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眼科教学;体系建设;数据模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建立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团队,为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1]。医生这一职业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走进医学院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将要面临一生的学习生涯,在校学习基础知识,走出校门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具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更加准确的判断[2]。在临床教学中,帮助年轻医生、实习医生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成为提高医生业务能力水平的第一要务。眼科是临床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但无论是中医或西医专业教材中,眼科是一门小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严重影响临床教学效果[3]。临床眼科大数据中,只有1%被运用到临床教学中,其余的99%如果能被很好的利用,进行数据整合,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升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临床医疗大数据技术与眼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建设健全眼科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眼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眼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主要包括对视觉器官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眼球拥有人体最复杂的神经结构,功能也较为复杂。眼睛为全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学与其它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与多学科有所交叉,眼科这种独立性与交叉性学科特点使其与其它临床学科教学存在差异[4]。眼科作为一门小学科,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治疗方式复杂,手术视野较小,操作要求精细,学生走入医学院校学习,只是为成为合格的眼科医生的第一步,所有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入临床。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眼科的师资力量、设备、资源还存在很多欠缺,特别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没有正规的培训,很多医生都是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导致眼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多弊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眼科医生。

二眼科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眼科的医生来说,眼科图像的检查结果是医疗信息技术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眼科影响系统为眼科专家编写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医生们可轻松管理眼科影响检查设备及影响检查数据。眼科管理系统可以与病例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通过眼科信息管理系统,眼科医生进行患者档案采集、存储、运输等,方便了医生的出诊流程[5]。眼科电子病例系统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生通过网络系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方法等详细信息,整个信息内容涉及病人信息的每一个流程,在医疗中,可将信息源整合,满足医院管理及法律的需求。

三临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分析

大数据一词最早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咨询,其包括大量的数据资料,多到难以通过现有的主流软件进行整合。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数据教育现代化•2016教育现代化•2017年8月第2134期173课程与教学处理模式无明显差异,但大数据处理体积较庞大,不像传统的数据结构化数据占的比重较多,大数据往往都是非结构化数据,所以在处理大数据时需借助专业的大数据处理器进行分布式工作。并行处理器可以对数据进行一步一步的查询、分解和分析,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提高并行处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分为映射和简化两个过程。经大数据技术的映射和简化过程,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一定的规则分割、分解计算,汇总结果。完成海量数据的并行处理。数据分解的目的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割、分割无数块的大量数据,再将大量数据送到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数据融合是通过并行得到的结果,再通过合并、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目前,从我国的各大医院执行的几年信息化建设来看,大部分已经完成了电子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各系统的收集信息是准确的,但医院的临床数据较大,所涉及部门的收集信息数据多少、系统利用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临床“大数据”技术出现,临床上的“大数据”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模式来处理临床操作中的实际问题,首先通过医院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经过数据整合至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块,之后将收集到的大量临床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大数据”的服务器,并行处理机分解,发送到每个节点的计算和处理,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从大量捕捉和总结选择的数据相似的项目,通过分类和排序,将得到一个更具代表性结果。未来数字化医院发展的目标是临床大数据,是未来医疗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临床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工筛选和统计信息的过程,通过临床大数据的整合与分类使临床信息更加准确和真实,数据量也能得到更大的处理。在临床教学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建立一个覆盖临床系统、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的“大数据”模式产生的所有数据,该模型可用于分类眼部疾病,使医院眼科记录不仅是停留在一个病人,而是可以从更高层次的分析挖掘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真的能改变过去的临床教学和研究数据的临床应用。

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眼科教学体系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未进入临床的学生难以获得临床资料,查找资料时需要查询多种媒介进行查询,查找各种书籍,对于有些问题需要观摩老师现场教学,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学生能够直接接受老师现场教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文献查阅经常会出现漏查的现象,影响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用临床大数据进行眼科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根据大数据的分类和整理特点,学生通过大数据分类能够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临床教学中心转为学生,临床大数据使学生能够查阅老师的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真实模拟疾病的诊治过程,进而使教学形式更加自由,教学效果更加完美。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在实习过程,经常是由1名老师带几名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每一位教师只能从自己擅长的工作教授学生一些知识,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耐心听讲,需要很长时间及精力去学习。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的变革,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带学生的模式。基于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变革,实现了学生多角度的病例诊断与治疗信息的查询,学习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新自己需要的临床资料,即便老师不在身边学生也可自主的学习,通过大数据学生还可学到其他眼科方向的专家诊断的案例,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对不同时间、不同数据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整合结果进行资料查询。例如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对眼科患者发生医院性感染原因、机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时,往往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大夫的多年临床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通过临床大数据中可调出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医生可根据此结果进行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大数据进一步查询,能够更加深刻的对当时临床医生的诊断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还可对眼科疾病进行分类、整合,利于学生独自调取患者的完整信息,也可查询某一类病症的信息,方便学生更加全面的接触到医院的相关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眼科相关的眼科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系统不断优化,“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利于对眼科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眼科临床大数据的眼科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于眼科临床教学中,利于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为眼科学生、医生、专家提供大量的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

作者:穆塔里甫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朱冉,程蕾,宋超.浅议现代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147-148.

[2]袁容娣.眼科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2):1738-1739.

[3]陈冬雪.浅析中医眼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7):158-159.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眼科护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主要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都较差,也就是学生综合能力较弱。(2)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眼科护理学为考查课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也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从心理上不重视。(3)学生毕业后大都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眼科护理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顺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眼科护理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从事眼科护理教学工作多年,探索出一些教学方法: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法,利用现有条件,从听觉(讲授法、讨论法)、视觉(演示法)、触觉(实习、作业法)等多方面多措并举,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介绍如下。

1应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法、利用模型教具教学、利用标

本教学、利用自身资源教学[1]

1.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常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非常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也是如此。比如眼球的解剖结构,典型的疾病图片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给学生看从网络上下载的图片、视频,使学生不但对眼球的解剖结构及眼病有一个“平面”上的初步认识,而且使一些护理操作更形象直观,使学生更易理解、记忆。

1.2利用模型教具教学

模型教具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利用模型教具可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眼球模型可使学生对眼球解剖结构有一个立体认识,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模型教具的应用是对理论知识教学的一种补充。例如利用眼球模型教具教授眼病知识,学生会很容易理解病变位置、病变形态,分析眼病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害,思维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延伸。

1.3利用标本教学

这种方法多在眼球的解剖知识教学中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型教具教学学生已对眼球有了大体了解,然后再在眼球标本上确认眼球各个解剖结构的位置及形态,再次观察病变时角膜、晶状体混浊的状态。接着让学生认识睫状体及脉络膜的位置、形态和颜色,进而理解它们的生理功能,尤其认识视网膜是白色透明的薄膜,而非模型、图片上的橘黄色。

