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

审计实训论文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实训;教学法;研究

审计课程的教学一直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难点,会计与出纳一直是学生就业的首选,学生在学习期间主要以考会计上岗证为主、初级会计职称为辅,综合以上原因,审计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受到冷遇也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审计这门课程进行实训教学的话,可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一、审计实训与理论同等重要

(一)重理论轻实训

主要是理论知识懂了,实践操作很容易这样的论调一直以来是审计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而且相对来说审计理论课也比审计实训课操做起来更方便,所以教师不愿意进行实训教学。审计实训课程需要大量的准备过程,需要完整的会计资料,比如:总账、明细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表附注等,以上资料是审计实训课程必须的资料,这也为审计实训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做实训也是理论的补充,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审计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讲解为主,实训为辅,在前几年的教学中,一直是理论课,没有实践课,最近几年由于社会的需求,有审计实训这门课了,但是一般来说还是理论课安排的时间多,实训只安排很少的时间,是理论课的补充。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理论与实践课应当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理论学得再多如果不能消化及收,不等于白学了吗,有什么用处,所以审计实训教学应当提到日程上来,进行审计这训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三)审计实训时间太少,流于形式

审计这门课是每周4节,共68课时,一般上课10周,实训7周。其实就是68课时实训时间也不多,实训的过程中首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过程很复杂,有风险模型,有公式,只有在风险评估为中低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审计,接着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审计程序,实质性审计程序又分为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而且根据会计科目不同,细节测试的方式也不同,实质性分析程序则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审计过程是很费时费力的,如果用很少的时间要进行全面的审计是不可行的,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所以增加审计实训的时间是形势所趋。

二、审计实训要利用专门的时间、场所进行

(一)审计边上理论课边实训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

因为一次课有二节,上一节课实训一节课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查账的时候一个会计科目,首先查询的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余额与总账上的科目余额是否相符,如果相符的话再查询总账的科目余额与明细账的科目余额额汇总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再查询明细账相应科目的原始凭证,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一致的现象,还要找到不一致的原因,同时调整相应的会计科目及金额等等。正因为审计实训耗时比较多,要找专门的时间与场所进行。

(二)审计实训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宠大的工程

如果仅仅用40分钟的课程去实训的话,很可能一个会计科目都查询不完就下课了,有始无终,不能给学生一个总体的认知。而且审计实训时需用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上课带来负担,所以还是用专门的实训室比较好。所有审计资料都放在指定位置,而且需要的资料也齐全,节约人力物力,学生上课是直接在实训室不用带资料,课本,胶水、直尽、剪刀、计算器、原始凭证填封面及账薄等一应俱全,为全生实训做足了准备。

(三)实训室比教室更有利于交流

审计实训室的座位设计是圆形的桌子,而且有电脑和网络,每个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打印所需用的资料,当有的问题不明白时除了问老师也可以自己在电脑上查询,这样更方便学生学习,有问题可以直接解决,避免浪费时间,审计实训室为审计实训做了硬件与软件的保证。

三、审计实训的演练与操作

(一)以任务为导向的审计实训教学

在2011级学生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因为每个班分四个组,共有三个班,一共是12组,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空前热情高涨。每个小组都在一名组长的带领下分配到了任务,每个人都有事做,审计实训先从整理会计资料开始的,从原始凭证的粘贴到记账凭证的整理,每个学生都亲力亲为,开始做的很快,因为这些会计实训在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实训中都已经做过,是旧的知识的复习,所以做得又快又好,在接下来做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就相对慢一些,因为这是新的知识,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所以学生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当这一时期过去后,学生基本上走上正轨,清楚审计是做什么的了。

(二)审计实训与审计理论的融合

通过审计实训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审计要解决的问题,但这还不够,要让学生理论与实训二者都要抓,二手都要硬,这是我们审计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进一步的审计实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第一步审计业务书的签订,那么学生马上打开书本看第二章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回头温习学过的内容,才真正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为什么有这样的内容,才真正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意义所在,这时候审计实训教学的目的才达到了。

(三)审计实训教学贵在实践操作

审计实训的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应用、去实践。一直以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学就是一个薄弱点,把审计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可以把以前的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一起做,即温习了会计知识又学习了审计知识,双管齐下,可以事半功倍。

(四)审计实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操作能力

在进行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比如应收账款账户,在审计应收账款时一定期考虑坏账准备的记提,计提金额是否合规等等,这是一脉相承的工作,通过不停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审计流程,意识到审计是做什么的、审计有什么用。只有学生认识到审计的作用,那么在这实训的过程中才会愿意去做、也才能做好审计实训。

四、审计实训工作底稿的整理与反思

(一)审计实训工作底稿的整理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实施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并得出审计结论的记录。审计实训做完后要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为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及时的依据。审计实训资料的整理与装订,每页位置放在哪里,审计工作底稿上的索引号要按顺序摆放,封面的设计,这些后续工作都要及时完成,同时把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存,为下一年级审计实训做模板,在下次做实训时直接给同学们看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也可以借鉴。

(二)审计实训后的反思

一般来说做到上一步审计实训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审计实训后的反思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下一轮的审计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学的一部分,审计实训教学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需要教学反思,在本次的实训过程中,我总结出的教训是第一实训时间太少了。第二审计实训资料准备不足,存货的模型也没有做,外鄞工作没有模拟。第三是没有设计一些审计陷阱,每个小组的审计资料是一样的。通过总结经验下一次审计实训在这几个方面都要改善和提高,力争做得越来越好。

五、结论

审计实训教学对学生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可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训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同时又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这不正是审计实训教学的目标所在吗?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2]叶江虹.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J].会计之友,2011(3).

[3]何芹.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

[4]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5]张雪梅.浅谈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A].改革与探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C].地质出版社,2005,9.

基金项目:本文系“会计电算化审计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YB201219)。

作者简介:

吴丽玲(1975—),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审计中心工作,坚持从审计实践需要出发,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方式渠道,合理选择培训内容,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审计干部职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审计能力,以建设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提高审计干部依法审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三、主要任务

(一)知识技能补充和更新培训

1.夏、冬季集中培训。培训对象为局机关全体审计干部。7月和12月,采取网络视频、专家讲座、集中培训、交流经验与部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以交流工作经验、讲解优秀审计项目、审计案例介绍为主要内容。达到拓宽思路,交流经验,消除问题,规范工作的目的。(责任科室:综合科、各业务科室)

2.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按照审计署计算机考试安排,组织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并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通过对审计机关计算机中级人员培养,提高审计干部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开展审计和处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责任科室:办公室)

3.青年审计论坛。组织机关青年干部进行审计论文征集、论文评比、交流,为机关青年干部探索研究和交流审计理论与实务搭建平台,推动审计工作发展。(责任科室:综合科)

(二)法定培训。

4.党校培训。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年内计划和安排,及时报送审计干部参加党校集中调训和专项培训,充实政治理论、管理理论以及新知识、新方法,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责任科室:工会)

(三)初任培训

5.新录用人员培训。对2014年新招录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掌握相关制度和知识,了解机关有关要求,适应岗位要求。(责任科室:工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将纳入年度责任制考核中。各科室要统筹安排处理好培训与审计工作的关系,确保培训计划的全面落实。各责任科室要切实履行职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保证培训计划的内容在规定时限内落实。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专业 实训教学体系 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1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深刻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对审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审计专业日趋成为各高校的热门专业。但各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务”,忽略审计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造成毕业生不具备应有的审计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审计专业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依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引入实训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目前,审计专业实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立足于审计专业的特点以及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实训教学体系,改进、完善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

