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论文范文

小学生论文范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结果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制定如下差异性目标:1.基础目标:明白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海伦•凯勒;2.高级目标:仔细揣摩课文中哪些词语用的比较好,对反映人物的品质有怎样的作用?3.发展目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尝试对课文进行改写。这样的教学目标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但层次分明,而且联系紧密,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起到了定位、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目标任务,不但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得饱,而且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只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把握学生差异,创新教学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无论是性格还是特长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出发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生字和生词时,应考虑到有些学生的拼音基础较差,对于生字语音的掌握存在困难,于是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强示范,在学生面前多停留一会,照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关键教学环节的关注,因为学生此时的特殊需求一定要得到满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登鹳雀楼》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生字在古诗原来位置上,并引导学生继续练读,之后再去掉拼音练读,打乱顺序练读,最后再放到古诗当中练读,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生字练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字的记忆能力,改进学生拼音基础较差的情况。如果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都无法满足学生,那么又怎样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探究呢?因此,当教师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有学生出现读错、读不顺的现象,教师应有意识加强关注,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同桌互助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读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从而促使学生轻松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另外,教师性格的不同也会造成教学方式的差异性,比如喜爱乐器的教师擅长用高雅的音乐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喜欢舞蹈的老师擅长用优美舞蹈来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喜欢做课件的教师擅长使用背景音乐和多彩画面实现情景再现,组织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三、正视学生差异,尊重不同体验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规范的文字训练和语言训练之外,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活动。例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又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紧扣其中的“撑、叫、站”等几个动词,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假如你现在就是那只小鸡,自己做做动作,感受一下小鸡高兴的样子。学生们纷纷兴高采烈地做出以上几个动作,加上课文中文字语言的支撑,这些词语在学生心中已经变得生动鲜活起来,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比如,有的胆小羞怯、有的落落大方,还有的在模仿别人的动作,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学生参与活动的喜悦之情。通过角色体验的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将本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不但充分张扬了学生个性,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感受中,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1、深入接触,了解情况。了解是教育的前提,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我决定更加深入地和庄接触,了解他的真实世界。为了打开他的心灵世界,我尽量避开教育主题,寻找他感兴趣的东西,慢慢打开他的话题。时间久了,我们成了朋友。终于有一天他向我这个朋友敞开了心扉:他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他人,他和年迈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再加上自己是聋哑人,小伙伴总嘲笑他、欺负他,所以他很自卑。到了学校以后,由于不能迅速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导致学习基础没有夯实,再加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老师不喜欢他,同学欺负他。于是他常常用拳头和同学“对话”,捍卫自己的尊严。其实他非常仰慕品学兼优的同学,出于自卑和自卫的心理,便更加排斥优秀的同学。

2、把握特点,制定个别方案。 根据掌握的资料,我认真分析了庄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又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沟通。我对他说:“庄,其实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你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思维敏捷,关心比你弱小的同学,你可以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惊讶地说:“品学兼优!老师,我可以吗?”我肯定地对他说:“是的!只要你努力,一定会,老师相信你。我们共同努力,好吗?”通过和庄的接触,我发现庄有很强的自尊心。于是我在心中给他制定了一个成长方案:(1)寻找优点,树立信心。(2)改正缺点,争取进步。(3)完成学业,全面发展。

3、有效帮助,实现转化。为了克服庄的自卑心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努力的在庄身上寻找闪光点,予以放大。同时要求庄每天为自己找一个优点,和我共同分享。庄喜欢画画,我找到美术老师让他多帮助、多鼓励他。于是美术老师经常在课堂指出庄的画的优点,还经常把他的绘画作品在校内橱窗展出。让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的树立了庄的自信心。这让庄冰封的心灵逐渐融化,愿意听老师的话,有话也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出他身上的不足,引导他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庄较多的关注。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庄的注意力,了解庄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后经常给他“开小灶”,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还特意安排班级学习最优秀的同学和他结成“学习对子”,在每天晚自习的时候帮助他复习功课,让他感受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爱,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针对庄的特殊家庭情况,我在生活上给予庄积极的帮助,经常给他买些生活用品,带他去理发、洗澡。庄生病了,我就带他去看医生、打点滴,给他买可口的饭菜。

