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 论文网在线]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 论文网在线]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培养,求异,激发,创新

 

一位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学生进校门时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三角形的、菱形的、正方形的、不规则形的,而走出校门时,全变成了圆形的,棱角被抹平了。教育的最高准则是个性的解放,而现实中的这种教育不仅成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甚至束缚和扭曲了人的个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地理学是一门趣味性、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取知识、反复练习、机械记忆、强化贮存的过程,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小学教育论文,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贮备,解决新问题,主动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通过积极地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教师是无法代替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所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帮助、促进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方面。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努力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求异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但允许学生对教师、对书提出质疑,而且要允许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打破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突破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虚心担当“听众”,多发现学生求异思维中的合理因素或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心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到如何去欣赏旅游景观时,有的学生从角度去欣赏,有的从时机把握方面去考虑小学教育论文,有的从情感方面去欣赏,有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欣赏……论文网站。我在点评小结时,首先请各位学生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观点都是合理的,只是缺少一点系统性,并适时予以鼓励表扬。这样既能使学生开动了脑筋,活化了思维,又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二、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

1、侧向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善于从多侧面、多渠道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利用身边事物或信息进行联想、类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个角度来寻找思维的切入点。

如:高中地理“传统工业”一节授完后,我展示了一幅我们当地的“工业分布图”,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当地有哪些主要的传统工业?分别分布在哪里?这些地方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有什么不利方面?怎么样去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前四问相互联系,层层推进,最后一问打破常规,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联系前一问,还必须联系政治、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

2、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创新常用的思维方式,有些难点问题,从正面往往很难突破,而“反过来想一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行教材的设计和练习的设计小学教育论文,大多是先结论后分析,我在上课时一般都是先分析后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所以然”,而且让学生理解了“之所以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逆向思维在求异思维中的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如在讲完高中地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后,我有意识地提出如下问题:假设地球自转与现实相反,我国气候会有什么变化?会出现什么地理现象?目前,回归线附边大陆西岸的气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干燥少雨是西亚气候的一般特征,西亚是否存在相对湿润地区?这些地方分布在哪里?相对湿润的原因是什么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气候形成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许多创新正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重新审视,提出多种可能的情形和解决方案,最后获得成功。教师要善于改变学习材料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疑惑情境,引导学生破除常规,对问题进行富有创新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概念与举例,局部与整体关系,静态与动态变化小学教育论文,个性与共性比较,特殊与一般,现象与本质,一题多解等都是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举一反三。高中地理教材和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地实际,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我在讲授“城市地图结构”这节内容后,我安排了一个“畅整2030年”的活动。

畅想2030年

请闭上你的双眼,用一种舒服的姿势做好,可以听一听窗外的声音,也可以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你的思绪沿着时间隧道,进入2030年。想一想-------

那时,你的年龄多大?

你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你会居住在哪座城市?

那座城市的地域结构将会是怎样的?

你居住在一所什么样的房子里?

你房间外的环境如何?

在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最令你担忧的事情可能是什么?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起到了对已学知识进行了联想、巩固目的。

三、培养求异思维的途径

1、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论文网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在课堂教学中要能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营造创新的氛围。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还有什么”小学教育论文,不能把学生地思维限制在“一”上,而应努力促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多”,为学生创新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

2、拓展和发展地理学科活动。如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推陈出新;在教室的“地理园地”中开辟“教你思考”“趣题征解”“请你攻擂”等栏目,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激发其继续求异创新的动力。

3、组织开展激活求异思维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展现创新人才的大舞台。社会实践中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为激活求异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每一节后面都有许多活动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活动题是社会实践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探索。这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选择信息、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才能。

求异思维人人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发现、保护、激励、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培养,求异,激发,创新

 

一位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学生进校门时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三角形的、菱形的、正方形的、不规则形的,而走出校门时,全变成了圆形的,棱角被抹平了。教育的最高准则是个性的解放,而现实中的这种教育不仅成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甚至束缚和扭曲了人的个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地理学是一门趣味性、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取知识、反复练习、机械记忆、强化贮存的过程,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小学教育论文,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贮备,解决新问题,主动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通过积极地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教师是无法代替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所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帮助、促进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方面。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努力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求异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但允许学生对教师、对书提出质疑,而且要允许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打破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突破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虚心担当“听众”,多发现学生求异思维中的合理因素或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心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到如何去欣赏旅游景观时,有的学生从角度去欣赏,有的从时机把握方面去考虑小学教育论文,有的从情感方面去欣赏,有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欣赏……站。我在点评小结时,首先请各位学生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观点都是合理的,只是缺少一点系统性,并适时予以鼓励表扬。这样既能使学生开动了脑筋,活化了思维,又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二、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