1 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现状

经过对部分院校审计专业实训教学的调研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体系不完善、校内审计教学内容少、校外实训效果差以及教师实训能力欠缺等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院校审计专业的实训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课程实训教学安排上没有系统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衔接性,致使实训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和缺漏的现象;同时实训课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实训资料简单过时,与现代审计技术极不配套。这些都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校内实训教学内容较少

审计专业对审计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各高校校内实训都存在实训内容少的问题。目前校内实训主要有手工审计模拟实训和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两种方式,其中手工模拟实训需要大量的企业真实账证及报表等作为实训资料,而学校能够取得的实训资料通常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至两套会计业务,会计期间也较短,一般仅为一个月。而企业真实会计业务往往复杂得多,舞弊手段也千变万化。而在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中,教师往往只对软件功能进行介绍,重视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忽视运用软件进行审计的教学。

学校实训教学内容少,主要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审计实训资料的获取具有一定难度。审计资料一般需要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全部财务资料,但企业往往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为学校提供完整的财务资料。从企业获取的财务资料还要经过老师的筛选、补充,要保证资料连续、相关以及数据的勾稽关系,难度很大。其次,高校实训教学研究及开发能力不足。实训过程中收集审计资料要通过审计软件平台提供给学生操作,需要建立数据模型。而当前的审计教师实践经验普通不足,很难为审计实训教学提出有力的教学研究、开发和实施的技术支持。最后,高校的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校对审计专业实训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起步软晚,要改善实训教学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

1.3 校外审计实训效果甚微

到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训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审计工作环境,掌握审计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将审计校外实训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制定了相关实施制度和考核方案。但从效果上看,审计专业的校外实训与预期普通相差甚远,多数只是流于形式。主要由于学生对校外实训不重视,不能真正参与实习单位实际操作。加之校外实训基地一般较为分散,指导老师很难系统地指导和参与整实习过程。部分实习单位出于项目保密原因或者项目规模大、时间长,以及学生自身能力能的原因,不愿将学生安排到主要业务岗位,使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审计操作,无法了解审计过程,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部分实习单位规模过小,相关资料不全,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配合相对较好的实习单位,也只是为学生提供岗位和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效果不容乐观。

1.4 教师的实训能力欠缺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与理论教学不同,教训教学要求老师即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精通审计实务、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又要有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审计属于新兴专业,目前多数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没有从事过审计工作,不熟悉审计工作的实际运作,又缺乏必要的调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很难真正指导学生,不能深入分析、挖掘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导致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欠佳,达不到预期目标。总体上看,真正具备一套完整的现代审计理论体系并具有实践经验的审计教师还十分缺乏。

2 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优化

审计专业实训教学要始终体现审计活动的特点,将实训教学和审计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实训体系的仿真性优化。

2.1 构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

学校应根据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制定审计专业实训课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以“即巩固理论知识,又增加实际能力”为基本原则,建立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课程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注重前沿审计技术的吸收和运用,将综合案例分析、各课程的同步实训与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基地实训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从知识结构到实践能力全面合格的审计人员。

实训中增加设计性内容,增加仿真内容比重。

在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度方面,除了基本审计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处理,如资产评估、风险的评价和控制等等;广度方面,不仅局限于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企业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针对实际状况的设计性实训教学内容,例如,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审计,让学生亲自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最终完成审计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优化方案;对具体企业,根据实际管理和财务状况确定内部审计重点,执行内部审计等。这些研究性实训内容的加入,使教学内容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实际审计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认为实训只是简单的验证性练习的错误观点,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参与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实训内容的设置必须以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去体会真实审计环境。

适当加大实训学时的比重,但是不可过多的强调实践学时而忽略理论教育,加强对学生实训课程的考核,提高学生对仿真实训课的重视程度。考核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审计过程的理解和处理过程是否合理、正确。

2.2 改善校内、外仿真实践环境

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审计仿真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当务之急。仿真实训过程可以简单再现的真实场景,这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有很多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无论从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还是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企业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另外,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是解决实训内容缺乏的渠道之一。

校内实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仿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复杂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仿真实训结束后,深入事务所和企业进行校外实训还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外实训环节,可以进一步巩固仿真实验的效果,同时在校外实训中也可以更好理解实际审计过程。同时在实训中可以请企业相关人员向学生介绍实际操作各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亦可让学生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增加感性认识。在校外实训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要与实习单位充分沟通,使实训落到实处。

2.3 提升实训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优化实训教学环节,首要任务是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仿真实训教学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现有实习实训教师的培养,并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考察、交流等活动,并制定相应奖励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与审计人员可以互相兼职。高校可根据课程需要聘用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进行指导,给学生答疑解惑,并可以适当开展案例教学;同时高校中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定期到企业内进行调研或参与审计工作。这样,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所设计的实训教学环节将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实训过程才能更加贴近、再现真实过程。

审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育应贯穿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而实训教学是提高实验效果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在设计出仿真实训课程基础上,教师应着重进一步研究每一项训练中基于市场基础的资料、实验程序、实验考察方式等环节,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优化措施,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这样才能推动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杰.浅谈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东方企业文,2012(5):213-214

[2] 马志娟.审计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80-82.

[3] 庞卉.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7):103-108.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at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 quality audit teaching's educational model, discussed the case teaching to audit really teaches the curriculum concrete application.

关键词:案例教学 模拟实训 实训教学

key word: Case teaching Simulates really teaches The reality teaches teaching

作者简介:罗立立(1973-5),女,壮族,广西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

吴奇峰(1973-1 ),男,汉族,广西合浦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开展审计模拟实训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行审计模拟实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解决审什么的问题,即审计对象的问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用“虚拟被审计单位”解决审计对象这一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开展审计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精选历年来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习的典型资料,作为审计模拟实训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模拟实训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被审计资料缺失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对被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程序,这是审计模拟实训的核心。

一、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对于审计实训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的审计都设计一个实地情景案例,以便使学生身临其境,易学、易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已经成为审计课程的一大特点。

1. 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审计案例教学与审计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如在讲述审计证据这节课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审计证据的定义及特征、审计证据具备的条件、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分析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审计证据事例,这样对照起来,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二是仍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但要大量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三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人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满足审计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使之典型化,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2. 案例实训模拟教学的形式

本课程采用模拟案例实训教学模式,操作办法是:利用一周时间,将学生带入审计实训模拟教室,将既定的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对照实训模拟教室里的相关法规、合同、凭证、业务流程等审计标准去检查、分析、发现错误,然后定性进行账项调整和发表审计意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承接审计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强化学生审计职业能力培养。

在组织审计实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按照班级和专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归纳课堂理论,引导学生实践,总结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成绩。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鼓励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方式的培训,更加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

二、 案例教学中审计实训教学课程

1.在审计实训教学课程中,做到以案例教学与模拟实验教学为主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针对教学内容中确定的单项实训,可以采用以案例法为主的结合课堂训练、分组讨论、课后自测等方法开展教学。案例内容丰富多样,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分析透彻,能引导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后自测则为巩固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 在实训教学课程上,做到课堂、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有机结合

实训教学的组织,也就是教学在什么环境下开展。我们将审计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对于单项实训,可以与理论教学齐头并进,按教学单元内容组织训练,主要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或自测法来实现,所以,通常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就行。对于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工作量比较大,为确保其效果,必须独立(停课)安排实践,主要采用模拟实验法或顶岗实践的形式,所以,必须在模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践基地来完成。

