向越来越明显,对文化内涵程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将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创造观念融合成既有传统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新型陶艺,才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陶瓷艺术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中国陶瓷文化与产业陶瓷的发展需要进行创作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以民族文化作为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陶瓷产业长久以来必须重视的发展因素。只有将历史文化作为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石,结合现代产品经济的发展趋势,优化品牌意识,打造民族特色的陶瓷企业结构,才能够使陶瓷产业经久不衰,才能在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中,创造出符合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孔明.云南建水紫陶中的"工"与"艺"[J]. 红河学院学报.

[2] 陶建.陶建紫砂壶作品[J]. 美与时代(中). 2012(11)

[3] 韩复兴.论中国易经八卦与陶瓷调色之间的关系[J]. 佛山陶瓷. 2012(10)

[4] 方梦雪.浅谈现代陶艺中的动与静[J]. 佛山陶瓷. 2012(10)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8篇

2017年6月10日至11日,为实现对陶瓷艺术的多角度考察,探讨陶瓷与文化、文学和各种艺术的互为关系,同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景德镇陶瓷大学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评议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共同举办了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专家学者们运用多元化的人文研究手段对陶瓷艺术展开了兼具学理与趣味性的探讨。

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陶瓷自产生之初便被赋予了“工艺美术”属性,在传统的研究习惯中,人们通常会从工艺技巧或视觉审美的角度对这一古老的艺术品类进行剖析与探讨,然而,在近年有关于陶瓷艺术的研究中,却逐渐展露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即从人文学科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其中的深刻内蕴与文化精髓。这一研究视角的引入对于陶瓷艺术的理论发展而言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研究的切入点更为丰富。由于人文学科的主干为文史哲,因此,研究者可以跳脱出传统的艺术理论研究框架,以文字语义、墓葬资料、人性本质等内容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其次,研究的方法更加多元。切入点的变化直接引入了更为多元的研究手段,无论是从定性到定量的变化,还是从文献的平面解释到立体释读,都使得陶瓷艺术的研究成果变得更具实证性与延展性。第三,研究的成果更具社会意义。当陶瓷艺术的理论研究从“小众”的艺术层面延伸至“大众”的人文层面以后,其成果的适用范围也就随之广泛起来,特别是当这些研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之后,理论成果的社会意义也就更为明显了。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陶瓷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景德镇陶瓷大学在陶瓷艺术研究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正如江伟辉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享有‘陶瓷黄埔’美誉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托本地的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积极与行业保持互动以促进学科建设,如今,学校已建构了一批具有‘科艺结合’特色的优质学科,成为了国内乃至国外至关重要的陶瓷学术研究基地。”(图3)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如果依然还局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之内,势必无法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艺术教育》杂志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社长代柳梅女士也在致词中提到:“作为曾经用以走向世界的通用符号,陶瓷这一传统的艺术门类更应当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延伸出丰富的社会意义。”(图4)人文学科宽广的视角恰好可为陶瓷艺术的深入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工作手段,因此本次会议的召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2人文视角下的多元陶瓷文化

此次会议最为突出的特色当属“陶瓷”与“人文”之间的结合,较之于从艺谈瓷的理论研究传统而言,人文学科的研究视角更为宽广,其涉猎点也更为丰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结合并非“无根之水”,从陶瓷文化的本质上来看,它无疑具有“为人服务”的天然属性,由此出发不难看出,在陶瓷的发展史中,制作者始终以“更好地服务于人”这一质朴而日常的标准规范着陶瓷的设计与制作。换言之,陶瓷艺术自始至终便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当研究者跳脱出单纯的艺术框架,转而以人文学科的理论来研究陶瓷艺术之后,其内容便更具多样性了。

(1)从文化学看陶瓷

“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语,因此,在这一视角下进行的陶瓷艺术研究形式十分多元,其中既有二维平面上的语义分析、品类交叉,也有三维层面上的时空研究。

①“瓷”的语义研究。在人文学者的眼中,“瓷”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同时也是一个指向明确的词语,厘清其文字内涵显然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稳定的“基石”。因此,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的华学诚教授以《说“陶”解“瓷”话“陶瓷”》为题,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陶瓷的本源含义展开了饶有趣味的讨论,他以“陶”为例,从“陶”这一文字本身的发生和演变、文字的意义变化与事物本身的变化、文字与精神文化世界的联系这三个层次,对陶瓷语言解读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种由文入艺的研究方法无疑为陶瓷艺术的理论剖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视角。江西师范大学的傅修延教授则从一个广义的文化层面分析了瓷的本源,在以《瓷的文化分析》为题进行的演讲中,他从叙事文化的角度深入阐述了瓷与“稻”、“易”、“玉”、“艺”以及“china”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研究成果认为,陶瓷制作的过程当与稻作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制作者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细心,而景德镇瓷素有“白如玉”的美称,因此,这应当呈现出陶瓷与玉器之间不断进行单向模仿乃至替代的“亲子”关系,这一理念也促成了中国传统陶瓷审美中对“如玉”般生命内涵与品质的一贯追求。以此为基础,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分工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工业的中国化发展模式带来了思考的介质,即科学地从西方引入适合的生产与发展模式。

②“瓷”的跨界研究。自20世纪开始,艺术家们就开始探索瓷的跨界语言模式,无论是毕加索粗疏豪放的陶艺装饰,还是八木一夫谨慎有度的陶艺造型,都可视作是艺术家们以陶瓷为媒介进行的探索型创作,但是,由于创作者的身份所限,这些作品中始终表现出明显的西方文化印记,因此,如何将一水同源的陶瓷和中国传统艺术进行融合就成为了摆在中国艺术家眼前的重要问题。此次论坛中,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的朱天曙教授在名为《陶瓷与中国书法篆刻三题》的主题演讲中,从书法篆刻技法在陶瓷中的运用、陶文与早期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以及陶瓷文献的整理和利用三个方面分析了陶瓷材料及制瓷手法与书法篆刻之间的关系,为瓷上书法的创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南开大学尹沧海教授则发表了名为《中国绘画意象造型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意义》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中国的现代陶瓷创作与绘画同样具有崇尚“意象”的审美观点,也就是说,中国写意绘画与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在对意境的塑造上天生就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与共融性,所以,研究者应当重视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找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用全新的语言形式表现陶瓷艺术的经典性。