1、侧向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善于从多侧面、多渠道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利用身边事物或信息进行联想、类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个角度来寻找思维的切入点。

如:高中地理“传统工业”一节授完后,我展示了一幅我们当地的“工业分布图”,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当地有哪些主要的传统工业?分别分布在哪里?这些地方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有什么不利方面?怎么样去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前四问相互联系,层层推进,最后一问打破常规,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联系前一问,还必须联系政治、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

2、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创新常用的思维方式,有些难点问题,从正面往往很难突破,而“反过来想一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行教材的设计和练习的设计小学教育论文,大多是先结论后分析,我在上课时一般都是先分析后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所以然”,而且让学生理解了“之所以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逆向思维在求异思维中的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如在讲完高中地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后,我有意识地提出如下问题:假设地球自转与现实相反,我国气候会有什么变化?会出现什么地理现象?目前,回归线附边大陆西岸的气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干燥少雨是西亚气候的一般特征,西亚是否存在相对湿润地区?这些地方分布在哪里?相对湿润的原因是什么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气候形成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许多创新正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重新审视,提出多种可能的情形和解决方案,最后获得成功。教师要善于改变学习材料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疑惑情境,引导学生破除常规,对问题进行富有创新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概念与举例,局部与整体关系,静态与动态变化小学教育论文,个性与共性比较,特殊与一般,现象与本质,一题多解等都是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举一反三。高中地理教材和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地实际,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我在讲授“城市地图结构”这节内容后,我安排了一个“畅整2030年”的活动。

畅想2030年

请闭上你的双眼,用一种舒服的姿势做好,可以听一听窗外的声音,也可以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你的思绪沿着时间隧道,进入2030年。想一想-------

那时,你的年龄多大?

你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你会居住在哪座城市?

那座城市的地域结构将会是怎样的?

你居住在一所什么样的房子里?

你房间外的环境如何?

在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最令你担忧的事情可能是什么?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起到了对已学知识进行了联想、巩固目的。

三、培养求异思维的途径

1、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在课堂教学中要能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营造创新的氛围。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还有什么”小学教育论文,不能把学生地思维限制在“一”上,而应努力促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多”,为学生创新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

2、拓展和发展地理学科活动。如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推陈出新;在教室的“地理园地”中开辟“教你思考”“趣题征解”“请你攻擂”等栏目,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激发其继续求异创新的动力。

3、组织开展激活求异思维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展现创新人才的大舞台。社会实践中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为激活求异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每一节后面都有许多活动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活动题是社会实践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探索。这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选择信息、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才能。

求异思维人人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发现、保护、激励、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 ]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 ]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 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 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6篇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 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 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思维 激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94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语文课程是思维与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目前已有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初中语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笔者探索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进行开放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

实践表明,在轻松、欢快、和谐的氛围中,人们的身心更容易得到放松,潜力和兴趣能够得到更大的激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要提高教学的开放程度,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宽容与爱,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教师要避免传统的单一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茶馆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穿行,提高课堂的灵活性,创造一种开放、民主、活泼、主动、互助、竞争的全新的良性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提问,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力与活力的过程。

二、注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有疑才有思,会疑才会思,勤于质疑,是良好思维习惯的生动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质疑之外,还要主动地去激发、引导学生的质疑,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会文章的精神实质。有效的阅读同样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些现场的理论和泛泛的感触,而应通过仔细的阅读、深入的思考,体会和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发掘出文章在语言之外的况味。例如,在学习《狼》一文时,学生在反复阅读后,可能会对文章的议论部分提出质疑: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去掉,难道作者不发出议论就无法引发我们的思考吗?经过反复地体会与探讨,学生就会明白:议论部分正是文章的点睛之处,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发人深省。再如,《狼》一文中开篇描写屠夫遇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这既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等主要事项,又隐含深意:“一屠”表示屠夫形单影只,只有一个人面对狼,要如何自保呢?“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那么就无法满足狼的欲望,屠夫的处境更添危险。这寥寥数笔,就写出了丰富的内容,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体会,培养他们辩证的阅读能力。

