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

讲评课教学论文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讲评;优化;策略;新课程

1、引言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作文讲评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忽视作文讲评课,不仅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删减了作文讲评过程,用作文评语来替代作文讲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教学倡导开放的课堂结构,主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提出优化高中作文讲评课策略,改变作文讲评课被动与滞后的局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作文讲评课的现状与作文讲评课应遵循的原则

2.1作文讲评课的现状

目前高中作文讲评课主要存在重改轻评、主体错位、目标宽泛及缺乏鼓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作文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其中重改轻评是指高中语文教师花过多的时间来批改学生的作文,而较少地评讲作文,学生很少对批改多的作文进行深刻的反思;主体错位是指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缺乏主人翁感觉;目标宽泛是指在作文讲评课上没有做到重难点分明,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水平;缺乏鼓励是指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批评否定太多,而赞赏鼓励不够。

2.2作文讲评课应遵循的原则

一般来说,作文讲评是提升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作文讲评课的主观性特点,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预期的效果,遵循一定的原则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及时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及参与性原则等。其中鼓励性原则是指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要以正面评价为主,最大限度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进而让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中体验到成功感。

3、优化高中作文讲评课的策略

3.1开展合作讨论,评改结合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精细批改和教师及时讲评是矛盾的,换句话说,教师虽然能够做到精细批改,但是很难做到及时评讲,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合作讨论,评改结合正是基于此提出来的,它一种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评改其他学生的作文,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具体来说,它包括构建有效的合作小组、评点同学作文、修改自己作文及教师把关落实等几方面内容。合作探究,评改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评析与修改作文的能力、较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是这一策略需要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时间安排上要合理。

3.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方对话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些学生虽然在作文写作课上提不起兴趣,但是却热衷于网络聊天或者日志,所以作文评讲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资源,架构一个多方对话的平台。

3.3灵活利用范文,以读促评

一般来说,作文讲评假如只是泛泛而谈,而没有结合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或者优秀的范文来加以评点,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范文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对象,为自己写作作文提供范例式的思维准备。

3.4养成写后记习惯,反思写作问题

在目前高中作文写作中,有些学生上一次出现的问题,不管教师怎么苦口婆心地讲解,他下一次作文写作中照样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学生自己反思的缺失有着深刻的联系。作文后记是指教师评讲作文后,学生依据教师的评语与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思考,将启发与领悟写在作文正文的后面。通常情况下,作文后记具有实践性、客观性及个体性等特征,作文后记是课堂的延伸,具有以下作用。首先,写作文后记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充分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写作文后记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写作的思维,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领悟写作理论,获得写作技巧;最后,写作文后记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讲练复习课 习题讲评课 学案导学复习课

高三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可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形式有多种,对于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目前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有:讲练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学案导学复习课等。

对于讲练复习课,比较常用的课堂教学有:(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人手切入复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即先讲后练,讲练结合。(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中,应既有先讲后练,又有先练后讲,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讲练复习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环节,就是语文用语的教学,语文用语的重要性从高考试题分析中都知道了,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用语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很好的法子,常用的有:①机械记忆,但要辅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曾总结过一句话,叫“三多二快”,即多上讲台、多书写、多暴露,快反馈、快矫正。②归类(比较)记忆,对不同的语文用语进行分类,通过比较、联想,强化记忆。③在课堂上进行书写记忆语文用语的比赛。④营造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使用语文用语时的常见的勘误表等。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讲评课。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巩固”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落实好“四必”复习教学原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2)讲评的基本方法。评的基本方法就是归类讲评,归类的内容很多: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方面的、思维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等等。(3)讲评的基本要求。讲评要做到五忌:一忌讲评无针对性:二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三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四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不深化;五忌讲完了事,不跟踪补偿。据此,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②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③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④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激发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讲这类题的规范解答,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⑤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一般约10——15分钟。⑥跟踪巩固,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又分当堂巩固和专题巩固,当堂巩固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专题巩固又叫阶段性检测。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训练,专题巩固,错题过关。无论什么课型,讲与练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环节。这更是复习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对矛盾,讲须练、练必讲,但讲什么、练什么,讲多少、练多少,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个教学艺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要注意主备课人和备课组成员的二次备课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备课组要分工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案进行改进,并精选近三年高考题、2年模拟题作为配套练习。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有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分析,明确考点,确立重点内容,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在一堂课开始前,通过认真备课,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规范于学案之中。

(2)课堂教学活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第一轮学案要注重于纵向复习,按模块分专题整理。根据学案填写的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问题重点讲解。在学案中设置了一些探究性的讨论问题,便于在课上展开学生的自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知识。检测题的内容围绕着目标,以获取反馈信息为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信息。有针对性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中等偏下学生)答题情况,巡视和提问等。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措施,如有针对性的个别订正(可在堂上巡视时进行)、合作学习、变式教学(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教学)等堂上教学矫正。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评讲 存在问题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写作是精神享受,写作是快乐的。然而,中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为写作而写作。当写作成为升学工具时,自然也就扭曲了作文的本质属性。那么,症结又在哪里呢?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

一、当前作文评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训练过程包括指导、批改和评讲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互为依托,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觉得自己费心费力,学生的写作训练也很频繁,但学生的作文水平仍然是原地踏步。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评讲课有以下弊病:

1、粗批粗改,作文评讲蜻蜓点水

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地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学生拼命地写,凑字数,甚至抄袭。教师批阅量大,粗批粗改,还有的就是简单记一个分,更有甚者,就批一个“阅”字。

有些教师的作文评讲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缺少明确的作文评讲课各阶段达成的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评讲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半节课甚至十几分钟,一次作文评讲就结束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此类作文该如何写还是不甚明了。这样的评讲课信息量少,形式单一,常常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生趣、情趣,效率很低。实践证明,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定位失当,忽视作文评讲环节

作文评讲建立在众多鲜活的学生习作材料基础之上,往往学生最喜欢,也最易激发其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演好“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好作文评讲这一重要反馈环节。而许多教师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是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面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寥寥数语以蔽之,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可以说,对评讲环节的忽视,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3、理论抽象,评讲欠浅显、生动

有的教师备课时过于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料,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将没有经过理解消化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地讲给学生,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在引用理论术语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的理解,也不会用精辟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语言、观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分。这样,教师只是知识的记忆者、传递者、代言者,评讲也往往停留于形式、表面,不能让学生从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长此以往,这种抽象的概念、理论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从而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4、“主体”缺位,学生缺乏参与、思考的机会

写作需要综合性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仅有知识的积累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参与中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在师生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发现、品评自己或身边同学作品中的通病或长处,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写作热情。而有的作文评讲课“主体”意识淡薄、“主体”参与缺位,始终只有教师雄居讲台,控制课堂话语权,学生缺少对自己“创作”的发言权。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以学生为本”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如果缺乏“主体”意识,作文反馈成“一家之言”,作文评讲课成“一言堂”,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5、专挑毛病,严重压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有的教师硬性规定,写作中这不许,那不许,故意给学生设置各种限制思维的障碍;评讲学生作文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似乎无穷无尽的问题、毛病,甚至嘲讽、指责学生水平低、能力差;作文本上是触目惊心的用红笔修改得满目疮痍的批语。学生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写成的东西竟是如此糟糕,除了失落、自卑,还能有什么呢?作文评讲无疑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但更应该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的措施、办法。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是需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如思维的展开、审题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

6、老调重弹,作文评讲缺乏新意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观性强,个性色彩浓厚,随意性大。很多教师头脑中的写作知识还是从大学教科书中学到的,而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概念尚未及时被一线教师吸收,写作前的指导无非是“选材一定要得当,中心一定要突出,布局一定要合理,语言一定要流畅”等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作文后的评讲也只是些“中心突出,用词不当”等笼统的语言,说来说去只有可怜的几个被无数次重复的写作学术语。这样,不要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就是教师自己也早产生审美疲劳了。

二、改进作文反馈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诸多要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评讲方式的规范和创新,这就要求作文评讲课应做到“六个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单边评改与协同评改相结合,个别指导与集体评讲相结合,批改、评讲与作文修改相结合。

1、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

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则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佳作也是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写作,评讲的最终目的也是写作,两者并行不悖。作文评讲应将阅读课文和写作评讲紧密联系起来,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的介绍,作文评讲注重知识迁移,将阅读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谴词造句等,迁移到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写作知识与评讲实践相结合

语文教材的“表达”部分,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一方面,作文评讲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包括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3、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虽然一节作文评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课堂是广阔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作文评讲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点评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课堂教师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己所用,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4、单边评改与协同评改相结合

从参与评改的主体来看,主要有教师单边评改、学生单边评改、师生协同评改等。教师单边评改,劳多功少且弊端甚多;学生单边评改,教师撒手不问,收效不会好;师生协同评改,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能动性,利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与写作能力。叶圣陶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文而异,灵活处理,作文评改才能发挥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个别指导与集体评讲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评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大量的学生习作及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反映出的个别性、特殊性问题,可通过个别指导的形式予以解决。但是,批改中所发现的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毛病或带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必须进行集体评讲。

集体评讲中,教师可根据本次写作训练的目标或作文的总体情况挑选典型作文,挑出来的作文,可以是典型的好作文,也可以是典型的问题作文。教师可以把成功的例文与失败的习作对比评讲,把相同题目、相同题材或相同主题的作文对比评讲,把内容不能为中心服务的作文与材料能恰当地服务中心的作文一同评讲,也可把中心分散或游移的作文与主题鲜明的作文对比评讲……例文必须具有代表性,且通过比较的形式,可使学生加深记忆,生动、直观地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懂得什么是“偏题、离题”,什么是“首尾呼应”,什么是“详略得当”,什么是“画龙点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6、批改、评讲与修改相结合

