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

英语课程论文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设计思辨能力量具。文秋芳等在借鉴“特尔斐”项目组的双维模型、Paul和Elder的三元模型和林崇德的三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模型。该模型包括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前者是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后者包括与认知有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有关的人格特质(见表1)。笔者认为,相对于以前其他理论模型,该层级模型对思辨能力的阐释更全面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更易于操作。英语演讲不仅是一项实用技能,更是培养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和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英语演讲不仅考查演讲者的分析、推理、评价等技能,思辨能力中认知水平的评价标准(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正好也适用于评价演讲成功与否,而思辨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更是一个优秀演讲者在讲稿准备和演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二、《英语演讲》课程设计与讨论

《英语演讲》是一门集口语、写作、阅读和听力基本技能为一体、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新课型。思辨能力训练应当成为《英语演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进行英语演讲和辩论时形成思辨习惯更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下面,笔者将依据文秋芳的思辨层级模型,详细介绍《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设计并加以讨论。1.课程设计《英语演讲》课程在第三学期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授课18周,每周2学时,总计36学时。授课采取老师讲解为辅、学生操练为主的方式。具体内容见表2。2.讨论从上表可以看出,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中两层级各项指标均纳入到英语演讲理论讲解和实践操练环节中,现做如下讨论。第一,把“思辨能力”作为本课程的显性教学目标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元思辨能力。通过举办思辨能力与英语学习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明确语言知识与思辨能力之间内在关系。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语言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够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思辨能力有助于人们运用分析、推理、评价等认知技能,来充分运用语言知识、有效组织语言材料,以促进人际交际、信息传递和思想表达。英语演讲不仅展现学生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感等基本语言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知识、思辨能力、语用交际策略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一旦学生明确的英语演讲是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表达活动,他们将会有意识地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自身的英语演讲技能和思辨能力,以达到提高英语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注重分析、推理、评价能力训练和对认知标准的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在理论讲解部分还是实践操练环节,老师结合名人经典演讲、英语电影中的演讲片段、国内外演讲比赛佳作以及学生的值日演讲和即席演讲案例,按照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等标准,从素材收集、选题确定、观点呈现、论证手段、结构层次、语言表达、演讲呈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比如,在分析《葛底斯堡演说》和《我有一个梦》等经典演讲作品时,老师从演讲者所处时代背景入手,帮助学生分析演讲稿的结构、语言、逻辑以及每个论点的论证,以及演讲者非语言技巧的运用,启发学生的思维逻辑与构想能力。对于大多数演讲作品,老师注重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综合分析、提炼,从开篇布局、观点呈现、例证的引入以及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清演讲者的思路,学习演讲者如何有逻辑性地、严谨地组织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从而在自己的演讲稿撰写和组织中有意识地注意框架的搭建和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在英语演讲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评价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有关英语演讲的网站、书籍,给予学生更多的操练时间和空间,以达到锻炼英语演讲技能、培养思辨能力的目的。第三,师生公共参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从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不难看出,思辨能力可以通过情感特质表现出来。思辨能力强的演讲者往往具有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人格特质,因此,英语演讲课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养成这些特质。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一元权威”式课堂教学形式,走下讲台,多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素质,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英语演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游离于学生练习之外。师生共同参与有助于树立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平等、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共享、共进的过程中,教师显示出的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情感特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特质作用巨大。

三、结语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Hutchinson和Waters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为在目标情景中有效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可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想学知识(Wants)和欠缺知识(Lacks)。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掌握目标情景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做的一切,包括学习者知识、技能、策略和学习动机等。Richards等认为需求分析是决定一个学员或一组学员的语言需求并视情况优先安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同时利用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将学习者的语言需求进行描述和排序。Pratt等认为需求分析是将识别并确认需求的步骤进行排序,并建立优先级别。在这个过程中,步骤排序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Brown将需求分析定义为一个系统的信息采集过程,其中要对确定课程目标的所有主客观信息进行分析,以确保在特定领域内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由此可见,需求分析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需求(needs)、优先(priority)和课程设计(curriculumplanning)。

二、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中的必要性

束定芳等总结需求分析对我国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是:(1)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立外语课程提供依据;(2)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3)为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4)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理论依据。课程设置是学校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指导下,进行课程开发及选择的一系列活动。张绍翔(2001:53-55)、吴也显(2009:2)、Schube(1989:17-18)等认为课程设置是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且受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价值观决定和制约。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既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式。需求分析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找到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某一专业知识水平与他们预期要达到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通过需求分析,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课程最终达到的目标,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需求分析指导下的医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对用人单位目标情景分析——明确培养目标

专门用途英语与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医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培养目标,还要体现该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特色。以素质教育和突出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和医学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英语人才。

(二)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需求分析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求分析特别是学习需求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动机等,并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的,使他们最大可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调动起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重新设置大学医学英语课程,在二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第三学期开设“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语阅读”两门课程,第四学期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医学英语翻译”和“实用医学英 语写作”等课程,强化从事目标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

(三)对课堂教学需求分析——突出能力训练,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行动过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提供更多关于学习者和课堂环境的相关信息,包括学习者感到目前缺乏的能力,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者对课堂教学所有因素的感知及满意度等。通过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知,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如增加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精讲多练,小班授课,团队学习等。在课堂上进行医学语境英语下的实用英语训练,突出专业英语特色,提高学生目标场景下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一、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三种价值取向

1.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是把知识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关键点是“注重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知识的掌握”〔1〕。主张按照学科的基本结构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是专业性、学术性与结构性,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掌握。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当作一个揭示事物自然规律的过程、一个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一个如何找到这些事物之间关联性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学科主义”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在强调理论、方法、技术、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需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在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性〔3〕。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以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把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需求,还包括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需求,也就是情感、态度、自尊、自信、意志等。以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把课程设计的中心由课程的材料转移到了学习者,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注重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关注学习者的人格完善,把培养学习者的价值观、情感、态度放到比知识更加重要的地位。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注重把学习者的学习与现实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需求相互联系,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相互协调,把学习者的情感世界与知识海洋相互融合。

3.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

以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是在以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与以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以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寻求的是一种把学科知识与学习者所处的学习情境互相渗透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在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下,学习者既能够学到学科知识,又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达到自我实现。课程设计目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程设计内容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以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在课程学习内容方面的设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独立,采用整合的形式,实现了跨学科间的联系。以上三种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反映了课程的三个不同属性———人本属性、文化属性与社会属性。三个属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当前,高职英语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已由单一性逐渐被多元化所取代,三者课程设计价值取向不断趋于融合。

二、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首先是以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工具性是高职英语的基本属性。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要让学习者在今后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能够应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次,高职英语课程还有人文性的一面,语言的存在构建了人类生存的文化环境,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心理,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态度,人文性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尊重、提高与关注。语言的人文性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取自信心、养护自尊感、培养自强的信念、确立价值观、树立成就感,它在学习者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文性是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主体价值选取的方向,是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价值所在。

1.高职英语课程结构的设置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学习需求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选择最为关键的学习内容。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打破学科界限。经过综合后的课程以教学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将彼此独立的学科融合为一个大领域,实现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但是,要强调基础性的决定地位,注重语言知识的基本技能性。这里的基本技能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技能、高超的问题解决技能等。

2.高职英语课程计划的制定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师生共同合作制定

“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程设置理念符合高职学习者特有的学习情况。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与学习风格,课程计划的制定要适应学习者的特点和要求。在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制定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比掌握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地位,把着眼点放在学习者的成长、自律与发展方面,把学习者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终极目标。