三、以问促思

提问就是质疑,质疑就是促思,运用手段引发学生的思考。它是课堂教学的深入与升华。明代学者陈献章说:“长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道破了“疑”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根据文章的难点、要点,有意识地提问,则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知,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他们在无数奇妙而又陌生的知识海洋中思索、寻求,从而不断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难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使课堂里不时笼罩着疑问的迷雾,虽虚无缥缈,却神奇诱人,学生乐于在这迷雾中求寻和探索。

由此,他们的认识会得到升华,他们的能力会经受考验,当他们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一定会获得更新更快更久的。

如鲁迅《社戏》一文中最后一句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没有听得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老师不禁要问“那夜似的好豆真有那么好吃,那夜似的好戏真有那么好看吗?”当学生们弄清了所谓的“好”并不在于“豆”和“戏”,原来是指那时的天真浪漫的生活乐趣时,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作者是在告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能彻底体会作者的用意了。

四、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特别是处于学生智力开发时期的小学阶段,尤为重要。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小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一个阶段。小学教学,一方面传授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知识的素养;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小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方面,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在语文方面,不管是汉字的学习,还是文章的朗读,都充满了情感,而情感与思维关系密切,人的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思维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思维的内容,并激发思维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论文参考。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想象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教学目的,既符合小学教学的教育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2.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思维的过程,并导致积极作用,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思维是学习的关键。论文参考。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可塑性比较强,正是形成良好的思维的好阶段。这个时候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形成并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把他们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

2.1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方法。

2.2开展讨论

讨论应该贯穿教学的始末,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互相交流同学之间不同的思维,提高学生多方面,全面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养成了积极发言的习惯,更重要的形成了多方面的思维方式,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2.3拓展和创新练习

说话的训练的设计只有靠学生的思维,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加快。如学习《早操》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仿照文中结构相似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想想:“谁起得早,怎么来怎么去(动作),在哪里做操”?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思考和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生的“作品”相当精彩。如有的学生说道:小马儿,起得早,奔来奔去,在草原上做操;老爷爷,起得早,走来走去,在公园里做操。诸如此类的仿写片段还有很多。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法,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正在培养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思维培养的练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了。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其目的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为以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在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中,把质疑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论文参考。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小学教学应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要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发展。总之,小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思维能力 培养

1、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外在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而融洽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语文本身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课程,教师必须以充沛的情感,良好的教学态度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所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方式应亲切平和,表情应自然流畅,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放松的教学氛围,进而为培养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敢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课堂上也就能对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段落形成自己的心得,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在这个过程中,观点的形成正意味着思维能力的形成。

同时,老师的肢体语言对于学生也很重要,老师每一个手势与眼神,都是与学生的互动。当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表了精彩的观点,甚至有声有色地朗读了一段课文时,都值得用肢体语言进行配合鼓励。如,微笑,点头,鼓掌,竖起大拇指,以及给予学生赞扬的眼神鼓励等等。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给学生的每一个心领神会的鼓励都会带给学生极大的信心。所以,在这方面,老师要多给学生鼓励,给学生表达自我的信心,给学生鼓励与肯定。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共同的讨论中表达思维,求同存异,让学生都得到最为自由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打下基础。避免为回答问题而思考,而是为了求知,求真去思考,去创新,去发散思维。

2、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内在因素

2.1创建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性学生,让学生在小组性教学的过程中集思广益,避免僵化思维,避免只停留在自己的观点内。只有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多元的观点与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在心理学的定义上是指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通过已知的事物创造出未知事物的思维。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在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进行幻想性和假象性的命题布置,引导学生想象出虚构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来完善与升华这一情境。要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秀作文都是戛然而止的,老师就可以用这样的作文结尾进行引导,让学生尝试着留下悬念,把自己设想的悬念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来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得到大量的反馈,进而优化自己的作文与观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中很多的配图都可以用来想象与补充。让学生观察配图,进行再创造,用他们补充的画面与情节来完善与创造新的故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必须大量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本身就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

