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护士; 素质培养

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护士的素质培养是决定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小,学历低,沟通能力不强,护理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提高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笔者所在医院在2011年1-12月,对30名护理人员实施覆盖面为100%的规范化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新建的二级医院,在编住院床位数 100张,现有护理人员45人,均为女性。本科5人,大专16人,中专24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7人,护士30人;工作年限在6年以内的护士30人,年龄20~26岁。

1.2 方法

1.2.1 初步能力评估,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年轻护士培训方案,医院成立由护理部1人、护士长3人组成的培训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按照分阶段原则制定1年护士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及培训时间,制定了相适应的考核办法及评价标准,主要是理论与技能、服务沟通、护理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培训内容。培训小组成员对每位护士在培训前进行德、能、勤三方面初步评估,按得分高低、职称高低、学历高低进行分组,设立培训组长1名。

1.2.2 实施培训计划

1.2.2.1 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全院培训和科室培训相结合、基础理论与专科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授课、晨会提问、护理查房、临床教学等形式,加强理论培训。同时,对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相关知识进行专题培训;医院成立技能操作培训小组,将23项基础操作、心电图操作、简易呼吸气囊等全院共性专科操作制定流程,由专人负责培训组长,再由组长规范操作分解,分期培训小组成员。

1.2.2.2 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护士礼仪与着装、人际交往礼仪、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等内容[1]。笔者所在医院在培训计划开始实施2月内,通过观看礼仪录像、请专家授课,培训护士礼仪规范;以临床常见的医患、护患纠纷为情境训练内容,采取角色扮演训练,进行原因分析,选择纠纷处理的最佳方法。通过面对面交流形式,培训护士语言技巧、人际沟通技巧。

1.2.2.3 实施护士岗位轮转 护理部实行扁平管理、分层使用原则,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具体工作量,制定全院护士轮转计划,实行年轻护士的轮转工作。要求各科室采取“导师制”、“一对一”的带教形式,结合临床实际病例,通过“教”与“用”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年轻护士每季度轮转一次、每次轮转1人,轮转结束,护士要进行个人的出科小结,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在理论、技能、服务等方面做好出科考评工作。

1.2.3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采用阶段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2],由培训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评估计划落实完成率。要求护士做到培训前预习、培训中复习、培训后巩固。培训小组要随机抽查护士对理论与操作培训的掌握程度,评价护士的服务质量,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及时反馈,以保证培训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士规范化培训后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将护士规范化培训后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理论80分合格,技能85分合格,培训前理论(86.24±4.44)分,技能(88.13±3.16)分;培训后理论(91.70±4.38)分,技能(93.20±3.76)分。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在规范化培训后,其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规范化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将规范化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培训前患者满意度94.33%,培训后患者满意度98.25%。结果显示,规范化培训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规范化培训可提升护士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 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升华过程[3]。通过规范化培训、实施护士岗位轮转,使低年资护士掌握了多学科知识,通过授课与听课互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护士在理论与技能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临床工作应用能力加强。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与护理服务内涵的延伸,多元化的护理要求不仅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更需要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4],要求护士采取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保持健康良好的工作心态[5]。笔者所在医院年轻护士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逐步提升。

3.2 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实施护士服务专题培训,护士在思想上由被动服务意识改变为主动服务意识,塑造了护士体贴细心、精心护理的职业道德形象和语言艺术修养;护理部采用改变护理培训管理模式,一切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完善护患沟通制度、重视患者意见反馈、完善服务内容,对护理人员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要求与标准。通过规范化培训,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得到了更安全、更专业、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测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规范化培训,建立了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目标;提高了护士的理论与技能,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俊玲,张振香,张利霞.护士人文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31-32.

[2] 缪雪阳,袁志会,付立仙.实行全程质控提高妇科护生素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50-1651.

[3] 刘晓妹,孙庆宁.建立护士院内培训基地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8,23(17):49-50.

[4] 席凤英,杨桂华,常宗霞.职业化培训对提升护士人文素养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38-39.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小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1.2.1设计调查问卷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和灾害护理培训方法3部分。一般资料:应急护士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科室,是否有救灾经验,所在医院类别、等级等。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需求包括灾害护理概况、灾害护理相关理论和技能、灾害护理管理知识3部分共18个项目,为更清楚反映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各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级计分法,设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一般3分、不需要2分、非常不需要1分,总分18~90分。灾害护理培训方式需求则是针对培训内容18个项目分别对理论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等9种方式进行勾选。调查问卷拟定后,请从事护理教学工作20年以上的护理教育专家、省灾害护理学组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论证和修订,并对本院应急医护人员90人先进行小样本的预调查,然后对问卷作进一步完善。1.2.2调查方法以邮寄的方式向浙江省灾害护理委员会各位委员所在的医院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但不引导回答,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后寄回。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8份,回收率99.4%,其中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92.8%。

2.2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调查浙江省杭州、温州、嘉兴、金华等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护理人员共323人,男9人,女314人;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7)岁;工作年限:0~3年74人,4~5年30人,6~10年73人,11~15年55人,>15年91人;文化程度:中专12人,大专72人,本科233人,硕士6人;职称:初级189人,中级99人,高级35人;工作科室:急诊科147人,ICU54人,病区122人;有灾害救援或救护工作经历112人,无经历211人;医院类别:综合医院309人,专科医院14人;医院级别:三级医院285人,二级医院38人。

2.3灾害护理培训需求情况2.3.1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需求323名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需求总分平均(81±8)分,显示出对培训内容较高的需求。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急救文书”“自我防护”,培训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见表1;技能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现场急救”,培训方式选择主要为“示范教学”“情景模拟”及“理论授课”,见表2.2.3.2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和工作科室应急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对理论知识“灾害认知”和技能知识“院内急救”知识的培训需求低于初级护士(t值分别为2.78和2.79,P均<0.05),但在其他培训内容上,不同职称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危机识别等6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有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比无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需求更高,见表3。不同医院类别应急护士的培训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在10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高于二级医院应急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不同科室应急护士对“灾害认知”“检伤分类”的培训需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3.1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高有研究[3]显示,即便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或曾经学习过灾害护理课程,但绝大多数护士依然认为自己尚不具备足够能力应对灾害。应急救护护理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4]。本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对象虽然大多数为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219人(67.8%),且201人(62.2%)来自急诊科和ICU,但对灾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需求依然很高,所有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尤其是“现场急救”“自我防护”和“急救文书”是培训需求得分最高的,反映了应急护士对灾害救援基本知识、救护技能和应对灾害时的法律责任等知识的需求更高、更急迫。

3.2不同职称和科室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不显著调查显示,初级护士与中高级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院内急救”知识方面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除此以外,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培训内容需求上没有差异,这可能与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时间长,临床实际工作中急救机会较低职称的护士多,对“灾害认知”“院内急救”经验相对丰富有关。而来自不同科室的应急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检伤分类”的需求上存在差异,ICU护士对上述两项的需求最低,急诊科护士最高,这与知识需求产生的要素有关,知识需求产生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个体所从事的业务过程,另一个是个体本身的知识经验或者认知结构[5]。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更多应急救护和检伤分类的工作经历,因此其相对应的知识需求也更为显著。尽管急诊科护士有更多检伤分类的经验,但我国护士救护能力调查中发现受过检伤分类培训且熟悉检伤分类标准者仅占0.41%[6],而国外相关调查均显示应急护士掌握最好的是急救技能和检伤分类[7]。因此检伤分类是我国应急护士今后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3.3三级医院应急护士培训需求较二级医院更高在检伤分类、心理干预、环境评估等10个项目上,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需求均高于二级医院,这可能与三级医院有更多机会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救援有关。

