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岗位;高职生;就业

1市场营销的前景与现状

由于4-5年前的高校扩招,现在全国正是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时期,选择就业岗位尤其重要。日前,人事部了第二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统计显示,市场营销、计算机、机械、行政管理、管理工程等专业是招聘的热点。市场营销岗位需求量仍然高居榜首。然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市场营销岗位录取率却倒数第一。

市场营销岗位的需求量最大,但录取率最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我院对2008年毕业的近500名应届高职毕业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58.09%的高职生去应聘市场营销岗位,只因“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在择业中缺乏实践经验,这也是高职生在参加招聘中最令人尴尬的“软肋”之一。由于市场营销岗位的实践性很强,它需要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这令动手能力欠缺的高职生对市场营销岗位望而却步。

市场营销其实是很大的学科,包含了很多分支,很多应聘市场营销岗位的高职生缺乏对市场营销整个体系理论的认识。而且市场营销需要很多学科作为支撑,其中一般文化知识包括语文、历史、地理、外语、数学、自然、政治、哲学、法律等知识;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商品、心理、市场、营销、管理、公关、广告、财务、物价、人际关系等知识。然而,应聘的高职生中大多数缺乏对这些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它们之间的了解。

很多高职毕业生对市场营销工作都“无信心”,往往认为工作要看别人脸色,而且觉得自己刚毕业,又没有社会关系和无销售经验,销售业绩做不好,常常累到半死还赚不到钱;还有学生对市场营销“无兴趣”,认为市场营销“无技术含量”,“无稳定收入”和“无面子”。以上总称“五无”。

2高职生应正确看待“五无”问题

“无社会关系”就做不出好成绩?刚踏入社会的应届高职毕业生,没有更多的社会关系,也就没有更多的销售渠道。但是,一切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个人只要勇于进取,坚持不懈,就能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不懈努力。

“无营销经验”就没有办法去开拓市场?经验对市场营销来说非常重要,世界上无数的成功营销专家都是凭着自身积累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经验是能够积累的,只要努力开拓市场,总结经验,反思自己。营销经验与技巧就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关于“无兴趣”市场营销工作“无技术含量”?恰恰相反,市场营销是最讲究技术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技术,因它需要的是征服人的一种技术,即如何说服客户,让客户自愿地从腰包里掏钱买你的产品。试想,有什么更能比征服人更讲究技术,技巧的呢?

市场营销工作“无稳定收入”?现在除了公务员和教师之外,又有多少工作是稳定的呢?况且,销售的“无稳定收入”只是相对的,大家都知道做销售的只要做到一定程度,业绩是呈几何递增的,干得好可以不封顶。收入不仅稳定,而且收入颇丰。从我院2007年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反映,收入最高的是金融证券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岗位,其次是外贸商品出口的市场营销工作岗位。

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无面子”?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们,甚至富豪们,他们的第一桶金往往都是从销售做起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征服人的本领,能够征服,统领他人。他的成功,就证明他今后具有干大事的潜力的优秀素质。

3市场营销能促进高职生快速成长

高职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优于大学生,是因为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在学校期间增加了实践锻炼的环节。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学生们都经过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的锻炼。

市场营销行业是一个极具潜力和挑战性的行业,对真正的市场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那么一名真正的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他们需要从工作中锻炼什么能力呢?

(1)具有渊博的知识。真正的市场营销人员具备学者的头脑,艺术家的心,技术者的手和劳动者的脚。推销时代已经过去,营销时代早已到来,营销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不能将其等同于单纯的推销,传统推销观念是主张从销售现有产品而获得短期利润,适用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时期;市场营销观念则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主张从满足市场需求中获取长期利润,适应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活动。市场营销人员必须以渊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做后盾,并且要具备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领域以增加自身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与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2)具有营销灵敏性。灵敏性是指敏锐的观察能力,在人际交流中,如果你能很成功地预测出你的目标客户的所思所想,并能得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诱导方法,使目标客户达到自己想达到的期望,并能很好地维持客户关系。沟通的灵敏性就是一种市场营销艺术的基础。

(3)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更不会掉下馅饼,一个人的成功和荣耀必然是由辛苦的汗水浇灌而成,只有那些在工作中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人才可能做到在生活上和事业上都是强者。营销工作人员是很辛苦的,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干不下去。吃苦耐劳是营销人员必备的,同时也是一位营销人员的资本。

(4)具有良好的品质。营销经验的心态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代表的团体,相信自己所营销的产品。营销人员要有信心。信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你自己有信心,你相信你能干好,是一位敬业的优秀的营销人员,那么你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干好你的工作;第二是对企业有信心,相信企业能为你提供好产品,给你能发挥你的才能实现你的价值的机会;第三是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这样你才能发掘出自己产品的特性,更好地在你的客户面前营销你的产品。所以,你必须对你推销的产品,你的公司,甚至你自己都充满信心,才有可能取信于客户。

拿破仑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就要学会怎样推销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营销莫过于人生营销。市场营销人员不仅是营销产品,而且是营销人生,营销自我!但人生营销的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薄弱,从而导致大学生进入社会在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所以市场营销能够提供大学生的就是成就大事业的练兵平台。在市场营销岗位上,无论你是市场营销员或是营销经理,你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陌生人,面对来自不同类型的客户,你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去面对这些问题呢?

当你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就慢慢走向了成熟。所以说,市场营销岗位是高职生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也是高职生就业的最佳岗位之一。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营销战略战术分析

目前国内出版的市场营销学教科书一般都要分章讲市场营销的战略以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似乎它们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是相同的。然而,笔者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各位同仁引起高度重视:战略是全局性、深远性、纲领性的;战术则是局部性、短暂性、操作性的;市场营销的战略类型是稳定、发展、收割、撤退,而战术则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战略目标的特点是先进、现实、明确、具体,而战术的特点则是可控、复合、动态、统一。战略和战术既有本质区别,又密切联系,贯穿于市场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

一、战略统领战术

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有些将领忽视对战术问题的研究,因此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变得对战术问题敏感了。如果一个战略从战术的观点来看是可行的,那么战争一开始,战略就应当统领着战术。一位善战的将领应该能够忽视战术上的困难,以便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时,花费大量的财力去克服可能阻碍总体战略实施的困难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时为了实现有助于总体战略成功的战术目标,不得不在短期内亏本经营。反之亦然,如果战术目标与战略相矛盾,你也许不得不缩减甚至放弃盈利产品的经营,对一味追求销售量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就会惹起许多麻烦。

二、战术是战略的基础

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长期营销目标而设计的行动规划,是企业的营销目标与具体战术的协调,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战术作为战略的基础,既可以将各种因素综合运用,也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和市场特点,有重点地运用其中某一个或两个因素,设计或制定相应的战略。

三、战略不依赖于个别战术

战略来源于对战术的充分理解,但战略并不依赖于个别战术。良好的战略的精髓在于不依赖个别战术也能够在营销中取胜。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广告也能赢得微机战,因为,在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前,作为第一家生产家用计算机公司的战略就保证了IBM公司的成功,这种战略使公司的战术顺利实施;而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则决定了IBM公司采取这种战略。

在认识到广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时,许多公司领导又错误地依赖于它,他们试图寻找广告中的绝招以保证公司在竞争中取胜。有些公司把赌注下在宏大的广告计划上,希望它会挽救局势,但这样的局势很少得到挽救;如果战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战术也可以取胜,如果需要完美的战术才能取胜,那么这个战略就不是可靠的。

四、一定条件下战略服从于战术

战略的制定不是从上到下,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将军只有深入了解战场上发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战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战略不是来自涂有防腐剂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于市场的土壤里。一个完善的战略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用。在军事活动中,一项行动计划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位士兵作好准备,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向惟一的敌人开战。换句话说,就是在战术上运用实力原则。重大的战略可能是大胆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惧的,但如果从战术上看,它不能保证战场上的军队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任务,那么,这个战略就是彻底失败。营销战略应该从它与消费者和竞争者的联系方面来确定它们的效果。

五、战略与战术不相分离

战术体现战略,战略凌驾战术,这是一个紧密无罅的序列,如果你想在某一点上将它割裂,你将自食其果。战术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制定战略,战略使公司战术的实施成为可能。一旦战术被确定,下一步就是战略统领战术;战略与战术之间不能存在任何障碍。否则会危害整个过程。以大多数企业营销的广告为例:公司通常雇佣某些商处理广告活动中的战术问题,但公司一般在商着手工作之前就已制定了营销战略;换句话说,即公司决定了做什么,然后商才能决定如何做。为了使将来的营销战更有效,广告商必须更多地参与战略计划工作,或者公司必须掌握更多的广告战术,两种倾向似乎是同时发生的,这将有利于战略与战术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宋小敏:市场营销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2]张声茂: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市场营销环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移动电视作为营销系统整体,是一个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部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同时又存在于一个由人口、资源、社会文化等组成的大系统之中,它既受大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又反作用于大系统。

广告媒介市场营销环境直接影响到广告传播价值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移动电视在做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时,必须把与自身有关的环境和营销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各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个构成部分,才能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环境;数字移动电视;广电经营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梢理论;演进;道德分析

营销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早期的简单营销观念到今天的营销理论,其形态和指导思想已经数度更朝换代:从经典的4PS理论到4CS理论再到4RS理论。在这一演进过程中,除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利益的原因外,一种关注人的价值、注重经营道德的指导思想逐渐渗入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其理论演变的动力之一。

一、4PS理论:伦理缺失的指导思想

4PS经典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JeromeMecarty正式提出。它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销售为目的,认为市场营销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四个基本要素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也就是说企业只要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即可确定一个能赚取足够利润的价格,然后只需对商、经销商予以支持与控制,并经常搞点广告和促销,就可使企业顺利发展。

4PS理论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所谓“生产观念”,在企业看来,消费者喜欢那些随处可买到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不断降低成本和扩展生产,简言之,是“以产定销,’:“产品观念”则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只要价廉物美,顾客必然会找上门来,而不必担心销售问题。“好酒不怕巷子深”,“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推销观念”是前两种观念的延伸和发展,它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听其自然,消费者一般不会足量购买某一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促销工作,千方百计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发生兴趣,以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观念则是对前面三种观念的综合,它认为企业应面对整个市场,不仅要生产优质的产品,确定合理的价格,还要加强销售工作,实施一条组合营销的新策略。

4PS理论实质上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为最终目的。因而这些观念必然造成企业经营行为的失衡,以及利益实现过程中的偏差,体现出这一营销阶段的伦理缺失。这里的伦理缺失指在营销过程中缺乏伦理性,或伦理性没有得到体现。表现在:

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失衡,使得营销行为缺乏尊重人的基本道德。产品营销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企业只关心自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而消费者对产品样式与审美的要求,企业无从得知,也就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使得企业缺乏对消费者应有的人道关怀。如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福特曾不无傲慢地说:不管消费者喜欢什么颜色的汽车,我的汽车就是黑色的。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和商家只须把产品从柜台递给消费者,而无须到外面去兜售自己的产品。这种纯粹的卖方市场在服务方面必然缺乏热情、平等的道德要求。

2.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失衡。以企业为中心,必然导致生产的盲目性,造成大量资源被浪费,既违背节约的伦理美德,又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不仅是经济活动进行的场所,同时还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哪里有市场,就意味着哪里有需求,也就意味着资源需要配置到什么地方。而在产品观念的指导下,商品生产的依据不是市场,而是企业的己有技术和以往经验。这种无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者存在的做法,必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1929一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便是最好的明证。

