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

实验技能论文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1篇

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化学实验演示工作,引导学生遵循化学实验规律,做好化学实验.具体而言,教师的操作应优美规范,操作速度要适中.毋庸讳言,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重要依据和直接可观的视觉形象.所以,教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做到操作优美规范,熟练准确.在实验仪器的选择、安装、装置图的绘制、基本操作等各方面都能给出规范和准确的演示.例如,持试管要三指捏,两指靠,振荡试管时要三指捏,两指蜷,不能随意抓;使用滴管给试管中加液时,胶头滴管一定要垂悬于试管上方,切不能伸入(亚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的实验除外).教师的演示速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够看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对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化学实验,教师更是要细心演示,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逐渐加快速度,连续操作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操作表象,进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积极发挥正迁移的引导作用

所谓迁移,就是已经掌握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具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方面,正迁移主要来自操作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而负迁移则来自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看似相似,实则相去甚远的元素.例如,学生学会了“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后,对学习“量筒量取液体”的操作有潜在的辅助作用.对于相近而实际不同的操作,教师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加以明确地区别.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机会

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不可能让教师“一手包办”,而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做,自己体会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从目前来看,演示实验常常因为可见度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1.讲一个内容,做一个实验.

例如,对“杂质转化法”这部分内容,先提出讨论题:怎样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怎样除去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讨论之后取得正确方法,再让学生实验,最后要求学生列表归纳,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加强观察和分析.

2.做几个实验,然后概括比较.

例如,对“溶液结晶法”这部分内容,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硝酸钠溶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实验之后讨论归纳硝酸钠溶液的性质.关于其他溶液的性质也如此处理,最后概括比较.3.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根据需要做实验.例如,在讲“沉淀过滤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看课本,一边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做实验,实验之后让他们自己设计表格,小结几种过滤法的性质和使用注意点,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学历加技能成了用人单位追求的综合指标。为适应人才需求,各校相继把职业技能培养纳入议事日程,这有力地推动了院校储备知识、储备技能的热潮。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强调“应用型”,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必要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一、职业技能培养的理念

职业技能培养是这个核心的一个特定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能培养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与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职业技能本身是一种复合能力,学习化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化学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还包括准确的量的概念,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内容。它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内涵,内容涉及面广,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化学教学,还可以进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积极、坚强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才能较快增强。

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技能培养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实践

(1)运用归纳对比法,帮助理解记忆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地完善、更新,往往对同一名词将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为使学生扩大加深知识面,对各种定义、概念均做详细的介绍、对比、推敲,以便于学生自学,并激发求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法教学,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加深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并使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完整、系统。

(2)实施讨论式、提问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既要传授知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分析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作者提出下面两种教学的方式:

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打破了单独由教师讲述这一死板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问式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提问,增强课堂教学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

(3)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每次课后都要布置复习思考题和习题,按层次、分类别,精心选择。通过做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不但掌握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就会体会到学习乐趣而感到兴奋,同时激发了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百分之百批改作业,解答疑问,及时发现薄弱之处并予以指正,使学生达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严格掌握理论考核的试题质量,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

2、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实践

化学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熟练使用和操作各种仪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意识等职业素质。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

化学实验要把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注重教师的示范操作和指导。其次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意安排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对实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既可培养实验能力强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训练强化提高实验能力弱的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2)重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综合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单调重复的操作实验中充实一些新的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一种方法。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对分析化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找出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拓展了学习的知识面,很好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教学对学生成才,尤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人才,已成为实验教学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化学实验的特点,我认为应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考核,全面、客观、合理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有利于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周兴胜.化学教学法初论[J].教育探索,2002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3篇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矗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有时要对一些仪器做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对仪器的调零前面已介绍,这里略),电气调整如:使用气垫导轨前必须先调水平位置;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按顺序进行,其次为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进行数据处理、运算,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补测。要指导学生按有效运算法去处理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分析讨论,如:讨论数据说明什么?与理论计算有何偏差?实验过程为何这样设计?实验结果的物理意义(结论)是什么?对一些成绩优良的学生,还可让他们设计某个达到相同目的的实验。对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许多深一层次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分析研究,从而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巩固知识,技能更加熟练。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又如精密测量同一单摆在不同摆角的周期值,可以发现周期与摆角有关。

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测量次数取多少,要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如:测量值的有效数值较小时或测量值变动较大时等,应当多测量几次。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让学生懂得减少误差首先要发现它的存在和来源,其次是确定减少误差的方法。

增加测量次数固然可提高平均值的可靠程度,但是作用是有限的,实际上,只有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测量的结果,提高测量精确度。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

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有效渠道。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3.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4.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②组织参观活动;③举行操作实验竞赛;④组织课外兴趣小组;⑤举办物理科技晚会等。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06-02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室不光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课堂。在高等院校里,评价一个实验室水平的高低,除了看它拥有多少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实验室环境是否优越之外,更重要的是看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作者所在的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隶属于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这项工作一直由商品学专业的教师兼任,针对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的特殊情况,提高兼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对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下面就高等学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培养措施进行论述。

1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 过硬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诸多素质中起到主导作用的素质,它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思想素质,才能为其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崇高的事业心。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过程中,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精神荣誉,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一位普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如果没有崇高的事业心,是不会安心于本职工作的。这就要求实验室技术员应充分意识到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研究,并把崇高的事业心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为同事、学生热情服务,为每节实验课、每项科学研究工作都要做到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2)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教学属于科研活动,是为了验证科学理论和研究探索客观规律,而实验室技术人员是该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因此,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购买试剂、耗材和仪器时,要充分准备,严格确保试剂、耗材和仪器,以满足实验要求;在实验准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精心准备实验试剂和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在实验时,准确真实的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获得科学、客观的实验报告和总结。

1.2 熟练的业务素质

(1)掌握实验技术能力。

实验技术能力实验室技术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包括试剂配制、实验操作、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等。在不同的学科,于实验技术能力的侧重也是不同的,对于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来说,起码的要求,是要能完成相关实验课程的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实验报告批改等。