经过努力,庄渐渐融入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他变得乐观向上,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学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接触的教育对象都是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由于残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聋人很自卑,自暴自弃,会养成诸多不良习惯。所以我们特教教师更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的过程既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庄这样特殊的学生我们老师更应该放下师道尊严,走进他,亲近他。敞开心扉,以教师博大的爱来抚慰他受伤的心,融化他冰封的心灵。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帮助他克服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2、榜样熏陶,友情感化。同学的榜样作用和关心帮助对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说教。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偶像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端正学习态度具有很好的推动和催化作用。庄由于自卑和自卫的心理,非常排斥同学特别是优秀的同学。如何让庄走出心灵的阴影,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是我工作的一个重点。我让班级的同学特别是品学兼优的同学慢慢的接近他,与之交朋友、帮助他学习,从各方面影响他。让他感受同学的信任,感受同学的友情。在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尊重庄的想法、做法,保持他的自尊心,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体验和同学友好相处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生活。通过同学的榜样教育、感染,进一步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转化效果。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好像不知如何解答的问题,而用假设法分析和推理往往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某商店A、B、C三种商品单价分别是10元、6元、4元,小王买了这三种商品各若干件,共付钱40元。后来,小王觉得其中一种商品买多了,想退还其中两件商品,但是营业员只有20元面值的人民币,没有零钱退。小王只好调整其他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使总价保持不变。小王买得B商品多少件?初看这题,一时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而从假设开始分析,层层推理,思路慢慢就清晰。

1.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A商品。10×2=20(元),营业员有20元面值的人民币,可以退还。与题意不符。

2.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B商品。6×2=12(元),不可退还,而12÷4=3(件)正好可以调整3件C商品,符合题意。

3.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C商品。4×2=8(元),要是总价保持不变,就不能调整其他商品,不符合题意。

从而,可以得出:想退还的商品是B商品。

下面继续用假设法分析。

1.假设原来A商品买了3件,还剩40-10×3=10(元),10=6+4,则B与C商品就只能各买一件,与前面分析的结论不符。

2.假设原来A商品买了2件,还剩40-10×2=20(元),20=(6+4)×2,则B与C商品就只能各买两件,与前面分析的结论和题意不符。

则A商品只买了一件,买B商品与C商品的总价是40-10=30(元),再根据B商品要退还2件再列表分析:

从而得出B商品原来买了3件,现退还2件,只购得1件商品。

可见用学会用假设法分析、推理,对思考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出一题,同学们可用这种方法思考解答。

排球的单价是58元,足球的单价是85元。学校买了排球和足球共14个,一共用去1028元。学校买来的排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二、“骗人的”余数

“叮咚”门铃一响,妈妈回来了,“生日快乐!”话音刚落,妈妈从背后拿出了一盒包装精美的蛋糕。哦,我差点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呀!正当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蛋糕盒时,发现还有一张小巧彩色卡片。我抬头望了望妈妈,只见妈妈神秘地说:“先答题,答对了才能吃蛋糕哦!”啊!妈妈简直变成了“开心辞典”里的王小丫了,我只能先咽下口水,沉着“应战”了。

我看了看卡片,上面是一道应用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一家学生旅行团来上海预订房间,酒店有三种房间:三人间每间135元;二人间每人100元;四人间每人120元,这个团男生15,女生12人,要求男女生分开住,他们怎样预订更省钱呢?我思考了一会儿,决定用列表法解题:

从表中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四人间是最省钱的,每人只要付30元,那就再分别计算男、女生各需多少钱。

女生:12÷4×120=360元

男生:15÷4=3(间)…3(人)

则男生要花:3×120+135元=495元

共需360+495=855元

正当我自鸣得意时,妈妈提醒我这样预订房间是不是最省钱啊?我仔细检查了一下,这才发现做错了,在计算男生房间时被那讨厌的余数蒙骗了,其它剩下的3个人完全可订最便宜的四人间,那男生只需花:3×120+120=480(元)

则共花:360+480=840(元)是最省钱的

这道题的余数就象是一个陷阱,容易误导人,一不小心就错了,看着妈妈的赞许的目光,我吃着香甜的蛋糕,觉得今天的生日蛋糕是最好吃的。

三、计算“魔术师”

每一次考试,基本上都要考到计算,同学们肯定都厌烦计算,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再加上分数、小数,真是烦上加烦。但是,考试终究是要考到计算,那怎样让计算不那麻烦,不容易出错呢?那就要用上简便计算的定律了它可以像一个魔术是一样让我们的混合运算更加的简便!