3.4有救灾或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经历的应急护士灾害培训需求更高调查结果显示,既往有救灾经历的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更高,且更关注灾害救护流程的各个环节,如“危机识别”“转运救护”“指挥中心”“物资管理”等。莅临灾害现场救援活动可能使应急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丰富和具体化,并使其更加认识到具备灾害救护能力的必要性[8]。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 2005~ 2010 的重要策略和方向[2]。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中医护理的日益发展。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将给病人提供更加贴近需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有效地改善中医护理队伍的人才结构, 改变中医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3]。2011年9月1日至 2012年8月31日积极申报成立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探讨、研究出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予以具体实施,培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1~40岁,护士61名,护师42名,主管护师1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培训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实施过程

2.1 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概括为两类: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前者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求申请者已取得学士学位; 后者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 [4],我院专科护士培训采取继续教育形式。

2.2 培训方案的论证

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专科护士的培训相关的资料,到区内综合医院(已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成功培训急诊、ICU、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参观学习,吸取实践经验,邀请我区各中医院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分调研与论证,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可行性。

2.3 成立培训管理机构

①成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有关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督等工作。②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具体要求的制定和提出,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培训基地的审核、检查,培训学员的业务考核等。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宁夏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参与此项工作。

2.4 设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经过积极申请,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在我院。

2.5 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方法

2.5.1 培训内容:中医护理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沟通学、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护理论文撰写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设计、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2.5.2 培训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均培训3个月,实验组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

2.5.3 考核内容: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2.5.4 培训对象: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

2.5.5 培训方法:

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3 培训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合格人数及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具有显效意义。

4 资格认定、发证: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5 讨论

通过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等方面对专科护士的系统管理, 现已研究出针对我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较好方法。通过此方法的培训,我区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具备了一名合格中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推动了我区中医护理队伍走向中医专业化。目前我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仍处于试用阶段,需要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惠萍, 房彤, 王维利; 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安徽医药2008,12(1)

[2] 肖江琴, 李萍. 新疆地区 ICU 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 J] . 护理学杂志, 2009, 24(2): 62-64.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ICU;护士;个性化培训

重症医疗和护理是一个近年来发展快速的专科领域,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集中了危重症患者、高端医疗仪器设备和熟练掌握先进救治手段的医护人员,为危重症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和医学监护。随着医学、护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ICU的护理工作已成为体现高级护理技术和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也对ICU护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临床迫切需要护理专业化和专科化的高级护理实践人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科护士,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化监护要求的ICU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1 ICU护士个性化培训目标

专科护士在加快专科化、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ICU护士作为高级实践护士之一,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是其培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ICU护士的培训目标主要是为危重病专科培养具备专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并具有科研教学意识的临床专科型护士。通过培训提高ICU专业的专科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使学科发展和专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国际水平接轨;制订和完善ICU专科护理的行业标准[1]。

2 ICU护士个性化培训方法

ICU护士的特质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建立,也需要在在职教育中接受最新的理论与技能、培养专业的素质。临床实践教学是ICU专科护士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临床培训模式和方法是决定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采取的模式为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培训模式和院内培训模式两种形式。

2.1 ICU护士教学培训基地

2.1.1基地评审及准入标准 ICU教学基地均设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综合性ICU或专科ICU,通过当地卫生部门或护理学会等相关机构审批合格后挂牌,并定期给予复审以保证教学质量。医院申报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评审内容包括:ICU建筑、环境、仪器设备;各种规章制度、各项技术及操作规程;ICU患者收治标准;ICU感染的管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等的具体要求。临床教学基地准入标准:要求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各项技术的操作规程;ICU的床位6~8张以上,护士与ICU床位比达到2.5~3∶1,具备教学中所需80%以上的监护项目和仪器设备。师资标准是大专以上学历,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ICU专业护士资格证书,有较高的ICU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带教经验。并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1.2基地培训方式 目前教学基地大都采用理论与实践分开的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为3个月,理论课学习1个月,实践学习2个月。部分教学基地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理论授课形式多采用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等[2]。有关研究显示进行理论培训时,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培训模式优于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的培训模式,在实施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时,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突出参与式的实践教学、对技能提高和解决问题上更有针对性、及时性。基地实践培训方式大多采用一对多专职带教和跟班制一对一带教,前者方式比较适于ICU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学员,便于他们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对各种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后种方式比较适合于ICU工作经验较少的学员,便于他们对于各种护理技能的掌握。由于受训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所在单位的情况等各不相同,培训基地开展个体化个性化阶梯式培训,做到因人施教。各基地也有根据具体情况或学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2.2院内培训

2.2.1院内培训形式 由于目前ICU护士的培训资源远未满足临床的需要,参加各市省级培训护士的数量远少于现在ICU工作的护士数,在专科护士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各医院结合科室特点,充分利用资源,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方法,尝试从ICU临床工作中培养专科护士。如成立JIT重症监护培训教育体系,JIT方式是指"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所需要的人员",JIT护理人员通过横向培训即通过短期2个月,在指定带教下,各专科的流动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使其具备在ICU独立工作的能力。还有采用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和ICU序贯模式培训临床护士,短期内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分层按需培训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根据ICU护士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的不同或通过评估ICU护士能力进行分级,进行分层培训。微型培训采用积少成多的策略,即每天所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培训,护士依从性好,尤其是在专科性强的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效果显著。医护合作培训,即医护配合模拟抢救演练,医护共同查房及病例讨论等方式培训也有助于提高ICU护士的实践能力。部分医院实施ICU护士"院级资格认证制",即明确岗位需求,开展院内ICU护士准入、培训、考核等,有计划将ICU的理论、操作、专科护理等内容结合临床进行培训,突出实践教学,实现持证上岗[3]。

2.2.2院内培训方法 院内培训方法多采用理论授课、技术示范、晨间提问、个案分析、护理查房、病例情景法、以问题为基础授课、反思日记、经验交流、教材自学等,充分利用院内自身资源为ICU护士提供专科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ICU护士的业务水平。

3 结论

我国ICU护士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培训模式、培训方法、认证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ICU专业护士培训后应合理使用、在行政认可及待遇方面应有区别,以充分调动ICU护士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体现其核心能力,也使ICU专科护士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欣然,花蕾,韩斌如,等,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1(26):2357-2358.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定向培养; 重症医学; 专科护士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161-02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日益增大。专科性的护理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培养专科护士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促使临床护理事业朝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ICU作为医院的一级分科[1],具有患者病情严重、精密仪器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工作量庞大等特点,使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风险通常是普通病房的许多倍[2]。因此,ICU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护理能力和极高的应急处置水平。当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针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有的培训模式仍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所以如何建设ICU专科护士培养机制仍需要深层次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ICU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为院校定向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先一步的探讨。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ICU专科护士培训开始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就设立了重症监护护理的专业团体,ICU护士必须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能力测试才能取得合格证书。

1.1 美国培训模式

1976年,美国开始实施ICU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是提出并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最早的国家。美国ICU临床专科护士要有学士教育经历的最低要求,而且必须通过由美国危重病学会组织的从事ICU患者护理执照考试,获得证书后才能进入ICU工作领域[3]。该国危重症护士学会采用网络学习的模式培训ICU专科护士,以计算机、网络为主,通过互联网在线授课、光碟和录像机自我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学。受训者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约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培训模块包括目标、大纲、工作表、经验教训、自我测试和模块测试等6个内容,培训内容完全由美国危重症护士学会负责设计[4]。