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的错误;一方面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在语言的锤炼、思想的磨砺、技巧的驾驭上得到很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多元化、互动式评讲,尊重学生劳动,动态、辨证地评价学生作品,在作文教学中教法得当、评讲得法,才能担当起逐步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不如意现状、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2、《改进中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05.5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小学语文教学法 教学模式 技能训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初等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初等师范教育模式向职业技能教育模式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人们将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技能类职业区分开来,过于强调它们的不同,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共性,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原则。它更趋向于把小学教师这一岗位看作与其他技术类工种等同的职业模式,在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如何适应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坚持以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需求为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走出一条符合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的道路,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笔者认为,只有紧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更新教育观念,创新符合这一新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才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最好方法。

一、积极参加各类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我国语文教学历史悠久,从最早的讲经,到民国时期的“国语”,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资讯的迅猛发展,各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想层出不穷,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也更加活跃起来。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也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与时俱进,紧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经常“回炉”,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而师资培训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炉”的平台。从国家到地方,从专家讲座到主题座谈,从现场教学到网络培训,可以说小学师资培训已经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遗憾的是,作为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师却无法参与到这种只是针对小学教师的培训中来,无法从中受益。在教学中由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总是追着影子跑,观念更新不及时。造成课程内容与教改动态严重脱节,也就是课程教学滞后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难以反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法发展的水平。老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知识陈旧,难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危害可见一斑。由此可见,要想紧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掌握教学法改革的最新动态,推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发展,我们必须参与到这种师资培训中来。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类师资培训中来,积极参与小学语文课的课程改革。(1)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纳入各个层面的小学师资培训计划;(2)聘请各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3)直接聘请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担任《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的教学任务;(4)走进小学教学第一线,让教法教师切身感受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革。采取以上的方式,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参与各类师资培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做到教学内容与教改动态同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积极创建各种教学模式,使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最终指向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它不能仅仅存在于课堂教学和纸上谈兵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中,我们必须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际,打破书本至上、课堂至上、试卷至上等旧的教学和评价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变封闭为开放,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技能训练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等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

(一)适当整合章节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编辑出版了大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著作,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教材体系。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大部分教材过多注重理论的体系化、逻辑性、学术性,章节多、理论深,而实践环节却寥寥无几,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再加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课时安排本就捉襟见肘,这些都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突出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课外小组备课,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模拟教学。

由于教学法课时有限,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理论教学,教师只能拿出很少的教学时间做一些简单的模拟教学实践,因此只有极少数学生能从中收益,大多数学生参与模拟教学实践根本得不到保证,学到的理论知识更无法应用到实践中。虽然师生一起备课、一起听课、一起评课,没讲课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示,但那只是缺乏切身体验的“纸上谈兵”。因此,本着“做中学,学中做”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集体备课、讲课、评课,教师及时检查,根据讲课情况,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课堂教学模拟实践。这样小组模拟教学与全班集体模拟教学评讲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学生全员参与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和强化自己的语文教学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

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讲授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基本规律,以及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技能。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说:“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①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各种语文教学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可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那有限的时间去深入开展各种技能训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的现实的实践生活中才能真正获得”②。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每学期教研组都会举办演讲、朗诵、辩论赛、学生讲说课、讲故事、粉笔字、板书设计等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应变能力、站在讲台的胆量都有明显提高。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面对“您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内容,对您现在教学工作帮助最大的是什么?”这一问题,85.6%的毕业生都选择了“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

以上事例恰恰说明了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针对语文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变封闭为开放,将其与演讲、朗诵、讲故事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中体味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活动中训练教师口语,在活动中锻炼站在讲台的胆量,在活动中理解教学规律,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相关技能的培养。

(四)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最终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种方式。

终结性评价,其表现形式为利用一张试卷来考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这种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学习的过程性,重理论评价而忽略了实践技能考核。也就是说,单纯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理论可能很扎实,试卷分数可能很高,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语文教学技能却得不到有效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方式,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横向比较,而忽略了学习的纵向比较,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情感和态度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从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角度看,这种评价方式比终结性评价方式更客观,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在教学评价中过多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忽略了考核的统一性和公平性,考虑到了学习的纵向比较,而忽略了横向比较,也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

所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我们要兼顾学习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评价,不能简单地采用终结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笔者认为,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法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性质,我们在教学评价时,只有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平时考核、考试考核、技能考核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考核的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1.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考查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以100分为例,在教学评价时,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可以确定为40分和60分。其中,40分为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时的态度、情感,以及完成各类作业、任务次数及质量的评分。60分则作为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2.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语文教学技能考核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了解学习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深信: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学生在理论、语文教学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学改革定能在当代高职初等教育改革中生根、开花、结果。

注释:

①[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6-40.

②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11):49-52.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社会热点讲评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世纪以来,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提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新形势下,向应用型大学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地方高校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实践教学能有效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要顺利实现转型,必须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推行实践教学。两年来,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课的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笔者积极探索“原理课”的教学改革,推行“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路径及其成效

“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看似就是一个“讲评”环节,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个项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几年来,“原理课”课程任课教师通力合作,遵循教学规律,初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科学制定“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方案

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是开展“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课程组全体老师经过调研、深入讨论,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方案。该方案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原则、内容、步骤、考核与评价、评分细则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及相关要求。其中,在“评分细则”中,从选题、逻辑性、思想性、ppt制作、临场表现、小组合作、教学效果、讲评时间方面设置评分标准,总分为14分。实施方案的制定,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南。

(二)认真组织“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过程

“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有其特殊性,除了“讲评”环节集中在课堂之外,其余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因此,项目开展时间跨越长,要想取得应有实效,有序组织尤为关键。

1.思想动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实践教学,或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思想发动是前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必须深刻阐述在“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开展“社会热点讲评”,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2.开展培训。思想动员之后是培训工作,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为提高培训的效率,笔者精心制作了PPT,PPT演示文稿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其一,选题。精心海选近两年来国内外出现的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如复旦投毒案、孙杨“国歌门”事件、大学生求职家长陪聘等,并以附件的形式发给学生。其二,课时安排。将项目实施全过程做个规划,包括学时数及阶段分配。其三,实施方式。分组实施,组长负责,分工开展,代表讲评,教师小结。其四,上交材料。实践教学“讲评”环节结束后,每个小组须交PPT演示文稿、评分表、讲评安排表、实践教学心得等相应材料。最后,考核方式。如何考核与评价,关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问题。实践教学结束后,凡教学班讲评分排名前三名(含第三名)的,除旷课等违纪之外,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给90左右。

3.过程指导。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过程长,要取得应有实效,过程监管及指导十分关键。此环节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分组及PPT制作。教师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合作,科学分组,确定小组长;在PPT制作过程中,指导并督促学习委员及各组小组长,认真开展项目。二是开展好讲评环节。讲评前,教师要对照“评分规则”,对评委进行简要培训,对主讲人及学生提出相应要求;讲评结束后,要进行点评。三是撰写心得体会。讲评环节结束后,组织指导学生回顾实践教学活动过程,撰写心得体会。

(三)“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效果

两年来,通过探索,积极开展“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项目,扭转了过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单一的理论教学弊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概论来说,主要取得下列实施效果。

1.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围绕一个主题,系统开展讨论与分析,提高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活动中有小组选“复旦投毒案”,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分析,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懂得该如何面对和正确处理室友之间存在的分歧,构建和谐的室友关系。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理论课教学,较大程度上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不够。而“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则不同,它需要小组全体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组长负责项目实施,既要分工,也要协作。在成员分工、主题确定、框架讨论、材料收集、PPT制作、心得撰写等活动的每个环节及阶段,都需要共同协作方能完成。总之,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社会热点讲评”项目的实施,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是项目之上的一个“网结”,任何人怠慢或不完成自己的任务,都会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加上任课老师、学习委员、小组长的监督及提醒,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敢懈怠,都能认真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4.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从收集材料、确定主题到上台讲评、撰写心得,同学们都要付出不少心血。通过直接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即使是十分钟的讲评,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而能深刻体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因此,“社会热点讲评”项目的开展,促使学生树立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劳动观念。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存在问题

实施两年来,“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作为教学改革中的探索性项目,这一实践教学无论是从方案制定、宣传发动,还是从组织实施等各阶段和环节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方案制定环节:科学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方案比较简单,配套附件少。每期布置实践教学时,提供给学生的方案只有两项东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年度第××学期实践教学方案”、“‘社会热点讲评’参考话题”。至于以下系列问题,如怎样制作PPT、可运用分析问题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心得体会如何撰写、“社会热点讲评”安排表等,缺乏可供参考的模版或附件。其二是提供的热点选题有限,贴近性不够强。每次供学生的“‘社会热点讲评’参考话题”也就二十几个,而且有些话题不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人问津。为此,使得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缩水、份量不够。

(二)宣传发动环节:教育不深入,思想认识不到位

“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开展前夕,宣传发动比较简单,时间短,一般在15分钟左右,既没有撰写像理论课教学那样规定的教案,也没做PPT演示文稿,就是简单的从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讲述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客观来说,相对于专业课,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其认可度较低。因此,这种“草草行事”的宣传,力度很不够,学生很难充分认识到在“原理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组织实施环节:监管有缺位,讲评效果不佳