3.企业与企业之间利益的失衡。4PS理论以企业自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容易导致企业在谋利过程中角色的迷失和手段的极端化。一方面,企业既可能是营销活动的主体,又可能是其他企业实施营销的对象(客体),这就内在地要求各企业建立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以保证各自长期利益的实现,而这恰好是4PS理论所无法顾及的。另一方面,企业只注重自己的利益,无视他人利益的存在,这就容易导致在赢利过程中手段的极端化。如采用贿赂、盗用其他商家的品牌等不道德甚至违法手段。

造成这种伦理缺失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一方面,生产力水平低,产品供不应求,处在卖方市场的企业即使在伦理缺失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赢利目的,这是它的根本原因。因此,这种情况下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扩大生产,如何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要,而不是他们的潜在需求(事实上,这时的企业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关注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而言,初涉市场的消费者难以使自己的消费要求个性化。他们只是被动地消费社会提供的现成消费品。最后,从整个消费的社会环境看,法律制度不完备,即使企业和商家出现不道德行为,消费者也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权益。可见,4PS理论的营销思想植根于生产力不高的社会土壤中,生长于法制、道德不完善的气候下,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但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经济迅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物质产品不断丰富,再加上消费者的角色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市场。在这一情况下,以企业为中心的4PS理论己是老态龙钟、举步维艰,客观上呼唤着一种关心消费者利益的新的营销思想。

二、4CS理论:顾客至上的指导思想

4CS理论是与4PS理论相对应的营销思想。它是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北卡莱罗纳大学教授劳特朋(LaterBorn)于1990年提出的,他主张用4C取代以利润为目的的4P。消费者(consumer),这是针对4PS中的“产品”而言的,认为创造消费者比开发产品更为重要。要求把产品原有的优点暂时搁在一边,而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不要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顾客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成本(cost),这是针对4PS中的“价格”而言的,认为重视成本比重视价格更为重要。消费者看重自己的全部支出与需要满足程度的比率,其全部支出应包括产品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这就要求忘掉固有的定价策略,而是从消费者所需付出和所肯付出的成本着手。便利(eonvenieee),这是针对,t渠道”而言,认为全方位的,方便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比推销产品更重要。要求忘掉己有的渠道,而致力于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便利性着手。沟通(co~unication),这是针对“促销”而言,认为沟通情感,比销售产品更为重要。要求企业不再运用广告宣传、人员推销等或拉或推的策略,而是侧重于同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思想融通,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予以理解和认同,以寻求企业同消费者的共识和契合点。

4CS理论的提出是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必然结果。与4PS理论相比较,它是以企业的目标顾客(即以买主)及其需要为中心的,并且以集中企业的一切资源和力量,适当安排市场营销组合的手段,从而达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扩大销售取得利润,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基本经营指导思想。因此,市场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顾客需求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容。川(P34一38)这里的“市场”再是企业的卖方市场,而己经擅变为单一的买方,买方即市场,顾客即市场,需求即市场,从而找到了新的营销中心。

营销观念的这种转向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体现了经济与伦理的共容性。

第一,与以企业为中心的4PS理论不同,4CS理论指导下的市场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原则,反映了尊重人的道德精神。4PS理论与4CS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以物(产品)为起点又以物(获利)为终点。而后者以人为起点,以获利为终点。认识到只有先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市场营销使得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着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展开,不但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要依顾客的品味及消费心理和习惯而定,就是产品的生产、质量或推销方法也都是要自觉地统一到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目的上。这种用户至上的思想也就是尊重人的伦理原则在经济领域中的体现。

第二,4CS理论指导下的市场营销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益完全依托在顾客的需要满足上,不但体现了尊重人、与人为善和成人之美的伦理美德,同时在自我利益实现的过程中贯彻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在抓住顾客消费心理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质量,打出产品的品牌,做好售前、售后服务,以商品的质量赢得信任,以周到、热情的服务博得顾客的满意,认真履行对顾客的各种承诺,维护企业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为人之道的诚信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的践行。

第三,4CS理论指导下的市场营销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内涵了勤俭、节约原则的道德精神。与产品营销观念以企业为中心而进行的盲目生产不同,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指向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符合市场的需要,就是在实现企业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企业能够有效的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和实力生产和经营特定消费者的需要,避免企业的盲目投资和生产,无疑是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实际上也是最好的勤俭节约。

4CS理论较之4PS理论有了明显的伦理进步,在它提出以后,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伦理局限也开始显露出来。一方面,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存在着一个限度的问题。顾客总是希望质量好、价格低的商品,特别是在价格上的要求是无界限的,只看到满足顾客需要的一面,企业必然付出更大的成本,久而久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从长远看,企业经营要遵循双赢的原则。因此,片面地强调对消费者的满足,对企业来说将是一种负担,一种不公正。另一方面,顾客在需求上也有一个合理性问题。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有时对自己不利,如对香烟和的消费。有时对自己有利,但对他人和社会不利,如一次性使用的木筷等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应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将是每一个企业所面对的伦理难题。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缺陷,4CS理论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己无法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

三、4RS理论: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针对4CS理论内在的伦理缺陷。近来,美国DonE•Schultz提出了4Rs营销理论,使企业营销进入到全新的营销理论时代—社会营销时代。所谓社会营销,就是营销者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并由此获得企业的利润,而且符合消费者自身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要求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消费者的近期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可见,社会营销的核心在于处理好企业与顾客、投入与回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意将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实现一种和谐的发展状态。

4RS理论针对4PS理论和4CS理论的各自片面做法,提出协调企业、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使三者的关系和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因素:关联(relation),社会营销理论首先强调与顾客建立稳定而持久的关系。因为顾客具有动态性,其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会转移到其它企业,就要求企业采取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的关系,减少顾客流失的可能性,从而与顾客成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反应(reaction),主张企应及时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求和需求,并及时复和迅速做出反应,满足顾客需求,这样才能大限度地减少顾客转移的概率。关系relationship),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顾客交流变成责任,从管理营销组合变成管理顾客的互动关系。回报(reeiprocation),市场销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企业创造长期和短期的利能力。要获取回报,企业就必须满足顾客为顾服务。但企业在满足和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不只做市场的“仆人”,而必须遵循双赢的原则,企业与顾客的利益都能实现。使企业和顾客的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能实现。如绿色营销的实便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所谓绿色营销,是爵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无污染、有利于约资源使用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商品和服务,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满足消费者的有利于环保及身心健康的消费求。”绿色营销的实质是追求企业的经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是可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社会营销的伦理特性在于它贯彻了平等与爱的道德原则。首先,社会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和费者都是市场的主体,改变了产品营销观念以业为主体和市场营销观念以顾客为主体的片面法,人是平等的这一道德原则在经济活动中得体现。因为营销只是企业为实现赢利而采取的种策略,而赢利也不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市场经济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的发展有效率的手段。”而这里的“人”,“是指的整体或人类的每一平等的个体,而并非指将己之利与人类整体利益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少数个人。’社会营销观念正好体现这一求,充分体现了“人是目的”这一伦理原则。其基于企业和顾客都是市场主体这一前提,实一条关注企业、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统一营销策略,体现出一条爱人的伦理美德。如果说市场营销中有了对消费者利益的重视,开始了对顾客的尊重,还不如说这只是企业为了实现盈利而采取的一项策略。社会营销观中己经超越了市场营销中的尊重人的基本道德,上升到“爱人”的高尚美德的境界。因为它不只是简单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是在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的前提下满足其需要;它不仅要求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利益要求。所谓的绿色营销,透过其关注环保和消费者身心健康的背后,体现出来的是营销者的“爱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营销就是“爱心营销”。

四、两个结论

结论一:市场营销理论演进的过程是企业道德价值观念形成和完善的过程。无论是早期的营销观念还是现代的营销理论,它的变迁都是营销主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相应的适应效率的结果。20世纪初,市场处于卖方经济地位,因此注重商品生产、发展规模经济就成为营销主体的追求。这时,即使缺乏相关的经营和服务道德,而就其本身而言仍不失为道德经营行为。因为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是一种最大的道德。当生产技术提高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往的优势不复存在,从而迫使企业把目光转向消费者,通过满足他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一观念也就是4CS理论指导下的市场营销观念。但是一味地满足他人又容易导致自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偏失,从而和谐发展的道德经营观念被提出,这就是4RS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营销理论。

营销理沦的演进过程表明,营销的伦理性要求是经济实践活动的结果,是经营价值观念转变的产物,这里的价值观念主要是企业对经营目的和获利手段的考虑,它植根于特定时期的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这种从不讲道德到讲道德到离不开道德的经营过程,实质上是人类对自我认识觉醒的过程,因而是经济活动中人文价值的回归。结论二:营销理论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道德指导下的“道德营销”。

在价值观念视角下历史地分析了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之后,结合结论一就可得出以上结论。什么是道德营销?综合全文分析,笔者认为,它是建立在道德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正确合理地满足营销主体和对象利益的一种营销理论。或者说是蕴涵了道德价值的营销理论。近来兴起的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网络营销是其具体体现。道德营销不仅只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手段,同时更是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正如保罗•霍肯所言,“企业的最终目的不是、也不应该只是赚钱。它也不该仅仅只是一个制造物品和出售物品的系统。企业的出路在于通过服务、富有创造性的发明和高尚的道德伦理来为人类普遍造福。”超级秘书网

道德营销思想作为一种价值经营哲学,从历史的角落走上经济的舞台是由其自身的魅力决定的。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思维方式,它时刻提醒营销主体思考“销售什么”、“如何营销”等问题,从而引导企业的经营,成为经济活动中的旗帜。另一方面,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强有力的舆论,这种舆论制约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发挥着一种除政治、法律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力量,始终保证企业的经营行为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淑芹.论企业市场营销伦理[J.社会科学辑刊,1998(5).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以上六大要素各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对课程的教育系统及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实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的要求。

2.教学功能目标。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和其他组织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除了总目标之外,沿着市场营销的学科主线,每一章都有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结构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突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习时间不多,即使有,其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四是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五任课教师没有多少实践经验,而有经验的企业营销专家却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聘任。

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必须进行改革。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点出发;同时,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科学。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不断更新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基于上述考虑,设计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如下。

(1)课堂教学。①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好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来进行理论课的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将课程相关内容放置于校园网,供学生学习参考。本课程要大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络,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②进行案例教学。近年来,市场营销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同学们十分欢迎这种授课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案例选取不规范,教师选择案例比较随意,且案例陈旧,大多是经验介绍型;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研究,对市场营销的实践不甚了解,这就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的方法简单陈旧,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不够,有些老师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忽视调动同学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同学不感兴趣。