1.4利用自身资源教学

上课前让学生互相对视或自己照镜子5分钟,仔细观察自己或同学的眼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同学或自己眼睛上确认眼附属器及眼前段的解剖形态、位置,包括眼睑、结膜、泪小点、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涉及眼表疾病时,如结膜炎,首先教会学生单手翻睑术(这是眼科护理不可缺少的一项操作),翻开同学的上下睑,确认睑结膜,在屈光不正同学的睑结膜上认识充血的状态,之后找到球结膜、穹隆结膜以及三者共同形成的结膜囊,同时可以直接教授学生滴眼药水和上眼药膏的方法。这样教学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角膜直接暴露于眼球最前端,容易发生炎症、外伤,要求学生必须确认角膜的位置,同时要求学生分析患者发生角膜炎时的视力情况、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不良后果,教育学生珍爱自己的角膜。

1.5电视教学

电教资源是我校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所展示的护理操作和手术过程都是非常正规、标准的无菌操作,而且都是在临床上验证过的,是学生学习的模板。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手术过程视频,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术后护理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讲到“白内障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在学生观看完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手术的视频之后,让学生讨论这样的患者该如何护理,护理错误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教科书中枯燥的理论描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的检验和补充

2.1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如绘图、手工制作

2.1.1绘图

绘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笔者对学过的眼球解剖、房水循环及一些眼病如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等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复习,让学生画出它们的解剖图、知识导图。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理解情况,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二是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手工制作

因为我校学生大多数是女生,手工是她们的特长。采用手工制作模式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学习方式。可以选用任何废弃的塑料瓶、塑料袋等塑料制品来制作眼球模型,可以不严格限制解剖形态,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制作的角膜上涂上牙膏、护手霜当作角膜炎模型,用凸起的塑料瓶底做成眼球的晶状体,在此基础上夹不同形状的纸作为白内障模型……这样的学习环境非常轻松,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会有成就感,再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许,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在学中玩、玩中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非常喜欢,并且印象深。

2.2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方法,如病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2.1病例分析

每次讲完一种眼病的护理,教师列举一个典型病例,要求学生分析。病例是医院完整的诊断、治疗、护理病例。首先学生自己分析病情,做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再对比医院规范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这样做一是检验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既建立了临床思维,又了解了标准病历的书写程序。因此,病例分析教学搭建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的平台,让学生尽可能熟悉实际工作环境,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工作打下了基础。

2.2.2自由提问

每堂课下课前,笔者总结本堂课所讲内容,然后留出5~10分钟时间供学生自由讨论或提问。他们会就自己或家人或朋友的一些眼病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做出诊断并提出护理措施。这个过程全体学生都在参与,能够根据真实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比单纯进行理论讲授更易于学生接受。

3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借用现代教育工作者常说的一句话: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让他们学得更好,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白衣天使。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因此,教师也要以这样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李 英 刘薪灼 单位:锦州市卫生学校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1卫生士官眼科学教学安排的局限性

目前,基层部队对卫生士官的职能定位还不太清晰,卫生士官多为全科学习,分科不细,从而造成从事专科的卫生士官较少,眼科等专科又属于较细的分科,专业知识分化度很高,造成普通卫生士官对眼科等专科知识重视不够;且卫生士官总体培训目标不明确,眼科学培训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存在普通理论课程偏多,实战和操作课偏少,职业教育特点不能实现,部队对岗位专业人才需求还不能满足。就如我校目前卫生士官的眼科学教学课程为4课时,传统讲的是常见的白内障,黄斑变性和屈光不正等常见眼科疾病,但卫生士官在基层部队所常遇到的疾病如结膜炎和干眼症,以及战场眼科学急救的内容涉猎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卫生士官教学模式的滞后性

职能教育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部分专业教员对卫生士官所需的任职教育内涵认识不够,不能用任职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行为;知识结构更新较慢,仅满足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军事知识和与军事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了解偏少;实践和战场教学能力欠缺,较多类同普通高校医学的教学模式。另外,有些培训机构存在教员更新流动过快,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造成教员培养、教学研究、方法探讨、经验总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员的教学准备、授课质量和课后辅导等方面,未完全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管理与科研质量的提高。

1.3卫生士官基础水平的参差性

受训预选卫生士官大多没有卫生方面的从业经历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目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实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有不小的困难。有的经过一定的医学培训,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基础;有的来自其他工作岗位,没有任何医学知识;有的具有大学学历,有的仅有初高中文化,文化和专业水平差异较大,势必影响教员对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另外,也存在一些学员学习专科的主动性不足、怕难怕学等现象,给教学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

2卫生士官眼科教学的改革

针对上述的这些眼科学教学问题,我教研室在实施了5年卫生士官眼科学教学后进行了教学总结和思考,根据卫生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准备在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2.1突出眼科学急救内容

战场急救是基层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广大官兵战场自救互救的基本手段。眼科战场急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战场急救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士官身处战场急救一线,对于眼科急救知识的掌握及面临急、重症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由于课时限制,教学改革的内容选择非常重要,选择范围过广,卫生士官一时接受不了,反而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选一般的常见疾病,遇到常见战场的急症疾病处理不了,不符合卫生士官的职能教学需求。所以笔者通过与有经验的教员及卫生士官学员一起经过讨论,最后建议就眼异物、眼化学伤、眼球破裂及眼睑裂伤四种眼科急症进行教学,考虑通过解剖生理、疾病发生发展及急救诊治三步来培养教育学员。

2.2调整课堂眼科学急症教学方法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卫生士官学员来校学习前多半未参加过卫生队工作,对临床疾病认识较少,对眼科急症和急救方法知之甚少。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PPT和视频相结合,与卫生士官学员充分互动,进行受伤士官和军医角色扮演小品等,把眼科的急症形象而立体地展现在学员面前。同时焕发起学员求知若渴的学习动力,并加以引导,从而达到掌握急救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眼化学伤时,可以用一个酸烧伤的小品引出授课内容,通过对如何判断酸碱烧伤及急救处理的讨论把眼化学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展现在学员面前,生动形象,便于掌握。

2.3增加眼科学急救模拟操作练习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CBL 眼科教学 应用评价

在眼科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CBL),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L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本文将CBL、LBL教学法应用在眼科教学中,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而充分了解学生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选取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的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要求这些学生进行眼科教学。在教学中,理论教学25课时,见习课占13学时,除了典型的问题教学(LBL)和临床见习之外,其余课时均为CBL教学4课时。将21名学生分为4个小组,并在不同时间段接受眼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全部学生都需要参与到教学中,当教师、学生提出问题后,应积极从课本中寻找答案。例如教师提供角膜溃疡、青光眼、眼球内异物等3个眼科临床病例资料,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讨论,采用渐进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从陈述某个病例开始至体检。当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帮助,然后再接着进行讨论。当每例病例讨论结束后,安排1名学生对该病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1.2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由教研室将调查的问题设计为选择题,学生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分析统计调查的结果,按照每项选择题每个选项的百分比来进行数据的描述。

2 结果

2.1 在眼科教学中实施CBL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2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全部的学生认为将CBL教学法应用在眼科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84.4%的学生认为仅仅只能作为眼科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方法,而只有15.6%的学生认为CBL教学可以完全替代典型的LBL教学法。

