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

传输机理论文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1篇

带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应用较多的传动装置之一,主要有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组成。工作时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或啮合实现主、从动轮间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以保护其他零件的优点。

1.2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

YK系列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适用的工作条件:环境温度为-40~40度;输入轴转速不得大于1500r/min,齿轮啮合线速度不大于25m/s,电机启动转矩为减速器额定转矩的两倍。YK系列的特点:采用一级圆弧锥齿轮和一、二、三级圆柱齿轮组合,把锥齿轮作为高速级(四级减速器时作为第二级),以减小锥齿轮的尺寸;齿轮均采用优质合金钢渗碳淬火、精加工而成,圆柱齿轮精度达到GB/T10095中的6级,圆锥齿轮精度达到GB/T11365中的7级;

减速器的选用原则:(1)按机械强度确定减速器的规格。减速器的额定功率P1N是按载荷平稳、每天工作小于等于10h、每小时启动5次、允许启动转矩为工作转矩的两倍、单向运转、单对齿轮的接触强度安全系数为1、失效概率小于等于1%等条件算确定.当载荷性质不同,每天工作小时数不同时,应根据工作机载荷分类按各种系数进行修正.减速器双向运转时,需视情况将P1N乘上0.7~1.0的系数,当反向载荷大、换向频繁、选用的可靠度KR较低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功率按下式计算:P2m=P2*KA*KS*KR,其中P2为工作功率;KA为使用系数;KS为启动系数;KR为可靠系数。(2)热功率效核.减速器的许用热功率PG适用于环境温度20℃,每小时100%连续运转和功率利用律(指P2/P1N×100%)为100%的情况,不符合上述情况时,应进行修正。(3)校核轴伸部位承受的径向载荷。

2结构设计

2.1V带传动

带传动设计时,应检查带轮的尺寸与其相关零部件尺寸是否协调。例如对于安装在减速器或电动机轴上的带轮外径应与减速器、电动机中心高相协调,避免与机座或其它零、部件发生碰撞。

2.2减速器内部的传动零件

减速器外部传动件设计完成后,可进行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齿轮材料的选择应与齿坯尺寸及齿坯的制造方法协调。如齿坯直径较大需用铸造毛坯时,应选铸刚或铸铁材料。各级大、小齿轮应该可能减少材料品种。

2)蜗轮材料的选者与相对滑动速度有关。因此,设计时可按初估的滑速度选择材料。在传动尺寸确定后,校核起滑动速度是否在初估值的范围内,检查所选材料是否合适。

3)传动件的尺寸和参数取值要正确、合理。齿轮和蜗轮的模数必须符合标准。圆柱齿轮和蜗杆传动的中心距应尽量圆整。对斜齿轮圆柱齿轮传动还可通过改变螺旋角的大小来进行调整。

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将传动零件的有关数据和尺寸整理列表,并画出其结构简图,以备在装配图设计和轴、轴承、键联结等校核计算时应用。

联轴器的选择

减速器的类型应该根据工作要求选定。联接电动机轴与减速器,由于轴的转速高,一般应选用具有缓冲、吸振作用的弹性联轴器,例如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减速器低速轴(输出轴)与工作机轴联接用的连周期,由于轴的转速较低,传递的转距较大,又因为减速器轴与工作机轴之间往往有较大的轴线偏移,因此常选用刚性可以移动联轴器,例如滚子链联轴器、齿式联轴器。

联轴器型号按计算转距进行选择。所选定的联轴器,起轴孔直径的范围应与被联接两轴的直径相适应。应注意减速器高速轴外伸段轴径与电动机的轴径不得相差很大,否则难以选择合适的联轴器。

目录

一绪论………………………………………………………………………1

二结构设计

三设计计算过程及说明……………………………………………………….3

1选择电动机..............................................................................................….3

2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3

3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装置参数..................................…........................3

4带传动设计.......................................................…..........................................4

5齿轮传动设计.....................................................…........................................5

6轴的设计........................................................................................…...........11

7轴承的选择..............................................................................................…22

8键的选择.....................................................….........................................…22

9减速机箱体的设计...............................................…......................................23

10减速器附件设计.....................................................................................….2311密封与.......................................................…........................................24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AT89C51串行口无线数字电台串行通信

一般的数字采集系统,是通过传感器将捕捉的现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C采样、量化、编码后,为成数字信号,存入数据存储器,或送给微处理器,或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进行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就是样一套利用无线手段,将采集的数据由测量站发送到主控站的设备。

1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如图1、图2所示。

系统由测量站和主控站两部分组成。测量站主要完成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存储,接收遥控指令并发送数据。主控站的主要工作是发送遥控指令、接收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随机显示打印等。

2AT89C51与数字电台的串行通信

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片内含有4KBFlashROM的8位CMOS单片机,工作电压范围为2.7~6V(实际使用+5V供电),8位数据总线。它有一个可编程的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能同时进行串行发送和执着收。通过RXD引脚(串行数据接收端)和TXD引脚(串行数据发送端)与外界进行通信。

2.1通信协议与波特率

数字电台与单片机、终端主控机的通信协议为:

通信接口——标准串行RS232接口,9线制半双工方式;

通信帧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可编程数据位,1位停止位;

波特率——1200baud。

数字电台选用Motorola公司的GM系列车载电台,工作于VHF/UHF频段,可进行无线数传(9线制标准串行RS232接口),也可进行话音通信;采用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调制解调方式,符合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23标准。在话带内进行数字传输时,推荐在不高于1200b/s数据率时使用。实际使用时,电台工作于220~240MHz频率范围,采用半双工方式(执行收、发操作,但不能同时进行)即可满足系统要求。

2.2AT89C51串行口工作方式

AT89C51串行口可设置四种工作方式,可有8位、10位和11位帧格式。本系统中,AT89C51串行口工作于方式3,即鳘帧11位的异步通信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低位在前),1位可编程数据位,1位停止位。

发送前,由软件设置第9位数据(TB8)作奇偶校验位,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启动发送过程。串行口能自动把TB8取出,装入到第9位数据的位置,再逐一发送出去。发送完毕,使TI=1。

接收时,置SCON中的REN为1,允许接收。当检测到RXD(P3.0端有“1”到“0”的跳变(起始位)时,开始接收9位数据,送入移位寄存器(9位)。当满足RI=0且SM2=0或接收到的9位数据为1时,前8位数据送入SBUF,第9位数据送入SCON中的RB8,置RI为1;否则,这次接收无效,不置位RI。

串口方式3的波特率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与SMOD值同时决定:

方式3波特率=T1溢出率/n

当SMOD=0时,n=32;SMOD=1时,n=16。T1溢出率取决于T1的计数速率(计数速率=fosc/12)和TI预置的初值。

定时器T1用作波特率发生器,工作于模式2(自动重装初值)。设TH1和TL1定时计数初值为X,则每过“28-X”个机器周期,T1就会发生一次溢出。初值X确定如下:

X=256-fosc×(SMOD+1)/384×BTL

本系统中,SMOD=0,波行率BTL=1200,晶振fosc=6MHz,所以初值X=F3H。

2.3AT89C51与数字电台的硬件连接

AT89C51与数字电台的硬件连接如图3所示。

系统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传输测量数据。利用单片机串口与数字电台RS232数据口相连。电台常态为收状态(PPT=0,收状态;PPT=1,发状态),单片机P3.5脚输出高电平。单片机使用TTL电平,电台使用RS232电平,由MAX232完成TTL电平与RS232电平之间的转换。3片光电耦合器6N137实现单片机与电台之间的电源隔离,增强系统抗干扰性能。

单片机通过带控制端的三态缓冲门74HC125、非门74HC14控制电台的收发转换,以及指令的接收和数据发送。接收时,P3.5=1,c2=1,74HC125B截止;P3.5经74HC14反相、光电隔离,使电台PPT脚为低电平,将其置为接收状态;同时c1=0,74HC125A导通,接收的指令由电台的RXD端输入,经MAX232电平变换、光电隔离、74HC125A缓冲门,送入单片机RXD脚。发射时,P3.5=0,经74HC14反相、光电隔离,使电台PPT脚为高电平,将其置为发射状态;同时c1=1,74HC125A截止,c2=0,74HC125B导通,数据由单片机TXD脚输出,经74HC125B缓冲门、光电隔离、MAX232电平变换,通过电台TXD端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3通信软件设计

通信软件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会瘫痪。采取差错控制与容错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主控站发送的指令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同步符55H和3字节的密码。测量站在连续收到5个同步符后进行密码验证,验证通过后正式接收指令字节;如未通过,则测量站发一信号让主控站重发,三次验证不过则停发该命令。测量站发/主控站收时,验证方式与此相同。验证通过后,测量站开始发送数据。

*一个指令由3字节构成,第二字节等于第一字节加上35H,第3字节等于第二字节加上36H。如果收到的指令不符合此规则,则重发该命令,连续三次错误时停发。

*主控站每发一个指令,测量站都回送一个应答信号。该应答信号中包含原指令样本。

下面给出单片机串行口与电台的基本通信程序。

初始化程序:

BTLEQU2FH;波特率放在内部RAM的2FH单元

MOVTMOD,#21H;T0方式1,16位计数器,T1方式2,串口用

SETBTR0;启动T0

MOVBTL,#0F3H;波特率设定为1200

MOVSCON,#0C0H;串口方式3,9位数据,禁止接收

接收及验证程序:

NUMEQU2BH;同步符个数值存放在内部RAM的2BH单元

TEMPEQU2CH

ROM-CH:DB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

DB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20字节同步符

MIMDB''''WSC'''':3字节密码“WSC”

SETBP3.5;置电台收状态

SETBREN;允许串口接收

A1:MOVNUM,#0;记录连续到同步符55H的个数

A2:JBRI,A2;串口有数据转A3

A3:CLRRI;清接收中断标志

MOVA,SBUF;读串口数据

CJNEA,#55H,A1;不是同步符转A1

INCNUM;收到的同步符个数加1

MOVA,NUM;取收到的同步符个数

CJNEA,#5,A2;未收够连续5个55H转A2

A4:MOVNUM,#0;密码验证,记录收到密码字节数

A5:MOVDPTR,#MIM;密码字符首址

MOVA,NUM

MOVCA,@A+DPTR;查表取密码

MOVTEMP,A;保存密码

JBRI,A6;串口收完一个字节转A6

A6:CLRRI;清接收中断标志

MOVA,SBUF;读串口数据

CJNEA,TEMP,A4;与密码不符转A4

INCNUM;收到的密码个数加1

MOVA,NUM;取已收到的密码字节数

CJNEA,#3,A5;密码未收完转A5

发送程序:

CLRP3.5;置电台发状态

MOVB,#23

MOVDPTR,#ROM-CH

B1:CLRA

MOVCA,@A+DPTR;查表发送同步符和密码共24字节

INCDPTR

LCALLSEND-CH;调发送单字节子程序

DJNZB,B1

CLRA

MOVDPTR,#7000H;外部RAM数据首址,发送外部RAM中的数据到电台

B2:CJNER4,#0,B3

CJNER3,#0,B3;R4R3=发送字节数

B3:MOVXA,@DPTR;取数据

INCDPTR

LCALLSEND-CH

CJNER3,#0,B4

CJNER4,#0,B5

B4:DECR3

LJMPB2

DECR3

DECR4

LJMPB2

SEND-CH:SETBTB8

MOVSBUF,A

DB0,0,0,0,0,0,0,0

JNBTI,$;延时4μs

CLRTI

RET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文件;传输机制;TCP;UDP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7001

0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信息在用户之间的快速流通。伴随着我们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我们所需要的许多文件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本文就对网络文件的传输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1TCP与UDP协议相关理论概述

1.1TCP相关理论概述

TCP是TCP/IP体系中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它提供全双工的和可靠交付的服务。所谓“面向连接”的含义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须要与对方建立起连接,否则通信就会无法进行。这种连接是实时的,只有双方都在时才能通信。

1.2UDP相关理论概述

UDP是面向非连接的用户数据包协议。“面向非连接”的含义是指在正式通信前不必与对方先建立连接,不管对方状态如何直接发送数据。UDP协议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或者根本不需要建立可开连接的情况。所以说,UDP协议能够快速的发送数据,降低系统连接时的消耗。