③“瓷”的时空研究。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陶瓷不仅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留下时间的烙印,更因由城市形态的更迭而在空间的维度上划下了鲜明的印记,对于今天的研究者而言,探索陶瓷的时空转变不仅是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其传统价值,更能帮助我们从广义上深入地理解陶瓷的内涵。来自于南京大学的赵益教授就《“壶”与“空间相对”观念》这一主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人在造物时会将观念融入到器物之中,而器物又反作用于人类的思考关系。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侯铁军副教授则以“圣杯”为媒介,重点探究了陶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在他名为《追寻白色“圣杯”——16-18世纪欧洲传教士笔下中国瓷器的宗教维度研究》的主题演讲中,白色的“圣杯”不仅具有宗教维度上的意义,更真实地呈现出欧洲传教士追求圣洁的内在灵魂诉求,这一释义同时也为基督教义的解释提供了话语修辞。此外,来自于清华大学的贺鼎博士以《景德镇老城区传统瓷业遗产体系化保护初探》为题,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剖析以陶溪川文化产业园为例的传统瓷业遗产保护所缺乏的内在联系与全面认识,他通过研究景德镇历史城区的自然形胜、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以及建筑朝向等问题,揭示瓷业遗产是自然与瓷业要素紧密互动的产物,具有特定的功能结构和文化模式,因此,在重构与再造中,应当如何系统地规划保护与发展的路径应当成为传统瓷业遗产保护的关键。

(2)从器物观看陶瓷

在传统的造物观念中,陶瓷首先是一种可用以承载生活的器具,因此,本次论坛中有多位专家从造器、用器、品器的角度对古今陶瓷艺术的外在于内涵进行了多维度的解析,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为以下两者:

①茶器。在中国的传统生活模式中,茶具不仅是一种容器,更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台湾交通大学的詹海云教授在《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与中国人的品味和性情》的演讲中展示了形制、装饰和实用这三个因素对紫砂壶设计的影响,即紫砂壶的造型始终与中国的传统雅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造就了中国人在传统紫砂器具审美上表现出来的重情趣、拙朴的品味和恬淡自适的性情特征。江西师范大学的曹柯平教授以《陶瓷与茶:略论南朝碗托、五代执壶和南宋木叶盏》为题,运用详实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以陆羽《茶经》为例,探究了茶器与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吕金泉教授在《茶器设计的用与美》的演讲中认为,就现代的生活状态而言,设计应在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饱含情感,即设计者应通过器物阐述工艺与文化的精髓,引导使用者感知生活中的幸福,特别是手工器具,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怀,使之得以区别于工业化产品,能够在不经意间为人们带来内心的愉悦与慰籍,所以,设计师应当更好地感悟生活,具备工匠精神,使自己的设计品在展示手工韵味的同时,更好地传递美感与精神魅力。

②彩陶。在陶瓷的器具性质研究中,发端于远古时期的神秘彩陶语言总是能够引起研究者莫大的关注,此次论坛上便有三位研究者分别从装饰和造型的角度对这一久远的艺术品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温州大学的王小盾教授在题为《中国新时期时代彩陶中的撒种人形象化》的演讲中解释道,撒种人可看做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母题,这一主题的典型形式以及符号组合方式揭示了中国艺术符号传统的形成轨迹,对彩陶纹饰及符号的深入解析,不仅能够释读陶瓷纹饰的语义,更能帮助后人正确地理解陶瓷装饰的艺术传统与内涵。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的朱永蘅教授则从造型的角度发表了主题演讲,她以《早期彩陶动植物题材器型演变》为题,过对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动植物题材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同时,将之带入到现代设计的仿生学、产品语义学以及功能主义的语境下,探析这种古老纹饰新的生命形式。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张亚林教授也以现代陶瓷的设计、造物观为切入点,发表了名为《新时期时代陶器的造型设计观》的主题演讲,她不仅结合原始人类的生活状态,解释远古陶器造型的功能性目标,更从生活方式转变的角度凝练出其中所包含着的设计智慧。

(3)从社会观看陶瓷

如今,研究者们普遍认同陶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即陶瓷不仅是一种物化的存在,更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标记,这一类别的研究通常可从历史与现代两个角度着手,从中探究陶瓷的社会内涵。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宁钢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切入研究主题,在以《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陶瓷艺术》为主题的发言中讲到,古代的丝瓷之路,不仅在欧亚大陆吹起了强劲的中国风,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及至21世纪,重走丝绸之路的号召则使所有的研究者都应当关注到中国艺术品担负起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之使命,作为“中国制造”的主角,陶瓷艺术教育更应被置于“一带一路”的视野下进行多维度的发展,这样才能再一次使中国的文化艺术“走出去”。原国家文物局驻英专家钱伟鹏教授则以《中国古代陶瓷对历史重量与艺术价值》为发言主题,介绍了雍正、乾隆时期督瓷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贡献,分析了元代青花瓷的制作技法以及现代鉴定常识。事实上,正是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才造就了景德镇陶瓷辉煌的过去,同时也赋予其新的生机。

来自于清华大学的李砚祖教授则着眼于当下,对陶艺创作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剖析,他在围绕《三源并流——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这一主题所展开的研究中认为,当代中国的陶瓷艺术是在传统艺术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由此所致的陶艺特征则被归类为“一种现象”和“两个关键词”(即艺术与文化)。从生产和创作生态上来看,陶瓷创作者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以陶瓷大师、设计师为代表的陶瓷行业;二是以现代艺术教育的高校师生为代表的学院派;三是产区和非产区内的民间陶瓷从业人员。这三类作者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即陶瓷艺术创作和生产的当代性,又因身份、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当代陶瓷艺术的大千风貌。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教育 改革

中国是陶瓷大国,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的优良技艺也世代承传,不断地丰富,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艺术一直是通过师徒制的教育模式来传承,直到1906年,湖南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这标志着中国陶瓷艺术职业教育的开始;随着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蓬勃发展,20世纪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设陶瓷科,中国高等陶瓷艺术教育真正开始;发展到90年代,陶瓷艺术的兴起引起了教育产业的关注,一些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陶瓷艺术课程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陶瓷艺术产业人才的需求。

