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

校风建设论文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1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培养临床能力的内在动力,从医学生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参观院士生平事迹展,以老一辈著名医学专家为楷模,介绍他们在逆境中进取成才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形成为患者服务、为医学事业发展服务、为解除患者疾苦为使命的思想,从而摒弃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因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影响,学生自我约束控制能力较弱,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教育管理,加强纪律观念,消除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气,适时进行校规校纪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对违纪及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按规定批评教育或给予处分,严明校纪,教育他人,强化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自律性,形成人人维护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校风。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风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树立“都是为了学”的观念,从重教转为重学,以积极开放的教学模式,使医学生成为医学知识的接受者、探索者和创造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启发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深入钻研的学风,确立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既有互动性又有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尤其是医学院校的见习课,其目的是培养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原来我院见习课采取老师按教学内容找到病例和患者,到病房后老师进行讲解,学生边听边记,课后学生很快即忘记了教学内容。不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目前我们80%的见习课均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即由教师给出教案,包括病例及问题,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在课上首先让学生对患者总结病情变化,给出诊断及处理意见,教师再详细分析存在问题,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不仅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同时可培养其责任感和首诊医生的意识,改变学生一味的从属、被动地位。在分析病例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带教老师就学生在诊断方法和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尽量将当前医学的最新动态、最新技术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对这样的学习模式,同学们有很高的积极性,课下积极准备,课上热烈的讨论。这种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记忆、以及融会贯通的运用。为此,我院积极推广这种学习方法,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奋发、创新的动力,为未来的医疗实践、开拓进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风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他们对于临床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繁重而复杂的理论知识学习,不但使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加重,而且不利于学生们对医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换言之:学的再有花样,也不如身临其境去应用。我们依据临床医院导师多、课题多、导师的临床工作任务重的特点,给导师配备助手,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项目,课题组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合,由学校拨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此项目的支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题的申报、课题的思路、课题的前期研究做到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既能帮助导师做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同时促使医学生过早的接触临床,培养做临床工作的兴趣,为兴趣而学习,是一名医学生能够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切身参与临床工作并且是自己喜欢的临床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总之,大学生科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个性,更扎实的掌握临床知识,提高学术水平以及竞争能力,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显著作用。

四、营造文化与学术氛围,提升学风建设

高等学校的文化与学术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面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层次的更高追求。因此,我们坚持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突出学风建设主题,通过加大8个载体的建设,全面提升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我们以专家系列讲座为载体,学生与专家面对面交谈,专家用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创新精神、科学思维与临床思维的建立,营造校园学术气氛。临床医学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我们以无菌技术操作、动物实验、换药、心肺复苏、书写病历等临床操作技能比赛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素质和临床能力,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引导和资助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每年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坚持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建设校园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管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撰写论文,给予经费的支持,近年本科生每年均有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以职业生涯大赛和就业创业技能训练为载体,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竞争、就业创业能力。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社团的建设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建立“英语”、“临床――内、外、妇、儿”微信群,学生可以随时在上面与老师交流探讨学习的心得,同时教师将临床最新前沿发展告之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各个载体的建设,使学生牢固树立以学为主、学习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掌握科学的治学方法,形成严谨求实的优秀品格。

五、结语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①优良的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据之目的,应该积极的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育组织模式。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影响着教育质量与教育过程,高等院校要加强学风建设以促进高等院校的培养培养目标实现。②优良的学风是建设高水平院校的内在要求。高等院校的发展需要具有优良的学风氛围,学风建设成果是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办学内涵的集中反映。优良的学风建设是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式的主要途径。③优良学风是实施文化强校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影响着高等院校的文化内涵,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特色的学风作为支撑。进行学风建设,是实施文化强校的一个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经过很多代人的积累和锤炼形成的,是高等院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等院校的宝贵财产,也是高等院校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2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方面的问题

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良好的学风,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而良好的学风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上具有更大的作用,学风标志着学生有着“我想学、我要学”的思想观念,但是具体到高职院校由于其高考成绩一般,选择高职院校是迫不得已的,他们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缺乏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他们对于相关的知识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认为既然已经参加了高职教育,就等同于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学历,他们的学习劲头也没有高中时期的劲头了。②学生学习缺乏方向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受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社会影响力低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高考人数数量在降低,而高等院校在逐渐的扩招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生源出现了招生危机,有的学校根本上就招不到一半的学生,即使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其文化基础薄弱,他们的文化行为习惯不正确,因此他们在入学之后,表现出迷茫,进而出现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游戏的不良现象。

2.2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①学风建设指导观念落后要营造优良的学风就必须有先进的学风建设理念,没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学风建设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当前的学风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忽略对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引导和人性关怀。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学风建设方面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实证性研究很少;研究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比较多,研究学风建设主体能动性的少。②学风建设制度不完善,制约学风建设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注重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其它系统要素在学风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师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只注重教师的教学功能而忽视了教师的育人功能。二是考试制度不健全。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成绩主要有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两部分组成,二者比例的划分存在较大自主性,甚至有的学校平时成绩能占到总成绩的一半,这导致有的学生试卷分数很低,总分也能及格。使部分学生认为学不学习,最后都能通过考试,从而放弃了日常认真学习。

3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加大考风建设,以抓考风促学风考风不正,影响学风建设。

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靠考试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蒙混过关。而对平时刻苦学习较好的学生,发现未被抓获的作弊者考试成绩比自己还高,心里很不平衡,极大不公,这对学习哪有动力,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学风,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而良好的学风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上具有更大的作用,学风标志着学生有着“我想学、我要学”的思想观念。有学生说“:杭州是消磨人意志的地方”,其意是在杭州读书者没有压力,则会使自己变得无所事事。一些学生曾在来杭州学校之前,都说过自己要努力学习,但到了大学后真的努力了吗?有上进意识,但无付诸于行动。一些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了懒散拖拉的习惯,不遵守学习纪律的现象增多,有的上课迟到、睡觉,逃课旷课,有的抄作业或不交作业,有的沉迷于电脑游戏上课提不起精神,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靠作弊来混日子。因此,学校抓考风促学风的举措势在必行。①要加强学生的诚信和道德教育,考试作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诚信迷失和道德失范,诚实、守信、正直是每个大学生做人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和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形成诚实品德,自觉规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行为,把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自觉放弃作弊的念头。②要加强考场纪律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舆论宣传考试纪律和作弊的危害,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开展考风考纪教育,使师生熟知考试规定和考场纪律,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和作用,形成“遵纪光荣,作弊可耻”考试风气。同时用反面典型进行教育,及时通报考试作弊处罚结果,使学生从心理上害怕去作弊,考虑其结果可能导致留级甚至退学,给自己染上污点,对自己今后的立身处世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3.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教学改革促进学风建设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1.1学风建设没有深入实践

学校的学风建设构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虽然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但是,采取的实际工作比较少,学校的学风建设并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环节中去。学校学风建设缺乏系统性、以及实践性。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只停留在学校建设的规划书面上,并没有深入实际。

1.2学风建设呈现浮躁化

学校学风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学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学风建设工作流于表面化,工作并没有深入实际。学风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不当,方法落后,呈现出浮躁的特点。

1.3学风建设具有历史延承性

学校学风是在学校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规范、引导学习发展的作用。学风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懈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在功利化的影响下,学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使学校的学风建设面临着重重的危机。

2导致学校学风建设现状的原因

导致目前我国学校学风建设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方面,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可观原因,同时还有社会历史原因。

2.1主观方面

加强学校学风建设,首先在思想要给予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老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条件。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并不是从学生出发,忽略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进行素质教育空有口号,但是并没有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2.2客观方面

加强院校的学风建设,要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学校奖惩机制,对于有突出共享的要进行奖励,对于在学校学风建设中,严重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个人要进行一定的惩罚。在很多院校中奖惩机制建立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在学校只注重课程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发展。这样就很容易使学风建设流于表面化。