表面上看起来,UDP好像比TCP的速度更快,因为相比较UDP协议而言,TCP协议更加复杂一些,但是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特别是针对那些具有较强可靠性的应用,它们所需要的就是网络文件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就会选择TCP协议。

2网络文件传输机制中的多线程技术应用

2.1多线程技术的定义

所谓多线程技术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称为一个线程,各个线程之间彼此互相独立。它和进程一样拥有独立的执行控制,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二者的区别在于线程没有独立的存储空间,而是和所属进程中的其它线程共享一个存储空间,这使得线程间的通信远较进程简单。

2.2文件传输中多线程技术的引入

为了能够让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能够更快速,我们有必要应用多线程技术。使用多线程传输文件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在读写文件时必须把文件共享属性设置为Cfile::shareDentNone。这是因为在发送端会有多个线程同时只读一个文件。

3影响网络文件传输速度的因素分析

要想实现网络文件传输的最优状态,就应当充分掌握影响网络文件传输速度的各项因素。笔者通过分析现有理论以及自身的亲身实践,认为能够给网络文件传输速度带来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3.1单词读取文件的大小

网络发送端每一次所读取的文件所包含的字节数以及网络接收端每一次写入文件所包含的字节数都会对网络文件的传输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硬盘的读写性质,我们在进行读盘以及写盘的时候最好读入或者写入N个字节的数据(N为扇区的大小)。通过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加速文件被读入缓冲区以及写入磁盘的速度。

3.2套接字的个数

网络文件在传输过程中,通常状况下都是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在这种模式下,套接字的数量也就等于传输线程的数量。这样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套接字的个数越多是不是就意味着网络文件的传输速度就会随着而增长呢?实践证明,而这并不是成比例增长的。比如,当我们在开展“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的编程过程中,当套接字的个数(同线程的个数相等)到达一定规模时,如果再使套接字的数量持续上升,那么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传输速度的提升就会越来越弱。在套接字的数量达到临界值以后,甚至还会降低传输速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通过综合分析系统性能以及传输性能,假如选择“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的模式进行编程,那么套接字数量的选择应当同处理器的能力相适应,不能设置的太高。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将TCP应用于网络文件的传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在应用TCP开展网络文件传输过程中,为了更高效的促进网络文件的传输,还需要将多线程技术引入进来。本文在分析过程中涉及到了网络文件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对我国当前网络文件传输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王国忱,娄丽娜.TCP服务器端程序的一种实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政治沟通是一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对于当前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政治沟通主要包括政务信息传输和政务信息传播两个维度。对于政务信息传输而言,应当由选择型输入模式转向多通道输入模式,并且积极探索向体制外传输政务信息的路径;对于政务信息传播而言,在信息传播权分散的条件下,要注重提高政府和官员的政治回应能力,转变宣传方式,建立健全对新闻媒体的约束机制,建立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管理;政治沟通;政务信息传输;政务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5-0017-04

一、政治沟通及其“两个维度”

中国的社会转型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压力。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社会,而后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中国的社会管理必须兼顾二者。信息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不仅适用其自身,也同样适用于工业社会,它是对工业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的扬弃,是对社会环境变化的积极回应。

政治沟通是一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政治学家多伊奇创立。多伊奇认为,“任何政治系统都包含一些能够接受、存储、处理政务信息的机制,所谓沟通,就是政治系统对政务信息的接受、选择、存储、传送、分析和处理。”[1]信息时代社会管理活动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尤其是对政务信息的管理。相对于私人信息而言,政务信息具有公共属性。在政府内部或社会公共领域流动的政务信息,很有可能影响决策者,进而成为影响全社会的公共政策或法律。只有及时准确地收集到相关领域的政务信息,政府和官员才能感知环境的变化,进而调整政策或修改法律,以适应环境,提高政治体系的生存能力。只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政务信息,才能使社会成员得知政策和法律的变化,使政府的决策真正起作用。

信息控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政治沟通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有效的信息控制。“沟通”的字面含义是信息的双向流动,政治沟通则是政务信息的双向流动,它是实现信息控制的手段。多伊奇的代表作被中国学者翻译为《政府的神经》,这本书的全名其实是《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和控制的模式》,多伊奇在书中主要论述的是政治沟通的过程,没有强调信息控制。但是,不说“控制”不代表没有控制,信息控制是在政治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的,沟通的目的就是控制。在信息社会,任何政府都在谋求对信息的有效控制,信息失控将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导致现有政治体系的瓦解。

政治沟通有两个维度,一是政务信息的传输,另一个是政务信息的传播。国内学者在谈到政治沟通时,往往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王浦劬教授认为,“政治沟通是政治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1]这是从信息传播的层面上说的。俞可平教授认为,“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获取、存储、处理信息的过程。”[2]这是从信息传输层面上说的。

传输和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输意味着有通道、管道可循,经由一定的通道、管道,某物可以到达目的地,传输具有指向性,只在特定主体间进行。上级党政机关在要求下级党政机关执行某个命令时,通常将政策性文件发送到下级党政机关的手里,要求其照办,而不是仅仅向社会宣布文件的内容。而传播意味着不存在特定的通道、管道,只需要一个平台,传播针对不特定主体进行,具有发散性。具体到政务信息层面可以看出,政务信息的传输,不论是从上往下传输,还是从下往上传输,都需要特定的传输通道;而政务信息的传播则不需要传输通道,只需要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然后把政务信息放在这个平台上即可。比如,互联网就是一个平台,政府只需要把政务信息到互联网上,人们就能看到。

二、政务信息传输

政务信息传输有两个方向:从下往上和从上往下。政务信息从下往上传输,经过的是信息输入通道;从上往下传输,经过的是信息输出通道。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不完全相同,总体而言,输入通道要比输出通道复杂一些。

(一)信息输入通道

1978年以前,中国的政务信息输入体制是典型的单通道输入模式,[3]只有党政信息通道发挥作用,通过上级党政机关的调研机制和下级党政机关的汇报机制,基层的政务信息层层向上传输,最终到达决策层。这种单通道输入模式容易出现“本地噪音”、“主观滤波”[4]等效应,引起信息失真,最终导致决策失误。到了80年代,中央开始重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政信息通道以外的其他信息输入通道开始发挥作用,其他通道传输到决策层的政务信息能够对最终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单通道输入模式变成了选择型输入模式。所谓选择型输入模式,是指除了党政信息通道以外,存在其他信息输入通道,但是,其他通道的信息能否到达决策层,能否被决策层接收,是决策层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否接收其他通道的信息,接收哪一条通道的信息,由决策层的主观意志来选择决定。

选择型输入模式使得党政信息通道以外的政务信息有机会到达决策层,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相比于单通道输入模式,是一种进步。然而,这种进步又是有限的,决策层对于其他通道的政务信息想要的时候就接收,不想要的时候可将其拒之门外,党政信息通道以外的其他通道处于一种缺乏制度保障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其他通道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决策质量。

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对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进行了制度化尝试,建立了专家咨询、公众听证等制度,各条信息输入通道以制度化方式将信息传输到决策层,选择型输入模式开始向多通道输入模式转变。所谓多通道输入模式,是指多个信息输入通道通过制度的运行,将信息传输到决策层,决策层从理论上讲能够收到来自多个通道的信息。只要有决策事项的发生,就有多个通道向决策层传输信息,决策层的主观意志不影响信息的接收,只影响信息的选择和处理。也就是说,通过制度的保证,决策层一定会收到来自多个通道的信息,至于他们选择看哪一条信息,相信哪一条信息,采纳哪一条信息,由决策层来决定。保证各条通道的信息能够到达领导层,是多通道输入模式的优势所在。

多通道输入模式有助于决策层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决策。在多通道输入模式中,每条通道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每条通道的特殊性,对于做好社会管理中的政治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中国有五条主要的信息输入通道:

1.党政信息通道。党政信息通道是中国传统的信息输入通道,也是最主要的信息输入通道。党政信息通道有很多“分支”,这些“分支”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信息传输职能。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机构,它们是党委和政府“眼睛”和“耳朵”。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范围,依靠内设的办公室或政策研究室收集特定领域的政务信息,然后传输给党委和政府,供其决策。政策研究室也进行政务信息的分析。党校系统(行政学院系统)除了承担党政干部的培训任务以外,还具有一定的信息职能。此外,党校还会在理论研究和政策领域承担一些课题,课题的成果也能作为政务信息传输给决策层。信访体系是党政信息通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信访制度客观上为政府活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既构成包括各领域决策所需依据的信息来源之一,又对当前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提供信息反馈,其中信访统计正日益成为政府运作中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5]另外,各级政府设置的决策咨询机构在信息输入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在中央层面,国务院参事室作为中央政府的智囊机构,“参政建言,反映民意,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6]在地方层面,省级政府纷纷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利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力量辅助决策,推动决策质量不断提高。

2.新闻媒体信息通道。在大多数国家,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平台,平台上的信息,任何人都能看到,而不是仅仅通向政府,新闻媒体没有“通道”的属性。中国的情况相对特殊,一些重要的新闻媒体,主要是各级党报和新华社,肩负着信息传输职能,它们定期向决策层报送内参,“内参专供决策层参阅,其主要任务是向领导者提供社会各个领域出现的不宜公开传播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为领导制定或完善方针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为领导发现问题提供情报和动态,为领导直接过问和解决问题架起桥梁,发挥参谋、耳目的作用。”[7]

3.思想库信息通道。薛澜教授认为,“思想库是一种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中国的思想库分为事业型思想库、企业型思想库、民办非企业型思想库、大学下属型思想库。”[8]从思想库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来讲,思想库可以分为体制内思想库和体制外思想库。体制内思想库如社科院下属的研究所、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体制外思想库如零点调查集团、天则经济研究所等。中国几乎所有的思想库都是在1978年以后出现的,是一条新兴的信息输入通道。“中国思想库具有政府的理性决策外脑、边缘利益代言人以及社会监督三大社会职能。”[9]其中,理性决策外脑的职能是思想库最重要的职能。思想库信息通道和党政信息通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在政策分析领域的专业性,依靠专业团队和技术手段,它的信息分析能力要强于党政机关,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切实可靠的政策选择。

4.学术系统信息通道。学术系统通道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和学术性社团。学术系统收集信息的能力要弱于新闻媒体和思想库,更无法同党政机关相比,它的强项在于理论分析,和思想库类似,学术系统的强项也是信息分析,但是更侧重于理论层面,缺乏问题导向,它向决策层输入的信息大多是有理论支撑的政策建议。

5.社会组织信息通道。中国的市民社会发育尚不健全,社会组织在财力、人力、事权等方面受政府制约较多,官办色彩浓厚,具有“官民两重性”。但是也不可否认,社会组织信息通道已经成为连接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的信息输入通道。信息职能最强的社会组织当属行业协会。在经历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之后,政府中的行业主管部门逐步被撤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权中的一部分被转给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成为了连接企业和政府的桥梁。“行业协会不是政府部门,不行使政府职能,而是为政府参谋服务的,只是向政府反映意见,提供信息,行业协会也不是单个企业的喉舌,它所代表的是协会中所有会员的利益,为全体会员说话,为全体会员服务,保护全体会员的权益。”[10]行业协会向决策层输入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利益表达性质,这条通道传输的信息和其他通道相比,自利性最强。如何既发挥该通道的信息传输作用,又避免其损害公共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输出通道

政务信息的输出通道主要是党政信息通道。中国政务信息输出又叫做传达,指在科层体系中,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输出政策信息。信息输出主要依靠会议机制和文件机制来实现,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承载政策信息的文件,而后召开会议来统一思想,布置任务,明确分工,使政策信息得以转化为行动。

在传统的单位体制下,政务信息的输出沿着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单位的路径。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单位体制不再“一统天下”,越来越多的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这给政务信息的输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信息输出体制只能保证在体制内传递政务信息,不能保证向体制外传递。