(2)精通专业理论知识。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只是要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而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学科知识不甚了解,是做不好实验室技术人员这项工作的,也无法确保正常开展实验教学及开发新试验项目。我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作为一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购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如近红外红外光谱仪、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等,这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储备,才能够为维护、使用、开发现代化仪器设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其它素质要求

(1)组织管理能力。

实验室技术员除了进行实验课程相关的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协调上级主管部门与实验室的关系、任课教师与实验室的关系、其它教研室及实验室与本实验室关系。这就要求实验室技术员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否则,将阻碍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影响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运行。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实验室技术员也应该具备。在对本科实验进行指导时,应该简单易懂的进行解释,分析实验时,要条理清晰,思维敏捷。此外,实验室技术员还要负责科研论文、学术报告的撰写,而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新实验的设计、准备等工作都要有大量文字写作需要完成,这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2 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途径

对于高等院校进行实验室建设,应该针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对于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以下几点对于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2.1 随堂听课

目前,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承担着十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课程有的是与理论课配套的实验课,也有的是一门课程中的实验环节,这就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每学期都应该有目标的随堂进行相关理论课程听课,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2 进行相关培训

为了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可以进行以下相关内容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及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习提高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实验技能训练;基本的计算机和软件应用知识。

2.3 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可以多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以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学术动态,并通过学术交流学习掌握最新实验技术,此外,还应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到一些先进的实验室去调研、学习,从而开拓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眼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4 参加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使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应该只是实验教学的骨干,也应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通过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发挥其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特长,提高业务水平。长期参加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

3 结论

高等院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水平质量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建设这支队伍的重要性,要加强对他们的素质培养,在抓好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重点培养其实验技术、仪器设备维护及管理能力,从而为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林法.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22-125.

[2]盛洪生.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106-108.

[3]凌锌,莫宁萍.高校改革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4(2):72-73.

[4]赵永山.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措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3-3.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29-02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技术,熟悉生物技术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在食品、商检、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与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上从事生产、新产品开发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是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工作,主要从校内实验教学、校外教学基地、毕业论文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新办本科院校的实验课开设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偏少,创新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几乎没有,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从而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对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缺乏了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实验前,把必备的药品配制好,所需仪器都调试好,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认真讲清楚,造成学生可以不用预习和查资料,更不用动脑筋、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就可以完成实验,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大部分实验安排一组几个人,造成有的学生不动手,抄袭同组数据了事;有的学生实验没有结果,也不重新实验;也有少量学生实验数据不正常也不分析等。

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我系已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但学生的毕业实习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已建的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实习范围较窄,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其次,实习的时间偏短,实习基地成为一种负担,也没法把实习生的实习任务纳入生产各个流程中;第三, 学生也处在寻找就业最好时间,没心思去认真实习。针对以上问题,如何积极探索毕业实习教学模式以满足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已迫在眉睫。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 校内实验室实验

校内实验室实验有独立课实验、综合性大实验和生物工程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规范实验操作,[3]适当增加与本专业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让每个人都要亲自动手,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确实培养出实验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1. 独立设置实验课

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根据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特点和经验,为适合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从实验课的课程体系上进行探索。减少验证性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实验;然后过渡到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注重课程前后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具有内在联系的实验课体系。各个实验课都以独立课程安排。例如基础生物学实验整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三门基础课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整合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和基因工程五门专业课实验。学生不会感觉实验课很多,又能保证学生实验质量,实验过程也是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也不会感觉很难,大大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开设综合性实验

以学生为出发点,侧重于检验检疫和食品技术两个方向的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围绕生物技术相关技能要求,以生物技术组成为线路建设了“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室”、“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首先,组建了一支具有应用型生物技术技能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队伍,该团队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助教1人,实验师1人。其次,规范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操作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在教学上把实验全过程和实施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实验教材或讲义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教师和实验辅助人员只起指导操作和监督过程等作用。

3. 生物工程课程设计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一个实验课题,首先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写出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修改同意后开始执行。实验全部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指导老师进行全过程跟踪,实验结果以论文形式提交并交流。开设生物工程课程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有效地结合,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4]为后续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和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校外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是加强生物技术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5]

1. 动植物野外实习

动植物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从课堂、实验室走入大自然,辨别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在野外实习中我们都选择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场所,如南日岛、平海湾、九华山和龟山等,实地辨别和采集标本并进行样地调查,回来后,要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初步处理、总结并进行交流,最后完成实习报告。

2.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快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我院加大了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投入,现有实习基地基本上能够满足现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但仍需在创新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上进行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较强的实习基地环境中得到锻炼。改革措施是: 第一,按学校的定位要求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实习教学大纲,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第二,注意选择工艺和设备比较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能指导学生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第三,探索运用暑假和短学期进行实习。为了真正达到毕业实习目的,分批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做到毕业实习和学生就业相结合。第四,进一步完善校企产学研合作。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 我院与各生产企业建立了密切关系,一方面利用企业完善的设施、先进的设备,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学生在学技术的同时, 也切实感受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另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为企业培训人才,让学生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实习工作的支持,密切了校企关系。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是我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系非常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创作,首先在时间和条件上给予充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虽然安排在第八学期创作,但我们在第七学期就开始准备。其次对指导教师有严格规定和要求,对职称和人数都有严格规定,如职称要求讲师以上或有硕士学位以上,讲师所指导人数不得超过4人,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不得超过指导8人。最后形成一套较完整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程,主要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对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进行修改不少于三稿;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方案、进程安排及工作进度,经常到实验室与学生交流,了解进度,及时指导学生试验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不走弯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另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修改不少于三稿,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进行,超过20%不能进行答辩;同时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整个过程都要填好指导记录表。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有序、有效、有质完成,系、院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检查,检查不符合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总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探索和改革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钱国英,汪财生,朱秋华.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60-61.

[2]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2):151-153.