案例教学的改革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统一选择基础案例。但并不限制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案例,这既保证了案例选择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又不至于影响和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案例选取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现象。选取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市场危机时,选择“阜阳劣质奶粉”和“肯德基苏丹红”等当时被各种媒体广泛报道和引发争论的案例,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或上网或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仅对市场危机及其处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竞争激烈的液态奶行业和快餐行业也有一定了解;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笔者所在院校为邮电类大学,同学毕业后的去向大多是邮电通信企业,在讲授市场营销环境时选择了通信行业作为分析的重点,在为同学说明环境分析模式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为同学今后的择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选取一些只提供背景材料的案例。大多案例教材是在叙述说明,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选取外国企业的案例时要注意中外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差异。在教学中使用经典案例对于教学帮助较大。但是要注意国外的案例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国情;适度选取一些反面案例。反面案例中隐含了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启发性较大。比如提出“三株口服液”和“郑州亚细亚”的实际案例,让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其次是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选取后的工作是精心设计案例的问题和要求,应该环环相扣,在讨论中突出重点和难点。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同学来说适应能力不强。教师对此应当有充分认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引导作用,不要直接暴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实践教学。①案例的课堂展示。教师设计两次案例的课堂分析。一次是教师给定背景材料回答问题,另一次,教师给出去年营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同学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重点是长处和不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营销界的现状有一定认识。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要求每一个小组都为自己的小组选定一个实名,这个实名代表小组的精神。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案例讨论通常要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既利于分工协作,又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控制好进度和时间。应当在课前将案例和相关要求发给学生,要求同学在课前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以便课堂发言。为防止同学对案例的过分展开和对案例分析的敷衍了事,应当规定每个小组发言的时间,一方面引导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小组讨论的精华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对那些敷衍了事的同学也有约束作用;重视同学发言完毕后的点评环节。教师应在每节案例讨论课中留出一定时间对案例和同学发言进行点评。同学的发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难免有分析不到或者分析不够正确的一面,如果不进行点评,而是就此了事,则对理论的掌握就有一定欠缺。通过点评环节,指出同学分析问题的差错面,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这往往也是同学较为关心和期待的环节,否则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分析讨论的结果到底是否正确,是否全面。②市场营销的模拟实习。这个环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学校组织或同学自行联系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由教师布置或同学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积极组织和鼓励同学参加二课堂活动,组织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为中心,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形式。竞赛的计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策划,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同时为学生做针对比赛的讲座。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由教师和企业营销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冠军。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由于学习和兴趣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也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可望大大提高。

(3)成绩评定。案例分析成绩按小组记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考虑到按小组记分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此项成绩由组内同学自行打分,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15×10=150分,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150分,比如A同学贡献较大得18分(最高不超过20分),B同学贡献较小只得10分,组内同学得分加总为150分。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同学团队精神的培养。

(4)师生交往系统。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配合考虑采用温和型(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5)反馈方式。反馈方式指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对学生的外显行为作出反应。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不符合常规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当一味否定,这可能恰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应予以适当的引导和保护。

(6)支持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应当认真研究并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永生: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VI

[2][3]邱才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国教育报[N],2002年12月23日

[4]陈文沛:浅谈《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现代教学与研究杂志[J],2005.1.41~42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角色体验是一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营销实战为背景,以营销职场为舞台,以营销事件为道具,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的系列教学活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根植于体验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StrategicHorizonsLLP)的共同创办人约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PineⅡ)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欢迎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经济(ExperienceEconomy)”。他们认为:体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达到某一特定的水平之时,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或者说,是个体对某些刺激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体验模式,即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做出整体安排,通过具体的操作程序协调、配置实践教学要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想象力、联想力,以实战人员的角色理解并运用营销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优化教学成果。

角色体验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场景体验。学生入学伊始,与营销导论课程同步,设置营销场景体验环节。倡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营销,要求学生依托(挂靠)于某一行业的某个企业,以此熟悉营销工作环境、观察营销活动状态,找到营销职业的感觉。

2.营销视野体验。学生稍有营销感觉,需要扩大营销视野,开辟校外营销体验通道。聘请行业、企业营销管理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把握实践教学方向,定期举办营销实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营销职场精英对话的机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涉足营销实践活动。以此贴近社会经济生活,观察市场环境,了解市场竞争动向,明确市场需求发展态势。

3.营销情绪体验。学生感知到营销氛围、具有一定的营销眼界之后,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情绪体验环节。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营销情景,结合营销理论,针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实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此巩固课堂营销知识点,拓展课外营销实战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营销思维体验。学生储备一定的营销理论之后,与专业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思维体验环节。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勘查实际营销问题,自愿结合,组成项目小组,依据营销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返回企业验证对策的可操作性,再携带企业意见回到课堂,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营销现状的距离,对营销实际问题反复推敲,训练学生营销思维习惯。

5.营销行为体验。学生具备一定的营销素质、拥有一定的营销思维能力之后,设置营销行为体验环节。要求学生挂职企业营销的管理岗位,在外聘“岗位教师”的引领下,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观察营销环境竞争态势,把握微观营销的运作过程,从企业营销管理者的视角提出建设性观点与意见。以此来积累营销职业经验。

二、实现角色体验课堂教学主要途径

实现角色体验教学主要途径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或工作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课,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以营销实战人员的身份参与营销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模拟营销实战,培养实际能力。

“案例分析法”教学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同时“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它,对职校学生来说很有针对性,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目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已逐渐取代传统教学中“视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而成为职校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在广大营销学者的努力下,正日渐成熟和完善。在国内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中,内容的编排基本上包括两大部分:抽象的市场营销原理部分和具体的营销方法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常见教学方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教授和营销方法的介绍为主,辅以案例的简单介绍和说明。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抱怨说这门课太抽象、太枯燥,不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只注意课堂上的灌输,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市场营销学的兴趣。“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开辟专门的案例分析课,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来引导,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等,通过相关信息获取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运用营销学原理和营销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商业营销问题。

在教育界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营销学教育的需求,如今市场营销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因此,在营销学的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授外,更要注重学生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也应向这一目标看齐。

三、角色体验模式实施的三个阶段

1.理论知识的准备

通过课堂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市场营销的概念、原理、规律,培养营销思维。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以一个营销实战工作人员的身份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虽然案例分析法不同举例说明,但是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举例说明是不可或缺的,即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使学生能迅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使其进行初步的角色体验,为后续的案例分析课中的以营销人员的角色进行实战演练打下基础。

2.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案例分析法的首要环节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理论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1)用于教学的案例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紧扣主题,案例中应当蕴含着相应的营销理论和策略或让学生提出决策的依据。(2)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难以适度。案例过易,一眼便知答案,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过难,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论能力,使学生无法分析,同样会影响学习积极性,既不利于案例教学的进行,也有碍于营销案例作用的发挥。(3)案例要新。所选案例要基本反映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分析案例就失去了意义。(4)要具有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反映企业营销活动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都应当考虑。最后,反映国内企业的案例要占较大比例。一方面学生相对较熟悉本国市场环境和企业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角色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分析,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学以致用的作用。

3.总结成果,形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案例中以营销实战人员的角色进行演练,运用所掌握的营销理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每一次案例分析的结束,对过程予以总结,对角色的体验予以总结,由此使学生从案例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理论的升华。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得学生毕业后有能力很快胜任企业的实际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程秀芳.浅谈案例分析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煤炭高等教育,2001,9.

[2]蔡燕农.市场营销案例分析[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2(3).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常英.体验式学习.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1).

[5]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

随着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色彩营销理论应运而生。最早的色彩营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CMB公司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主张根据消费者对色彩的心理需求,运用色彩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色彩营销理论最初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等一些企业的重视,并随之在整个行业得以推广。如美国宝洁(P&G)公司“SK-Ⅱ”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邀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Uniliver)公司则根据色彩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

在色彩营销理论中,色彩营销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该概念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定义。美国CMB公司认为:色彩营销就是色彩四季概念,即消费者与色彩都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型,然后一一对应进行搭配。国内学者曾海燕认为:色彩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对美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合理用色和配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感觉,以达成和扩大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所谓色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想消费者所想,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情感化,使商品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少营销成本。如今,竞争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不明显了,技术竞争、品种竞争不断地高度化,导致商品激烈竞争,附加价值的竞争就变的更有意义。色彩理论是最容易与市场及人群结合的基础理论,服饰色彩搭配与橱窗、货品、陈列设计相结合,运用色彩技巧还能提高商品价值。因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设计和色彩等形象因素已成为企业产品能否畅销的最关键因素。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理论基础

色彩营销理论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的基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色彩需求进行分析,使企业找准目标市场上的色彩偏好,为正确的运用色彩营销策略奠定基础。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等不同消费者所表现的对色彩的需求与偏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作用

(一)色彩7秒钟定律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凋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又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定位会突出商品的美感.使消费者从产品的外观和色彩上看出商品的特点,从色彩中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感受,从而接受产品现代社会宛如信息的海洋,随时都有排山倒海的情息汹涌而来,消费者置身其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能让其在瞬间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第一是色彩,第二是图形,第三才是文字,色彩是第一卖点。在商品展览柜巾,如果你的商品第一跟没能给顾客以美的吸引,那一定是你没化商品的颜色搭配好,因此商品质量再好,也会削弱它们的风采。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好色”的,所以,营销人第一定律的就是要懂得“色营销”。

(二)色彩营销是一把开启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

色彩是可以开启消费者心灵之门的无形钥匙。有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跃,绿色可缓解紧张,黄色使人振奋,紫色使人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淡蓝色使人凉爽……

色彩的这些效能,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影响智力、改善沟通环境,从而可以将商品的思想淋漓尽致的传达给消费者。对于营销来说,有着品质优良的商品是不够的,还要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传统的营销手法包括广告、人员推销、价格等都采取灌输方式,不仅使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反感,导致误解,还会让他们采取更为谨慎的购买行为甚至干脆拒绝购买。而色彩营销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无形却又非常有效的沟通作用,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商品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让消费者能很自然地发生购买行为。

三、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的应用

(一)调查消费市场

调查消费市场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可以使企业有利可图,所以第一步,当然是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要恰当运用色彩,就要了解对于特定的产品,消费者需要产品本身或者产品提供者营造的色彩传达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情感才会符合他们的购买期望。

譬如,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一种高科技产品,那消费者青睐的肯定是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因为他们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使人感觉到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如果企业采用的是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那虽然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品上来,但却无法给消费者以这种商品该给予的信任度。

(二)确定色彩形象,运用色彩理论

结合消费者需要商品色彩给予他们的感觉,考虑色彩的组合问题、包装的色彩、商品本身的造型、材料和图案等,选定具体的颜色。这也是色彩营销中决定胜负的关键。

合理利用色彩来确定色彩形象,就要了解色彩的联想和含义是丰富不定的,由此色彩有时候起的作用是两面性的。红色既有喜庆、热情之意,又有恐怖之意。黑色有死亡、罪恶之意,但是也有高贵、实用之意。所以,色彩的运用要讲究恰当。如是礼品一类的产品,不宜用白色,因为白色虽有纯洁之意,但是在中国却有不祥之意。另外,由于文化、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的不同,各族人民对色彩的好恶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在营销过程中都应着重注意。在色彩的运用上,还应注意色彩受性别年龄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和人群,会喜爱鲜艳一点的颜色,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和人群对富丽、柔和的浅色则比较青睐。人们在幼儿期喜爱红黄的纯色,儿童期又喜爱纯色的红、黄、蓝、绿色,年轻人爱好红、绿、蓝色,中年以后喜欢紫色和蓝色。女性直觉力强,感情细腻丰富,受色彩影响大,偏好色彩的丰富和搭配,较为喜欢柔和和鲜艳的颜色;男性重理性,较少受色彩支配,偏好简单的色彩布局,喜欢淡色调的颜色多一点等等。

(三)策划﹑实施销售计划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

策划销售计划,光是把色彩涂在产品或者其他地方并不是色彩营销,更为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接触他们所喜欢的色彩,接受用色彩装点的高情感产品,进而甚至建立对产品提供者的认知。

销售计划的实施要能给顾客以深刻的印象,其成功运作要借助于商品本身、包装、广告、宣传资料、说明书、商品陈列等色彩形象策略。以“香港鳄鱼恤”在北京设在西单的总店为例,该店自从委托西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其不同季节橱窗陈列服装的色彩搭配后,同种款式的服装不管价格多少,销售得都非常好。这就是色彩在销售中竞争力的体现。