常见的简便计算的定律有:乘法分配律(也就是提取公因数)比如说下面一题就是在我们看过的一道题目:0.88×93+0.88×7如果这道题目列竖式计算的话会很麻烦,也有可能算错。如果要简便计算的话就可以把97和3相加,然后就可以简便计算了:

0.88×97+0.88×3

=0.88×(97+3)

=0.88×100

=88

这样计算就简便多了,不用再去死算,而且不容易出错。

在计算中,虽然可以用计算公式但是有一些题目还需要一步一步地算,比如说有两组很容易就上当的四则运算:12×48÷12×48和12×48÷(12×48)。第一个看上去可以很快的算出来,其实,这只是一个陷阱,如果非要在第一个上简算,也可以用×12和÷12抵消,转化成48×48。而第二个的运算顺序和第一个是相反的,先算括号里的12×48,然后按照运算顺序把前面的12×48算出来,就可以转化成1÷1结果等于1。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小学生对这个世界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新鲜和好奇,科学课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引导他们参与实践,让孩子们自己通过感官,独立观察。在观察的时候,教师先不要指定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而是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各种方式去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现象,以及观察的过程、方式,把发现的秘密,尽量真实的描述出来,促进学生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达到要求。对事物的特征,有的学生不一定观察发现得很全面,可以由多个学生补充完善,也可以再观察,再发现。如在学习《小车的运动》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实验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拿到实验用品,首先充满好奇的把小车拿起来,看看车厢,转转车轮,放在地上往前一推,让小车向前滑动,玩个不停。对于学生的这些行为,教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制止,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用易懂的语言、文字、表格等,把他们观察物体的过程、方式、特征以及实验数据描述或记录下来,当学生不能准确描述时,要学生反复观察,多次实验,互相补充,直到能全面、真实地得出实验结论,获得物体的共同特征,这样才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活动进行科学发现。

二、自己动手,科学探究,提升操作能力

小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直观形象思维是小学生思维的核心,儿童常常依赖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和卓有成效的!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要让学生一进入科学实验室就有一个新奇的感觉,激发学生上好科学课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想看、想摸、想问、想研究、想动手、想制作。如在教学《摆》一课时,我预先让学生观察,了解自己家钟表的相关知识,自己准备了一座跑慢的落地钟,有个长长的摆,我说:这座钟有什么问题?有谁知道是什么原因?能帮老师修一下吗?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研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探讨本节相关知识!其次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教师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实验中,教师只是介绍一下仪器的用途、注意事项等,充分让学生去动脑、去操作、去探究,学生手脚放开了,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如教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时,要研究硬币的弹性,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玩一玩硬币,看有什么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按照书上三枚硬币的弹法去做,而是自己把硬币像弹力球一样扔到地上或者桌子上,看能不能弹起来,也有的学生把硬币象直尺一样放到桌角弹一弹,看有没有弹性,方式是自己想出来的,异曲同工。再次,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进入探索知识的境界之中。我在教学前总会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到新颖、有趣的演示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探索知识的境界之中。如教学“大气压力”时,我准备了一满杯水,用一张厚厚的纸盖住,让学生猜猜看,倒过来会怎么样?同学们都在思考,议论纷纷,意见不尽一致,但大多数同学认为,水会洒在地上。接着让每位同学都拿起杯子和老师一起完成实验,结果很成功,杯子里的水安然无恙。同学们愕然,紧接着个个眉飞色舞,兴趣盎然,急切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奥妙。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精力集中,教学效果很好。

三、独立思考,科学创造,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与大黄蜂做“游戏”

1

这篇论文由来自英国德文郡布莱克沃顿小学的25名8岁至10岁的小学生完成,伦敦大学学院的博·洛托博士为他们提供了科学指导。

“据我们所知,这是高质量学术刊物首次发表小学生的论文”,英国皇家学会的发言人告诉记者。皇家学会是具有数百年历史久负盛名的科学组织,其主办的《生物学通讯》属于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学术刊物,而这篇小学生论文通过了该刊正常的同行评议审稿程序。