三、 结语

高职层次的审计实训课程通常是以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为主线,并兼顾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审计理论方面,力求反映审计领域的新成果;在高职审计实训方面,紧紧围绕高职高专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总之,要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关键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只有实践教学抓出成效,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审计理沦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岗应职能力。

参考文献: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的审计工作,审计的模式、手段和方式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审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理论和审计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毋庸置疑,提高审计人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审计培训。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科学设置审计培训,从而提升企业审计培训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 审计培训 提升质量措施

由于受审计权限、审计手段局限及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不真实等因素的影响,审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政策研究、审计取证、专业判断等错误也会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给企业和审计带来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支撑自己的工作。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审计培训。本文主要对如何科学设置审计培训,从而提升企业审计培训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如何科学设置审计培训

对于企业审计培训来说,要按照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确定教育培训目标,既要注重审计人员自身的学习要求,也要考虑到开展审计工作的需要,更要兼顾审计人员未来长远的发展。在培训中不仅仅做到审计人员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且要做到将来需要什么,现在就培训什么,使审计人员通过接受教育培训后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提升。围绕“提高综合素质,更新知识技能,提升执业能力”的培训目标,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审计人员的特点,结合参训审计人员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宜,因岗而宜,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既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共性要求,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审计人员的个性需求,实现培训内容与参训对象的合理对接,调动参训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二、企业审计培训质量提升措施

(一)针对培训对象,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培训最忌讳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很难有针对性的编制培训课程,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因此组织培训时应根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和岗位分批培训,把握不同层次岗位审计人员的需求,结合参训人员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主题来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避免一刀切式的培训,从而提升培训质量。

(二)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培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在制定培训方式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来设计培训方式。

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那么审计培训时针对这部分培训内容可以采取互动性强的授课方式,设计一些有趣而又有启发的现场模拟情节进行互动,让参训人员更投入、更有收获。

另外针对一些理论性强的培训内容,可以采取一些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会更有成效。培训时可以根据审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研讨,选题注重结合实际与实践性,采取讨论的形式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可分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最终采用适宜的方法将讨论的结果对学员进行指导。 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进行一些案例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的目标、内容,引入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案例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内容要与审计工作相关。

(三)授课者内外结合形成互补

在很多企业里都有内部讲师,这些内部讲师自身就是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他们能够了解行业情况,了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真正的培训需求,甚至了解参训人员的性格特征,由内部讲师来担任授课者可以讲其最擅长的课程,用参训人员最喜欢的方式去传授知识技能。但是,内部讲师也有其局限性,他们往往权威性不够,由于和参训对象是同事或同级,所以说服力有时候略显不足。在培训中同时再聘请一些具有权威的资深专家讲师进行授课,可以保证其知识传播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培训中授课者的内外结合,对培训效果形成了互补,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四)加强培训考核

对参训学员进行检查考核,是评估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很多时候学员往往认为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获得证书,所以加强培训考核,让企业的培训证书变得具有权威性些,每次培训保持一定比例的不合格者,这样就会激励学员努力并认真地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结语

总之要提升企业审计培训的质量,除了采取一些措施外,还需要得到企业管理高层的重视,几乎所有企业的管理高层似乎都支持员工培训,但支持和重视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组织企业审计培训除在形式上要灵活、生动、活泼,易于为审计人员所接受外,切忌避免单向灌输,走形式主义、走过场,紧密联系实践,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真正达到和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企业审计培训质量。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6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开创审计各项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省的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按照*大报告中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把教育培训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上,加强领导,增加投入,齐抓共管,开创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现就*年度我省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职级,不同岗位的要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专项业务培训;加强宏观经济、法律制度、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审计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适应审计工作发展需要。

二、具体计划

(一)市、县(区)局长培训班。培训对象:*年以来,从其他系统调入各市、县(区)审计机关任职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内容: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准则、审计职责和权限、审计依据和证据,常用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计划、审计文书撰写、宏观经济知识等。通过培训学习,使新调入的领导干部尽快适应审计工作发展要求,提高审计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处级干部进修班和研讨班。培训对象:全省审计机关处级干部。1、选派40名五十岁以下的处级干部到全国著名高等院校进修学习;2、组织处级干部到有关省市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开拓思路,推动全省审计工作发展。

(三)查帐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全省审计机关缺乏审计实践经验的业务干部,聘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的处长和业务骨干,讲授查帐技术方法和查帐技巧,提高审计干部查帐技能。

(四)公文写作培训班。培训对象:省厅各处室、直属单位的业务骨干,各市、县(区)审计局综合部门负责人。聘请有关领导、专家讲授公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公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审计文书写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审计干部公文写作水平。

(五)计算机审计培训。1、审计署企业财务审计软件培训班,培训对象为省厅业务骨干和各市经贸审计或企业审计人员,讲授审计署与澳大利亚合作的企业财务审计软件;2、组织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审计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3、会计电算化知识及会计软件培训班,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有关会计软件。通过培训学习,掌握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基本原理,推动我省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

(六)审计师资格考试辅导班。根据*年审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聘请专家对有关内容进行系统讲解。

(七)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辅导班。省厅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考试考前师资班学习,作为我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辅导班老师,根据*年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有关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八)选派审计干部参加业务和政治理论培训。一是按照审计署、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部门的有关要求,分期分批组织审计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二是组织中青年业务骨干学习境外会计和审计制度,推动审计工作与国际接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三、几点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做好新时期审计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教育培训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抓好教育培训工作。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7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目标缺乏指导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市场对会计、审计岗位的需求,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审计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中,由于审计实训教学素材少、难度大,效果差等原因,明显存在突出会计,弱化审计实训教学安排,实训计划不合理等现象,致使会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在实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没有细化,没有特色,使实训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作用被弱化。

(二)实训建设体系构建不均衡

会审专业实训建设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这两部分建设不均衡现象。硬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可直接购买或引进的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而忽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参考较少需要自主编制的实践教材,如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易于实施的教师实践能力建设,而忽视了实训教学方法建设,特别是对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对“合作制”“仿真制”实训模式盲目引入。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文秘站:设计的,只是简单对等安排,缺乏专业特色分析。其次,会计、审计各专业主干实训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但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只关注课程知识结构上的先后关系,忽略了课程知识体系上的互补性,没有充分整合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将会计和审计的实训融合寄托在综合实训上,浪费了有限的实训资源和时间,降低了课内实践和单列实践课程的效果。

(四)实训教学素材单一

目前会审专业实训教学素材存在会计实训素材一边倒。审计实训素材匮乏、单一的现象。大多数高职高专审计实训多以审计过程的单项实训项目设计为主,缺乏系统性。从仿真实训上看,审计实训软件匮乏,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如《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审易465审计模拟教学软件》,没有涉及内部审计的实训软件,无法满足内部控制时代的岗位需求。且审计教学软件提供的案例跨越时间短,经济业务变化少,训练类型单一,多为差错舞弊的账项审计类型,无法提供对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等重要审计环节训练,与实际审计存在很多差异。

(五)实训教学资源分配不科学

会审专业会计、审计实训虽然在实训课时安排上相当,但从实训资源应用及效果上看,审计实训差很多。从教学师资分配上看,没有合理分配和运用实践型教师资源。课内实训大多由理论课教师教授,主要是针对理论要点的理解和训练,缺乏实训指导性。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要求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教授理论课程。造成单设实训课在实训课程比例逐渐增大的教改趋势下,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师担任,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