体制外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传统的单位不同,它们和政府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从法律上讲,它们不是政府的下级,决策层的政策信息不一定能传达到它们那里。因此,必须对党政信息通道加以完善,构建通向体制外的信息输出路径。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信息传输作用,政府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信息,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传达到每个企业成员。要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信息传输作用。行业协会虽然有一定的管理权,但毕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行业主管部门,它对企业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因此,通过体制外的党组织来输出政策信息就非常重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要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地方党委、工委要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在此基础上,可以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工商部门、工商联等单位分头实施。

三、政务信息传播

政务信息的传播需要平台,最主要的传播平台是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形式。从理论上讲,拥有信息的人只要将信息到传播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接收到该信息,政府和官员在传播平台上没有特权,他们和其他主体接收同样的信息,当然,也可能忽略某些信息。在传播平台上,决策层不是信息的最终目的地,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其他人还可以继续接收,在政务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具有公共性,排除了私人占有的可能。

1978年以前的政务信息传播体制可以概括为宣传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传播和宣传是同义词。宣传体制的特点是,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具有完全的工具属性,党政机关垄断了信息传播权,新闻媒体自身缺乏自主性,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的内容和政策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宣传一是从“应然”层面论证政策的优越性,二是从“实然”层面说明政策的效果好。在传统的宣传体制下,新闻媒体上不可能出现和当前政策相左的言论,甚至缺少对当前政策较为客观的评论,新闻媒体的反馈作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出来。

90年代以来,情况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国家对信息传播权的垄断,社会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信息传播权。每个网民都是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的主体,而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客体,信息传播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广泛的分散于人民之间,人民民主有了更加鲜活具体的内容。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纷纷在互联网上出现,发生了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取向、不同政策态度之间的激烈交锋,人民内部矛盾也第一次如此生动地呈现在国人面前;第二,传统媒体的企业化运作使其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传统媒体在改制以后,开始按照市场的逻辑运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读者的口味,这在客观上要求传统媒体摆脱“政策宣传模式”,转向对政策的客观评价和理性建议;第三,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公共领域初步显现。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公民的私人生活之间的舆论空间。普通人除了上班工作和私人交往以外,有了一个议论政治、议论公共事务的空间,这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关注整个社会的事情,关注公共利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私人利益的狭小空间。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权由一元垄断走向多元共享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扭转不了这个趋势。政府和官员必须学会在共享传播权的条件下实现良好的社会管理。为此,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新时期的政务信息传播体制建设问题。

(一)政府和官员要提高政治回应能力

美国学者斯塔林提出:“政府回应意味着政府对公众提出诉求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政府回应强调及时与主动,政府应该是‘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出现在现场,定期主动的向公众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11]在信息传播权分散的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看法,乃至引起普遍的社会关注,最终触发政治回应。在信息社会,政府和官员必须时刻准备着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情做出回应,回应要坚持及时原则和主动原则。积极探索增强政治回应能力的信息传播机制,提高政治回应的效果。政府和官员一定要学会与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打交道。

(二)政府和官员应转变宣传方式

中国传统的宣传方式是一种灌输式的信息传播,政府和官员说什么,老百姓就得听什么,不容置疑,不容反驳。这种宣传方式已经不适合信息传播权分散的现实了。对于政府和官员们的宣传,记者有可能质疑,老百姓有可能反驳,出现这种情况后,政府和官员往往陷入被动,导致其公信力下降,“正面宣传,负面解读”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转变宣传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政府和官员在做宣传的时候,要淡化命令色彩,尽量把道理讲清楚,不仅要宣传政策,更要宣传政策的机理,以此来换取社会的认可。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不要把官方和群众对立起来,要相信“群众是讲道理的”,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进行宣传,把政府和官员在决策时面临的复杂情况告诉群众,以平息群众的情绪。

(三)建立健全对新闻媒体的约束机制

新闻媒体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而且具有强大的信息筛选功能。任何信息,只有在经过了新闻媒体的筛选以后,才能公开,被社会公众知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媒体有一种设置议题的能力,主流的新闻媒体甚至有能力在某个政策领域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对新闻媒体自身的约束机制,以防止其滥用信息传播权。政府对新闻媒体不能统得过死,但对新闻媒体的约束机制也不可缺少。新闻媒体发挥社会监督功能,应该着眼于“建设”,而不能着眼于“毁坏”,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发表过于偏激的言论误导社会公众。新闻媒体要通过议程的设置,引导社会公众理性平和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政府解决问题。

(四)建立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信息传播权由集中走向分散,意味着社会公众真正拥有了宪法所保证的言论自由,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传播权的分散使得不同价值观都有了公开表达的机会,进而放大了这种多元化格局。不同价值观在互联网平台上相互对立,相互碰撞,有可能加剧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这给中国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要想避免分裂,就需要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保证了虽然每个社会成员在具体问题上看法不一致,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核心价值体系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价值观念的“交集”。有了这个“交集”,就不怕在具体问题上产生争论,因为争论的结果有利于互相理解,达成共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西方媒体在奥运会前夕大肆抹黑中国,但是遭到了中国青年网民的集体反击,反华势力深受震撼,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7.

[2]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7.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67.

[4]俞可平.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政治学研究,1988,(3).

[5]湛中乐.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3).

[6]胡爱敏.国务院参事室: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政府高参[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

[7]加强内参工作,发挥内参作用[J].新闻导刊,2004,(2).

[8]薛澜.中国思想库:涵义、分类与研究展望[J].科学学研究,2006,(3).

[9]薛澜.中国思想库的社会职能――以政策过程为中心的改革之路[J].管理世界,2009,(4).

[10]单东.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2004,(6).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SDH;传输延时

中图分类号:TN91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1

The Analysis Calculation of SDH Network Transmission Delay

Yu Zhong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 the presence of delay is inevitable.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 the main causes of delay and delay typ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DH network transmission delay to calculate the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SDH ring network in the business of the theory transmission delay data.

Keywords:SDH;Transmission delay

一、传输延时的分析

传输延时,是通信传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传输网络中,延时总会产生,有的是由于传输介质自身的特性而产生,有的则是由于传输设备的处理而产生。

(一)传输延时的分类

传输系统的延时主要包括传输线路延时和网络节点设备的延时。

1.传输线路延时。

传输线路延时,无论是电信号还是光信号,其本质都是电磁场信号,而电磁场信号在一定的传输媒质中传播速度是有限的,主要取决于媒质的折射率。光波信号经过光纤的传输延时τ可以表达为下面公式(1.1),即:

(1.1)

式中c为真空中光速(3×105 km/s),L为传输距离(km),n1为光纤芯区折射率,典型值为1.48,于是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延时大致为4.9μs/km-5μs/km。由此不难看出,长距离光传输网络的延时产生主要是由传输媒质距离引起的。下列表1.1中,列举了各类典型传输介质不同的传输延时。

2.网络节点设备延时。

网络节点设备延时,是指传输过程中,传输线路所经过的节点设备或其它再生器及功率放大器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存在也会产生传输延时。

表1.2给出了典型设备的传输延时参考值,有些已经标准化,有些还没有(例如SDH设备)。

注1:随设计不同和支路口不同而异。

(二)传输延时的计算

由上述传输延时分析可得,一个信号在SDH网络中的传输延时T可以表示为下式(2.1):

(2.1)

式中 为业务上下节点SDH设备的传输延时,包括业务由支路口进入设备经处理后由设备光路口输出的延时以及业务由光路口进入并处理直到从支路口输出的延时。其与SDH设备类型和设备传输速率等级有关。目前各个设备生产厂商之间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规范。浦东国际机场SDH环网使用的SDH设备,其设备E1口至STM―N输出端的传输延时正常值应不大于70μs,而STM―N至E1口的传输延时应不大于80μs。所以,从E1口到STM-N再由STM-N到E1口输出的传输延时有最大值为150μs。

式中 为中间穿通(无支路上下)节点设备的传输延时,浦东国际机场SDH环网中各节点采用同样型号的SDH设备,当设备作为中间穿通节点时,其传输延时的正常值应当不大于100μs。

式中 为光信号在光纤线路中的传输延时,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延时大致为4.9μs/km-5μs/km。

浦东国际机场SDH环网图,各节点间光缆距离如图2.1所示:

由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原理可知,设环网中任意两点间存在支路双向收发业务,则其传输往返总延时都应相同(两个节点为支路业务上下节点,其余全部节点为穿通节点)。

设此传输延时为T,则T有最大值:

=2x150μs+4x100μs+(2.8+1.9+3.4+3.0+2.1+2.5)x5μs

=778.5μs

因此,由上述分析和计算得出,浦东国际机场SDH环网中业务传输往返总延时的理论最大值为:778.5μs。

参考文献:

[1]张文翰.SDH光纤自愈环网传输延时的计算与分析.电力系统通信,2005,8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管理;政治沟通;政务信息传输;政务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D6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5-0017-04

一、政治沟通及其“两个维度”

中国的社会转型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压力。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社会,而后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中国的社会管理必须兼顾二者。信息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不仅适用其自身,也同样适用于工业社会,它是对工业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的扬弃,是对社会环境变化的积极回应。

政治沟通是一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社会管理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政治学家多伊奇创立。多伊奇认为,“任何政治系统都包含一些能够接受、存储、处理政务信息的机制,所谓沟通,就是政治系统对政务信息的接受、选择、存储、传送、分析和处理。”[1]信息时代社会管理活动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尤其是对政务信息的管理。相对于私人信息而言,政务信息具有公共属性。在政府内部或社会公共领域流动的政务信息,很有可能影响决策者,进而成为影响全社会的公共政策或法律。只有及时准确地收集到相关领域的政务信息,政府和官员才能感知环境的变化,进而调整政策或修改法律,以适应环境,提高政治体系的生存能力。只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政务信息,才能使社会成员得知政策和法律的变化,使政府的决策真正起作用。

信息控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政治沟通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有效的信息控制。“沟通”的字面含义是信息的双向流动,政治沟通则是政务信息的双向流动,它是实现信息控制的手段。多伊奇的代表作被中国学者翻译为《政府的神经》,这本书的全名其实是《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和控制的模式》,多伊奇在书中主要论述的是政治沟通的过程,没有强调信息控制。但是,不说“控制”不代表没有控制,信息控制是在政治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的,沟通的目的就是控制。在信息社会,任何政府都在谋求对信息的有效控制,信息失控将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导致现有政治体系的瓦解。

政治沟通有两个维度,一是政务信息的传输,另一个是政务信息的传播。国内学者在谈到政治沟通时,往往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王浦劬教授认为,“政治沟通是政治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1]这是从信息传播的层面上说的。俞可平教授认为,“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获取、存储、处理信息的过程。”[2]这是从信息传输层面上说的。

传输和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输意味着有通道、管道可循,经由一定的通道、管道,某物可以到达目的地,传输具有指向性,只在特定主体间进行。上级党政机关在要求下级党政机关执行某个命令时,通常将政策性文件发送到下级党政机关的手里,要求其照办,而不是仅仅向社会宣布文件的内容。而传播意味着不存在特定的通道、管道,只需要一个平台,传播针对不特定主体进行,具有发散性。具体到政务信息层面可以看出,政务信息的传输,不论是从上往下传输,还是从下往上传输,都需要特定的传输通道;而政务信息的传播则不需要传输通道,只需要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然后把政务信息放在这个平台上即可。比如,互联网就是一个平台,政府只需要把政务信息到互联网上,人们就能看到。

二、政务信息传输

政务信息传输有两个方向:从下往上和从上往下。政务信息从下往上传输,经过的是信息输入通道;从上往下传输,经过的是信息输出通道。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不完全相同,总体而言,输入通道要比输出通道复杂一些。

(一)信息输入通道

1978年以前,中国的政务信息输入体制是典型的单通道输入模式,[3]只有党政信息通道发挥作用,通过上级党政机关的调研机制和下级党政机关的汇报机制,基层的政务信息层层向上传输,最终到达决策层。这种单通道输入模式容易出现“本地噪音”、“主观滤波”[4]等效应,引起信息失真,最终导致决策失误。到了80年代,中央开始重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政信息通道以外的其他信息输入通道开始发挥作用,其他通道传输到决策层的政务信息能够对最终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单通道输入模式变成了选择型输入模式。所谓选择型输入模式,是指除了党政信息通道以外,存在其他信息输入通道,但是,其他通道的信息能否到达决策层,能否被决策层接收,是决策层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否接收其他通道的信息,接收哪一条通道的信息,由决策层的主观意志来选择决定。