整个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组织实施阶段是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总体而言,监管缺位、讲评效果不佳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分组考虑不周,团队协作能力不强。分组时,一些行政班的班长和学习委员未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意见,群众工作不到位,为图方便,按学号顺序或完全以宿舍为单位确定小组,组长选择随意性也比较大。致使组长不得力,团队协作能力不强。第二,准备期间管理不得力,存在滥竽充数现象。从分组到上台讲评,时间跨越约三个月之久。时间长,弹性大,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安排。然而,这些“优势”客观上反而成为一些时间观念弱、责任感不强的小组的不利因素,加上因忙于工作、学习等,任课老师及班干部疏于监管及指导,一些小组敷衍了事,滥竽充数,甚至不参与。第三,课堂讲评效果不够理想。课堂讲评活动中,主讲学生讲述内容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逻辑不够清晰、PPT制作不简练、互动不够等。一些小组评委对评分细则把握不准,打分随意大;或出于私心,评分有失公允。此外,听课的一些学生专注于玩手机、或讲话。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向应用型转变,这是在新常态下,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趋势。因此,任课教师应该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在“原理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努力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进一步加强调研工作,完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方案是行动的指南,缺乏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原理课”的实践教学就难以顺利开展。笔者以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须努力完善实践教学方案。

1.做好PPT实施方案,增加模版或附件。Word格式的实施方案虽然很详细,但是仅仅凭它,其操作性还是有缺陷。为此,教师要制作相应模版或附件,供学生参考,增强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应该增加提供以下参考附件:第一,“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基本原理”。可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列举,让学生知道该运用哪些原理去分析热点问题,增加认识问题的力度和深度。第二,PPT演示文稿。精选一个热点问题制作PPT,深入展开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制作PPT文稿。第三,“社会热点讲评”安排表。表格含组长、成员、主题、得分等内容,明确全班各小组的信息。第四,“社会热点讲评”团队分工策划书。策划书内容包括选题目的或意义、项目成员分工、项目实施简要进程。第五,“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讨论稿。让学生知道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析,写出讨论稿。

2.师生一起提供“‘社会热点讲评’参考话题”。任课教师与学生因年龄差距,在兴趣爱好、关注热点、价值观认同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别,甚至还很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热点话题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因此,一方面,任课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话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发动学生搜集热点话题,课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的模式,每个小组提供2-3个话题,然后教师汇总并提供给学生,最后让各小组确定本组主题。师生联合选题,不仅话题涵盖范围广,而且还可以提高选择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效避免小组选题的重复。

3.科学安排时间进程,建立激励机制。一般地,期初就布置任务,给学生留出充裕时间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并督促班干部、小组长根据拟定的活动进程,扎实开展工作。同时,执行并落实好实践教学与平时分挂钩的原则,讲评排名优秀的小组成员必须给高分。此外,笔者认为,学校教务处可以考虑将实践教学成绩直接在登分系统中显示出来,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二)强化教育培训力度,明确实践教学重要性及其实施路径

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宏观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微观上让学生知道如何做,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实施路径两大问题,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应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积极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训力度。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人们才会关注它,这是心理常识。许多学生认为,开展实践教学,专业课有必要,政治理论课则是多余的。要转变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实践教学与自身利益其实密切相关。为此,任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做好思想教育培训。笔者以为,须讲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实践教学关乎学生的平时成绩。培训课上,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实践教学是平时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严格执行实践教学与平时分挂钩的原则,关乎学生课程成绩、年度奖助学金及优秀干部评选等等,关乎自身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关乎学生的能力素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是多方面的,也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去提升。近年来,一些二本院校学生毕业难找工作,甚至就业率低于一些高职院校,充分说明了地方二本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应用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向应用型和技能型转变,这是高校发展的大趋势。在“原理课”教学中开展“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就是顺应高校转型发展这一趋势。“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既有分工,也有协作,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交流沟通、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等多方面的能力及意识。简言之,通过思想教育培训,让学生从心底里懂得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是多余的,它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一样,关乎自身近期和长期的利益及发展。

2.认真开展学生技能培训。思想教育培训“务虚”,解决宏观工作;技能培训“务实”,解决微观工作。技能培训须把握好两项工作:一是组织上,既要全班培训,也要单独进行小组长培训。这样既使全体同学知道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也使得小组长进一步明确和增强责任感和及担当意识,努力带领组员开展好实践教学。二是以PPT文稿向学生展示具体实施步骤及方法。教师首先要根据word版的“‘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方案,精心制作简洁、清晰的PPT文稿实施方案,方案包含讲评主题、学时分配、实施步骤、上交材料、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实施步骤” 和“上交材料”要特别讲清楚。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教师要将设计好的“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的相应附件,如“参考话题”、“基本原理”、“PPT演示文稿”、“团队分工策划书”、“讨论稿”、“评分表”、“讲评安排表”等,在课堂上讲清楚,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只有这样进行较详细、规范的技能培训,才能顺利开展好实践教学。

(三)加强实施环节监管指导,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大班教学、每周一次课,相对专业课而言,公共课师生关系疏松,交流有限;同时,实践教学延续时间长,而且除讲评环节外,其余均利用课外时间自行组织。这些特点必然给实践教学的实施带来较大挑战。因此,加强实施环节的监管指导尤为重要。

1.综合考虑,科学分组。团队组建好,才能提高战斗力。因此,科学分组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实现小组的科学组合,必须综合考虑,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便于组织讨论,二是同学间关系良好,三是兴趣爱好同质性高,四是成员数量合理。根据上述原则,让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认真组织,将全班组建成若干个团结协作、责任心强、有战斗力的小组。

2.按期检查指导,避免敷衍懈怠现象。教育培训之后,教师须将实践教学方案及其附件打包,及时传到各班QQ群或微信群里,让每个同学进一步领悟方案精神。在活动实施期间,任课教师须根据实施方案的时间进程,利用课间、下寝等机会,采取直接间接、线上线下的方式,与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等加强交流沟通,询问和了解实践教学的实施进展情况。同时,要检查各小组的团队分工策划书、讨论稿、PPT演示文稿等材料,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此外,对不积极参与或游离于活动之外的个别同学,积极努力做好思想工作。

3.抓好课堂讲评,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讲评是成果展示和分享环节,是“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的收官阶段。搞好课堂讲评,以下工作必不可少。一是课前选好主持人、记录员及评委,并进行集中培训。二是讲评开始前夕,教师要在全班强调课堂纪律,并在整个讲评期间维护好课堂纪律;同时,给上台主讲的同学提出注意的事项、建议等。三是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在讲评结束后,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整个讲评活动给予全面、客观地点评,同时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坦诚、深入地交流。

4.加强教师间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虽然有统一的实践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面对不同的班级和专业,每个教师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甚至困惑。因此,任课教师之间要加强联系,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不断总结“社会热点讲评”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完善实践教学方案,深化认识和把握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是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新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尚小华.现代生活的生产根基追溯和异化图景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生活理念和实践教学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02).

[2]何艳红.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6,(07).

[3]房玫.学生自讲互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有益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4]范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实践教学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6).

[5]王勇.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7)

[6]温汉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11,(12).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试讲;说课;微格教学;改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112―04

20世纪80年代末,微格教学被引入我国。在20年的微格教学实践中,各地进行了多层次多方向的探索,先后建立了适合不同类型教学活动的微格教学模式,使微格教学在在职教师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和中小学教研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微格教学常规化、课程化建设的同时,致力于微格教学功能的拓展与深化的探索,特别是在应用微格教学方式对师范生进行试讲和说课技能培训方面作了一些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对这一尝试作一大致的总结,请同行和专家们批评指正。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在录用教师的程序中,一般都设有试讲和说课两个主要环节。前者用以考察应聘者的实际综合教学能力,后者用以考察应聘者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但反观高师院校的常规课程设置,却没有与之相对应或近似对应的课程。这就使得许多高师毕业生在面对这些应聘环节时,因缺少必要的应对技能,而显得无助与慌乱,进而失去获得职位的机会。如何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应聘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培养毕业生应聘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是高师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二 试讲、说课与微格教学的相似性比较

多年的微格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录用教师的试讲和说课环节,无论是外在的结构形式,还是内在的技能应用,都与微格教学的课堂情境极其相似。先看试讲,它是根据招聘方提前或临时指定的某个教学内容,快速准备和组织的一节浓缩的课堂教学或教学片段,用时一般是20分钟左右。目的是考察应聘者快速处理教材和综合应用课堂教学技能的能力。而听讲者一般是5-9名评委。可见试讲这一应聘环节在技能应用、所用时间和课堂人数组成等方面,都与微格教学基本一致。再看说课,它的课堂结构与试讲完全一样。二者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从应聘者的角度看,评委所扮演角色的变换:试讲时应聘者把评委当作学生听众,说课时则把评委当作专家听众;其二是对教学内容表达的出发点不一样:试讲是讲给“学生”听的,表现的是教学基本功。要求把教学内容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条理;说课是讲给“专家”听的,表现的是现代教育理论水平。要求说出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取、教学重难点分析、板书设计等,以及作这些处理的依据或理由。可见,试讲和说课这两个应聘环节,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微格教学基本一致。所以,我们认为用微格教学的方式对高师学生进行试讲和说课技能的训练,以提高高师毕业生的就业应聘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三 适应试讲和说课的微格教学新模式

在我国,常规的微格教学有五个基本操作步骤:理论学习、观看示范、编写教案、教学实践和评价反馈。为了适应试讲和说课的技能训练,我们对这五个操作步骤都作了或多或少的改进和调整,初步建立起适应试讲和说课的微格教学改进模式。下面以常规微格教学作参照,对改进模式作一大略介绍:

1 理论学习

常规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相关的教育理论。主要是教学目标分类、教学技能分类、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理论;二是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微格教学的概念、步骤、作用、特点及设计、评价和反馈等。通过理论学习,理解微格教学的原理,了解微格教学的程序,知道微格教学的训练要领,学会如何观察和评价别人与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在试讲和说课微格训练中,由于试讲其实就是课堂教学技能的综合应用,可以看作是常规微格教学的延续与深化。所以,相对试讲的理论学习主要是进一步介绍教学设计、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而对于说课这种教学活动形式,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形成与应用的,并且仍处于动态发展中,在高师院校的相关教科书上还没有系统地介绍。所以,在理论学习中要给学生作必要的讲解。在作了多方的综合归纳后,我们对说课通常做如下简略的介绍:

(1)说课的概念说课是指应聘者就指定的教学内容,在已完成教案或已完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面对评委,用口头语言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理论依据,重在说明设计的理由,最后由评委给予评价的一种教学活动。仅就教案作理论分析属于课前说课,在完成教学活动后作理论分析属于课后说课。

(2)说课的内容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说教材.分析所教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以及与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说明教材的重难点。

其次是说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核心,因为它是以后各教学环节的依据,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说课的重点。要说明目标的设置内容及其理由,要说明目标的结果分类。

第三是说学法.依据教学目标,说明相应的学习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学生怎样获取这些条件,学生相应的起点知识如何等。

第四是说教法.教法的依据是学法。要说明选用何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来呈现教材,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五点是说教学过程.说明如何由学生的起点出发,经由怎样的子目标序列最终到达教学目标的过程。

第六点是说测评.说明如何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以及获取反馈信息和对反馈信息处理的方式。

第七是说板书设计.简略说明如何应用板书辅助教学。

(3) 说课的基本原则实践中我们总结了说课的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是理论一致性原则.说课要体现统一的现代教学论思想,而现代教学论是建立在现代学习论的基础之上的。说课中从教材分析到板书设计,都要体现出一致的学与教思想,不要横生枝节、东挪西凑。

第二是内容顺序性原则.在上文所列的说课内容中,从前到后各项之间有很强的内在承启关系,说课时要严格按照这个顺序,不要颠三倒四、随意穿插。

第三是详略得当性原则.在实际说课中,各项的详略要根据具体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临场情况而定。既不要过于罗列,也不可含糊带过。

第四是时间控制性原则.说课的时间性要求很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般是20分钟)。若用时过少,既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能让评委觉得草率。超时则可能随时被叫停,从而导致说课的不完整。即使评委同意拖延,也会被认为准备不充分、不严谨。所以说课教案要根据各项目的的实际情况精确分配时间,陈述时要对时间严格控制,不要随意发挥。

2观看示范

试讲的示范与常规微格教学基本相同,不需要特殊示范。说课的最初示范资源可由两个方面提供:其一是高校教师教研活动中说课的音像材料;其二是请有经验的教师作现场示范。当培训正式开始后,所积累的学生培训资料经必要的编辑整理,就可以作为以后训练的示范资源。

3教案编写

试讲和说课的微格训练在教案编写上,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教学内容常规微格教学以技能训练为目的,所选教学内容是为技能训练服务的,教学内容处于次要地位,一般不作严格要求。所以学生在编写教案时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有很大的自由度,甚至不受学科和学段的限制。而试讲和说课则不同。因为应聘一般都有明确的学科和学段要求。从学科方面看,跨学科应聘是比较难也比较少的。从学段方面看,一般向下不向上。如本科毕业生,可以应聘高中教师,也可应聘初中和小学教师。而专科毕业生应聘高中教师则被认为学历不达标而不被允许,但可以应聘初中和小学教师。试讲和说课的内容通常就是应聘学科和学段的内容。为了使训练更有针对性,我们与各专业教学法老师合作把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对应教材作了系统的梳理,依据新课程标准,大略排出重难点内容序列,供学生在编写教案时选用。作这样的教材处理有两点考虑:一是加强重难点内容的试讲和说课训练,能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对一般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二是真正应聘时,招聘方指定的教学内容,通常都是对应教材中的重难点。平时多进行这样的训练,临场时会更有信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训练目标常规微格教学教案是“双目标”设置法。即设置技能训练和教学内容二重目标。而以技能目标为主,内容目标为辅,内容目标服务于技能目标。所以,通常是先确定技能目标,然后选取适合该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评价的标准是以技能标准实现的情况制定的。而试讲和说课的微格训练,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技能的应用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从内容和技能之间相互关系转化的角度看,试讲和说课可看成是常规微格教学的深化和应用,具体的技能目标已不必写在试讲和说课的教案上,教案上只需设置单一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目标。评价的标准以内容目标实现的情况而制定。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陈述上,我们要求学生力求达到以下标准:1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一般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依据;2体现新课改三维目标的理念,即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分别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陈述力求明确、具体、便于观察和测量;4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3)一案两用 在试讲和说课的微格训练中,要求学生采用两个环节一个教案的编写方式,即要求学生在编写试讲教案时,在教案的每一项目后加一个“设计理由”栏,说明各项目设计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的依次串联,就构成了说课的基本内容。这样的教案形式,对应明确,条理性强。而且,在实际的应聘中,一般也是试讲完成后,紧接着就是针对试讲内容的说课。所以采用一案两用、二者结合的训练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4教学实践

试讲和说课的微格训练在这一环节上,与常规微格教学基本相同,就是在完成教案的基础上,实施角色扮演,进行真实的试讲和说课训练,并用音像设备全程摄录,以备反馈之用。但试讲和说课的微格训练较常规微格训练在时间应用上有所增加,这就势必造成学校有限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的使用过于紧张,甚至无法应付。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每个微格实验小组配一台DV,找一间房子再加上一块黑板就可以了。不必所有的训练都在微格实验室中进行,甚至不必在正式的教室里也可以进行,微格教学实验室可由各小组轮流使用。为了增加训练的真实感和检验训练的阶段性效果,各微格小组的指导老师可不定期集中于某一小组扮演评委,对学生的试讲和说课作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5 评价反馈

微格教学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在这一环节上,试讲和说课微格训练与常规微格教学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就是观看录象,评价得失,使受训者获得即时反馈,也使小组成员学习观察和评价方法。但试讲和说课微格训练与常规微格教学的评价角度各不相同。常规微格教学关注的是技能,评价的标准是技能各要素应用得如何。试讲微格训练关注的是教学内容,评价的标准是综合教学能力表现得如何。说课微格训练关注的教学设计思想,评价标准是现代教学理论理解和应用得如何。

实际操作中,我们采用常规微格教学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一方面加强讨论评价,充分肯定优点,恰当指出缺点;另一方面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制定便于操作的评价单以获取被训者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数。附评价单如下:

请您听课后在各项的评价等级栏中填上恰当的等级(A=95分,B=80分,C=65分,D=50分)

评价内容 对应技能 权重 评价等级

1导入能尽快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情境,建立知识联系。 导入技能 0.15

2普通话标准,节奏恰当,富有感染力。 语言技能 0.10

3讲解清楚条理,严密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讲解技能 0.25

4结束提纲挈领,紧扣目标,利于知识的巩固连接和检索运用。 结束技能 0.10

5板书与教学内容结合恰当,主副分明,结构巧妙,字体规范。 板书技能 0.10

6教学各环节用时合理,衔接顺畅,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技能 0.10

7教学过程自然严谨,体现学科特点,无明显科学性错误。 综合技能 0.20

我国常规微格教学的技能体系为10个单项技能,我们在试讲评价单中将其中5项列为评价范围,而另5项则未被列入,这是因为试讲毕竟不是真正的上课,所面对的是评委而不是学生。所以,提问、强化两个反映师生双边活动的技能无法应用;演示技能有很强的学科性不具有普遍意义,在应聘中有时会单独安排操作;试讲中不需要应用课堂组织技能;此外,变化技能可在语言和讲解技能中表现出来。在被列入的5个单项技能中,讲解技能分配的权重最大,为0.25。这是因为,讲解技能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最核心的技能。应该说试讲毕竟是浓缩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从技能的层面上去观察和评价它,还应该从整体的宏观上给以综合的评定。评价单第6项是从整体的用时和流畅性方面提出要求的,第7项则是从整体教学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方面提出要求的。

请您听完说课后,在各项的评价等级栏中填上恰当的等级(A=95分,B=80分,C=65分,D=50分)

评价内容 应用的现代教学理论 权重 评价等级

1教材分析透彻,重难点确定准确 对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有较好的理解,对教材有较好的把握和分析处理能力。 0.1

2教学目标设置恰当,陈述良好,便于教、学和检测 对加涅、布卢姆分类理论以及马杰、格兰伦教学目标陈述理论有较好的理解。 0.2

3学法说明合理 对加涅学习条件理论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有较好的理解。 0.1

4教法选择适当 对课的分类理论、教材呈现理论及布鲁纳发现法、奥苏伯尔讲解法等有较好的理解。 0.1

5教学过程陈述科学 对教学设计的任务分析理论、教学的双边活动理论、知识分类理论等有较好的理解。 0.2

6测评设计相对教学目标有很好的效度和梯度 对教学测量理论有较好的理解。 0.1

7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和板书设计理论有较好的理解。 0.1

8说课流畅,用时恰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较好的理论水平 对现代学与教的综合理论有较好的理解。 0.1

在说课评价单中,第2项和第5项分配的权重都为0.2,高于其余各项。这是因为第2项所说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导向作用,直接决定着学法、教法和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同时还体现了对教材、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水平,是整个说课的核心所在;第5项所说的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包括教学内容的导入、呈现方式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等。若是课后说课,则有已完成的试讲为基础,实际的综合教学能力已在试讲中具体体现,说课时可结合试讲过程作必要的理论分析。若招聘方采用课前说课的方式,则教学过程就完全是描述式的。这种描述既要体现综合的教学能力,又要体现一定的理论水平。所以,这是说课中较难把握的一个环节。