2.2创建辩论与矛盾的舞台

语文是一门充满了人文情怀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创建辩论与矛盾来进行。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价值观逐渐开始形成,对于同一件事,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此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通过设置辩论与引出矛盾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课堂中质疑的东西越多,说明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思考就越充分。老师要做的是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质疑与辩论中去寻找答案,去学习钻研。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很多的点都可以进行设疑。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发现这些疑点,然后提出疑问,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多寻找,就能让学生在不断的解疑与释疑过程中进行人文思考与探索,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矛盾来自不同的观点,而辩论则是观点的碰撞过程,只有思考,只有懈而不舍的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提供辩论与思考的舞台,避免“一言堂”,让学生自由辩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2.3创建有成就感的课堂

成就感,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幸福感,让人感觉到受重视,受尊敬。在初中语文课堂里,老师要考虑到学生此阶段的敏感与青春期心理,创建有成就感的课堂。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与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这是人剥离不了的生存需求。成功给人的感觉是无比愉悦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感觉到愉悦,就自然能保持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情绪情况,贴心地设置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而在成就感的创建上,老师应遵循由浅到深的过程,对班上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成就感设置。对性格活跃的学生设置主动抢答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对善于思考的学生设置深度型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还可以设置团队性问题,小组性问题,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综合提升。不同的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思维角度,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与回答问题,其思维能力也自然能得到进步与提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绘本;英语阅读;思维导图

用绘本的形式培养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有着普通教材无可比拟的优点,可以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爱上阅读,尤其对学龄前或者低年级来说,但是因为各学校都有各自的教材,所以就衍生出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思维导图是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育中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尽管这种方式是现代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大力倡导的,但是在具体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本人针对思维导图在具体课程上的应用模式做了简单的探讨。

一、课前预习,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课前可以事先将课文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制作好,在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先围绕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为中心让学生展开讨论,图片相比文字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因为内容不多、条理清楚,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让学生对将要讲解的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其中心点,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围绕中心点展开阅读,不至于学生一看见冗长的篇章就头疼。

以人教版PEP教材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为例,这课的题目讲的是work Quietly,教师在课前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以这个作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思考,不一定要做完整的思维导图,可以只做出思维导图的大致轮廓然后点名中心,分支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讨论共同补充完整,比如这课中,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work Quietly,学生会回答诸如教室、医院、图书馆或者电影院等场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整思维导图,然后本课课文里主要讲到的work Quietly的环境有图书馆、教室和电影院,这样自然而然的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进入了课文的所讲内容,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思维导图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所以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在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都有参与讨论,也有助于培养其学习自主性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

二、课堂讨论,盘活思维能力

通过课前思维导图的制作让学生对阅读的章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毕竟这种讨论和思维导图的制作是由教师本人主导的,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方式制作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以班级的形式让各小组之间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交流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里以人教版PEP教材中的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为例,本篇课文学习的是分属于各个月份的节日,这一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有接触到,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以构建思维导图,内容取自课本但可以不局限于课本,课本内容之外的节日也可以归入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可以以月份为中心,然后以分属于每个月份的节日为分支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以节日为线索,然后在标注所属月份,也有可能以节日的属性或者节日的所属国度为线索进行构建,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通过自己思考得出来的,然后再在办理以班级的形式让各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思维导图中没有的节日进行补全,也可能看到其他小组的思维导图构建形式更加合理然后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完善,随着思维导图构建和修改的进行,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也不断得到优化和加强。

三、课后练习,巩固思维品质

课文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点名或者让学生自觉通过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复述,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复述片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英语阅读形式加深印象,不仅仅用在本节课文的学习上,再后续相关文章的阅读时也可以以这种形式进行。

四、教师制作知识点思维导图

教师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以及学生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都是以具体内容为线索的,但是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点整合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其中出现的词组、短语以及语法的用法和应该注意到的地方,这些都应该由教师在课后总结整理,然后做成知识导图供学生理解记忆,可以用在日后的英语学习中。