[3]郑世英.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09-111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6篇

强调以学生自身活动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形式。在老师给定研究目的和基本实验材料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与老师对设计思路、实验技术方案等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实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调查分析、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发展自主性、创新性的思维,使其具有开拓式的发展。

2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的基本内容

学生设计实验具体方案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在实验内容设计上,综合设计型实验以产淀粉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目的产物淀粉酶的生产、产物(淀粉酶)分离纯化及其淀粉酶酶学特性分析为主线,综合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力争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实验内容涵盖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及生物信息学等专业知识及实验技术。由于综合实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一个实验项目的结果与产物是后一个实验项目的材料,前后内容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每项实验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从而增加了实验的系统连续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对每项实验的结果及各项实验间的逻辑联系性更加关注,具有更深的印象。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突出生物工程实验的综合性与现代性,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原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实验主要内容涉及相关原理技术如表1所示。

3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3.1转变“学生为辅,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的,学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其次,学生与老师对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技术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然后,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对实验方案的可行进行论证,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再次修改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最后,明确实验方案和各项实验所涉及的技术手段,学生进入实验阶段。实验过程中,每天详细记录实验内容、步骤和原始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及图表的规范化。实验结束,以PPT演讲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并按照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小论文。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经过这种系统的实验训练,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有了系统连贯的认识,科研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科研基本技能和协调配合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3.2转变“看为主做为辅”的教学方式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溶液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灭菌、电泳试剂的配制、缓冲液的配制、PCR引物的设计、基因序列的分析、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所需仪器的调试等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例如,让学生自己计算溶剂和溶质的量,称量溶解并装瓶标记;利用软件设计PCR扩增引物,应用生物信息学对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实验前对仪器进行外观检测、性能调试和试用;正确使用一些复杂的精密仪器设备(如发酵罐),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学生亲自完成这些之前均由老师准备的工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对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有一系统完整的认识。

4完善综合设计型实验结果的考核方式

改革实验结果的考察方式,变传统的以记忆为主的考核为实际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首先,考察学生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考察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是否能通过查阅文献,提出新颖的实验方案或更好的实验技术,并能正确理解文献内容;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是否能利用文献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撰写实验小论文时,能否恰当引用文献分析或支持实验结果。将这些作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原理指标之一,也考察了学生获取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其次,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进行考察。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全面地掌握各咱实验技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特别是复杂精密的仪器)、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才能顺利的完成整个实验。这些反映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融会贯通能力。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7篇

[作者简介] 杜丽琴(1975.9-),女,江西吉安,汉,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微生物生物技术。

摘要:目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存在下降趋势。本科生毕业论文是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作者结合扁平化学习的模式采用分组组合的方式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带教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 本科 毕业论文 扁平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培养高等生物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理科专业。生物技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常新的生产技术,远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家庭作坊里进行酿酒、制醋等生物技术的实践操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物技术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转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新经济秩序为目标,整个国际社会由化石经济向生物经济过渡。而中国把生物技术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国家领导人在2006年初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科毕业论文是理工类本科生在学习阶段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训练课程,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的训练也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课程。

一、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

一直以来,围绕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着争议。特别是近期出现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论文“掺水”,甚至出现拼凑以及通篇抄袭的现象掀起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新一轮争议。有专家认为现阶段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而高校的师资力量及实验设备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低。因而为了避免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干脆取消毕业论文。

这样的争议在生物技术专业中甚至更加突出,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特别是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实验室中进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训练耗费的实验耗材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学

校的补助经费远远不足于弥补这个开支,这个实验经费都是由实验室通过自身去解决的。此

外,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本身的特殊性,对于本科生这些初学者往往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的精

力进行实验的带教工作,同时本科生的实验也会占用实验室的各种实验设备,因此这个教学会对承担有各种研究任务的研究实验室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从而很多具有科研任务的老师对于带教本科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不高,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只能选择没有科研经历、或是不从事科研任务的老师进行论文的带教,这个也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二、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个人的挑战。

本科毕业论文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否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本科毕业论文的训练也是本科生从课堂式教学向自主式学习转换的过程,学生面临原来的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要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创造的转变过程。但是许多学生并不能适应这个转变过程。学生在多年接受课堂教学的经历使他们获得了一个固化的体验:知识是以信息和事实形式存在的。他们已经适应了教师把知识灌输进他们的头脑、通过权威的方式帮助他们鉴别知识的对错并提供知识,因此造成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在本科毕业论文,特别是在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中他们面对的是全新的体验方式,很多实验无法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结果,需要通过各种分析手段间接证实实验结果,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分析数据,而不是被动的获得对或错的结果。这样的实验需要学生从被动的获取知识转变成主动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对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带教意义的体会

作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不可否认是提高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作者一直以来都承担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带教工作,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带有全国各地不同学校生源的硕士研究生。从这些不同来源的硕士研究生的对比来看,在本科阶段接受过严格毕业论文训练的学生普遍对于实验的上手更快,领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也更强。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知识高密集和知识快速发展的领域,这个领域对于从业人才要求具有创新意识,以及需要他们能主动的获取知识。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毕业环节的主体,是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科学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切入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训练不能减弱,而应该加强。

四、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带教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在本身的带教过程中,针对自身的实际对本科毕业论文带教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采用分组组合的方式进行,把2-3个学生按毕业论文中需要实施的实验类型分到同一个组,组里的成员采用相似的实验过程但做不同的实验材料。这个带教方法不是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单人独立课题的方式,也不是大班上课中课堂作业分组讨论的模式,而是采用了扁平化学习的思维模式。

扁平化学习是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中所提倡的一种分散式学习方式,但是这个方法最早是由学者是伦敦大学附属医院的阿伯克伦比在20世纪50年现的,阿伯克伦发现当一批医科学生跟着医生查房并一起对病人的疾病进行诊断时,他们得出的结果比单个学生陪同医生去查房时得出的结论要准确。也就是说团队的互动使得学生可以互相探讨、互相借鉴,从而通过互相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采用分组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带教之后,学习就不再是存在于老师和每位学生之间孤立的互动,而是同学之间共同的经历。组合内的学生之间开始进行实验的时候就需要交换对实验内容的想法,会相互询问问题,并对每位同学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获得提高。特别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需要用到的一些特殊的实验技术,以前需要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学生领会慢还易损坏实验设备。而在小组里面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监督,避免了实验设备的损坏,同时减轻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负担。

[参考文献]

[1] 严希康,浅议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1993,3:22-24.