3.高职英语课程评价的标准要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性、技能性的教育,以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能够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性与素质性。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应围绕学习者的学习主题,进行高职英语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建立以单元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高职英语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着眼点要放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质量方面,即分析每一位学习者的单元学习情况,从而判断该单元教学的实现水平。课程设计是课程规划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修;大学英语教学

自我校实行学分制以来,学生必须获得专业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笔者学校实行补考制和重修制并存的“双轨制”,即课程结业考核不及格但又达到一定分数的课程给予一次补考,对补考后仍不及格以及课程结业考核达不到一定分数标准的课程,必须要进行重修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大学英语一直是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参加重修课程的学习,尽管学校和教师都相当重视重修课程的设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在2007-2008学年担任大学英语(1)重修课程的教学工作。班级的旷课率高达近50%。笔者做过初步调查,发现重修课的出勤率普遍偏低,许多班级的旷课率都达到40%-50%。如何改变英语重修课的现状,提高重修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了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关键。

现大学英语重修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情感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任何学习的成功都不能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学习者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策略、性格等)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兴趣是人乐于接触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也是学习者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促使动机的产生。学习者有了兴趣就会对相关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6,P103)反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者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会表现为旷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参与课堂互动。

参加大学英语重修班学习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重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学分,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缺乏对英语的兴趣是重修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

2.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参加大学英语重修班学习的一部分学生一学期内有几门课需要重修,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都很大。白天的专业和基础课程的任务就比较重,晚上还要疲于应付各门重修课程。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师资配备不足,缺乏必要的指导

自大学扩招以来,多数高等学校都面临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担任重修课程的教师,本身就课程教学任务就相当繁重,很难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三、学时少,教学任务繁重

重修课在笔者学校只有12周的授课时间,而且每周的授课时间集中,一次4节课。相对正常教学周的时间来说,教学时间短,时间密集,对于基础本来就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量是不可能的。

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在笔者承担教学的任务的大学英语(1)的班级中,英语水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有一部分重修的学生是为了在这门课程中获得更高的基点,这部分学生对获得的大学英语(1)的成绩不满意,希望通过重修能获得更好成绩,其中有的是入校就进入快班从大学英语(2)开始学习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大多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英语基础好,学习认真。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大学英语(1)的期末考试和补考中都没有及格的学生,英语基础很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设计同时适合两种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内容太简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上课内容就会缺乏挑战性;内容太难,基础差的学生则会听不懂。

笔者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初步解决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深层动机。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表层动机通常与个人的前途直接相关,动力来自外部;深层动机一般不与学习者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发生直接的关系,学习动力来在对英语语言或文化本身的兴趣“(1,P105)“具有深层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外语感兴趣,对外国文化感兴趣。深层动机愈强,使用目标语言的欲望愈强,因此以来母语的可能性就越小。”(1,P109)也就是说,学生的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兴趣越大,即深层动机越强,自觉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可能性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深层动机,是外语教学工作的关键。

2.教育心理学家把英语学习的原因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前者指物质刺激,如:证书、文凭、高工资等;后者指非物质刺激,如:兴趣、爱好等。深层动机来源于对语言本身的浓厚兴趣。如果仅为了获得学分或通过四六级而学习英语,表现为“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缺少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语言本身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除了过四六级还为了未来的生存和竞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英语语言本身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感兴趣。这种学习的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的融合与补充定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成功的外语教学应该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足够的目标语输入和交际实践机会,并教给他们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表现为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其课堂气氛往往就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厚。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感情的投入,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他们多用积极的语言进行肯定与表扬,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用真心去赢得学生的心,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制订有针对性的学纲

现英语重修的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模式:(1)重复教学——即将重修的课程的大学英语课本再重复讲解一次;(2)习题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教学内容主要以习题讲解为主。两种模式都有其固有的弊端,重复教学,学生大多会表现出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习题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略了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选用同等难度不同的教材,教材讲解与习题穿行,新鲜的语言材料避免重复,习题的穿插定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选择教学内容是应考虑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时间活动的材料。并注意思想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可接受性与前瞻性、语言典范与时代气息的关系。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重修课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一个指导性的教育原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布置作业,定期检查学习进度的方式进行辅导,对出勤率不做要求。而课堂内容的设计主要针对基础差的学生。

而基础差的学生在上课前最好能参加一次语言技能考核,根据考核的成绩分析各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布置相应的课后训练任务,并定期对课后训练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课堂和课后双管齐下,对于不能积极按时完成课后训练的学生,教师也有权利取消其考试资格。

5.实施导师制

实施导师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生学习指导。笔者发现许多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能有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提供课后指导和帮助,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指导,而且导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个年级参加大学英语重修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导师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帮助基础薄弱学生的有效方式。

重修课的教学对基础较差学生的成功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英语整体水平,而且有利于改善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和每位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二期,2001.

[2]王振涛,贺洪江.提高重修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第四期,2003.

[3]唐坚毅,汪宁.大学英语兴趣教学的探究与时间[J].《创新教育》第二期,2008.

[4]王莉梅.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探究及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第一期,2008.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需求分析”这个词最初是在20年代由迈克尔•西对孟加拉国内英语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时提出来的。比较著名的需求分析模型包括Mubay提出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及All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前者重点强调了学习者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相关变量,如话题、参与者、使用的媒介等,而对于其他方面的需求没有进行细致的讨论;后者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更加注重学习者自身语言能力与期待目标之间的差异,但却忽略了学习主体自身的重要作用。能够强调语言运用和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模式是由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模式。他们将需求分析分为两个方面即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目标需求分析提出了六个问题,涵盖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用途、使用方式、使用主体、使用时间及使用场所。这两种需求分析的差别在于目标需求分析关注了语言运用的细节,讨论了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要做什么;学习需求分析关注的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分析学习者应该学什么、怎么学。Dudl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式由九个方面构成:学习者的职业信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者的语言信息、目标情景中的语言信息、学习者缺乏的能力、学习语言的需求、学习者的职业信息、学习者的课程需求、学习环境信息。Dudley-Evans和St.John需求分析模式为ESP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它不仅包括了学习者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而且清晰地反映出各种需求之间的联系。该模式既能从语言本体、学生个体和学习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又涵盖了目标情景分析、学习情景分析和目前情景分析三个维度,是较为全面的一种需求分析模式。就笔者而言,商务英语需求分析应该结合以上分析模型,形成集目前情景分析、目标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与一体的独特模式,才能有效反应学习者目前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未来的工作的目标情景需求,真实体现学习情景中的客观实际与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推动教材改革,使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趋于合理。

二、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维度

对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进行三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即目前情景分析、目标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是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求入手,涵盖其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目的、未来期待)、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包括英语水平、商务知识掌握的水平、语言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技巧、跨文化跨学科的理解能力、学习策略的掌握)。目标情景分析指社会的需求和实际就业的差距(包括社会提供的职位、岗位需要的技能和所需的知识和交际能力)。笔者相信明确了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了解所学与社会所需之间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弥补学校教育缺陷。学习情景分析是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自我需求调查包括学习驱动力、课程的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本研究包括了两个调查问卷。问卷的制订是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需求分析框架及Dudl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式经过一定的选择调整而得来的。第一份问卷是目标情景分析这个维度进行的。针对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求的调查,此问卷涵盖了社会需求、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满意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各项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共针对20家用人单位发放20份问卷,全部收回。第二份问卷是目前情景分析与学习情景分析这两个维度进行的。针对商务英语在校生和毕业生自身需求的调查,此问卷共包含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学习者驱动力、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课程设置的期望度、学习方式的选择、工作的期望度。选取吉林建工学院外语学院商务英语方向的5名毕业生30名本科生进行回答。研究结果如下:

(一)目标情景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提供的职位包括:市场、助理、销售、翻译、培训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4%、21%、19%、15%、10%。需求最多的是市场、助理与销售职位。这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比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英语基础、较强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因此,这些职位上获得了他们的青睐。而助理这个职位对初入公司的毕业生来讲非常适合,是因为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技能,虽然语言上略有优势,但对需要有一定技能的工种,例如会计、财务、研发等等来讲,他们不具备上岗的能力。在问卷调查中,各用人机构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各项语言技能也提出了要求。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一致认为在工作环境中,听、说能力最为重要,分别占89%和94%,其次是写(80%)、读(70%)和口译(50%)。比较出乎笔者意料的是对于口笔译技能的需要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各用人机构提供的职位多为市场、销售,而翻译工作通常交付翻译公司来完成。问卷调查还显示,有大约65%的用人机构对于本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与交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中90%的用人机构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85%的机构要求了解外贸的基本流程,80%的企业认为商务口语交际的能力十分重要,随后是能够熟练处理外贸函电(75%)、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60%)。调查问卷中开放试题的答案还表明一些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跟上商务发展趋势、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觉悟并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二)目前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及学习情景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学习驱动力、课程的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问卷调查中关于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课程的动力这一项要求学生在5个选择中进行多项选择。结果显示,30%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必须;24%的学习者(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认为学好商务英语课程就能够获得相关的证书,增加进入社会的竞争力;20%的学生是出自个人的兴趣选择这个专业的;14%的学生是为了修满学分,而3%的学生认为学习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未来生活中必要的交流。54%的学生选择学习这个专业是为了将来的就业。这个结果是商务英语作为ESP的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但只有24%的学生是出自兴趣才进行学习,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教师工作的不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是可悲的一件事。根据实际走访调研,很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里都要求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开始接受系统的商务课程,每个学期至少开设3门左右的选修课程。商务英语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比率大概在1:3左右;学时分布大概在1:4左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超过40%的学生认为课程种类非常满意或者很满意。而近50%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可以说,正负意见比率相当。通过访谈部分学生,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专业性强的课程不多。虽然各高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集中在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函电,但学生希望多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比如外贸单据、商务谈判、商务口译、市场营销等毕业以后进入单位马上就可以用到的课程。其次,学生希望有更多外教或者具有商务经验的教师授课,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实用经验。而对于课程难度,70%以上的学生认为满意。笔者认为这与课程种类学生的满意程度略有相悖。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发现学生进入大三专业课学习之前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了解较少,所以刚刚开始接触时认为课程难度很大;但是,随着几个学期过后,发现课程种类较少,分配在一门课程上的时间增大,所以认为课程难度降低,课程的密度一般。

四、总结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6篇

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比赛,这句话很好地界定了技能比赛对于职业学校的重要性,但是前几年很多学校为了在技能比赛中出成绩,纷纷加大对技能比赛的投入,各种技能比赛的工作室应运而生,确实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技能比赛的进程,但是随着比赛的深入发展,很多问题也出现了,典型的就是技能比赛覆盖面太窄,无法兼顾到全部的专业,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为严重的是我们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少部分人身上,并不能体现当初开展技能比赛的初衷,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也很有限,发展出现了瓶颈,如何使技能比赛更好地为教学的实践服务,如何更好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成为所有职教人的共同话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要科学地实现技能比赛和日常教学的无缝对接从而使技能比赛更加有利于全部学生,有利于这个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2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和尝试

1)教学理念,在部级以及省级技能比赛方案框架下进行课程的整合和开发,将英语项目技能比赛国赛和省赛的方案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前期选择目前部分科目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实行基于工作场景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前期选择语言类课程进行试点,逐步推广到商务英语所有专业核心课程,下面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在进行的前期三门语言类课程为例进行说明。开发过程如下:前期研讨: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以及商务英语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讨教学任务包和资源包积累:对三年级三门课程教授内容进行调整(技能比赛方案+工作场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任务包和教学资源包集体教研:通过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初步形成的教学任务包和教学资源包进行探讨和修订校本教材:初步形成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形成“真实任务包”和教学资源包。

2)教学目标上,由注重知识获得向注重技能操作实践转变。课堂教学不再以传统的课文讲解和知识点学习为重点,而是突出提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利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实训能力,通过讨论、模仿和以及实际操作,不断提高英语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和内容,由传统教学手段转向多样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真实场景模拟实训室的运用。以目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正在进行的三年级英语语言类课程改革为例:前期将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语言类(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以及商务英语基础教程)课程进行整合为商务英语语言综合实训教程。每节课按照情境描述和职场应用以及职场风采三个大的方向来设计和分配任务。

4)教学评价上,从传统卷面测试转向以工作考核为主的综合性评定。通过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督促学生增强知识转化为技能扥能力,同时提高社会交际能力。考核的形式多样化,模拟相关企业进行绩效化考核。

5)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商务英语教学使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按照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面向以及英语项目技能比赛的国赛和省赛的方案,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教师在全面熟悉国赛和省赛的比赛方案的前提下,充分和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中行业专家进行广泛的研讨,针对不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初步形成教学资源包和模拟任务包,例如:接听商务电话、客户交往、工作汇报、产品推广和介绍、参加商务会议、商务谈判、函电、国际贸易操作等。课堂活动的设计应使学习者能将其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运用到商务工作实践中去。每一次课程都是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每个任务都要经过行业专家的检查确认后才能写入“检验任务包”通过集体教研和行业研讨最终形成“真实任务包”并保持随时更新。该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达成以下目标:图片描述很多都是工作场景的描述和注意事项,没有统一的固定答案,学生可以在一定框架下自由联想和发挥,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场景的任务分配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最终达成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的高级技术人员的教育要求。

3结束语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7篇

一节好的初中英语课堂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入手,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逐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工作。教学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只有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科学、合理,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教学目标要细化、具体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课标中涉及的语言基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课标中描述的英语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枯燥地要求学生掌握单词、背课文,而是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使学生掌握语言的技巧和策略,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立不宜空、大、假。针对某一课时或者某一单元,哪些知识只是做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并能运用;在练习听、说、读、写的能力时,哪一项技能是本课的训练重点、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要在教学目标中有明确的预测。只有细化教学目标,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容易操作,更加有效。例如,在进行鲁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Doyouhaveasoccerball?的教学设计时,笔者确立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熟练使用have对物品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学会用Let’s…句型提建议。

(2)能力目标:能够谈论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并表述喜欢的原因;能够谈论怎样和朋友度过美好的时光。

(3)文化目标:了解各种球类运动的规则以及中西方国家人们对球类运动的不同爱好。

(4)情感目标:通过谈论球类运动,倡导人们热爱运动并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操练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热情。同时,在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要有体现该课时教学重点的更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将该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soccer,basketball,tennis,ping-pongball等单词;掌握I/We/They/Youhave…和He/She/It/Tomhas…句型;用Let’s…句型提建议。

(2)能力目标:能够用Doyouhave…?Doeshe/shehave…?进行提问并能进行肯定和否定回答。

(3)情感目标:培养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习惯。这样,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每个课时再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就使教学重点明确突出,更有针对性,教学过程就更加顺畅清晰。