仍旧以unit 6 work Quietly 为例,文章中提到了很多的场合,比如教室、食堂、动物园、电影院,从这些名词出发,教室可制作思维导图对这些场所进行总结;课文中Let’s talk 中Chenjie和mike的对话中还出现了大象、猴子、熊猫这些动物,也可以就动物的种类制作思维导图;进一步来看,各种动物正在进行的活动,pandas are eating lunch,elephant is drinking water,monkey is playing with its mother,这些都是现在进行时的语态,教师也可以针对现在进行时做相关思维导图的构建,以方便学生系统的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都是以兴趣为开端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构建的,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以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明朗化,以此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局限性的补充,可以兼顾到知识的全面性。

五、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和使用,相关教职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完善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素养,更好的引导和教导学生,以利用思维导图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曾燕燕.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英语单词识记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陈博丽.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能力调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1篇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呢?我认为要在明确思维方向的前提下来“求异”,也就是不脱离教学目的,不脱离课文中心思想,紧紧围绕课文语言,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讲读课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1. 教师设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四周围”指的是什么?“黑洞洞”形容什么?“碰壁”的含义是什么?鲁迅先生碰壁的原因是什么?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到深,不仅弄清了“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而且对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有了正确的理解。

教师要巧妙设问,学生要大胆质疑。质疑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础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认真思考,提出疑难问题,在讲解课文时大胆质疑问难,并逐渐引导学生从敢于质疑到善于质疑。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从释疑中得到满足和乐趣。这样大胆质疑的行动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得到鼓励,使学生养成好问多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 提倡争论,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不同见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求异思维能力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学生自己质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讨论中有时会发生争论,这将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要加以提倡,二要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争论,得出一致的结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懂得了学生只有在争辩中才会思路拓宽、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如我在讲授《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后,组织了一次讨论,要求学生对齐宣王、齐鹾湍瞎先生做出评价。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认为齐宣王是个典型的者,不了解情况,有的则认为齐宣王是个受骗者;对齐酰有的说他善于调查研究,有的则认为他事无巨细,管得太多;对南郭先生,有的认为他是个骗子,有的则认为他是为了糊口不得已而为之。通过争论,大家统一了认识,也活跃了思维。

3. 通过词句训练,让学生在对比中求异存同

通过词句教学训练求异思维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重视同词异意和组词训练。如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出现了“攀登”一词,我就让学生同已学过的《挑山工》一文中的“攀谈”进行比较,使学生们了解到“攀登”的“攀”是抓住东西向上的意思;“攀谈”的“攀”是拉扯的意思。通过讲读课文、抓文章中的同词异意词的训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对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对理解课文大有裨益。二是加强各种句型相互变换的训练。如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党的地下组织不被破坏,坚持留在北京时说:“我哪能离开呢?”让学生说出它是一个什么句式,让学生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然后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感情更强烈。

二、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除在教学中培养,还需通过课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如学习了《种子的力》一文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谁的本事最大?”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维竞赛中队活动。在竞赛中,学生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各种实事和理由说明了世界上本事最大的是人类,因为人能创造世界。学习《凡卡》一文后,举行了“我和凡卡比童年”的主题中队活动,学生们从生活住宿、学习等各个方面和凡卡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认识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儿童是幸福的,而且对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2篇

语文课堂争论兴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

一、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的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新欲望被激发,课堂就会“活”起来。

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师生平等、民主评价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我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勇于创新。加上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创设“生疑”情境,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例如,《晏子使楚》一课,开课后,我问一名个子不高的学生:“你个子不高,因此而引来过什么麻烦吗?(没有)曾经有个人,就因为个子矮,惹来了麻烦。”“假如你是晏子,你怎么办呢?请思考5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这样,把学生放在晏子所处的环境,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语文含义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论过程,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3篇

议论文犹如京剧一样,它是一种综合性文体。而哲学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思维的根本观念的理论体系,因而从思维的选择角度出发,亦即运用哲理思维来帮助学生提高写议论文的能力,这就为学生铺设了一条捷径。学生掌握了这种思维手段,就能抓住本质去论证问题、讲清道理,而不致于陷入议论文的迷魂阵。也只有了哲理思维方式,才有可能丰富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寻找哲理思维的途径,拓展哲理思维圈,比如集中寓言教学、进行比喻教学、编写哲学小故事、开展对辩演讲、进行看图作文、搞专题调查、搜集名言格言等,这些是拓展学生哲理思维圈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教师精心编织的这张哲理思维网络,可把学生逐步引进议论文的大观园,从而让他们掌握辩证分析问题和写议论文的钥匙。