试讲与说课评价单的填写和数据处理,与常规微格教学相同。

四 几点说明

1 微格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分,分是为了利于技能的训练。但分的最终目的还是合,是为了综合各种技能上好完整的课。所以,在常规微格教学的后期,通常都要进行若干技能的综合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讲,试讲的微格教学训练可以看成是常规微格教学的延续和深化。但对于没有经过常规微格教学训练的学生,试讲的微格教学训练还是应该从导入、讲解、语言等单项技能的训练开始。

2 说课的微格教学训练同样应遵循由分到合的原则。即把说课的7项基本内容各自作为独立的单项技能,训练时由单项技能开始,然后逐步综合扩展,直至完整的说课。

3 据我们了解,各地在实际的招聘中,对试讲和说课环节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比较规范的是采用“试讲、说课加答辩”的方式。即在应聘者完成试讲和说课后,评委针对试讲和说课提出问题,由应聘者作答。此方式由试讲体现应聘者的综合教学能力,由说课体现应聘者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答辩则是对二者的补充。也有的采用“试讲加答辩”的方式,此方式免去了说课,评委想了解的关于说课的内容由答辩的过程补充。还有的采用“说课加答辩”的方式,此方式免去了试讲,综合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都要通过说课来体现,答辩是对这两方面的补充。在实际试讲和说课微格教学训练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课前演讲;评判能力;可行性

【中国分类号】G633.3

本文为珠海市十二五教育教研规划课题(2011KTG09)《高中语文课前演讲对提升学生评判思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是指在高中语文课堂前五至十分钟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它以学生独立演讲或团队演讲为基本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评判能力为目标,在横向教学活动中,它既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活动,同时又和其他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系连。在纵向的教学序列中,它既能独立存在,又能和前后的课前活动连为教学体系。

评判性能力(critical thinking),简称CT,“评判性(critical)”一词,源自字根skeri和希腊文kritikos。skeri意指切割、分离或分析。kritikos意思是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而“kritikos”又源自“krinein”,意指做出决断。高中生的评判能力包括特指的认知技能与情感倾向。其中认知技能包括分析、评价、逻辑推理、解释说明、归纳演绎、自我调控等;情感倾向包括知识渊博、思想开明、勇于质疑、善于反思,具有创造性等。“评判”包括对自我的评判、对他人的评判和对各种社会信息、社会现象的评判。

高中语文课前演讲能否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这是一个尚未考证的议题。

一、高中语文课前演讲和评判能力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语文课前演讲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诸期刊杂志上的论文不过十几篇,主要集中在对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开展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如:房玉清在《课前演讲的整体效应》,葛成石《课前演讲――奏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段序曲》、王进《课前演讲――听说训练的有效途径》,周宝玲、沈道成《课前演讲:作文教学与口语训练的双赢模式》等文讨论的都是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张洪《课前演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安光祥在《语文课前演讲的循序渐进原则》中重点阐述了课前演讲要遵循的原则; 彭伟在《课前演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桂启升在《雕虫也要好技――课前演讲谈片》,王作云、刘淑萍的《课前演讲的“分级训练”法》讨论了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

由此可见,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前演讲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都提及了语文课前演讲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但如何才能使课前演讲发挥作用仍旧是一个模糊的议题。迄今为止,没有研究者明确地把课前演讲作为形成与提升学生评判能力的依托。

评判性思维的研究在国外相对成熟。1987年,美国评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Robert Ennis提出:“CT就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1990年,一个由46位代表组成的跨学科国际性协作组对CT作出如下定义:“在对证据、具体情境、概念或理论、方法和标准等给予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D.Alan Bensley所著的《Critical Thinking in Psychology: A Unified Skills Approach》中指出,CT是一种成熟的思考过程,它包括对其观点的相关证据进行评估,并最终从这些证据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但是,国内对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比较滞后,尤其在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对如何形成和提升高中生评判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更是空白。

二、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活动提升学生评判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发表自己的意见,抒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而发表意见、陈述主张正是演讲者对某客体的评价和判断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长时间、高频度、立体化的课前演讲活动中,一定能提升学生对事、对人、对世界的评判能力。可见,高中语文课前演讲和学生的评判能力有正关联关系。开展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活动能提升高中生的评判能力。

影响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活动对提升学生评判能力的因素有:年龄、课堂抑制程度、师生关系等。

高中语文课前演讲和评判能力有正关联关系。但这正相关的关系中,还会受到年龄、课堂抑制程度、师生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年龄越大,演讲活动对提升学生评判能力的作用越明显;课堂抑制程度越高,越难发挥课前演讲活动对提升评判能力的作用;师生关系越平等、民主,越能发挥演讲活动对提高学生评判能力的作用。

高中生的评判能力体现在识别能力、分析能力、解释能力、推理能力和评判能力,体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形式中。评判能力可以从“评价深度”“评价维度”“评价广度”“评价得体性”等指标考察。

医学界对评判能力技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比较早,并以护理专业为例构建了包括7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及28项二级指标内涵的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识别、寻找信息、分析、逻辑推理、预测和应用标准几个指标。

在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活动中,高中生评判能力体现在口头表达(“演讲”“评价”“质疑”“解释”)和书面表达(每次演讲或每个主题演讲后的“收获与反思”的文字),在能力体现上就包括了识别能力、分析能力、解释能力、推理能力和评判能力。

高中语文课前演讲能使学生胜任“评价者”“被评价者”“评价反思者”三种身份。并在这三种角色中学习“评价”“发现”“欣赏”“质疑”“反驳”“解释”“推理”“反思”等体现评判能力的指标。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探索“导讲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79

“导讲评”模式包括导学、讲解、评价三个环节,它的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近几年“导讲评”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研究分析了“导讲评”模式中的导学、讲解、评价这三个步骤在教学实践当中的运用。

一、“导讲评”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它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在该模式中的“学案导学”环节,教师提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学案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在“交流讲解”环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历史课程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引导学生去全面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全班学生共同提高。

2.它能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由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由于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进行了预习,已经了解教学内容,所讲内容是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的结论,所以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讲解。课后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展开学习。而教师只需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在学生讲解或讨论偏离方向时进行正确引导,并对学习过程作出正确评价。

3.它有利于教师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开展有效教学

运用“导讲评”模式教学,有利于教师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设计教案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和学都是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而进行的,克服了泛泛而谈和面面俱到的教学弊端。学生有了学案指导使其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都能有效开展。由于教师事先参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就有了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提高教学效益。

二、“导讲评”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导学环节

可以在导学环节设计“课前小热身”“点击新目标”“链接旧知识”三个环节来指导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首先,“课前小热身”的运用。这个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里,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结构有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学生有个心理准备。其次,“点击新目标”的运用。教师在深入研究历史课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在讲课前让学生了解和明白主要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问题。例如,在讲人教版高中必修2的《自由放任的美国》时可制定如下学习目标: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的特点,危机对美国的影响,要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有利于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最后,“链接旧知识”的运用。这个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复习旧知识也是为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做铺垫。例如,学完《自由放任的美国》时可布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复习: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走过了哪几个阶段?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有何影响?通过复习能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2.交流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利用“课堂进行时”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讲解交流。例如,在讲《自主放任的美国》时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合作探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根本原因,探讨危机带来的影响。通过学生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教师利用“课堂大练兵”,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特别是对学生讲解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和讲解,然后给学生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在课后练习。这样的讲解有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课堂从“一言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群言堂”。

3.反思评价环节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评价,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对讲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鉴别评价,通过这样的环节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纠正教学中的不正确结论和导向,获得χ识的深度理解。通过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与引导,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可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也可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特别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导讲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这种模式通过学生自学讲解和教师的引导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目前学术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黄雪梅认为“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目标应围绕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李海林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为指导,同时结合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高职生综合素质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高职生专业素质

(一)尝试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本身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治教育的功能的同时,适度体现“就业导向、素质本位、对接专业”的设计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提升高职生的专业素质。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进而将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能较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制观等知识点为高职生学习专业理论提供一般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是要建立一支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思政课教师设计与专业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例如结合各专业的职业道德,以具体的专业职业道德配合相应的专业案例展开教学,结合各专业讲解相关的专业法律案例,如《会计法》《物权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建筑法》等。最后,在高职生实习实训期间,开展同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结合“职业道德”这一学习内容,让高职生在实习实训期间,调查实习实训单位员工的职业道德、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分配方式、企业文化建设情况,通过调查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与专业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能够让学生端正专业学习的态度,同时有利于深化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高职生的专业素质。

(二)引入“主题演讲”“新闻讲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以培养高职生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是人类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所有高职生的公共必修课,主要对高职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改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十分有必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高职的两门主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主题演讲”“新闻讲评”活动,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组成6~8人小组,班长和学习委员统筹安排各小组演讲或讲评的时间,各小组自行选择演讲或讲评主题,每次课再由教师随机抽取6位同学担任评委,其中一位评委负责课堂上对小组的演讲或讲评进行点评,评委则根据教师预先制定的评分标准表对小组进行评价,并评出小组的成绩。学生在“主题演讲”和“新闻讲评”的过程中,例如“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和“小女孩公交车上让座遭索赔”“地铁抢座事件”等,学生们的评价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引起学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学生的表现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化,这时候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并结合学科中的相关知识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社会公德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以培养高职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科学素养的范畴包括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坚实严谨、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采用任务驱动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职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或协作领会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例如结合“社会公德”这一学习内容,让学生组成小组对校园的文明状况进行调查,学生们自行设计调查方案,自行分配调查任务并完成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自己纠正了不文明的言和行,还提出了一些倡导全院高职生文明言行的宝贵建议。任务驱动法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要求。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锻炼了他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品质,从而实现培养高职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比赛活动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思政课 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 教学载体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亦称“三观”)的核心课程。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2015年、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近年来,武昌理工学院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学载体和评价机制这四个步骤入手,深入研究,有效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与管理,实现理论讲授与现实分析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书本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日常化管理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三讲”同步化