[2] 廖锦锋,秦丽凤,白玲,浅谈如何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667-669.

[3] 唐蓓,浅谈改革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17,131.

[4] 李伟,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20:40,42.

[5] 张巨峰,罗霞,对指导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一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164.

[6] 李飞跃,汪建飞,李孝良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7:205-207.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8篇

引言。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正文。

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文来反映。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

一般来说,科技论文的内容包括:引言、原理、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资料结果、观点和结论等。其观点和结论是将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技术处理,绘图列表等表达实验结果,再经过判断、归纳、推理和抽象等导出的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正文结构与分段。

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编辑界对正文的分段,有一种“IMRAD”说法。“IMRAD”是Introduction,MaterialandMethod,Results,andDiscussion(conclusion)的首字母缩写。美国学者A.D罗伯特认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科技论文分段形式,依次回答了科技论文应回答的四个主要问题(以下黑体括号中的问题),适合多种专业论文的撰写,是科技论文最好的结构。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文章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774747.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要夸大其词,牵强附会;不要自我评价,如“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等。结果和讨论可合在一起写,“没有讨论和建议”时不要勉强拼凑。讨论的内容包括:本文的创新处(得出了什么规律性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与有关文献比较(有何不同结果、解释、补充、修正、发展或否定);如实指出实验例外结果,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况等;一些可能的发展和应用。

致谢致谢位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编写致谢时不要直书其名,应加上“某教授”“某博士”等敬称。如:“本研究得到“XXX教授,XXX博士”的帮助,谨致谢意”。“试验工作是XXX单位完成的,XXX工程师,XXX师傅承担了大量试验,对他们谨致谢意”。

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论文。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

WiseMedia

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9篇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或为人 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

    一、 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 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一种 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 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由实验 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结果 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和分析 。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从实验室条件、实验教学情况、实习情况和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四个方面对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大学、赤峰学院这五所学校2010届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3份,对问卷认真作答后再收回,回收问卷194份,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91.07%,有效问卷率91.07%。

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验室条件

我区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如表一,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表一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一览表

内蒙古

师范大学 内蒙古

民族大学 包头

师范学院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摄影实验室 摄影棚 有 有 有 有 有

暗房 有 有 有 有 有

照相机 23 20 15 13 21

演播室 摄象机 20 12 9 10 13

非线编 40 24 24 30 20

计算机房 计算机台) 54 69 30 50 50

微格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常规媒体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二)实验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决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73.2%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合理。82.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课,本人的实践技能有所提高。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仅有16.5%的学生实验课前进行预习。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8.2%。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对实验课的讲授、指导满意的学生占45.4%。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被动操作、充当助手的占47.9%,无动于衷、于己无关的学生占16%,常缺课、不参与实验的学生8.2%。

(三)实习情况

1、课间实习

关于课间实习,81.4%的学生偶尔进行课间实习,18.6%的学生从不进行课间实习,64.9%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帮助。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

2、毕业实习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为6周到10周。实习地点为中小学、中职、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内容为讲授信息技术课、制作教学资源、硬件设备维护。

(四)毕业论文写作

70.6%的学生认为写毕业论文能提高专业综能力,41.8%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是应付任务。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28.9%的学生认为忙于找工作没时间认真写,21.1%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负责不够,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

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增加部分实验设备的台(套)数

内蒙古自治区这五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学生(53.9 %)对本系实验室的实验环境表示满意。访谈中,学生反映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部分学院部分实验仪器的台(套)数有待于增加。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加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但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8.2%。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建议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上课前应该让学生了解所有的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第二,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第三,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跟着实验教师的操作或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要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摆脱学生被动的操作,建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独立的、自主的完成实验过程,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

1、加强课间实习基地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课间实习非常薄弱,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互惠互利的校外实习基地十分重要。院内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光学投影实验室、音像技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中小学、电教馆、电视台及计算机公司等也是很好的实习基地,与他们建立合作办学的方式,可以解决校内实践基地不健全的难题,学生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内容。经常联系学校附近甚至联系各地市县的学校作为定点实习场所,通过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下,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圆满完成教育实践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中小学实践基地服务。

2、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毕业实习的地点主要是中小学、中职等学校,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和计算机硬件维护等工作。实习时间为6到10周。通过访谈有学生认为“因为实习安排过于松散,没有事情干。对实习生的监督不够严格。”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加强对包括对学生实习考勤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实习成绩的评定,实习作品的考核。

毕业论文

1、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

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统一指导,建议在第七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不会写论文这个问题。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从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类型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的格式等几个方面向学生讲授如何写作毕业论文,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83-02

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主要以生物化学实验为主。既包括实验技术理论,也包括实践操作技能。其实验技术是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有别于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与之既不重复,又有紧密的联系。实践操作操作技能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是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等学科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对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实践技能的“必需”性大大提高。传统生物化学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而做为基础课,这种忽略不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偏离了高职教育的目的。因此,改变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根据自身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对高职药学生物化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一)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离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中,往往以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为主体,而实践教学只是穿插于其中,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验证某项理论的正确性或直观地反映出理论所表达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服务。虽然能够巩固理论知识,但却忽略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1]。

药学专业研究过程大量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同时又需要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化学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门科学。一方面,生物化学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其又形成了一整套复杂深奥、涉及面广的实验技术体系。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后续学科的学习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理论和技能。若按传统的捎带性穿插式进行教学,实验技术理论内容讲解有限且不成体系,影响了整个专业的系统性,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

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将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重新定位其课程标准,明确其培养目的,建立完整的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这样即能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实践技能,也使其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