选择型输入模式使得党政信息通道以外的政务信息有机会到达决策层,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相比于单通道输入模式,是一种进步。然而,这种进步又是有限的,决策层对于其他通道的政务信息想要的时候就接收,不想要的时候可将其拒之门外,党政信息通道以外的其他通道处于一种缺乏制度保障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其他通道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决策质量。

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对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进行了制度化尝试,建立了专家咨询、公众听证等制度,各条信息输入通道以制度化方式将信息传输到决策层,选择型输入模式开始向多通道输入模式转变。所谓多通道输入模式,是指多个信息输入通道通过制度的运行,将信息传输到决策层,决策层从理论上讲能够收到来自多个通道的信息。只要有决策事项的发生,就有多个通道向决策层传输信息,决策层的主观意志不影响信息的接收,只影响信息的选择和处理。也就是说,通过制度的保证,决策层一定会收到来自多个通道的信息,至于他们选择看哪一条信息,相信哪一条信息,采纳哪一条信息,由决策层来决定。保证各条通道的信息能够到达领导层,是多通道输入模式的优势所在。

多通道输入模式有助于决策层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决策。在多通道输入模式中,每条通道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每条通道的特殊性,对于做好社会管理中的政治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中国有五条主要的信息输入通道:

1.党政信息通道。党政信息通道是中国传统的信息输入通道,也是最主要的信息输入通道。党政信息通道有很多“分支”,这些“分支”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信息传输职能。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机构,它们是党委和政府“眼睛”和“耳朵”。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范围,依靠内设的办公室或政策研究室收集特定领域的政务信息,然后传输给党委和政府,供其决策。政策研究室也进行政务信息的分析。党校系统(行政学院系统)除了承担党政干部的培训任务以外,还具有一定的信息职能。此外,党校还会在理论研究和政策领域承担一些课题,课题的成果也能作为政务信息传输给决策层。体系是党政信息通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制度客观上为政府活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既构成包括各领域决策所需依据的信息来源之一,又对当前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提供信息反馈,其中统计正日益成为政府运作中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5]另外,各级政府设置的决策咨询机构在信息输入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在中央层面,国务院参事室作为中央政府的智囊机构,“参政建言,反映民意,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6]在地方层面,省级政府纷纷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利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力量辅助决策,推动决策质量不断提高。

2.新闻媒体信息通道。在大多数国家,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平台,平台上的信息,任何人都能看到,而不是仅仅通向政府,新闻媒体没有“通道”的属性。中国的情况相对特殊,一些重要的新闻媒体,主要是各级党报和新华社,肩负着信息传输职能,它们定期向决策层报送内参,“内参专供决策层参阅,其主要任务是向领导者提供社会各个领域出现的不宜公开传播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为领导制定或完善方针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为领导发现问题提供情报和动态,为领导直接过问和解决问题架起桥梁,发挥参谋、耳目的作用。”[7]

3.思想库信息通道。薛澜教授认为,“思想库是一种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中国的思想库分为事业型思想库、企业型思想库、民办非企业型思想库、大学下属型思想库。”[8]从思想库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来讲,思想库可以分为体制内思想库和体制外思想库。体制内思想库如社科院下属的研究所、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体制外思想库如零点调查集团、天则经济研究所等。中国几乎所有的思想库都是在1978年以后出现的,是一条新兴的信息输入通道。“中国思想库具有政府的理性决策外脑、边缘利益代言人以及社会监督三大社会职能。”[9]其中,理性决策外脑的职能是思想库最重要的职能。思想库信息通道和党政信息通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在政策分析领域的专业性,依靠专业团队和技术手段,它的信息分析能力要强于党政机关,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切实可靠的政策选择。

4.学术系统信息通道。学术系统通道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和学术性社团。学术系统收集信息的能力要弱于新闻媒体和思想库,更无法同党政机关相比,它的强项在于理论分析,和思想库类似,学术系统的强项也是信息分析,但是更侧重于理论层面,缺乏问题导向,它向决策层输入的信息大多是有理论支撑的政策建议。

5.社会组织信息通道。中国的市民社会发育尚不健全,社会组织在财力、人力、事权等方面受政府制约较多,官办色彩浓厚,具有“官民两重性”。但是也不可否认,社会组织信息通道已经成为连接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的信息输入通道。信息职能最强的社会组织当属行业协会。在经历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之后,政府中的行业主管部门逐步被撤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权中的一部分被转给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成为了连接企业和政府的桥梁。“行业协会不是政府部门,不行使政府职能,而是为政府参谋服务的,只是向政府反映意见,提供信息,行业协会也不是单个企业的喉舌,它所代表的是协会中所有会员的利益,为全体会员说话,为全体会员服务,保护全体会员的权益。”[10]行业协会向决策层输入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利益表达性质,这条通道传输的信息和其他通道相比,自利性最强。如何既发挥该通道的信息传输作用,又避免其损害公共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输出通道

政务信息的输出通道主要是党政信息通道。中国政务信息输出又叫做传达,指在科层体系中,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输出政策信息。信息输出主要依靠会议机制和文件机制来实现,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承载政策信息的文件,而后召开会议来统一思想,布置任务,明确分工,使政策信息得以转化为行动。

在传统的单位体制下,政务信息的输出沿着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单位的路径。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单位体制不再“一统天下”,越来越多的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这给政务信息的输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信息输出体制只能保证在体制内传递政务信息,不能保证向体制外传递。

体制外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传统的单位不同,它们和政府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从法律上讲,它们不是政府的下级,决策层的政策信息不一定能传达到它们那里。因此,必须对党政信息通道加以完善,构建通向体制外的信息输出路径。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信息传输作用,政府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信息,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传达到每个企业成员。要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信息传输作用。行业协会虽然有一定的管理权,但毕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行业主管部门,它对企业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因此,通过体制外的党组织来输出政策信息就非常重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要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地方党委、工委要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在此基础上,可以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工商部门、工商联等单位分头实施。

三、政务信息传播

政务信息的传播需要平台,最主要的传播平台是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形式。从理论上讲,拥有信息的人只要将信息到传播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接收到该信息,政府和官员在传播平台上没有特权,他们和其他主体接收同样的信息,当然,也可能忽略某些信息。在传播平台上,决策层不是信息的最终目的地,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其他人还可以继续接收,在政务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具有公共性,排除了私人占有的可能。

1978年以前的政务信息传播体制可以概括为宣传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传播和宣传是同义词。宣传体制的特点是,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具有完全的工具属性,党政机关垄断了信息传播权,新闻媒体自身缺乏自主性,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的内容和政策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宣传一是从“应然”层面论证政策的优越性,二是从“实然”层面说明政策的效果好。在传统的宣传体制下,新闻媒体上不可能出现和当前政策相左的言论,甚至缺少对当前政策较为客观的评论,新闻媒体的反馈作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出来。

90年代以来,情况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国家对信息传播权的垄断,社会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信息传播权。每个网民都是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的主体,而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客体,信息传播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广泛的分散于人民之间,人民民主有了更加鲜活具体的内容。不同利益群体的言论纷纷在互联网上出现,发生了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益取向、不同政策态度之间的激烈交锋,人民内部矛盾也第一次如此生动地呈现在国人面前;第二,传统媒体的企业化运作使其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传统媒体在改制以后,开始按照市场的逻辑运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读者的口味,这在客观上要求传统媒体摆脱“政策宣传模式”,转向对政策的客观评价和理性建议;第三,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公共领域初步显现。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公民的私人生活之间的舆论空间。普通人除了上班工作和私人交往以外,有了一个议论政治、议论公共事务的空间,这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关注整个社会的事情,关注公共利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私人利益的狭小空间。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权由一元垄断走向多元共享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扭转不了这个趋势。政府和官员必须学会在共享传播权的条件下实现良好的社会管理。为此,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新时期的政务信息传播体制建设问题。

(一)政府和官员要提高政治回应能力

美国学者斯塔林提出:“政府回应意味着政府对公众提出诉求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政府回应强调及时与主动,政府应该是‘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出现在现场,定期主动的向公众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11]在信息传播权分散的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看法,乃至引起普遍的社会关注,最终触发政治回应。在信息社会,政府和官员必须时刻准备着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情做出回应,回应要坚持及时原则和主动原则。积极探索增强政治回应能力的信息传播机制,提高政治回应的效果。政府和官员一定要学会与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打交道。

(二)政府和官员应转变宣传方式

中国传统的宣传方式是一种灌输式的信息传播,政府和官员说什么,老百姓就得听什么,不容置疑,不容反驳。这种宣传方式已经不适合信息传播权分散的现实了。对于政府和官员们的宣传,记者有可能质疑,老百姓有可能反驳,出现这种情况后,政府和官员往往陷入被动,导致其公信力下降,“正面宣传,负面解读”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转变宣传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政府和官员在做宣传的时候,要淡化命令色彩,尽量把道理讲清楚,不仅要宣传政策,更要宣传政策的机理,以此来换取社会的认可。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不要把官方和群众对立起来,要相信“群众是讲道理的”,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进行宣传,把政府和官员在决策时面临的复杂情况告诉群众,以平息群众的情绪。

(三)建立健全对新闻媒体的约束机制

新闻媒体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而且具有强大的信息筛选功能。任何信息,只有在经过了新闻媒体的筛选以后,才能公开,被社会公众知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媒体有一种设置议题的能力,主流的新闻媒体甚至有能力在某个政策领域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对新闻媒体自身的约束机制,以防止其滥用信息传播权。政府对新闻媒体不能统得过死,但对新闻媒体的约束机制也不可缺少。新闻媒体发挥社会监督功能,应该着眼于“建设”,而不能着眼于“毁坏”,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发表过于偏激的言论误导社会公众。新闻媒体要通过议程的设置,引导社会公众理性平和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政府解决问题。

(四)建立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信息传播权由集中走向分散,意味着社会公众真正拥有了宪法所保证的言论自由,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传播权的分散使得不同价值观都有了公开表达的机会,进而放大了这种多元化格局。不同价值观在互联网平台上相互对立,相互碰撞,有可能加剧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这给中国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要想避免分裂,就需要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保证了虽然每个社会成员在具体问题上看法不一致,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核心价值体系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价值观念的“交集”。有了这个“交集”,就不怕在具体问题上产生争论,因为争论的结果有利于互相理解,达成共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西方媒体在奥运会前夕大肆抹黑中国,但是遭到了中国青年网民的集体反击,深受震撼,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7.

[2]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7.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67.

[4]俞可平.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政治学研究,1988,(3).

[5]湛中乐.论我国制度的功能定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3).

[6]胡爱敏.国务院参事室: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政府高参[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

[7]加强内参工作,发挥内参作用[J].新闻导刊,2004,(2).

[8]薛澜.中国思想库:涵义、分类与研究展望[J].科学学研究,2006,(3).

