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营销策略时,我会先让学生们说说他们喜欢的品牌,然后,再让他们去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对这个品牌了解多少,是否知道这个品牌是如何推广的。最后,自然而然的引出要讲解的营销策略相关知识。

讲解完以后,再让学生们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自己喜欢的品牌设计一套营销策略。这样一来,学生们一入题就会处于一个高度兴奋的状态,并会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直到最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也锻炼了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们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在现实场所中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产品组合时,我会将学生们带到校园内的一家超市中,结合该超市的实际情况,现场为他们讲解什么是产品组合,该超市的产品组合情况、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让学生们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使他们在现实场所中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战教学法

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创新和改革市场营销教学方式,其终极目标无非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性的市场营销人才。所以,采用实战教学法,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战,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实战教学法,是指以学校为依托,创办专业对外服务的营销策划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助,为广大小型企业提供免费的或低费的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宣传、广告策划创意、促销活动设计等营销服务,实现“学用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将所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最快的速度,直接运用到现实操作和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使得他们能够更直接地掌握市场营销策略和战法,不断锻炼营销实战技能,真正地体悟市场营销的真谛。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57-03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将研究生教育做好了,我国才能真正地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大国。但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致使研究生教育有了向本科生教育回归的趋势,导致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出现下滑,不能完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为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笔者做过长期的思考。在阅读费孝通先生的《留英记》一文时,受马林诺斯基教学方法的启发,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讲授的课程,笔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笔者所讲授的《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套教学方法很难用一个词来完整地表述出其含义,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其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第一次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时,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共有7名同学,学校将该课程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课,共16课时。为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没有机械地按照学校的安排上课,而是按照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设计做了调整。

笔者将课题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课堂讲授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和撰写论文阶段,第三阶段为课堂学生报告和讨论阶段,第四阶段为指导学生课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笔者所在学校寒假较长的特点,笔者将第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校安排的第一学期课程后,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笔者召集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课题研究》课程的7名同学进行课堂讲授,首先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学术界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章、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本方法、途径;其次,笔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十个选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人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主进行,但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利用电话、电子邮箱和QQ等通信工具随时与笔者联系,以随时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寒假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一是认真阅读一到两本代表性的学术专著,以系统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学术文章,了解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三是进行田野作业,调查家乡建国以来与所选课题相关的民间文化事像的变迁状况,并搜集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地方文献;四是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所调查搜集的资料,撰写学术论文;五是在所写论文的基础上,制作用以课堂报告的PPT。

第三阶段是课堂报告和讨论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正式上课时间里进行。为使课堂讨论更有效果,笔者并没有在一开学就进行课堂报告和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论文初稿发给其他六位同学,要求每位学生认真阅读其他六位同学的论文和资料,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继续修改充实论文和PPT。经过两周的准备,从第三周起开始正式上课,每次上课时间为两课时,每次上课首先由一位学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报告,报告时间不超过一节课。在学生报告结束后,主要由其他同学予以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报告的学生同时做出解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笔者主要是倾听,只是不时地插话,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考。在讨论会结束后,笔者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学生的论文和讨论会中出现的问题做一简单评点,并要求已做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继续修改完善论文,未做报告的同学课下好好准备。

第四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课下修改完善论文。做过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修改完论文后,再交给笔者,笔者再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继续修改,并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正规学术规范撰写,直到修改到笔者基本满意为止。对于其中质量较高、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几篇论文,笔者向有关刊物推荐,结果有三篇论文得以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都非常高兴。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作用

实践表明,将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引入研究生教学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课题研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从选择课题到撰写论文的每个环节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即使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第一环节,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课题研讨式教学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囿于学生的基础问题,课题难以让学生完全自主确定,需要由教师设计,但每个学生研究的课题不是由教师分配,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做一定程度的改动,教师只是介绍科研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题。由于课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就有兴趣,有动力去进行研究。在课堂讨论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并不发表长篇大论,只是组织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辩论,使讨论能够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标,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研讨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讲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讲授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入门途径。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着重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写作论文的能力。第三个环节通过课堂报告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互相启发能力。第四个环节则通过要求严格按照学术规范修改论文,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熟悉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而为以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3.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教学相长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华,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教与学基本上是单向性的。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密切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变成科研过程。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也要求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教与学由单向性关系变为双向性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双向交流中,一方面,学生活跃性的思维所形成的新观点可以给教师以启发;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从中受益。

三、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这种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课题研讨式教学适应于小班教学,不适合于大班教学。课题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只有实行小班教学才能做到。笔者以前在上大课时,也曾尝试过课堂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因为难以掌控,往往都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不得不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适合专题研究类课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带有研究性质,要求学生利用已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此教学方法不适合那些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类课程。

3.对学生的考核要考虑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而不能仅仅考虑学生最后的论文。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如果仅考核学生的论文,就可能使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论文写作,就不能调动学生对待其他环节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综合素质的目的。

4.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课题研讨式教学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费时较长。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必要的掌控。如果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掌控,那么,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都要尽心尽责。

5.在设计选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设计的题目不能太大,要尽量小一点、具体些。如果题目太大,学生难以做精做细,会流于泛泛而谈。二要考虑到学生的研究条件,设计的题目使学生有条件去完成。笔者在设计课题时,主要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状况,尽量选取那些学术界已有了一定研究,但还有研究余地的课题。如果学术界还没有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进行研究。如果学术界已研究的很成熟,那么学生只能重复前人的观点,不可能进行创新。二是田野调查的时间和经费问题。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不可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去进行田野调查,至于经费就更谈不上了。所以,笔者设计的课题尽量使学生能够利用寒假回家过春节时间,在家乡完成。

俗话说,教无常法,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对于笔者的探索,学生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要继续探索,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留英记[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246-272.

[2]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118.

[3]谢美华,张增辉.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61-63.

[4]欧阳丽莎.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8,(1):58-61.

[5]王玉.对研究生专题研究导向式教学方式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44-48.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类专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派别多,系统庞大,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大量图表、经济模型和专业术语,并且使用的教材基本为国外教材,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讲授型课堂仍然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内容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从学生的反馈评价看,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要点,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法,通过构建一个研讨型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优势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被广泛运用。直到1997年研讨式教学法才被引入国内,随后被得到极大关注。研讨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全面、具体、自主和自由的学术探讨,从根本上充分挖掘课堂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潜能,打造一个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的课堂,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它的明显优势体现如下:

 

(一)教学过程更加真实。

 

宏观经济学的研讨主题一般是现实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具有高度真实性,因此教学过程相较于传统讲授法更真实。比如在讲授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教师可以将研讨主题设定为“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实践”。研讨现实中的真实热点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弥补学生实践不足的“短板”。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其能力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却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能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现实问题的探讨中,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把宏观经济学课堂变成一个研讨型课堂,可以弥补讲授型课堂的不足,并且能更好地让学生紧跟学术前沿、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强化,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

 

将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研讨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以研讨主题为核心展开讨论,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实践看,研讨型课堂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又要考虑课堂的可控性。不仅包含课堂的研讨过程,而且应贯穿于课前的准备、课中的研讨和课后的评价等全过程。具体来看,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科学设计研讨主题

 

研讨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问题研究”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在参透教材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并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研究性探索性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研讨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研讨主题时不能根据主观想法随便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根据课程内容、性质及能力要求,精心设计。同时,研讨式教学法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能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取决于研讨主题难度的高低,太难、太专的主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很难参与,太过浅显、简单的问题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研讨主题必须在考虑学生研究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设计,问题难度要适中。具体来讲,联系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色及要求,在讲到国内生产总值部分时,教师可以把研讨主题设定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GDP的变动情况、变动原因及影响因素”;讲授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可确定主题为“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政策比较分析”;针对增长理论,可确定讨论主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及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等。这些研讨主题的确定,既依托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激发学生兴趣,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空间。

 

(二)合理安排研讨小组

 

确定研讨小组是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在“导论”课上,先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内容、学习意义及能力要求,然后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特别是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完成任务要求,使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法有一个基本认识。

 

每次研讨课前,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研讨主题,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确定选题。在学生初步选题确定后,根据自愿组合、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组成每组3-5名成员的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式学习。

 

确立研讨小组后,学生自主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由于学生对于查阅资料经验相对不足,因此教师需要告知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和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此阶段各小组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阅读经典原著,还可根据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学生通过材料阅读、归纳总结、形成基本观点,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和制作PPT讲演稿。

 

(三)组织课堂讨论

 

通过对某个经济热点问题的探讨、分析,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以此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课堂讨论是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每个小组推举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陈述过程需要有观点、数据、材料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体系。在小组代表陈述完毕后,同小组同学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接下来是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环节。师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提问,由小组代表回答,还可以进行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确研讨主题,抓住争论的焦点。教师要把握课堂研讨时间,既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又不能影响教学进度。最后是教师点评,从形式到内容,指出优点和不足,同时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补充说明。研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深入交流和互动,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讨的课后延伸

 