2.2 开展CBL教学的重要作用

94.8%的学生认为采用CBL教学法可以将课文中的前后章节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在一起;57.8%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对眼科疾病的了解;85.2%的学生认为采用CBL教学法有利于充分了解眼科临床的诊断思维;57.8%的学生认为CBL教学法有利于锻炼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42.3%的学生认为有助于了解眼科疾病的治疗和手术方式。

2.3 CBL教学课时安排

52.5%的学生认为安排CBL教学5课时最合适,5.4%的学生认为3课时最合适;5.4%的学生认为4课时最合适;15.7%的学生认为6课时最合适;21.1%的学生认为CBL教学法应多于6课时。但是,全部的学生都认为CBL教学法应用在眼科教学结束后是非常合理的。

2.4 应用CBL教学法存在的缺陷

5.4%的学生表示该教学法占用的时间太长,不比传统的LBL教学法;68.5%的学生表示不能深刻了解眼科疾病,也无法对眼科疾病检查的结果进行快速判断;15.9%的学生表示眼科疾病属于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眼科病例太深奥,难以理解,在病例讨论中,无从下手。

2.5 C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分析比较

在眼科教学中采用LBL教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而教师完全不参与到讨论中,看LBL教学法是否达到的效果会更好。通过调查统计,10.6%的学生认为开展CBL教学法更好;68.5的学生认为采用LBL教学法更好,而有19.9%的学生认为C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两者取得的效果都差不多,即CBL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

3 讨论

CBL教学结束后,学生普遍认为将CBL教学法应用在眼科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以作为眼科教学的辅助教学;大多数同学赞同在教学结束后采用CBL教学法,占用5课时;CBL教学与LBL教学相比,大多数同学认为CBL教学取得的效果更好。

由于眼科是一门专业性强、独立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若只采用CBL教学法,学生将对眼科疾病知识认识较浅,也不能更深入了解眼科检查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知识的欠缺,即使利用LBL教学法进行眼科基础知识的讲解,当教学内容结束后,开展CBL教学都会很困难。因此,为了使眼科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常见眼科疾病的掌握,将CBL作为辅助教学,从常见的眼科疾病为出发点,要求学生以临床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和思考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眼科疾病,也有利于学生对眼科疾病治疗和手术方式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病例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晖.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10(04):860-861.

[2]董骋寰,薛,黄焱.多媒体案例教学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06):479-480.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26-0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1]。笔者作为中医眼科研究生导师,主要针对眼科研究生在读期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期达到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掘出研究生的潜能,规范性地对研究生进行专业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地、有效地开展。具体如下:

1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优化教学过程

研究生在校期间首先进行半年的基础理论学习。我们打算打破以往的只要文字和图片简单罗列的电子教案,取而代之的是收集了临床中大量真实典型的病例实录、仪器检查、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等。另外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眼科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十分必要,通过探讨多媒体、网络化等现代教学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2],应用设计合理的Flash课件,可以将眼部的微妙、抽象的结构变得更为具体、真实。使得授课内容更为形象、具体,增强同学的兴趣,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便于记忆。做到中医眼科学教学内容的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使枯燥、抽象的眼科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作为研究生导师应该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立项,争取参加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医学课题研究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为研究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突破了教育统一的课程设置的共性约束,博览眼科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学习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与方法,注意科研意识的培养[3],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就能具备一个较高的起点,为研究生形成个性化的学术知识结构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为临床实践及课题科研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实践循证医学,并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4]

研究生进入科室后由导师负责,科室内老师分别带教。也就是每一名研究生除导师外还要有一名专职带教老师,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因为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实习带教中,重在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很多疾病的诊断须借助专科设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带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因材施教,量身定做实习带教计划,并亲自教学生怎样使用各种检查仪器,并带领学生做各种技术操作(包括各种眼科常规处置及手术),起示范作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过程。并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开扩视野。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眼科临床思维能力[5]。只有具备了临床思维能力,才能保证正确诊疗方案。使学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临床思维技能。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循证医学训练分5个步骤进行:①在指导教师协助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②针对具体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循证医学资源,检索所需文献;③根据循证医学评价标准,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得出最佳结论;④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该结论应用于患者的诊治决策中;⑤评价实践后效,以进一步提高。

综上,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打破以往的只要文字和图片简单罗列的电子教案,取而代之的是收集了临床中大量真实典型的病例实录、仪器检查、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等。另外应用设计合理的Flash课件,使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容易接受。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多媒体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1.1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眼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涉及的医学概念较多,且以形态为主,学生常难以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例如:在讲述眼的组织解剖结构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方式动态演示眼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眼的解剖结构[1]。比如讲述房水循环过程、视网膜循环等,我们可采用Flash动画展现房水流出途径及视网膜血管的分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了解解剖关系,便于增强理解。许多眼科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过程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则采用播放手术视频的形式,手术视频要清晰,可剪切,重点突出,让学生更直观的获取信息,同时对眼部的解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可将易混淆的知识点采用条理化、表格化及系统化的形式,使得原来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多媒体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我们上课时要准确把握时间,掌握好课堂节奏,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只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遵循其设计与制作的原则,科学把握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课前必须花精力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说明和图像解说,以及必要的手术视频,能够为学生讲解微小以及精细的眼疾变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眼科学本身为操作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缺少变化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应用了"案例式"及"以问题为基础"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3,4]。

PBL的形式可多样[5],比如:开展病例讨论,以常见临床病例为基础,可先集体讨论,再查阅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源,最后老师解答。我们可在每节课末布置作业,用书面或者幻灯片的形式提供眼科相应病种的典型案例、学习重点及问题,课后进行课程预习及自学讨论,下节课堂上提问,授课后学生再次对案例进行总结、提问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在前葡萄膜炎的教学中,列出患者主诉,给出三幅均表现为"眼红" 的不同眼前节照相图 (分别为:前葡萄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结膜炎),让学生课下分析这三种疾病的不同体征,其诊断依据,主要鉴别点及治疗方案,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以了解该疾病的最新进展。

我们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教师总结"的教学步骤,促进学生自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被动接受的煎熬变为主动思考的享受。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亦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眼科最新知识,掌握前沿诊疗技术从而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学生的新思想、新发现也会给教师启发,教学相长,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

3.1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老师通过启发、提出问题等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予以加强。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探索疾病上,让其学会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阳性体征主动思考、总结。在每次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析及提问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改变了以往被动式接收知识的模式[6]。

3.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的讲述与实际问题的分析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作为课程学习辅助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掌握重要信息和资源,处理复杂的概念。例如屈光不正这一章节,由于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是屈光不正患者,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快速领悟和掌握屈光不正的症状和体征,并对相应的治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讲解下飞秒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和适用人群这些眼科新进展知识。