1.2 加拿大培训模式

加拿大的部分高校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采取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学校负责理论授课,医院负责临床训练,教育机构负责培训方法的设计、培训内容及教学实施[5]。此种模式的缺点在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分离。加拿大的某些医院采取以医院联合为基础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即所受训者需要的培训内容、方法和标准全部由医院负责提供。但是这种培训模式均针对医院护士,对在校护生并不适用。

1.3 北爱尔兰培训模式

北爱尔兰采取医院和学校联合的模式培养ICU专科护士[6]。此种模式是以培养临床护士为主,医院负责设计培训项目并提供临床实践场所,所有的理论部分均由教育机构负责讲授课讲解。无论是项目设计还是课程时间或是教学内容都取决于医院的需求,这种模式的优点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提高充分结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专科护理发展较晚,ICU护士在我国仅20多年的历史,ICU护士培训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有亮点有创新,但更多的是需要完善和改进。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启动ICU护士培训,当年及2004年与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届全国“危重症护理学文凭课程班”,致力于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培训结束后颁发“危重症护理学业文凭证书”,这两期培训为我国ICU 专科护士资格认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随后ICU专科护士培训在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开展起来。

2.1 国家层面简述

2005年,卫生部要求:至2010年,分步骤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重点专科护理领域实施专业护士培训工程,切实培养一批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化护理骨干,积极探索和建立紧跟时代步伐和岗位需求的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高护士队伍的科学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8]。2007年,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5-2010年)》,提出了ICU护士培训大纲,在培训对象、授课内容、培训方法、时间安排和考核要点等内容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9]。2011年,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0]指出:要对重症监护、血液净化、肿瘤、急诊急救、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着重培养,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增强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意识到了ICU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和培养必要性,并给予政策支持。

2.2 地区培训概况

2003年,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委员会成立,受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护理学会的委托,并在其具体组织指导下,北京率先开展了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的尝试[6],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首次。2005年,广东省依托香港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培养专科护士,开设专科护士研究生班。2006年,上海护理学会具体承担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并于当年建成10个ICU实训基地。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培训基地。此外,内蒙古、浙江等地也开展了ICU专科护士培训班。这些地区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医疗系统对ICU专科护士的需求,但也说明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院校培训模式

我国各大院校也相继展开了ICU专项培训。本科院校如苏州大学,根据地方需要,自2004年起其护理学系与苏州市护理学会共同开展了ICU护士培训工作,培训对象为苏州地区具备护士执业资格、从事ICU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培训涉及ICU相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甄选、实训基地建设、考核标准制定等方面[11];专科院校如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5-2008年,连续四年,针对四届护理专业大专实习生(共计332名学员)开展ICU初级专科护士培训,在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建设教学文件、选择培训医院、选拔临床教师等4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12]。

3 国内ICU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培训模式不统一

有的地区从在职护士中选拔人员,以参加短期ICU专科学习班的方式进行培训,有的地区以科室轮转代替专科培训的方式进行岗位任职培训[13]。无论是在培训周期还是在培训教材上,各地也不尽相同,且对培训对象是否拥有相应的学历、是否具有直接危重症患者护理经历没有要求,致使受训者的能力层次不同。但护士已意识到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远不能胜任ICU护理工作的需要,他们对正规系统的培训有强烈的要求。

3.2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ICU专科护士带教老师的能力不一。多数医院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但这些带教老师既要负责临床教学又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甚至有的还要担任一些行政事务,可谓是身兼数职,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带教效果和质量[14]。而在校授课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难以满足护生的需要。

3.3 培训课程和教材不完善

ICU专科护理领域的知识在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中难寻踪迹,虽然在研究生教育中有专业的研究方向,但与课程设置匹配程度不够,与满足ICU护士实践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对重症监护思维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新目标,但由于学校与医院沟通交流不完全,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培训教材更新速度慢、权威性教材少、教学资料不全面等缺点使ICU专科护士培养难以拥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内容[15]。

3.4 准入标准和考核方案不确定

目前能够代表我国ICU专业水准的统一认定机构还未成立,对ICU在岗的护理人员是否必须持有专业资格证书还没有硬性规定。调查研究显示,我国ICU护士在校期间并未接受系统的重症护理教育,护士缺乏进入ICU前的培训;而进入ICU后的任职培训还缺乏正规化、系统化的培训内容和模式。在考核中,衡量指标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动性大,不能客观反映出受训者的综合能力,对培训的效果也难以准确评估。

4 未来展望

4.1 建立完善的ICU专科护士培训体系

总体上讲,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要联合调研,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ICU专科护士培养纲要。具体来说,在课程内容上要科学设置,紧跟社会时展和医学技术进步的节奏,不与时代脱节;在授课计划上要周密制定,既体现ICU护士培养规律,又兼顾在校护生特点;在授课方法上要灵活选择,不拘泥于校内课堂和医院科室,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授课,适时创新授课手段;在师资力量上要优化配置,不仅要从护士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授课老师,还要注重老师队伍的培养,增加授课老师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在考核方案上要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合理,过程便于操作,尽量统一有序。

4.2 严格ICU专科护士执业准入标准

对在职护士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要设置培训对象准入条件,对学历、经历、年龄要有详细的要求,对在校护生课程学习和任前培训要建立淘汰机制,确保优秀的人才进入ICU专科护士队伍。明确ICU专科护士的感念认识,统一ICU专科护士资格考核标准,建立规范、权威的资格认证机构。

4.3 尝试和完备院校定向培养ICU专科护士模式

即医院和学校联合培养ICU专科护士的模式,以在校护生为对象,由医院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选拔和建设师资力量、选定和编写教材、设置教学课程和内容。护生通过“自愿+择优”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ICU定向培养班,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业:(1)定向培养护生在完成学校规定公共课程基层上,增学重症护理学方面的知识,学时要在150课时以上;(2)学校建立ICU工作坊,要求护生掌握ICU常见的10项护理操作;(3)ICU定向班的护生到指定医院进行为期十个月的实习,实习计划有所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制定。这种模式是对护生合理使用的一种优化,不仅满足了护生学习临床实践的需求,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医院临床一线的需求,同时为建立合理的ICU护理队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黎明,夏明,李玉萍.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79-80.

[2]高燕,邢爱红,庞海霞.三年制专科护生ICU护理专业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2,12(26):3245-3246.

[3]任国琴,俞萍,苏纯音.国内外ICU护士培训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7-18.

[4]AACN Certification Corporation.CCNS renewal options and eligibility requirements. 2010-02-06.

[5]乔安花,席淑华.不同国家及地区ICU专科护士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2):90-93.

[6]魏建民,杨杰,薛婧杰.国内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5-57.

[7]曹红梅,陈湘玉.我国ICU护士培训现状及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87-8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S].2005-07-2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通知[EB/OL].2007-05-25.

[10]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11]钮美娥,殷桂霞,薛小玲,等.ICU专科护士资格培训的实践与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692-693.

[12]邢爱红,王宁,闫春梅.初级专科护士培养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8):356-357.