研讨阶段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终点。研讨课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研讨主题的确定是否恰当,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研讨等各个阶段的表现,对研讨课堂的把握有没有改进的余地,等等。学生可以从在阅读、分析和研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课前准备、课中研讨等过程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进行总结。同时,经过研讨阶段,学生可以对研讨主题撰写研讨心得或直接撰写小论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包括论文的规范性要求、论证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笔者从本院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推行来看,总体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这种问题驱动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从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到观点的提炼,再到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确定,从报告论文的撰写到主要观点结论的陈述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极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笔者对参与宏观经济学研讨型课堂的学生口头调查及专门针对研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来看,超过90%的学生反映“研讨式教学法优于以往的讲授型教学方法”。第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研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最后撰写报告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无形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在课堂上,每年会有部分同学撰写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科研小论文。

 

研讨式教学法在理论上具有宏观经济学课堂中实践的诸多优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第一,加强教师课前准备,强化对学生的指点和辅导。实际上,在研讨型课堂中,对教师的学术能力、组织能力及课堂管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在文献收集和对主题的把握方面由于经验不足,难免出现偏差,教师需要及时辅导。第二,优化研讨教学流程。在研讨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每个阶段的时间,包括学生陈述的时间,学生提问的时间,课堂讨论时间,以及最后教师点评的时间。并且从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到课后评价都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并监督各个小组的完成进度情况,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第三,考核评价体系亟待优化。学生在研讨式课堂中的表现,具体包括在研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完成的任务、课堂研讨中的参与积极性等应该纳入最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四、结语

 

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初步探讨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优势、具体实施过程及亟待完善的地方,希望在后续研究中继续不断补充和完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党校教学;研究式教学方法;实践与反思

abstract: the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is the most popular party school teaching students welcome. however, since a long time, people just to promote it, use it, but there is no in-depth study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some discussion on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党校教学中最受学员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较长时间以来,人们只是提倡它、应用它,却没有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所以直到现在,对于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概念、特点和功能都还没有总结概括出来。为此,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研究,教育理论工作者早就开始注意了。但是,要给研究式教学方法一个比较完善的概念,这当然是困难的,不过,不断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是很必要的。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在教育史上,人们不满意注入式教学方法由来已久。在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主张,进行了不少的实验与改革,其中在世界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他极力倡导发现法。所谓发现,顾名思义,单从字面上讲,就是新的认识,就是发现过去未被人们所认识的事物。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完成这种发现吗?为消除此误解,布鲁纳首先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明确地说,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并不一定真正发现人类未知的什么,主要模仿发现者的思维路线——即发现路线,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是一种带有研究因素的学习方法。我想这样理解是有些道理的,这种方法要求学员不只是记住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思考,知道结论是怎样来的,知道每个概念、范畴、规律、原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思考过程,也就是模仿发现者研究寻得新认识的过程模式。这种方法体现了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可以充分发挥成年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研究式教学方法,其本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研究、探讨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通过研讨,从而达到发现新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宁指出:“每个想认真思考和独立领会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个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中国孔夫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些经验之谈都极明白地道出了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精髓所在。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给研究式教学方法下个定义了。

研究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与学员双方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以集体讨论去发现新知为主要形式的探讨、研究、切磋的教学方法。这种研究式教学方法内涵深刻,其本质就是研讨,通过研讨培养学员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给研究式教学方法下的这个定义是否准确、完善,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不是绝对完善的,都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其定义也是要在不断完善中才能准确概括出来的。

二、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富有特点的教学方法,它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教师的指导性强,学员的参与性强,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思维的独创性强,教学的民主性强等方面。

1、教师的指导性强

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是很突出的。指导就是指导学员学习。虽然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也有教师的指导,如讲授法教师要指导学员如何听讲,但教师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讲授上。研究式教学方法则不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在研讨上,教师的活动更多表现在指导学员参与研讨。在整个教学过程,都以指导活动为主,即使讲授也是指导性的讲授,所以,研究式教学方法具有教师指导性强的特点。研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

师的指导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一些。比如讨论教学中,选择讨论题目不能把那些大家都不关心的问题作为讨论主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守好确定讨论主题这一关。在讨论中,教师要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譬如讨论偏题、讨论中出现闲谈、讨论的整体气氛不正常等,进行及时的指导,以便使讨论正常进行。在讨论结束时,教师的指导性更关键。由于讨论是围绕主题有组织地进行的,因此,对讨论的问题的结果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这个结论不论是集体作还是个人作,教师都必须进行指导。

当然,研究式教学并不是只有讨论这一种类型,还有其他类型,但不论哪种类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性强的特点都是很突出的。

2、学员的参与性强

在研究式教学中,学员的参与性强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研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要研究、讨论问题,研究、讨论问题就需要学习主体的参与,学员必须参与才能进行研究和讨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充分调动起学员的参与性。为什么呢?学员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在一次次的讨论中,用所学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出答案,带回去指导实践,这便成为学员广泛参与的动机。因此,研究式教学不是个别学员参与,而是全体学员参与,全员参与。

在研究式教学中,学员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研究问题的准备学员要参与。研究什么问题,学员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工作中碰到过的需要弄清和解决的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参与研讨和渴求解决的问题。在研讨过程中,学员有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愿望、机会和条件,各抒己见,参与争辩。每个学员都希望在讨论和辩论中,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摆出来,以引起讨论、辩论,越辩越明,越辩越清楚。同时,也希望通过讨论了解别人分析与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在研讨结束时,学员更是要积极参与。对于讨论的问题,学员们都想得到一个结论,他们忙着疏理问题,整理结论,形成共识。

可见,在研究式教学中学员的参与,是全员的参与,每个学员都投入研讨活动之中,同时也是全过程的参与。研究式教学方法学员参与性强,这是讲授法等其他教学方法所没有的显著特点。

3、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

研究式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比较起来,它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是讨论性、辩论性很强。

在研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员一样,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想将自己研究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而研究式教学方法正好给了他们一个阐述、发表的机会。参与者一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讨论显示出来,二是想把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大家讨论,从而获得共识。因此,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讨论性就很强了。

讨论性强,必然引起争论。因为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有的人持不同观点,他们就必然要进行争论和辩论。辩论,使讨论问题更加深入,更加明朗,从而能对问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得到一个合理解释或解决的结果。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这种讨论性、辩论性强的特点,显然与讲授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区别。

4、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

研究式教学方法,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参与者思维的独创性强。

党校采取研究式教学方法,由于研讨的问题主要是学员需要解决的理论难点、疑点、重点问题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员关心的不是别人已有的现成结论,更多的是注重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这是因为党校学员,多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党政领导干部,这些学员在讨论中表现出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就是他们思维的独创性。他们研究问题,不囿于传统思维(顺向思维),不迷信权威,不依赖于别人,不人云亦云,而是自己根据实际,依据所学原理理论,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去进行分析论证,敢于表明自己的见解,勇于冲破固有思维。在研究式教学方法中,讨论、辩论是一种主要形式,对于参与讨论,辩论的教师和学员来说都是平等的、民主的。这种方法,既不是“教师中心”,也不是“学员中心”。教师、学员都是平等的参与者,都可以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员。当然,教师对学员某些不正确的观点,要在讨论中以商榷、切磋的办法

民主讨论的态度予以引导。

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民主性特点,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设计讨论题目要征求学员意见,讨论、辩论过程,本身就是民主的研讨过程,讨论结论也不是以教师个人的观点一锤定音,即使是教师作结论,也是大家的共识。

从以上可以看出,民主性贯穿于整个研究式教学过程之中。

三、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功能

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过去党校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要特点。教师站在上面讲,学员坐在下面听。学员围绕教师讲授内容和思路转,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研究式教学方法则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可以使学员从围绕教师转的圈子里跳出来。因为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学员的参与性强。研讨主要是学员研讨,问题主要由学员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自己谈对问题的看法、见解,亮自己的观点,突出地体现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正是在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员思考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不断得到提高。

2、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上的疑点和难点

研究式教学方法为什么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上的疑点、难点呢?这是由研究式教学方法具有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和教师指导性强两个特征所决定的。党校学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他们希望能让这些感性的东西通过研讨,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带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研究式教学方法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疑点和难点的机会。因为研究式教学方法讨论、辩论本身就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矛盾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研讨中,比如对讨论某一问题的看法,有些学员可能多一些,或者他们已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他们就能阐述得清清楚楚,观点明确,论证充分。但另一些学员,可能就对那个问题知之不多,或者说还处在一种感性阶段。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这两个特征就能弥补这个不足,使知之不多的人、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的人,通过研讨而逐步达到知之较多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员们就是利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将自己头脑中的疑点、难点抛给大家,然后在研讨辩论中得益,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疑点、难点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式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两个特点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上的疑点、难点。因为开展讨论,进而辩论,疑点、难点越辩越明,即使讨论、辩论还没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作些指导。所以,学员们说:他们刚进党校时,头脑中有很多朦朦胧胧的问题,通过两三个月的研讨和教师指导,这些问题就弄清楚了,可以带回去指导实践了。