建立营销信息系统企业在经营中收集、形成各种市场、顾客资料,经分析整理后作为制订营销策略的依据,分析出市场的色彩使用情况,并对未来流行色作出预测。在收集资料后,通过数据的分组和统计,掌握“哪种产品最好卖”和“为什么好卖”、“哪种颜色最受欢迎”等要点,验证色彩营销策略的运用成功与否,同时建立商务信息资料系统,利用色彩营销积累的资料,更有效地为下一种产品或者下一轮色彩营销策略提供帮助。

(四)色彩搭配设计行业方兴未艾

色彩营销的流行,使色彩搭配已经上升为战略问题。使用什么色彩不是设计师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只有色彩专家与设计师协作开发才是理想的状态。今后的时代需要色彩战略家,是色彩搭配的时代。

色彩搭配设计师,就是这样一群执掌色彩营销的掌门人。他们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色彩研究与咨询。他们追求完美、热爱生活,可以称得上是用色彩扮靓生活的魔法师。生活里所有的颜色都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他们用自己对时尚的感悟装点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今天穿什么,大到城市的整体颜色,都是他们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色彩搭配设计师这一职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和大众公司新甲壳虫,到中国化妆品羽西和雨燕汽车,在他们成功的色彩营销中,色彩搭配设计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流行色协会已经开始了色彩搭配设计师的资格认证工作,考试合格获得由中国流行色协会颁发色彩搭配设计师专业资格证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市场反应良好,这些专业的色彩搭配设计师能服务于服装纺织、商品设计、建筑环境、平面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装饰、百货零售、美容化妆、形象咨询、园艺、涂料等各大企业,担负起企业的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等重要工作。

四、案例分析

(一)蚕丝色彩变化置换传统观念

商家常常会有一种思维定式:产品本身的色彩是天生的,是难以突破的。殊不知,创新地推出多种色彩恰恰最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蚕丝还有彩色的?”张老板睁大了眼睛,就是不敢相信:自己做了20多年的蚕丝服装,自古蚕茧只有一种颜色——白色,难道是自己眼睛花了?其实,张老板不是眼睛花了,而是脑筋太古板了。

去年年底,由浙江大学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联合研制成功的天然彩色蚕丝衣服,闯进了消费者的视线。主持这项研究的陈玉银教授介绍,眼下他们已经能让蚕茧天然具有红、黄、绿、粉红和橘黄等颜色。该技术是利用家蚕种资源库中天然有色基因,从而获得天然彩色茧育种材料,进一步选育出天然彩色蚕茧。去年,桐乡成功饲养彩色蚕茧16000多公斤。

由于天然彩色蚕丝会吸收紫外线,从而改变颜色。所以,该类蚕丝主要用来制作一些毛毯、针织内衣等产品。“天然彩色蚕丝的手感和羊绒差不多,是蚕丝中的精品,估计面市以后的价位比一般蚕丝制品要高,比如一件天然彩色蚕丝内衣的售价要四五百元。”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副总经理潘新明说。到今年年底,顾客就可以买到用这种蚕丝做成的衣服以及毛毯了。到时候,像孙老板这样按老思路做买卖的人,可就要被人甩在后头了。

(二)青岛台东商业圈动感色彩涂鸦

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美丽海滨城市青岛,是一颗镶嵌在黄海之域的璀璨明珠。以其旖旎醉人的风光和心随帆动的韵律,诠释着这座城市独特时尚运动元素。而享有青岛三大都市商业圈之称的“台东威海路步行街”以其独特浓郁的商业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消费者。可是在繁华灯绿的背景下,在时尚街区的周围,矗立着几座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居民楼。楼房的外置墙壁陈旧,色调灰暗。与时尚而具现代化的街区景观不相匹配,显得太过于突兀。对于这几座老楼的处理问题就成了横亘在市政建设部门面前的棘手问题了。若拆除的话,一、对于资源是种纯粹的浪费,而且有效利用的空间很大。二、强行拆除不但违背民意而且拆迁安置居民的费用也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况且许多居民几乎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该商业圈,早已习惯了当地的生活,突然让其到另外的地方居住,好多居民反映表示很难适应新生活。三、若拆除的话,爆破时所产生的粉尘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面对此种情况,那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防运用色彩来解决问题,给楼房穿件新衣如何?利用色彩来点缀它。于是一场在楼房外墙壁上涂鸦的色彩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待工程完工后,面对动感十足的五彩涂鸦,无不令游人为之眼前一亮。先前破旧的楼房现变成色彩斑斓的城市画卷,同时也成为了城市购物商圈的靓丽风景,不但美化了环境而拉动了当地的“眼球消费”,双赢的表现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市场经济的多样性。这种既环保又节约的色彩工程,着实是色彩运用,造就建筑史上经典构想的成功典例。同时也完美切合了中央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这充分说明了色彩可以轻巧的给市场营销插上翅膀,让其向更高的区域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下川美知瑠.色彩营销[M].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彪.色彩构成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3.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

4.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5.张玉祥.色彩营销魅力[M].高等职业教育艺术出版社,2003

6.菲律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荆雷.色彩设计概论[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我国电力行业具有垄断性特征,长期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着行业发展。随着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多的市场要求,地方电力更是如此。文章就地方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我国的电力行业是垄断性行业,其主体是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电力市场基本是卖方市场,即电厂发多少,用户用多少,而且由于用电指标的限制和电力建设的缓慢,形成了对用户的用电限制,因而造成经常性的限电拉路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大,电厂电网建设有了飞跃发展。同时,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都将被打破,电力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电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重要时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将推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透明的地方市场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电力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电力企业及广大干部职工应树立的重要理念。

一、地方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供电企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但与正在发生变化的客观环境相比,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许多地方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营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市场意识淡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电力工业,供电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一个供应商(供电局),客户不能自由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不能跨越自己的供电范围供电。这一特殊现象造成电力职工工作作风漂浮,服务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和供求规律一片空白,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徘徊。大多数企业迟迟不能实现由生产管理为主向市场经营为主的转变,以及从以计划用电为主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转变,重发轻供不管用。官商作风、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

2.管理体制僵化,没有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目前的地方供电企业不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条件,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债权利不明确。长期以来实行的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经济管理模式,致使供电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严重妨碍了供电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主动权和积极性。供电企业机构改革迟缓,绩效不明显。农电体制改革也没完全到位,许多部门还延续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营业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按行政区划设置,造成营业站所数量过多,管理不到位,劳动效率低下。电价执行不准确,随意性大。面向电力市场的营销体系尚未建立或正在考虑之中,难以应付迅速变化的电力市场的发展。

3.管理方法陈旧。供电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以产定销,有多大能力就供多少电,而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点,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供应。一些计划年代制定的法规、政策长期未变,不是从鼓励用电出发,而是如何计划用电和拉闸限电。售电方法还停留在坐等上门,手续繁琐,负荷管理还未进入到市场预测、负荷预测。对内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考核集中于年终内部市场的综合考核上,只有总体目标,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缺乏超前控制和同步控制的战略意识。电价的形成机制一成不变,一些地方的二次综合加价客户不堪重负,严重制约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4.管理手段落后。目前的供电技术手段、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无论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的运用,都难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当前社会窃电成风,违章用电猖獗,拖欠电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因为行政干预太多,法律显得无能。在技术手段方面,一是电力市场的监测手段落后,没有建立起负荷管理系统,电力销售的抄、核、收全过程未能实现自动化;二是业扩报装手段落后,从客户申请到报装接电、用户档案和合同管理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同时由于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业扩报一口对外;三是调度手段落后;四是用电管理手段落后,报表分析、计量管理、抄表收费主要靠人工完成,在销售环节人工干预过多,造成分析失真、估抄、错抄、漏抄等现象时有发生。

5.购电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不能因销售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许多地方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而利润增加却很少甚至减少。究其原因,就是成本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二、地方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以扩大市场销售量和增加市场客户为中心展开的,其核心是电力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及时对营销策略做出正确的调整,电力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电能和各种满意的服务,要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将电能送达客户端,而且只能在消费者的满意中实现自己的各项目标。按照4ps的营销理论,地方电力市场营销策略主要集中体现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和促销策略等方面。

1.产品策略。产品的整体概念是有形实体加上企业对用户所提供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电是一种商品,它的特殊性决定它的产供销一体化瞬间完成,电力产品市场首先要进行分析预测,摸清底数,掌握市场潜力,制定详细的市场计划。同时,加强用电市场的建设和电网改造。电力市场的载体是输电网和配电网,电能通过它们送到千家万户,只有拥有一个现代化水准比较高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作为商品的电能才能“卖”得出去。具体包括增加供电电源点,提高电能质量;根据用电需要进行电网改造;以优质的服务,去寻求和开拓市场。产品策略的重要内容是产品服务。电“卖出”去后,售后服务工作必须跟上,因为电力用户的满足程度,就是我们明天潜在的电力市场,因此,供电企业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故障处理上,而应从用户的需求—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售后—服务—故障处理—扩大需求的各个环节提供咨询或服务。要杜绝“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改变等待求助为上门服务方式,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社会承诺,采用调压或补偿方式提供优质电能服务,采用双电源、双回路和环网形式提供可靠电力。

2.价格策略。价格策略的三大中心是:成本、需求和竞争。电力企业由于目前依然是独家经营,电网统一调度,因此,围绕用户需求降低成本,避免搭车收费和乱加价,是扩大电力营销的重要措施。

(1)用户在办理用电增容过程中,一次纳供、配电工程贴费是制约电力销售的主要因素。为了激发用户用电的积极性,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可采取灵活办法,如对于已办理增容的用户闲置配变可依产权界限在本区域内调节使用。供配电工程贴费的收取,电力部门可采取分批收取,对于经济确有困难或社会性公益事业,贴费采取“减、缓、免”的政策,对于农网改造农村用户增容贴费免交,对于贫困地区电力部门帮助上新变压器,对用户采取租赁形式,鼓励其用电,防止一次性投资过大,把用户吓跑而影响用电的局面。

(2)规范电价提高竞争力。电力企业要开拓用电市场就必须规范电价,国家制定的电价并不高,但许多地方执行起来就变了样,如各级政府强加的搭车收费:“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的存在将电价人为加大,转移到用户身上,过高的线路、配电损耗及农民分摊的机泵管带费、公益企业用电和违章用电、窃电等都加大农民的负担,奇高的电价,使消失了多年的炼油灯、汽灯重新点了起来,严重挫伤了农民用电积极性,因此,规范用电秩序是当务之急。

3.分销和促销策略。电力销售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避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便于管理,降低电价。就目前电力销售体制是多样并存,有直管式,有趸售式和代管方式,供电企业管理用户变压器,以该处高压计量收费,至于每个用户拿多少,电力部门管理很少。以前国务院为减少企业和农民负担,避免乱加价、乱收费都曾取得一时效果,但终因管理环节和农电工责任心的问题,电费电价多次反复后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电力销售。

综上论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为买方市场,经营观念也产生了较大转变,这些变化都促进地方电力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需要,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入手,转轨变型,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发展计划,摆脱旧的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医院;医疗市场营销;营销瓶颈;医疗市场定位

1中医院的营销现状

1.1营销意识差,营销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的中医院大多数是公立医院。长期依赖国家的投入,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据笔者对四川省165家中医院进行营销状况和营销手段的综合调查,并结合不同经济水平地区进行分层抽样,抽取样本中医院16所,调查显示设有专职营销科室共10所,但只有4所有专职营销人员。在中医院运用的8种营销手段中,其中采用4种营销手段的医院有2所,占12.5%,主要的营销手段是“下级市场开拓”,其次是“宣传卡”与“电视广告”,像网络、报纸宣传等营销手段较少。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和医疗大省,在医疗卫生方面有很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中医院已具备初步的医院营销意识,但营销手段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与差异性。