陶瓷是人类创造性劳动最初精神的凝聚,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陶瓷文化,贵州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所产的牙舟陶曾享誉中外。但发展到现在,因为设计人员的缺乏、技术的落后等原因,导致牙舟陶面临失传的危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最基本的便是从教育入手,培养一定量的陶瓷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方能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市场的开发,方能谈得上弘扬贵州的民族民间手工陶瓷艺术。

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从2003年起,在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设置了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填补了贵州陶瓷学术研究、教育、及市场研发的空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弱;专业面狭窄;专业能力单一;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学与社会、市场脱节,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陶瓷市场的趋势;了解现代社会对陶瓷艺术的需求,导致陶瓷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得到明确,学生也处在盲目创作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大胆的教学实践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建设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

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重视理论与技能并重。由于陶瓷艺术制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以及工艺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只有工作室制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专业院校,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这个平台应该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早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和关键工作过程。具体需要建立陶瓷工艺工作室、材料研究工作室、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陶瓷作品展示室,以及陶瓷教学实践基地。陶瓷工艺工作室需配置拉坯机、各式窑炉、模具车床等基本设备;材料研究工作室是对泥料、釉料等材料进行科研和开发,因为在陶瓷艺术中,任何材料、釉料上的突破,都会推动陶瓷设计和装饰的创新;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需配置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等设施,配置平面、三维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陶瓷作品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学示范作品及优秀学生作品,供学生观摩和学习;陶瓷教学实践基地建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和学习泥料、釉料、烧制等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减少对现成材料和工艺制作的心理依赖。

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艺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很好的融合为一体。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培养学生陶瓷工艺基础知识、技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特别是能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过程的实施能力。所以,工作室制的教学体制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基础。

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

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突破现有体制,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专业教学团队。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有的陶瓷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六人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其中四人具有专业院校陶瓷艺术专业背景,有省内最集中而且最强的陶瓷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队伍。但陶瓷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以在校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学校还应该邀请贵州当地优秀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来校讲课,传授他们精湛的技术技艺,打造贵州民族大学的民族和区域特点。并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促使教师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在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还应对他们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使之上升为理论知识,记录保存下来。现在很多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都采用这种“双师型”进行教学,甚至还邀请国外或国内陶瓷产区的优秀陶艺家或民间艺人进行讲学和示范,弥补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国际现代陶瓷艺术的全面再认识。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配置

目前在高等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都是依据几千年陶瓷制作的经验,以理性的方式予以总结和分析,然后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总的来说,是以技术理性为根基。因此,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欠佳,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必须对现有的课程配置进行调整。首先,结合国际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开设多元化的新学科,如装置陶瓷艺术、环境空间陶瓷艺术、陶瓷旅游产品开发、现代陶瓷艺术等,提高陶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立足贵州民族民间陶瓷艺术历史和现状,制定适合贵州陶瓷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地域特点。例如开设贵州本土陶瓷(平塘牙舟陶、威宁白陶、织金沙陶等)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课程。这样,陶瓷教育才能推动和促进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特色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再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同时在传统教育内容中加大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如新彩装饰等课程。也可以将作品的形式、内容、题材、手法做新的引导,开拓其专业课程的表现力。并且,加强对部分薄弱环节,如釉的配置、胚体的烧成等方面的教学。最后,在课程的安排上,由于陶瓷艺术工艺上的特殊性,现有阶段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创作状态,因此,应该把相关课程设置成一个系列进行循环教学。这样,学生的基础才会扎实,工艺和制作经验也才能得到提高,创作也才能得心应手。

四、校企共建,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

谈教育就该谈市场,了解教育或更好的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在社会建设中发展有效的作用。而教学与市场脱节是目前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侧重于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技巧和工艺,忽略了市场意识的培养,学生由于对市场概念的缺乏,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比较盲目,要么一味模仿,要么追求自我,做出的作品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教学措施:一是学校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通过对本地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这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这种合作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确保特色专业与产业的零距离接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推动当地陶瓷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组织学生到市场、到陶瓷产区、到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陶瓷文化的氛围,了解陶瓷的历史,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了解陶瓷产品市场的需求,这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实践性教学的重视有助于消除现有教学中存在的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弊端。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文化,曾辉煌灿烂。目前,陶瓷产业的市场日趋衰落,陶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广和普及工作做的却远远不够。特别是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困境。学校是培养陶瓷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培养的人才将直接影响到贵州陶瓷行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批真正具有专业素质的陶瓷艺术创作人才迫在眉睫,所以陶瓷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民族院校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贵州民族大学的陶瓷艺术课程教育应立足于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基础,以贵州民族大学的办学定位精神为依托,结合当下时代特征,为贵州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和输送人才,为当地的陶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锡麟、金文伟.现代陶瓷教育比较——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2]黄振伟.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陶艺教学[J].美术大观 2009(8).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状;创作;理解;写意特征

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陶瓷雕塑艺术家如何运用写意特征,将事物的形与神深刻的体现出来,在创作的同时也需要陶瓷雕塑艺术家发扬创新精神,给原本已经定型的陶瓷雕塑事物赋予新的形象。只有这样,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使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具备永久的生命力。

1 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

陶瓷雕塑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早已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朴素、浑厚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隽秀、淡泊的美学风范。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陶瓷雕塑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灿烂绚丽的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丝光彩。直至今日,陶瓷雕塑依然继承了其朴素、浑厚、隽秀、淡泊的特点,此外,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陶瓷雕塑的创作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以前的创作题材多为传统神话故事人物和宗教故事人物,范围较窄且缺乏变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现状。现在的创作范围明显变得广泛,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国家领导人、出色的企业家、当红的娱乐明星,小到时尚潮流人物、象征吉祥喜气的动物、网络流行用语等。另一方面,陶瓷雕塑的创作方式变得更加创新,主要体现在选材和工艺技巧上。对于选材,必须是上等的材料;关于工艺技巧,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借助新的制作工具创作出不同于以往造型的新型陶瓷。

2 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

2.1 据“形”取“式”

写意原是中国画技法名,俗称“粗笔”,与“工笔”相对称,通过简单概括的笔法,着重描绘事物的意象神韵。这里通过绘画技巧来比喻陶瓷雕塑,使得写意性的陶瓷雕塑作品显得既简约又大方有内涵。与以往相比,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显得更加有底蕴。以前的陶瓷雕塑工匠们都是根据材料的原型进行创作的,尽量不改变材料的原型。这种创作手法明显不能促进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限制了陶瓷雕塑写意特征的形成,阻碍了陶瓷雕塑写意特征的发展。现代的陶瓷雕塑工匠们意识到必须改变以前那种落后的创作手法,使得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向前跨出一大步。于是现代的许多陶瓷雕塑工匠们都会根据自己创作手法的改变而变换不同的陶瓷雕塑样式。所以,我国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从此显得不再单调,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2 弃“形”留“神”