3、有利于训练学员的判断推理和思维能力

研究式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训练学员的判断推理能力,这是由这个方法所具有的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的特征所决定的。

在研究式教学中,党校学员思维的独创性特征在讨论、辩论中得到发挥。从思维能力到思维方式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正是这种思维的独创性特征,保证了学员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4、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是主观意愿,是由研究式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两个特征所决定的。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和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两个特征,正好为学员们提供了发扬优势、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学员们完全不满足于对事物的一般现象的理解和对表面枝节的认识,而是在讨论和辩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本控源,深入探讨本质的全面的东西,通过思考,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研究式教学方法不规定学员怎样思考,学员头脑中装着许许多多从实践中带来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将头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理成条理,形成方案。方案应该是立足于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

且还可以锻炼思维的创造能力。

5、有利于教学相长

研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相长,这也是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和教学的民主性强两个特征所决定的。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党校教学;研究式教学方法;实践与反思

Abstract: the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is the most popular party school teaching students welcome. However, since a long time, people just to promote it, use it, but there is no in-depth study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some discussion on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党校教学中最受学员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较长时间以来,人们只是提倡它、应用它,却没有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所以直到现在,对于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概念、特点和功能都还没有总结概括出来。为此,本文试图就这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研究,教育理论工作者早就开始注意了。但是,要给研究式教学方法一个比较完善的概念,这当然是困难的,不过,不断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是很必要的。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在教育史上,人们不满意注入式教学方法由来已久。在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主张,进行了不少的实验与改革,其中在世界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他极力倡导发现法。所谓发现,顾名思义,单从字面上讲,就是新的认识,就是发现过去未被人们所认识的事物。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完成这种发现吗?为消除此误解,布鲁纳首先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明确地说,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并不一定真正发现人类未知的什么,主要模仿发现者的思维路线——即发现路线,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是一种带有研究因素的学习方法。我想这样理解是有些道理的,这种方法要求学员不只是记住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思考,知道结论是怎样来的,知道每个概念、范畴、规律、原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思考过程,也就是模仿发现者研究寻得新认识的过程模式。这种方法体现了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可以充分发挥成年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研究式教学方法,其本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研究、探讨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通过研讨,从而达到发现新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宁指出:“每个想认真思考和独立领会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个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中国孔夫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些经验之谈都极明白地道出了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精髓所在。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给研究式教学方法下个定义了。

研究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与学员双方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以集体讨论去发现新知为主要形式的探讨、研究、切磋的教学方法。这种研究式教学方法内涵深刻,其本质就是研讨,通过研讨培养学员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给研究式教学方法下的这个定义是否准确、完善,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不是绝对完善的,都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其定义也是要在不断完善中才能准确概括出来的。

二、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富有特点的教学方法,它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教师的指导性强,学员的参与性强,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思维的独创性强,教学的民主性强等方面。

1、教师的指导性强

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是很突出的。指导就是指导学员学习。虽然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也有教师的指导,如讲授法教师要指导学员如何听讲,但教师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讲授上。研究式教学方法则不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在研讨上,教师的活动更多表现在指导学员参与研讨。在整个教学过程,都以指导活动为主,即使讲授也是指导性的讲授,所以,研究式教学方法具有教师指导性强的特点。研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指导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一些。比如讨论教学中,选择讨论题目不能把那些大家都不关心的问题作为讨论主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守好确定讨论主题这一关。在讨论中,教师要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譬如讨论偏题、讨论中出现闲谈、讨论的整体气氛不正常等,进行及时的指导,以便使讨论正常进行。在讨论结束时,教师的指导性更关键。由于讨论是围绕主题有组织地进行的,因此,对讨论的问题的结果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这个结论不论是集体作还是个人作,教师都必须进行指导。

当然,研究式教学并不是只有讨论这一种类型,还有其他类型,但不论哪种类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性强的特点都是很突出的。

2、学员的参与性强

在研究式教学中,学员的参与性强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研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要研究、讨论问题,研究、讨论问题就需要学习主体的参与,学员必须参与才能进行研究和讨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充分调动起学员的参与性。为什么呢?学员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在一次次的讨论中,用所学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出答案,带回去指导实践,这便成为学员广泛参与的动机。因此,研究式教学不是个别学员参与,而是全体学员参与,全员参与。

在研究式教学中,学员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研究问题的准备学员要参与。研究什么问题,学员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工作中碰到过的需要弄清和解决的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参与研讨和渴求解决的问题。在研讨过程中,学员有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愿望、机会和条件,各抒己见,参与争辩。每个学员都希望在讨论和辩论中,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摆出来,以引起讨论、辩论,越辩越明,越辩越清楚。同时,也希望通过讨论了解别人分析与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在研讨结束时,学员更是要积极参与。对于讨论的问题,学员们都想得到一个结论,他们忙着疏理问题,整理结论,形成共识。

可见,在研究式教学中学员的参与,是全员的参与,每个学员都投入研讨活动之中,同时也是全过程的参与。研究式教学方法学员参与性强,这是讲授法等其他教学方法所没有的显著特点。

3、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

研究式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比较起来,它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是讨论性、辩论性很强。

在研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员一样,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想将自己研究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而研究式教学方法正好给了他们一个阐述、发表的机会。参与者一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讨论显示出来,二是想把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大家讨论,从而获得共识。因此,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讨论性就很强了。

讨论性强,必然引起争论。因为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有的人持不同观点,他们就必然要进行争论和辩论。辩论,使讨论问题更加深入,更加明朗,从而能对问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得到一个合理解释或解决的结果。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这种讨论性、辩论性强的特点,显然与讲授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区别。

4、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

研究式教学方法,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参与者思维的独创性强。

党校采取研究式教学方法,由于研讨的问题主要是学员需要解决的理论难点、疑点、重点问题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员关心的不是别人已有的现成结论,更多的是注重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这是因为党校学员,多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党政领导干部,这些学员在讨论中表现出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就是他们思维的独创性。他们研究问题,不囿于传统思维(顺向思维),不迷信权威,不依赖于别人,不人云亦云,而是自己根据实际,依据所学原理理论,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去进行分析论证,敢于表明自己的见解,勇于冲破固有思维。在研究式教学方法中,讨论、辩论是一种主要形式,对于参与讨论,辩论的教师和学员来说都是平等的、民主的。这种方法,既不是“教师中心”,也不是“学员中心”。教师、学员都是平等的参与者,都可以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员。当然,教师对学员某些不正确的观点,要在讨论中以商榷、切磋的办法,民主讨论的态度予以引导。

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民主性特点,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设计讨论题目要征求学员意见,讨论、辩论过程,本身就是民主的研讨过程,讨论结论也不是以教师个人的观点一锤定音,即使是教师作结论,也是大家的共识。

从以上可以看出,民主性贯穿于整个研究式教学过程之中。

三、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功能

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过去党校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要特点。教师站在上面讲,学员坐在下面听。学员围绕教师讲授内容和思路转,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研究式教学方法则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可以使学员从围绕教师转的圈子里跳出来。因为研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学员的参与性强。研讨主要是学员研讨,问题主要由学员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自己谈对问题的看法、见解,亮自己的观点,突出地体现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正是在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员思考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不断得到提高。

2、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上的疑点和难点

研究式教学方法为什么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上的疑点、难点呢?这是由研究式教学方法具有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和教师指导性强两个特征所决定的。党校学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他们希望能让这些感性的东西通过研讨,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带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研究式教学方法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疑点和难点的机会。因为研究式教学方法讨论、辩论本身就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矛盾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研讨中,比如对讨论某一问题的看法,有些学员可能多一些,或者他们已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他们就能阐述得清清楚楚,观点明确,论证充分。但另一些学员,可能就对那个问题知之不多,或者说还处在一种感性阶段。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这两个特征就能弥补这个不足,使知之不多的人、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的人,通过研讨而逐步达到知之较多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员们就是利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将自己头脑中的疑点、难点抛给大家,然后在研讨辩论中得益,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疑点、难点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式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两个特点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上的疑点、难点。因为开展讨论,进而辩论,疑点、难点越辩越明,即使讨论、辩论还没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作些指导。所以,学员们说:他们刚进党校时,头脑中有很多朦朦胧胧的问题,通过两三个月的研讨和教师指导,这些问题就弄清楚了,可以带回去指导实践了。

3、有利于训练学员的判断推理和思维能力

研究式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训练学员的判断推理能力,这是由这个方法所具有的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的特征所决定的。

在研究式教学中,党校学员思维的独创性特征在讨论、辩论中得到发挥。从思维能力到思维方式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正是这种思维的独创性特征,保证了学员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4、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是主观意愿,是由研究式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两个特征所决定的。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和学员思维的独创性强两个特征,正好为学员们提供了发扬优势、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学员们完全不满足于对事物的一般现象的理解和对表面枝节的认识,而是在讨论和辩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本控源,深入探讨本质的全面的东西,通过思考,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研究式教学方法不规定学员怎样思考,学员头脑中装着许许多多从实践中带来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将头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理成条理,形成方案。方案应该是立足于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思维的创造能力。