(二)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的分离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趁热打铁当堂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践操作,最终得出已经预知的正确实验结果[2]。实际上就是对理论的实践性重复过程。同时,由于受课时所限,教师讲解占用时间比重较多,学生实际操作有限,匆匆完成课堂内容,纯粹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既缺少实验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更谈不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虽然有原理的讲解,但几乎都是围绕某个独立的实验进行,没有联系性和系统性。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学生往往会忽视实验理论基础,或对某一原理仅限在某一个实验中进行应用,而不能演绎到同一类型实验中,遇到其他实验时则就不知应用什么样的原理了。

为此,应当强调实验技术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将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进行分离,先将完整的实验技术理论系统地进行介绍,当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时,再进行实践操作课。这样即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又能使其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并灵活应用各种理论基础,举一反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的调整

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鼓励尝试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且具有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的作用,可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使其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和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习实验报告的写作,为本专业的实践体系打好基础。虽不宜过多,但对于药学专业基础课的生物化学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将多个基础实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多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提供特定的情境和问题,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并查阅文献等方式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阅、完善、修定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撰写论文。主要培养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还能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好基础。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能够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还要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健全多样性评价机制

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方式,忽略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核查,使实践课程多留于形式。为此应增加对实践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除了原有的实验报告以外,增加实验理论、操作过程、实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重视实践,以达到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

实验理论以笔试为主,可与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考试合并,使学生对实践课程加以重视,改变实践从属于理论的状态。

操作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应列入核查项目。笔者在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基本仪器的使用中忽视了细节操作规范,不但影响了实验效果,还易造成仪器的损坏,且生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很多都有危险性,易燃、易爆、剧毒物等,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加强操作过程的核查,既使学生重视基本实践操作技术,也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态度。

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实验道德是学生德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垃圾满地,实验台脏乱、液体横流,仪器的“暴力”使用,试剂的浪费,仪器和贵重药品的丢失,有害有毒废物的随意丢弃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重视实验道德对培养人才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弱化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3]。该方法的适用性广,可运用在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以实验课程为例,教师对实验课题提示性地列出可能会用到的实验技术方法,由学生根据这些指导性的内容讨论可行的实验步骤,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目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一步步解开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有就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所得的成就,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通过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相关知识[4]。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均适合采用PBL教学法来进行。由教师根据生物化学实践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及药学专业实际工作,设置适合的情景问题,并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概念提供给学生。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工合作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不仅是实践操作的指导,也是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的一次自学,因此既要包括实验用品、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还应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现,如写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的理论结果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结果,对非预想结果的分析等内容。教师对报告作指导性审定。之后各组按照其实验设计来进行实践操作,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得出最佳解决方案。

(三)重视基础,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

笔者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配制基本试剂,配制试剂时用量的计算方法不清楚。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时所需要的基本试剂通常都是由教师或实验员提前配置好,学生在做实验时使用现成试剂进行操作。这样虽能节省课时,但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忽视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而在实习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基本上都是现用现配,因此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准备过程可引入学生的参与,由学生轮流配合教师完成,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

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内容,但其专业性强、实验技术复杂,学生没有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演示性实验的操作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离得太远则不能细致观察;离得近则受空间限制,学生将教师围挤成团,外层及背后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如采用多媒体代替演示性实验则相对灵活,实验视频中细节往往会进行特写,可略过等待时间以节约课时,还可重复放映,定格进行讲解等。

大型实验仪器的内部构造复杂,造价昂贵,不可能拆开让学生进行了解,也可利用多媒体影像等手段来代替。对于需要高端仪器的实验和用时较长的大型实验,受条件和课时所限,也可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来弥补。

参考文献:

[1]孟令波,李淑敏.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2,25(3):421-423.

[2]王昕,王俊平,王新民.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32-33.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从实验室条件、实验教学情况、实习情况和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四个方面对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大学、赤峰学院这五所学校2010届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3份,对问卷认真作答后再收回,回收问卷194份,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91.07%,有效问卷率91.07%。

 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验室条件

 我区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如表一,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表一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一览表

 内蒙古

师范大学 内蒙古

民族大学 包头

师范学院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摄影实验室 摄影棚 有 有 有 有 有

 暗房 有 有 有 有 有

 照相机 23 20 15 13 21

演播室 摄象机 20 12 9 10 13

 非线编 40 24 24 30 20

计算机房 计算机台) 54 69 30 50 50

微格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常规媒体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二)实验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决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73.2%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合理。82.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课,本人的实践技能有所提高。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仅有16.5%的学生实验课前进行预习。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8.2%。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对实验课的讲授、指导满意的学生占45.4%。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被动操作、充当助手的占47.9%,无动于衷、于己无关的学生占16%,常缺课、不参与实验的学生8.2%。

 (三)实习情况

 1、课间实习

 关于课间实习,81.4%的学生偶尔进行课间实习,18.6%的学生从不进行课间实习,64.9%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帮助。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

 2、毕业实习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为6周到10周。实习地点为中小学、中职、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内容为讲授信息技术课、制作教学资源、硬件设备维护。

 (四)毕业论文写作

 70.6%的学生认为写毕业论文能提高专业综能力,41.8%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是应付任务。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28.9%的学生认为忙于找工作没时间认真写,21.1%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负责不够,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

 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增加部分实验设备的台(套)数

 内蒙古自治区这五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学生(53.9 %)对本系实验室的实验环境表示满意。访谈中,学生反映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部分学院部分实验仪器的台(套)数有待于增加。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加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但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8.2%。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建议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上课前应该让学生了解所有的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第二,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第三,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跟着实验教师的操作或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要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摆脱学生被动的操作,建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独立的、自主的完成实验过程,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

    1、加强课间实习基地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课间实习非常薄弱,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互惠互利的校外实习基地十分重要。院内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光学投影实验室、音像技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中小学、电教馆、电视台及计算机公司等也是很好的实习基地,与他们建立合作办学的方式,可以解决校内实践基地不健全的难题,学生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内容。经常联系学校附近甚至联系各地市县的学校作为定点实习场所,通过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下,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圆满完成教育实践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中小学实践基地服务。