[13]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14]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6篇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 目的 探索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的新模式,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毕业的护士设为创新组实施临床路径模式培训,培训结束进行统一考试、考核。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传统培训的传统组进行比较。 结果 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等方面,创新组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 临床路径培训的新模式有利于快速提高新毕业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更快适应临床,确保护理安全。

[

关键词 ] 临床路径;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60-02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来说,只有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提高服务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护士职责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单一为临床操作,还需要人文、心理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1]。针对现状,培养符合护理要求及时代需要的护理人员才能适应现在的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际的护理教学中,不能以传统的岗前培训为主,这样使得新入职护士只能单一了解工作情况,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如今,临床路径的实施使得患者入院的整体治疗过程得到很大的优化,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2]。因此,在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中进行临床路径模式的规范化要求可使护理人员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对此,于传统护士岗前培训进行比较,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新毕业护士74人为研究对象。传统组为2010—2011年的新毕业护士37人,创新组为2012—2013年的新毕业护士37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4岁,本科学历25人,大专学历49人,两组护士的学历、在校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书。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1周,培训内容包括:医院部分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专业基础理论、护士礼仪等,采取理论知识以授课为主,技能培训在示教室以演示为主,理论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试。创新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培训,由护理部牵头,组织科教科、人事科根据该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循证的方法广泛查阅文献,通过征集各科护士长的意见,进行记录,综合意见制定合理的流程,对岗前培训的路径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预期获得效果、效果评价、培训周期等组成。

1.3临床路径的制定

1.3.1制定临床路径的原则①必须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湖南省医院护理工作规范》为蓝本,兼顾我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培训预期目标。②培训内容覆盖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院感及传染病的管理、护士礼仪与护患沟通技巧、爱婴医院管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优质护理、护理岗位管理、院前及院内急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应急演练等[3]。③对培训师资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要求。④对培训的内容制定出评价、考核标准,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1.3.2具体安排第1周,理论教学阶段,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师资进行理论授课,授课结束后对所授课内容进行理论考试以检验授课的效果。第2周及第3周对常用14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示教及训练,每项操作均安排有老师进行辅导,以培养新毕业护士的操作能力、心理素质、沟通交流能力,第4周进行14项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及应急演练,以检验培训的效果。第5~8周临床实践阶段,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新护士尽快地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技能操作等内容。从人文关怀的理论到先进的服务思想,从基础护理到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同时,参加教学查房,危重病人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整个带教体现从繁到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培养护士的道德情操,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在临床实践阶段对新毕业护士进行考核评分,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临床实践综合测评。

1.4具体培训要求

岗前培训开始前给每位新护士发放一份培训的临床路径表,让新护士了解培训的安排,每完成一项培训后记录时间,在开展下一阶段培训前进行前一阶段的培训考核,并进行意见反馈,持续改进,对考核后发现的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原因总结,直到达到预期目标。

1.5评价

1.5.1培训评价理论培训占总分的30%,技能操作占总分的40%,临床实践综合测评占总分的40%。临床实践综合测评由相关科室进行,内容包括:劳动纪律、护士礼仪、主动性、病人满意度。

1.5.2培训满意度2组新护士均在培训结束最后一天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新护士对整个培训的满意率,共发放74份,收回74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卷。大于90%为满意,80%为一般,小于70%为不满意。

1.6统计学方法

通过SSP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培训后,创新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对培训满意度上均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3.1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临床路径培训模式用图表细化培训内容,将培训要求进行合理的规范,对培训的目标进行明确的指出,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培训路径进行,培训内容更加细致、贴近临床护理要求[4]。同时新护士及师资预先知道培训的路径,规范了临床技能操作和带教的行为。临床路径培训模式将培训的内容系统化,提高了培训的效果。每阶段都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培训的方法。

3.2提高了新护士岗位适应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法综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护理核心能力教学等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在培训过程中,它模拟临床路径设计相应案例,将专科护理知识融合于护理技术教学中。通过分析表1两组护士护理理论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可见创新组较传统组培训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现规范护理操作技能与临床路径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缩短新护士适应岗位角色的时间。

3.3为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创新方法增加了服务理念教育、医院文化建改、医疗法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操作项目及专科护理知识等培训内容,有利于扩大护士的知识面,增强操作技能水平,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5]。

3.4保证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传统培训计划目标不具体,无完成日期,对培训计划的落实教学双方认可不统一,无客观依据。培训管理质量评价模糊。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培训内容和要求有具体细致的描述。预期目标和时序明确,且要求规范记录计划目标完成双向认可,便于执行和客观评价。路径实施小组的定期检查,保证了各项培训活动的有效落实,明显减少了传统培训不按时、漏、缺培训活动的缺陷,避免了培训过程的随意性。

3.5临床路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多样化

岗前教育形式应针对不同培训内容选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增加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知识的学习内容[7]。因此很多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理论教学,模拟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形式多样,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她们的工作能力。临床路径模式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比较全面,院科两级部门都参与考核,每项操作都能实实在在的考核,又注重考核了她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我院采取临床路径模式培训新护士,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科学的考核方式,改变了护士形象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保证了护理队伍“新鲜血液”质量,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

参考文献]

[1]郜红梅,孙亚萍,王晓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72-273.

[2]穆心苇,牛永胜,施乾坤,等.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ICU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65.

[3]李正兰,张莉萍.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用于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11):23-24.

[4]曾湘宜.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2):3179-3180.

[5]于瑞花,秀玲,崔俊晔.2种不同岗前培训形式对护生实习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8,24(10):65-67.

[6]黄燕梅,龚凤球,郑志惠,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的探讨及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09(9):64-66.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7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8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8名,大专37名,中专13名。为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护士,未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的人员。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小组授课老师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等担任,考核老师由护理部主任、3~5名护士长组成。

1.2.2制订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培训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课程以院内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院内培训以定期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演练为主,科室培训以一对一带教、护理查房、晨会提问、临床实践为主。

1.2.2.1院内培训(1)理论讲座。统一购买中医护理本科教材,每周1次组织授课,聘请资历较高的主任中医师、中药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药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等。(2)操作技能培训。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操作授课,由专职操作培训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作8项中医操作VCD作为学习教材。(3)定期模拟情景演练。每月取专业素质突出、操作流畅、沟通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任培训老师进行演练示范,再由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并且让其轮流扮演“护士”及“患者”的角色,使新入职护士如实地感受到操作的整个过程。练习时循环播放该实训操作的VCD光碟。通过反复观看和操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新入职护士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培训老师进行客观分析指导,特别强调评估的技巧和沟通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护士关爱患者,从患者角度移情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指导规范操作的能力。(4)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讲座定期在院内、科内开展。教会新入职护士通过记录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需要以及对患者实施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真实护理效果和动态记录。将规范护理文件进行示范,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1.2.2.2科室培训(1)一对一带教。选择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在知识、技能和观念方面均突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3例患者,学会运用中医四诊方法,采集病史,了解疾病发病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确定辩证分型,从而提出护理诊断,确立护理计划,进行辩证施护。(2)晨会提问。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后5~10min对中医护理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薄弱点进行提问。(3)中医护理查房。每月选择危重、疑难、大手术、中医单病种、优势病种等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查房,由新入职护士负责采集病史,做好病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及做好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内容包括病例简介,中医四诊检查,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提出护理问题给予辩证施护。在辨证施护中,重点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3评价指标

于2012年7月(培训前)及2013年6月(培训1年后)进行评价,包括理论操作考核、中医护理应用能力及中医临床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医护理学基础》等要求自行设计评分表,(1)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2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0分,取平均分比较。(2)中医护理应用能力评价自行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3)中医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自行设计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

2讨论

2.1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上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而且她们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据报道,中医院护士对中医的态度积极,但中医知识的正确率只有67.42%,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护士提供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加强中医继续教育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避免了在中医医院工作产生的压力与反感,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开展。