顾名思义,这个写意特征的意思是舍弃形似而选择神似。事物都是由“形”和“神”组成的,“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事物的外在特征,可以说只要知道了事物的“形”就认识了这种事物,但是“神”才是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如果能把握事物的“神”,那么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一切属性,就能加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认识事物。弃“形”展开来说是降低对陶瓷雕塑形态的要求,并不是完全舍弃陶瓷雕塑形态的需求;留“神”详细说来是把对事物的神态要求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陶瓷雕塑的形体不一定要非常符合事物的原形,但是一定要突出事物的鲜明特征,让人一看就知道陶瓷雕塑艺术家雕刻的是哪个事物。这样一来,虽然陶瓷雕塑的精密性有所降低,但是陶瓷雕塑的神韵性提高了,这不仅加强了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还加深了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对神韵重要性的理解,这样创作出来的陶瓷雕塑作品才富有内涵。

2.3 化“丑”为“美”

化“丑”为“美”就是把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能让人们接受的“美”的事物。化的过程比较艰难,对陶瓷雕塑艺术家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对创作对象有比较深刻的领悟与理解。在创作过程中,陶瓷雕塑艺术家的目的在于将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美化,关键在于展现丑、表现丑,这样才能做到将丑的事物变成典型的美的事物。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多么的难看,一旦进入陶瓷雕塑艺术家追求美的眼中,就能咸鱼翻身,丑的东西一样能变成美的东西,就算是不能完全改变模样,但至少能让人们觉得这种事物是美的,是可以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化“丑”为“美”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淳朴、简约的轮廓,栩栩如生的造型,再加上表现人物表情时的轻松简约的雕刻技巧,让整个陶瓷雕塑的形象变得无比的精妙绝伦。陶瓷雕塑艺术家在创作人物形象时为了表现人物“丑”的一面,会刻意抓住人物的表情和神态。只有将人物“丑”的一面表现到位后,才能做到将人物“美”的一面凸显出来。化“丑”为“美”使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变得更加完美,给陶瓷雕塑的创作增添了一丝乐趣,让陶瓷雕塑变得更具有魅力。化“丑”为“美”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陶瓷雕塑写意特征,在将来的陶瓷雕塑创作中一定会大受欢迎,它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2.4 轻“形”重“势”

轻“形”意思是忽略事物的外观形态,将事物的外形放到比较次要的地位。重“势”的大意是要突出事物的那股气势,将事物的气势诠释出来,注重事物气势的表现。在陶瓷雕塑创作的时候,艺术家们通常会刻意表现事物的“形”,而忽略了事物“势”的表现,这使得陶瓷雕塑的事物形象不够饱满,不能体现事物最本质的特性,造成陶瓷雕塑创作效率低下的不利局面。所以,陶瓷雕塑艺术家在进行陶瓷雕塑创作时,必须做到事物“势”的表现,将事物的气势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陶瓷雕塑创作的效率,才能使我国陶瓷雕塑事业蓬勃发展,才能让我国陶瓷雕塑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陶瓷雕塑艺术家在创作动物时,会在意动物的气势的体现,将原来的动物本身的一些外形特征隐藏起来,只用简单的一些线条将其刻画出来,这明显降低了对事物“形”的表现,加重了对事物“势”的表现。这个现象说明轻“形”重“势”的写意特征已经被大多数陶瓷雕塑艺术家认可,并且已经运用到陶瓷雕塑创作中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陶瓷雕塑艺术家会重视轻“形”重“势”写意特征的运用,未来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发展全凭借陶瓷雕塑艺术家怎样看待轻“形”重“势”写意特征的运用,陶瓷雕塑艺术家只有将其发扬光大,才能振兴我国的陶瓷雕塑事业。

3 总结

我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创作方式变得更加创新,这有利于我国陶瓷雕塑事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为:据“形”取“式”、弃“形”留“神”、化“丑”为“美”、轻“形”重“势”。从这些写意特征可以看出,我国现代陶瓷雕塑事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

1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现状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特色。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著作,不仅是我国历史文明的展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财富。该著作中详细地描述了关于茶的种植、采摘、加工、饮用等多方面内容。此外,对于茶器具的论述也十分详细。景德镇有着悠久的陶瓷制造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陶瓷产业链条,展现了极具艺术风格特色的陶瓷工艺和风土人情。这里有着人数众多的陶艺专家,在他们手中充分展现了景德镇陶瓷的质朴、精艺之美。茶器是用来饮茶的工具。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器作为饮茶的重要器具,自然也体现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和底蕴。想要饮一杯好茶,茶器必不可少。合适的器具不仅能够提升茶叶的品质,同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中国人饮茶讲究色、香、味和环境、心情,同时也对茶具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有一定要求,通过各个元素的合理搭配,不仅能够饮到一杯香醇的茶水,同时也能够营造更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使人身心获得愉悦。因此,古代对饮茶器具十分重视,而景德镇陶瓷茶器由于以手工制作为主,具备了自然质朴的个性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目前,景德镇陶瓷茶器主要制作方式以作坊为主,从生产到创作、加工,每个流程都有不同的工种和分工,例如拉坯、修坯、施釉、烧窑等,每个环节都极具专业性,这种专业的分工合作,也使景德镇茶器更具神形兼备,展现出更深刻的艺术韵味。景德镇陶瓷茶器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造型各异,迎合了时展特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陶瓷茶器的制作过程中,造型设计最具艺术特色,是设计者理念的体现,设计方式来源于几何形、艺术形和仿生形等,陶瓷茶器造型主要有公道杯、壶、盖碗、斗笠杯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景德镇陶瓷茶器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具备神形兼备的特点。陶瓷茶器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古代文人喜欢的题材,装饰图案讲究禅茶一味。从古代画家董源、李成、范宽、米南宫、王叔明、吴仲圭等,他们的绘画作品都被引用到陶瓷茶器的装饰中,在各种图案中有广泛的体现,例如以梅兰竹菊、花鸟山水等题材为主的图案,运用到陶瓷茶器中,不仅能够表现画面的清新雅致,同时带有吉祥的寓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美好理想。景德镇陶瓷茶器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尤其是饮茶之风的流行,使景德镇陶瓷茶器也传达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使茶与人有了更好的融合媒介,品味到了茶禅一味的感觉。茶器是饮茶的主要工具,从茶器的选择和使用上可以看出饮茶人的品位与爱好,这也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景德镇陶瓷茶器既保留了传统的制造工艺,同时也迎合了市场发展需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景德镇陶瓷茶器一直经久不衰,受到了越来越多饮茶者的喜爱。随着景德镇陶瓷茶器的流行,其身价也节节攀升,许多极具艺术特色的作品也拍出了天价,例如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元拔得头筹,成为了景德镇陶瓷茶器的最贵价格。一时间,鸡缸杯成为人们广泛谈论的内容,鸡缸杯成为人们争相购买收藏的珍品,一些茶艺爱好者还用鸡缸杯来饮茶,学者们也对此进行了研究,甚至对鸡缸杯背后的故事进行专门讲座,景德镇陶瓷茶器也名声大噪,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景德镇陶瓷茶器还需要不断地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当前,景德镇陶瓷茶器的专业设计人才还十分欠缺,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团队,从人才建设到设计理念、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所设计的陶瓷茶器无论是材质、造型还是题材、画风等方面,都是设计师通过一些简单的技术手段而设计来的,这些产品缺少思想内涵,缺少原创性,仅仅是从原有的形态中不断复制出陶瓷茶器,整个作品都缺少一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长此下去,不仅陶瓷茶器造型设计行业没有发展,产品品质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影响和制约了景德镇的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在茶器领域较明显,在整个陶瓷设计行业中都较为突出,是当前陶瓷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对策