4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4.1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书本及教师传授的知识有限,如今互联网则是另一本比眼科学课本更新更快、内容更多的眼科学教材。互联网丰富的眼科信息补充了教科书的不足,且资源广泛、查询方便、数量庞大等特点可使学生快速获得知识,进一步理解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料庞杂,有的也缺乏真实性,且过多的资源也给学生检索和利用资料带来了不便和时间的浪费 。眼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利用:①精品课程,温州医科大学有眼科学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②专业网站,包括各种国内外眼科专业杂志、医学中心、专题学习网站、Ophtha1mology,Journal of Glaucoma等国际著名眼科杂志的网站等。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利用上述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自学,拓展在眼科学方面的视野[7]。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视光学 斜视弱视学 课程设置

眼视光学是于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创立并迅速崛起的新兴学科,眼视光学作为眼科学的分支,并逐渐与眼科学的思想与教学实践及服务内容出现差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力的健康,视光学教育的发展开始空前繁荣。温州医学院于1988年率先建立我国第一个眼视光学专业,1993年起招收临床医学眼视光学专业本科生。目前我国已有温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近20余所高校先后建立或正筹建眼视光学系或专业[1],该专业在全国每年招生已达数百人。由于我国眼视光学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末才刚起步[2],因此在教学广度和深度上不能充分反映眼视光学或眼科学专业的特点,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现阶段由于社会和国家对于眼视光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的视光学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以温州医学院的医学视光教育类型为代表,另一种以在综合性理工科院校开设的视光学技术为代表。我校的视光学教育就是在3年制视光学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以视光材料为方向的材料学专业。自2005年以来,我校已在2003级―2007级4个年级眼视光学技术专业400余名专科生单独设置了《斜视弱视学》课程。实践表明,开设这门课程,对完善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转换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我将4余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

1.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眼外肌的解剖生理,常见斜视、弱视的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基本知识及其常用的治疗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斜视、弱视检查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斜视、弱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及简要处理,以适应视光学临床工作的需要,为由基础的眼镜验配工向视光师的角色逐渐转变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2.教学对象

3年制眼视光专业专科生于2005年将本课程列为选修课程,后调整为必修课程,一般开课于修完《眼科学》、《眼屈光学》、《双眼视觉学》后,进入临床实习前的第3学年第1学期。

3.内容与学时分配

主要讲授内容为眼外肌的解剖生理,斜视弱视的基本理论知识、斜视弱视常见类型的处理原则,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斜视手术方法,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共计32学时。为了便于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在开设课程的第二年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编写并修订了《斜视弱视学》实验指导。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斜视弱视学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教学方法

(1)实现理论教学手段现代化。由于斜视弱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眼外肌生理比较抽象、枯燥,单纯的文字教材和口头讲授很难将复杂的原理讲解清楚,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前期基础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内容更不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图文并茂、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辅以实物演示、操作录像观摩等手段讲解,必要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直观化、形象化和启发性等特点。

(2)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编写了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实验手册,对斜视弱视常用的检查方法和基本技能操作进行详尽的介绍。同时增加课内实验课时数,进行分组实践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或实况观摩,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动手能力培训机会。在课内实践教学中力争让每位学生掌握基本的斜视、弱视及与斜弱视有关的双眼视觉异常的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工科学生与医科学生知识背景和就业需求的差异,更加注重用光学手段解决斜视弱视等双眼视觉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设立双眼视觉与斜视弱视学专业实验室,配置10余台功能齐全的综合验光仪,8台裂隙灯显微镜,2台同视机,若干台综合弱视治疗仪,以及双眼视觉检查仪器及棱镜、笔灯等若干小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实验室实行业余时间开放,并安排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现场指导。同时安排学生进入眼科临床接触斜视弱视的患者,并对斜弱视的患者进行检查和初步诊断,尝试用非医疗的光学手段进行治疗,做到学以致用。

5.考核要求

理论与技能相结合进行考核。其理论考核内容主要为眼外肌生理,斜视弱视的基本临床表现及常见斜视弱视的治疗方法,斜视弱视常用诊断实践操作技术的应用及检查结果的纪录等。

二、教学效果

自2005年本课程开设以来,受到修习该课程的600名学生普遍欢迎,对600名学生进行教学情况反馈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开设本课程总体评价良好,认为本课程适时、实用,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大大增强高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对今后的就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调查中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是否作为前期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教学计划、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安排的满意度,理论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考核方法的满意度,课程讲授的内容新颖度等都在85%以上,对于本课程学习感到收获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是提高了视光学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结构,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拓宽了思路,更适应视光师的发展要求。

三、讨论

1.设置本课程是眼视光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我国眼视光学成功地将传统的医学教育和现代的眼视光学专业进行有机整合[3],医学院校的视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医学背景、理工医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4]。作为以理工科为背景的眼视光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技术应用为主,面向更为广泛的就业形式和场所,为基层的眼科视光学服务,这也是我国基础保健眼保健的重要环节。

2.实施本教学建设与改革是完善学科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开设从专科到博士各层次的眼科学、眼视光学专业,以培养眼科临床医生为目标的医学院校达数十家,开设本课程有着较广泛的教学对象。同时,专业分工更加细致,使得眼科学与视光学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工科院校不具备良好的医疗背景及资源,但是在视光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分配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与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斜弱视基本的检查与操作技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更贴切符合未来视光师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校企结合的办学思路得到了企业及相关教育人士的高度认同。开设本课程正是基于社会对于人类健康及眼保健的需求,在视光人才的培养途径上作出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完善。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也有利于提高眼科视光学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实用型眼视光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该课程开设次数的不断增加,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的教材适用性不强,与现有的三年制工科背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有一些不符,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问题等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通过增加实验仪器,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企业学校、共建专业实验室等方式,不断优化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和规范的实践环境。其他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在教学改革中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雷,瞿佳.我国眼视光学的崛起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1.

[2]刘祖国,陈翔,林智等.我国眼科视光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21-22.

[3]David A.Heath.视光学教育:中国需要、全球关注[J].眼视光学杂志,2000,(1):5.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PDCA循环;眼科;门诊;护理技术;教学管理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1]。专科技术操作是眼科门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项目较多,技术要求也较高,我科自2006年开始,结合眼科专科技术操作的教学特点,将PDCA循环法这一科学的管理办法应用于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管理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接收新护士17名及轮科护士15名,新护士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轮科护士培训时间为3个月。年龄22~38岁,平均(28±2.5)岁,均为女性;其中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22名;护理师8名,护士24名。

2 方法 

2.1 计划阶段(P)

2.1.1 设置带教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带教要求、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计划、考核总表(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开始培训的日期、考核项目、考核成绩、监考老师)、独立当班评估表。

2.1.2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由护理部、科区护士长,科总带教,临床带教老师组成管理网络,每月召开1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会议,明确各级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教学管理有效、到位[2]。

2.1.3 由带教老师及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带教老师要求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业务精湛,临床专科理论,责任心强,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工作中能处处以身作则。并要求每位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带教计划,每月按计划完成相关的培训内容,并进行考核。

2.1.4 岗前培训。进入临床学习前详细介绍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如眼科专科技术操作准入制度等,专科发展及新护士或轮科护士带教计划。要求新护士衣着整洁,尊重师长,团结同事,工作主动热情。根据培训计划认真学习,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法律意识。