2.2护士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规范化的培训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着力培养护士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时强化了危重病、疑难病、新入院、大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辨证护理,加上培训老师的个体化指导,护士间互动式学习,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护理知识,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培训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中医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满足了护士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把院内讲座与科室培训相结合,加入情景模拟培训方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便于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领悟书本知识和指导老师所教的内容,在中医护理技能、观察交流能力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中医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一对一的临床带教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负责对新入职护士在辩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指导、中医护理操作的运用、护理服务及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传帮带,使新入职护士开阔了学习视角,规范了服务技能,更新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中医护理查房让新入职护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起居、四时养生等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多元化;分层次;疗养院护士;培训

从2006年开始,军队卫生系统实施了非现役文职护士制度,这使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力结构趋向多元化,包括军人护士、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制护士。多结构的护理队伍在知识层次、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名护士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同时加大了管理难度。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及时调整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培训方案,经过近4年的全方位、分层次、多形式和多渠道相结合的系统综合培训,并定期进行绩效考评,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力促进了护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现将我们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我院护理队伍现状分析

护理队伍成分呈现多元化、年轻化,非现役文职护士成为疗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我院护理队伍成分包含3种:军人护士、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制护士,年龄20~30岁;军人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0%,非现役文职护士占护士总数的50%,合同制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0%。学历结构:本科占45%,大专占50%,中专占5%。职称结构:高级占0.2%,中级占11.0%,初级占88.8%。临床护理工作年限:<2年占20%,3~5年占45%,>5年占35%。共设护士长6名,均为军人护士,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1岁。

2培训对象及方法

2.1对护士长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安排护士长进行短期的脱产专科进修、定期举办护士长培训班、召开护士长经验交流会等方法,学习有关护理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以便了解护理管理新进展、掌握一定的护理管理知识和方法,着力提高护士长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强化护士长工作的独立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着力提高护理队伍的科研素质,近期我们还成立了护理科研小组,积极探索可行的护理科研课题并予以实施。

2.2全员性的培训

2.2.1职业道德教育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爱院敬业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改进和加强护理队伍作风建设。

2.2.2服务礼仪及护理理论、技术训练通过进行护理礼仪、优质服务规范和保健疗养护理、康复疗养护理及疗养院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等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并经常性地开展静脉穿刺、无菌技术操作、心肺复苏术等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服务质量。

2.2.3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立足岗位需要,立足战备需要,广泛开展护理岗位科技练兵活动。全体护士均要进行战备急救护理训练。

2.2.4对专科知识的培训目前我国护理院校大中专教育普遍未设立较系统的疗养医学理论和课程,这与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1],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慢性疾病的疗养、康复等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

2.3对不同成分护理人员的重点培训

2.3.1对军人护士的培训我院军人护士军龄都在8年以上,从事临床疗养护理工作均在5年以上。因为接受了军队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疗养院的工作特点和规律都已熟知,并能熟练地掌握疗养康复学、战时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等护理理论及实际操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对军人护士应作为骨干力量培养,并且使其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日常的管理和对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制护士的带教工作。

2.3.2对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培训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人员[2]。非现役文职护士无军籍,但需承担履行作战保障的义务,其职能要求等同于军人护士。根据军队需要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医疗救护工作。由于非现役文职护士毕业于地方院校,既没有当兵的经历,也没有接触过部队的正规教育训练,对部队的性质、宗旨、使命都不够了解,为军服务意识较弱,组织观念相对淡薄,缺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人素质。因此加强其作风纪律管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根据军队的性质和要求,我们在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日常管理中,格外注重军政素质的培养。与军人管理一样,定期集中组织参加统一的各种政治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生活上,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统一住宿、统一着装,必须随时保证联络通畅。机关、科室还不定期分别组织8 h以外的查房及内务卫生检查。同时,严格请销假制度,离院外出必须有书面请假条,报请科室、护理部、政治处层层审批,返院后要及时销假。

2.3.3加强对合同制护士的培训合同制护士是以合同契约形式为劳动关系的聘用人员,相对缓解了临床护士短缺的状况,但部分人员只具备中专文凭,因此,起点相对较低,缺乏教育培训和事业发展的机会[3],待遇相对较低,工作上有不安心因素,流动也较快。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经常对合同制护士开展谈心活动,以便随时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各种思想压力和实际困难。全科的同志在生活上对她们也予以热情的帮助、关心和爱护。因此,增强了合同制护士集体荣誉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使她们深切地感受到军队疗养院这个和谐大家庭的温暖,从而逐步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以院为家、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及信心。通过培养,大部分合同制护士现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少部分因表现出色,还被优选到非现役文职护士队伍中。

2.4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

2.4.1对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除重点培养全面掌握常用基本护理技术和平战时急救护理知识外,还培养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和指导复杂、疑难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老年人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程序,并能较好地组织安排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做好急救工作和具备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2.4.2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坚持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疗养技术常规》、《疗养康复护理学》、《战伤救治规则》和《疗养服务规范》作为业务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训练的依据,进行护理礼仪、优质服务规范、保健疗养护理、疗养康复护理及疗养院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训练,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初级护士主要进行各班工作程序、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三基”等基础培训的学习,以此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护师的培训重点是加强和进一步提高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力争能熟练掌握常见老年病的疗养康复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常用疗养康复护理操作技术以及学习相关的边缘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

3培训方法

培训中,主要采取全院集中培训、科室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全院集中培训采用由各科护士长轮流进行专题授课,主要讲授疗养康复、护理服务规范、临床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急救知识、医院感染管理、流行病学相关知识。每次授课均做成多媒体课件,长期放在院局域网上供大家交流、学习。我们还定期组织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及聘请疗养护理专家进行业务授课。各科室内成立互帮小组,在护士长组织下实施训练,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充分发挥骨干的传、帮、带的作用。战伤救护训练主要在播放影像教材的前提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常用护理技术训练。急救护理训练主要模拟急救现场、急救过程中涉及组织、医护配合、吸氧、输液、心电监护、护理记录等急救技能操作和急救设备操作等内容。护理礼仪培训以收看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现代礼仪》系列讲座和现场示范讲解为主。同时还分批组织护理人员到邻近星级宾馆学习服务礼仪,观摩本市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积极支持护士个人参加学历教育,如自学、函授或脱产等方式继续学习深造。根据我院的客观条件和工作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观、进修、专科培训学习或参加军队护理专业学术活动。外出参加学习的同志学成归来后均要以授课的方式将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进行介绍,有力地带动了护理队伍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4严格的分阶段的考核、验收和评价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份,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职务制定考核标准,对各级护理人员分阶段检查培训落实情况,并进行考核、验收和评价。第一阶段是理论知识考核,根据职称确定考核内容;第二阶段是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由主管护师及以上的人员组成评委,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逐项护理技能考核,并分别确定各项的个人名次和护理单元集体名次;第三阶段是及时做好考核总结,找出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予以纠正和改进,并且对每名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训练尖子和优秀护理单元;第四阶段是在每年的“五一二”国际护士节对成绩优秀的护理单元及个人予以表彰,并组织其向院领导、全院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和礼仪汇报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精神。

5效果分析

通过培训,使全院护士树立了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信念,激发了护理人员爱岗敬业,以疗养院为家、视疗养员为亲人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深化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全心全意为军队疗养员和伤病员服务的思想,使她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了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水平和在平战时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护理综合保障能力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培训,让每一名护士都拥有了更好的职业修养和更专业的礼仪规范,从外表到内涵修养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培训中人人参训、个个达标,参训合格率达到了100%。由此可见,多元化分层次在职教育模式在疗养院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是科学、有效的,是提升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必将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官兵和老干部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叶凤萍.疗养院护士在职培训目标管理的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4-5.