2.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规律,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学习目标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进行单词教学时,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是以音标指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认识的单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词缀构词法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或由已知词汇拓展和掌握更多新的单词。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指的就是预习中的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和作业布置的分层等。在布置课前的预习作业时,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预设问题的分层教学。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应尽量避免那些“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以及只需学生回答“是、好、行、对”的问题。有些过多、过小、过浅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被问题牵着走,忙于应付回答,根本就无暇思考,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把何时(when)、何人(who)、何地(where)、何事(what)这样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把为什么(why)、怎样(how)以及类似Whatdoyouthinkof…?等开放性、有深度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教师还应研究作业布置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分层。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练背诵本课的全部单词、词组、句型和课文,还要能利用句型造句、做扩展课外阅读和练习;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本节课的全部单词、词组、句型及课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要求他们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单词、词组。这样的作业布置既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也能避免学生敷衍以及抄袭等不良习惯。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顺利实施教学设计的基本条件。新课程理念强调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英语教学要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发展。

1.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领导者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学习的情境和氛围,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则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和作用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转变成导演、观众,在教学中起引导、指导以及欣赏的作用。教师不能满足于给学生灌输和讲解教材的现成知识,而是要有效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知识并且自主处理和应用已知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之中,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教学中要注意控制情绪和言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尽量热情地鼓励,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不怕出错,学习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合作者

对于英语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搭建了师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进行心灵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密切关注学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表现,显现出积极、热情、踊跃的状态,教师要适时地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有的学生则比较内向,显示出胆小、腼腆、回避的状态,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教师要发挥杠杆作用,关注不同学生的状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避免视域盲区;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智慧的语言激励学生。以笔者参加的一次省优质课评选为例,课前笔者在与学生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就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其能安静地阅读文本,预习新授课的内容。由于有了有目的的预习,该阅读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语言输出环节,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笔者不时地停留在学生的身边,认真地参与他们的讨论,及时地给予肯定、点拨、鼓励和帮助……整节课虽然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语和哗众取宠的游戏,但是师生关系融洽默契,学习过程自然流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更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妥善处理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错误,避免课堂上出现教师在“呐喊”,学生在“彷徨”的局面,使初中英语课堂真实、高效。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在教授鲁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时,笔者没有直接讲解定语从句的用法,而是先与学生谈论音乐。在给学生播放了几种欧美盛行的音乐形式及代表作,如爵士(jazz)、古典音乐(classicalmusic)、乡村音乐(countrymusic)、摇滚(rock)、说唱(rap)等后,顺势询问学生听到不同种类音乐后的感受、他们喜欢的音乐形式以及喜欢的原因,启发并引导他们尽量用定语从句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很快就掌握了定语从句的用法。课后作业也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音乐及歌手,并在下节课用定语从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以便进一步夯实课上学习的内容。事实证明,用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乐学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练习方面,都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有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导课设计要基于学情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课堂,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往往绞尽脑汁地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把导课等同于活跃课堂气氛,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学习内容脱节,这直接导致了导课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意义。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前做各种游戏,学生兴高采烈地“热身”之后,却发现上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之毫不相干,这就是失败的导课设计。设计导课时首先不能脱离教材,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鲁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8Loudmusicmakesmetense.时,在导课中就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QQ表情符号。这种在学生看来非常流行和时尚的QQ表情符号在课堂中一出现,学生就表现得异常兴奋和关注,很快理解了表示情绪的英语单词。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轻松地学习了新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活动的监督者和指导者。例如听说课,教师经常会设计小组活动,有二人组、四人组等,使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语言操练和练习。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任务,并在学生身边加以指导,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活动的效能。所以,在设计对话活动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有信心自始至终地参与活动。在设计阅读后的练习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考虑整体理解文章和研读文章细节的关系,设计一些填空、连线、填表格、判断正误等活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宜太宽泛,要求要明确,指向性要强;要合理、有效,做到贯穿全文,让学生生成有效的思维导图,从而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

(四)指导学习策略,积极评价学生

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还取决于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是否给学生渗透了各种学习策略,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能激活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1.有效指导学习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教材内容给学生渗透有效的学习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育部,2012)。这些学习策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例如,使用英汉字典、联系现实生活学习和运用语言、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良好的书写习惯等,都是必须具备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在学生打基础的起始阶段,必须指导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又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圈画重点句和中心句、联系上下文猜词、利用英语交流、总结和归纳已有知识等,都是必备的学习策略。英语教学不能拘泥于短期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及时、积极、有效地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既关注知识、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也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传统的评价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言语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如wonderful,good,great,smart,terrific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育部,2012)。一方面,教师要延续传统意义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方式要比以前更多样和开放,如使用击掌、微笑、拥抱、奖励小礼物等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合作精神等都要给予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有调查问卷、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习小测试等。形成性评价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它更能阶段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评价方案,不仅能对监控教学过程起到促进作用,还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学生的持续进步提供反馈。

二、结语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文化误读是指人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的缺乏,文化误读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发生,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如何更好地在英语专业文化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能力和中国英语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跨文化交际具有双向性,既要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又要弘扬和传播母语文化。英语专业大学生肩负着在国际交流中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但是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的缺乏,致使文化误读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发生,对交际双方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甚至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在文化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能力,减少并消除文化误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是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文化误读

所谓文化误读就是人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文化误读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民族文化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解读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对解读异族文化既有正迁移作用,也有负迁移作用。当两种文化中的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都一致时,文化差异可能起到正迁移作用;当二者之间有差异时,文化差异可能起到负迁移作用。“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文化时,首先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乐黛云(1995)因此,在与异质文化的接触中,如果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按照本族文化去解读异族文化,文化误读就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产生。

例如,学生往往将英文中的“RedTea”误读为中国的“红茶”,然而红茶的英文却是“BlackTea"这是因为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叶的颜色越来越深,逐渐变成黑色。由于西方人相对注重茶叶的颜色,因此称之为“BlackTea";而中国人相对注重茶汤的颜色,因此称之为“红茶”。而英文中“RedTea”指的是"Rooibos",是一种生长在南非、完全不同于茶树的野生植物,而绝非真正的茶叶。

英语中Dutch意为荷兰人,但是学生很容易对"Dutchcourage'''',望文生义,将其误读为荷兰人的勇气,然而其正确的含义为酒后之勇,且带有贬义。这是因为英国和荷兰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曾因商业和海上霸权发生冲突而发生了“英荷之战”,当时英国人对荷兰人非常憎恨,他们在重创荷兰人之余,还在语言上对荷兰人加以攻击。因此,在许多场合都用Dutch一词表示厌恶、轻蔑之意。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跨文化交际含义广泛,商贸谈判属于直接的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则属于间接的跨文化交际。笔者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和英语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加上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述中国文化,甚至不能理解有关中国文化的“中国英语”,文化误读现象时常发生。以下是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出现的三种文化误读现象。

(一)母语文化误读

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文化往往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因此常常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也如此,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目的语文化,而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资料却非常少见、甚至为零。由于文化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输人不平衡,往往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文化认识缺乏,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正确表述自己的母语文化,甚至造成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例如,由于缺乏对《易经》知识的了解,学生很容易对八卦和六十四卦中的“卦”产生文化误读,部分学生甚至质疑教材中的英文翻译八卦(eighttrigrams)和六十四卦(sixty-fourhexagrams)。实际上,《易经》里的八卦由三艾组成,六十四卦由六交组成,根据英文构词法,采用不同的英文前缀tri一和hexa-,由此将八卦译为(eighttrigrams),六十四卦(sixty-fourhexagrams)。显然,学生的误读和置疑都源于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缺失。

(二)目的语文化误读

通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一知半解或不甚了解,也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文化误读。虽然学生对《史记》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却无法将“swansong”与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的“绝唱”联系起来,由此产生文化误读。众所周知,绝唱在此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目的语文化预设的了解,学生不理解“swansong'''',的含义,而将其误读为天鹅的歌声。实际上,在目的语文化中,"swansong”并非指天鹅的歌声,而是源于源于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Apollo)是太阳神、光明之神,由于他多才多艺,又是诗歌与音乐之神,后世奉他为文艺的保护神。而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被用来比喻文艺。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感人肺腑。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某诗人、作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