2.2 实施阶段(D)

2.2.1 实行分阶段带教。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第一阶段:要求掌握视力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第二阶段:要求掌握眼部上药、包眼、绷带包扎方法、眼部冲洗、颞侧穴位注射的方法。第三阶段:要求掌握拔倒睫、成人泪道冲洗、结膜结石剔除术、压陷式眼压测量。第四阶段:为高难专科技术的学习阶段,要求掌握麦粒肿切开排脓术、结膜下注射法、浅层角膜异物剔除、角膜丝状物抹除术。轮科护士与新护士相比较,理论和技术基础较好,掌握操作的速度较快,带教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

2.2.2 规范操作流程。按照《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中眼科技术操作指引进行带教。每项操作均从护理目的、护理目标、操作重点步骤、评价要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执行每一项操作时严格按照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观察并记录、整理(患者、用物、护士),共七个步骤完成操作。

2.2.3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项操作前,先预习操作的流程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法,要求学生掌握:①非接触眼压计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各个按键的作用。②眼压的定义、正常值。③房水的分泌与排泄,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④影响眼压测量的因素。⑤可能引起高眼压或低眼压的相关疾病。针对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或查阅文献寻找答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与学更加和谐。

2.2.4 丰富带教模式,强化知识与技能。临床带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同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取示范、指导、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2.5 培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新护士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尤其注重新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种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要熟记于心,且要能运用到工作中。带教老师和护士长有计划地安排新护士参与解决和处理临床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理论的考核及各种场景的演练培训,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2.3 检查、考核阶段(C)

根据《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中的眼科技术操作评分细则进行考评。通过现场查看操作和提问等方式,定期检查新护士和轮科护士学习完成的情况,学生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并将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人下一轮的循环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以确保学生完全掌握该项操作。

2.4 总结处理阶段(A)

及时向护理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组织带教师生座谈会,带教满意度调查表等,及时进行总结及分析,对教学效果不显著、不符合要求的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在科室教学小组会上开展沟通、讨论,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反馈评价,使教学过程不断得到调整,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将其融人到下一循环的护理带教管理中去[3]。

3 讨论

眼科专科技术操作作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操作项目较多,其中部分高难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带教任务,我们在带教管理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法对新护士及轮科护士进行规范的临床带教,并以《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为工具书,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相关的操作。不仅明显地提高了新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也激发了每一位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新护士和轮科护士技术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从92%(2005年)上升至97%(2011年)。实践证明,PDCA循环法应用到培训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广大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探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育;循证医学;眼科;临床;实习带教;考核;满意度

眼科实习带教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帮助其快速过渡转变专业医护人员的角色,但影响眼科实习带教成效的因素较多,其中带教人员业务能力与带教模式问题不能忽视。传统灌输式的带教模式,忽视了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1]。循证医学带教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终身学习与自我教育的医学教育模式。在眼科实习带教中贯穿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与概念,能够将医学生从传统学习观念与态度中脱离出来,更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2]。为进一步提高眼科临床带教的成效,对2017年2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实习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带教,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眼科在2017年2月—2019年7月进行实习的48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当作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4名。其中对照组年龄22~25岁,平均(22.32±1.21)岁;男性14名,女10名。研究组年龄22~26岁,平均(22.54±2.23)岁;男11名,女13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实习带教模式,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由1名带教教师全程带教,分为白班、夜班、门诊、治疗四种班次,每2天安排一种,带教教师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实习带教模式,方法如下:(1)知识培训。由眼科副主任医师撰写带教教案,对全体学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知识和眼科临床知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眼科临床基础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互联网检索资源方法、学习文献评价方法等方面。(2)循证医学训练。实习生以6人一组分成4个教学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实习生分工合作,两人负责问诊与病史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工作;两人负责查找文献资料;两人负责咨询专家意见;小组工作每天轮换。带教教师根据眼科患者体征与检查结果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教学小组结合病历资料意见、文献资料拟定诊疗方案,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将修改后的方案用于临床,下班后小组交流活动心得与经验总结。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考核结果。组建考核小组对两组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其中理论考核满分40分,操作考核满分60分。(2)对比两组的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向两组发放自拟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对带教目标与教学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满意评价结果。调查问卷采取百分计,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结果比较

研究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带教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如表2所示。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眼科;外籍学生;双语教学

苏州大学医学部自2008年起招收印度籍和巴基斯坦籍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对于授课教师分次分批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作者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获基金资助赴美分别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及克利夫兰诊所博士后工作两年,期间充分了解了这两所美国一流医院的眼科医生培训模式,回国后着手参与及负责部分外籍学生的授课及实习等教学任务。在我们教研室所有老师的努力下,开始在外籍医学生四年级本科授课及见习教学中尝试使用双语教学,为下一步在研究生阶段时采用双语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现总结成文与大家分享,也激励我们在将来的眼科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改进。

1教学对象和内容

教学对象为苏州大学医学部外籍本科生,主要来自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母语为英语,因此同学们的公共英语基础均很好,但眼科专业词汇不足。教学内容为眼科学总论及各个病种各论,授课为48学时,临床见习60学时。按中英文1:4的比例讲授,讲课前我们将自编打印的眼科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发给同学,让其了解速记10分钟,讲课中随时对照表格。讲课结束前15分钟自由发言,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同学对双语上课的评价及意见建议。

2教学效果

根据课后的学生调查表明:54.5%的同学对双语教学抱有极大的兴趣,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提高眼科中英文专业词汇量,上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促进对眼科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双语教学方式完全成功。33%的同学认为速记10分钟时间过短,如果能课前通过微信或者电子邮件将眼科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传给同学们,先预习眼科英文词汇,上课效果会更好,认为双语教学方式基本成功,但仍需改进。12.5%的同学认为上课时一味专注于眼科中文词汇的理解,反而干扰了授课内容的掌握,认为双语教学方式基本不成功。