5、有利于教学相长

研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相长,这也是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和教学的民主性强两个特征所决定的。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在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应用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实践及体会,以探索高专《预防医学》更好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法;高专;预防医学

1.高专《预防医学》课程应用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内容丰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撰写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科目[1]。目前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研究性思维等。研讨式教学法最早由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弗兰克提出,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开始关注并不断地应用研讨式教学法[2]。研讨式教学是指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3],主要包括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字及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4]。故在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应用研讨式教学十分必要。

2.《预防医学》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

2.1选取研讨专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重难点问题作为研讨专题,也可以讨论预防医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或案例,如在环境卫生章节中研讨雾霾是如何形成的及如何预防雾霾的危害、中国“癌症村”产生的原因及防制措施;职业与健康章节中可讨论工作人员怎样预防常见的职业病以及职业病病人如何维权;疾病预防与控制章节可讨论近期流行的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环节分别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我国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最新数据及如何预防;医学统计学章节中要求学生查找医学论文学会分析其中的统计图表和假设检验方法的应用等。教师在选择研讨专题,要考虑其难易程度与课堂研讨的安排,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进行精心设计。

2.2课前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及查找资料:由于研讨式教学的课堂研讨时间会压缩原本的讲授时间,所以教师只有把一些易理解的知识部分让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如我校教师可在世界大学城空间里上传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布置研讨问题,并在空间里讨论区查看学生的讨论及查阅学生提交的作业等。每个班的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要交流讨论、分工协作完成专题的资料准备,并轮流发言。

2.3课堂上专题研讨:每节研讨课组织3个小组发言,各小组发言代表主要以PPT形式汇报5~7分钟,由其他组同学提问,发言组同学派代表回答,问答时间约3~5分钟。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束后,教师作简要点评。课堂研讨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评。

2.4课后交流探讨及写总结报告:课后,学生还可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QQ、微信等进行在线交流讨论,也可向教师提问及进一步探讨。每个小组就讨论的专题写出总结报告,作为平时作业交给教师批改评分。

3.研讨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3.1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2.6%的学生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形式新颖,教学氛围更好,学习兴趣提高;专题研讨能启发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习惯,并增强了师生的沟通,师生共同进步。

3.2发现的问题:

3.2.1由于学生学业负担较重,查找资料及小组交流讨论的准备时间不够充分;

3.2.2有的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习惯抄笔记或害羞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适应学习方式转变;

3.2.3由于学校网络及学生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的问题,一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在网上发言或查资料;

3.2.4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提高:在研讨式教学中的教师引导非常重要,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思考,还要教学生如何去查找资料或文献;在课堂的研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讨论的时间和主题,协调好讨论的度,既要避免争论过于激烈又要避免冷场;课后还要及时参与学生的交流及答疑解惑。这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量都是挑战,并且研讨式教学比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工作量增大数倍。

3.3研讨式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研讨式教学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等优点,但研讨过程需要花费师生大量时间与精力,故在预防医学中很多内容如医学统计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知识仍采用传统讲授式。因此可以把研讨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相结合,优化教学效果。

4.结论

研讨式教学在高专《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知识面,促进师生及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但由于在现阶段高专《预防医学》研讨式教学模式尚在摸索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应结合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8-69.

[2]朱喜群.研讨式教学法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2015,334:26-27.

[3]刘毅敏,张定林,周勉等.医学检验专业基础化学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40-641.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我们将教师讲授模块化分为:基础理论讲授、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两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一课时。基础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讲授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信道模型、编码技术、调制技术、接入技术、交换与组网技术等,除简单回顾大学通信原理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之外,主要补充高级的通信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专题研讨作知识准备,采用了国外著名大学通信与网络方面研究生教材【5-6】。

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部分,主要讲授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科技交流、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方法与规范。文献检索向学生介绍信息工程领域常用工具,如:SCI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维基百科、IEEE数据库等的使用。讲授根据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等进行文献查找筛选的方法。文献阅读介绍三关阅读方法。科技论文写作讲授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图表、科技术语的写作方法与常用写作规范【7】。科技学术交流主要介绍PPT制作方法、演讲技巧等。

另外,在学生开始专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工作或感兴趣的题目,给学生做一次学术报告,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做学术报告的范例。在本门课开始的第一次课,我们将本学期的专题讨论内容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选择某个专题,自由组成团队,并推举团队负责人,提前准备研讨内容。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但需得到老师认可。对于个别学生,老师可以指定加入某个团队或组建新的团队。

2.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本课程的主要部分,约占三分之二课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现代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往年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对专题研讨内容进行划分,目前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无线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作通信、深空通信、认知无线电、超宽带通信、实时通信与机载网络、扩频通信与保密通信、卫星通信与网络等。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情况,专题内容会略有调整。学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或某个专题下的子专题准备研讨内容,开展学术讨论。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选择题目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准备PPT和技术报告。准备内容包括: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开放问题、自己观点、研究设想、总结等。

课堂上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利用多媒体陈述演讲内容,考察学生制作演讲文稿、组织演讲内容、演讲仪态和现场驾驭能力,教师做好记录。针对报告内容,首先发动学生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或同组成员回答和解释问题,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进行争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向报告人提问,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针对报告人的演讲文稿制作、内容组织、演讲仪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教师进行点评,对课堂中出现的学术争论一般不做“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启发学生进一步调研文献和思考。

3. 成绩评估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值比例如下:期末笔试30%,演讲成绩30%,技术报告30%,课堂讨论10%。期末笔试主要考察对教师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形式。演讲成绩会在每次研讨课时,随机抽取10名学生民主评议,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作为演讲成绩,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同一组的同学原则上分数相同。演讲结束后,报告人小组同学将根据演讲文稿、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独立整理和提交技术报告,教师根据技术报告对每个同学评分。任课教师认真批改技术报告,技术报告批改完毕并给出成绩后,会返还给同学,让他们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到期末根据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情况,给出课堂讨论部分成绩,以便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二、体会与不足

通过《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我们有下面体会:

1.结合热点进行演讲示范,提高学生对研讨课的兴趣

例如,目前IP地址资源耗尽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教师很快作了IPv6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学生不但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也学会了演讲中问题提出、知识讲授、演讲驾驭的一些技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题研讨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养是研讨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研讨课中的角色,首先是一个主持人。而主持人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研讨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研讨课程的教师,必须对交流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有良好的人格且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穿针引线,使课程进展顺利,并避免自身成为课堂的中心;要鼓励、接受、支持合理的各种观点;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当好听众,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好阶段性课堂总结。

3.前期充分准备是学术交流成功的保障

部分同学以前很少接触外文文献,面对大量文献资料,抓不住主题,无法有效地组织好自己的报告内容,有的报告内容肤浅,甚至出现偏题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报告时,盯着电脑屏幕念屏幕上的文字或打印出的演讲稿。有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不太熟悉,出现讨论冷场现象。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所选专题领域的一两篇综述文章为基础,查阅文献,展开论述。要求小组同学事前多讨论,演讲同学事前多模拟练习。教师审查通过的演讲文稿才能进行演讲,并且演讲人在演讲前几天需将演讲文稿发给所有同学,让其他同学事先熟悉内容,对该专题感的同学还可以做进一步调研。这样演讲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

三、结束语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过程。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国际学科前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平等讨论与思考,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授课资料和素材;授课时,要很好地控制时间,注意调动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通过研讨课,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对话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精神面貌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初步统计有95%以上的同学对这种授课方式持肯定态度。研讨式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它将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在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胡玲琳.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4): 22-26.

[2]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43-47.

[3] Rodriguez-Farrar HB.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 handbook for faculty,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ing fellows [M]//Third Edition. Providence: The Harriet W. Sheridan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2008: 7-12.

[4] Fisher M. Teaching at Stanford: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for faculty, academic staff,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Revised Edition [M]. Standord: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49-59.