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茶器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茶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梳理,进而通过对陶瓷茶器这一领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能够对陶瓷业的其它领域有所借鉴。陶瓷茶器不仅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从景德镇陶瓷茶器的手工制造发展状况来看,通过对茶器这一领域的问题分析,能够为其它领域的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如果可以从这些参考内容中获得认知,进而进行借鉴和发展,对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发展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前景也会十分乐观。当前要发展景德镇陶瓷茶器行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以传统茶文化为基础和依托,充分借鉴古代传统茶器的设计理念和经典造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景德镇陶瓷茶器的优势在于传统手工制作,而这一设计理念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一些简单的陶瓷茶器,只是画了一些人物山水画,价格却十分昂贵,景德镇陶瓷茶器为何值此高价,核心之处就在于手工及品牌。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不断进步,传统手工技艺也散发出浓浓的传统风味,手工制作的商品价值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而手工物质却日渐减少,因此显现出其珍贵的价值;另一方面,手工陶瓷茶器充分体现出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内涵,使景德镇这一陶瓷品牌得到形象完美的体现。因此,景德镇陶瓷茶器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其手工制作这一优势,增强其附加值,使陶瓷茶器与景德镇这一品牌得到完美的融合,提升陶瓷茶器的品质和品牌,走高端化的发展路子,使景德镇陶瓷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不仅树立积极深刻的文化形象,同时也使这一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高端品牌。对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研究,可以以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茶器作品进行理论分析,在大量的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分析中,能够对唐代至明清时期之间的茶器造型风格及功能有更广泛的了解,对古代的陶瓷茶器的审美价值及设计理念进行论述,由此使现代陶瓷茶器造型设计在与传统审美的融合中,开创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创新设计。其次,通过丰富的造型设计融合,使陶瓷茶器得以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延伸,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景德镇陶瓷茶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设计方法。第一种是仿生造型设计法。此类茶器具有结构灵巧,造型精致的特点。在茶器设计中,以花草树木及动物形状作为依照参考,使茶器作品更具有形象、质朴的特性,与消费者之间更多了一份亲近感。仿生造型的茶器主要有龙团壶、南瓜壶、扁竹壶等,这些茶器造型别致,极具生活气息和鲜活性。第二种是几何造型设计法。此类茶器主要有四方形、球形和圆柱形等,这些造型设计体现了简约朴实的特点,茶器表面十分光滑,有较强的立体感。几何造型的茶器主要有圆壶、六方菱花壶等。第三种是艺术造型设计法。此类茶器造型更加灵活多变,常将诗歌书画等艺术融为一体,传达出浓厚的艺术气息,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情感体验。此类茶器主要有曼生壶、九头报春壶等。第四种是特殊造型设计法。此类茶器主要用来泡制特殊茶类或采用特殊饮茶方法而设计的,例如用于泡制乌龙茶的烹茶四宝茶器,不仅具有饮茶功能,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最后,把握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发展方向,以迎合时展需要。陶瓷茶具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陶瓷茶器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见证,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对陶瓷茶器的研究中,需要从陶瓷茶器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把握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发展方向。对于陶瓷茶器设计师来说,要充分考虑陶瓷茶器的几个发展方向,即陶瓷茶器要符合人性化、个性化和时代性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呈现批量化生产的状况,而对这种重复而缺少创意的商品,陶瓷茶器的创新设计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它使人们的审美观得到重新构建,不断改革创新观念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情感与审美情趣相融合,提升了陶瓷茶器的内涵价值和精神品质,为陶瓷茶器的设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3结束语

陶瓷茶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充分展现了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现状分析,从中总结出在陶瓷茶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来说,人们希望能够运用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来增添他们的生活乐趣,丰富他们的情感,满足他们的需求。陶瓷茶器的个性化风格也得到彰显,人们追求更具时尚性和创新性的产品。对于设计师来说,不仅是自我设计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设计师与陶瓷茶器及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以传达更丰富的思想情感与精神体验。

作者:唐艺菱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晓佑,谢云峰.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8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2篇

陶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关于它的生产制作更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德化陶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近几年德化陶瓷业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在生产规模、数量、质量方面,还是在工艺、造型、装饰、包装方面都有历史性的突破和飞跃。陶瓷的发展过程是伴随着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陶瓷旅游文化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陶瓷工业旅游的开发却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研究了德化旅游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和德化工业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德化陶瓷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德化陶瓷工业发展现状