集中寓言教学是扩展学生哲理思维的有效形式。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文学。它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深奥的道理于其中,把难懂的道理形象化。理应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哲理思维教学的好教材。我们不妨将现有教材的寓言集中起来进行语寓言专题教学,并对这些寓言逐个进行归类分析,让学生领悟这些寓言所隐含的哲理。殊不知一个寓言即可打开一扇思维的门窗,而把众多的寓言汇集起来,便可收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效果。

进行寓言专题教学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寓言在论证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论证了要善于当实干家的道理。作者选用这个论据,从反面加强了文章的论证力,这里可以让学生设想,如不选用这则寓言,文章就会显得索然寡味;相反则会让人们从南郭先生的结局中领悟出正确的生活准则。

教会学生打比方,进行比喻教学,也可增强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说得更透彻些,打比方是一种辩证说理的艺术。

议论文常常用到比喻论证。鲁迅先生的《在文学和出汗》一文中运用“出汗”比喻人的阶级性。在《拿来主义》中,运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虚无主义和左派幼稚病患者、以“废物”比喻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再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以“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如八股文、骈体文),以“一群姨太太”比喻腐朽糜烂的色情文化之类。鲁迅先生在这里一连运用了九出比喻,极其形象而明白地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编写哲学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哲理思维的兴趣。这种教学形式是通过学生的哲理思维实践去增强学生的哲理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将他平时的观察体验通过某一火花而爆发出来,以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形象化认识。可以让学生创作新的寓言、生活小品等,蕴含哲理、意在言外,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促使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向哲理思维高度升华。即是说他不仅要创作故事,而且同时还要思考他的创作究竟要说明何种道理。

学生编写了哲学小故事,还要让学生运用他所编写的故事作论据写议论文。这种编和写的连环法,即可使“编”能更好地为“写”服务。这较之那种单打一的“编”法,肯定略胜一筹。

看图作文是深化学生哲理思维的新形式。它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象化手段,对照画面写文章,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少哲理尽自画面而来,简练的一幅画可谓无声的文学,有些竟是蕴涵极深的幽默文学,寓庄于谐,寓哲于内,令人一咏三叹,可以唤起学生无尽的遐思,曾有这样一幅漫画:鲁迅先生面容清瘦,穿着旧布衣衫,而站在面前的阿Q却穿着笔挺的西装,挺着大肚皮,夹着鼓囊囊的皮包,并傲气十足地对鲁迅先生道:“老鲁,我赞助一万元,你把这传重写一下!”诙谐的画面令人深思:今天的“鲁迅”依旧清贫;今天的阿Q却大为变化。画面含蓄地批评了当前脑力劳动者与部分体力劳动者在经济上的反差,以及说明了这种反差亟待改变。学生面对这幅画面曾产生几种议论:有的认为钱能改变一切;有的认为这是讽刺赞助……经过评讲,最后才帮助学生推论到前面的本质(主题)上来。

对辩演讲,是变练笔、眼练为口练。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以达到促进学生哲理思维发展的目的。对辩演讲的关键是选好演讲题目,主题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争辩。例如,老师可以让同学们面对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大款见面相互表示羡慕的情景进行辩论。通过这种形式它能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变消极思维为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应变能力。至于要回答“究竟羡慕谁”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弄清楚知识与金钱、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抛开从人生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避免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那种难以得出结论的局面。学生通过演讲,最后澄清了某些片面的想法,尝到了辩证分析的甜头。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4篇

一、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如我教《小壁虎借尾巴》时出示课题,指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为什么会断呢?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这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寻找答案,在看书时发现疑难问题可以讨论,学生读课文后,又问“小壁虎为什么爬在墙上不会掉下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痛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二、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不人云亦云,敢于想它人之未想,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升华挖掘出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方面发展,例如:回答一些灵活题目或给课文分段,讲段意,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必然百花齐放,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齐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空心的管子就可以象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着放,就可以喝到水了”……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引导结合当时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同学们跃跃欲试,大多数学生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了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学生设想小羊不停啼哭,喊妈妈,唤起了母狼的爱子之情,狼不但未吃小羊,还给小羊奶吃。总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教师相机点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营造气氛,激发思维兴趣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学英语写作 写作过程