(六)教师队伍实训能力不足

目前各高职高专都很关注“双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实践锻炼时间短或不连续,财务、审计部门等问题,老师很难真正深入系统的参与企业的账务核算、财务管理,甚至对会计流程基本的十大岗位都没有全部体验。审计实践也顶多完整参与一两项审计业务,对审计职业判断培养、审计方法的运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审计沟通技巧等的理解不够透彻。其三,大多数专职教师对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热点和政策走向不了解,不熟悉,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实践岗位发展需要,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效果。

二、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建设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会审专业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教育,专业具有开阔的就业范围。即可从事会计工作、又可从事审计工作。基于设立初衷,专业培养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培养地区中小企业的骨干会计人员、基层会计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向,应针对会计、审计两种岗位要求,重点提升学生会计、审计岗位的职业判断、专业基本实践技术、管理理念、软件应用能力、内部控制、资产评估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训建设体系

注重专业实训建设体系的均衡发展。以专业为分界,课程为核心,实训为基础进行系统构建。硬件建设中除继续加强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外,应加大实训教材建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者并重,后者优先的指导下,加强实训素材组织实例化和模拟课程的制作。根据专业标准化管理的需要,规定每门课程素材的基本标准,建立课程实训教材开发制度,纳入各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现既符合课程的内涵要求,又利于课程间的协调。软件建设方面,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实训教学方法研究,建立研究团队,推行案例教学和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科学引入“合作制”和“仿真制”实训模式。 (三)科学安排实训课程

课程安排是实训教学建设的基础,应依据专业知识体系特点,结合行业需求,科学组合。单列实训课程以专业必备实训课程为主。适当考虑会计和审计中运用广泛的实践技能。必备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实训、中级财务会计实训、纳税实务实训、审计学原理实训、社会审计实训,增设课程是内部会计控制实训和会计报表实训,它们不仅是会计、审计岗位中广泛运用的技能需求,也是内控时代的必备技能需求。课内实训主要以补充单列实训的课程为主。如设立成本会计课内实训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设立会计电算化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常见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完善会计基本技能作补充:设立内部审计课内实训、资产评估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内部审计和资产评估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审计实训技能作补充。综合性实训课程则包括理财之道软件实训、ERP沙盘模拟演练、会计实务模拟实训、审计软件综合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管理、审计分析等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四)优化实训教学资源

首先,应该充分挖掘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实训顺序,节约实训资源和时间成本。大一下学期为基本技能学习期,开设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实训)等,主要针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是学生对手工做帐各环节实际操作的掌握和理解。大二上学期是会计基本技能巩固期。开设中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中财)一阶段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纳税实训等,主要锻炼会计岗位实操技能,重点是在中财实训中增加会计流程实训内容。大二下学期是会计与审计基本技能互补关键期,开始引入审计基本技能。大三上学期是会计与审计专业技能融合期,主要侧重会计综合实训、各类审计实训。会计实训结果可作为审计实训素材。大三下学期是专业综合技能巩固期,该阶段主要是专业实习,同时以导师制方式安排审计综合实训,作为毕业考核,进而实现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实践锻炼。

其次,分阶段、合理进行不同教师角色的分工和配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标准化。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阶段,实践课程尽量安排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为主导教师。理论课老师为助教。既能保证实践课授课效果。又为理论课老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途径。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均衡阶段,则可将理论课和课内实训交由同一老师教授,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上单列实训或综合实训课。

(五)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方向的要求进行补充。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包括基本素养、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基本素养除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外,应补充专业沟通能力:专业基本技能除会计和审计软件应用、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基本技能(如凭证编制、发票识别、账簿登记等)、会计和审计的基本职业判断等外,应补充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考取从业资格证。专业技能除了对会计、审计循环各岗位职责和岗位专业技能的把握,会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综合分析外、还应增加不同类别审计步骤中的专业应用文写作、专业分析方法与沟通能力的综合运用。

(六)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方法的使用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接受能力、学习兴趣,认真分析各实训教学方法的优劣,阶段化地推进和优化教学方法。首先,高职高专应充分挖掘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的优势,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广泛推行。将高职高专及下属实体的财务、内部审计实例编入案例或实训教材。提升教材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其次。有效组合“合作制”和“仿真制”。由于会计和审计性。“合作制”不适合进行大批量学生的实训,故应本着双赢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养,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企业的后续教育或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合作单位为高职高专提供老师实习岗位,提供实践素材,提供高级专业人员的专题讲座等。“仿真制”能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一致的实践锻炼,但受会计种类单一性、业务特殊性和制作成本高的局限。故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培养目标面对的就业主体。选择对应会计种类的仿真模拟案例,并将其放在会计、审计综合实训中,而将仿真案例中的特殊业务作为相关专业教学的案例素材。

(七)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这是会审专业硬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限制,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而定,最好选择校企合作方向,可跨区域引进。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建立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前厂后校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以模拟实训室为主,除常见的会计、审计模拟实训室外,还应建立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实训室,以完善岗位及环境模拟实践。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审计学 教学

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培养理论精通、专业技术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审计学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实务具有较强的应用操作性。但当前一些高校的审计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传统规范式审计教学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为目的的体验式教学,是当前审计教育改革的热点。本文试图构建审计体验式教学模式,为高校普遍应用审计体验式教学提供参考。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相关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领悟体会,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的实现方式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课程实训、校外实习、项目作业等方式。

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以知识传播者、教学评估者的身份存在,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多为单向沟通。体验式教学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和团队协作;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以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两种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要求也更高。

二、体验式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行业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且有又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在教学上以行业需求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注重学科的交叉复合与行业应用,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审计学理论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透彻,因此模拟审计情景开展审计学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理解审计理论、拓展审计技术能力有较大帮助。体验式教学在审计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案例讨论、课程实训、校外实习、课题研究等方式等。

(一)案例讨论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的学生大多高中毕业就直接本科进行学习,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审计思维尚未建立。案例讨论则通过模拟某种审计实务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了解审计情景;并将之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理解学习,运用审计理论对审计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升学生在实务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可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在小组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批判性思维是审计实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因此其对提高学生给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审计学课程与实务工作结合紧密,大部分内容都可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情景的真实性、趣味性、互动性能增加学生学习审计学的兴趣、满足学生成为模拟审计师心理成就感,促进学生融入学习环境,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教学可利用已披露审计失败案例、审计相关影视作品资料、审计模拟案例等协作完成。审计案例教学已成为当前审计学体验式教学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

(二)课程实训

课堂案例讨论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审计场景运用审计理论进行分析,对审计整体把握不足。课程实训则将学生假想为审计人员,分角色、分岗位全面实施审计工作。课程实训将经过业务简化、重点突出的模拟企业作为被审计对象,有助于全面、精准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结合实际的水平。课程实训可采用手工实训、电算化实训等方式进行。随着审计软件的普及,电算化的审计实训应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崇,与时俱进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储备的先进性。目前教学用审计软件逐渐增多,数据库也在增加逐渐丰富;这对体验式教学在审计教学的应用有很大帮助。

(三)校外实习

课程实训所使用的样本公司通常经过特殊处理,其与审计实务工作中的公司仍有一定差距。校外实习则是使学生进入真实审计环境中进行学习,其可以通过学生参加会计师事务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见习等方式进行。实际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应有的职业胜任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校外实习可能使得学生面临被审计单位对其审计职业道德的挑战,如何合理处理审计职业道德事件是校外实习对比案例分析、课程实训而言独具的优势。校外实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深入了解审计行业现状;这避免了应用型本科审计人才与实务脱节问题的出现。