德化陶瓷在改革开放以来就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陶瓷的发展道路为“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在发展的道路上,德化陶瓷被授予很多称号,1996年被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2003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瓷都―――德化”称号;2005年,德化实现陶瓷产值40多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1%;陶瓷业纳税达2亿多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44%。

(二)德化陶瓷工业旅游资源分析

德化是福建省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陶瓷旅游文化优势资源,其以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海内外,例如丰富的陶瓷古迹、珍贵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浓郁的地方风情。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拥有宋、元、明、清窑址238处,其中著名窑址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址”等。

二、德化陶瓷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凭借德化陶瓷工业旅游的迅猛发展,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德化陶瓷生产由于没有准入门槛,目前还有大型的和许多小而全的陶瓷企业。比如,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对比与自身潜在的开发能力相比,德化陶瓷文化旅游活动的相关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和开发潜力。但是德化陶瓷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还没有实现两大产业的有效整合,仍存在着脱节现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但是这些古迹没有深层的开发,陶瓷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与文化产业很好的融合。

(一)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但是这些古迹没有深层的开发

目前,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当地人员对其进行了保护,但是并没有对这些古迹进行深层的开发,没有在古迹上修建展览馆,展示当时生产陶瓷的现场。由于德化陶瓷没有进行深层的开发和建设,所以,很少人对其生产工艺非常了解。

(二)陶瓷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与文化产业很好地融合

德化陶瓷经营的产品主要为西洋工艺瓷,大多数产品都对外销售。长期以来,德化围绕陶瓷文化对外开展的旅游产品太简单,并没有开发这些项目:深度体验类、旅游新业态类和专项类旅游产品。雕刻为德化传统优势技术,其产品的比重则特别低。陶瓷产业与旅游业都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性,产业关联性和社会推动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三、德化陶瓷工业旅游发展对策

(一)优化德化县产业的空间结构和完善德化县的产业结构

陶瓷古窑址作坊和融入其间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光辉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德化的陶瓷工业产房主要集中在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这三个区域。可以将传统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新兴产业向内转移,可以进一步优化德化的空间结构。还可以修建娱乐场所,完善德化的购物环境。

(二)将陶瓷业和旅游业进行融合

陶瓷业与旅游业有着天然的产业关联性,两者的联动效应正不断加强,对优化陶瓷产业结构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德化陶瓷是德化形象的主要代表之一,如何树立陶瓷工业旅游发展观则越来越重要。由于陶瓷文化旅游是一个产业的综合体,它涉及旅游、陶瓷、教育、交通、传媒、文博等部门,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发应尽力争取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设计

一、陶瓷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陶瓷艺术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一个分支,设计师除了要具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对陶瓷材料的运用非常了解。陶瓷艺术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日用陶瓷设计;卫生洁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艺术陶瓷的设计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如器皿成型技法、手捏成型、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造型基础,还有相应的专业理论课,其中造型与装饰是陶瓷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为创造多种多样的陶瓷艺术形式,实现陶瓷的使用功能,是陶瓷艺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内容。造型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工、制模注浆、拉坯、泥条盘筑等。装饰是建立在陶瓷造型基础上的艺术设计,它主要是对陶瓷造型进行修饰美化,提高陶瓷艺术价值。按制作工艺装饰方法可分为雕刻、施釉、手绘和贴花装饰四种。

二、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陶瓷可以说是景德镇最具特色的行业,传统陶瓷的展示以及现代陶瓷的造型形式、装饰表现、展览等一直立足于陶瓷及材料本身,与现代科技结合甚少。大部分现代陶瓷艺术品除在内容、形式和工艺上有些创新外,复制化的现象严重、大同小异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新鲜感。要改变这种现状,这需要结合现代高新科技、凝聚全国各类人才,开创符合现代人们生活特点和审美观念的陶瓷文化产业。我国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制造已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创造是现代社会回归的潮流倾向,创造就意味着需要个性、需要高科技,需要有文化的力量在其中。在未来陶瓷产品市场中,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各个国家的陶瓷产品正在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如美国科勒艺术系列卫浴产品质地精良、造型设计独特,将现代与传统元素紧密结合,满足不同个性需求,为家居生活带来无限情趣。随着计算机数字虚拟与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在陶瓷设计、生产、科研和展示中的广泛应用,陶瓷艺术设计的内容不再只是单一的形态设计,而是转向非形态与形态的综合设计,打造向多元化发展的高科技陶瓷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三、对专业的根本性质认知

什么是设计师,什么又是艺术家,设计师和艺术家到底有什么区别?听起来这些问题好像很肤浅,太容易回答了,但是真的要让笔者回答的话,却又不知道如何清晰有效的描述了。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深深印在脑海里,笔者觉得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就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区别之间的最好的诠释,两者之间相互联系而有本质区别,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些专业课程就看如何去认识,陶瓷艺术设计的重点在哪里?重点当然是设计,陶瓷是设计的材质和前提,是设计的范围。可是身为陶设专业的学生,却都在走着艺术家的路线。很多陶设的学生对设计的规则、形式美的法则,甚至是标准的设计图纸都不了解,只是一味的去装饰陶瓷、画瓷板。设计不仅仅是装饰的设计,还有造型的设计。现在无论是陶设还是陶艺的学生,都不是真正的学陶瓷,而是在学绘画,只是在一些具有造型的瓷板或瓷瓶上绘画,并没有去了解,去体验陶瓷注浆,拉坯成型、上釉、烧成这些过程。

四、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局限性

这些都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生陶设专业现在存在的现状,本科生的课程很多很杂而学习时间短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要拉坯,注浆,绘画,施釉,还要自己烧窑,甚至自己体验柴烧,本科四年的短暂学习时间几乎不可能的。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和追求都不一样,等到最终毕业的时候,又有几个能从事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要知道,从制瓷的个个步骤里细化出来了这么多的职业,有一门精湛的,能沉下心专心于一个方面的研究,也肯定能有所收获和成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其中有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而如今在专注于绘画的众多学生中,对传统工艺真正尊重的有多少?笔者觉得现在的学生对工艺的要求很低,对工艺技术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形式的更新,而主观的表达则确立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内容的演进,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确定了方向,而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需要审时度势地判断并适时调整这种方向,以使其更顺应时代的发展。