我们认为创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课堂教学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步,决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材中“失踪”,在课堂上“失声”。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讲”,即依托教材讲理论,联系现实讲“三情”,启发学生讲故事。

依托教材讲理论。党的十以来,大学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教材先后两次进行全面修订,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教材的学理性和可读性,体现了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基本作用,讲清教材所阐释的基本理论。我们以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思政课教师对每门课程教材逐章逐节进行重难点剖析,梳理基本理论要点,形成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点。比如,《概论》中在阐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时,就要着重讲清指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的理论观点。又如,在《原理》中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就要讲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三者统一的理论观点。再如,在《思修》中讲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时,就要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

联系现实讲“三情”。所谓“三情”,是指世情、国情和党情。思政课教学要体现问题意识,敢于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回答。在讲授基本理论过程中,不能就理论讲理论,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就是要联系世界各国的发展走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现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比如前面所述,在阐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期的关系时,我们就通过具体的建设成就(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具体数字)说明两个时期各自取得的成就以及它们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也能较好把握历史感,体现现实感。又如,在《纲要》中讲中国革命的道路,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革命道路不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要向学生陈述第一次大战后国际情况和俄国当时的国内情况,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国情不同,所走道路也就不一样,从而懂得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启发学生讲故事。在讲清基本理论、联系实际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谈感想即讲故事,只有学生参与了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理论讲授才获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思修》中讲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这一内容时,就引导学生谈个人理想是什么,如何去实现。围绕这一话题,大一学生人人都有话说,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把大学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作为大学阶段的理想,还有的把考上研究生、考上公务员作为个人的理想,还有的同学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列出了四年学习的计划,并且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这样的讨论和交流,给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激发作用。还如,在《概论》中讲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一内容时,启发同学们联系家乡实际谈谈提供了哪些物质基础。在讨论中来自湖北丹江口水库区域的同学就讲了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设到70年初完工的丹江口水库,从过去到现在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以及旅游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优势,进入新世纪,丹江口水库又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 6000万人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丹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通过学生自身讲家乡的事、身边的例子,同学们对书本上理论理解的更深刻。

以上“三讲”在课堂教学是同步进行的,对基本理论要精讲,联系“三情”要鲜活,故事要生动。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把握基本理论。这样,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联系现实讲“三情”,学生对思政课兴趣浓厚,同时,教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如我校青年教师曾晓辉在讲授《概论》中“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问题时,他结合现实分析了提出的“供给侧”思想。然后,他把这一问题形成“供给侧思想研究”一个研究课题申报,今年获得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

二、课堂管理大班小组化

思政课是解决大学生“三观”问题的,这样课程的教学应当是带有研究性的教学,而不仅仅是宣传性教学。所谓研究性的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寻求问题解决方式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水平。研究性教学赋予了教学新特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显然,这种研究性教学一般在小班教学中开展。要在90人左右的大班中开展这种研究性教学,就要对大班教学的课堂管理进行改革。经过近年来对大班课堂管理的探索,我们形成了大班小组化的课堂管理模式。所谓大班小组化就是将每个自然班按6人一组分为若干个小组,平时成绩(含到课情况、作业、提问、课堂讨论、课堂表现等方面)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能真正开展起来。这种大班小组化的课堂管理模式突出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考勤便捷化。实行大班小组化课堂管理后,老师对学生再不用一一点名了,各小组组长不到一分钟就将缺课人数报给了教师。

第二,学生团队意识增强。由于平时成绩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个人表现的优劣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这样有利于增进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平时成绩(如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等)是现场打分,也调动了同学们课堂外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内讨论的主动性。

第三,课堂发言更踊跃。由于课堂讨论、发言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发言可以是一人为主,其他人作补充。对同一问题一般要求1-3个小组发言,这样就无形中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各小组的发言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如《思修》课教师在课堂中增加对一周的时事播报或点评以及“小百家讲坛”的教学环节,由学生对一周来的国际国内重大的时事要闻进行播报或点评。每次安排两个小组播报或点评。各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时事要闻,做课堂发言准备。课堂播报或点评形式多样,有的小组采取单口相声的形式播报,有的用唱歌的形式点评,有的做成PPT图文并茂的加以说明。学生对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非常感兴趣。又如,《概论》课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有何区别的讨论,有小组学生手写两千多字的发言稿,有些小组做精致的PPT抢着发言;还有的小组把二者的区别分为历史起源不同、目标不同、实现途径不同三个方面,由三个同学上讲台,每个同学说出其中一点,最后以“你们认为这些正确吗?”提问离场。

第四,“三习题”、“三问”等教学环节得到有效落实。我校所有课程均实行“三习题”和“三问”教学环节,思政课也不例外。所谓“三习题”是指预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所谓“三问”,对思政课来说是指每个学生每学期要提三个问题。以往大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大班学生多,教师无法一一检查学生“三习题”完成情况和回答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而改成大班小组化课堂管理模式后,教师面对的只有20个或10多个小组,教师能够对小组一一检查。尤其是“三问”以小组为单位提问,小组同学问题意识更强,所提问题内容更集中,所提问题质量更高,便于教师集体回答。

总之,大班小组化课堂管理模式,小组长起到了“小老师”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一句话: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

三、教学载体信息化

在教育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载体也随之演变。上世纪70年代以前黑板和粉笔辅以图片、标本、挂图等视觉符号为主的教学载体,已被后来的录音机、电视、录像机、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新的教学载体替代,进入21世纪,无线网络覆盖下的全面数字化技术成为教学载体。在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大脑发育和学习方式日益受到手机、互联网等互动媒体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学载体沿袭传统教学来做,就很难符合网络新生代的胃口。所以,高校思政课要想成为学生受欢迎的课,其教学载体必须推进信息化。2015年、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组织大学生开展‘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活动,建设一批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思政课教学载体信息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是构建课程学习网络。为了便于学生有效预习和复习,阅读相关资料,我们建立了思政课课程学习网站,把课程大纲、教材、教案、课件、参考资料以及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在线或下载下来学习。“三习题”“三问”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网络后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预习、作业完成等方面情况。对于“三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之间可以随时沟通。

二是制作微课。课程网络提供了教学课件、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等材料,但这些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了创新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把各门课程核心内容制作成微课放在网络上供学生学习。微课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教学时间短(一般以20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教学设计“情景化”,教学案例“典型化”,便于学生接受,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是建设试题库。经过3年多的探索,思政课四门课程都建立了试题库,每门课程试题在800-1000题左右,经过测试,进行了修改,并形成了思政课试题库软件。使用者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可抽出多套试卷。题库中试题分门别类,编有序号,抽取时只需点击序号,试题即被选中,同时附有答案。试题库软件便于学生机考,各种题型分值统计自动生成。思政课期末考试实行机考,目前只进行了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机考。

四是适度加盟慕课联盟,提高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去年以来,学校把思政课列为推进教学信息化的主要课程,学校投资加入中国大学Mooc联盟,引进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Mooc平台。近两年我们全体思政课老师参加了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组织的慕课、翻转课堂的技术培训。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开放化,教学信息量更大;另一方面更有利于课堂互动,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更好的吸收内化。

四、评价机制一体化

这里所说的评价机制,是关于思政课“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评价。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特点在于,它既讲究知识性,又注重思想性,把塑造学生“三观”放在首位。因此,对这类课程的评价重在知行统一,就是说,老师“教”的如何,学生“学”的如何,关键看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我校对思政课的评价机制形成了“联动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所谓联动一体化,是指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老师与学生形成联动,思政课部与学工处、团委工作形成联动。学校为这种联动一体化的评价机制提供了管理体制保障,即思政课部、学工处、团委由校党委副书记主管,形成了三个部门工作一条线、无障碍沟通。在管理工作上把学生思政课“学”的效果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挂钩,思政课部、学工处、团委三个部门联合起来对学生知与行统一的考核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要体现在:一是参与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二是为学工处、团委组织的“青年领袖班”卓越女性班”等学生骨干班或兴趣培训班讲课,有的还担任这类培训班的班主任。三是指导学生社团活动。

第二,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学生在网上对教师教学情况评价以外,学生还对思政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情况进行评价。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数学讲评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目的在于纠正错误、扬优补缺、丰富体验、巩固基础、规范解答、开阔思路、提高能力、开发创造性。但当前数学讲评课教学普遍存在机械地采用题对答案改正错误的方法,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现象,从而导致数学讲评课教学效率不高,这也就成为制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剖析讲评课的处理形式、弊端和解决策略。

一、目前教师对数学讲评课的处理形式及其弊端

1.处理学生成绩的三种形式以及弊端

形式一:为了对学生不产生压力,一概不公布学生分数,其弊端是学生不能知已知彼,更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形式二:将全班学生的测试分数,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在教室或是以在课堂读,其弊端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和智商低的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使这些学生自暴自弃。

形式三:由高分到低分排名排队,同时表扬测试成绩好的学生,批评、责难成绩差的学生,其弊端是:长期以来受表扬的学生容易养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等不良品质。而被批评、责难的学生可能会不想学这门功课,不喜欢或是讨厌这个科任老师,从而使学习动机枯萎,这根本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偏爱中下学生的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讲评试卷内容的三种形式以及弊端

形式一:书面或在课堂黑板公布试卷答案就完事。这种只公布答案而不讲评的形式便使得有些学生对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等根本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不知道这个题或这类题的思维入口,更谈不上纠正、强化、提高。

形式二:从试卷的第一道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往往要花上几节课才讲完。其弊端是浪费时间,而且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效益甚微。

形式三:根据测试情况,有所侧重,多数学生做对的题目不讲,错误较多的题目重点评讲。这种做法虽然比前二种方法好,但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就题论题。学生的收获有限,只会解这道题,没有思维的反思,不能很好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布置练习的三种形式及弊端

形式一:上完讲评课,不少教师的做法就是不布置作业,其弊端是:学生难以达到强化、巩固之效果。

形式二:要求学生将全部试卷重做一遍,这种做法浪费时间,增加学生负担,效果欠佳。

形式三:要求学生将做错的作业重做一遍或是重作几遍,这种做法虽然比前二种做法好些,但学生难以达到拓宽,提高思维的目的。

二、解决策略

为了探索适合实际的讲评课和消除以上弊端,我们在部分学生中采用问卷、座谈或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再据此思考解决策略,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问题一:在数学讲评课上你最想了解到的情况是什么?