[5] Bernard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erson Education, 2003.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研讨式

我国历来重视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育。从先秦至清代,中国的传统教育就以语言文学为重要内容。及至清末“西学东渐”后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语言和文学也是最早设立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因此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容易出现教法陈旧、教学理念落后等现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学能够主动学习知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加强研讨式教学。下面以文学文本解读课程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从讲授式教学到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法据说最早源于德国,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在课前创设问题,布置学生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发表见解,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发现真理,掌握知识和技能。从教育心理学来看,通过认识过程是可以掌握认知结构的,因此,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认知欲望,从而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步开始独立“行走”,从“学会”走向“会学”。研讨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求发掘学生创造的潜力,使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占据主体地位。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只能充当课堂教学的“导演”,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演员”。这种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共进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师生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和谐共进、教学相长。一般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面对面讲授,从而达到传道、授业和解惑的目的。诚然,这种忠实于教材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传播知识和弘扬文化,在教育史上也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现代的教育使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探讨问题的兴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大胆变革。事实上,传统课堂教学太过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教育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当代社会知识老化速度很快,过去陈旧的知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时代要求,所以学生必须要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具备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能够适应迅速发散、升级,甚至是裂变的知识发展”[1]。所以教育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即从讲授式教学向研讨式教学的变革就理所当然了,而作为传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要想在新的时代继续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必须在课程教学方法上向研讨式教学转变。也就是说,通过研讨式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探讨中国语言文学知识殿堂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我探索知识规律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另外,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在研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以及课外查找资料的自学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甚至可以说,研讨式课堂教学正是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来达到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

二.从教师中心论到学生中心论

在研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创设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和求知欲望。在研讨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对问题发表的各种见解,平等对待每一名积极参研讨的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研讨,使师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摸索着前进。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的必要,这种情形以大学为最坏。”[2]但是,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种“只管教”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在很多大学课堂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教师是一枝粉笔一本教材,学生是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教师台上只管不停076地讲,学生在台下只顾不停地记。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不停地背笔记,考完之后,所以背诵的知识与笔记,一起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最后结果是,学生在毕业时可能变成了学习的“板鸭子”。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一定要从教师中心回到学生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例如,在“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鉴赏不同体裁文学作品时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艺术趣味。我们可以在课前告知学生要解读的经典文学作品篇目,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自己去欣赏和体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相互交流,从别人的发言中来汲取知识的营养,达到对文学作品认知和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文学课堂成了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机械地记录一些条条框框的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没有理会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微之处,没有以文学理论常识来深化审美体验,没有培养学生从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把握审美意蕴的能力。古往今来,所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都告诉我们,教师的善“教”是为了学生的会“学”,或者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所以,“最理想的教学艺术不是如何讲授得生动有趣,而是懂得如何启发和引导”[3]。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欧洲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一个平庸的教师只懂得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知道教人发现真理。课堂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讲授的知识,而在于激励和鼓舞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教师应该指点他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大量劳动建成的现成大厦,而是指引他们如何去做砌砖的工作,从而带领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反复强调,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教学生学知识。与其把学生当作北京鸭填入大量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发中国语言文化的宝藏。因此,在文学文本解读课程中,我们与其告知学生一些名篇名著中的“闪光”之处,不如告知学生欣赏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探究、去揣摩。

三.从知识传授为主到问题分析为主

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为如何把传统文化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要传道、授业和解惑。但是,研讨式教学不能停留于知识的传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对所要研讨的选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以“文学文本解读”课程为例,该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应采取以课堂讨论为主,辅以适当练习的方式。课前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指定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基本熟悉所要研讨的对象,为学生的课堂讨论作为知识准备。课堂上,教师则以精选的经典文学文本为个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品味。讨论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该课程以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解读为单元,每单元安排学生的自我练习,充分突出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的实践性。具体来说,该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可以这样安排:其一,发动学生课前阅读作品。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发动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案例,让学生提前预习,对要所要讨论和分析的作品有所了解,这样课堂讨论才会深入。特别是长篇小说或戏剧,只有先布置学生课前研读,课堂讨论才会深入。其二,课堂精讲部分文学作品。为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能力,在讲授过程中强调以审美的方式读解文学文本,通过文学语言、意象等层面的辨词、会意、识味、涵咏,给学生打开一个文学审美的天地,让学生体会一种新奇感,唤起学生进行审美探究的兴趣。其三,充分开展课堂教学讨论。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鉴赏,培养学生文学文本解析、鉴赏能力为目标,实践性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程讲授到讨论、阅读和课程考试,均突出对鉴赏实践能力的要求。其四,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而那些经过历史筛选的经典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开展经典作品解读实践,鉴赏不同民族和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研讨式课堂教学改变讲授式教学的单向度模式,使之变为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的双向度模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争取使每一名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甚至是“我会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对探索知识的尊重。“这种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定位,它要求学生象教师一样上台讲课,因而学习目标较高,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可激发其高度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以求达到目标”[4]。研讨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调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主,迫使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风.教育理念与研讨式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3):5.

[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J].乡教从讯,1928(1):2.

[3]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109.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多元化;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65-02

一、引言

研讨式教学在授课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下,通过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和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相比,研讨式教学能够广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而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般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以郭汉民教授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为典型。[1] [2]该方法将研讨式教学分为“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讲课,老师评议”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上述方法在不少的课程教学,特别是在文科相关领域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在研讨课程的具体组织方法上也有一些新的发展。[3] [4]本文结合我校研究生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的授课实践,针对选课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提出了多元化研讨教学的组织方法。

二、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课程特点简介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是针对通信与信息类研究生开设的36课时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涵盖了背景知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和前沿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既包括经典的通信网络理论(包括排队论、图论等),也包括一些热点方向的关键技术(比如认知网络、协同通信等)和典型应用场景,还介绍了最通信网络方面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动态。

由于该门课程面向全校,每年选择学习该课程的研究生专业背景差异也较大。以2014年选择本课程的研究生为例,虽然一半以上的研究生来自信息与通信工程,但选课学生总体上覆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约53%)、电子科学与技术(约13%)、控制科学与工程(约10%)、管理科学与工程(约7%)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约17%)五个不同的专业。

三、多元化研讨教学组织方法

由于授课内容覆盖面广、选课研究生专业背景差异大,直接应用目前的研讨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的选择。即使授课教师指定了选择文献的方向和范围,学生自己选择的文献在重要性、难易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文献来阅读,既浪费了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2.研讨小组的划分。因为文献阅读的难易有不同,一些综述性的、原理性的文章相对简单,一些技术性强的文章相对难,而且文章的长短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固定进行小组划分,不同小组所承担的工作量就会有很大差异,这对学生不公平,也会增加最终成绩评定的难度。

鉴于该课程的特点,我们逐渐探索,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研讨式授课方法。

第一步:文献阅读。由教师根据本次授课的内容,选定若干篇主要论文在授课前两周下发给学生,并根据文献的难易程度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阅读。这样可以节省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的时间,同时可以利用教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选择更恰当的文献由学生阅读。

第二步:课堂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当次课的授课任务。特别注意要在讲解与后面研讨相关的内容时引出问题,启发大家思考。

第三步:根据当次课教授内容和研讨问题的不同,可以首先进行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或者直接由学员进行大班讲课,然后由其他学生提问,从而进行研讨。

第四步:针对本次研讨课的过程,教师进行总结。

最后,由学生根据研讨课的心得,总结成阅读报告和交流体会一起提交,作为评价学生课堂成绩的重要依据。在整个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多元化研讨教学组织的核心特点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文献的选择、分组大小和研讨形式等四个方面。

(一)根据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

并不是任何授课内容都适合研讨型授课,比如像图论、排队论等基础理论,其进行研讨的余地不大,而认知网络、协同通信以及通信网络最新研究等新技术的授课内容进行研讨的余地就比较大。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是否进行研讨授课。

(二)点面结合的文献选择

由于课程教授内容既有基础理论,也有专业技术,还有前沿动态,因此内容深浅各不相同。比如专业技术的内容较深,因此适合就某一技术点进行研讨;而前沿动态涉及的面比较广,适合在更开放的面上进行讨论。

(三)灵活有针对性的阅读小组划分

根据阅读文献的不同,在研讨小组的划分上也要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性较强、有一定难度或者较长的文献,应进行分小组阅读和交流,这样能减轻每个人的工作量;偏重介绍性,专业深度较弱的文献可以由个人进行阅读总结,并做大班讲课。

(四)小组讨论与大班讲课相结合的研讨形式

在进行课题研讨时,要根据小组的划分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一个小组完成阅读的文章,要由整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形成一个总结报告;而由一个人完成阅读的介绍性文献可以直接进行大班讲课,然后由学员提问,进行集体研讨。无论是进行小组讨论还是进行大班讲课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清楚地讲明白下面四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作者做了些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自己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teps of the study-discuss teaching patter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the study-discuss teaching pattern in cour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 are proposed.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物流管理;课程

Key words: the study-discuss teaching patt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68-02

0引言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究式教学,是研究生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几年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中也增加了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试点。因此,如何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本科学生创新精神,是值得去探索和总结的。物流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物流活动,而其对应的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这使得物流管理这门课程具有内容新、范围广,掌握难的特点。该门课程2008年作为我校精品课程来建设,在建设中我们对研讨式教学也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研讨式教学法基本原理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讨式五步教学法[1],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贯穿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具体操作分为五步: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指导选题是教师先讲清全课程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教学示范,再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选取研讨课题,然后系统传授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研讨。独立探索,是学生自己带着课题去审阅文献,阅读资料,撰写讲稿,这是学生个体课外的研讨。小组交流,是以研讨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独立研究的心得开展讨论,这是课内交互式研讨。大班讲评,是各组推出的优秀者在全班以讲课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听课评课,这是课内集中式的研讨。总结提高,是通过学生撰写评学议教文章将认识进一步深化,这是全体同学研讨的升华。

2实施课堂讨论式教学改革的经验

研讨式教学的关键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对专业课程知识应加强学生的自学和老师的指导。因此,我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突出重点,讲背景、讲思路、讲原理、讲方法。根据物流管理课程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正确选择研讨的内容