3教学经验和总结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在非语言类专业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教学中已经广泛开展,但针对外籍学生的以英语教学为主,辅助以一定量的中文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未见大量报道。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医疗卫生事业也日益与国际接轨,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1]要具备国际竞争力,要吸引外籍医学生来我校就读,不但师资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交流能力,而且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要适当加入一部分中文教学,这样能使得外籍医学生在学业完成时能有一定的医学中文交流能力,对其今后在中国或者本国从医将非常有利。传统英语教学下培养出来的外籍医学生,其医学专业水平往往有两个缺陷,即公共英语强而医学专业英语弱,英语交流能力强而中文除了日常简单词汇几乎一无所知。双语教学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两个弱点。[2]在眼科教学中适当采用双语教学能提高同学的眼科专业英语水平,利用笔者在美国期间接触到的美国医学院培养模式和方法,[3]首先在见习中运用双语教学能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使同学们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尽快掌握眼科英语及专业知识,其中一部分对中文感兴趣并且有志于毕业后在中国继续深造的外籍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眼科外籍学生双语授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也在探索当中,在经过一定课时的尝试后,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1)我们认为双语课对授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教师本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口语水平是关键。要上好一堂双语课,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双语课的备课时间往往是普通课的数倍,教师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上好一堂双语课,而备课和上课本身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英语水平的过程。(2)我们发现现在外籍学生对医学中文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这是推广双语教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但同学们眼科专业中文词汇的贫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正如在课后调查中同学们反映的那样,上课开始前10分钟速记眼科专业中英语词汇时间过短,授课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尽管听讲得非常认真,对于其中穿插的中文授课部分仍是一知半解,往往需要老师再用中英文重复数遍方才理解,这样既费时又达不到效果。所以在随后的双语授课中我们进行了改进,在大课结束时就告诉同学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需要掌握的中英语专业单词通过邮件提前传给同学们,[4]要求同学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以后,双语课的效果就有了很大的提高。(3)我们尽量营造轻松活泼的授课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增加互动性,即适当减少老师讲课的时间,增加与同学交流的时间,给同学用中文进行简单的眼科专业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方面使同学在上课中有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同学的中文口语能力。[5](4)在双语授课尝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棘手的困难是目前还没有一本针对外籍医学生的眼科双语教材,我们在上课中所用的均为外文原版教材,并不完全适合目前的医学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苏州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二系眼科教研室正在着手尝试编写部分眼科双语教辅材料。双语教学在我国大多数对外籍学生招生的医学院校逐步开展起来,在促进学生的中英文医学专业水平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将其运用于眼科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我们只有更加理性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才能使这一方法更好地为外籍医学生的眼科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为民,邓应平.我国眼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07.7(3):854-856.

[2]徐杰军.影响临床医学教师能力的非专业因素[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5.

[3]杨玉萍,王平,刘流,等.中美住院医师主要培训模式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与教育,2008.7:111-112.

[4]季泽桂,魏喜全,纪华,等.网络教育资源与医学专业课堂教学[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6):368-370.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 要] 临床医学专业五官科教学应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本学科知识点。

一、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五官科教学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将书本内容进行精简。以五官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为主要教学内容,做到精选、精讲,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把重要知识点学到手。眼科教学中,应以“三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二障”——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伤与急救为重点。耳鼻咽喉科应重点突出“三炎”——鼻窦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二癌”——喉癌、鼻咽癌,“一聋”——各类耳聋及喉梗阻。口腔科应将牙体和牙周组织疾病——龋齿、牙髓炎、牙周炎作重点讲解。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诊疗原则。在此前提下组织教学是每位老师应该把握的尺度,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内、外科等“大学科”感兴趣程度要远超过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小学科”。五官科学属于小学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帮手辅助教学。在讲授绪论时,教师要力争在第一时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甚至产生愿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想法。课堂中可询问一些五官科常识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把鼻涕一把泪”、“七窍流血”原因何在?人眼为什么能看物体?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要说话?要强调五官是每个人生命质量的保证,让学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另外可以介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等技术,以能给患者恢复光明、听力、嗓音的成就感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五官,从自身的生命质量出发,将学习五官科学看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三、点线面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

1. 点:利用模型、标本、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工具细化知识点

五官科学讲授的对象是人体特殊器官,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均有别于其它临床学科,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将知识点形象具体化。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结构讲授时,要将学生带到解剖实验室,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详细讲解,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再结合复习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线:多媒体课件引入五官科教学将知识点间建立线状联系

教学中加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的同时,更注重于“导”。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将各种病变图片做成幻灯展示给学生,如一张典型的视网膜脱离的眼底照片足以让学生理解“视网膜脱离区呈灰白色,波浪状隆起,其上有暗红色、迂曲起伏状血管”;可以将房水的流经途径做成Flash,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房水流经的途径,还可通过该动画讲解由解剖异常所致的生理性瞳孔阻滞,导致眼压增高,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过程。这样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理解亦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 面:引入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中运用病例讨论法可以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盾,还可以解决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矛盾。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病例的关注程度远高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病例具体详实,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病症、发病机理的掌握。病例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过敏性鼻炎这一章节后,围绕“打喷嚏、流鼻涕、鼻痒1天”的主诉展开讨论,让学生考虑应该如何询问病史,完善哪些检查,初步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相应的询问有无花粉、粉尘等过敏史;提醒学生要询问既往史及接触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学检查等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病例讨论的成功,学生有了成就感,反复强化后,学习亦有了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四、重视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身临其境感受学科魅力

五官科学实验和临床见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二者组成了五官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五官疾病表现特殊,其检查、治疗、手术过程具有专业性强、精细操作多的特点,而这些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无法表达透彻。因此,实验课要多利用教学模型、头颅标本、组织切片、专科检查和手术过程的VCD播放等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情景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五官科的眼压测量、眼底镜和裂隙灯的使用、间接喉镜和鼻咽镜检查、音叉试验等常规检查等。实验考核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下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见习是丰富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的过程。让学生观摩上颌窦穿刺术、鼓膜穿刺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开髓术、拔牙术等一些门诊小手术都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和见习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五、树立整体观念,注重五官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联系

五官疾病可以与全身疾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许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变,甚至会出现某些特征性的体征,正确检查可尽早发现疾病。在讲解眼底病时,要重点介绍高血压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变与原发病的联系及治疗原则;在介绍喉梗阻和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与昏迷、颅脑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内、外科疾病联系。临床学生应在打好内、外科基础的前提下,学好五官科学的专业知识,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

五官科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拓展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星明,黎介寿.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5 (14):944.

[2]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高等医学院校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通才型”医学人才培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 (9):571-573.

[3]孟祥珍.五官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眼动技术;应用心理学;教学体系

眼动技术在国外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在诸如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1].眼动仪及眼动分析技术在教育、心理、教育技术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国外的本科教学和研究教学中被普遍使用.相比其他心理学仪器设备,眼动仪价格相对低廉,容易被学生掌握,而且眼动仪可以很好地整合心理学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2],所以,在国内也有很好的应用.

1应用心理学传统教学的缺憾

(1)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紧密衔接.一直以来,本科教学中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场地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讲授,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和操作.对于本科开放实验而言,由于开设的时间和要求等限制,无法直接和理论课程结合[3].采用眼动技术,整合相关专业课程,并且把3个层次的教学整合一体化显得十分必要,可以有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一体化[4].

(2)教学设计层次感不够,无法层层递进.以往的本科教学理论知识教学、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是分开进行的,无法以递进的方式整合人才培养目标.

(3)实验设计环节相对薄弱,无法精确传达实验精髓.在本科教学中,虽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实验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发现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不断完善项目设计、结合课程完善基础示范型实验、整合课程资源和优势、不断开展综合实践型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鼓励和培育应用创新型实验[5],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4)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偏颇,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期待可以培养出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利用眼动技术和实验教学,使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其实践能力,提升其研究能力[6].

2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具体方法

2.1新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1)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多元化,丰富课堂内容,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结合,突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性和互动性.

(2)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3)通过本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眼动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锻炼学生灵活地操作和使用仪器开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7].