(四)课题研究

应用型本科审计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其业务能力,还关注其创新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培养;课题研究可由教师带领下进行或自行申报展开。教师可利用其自身或者与学校合作培养单位资源获得相应的审计课题,让学生以此作为审计对象应用审计知识解决审计工作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以其信息的真实性、理论性著称,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组织、耐心指导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行申报课题,对其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审计工作难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较多且信息公开程度逐步增大,学生自设课题研究逐渐成为被业界所接受的一种形式。

三、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审计教学需注意的事项

第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冲突。体验式教学可以应用教学中与实务相关知识点的教授、但一些纯审计理论定义、推导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须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础,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

第二,体验式教学是否成功受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水平高低影响。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准备恰当的情景配合教学、关注学生在体验中的反映并及时解决体验中出现特殊状况。

最后,体验式教学的成果需要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影响体验式教学效果的问题并妥善解决,保证体验式教学的成效。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审计学;教学;特点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69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1 民办高校审计学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审计专业日益走俏,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审计专业或者在财经类专业内设立审计课程,与此同时,审计学教学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上的差距,再加上审计课程本身晦涩难懂,导致审计学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为审计教学的一大通病。而且对民办高校而言,经费投入不足和教师待遇不高等问题,使得有些教师上课就是完成任务,对自己的教学质量漠不关心,学校督导检查也不到位,导致民办高校审计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2 民办高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2.1 教材建设方面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材选择参差不齐,基本上没有自己主编或参编的教材。笔者认为,必须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来选择教材。民办高校很多都有校企合作,以南昌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就和很多汽车制造业合作,学院可结合这一优势,编制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审计案例教材,在完善和提炼以前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把理论融合进审计实务的具体操作中。另外,我校也专门设有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会计专业,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单独选择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的《审计》教材。

2.2 教学内容方面

据笔者对周边民办高校审计学课程的了解,大多教材的重难点都放在审计概述、职业道德以及审计风险上面,很多高校甚至全篇都是理论阐述,完全没有审计循环的实训内容。有的高校直接把审计课程教学全部放在审计实训中心授课,让学生自己操作,完全不做理论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收效甚微。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学习任何知识都必须先宏观再微观,如果只讲实训内容,容易造成学习片面化,只学理论又会使学生迷惑不解,必须将二者相互结合,在讲述审计基本理论的同时,结合审计循环具体的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

2.3 教学方法方面

现在的民办高校,由于资金短缺,教学的主要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上。这种教学方法,尚可应对基础学科,但并不适用于综合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审计学教学。现如今,民办高校的改革重点是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要求毕业生真正具备实际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响应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号召。

3 强化审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校内审计实训平台,加强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的会计学专业中有一部分是注册会计方向,但对他们的授课和方式完全和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学校本科教育刚刚起步,缺乏人才培养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审计实训中心的建设。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训基地的授课来弥补纯理论授课的缺陷。为此,学校必须加强实训平台的搭建工作,和软件公司协商,合理控制费用,开发出适合民办学院自身特色的审计实训软件。软件的建设要尽量做到实用性和拓展性并重,以方便教师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

3.2 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

审计学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会计师事务所,而事务所本身容纳的实习生人数有限,再加上民办高校学生的总体素质欠佳,到事务所找工作难免困难重重。即使学校开设了实训基地,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仍然很难找到实习单位。鉴于此,我校可联合一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事务所的某些业务放在学校做,这不仅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能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审计实务,同时,也有利于事务所节约成本。由此可见,在审计学教学中引入事务所合作,对学校和事务所大有裨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韩晓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6).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审计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7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审计专业成为高等院校近年来众多学子报读的热门专业,高职院校也纷纷设置审计专业或在财经类课程中开设审计课程,为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输送后备人才,但是当前的审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笔者从事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多年,每学期教学结束都会有很多感想:为什么花费这么大的心血和努力却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为什么教师和学生的默契度达不到理想状态?为什么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怎样才能让同学们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自觉地学习?对此,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现状分析

1.审计课程的特点分析。①涉及知识宽泛,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审计学是我国高职院校财经类会计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并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相互渗透,融汇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计算机、统计学等知识,具有知识更新快、综合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所以,要想学好审计学和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对以上各学科知识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对知识融会贯通,但目前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存在少、散、不够扎实的情况,不能将各学科知识系统联系起来。由此造成部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不得不停下来复习相关的会计知识,这样既费时又费力。②审计实务中的职业判断,让习惯于“标准答案”的学生们难以把握。审计课程的思维方式和其他会计类课程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一个事件的判断,它没有直接唯一的依据和结论,它更多依据的是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例如,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把握、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和对可接受审计风险大小的确认等,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而不同的注册会计师,由于专业学识、职业经验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客户的专业判断也很难完全一致。这对审计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头雾水,云遮雾罩,是非难辨。③操作性强,学生难以把握其关键环节。

审计中所讲的业务,极少会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教材在举例介绍时,几乎都是简单介绍审计人员通过实施了某些必要的方法,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多也就是提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或介绍经常容易出现错弊的表现,很少涉及具体的审计过程。如,错弊的逻辑推理、审计人员的分析思路等关键问题根本没提到或涉及很少,导致学生想象的多、眼见的少,这使得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

2.审计教学中的实训建设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学实训建设相比较成熟的会计实训或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建设和配备明显滞后,缺少实训项目内容、实训项目教材、实训软件及实训教师。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体系中,实训环节明显出现了坍塌,成了实训项目中的短板,不能有效地支撑审计理论知识。

3.从事审计课程教学的教师素质分析。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但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参与社会审计活动的经验。而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曾经从事过审计实务工作的。所以,教师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不但无法对案例资料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判断,而且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激烈、深入地讨论,很容易造成讲授的课程内容空洞,索然无趣,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高职院校审计教材分析。目前,审计教材种类很多,但是真正有新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很少。现在我们的审计教材基本就是审计准则的讲解和重复,理论内容太多,案例很少,这对于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初学者来说会觉得抽象、枯燥、难以理解、没有吸引力。另外,相关的实践和培训教材太少,案例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二、应对审计学教学现状的建议和策略

1.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方法灵活。审计教学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晦涩的专业术语一定要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出现的理解偏差和错漏。另外,鉴于审计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当前的审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众多媒体信息融合到一起,然后通过屏幕将审计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审计的工作流程,使得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学生学习起来也更为轻松愉快,从而可以让枯燥、抽象的审计学习变得更为形象和有趣。再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的运用减少纯准则条款的讲解,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生活实例取代照本宣科的书面语言等方法以唤起学生对审计课程的热爱。

2.科学选用审计教材、合理规划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审计教学中,应选用结构合理、案例丰富、适用性强的教材。比如教材在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加上相应的配套习题、典型案例、社会时事和实训资料。另外,条件允许的话开设审计上机课,类似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让学生觉得审计知识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以操作的。

3.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计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想要提高审计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环节的教学。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样的教学互动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我院而言,我们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放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大三的学生在进行会计模拟实训,大二学习审计的同学可以在一旁进行相应项目的审计检查,经过自己的审计检查,再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同学们能很快掌握相关项目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以及双重目的的测试的要点,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审计实践能力,而且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4.完善审计实验室的建设。要想学生切实学好审计,必须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而审计实训室则是学生模拟参与审计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模拟实训应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等准备工作开始,到审查具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给出审计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最后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等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系统的模拟实训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不再会觉得审计好像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希望学院提供整个审计流程所需的资料、用品以及相关的设备,以确保审计实训效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能为学生参与课堂的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参与社会审计活动的经验。所以,要提高审计教学效果、实现案例教学的良好互动,必须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学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造条件或鼓励校内教师争取机会去企业、机关、会计师事务所锻炼,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积累审计经验,回到课堂上可以言之有物、言之有趣;也可以聘请校外会计师事务所或党政机关的合格专业人士来学校代课,重点负责审计实训环节的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审计学的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面对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积极应对、知难而进,努力开创出顺应社会发展、学生需求、教学需要的新局面,以提高审计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艳茹.进一步改进审计教学的思考[J].现代审计,2009,(6).