2.1.1 确定研讨题目的原则研讨内容提出应具有理论分析基础并能够广泛与实践结合,每次研讨布置时,应提供相应简明扼要的参考文献,便于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获得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和了解一些实际就可以对所要研讨的题目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此,确定研讨题目的原则为:第一必须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进行选择,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第二尽可能地涉及到本学科的前沿领域问题,使学生具有新鲜感,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空间;第三密切结合实际尤其是当前企业需要解决的与本学科相关的间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第四在理论或实践中有一定的争论或是技术上的焦点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开始进入讨论就对该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并易于从最新文献中或案例中找到合适的资料;第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性,便于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提出与分析间题。例如,选择“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发展”为研讨题目,是因为考虑到第三方物流发展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现代化的标志,是我国物流业振兴纲要中大力发展的物流模式;而第四方物流又是第三方物流的“领头羊”,是供应链的集成服务商。从理论上讲,需要区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传统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现代物流企业、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及其企业,需要辩析物流与供应链区别与联系;在实践方面,这个议题与物流企业发展、业务展开,与制造企业的物流功能剥离、物流业务外包,与企业物流发展方式及取得的先进经验等关系紧密,是本门课程的核心,每次讨论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1.2 研讨内容与时间选择研讨的时间选在教师讲完相关研讨题目方面的主要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后比较合适。这时学生对研讨内容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已掌握了相应的分析方法,这样研讨的效果会具有较好的预期。

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不包括已单独设置课程的供应链管理、运输与配送、仓储管理内容。经建设小组讨论选择的研讨内容为: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发展;物流外包与风险控制;制造企业的物流战略特点分析;ABC类物料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制造方式与物料供应管理;库存控制方法的实现;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于其它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研讨内容另增加供应链的合作关系;配送模式选择等。

2.2 准备与辅导研论题目确定以后,需向学生提供与研讨题目相关的最新参考资料目录以供学生查阅,同时也需针对性地给予了一定的启发式辅导。因为学生在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尚不扎实,一些内容难以消化吸收。因此,我还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如关于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题目,引导研讨深入的方向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传统物流企业如何转型成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发展模式与区域物流业发展方式,物流园区发展与第三、第四方物流发展,等等。一般来说,只要是进行了独立思考的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都能及时地向老师请教,求得老师的帮助,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思考。课堂讨论除了要发挥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还有就是必须使学生之间养成学术争论和互相启发的习惯。为此,我要求全班学生都必须参加课堂研讨,并把学生分成四至五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人准备一部分,要求学生小组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进行小组内同学的切磋,且做好记录。不少同学为了讲好自己的讨论内容,查阅了不少资料,在小组内热烈辩论,使其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塑造了学好专业课程的氛围。

2.3 课堂研讨方式对于课堂研讨方式,可以模拟毕业生论文答辩。各组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讨题目的演讲10分钟(同组学生可以补充);然后,接受老师和同学代表对汇报内容相关的提间。这种互动的讨论方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自由而热烈,避免了只有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调、沉闷的授课方式。

2.4 课堂研讨效果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物流管理课程的成绩除了注重期末考试以外,应与平时表现尤其是能否积极主动学习结合起来考虑,而研讨式教学也就成了评判学生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0%。为了使分数的评定更加合理,我将课堂研讨成绩分几个方面并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记分。第一部分是小组讨论中的成绩,占研讨式教学部分的50%,具体为:是否查阅了与课堂讨论题目和小组发言内容相关的最新文献,小组讨论是否积极参加,具体由小组给出,学生小组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分享第二部分成绩;第二部分是全班讨论的成绩,也占50%,由老师与小组代表给出,具体为:演讲提纲的撰写是否符合要求,演讲表达是否逻辑清晰,演讲内容是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正确或者思路清晰地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去认真准备,也避免了以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弊端。

2.5 课堂研讨活动的总结在课堂研讨结束后,需要找一些时间对课堂研讨进行总结,一方面让学生对课堂研讨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另外也对学生在课堂研讨中成功的做法和一些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准备不充分,在演讲中怯场、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等的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

再就是对每次课堂研讨进行全面总结,以便下次课堂研讨活动得到更大的提高。课堂研讨给学生和教师都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总结中学生们一致肯定了这种教学改革的方式。有的同学在总结中这样说到“我自己一直比较自信,但在研讨中我看到了其他同学的长处,对比自己找到了不足,看来还得更加努力才行。”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汇报表示遗憾,希望能再有机会重新汇报。他们一致认为采用课堂研讨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创新精神。学生对课堂研讨的认真和热烈的反应,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3总结与展望

作者在讲授《物流管理》课程中,对研讨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也碰到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些同学对所要进行研讨的题目了解不够深刻,汇报内容比较空洞、理论依据不足;对于事先给予的参考资料收集、查阅是“粗放式”的。第二是组内学生“搭便车”现象不少,教师又无法过细干涉。第三是学生在汇报中发挥效果不佳等问题,有的学生表达“词不达意”。研讨时间很有限制,一个自然班级上课开展还可以,大班无法开展等等。为此,也希望相关教师发表见解,使我们的课堂研讨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型研讨课;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84-03

一、引言

2011年4月24日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人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我校从2010年开始实施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构建“研究性”课堂,其主要思想是将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其中核心改革措施是压缩精讲课课时,增大研讨课课时,规定研讨课课时应占总课时不少于30%。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方面,充分调动了教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员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前沿的科学信息传达给学员;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作者讲授的我校信息与导航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研究生课程“组合导航技术”是首批参加模式改革的课程。下面作者结合在组织探究型研讨课教学的体会,从课堂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效果评价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三种模式研讨课特点

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我们把研讨课分为三种模式:文献阅读型、专题探究型和课题设计型。这三种模式各有特点。

(一)文献阅读型

此处所指的文献阅读型研讨课与上海大学提出的文献阅读研讨课有所不同,它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作为课程教学中针对某一内容的一堂研讨课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其教学特点基本相同。

文献阅读型研讨课,其主要特点是提供前沿性知识,有助于拓展视野,有助于产生创造性的思想火花。文献阅读虽然能够提供前沿性知识,但涉及的基础知识点比较分散,单纯通过文献讨论和阅读,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题设计型

就是从实际研项目中分解出适合教学的子问题作为报告和研讨主题。其主要特点是可培养学员的综合科研能力。

(三)专题探究型

我们认为,报告和研讨课除了应当担负起传授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的任务外,还应担负起强化理解专业基础知识的任务。为此,我们设计了另一类研讨课模式――探究型研讨课。这种模式的研讨课具有“专业基础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特点。

三、探究型研讨课的特征

探究型研讨课具有一般性研讨课的公共性质。同时,在探究问题的设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具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定义的探究型研讨课其特征和功能是将专业基础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一)从基础知识中提炼出研讨主题

我们认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应当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两部分。研讨课必须担负起这两方面的任务,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探究型研讨课的研讨主题的提出是在前面精讲课讲授完有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从基础内容中提炼出的。

探究型研讨课一般是安排在某一模块内容精讲课后进行的。研讨主题(提出问题)的设定和选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模块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决定一堂研讨课是否成功的关键。研讨主题的设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梯度性,即研讨主题应该是前面精讲内容的延伸,必须结合前期精讲课讲授的基础理论,是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的延伸,不能是空中楼阁,空洞而泛泛。研讨主题我们希望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或发现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或对问题的敏感性与发现能力以及挖掘具有更高价值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能有已知的答案,但需要去验证,也可能还没有已知的答案,需要研究生利用白己的智慧和思索产生答案。二是适度性,主题设定不能过高或过低。

(二)以自主探究性方式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如何解决问题。探究型研讨课要求学员针对研讨选题以自主探究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员几个方面的能力:正确定义问题的能力,或正确分析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原因的能力;问题分解的能力,包括问题的时间、空间以及结构分解的能力;选择与问题求解的相关信息、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能力;知识、信息的挖掘、整合与转移的能力;对有关的资源进行最优分配的能力。

四、探究型研讨课教学实践

以我院硕士研究生《组合导航技术》课程为例说明我们在其中某一模块教学中采用探究型研讨课的教学实践。《组合导航技术》是我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专业硕士导航工程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惯性导航和组合导航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现技术。课程从结构上分为“卡尔曼滤波理论”、“捷联惯导原理”和“多传感器组合导航信息融合”二个板块。对于每个板块我们又划分为基础理论、应用提高和综合实践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在深度和难度上逐步递进。“基础理论”模块讲授相关内容的理论基础,以讲授知识为目的,打下基础。“应用提高”模块是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必须掌握的专题,要求学生通过编程仿真和方案设计等形式,自主学习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强调思维方法的训练。“综合实践”模块是对本板块内容的综合训练,一般是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分解出适当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部分强调对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模块,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模块必须是精讲,“应用提高”模块采用探究型研讨课形式开展教学,“综合实践”模块的教学方式采用文献综述或课题型研讨课方式。