[9]薛澜.中国思想库的社会职能――以政策过程为中心的改革之路[J].管理世界,2009,(4).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灌输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列宁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5-0016-03

一、灌输论的本义探究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灌输”,本意是指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输送给正在从事阶级斗争的无产阶级(主要是工人阶级)、特别是输送给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并不是灌输给一切人和人们所处的任何环境中。比如,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他打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来说明问题,把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灌输过程比喻为“思想的闪电”射入人民的园地,认为通过灌输使无产阶级获得“精神武器”,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条必然途径。1844年,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上发表文章,夸赞一幅描绘西里西亚织工的画,展出后“从宣传社会主义”的角度看所起的作用比一百本小册子还要大得多。它在好几个城市展览过,“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的思想”。恩格斯使用的“灌输”一词,从前后文来看就是“宣传”、“传播”、“教育”等意思,它同“击中”一样有从外面进到内里的含义。这里所说的“社会的思想”指的则是社会主义思想。

马、恩主张花大力气将正确的现实主义观点灌输给党,并使它在党内扎根,然后再由党员传递给整个工人阶级队伍。但是,他们反对不顾教育对象需要和兴趣、简单粗暴的强输硬灌。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不能只强调灌输让人们背得烂熟就行,而必须把灌输与自我教育、自我体验相结合。恩格斯不仅强调了灌输,而且指出了灌输的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灌输论既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也具有非强制性的一面,因此是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

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人?》中提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然后灌输到工人中去,并帮助工人领会它。列宁认为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是组成革命政党的必要条件。列宁不仅指明了灌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明确了灌输的内涵。列宁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限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俗化,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已经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列宁的灌输论是针对党内机会主义派别的“自发论”而提出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不包含所谓的生塞硬注、强制工人阶级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因素。相反,列宁认为要特别注意教育工人阶级的方法:“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乏味的教条,不要光用书本教他们理论,而要让他们参加日常的斗争。”[1]“在传达这种思想时,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并要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事实。”[2]

二、在中国,灌输论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过巨大作用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旗帜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立刻把向全体党员和全国无产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我们党先后创办了许多刊物,创办了大量学校、夜校、党校、讲习所等,创办最新大众传媒广播电台,通过各种形式、不放弃任何机会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党的方针与主张,还组织了党的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和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一步步扩大,并随着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从实践上看,这种灌输是完全必要的。全体党员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才能把力量集中起来战胜凶恶的敌人。对人民群众而言,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并不是所有人对各种社会思潮都有鉴别力。因此,灌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意义重大。灌输不是强迫,而是指人民群众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可能自发地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必须由无产阶级中具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先进分子进行科学的引导,通过这种引导和宣传,使人民群众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并信仰它,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立即开动国家宣传机器,动用一切政治、经济、行政的手段,向全党和全国人民灌输执政党认为需要民众掌握的东西,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极为重视以灌输论为基础和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3]并进一步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的领导下,我们党开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竭尽全力向党员和群众进行灌输,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哲学基本理论在中国取得非常惊人的普及率。客观上,这样做极为有效地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高潮。我们党曾在一段时间里忽视了对人民的教育,忽视了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邓小平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4]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教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5]。倡导对全党全民进行普遍教育,特别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在实践中,他们领导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八荣八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全体党员和青年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这些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略加观察会发现,这时的灌输论已经发生了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灌输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党员干部、公务员队伍等“易受控制”的群体,不再是一线的产业工人,更不是农民阶级,此时的灌输论已经和马恩、列宁当时所指的无产阶级关系不大了;其二,灌输的内容转变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每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等,主要方面已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灌输的目的也转化为要求听党的话、执行党的意图,而不是发动革命勇敢地从事阶级斗争。正是这些变化使得灌输论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因为党的政策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一个时期灌输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被证明是需要修改的。这样一来必然影响灌输论的权威性,使得人们对被灌输的东西采取表面认真、内心敷衍的态度。

三、新时期灌输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辨析

(一)在特定领域和范围内仍应坚持灌输论。灌输论是方法,但更主要的是一个原则。对于在校学生(小学、中学、大学、中专、职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党员干部、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职工、部队指战员等,仍应当坚定不移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在这部分人当中灌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最重要环节。在校学生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在这个敏感而又关键的阶段,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交给他们,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因此十分必要。这个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很容易被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占领。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未缓和。西方一些势力通过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使青少年一代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目的。青少年自身社会实践经历和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也需要以科学理论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必须靠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他们头脑中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能在人们头脑中自发产生,只有通过对青少年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其逐步地由少到多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6],“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7]。应该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全体党员,使全体党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政党,共产党员的第一项义务就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党员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党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自觉性,再由他们带动周围群众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切实有效的途径。

财政供养人员是政府的行政之基,在任何国家,政府要想有效地治理国家、经济和社会,并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都必须用自身的财政资金供养相当数量的公务员、军队、警察、教师等人员。向这部分人群灌输马克思主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财政供养人员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确保人民政权,维护党的领导;从小的方面来说有助于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进决策思维的科学性准确性。当然,这部分人易于受行政手段支配,这也是灌输法能行得通的重要原因。

(二)对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应借助大众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马克思列宁时代,工人阶级普遍文化水平低、生活困苦、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没有条件和能力自己去提高政治素质。而且当时大众传媒不发达,通过集会、演讲、工人报刊等途径向文盲、半文盲的工人阶级灌输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并且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如今信息社会的工人阶级状况同列宁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们文化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三资企业、“两新”组织、大型国企的工人学历往往更高。现代年青人崇尚个性,热爱自由,主体性大大增强,独立意识强烈,甚至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另外现代大众传媒极其发达,种类繁多,人们选择面宽广,获取信息方便快捷。在这种情况下,沿用老方法向新时期的青年工人灌输东西,显然是行不通的。比如,农民工是个巨大的、流动性很强的群体,他们业余时间多数花在看电视、上网打游戏、聊天等等上,用灌输的方式要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书斋里的幼稚想法。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工人、农民和其他普通劳动者,以及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等社会底层民众,应该停止使用“灌输”这个极易引起抵触情绪的提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汇于大众文化之中,以大众文化的形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文化是以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电子传媒为载体传播的、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的一种文化。它的最大特点是其“大众性”,契合都市大众的生活态度和兴趣爱好。较之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接受和享受的文化还是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创造和表达的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以其“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持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重新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从天上来到人间,“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词语世界”进入“生活世界”,也必须融入到大众文化中。必须以大众社会的“大众”为主要传播对象,并适应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运用电视、电影、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播形式、新的载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文化的生产方式来讲,大众文化的生产是以产业化的形式进行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实现是以商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所以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更多的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生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虽然在本质上不具有商业性,但在文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将其纳入产业化运作才能影响大众社会中的“大众”。在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与大众文化紧密结合,快速适应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象化、视觉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23.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

[3]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44-245.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5][7]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7.271.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BP 神经网络 解析 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090-03

因为具有非常强的非线性,人们在学习BP神经网络时,往往会忽略它的动力学机制和数学运算细节,而只关注于调用相关函数,盲目地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成为了阻碍神经网络理论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所在。该文将从基本理论、算法步骤、梯度下降算法的实现、BP神经网络的解析算例4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有助于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或希望应用神经网络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学者,更准确和更全面地理解神经网络理论。

1 基本理论

神经网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算法[1]。BP神经网络是最常用的神经网络算法,是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简称,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2,3]。

B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训练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的。当信号正向传播时,输入样本从输入层传入,经隐层逐步处理后,传向输出层。如果在输出层中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不符,则转入误差的方向传播过程,并依此往复。

误差的反向传播是将误差输出给隐层,再向输入层反传。在整个反传过程中,误差分摊到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得到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并以此作为修正各单元权值的依据。权值不断修正的过程,也就是网络接受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当神经网络的输出误差减小到某个可接受的程度,或进行到预先规定好的学习次数时,整个计算过程终止。

2 BP神经网络的算法步骤

(1)神经网络参数的初始化:给各连接权值分别赋一个区间(-1,1)内的随机数,设定误差函数的数学表达式E,给定计算精度和最大学习次数M;

(2)随机选取第k个输入样本及对应的期望输出:

(3)计算隐层各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

(4)计算输出层个神经元的输出(神经网络的总输出);

(5)利用神经网络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计算误差函数对输出层的各神经元输出误差的偏导数

(6)利用神经网络输出值关于隐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的偏导数;

(7)同理,求得网络输出误差关于输入层与隐层权值的偏导数;

(8)利用和来修正两种连接权Tki和;

(9)计算全局误差E,并判断网络误差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当误差达到预设精度或学习次数大于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则结束程序;否则,返回第(3)步,选择下一个学习样本及对应的期望输出,进入下一轮学习。

3 梯度下降算法的实现

结合梯度下降算法[4]的实现过程,我们以BP神经网络为例,详细介绍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对于一个n维值函数而言,若采用梯度下降算法计算其极小值,需要选择一个初始点,如果该点对应的非极小值,则必须对进行修正,并得到。

重复上述过程,在计算得到(x2,y2),直到第n步。当或时,结束循环,并输出(xn,yn)。

极小值点的计算精度由η的取值决定。

4 BP神经网络算法的解析算例

对于BP神经网络而言,其实现过程与极小值问题的梯度下降算法的本质是一致的,区别之处只在于对初始点坐标的调整^程。在梯度下降算法中,初始点的调整是正向的,即由初始点坐标决定调整方向(该点处的负梯度方向);在BP神经网络中,初始点(初始权值)的调整是反向的,即由误差函数关于各权变量的导数,对权值进行调整。

再举一个关于BP神经网络的简单例子,给定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输入层具有两个神经元A和B,隐层具有两个神经元C和D;输入样本为A=0.3,B=0.6,初始权值为:AC=0.1,BC=0.8,AD=0.5,BD=0.4,CE=0.4,DE=0.6。

可见,经调整的权值可以用输出的全局误差减小,往复这个迭代过程,我们将得到最佳的权值。

参考文献

[1] 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2] 戚德虎.BP神经网络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98,19(2):48-50.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字】 有线电视 传输机房 维护 管理

前言:对于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来说,其本身往往具备着线路多、接点多的特性,这就使得有线电视传输机房往往因此较为容易出现各类问题,而为了保证相关问题不会影响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播出,正是本文就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与管理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常见问题

在本文就有线电视传输机房展开的研究中,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常见问题,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工作实际,本文将这一问题概括为设备老化、调制器控制不当、配线系统处理不当等三方面。

1、设备老化。对于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来说,设备老化是其最常见的问题形式,而这一问题就直接威胁着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电视信号安全播出。虽然我国当下有线电视传输机房大多都制定了相应的设备更换制度,但很多时候受工作人员不了解设备的情况影响,设备老化问题还是频频出现[1]。

2、调制器控制不当。对于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来说,调制器的控制不当同样属于其存在的常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很容易导致电视画面出现图像轮廓模糊、画面偏白等电视播出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调制器控制不当问题的严重性。

3、配线系统处理不当。除上述两方面问题外,配线系统处理不当同样属于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常见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设备配线不合格引发的设备寿命降低方面,这也威胁着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电视信号安全播出[2]。

二、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

在简单了解我国当下有线电视传输机房常见问题后,我们就需要深入了解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将这一维护概括为前端调制器的调制、机房电源和线路的维护两方面。

2.1前端调制器的调制

对于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前端调制器调制维护来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专业设备保证电视画面的亮度、线条对比以及色彩饱和度在前端调制器调制下实现最好展现,比利时巴可调制器就属于前端调制器调制中应用较为频繁的专业设备。

2.2机房电源和线路的维护

除了前端调制器的调制外,机房电源和线路的维护同样属于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常见维护手段。在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电源维护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应用1:1隔离变压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稳压电源、相关后备电源保证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电源的稳定工作;而在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线路维护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较好保证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所用线路的整体质量,并避免连接线的随意代替使用现象出现。此外,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接地线的维护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保证接地线在发挥自身功用的同时不影响有线电视传输机房设备稳定运行与信号传输,就是这一维护的关键,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尽可能降低接地线网接地电阻就属于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3]。

三、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管理

在简单了解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后,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管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本文将这一管理概括为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完备的管理制度建立两方面。

3.1对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

对于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来说,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本身需要具备完善、科学的设备检测制度,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严格遵守制度做好设备的年检、季检、月检等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出现问题或问题隐患的相关设备得到第一时间处理。

3.2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对于完备的管理制度建立来说,这一制度主要包括值班管理制度c检查维修制度。在值班管理制度中,有线电视传输机房需要制定好人员表避免因闲人随意进出引发的设备问题,值班人员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而在检查维修制度的的建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相关内容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国家重大会议、春节等特殊日子前的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检测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更好服务于电视信号的传播。

结论:在本文就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与管理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常见问题,并对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与管理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阐释,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我国电视节目高质量播出提供有力保证,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线电视传输机房工作人员就必须予以自身工作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1]潘劲勇,贾振雷,阮超豪.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维护与管理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02:145-146.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33-03

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发生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以全球经济危机为背景,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和大规模资本的流动,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短暂的通胀后开始转向通货紧缩形成了对比,呈现出由初级产品价格带动的结构性上涨的特征,并且显现出向全面通胀发展的趋势。