2.3社会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进行的。长期以往,导致了功利主义在社会中的盛行。这种功利化的思想也对我国高校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中进行学校学风建设,难免出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表现。我们知道学风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在市场环境的影响,学校学风建设难免会出现流于表面的现象,这反映出了现代的学校教育出现了浮躁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3当前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实现高校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需要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结合具体的实际需要,对学校学风进行建设。努力培养军校学员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同时要使学员认识到国防建设的中性,以及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在学校学风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立标准,强规范,建机制。

3.1学风建设中要加强两个主体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执教者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建设。老师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对学员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此而言,在院校中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水平。以身作则,摒弃娇气、骄气、邪气,树立正直、善良、厚道的形象,弘扬师德,提倡奉献精神,以无形的力量树立有形的榜样,以师德带动学风养成。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了学院的水平,因此需要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升教育的实际教学水平,必须是教员又十分过硬的专业素质。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教员要以身作则,带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建设。其次,要加强受教育主体的专业素质能力。院校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要过关,要拥护党的领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学风建设。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体现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时间也是对教学活动的延续,是提高学员知识的掌握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加教学环节中实践性教学的比重,重视技能培训,提高可操作性。

3.2在学风建设中要注重隐性学风环境的营造

一要规范课堂行为规范课堂行为主要是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出发的。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组织教学,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式。而是受教育主体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课堂纪律,配合教员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二要严肃考风考纪由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员学习不认真,在考试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考试的过程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要规范考试纪律。加强对考试作弊学员的惩罚力度。

3.3加强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学风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督导机制,对教员的教学进行及时监督,对教学质量、教学结果进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细化学院的考评标准。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表现突出的学员进行奖励。参加活动不积极,甚至冷嘲热讽的学员要加以批评,进行思想教育,必要的时候给予其记过或退学处分。

4结语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国民素质的提升依赖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其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校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对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既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的重要保障,又是一所大学体现社会形象,传播学校文化的直观展示。部分高校已意识到“班风兴则学风兴,学风兴则校风兴,校风兴则学校兴”。大学生学习过程及生活表现中体现的学习风气、精神面貌,将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精神倾向和文化成果,成为一种精神财富,逐渐积淀升华,推动学院建设发展。加强学风建设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中国梦”,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直接体现。

二、重庆市某高校X学院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课题组对重庆市某高校X学院学生、专任教师、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从总体上看,该院学生对学风状况持肯定态度,从院风(同其他学院相比)、主动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态度等综合来看,48.3%的学生认为较好;23.2%认为一般;22.5%认为很好;仅6%的学生认为较差或很差。其中,学生干部对学风的评价等级略低于普通学生,说明学生干部对学风的期待更高,要求更严格。就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来看,62.3%的学生对“旷课”表示理解;公共课、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习认真程度“很好”的比例分别为20.1%、37.4%、和20.7%;对自习情况的回答仅15.3%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69%的学生自习时间在1小时左右,5%的学生表示几乎不自习,7.5%的学生自习时间超过2小时;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表示坚决抵制的占53.2%,有作弊念头但不敢尝试占24.8%,有作弊行为但未被抓的占13.5%,有作弊行为且被处分的占0%,见机行事的占8.5%。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均希望通过学院学风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希望能够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但问及具体的学习计划,大多将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目标,系统规划学习者较少。专任教师普遍对学院学风建设工作表示支持和肯定。有专任教师称,“学院实行学业预警和辅导员查课制度后,学生旷课现象明显遏制,可能是因为学生更惧怕辅导员,有辅导员查课,学生课堂纪律也有一定提高”,同时,还表示,应该更多地从教学兴趣入手,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学习,而非一味的强调外部监督。也有老师表示“学风建设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对自己来说,简直是一个体力活”。一位年轻辅导员称“辅导员工作除了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动态之外,更重要的是把学生成绩拿上去,只要牵涉到学风建设,就有做不完的事”。一位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谈到,“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大头,直接影响到学业质量,就业质量以及一系列院系之间的评比,所以,学院一直花大力气坚持从细节入手,狠抓学风建设,以此确保学院学风积极健康发展”。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学院学风有着积极的期待,师生学风建设所作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行为的规范、教师学业辅导、学院学风支持系统的建设都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学风建设的优化路径

学风本身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到学校、学院、政府、社会及全体师生,学风建设的优化路径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加强与社会联系,既要从爱国情感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又要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学风建设还必须加强与家长、企事业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把握社会需求和家长的期待。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来看,90后大学生既有着乐观向上,尊师好学,热情高涨等积极特点,又有着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沉迷网络,需要加强学业预警和及时引导。首先,从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导向上,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大学生规划好学习、文化、生活,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构建和优化学风建设体系和机制。现代高校二级学院承担着学生的具体培养任务,与学校宏观学风建设不同,学院必须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作为学风建设的直接把关人和责任人,需要更多的细节设计、系统设计和制度设计。学风建设体系包括建设团队、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平台搭建、课程设置、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学生学风良性互动机制。最后,打造学风建设团队,优化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学风建设不仅仅是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的事情,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均是学风建设的一份子,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吸纳优秀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和学生党建工作,一方面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另一方面树立优秀学习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努力实现“全员育人”的格局。

四、X学院的实践探索

X学院一直倡导追求真理,强化责任,服务社会,张扬个性的学院风气,高度重视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营造学习文化氛围,将学业辅导、学业预警、家校联系、评估分析、严肃考纪、课堂督查、宿舍巡查等系统设计,统筹协调,注重实效,创新学风建设管理模式,优化学风建设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X学院坚持“学风育人”主题,将学风建设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抓手和逻辑导向。用大学精神去激励,用道德教育去引导,用大学制度去规范,用校园文化去陶冶。深刻把握学风建设系统性、渐进性、层次性、复杂性的特征,明确学院学风建设的主题,系统设计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思路。以“全员育人,实践育人”为抓手,全面构建“校—院—家”三级引导督导体系,朋辈辅导学业支持体系、师生全员参与体系、文化价值保障体系和评估考察奖励激励机制,具体涉及“学业辅导、学业预警、家校联系、评估分析、严肃考纪、课堂督查、宿舍巡查”等六大方面。

(一)学业辅导,朋辈关怀制定《X学院学业辅导工作制度》和《X学院学业辅导实施方案》为学院学生提供全面、持续的帮助和指导,实现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三级工作目标。构建专业教师学习指导,班导师选课专业指导,辅导员学业预警工作网络。做好学业辅导需求提交、需求分析、需求分流、需求接收、需求再评估五个关键环节。创新实施朋辈学业辅导项目、班学长帮带项目和学业辅导工作坊。

(二)学业预警,及时反馈制定《X学院学业预警制度》,建立家校联系信息库,制定特殊帮扶计划,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学院、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加强学院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适时引导,及时警示干预、督促在读学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和学校各项管理要求,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加强素质修养,避免和减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学业不合格或各类违纪等问题,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家校共治,共促学风制定《X学院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学校—家庭”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学院“严谨教学人文关怀”的作风,促进学院教师、辅导员、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家校联系信息库,一般联系与特殊联系相结合,定期联系和随机联系相结合,加强交流,完善信息,拓宽渠道,共同促进学风建设体系化、数据化和项目化建设。

(四)加强评估,数据分析结合学风数据统计、成绩分析、教材持有率和中期教学检查工作,清晰掌握各年级各专业成绩数据,补考、重修及缺考人数,“二四六”级过级率及报名情况,并采取横纵对比的方式比较不同年级或不同专业的学生成绩差异,形成初期,中期和期末检测对比分析数据,为衡量全院学风和各班,各级学风提供量化指标和重要支撑。

(五)诚信考试,严肃考纪制订《X学院考风考纪专项工作实施办法》,严肃考试纪律、加强考试管理,宣传诚信考试,杜绝舞弊歪风。通过实体宣传、网媒宣传,线上线下相结合,严肃考纪。各年级召开X学院考风考纪动员大会,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党员写倡议,集体承诺、宣誓;细致安排巡考工作等措施,以时间为序汇总并整理学院所有考试科目和监考安排,制作《X学院期末考试信息汇总表》,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考试氛围。