[2]张丽.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8).

[3]姚晓蓉.关于提高审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0,(1).

[4]张咏梅.关于审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1,(7).

[5]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审计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能力是国际化审计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提升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有助于国家审计署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推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开展双边或多边协同审计。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略谈浅见。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协同审计及审计准则趋同

中国政府提出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 “一带一路”战略,其目标是中国与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共同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方向正确、合理有效的政策来贯彻落实。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这些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能有效预防、揭示和抵御“一带一路”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矛盾和风险,这也是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该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三者之间的整合协同以及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审计合作与协同为基础。

国家之间的协同审计以各国之间遵守共同的审计准则和国际合作机制为前提,即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尽管我国目前实施的审计准则中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分析性程序、审计报告的结构等重要内容基本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趋同,但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遵循国际审计技术标准困难重重,需要我国在审计协同实践中克服困难、逐步推行。审计署2008~2014年间开展的联合国审计成效显著,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动国际审计标准趋同以及沿线各国之间的协同审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战略实施过程中,审计署应发挥主导角色,协调沿线各国审计机关、整合审计资源、领导和协调沿线各国政府审计开展协同审计监督,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保驾护航,协同促进沿线各国国家或地区良治。

由此可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产生了国际化协同审计的实际需要,也对国际审计趋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战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审计服务的国际化趋势,使审计人才流动由单向的“引进来”为主导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发展新常态。该态势导致了我国审计需求的升级、目标的移位、内容的拓展,进而对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语言素养、人文与国际视野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的国际化审计人才。“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化审计人才应在深入理解我国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等口径、无缝隙”地阐述中国特色的审计实践,同时不断汲取世界各国审计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进而促进沿线各国的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使其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协同审计。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结构和现状

外语能力是国际化审计人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国际化和趋同化趋势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下,尽管有学者提出推进我国国家外语战略转型、建设多元化的国家外语资源种类的长远规划建议,以满足“一带一路”多元化语言格局的现实需求。但面对国际审计协同的迫切需求和当前审计趋同的语言载体主要为英语的实际情况,除加强高校国际化和双语化审计人才的培养之外,当务之急是提高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具体而言,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通用性外语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掌握和使用审计及相关行业专业外语词汇的能力。

为了解我国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现状,我们在国家审计署及部分特派办(主要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开展了小规模调查。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外语能力离国际化审计人才的要求尚有差距,并表示外语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难以参与国际化审计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审计等专业外语知识匮乏。所有被调查对象表示:审计工作中最主要的困难在于不熟悉审计及相关领域专业术语对应的外语表达,导致工作实践中无法熟练进行审计专业术语的听、说、读、写、译双语活动。

2.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尽管绝大部分受访对象拥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水平已四级及以上水平,已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大多数人表示:读和听的接受性能力优于写和说的产出性能力;加上开口说外语的自信不足,大多数人仍难以运用流利外语进行日常口头交流。

3.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强。缺乏该语言所在国的经济政策、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较弱,缺少独立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活动能力,不利于国际审计业务的开展。

三、审计人员外语能力提升途径

为满足审计客体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需求,我国审计系统人员的专业背景较为多元,包括会计、计算机、环保、法律、中文等。目前,为弥补审计人员财务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欠缺,审计署主要采取离岗集训的形式进行培训,要求参培人员在短期内完成数十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学员的接受效果也不尽相同,并且开展的与外语能力相关的培训项目也较少。为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审计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审计人员的外语需求分析。在人员能力提升中,培训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对培训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只有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激活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提升需求,同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培训的供给侧改革,才能实现培训的供需平衡、提升培训的适切性和有效性。因此,审计干部培训机构应开展“一带一路”背景下审计人员的外语需求分析,从审计人员中挑选典型对象进行非结构性访谈,再设计问卷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外语能力现状和主观需求。同时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计划及其对审计人员外语能力的客观需求,形成 “一带一路”背景下审计人员的外语需求报告,依此进行审计人员外语培训目标、内容、计划、方法的制定。

2.开展基于慕课的审计人员在线培训。尽管审计署已经构建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但从目标和内容方面根据审计人员的级别、专业、岗位和任职年限仍未实现精准培训,也难以实现培训资源的全员覆盖。此外审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传统的线下培训耗时费力,导致审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新形势下审计干部能力的提升。在当前基于慕课的在线教育方兴未艾的情形下,我们应变革传统的培训形式,大力推广基于慕课的在线培训形式。为此,审计干部培训机构应与相关在线教育平台合作,或选择已有的慕课课程;或组成包括相关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具有涉外经历或海外背景的审计工作人员的课程开发团队,开发审计人员国家化职业发展慕课课程群。除中文授课的慕课专业课程外,课程群还应包括一般通用英语课程(尤其是国际英语交流课程)、审计及相关专业英语课程,以及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语情的跨文化课程。

在课程管理方面,审计干部培训机构应对慕课课程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引导审计人员根据组织需要、岗位安排和自身的学习需求,从易到难、从通用到专业,弥补在审计专业基础知识、国际审计会计准则、国际资本市场及国际营销和管理等专业方面素养的不足,同时提高自身的外语素养及人文与国际视野素养。

在教学模式方面,针对审计人员的慕课课程教学应紧密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将讲授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务有效嫁接。同时,各单位还应建立基于QQ群、微信群的慕课学习小组,并通过学分银行和微学历等方式推广对审计人员慕课学习经历的认可,同时通过年终考核加分等措施鼓励他们选修慕课课程。

3.开发多模态审计英语语料库。鉴于审计人员在审计专业外语词汇储备方面的不足,审计干部培训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审计业务的内容,利用现有的语料库,如上海交通大学的JDEST语料库,或开发审计及相关行业的双语或多语平行语料库。语料库是由大量真实文本集成的、可供计算机检索的大型电子资料库,语料库所拥有的机构词检索、语境共现、词频统计、词块提取等功能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为准确、迅速地获取和掌握相关的高频核心专业词汇及其搭配、熟悉相关专业的文本特征和专业知识,以帮助他们迅速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在两种语言间进行切换,进而大大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审计人员外语能力培训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导向,树立“以语言能力培养为载体,以专业知识和能力拓展为目标,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手段”的培训理念,力求培养“宽知识、重能力、懂应用”的国际化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有助于我们汲取西方审计精华,体现西方英美语言表述的全球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共性”,洋为中用,更有助于体现中国审计的历史传承,将中国业已成熟的审计理论和方法,用双语的方法与国际的审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宣传中国审计、突出“中国元素”。通过审计国际化彰显中国特色,帮助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行走,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服务,为“一带一路”新格局架设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通过审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家义.深入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 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J].审计研究,2010,(3):3-4.