(三)跨文化误读

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将两种文化加以融会贯通,不能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共识和差异,缺乏对跨文化知识的认知,也将导致文化误读。例如,学生对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但是学生对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屡建奇功,受封于齐地的故事却了解不多,学生往往根据其字面意思将“right-handman”理解为“右手边的人”。殊不知在目的语文化中,"right-handman'''',意为“左膀右臂、得力助手”。《西厢记》“红娘”在中国文化中表示促成美好姻缘的媒人,通常带有褒义。学生常常将英语中的“go-between和match-maker”与之对等,殊不知在无意之中产生了文化误读。因为在西方文化中,"go-between和match-maker'''',除了表示“媒人”,还有“中间人、捐客”的含义。很显然,二者在文化涵义上不完全等同。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9篇

语音意识包括对单词发音结构的认识,可以从单词发音的结构学习辅音、元音、双元音,或者通过字母和字母之间的结合构成单词,并且能够由音知形或者由形知音,做到互相转换,熟悉表音文字,这样才能把发音分解成个体的音素,并且把音素分解成个体的单词发音,这都是培养语音意识的目的。语音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大学生对语音的分辨和分析,提高语音听力能力,而且对书面英语应用也有一定的作用。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任务,只有语音知识学习扎实了才能更好的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整体。语音教学涉及到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果语音意识的学习基础比较稳固,在背诵单词和英语发音中也会发挥的很好,可以背更多的单词,也可以读出不认识的单词的发音。语音是学习语音的基本要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语音的学习才能理解和感知到语言成分。语音的学习质量关系着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2商务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教学的现状

2.1学生的基础不牢

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英语成绩都不是很高,并且英语基础不牢,虽然小学和初中都接触过英语的音标和语音、语调等,但是态度不认真,导致学习的效果不扎实,有的学生还会受方言的影响而发音不标准。在教学中总是注重语法与词汇,而忽视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的教了音段音位,没有更深的学习,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基础还处在很差的状态。

2.2教学内容不科学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语音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教学中应该是由易到难的,但是在高职语音教学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只是经常进行正音练习,而没有其他类型的教学,学生只能盲目地去学习,不能认识到自己发音中的错误。在教学中应该设置比较有重点代表的语音内容,先从简单的教起,最后再传授比较难的知识点。

2.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还遵从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语音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把课本知识大概的讲解出来,学生被动的接受着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被称为灌输式的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语音课程,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在下课后,课堂作业也比较枯燥,都是写课后习题,不能很好地提高英语能力。虽然很多学生认为英语语音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想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但是却因为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习英语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4语音课程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语音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总是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语音课程的内容安排非常不合理,应该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学习,教学内容要丰富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在英语语音课程中,教学设计比较肤浅,重点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来,教学内容不能有顺序的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把自己对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出来。

2.5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弱

高职学生多数是由于分数低没有被普高录取而步入到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全部课程的基础知识比较弱,尤其是英语的语音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英语中的语音节奏掌握得不准确,并且语音语调不能正确的发挥出来。在英语教学中,更注重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而忽视了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方案,只是设定了简单的音段音位,这就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完全脱离了英语语音学习的轨道。

2.6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

经过调查和测试发现百分之七十学生认为英语语音课程不重要,部分学生总体的语音意识相当差,甚至还参杂着严重的方言、口音。但是许多学生完全没有要积极改正的态度,没有感觉到英语语音课程的重要性。

2.7学生受汉语发音体系的影响

因为有很多汉语的音素和英语很像,学生会发生混淆的情形,从而使得语音课程的学习受到汉语发音体系的影响,不能正确学习英语音素,甚至会发出错误的发音,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2.8语音教学的教学设施与教材短缺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语音课程中存在着语音教学设施和教材短缺的情况,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现代化语音室,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或传统的录音播放中学习到一些理论知识,不能从实践中提升语音学习能力。并且语音教材的内容存在短缺的现象,有的教材只是局限在练习手册上,没有过多其他的教材供学生参考,从而影响了学生语音课堂的学习效率。

3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语音课程教学的建议

3.1提高对语音课的认知

英语语音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要提高对语音课的认知度。要全方面的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错误的发音进行纠正。学生与教师要加强对语音课的认知,明白语音课的重要性,更多地投入到语音课的学习中去,要做到语音教学的连续性,把语音学习作为英语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意识到学好英语语音是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的,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2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设定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语音课程的积极性,有兴趣投入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去。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歌曲,会话表演和诗文朗诵等方式进行授课,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发言的机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针对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教师要积极给予纠正。设立丰富的学习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英语。

3.3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听力、口语、视觉结合起来,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素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听辨基础学习,经常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教师要让学生多多参与英语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实践而学习到英语,并且找到属于自己学习英语语音的方法。

3.4完善教学评价功能

在英语语音学习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功能,在授课结束后,要进行随堂测试,检测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也可以监督学生学习英语,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把笔试和口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测试成绩做成档案,然后进行最后的总评价,这样不仅仅建立了完整的评价体系,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语音课程的积极性。

4总结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10篇

1.建立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

各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既包括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包括经常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专业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学报编辑,甚至计算机教师,共同创建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资源库里的文字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内容既要避免过于深奥,也要避免过于科普,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取舍。目前国内一些医学英语论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或是过于注重语言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或是过于强调内容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这种片面性无法给学生以全面的指导。所以,课程设计者可以在充分借鉴这些教材中有关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专业知识的同时,从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网站上下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论文进行实例分析。

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医学英语论文的文字材料,还应该包含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课程设计者可以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把论文的篇章结构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插入声音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医学论文的固有格式———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格式)以及国外学术期刊上医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课程设计者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对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的词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医学论文写作中举一反三,熟练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利用电视录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医学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在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链接一些国外大学医学部的生物医学课堂视频,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台、美国杨百翰大学BYU电视、美国普渡大学等。这些在线课堂内容在网络上极易获取,笔者本人就经常在线观看,里面不乏医学论文的相关内容。这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国外大学课堂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学习平台进行医学英语写作的学习。首先,学生必须要下载并安装“学生客户端”软件。然后,利用自己的学号登录自主学习平台,填写个人信息以作为学生在该课程结束后的课程统计信息。

虽然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开放性、辅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应该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2]所以,教师可以将与医学英语写作相关的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课程设计者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创建一些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权威网站的链接,如AmericanMedicalWritersAssociation、TheMedi-calEditor、AmericanJournalExperts等,这些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医学英语写作方面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医学英语写作与国际接轨。在学习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浏览教师的视频讲解,做学习笔记,进行提问和讨论;也可以进行内容测试和写作练习,还可以下载相关学习资料。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学习进展情况表,实时传送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对情况表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集中辅导。

网络学习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思考和解决医学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医学英语写作是一个跨课程、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很多问题是单一课程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寻求相关领域教师的帮助。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英语老师寻求语言方面的帮助,或是向医学教师寻求专业方面的解释,甚至可以向资深编辑就论文格式和写作风格寻求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结语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特殊性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具有其他分科课程目标的共同特征,如:国家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不具体性、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社会需要的地区差异和教育者哲学基础的差异而形成的课程目标的弹性和开放性;课程目标形式的简明性及在表述上的清晰性;课程目标内容随着科学知识日新月异而体现出的时代性和发展性;课程目标结构的层次性和均衡性等。在了解课程目标共性的同时,很有必要对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以建构合理的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体系。

作为课程标准一部分的课程目标,受社会需求、时代背景、学生特征、学科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泰勒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中提出可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等三个纬度对课程目标进行分析。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特殊性基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目标的特殊性和语言实践能力的特殊性。