1.2医疗营销人才缺乏、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存在误区

目前,绝大多数中医院严重缺乏医疗营销人才,而且某些中医院的管理层对医疗场营销化的理解还存有误区。如认为市场营销就是简单的打广告等等。人才的匮乏和认识的误区,已经严重阻碍了医疗营销实践的深入开展。

1.3营销程序不规范、医疗服务缺乏差异性

由于中医院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具体的营销操作上很不规范,比如有的中医院事先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营销环境调查和分析,没有进行医院的战略规划和医疗目标市场的细分,就盲目的医疗广告、举办公益活动等。这就使得医院的市场营销工作没有确定的针对性,在竞争策略上也没有出众的差异性亮点、缺乏个性,以至形不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营销组织尚未健全。医院内部缺乏企业策划、品质管理、对外公关等部门,这大大限制了医院进行服务营销的能力。

2中医院营销的瓶颈分析

2.1过分依靠国家的保护,缺少危机感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逐渐显现出来。其内在根源在于缺少信念危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禁锢,中医院对于国外先进医学以及医疗服务的接受较为被动。必须明白,医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需要扬长补短,中医院就需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目前的困境,用创新的思维来作出应对危机的策略。

2.2只重视医疗技术,忽略了医疗营销

“好酒不怕巷子深”传统营销观念已经远远不适应当今的医疗市场。杭州某民营医院通过营销运作,开业当天就诊病人就排成了长龙,直到晚上11点才强行停诊。这从侧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力量。另外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对待患者的服务态度生硬,导致患者心理的服务落差增大。久而久之,医院的软件形象就会降低。如果在设备和技术上不分上下的两家医疗机构,患者在选择上更倾向于态度和蔼、服务到位的一方。因此,如果中医院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再加上令消费者满意的营销服务,到位的营销宣传,必然会尽可以使消费者得到称心的医疗服务,又可以给医院带来丰厚的利润和良好的效益。

2.3营销策划与医院硬件衔接不到位

医疗服务营销作为一个复杂的软件工程,离不开医院良好的就医环境、领先的技术优势、高品质的质量管理以及合理的医疗收费制度等。有的营销管理层不断推出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如“费用封顶”、“折价优惠”。乍看起来,医院的营销工作搞得很到位,但由于医院的硬件有限,结果患者抱着期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而营销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硬件基础上和服务基础上的营销活动,才能实现患者对医院的完美认可。

2.4市场定位不确切,盲目制定营销策略

中医院所处的特殊环境以及中医医疗的特殊性,要求医院的营销管理者在定位时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定位的受众不应仅局限于目标消费者,从关系营销学的角度必须综合考虑,政府、传媒、同行业竞争对手、潜在消费者以及上游的医疗材料供应商等都是医院的外部公众。这些外部公众都可能对医院的服务、形象乃至医院本身产生重要的影响。否则医疗营销策略的制定,会具有片面性。3解决中医院营销瓶颈的策略

3.1进一步增强营销意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医疗营销在帮助中医院赢得机遇,战胜竞争对手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营销观念应该成为医院长期发展的一个中心理念。医院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学会运用营销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要用全新的观念来面对市场、分析市场;以高质量的技术来保障市场,以优质的服务来巩固和拓展市场。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更要引起医院管理层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要多层次、多途径的培养使用人才,不断摸索适合中医院营销规律的人才选拔与引进机制,为创造性的开展营销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3.2准确市场定位,实施全员营销战略

中医院应该遵循受众导向的原则,突破传播障碍,有效地将定位信息进驻到患者的心中;同时应该遵循差别化的原则,力求做到与众不同,实现个性化;还应该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这就要求中医院能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定位思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市场定位及其策略,密切监视市场环境,随时依据患者观念态度及需求、竞争对手策略、政府相关政策、供应商行为的等变化,调整或变更自身的服务产品及市场定位,主动把握市场的脉搏。

3.3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品牌优势

医院必须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出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不仅提供治疗疾病的服务,还要提供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服务,全面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这就要求医院要在人力、物力、就诊环境上面搞好基础;要充分的重视医疗服务的全部过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努力做到医务人员开架服务、护理人员微笑服务、医院做好售后服务、跟踪服务,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使中医院在公众心目中保持持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3.4注重有形展示,做好公共宣传

由于服务本身是无形的,而患者能直接感受到的往往是服务人员、服务设施、硬件环境等。所以医院要尽可能的使医院在硬件建设方面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在感官上给患者一种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医院可以通过与媒介的沟通,宣传正面新闻,吸引公众关注,提高知名度;通过参加公益性活动,进行医疗下乡、免费咨询、义诊、捐助和捐款、举办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等途径,树立医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4结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医院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用于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从市场实际出发,用营销的理念来武装头脑,用营销的思维来思索问题,用营销的手法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中医院才能更快地走出困境,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春,张瑞华,冯兴奎.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21-23.

[2]明康文,洪创雄.浅谈中医院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J].新中医,2006,38(9):82-83.

[3]吴向.强化质控提高中医病案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1):10-12.

[4]曾水源.试论营销策略在县级中医院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4):215,218.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众所周知,银行是经营货币和提供相关服务的金融企业,服务的本质是一种涉及某些无形性因素的活动,银行市场营销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商业银行营销是现代商业银行组织或银行营销人员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以银行最高领导层的战略决策和各级主管的管理哲学、营销理念、思维方式为指导,以市场格局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为导向,以竞争对手为参照系,以顾客、顾客需求及其未来变化为中心,以提供超值服务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顾客满意度为基准,以创建、扩大、巩固忠诚顾客群为目标,以适应、改造瞬息多变的环境与创造、改善人的各种需要、欲望和需求为手段,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活动,运用一整套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施和各种营销工具、技巧、方法,创造和实现银行与顾客的教育机会,变潜在的交换为现实交换和公平交易,进一步实现银行发展目标的带有全面性、整体性的银行管理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

2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的设计方法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结合银行营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商业银行营销体系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银行营销理念制定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营销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进而上升为企业文化。第二阶段,营销状态分析:主要是对银行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收集所有相关数据,对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包括营销环境评审和SWOT分析两个步骤。第三阶段,营销战略制定阶段:主要是通过市场细分,对各个营销机会进行评估,选择对本行有吸引力、最有利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确定本行及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个步骤;第四阶段,营销组合策略制定阶段,主要是根据本行的营销战略制定内部营销、传统营销、创新营销三大要素的营销策略,包括内部营销策略的制定、传统营销策略的制定、互动营销策略的制定三个步骤。第五阶段,建立与上述目标相适应高效的营销组织体系,包括营销组织机构的设置及激励机制、管理办法等。

3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措施

3.1树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理念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理念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所谓理念,就是银行坚持的一种信念,它产生一种规范力和推动力。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和目标,因此,理念是银行经营的源泉。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营销的基本理念以为以下几点。(1)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是指银行的各种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始终要追随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市场为导向,是因为市场存在比较经济效益,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位经济主体追逐的主题,银行也不例外,否则就会被同业市场竞争淘汰掉。(2)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上帝,客户是银行利润的来源,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扩大客户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完成银行自身的利润目标,最终获得客户和银行的双赢局面,是银行的基本目标。银行应先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努力满足客户的边缘需求,先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再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先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再满足客户的价格需求。(3)诚信经营理念。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经营问题之一是社会诚信不足,尤其是顾客的诚信资源。商业银行除了要广泛充分挖掘客户的诚信资源,建立起诚信约束外,自己也要树立起诚信理念,以信誉至上面对广大顾客和公众,以坚不可催的高信誉度赢得客户的信赖。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培育自己的诚信经营理念,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起诚信的榜样,取信于民,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会开辟更广泛的国际国内市场。

3.2广泛推行银行品牌战略

近年来,在金融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品牌营销已成为各家银行掌握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业务品种,在广度、深度、关联度三要素上作文章,通过应用现代高科技加以改造,并及时不间断地向市场推出系列化、特殊化、现代化的业务新品,辅之以精美的包装,广泛的宣传、良好的服务,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树立起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名优品牌,并通过现有的各种业务宣传阵地,以统一的宣传形象、统一的宣传资料进行营销,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对低收入阶层提供低费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型中介服务。根据不同年龄所拥有的资产和生活方式不同进行市场细分。另外在细分市场的同时,要认真研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差别经营、有取有舍、突出重点。银行要利用完整的营销和服务体系大力拓展客户市场,快速增加市场份额。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11篇

1、市场营销组合在产品方面的利用分析

市场营销组合为“复合结构”,产品总体概念包括“有形产品”、“服务”与“品牌”。水泥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于3个层次上需具独特价值取向,市场营销竞争模式中“品牌影响力”与“渠道整协力”具症结影响。价值取向皆以品牌为中心,于“有形产品”层面凸起“质量不乱性”,于“服务”层面凸起“产品内涵丰厚化”,于“品牌”层面凸起“品牌1元化”。

(1)有形产品,质量不乱性取向

有形产品为知足“客户需求”的载体,1般出现产品的“质量”、“机能”、“特点”及“包装式样”等,为品牌“价值及影响力”的根本,因水泥产品于“机能、特点及包装”等差异小,质量即成为有形产品“品牌价值”最直接反应。由中国水泥行业现状,高质量同质化,“质量的不乱性”是评价水泥质量的“首要标准”,亦是名牌产品“首要特征”,水泥产品质量波动大,将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隐患,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信念”,此为“重点工程”在价格较高的状态下仍选取质量不乱的水泥的首要缘由,企业市场营销量通过“质量不乱性”患上到强有力体现。由实质而言,水泥产品的“质量不乱性”为品牌影响力主要“物化表现情势”。

(2)品牌,1元化品牌取向

“品牌”是企业给予用户的“心理许诺”,以用户角度看,其主要体现于“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产品形象”主要出现为“产品差异性”,企业形象体现“企业个性”,凸起“企业精神”,让用户发生“认同感”,进而提高促销水平。伴同水泥业工艺结构的不断加快调剂速度,产品“同质性”偏向越来越强,包装情势亦由“袋装”向“散装化”发展,品牌单纯依托产品的“特性优势”与“外包装”而奠定的个性再也不显明,水泥品牌将由“产品品牌”向“企业品牌”转化。由此,“1元化品牌”将成为水泥企业症结“品牌策略”,其基于凸起企业形象而达成“企业形象”以及“产品形象”统1性,依凭企业“独特文化”、“价值观念”、“团队形成”、“技术特点”及“企业资产”等软件,逐步构建1种“组织联想”,且经“舆论、广告及促销”行动传布于“用户脑海”中,让用户对于企业“自发地”构成优良印象,进而为水泥企业市场推行带来巨大推进功效。

(3)服务,产品内涵丰厚化取向

服务,作为“产品总体概念”有机组成环节,随竞争加重日趋突显其首要性。“服务”成为企业“追求差异化”及晋升“产品附加值”的首要手腕,“产品内涵”通过服务患上以“丰厚”,最大限度实现客户价值,对于 “品牌价值塑造”及“客户瓜葛维系”施展首要作用,故此服务策略,实际上为企业“品牌影响力”及“渠道整协力”的综合体现。水泥产品以“品牌影响力”与“渠道整协力”入手,其服务策略重点基于“产品内涵丰厚化”,将“产品内涵”延伸为客户解决方案。