(六)课堂宿舍,巡查督导重点抓好课堂和宿舍两大学风建设和展示阵地,制定《X学院课堂督查和宿舍巡查制度》,优化督查巡查机制,落实督导责任,详细填写《X学院课堂督查情况记录表》和《X学院宿舍巡查情况记录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从根本上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针对学生课堂和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问题。通过系统扎实地工作,学院学风建设成效明显。学院在全校学风建设评比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学生毕业率、授位率、考研率、就业率、四六级过关率、计算机二级过关率均排在全校前列。学生参加全国数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部级奖励10余项。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学生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教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知识的武装变得优秀。每个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特长和缺点,如何按照每个孩子的不同资质进行教学将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而是用金钱引诱学生多学,支付巨额择校费将学生送到最好的学校,甚至请学生的任课教师吃饭等。学生家长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做法助长了教师的个人不良作风和学校的不良风气,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完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家长的行贿让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功利心逐渐增强,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态度产生改变,认为只有给钱他才会关心学生,由此一来学生就不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作风终究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

1.校长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起决定作用

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获得专业知识的进步和道德修养的指导,而以校长对于本校教师的领导又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受教育情况。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要管理的不仅是教职员工还需要管理好学校的各种建设。领导的公平公正的管理教师,教师的不良作风就会受到遏制,为了评职称升职加薪等目的进行行贿受贿、以及尔虞我诈的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然,领导自身的修养也不能忽视,领导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必须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作风,踏实工作,这样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学校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校领导对于学校场所的管理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有益的氛围之下学生更能融入学习和生活。一个好的学校可能离不开德才兼备行事公道的校长,但是一个办学比较差的学校却一定和一个品德低下的校长有关。

2.学校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

学校的建设从狭义上讲就是学校校园各个场所的建设,但是广义上还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和准则的建设,而且两者的位置没有孰轻孰重,都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现如今很多的学校都没有那么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其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学校过于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评判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一个学校的教学状况主要是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以,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还是有一部分学校以教学质量为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其次,就是师德师风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完善起来,很多对于教师作风的规定只是一些道德方面的监督,少有被严格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最后,就是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时候处理不当,更多的时候都是放之任之,没有给予公平公正的惩处或者奖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的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开展,更谈不上师德师风的建设了。

3.学习师德师风的机制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约束层面,还要学校落实到纲要纪律制度中去,将师德师风作为一项比较严肃的工作定时的开展,及时地总结和评比。这样以来,师德师风的就会受到真正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学校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还有利于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尽可能的避免有损校风和教师风范的人和事出现。

4.教师工作检查、评价制度

学校一般都会建立一个制度专门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评价,但是在很多的学校,这样的监督制度根本不够不完善。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课期间还会接打电话,上课前没有及时赶到课堂,甚至对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等。这些问题从小的方面讲是影响学生学习,从大的方面讲这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名声和信誉。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定目标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中务必要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和管理作为重点。为了长期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学校领导需要成立一个小组,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个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估。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师风师德建设中去,按时地交上相应的承若书和报告,接受学校领导的监督。当然,学生家长也要和学校一起,共同监督教师的师风师德,而且每个班级都可以选择几位家长组成加长委员会,主要对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都将被记录在案以供今后学校进行评优晋级考核重要参考。

(二)强化管理,实施工程树师德

1.抓班子,带动师德转变。学校进行班子成员的作风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学校的教职员工树立一个师德榜样,班子的任务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起到表率作用,班子成员的行为准则都会比较高,而且每个学期都接受作风评议的测评。而这种无记名式的测评正是领导班子的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

2.抓学习,强化师德认知。每学期都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法、心理学、道德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各种工作细则等的学习。加强这些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一)部分高校关注教风、重视学风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对教风、学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突出教风、学风建设在日常工作中的关键地位,把主要精力或资金放在教师队伍培养、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对教风、学风建设机制研究不够,抓教风、学风建设的精力和资金投入不足、办法不多,或者措施没有很好地落实执行,学生整体学习环境和氛围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有些考核评价措施,特别是教师育人工作没有很好落实,导致干好与干坏、干多与干少、干与不干都区别不大。一些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缺乏开拓创新和爱岗敬业精神。

(二)少数教师业务能力和育人意识亟待提高

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只“授课”不“传道”,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缺乏有效管理。课程过程考核不严,不同程度存在着课后不留作业、作业量少以及考前“划题”现象。少数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有的课讲得不深、不透,有的甚至照本宣科,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很差。有的教师师德欠佳,存在上课迟到、提前下课、随意调课等现象,干扰和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大学阶段以自主学习为主,而且学习压力不大,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及“读书无用”、“60分万岁”等观点影响较深,导致没有明确的目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虽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并非为了快速成长和未来发展,而是为了能够考试及格、顺利毕业,或找到一个待遇高、环境好的工作单位;有的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只是按照教师授课和课后作业来学习。就业形势严峻,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有的学生成绩非常优秀,却往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同学产生影响,导致成长和发展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四)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有的学生考上的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只是为了升学或完成父母的心愿,这就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存在厌学心理。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目的明确、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但是进入大学后,受到社会、学校、班级、寝室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思想上开始放松自己,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学习方式,导致考试成绩下降,又不能很好调整心态,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生主观上是在“为家长学习”,并不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习,这种思想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易出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安心学习,厌学现象。

二、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

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等,坚定政治立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加强道德修养;努力以身立教,以学生为本,以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强化教职工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年度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岗位晋级、职称评审、绩效津贴挂钩;引导广大教师钻研业务,带动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外聘教师管理工作,实行学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严格执行“首课评价,期末考评”制度,不定期对外聘兼职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加强教学督导评价,严格教学业绩考核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和监督制度。把师德师风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各种评优活动的重要依据。完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优化学生评教制度,表彰和奖励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对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的教师,按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建立并实行教师培训、轮训、老教师带新教师,以及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制度,认真做好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育人能力提升等工作。

(三)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在教风、学风建设中要着重在宣传、鼓励、管理、引导等方面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入学教育、两课、校报、广播、板报、社团活动等有效平台,树立、宣传讲道德、讲诚信、能吃苦、努力学习、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学生典型,以点带面,营造良好氛围;在奖学金评定、入党、就业推荐、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积极进取、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对刻苦学习,成绩优秀、业务技能强等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通过宣传、引导、鼓励、管理等措施,使学生都能自觉地“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虚度光阴为耻、以真才实学为荣、以无所作为为耻、以诚信守纪为荣、以违纪无德为耻”。努力营造自我约束、主动学习、立志成才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学风建设考评奖惩制度,优化学风建设保障机制

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把学风教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建立学风建设工作考核与评价机制,并将学风建设列入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积极建设的良好局面;还要加大奖优罚劣力度,通过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如评选优良学风班级、学风寝室和先进个人等,以达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学风建设发展的目的。同时,要加强对学风状况的了解和监督。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对于学风不好的班级要采取措施及时整改,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建立学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施量化和过程管理

各高校可以将学风建设、公寓管理、就业工作等纳入学生工作二级管理考核体系,通过“周简报、月汇总”等量化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出勤、晚自习、早操、公寓管理、奖惩等各项管理;充分利用学校、院系学生工作例会,强化过程管理和过程考核,建立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档案,将学生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与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评优奖先、用人单位推荐挂钩;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听取师生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学风状况调查分析,及时掌握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实施学风主题教育活动