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它不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其次,它既指课程目标要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也要为学生奠定职业基础,使学生在从业和转岗时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再次,“基础”不仅是比较低的,全体学生普遍能达到的,而且是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的,不是统一规格的、模式化的存在,即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既要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基础性要求在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时候,应该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一样,注意课程目标的普及性、浅显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征;要分析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倾向、兴趣和需求以及基础学力等现状;克服中职英语课程目标高职化、学术化等不良倾向。

实践性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实践性由语言的实践性所决定。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交际是一种实践。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使用,而不是讲授大量的语言知识。所以,英语课应该是一门技能课,而不是讲解课,在制定英语课程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过度理论化,过度强调英语学科知识体系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正。在制定目标时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就业实际,提倡如下任务型英语课程目标:能熟练运用各种方式(词典、电子辞典、工具软件、网上查询等)查询生词;对常见说明书、街头广告、招贴画中的英文感兴趣并设法理解其含义;能用英语为自己设计一份个人简历;能流利准确地用英语介绍自己一天的生活;养成收看某个英语电视节目和浏览某个英语学习网站的习惯;能看懂相关的英文招聘广告并用英文回复。

职业性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职业性,是指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必须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就业准备教育。它表现在就业定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兼容适应性三个方面。

就业定向性要面向市场,敏感地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英语课程目标,使之适应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同一行业和岗位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英语课程目标要体现这种变化。某一时期某一岗位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是多层次的,每个职业学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地区特点来确定英语课程目标。由于这些变量的影响,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修订和调整应该比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更频繁、力度更大。另一方面,要科学地理解英语课程目标的就业定向性。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都是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通过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过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育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念。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规律,把促进人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英语课程目标上,处理好“宽”和“专”的关系,从促使学生掌握与岗位相关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平衡发展、高素质的人等四个层次理解具有就业定向性的英语课程目标。

技能主导性这里所说的技能,不仅包括通过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语言技能,而且包括通过解决复杂的问题,掌握基本的学习和工作技术而形成的方法能力,更包括通过掌握基本的合作和交流技能而形成的社会能力,如合作能力、自控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竞争能力等。技能目标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区别其他种类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产业生产和从业技术为主的教育。例如,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课程应使他们熟练掌握前台接待、房间预订、接受投诉等方面的英语会话技能;针对双语幼儿教师专业、导游专业等对听说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英语课程目标应该加强对这些语言技能目标的分析,以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能。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上有一定区别。一般说来,职业学校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普遍比逻辑、数理智能发达。所以,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技能主导性既是就业需要,也要体现和尊重职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和智能发展特点。

兼容适应性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兼容适应性具有多方面的含义。首先,由于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工种不断出现,社会对人提出了较高的文化要求,人的价值观念不断多元化,择业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必须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岗位变化时能做出适时和适当的反应。其次,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的兼容适应性还指课程目标应有前瞻意识,在体现社会和职业当前需要的同时,也要和未来需要有所联系,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和工具书进行自学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再次,应该淡化学科意识,把英语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整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注意学科间课程目标的兼容和适应。

参考文献:

[1]吕中舌.清华外语教育论丛(第二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12篇

外语需求分析这一概念由West,M.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到上世纪60年代,Taba在制定课程设计流程时,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为其中的一个步骤。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早被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是其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布朗(Brown,J.D.)对需求分析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需求分析是收集信息的活动,是为满足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而设置课程的基础。目前我国外语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理论介绍、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的关系以及社会需求对外语课程的影响三个方面。唐伟清提出了需求分析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包括三个方面:

(1)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学校与社会需求兼顾的原则;

(3)大纲制定、教材选择及教学实施要体现各种需求的原则。徐新宇提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对将来工作环境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分析及对授课环境的分析等。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论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但主要是研究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阮绩智建议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目的导向原则、需求分析原则、科学系统原则以及发展原则。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需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多,但从需求分析理论的角度对新设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拟从需求分析理论入手,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二、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一)用人单位招聘广告分析作者通过走访人才市场、深入企业等方式收集到一些典型企业的招聘广告,笔者主要对广告中的英语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行分析。

1.英语能力要求通过对企业招聘广告中的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和英语技能要求。对于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多数企业都要求英语良好,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也有不少企业要求英语流利,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在调查分析中还发现,尽管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会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专业四级考试,而且也有不少学生通过专业八级考试,但是企业招聘广告中对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要求很少。另外,在英语能力要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项是口语及写作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知名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在招聘广告上都明确写道“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者优先”。这其实就是对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要求。在海外留学或工作过的人由于在不同文化背景过得到过锻炼,往往被用人单位认为可能外语能力会高一些,关键是他们的海外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应该比没有这个经历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思维更灵活,沟通交际能力更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更需要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要求应当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提供英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灵活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对于招聘广告中提到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可将其视为工作态度,此外还提出了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以及在较强压力下工作的能力等要求,可以将上述要求归纳为综合素质要求。通过对招聘广告中对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事项之一。对于工作态度的引导虽然很难设置成一门课程,但是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和强化认真严谨的精神及学习态度,以便于学生在将来能将此种态度有效地延伸到工作岗位中。其次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比较注重的。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通过语言协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能力较为重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等课程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分析通过走访一些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将访谈记录整理分析后,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1.能够有效地交流能够与客户尤其是外国客户有效交流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成功的基础。很多情况下,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由于在传达产品信息或进行项目策划时没有做到有效的交流,或交际技能的欠缺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在这种跨文化的商务交际中,为了避免造成误解,语言的恰当使用及对双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理解,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

2.能够熟练运用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很多企业负责人在访谈的时候都强调英语口语在对外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在商务交际中口语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使用较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即便再擅长交际策略及技巧,也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在具有的商务交流中商务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对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如下:熟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如合同、报告、信函、备忘录等),并能用准确的商务术语和恰当的语言进行撰写,能够快速阅读并找到特定信息。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好,但在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技能就需要加强。

3.能够较全面且正确地掌握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和学生双方往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商务知识有所忽略。一些企业招聘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对于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这些商务知识在商务实践中使用很多,应加以重视,希望学校能系统开始这些课程。此外,一部分用人单位抱怨学生的实践经验太少,招聘的毕业生刚开始无法独立工作,必须培训3到6个月才能掌握商务操作流程,较耗费时间和资源。有的企业建议学校增加学生进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和学习。通过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和招聘广告的分析,可以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有以下几方面:

(1)能够在商务背景下正确地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2)熟悉基本的商务知识;

(3)熟练掌握商务操作技能;

(4)擅于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5)熟悉国际商务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能力;

(6)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通过前面的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以下能力:

(1)外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即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力;

(2)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即具有国际视野,能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处理各种关系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在外经、外贸、外事、管理、金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第二外语应用能力。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需求分析尤为重要。有效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和社会双方的需求,并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学校培养的学生视为面向市场的“商品”,将用人单位视为“消费者”。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商品取决于其自身的需要,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之前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此外,课程设计者如果对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动机及其主观需求有所了解,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相应的改进。

通过需求分析,笔者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现行的课程设置为例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各课程群开课时数的比例为:英语语言能力课程约占50%,商务知识课程(商务专业知识+商务技能)约占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约占15%,人文素养课程约占5%;

(2)建议调整的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可将商务英语口语、商务沟通等培养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课时数提高;

(3)增设商务交际、国际商务谈判等实践性课程;

(4)除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三门核心课程外,选修国际金融、会计学以及电子商务等商科专业课程;

(5)选修文秘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金融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6)开设有一定必修学分的暑期实习课程,并为学生配备实践指导老师。