2、市场营销组合在定价方面的利用分析

水泥企业产品价格受“市场需求”、“本钱费用”及“竞争强度”等因素作用。企业拟定价格时需全面斟酌到上述因素,可实际拟定定价策略之时,需依具体市场特征及企业状态,着重某方面因素。整体而言,企业定价策略具体有“本钱导向”、“需求导向”及“竞争导向”3种。依当下中国水泥的“行业结构”、“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立足于“市场需求特色”及“竞争强度”,构建于“本钱领先”基础上的“竞争导向定价”原则为中国水泥企业必要选择。“本钱领先”竞争优势的确立,为水泥企业的“范围扩张力”及“资源配置力”综合功效的结果,不管市场结构为“完整竞争性市场”,或者“寡头竞争性市场”,竞争导向定价皆为“同质产品”市场上的惯用定价手腕。

3、市场营销组合在渠道方面的利用分析

当下市场经济环境里,“出产者”以及“消费者”在“时间”、“地点”、“数量”、“品种”及“信息”等方面存有许多差异与矛盾,分销渠道便可解决上述差异与矛盾。分销渠道,意指商品与服务由“出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进程里,获得此商品与服务的“所有权”或者者匡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及个人”,故此,分销渠道包括“经销商”、“商”及处于“渠道出发点与终点”的出产者与消费者。主要职能为“钻研”、“促销”、“谈判”、“接洽”、“融资”、“配合”、“物流”与“风险承当”,由渠道类型,依“分销渠道”层次分为“直销”与“经销”,“经销”依分销渠道宽度分为:多加经销商的“密集分销”、 少数经销商的“选择分销”及1家经销商的“独家分销”。

(1)影响水泥企业渠道选择的因素

一.产品特性。水泥属低值重量型产品,中间费用“运费”等为市场价格的主要组成部份,对于“价格竞争力”具直接影响。故此需选取出产者至用户运输“距离最短”、“中转次数起码”的渠道进行销售,即“直销”及“层次起码”经销模式。

二.需求特性。水泥市场需求具“集中性”、“地域性”、“范围性”及“专业性”特征,水泥企业的“价格”与“供货能力(包含“供货量”、“不乱性”与“及时性”)”为对于购买决策有影响的症结,故此高效力“扁平化渠道模式”为需求特色的首选。 三.竞争特性。因用户对于产品缺乏认知,购买意愿偏低,经销商亦无经销意愿,针对于此采用“拉式直销”营销,经销售代表的开发、培养市场,取得终究用户的认同与了解,以点带面拉动“整个分销渠道”及“营销网络”的构成、完美及发展。

四.企业特性。企业总体范围抉择“市场规模”、“客户范围”和对于“经销商”的“影响、节制”力,企业综合能力抉择了“哪些营销职能”由自己做,哪些需交由“经销商”执行。故此,“范围大”、“综合实力强”的水泥企业,首选“复合型渠道模式”;“范围小”、“实力弱”的企业,应首先依凭“经销商”拓展市场的“经销模式”。

(2)水泥企业的渠道模式选择

通过对于影响水泥企业“渠道选择”4个因素的分析,就中国当下水泥市场总体看,“直销与经销”并存的“2元化渠道模式”为水泥企业最好渠道模式。直销以“重点客户”为主,提供“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客户解决方案,益于市场开发;零售为特殊“直销模式”,主要面对于市场“零散小客户”。经销以“区域市场客户”为主,施行分销

计划,益于市场“巩固及发展”。2元化的渠道模式为水泥企业“渠道整协力”直接体现,即是“直销方式”与“经销方式”的整合,同时对于直销客户而言,是水泥“企业”以及“产业客户”构建长时间战略火伴瓜葛的重点,对于经销商而言,水泥“企业”以及“经销商”利益构建“联盟瓜葛”,对于“产业客户”决策介入者而言,为“营销代表”以及“决策介入者”构建个人“信任瓜葛”。 4、市场营销组合在促销方面的利用分析

促销策略,意指企业依促销需求,对于“广告”、“宣扬”、“销售增进”以及“人员推销”等各种促销模式开展的适量“选择及综合编配”,为企业“品牌策略”患上以施行的首要手腕。企业“促销组合策略”是不是适量,对于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塑造具症结作用。在促销历史发展上,企业最早划分出“员推销职能”,下面依序为“广告”、“销售增进”与“宣扬”。当竞争“产品相似”、产品置于市场“介绍期”、“开发期”、“成熟期”时,为造成“客户心理差异”、“培养客户认知”,促销策略具症结作用,促销组合策略公道有效运用,为水泥企业“品牌”影响力直接体现。

(1)影响水泥企业促销组合策略的因素

一.产品类型。因水泥企业“产业用品”是以企业品牌为主的“1元化品牌取向”,宣扬处主要以“凸起与改善”企业形象为重点,对于于水泥企业具首要促销功效。

二.促销目标。相同促销工具于实现不同促销目标,其本钱效益存有不同。增进对于“企业及其产品”了解上,“广告”效果最好,其次为“人员推销”,而对于“企业及其产品”的信任上,则多受“人员推销”的作用,其次为“广告”。购买者“是不是定货”及“定货多少”,主要受“推销走访”影响,“销售增进者”施展调和功效。

三.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在“介绍期”及“成长时间”,“广告、销售增进”的配合,可有效增进“消费者认识”、“了解企业的产品”。在成熟期,若企业想继续晋升市场占有率,最好手腕是以“人员推销”取代“广告与销售增进”,且要采用“赠品模式”开展亲密瓜葛及提示购买。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12篇

一、西北铝业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1.国有企业传统的惯性思维仍然严重存在,难以破除,部分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和要求,人员内部流动、末位淘汰机制未能合理形成,执行力不强,劳动生产工作效率偏低。

2.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需要加强,尤其是从事市场工作的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远远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4.财务管理比较粗放,需要严格的成本控制以降低各类费用和产品成本。

5.没有长远的、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营销战略,营销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6.西北铝业对市场整体的研究和统一的营销计划不够。

7.没有明确的目标战略,即便是在某些方面制定了目标,但也缺乏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

8.营销政策措施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还远远谈不上营销要素的组合功能。

9.营销计划是战术的,而非战略的,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和明确的思路。

10.销售人员的选拔、培训、奖励、晋级没有统一的政策。

11.营销政策措施更多地建立在感性基础上,而非理性基础上。

总之西北铝业缺乏对行业前景、自身市场定位和应采取的营销战略的系统分析,又没有把自身与竞争对手的资源能力进行比较,可以说,西北铝业的营销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还停留在自发的水平上。因此,为了西北铝业未来的发展,为了西北铝业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西北铝业有必要加强营销管理,制定长期的营销战略

二、西北铝业SWOT分析

1.西北铝业存在的优势

(1)生产设备先进、辅助设施完善。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熔炼、铸造、挤压、铸轧、压延、制粉等铝加工专业生产设备及配套的动力、工模具、检验等辅助设备。挤压设备有挤压力6MN~50MN挤压机11台,18m、22m、24m立式淬火炉和18m铝材时效炉各1台及成套的拉伸、矫直、轧管设备。压延设备有1600mm铸轧机3台,1800mm铸轧机2台,1450mm冷轧机、1700mm冷轧机、1700mm冷精轧机、1625mm铝箔万能轧机、1700mm铝箔粗中轧机、精轧机和拉弯矫直机各1台,高精度轧辊磨床2台以及横切、纵切、分切、分卷、合卷等配套设备。其中由日本引进的25MN双动反向挤压机、由意大利引进的1450mm冷轧机和1625mm铝箔万能轧机,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由奥钢联引进的1700mm箔材粗中轧机、精轧机,为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由德国西马克公司引进的45MN双动反向挤压机,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装备。

(2)环保设施齐备、环境治理达标。西北铝业在同行业中,率先达到了行业要求环保标准。公司已经通过了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使企业的环境管理又更上了一个台阶,远远走在国内同行业其它企业的前面。

(3)人员素质较高。从公司人员结构状况来看,大多数职工拥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铝加工理论知识,同时近年企业本着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精简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行人才战略,将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采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人性化管理;在分配制度上大胆拉开差距,加大了向关键岗位人员倾斜的力度。

(4)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良好的产品质量。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依照150900标准、以“持续改进改进工作质量、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质量方针,采用国家技术标准、国外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根据专用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了企业技术标准,针对顾客不同需求及企业生产能力,制定相关的技术协议。

2.西北铝业存在的劣势

(1)人员较多难以消化。与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西北铝业面临人员富余问题,若与同等规模的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相比,公司大约多出100多名在岗人员。

(2)国有制企业机制不灵活。西北铝业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那种国有体制下的诸多弊端,均在西北铝业中体现出来,并且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公司的营销能力薄弱,缺乏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市场经济是信息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西北铝业缺乏对市场的研究,对产品的研究,对客户的研究,没有健全的客户网络和销售网络,营销能力薄弱,目前的营销仅仅建立在销售市场较好情况下的一种简单推销。另外,公司没有相应健全的信息系统,缺乏及时生产能力,缺乏生产柔性,缺乏对顾客的及时供货能力。

3.西北铝业面临的机会

(1)西部大开发、三线企业搬迁、国企改革带来的政策机遇。

(2)GDP高速增长、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市场机遇、铝箔需求市场的迅猛增长。

(3)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受到政府的鼓励和大力支。

(4)区域和产业发展政策及影响。随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城乡电网改造、“西电东输”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交通、建筑、电力等基础设施产业得到更大投入的同时,也将大力推动铝消费的增加。处于调整阶段的国内铝业很可能在国内市场先找到突破口,由大量需求铝产品的产业发展来带动铝业自身的发展。

4.西北铝业面临的威胁

(1)氧化铝粉、电解铝价格的上涨。

(2)铝箔行业竞争对手规模扩大、竞争加剧。

(3)国际铝业集团进入中国。

三、西北铝业的营销战略分析

1.总成本领先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可以为企业在市场上赢得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这种战略要求企业达到经济规模生产,尽力降低生产成本,控制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费用。

2.产品差异战略

产品差异性战略也称特色经营战略,采取这种战略具体方法是:通过公司形象、产品特性、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便将企业自身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别开来,使用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从而愿意为企业的产品多付钱赢得超常收益。这种战略使用户的价格敏感性下降,回避竞争者的价格竞争。

3.目标集中化战略

目标集中战略也称专门化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主要通过满足特定用户群的特殊需求或者将精力集中于有限区域市场或产品的特定用途的方式,来为自身创造竞争优势和建立市场地位。这一战略的前提是: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一特定的市场服务,超过在更广范围内竞争的对手。

4.组织高效的营销队伍

销售渠道策略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之一,企业如何把产品最有效地传递到用户,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与对手进行竞争的有效手段。西北铝业的产品是属于原材料产品,其销售的渠道和消费品不同。为采取直复营销管理,加强商管理,加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办法,电子商务将是华西铝业分销渠道未来发展的方向。

5.价格战略

西北业应根据企业的基本战略需要,灵活的选取定价目标。从中长期看以市场份额为目标,近期以生存为目标。按定价目标相应的定价方法为中长期以成本为中心定价,特殊产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定价,近期以竞争为中心定价。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渠道;创新策略

1引言

营销渠道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同时也是变数最大的资产。它是企业把产品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这个路径包括企业自己设立的销售机构、商、经销商、零售店等。对产品来说,它不对产品本身进行增殖,而是通过服务,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销售渠道起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作用,完成厂家很难完成的任务。

2传统营销渠道的弊端

传统的销售渠道呈金字塔式的体制,因其广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此种渠道层级可谓传统销售渠道中的经典模式。但是,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传统的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企业对最终用户的控制是有限的,企业不能直接接触绝大部分最终用户。其次,企业需对分销体系的控制进行大量的投入。分销体系内部渠道各经销商的独立性造成了分销体系的松散性,客观上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去从事对经销商的统一管理。第三,最终用户得不到更多的购买渠道。一般客户只能在专卖店、经销店去购买。对客户而言,没有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渠道,购买的信心与成交的可能性都会受到影响。