一、国内外各学派相关研究

(一)国外输入型通货膨胀相关研究

西方经济学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研究,大体上有4种情况: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货币分析、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凯恩斯派分析、社会成本推进分析和小国开放模型(陈岱孙,厉以宁,1991)[1]。

1.输入型通货膨胀货币论

约翰逊(H.G.Johnson,1972)提出了货币主义学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模型,他认为,国际性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货币现象,它源于世界货币增长率大于世界产量(收入)增长率;在国内信贷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国际储备增加将增加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从而引发国内通货膨胀,这种由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通货膨胀即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并建议采取紧缩的国内信贷政策来抵消国际储备上升带来的货币扩张效应,从而有效抑制输入性通货膨胀 [2]。

2.输入型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分析通货膨胀及其传导的主要工具是菲利普斯曲线。Branson(1975)将菲利普斯曲线和贸易方面结合起来,将贸易收支与收入相联系,随后又将本国价格与世界价格相联系[3]。Branson和 Marston(1989)则提供了带来本国价格上升的更详细的检验,指出净出口将提高收入,且本国收入的增加将直接带来进口需求、更多的消费或储蓄;投资的增加将带来更多的产出和就业,从而推高价格;如果需求的增加发挥了作用并溢出到不同的经济部门,那么价格总水平将上升[4]。但Choi (1980)指出,进口价格包含在价格预期中(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因而较难追踪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5]。

3.输入型通货膨胀开放小国模型

1970 年,挪威经济学家奥克鲁斯特(Odd Auk rust,1970)首次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考察结构型通货膨胀,提出了著名的“小国开放经济通货膨胀模型”。该模型认为,通货膨胀由国际价格推动,主要通过开放经济部门、劳动力市场以及进口价格传导至国内。根据这一模型的论述,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是:世界价格上涨带动开放经济部门的物价上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应地,该部门的工资水平随之上涨;随后,前者的波动又传导至非开放经济部门,其工资开始增长。但是非开放部门的生产率低于开放部门的,因此推动了物价上涨。模型表明,假定开放型小国国内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是均衡的,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高于世界通胀水平,前提是其不影响世界产品价格。

4.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论

结构主义学者把通货膨胀过程描述为:对进口产品需求的增长带来对增量资金的需求,增量资金在外汇短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对银行信贷扩张而得到满足,从而迫使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因此,在对外资流入和中间产品的高度需求在外汇储备短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给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施加压力,导致本国的名义汇率下降,由此引发的进口价格上涨触动了本国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和使通货膨胀过程得以不断自我加强的工资――价格螺旋,工资价格螺旋上升通过货币存量自发增长而得以维持(林玉红,2008)[6]。

在此过程中,结构主义理论考虑供给层面的通货膨胀原因,强调发展中国家外汇的短缺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Taylor,1983;Yeklan,1993)[7]。

(二)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相关研究

现有国内文献中,卢锋(2008)较为全面地归纳了两种意义上的输入型通胀含义,一种体现货币学派通胀理论展开运用的国际分析视角,考察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不同国家总需求和货币过量扩张如何通过贸易、投资和汇率进行跨国传导;另一种体现非货币通胀认识视角,强调外部冲击推动进口价格上升,并通过成本推动机制向特定经济体引入通胀。卢锋(2008)认为,这两重意义输入型通胀论建立在不同理论假设基础上,且带来了差异的政策取向:前者与各国通过需求管理政策主动遏止、抗击国际性通胀压力政策立场相互兼容;后者则认为特定国家需求管理政策对这类通胀无能为力,或认为需求管理政策会“伤害经济增长”而不具有合意性(Cagan,1980)。卢锋 (2008)分析认为,中国事实上并不符合国际经济学标准理论中“小国模型”、“价格接受者”等的假定。张哲人等(2007)认为,输入性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途径,导致一国国内经济产生通胀压力的现象。

在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途径上,余珊萍(2002)将其概括为4种,即价格传导、需求传导、清偿性或流动性传导、预示和示范效应传导,并且考察了不同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陈全功、程蹊(2004)主要考察了国际贸易中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认为主要通过总供求传递、货币供应量传递和价格传递三条渠道输入通胀,影响一国物价水平。

资本项目渠道下的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更具有隐蔽性。郑超愚(1996)着重考察了外资流入变动所引起货币供应量随之变化的现状,经分析后发现汇率政策的制定与现状存在一定偏差。李稻葵 (2008)提出了两类输入型通货膨胀,其一为国际游资逃离发达经济体而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形成“热钱”涌入,从而形成我国外部输入的总需求膨胀;其二为“国际市场上以原油、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升”使我国总供给遭受冲击。韩剑(2009)在理论上考察了全球化对国内通货变动的影响渠道,包括贸易渠道、金融渠道、政策渠道以及心理预期渠道等。

二、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路径分析

(一)国际贸易传导机制

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机制表现为国外市场价格变化―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国内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非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这种传导机制过程可用斯堪的纳维亚通货膨胀模型来说明。我国学者在阐述这一问题时,主要是对进口量、进口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以此说明国外因素通过国际贸易途径对我国的物价水平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陈全功、程蹊 (2004)认为,在国际贸易往来基础上,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可以通过价格传递路径、货币供应量传递路径、总供给―总需求路径三条途径来影响他国的物价水平。研究发现贸易收支在实体经济方面对国内通胀水平的影响有限,而在货币经济方面,贸易收支顺差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的供给影响则较大。赵振全和刘柏(2005)通过实证月度数据得到,1998―2005上半年我国通货膨胀由国际收支状况引导的外汇占款从而货币渠道的影响较为重要。

21世纪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表现最为明显且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际原油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左小蕾(2008)在考察2008年我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时,即强调了外部成本推动的作用,主张刺激内需的应对政策。唐安宝、赵丹华(2011)认为,国际市场价格上升引致本国相关产品出口增加、对外贸易出现顺差,贸易顺差又会使外汇储备增加,构成外汇占款,导致国内基础货币增加,最终引起通货膨胀。

(二)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

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世界货币供应量、利息率、汇率和资本流入等途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其中资本流入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受关注。按照流入资金的性质,将资本账户下资金划分为外商直接投资和热钱。外商直接投资涉足实际生产交换,是资本相对稳定的长期资本;热钱是追逐风险利润,是投机性较强的短期资本,存在较强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两种形式的资本流入,都会导致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形成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价格水平的上涨带来一定压力。其中FDI的流入会增加基础货币和银行信贷,这样将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并相应地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孙婉洁、藏旭恒(1995)从外资流入对通货膨胀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入手,考察了外资流入对我国 1993―1994 年通货膨胀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外资流入对此阶段的通货膨胀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且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因而,国内对外资的消化能力,如资金、技术、物资、人力资源等是决定外资流入能否对国内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的关键因素。

王健超(2005)通过构造FDI与物价指数、货币供给的方程,发现FDI与两者都有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货币政策、疏导投资过热的政策建议。王健、黄健(2008)认为我国通货膨胀高企的重要原因是国际游资所为,应以国际视野来看待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并且认为通过汇率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地疏通国际游资撤离我国,降低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三)汇率传导机制

从传导机制上来分析,虽然汇率变动在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的过程中非独立存在,但汇率预期对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中影响较大。我国现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本国汇率的调整方向和程度受到限制,且汇率变动更无法抵消不平衡,甚至可能加剧;若本国汇率贬值,则反映加剧国内外相对价格水平差异,从而贸易渠道的通货膨胀传导将更为明显,但资本渠道的作用程度还受汇率预期升值或贬值因素的影响。

自汇改后人民币步入缓慢上行的通道,国内学者开始将重心逐步放到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视角来研究经常项目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邓永亮(2010)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进口商品无论直接进入销售渠道还是作为中间产品再生产,都能通过降低价格来抑制通货膨胀。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有利于降低国际投资资本流入我国,因而抑制通货膨胀;我国存在一定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在中国并不显著,因此,用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有限。

深究汇率传递效应递减的原因,不同学者也做出不同的解释。Amit Ghosh(2008)经过研究发现,最终产品在不同产地产出,生产成本会因为贸易时的汇率变动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消,从而降低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中间产品的因市定价的程度越高,所传导给最终商品的通胀会越低。

三、文献述评

研究输入型通货膨胀意在为寻找出其传导机制,切断或抑制其传导途径,从而减少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尽管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讨论在于国外因素如何影响本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但在其中实际上涉及两个具体过程:其一是国外因素如何直接影响本国经济变量,这一过程中是否涉及价格变量均可;其二是这些受到国外直接影响的变量如何通过本国各部门之间的传导作用于国内价格水平。从前文综述的理论可以看到,各学派关注的视角与阐述的内容在这两个具体过程中均有所差别,而前一过程也部分决定了后一过程的表现。从国际收支角度切入的理论中,凯恩斯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倾向于总量层面短期传导渠道机制的分析和归纳;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货币主义学派则强调世界货币与本国货币的传导影响,关注长期存量均衡。开放小国经济模型侧重本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结构性特征以及两部门商品价格之间的传导关联,突出供给层面的价格影响来源,也为发展中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结构主义理论提供了借鉴;拉美结构主义学派则提供了对短缺经济体在开放条件下通货膨胀现象的启发。相对而言,综合视角的研究对于分析具体国家具体发展阶段的输入型通货膨胀问题更有借鉴意义。

处于转型与开放并存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体,加之面临的世界格局已与上世纪末完全不同,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也将体现出与其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尽管现有国内研究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产生、传导与对策等问题,但丰富的文献中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对输入型通货膨胀涵义界定不明确,从而在研究我国开放变量与国内通货膨胀关系时无法分辨国外因素还是本国因素主导。如对资本流入引发通货膨胀的研究中即没有深究是什么因素引起了资本流入。

第二,大多只从关注进口价格或资本流入等单一渠道或机制讨论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忽略了各传导机制同时发生作用的分析,并未构建讨论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的研究体系。

第三,应对政策的讨论倾向于定性说明,且大多关注货币政策,缺乏对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其他政策制度的系统性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445-492.

[2]H.Johnson,Balance of payments in the monetarist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MIT Press,1972.

[3]Branson,W.H.Monetarist and Keynesian Model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Infl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5,65(2):

115-119.

[4]Branson,W.H.,R.C.Marston.Price and Output Adjustment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Z].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Mass.,USA.1989.

[5]Choi,J.J.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ransmission of Inflation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D].1980.

[6]林玉红.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7]Taylor,J.B.,"Low inflation,Pass through,and the pricing power of firm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1.44:1389-1408.