2.2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

(1)把理论课的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理论教学先行,在理论授课3周后,开始实验教学工作,并且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授课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开放大型仪器设备供本科实验教学使用,提供科研能力锻炼的机会和帮助.项目不停留于形式上的熟悉仪器设备性能,而是要求根据所学进行具体的操作和使用,并且全程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帮助,真正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3)利用国家和学校提供经费的支持,鼓励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开放式实验室实验是可以利用的有效形式,能够保证大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实验研究.

(4)在学院大力支持下,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势,并且利用该项目提供的资助,配备专门的实验助理和助教,进一步协调和合作,在“1+3+4+3+3”的教学体系下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8]。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3.1理论课程与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设计

理论课程教学依据常规模式进行,按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依次开展相关的授课工作.以我校心理学院心理学课程为基础,整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7门课程,并且把7门课程与“本科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行结合,拓展学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真正做到利用眼动技术整合学科、实验优势,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心理学人才[9].

3.2开放实验教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课程,在课程教师和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借助教务处针对理科生的“实验室开放项目”课外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设计眼动实验,开展相关的开放实验教学.所有的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设计实验和编制眼动实验程序,选择小组成员或班级同学作为被试,通过眼动仪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开放实验教学不少于32学时,最后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研究报告,并且根据教务处要求给予实验成绩,记1个学分[10].。

3.3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在课程学习和开放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有关的实验设计,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小组合作,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最近3年来,我院教师先后指导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且获得资助,具有丰富的本科生项目指导经验.2010年批准立项的项目均已顺利结项,并且有4篇论文被«心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报»发表.

3.4通过眼动技术统合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

把课程教学、课程要求的课堂实验、研究设计与开放实验、创新项目结合是本研究项目的重点和特色.项目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最终确定了“1+3+4+3+3”的教学体系.一体化:利用眼动技术的通用性和在7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通过一个技术整合7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统筹安排、资源共享.三层次:理论知识与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项目.3个层次递进实现教学的整合和人才培养目标.四类型:基础示范型实验、综合实践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三结合: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三能力: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就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利用眼动技术和眼动实验教学作为媒介,把7门主干专业课程相连接,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理论知识与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项目3个层次教学内容递进;创设基础示范型实验、综合实践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共4个类型的实验满足不同阶段学习需要;把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11].

4.眼动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成果

首先,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眼动技术,掌握编程技能,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实验设计能力、跨专业课知识整合与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就业竞争能力.此外,还有利于提高心理学本科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其次,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促进眼动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心理学院又购置了一台SMIRED眼镜式眼动仪,为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2].基于此项目教学,心理学院本科生申请到了2项大学生创新实验:2013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A类)“情绪性设计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来自眼动的研究”;2012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A类)“恐惧还是偏好?儿童对危险刺激的优先加工”.近期,随着眼动技术的成熟,湖北省内各心理学教学单位陆续购入了一批眼动仪.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和讲义可以在省内各心理学教学单位和科研单位中进行推广,为探索眼动实验教学在应用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同时,基于此项目基础,心理学院眼动实验室举办了。

5结语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第一,如何在本科教学中更加积极地推广眼动仪的使用,比如鼓励更多的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时使用眼动仪,未来应该制订一个更加切实和基础的教学方案,把这种实验性项目执行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从入学初就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最终把这种科研技术应用到本科生科研中.第二,眼动技术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眼动技术并不容易掌握、操作也不是特别简单,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uchowskiAT.Eyetrackingmethodology:Theoryandpractice[M].SpringerGVerlagNewYorkIcn,2007.

[2]RaynerK.Eyemovementsinreadingandinformationprocessing:20yearsofresearch[J].PsychologicalBlletinu,1998,124(3):372G422.

[3]周文彬,张雪琴.关于心理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分析与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80G183.

[4]曾祥炎.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21G124.

[5]欧贤才.行为观察实验及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现状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13G216.

[6]蒋波,章菁华.1980—2009年国内眼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心理科学,2011,34(1),235G239.

[7]莫书亮,向远明.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45G148.

[8]RaynerK.Eyemovementsandattentioninreading,scenepercepGtion,andvisualsearch[J].TheQuarterl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2009,62(8),1457G1506.

[9]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向远明.心理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56G358.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眼科教学;教学方法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常因眼部解剖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使学生不易理解,加之授课内容量大、课时相对少,常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在有限课时内,让基础、重点、难点、前沿的知识在课堂上全面开花,我们根据本科阶段眼科学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案例法,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对眼科学习兴趣。我们在眼科教学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实施综合教学模式、借鉴多种教学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多媒体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1.1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眼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涉及的医学概念较多,且以形态为主,学生常难以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例如:在讲述眼的组织解剖结构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方式动态演示眼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眼的解剖结构[1]。比如讲述房水循环过程、视网膜循环等,我们可采用Flas展现房水流出途径及视网膜血管的分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了解解剖关系,便于增强理解。许多眼科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过程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则采用播放手术视频的形式,手术视频要清晰,可剪切,重点突出,让学生更直观的获取信息,同时对眼部的解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可将易混淆的知识点采用条理化、表格化及系统化的形式,使得原来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多媒体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我们上课时要准确把握时间,掌握好课堂节奏,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只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遵循其设计与制作的原则,科学把握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课前必须花精力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说明和图像解说,以及必要的手术视频,能够为学生讲解微小以及精细的眼疾变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眼科学本身为操作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缺少变化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应用了"案例式"及"以问题为基础"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3,4]。

PBL的形式可多样[5],比如:开展病例讨论,以常见临床病例为基础,可先集体讨论,再查阅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源,最后老师解答。我们可在每节课末布置作业,用书面或者幻灯片的形式提供眼科相应病种的典型案例、学习重点及问题,课后进行课程预习及自学讨论,下节课堂上提问,授课后学生再次对案例进行总结、提问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在前葡萄膜炎的教学中,列出患者主诉,给出三幅均表现为"眼红" 的不同眼前节照相图 (分别为:前葡萄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结膜炎),让学生课下分析这三种疾病的不同体征,其诊断依据,主要鉴别点及治疗方案,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以了解该疾病的最新进展。

我们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教师总结"的教学步骤,促进学生自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被动接受的煎熬变为主动思考的享受。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亦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眼科最新知识,掌握前沿诊疗技术从而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学生的新思想、新发现也会给教师启发,教学相长,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

3.1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老师通过启发、提出问题等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予以加强。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探索疾病上,让其学会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阳性体征主动思考、总结。在每次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析及提问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改变了以往被动式接收知识的模式[6]。

3.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的讲述与实际问题的分析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作为课程学习辅助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掌握重要信息和资源,处理复杂的概念。例如屈光不正这一章节,由于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是屈光不正患者,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快速领悟和掌握屈光不正的症状和体征,并对相应的治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讲解下飞秒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和适用人群这些眼科新进展知识。