五、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矛盾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断推出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策,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却存在实际困难,这些原因复杂,也许是地域的原因,也许是陶瓷创作过程的环境,也许是课程设置的分配问题,也许是私人小作坊工作室的创业性质原因,在这里笔者没有做过相关的具体调查,不敢妄下论断。这个现象更加激励着笔者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做符合陶瓷设计的专业人才。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举例,毕业设计内容要求是一套日用陶瓷,包括传统的茶具、酒具、餐具,还可以设计厨房用具、文房四宝和儿童陶瓷。陶设专业设计类型的增加表现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成熟,陶瓷产品的运用方面更广泛。此外,现在陶设专业越来越细化,日用、卫浴、绘画、产业等专业方向的细化目的就是让学生术业有专攻。陶艺家朱乐耕老师曾说过:“传统意义上的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只是在烧制好了的瓷器上作画。他们坐在干干净净的画室里,一支烟、一杯茶,慢慢地构思,细细地琢磨,再谨慎地落笔。他们从来不进坯房,不揉泥巴,不涉足窑房,更不会亲自去烧窑。随着时间的流逝,个性也在流逝,陈陈相因的作品越来越多,到了近代,瓷器故乡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笔者认为,所谓的创新不仅是外部造型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内在的文化——思维、意识和格调的创新。就目前现状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已经存在的现状来说,这是和学校招生、学生来源、课程计划设置等多种原因形成的,笔者觉得凭借个人虽然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状,但是首先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进行陶瓷艺术设计时应遵循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综合各种学科技术,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研究陶瓷工艺技术尽力去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亲自去体验陶瓷从头到尾的成型制作过程,体验各种成型技法,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造型基础和装饰技法,还有自己对专业理论课的扩充,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宗旨去进行陶瓷全方面的设计,为优秀陶瓷艺术文化的继续弘扬付出自己的一份。

【参考文献】

[1]黄辉.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J].大家,2010,24:38.

[2]游亚芳.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转变的表现与方向[J].中国陶瓷,2013,11:71-73.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升级 产业结构 政府宏观调控 中小企业融资

一、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景德镇陶瓷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经济、文化、人文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景德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陶瓷产业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发展,但与此同时,陶瓷产业的发展并不像外表看上去的那么顺利。广东各地不断兴起日用瓷的生产出售给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压力。景德镇陶瓷产业目前主要是以少数几家带有国有性质的民营大中型企业领头,小作坊占大多数,个人工作室逐渐增多,民用陶瓷、陶瓷小饰品销售居多;陶瓷销售差价过大,有定期的名作拍卖会且尤为盛行;当地商家的品牌意识不强,从而造成当地高仿之作泛滥成灾。因此,景德镇陶瓷不论是在声誉还是产业结构方面,一直停滞在一个平行的高度,这也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一大症结所在。目前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实现陶瓷产业结构的产业升级。从市场方面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就目前状况看,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毕竟占少数,那些大多数想要发展崛起的中小型企业又为何迟迟发展停滞甚至是经不起一点经济波动就倒闭呢,这主要是融资的问题,他们的发展一直受着资金的牵绊,迟迟得不到较快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容忽视并且要加大对其的扶持,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市场,带动陶瓷市场全方面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好的一面。2011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产值达92.6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产值的19.3%,有25家陶瓷企业工业产值超亿元。就企业规模划分,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以上规模的陶瓷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04.8亿元,占54.4%;规模以下陶瓷企业和个体作坊完成工业产值54.12亿元,占28.1%;建筑卫生瓷完成工业产值46.99亿元,占24.4%;工业陶瓷(含电子陶瓷和特种陶瓷)完成工业产值22.92亿元,占11.9%;其他陶瓷辅助材料完成工业产值4.82亿元,占2.5%。

二、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技术。从古至今,景德镇陶瓷名扬天下,制瓷技术精湛独到,至今仍有一批继承技术的专家艺人,这一点是无论推移多少年都是无法代替的。

(2)艺术氛围。据实践调查采访到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相关人士介绍,陶瓷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围绕发展陶瓷为中心,开设多种专业,如材料学,艺术设计专业。每年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学生,他们大多就业于各大设计企业,或是自己创办个人独立工作室。这对于景德镇陶瓷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一大批有思想有创新的年轻血液注入到陶瓷产业中,应该会开创出另一番景象。

(3)中型企业的崛起。以景德镇一家中型资质深厚的企业——玉风瓷厂近两年的生产销售情况(见表1)来看:2011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300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5.66%,销售收入4824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9.43%,上交税收401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9.23%,实现利润40万元,职工收入也比上一年有明显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景德镇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4)政府的优惠政策。景府发[2005]21号《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惠政策和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对投资达到一定数额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和资金流通。土地以约3万元/亩的优惠价格提供(含“三通一平”)。

2、劣势(Weaknesses)

(1)资金链。景德镇陶瓷小作坊,小商铺居多,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资金的缺乏,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小镇,后来才慢慢发展到市,占地面积小,历史原因也造成其在资金方面存在困难。再加上景德镇工业投资比例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交通。景德镇陶瓷业发展近年来受到重大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问题,景德镇多山地地形,铁路和水运都不发达,人文环境较为闭塞。

(3)品牌意识。景德镇对于经济发展战略长期只顾眼前利益,目光未放长远,各企业商铺也未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未制定全面的发展大计,造成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为混乱、不规整的状态。各商家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注重树立自己的品牌,以至于如今尽管陶瓷市场产品丰富,但为人们所熟知的高端品牌却不多,导致消费者在购买陶瓷制品的时候无从选择。

(4)制作过程。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效率高,成本低,效益高,然而景德镇小作坊泛滥,都以纯手工生产,加上一些大中型企业也都是以手工生产为主,这使其加大了与广东的差距。以广东佛山为例来说,它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生产效率高,物美价廉,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多数不会选择景德镇的陶瓷,加上广东交通便利,给景德镇陶瓷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5)制瓷材料。由于早年当地过分追求眼前利益,无节制地开采高岭土贩卖,导致资源枯竭。

3、机遇(Opportunities)

每年将要在景德镇举办瓷博会,届时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精品瓷器将汇集一堂,供各界人士欣赏、交流。艺术界的大师们、瓷界商人、政府官员将会在这里产生共鸣。这既可以使景德镇的陶瓷更上一个台阶,也可以使景德镇陶瓷市场得到更广阔的发展。景德镇应该牢牢抓紧这个机会,使其陶瓷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近两年以来,国家逐步开放市场,实行宽松型经济政策,对我国中小型企业进行扶持,放宽借贷要求,支持中小型企业融资,促进市场协调发展。政府鼓励中小企业融资,活跃陶瓷业市场,景德镇恰好可以把握这个机会。