由于我院本科阶段没开设了《捷联惯性导航》课程,因此捷联惯性导航原理在本门课中作为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学安排见表l。

下面结合“捷联姿态算法分析”的探究型研讨课,介绍教学实践。

(一)课堂设计

已有基础:前面理论精讲课上,已经详细讲了姿态解算的旋转矢量算法,推导了单子样、双子样和三子样算法公式。

课堂设计:本堂课,我们的教学内容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编程构建姿态解算仿真平台。也就是模拟导航计算机从陀螺输出参数开始到解算出飞机姿态的整个过程。二是有了这个平台,我们才可以对这三个算法进行分析。在什么环境下?在锥运动环境下,因为锥运动是验证姿态算法好坏的最恶劣的环境。因此,本堂课可以归结为两个自主探究问题:

1.如何构建姿态解算仿真平台;

2.应用仿真平台,对各种算法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专业基础学习目标:深入掌握锥运动下姿态解算多子样算法原理。

2.研究性学习目标:构建姿态解算算法仿真平台,分析锥运动下算法误差,并为进一步的算法设计打下基础。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结构图见图1。教学设计内容,要在课前一周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确定探究主题的认领人。

(二) 课堂教学组织

1.课前准备:

(1)根据课程设计的研讨主题,指定具体的自学内容,相关的论文、专著、参考文献。并说明工具软件及编程语言。

(2)探究问题任务分析指导。教员要对学员特别是认领问题的学员作任务分析的指导。帮助学员尽快明确任务本质,理清问题求解步骤。如探究问题一,我们把构建仿真平台分解为五个层次的子问题:

A.推导出锥运动的角速度表达式;

B.推导出锥运动的变换四元数表达式;

C.锥运动姿态角真值求解流程;

D.锥运动姿态角估值等效旋转矢量求解算法。

2.主持研讨课:

(1)讨论课开始时,介绍此次讨论课的总体安排,包括讨论主题、背景知识、重要意义及价值等,时间10分钟。

(2)认领问题的研究生作主题报告,时间各15分钟。

(3)对发言内容进行简短的点评,时间5分钟。

(4)引导所有参加人员,采取质疑提问、辩论等多种形式,围绕土题进行交流发言,时间30~40分钟。

(5)讨论课结束前,结合大家讨论、提问的具体情况,对讨论课进行总结,并明确课后的任务,时间10分钟左右。

(三)教学效果评价

探究研讨完成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研讨的成果、任务完成情况等探究结果进行分析。任课教员根据原定的教学目标对研讨主题进行评价,更新、补充、完善研讨主题。任课教员还应该要求研究生将原先准备情况与课堂讨论结果进行对照检查,记录学习的主要观点、思想与方法。另外,教员要对研究生的参与进行评价并记录对课堂讨论的印象。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通过学员互评、教员评价双维度共同评价,这样可更好地推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的目的是判断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根据反馈信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教学。

设计了本堂探究型研讨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表格,评价内容主要从探究能力的评价和研讨提问评价分个方面展开,见表2。

五、结束语

探究型研讨课是我院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尝试,它将专业基础教学与研究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提高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通过探究型研讨课的教学,培养了学员的探究实践能力,更好发挥了学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探究型研讨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探究型研讨课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更深入的实践和摸索。

参考文献:

[1]戴佳筑,雷咏梅.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方法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10).

[2]刘国福,等.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2篇

社会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社会型教学模式是西方社会理论家在学院式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教学方式,其本意是强调学习者如何学习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影响如何促进学业的提高,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公民的民主行为,即既要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生活,又要保证有创造性的民主社会秩序。按照这种思路,社会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多采用学生参与式、合作式的方法,组织学生选择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学生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开展研究,对课题进行学理阐释,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该教学理念的精髓在于“介入社会、合作学习、训练技能”。

运用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两种方法

社会型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针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传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团体调查研究模式和社会探究模式是两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团体调查研究模式

团体调查研究模式有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生而临问题或疑难情境;第二阶段,让学生对问题情境作出试探性反应;第三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系统地陈述研究任务;第四阶段,学生分析所需要的角色,把他们自己组织起来,独立研究和群体研究;第五阶段,分析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进步;第六阶段,循环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参加形成课堂社会秩序的活动,目的在于把情境模拟导向探究。

以群体传播理论中的“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为例,各类教材对这一部分的讲授均较为精简,理论性、概括性强,仅仅通过讲授,学生很难透彻理解,但这一部分又是理解群体传播理论精髓的“敲门砖”,是学生理解群体传播理论的关键。笔者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采用设置“模拟校园”的方式,把课堂虚拟成为紧张的校园突发事件现场,第一课时进行案例虚拟,向学生陈述“危机”,第二课时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在两个课时中,学生先体验了的氛围,后经过讨论完成了知识点的讲授,效果良好。

运用团体调查研究模式开展讨论课教学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重讨论而轻讲授,教师应该明确,讲授是本,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不能完全以学生讨论替代教师讲授,否则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不深入的;二是仅仅为了求得情境真切而忽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展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在课前充分地预习课堂讲授内容,否则,面对虚拟情境学生只会就事论事,不能“实际”联系“理论”,这样就不能完成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2.社会探究模式

社会探究模式有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定向、介绍和阐明情境,把概括地陈述情境作为探究的出发点;第二阶段,提出假设以探索或解决问题;第三阶段,确定和阐明假设中的术语;第四阶段,根据假设的设想、含义和逻辑的有效性探索假设;第五阶段,收集事实和证据以支持假设;第六阶段,形成概括的表述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大众传播的功能、效果理论,在讲授中引入社会探究模式进行课堂讨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传播学》课程中“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理论”为例,这一部分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主要讲授议程设置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向每个小组提供与某一个理论相关的案例,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理论阐释内容及经典的研究论文,通过小组讨论运用理论进行案例分析,每个小组成员共同撰写案例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中由小组代表进行案例分析陈述,全体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使教学目标由识记提升到了理解、运用。

教师运用社会探究模式进行讨论课教学,同样要引导学生避免进入两个误区:一是讨论主题的游离,讨论课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在讨论时往往会把焦点放在对案例中社会问题的意义评价上,如腐败问题、就业问题、医疗改革问题,要提示学生及时回归到传播学理论问题上,不要“跑题”;二是研究方法不规范,社会探究模式要求学生针对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而不能随意举证、任意发挥。因此,要求教师在开展讨论前对学生进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大学数学研讨式教学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数学而言,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加之大学授课节奏快、内容枯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够理想。面对这种尴尬情况,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是数学教师亟须探索的问题。

一、研讨式教学概述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德国早期的大学,德文称为Seminar,是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作用的课程教学模式,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协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并阅览相关问题的资料,分组研究、讨论、探索,组织学生撰写讲稿,课堂讨论讲解,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办法,总结学习经验,交流体会心得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成为 “主动猎取知识”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全程中参与其中“导演”整个研讨主题和研讨过程,不仅传授教学知识,而且更系统地传授学习方法。这种教学不仅是思想、理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更新,是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作用的课程教学模式[1]。

二、研讨式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的实施

如今,国外众多学者就研讨式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施。但诸多文献多注重文科类课程中的研讨教学,如郭汉民教授把“五步”研讨式教学应用在历史专业课程教学中[2],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研讨式六步教学法等。笔者根据多年大学数学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此探讨研讨式教学在理工类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调研

对数学课程中的内容进行研讨式教学需要事前对学生数学成绩、学习动机、个人特长和兴趣等方面进行调研。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状况一方面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强师生的情感;另一方面能有的放矢确定研讨主题、规划研讨学时、合理确定学生研讨小组等方面提供依据。

(二)制订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是研讨式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和精心组织。任课教师需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时要求,思考制订研讨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研讨题目、参考资料、研讨任务和目标、课时分配、合理分组、教学设备等。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互相沟通,在教师指导下预习相关章节的内容。

(三)确定研讨主题,学生分组

研讨式主题选择本课程中适合研讨的内容。研讨主题要紧扣教学大纲、基础理论和知识等,主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其难易程度要促进小组成员协同合作来解决问题,确保研讨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

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兴趣特长、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一般5人一组,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有利于同学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四)教师指导查阅资料,撰写讲稿

在小组查阅资料之前,教师要对研讨主题做出阐述,明确讨论专题的意义和讨论范围,让学生知道研讨的目的和要点。同时,指定相关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收集信息,启发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小组成员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查找资料对研讨主题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小组团队分工协作,整理、互补、总结研讨信息,撰写研讨讲稿。在此期间教师要与学生沟通解决问题,对研讨成果进行检查和指导,给小组成员帮助和鼓励。

(五)课堂讲解,答疑解惑

课堂讲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发言时尽量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语言简单干练,逻辑思维清晰严密。同时,教师要把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给出指导讲评,从中提取实质性的问题,并做透彻的、深入细致的讲解,达到使学生闻一知十的效果。教师全面总结研讨主题,尤其对研讨方法、重点知识进行重点理解,会使研讨有深度和广度;教师正面评价各小组的研讨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整个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研讨式教学显然能激发班级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独立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创新能力。一次成功的研讨课能增强学生的数学科研探索意识,有利于班级形成学习数学的浓厚氛围,能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同时,研讨式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其学习经验和心得也有助于日后的论文写作。