 2、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毕业实习的地点主要是中小学、中职等学校,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和计算机硬件维护等工作。实习时间为6到10周。通过访谈有学生认为“因为实习安排过于松散,没有事情干。对实习生的监督不够严格。”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加强对包括对学生实习考勤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实习成绩的评定,实习作品的考核。

 毕业论文

    1、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

 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统一指导,建议在第七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不会写论文这个问题。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从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类型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的格式等几个方面向学生讲授如何写作毕业论文,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实验中医学;教学方法;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29-03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要求,我院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教学实验的改革。在中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和中医学专业科研方向七年制班中开设了实验中医学这门课程,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我院将在全国开展教学实验的改革。在中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和中医学专业科研方向七年制班中开设实验中医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应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中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中医现代化,发扬中医药优势,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实验中医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对中医理论、方法、处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它是一种来自中医结合现代实验科学的发展的产物。现将笔者在实验中医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明确学习目的,强化科研意识

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而言,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比较坚实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中医药学的科学研究尚存在疑虑。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现代的科学方法根本不适合研究传统的中医学,加之社会上“中医越古老越好”思潮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医废存”的争论,这些无疑都会动摇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很多学生对中医药学丧失了信息和兴趣。因此,在我们讲述这门课程之初,首先要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学习、课程的讲座、主题思想、实验设计、实验技能和操作该系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规则。中医药实验研究,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科学思想和观点,熟悉和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中医现代化的认识成果和进展中,要加深学生对中医药学理论内涵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和动手能力。

轻视实验研究是导致传统中医学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实验研究的缺乏,导致传统中医学成为经验医学。中医药学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医疗手段,就必须要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只有被证明是科学的,才能是永恒的,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引入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中医学,以端正学生的思想,强化其科研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技术阐释传统中医理论的思维。

二、突出教学难点,启迪科研思路

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一些医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理念相混杂,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一些概念、原理、规律具有抽象性、思辨性、模糊性和宏观整体性等特征。因此,一味地套用西医西药评价体系来对待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临床疗效和研究成果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对于中医药研究也是不公正的。

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大,主要受西方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培养,习惯于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因此,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去阐释中医药学的理论可以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课堂上老师应该结合中医本身的特色启发学生在不脱离中医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去设计和研究中医药学理论。如果脱离了中医特色,只会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某一味药物或者某种成分,或者针对某种疾病,测定几个相关的指标,那不是实验中医学所要研究的内容。这种研究方法又与现代医学对于药物和疾病的研究有何区别?我们实验中医学所要教授给学生的是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释中医传统理论的思维和能力,而不是中医的全面西化,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这里所讲的中医特色,笔者认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以精气阴阳五行理论体系为理论方法,以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学说、天人相应理论为依据;在临床研究方面,则是以辩证论治为核心的理、法、方、药体系为依据,进行多学科的实验研究。确实做到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如果脱离了中医特色,失去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只凭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中药的方法是大错特错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医特色,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解释和阐发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深入揭示中医病证的本质,丰富中医药理论,促进中医药学的长足发展。

三、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中医中药的理论都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从《黄帝内经》到《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问世,无一不体现出“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这样一个观点。因此,实践是中医药学源生之本,也是其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坚实基础,离开了实践,中医药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中医药的教学工作中长期被忽视。在课程设计上,表现为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同理论课相比,实践课处于从属地位,甚至部分选修课由于课时有限,只讲理论部分,而取消了实践部分,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老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尽管当前引入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但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脱节,忽视科研思维和实际能力结合培养的方式下,毕业生高分低能,实践能力差,创新思维和能力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释传统中医理论的能力低,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严重。

为了适应社会对中医药人才需求模式的转变,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七年制硕士班),更要求中医特色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课程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按部就班做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深入思索,自主实践,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和教学实践的主人。学生完成从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直至实验结果获取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从实验思路、实验技术、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全面训练。鼓励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的主人公。学生独立完成选择、整个过程的实验设计、实验制备直到获得实验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实验的思路,分析能力的实验技术,得到综合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研究课题,独立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本课程一改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的做法,要求学生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自行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在选题和课题设计之后通过课堂交流和答辩,对课题的可行性以及将来的前景进行自我评述,再由学生们自己评选出一项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作为本课的实验研究内容(上述工作进行之前,全体学生自愿组合成4~6个小组,每组3~4个人,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第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对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以往的实验课上都是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在实验人员提前准备好一切物品的前提下,重现实验的内容,往往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而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却知之甚少。我们把实验准备当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其以后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对现代科学的缺乏(包括现代医学)的认识和研究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研究方法,动手能力差是中国大学生普遍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多渠道地学习和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在实验设计完成时,依据具体的实验内容,确定基本指标,广泛开展相关实验参数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和教学的预算,选定实验指标的测定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验测量的方法,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其次,认真做好预实验。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安排的一个步骤,用少量的实验动物来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动物抓住,称重,编号,动物模型的制作,给药(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和灌胃),实验动物处死,解剖,取血,取材,还有熟悉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的操作。各种实验试剂的配置以及存储等反复操练,督促学生熟练掌握,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注重对预实验结果的分析,强调中医特色。我们的课程中,尤其是实验课后,非常重视学生对预实验结果的分析,尤其是对那些不能出现理想结果的实验更是要求大家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在各个小组之间讨论交流,使得大家能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正式实验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正式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优化考核手段,提高综合能力

考核手段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通过考核不仅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督促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的成绩考核与其他大部分课程的考核不同,我们结合学生的理论考试、实验设计、实验技能、课堂表现,研究态度和贡献程度,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具体标准是:理论测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技能为20%,实验设计为20%,课堂表现为10%,研究态度占10%,贡献程度占10%。其中研究态度和贡献程度是指在课程实施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实验准备的齐全程度,查阅相关文献的关联程度,选题的新颖性,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行性,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处理实验中问题的能力等。量化考核标准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14篇