[2]沈琦.“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9-13.

[3]杨明月.国家审计机关能力提升视角下的审计干部培训研究[J].审计研究,2015,(3):49-55.

[4]解丽.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审计人才外语培训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开发,2016,(3):65-67.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2篇

摘 要:审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重要学习课程,同时也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关键。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审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工学结合下的审计课程改革,从制定专业审计课程标准、编制科学的实训内容、调整考核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推进审计课程改革实践,提高审计课程教育质量,为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人才。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审计课程

审计课程是高校会计专业中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比较困难。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素质、技能等要求越来越全面,在这种形势下,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审计课程开展改革,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试制度,提高学生审计课程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专业的审计课程标准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我们需要对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科学合理地编制新的审计课程标准[1]。

(一)改变传统学科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的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在进行具体的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审计课程知识的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构建课程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培养专业能力。

(二)更新课程内容

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视作主要课程内容,选择理论知识需要和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紧密结合,并对会计专业对理论知识的需要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审计师资格证书对专业理论知识、知识结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也要考虑。

(三)开展工学结合

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学生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形式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和利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评价教学成果时应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相结合[2]。

二、编制科学的实训课程结构

(一)电算与人工算法比较

对审计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审计基本课程结束之后,学生根据相同的一套资料,借助财务软件进行审计处理,比较电算化和人工算法之间的差别,并进行两种算法的核算和评价。

(二)优化实训内容结构

首先进行单项实训内容的整合,重视单项实训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层次,通过单项实训内容的调整, 形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实训体系。在大二接受会计手动模拟实训,并使用电算化实训验证其实习结果,在大三时,使用大二实训过程中使用的手工实训资料进行交叉会审,而手工实训资料在进行适当修改之后又可以用作低年级学生进行会计知识学习时的基础资料[3]。实训中产生的会计报表,能够作为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供给学生在财务分析实训中使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对会计学科体系的全面、深入的认识,提高对前后序列实训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三)采用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需要采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实训课程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因而,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式、PBL教学方法、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实训教学效率。

三、构建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课岗结合

课程与工作岗位结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选择实践性强的内容,实现课程内容和审计岗位之间的融合,而且有意向国家审计相关证书考察方向靠拢。在审计主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以独立审计为主线,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三种形式进行讲解,以财务审计为主,辅以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内容,按照审计员岗位要求,对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专业性格进行培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具有相当的调查能力,监督检查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对审计教学内容开展创新,选择组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联合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局等行业单位专家,协同进行审计课程教材的开发,对审计各个阶段使用的审计方法进行演示,使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更直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建设审计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案例、实训和就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学校可聘请优秀的审计人员作为指导教师进行实训课程的指导,并积极聘请审计界专家开办审计专题讲座,让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和学习,企业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学校是企业人才的源头,积极推荐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就业。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就业机会。

(四)制定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制度

把学生的能力水平作为成绩考核的核心,参考课程评价思想制定考核制度[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配合平时成绩。期末试卷可采用单项、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和综合题等题型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则需要包括作业情况、课堂提问情况、实训表现、阶段性测试等综合内容。同时要重视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通过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职业能力水平进行准确评价。

结束语:

高校审计课程改革应该以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套用以面对和解决会计工作中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方法体系为改革目标,当地本科院校需要在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会计专业就业形势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专业、课程、教材的调整,全面开展教学内容改革,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制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视作审计课程的教育目的,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重视实践课程,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结合,通过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专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马宪亭,尹新爱.关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2,(09):3-4.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审计实务 现状 对策

一、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不科学

1.教学进程有待改进。审计实务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税法、公司法、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能删减更多课程的前提下,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集中在某个学期学习,比如审计实务与财务管理同时开设,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2.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教学往往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为主导,注重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以介绍审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大量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审计工作存在片面理解,没有使学生得到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很大,其特点是教材语言晦涩难懂、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高,教师在授课中的主导作用很突出。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盲目地使用这些方法。比如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供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分析直至得出答案。审计的案例分析应该是发散型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培养会做试题的学生,培养不出会做审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又如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需要以小组的名义分析问题,出现了学生不配合、不主动的场面,反而使教师运用新方法的激情被削弱,使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三)缺乏适合高职审计实务教学的教材

高职院校审计实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专用教材。二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行编写的版本各异的审计实务教材。前一种情况,教材过于厚重,内容过于复杂;后一种情况,教材内容组合过于随意,章节选用标准不一,知识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培养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四)现有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审计教师参与审计活动的经历较少,缺乏审计经验,拥有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即使有些授课老师以前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短暂经验,但还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制约了审计实务课程的整体效果,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虽然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从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机构“请进来”的做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但是,由于兼职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自身工作相对繁忙,难以保证授课质量。

(五)审计实务课程实训建设滞后

相比较高职院校的相对成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条件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实训建设明显滞后。无论是实训项目、实训教材,还是实训项目的指导老师,都非常欠缺。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审计实务课程实训环节明显出现了坍塌,成为实训项目中的短项,不能有效支撑审计实务理论教学的需要,无法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审计工作流程,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链条出现了断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审计实务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审计实务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进程的安排要加强课程间的协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全面。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以培养综合素质学生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等结合起来,并通过审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充分准备,教学方法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大,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对晦涩的审计实务用语一定要做到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会计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储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审计案例,鼓励学生尽量发散型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对于审计实训,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完成工作。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审计教材的完善

在教学中教材是决定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前述审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教学中,应尽量选用实践操作性强的教材。如果可能,各高职院校可联合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编制统一实用的审计教材。

(四)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各种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尽可能提高课时报酬,聘请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兼职教师,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五)尽快完成审计学实训环节的配套建设

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团队,尽快完成审计实务实训项目的配套建设,从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实训活动的指导老师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支撑审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通过跟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创建手工审计实训内容及购买审计实训软件,模拟真实的审计环境,加大审计实务技能的传授容量和密度,提高学生审计实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 凌.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3(5).

[2] 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3] 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学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4] 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4篇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6-0127-03

摘要:审计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以及成长中的专业,在面对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专业建设显得更加重要。文章在论述应用型人才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审计专业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建设的路径:结合应用型转型的背景及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制定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厚基础”为指导思想,设计课程体系,同时加大实践课的权重,建设“三维一体”的实践体系,提高专业主干课程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招聘具有审计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另一方面要切实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 审计学专业 专业建设

一、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可见,未来的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毕业即上岗”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了适应高校应用型转型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必要首先了解应用型人才的特征。一般而言,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够熟练地将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实践工作中的人才。国家提出应用型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理念的一个根本变革,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参与社会生产的速度与能力,与以往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具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型人才强调基础知识“精”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围绕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而开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更加注重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忽略学科体系的完善性、前沿性。

(二)应用型人才对科研没有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的大学,有科研型大学、综合型大学,还有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转为应用型的大学。科研型大学,主要注重前沿的知识动态,更加关注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这类大学在我国应该是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大学都应该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在一线工作中能够具有极大优势的专业型人才,比较而言,对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