三、研讨式教学的不足之处

研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传统教学的大力改革,其教学过程缓慢,需投入更多的课时量。但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课时均已缩减,如《线性代数》课程课时一般为32学时或48学时,如果整个课程的知识点都采用研讨式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计划及教学任务。另外,大学数学大班制授课是普遍现象,学生人员的增多也为研讨式教学的进行带来了困难,如会出现如何合理分组、研讨专题需兼顾专业不同等问题。最后,研讨教学主题的确定不宜偏难。在课时一定的前提下,研讨主题偏难往往会拖延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稳固知识点,在课堂讨论中还容易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纠缠不清,这些问题就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了。

四、大学数学教学中研讨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巧妙结合

(一)以讲授法辅助研讨式教学,有效解决课时、大班制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学生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3]。我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讲授法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针对大班制教学及课时紧缩的情况,讲授法能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教师使用专业的数学术语及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能使学生在听课时的思维与教师保持一致。这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系统地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快捷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空间感知能力。

讲授法能弥补研讨式教学课时增多、进度缓慢的负面效应。因此在研讨式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讲授法与研讨教学的课时分配。

讲授法和研讨教学法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开始进行这两种授课方式的尝试。如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 年开始将这两种教法的结合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小班结合教学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小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学习由教师讲授型转向师生互动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此种教学方法最直接的效果是参与者主体间的交流更为便利、充分和深入,进而促使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4]。

(二)以启发式教学为辅,有效解决疑难问题和重点教学内容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5] 。启发式教学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旨在实现由导而学进而思的教学辩证统一的理念。其与研讨式教学有相似之处,在遇到问题时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解惑心理需求,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在研讨式教学实施中,对重难点的研讨,有时难免出现偏题、离题现象,此时教师就需要用启发式教学发挥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将问题的中心转回到与研讨主题相关的部分,启发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破解难点和重点。有时也可能出现学生对难点重点问题争执不休、各抒己见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理解知识却理解不透、想表达却又不能正确表达、想解惑又能力不足的原因所致。此时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启发学生在强烈探究意R的驱使下追溯问题的根源,则必能使学生顿悟,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出现柳暗花明。

研讨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的学而发挥主导作用,遵循了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研讨教学中因势利导,融合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两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教学难点,又能把握好课堂节奏,教学中一定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茜.提升研讨能力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5):138-139.

[2]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108-111.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4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一方面,它要向大学生们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它还要对大学生的做人、做事起这样那样的指导作用。

有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特点,我们认为在这类课程的讲授中,恰当地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讨式教学方法最早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在已成为发达国家高校的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突出了问题意识,注重创设情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加强互动,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或环节上。

首先,它可以体现在课前准备工作这一环节上。为了更好地开展研讨式教学,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对于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有必要提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作为学生一方,他们可以针对特定的问题,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广泛地查找资料、搜集资料,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等角度切入问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思考。

比如“事件”,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等媒体弄清楚“是什么”的问题(事情的真相);可以结合图书馆的历史文献,弄清楚“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日本一直以来都对虎视眈眈,为什么我们能够说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学生还可以结合中日两国政治家处理问题的政治智慧,进行独立思考,试图去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用怎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处理好“事件”)。

其次,它比较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于视频播放、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研讨的热情。比如,当讲到“道德、法律、爱国”等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由“事件”引发暴力事件的一段视频。该视频显示:2012年9月15日,西安一日系车主李建利被人拿利器砸中头部导致重伤住院。视频中可以看到周围很少有人上前帮忙救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展示,说明全国有多家专营日系车的4S店被打砸的事实。针对这些暴力事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法律、爱国三者的相互关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属于中国固有领土,日本这种侵占他国领土的行为是不道德、更是非法的;民众爱国本是一件幸事,民众有权利表达爱国热诚,但爱国要用理性的方式,非理性的抗议活动(当众焚烧或打砸日系车、抵制日货、袭击日本人等等)对于解决问题并无裨益,有些还突破了法律的边界;只有国家强盛了,才能最终免受他人的欺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一种强盛国家的使命感,敢于有中国梦、强国梦,努力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为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努力拼搏;对于视频中,国人的道德冷漠也是十分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国家的繁荣强盛必须要有道德的保障,才能长久。

再次,它还体现在教师的点评、归纳、引导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课堂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便使学生参与研讨的热情和兴趣能得以持续下去;教师要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以便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得到相对精确化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研讨,撰写相关的小论文,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中的应用,从效果上说,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如前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很强,传统的课堂教授往往热衷于教师的单向的“灌输”,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这种被动接受加上理论本身的特性,导致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于学生而言,不仅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无从谈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中,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理论,并能结合所学理论剖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如此,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讨式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被要求主动地参与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等的讨论。这种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的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另外,对于那些内向的,平常不善于沟通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课堂训练,还能逐渐地克服害羞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大大地增强自信心。

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客观上要求师生双方都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观念作相应的改变。

首先,研讨式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一方面,研讨式教学能否有效地开展起来,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出来。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成为主要的参与者,难免会将不成熟的思想带入讨论中,这一问题需要很好地加以应付;学生成为主要的参与者,需要维持较高的参与热情;讨论需要热烈的场面,但不能陷入混乱无序;讨论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将问题引向深入……这些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需要有一位有学识、有涵养的教师来驾驭和引导课堂。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个人学识、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要能胜任研讨式教学的要求,必须在“师”和“范”两个方面做足功夫。

另一方面,研讨式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学生平时有必须要多多关注理论、时事要闻、社会热点事件,同时还要广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如此,在研讨式教学中才能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积极应对,处变不惊,避免陷入被动的局面。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也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创造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此后,国内多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研讨式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2.1研讨式教学法理论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要求以“导”为主,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并解决问题。教师变原来组织教学为讨论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表达自己看法,并参与学生的研讨。

2.2自主学习理论

Henri Holec被认为“自主学习”研究的先父,Henfi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并就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尤其是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五个方面。Little(1991)从心理学的角度把自主学习解释为本质上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联系、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总的来说,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也是一种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在总体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判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三、实验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

(2)研讨式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如何?

3.2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的探究研讨式教学法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课题,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某民办高校2014.级普通本科英语专业64名学生1班32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27名;2班共32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25名。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同。两个班由师任教,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及课后练习材料基本一致。1班为实验班,教师用进行授课;2班为对照班,由同一位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实验从2015年9月开始到2016年2月结束,为期20周。

3.3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研究采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教育实验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并对调查得出的数据用SPSSl7.0进行统计分析。

3.4研究结果

在研究后期,本研究分析并讨论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英语考试成绩的变化。并对访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4.1实验班与对照班综合英语成绩的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研讨式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本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前和测后综合英语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用SPSS处理数据,计算出实验班、对照班的测试平均分,成绩是否呈正态分布。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测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上表可以了解到,对照班学生平均分比实验班成绩.相当,标准差分别为实验班11.68,对照班10.93。比较结果显示F=0.139,P=0.601,P>0.05。这说明,实验前实验班的英语测试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并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一致,确保了研究的有效性。

后测数据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平均分(80.81),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平均分(76.85);标准差分别为8.23和11.66,说明对照班学生成绩的离散度比实验班的大。数据结果显示F=4.136,p=0.036,P

3.4.2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统计结果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分为学生卷与教师卷,分别要求实验班对照班在试验前期和后期做同一张问卷调查,教师卷则在实验后期进行。

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于没有参加过研讨课的同学来说,他们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知不是很到位,而对于参加过研讨课的同学来说,他们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知却很明确和到位,并能利用课下的大量时间,以多种方式学习英语。可见,研讨式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确实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教师问卷中,笔者针对调查学生的问题也与老师们做了沟通。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但是学生们大多数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性大多伴随着心情变化。在教师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表示研讨式教学法确实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是理论知识有欠缺,希望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推广研讨式教学法,从而扩大学生受益面。四、讨论与分析

4.1取得的成效

(1)从情感意志方面培养了新生自主学习意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创建了互助互爱互学的学生关系,锻炼意志力;

(4)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4.2存在的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

(2)教师“主导”角色的显性弱化;

(3)学生受益面不大。

4.3.解决策略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同时也应更新教师观和学生观,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研讨式教学法的研究。

学生要转变观念,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通过专业考试,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语言的综合技能,提高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其次,培养和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最后,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学习目标及详细计划,并坚持执行学校应该加强研讨课教师的培训。

学校应该完善研讨课评价体系加强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及延续性等问题。建立健全配套的支持制度,要有丰富的教学促进资源和教学技能培训。研究表明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对研讨课的适应性更强(武晓军2012)。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将教师培训渠道拓展到国外成功开设此类项目的高校,为研讨课的师资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