传统的销售渠道确实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必须面对高成本费用的困扰.很多企业在改变传统的销售渠道的转变之中,尝试到了渠道转变带来的利益。如由总经销商为中心,变为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由于渠道的缩短,厂商和经销商都把终端客户的决胜把握在手里为渠道发展的重点。再如由交易型关系向伙伴型关系转变。传统的渠道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即每一个渠道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渠道和厂商的整体利益,现在渠道成员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追求双赢(或多赢)。总之,营销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经营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3营销渠道创新策略

强大的渠道需要企业策划者制定出合理的营销渠道创新思路,它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无论过去默默无闻,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在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策略、营销手段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

(1)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拓宽通路。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在空间上的边界被打破了。同时,层出不穷的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信息的爆炸性增长都促使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拓宽通路。增加营销渠道是原有的市场营销系统行之有效的修正和创新的好方法。增加营销渠道,就是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重点在渠道的宽度上结合实际市场情况进行新渠道的寻找与开发。通路的拓宽是一件具有无限创新价值的事,将会成为未来通路创新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媒体称为超级终端的新型零售就是凭借强大的增加通路整体规模优势和创新渠道开始抢夺渠道的控制权。

(2)实力有限的企业应提高效率,缩短通路。对于绝大多数实力有限的企业而言,缩短通路,减少渠道环节,创新渠道机构,减少通路费用,加强市场的开发力度,提高对消费者的沟通效率,增强对终端控制力,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缩短通路的方法下,企业不仅可以保持对市场变化的良好适应性,而且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获得竞争优势。惠普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为了提升其经销商的业务、管理能力,HP公司创建了“经销商大学”。该机构的设立是HP一直关注缩短通路的成长与建设、一切以缩短通路,创新渠道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其经销商的业务管理能力,使经销商和HP共同成长、进步。(3)在企业与分销商之间建立逆向渠道。为了保证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注重的不仅是信息可以单向传递,而且也能逆向传递。在企业与分销商之间建立这种逆向渠道创新方法,保持了渠道系统的灵活性,而且通畅的信息传递也避免了企业组织的僵化,保持了对市场变化有灵敏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格力电器的某区域销售公司脱胎于原来的大户制市场模式,为了实现渠道的长期稳定均衡和良好的控制性,格力电器采取了一种看起来似乎是折衷的变革办法:格力逆向渠道创新,格力的这种做法,使渠道权力在渠道系统中实现长期的稳定,从而实现了对渠道的良好控制。

(4)渠道职能分解,重新组合。渠道职能分解,组合创新的方法是渠道成员进行渠道结构改进与创新的基本方法。既把一批改造成配送商、把一批改造成仓储商、有限职能经销商,运用“经代商”新概念进行渠道职能分解,组合渠道创新,从而增强了企业市场营销的功能。南京苏宁电器集团创建的这种“商家淡季支持厂家,厂家旺季回报商家”的新模式便是致力于建立厂商双方渠道职能分解,组合创新典型案例。这个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营销渠道的构建应该从企业的职能分解,组合创新思想开始。厂商关系本来就是一个唇齿相依的整体,而不是被割裂的两个利益主体。对企业来说,分销商不仅仅是企业的交易对象、企业商品的销售者,它们更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伙伴,帮助企业的分销商和企业共同发展将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营销优势。

(5)产品分解,组合渠道。产品分解组合渠道,就是在这个渠道系统中,渠道内部化系统中的产品要拥有良好的分解与组合的措施。这个系统实际上是个真正的“统一体”,“统一体”内部成员的利益关系趋向一致,具有长期的稳定、均衡性,渠道成员在产品分解组合创新上,要保持高度的一致,谋求共同发展与长期利益最大化成为最优的选择,并成为行动的准则。产品分解组合创新渠道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不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此的成本一般的企业能负担,企业可避免要面临跨领域经营的“有限理性”的问题。对于较低的投入而言,这是绝佳的选择。在这个系统中,企业产品分解与组合的利益是一致的,目标是同一的,所有企业追求的是整个系统利益最大化前提下的各自利益最大化。因而大家共同维护产品渠道的分解和产品渠道的组合,使得它在渠道中的分布处于均衡状态,而且这种均衡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6)厂家借用经销商渠道。厂家借经销商“壳”,实行“托管”经营渠道方法,是指厂家借经销商渠道建立的路径由外而内、从松散到紧密,对于已经建立了交易关系的分销商中选择合适的伙伴,构建较浅层次的伙伴关系,再逐步深入发展合作关系的一个自然的选择和发展的基本过程。“托管经营”回避了市场营销渠道中经销商的素质缺陷,吸收托管经营的优点,一经推出就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并成为很多企业秘而不宣的经营法宝。

参考文献

[1]张毅.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侯忠义.渠道危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14篇

以目前我国的市场现状而言,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或者说是“产业”渐成规模,但由于的发售与运行具有非常强的行政性,因此,作为一种商品的市场色彩并不浓厚,的营销方式还有许多尚待改进的地方。

1.品种比较单一并且个性不强

当前,我国品种有中国体育和福利两种,这两种属同类产品,体彩有排列3排列5、超级大乐透、29选7、22选5、七星彩,福彩有双色球、3D、七乐彩,售价一般都是2元,玩法相当近似。

足球是我国中形象比较突出的一个品种,2004年销售1.17亿元,2005年1.21亿元,但由于足球是随国外联赛进行的,在没有足彩销售的“真空”期内,电脑体彩的销售出现了直线下滑的现象,例如,安徽省阜阳市在2006年,有足彩销售的3月份,销售额近1000万元,而没足彩的5、6月,销售额不到600万元。因而开发出特色鲜明而又可持续增长的新品种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2.奖金额度小

目前,我国体彩、福彩的各种玩法的中奖概率偏低,而且奖金不高。各国即开型奖金大多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小康水平生活20年的总数,有足够的吸引力,一般在55%~70%之间,法国60%~70%,美国加州57%~65%,南非55%~66%,我国则是50%左右。如为迎接奥运启动的即开型体育“顶呱刮”的5元票头奖为10万元,10元票头奖奖金25万元,与国际水准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距离。

3.销售网点分布不均且缺乏统一形象设计

体育在全国有8万多个销售网点,福利在全国有7万多个点,但在农村地区销售网点仅达县一级城镇,出现很多销售盲点。比如,安徽省体彩的销售点大都设在城市的街道、居民小区等繁华的地带,乡镇上设点极少,又以单独的营销点为主,不方便消费者购买。又如,2006年,江西省体育销售网点主要分布于地级市,仅南昌市与九江市就占了全省的一半。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站大多数租赁杂货铺、农贸市场的一个角落,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低、小、破、旧、暗,乱,根本谈不上环境条件、卫生状况、服务质量的标准化。

4.缺乏针对各类需求的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

表现在价格策略方面缺乏灵活性和市场宣传的单一性。目前,我国多为2元一注,价格策略过于僵化。而不同彩民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人偶尔买买,有的人则是老顾客;有的人一次买一两注,有的人一掷千金;有的人常年只玩一种玩法,有的人各种玩法都想体验一番;有的人心态平和,有的人急功近利,把彩市当作。因此,在价格上一刀切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目前的媒体信息传播主要以一般形象广告和开奖活动为主,的社会贡献仍然缺乏具像、动人、有效的传播信息,很难吸引高端人群。据调查,在我国的彩民中,中低收入者占60%,女性彩民占20%左右,大专以下文化水平的彩民接近70%。

二、解决我国市场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市场的现状,我们应抓住时机研究市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为业的发展建言。

1.开发新品种

国外体育均为对体育赛事进行预测的一种,与我国体委发行的所谓“体育”完全不同。在美国,竞猜型体育在诸多中比较走红。美国的各项体育活动,如篮球、棒球、足球、橄榄球、拳击、网球等都发行。在我国,足彩刚刚起步7年,曾与足球为伍的篮球2005年推出,仅仅过了两年就由于销售情况不景气而退出市场。2008年,借助奥运契机,国家体彩中心又开辟奥运这一全新种类,这样看来,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才刚刚在中国迈出第一步。但这条路若要顺利地走下去,就要在产品种类、玩法结构上下功夫。再者,在国内拥有数量众多拥戴者的乒乓球、排球、围棋还没有挂彩,开发的余地还很大。

纵观世界的品种,其玩法游戏主要是现金数字、图形符号、九宫格、六图三同、拼图、跳格、扑克、骰子、麻将等,又可以组合变化出多种游戏。这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对我国彩民来说还见识很少。比如,新年将至时,世界各地都会推出一些专门为庆祝节日而设计的形式多样的。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节日是西班牙传统圣诞——ElGordo(又称胖子),它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法之一。这种诞生于1812年,销售收入的70%用来返奖,每年圣诞节,ElGordo都会派发上亿元的大奖,在开奖的那一天,西班牙上下举国关注。2006年,西班牙圣诞派发的奖金总额高达21亿欧元。

此外,还要增加与销售的相关产品,如关于技巧、摇奖预测甚至概率论的书籍、“染彩”报刊和电脑软件、相关器具等,让这些都成为热销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需求。

2.宏观上增加奖金数额,微观上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随着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新增的玩法中或在既有玩法中选几种比较有影响的玩法作试点,以确定一个更加合理、更吸引人的奖额。此外,重视价格促销策略,像商场的各色促销活动一样,把彩民细分为几大群体,高级玩家、老顾客可享受金卡、银卡、VIP卡的优待,也可适当打折、免费赠送若干注,也可以采取买一送一、打包优惠的办法吸引想尝试多种玩法的彩民。

3增加销售渠道

发行网点的管理与传统的商业管理方式是相似的,尤其类似于连锁零售业的管理方式,它们都讲究网点的合理分布、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在这方面,对国际业发达的国家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车站、快餐店、超市、便利店、手机店、邮局、报亭、储蓄所等已形成网络和规模的终端发行,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彩民和潜在彩民。尤其是邮局和储蓄所,对挖掘农村彩民意义巨大,作用巨大。

4.加强多角度宣传,强化的公益性形象

如果把公益性跟业密切联系起来,就能够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在宣传中要拓展彩民心理适应度,注意避免一夜暴富的不良刺激性的误导,同时,又要被更广泛、更高端的人群认可,这是发展必须把握的关键。

除直接宣传外,还可以通过大型文化营销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比如,2008年10月辽宁省举办了第二届体彩文化节系列活动,3936张体育涵盖了全运会、亚运会、世界杯、奥运会等许多重大的部级、世界级体育赛事,包罗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农民体育、残疾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体育场馆建设、民俗、风景、历史人物等多项内容,充分体现了体育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公益性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特点,让参观者对体育有更深的认识,对体彩品牌形象的树立功不可没。

5.要关注点的形象设计,优化运行环境

有消费者偏好调查得到以下数据:44%偏好者,14%奉献爱心偏好者,42%主观动机不明确(主要受销售环境和气氛所感染而决定购买)。也就是说,有42%的购买者是机动的,易受感染的。制造良好的销售气氛对吸引这42%的购买者十分必要,如对地点外部形象的统一设计,对服务人员着装的统一要求,对环境布置、服务用语的标准化要求等,通过改善点的外部形象和运行环境,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业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对全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所以,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的手段,做好销售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英杰.安徽省体育营销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2008,(6).

[2]肖琪,仝仕胜.对江西省体育营销现状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

[3]曲辉,陈.沈阳市体育消费者市场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6).