每一名学生都要制定《学业发展规划》,具体包括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和发展目标,以及每学期个人成长和发展达到的标准,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辅导员、班导师对《学业发展规划》制定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并监督落实,学期末学生管理部门要按照《学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诚实守信档案,逐步实现对学生综合评价、综合排名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对综合素质能力强、排名在前的学生,要在各项活动和工作中体现“优先”的原则;开展学风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入学教育、文明修身、心理健康教育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和行为管理的宣传、教育,发挥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结束语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1.理论支撑将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实现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具备三个层面的理论支撑:(1)大量学风建设活动具备项目的一般属性,有明确的目标、确定的范围、资源的约束和临时性的特点,可以视作项目。(2)在高校的学风建设领域实施局部的项目化管理,形成既有项目又有运作且相对平衡的组织,与项目化管理理论定义的混合型组织高度契合,即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后与学校其他事务的运作可以兼容。(3)项目化管理成熟的理论体系,包括组织模型设计理论、管理机制建设理论、管理流程设计理论等,为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现实基础(1)高校拥有一定的项目管理基础。一是具有较为成熟的基建、采购项目管理经验,有一套成熟的招投标流程和监管体系;二是具有大量课题项目的管理经验,在组织申报项目、发起项目、项目过程管理、项目收尾管理、经费下拨等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实践。(2)高校学风建设活动的一般项目属性被进一步强化,与学校其他任务的日常运作区别更为明显。一是临时性(一次性)属性被强化。学校各专业的生源素质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学风建设活动时个性化特征被凸显,学风建设活动的临时性属性进一步强化。二是资源约束属性加强。学校实行两级管理后,二级单位的经费实行包干制,不能再向学校申请额外经费,学风建设活动的资源约束性明显增强。(3)随着学风建设活动一般项目属性的不断强化,不同类型和内容的学风建设项目表现出各自的特有属性。学风建设项目特有属性的形成,对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流程设计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综上所述,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作为一种基层创新,将有利于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难点和解决思路

由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学风建设问题,一部分可通过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明确权责等行政手段加以缓解,但还有一些学风建设实施项目化管理必须面对的难点问题:一是如何建立评价考核机制,解决学风难以衡量的问题。二是解决横向沟通困难的问题。三是如何规范学风建设活动管理流程的问题。探索研究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过程考核替代目标考核难以定量考核学风建设的问题使得现行目标考核的方式不能发挥作用,而项目化管理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思路:“由过程考核替代目标考核”。既然难以用简单的几个指标对学风建设成效进行考核评价,那么就从考核学风建设的过程质量入手。基于学风建设项目越多,质量越高那么对学风的促进作用越大这一基本认识,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学风建设进行项目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学风建设的过程考核,从而解决学风好坏难以衡量,评价考核机制缺位的问题。

2.建立局部横向沟通机制横向沟通成本高、效率低是高校职能型组织结构所带来的必然问题,而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理论使我们有机会运用矩阵组织结构,在单个项目范围内,建立起相对高效的横向沟通机制,且不必打破原有机构设置,还能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选择强、弱或平衡矩阵组织形式,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对学校影响较小。因此合理运用矩阵型组织结构,科学选择项目负责人,建立项目层面的局部横向沟通机制是解决高校横向沟通困难问题的项目化管理解决思路。

3.规范学风建设管理流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规划等努力来提高学风建设的系统性,但无法对学风建设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参考项目化管理的流程设计理论,通过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流程设计(整体和项目两个层面的流程设计),可以对学风建设管理流程进行统一的规范,使不同的学风建设项目具备横向比较的基础,为实现过程考核的提供依据。

三、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流程框

架实施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后,应采用新的流程来完成原先学风建设活动。高校传统的学风建设流程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即为了完成学风建设活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活动的来源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任务,学校运行所固有的任务等。学风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后,各类的管理流程应该进行重新设计。设计后的项目化管理流程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应主要体现目标导向性,即各级组织的管理活动都以达成组织的目标任务为目的,相比传统学风建设的管理会更具创造性。二是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流程应体现项目管理标准化的特点。项目管理区别于传统经验式管理的特点就是可运用项目管理技术将复杂的“工序”变得相对的标准化。但是学风建设活动与其他生产活动又有所区别,不能要求对具体学风建设项目的各个“工序”进行标准化,因此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流程的研究应主要从规范项目的立项流程、团队选择流程、项目收尾流程、资源配置流程、项目管理流程等入手,以体现流程的标准化。

四、高校学风建设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关键要素

1.建立资源库高校应尽快建立人才资源库,对进入资源库的人才,管理者必须掌握其技术特长、专业职称等信息,以便随时高效地遴选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同时,逐步完善其他资源库建设,如技术、校友等资源也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建立资源库是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基础性工作。

2.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在高校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的方案设计中,既要包括规范学风建设活动项目化的工作程序,也要规范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程序。规范项目化和项目管理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1)项目选择程序。即根据高校战略目标,选择、发起的学风建设项目。(2)项目资源配置程序。就是为完成各项目,学校统筹配置资源的工作程序。(3)项目工作程序。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对项目管理团体管理活动和项目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标准化项目工作的程序,是实现学风建设过程考核的基础。

3.团队型的管理文化在高校内部某一工作领域实行项目化管理无疑是对高校行政管理文化的一个冲击,突然从等级森严的职能组织形式变成在某一领域等级界限较模糊的矩阵式组织,原先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有不满情绪或抱怨,这种负面情绪很有可能成为整个项目化管理推进的阻力。因此学校在推进学风建设项目化管理时必须努力营造团队型的管理文化。团队型文化的形成任重道远,不但职能部门的管理者要适应权力的转移,作为项目负责人也需要有勇气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力。

4.合理的授权体系科学合理的授权就是要把握授权的“度”,使授权既能让项目负责人有足够的权限调动资源以完成项目,又能防止项目负责人权限过大影响其他组织机构的利益,同时还能避免该项目不受自己监管。对项目负责人的授权要做到这三者的平衡,不能长期依靠经验判断,最终的解决方式还是建设一个有效的授权体系,以制度规范授权。建设高校项目化管理的授权原则是“宁缺毋滥”,项目负责人的最佳授权应是拥有恰好能顺利完成项目的权力。

5.有效的沟通平台学风建设领域实施项目化管理以后,在高校的内部须要形成有效的沟通系统,即在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能部门、项目团队之间有效的沟通系统。这一系统是否有效取决于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授权程度,也取决于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认识程度,但是沟通系统是否高效的根本,在于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透明度和传递速度,只有需要沟通的各方同时掌握全方位的项目信息,才能在使沟通及时和高效。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良好的学风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行为规范和目标追求。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加强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认识学风的同化育人功能,把握学风的特性,是学风建设的逻辑起点。

1.学风的同化育人功能。良好的学风具有同化育人功能,即学风对群体成员的学习观念、学习行为及意志品质等具有同化作用。发挥学风的同化育人功能,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推进绿色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良好的学风的同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作用。良好的学风具有规范学生尤其是新生思想行为和观念的作用,能够强化学生过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与当下环境、学习、生活氛围相一致或趋同的因素,弱化或放弃那些异质的因素,使个体或小团体最终融入高职院校的主体文化当中。二是评价作用。良好的学风通过自身所占居的主体文化的特殊地位,在规范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同时,还势必借助舆论和道德手段,形成特殊的导向性评价机制,对个体或群体的同化结果予以认同和激励,以此保持良好学风的发展方向并助推其发展进程。

2.学风的主要特性。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风的同化育人功能,就要深刻理解学风的客观性、差异性与包容性、发展性与局限性等特性,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切实提升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学风的客观性。学风的优劣、表现的强弱都是客观的,其内容与存在方式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学风的表征必然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建设相关联,也就是说,它虽然以一种群体认同的观念方式存在,但终究要通过专业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行为等渠道展示出来。因而,学风建设要以专业建设、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与巩固为基础。第二,学风的差异性与包容性。学风内容和形式是有所差别的,高职院校与一般大学相比,师资、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学校地域以及学生的构成及其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觉悟等差异导致各自的学风不同;高职院校之间,不同办学理念、办学方向的差异导致各自的学风内容与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学风内容也各具特色,有时同质内容的学风,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例如,高职院校中文史类专业的“好学”表现为多阅读,技术类专业表现为多动手,表演类、体育类专业表现为“动”,美术类、程序设计等专业表现为“静”。可见,学风的差异性与包容性是共生共存的,它允许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间的多元交叉存在和发展。第三,学风的发展性与局限性。学风作为一种文化积淀,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获得身心发展,具有继承和发展双重属性。当然,不应过高地估计学风的发展,它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和诱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当学风建设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取向、制度建设的内容、方向相吻合,辅之以规章制度与管理工作的强大执行力等因素,才可能将这一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进而形成与专业特点相适宜的学习方法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难点分析