Review on the input type inflation

LIU Ying-di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虚拟仪器,力传感器,标定

 

1 引言

力传感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环境、本身结构的变化,需要对其进行标定,以此保证测量的精度。近年来,随着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开始基于该技术来开发自动化测量设备。博士论文,标定。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而在众多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中,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LabVIEW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力传感器标定程序的设计。

2 标定的原理

所谓标定(或现场校准)[2]就是指用相对标准的量来确定测试系统电输出量与物理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过程。标定是测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标定除了能够确定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之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测量系统中的系统误差。

传感器的校准采用静态的方法,即在静态标准条件下,采用一定标准等级(其精度等级为被较传感器的3~5倍)的校准设备,对传感器重复(不少于3次)进行全量程逐级加载和卸载测试,获得各次校准数据,以确定传感器的静态基本性能指标和精度的过程。为简化系统的设计,此处标准量采用砝码加载的方式获得。

3 系统组成

3.1硬件组成

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硬件组成

由图可以看出,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接线盒等。本系统中,力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四个应变片采用全桥的工作方式。数据采集卡采用NI公司的PCI-6221,该采集卡的主要参数如下:它具有16个模拟输入端口,2个模拟输出端口,24个数字输入输出端口,采样速率最高可达到250kS/s。接线盒采用NI公司的SC-2345,此接线盒直接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接线盒上有SCC信号调理模块插座。SCC模块是NI公司提供的信号调理模块,其上面包含信号调理电路,可以将传感器处采集的信号转换成适合数据采集卡读取的信号。本系统所用的SCC模块为SCC-SG04,此模块适用于连接采用全桥工作方式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3.2软件组成

本系统软件基于LabVIEW 8.2来开发。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博士论文,标定。博士论文,标定。与其他开发工具不同,用LabVIEW编程的过程不是写代码,而是画“流程图”。这样可以使用户从烦琐的程序设计中解放出来,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测量等物理问题本身。它主要针对各个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设计,非计算机专业人员[1]。博士论文,标定。

因为所用的力传感器属于应变式电阻传感器,其电阻变化率与应变可以保持很好的线性关系,即输入与输出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所以可以用一条直线对校准数据进行拟合。此直线就称为拟合直线,所求得的方程为拟合方程。图2所示为传感器标定程序的采样页面。

此程序采用LabVIEW的事件驱动编程技术进行编制的。事件[3]是对活动发生的异步通知。事件可以来自于用户界面、外部I/O或程序的其它部分。在LabVIEW中使用用户界面事件可使前面板用户操作与程序框图执行保持同步。事件允许用户每当执行某个特定操作时执行特定的事件处理分支。

图2 标定程序采样页面

图3 采样程序

直线拟合的方法[2]有很多种,比如最小二乘法、平均选点法、断点法等等。其中,最小二乘法精度比较高,此处利用它进行直线拟合。根据最小二乘法,假定是一组测量值,是相应的拟合值,mse为均方差,则拟合目标可以表达为,期望mse最小。

LabVIEW中的分析软件库提供了多种线性和非线性的曲线拟合算法,例如线性拟合、指数拟合、通用多项式拟合等等。本程序选择Linear Fit.Vi 来实现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

标定子程序的工作流程如下:用户先通过多次采样,获得各个输入量对应的输出量,通过While循环的移位寄存器保存这些值。博士论文,标定。采样完成后,把这些值输入Linear Fit.Vi进行拟合,拟合的曲线在Graph控件中显示出来,同时该Vi自动求出方程y=ax+b中的斜率a和截距b,这样,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可以确定下来了,如图4所示。

图4 标定程序拟合前面板

4 小结

基于虚拟仪器的力传感器标定程序能够方便地对力传感器进行标定。博士论文,标定。该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灵活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候国屏;王珅;叶齐鑫.LabVIEW7.1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迎新等.非电量测量技术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NationalInstrumentsCorporation.LabVIEWHelp[CD].ni.com/china,2008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AT89C2051,智能模块,无线传输

 

引言

随着市场上智能化楼宇的不断升温,门铃系统已作为智能化办公室和智能化住宅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各商家和用户所接受。人们已开始习惯用门铃系统代替传统的铁钥匙去管理各通道门, 这使门铃系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无线对话门铃可视系统,不仅更加安全可靠,方便人民,而且比普通门铃系统更加人性化,符合当下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使百姓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1 系统工作原理

本设计以单片机AT89C2051作为系统控制核心,配以呼叫检测模块、摘挂机检测模块、视频显示及控制模块、开锁和音频信号输入/控制模块、音频信号输入放大模块、音频信号输出前置放大模块以及按键。

该系统是一个在无线条件下,应用了单片机编程技术,双工对讲技术、摄像及视频显示技术而设计的一种无线可视对讲智能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数混合技术,即语音数字,视频模拟,是将来全数字无线可视对讲门铃系统的一个过渡。视频信号为无线模拟传输;音频信号及控制信号为无线数字传输,所以其工作原理也要分别从模拟和数字两路来阐述。

2系统结构

该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室内机部分和室外机部分。

室内机主要由室内机控制器、无线收发机、显示设备、通话设备门铃和报警、开锁等控制信号输入键组成。室内机控制器的作用与门口机控制器作用类似,无线收发机用于接收门口机传来的信号,发送音频信号和各种数字信号给门口机,显示设备用于显示门口视频,户主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控制按键。

门口机结构主要包括:门口机控制器、无线收发机、键盘、摄像头、喇叭、麦克、报警装置等几部分。无线收发机用于发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各种数字信号给室内机和监控中心,并接收室内机发送过来的音频信号和各种数字信号。该系统中视频信号为单向传输,在室内可以观察到门口的情况,在门口无法查看室内情况,所以门口机接收到的信号中没有视频信号;键盘用于输入房间号;摄像头用于捕捉门口视频信号;喇叭和麦克用于户主和访客进行语音交流;报警装置用于当户主遇到特殊情况时报警

3功能简介

3.1通话功能

在没有门铃信号时,可视电话门铃上的电话机和普通电话机一样使用。有门铃信号时,可通过对讲按钮选择和来访者对或和外线通话。

3.2监视功能

有门铃信号时,系统自动启动监视器电源和摄像信号电源,进人监控状态,并延时30秒钟后自动复位。若30秒钟内有其他操作,则取消30秒计时,延长监控时间,直至人工复位。科技论文,AT89C2051。无门铃信号时,可通过监控按钮,选择监控状态与非监控状态。

3.3记录功能

若家中无人,可提前设置录音或录像功能。设置录音功能后,当有来访者按门铃时,系统的语音片自动发出“主人不在,请简短留言”的声音若干次,并自动录音90秒钟。若设置录像功能,则对所监视信息自动定时录像。

3.4控锁功能

可利用控制面板上的门锁按钮控制家门电锁的开闭。

4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4.1单片机的选用

AT89C2051是一带有2K字节闪速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体(EEPROM)的低电压,高性能8位CMOS微型计算机。它采用ATMEL的高密非易失存储技术制造并和工业标准MCS—51指令集和引脚结构兼容。通过在单块芯片上组合通用的CPL1和闪速存储器,ATMELAT89C2051是一强劲的微型计算机,它对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提供高度灵活和成本低的解决办法。

4.2双音多频收发器

本系统使用的双音多频(DTMF)收发器是集成度高、功耗低、功能强的集成芯片——MT8880。MT8880是一个带有呼叫处理滤波器的单片DTMF收发器。信号的接收部分采用DTMF信号接收单片机MT8870的工业制造标准:发送部分采用开关电容进行D/A转换,信号失真小、精度高、定时准确。

4.3模拟开关

开关在电路中起接通信号或断开信号的作用。最常见的可控开关是继电器,当给驱动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加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继电器就吸合或释放,其触点接通或断开电路。CMOS模拟开关是一种可控开关,它不象继电器那样可以用在大电流、高电压场合,只适于处理幅度不超过其工作电压、电流较小的模拟或数字信号。

本系统采用CD4066Z作模拟开关。一个控制端控制一组开关,利用控制端的数位信号来决定输入端信号能否到达输出端的元件。CD4066开关信号两端均可作输入端或输出端。科技论文,AT89C2051。科技论文,AT89C2051。可以利用CD4066对四路信号进行切换测量。本系统中,单片机控制CD4066来切换音频信号和数字信号,使其在不同时隙发射,减免数字信号和音频信号之间的相互冲突和干扰。

每个封装内部有4个独立的模拟开关,每个模拟开关有输入、输出、控制三个端子,其中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互换。当控制端加高电平时,开关导通;当控制端加低电平时开关截止。模拟开关导通时,导通电阻为几十欧姆;模拟开关截止时,呈现很高的阻抗,可以看成为开路。模拟开关可传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可传输的模拟信号的上限频率为40MHz。科技论文,AT89C2051。各开关间的串扰很小,典型值为-50dB。

4.4无线收发机

无线图像传输即视频实时传输主要有两个概念,一是移动中传输,即移动通信,二是宽带传输,即宽带通信,因此,研制能够在高速移动过程中将频带很宽的高清晰度视频进行稳定传输的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就要解决二个主要问题:一是由多径传播引起的回波干扰;二是频率资源的使用率和渐趋饱和的问题。在过去的无线图像传输,主要是以单向的模拟电视广播业务为主,一套电视节目采用一个单独的频点,单频网可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不同地点用相同频率同频发射播出电视节目时,它们之间会有相互干扰,另外,由于接收或发射的一方处于移动状态,无论是发射或接收都会遇到强烈的多径干扰即回波干扰,因此,对回波干扰的处理方式可能从根本上影响一个无线高清晰度视频实时传输系统的性能,而MOBILEVIDEO2000无线数字高清晰度视频实时传输系统中的COFDM传输技术正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回波而不是消极地排除回波引起的问题。因此,在城市环境里,MV2000特别适合解决当今摩天大厦林立的现代都市环境。

本系统利用两对该模块可以实现室外机向室内机方向的视频信号的无线传输和音频信号传输,以及室内机向室外机音频信号的传输。该模块采用了先进的微波无线电传输技术,可以高保真的无线传输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5系统信号处理

5.1门铃信号

由装于门口摄像头上的按钮开关提供,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作以下处理:

(1) 若系统处于复位状态,则开启监视器电源和监视信号电源,使系统进人监控状态,同时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等待其他信号。若计时30秒后仍无其他信号,则关闭所开启的所有电源,使系统复位。

(2) 若系统处于收视或收听状态,则切断收视或收听信号电源,执行前面的处理。但30秒后复位时,仍恢复原来的收视或收听状态。科技论文,AT89C2051。

(3) 若系统处于和外线通话状态,则在进人与来访者对讲状态之前,为外线信号提供不掉线电源,使系统能在外线与来访者之间选择对话,并保持外线信号不断。科技论文,AT89C2051。

(4) 若系统有录音或录像设置(主人不在),则为语音片提供电源,使其发声。然后启动录音或录像电源,开始计时录音或录像。计时90秒后,恢复原来的设置状态。

5.2耳机信号

由电话机耳机状态提供,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 挂机状态若有对讲信号,则进人录音设置状态,等待设置操作:若有监控信号,则在监控和非监控状态之间转换:并有使自动监控状态复位的功能。

(2) 摘机状态若有对讲信号,则在外线与来访者之间转换对讲目标:若有监控信号,则转换监控状态:若有门铃信号,且无录音、录像设置,则进人自动监控状态。

5.3对讲信号

由控制面板上的对讲按钮提供,控制器查询到该信号后作以下处理:

(1) 若系统处于复位状态,则进人录音设置状态,等待设置操作。

(2) 若系统处于非复位状态且挂机,该信号无效。

(3) 若系统处于摘机状态,则在外线与来访者之间转换对讲目标,但转换时须处理外线备用电源的开闭,保持外线信号不间断。

5.4监控信号

由控制面板上的监控按钮提供,控制器查询到该信号后作以下处理:

(1) 若系统处于监控状态,则停止监控,恢复到监控前的状态。

(2) 若系统处于非监控状态,则进人监控状态。

5.5转换信号

由控制面板上的转换按钮提供,控制器查询到该信号后作以下处理:

(1) 若系统处于复位状态,则进人录像设置,等待设置操作。

(2) 若系统处于监控状态,该信号无效。

(3) 若系统处于其他状态,除保持外线信号不间断外,还要使系统复位。

6软件程序设计

主要完成对各种信号的查询和处理,实现系统功能。另外增加了对按钮抖动的处理,和可能出现的误操作的判断,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处理。

单片机软件主要完成门铃呼叫信号、摘挂机、按键检测及相应控制信号的输出,完成来人呼叫后及主动监视30s定时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56-62

[2]高怀文.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46-52

[3]王港元.电子技能基础[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1-24

[4]侯正信,杨喜.可视门铃实现[M].电子测量技术,2003:25-30

[5]陈粤初.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2001:66-73

[6](美)拉帕波特.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2-38

[7]AT89C2051单片机资料. From:http://www.mcufan.com

[8]多功能电子门铃的设计与实现.From:http://www.chinaecd.net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LED点阵显示系统

 

1.系统概述

PC机与单片机联合控制的LED点阵显示实验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上位机即普通的PC机,下位机为一个基于单片机AT89S52控制的点阵LED字符显示系统。上位机与下位机间采用RS232串口通信,通过标准的RS232/485转换模块还可以实现对显示系统的远程控制。

中介传输是整个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信号传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因此传输设备选择尤为重要。本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设备(视频采集)、传输设备(信号传输)、监控中心设备(控制主机)。