0引言

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的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和哥本哈根世界峰会召开以来[2],世界实体经济的低碳化正在压过全球金融危机,成为人们寻求危中之机的最重要方向[3],科技教育界也迅速将热点转向低碳技术经济。河海大学已将低碳技术经济管理作为重点学科培育,建立了低碳技术经济研究所,正在申报低碳技术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本文对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的认识,加以叙述。

1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必要性

1.1低碳经济時代正在到来(1)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资源、向自然排放CO2等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碳排放和吸收的循环是平衡的,但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人口剧增、消费欲望无限上升和无节制追求生活方式升级,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破坏森林、湿地和水体等碳吸收转化载体,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4]。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发表的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是90%[5]。日益清晰的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使人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形成广泛共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加入,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形式协调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抑制全球变暖,并首先限制发达国家CO2排放量的国际法案。2007年12月,IPCC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核心就是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解决减缓、适应、技术、资金问题[6]。(2)发达国家抢抓低碳经济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当前金融危机像以往一样,都孕育催生结构升级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7]。奥巴马在2009年世界地球日上的讲话称:我们已不再是在保护环境和刺激经济中做出抉择,而是在繁荣与衰退中进行取舍。哪个国家在清洁新能源技术上领先,哪个国家就将引领2l世纪的全球经济[8]。随着坎昆会议标志的后《京都议定书》阶段到来,发达国家正凭借其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碳关税”等世界经济新门槛和秩序的形成,将通过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引发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以低碳产业兴起为重点的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新变化,导致一场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国际标准、消费文化、居民意识的全面社会变革[9]。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变革必然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角色的重新洗牌。那些低碳理念先进、低碳技术领先、低碳产业体系健全的国家,将在新国际经济秩序中获得制定标准、抢占市场等发展先机[10]。2009年全球低碳市场价值为3万亿英镑,到2015年可能增加50%[11]。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构建下一轮国际竞争的长期战略优势,还有效刺激本国经济,增加国内就业,应对目前经济危机可一举多得。从近期看,也有相当的战略价值。(3)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我国GDP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人口是日本10倍,人均GDP仅为其1/10,而单位GDP的能耗和排污更是其十几倍、几十倍。这不仅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而且自身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艰巨挑战[12]。我国政府庄重承诺,以2005年为基数,到2020年碳减排40%~45%,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時期,我国将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根本上改造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1.2低碳技术经济正在成为当代人才的通识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如果每年在低碳经济上投入GDP的1%,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相反,如果继续以高碳方式增加GDP,那么现在每年获得1%GDP,将来每年得付出GDP5%~20%,仍无法逆转的地球生态灾难[13]。在这种“锁定效应”的警示下,教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当代教育培养的任何学科的科技人才,必须以具备主动减少碳源、增加碳汇、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维持生物圈碳平衡,促进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意识和技能。在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通识教育中,低碳技术经济地位凸显。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开设了新专业,河海大学也设置了面向本科各专业的低碳技术经济讲座和研究生培养方向,低碳技术经济教育将是大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1.3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是创新人文社科实践教育可行路径自然科学技术素质不高导致人才综合素质偏低,历来是我国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瓶颈,这与其基本沿袭“一本教材、一块黑(彩)板、一支粉笔、一张考卷”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14]。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文社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对如何建设较偏重于工业工程技术的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目前仍在摸索中。作为新兴学科,低碳技术经济学理论的成熟性需要经历实践的推动及检验;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支,低碳技术经济学在高校实验手段却又几乎为零。低碳(LowCarbon,LC)意即较低或更低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技术(LowCarbonTechnology,LCT)相对那些产生较高碳排放的传统技术而言,是指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需求侧的替代传统能源或节能减排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能源使用方式。同样,狭义的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LCE)相对低碳社会(LowCarbonSociety,LCS)而言,特指能源供给侧的低碳化,即通过利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效等方式,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LCS强调能源需求侧的低碳化,指人们通过转变理念和行为方式,杜绝浪费,减少能源需求,实现生活消费的低碳化。而广义低碳经济则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是狭义“LCE”和“LCS”的融合,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和管理标本,企业以LCS为发展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消费理念和行为特征,因而是针对碳基城市化的不可持续性提出的城市化发展的新载体和新途径[15]。我们认为,LCT经济学研究对象既不是纯低碳技术,也不是纯低碳经济,而是一门把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结合起来,应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低碳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低碳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低碳技术领域内资源最佳配置,寻找低碳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方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其中,LCT是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需求侧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节能减排技术的交叉与集成;而LCE则研究微观和宏观层面低碳领域技术与经济资源最佳配置问题。因此,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开展低碳技术经济科学实验,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文社科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重要载体。