4、风险(Threats)

一是国家经济政策所导致的风险,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一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性较大,因而中小企业除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外,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也将增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三是管理水平低下所导致的融资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制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致使中小企业的后劲不足。四是信用危机所导致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有的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

三、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当地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景德镇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规整陶瓷市场、规范陶瓷市场销售的行为。景德镇陶瓷销售量很大,但主要是以小饰品为主,而销售额并不能依靠这些小饰品的销售来拉动,正因为这些无牌产品的大量销售,使得景德镇陶瓷品牌效应不佳,给整个陶瓷市场的形象树立带来了阻碍。

加大对造假侵范商标权的打击,制定严格的相关处罚条例。这也得依靠政府的力量,加大打击力度,以加强对品牌的保护。

政府应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引进外来资金,放松借贷条件,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2、继承传统工艺,发扬传统文化

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制瓷技术,这一宝贵遗产无疑是不能丢失的。它代表着景德镇陶瓷的独一无二的魅力,是景德镇陶瓷的内在标准。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能单单依靠民间自主形成,那是缓慢而无力的,而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促成,比如加强学术经验交流,接受民间艺术大师的的传导、点化,挖掘有潜质的新一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有政府的引导,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传统文化的不流失。

3、大力鼓励培养高素质陶瓷相关人才,积极引进外来技术和文化,取其精华

政府应推动内外学术的交流,提供精神和物资上的支持。人才是发展的基础,要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与时俱进的人才,他们代表着新的激情与活力,能带领着陶瓷技术的前进,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制瓷材料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正确的方向是这一切前进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综上可以得出,要使景德镇的经济稳健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正确指引当地陶瓷业的健康发展,努力引进投资,提高制瓷技术,增强陶瓷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积极鼓励当地陶瓷企业增强应对外来竞争压力的信心,让产业集群得到很好的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让产品不论是质量还是视觉上得到明显提高。景德镇要坚持以政府引导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宗旨,响应政府优先发展陶瓷业的号召。只有这样,才能使景德镇陶瓷产业走的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 方振武: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景德镇陶瓷,2007(1).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瓷都;资源优势;陶瓷文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0.189

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共32个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江西景德镇市名列其中。“资源枯竭”对于景德镇究竟是困厄还是机遇?景德镇如何摆脱对传统陶瓷资源,尤其是陶瓷矿产资源的依赖,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方向之一。其实,景德镇市早在2007年开始就一直关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和发展,尤其是2008年结合江西省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论证规划工作,先后形成了《景德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体系研究》等规划和研究报告,着眼于充分利用与陶瓷、陶瓷文化有关的各种资源,通过对传统陶瓷文化、特色陶瓷资源、陶瓷知识产权等的开发,挖掘文化性资源潜力,通过陶瓷文化创意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附加值,改变传统的陶瓷产业增长模式,力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瓷都”,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哪些独有的资源优势?

1 “瓷都”的唯一性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景德镇瓷器以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 ”的特点闻名于世,创造出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景德镇市是唯一一座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个以一种产品跻身这个行列的城市;参考景德镇市政府网站。是唯一与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有直接联系的城市(景德镇市曾为“昌南”镇,CHINA意义为“瓷器”,谐音可谓“昌南”);是目前国家礼品用瓷定点制作城市之一;也是目前拥有省级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

虽然景德镇经历了2004年的“封都”风波,但景德镇市这个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圣地”,作为“瓷都”,它是唯一的,千年窑火铸就的“景德镇”和“瓷都”品牌是无法替代的,其影响力和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种品牌效应和文化、工艺、技术资源有机整合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

据景德镇市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在金融海啸的影响还没有散去的背景下,景德镇市的陶瓷产业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2009年陶瓷产业总产值一举突破百亿元大关,2012年陶瓷总产值更是首次突破200亿元,2015年陶瓷总产值再次升格一个级别,达到337亿元。每年到景德镇的旅游人数都近千万,他们既是陶瓷文化的消费者,也是陶瓷文化的传播者。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景德镇法蓝瓷有限公司、景德镇锦绣昌南―中国瓷园、景德镇市环球陶瓷有限公司等成为国家文化部的文化基地,景德镇雕塑瓷厂成为江西省陶瓷文化创意基地,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成为市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个以陶瓷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大陶瓷新格局已在逐步形成。

2 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资源丰富

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要素之一就是文化内涵,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陶瓷创意来源于陶瓷文化的积淀,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取代传统陶瓷自然资源,成为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不竭资源。1700多年来,景德镇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陶瓷器型、画面、技艺、典籍和人才,使其成为中国陶瓷乃至世界陶瓷的集大成者,积淀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历史资源。

(1)从物质角度而言,景德镇现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制瓷作坊、柴窑窑房建筑、明清世俗生活建筑群、祥集弄民宅、高X土等原料矿井坑口、古代陶瓷及原料运输道路和水运码头、三闾庙古街商铺、浮梁古县衙、风火先师庙等传统瓷业建筑遗存,乃至连通欧亚的路上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从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景德镇历史上的“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情景。

近现代物质资源则是建国后的“十大瓷厂”(人民瓷厂、建国瓷厂、光明瓷厂、景红旗瓷厂、为民瓷厂、宇宙瓷厂、曙光瓷厂、新华瓷厂、红星瓷厂、景兴瓷厂)的工业遗存,这是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博览业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全国、全世界其他陶瓷产区都是不具有的。如建国瓷厂已成为培训新型产业工人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光明瓷厂内至今还保留着景德镇市为数不多的陶瓷窑炉烟囱。

(2)从非物质角度而言,景德镇陶瓷产业体系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凝练成了集宫廷文化、风雅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代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瓷文化。景德镇瓷业习俗、传统制瓷工艺、陶瓷历史典故、瓷乐、陶瓷特色餐饮和民间陶瓷美术为主体的文化资源,其隐含着多重多元的文化符号资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出一种氛围。这些资源如果脱离了景德镇的水土,没有了“瓷都”的品牌,也就失去了景德镇陶瓷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