1.1 前端设备

系统的前端部分所指的是视频采集图像及输出图像到同轴电缆这一过程。前端部分摄像机必须具备有监视目标的照度、灵敏度、CCD本身的重量、寿命、体积等性能要求。除了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必须适合现场的条件,选择室内、室外、球型、枪式、固定或转动等种类。车道摄像机由于监视范围固定,监视范围也有限,宜采用了室外枪式固定摄像机,室外枪式固定摄像机由:彩色摄像机配定焦自动光圈镜头配室外防护罩组成。亭内和值班室摄像机。。该摄像机用于室内,由于监视范围较小且固定,宜采用固定摄像机,用于室内采用枪式摄像机不仅不利于监视,且影响环境美观。广场和道路监控摄像机采用同一种摄像机,因其监视范围较广,且没有固定的监视区域,必须具备自动聚焦变焦变倍全方位转动功能。

1.2传输设备

传输部分:所指的是前端部分到监控中心信号的传输过程。。

一般可分为: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

无线传输主要适用于无法布线的区域,特点是传输信号弱,容易收到干扰、价格昂贵。

有线传输又分为:远距离传输和近距离传输。传输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光纤传输方式。

传输距离较近时,摄像图像可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这种视频传输方式。传输距离较远时,采用光缆传输,一般超过800时,就需采用光纤传输视频图像。800米以下时还可采用同轴电缆加视频放大器这种方式传输。

具有以下功能:

2.程序化管理

系统功能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硬件资源实施有效控制,给操作者带来方便和灵活性。多个键盘和多个多媒体系统可同时操作,但只有一个(即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功能级别。。

3.网络功能

具有多级联网功能,这一功能使得小型切换器能够连接到一个大系统上,切换器可分布在一个大区域内,甚至遍布一个城市,使用网络功能,可大幅度减少电缆费用,使得各地区能够实现远距离控制。

4.广泛的集成控制

通过使其它设备和有关设备(如录像机,视频打印机等)在系统模拟键盘上进行操作,提供非常集中的操作,所有的设备控制可根据命令键或报警而激活。

5.所示信息的多样化

监视器信息、摄像头信息、系统状态信息、日期和时间都可以由用户选择其格式及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

6.优越的辅助功能

6.1视频损耗监测:在不需附加设备,电缆和空间情况下,这一标准功能可在所有键盘和监视器上提供可视警告指示;

6.2 LCD键盘显示:在每一控制配置上,为操作者提供各种功能和系统错误指示,因此可避免混淆,提高效率;

6.3命令群(宏命令):这一强功能使得用户利用设计的宏命令使各项功能自动化,宏命令可根据命令时间或作为一种告警条件的结果来设计使用,因此可节约时间,减少操作错误;

6.4 用户可编程结构: 该功能允许在非联机状态上通过便携式PC机进行各种改变,也可在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安装系统前进行测试,另外,灵活性随设备结构的需要而变化,每种结构均可根据命令得到;

6.5诊断程序:该功能提供管理和操作人员一整套的管理工具,可使他们在一台VGA监视器上监视所有系统功能,它可独立与其它正在使用系统的任何时间进入,另外有信息可存磁盘或打印输出,以供方便时查阅;

7.灵活的遥控功能:系统可以灵活、方便、可靠地遥控实现对路口摄像头全方位扫描、开关摄像头、调焦等一系列动作。

8.视频管理系统

设在窗体结构上的多媒体软件,可显示地图、图形和所有摄像机的标识,可开设视频窗口显示现场有关的活动画面,并能选看其中任一台摄像机的画面,从而更直观地看到影像所处的位置等;利用鼠标器便可选择摄像机画面,选择重播报警事件;随意改变图像尺寸和移动图像控制云台及镜头动作;可储存和打印视频图像,多个多媒体可同时操作,能按要求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别。

9.开放的接口控制组件

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口组件,便于纳入高一级的系统集成。

10.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和网络传输

采用最先进的数字视频技术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网络传输,实现电视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传输及管理(即网络多媒体)。

11.结语

系统的所有功能完成和功能设置及功能实现都通过监控中心置来完成,因此监控中心的配置成为系统的关键,以往系统图像进矩阵主机处理后输出到监视器中,通过矩阵控制前端摄像机及切换摄像在监视器中的显示,矩阵无法做到分割显示,无法做到对图像的录像功能,若要同一监视器分割显示多路图像或对图像进行录像,需增加其它设备来完成这些功能。一般大型系统采用该种方式来实现。同时,由于本系统有多个收费站,考虑到实用性和经济性,因此采用联网的方式,即在多个收费站分别设置分控中心,通过光端机联网的方式将两个收费站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集中管理。二十一世纪,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数字硬盘录像机运应而生,硬盘录像机结合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共同特性,在录像及画面显示中都有新的突破。但硬盘录像机前端输入量局限性较大,目前市面上最大只能做到十六路输入,这样只能适合小型系统。系统结合模拟和数字的共同特点,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并互补各自的缺陷。

【参考文献】

[1]蔡荣立,倪晋平.8031单片机在狭缝式高速摄影机中的应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8,(02).

[2]成都,新力.PIC16F627/628红外线遥控接收多路输出控制电路[N].电子报,2003.

[2]南京净能电子.数字式逆变电源[N].电子报,2004.

[3]李江宁.基于虚拟仪器的单片机电路板智能故障诊断仪[D].四川大学,2001.

[4]胥洋央.PLD技术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2.

[5]陈智萍.基于CPLD的单片机结构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03.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切削力,测量,单片机

 

前言

切削力的测量不仅可以研究切削机理、计算功率消耗、优化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校核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理论计算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切削力的变化来监控切削过程,反映刀具磨损或破损、切削用量合理性、机床故障、颤振等切削状态。

1 计算机向单片机传输命令和数据

通过对单片机的编程来控制USB接口芯片,接收和响应主机对设备发出的命令。在测力系统中,单片机的编程设计程序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初始化单片机和所有的电路。

第二、主循环部分,其任务是可以中断的。

第三、中断服务程序,其任务是对时间敏感的,必须马上执行。

当应用程序中的“数据采集”按钮按下后,USB进入主循环函数,将从端点缓冲区中提取命令,并按照命令的要求,调用相应的函数,如采集数据,桥路调零,设置频率等。关键的几个函数如下:

(1) AfxBeginThread( WriteCommand, &mMainWrite);//启动一个线程,调用传输命令函数

(2) open_ file(threadParam->pipe-name);//创建文件句柄

(3) open_dev();//创建设备句柄

(4) DeviceIoControl(hDevice,IOCTL_ WRITE_REGISTERS,

(PVOID)&ioBlock,sizeof(IOBLOCK),NULL,O,&nBytes,NULL);

//DeviceIoControl函数发送控制代码到指定的设备驱动上,使得相应的设备完成数据输出的功能。论文格式。

(5) WriteFile(hFile,threadParam->pcIoBuffer,threadParam->uiLength,&nBytes,NULL);

//写文件函数将数据传送到单片机的缓冲区中。论文格式。

2 单片机向计算机传输数据其流程

单片机向计算机传输流程

经过模数转换后的数据首先保存在单片机的数据缓冲区中,当单片机接收到主机发来的IN命令时,调用如下函数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论文格式。

1) AfxBeginThread( ReadData, &m一ainRead);//启动一个线程,调用读取数据函数

2) open_ file(threadParm一>pipe name);; //创建文件句柄,准备读取数据

3) open dev ();//创建设备句柄

4) DeviceIoControl (hDevice,IOCTLesWRITE REGISTERS,

(PVOID)&ioBlock,sizeof(IO_BLOCK),NULL,O,&nBytes,NULL);

//DeviceIoControl函数发送控制代码到指定的设备驱动上,使得相应的设备完成数据输入的功能。

5) ReadFile(hFile,threadParam->pcIoBuffer, threadParam->uiLength,&nBytes, NULL);

//读文件函数将数据从单片机的缓冲区读入到threadParam->pcIoBuffer内存中。

3结论

利用单片机实现切削力测量中USB数据传输功能,以达到对切削力的测量的监控。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连续自动采样、实时显示、过载报警。

参考文献:

[1]师汉民.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分叉与突变现象兼论切削过程的可控性问题[J].应用力学学报,1999,16(1):15~20.

[2]丛力,丛贵梁等.功率监控在机床中的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0:29~31,1999.

[3]李熙亚,王卫平.车削切削力不确定性的模糊-灰色预测[J].工具技术,2002,36(8):26-29.

[4]陶永兰,等.切削力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7,37(2):49-50.

[5]X.Li,P.K. Venuvinod and M.K. Chen. Feed Cutting Force Estimationfrom the Current Measurement with Hybrid Learning[J]. Advanced ManufacturingTechnology,2000,(16):859-869

传输机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流媒体 《器乐》 流式传输

一、开发《器乐》网络教学平台的原因

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依托于网络与计算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在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的作用已不容置疑。然而,在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却罕有大学音乐专业课程。究竟在音乐领域的某些课程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呢?其实艺术与技术由古至今都难以分割,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为艺术开辟了崭新的空间,《器乐》课作为师范类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如下弊端:

1.传统《器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2―4人)辅导,在这种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接受能力不一致,就会导致同一节课的学生出现“吃不饱”和“吃得撑”两种极端。同时授课时间也是有限的,因为《器乐》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需要掌握的是演奏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做示范和一对一地教学,往往有很多学生接受比较慢,在课上不能很好地掌握要领,导致课后没有按照正确的演奏技巧练习甚至没有办法练习。

2.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单一,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教师讲解、辅导,检查课后练习情况。这种教学过程缺乏引导性和新鲜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乏味,从而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前面我们提到过,传统的《器乐》教学过程是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2―4人)辅导,正是由于这种模式,局限了学生的交流范围,甚至没有交流。

3.资源较少。教学资源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音乐类课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曲谱、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等。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仅仅是教师手中的一些资源,这对于《器乐》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二、流媒体技术

1.流媒体的概念。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并使媒体数据正确地输出。流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些延迟。显然,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流式传输主要指将整个音频和视频及三维媒体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定的压缩方式解析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顺序或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采用下载方式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此时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入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极大地减少了用户用在等待的时间。流媒体可以边下载边播放,与平面媒体不同。流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互动性,这也是互联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流式传输的基础。流式传输定义很广泛,现在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的技术总称。其特定含义为通过Internet将影视节目传送到PC机。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和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一般说来,如视频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如RTSP的实时协议,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再线媒体,在给定的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那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前头部分,顺序流式传输不像实时流式传输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做调整。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这种形式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它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譬如课堂录像,由于该文件在播放前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这种方法保证了电影播放的最终质量。顺序流式文件易于管理,基本上与防火墙无关,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而实时流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只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使媒体可被实时观看到。

三、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设计

《器乐》网络教学平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仍旧是教学体系中的主体,通过他们的分工合作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所有改变,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更多地赋予学生自主性。

整个平台分为:课程指南、理论园地、课堂回放、视频辅导、学生作品、答疑在线、课后讨论、佳作赏析及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课程指南。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重点难点、参考资料、考核要求等相关信息,便于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

2.理论园地。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课后学习。

3.课堂回放。在线播放教师上课时相关的要领讲解,帮助学生复习课上内容。

4.视频辅导。在线播放教师对每个学生指导的录像,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可以复习上次课存在的问题。

5.学生作品。通过选择学生中的较好作品在网络上展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6.答疑在线。教师直接与学生通过视频面对面,解决学生课后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7.课后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交流学习的渠道,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论坛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8.佳作赏析。教师上传一些名家作品供学生欣赏。

四、硬件系统设计

考虑到大量用户访问的情况下对服务器系统的冲击,因此采用多服务器分布式结构模式。采取Web文件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以及多媒体服务器分布于网络的多台服务器的方法,实现降低对单一服务器的冲击。具体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中Web服务器负责向用户的Web浏览器发送Web页面以及相关多媒体信息的链接。数据服务器负责向Web提供运行数据(包括各种资源链接),以及存放辅助教学的相关文件资源。多媒体服务器在客户端发出多媒体请求后向学生的客户端发送相应的多媒体数据流。

五、结语

本网络课程开发使用Microsoft Visual 开发平台,运用了技术,不足之处在于:受到运行环境的限制,使得网站的跨平台运行、移植、使用规模等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李天明.高校音乐教学设计创新与教案编写指导全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唐天虹,冯宝坤,胡晓鹏.实战流媒体.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