2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2.1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基本内容低碳技术经济实验教学体系由以下5模块构成。(1)低碳技术。能源供给侧的光伏、风能、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能源需求侧的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节能减排技术,以及两者的交叉与集成。(2)低碳经济理论。含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理论、生态环境科学、低碳技术经济学、城市化与现代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及低碳城市化、低碳能源技术经济、低碳产业技术经济、低碳流通技术经济、低碳消费技术经济、低碳经济技术发展路径选择、低碳区域和社区、低碳宣传教育与科普、低碳经济国际比较研究和学术信息交流、国内外低碳城市化理论与实践借鉴等。(3)低碳经济政策。含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低碳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低碳经济发展区域政策、低碳科技创新政策、流通和消费及财税金融低碳政策等,以及低碳技术经济衡量和考核指标体系研究。(4)低碳产业发展。含低碳能源(水、核、风、光和生物质能发电及智能电网)、低碳光源(LED、无极灯等)、低碳制造业、低碳农业、低碳服务业、低碳公共事业、节能减排装备及工程、低碳交易(CDM和EMC等)的产业布局及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5)低碳计量方法学。基于IPCC框架温室气体排放和存储测量的T1、T2和T3方法学模式研究开发等。2.2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主要方法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教学的主要方法[16],是基于上述5大模块的看、听、写、说、做和走等6环节。(1)看。将每个模块制成40幅平面模板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共200幅,方便学生观摩,对低碳技术经济产生感性认识。(2)听。将“低碳技术经济实验”课划分为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理论、低碳经济政策、低碳产业发展和碳计量方法学等5个单元,每单元平均讲授4课时,着重结合实体教具和多媒体仿真课件讲解5大模块基本原理及科普常识,使学生基本掌握低碳技术经济理论知识。(3)写。“低碳技术经济实验”课每单元均布置单元设计或小论文写作。这其实是一个教学互动过程,在反馈前一环节教学效果,巩固看、听所得学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1、2个实际问题,引发下一阶段创造和创新的兴趣。(4)做。这一环节强调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兴趣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在专家和实验师指导下,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低碳能源(水、核、风、光和生物质能发电及智能电网)、低碳光源(LED、无极灯)等模型或小型实用产品,也可运用系统仿真软件设计供应侧、需求侧或两者综合的低碳技术经济项目实施方案,还可直接为低碳生产企业加工或组装低碳产品。这一创造和创新过程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动手能力,有意识地孵化实用新型专利,甚至申报发明专利,激励学生与教师联合申报低碳技术经济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将这一阶段的收获与毕业论文或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更大成就。(5)走。在初步掌握低碳技术经济理论,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入低碳生产企业或低碳工程项目等现场实习,实现从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向实际工作的飞跃,有针对性地为低经济发展培养、输送复合型高素质低碳技术经济人才。这个环节同时又为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在校生的看、听、写、说、做提供了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的坚实基础。

3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的主要措施

建设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除硬件设施投入外,软件环境建设主要措施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支队伍”。3.1始终把握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建设的科学和教育目标本实验室建设科学目的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为指导,紧密围绕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突出本校学科特色建设并强化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布局,填补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空白,加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低碳技术经济素质,加快低碳技术经济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满足调整经济结构、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对该领域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研究、应用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技术范式,尤其是低碳城市化路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2构建低碳技术经济实验教学和科研公共平台实验教学平台以本科生实验教学为主,覆盖面广,涉及专业多,通用性强,主要为本科生服务,面向全校开放;科研公共平台主要针对低碳技术经济研究方向而建立的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以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主要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17]。2个平台将采用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两系列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两系列是指技术类和专业基础类两个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技术类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本实验技术层、仪器设备使用和操作技术层、专业能力培养实验技术层3个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诸如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实验基本技术以及专业技术等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标准的基本实验技能,为将来进入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包括验证基础层、探究综合层和设计研究层3个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及能力以的培养。2个系列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认知规律,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遵照由提高动手能力到培养创新思维的宗旨,起到相辅相成作用:技术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的有效途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不仅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理论,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2个平台建设贯彻资源共享原则。教学实验室应以功能为主建设,按功能相似原则使用,不仅避免类似功能实验室重复建设,而且使实验中心涵盖的实验功能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搭建科研公用平台,形成完整的实验室共享平台,充分地利用资源。3.3抓好实验管理、实验教师和实验技师三支队伍实验管理队伍主要由教学实验中心领导班子、实验室主任构成,基本职责是实验教学管理和设备管理,如实验教学目标计划制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以及实验室设备等硬环境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实验教师队伍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组成。理论课教师主要完成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任务;实验室教师主要完成实验技术培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完成。实验技师队伍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实验教学服务和保障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三支队伍”建设的成效,抓好高水平的三支队伍是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工作。应确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团队为骨干、以实验技术人员为支撑,结构合理、骨干稳定、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适应学科发展的创新型实验队伍建设目标。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低碳技术经济实验室实验技师队伍建设,他们既要熟悉基本实验技术,又要掌握现代低碳技术科学前沿的实验技术;既要了解不同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又要掌握某专业某领域先进的实验技术。应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如聘用高水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设置实验教师岗位,吸引博士、硕士充实实验教师队伍,现有人员赴国内外大学进修学习等,建立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娴熟掌握实验技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实验师资队伍。

实验技能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48-02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快发展,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立新的电子技术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被提出,简称EDA。这一设计技术的引入,在强化创新教育的同时,改善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为培养电子技术复合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实验教学中EDA技术的引入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引领了现代电子工程技术的潮流,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EDA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和世界电子工程技术的接轨,学习和掌握EDA技术是电子专业高校学生重点的学习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变化和深入,EDA给电子技术专业实验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实验教学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高标准、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使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水平一直无法提高,无法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实验教学的设立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通过教学改革,使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改革将实验教学分成四个层次:

1、实验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应用。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EDA技术的应用。了解电路设计中,电子仪表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这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2、基础训练实验。实验的基础训练,主要训练电路的设计和调测。在实验中,使学生了解单元电路的功能和设计方法,熟练掌握仪器表的运用,并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3、综合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侧重理论的实际应用,属于应用性实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语音控制电路、控制发生器等。

4、系统设计型实验。既有探索性,又有综合性的实验,称之为系统设计型实验。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并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整理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写出设计方案的技术报告,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1、使学生将被动实验变成主动实验、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实验。首先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并设计电路,草拟设计方案等。再由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给出建议和指导。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找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成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目的,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升。

2、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仅从教学入手远远不够,还应该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电路设计的理解,理论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两者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能力培养,改变指导方法。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传达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实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科学实践的能力。

4、更新实验内容。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验目的也在发生着变化。相对应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只有不断的创新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当的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力求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四、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等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实验理论知识。

2、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是指实验时间、地点、方式的开放。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实验仪器的了解。实验室的开放,方便学生将生活中问题带到实验室进行解决。同样,方便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探讨。

五、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实验教学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实验知识点的掌握和操作仪器的熟练度。以下是考核的五个方面:

1、任务设计。考查学生对于指定实验任务的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仪器操作。考查学生对仪器的认识,能否正确使用仪表并进行娴熟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