[2]张萍,陈松,郑聪.护理专业文职人员任职培训课程设置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7,24(6):89-90.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 规范 培训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7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91-01

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广泛开展等等,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大量新护士进入临床护理岗位,我院是个县级中医院,在过去五年间,新进护理人员约38人,占全院临床护士总数的比例达44.8%。这样的护理队伍结构对我院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而对在岗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也成为护理管理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1 低年资界定

我院将从学校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界定为低年资护士,她们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技术力量也相对薄弱。在此阶段,正是护士从学生型向临床型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能力、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的关键时期。

2 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的强化培训,促使她们能够尽快熟悉专科护理特点并逐渐胜任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满足临床需求。

3 培训计划

3.1 岗前教育。时间1周,由医院护理部组织安排,可邀请相关科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及礼仪规范等。

3.2 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为4―8周,护理部统一安排,由科室带教老师根据计划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低年资护士练习各项基础护理技能:静脉输液、静脉输血、肌肉注射、皮内注射、无菌技术、胃肠减压、各种引流管护理、导尿、吸氧、吸痰法、口腔护理、备皮和中医护理技能:拔罐、艾灸、刮痧和穴位按摩等操作,基础理论包括: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护士基本素质、护患沟通技巧、常见病中医健康指导和如何处理医护、护护、护患关系等。

3.3 急救能力培训。时间为3―4周,培训内容为:心肺复苏、呼吸及使用、心电监护、洗胃机使用、各种应急预案等。

3.4 专科护理培训。时间为32―36周,培训内容根据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组织安排,进行科室轮转培训,各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本科特点进行一对一指导练习,包括专科基础理论、临床护理常规、常用专科技能、常见病护理要点、突发事件处理等,采取现场示教、临床常见模拟和病例讨论方式,并结合护理部定期统一组织安排专科知识讲座进行双重培训。

3.5 强化培训。时间为20―24周,这一时期相对固定科室,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或资深带教老师集中授课,再由科室带教老师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和个人能力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实地培训与考核,特殊岗位护士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可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内容。

3.6 自学部分。护理部和科室根据各阶段学习情况与内容布置自学内容,要求每人每月至少书写4篇学习笔记,内容包括中西医护理基础理论、健康教育知识、专科护理理论等,带教或护士长定期抽查批阅。

4 培训考核办法

每一项培训完毕,分别进行相应理论和技能考核,临床技能每培训1―2个项目,于培训后1―2周进行考核,监考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担任,培训学员要求人人过关。理论考核

5 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察方法

每月护理部与护士长对科室低年资护士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对每期培训后的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次督查要点,持续改进低年资护士培训质量,对护士培训活动按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评先选优、年终考核挂钩。

6 小结

通过进行规范化培训,我院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进一步保障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但这样的培训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和不断改进完善。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10篇

培训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无疑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方向。通过各方努力,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必将从无到有,从ICU、糖尿病等少数领域扩展到较宽的临床实践范围。2002年北京地区开始进行首次专科护士资格认定工作,随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展了专科护士培训,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开始施行。笔者就此浅谈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对专科护士培训认识不足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基层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医院领导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的设备、好的医生是最重要的,而专科护士的培养只要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即可解决,忽视了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系统的理论培训。

1.2 护士素质参差不齐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已超过130万,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尚不足26%,而且护士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经验亦差别很大,以我院专科培训基地为例,第二期51名学员中进各专科前45.2%没有临床工作经验,45%只有单科工作经验,只有9.4%具有内、外科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不足、知识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3 专科培训师资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者为数极少,其培训师资多由高职称的医师和专科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成,这就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专科护理理论脱节,而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培训工作。

1.4 临床实践缺乏多样化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进入临床实践后,主要靠老师 “师徒式”的言传身教,造成学员在临床实践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

1.5 缺乏教学资料、教材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基层医院由于不是教学医院,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科实验室等;缺乏统一的专科护理教材及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进行临床带教,导致不同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不统一,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2 改进对策

2.1 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 基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委员会,聘请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科室等参与此项工作。院方给予资金、场地、教学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2.2 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业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业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业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计划及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及完善。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专科护士

    1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对专科护士培训认识不足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基层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医院领导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的设备、好的医生是最重要的,而专科护士的培养只要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即可解决,忽视了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系统的理论培训。

    1.2  护士素质参差不齐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已超过130万,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尚不足26%,而且护士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经验亦差别很大,以我院专科培训基地为例,第二期51名学员中进各专科前45.2%没有临床工作经验,45%只有单科工作经验,只有9.4%具有内、外科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不足、知识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3  专科培训师资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者为数极少,其培训师资多由高职称的医师和专科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成,这就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专科护理理论脱节,而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培训工作。

    1.4  临床实践缺乏多样化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进入临床实践后,主要靠老师 “师徒式”的言传身教,造成学员在临床实践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

    1.5  缺乏教学资料、教材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基层医院由于不是教学医院,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科实验室等;缺乏统一的专科护理教材及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进行临床带教,导致不同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不统一,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2  改进对策

    2.1  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  基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委员会,聘请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科室等参与此项工作。院方给予资金、场地、教学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2.2  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业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业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业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计划及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及完善。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12篇

培训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无疑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方向。通过各方努力,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必将从无到有,从ICU、糖尿病等少数领域扩展到较宽的临床实践范围。2002年北京地区开始进行首次专科护士资格认定工作,随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展了专科护士培训,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开始施行。笔者就此浅谈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对专科护士培训认识不足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基层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医院领导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的设备、好的医生是最重要的,而专科护士的培养只要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即可解决,忽视了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系统的理论培训。

1.2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已超过130万,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尚不足26%,而且护士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经验亦差别很大,以我院专科培训基地为例,第二期51名学员中进各专科前45.2%没有临床工作经验,45%只有单科工作经验,只有9.4%具有内、外科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不足、知识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3专科培训师资缺乏由于基层医院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者为数极少,其培训师资多由高职称的医师和专科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成,这就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专科护理理论脱节,而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培训工作。

1.4临床实践缺乏多样化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进入临床实践后,主要靠老师“师徒式”的言传身教,造成学员在临床实践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

1.5缺乏教学资料、教材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基层医院由于不是教学医院,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科实验室等;缺乏统一的专科护理教材及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进行临床带教,导致不同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不统一,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2改进对策

2.1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基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委员会,聘请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科室等参与此项工作。院方给予资金、场地、教学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2.2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业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业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业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计划及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及完善。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疗养院;在职培训;护理管理

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使护理队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继续教育的力度必须加强,而有计划地开展在职培训已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根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职培训的方法

1.1在职培训规划根据全院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拟开展的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等情况,制定在职培训内容。包括: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相关知识培训三部分。依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及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的程度,首先对年轻护士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注重护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具备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理人员质素的目的。

1.2 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充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及先进技术。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定期组织的教学查房及各种讲座,巩固基本知识。结合疗养护理工作内容强化理论学习,有目的地指定课题,指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根据讲课内容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以后工作考评资料。