要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

1.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文化积淀,短期内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部分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暂,或脱胎于中职、中师,或由师专转化而来,不仅缺乏大学精神的熏陶和积淀,甚至有的院校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把握不够准确,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等教育理念不很明晰,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校园主流文化尚待进一步形成与发展,此类院校学风建设任重道远。

2.一些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小、设置专业杂,影响学风建设。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前几年,部分省份对于高职院校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布局,相继上马了一些规模过小的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低层次重复。为生计,这些院校学科类别过多、专业设置数量繁杂,难以形成拳头专业,部级、省级重点(示范)专业建设更是无从谈起。过多过杂的专业设置拥挤在狭窄的校园空间里,不仅不能突出微弱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甚至部分专业之间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上互相摩擦、出现内耗,使师生感到迷茫,难以把握和体现学风建设的丰富内涵。

3.一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执行力的欠缺,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大问题。这些院校有的由于经济原因,怕影响学费收入,一味迁就,不肯开除品行不良、成绩极差的学生;有的由于现行教育法律配套法规不够健全,对于该严管、该处罚的学生不敢处理,怕触动法律盲区,惹火烧身;有的为了提高就业率,对企业提前用工要求过分迁就,允许企业提前到高职院校招聘廉价劳动力;有的对个别教师在学生面前存在思想、行为不良现象置若罔闻。凡此种种,均为学风建设的极大障碍。

4.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认可程度不高,增大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难度。学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接受度有限,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烈、专业思想不巩固,甚至出现其他心理、认知障碍等。由厌学情绪所诱发的外在行为,集中反映在师生关系上,高职院校师生冲突事件屡见报端。

5.学生来源、成分繁杂,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难的客观现实。高职院校学生有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个别院校还设置五年制高职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个别院校在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上,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分类别、分层次予以相应的专业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不仅加大了学风建设的难度,也进一步突出了这部分院校学风建设的紧迫性。

6.部分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使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雪上加霜。一些过热的专业、偏文史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难开展,毕业生“专升本”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改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高职毕业生出口过于狭窄,加之社会上“拼爹”等现象的负面影响,动摇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混日子,这种消极情绪难免要弥散到其他同学和其他专业里去。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根本措施

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引导学生形成与专业特点相适宜的学习方法体系。切实把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学法指导统一起来,进一步加大规章制度与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坚持学习过程管理与成绩考核验收工作相统一,辅之以牵手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校外文化活动等,推进学风建设。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的确立与专业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为起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以勤学苦练为乐趣的良好学习习惯。专业思想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知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高职学生一般缺乏清晰的专业意识和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为此,高职院校更要大力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和成才观。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各个方面。高职院校的首要工作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所学的专业,积极强化专业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把专业思想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整合起来,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才可能形成学风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即以专业思想教育催生学生的职业理想,以职业理想教育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以正确的专业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习动机驱动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以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促进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以个人良好的学习品质助推小组、班级、院系的学风建设。

2.坚持从严管理,向严格考核要质量。管理工作讲求“严而有格”“,格”的落脚点要放在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上面。从严管理是推进管理民主化、培育大学精神的基本措施。“溺爱出败子”,一味迁就培养不出合格人才。将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底、到位,以严格管理为基础,以就业创业为目标驱动力,才能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从严管理的核心是深化改革高职院校成绩考核体制机制,坚持向严格考核要质量。首先,高职院校要树立“以考促学”的管理理念,即依靠严肃考试风气带动学习风气。考场纪律严肃、命题信度效度科学合理、考务环节严谨、成绩管理严格,才能发挥成绩验收对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经验证明,高职院校把好考核关,学生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其他方面诸如生活、纪律、卫生等环节的工作,也就一顺百顺了。考试环节把关不严,学生如果仅凭考前突击或是借助作弊、送礼等不良手段就能轻松蒙混过关,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权威与效果大打折扣,学风建设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其次,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高职教育规律,创新成绩合成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平时表现、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在各门课程总成绩合成中的权重,才能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丰富内涵。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设有底线,不能因为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而降低考核要求。职业技能是学生顺利完成未来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影响工作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高职院校课业考核工作的基本构件。职业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积极加强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掌控,避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一、二本院校学生优良学风创建的内驱因素剖析