一、引言

“教学的意义在于教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宽阔的胸襟,既不自卑也不自大,谦虚,谨慎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同时保持好奇,质疑的态度。”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写作大学是整个大学英语教学重要一部分,朱行能(2007)提出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应是将其与思维科学全面地,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中的缺陷都可以看作是思维要素的缺陷”。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填补思维要素的缺陷对推动学生学好写作提高写作深度和高度都有重要作用甚至对今后搞好工作,都会产生积极,巨大的影响。

国内黄源深教授(1998) 提出了“思辨缺席症”这一现象,也指出外语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低下,难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语学术界研究者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国内学者林崇德和文秋芳甚至从不同角度构建了批判性思维模型,如林崇德的三菱模型结构,文秋芳的层级模型结构及相应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量具。这些研究者们对于大学生批判性思能力量具构建和检验都为国内学生批判性能力研究做了很重要的前期基础和探索工作。

二、批判性思维在大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批判性思维与写作过程的关系。马正平在《高级写作学引论学》中对写作的过程论发展做了一系列的描述,其中包括陆机的“感―思―文”;“选材―立意―结构―表达―修改”的写作过程分析;双重转化论及三重转化论等,这些理论虽然得到不能程度的发展,但有它们对于写作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能将写作过程分为写前积累材料,构思,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近年来关于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韩易杰(2009)认为写作过程包括两个不同的生成过程: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和思想内容的形成过程。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包括遣词、造句、衔接、连贯、语体和文体; 思想内容的形成过程包括概念、命题、例证、话题、论点、假设等。写作反馈机制,“写作反馈机制实行三步走,通过批改、讲评和修改等步骤”同时还包括同伴互评机制等等,这些研究都是在探索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2.写作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写作过程论认为写作分为写作前材料的准备阶段,写作文子表达过程及写作后评价修改阶段。培养批判性思维很好的途径就是关注写作前和写作后,即写作前得构思如何有效选择材料,写作后如何学会评价。以Hannel七步法中的前两步为基础,第一步:贴标签、辨别、发现、注意、看。贴标签就是让学生学会注意要点,做到既懂得题目词汇意思也能懂得词汇所表述的重要事实。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可以标出本题的重要部分吗?(2)有我们应该知道的关键信息吗?(3)什么是最相关的信息?以上问题能帮助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借此扩展学生写作思维,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写作后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考中重要的技能之一是评价信息。”。作文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如何修改评估自己的作文。传统的写作教学以教师评阅为主,本文按照Hannel第四步:解码、解释来训练学生评阅自己的作文,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评阅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表达是否正确,还要注意自己的观点是否符合逻辑。学生在此过程中是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的,为了学生有效的思考及评阅,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你的观点是否表达清晰?(2)你是否将自己主要观点解释合理?(3)对于自己观点你有向读者举例说明了吗?(4)你向读者证明自己观点的时候有运用修辞或类比手法吗?

不管写作前还是写作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讨论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的过程。Richard. W Paul 认为弱的批判性思维是用这种思维维护自己已有的观点,而强的批判性思维是运用相同的技能来评估所有的观点和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根据他定义的的强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即:强批判性思维小组及弱批判性思维小组,以强带弱。这样可以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通过写前思维扩展的讨论和写后评价自己写作成果的讨论,教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并把握评价的标准,使学生产生反思的愿望和质疑的勇气。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教会学生善于抓住支持这些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发现论证过程中的疏漏。最终达到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气质和思维习惯。

三、结语

本论文从理论角度探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结合重要体现在写作过程的前后,写作前教师如何有效提问来扩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做到能辨别,注意理解某一观点,形成一种会思考的思维习惯。而在写作后,也就是文章完成后,学会评阅自己的作文,加强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再度思考,在两次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气质。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最早的研究毕竟源于西方,批判性思维素质不是短时间能迅速提高,需要长期系统的培养,笔者今后的研究将会更进一步根据写作课程特点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为未来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带来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Ennis 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1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62,32(1):81-1111.

[2]Isa Tsui.Courses and Instruction Affecting Critical Think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9,40(2):185-201.

[3]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4-28.

[4]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钱海峰,王伟群.论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其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7:1-231.

[6]韩少杰,易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