答:首先最想了解的是各分数段的人数和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自己在班中的位次和答题中的主要失误所在,同时希望在考试以后得到老师的表扬。

解决策略:数学讲评课虽然教师不应公布每个学生的分数,但是应做好成绩的统计和试卷的分析并在课堂内向学生简要介绍各分数段的人数和答卷中存在的问题,表扬试卷中做得好的同学,可以是整张试卷,也可以是某道题,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二:你认为在数学讲评课上收获不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因为大多数问题均可以做到自行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刚考完,我们就已经发现并解决了,其中以同学相互讨论帮助最多,有的时候也不能在课堂上能坚持听老师讲的每一道题,只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等到讲评课上去弄清楚,另外有些题目虽然解对了,但还是特别想了解还有没有其他更简洁、更巧妙、更漂亮、更优秀的解法(特别是客观题)。

解决策略:数学讲评课绝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通过批阅和访问学生,弄清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应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地在数学讲评课上进行解疑纠错和扬优补缺,要求是"会通法,但不一定用通法"、"要模式,但不要模式化"。

问题三:你对教师经常斥责学生"这个问题都讲过多少遍了,为什么又错了(或是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一语词有什么看法?

答:这有两种可能:一是"确实不知道"。这往往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的,这种问题经过老师的讲评课或是课外与同学之间讨论或是自己看书以后可以慢慢地做到不失误或是少失误。二是"想不到"。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经教师讲解后,好像理解了其实没有理解,但恐怕今后遇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能理解或是出现错误。

解决策略:数学讲评课要特别注重"想不到"问题的处理,要克服"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局面,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就应当精讲,让学生多自悟、讨论和反思,不仅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也就是告诉学生是如何得到的,要坚决杜绝"就题论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问题四: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或解题过程中的岔路口(关键之处),你希望老师讲解还是自学讨论而得到答案呢?

答:我们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师把问题摆出来,让我们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而获得解决,因为这样做的话印象会更深刻,不容易忘记。

解决策略:数学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自行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反思、自行解决为主线,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参谋者。也就是多一点"启发式"教育,少点"告诉"教育。

问题五:你认为问题讲评过后还需不需要采取什么巩固措施?

答:某个问题出错,可能与题目本身有关,或是基本功不扎实,或是能力达不到要求,也可能这个问题当时懂了,但是换个角度还是会出错,教师应当围绕这一问题再出些类似的问题变式练习,以求巩固。

解决策略:数学讲评课上就有关问题研讨处理之后,教师要针对本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方法、思想,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精心编排变式习题,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给学生进一步实践、总结和反思的机会与时间。

测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情况,而通过讲评则可使学生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数学讲评课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教无定法”而有“法”,其基本模式可归结为讲评六段式,即试卷分析——讨论改错——剖析修正——归纳总结——巩固提高——自我分析,只要教师认真做好“四评”工作,以六段式为依据,讲评课一定能上得非常精彩。总之,只要认真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要精选范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讲评课真正起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提高能力的目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德昌:《教学与管理》,《如何上好数学讲评课》,2008年第十期,第21页.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试卷评讲课 误区 对策 中学语文

在中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常有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随着中、高考的临近,语文试卷评讲课更是逐渐成为复习阶段的主要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所有的课型中,试卷评讲课是上得最沉闷的,教师觉得评讲无味,积极性不高,学生更是觉得评讲课听了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也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没有收到理想的讲评效果。仔细分析这一现象,发现试卷评讲课已走入了一些误区。

1 误区之一及其对策

1.1 误区之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即我们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是重结果,轻过程。我们常发现,分发试卷时班级气氛很热烈,“我考几分?”“你考几分?”“唉,我差一分就及格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太看重分数了。而作为教师呢?分数出来后,我们先关注的也常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等数字,再通过与其他班级比较,与前几次的考试比较,与其他学校比较得出这次考得是好是坏的判断,而对于那张承载着“过程”的语文试卷的分析则是推后解决甚至不解决了。这固然与学校现行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有关,但也反映出部分教师对试卷评讲工作的忽视,认为试卷评讲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课,用不着认真备课,只要把答案交给学生就行了。像这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试卷评讲课自然是低效的。

1.2 实施的对策:正确认识试卷评讲课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ebeam)指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改进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为什么要忽略它的真正价值呢?再者,根据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有机的信息系统,考试自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师生正是通过“考试”这一环节来“检验” “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检验的不是分数,而是凝聚师生共同劳动的成果——试卷。因此,试卷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好这一特殊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功能,它不仅能检测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调整方法,总结经验,增强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其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让学生从考试中找到自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下一阶段的学习。

正确的做法是:在进行每一次试卷评讲之前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明试卷评讲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引起学生对试卷评讲课的重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分数转向对试卷的分析,找出自己本次考试的得失之处,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状况方面得到提高。这样做之后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询问成绩的同时还常会多问一句这样的话:“老师,这次考试我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不足?”这说明学生对考试已经有了理性的认识,并非唯分数是从。

2 误区之二及其对策

2.1 误区之二:重答案,轻评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当教师要求学生自行订正试卷时,一些学生不是自己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而是不加思索地把邻座同学的答案搬入自己的试卷上,或是不时地问他人“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在评讲时,教师也大都在讲试卷,就题讲题,侧重问题的答案,而少评析,缺少思路的分析引导、具体方法的指导,规律的总结、知识的系统归纳。学生则在教师的监督下订正错误(把教师的答案填上去),这种重答案、轻评析的教学操作就失去了语文试卷评讲课作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总结经验,调整方法,增强下一阶段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价值,这样的评讲结果自然是低效的。

2.2 实施的对策:注重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充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有效功能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做法是:

2.2.1 细阅卷,重分析,抓重点

试卷评讲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地讲,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对此,教师在阅卷时要认真,阅卷后,要仔细分析试卷,结合学生的答题,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把握住哪些题目学生错得多,哪些错得少,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需要弥补的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课前详细的分析诊断,才能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评讲后调整方法,补缺补漏。评讲的重点主要是失分多的题目、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新题型的题目、以及思维难度较高的题目。

2.2.2 学生独立改错,质疑问难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会改的错题补在试卷旁边,不会的再和同学、老师交流或向教师提出疑问,最后找出自己答错的原因,提高学习效果。由于考试试卷的答错原因不一,个性问题往往比共性问题突出。老师逐题讲解一是耗了时间,二是针对性不强。所以先让学生改错,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而质疑问难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使教师的指导讲评更有针对性,学生提出问题,能激起全班同学的求知欲望,且节省了课堂时间,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诊断,找到了错答的真正原因,又能够借助自我评价、发挥自我导向的功能,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2.2.3 分析错因,讲解思路,指导答题的规范性

一份试题做下来,学生出现了种种错误,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可能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够用功,知识基础不牢固;有的可能是因为审题马虎,漏看、错看试题;有的可能是一时没有注意,掉进了命题人设下的陷阱;有的可能是因为答题不规范,或书写不认真而无谓失分;有的则是某种能力不足,如语言概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等;也有的可能是一时身体不适,影响了水平的正常发挥……凡此种种,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认真地做好分析。

此后,应帮助学生分析答题思路,掌握不同题型答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许多时候,学生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却并不代表学生就一定对问题搞懂了,弄通了,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对问题搞懂弄通,还需要注意帮助学生搞清解题的思路,弄通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触类旁通,避免“错了改,改了又错”的情形发生,这样做也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即答题语言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叙述的完整性、层次性等。在语文考试中,更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都会做,但都答不好,心里知道是什么,却不知如何表述。因此,在语文试卷讲评时,对这类典型问题应给出完整、简练、规范的表达,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有意识地把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其中。

2.2.4 总结技巧,拓展延伸

试题是永远做不完的,“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同一类型的问题,只有传授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近几年考试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这为教师评讲提供了方便。但是教师还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并教会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小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对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拓展,以考题为切入点,带动对其他相关知识体系的梳理。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形成更高层面的理解与把握,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也大有益处。

3 误区之三及其对策

3.1 误区之三:重主导,轻主体

长期以来,试卷评讲课常出现教师讲、学生听“一手包办”的模式,这样的评讲,即便教师讲得再精彩再到位,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照样听得无精打采,试卷评讲课成为上得最沉闷、最低效的课也就不足为奇了。

3.2 实施的对策: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当前的试卷评讲课应改变过去教师“满堂讲”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评讲,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试卷评讲过程中,可以请解答得很出色的同学来讲解答题的思路和答案,为其他同学作示范;可以组织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是教师把存在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自己解决。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更不易忘记;在试卷评讲后,还应当引导学生及时对试卷进行自我分析,反思自己做错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试卷评讲课堂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满堂讲”。