内驱因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影响学生优良学风形成的内驱因素集中表现在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治学态度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四大方面。在优良学风创建中,如果这些内驱因素表现良好,学生必然会从内心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1.少数学生目标迷失、缺乏动力。在学习目的方面,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始终处于“无目标”状态,对于为什么而学和学什么之类的问题糊里糊涂,甚至个别学生临近毕业,还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将来能干什么,自己毕业后究竟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在淮阴工学院部分学生党员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对专业发展不清晰,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的占54.94%,缺乏学习动力的占76.92%,存在厌学、为考试而学的有58.42%。还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上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片面追求“实用”,不愿意打基础、学理论,想当然认为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造成课程之间学习失衡。2.少数学生不会学习,成效欠佳。在学习方法方面,部分学生习惯于中小学程式化、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对大学开放化、自主性的教育模式不太适应,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强[3],突出表现在: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不会学”了,感觉上课相对少了、老师手把手教的少了、作业少了、老师管得也少了,一时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理不清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要么重理论轻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学以致用,要么轻理论重实践,等到做具体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时搞不清原理、似懂非懂;有的学生处理不好学习和素质拓展之间的关系,偏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忽视文化课成绩,“挂科”现象十分普遍,甚至不能按时毕业。3.少数学生心态浮躁、治学不严。在治学态度方面,少数学生对知识缺乏敬仰、渴望和敬畏精神,表现在:一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系统了解,认识不到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上课态度不端正,存在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交头接耳,甚至睡觉等现象;三是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抄袭、实验数据造假;三是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平时不注意积累,到考试前集中突击,考试后几乎全部“归还老师”;四是存在考试作弊现象。4.部分学生贪图享乐、自控力差。大学生虽然大都已年满18周年,但心智尚不成熟,加之“90后”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得部分学生自立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考上大学后认为“十年寒窗”应该结束了,不必再勤奋,从主观上放松了下来,学习上用功不足、成绩不理想。一些学生抵挡不住网络虚拟世界、游戏、恋爱和娱乐等诱惑,贪图享受,甚至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有的学生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官僚腐败、投机取巧、追名夺利、不劳而获、奢靡享乐等不能正确认识,给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基于淮阴工学院优良学风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1.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创建优良学风至关重要[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有重要意义。淮阴工学院地处总理故乡淮安,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精神紧密结合,明确“用精神办学、用精神育人”的治校理念,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为校训,把“明德尚学、自强不息”确定为学校精神,并长期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精神,创建优良学风”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故居、纪念馆、童年读书处等红色教育基地,聆听事迹报告会,观看影片,开展班级、宿舍评比,组织翔宇人才学校、学习社团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对端正学生思想态度产生深刻影响,为优良学风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2.坚持分层教育理念,提高学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认为:“只要在提供得当的材料和进行教育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规定的学习目标。”[5]分层教育理论的提出,强调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学习和尊重,是采用分年龄、分阶段、分主题、按照能力差别有所侧重地开展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分层教育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体现出两大优势:一是有利于重点突出,体现教育的侧重性;二是有利于逐步推进,体现教育的系统性。大学本科四年,不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认识水平、价值追求有着鲜明的年级特征,抓住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总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优良学风教育实践活动,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淮阴工学院在创建优良学风中提出实施“扬帆工程”,分年级推进优良学风创建,成效显著。具体方案是:一年级以目标教育为核心,重点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让每位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二年级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着力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兴趣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年级以技能教育为核心,重点组织学生参与学科技术竞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年级以就业教育为重点,着力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满意就业。3.拓宽专业选择渠道,充分尊重学生选择专业的权利。专业选择不仅关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更是尊重学生学习权利的重要体现。受我国高考招生录取机制、高校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和职业规划教育滞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二本院校录取的学生完全意义上是“自主选择”专业的人数有限,而出于各种情况“被选择”到某专业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违背学生发展意愿的专业录取机制对优良学风建设造成很大影响。高校需要进一步改变办学理念,拓宽专业选择渠道,实现学生兴趣、能力、专业和职业之间的高度匹配[6]。近年来,淮阴工学院坚持拓宽学生专业选择渠道。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在专业建设比较均衡的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大胆实施以“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三大模块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7]。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转专业改革。学校出台了《淮阴工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实施办法》,给学生在校期间两次转专业的机会,第一次是大一年级学生可以在同批次招生专业范围内跨学科转专业,第二次是大二学生可在学院内部转专业,而且不受计划数限制。实践证明,学生一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明显增强。4.搭建导学交流平台,让学生少走“弯路”。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有显著差异。中小学教学内容强调基础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基本由老师安排,还有家长监督。而大学教育进行的是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上课具有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因此,大学生只有完全适应高校的学习环境,才有可能实现大学既定的奋斗目标。高校需要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为引导学生学习,淮阴工学院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构建全方位导学平台。聘请学术渊博、德高望重的教师担任学生专业导师;聘请高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的学长和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担任学生的学习导师;聘请杰出校友担任学生的就业创业导师。二是健全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以“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为主题的学习报告会、论坛等活动,分享学习经验,携手共同成长。三是倡导建立新型学习社团,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QQ等载体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和成长中的困惑。5.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8]。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情操陶冶、心理构建、行为约束、集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作用,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既对学风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又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一流的校园物质文化是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保障;规范科学的制度文化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良好学习秩序的关键;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可以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淮阴工学院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化校园,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制定大学章程,明晰办学理念,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凝练大学精神,实施一院一品工程,致力于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在制度文化层面,贯彻以导为主、以管为辅的管理理念,营造崇尚知识、鼓励创新、和谐宽松的制度氛围。同时,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紧扣精神,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校园楼宇、道路、广场等命名,以及雕塑、灯箱的设计均体现精神;在精神文化层面,将精神渗透到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感动校园大学生评选、读书节、英语文化节和恩来班评选等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中;在制度文化层面,在校训和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中强调和体现精神。6.重心下移,发挥二级学院在创建优良学风方面的核心作用。二级学院处在学风建设的最前沿,是推进学风建设的主体力量。改革校院二级管理体制,重心下移,给二级学院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管理权限,有利于提高二级学院发展的能动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氛围。近几年,淮阴工学院不断完善学风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将与学风密切相关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考研率、校级以上比赛获奖情况、补考率、学生违纪情况、就业率等纳入优良学风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二级学院进行一次全方位考核,对成绩突出的院系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各院系推进学风建设的积极性。7.坚持协同推进的原则,形成推进学风建设的强大合力。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跳出一时一地、一部门一单位的局限,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长时期上实现全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合力育人,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淮阴工学院在学风建设上着眼于顶层设计,坚持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和推进举措,如教务处主要聚焦教风,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人事处聚焦人才战略,着力在培养师资水平、引进“大师”上下工夫;科技处聚焦学术风气,在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端正师生治学态度上做文章;学生处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团委则重点通过组织校内外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证明,正是在各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的努力下,全校上下形成了推进学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作者:张常新单位:淮阴工学院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确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政治方向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属于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各种意识形态提高其影响的重要领域,甚至会发生激烈的汇聚、交锋,变成针锋相对的阵地。要牢牢守住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明确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政治方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为各项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实现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还要实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人民素质达到文明状态,社会实现长治久安。这些宏伟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才能够实现,而绝非是走西方式的民主道路,绝非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导向价值观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行为满足个人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不同的人有相近或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域必然存在多元价值观,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规范、约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在改革开放的特殊阶段,面临着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情况下,综合中华民族历史现实提炼出的最具民族性、最具时代感、最符合社会主义价值特点的价值观,所以必然成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导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在国家层面上的价值导向,强调思想政治的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导向,要求依法治国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就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而言,无疑给现存的多元价值观以规正和引导,有力地驳斥了向钱看、向权看、利己主义等等错误的价值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民族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伟大传承,它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典型标志,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起到凝聚力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有忠诚爱国、无私奉献、仁爱诚信、尊敬师长等优秀文化,虽然历经社会更迭,依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各项建设的精神沃土。因此,教师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正确教育学生。

二、实践性:师德师风的必然要求

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要努力践行,尤其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起到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

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继续坚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断改进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同时,要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吸收有理想信念、有师德修养,教学认真、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师加入党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教育广大教师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师德优秀并在教学、科研做出突出成绩的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感染人、用真诚的思想引领人;加强党员的廉洁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做好,在广大教职工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首先,要注重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坚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收获。要注重书本学习,在新进教师培训中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容,讲解师德修养规定,并提供典型案例,告诉老师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在岗前培训考试中加大实际教学、生活可能遇到的一些涉及师德修养问题的内容,要求新进教师解答,从而使新进教师掌握师德修养的内容。要注重示范效应,可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宣讲、讨论、辩论等形式加强校内教师的学习交流,尤其是评选出的师德师风标兵,其言行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一些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改进不当之处。其次,要提高修养。加强师德修养不仅仅要注重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将学习得来的心得体会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比如,遇到学生生活拮据而自卑时,遇到学生学习掉队而着急时,遇到学生家庭纠纷而无心学习时,遇到学生情感纠葛而悲观厌世时等等,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无私帮助,指明人生的方向,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三)坚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加强师德修养,还要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言行归正学生,起到模范作用。现在大学生处于人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人格、品质尚未完全成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还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等的压力,尤其是刚接触社会,容易受到种种不良的价值观冲击,这种情况下,不对他们加以及时的引导,必然会出现错误的价值观,一旦形成思维定势,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更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所以教师肩负育人的重要任务,要用自身的修养品质教育学生。要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摈弃不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尤其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友善,做祖国的接班人,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绝对不能物质至上、自私自利,做违法乱纪、危害社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植根于社会中,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四)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加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职业意识与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一旦确立,那么就设定了职业道路选择和人生理想的总体方向。高职院校学生虽已能够认识学习的意义,但是职业意识较淡薄,职业规划也很天真。因此,要帮助他们提高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找回求学与就业目的,并且与国家、家庭的要求拉近距离。如果他们能充分地反思职业和学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那么当前具象的学习将会变得十分有计划和意义,通过职业规划促进社会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育自觉文化精神高等学校的职能传统上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现今则加上了文化传承创新,大学教育要突出育魂性质,特别是突出根深蒂固、作用持久的文化精神对人才的影响。文化精神的基石在于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知识支撑文化精神也难以树立起来。由此,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要同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在提高文化知识、科学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知识以及哲学知识等,了解人类从哪里来、将向哪里去,民族艰难辉煌的历史,并思考一些具有一定思想高度的问题,以提升思想文化境界,使其具有中华魂、民族根。要确立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形成先进的理想追求,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当前的学习生活。

(三)树立导引与激励标杆,激发学习竞争意识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容易在各种新鲜和刺激中迷失自我,引导他们重归学习正途,除了提高思想认识,还必须树立鲜活的路标。除了社会上普遍提倡的学习榜样之外,特别需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这种典型的优势在于相似性强,学生自我与典型之间可比性强。另外,“外来和尚好念经”这一规律就应当在高职学生学风建设中得到运用。如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导师,都是极其宝贵的进行学风教育的人力资源,其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容易使学生敬佩。再如请职场成功人士、优秀校友讲解成功路上的风霜雪雨和喜悦欢欣,就能够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与创业的伟大,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激发学习动机。

二、严明学习纪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着眼于增强自制力,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高职院校学生学风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学习纪律松弛,而其根源在于自制力较弱。因此,解决学习纪律松弛问题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是加强对“本我”原生欲望的克制能力与对社会公共规范的自觉服从,进而改变学习行为习惯。当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既不能缺少外部的约束性,也不能缺少内心的自觉性,借助强大而有效的外部力量,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形成自觉学习、积极学习的行为模式。