四、结语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13篇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

纵观各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欧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13个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制定了纲领性的外语教学文件(EuropeanFramework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从理念、目标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对外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件体现了国际上语言学、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强调以发展语言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交际性教学思想。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和外语教学大纲设计中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思路(如香港地区1999年版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2.在高中外语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日本将高中课程设置为英语一、英语二和口语一、口语二以及阅读与写作课程。其中英语一和口语一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英语二和口语二为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也为选修课程。韩国也是同样,高中一年级英语为必修课程,从高中二年级起开设英语阅读、写作和会话等选修课程。一些欧洲国家则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出不同语种的第三外语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强调外语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4.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5.评价改革形成潮流,各个国家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重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全面和公正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一些新的评价和检测方法正在得到实验和推广。

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自1985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是高中英语课程得到了普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经过1993年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和科技建设对人才质量的要求。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教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对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调查。此次参加调查和测量的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共87所,学生达15,937人。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与1985年的全国英语教学测试调查相比,平均分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非重点中学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如下: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多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993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为所有高中学生设计一个目标和要求。1996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了一级和二级两个不同的目标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都基本按照一种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和一个要求开展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常常对有些地区和学校偏高、偏多、偏难,但对其它的地区和学校则又偏低、偏少、偏易。

3.高考外语科目虽然近年来逐步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但是同一标准的一次性考试无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步履艰难。

4.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条件较好的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现行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

三、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高中课程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高中英语课程在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同时,又按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设置相应的教学级别以及相应的语言水平测试级别,为学生提供相对客观的监测语言水平的标准。

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关系

2001年7月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整体思路设计的,当时国家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尚未出台,因此,其高中部分的课程标准基本是按照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分级目标的课程模式进行设计的。虽然在高中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因此,课程标准研制组根据教育部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这次又重新对高中课程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实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以学分制的方式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又与英语语言的水平级别相联系,形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模式。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将以新制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准。

第二部分高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及内容结构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既立足于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现状,又充分考虑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我国对外开放、综合国力增长的需求,力求使课程标准做到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体现时代性的要求。

2.第一次在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明确了外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

3.既体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础性,又适应高中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成长需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大系列的课程,以学分制为基础、以模块为基本教学单元,使课程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

4.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5.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社会对英语的要求,提出基础教育英语水平级别证书制度的设想。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1.基本框架

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分别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其基本框架图如下:

附图

高中英语课程基本框架图(详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文中表1)

2.必修课程

原则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必修课,共5个模块,计10个学分。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内容将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注重语言的输入量,必修课程由综合英语和阅读与表达两个部分构成。两部分课程的课时比例为3:1。

3.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若干模块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设计进行选修,分为两个不同的系列课程,即B系列和C系列课程。B系列课程为顺序选修课程,应在完成A系列课程后顺序选修。B系列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与A系列基本相同,在继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选修课程共设6个模块,计12个学分。

C系列课程分为三种类型的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专项语用技能,发展特长与爱好,满足兴趣和需求而开设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或就业,特别是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各校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有目的和有选择地设置C系列课程。以下课程仅为建议性课程。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可以包括: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等。

语言应用类课程可以包括:文秘英语、科技英语、社科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欣赏类课程可以包括: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

第三部分原有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比较

说明: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以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版本为基础修订的,其修订工作是在新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参加修订的人员同时是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因此,2000年版的高中大纲吸收了一定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前该大纲尚未普遍实施;1996年供试验用的高中大纲到目前为止只在个别试验区使用,未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因此,实际上全国广大地区的高中教学仍遵循1993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的理念和要求。

第四部分征求意见的重点

希望专家和学者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提出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一表述以及教学重点是否恰当?你对此有何看法?

附图

2.《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推行学分制,实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您认为其意义如何?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七至九级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否恰当?

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国家认定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设7、8、9三个级别的考试和相应的证书;高校自行确定所录取学生的英语水平级别;学生可在高中阶段通过级别考试获得级别证书,并凭相应的级别证书申请不同大学和不同专业的入学资格。您认为此设想是否可行?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14篇

1.1课程设置现状甘肃民院外语系2010版的课程体系总体设置为“平台+模块”。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包含三个模块:教育基础课程、教育发展课程、教育选修课程。教育基础课程为必修课,共10学分,占总学分的4.59%,它包含教育学原理、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实务、现代教育技术,由教育科学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教育发展课程为2学分,占总学分的1.83%,由外语系教师在第7学期教授“英语教学论”。教育选修课程要求至少修满12学分,占总学分的5.47%,其中课程教学策略、语言学习策略、经典教学案例赏析、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为外语系学生的限选课,每门2学分。其余4学分需选修教育科学系所开课程。而实践课程平台也包含三个模块:基础实践课程包含“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即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教学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每门1学分。专业实践课程包含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实习、教育实习反思,而综合实践课程包含毕业论文设计。

1.2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实践课程模块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应该归属于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而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三个模块的分类标准模糊。教师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小,约占总学分的11%,占总学时的12.6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仅仅占总学分数的1.8%,不占课时。有限的授课时间,难以解决好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势必影响师范生职业专门化程度的提高和职业竞争力,最终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达标。

1.2.2课程资源不丰富教师教育类课程数量较少、且基本为必修课。教师选修课的4门英语学科课程,为外语系学生限选课,事实上,学生只能选修4学分的其它教师教育类课程。而且,部分教材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地体现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需求。陈旧的知识和理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无益于学生的教育观的形成。无法获取必备的现代的知识和理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校外课程资源中,教育实习基地较少,致使不少同学不能进行英语教学实践,而担任其它课程的教学工作。

1.2.3课程实施不得力教育选修课程集中在第6学期(夏学期)集中授课,课时密度较大,任课教师需要备课、撰写教案和讲义、制作课件、批改作业等,教学进度紧,任务重。教师教育类课程多是“填鸭式”讲授、学生被动地“静听”,缺乏实践。另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没有课时,要求结合校内试讲进行,但因为时间紧,内容多,无法兼顾。缺乏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保障导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成为一纸空谈。

1.2.4课程实践性不足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专业实践课程为11学分,仅占总学分数的5.05%。作为教育实环节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教育实习的第一周是教育见习时间。在教育实习前,学生接受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机会很少。这种教育实践模式容易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脱节,师范生的学习从时间上分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缺乏实践体验与感悟的融通,而实践学习中又缺乏理论及时有效的指导。

2优化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建议

2.1优化课程结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规定的必修学习领域为: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基础、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建议外语系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分为四个模块:教育理论课程(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教育学原理、中学英语教学论、心理学概论、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技能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拓展课程(选修课)、教育实践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原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教育实习反思”建议整合入教育实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包含普通话和中英文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中英文书面表达技能、英语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技能。

2.2丰富课程资源提供灵活多样、新颖实用、针对性强的课程满足未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引导他们加深英语专业理解、解决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专业发展。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基础上,建议开发以下教育拓展课程,供学生选修:儿童发展、教育哲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学校教育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专题、中学生心理发展、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论文写作、教育政策与法规。利用我院本科评估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鼓励广大教师建设“教师教育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通过“精彩一课”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2.3改进课程实施方式课程实施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执行者共同对课程调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实践,对教材进行“再开发”。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课程平台,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融入课程实施的过程之中。成为连接“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的桥梁,提高未来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使之能较快地胜任入职后的英语教学工作。在课程实施中,应该体现任务式、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的课程理念,使学生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感悟,并利用情景教学,模拟课堂、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快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内化过程,引导他们建构教育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师资培养机构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传统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也许是今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2.4强化教育实践《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

2.4.1教育见习教育见习可以在大二进行,通过观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可使学生了解中学日常的教学管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听评课等教学相关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动机和兴趣,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

2.4.2校内试讲校内试讲在第7学期进行,试讲指导内容包括:英语教案的撰写、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听课记录的撰写、评课的基本要点、班主任工作等。按照“三步走”的试讲模式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第一步、指导学生撰写并修改教案,教案合格后方可参加微格教学。第二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微格教学练习。第三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试讲、听课、评课。

2.4.3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活动,它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实习中得到检验。教育实习采用“援教顶岗”等方式,在第8学期进行。学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并提交相关的教育实习材料、反思和总结。教育实习可“实现师范教育与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增强了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基地学校之间的专业互动,促进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

3结语

英语课程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广东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Abstract:Thepresentthesisintroducestheseriesofreformcarriedoutin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undertheguidanceofCollegeEnglishCurriculumRequirements(forTrialImplementation),sumsuptheachievementsinthereformandputsforwardnewthoughtsontheexistingproblems.