当然,在语文试卷评讲中还应发挥激励功能,合理评价学生。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次考试之后,对于考好的学生,要防止他们骄傲自满,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乘胜而上,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对学习基础差、理解运用能力欠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应重视试卷评讲课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诊断功能、示范功能、强化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都会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而,作为教师与学生应重视发挥试卷评讲课的有效功能,改进教与学,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7日.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讲评 讲评方式 鼓励

作文教学有两个问题容易被教师忽视,一是学生的作文过程,即他的作文是如何写成的,二是作文讲评,这一点尤其重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讲评的准备。

讲评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教师要把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优缺点提到写作规律的高度来认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或别人的作文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从而调动和提高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和写作技巧。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

1、分析研究作文批改情况和记录。确定讲评的目的要求和重点内容;2、精选讲评所需要的实例;3、考虑采用讲评的方式;4、拟定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二、讲评的方式

作文讲评课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式:

1、全面分析,重点讲评。其教学过程是先对这次作文总的情况概括的加以说明,指出共同的优缺点,表扬本次作文写的好的或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然后根据本次作文指导的重点对学生作文范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讲明取得成绩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指名努力方向。最后让学生以此为参考修改自己的作文,还可以布置适当的辅作文作业供学生练习。

2、讨论修改典型作文。教师从本次作文中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依靠集体智慧,共同讨论,集体修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启发引导。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缺点,找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有时还可穿插选读其他学生的作文片段,让大家欣赏或评析,教师启发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体讨论修改后,应让学生阅读并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抄清,再交老师复阅。

三、讲评的要求

1、作文讲评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评时既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从概念到概念泛泛议论,讲评课的内容应密切联系有关语文知识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把学生作文实践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到写作规律的高度上来认识。

2、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讲评的范围很广:可以就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观点问题,从审题立意上进行指导;可以就篇章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强调布局谋篇的规律和要求;如果学生在字、词、句等方面问题较突出,可以从语法,修辞上进行讲解订正,或集中消灭错别字;还可以进行写作知识方面的补课等等。总之每次讲评都要从实际出发,确定重点,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

3、要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讲评时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但表扬要注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对于写作水平有困难的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热情鼓励。表扬的方法可由教师口头表彰;也可由本人朗读作文,介绍经验;还可张贴或传阅,特别优秀作文还可推荐到报刊上发表。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要适当指出,但不能讽刺挖苦,过分苛求。一般说来,,表扬点名,批评不点名。

4、要注意启发。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和总结,目的是使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因此,讲评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是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从讲评中悟出规律性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试卷讲评 教学过程

试卷讲评课是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更是对学生知识漏洞进行补救的最有效措施。下面,笔者从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的一般流程入手,结合当前试卷讲评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希望对于今后政治试卷讲评课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的一般流程

在每一次考试后,教师都会安排相应的讲评课对试卷进行讲解,力求帮助学生填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对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的规律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将其过程分解为以下几步:

(一)对试卷情况进行分析

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开始的第一步,一定是先对试卷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同难度试卷可以反映不同的问题,并且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甚至在同一题目中,由于试卷分析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式,因此,在评讲课开始之前,教师通常会对整个试卷或是考试情况进行一次整体分析,客观公正评价这次考试的结果,对卷面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其中主要包括检查、分析难易程度、题量大小、覆盖面是否合理和有无偏题怪题等。

(二)对试题进行分析

除了对试卷进行分析外,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开始之前,教师还需要对试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了解和把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及能力点掌握的情况。哪些试题出得好,在何处;哪些试题的合理性有待调整,都是试卷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试题分析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讲解的主线脉络,在哪些地方收,哪些地方放,都是评讲课程需要涉及的问题,甚至会直接关系到评讲课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全方位地从学生及卷面成绩两个方向了解试题情况。

二、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策略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的一般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就这样一个框架来说,虽然很多教师都能轻易掌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过程控制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等,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着重围绕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及措施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张试卷中,不同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进行全面透彻的评讲。要想保证评讲课的质量和效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老师讲方法的策略。所谓“多数学生”是指三分之一以上学生都做不出或是完成不好的题目,或是得分率于25%~80%的试题。就这类试题的评讲来说,教师应尽可能站在宏观角度,将方法告诉学生,并罗列一些简单的相似的例题进行诠释;其次是疑难的问题。遇到这一类题目时,建议教师最好能采用大家讨论得出方法的方式。疑难问题一般指得分率低于25%以下的试题。就这类试题来说,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要达到透彻理解的程度就是极不容易的,因为没有走进题目内在,或是没有把握试题的内在原理和考点,仅仅从表面过一次是效果不佳的。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探索试题背后暗藏的内容、知识点或是考查角度。

(二)充分把握扩展性原则

试卷讲评不能就题论题,一定要“借题发挥”:通过试题复习相关内容知识,由此及彼,一题密切联系一条主线,复习一个知识面,加深印象;适当变换主观性试题既定限定(如主体、角度、材料等)“一题多用”,以激发学生思维,学会审题,做到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如讲评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我们可以变换知识范围――运用唯物论或认识论知识分析上述问题,通过变换知识范围,让学生知道邓小平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中分别被称为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的意识、科学理论,体会“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准确恰当使用学科术语;或是变换相应对象,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贯彻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文化”、“发扬航天精神”等。

(三)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思维方式、思考角度不同,学生在面对相应试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极大的思维偏差。不同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科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就卷面成绩来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讲评课之前,教师在心里已经对试卷的难度和班级考试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不仅是内外结合提高讲评课程质量的有效方式,更是提高讲解效率和精准度的重要方法。在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的处理:既要对相应试题完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又要对解题以外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如学习态度、方法等;在进行解题情况分析时,还应着重对总体表现优异或是个别试题做得好,相较以前成绩有较大进步的,进行登记,鼓励学生尝试更多新的解题思路和方式。

总而言之,就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的开展来说,一定要把握多种有效策略与原则,综合考虑试题、试卷和学生三个方面,只有全面兼顾,有针对性地铺开,才能真正发挥试题评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乐华.优化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学研究,2013,07:68-71.

[2]张忠慧.高中讲评课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王晓娟.高三试卷讲评课高效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曾荣文.高中政治试卷讲评课优化艺术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38-40.

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一、为学生的写作指路

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到中年级的日记写作,再到高年级的短文、作文训练,以及初高中的作文写作,都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或者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有力引导,是学生成功写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教师只要对之进行适当的理论指导,就可使得学生写出比较成功的作文来。那么,在高中的作文指导课中,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呢?

一般来说,进入到高中的学习,学生都要开始接触大家名家的作品,散文也好,诗歌也罢,对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要求已经相应提高。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不少都是现当代中外作家的作品,涉及到许多大作家。特别是朱自清、冰心、和余光中等散文名家的名作入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穿插的作文教学,就要围绕这些名家名篇,来对学生进行得当的指导,力求让他们写出优秀的习作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要求他们运用所学到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来进行创作。如叠词的巧妙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的得当使用,等等,让学生仔细去品味期中的奥妙,去感受文章的魅力。末了,教师就可以来一个写法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习作。 在讲到散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散文创作如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寓理于景等写作艺术上的点拨,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散文创作。

像这样,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一定要紧扣学生已有的文本,结合具体的文学实例来对他们进行写作方法上的点拨。因为有了文学实例,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模仿,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快速且有效地达到作文指导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好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及做出更高层次的理论指导。

二、客观科学的评价与写作理论再指导

在准备作文讲评课的时候,教师必定得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认真批改,首先是得肯定学生的付出,找出他们作文中值得表扬的地方,以鼓励学生今后的作文创作。其次,教师得站在更高的一个高度上,看清楚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圈点出来,包括初级的错误如错别字等,并尽可能地写出改进意见,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再提高指路。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技巧地进行点评,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做到“赏罚”分明。例如,我在话题作文“坐在生活的前排”的批改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都写的很不错,审题、行文、文章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做的不错,于是给了他们比较高的分数,并在他们的作文纸上圈点出来,以简洁的词句点出他们作文中的可取之处。同时,我也发现不少同学在审题上做得不够,以致写出来的作文偏离了话题方向;有一部分同学不太懂得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要求,没有进行得当、到位的点话题,文章前后也没照应上;又有一部分同学的习作行文上存在很多的语法问题,语句不通顺,等等。对于学生习作上存在的不足,我也在他们的作文纸上写明白,并写出改进意见,以让学生清楚该怎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学生们的习作情况,我都清楚地记在自己的备课本上,以备上课的时候用。在上课的时候,我先是说了一下此次作文的概况,以“榜上有名”的方式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在作文中得高分同学的名单,作为对他们的表扬,然后分别说了他们作文中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接下来就说了此次作文中部分同学做得不足不好的地方。等同学们对自己的作文有了较为清楚的认知后,就结合事先准备好的网上的例文,及班上部分优秀习作,先后展示在屏幕上,让大家眼中有具体的文章。在让同学们看例文的过程中,一边讲解里面所运用到的突出的写作技巧,重要的地方用有色文字标出用以特别提醒大家。若例文中有些写法与课本中某些课文的笔法相近,就特别讲解,鼓励大家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课文的笔法进行写作。

与作文指导课相对应的,无论是小学的初级写作,还是初高中的作文写作,都要有必要的作文讲评。它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是对学生创作进行再指导的主要方式。与作文指导课所不同的是,作文讲评课侧重于对学生习作的具体分析,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也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指导性的改进意见。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理论层面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上作文讲评课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文章载体,网上的优秀文章也好,学生的习作也好,总之得让学生有直接的可观的文学载体,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做文章,找写作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泛泛而谈,那样收效甚微,达不到作文讲评课的目的,无法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作文写作的方法,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