(二)着力于规章制度建设,严格施行纪律管理制度建设和严格执行是学风建设重点,也是学风建设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高职院校要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纪律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辅导员、生导师等思政工作人员要深入学生,细致开展思想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限制的内容。教务部门在执行学习纪律时要严格妥当,是非分明,奖优惩劣,以此促使学生增强自制力。考风是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包括学风在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之一,因此务必要加强管理,严肃考纪,以考风回促学风,以教学活动的终端反馈信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风气。

(三)整合教育管理力量,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在学风建设工作中,要整合学生教育管理力量,建设一支由辅导员、导师和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多元化导师队伍,建立分工又合作的教育管理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管理,全面推进学风建设。在这支多元化队伍中,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导师主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成才向导等工作,专业教师则应重点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养成上进行指导。

三、优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设计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上,一个好的创意只有通过适当的载体才能变成现实。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需要一定的载体,而丰富有效的活动是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抓手之一。在对主题要求、对象特点、目标效果和实际情况等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风建设系列主题活动。系列主题活动既要充分考虑单个活动载体的针对性和生命张力,又要全面权衡系列活动载体的的系统性、丰富性和有效性。如根据大一新生自我定位不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淡薄情况,可以组建大学生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团队,幵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导航活动。同时,还要配以征文、报告会、班会、党团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以及通过校园网、校报院刊、微博微信等途径,使得学风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地走进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二年级,有针对性地幵展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不断明确职业认证和自我认知。三年级,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职业培训课,邀请专家和一线有经验的教师现场说法。

(二)建设和优化校园学习风气一要大力加强班风建设,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首先要增强班集体凝聚力,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各种竞赛活动,进而形成浓厚的“赶、学、比、拼”的氛围。其次是要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自觉端正学风,发挥带头作用,将自己的优良学风辐射到所有学生中去,成为师生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再次是要求学生党员以自己突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切实起好模范、帮扶作用。二要注意依靠学生社团力量。首先是要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集体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及成为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主阵地。其次是鼓励学生在社团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互助成长。再次是要使学生在社团活动里接受文化熏陶,得到人文精神的提升。

(三)树立和宣传身边先进典型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风建设应大力实行榜样带动策略,措施之一就是要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宣传其先进事迹,弘扬勤奋学习的风气。一要公平公正地评选学风方面优异的学生,树立可供学生学习的鲜活可感、可亲可近榜样。二要全面、深入地挖掘先进学生典型的思想内涵、精神风釆,使得激励和示范作用建立在深厚的内涵基础上。三要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对先进典型的深入宣传,通过学习、观察、座谈、体验、感悟等方式扩大其教育效果,努力形成以“遵守纪律获得学习佳绩为荣、以违反纪律不顾学习成绩为耻”的舆论环境。

四、鼓励教书育人——发挥教师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一)将端正教风作为学生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在学校教育里,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风。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师表作用对学风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教师如果献身事业、潜心研究,那么其思想与行为会成为楷模,并为学生所学习与传承。要改善学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维持好学习秩序,还要进行学习观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要将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体验和走进先进教师的内心等活动,形成有利于教风建设的氛围。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激励教师全面履行教书和育人职责,实现对学生的培养能力、幵发智力和道德成长的结合。

(二)将施行“教师期待”作为教风建设重要内容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带着或多或少的勉强与无奈,因而他们人学后学习信心、动力明显不足。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要着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施以正确的教师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使这种肯定性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产生一种内驱的激励力量,调整学习心态,改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五、遵循成长规律——渐次推进年级学风建设

(一)抓住起始年级,打好新生学风基础新生可塑性较强,新生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今后的学风状况。因此,学校要切实抓紧抓好新生学风教育。一要紧紧抓住入学教育。在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关键阶段中,应当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思想教育,增强新生的求学、成才、职业等意识,为建立良好的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要帮助新生自我定位。要通过开展社会职业观察、成功人士宣讲会、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方式,帮助新生做好职业心理准备。三要加强管理约束。人学伊始,学校就应当让他们知晓管理规定和奖罚制度,严格约束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要展开摸底排查。辅导员和导师要深入新生群体了解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意志、兴趣、习惯等进行分类整理,因材施教。

(二)抓住黄金时期,催化中年级学生学风提优中年级是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个体成长最快、群体分化最大的时期,此时整体学风状况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二年级的重点是要抓好巩固与提高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风。在这个阶段,一要切实抓好集体风气。搞好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以活动促学风,实现优良学风的星火燎原。二要利用学生“升本”愿望。做好动员、指导工作,帮助有心向学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确立专业方向、报考目标、应考策略等。专升本的报考率和录取率,能为学风改进工作树立起先进典型。三要加大“推优”工作力度。“推优”工作是党组织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职责,是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推优”培育思想、学习、工作的典型,有利于加强学生学风教育工作,符合学风建设的需要。

(三)抓住实习契机,巩固毕业班学风建设成果在毕业年级里实现质量提高和成果巩固,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一要专业教师与职业“师傅”并用。教师职责应当是多重的,也就是指导学生搞好毕业设计,以及从思想、专业、为人处事等方面给予引导。实习岗位上的现场“师傅”有着切身的职业生活体会,其酸甜苦辣的感受很能影响实习中的学生,让学生深刻了解职业要求。二要校内实训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并用。校内实训基地是转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而社会实践基地则是超越模拟状态的实训基地。三要对照标准与寻找差距并用。组织毕业班学生对照社会用人标准,寻找差距,促使他们在剩余的时间里,修正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自觉地“恶补”所欠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向职业工作者方向上大大迈进一步,为扮演好新的社会角色做最后的冲刺。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2篇

说到学风,一般认为它是学习风气的简称,主要是学生的有关学习的各方面表现,主要指学生学习的动机、目的、态度、信心、毅力和兴趣等。其实,学习风气不仅仅是学生的表现,它还是一所学校的综合形象。有学者认为,学风建设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促使良好学风形成而建立的机制,由各种与学风有关的规章制度、措施、组织、人员(教师及学生)、环境等组成,实际上是对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控制与反馈,不断完善与调整的过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学阶段是继青春期后又一个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很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在大学校园中里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可以规正学生的“三观”。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重任。为了切实解决学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也是为了对学生的成才负责、对学生家长的重托负责、对学院的发展负责,必须切实抓好优良学风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校方面。目前虽然学风建设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但是很多措施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付诸实施。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不断扩招,给学风建设带来巨大压力。许多学校合并成为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这些高校的建校时间较短,招生压力较大,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就业等学院的发展定位等方面,学风建设问题还没有放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上更看重科研,反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使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做研究发论文上,而把最本职的工作课堂教学放到了次要地位。教师对学风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要求不高,长期下来,学生的不良学风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此外,有些教师只管教不管学,对于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出勤率都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认为课堂纪律是辅导员的事,而辅导员则认为课堂是任课教师的课堂,辅导员的参与会影响任课教师上课,这样的想法使课堂纪律成为一个皮球,在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推来推去。

3、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动力,高考失利来到高职学校,破罐破摔,自甘堕落。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对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兴趣较高,能认真对待,对公共课、基础学科等理论课不够重视,更有甚者为了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参加多个协会和社团,最后导致学业荒废,本末倒置。

4、社会方面。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诚信不足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部分学生有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一部分学生在课上、课下、考场上,都带上了强烈的功利实用和投机取巧色彩。由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没有深刻的见解和认识,不能够清晰地辨别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使一部分学生心浮气躁,不能静心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发挥辅导员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人,同时也是大学生的朋友,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起到榜样作用,以自身人格魅力和负责的态度去感化帮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教育应以引导、说服方式为主,避免强势的批评和粗暴的训斥,换位思考,以家长的身份或兄弟姐妹的亲情去关爱关心学生。

2、做好监督管理,规范任课教师行为。学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辅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有句教育名言“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学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主要措施有:

(1)在不同时期召开形势多样的学生座谈会,及时听取并及反映学生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强化教师“师德”的职业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开展多样的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等活动。开展各类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3篇

(一)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

大学的学习生活靠得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过多的追求社团活动,过于急切的追求社会经验的积累,忘记了做为学生的最本职的责任,缺失了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作为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学好文化知识是第一位的,只有打好了专业知识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余热。