(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二、高校审计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培养本科审计学专业人才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39所扩大到2016年的93所,而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达467所,相比来看,审计学专业开设的学校数量太少,招生人数不多,而且审计学专业在整个管理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比如大连财经学院,从2012年审计专业单独招生以来,2012年招生人数约130人左右,到2016年只招收了50人(中国科教评价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鉴证和咨询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招生人数的缩减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8 374家,其中总所7 373家,分所1 001家,主要分布在广州(含深圳)、北京和山东;中注协共有注册会计师101 376人,北京数量最多,有12 762人,占全国总数的12.73%,排名第二的是广东,有9 028人,第三是四川,有6 356人。审计作为一个专门的复合型学科,除了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之外,还需要掌握审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以及审计技术,既要求专业性,又需要复合的知识结构。然而,审计学专业在我国高校虽有 30 年的历史,但学科规律尚不成熟,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专业建设还有待完善。

三、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建设的路径

审计学专业建设应侧重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等,其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是重点。

(一)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向,课程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都应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因此审计学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培养目标的问题。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向应用型转变,即审计学专业应立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通晓审计、会计准则,并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的,能够在经济管理领域从事审计、咨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1.以“厚基础”为指导思想,设计课程体系。“厚基础”是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最终落脚点,也是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目前社会对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队伍逐渐从“查账”转向以“鉴证、评价”职能为主。“鉴证、评价”职能是比“查账”职能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职能,但其实质上更加强调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在“厚基础”之上,才能建设好审计专业课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用型审计人才。

2.提高专业主干课程质量。专业主干课程是实现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完备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在专业主干课建设上,大多数学校的审计专业课程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而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除了在内容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所区别外,大部分内容都有交叉,比如无论何种审计,都会应用相同或类似的审计程序与方法,而这些内容没有必要在三门课程中不断的重复。

为此,应探索新的课程设置方式,比如将审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审计学原理、审计技术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

3.加大实践课的权重,建设“三维一体”的实践体系。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构建“课程课内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外实训”“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实训主要是在讲授完理论课程之后,集中1―2周的时间,进行课内实训。比如:基础会计实训、审计学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课程综合实训,主要集中在大四进行,可以开设查账业务实训、报税业务实训、财务决策实训。课外实训主要分布在寒暑假进行,鼓励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实训。除此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应不断转变观念,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除了专业知识过硬外,还应熟练掌握现代化设备和软件的应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

1.招聘具有审计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大多数审计专业的教师,其所学的专业都是会计学,这些“转型”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所讲授的课程甚至自己都没有学习过。因此,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审计教师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一些教师没有接触过审计实践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列举真实的案例,这样也就难以真正将审计理论讲解透彻。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招聘审计专业教师时,应尽可能招聘有审计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从而带动整个审计专业迅速的成长。

2.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审计学专业课程理论性很强,实践性更强。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所谓“引进来”,就是吸引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师,定期给审计专业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并承担审计专业的实践课。“走出去”则是定期派审计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真正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四)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前文提到的“毕业即上岗”,并在自己的岗位上经过简短的培训后能熟练开展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实训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要真正做到“毕业即上岗”,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含软件)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实训基地,做到校企结合。

1.建设高仿真的实验室。审计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应在对众多同类院校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按实际审计工作流程进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职业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高仿真模式下的实验室就是按照真实的审计情景设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分工。实习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作为被审计单位、审计项目组、银行、税务部门。这种角色的分工,既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应在利用好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审计实验室的建设,审计实验室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外,还需配备市场普及化比较高的模拟审计软件。通过一系列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流程,培养其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怀疑态度。

2.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体会真正的职业环境,也能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深化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对于审计学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重稳定性。所以应由学校出面,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实训基地合同,给学生提供稳定而又有保障的实践平台。要增强实训基地的利用率,通过在实训基地实习,随时了解社会用人的需求,从而不断完善培养目标。

(五)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

审计学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的审计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但因受师资、教材等多重因素影响,案例教学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审计案例教材多数为审计过程及结果的叙述,考虑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不够,案例构成缺乏系统性,有些案例取材于国外,脱离我国的审计环境,不能满足审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加之教师参与审计实践的意识不强、机会不多、案例教学经验不足等,使得审计案例教学的推广受到限制。

因此,在今后审计案例教学完善中,必须注意广泛收集、精心编写和选择审计教学案例,使审计案例典型、综合、有难度,与审计理论相关,不断更新,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鼓励其积极参与审计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

四、结束语

审计学专业起步较晚,专业建设本身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又面临着应用型转型的压力,探讨如何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审计学专业建设意义重大。一个专业从产生到最终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身并不完善的审计专业,在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在探索中前行。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审计专业必将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X

参考文献:

[1]马春静.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1):115-118.

审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审计;现状;对策

一、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审计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师生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单一,单线地表现为知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被动学习。审计专业涉及多方面知识,涉及会计、财务管理学、经济法、管理学等多门知识,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无法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审计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必要的企业经验

我国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的审计工作经验,这部分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缺乏企业的审计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严重不足。目前,大部分教师开展审计教学还停留在书本案例上,虽说案例教学法比起枯燥的理论传授已是一大进步,但从课本出发的案例始终还是缺乏新意和自我见解,这种情况下,审计教学无法达到生动、深刻的程度。审计集多方面知识为一体,涉及企业管理和业务层面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理解一个现代企业是如何运行,企业各部门之间如何衔接,学生毕业后又何谈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呢?例如,内部控制是审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理论性强,如果教师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只能对课本死记硬背,应对考试。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以致用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上只会背理论知识,那就失去了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了。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审计教学质量、培养有用的审计人才的重要措施。

(三)实训建设不受重视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重视对会计实训项目的建设,审计实训建设却得不到重视。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审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比会计更加复杂。审计软件的开发人员需要具备的业务知识更广泛,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更多。(2)审计专业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比于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学校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会计专业建设上去。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明显滞后、实训软件和教材缺乏是目前高职院校审计实训建设的现状。审计相关课程理论难度大、实训建设跟不上,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审计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多数教师反映,审计课程不好讲,学生不愿听或者听了也听不懂,如果实训建设还得不到重视的话,学生的就业前景无疑将会受到影响。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审计教学建议

(一)对审计课程进行再认识,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对审计课程的再认识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教师层面的再认识,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开发者,如果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深入,更无法谈到教学效果。现代审计自80年代逐步发展以来,社会地位和重视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审计作为一门专业单独设置,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存在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从客观上来讲,审计相关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难学、教师难讲,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且团队合作能力较强,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来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审计教学常常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比较经典的案例是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和银广夏事件等,但这些案例缺乏新颖性,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只听不想,这也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有所创新,将案例与训练结合,以学生为主导,通过案例引发学生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总结,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不仅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培养新的教师队伍时,应提高新教师的准入门槛,例如招聘有一定年限企业工作年限的教师,并定期对新老教师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能够有一个集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校应该鼓励审计专业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还可以牵头聘请一些知名企业中具备丰富审计经验的教师到学校兼职上课,并组织教师听课学习。另外,教师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进企业,利用寒暑假给自己充电,只有教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课堂变动生动和深刻,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课堂生动了,学生才有兴趣学习,进而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重视实训建设

高职院校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就审计专业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审计业务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审计实训室的建设。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渠道,为学生创造校外实践的机会,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把自己置身于某一企业中,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和体会公司的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才能让学生了解审计业务是如何开展的,通过校外实践,学生可以做大程度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将不断提高。(2)加大对校内审计实训室的资金投入,完善审计实训室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审计实训教学平台,采购审计实训软件等电子资源。

审计以会计为基础,因此,审计实训室应该与会计等相关专业的实训室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实训室中实现角色转变,模拟审计人员的身份对某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李凌.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