4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4.1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书本及教师传授的知识有限,如今互联网则是另一本比眼科学课本更新更快、内容更多的眼科学教材。互联网丰富的眼科信息补充了教科书的不足,且资源广泛、查询方便、数量庞大等特点可使学生快速获得知识,进一步理解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料庞杂,有的也缺乏真实性,且过多的资源也给学生检索和利用资料带来了不便和时间的浪费 。眼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利用:①精品课程,温州医科大学有眼科学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②专业网站,包括各种国内外眼科专业杂志、医学中心、专题学习网站、Ophtha1mology,Journal of Glaucoma等国际著名眼科杂志的网站等。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利用上述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自学,拓展在眼科学方面的视野[7]。

4.2 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解决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和网络等查找相关书籍、文献,教会学生常用的一些文献检索方法,包括中国知网、维普及PubMed的简单的检索方法,有助于其迅速而精确的获取想要的知识及眼科最新的进展。同时,我们建立眼科学习群,微信群和QQ群,将眼科带教老师和眼科学生加入学习群中,及时跟踪眼科相关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热点,将眼科相关知识、最新进展等内容于群共享以方便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眼科的兴趣及自主性,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们在眼科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片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同时结合案例教学,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学习资源得到了大家的共享,增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眼科教学中合理应用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间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避免了单一的某种教学方法的缺陷,能够更好地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不但掌握了眼科专业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现代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莹.《眼科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8(4):449-450.

[2]朱子诚,柯根杰,温跃春,等.多媒体在眼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探讨[J].实用防盲技术,2010,5(4):173-174.

[3]崔洪雨,刘丹,曲巍,等.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03-1306.

[4]邓禹.PBL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4(2):34-36.

[5]蓝倩倩,李敏,曾思明.眼科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094-1096.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眼科学教学方法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27-01

眼科教学主要以授课的方式为主,这种讲课的方式,时间有限,所包含的医学定义非常的多,理论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临场见习时间不足,无法实现理想化的教�W效果。以往的教学方式,于当下而言,存在着脱节现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眼科医生的要求,将众多教学方法应用于眼科教学中,联系实际临床,有利于提升眼科教学质量,全方位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教学课程体系创新与内容教学优化设计

以往的课堂体系的讲解,都遵循着一定的部位、一定的步骤、一定的结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优势,但是整体而言,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缺少变化,难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发作用,基于此,需在内容以及结构方面,予以相应调整,首先,优化授课步骤。眼睛的主要功能在于视觉,从视觉为切入点,以视力为授课主线,从视力形成、影响视力诸多部位的疾病学,缓慢展开所讲授的内容,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授课的内容,而这种新的形势必须容易理解,重点突出。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结合病例、病史,而后与诊断检查相结合,说明其发病原理、病因,而后给出合理的治疗计划,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此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理解并掌握每个环节,促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眼科教学内容的优化,即是指在原本教学大纲的前提上,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更新,对最新学科发展结果进行充实,增加高技术部分的教学内容,比如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诊治的实际发展状况,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屈光手术的临床运用,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理解、熟悉最新的学科发展趋势。

2.互动式教学

2.1巧妙设问,提升动脑能力

老师通过启发等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探讨的能力,及时纠正学生所学不足,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在疾病探索方面,引入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询问病史以及检查体格的方法,尽量使学生自己总结、思考、解释病因发生的原理。比如虹膜损伤的患者,老师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因素导致组织结构遭受损伤而致使部分患者瞳孔散大、部分为近视力障碍,通过巧妙设问,鼓励学生解疑答惑,相互之间共同探讨,引导学生逐步讨论,老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分享给学生,以此来寻找疾病发生的正确结果,这不仅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对临床的兴趣,同时还能全方位的了解到疾病相关知识。

2.2探讨实际与理论问题

教学期间,老师结合实际与理论,与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在课程学习中,应用案例学习作为辅助学习手段,让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信息做到心里有数,便于理解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比如屈光不正,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存在屈光不正,通过理论知识讲学,让学生领悟到屈光不正的体征以及临床表现,并对相关临床治疗产生兴趣,临床学习中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旨在培养医学观念而非技能。

2.3情境模拟

不同的眼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讲课前,要求学生熟悉疾病症状,临床见习中,安排教师指定疾病,由学生来扮演患者,余下学生则对“患者”进行模拟检查、问诊和治疗,教师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应当对这一期间所包含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引导学生在诊疗期间的爱伤理念,这样方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疾病特征,与此同时,进行人文医学素质、医学伦理的培养。

3.多媒体教学

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学进行的创新,但是这种平面、静态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与当下科技发展的需求无法相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可有效打破以往教学的呆板现象,将图像、声音、视频以及动画、文字相融,让学生利用自身感官去获得信息,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更加生动化抽象内容,教师将所讲解的内容加以表格化、系统化,便于学生重点掌握。

4.循证创新能力的培养

循证医学的主要关键点在于按照最佳的研究理论予以实践决策,是一种医学范式,作为现代化新的医学思维方式,为临床医学创新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所接受。在眼科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融入循证医学的思维、定义以及方法,良好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创新能力,全方位培养其综合素质,在当下临床实践决策中引入最佳临床研究,促进临床诊疗水平提升。

在教学期间,坚持并重循证创新与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予以解惑,其结果必须可靠、真实。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在深度、层次方面进行解惑哦,针对更高深度、层次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查找文献资料,进行探讨。这样方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由于老师个人经验褒贬不一,所回答的学生问题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教材存在一定的周期,在回答问题时所参考的资料也许是过时的。应用循证医学,则可良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眼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学法;案例;眼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75-02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案例的再现,制作案例课件,在案例教学中发现问题[1]。眼科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陌生。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模式只能教给学生比较浅显的知识,很难教授眼科手术等方面的知识[2]。为了提高眼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同时获得了学生的支持,现将案例教学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2015学年我校眼科专业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学生在入学中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学生用45课时学习眼科理论教学,对照组实行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实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讲授某个理论知识前,将理论知识中所包含的技能对应到相应的教学案例中,在课后可将教学案例拷贝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上课时注意模拟场景,使学生更能切实的接近临床,为以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提升综合能力。(3)教学中注意重点和难点的教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模式,案例教学中应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可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困难的问题应让学生相互之间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3 观察指标。为了客观的评价教学结果,分别进行理论考试及临床案例分析。满分均为100分制。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工具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理论考试得分、案例分析能力得分采用( x±s)表示,数据经t检验比较,P

2.结果

在理论考试得分比较中,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案例分析中,观察组学生表现出的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显著:(1)案例教学更为直观生动,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为学生展示手术影像、示意图,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2),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3)通过案例教学进行不同的分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沟通,学会倾听。(4)通过案例教学将案例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也可收集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4]。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注意:(1)设置恰当的案例,,强调眼科的特点,紧扣教学大纲,设计时应由浅入深;(2)案例强调真实性,应符合当下医疗水平的要求;(3)案例的选择应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本次研究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表现出的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优势明显,有助于学生临床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慧琴.危晓莉.毛峥嵘等.案例教学法结合W2H2思维教学法在比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12(10):1437-1439.

[2] 董骋寰.薛.黄焱等.多媒体案例教学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6):4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