(二)功利性突出

目前高校的学生出现过早的社会化现象。有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是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身物质利益的获取上,丢失的一名大学生本应具备的富有激情且单纯的生活状态。好好学习的目标是获得奖学金,参加各种活动的目标是获取各种荣誉,缺少了有志青年那种心怀祖国的胸怀大志。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校的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些大学生每天只顾上网、打游戏、谈恋爱,做一些跟学习毫无关系的事情,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目标。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制定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但是这些目标过于狭隘。他们的目标仅限于学好专业知识,争取拿到奖学金。其次,学习态度不端正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在大学中,很多学生经常是踩着铃声进教室,或是迟到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看小说、睡觉是很常见的事情。最后,学习意志力缺乏学习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但是同时也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需要人摒弃一切私心杂念,长时间的专注于学习与研究。因此,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高校的许多大学生,早已丧失了这种精神,沉溺于各种外界诱惑,对于学习毫无乐趣可言。

(二)外在原因

首先,高校教师从教理念的改变高校中有些教师过于关注个人个人利益,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个人的副业上,对于教学存在应付的心理,缺乏敬业精神。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就是念课本,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其次,学校管理力度不够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管理秉持着“不出事,能毕业”的管理理念。对于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大学期间应有的学习技能很少关心。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甚至缺少惩处措施。目前高校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能动性

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思想教育包括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大学,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靠得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高校良好的学习风气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师德观念,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应注重平时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生活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高校老师要勤于到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对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和归寝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出勤、考试的管理。对于上课经常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罚。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4篇

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就使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成为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为人民服务,以劳动促发展,共享劳动成果。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解决城乡就业压力,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所以,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以优质的高职教育作为前提,其中,学风建设是优质高职教育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品德的提高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我国整体素质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能够提高其竞争力,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高职教育的教育方式是直接生产式的,它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十分直接、密切。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和谐的建设上和健康学风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

2.1积极方面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成为了其教育的内在需求,高职教育也成为其内在动力。各种教育水平的评估机制也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提供了外在条件。另外,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

2.2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中虽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无目的地学习,没有对未来形成一个明确的规划方案;没有对高职院校认识清楚;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严格的学习计划。

3.高职院校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风建设的路径

3.1明确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目标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要使学生学会指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指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方案,以及对其指定的规划方案进行实际实施的具体细则。通过学校的引导,使学生真正学会挖掘自身潜能,为实现自身的更高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这样,高职院校就实现了总体的学风建设的目标。

3.2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

网络是现代化科技良好发展条件下的产物,对当今许多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方面也具有十分可靠的应用性,因此,要想做好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就需要加强对网络知识的学习。要求学校领导以及学生都要综合学习网络知识,鼓励和支持学生党员参加各种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的党组织活动,有组织地推动理论学习,提高党性和学风修养。

3.3加强学风建设的新途径

通过对加强学风建设的新路径的探讨,明确了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引导建立,来推动对其爱国主义的培养。另外,通过对学生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来推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举办各种科技竞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实现学生学会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的目的。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诚信做人,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通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学习帮扶工作的开展,组织党员帮扶讲课团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补课。

校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5篇

1.1学分制制度本身不完善首先,对于学分制的相关制度制定不完善,规定不严格,宣传不到位,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学年制与学分制区分不明显,特点不突出,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完全按照学分制要求转变。在教学的方法、内容、要求上,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定都还有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的“标准化”教育的痕迹。致使学生与教师都还没有适应学分制的转变,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内容甚至教学态度达不到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教与学相互脱节,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够,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学分制下的引导教育机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学制,自主选课、目标管理、个性化发展。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籍的管理与实际的操作存在难度,师资的配置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的安排与开设专业性明显,课程的选择性差,同学们普遍感觉到选课空间不大,备选课程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自主选课,但是受限还是很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之配备的导师制不完善,在学生的选课方面引导作用不明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学分制下,学生动向纵横交错,班级概念模糊,学生与导师、导员集中见面的机会少缺乏交流,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不够,各种教学信息不能够广泛传递给同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影响学风建设。

1.2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习惯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学分制新观念没有转变。在课程选择上缺乏科学的规划,面对选课只是感到茫然,全凭感觉选择课程,认为选课多多益善,而不顾及学习质量,在学习中习惯了“吃嚼烂了的填鸭式”教学,难以适应接受大学“多而精的启发式”教学,习惯于教师安排一切,课外自主性差;局限专业,思维不够开阔。第二,学习作风不严谨。学分制的确是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于学习主动的同学则是一件好事情,使他们能够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是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意识较差,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来说,却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上有畏艰难、缺乏拼搏、勤奋好学的精神及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在学习上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学不求深,识不求广,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学分,只求过关万岁,较少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影响了知识面的拓宽。纪律性差,上课睡觉、聊天、收发短信,还有学生对考试作弊心存侥幸,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特点更具有时代印迹,复杂且富于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但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稳,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干扰;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脆弱,抗压性较差。矛盾较为突出,容易引发学风新问题。

1.3环境影响存在不良因素首先,学校因素影响突出。学校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为学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奖惩措施、激励机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与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差距,学生不愿学习。个别教师业务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较差,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办学环境较差,投入不足,比如图书馆资料少、空间不够大,先进的教学设备缺失、实验室设施落后等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同样会引发各种问题。其次,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当今的大学校园与外部世界密不可分。社会的动态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冲击。学生热衷校外打工赚钱、发生早恋、沉溺游戏、无心向学。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学习上艰苦付出,影响班风,带坏校风,对大学生学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最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家庭教育和家庭条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学习心态和行为。随着大学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由原来的唯我独尊到学校的集体生活,相互迁就、相互尊重意识不强。大学汇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存在竞争压力,优越感不存在,心理出现落差,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贫困学生经济压力大,活动能力差、融入感不强,容易形成了敏感自卑心理。所以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变化和角色转变,出现种种不适,影响优良的班风、学风建设。

2学分制下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新对策

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深化了对高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思索,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2.1行政管风是学风建设的保障制定完善、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风质量监控制度,学风奖励惩罚机制,课程管理及学籍管理制度,要规范教学活动与教学文件,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化。加强学分制教育宣传,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得到广大师生理解,积极参与和配合,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体制相契合,充分体现学分制的特点,根据实际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格考试纪律,更要严明学习纪律和课堂秩序坚持教考分离和集体、轮流阅评卷记分制度;严格计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严格学生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学生宽进严出,提高学生的素质。完善教师的激励奖惩制度,考核评优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让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提高教风。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学生的引导教育。加强二级学院的自主领导权。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业、学院的特色合理的安排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课程、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是学分制发展的瓶颈,也是学分制下形成良好学分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加大学院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净化校园环境,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购进新软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教师教风是学风建设的主导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科研水平,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辅助先进教学手段。教师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建树,才能开出高品质的课程。其次,改进教育教学,转变教学的角色。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讲重点难点,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大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选择职业方向,树立起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形成一种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积极为他们排忧解惑,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使其健康成长;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学风建设成为学院每个人的一种牢固观念、行为目标、自觉行动。加强导师引导作用。导师需要在熟悉专业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选课指导和学习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选课,指导如何优化组合选课资源,建立起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形成良好的教风,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功就业。

2.3学生学风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通常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意识、精神面貌和思想品格的外在表现,因此学风建设还应该从学生自身来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准确定位,找准目标,激发学习兴趣,适应不断调整和更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并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进行积极地自我调整。其次,加强学生的班风建设。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树立良好学风。要严格遵守查课制、严格考勤制、寝室检查制、请销假制、班干考核制、党员选拔制,让班级管理条理化,做到有章可循。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党员、班干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发挥寝室文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最后,培养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联系紧密,建设高品位、全方位、健康、高雅、怡人、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学风养成教育中凝聚、辐射、熏陶和引导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参加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生活;参加学校利用展板、宣传窗口、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宣传组织的先进表彰大会、成功人士或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讲座,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标尺。通过学然后知不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激励引导,净化学校学习风气。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