[4]本资料来自2006年12月20日江苏体彩网

市场营销分析论文范文第15篇

1.战略服从于战术

正如结构要服从于功能一样,战略要服从于战术。也就是说,战术上取得成功是战略的唯一的最终目标。如果已定的战略无益于战术结果,那么,这样的战略就是错误的,而不管它有多么完美的形象与体现。战略的制定不是从上到下,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将军只有深入了解战场上发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战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战略不是来自涂有防腐剂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于市场的土壤里。

一个完善的战略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用,而没用其它别的意图。在军事活动中,一项行动计划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位士兵作好准备,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向唯一的敌人开战。换句话说,就是在战术上运用实力原则。重大的战略可能是大胆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惧的,但如果从战术上看,它不能保证战场上的军队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任务,那么,这个战略就是彻底失败。就这方面而言,没有坏的战略和好的战略之分,它本身没有天生的优点。它们不像一部小说的情节或一部电影的轮廓,只等着有人给填上正确的词语和音乐。它们也不同于艺术作品需要从它们独特性、创造性和大胆的构思几方面来判断,营销战略应该从它与消费者和竞争者的联系方面来确定它们的效果。

在军事战争中,一个认真学习战略的学生是从刺刀的研究开始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在12岁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深深地懂得什么是战争,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争:在耶拿之战他被法国人俘虏了;在波罗的尼,他参加了拿破仑与沙皇的军队激战;在贝尔塞纳河畔,他目睹了历史上最悲惨的场景之一——数千名法国人被踩在哥萨克人的马蹄下;他也参加了滑铁卢大战……,他的伟大战略思想是在战火的熔炉中产生的。克劳塞维茨之所以懂得胜利的意义,因为他曾饱尝过被战败的苦难。所有伟大的军事战略家都有相似的经历,他们通过先研究战术来掌握战略,战略要服从于战术。

把一门大炮装在一台内燃机的上部,再配以装甲和履带,这样你拥有了什么?坦克——相当于拿破仑时代的大炮的20世纪的武器。

二次大战中最优秀的军事战略家也是从军事战术基础学起,这也许不是偶然的。1917年,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坎莫波罗战役中的观战者,当时,英国人发动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的坦克进攻。1918年,巴顿成为美国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同年后期,他率领坦克部队进入圣密哈尔前沿阵地。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和横跨法国的激烈的攻击战中,巴顿用他的坦克战术,使他的第三军打破了夺取阵地方面所有的世界纪录。

尽管他有性格暴躁的缺陷,但巴顿无疑是一位精明的战略家,他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应归功于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想的影响。他曾说过:“我们不能先做计划,然后试图让环境来适应计划,而应该使计划适应于环境的变化。我认为,高级将领中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在于他是否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广告就是当今营销战中的坦克和大炮。作为一位营销战略家,只有你掌握了如何使用广告的战术,你才能摆脱艰难的不利地位。由于许多管理人员忽视了广告力量的应用,他们下令发动自杀性的进攻战以袭击掩藏着的对手,这极类似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中曾发生过的事。巴顿说:“敌军的背部是装甲部队极易攻击的地方,设法去攻击它。”苹果公司雇佣约翰·斯考利,不是因为他了解百事可乐的配方和如何经营瓶装工厂,而是因为他处理广告的艺术。尽管命运总与斯考利的办公计算机战略作对,但他的广告至今仍在使用,他创造的以乔治·奥威尔为主题的1984年的广告产生了其它任何一项电视信息无与伦比的巨大冲击。

这并不是说人唰推销和其它营销手段过时了。在营销战中,每种武器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拿破仑时代的步兵的作用一样),但广告是最重要的武器,如果一个公司想赢得一场大的营销战,必须把广告处理得完美无缺。批评家引用了许多事例来证明处理不当的广告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IBM公司成功地推出了微型机,并没有因为广告中有查理·卓别林的滑稽形象而遭受损失;的确,质量差的广告对巨大的IBM公司来说只是一点小小的麻烦,但对于那些没有和IBM公司同样大实力的公司而言,低劣的广告将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2.战略容忍平庸的战术

战略来源于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奇怪的是战略并不依赖于最好战术,良好的战略的精髓在于不依靠完美的战术也能够在营销战中取胜。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广告也能赢得微机战,因为,在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前,作为第一家生产家用计算机公司的战略就保证了IBM公司的成功,这种战略使公司的战术顺利实施;而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则决定了IBM公司采取这种战略。

在认识到广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时,许多公司领导又错误地依赖于它,他们试图寻找广告中的绝招以保证公司在战争中取胜。有些公司把赌注下在宏大的广告计划上,希望它会挽救局势,但这样的局势很少得到挽救,道理是相当简单的;如果战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战术也可以取胜,如果需要完美的战术才能取胜,那么这个战略就不是可靠的。换句话说,既依赖于完美的战术同时又依赖于一个不可靠的战略的公司,它将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失败:①不完善的战略;②对完美战术的依赖,这在历史上很少出现。

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营销战和军事战一样,命运有时与人作对。克劳塞维茨说:“局势越是无法挽回,越易遭受严重的打击”。依靠完善的战术来取胜的营销将领常常很快会抱怨武器失灵。在今天的战场上,广告是常规武器。

3.战略指导战术

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有些将领忽视对战术问题的研究,因此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变得对战术问题敏感了。如果一个战略从战术的观点来看是可行的,那么战争一开始,战略就应当指导着战术。

一位善战的将领应该能够忽视战术上的困难,以便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时,花费大量的财力去克服可能阻碍总体战略实施的困难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时为了实现有助于总体战略成功的战术目标,不得不在短期内亏本经营。反之亦然,如果战术目标与战略相矛盾,你也许不得不缩减甚至放弃盈利产品的经营,对一味追求销售量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就会惹起许多麻烦。克劳塞维茨一贯强调战略的整体性。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同念,即夺取某一当然的战略要地或对一个无防御的地区的占领意味着一切,除非它有利于总体行动。克劳塞维茨又提到:“正如商人不能将一笔生意的所得拿出保存起来一样,战争中的单项优势也不能和总目

标相脱离。”像可口可乐这样的20世纪的贸易商有时会忘记一条19世纪商人都熟知的原则,他们愿意引进一种需求不殷的产品,如减肥可乐来出售,而当他们的泰博的生意下降时,他们又表示惊讶!记住:“单项优势不能和总目标相脱离。”

产生分权式管理方法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公司的战术缺乏战略指导。像产品大量扩张一样,分权式管理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看,公司注定要遭殃。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它最近为长期的分权式管理付出了代价。现场决策是大多数分散组织用来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现场研究战术问题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仅是一个部分,仍需要有人将各组成部分联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战略。

4.重点进攻

在一定时期内,一项目标会控制着一个公司的战略计划,公司的资源应当优先满足这项目标的需要,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重点进攻”。

分权式管理和公司的战略缺乏整体性导致了多面进攻,这在今天的美国企业中是常见的。有些公司成功了,有些公司失败了,但没有一家能协调一致,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埃克森(EXXON)公司投身办公用品系统的不幸经历为例:Qwip、Qwyx、Zilog、Vydec、Daystar、Dialog和Delphi,这些都是埃克森公司进攻办公用品市场使用的一些牌子,但它的战略表现在哪里?石油与水的组合要比石油与办公设备的组合好得多。IBM公司的微机开发与埃克森公司的盲目行动正好相反,它的微机开发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防止公司的主机生意受到侧面的攻击,且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微机开发(同样的思想使IBM公司360/370主机产品线提前出现了几十年)

有些公司经常为其下属组织提供财力和物力,可在实际经营中却很少或根本就不对它们进行指导。“拿这些东西去赚钱”是采取多面进攻的公司的一般指导方针。而公司的下属组织在开始经营时,一般都倾向于对“机会目标”发动进攻。既定的目标容易捕捉,这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们是否会有长远的未来呢?就拿文字处理机来说吧,当IBM公司的重点转向通用办公计算机时,文字处理机市场相对开放了,所以,兰尼亚公司、CPT公司、NBI公司以及其它一些公司迅速地进入这个市场,试图抓住这一目标,但明天这些公司将奔向何方?华纳通讯公司购买了阿特罗公司时,其长期战略是否存在?过去,这些公司的行动被时髦地称为多样化经营,实际上,他们在公然违反军事准则中最基本的东西——集中兵力。MCI公司为什么要一直与世界大公司之一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交战?并通过开设MCI邮政业务开辟了第二战场?从军事观点看,这样做毫无意义,当这项业务的经营亏损上长时,这项活动在营销方面看似乎也没有存在的意义。通用汽车公司以25亿美元从达拉斯的罗斯,波罗特手里买下了电子数据系统后,他们想干什么?可以肯定“它毫无战略意义”。

如果公司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偶然的,那实在是糟透了(他们提供了我们不能拒绝的机会)。要是公司放弃他们的整体战略而只发展多样化战略那就更糟了。拿索尼公司来说,据《幸福》杂志报道,它已制定了50—50的战略,即到1990年要使生产的消费品和非消费品各占50%,以取代今天的80%和20%,这样做有意义吗?不!这样只不过是把资源从获胜的战场上转移到失败的战场上,况且索尼公司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在消费品生意上面临着危机时做这一切。

5.进攻与反攻

物理定律描述到:每一对作用力都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但许多营销指挥官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却好像他们的敌人没有任何反应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比它更远离事实了。可能发生的事恰恰相反:你降价50%,你的竞争对手也很可能这样做;对于每一项行动,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做出某些反应,即使他们不能与你的最初动机完全一致。不要陷入自己的盲目行动中。一项可行的营销战略是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击的,许多营销战的基本原则已认识到了反击的危险性,进攻原则之二即是:寻找并攻击领导企业实力上的薄弱环节。因为,领导企业为了阻止这样的攻击,他们不得不削弱自己的实力,这实在是他们不愿做的事情。

预测市场份额变化是分析反击可能性的另一种方法,有些公司大胆地预言到他们将占有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却没有估计到这一过程中会发生的反击,受伤的大鹰也会做出反应。要考虑到反击的存在,但与处于进攻地位的你相比,你的竞争对手将花费更多的财力,作出更大的牺牲才能保护他们所拥有的东西。

6.行动并非独立于战略

不论一个公司采取或准备采取什么行动,它都不能与它所体现的战略相分离,行动就是战略的体现。

但是,许多营销人员认为战略与行动是可以分离的,例如,苹果公司曾声称,它打算入侵幸福500。现在苹果公司的人不能停下来自问:“我们的战略是什么?”入侵幸福500是苹果公司的战略,入侵是否成功除了考虑IBM公司的实力外,将主要取决于这项战略所产生的战术能否适用于苹果公司。当然,苹果公司可以利用营销战的基本原则(例如,在狭窄的战线上发动进攻)来增加它取胜的机会,但这些因素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更基本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拥有像苹果公司这样财产的小公司能够在IBM的老窝里与之较量吗?

成功的大公司常常由于错误地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而陷入困境,他们经常先决定公司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分派力量制定战略以实现他们的目标。没有一个大公司有实力这样做,总有些目标是他们所无力达到的。

精明的营销战略家生活在战术与实力的世界中,他们决不会因其自我意识而妨碍了判断,也决不贪图不可能的事情,更不可能发动超出合理目标范围的进攻。他们把精力集中于利用现有战术能够实现的目标上,而不是集中于宏伟的规划或空洞的幻想上。

7.战略不能与战术相分离

行动体现战略,战略体现战术,这是一个紧密无罅的序列,如果你想在某一点上将它割裂,你将自食其果。战术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制定战略,战略使公司行动的实施成为可能。一旦行动被确定,下一步就是战略指导战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障碍会危害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