1.3基本技能训练护士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工作,熟练地操作是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采取不定期抽查15项基本操作技术,对临床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术、氧气吸入术、无菌技术等考核,合格率达98%。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全体同志能引以为戒,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组织护理查房的机会请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示范,由感性认识来加深理性认识,多渠道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1.4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根据院里工作安排,拟定每年送出进修、学习深造的人数及时间。根据工作实际,安排护士进行轮岗培训,如安排疗养科护士到门诊部轮转学习,提高了疗养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安排门诊部护士到疗养科轮转培训,提高了门诊部护士的服务意识。有条件时,选派人员出去短期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等。配合全院工作安排,积极支持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班或业务技能提高班。如:护士礼仪、仪表、整体护理、医院感染知识讲座、计算机培训班、普通话培训班等。

1.5科研兴趣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条件下,提高科研意识,学习借鉴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特点及内容,请医生或高职人员进行辅导,鼓励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行再创造劳动。

1.6考核制定一系列考核标准,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考核,并将每次考核、考试成绩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基础理论知识定期组织考核,由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护理部每年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考核,聘用护士定级或晋升时由护理部组织考核。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一次业务技术综合考评。将每个护士的资料,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情况、完成论文数、进修情况、每次考试成绩、每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奖罚情况等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衡量全院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依据。

2效果评价

2.1增强了服务意识随着医疗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护理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化“以疗养员满意为标准”的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以疗养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服务理念,从而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能真正做到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服务在疗养员未开口之前。

2.2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训对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根据培训目标,将目标分阶段分解细化实施,使培训对象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制订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方法对培训对象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

2.3提高了工作和学习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在科室间轮转,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必须尽快熟悉轮转科室的人员、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工作日程与安排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养成了虚心学习,多看别人长处以取长补短的习惯;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学会了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使她们深深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从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疗养员和病人。

2.4提高了科研意识通过系统的在职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术

论文。2007年,我院护士在全院学术年会上共交论文26篇,在部级刊物上6篇。

3经验总结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

作者单位: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延伸和扩展,护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但基础护理技术始终是护理工作永恒不变的基本内容。基础护理技术,又称一般护理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最常用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是各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和确保护理安全的保证;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1]。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和人事编制体制的改革,招聘护士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目前,二级综合医院新招聘的护士大多数为中专毕业生及基层医院工作经验的人员,教育及工作背景差异性大,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的现象,导致新招聘护士队伍中存在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参差不齐,且操作不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2]。此外传统培训方式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组织性,不能适应社会和临床的需求。为此,提高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招聘护士技术培训及管理方法势在必行。本院通过对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存在问题从2008年5月起改革培训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期进一步规范培训过程,完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新招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1 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分析

1.1 新招聘护士教育及工作背景差异性大

我院为一家二等甲级综合医院,近4年来招聘新护士110人,新招聘的110名护士中,护理专业中专学历85人,占77.2%,大专学历23人,占20.9%,本科学历1人,占0.9%,助产专业大专学历1人,占0.9%。有护士执业证32人,占29%,无护士执业证78人,占70.9%。有护士执业证32人中有1人为护师职称,其余为护士职称,有工作背景的全部为二级医院以下的护士。这些新招聘的护士多来自基层医院,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的现象,整体素质差异性大。

1.2 医疗体制与人事体制改革对新招聘护士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我院现有临床一线护士270余人,近4年来招聘新护士占临床一线护士总数40%,是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2008年至2010年新招聘护士5人转为正式在编护士,其余护士105名护士现均为编外护士。由于医疗体制和人事编制体制的改革,新护士不能转为正式在编护士,心理上感觉找不到发展希望,缺乏职业安全感,造成工作思想不稳定,主动学习进取激情不够,工作热情不高。

1.3 新招聘护士社会和工作经验缺乏

新招聘110名护士平均年龄20岁,最少17岁,最大32岁。他们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但对护理专业所需的宗旨、价值观、信念还不够成熟,由于缺乏工作经历,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工作慎独精神、判断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教育训练和培养[1]。

1.4 培训过程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组织性

由于新招聘护士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医院,教育和工作差异差异大,导致操作技术标准不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以往培训欠系统规范性,医院无专职护士培训小组,无规范的分层次分阶段培训计划,无系统的组织实施,无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和配套政策,以致新招聘护士培训发展方向不明确,学习无规划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实践和患者需要。

1.5 传统教育训练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和临床的需求

以往对新招聘的护士采用跟班师徒法带教,无固定专人负责,无专业技术老师指导;带教质量缺乏评价监督机制,新招聘护士和带教老师双方互动不够,导致新招聘护士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提高不快;传统基础护理技术训练考核方式限于示教室,流程是每月由一名护士在模型人示范标准操作-示教室操作训练-示教室考试;日常工作中,新招聘护士被动接受跟班老师知识传授灌输,习惯呆板模仿和机械操作,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今模仿型和机械型的护士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和临床的需求。

2 管理对策

2.1 规范培训管理方法

2.1.1 确定培训对象

确定培训对象:新招聘护士,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外院工作经历的聘用注册护士。第一年进入医院全部按照新入护士参加基础护理技术培训,经基本知识与基础技术考核达标后,次年根据上一年的考核结果,评估合格后才能进入相应阶段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2.1.2 制定基础护理技术培训计划及目标,建立标准培训规程和考核标准

我院以《基础护理学》和广东省卫生厅主编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为蓝本,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我院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护理技术操作手册》和《护理操作示范视频光碟》,按照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程和考核标准。组建医院护士培训小组,明确职能,负责新入护士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指导临床实践、规范操作行为。

2.1.3 基础护理技术考核要求

理论方面,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以助理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的要求与能力培训为依据,制定新招聘护士基本工作能力、应急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础技能、常见基础护理技术规范的培训和考核内容,护士培训小组根据以上内容,每月负责组织所有新招聘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对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新招聘护士,在每月组织理论考核的同时,适当选择执业资格考试大岗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加入。

操作技术方面,所有新招聘护士在科室经过考核后,再到医院护士培训小组处考核。要求一年内完成操作光碟中的17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每个月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操作考试计划及进度,可自行选考操作考核的项目,一个月可以选考多个操作,一年时间中可以将操作项目提前考核完成,但不得延期完成,因个人原因无故延期完成者与今后的技术职称聘任及绩效考核挂钩。如因妊娠、婚期、各种原因的休假等影响培训如期完成者,则需补足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直到完成为止。

2.1.4 建立聘用护士培训竞争激励机制及保障政策

建立聘用护士培训竞争激励机制及保障政策:基本理论考核成绩80分为达标,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85分为达标,90分为优秀;急救技术操作90分为达标,95分为优秀。每次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科室都给予绩效奖金的奖励。每月本人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评优、续聘等挂钩,并将结果填写入《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而且每月考核达标率与科室培训绩效考核及带教老师、护士长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带教的责任感。如果一年内操作或理论考核成绩年度累计5次以上不达标的延期降级聘用,培训时间延长1年,一年内考核成绩年度累计3次以上不达标的培训时间延长半年,以达鞭策作用。

本院所有护士实行同工同酬,通过政策保障使聘用护士的切身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保障聘用护士的合法权益,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工作。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护理大专、本科新招聘护士考取执业证书后,培训综合考评成绩优秀的人员医院予以转为正式编制护士。通过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对聘用护士技术实施绩效考评管理,彻底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人员的流动中求稳定,在动态的竞争中选优秀,使聘用护士的管理机制充满活力,也可促进与正式在编护士的相互竞争力,搭建年轻护士的成长平台[2]。

2.1.5 量化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管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