Keywords:collegeEnglish;curriculumreform;analysisofproblems;measures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从项目组2003年3月初成立到年底定稿,前后总共约10个月,而这样的大事在以前常规需要3-5年的时间。经过试行和进一步的修定、完善,教育部又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足以体现了国家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因此,各高校为了抢时间、争速度,相继制定了自己学校的课程改革计划。

一、广东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这次课程改革的中心内容是针对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在大学期间能够得到逐步的提高。为了有效地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广东工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与实施办法》,该办法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和管理方法等进行系统地、科学地说明。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确定了分级教学的新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普遍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高等教育从此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然而,像我校这样的省属高校,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生源参差不齐,地域差异以及个体差异现象比较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进度,越来越不适应各种学生的发展。因此,这次课程改革方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从2004级学生开始,根据学生高考英语单科考试成绩,将他们分成A、B、C三个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级教学。

2.制定了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体系,开设多种英语选修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我校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础英语课程;英语提高课程;综合应用课程。

基础英语课程为必修课,各级别的学生应按照程度不同选不同级别课程,由低向高,逐级修读。英语提高课程为指定选修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由取得校内大学英语4级学分者修读;综合应用课程为任意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取得校内大学英语4级学分者选修。

另外,我校还从2004级新生开始,在部分班级进行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大班讲授和小班操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得到学校的肯定,条件成熟时将会在我校进一步推广。

3.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和英语学习资源库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实现课堂的时空延伸提供了物质保证,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从2004年开始,我校先后通过校园网接入了与《大学英语》(全新版)相配套的“新理念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等网上学习系统,学生随时都可以自主学习,完成与课文有关的练习;与此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开辟了学生教辅窗口,网上收集了许多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词语典故、英语原版声像、以及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试题库等,方便他们查阅资料。各种学习网站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听、说、读、写、译、互动交流等全方位个性化教学条件,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4.开设“第二课堂”,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多听多练的要求。因此,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近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各种层次的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和才艺表演等活动。学生通过赛前的充分准备,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经过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怀,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1]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认为学英语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好准备;认为语言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教”和自己“学”的结合,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正符合《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1.现有的课程设置对“听、说”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认知角度看,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思想,是信息输出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RodEllis认为,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话语和信息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对学习的速度至关重要。[2]然而,从课时的设置来看,我校目前普遍采用2+1+1的模式,即每两个星期中,在普通教室上两次课,多媒体教室和语音试验室各上一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听力的机会相对较少,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个误解,认为“听”与“说”不相干,对听力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2.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学生意识到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高中时期的影响,仍然靠大量背单词、细读课文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学习方法比较单一,未能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全面发展。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策略的意识不强,在课堂上表现不够主动。另一方面,当问及课后学习的途径时,学生希望通过看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等获取信息,很少人愿意看英文报刊,或通过英语网站了解信息,这说明我们学生的学习途径不宽泛,还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3.分级教学后学生英语水平出现了两极分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实行分级教学后,好几个班水平程度都基本差不多的学生被排在一起上课,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不如以前,相互间缺乏一种激励的环境,加上大班教学时的班级管理没有以前严格,个别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有所削弱,学习比较被动;第二,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与其他班的同学在一起上课的时候显得比较拘束、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我能力,能力未能得以充分展示;第三,分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普通班和C班中有些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创伤,以至于产生自卑心理。

4.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主流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的中心内容是培养“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的学生。我校现阶段使用的《大学英语》(全新版)根据《大纲》(修订版)的精神编写,“为全面贯彻、落实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各项教学任务服务,系列教材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3]目前,教学手段仍然主要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虽然已经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和英语学习资源库,但是这些现代科技带来的好处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完善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

分级教学有别于严格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它只是暂时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划为不同的等级,施以不同的培养措施,从而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管理,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实施滚动管理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分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而对A、B、C班的学生实行“滚动式”管理,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在每级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滚入上一个或下一个级别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给予因材施教,并且创造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

2.选用和编写教材的时候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级教学并不仅仅是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班,而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各个级别的学生的潜能尽可能都得到发挥,在制定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用和编写教材。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语言输人假说”(theInputHypothesis),即i+1理论,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他认为,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人(comprehensible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用公式表示,就是i+1。如果语言输人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那么学习者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输人,因为语言输入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4]该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选用教材和其它教辅材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创造适当的学习情境。

针对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的现象,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制作一些适合当代大学生、具有时代特征、甚至具有广东特色的教材及多媒体课件,条件成熟时甚至可直接将其挂在互联网上让学生共享。

3.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语言习得问题上,Krashen不但强调学习者的外部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而且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输入所起的过滤作用。[5]分级教学后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显得比较被动,懒于交流思想,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焦虑感。因为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时,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无论是A班还是C班的学生都应得到同样的重视,尤其要给C班的学生给予情感上的关注。一方面,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争取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通过编排学习小组,互帮互助,组织形式多样的辩论会、演讲、话剧表演等加强相互间的联系。

4.进行多种辅导

学生对“听、说”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们薄弱的语音基础。一年级新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域,英语水平差异大、有的学生乡音较浓,因此,学校应该在大一开设语音选修课,传授系统的语音知识,讲解基本的读音规则(如连读、弱读、省音、音的同化等),介绍不同英语国家中人们的发音习惯和特点,传授一些英语听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其自学能力。掌握了语音知识后,学生就不觉得单词记忆是那么的痛苦,也就可以根据读音拼写单词了;另一方面,掌握了语音知识后,学生说英语就有了自信心,敢于张嘴。

5.发挥现代网络的优势、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首先,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完善的网络教育环境为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证。在教学中,不但要继续发挥现有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精讲多练、并能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的优点,而且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网上资源丰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将多媒体与网络结合。让学生既能感受直观的课堂教学,课后又能享受在线听课、网上讨论的机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并随时发表看法。使传统和现代优势互补,逐渐走出一条课堂教学与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路子。

其次,建立网上答疑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请教老师,但是由于我校目前多校区办学,教师居住分散,学生有问题时不是随时就能得到解惑,而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求知欲会慢慢减弱,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会受到影响。如果进一步完善网络学习系统,实现网络答疑,这样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既可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教师取得联系,又可以在线咨询获得帮助。

第三,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课程要求》把教学评估分成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成性评估即平时考核,通常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测验、期中考试、网上自主学习的记录等;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各种水平考试。大学英语测试和评价体系要既重视终结性评估,又重视形成性评估;既重视对运用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评价。

总之,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就应该以强有力的教学管理机制为后盾,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单纯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既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二者有效地整合,努力探索出一条传统+现代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外语,2004(1):5-9.

[2]Ellis,Rod.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EducationPress,1999.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