量化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管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每月设定可量化的具体基础护理技术完成项目,实行基础护理责任大包干,完成的基础护理质量及数量情况与个人绩效考核中的工作量挂钩。其中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口腔护理、会阴冲洗等基础护理项目,要求到病房实实在在落实到患者身上。基础护理质控组成员每月到各个科室检查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质量及核定完成数量情况。

2.2 改革培训教育模式,系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术训练

2.2.1 选择培训基地,健全培训教育管理体系

选拔教育训练基地,培养护理操作技术训练师资队伍,在全院范围选定内、外6个科室为新招聘护士培训基地。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在科室选拔基础理论扎实、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老师为护理导师,对新入护士尤其是新入一年内的护士采取一对一“临床培训导师制”,要求一对一进行固定指导。带教老师每年聘任,年底对带教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综合评价。护理部组建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小组组长由一名副主任护师担任,发挥高职称护理人才优势,为新招聘护士的培养搭建成长的平台。医院科教科设一名副主任护师负责护理的教学与培训,科室设护理科研员一名,健全了医院-护理部-科内的培训教育管理体系。

2.2.2 护理部以重教强护、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加大护理专业培训的资金投入,2008年起逐步更新和购置大量的护理技能训练器材,构建了能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专业场地,并设专人管理,为全院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2.3 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术教育训练模式

2.2.3.1 改变传统每个月专人组织示教室现场操作示范的方法,改为视听教育训练方式。根据广东省卫生厅主编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2008年3月起逐步全面梳理和修订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组织护理技术能手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录制成多媒体教学光盘,发给培训对象,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操作示范视频光碟》,使全院新护士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流程、标准统一。新标准将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贯穿于操作过程中,注重护理评估和临床判断能力的训练,将评估、理论知识及安全意识融入评分标准,通过配套调整,引导护理操作理念的更新,使护理操作流程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人性化。

通过采取自行录制多媒体教学光盘进行培训的方法,解决了培训空间小、培训任务重、教师讲解受限、影响培训效果等实际问题,使护士们一目了然了解每一个操作的规范步骤,护士们可以灵活利用休息及空闲时间随时观看及练习,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渐进性训练。视听教育训练方法实用方便,缩短了培训半径。每个科室安排一位高级责任护士总负责技术指导和考核,医院护士培训小组有8名成员,每月定期到各个科室进行实地答疑与指导[3]。

2.2.3.2 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采用PBL(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式与启发式教育方法相结合,护理组长对分组内的新护士,每天利用10~15 min的时间,通过交接班、查房及实际操作时将常用基础护理理论、技术规范等与临床工作中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讨论内容,每次选定某一问题为学习目标,问题尽量与临床护理现存所要解决的情况相接近,通过解决真实性问题,引导护士理解问题后面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4]。医院在全院各科室工作站上设立有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科室科研员指导护士利用数据库检索查阅文献,搜集学习资料;每周组织新入护士对提出的即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组织小讲课;在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委员会组织全院每月4次的护理学术活动中,适当安排新招聘的大专学历护士进行讲课;对积极参与讨论及进行讲课的护士,科室每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提高新护士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基本知识掌握牢固,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的良好结合,避免了培训与临床实践的脱节。

2.2.3.3 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采用SP(标准化)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模式,指导新招聘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把教育训练贯穿于日常护理活动中,注重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克服传统基础护理培训中机械、呆板的操作训练,通过SP为新护士设置情境,采取真人真做的方式,让新护士在病房进行实地操作考试,让患者来充当评估者的角色,通过患者的客观感受来点评操作技术的不足;或者由指导老师模拟标准化患者,对操作者进行虚拟情景训练,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激发护士们的学习兴趣,加深护士对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具体操作的感性认识[5],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提高年轻护士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展,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广大护理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护理技术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所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新招聘护士基础技能及基本知识势在必行。通过对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管理对策,稳定聘用护士队伍;提高新护士综合素质,提高评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中华护理教育,2005,2(2):54.

[2] 施伟群.聘用护士的培训考核方法探讨.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181.

[3] 郜红梅,肖岷,孙亚萍,王晓红,周杰.多媒体延伸法培训模式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42-143.

护士院内培训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培训;管理

近几年来,由于受军队编制缩减和体制调整的影响,军队中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建立和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军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我院自2006年开始试行了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制度,使得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才走上了军队护理岗位,成为疗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由于疗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特殊性,只有具备全面素质的护士才能胜任。本文旨在探讨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素质培养及其管理。

1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特点

1.1政治思想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普遍存在着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个性活泼、乐观自信、善于表达、友好直率、兴趣广泛、能主动与人交往等特点,但缺少军人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思想波动起伏大,有的甚至还存在着临时观念。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她们不能很好地在短期内适应军队护理工作。

1.2业务素质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均受过医学院校系统的理论培训,对新知识、新业务接受能力比较强。因此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在理论和业务学习上也非常刻苦。但存在着临床经验缺乏,实践能力相对不足,技术操作不规范等实际问题,对部队疗养院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规定要求缺乏了解。

1.3组织纪律和军事素质方面非现役文职护士均为从地方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才,未接受过军校的军事化管理和系统的军事训练,对军队的条令条例缺乏应有的认识,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漠,工作作风不够严谨。

2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素质培训

针对以上特点,我院在非现役护士上岗前先安排一个月时间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各种法规条令和规章制度等基本素质培训,以及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仪表仪容与沟通技巧等业务素质的培训。

2.1基本素质培训

2.1.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提高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服务人民,了解军队疗养院存在的价值,牢记军队护士“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使其增强“兵”的意识。军队护士要更好地为官兵服务,就必须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部队的思想[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2.1.2学习军队的条令条例及组织军训非现役文职护士缺乏军人素质,上岗前进行三大步伐、体能等军事训练,掌握必要的内务条令和队列条令,学习军队及疗养院有关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习惯,锻炼合格的身体素质,灌输军队优良传统,有助于她们了解军队的性质,适应军队的生活,懂得军队的组织、作风、规章、纪律。提高非现役护士服务理念及思想觉悟。发扬慎独精神,保障疗养的顺利实施。

2.2业务素质的培训

2.2.1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指定高年资的护士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带教基础理论及基本技术操作,并分组训练,学习结束后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考核验收,未达标者暂不予上岗,继续培训。扎实的业务知识不但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更是避免医疗差错及医疗纠纷的有力保障。疗养院的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常规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应掌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知识。

2.2.2强化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行为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行为规范》和《疗养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以保证疗养员安全,预防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根据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班工作职责与程序,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是疗养期间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2.2.3美学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聘请有关专家来院授课,从美学的角度规范新护士的职业礼仪和服务用语,学习与疗养员沟通的技巧,培养同感心[2]。要求新护士从行走姿势、站姿、坐姿、端盘、推车、接电话等基本功练起,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注重仪表,规范自身行为,并以竞赛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2.4急救技术培训利用模拟人教学,使非现役文职护士熟悉常见急重症和心肺复苏的基本救治程序,达到准确而及时地配合医生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按实战要求严格考核,使每个人在急救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3建立健全轮科培训制度非现役文职护士上岗后先实行各科室轮转,指定有经验的资深护士专人带教。通过临床带教、自学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护理基础技术和疗养专科护理技能,逐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护理实践能力,其中着重进行适合疗养工作的专业训练,缩短了掌握疗养规范操作的时间。

3讨论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轮科培养,多数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能独立完成各项基本护理操作,而且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服务热情、工作主动性及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逐步成为一线护理的主要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军队疗养院将不断健全和完善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培训及管理,让更多更好的地方护理人才为军队疗养护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军队医院聘用护士管理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