小学生们观察了大黄蜂在实验装置中觅食的行为。在他们看来,科学实验充满了乐趣,就像是和大黄蜂之间玩的一场游戏。洛托为他们提供了“游戏工具”——一个模拟花朵的有机玻璃面板。面板上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中有16个圆圈。这些圆圈可以改变颜色来模拟花朵,圆圈中间有凹槽,用于盛放模拟花蜜的糖水。

孩子们自己设置了游戏规则:当每个方阵周边为黄色而中间4个圆圈为蓝色,或周边为蓝色而中间为黄色时,中间4个圆圈中有糖水。大黄蜂很快就学会了判断这种模式,到中间“采蜜”成功的几率高达90%以上。

为了探索大黄蜂如何进行判断,孩子们还设计了对比实验。比如将中间4个圆圈改为绿色,而周边仍是黄色或蓝色。结果就整组大黄蜂而言,“采蜜”地点较为分散。说明在第一个试验中,它们不是简单地记住到中间采蜜,而是学会了判断蓝黄两种颜色的组合模式。

科学探索充满乐趣

3

布莱克沃顿小学的校长戴夫·斯特拉德威克说,与论文相比,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学校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真正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而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洛托博士则在这篇论文的引言中指出,现在科学课上做的各种实验,基本都是按照规程操作,论证前人的研究结论,其结果早在预料之中。真正的科学探索是无法预料结果的,重点在于探索过程本身,学校不能只灌输给学生已有的知识,而应该激励他们做真正的探索未知的实验。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乐趣,其本质与人类玩耍的天性是一致的,很容易做到寓教于乐。这种乐趣对于大科学家来说也是一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就以此著称,他曾以“会飞的青蛙”获得“搞笑诺贝尔奖”,并曾表示“做科研的时候既能够玩耍,又能够领工资,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而这样做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掌握结果。探索未知本就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对此有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最终成果的代价。海姆曾表示,他用来“玩耍”的实验有99%都不成功,但荣获诺贝尔奖的成果石墨烯却正出自那1%的实验中。

综合新华社报道

获得全新科学发现

2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6篇

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行业。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忘记了“服务”的一切都应针对学生。将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才能更好的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呵护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接触和交流。通过真心换取学生的爱戴,进而让学生将爱转移到学习上。以爱为基础的“教”更显激情,以爱为基础的“学”方能主动。教学中有爱,教师才会更加主动、细心地关注学生,才容易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有助于激励学生不断的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教学中有爱,才能够更加及时的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中所犯的过错,并给予合理的纠正。

二、多种方法激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利用动作反应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来开展英语教学,如果让他们觉得在动来动去中也能够学习到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并还会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英语。

例如5B《Unit6AtaPElesson》中是以谈论体育课上“按指令做动作”为话题,主要围绕Put…on…;Touch…with…等祈使句及其答语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人体相关部位的单词,如arm,hand,foot,leg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功能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操练、运用。笔者让孩子们摸着自己的头或别人的头、脸、鼻、眼睛、耳朵、脚等部位说“head,yourface,mynose,youreye,myleg”等等。然后再让孩子们看投影图片快速说出人体部位的单词,接着开展男女竞赛,争说人体部位。

这样做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然后逐渐加快指令的节奏,学生们的反应速度随之加快,学生在活动中眼、口、耳、手多种感官同时使用,使得他们精神高度集中,脑筋也快速运转起来,加深了这些单词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经过这样的学习,让孩子们觉得英语学习相当有趣,进而想要更加主动的了解英语、学习英语。

(二)以歌曲激趣

小学不仅爱动还很难管住自己的嘴巴,爱说话。我们可以为让学生们在开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英语。在英文中有很多适合小孩传唱的歌曲,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来激发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26个字母歌、JingleBells、TwoLittleBlackBirds等等。如在学习英文字母时可以让孩子们学唱26个字母歌,在唱中学习,这样能让他们更快的掌握英文字母。

(三)幽默语言激趣

利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笑出声来,能够感到内心的快乐。幽默的语言并不是在特定的课堂上才能够使用,而是每一次英语课都可以使用。通过适当的幽默有趣的语言还能够减轻学生犯错时的内疚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因犯错而带来的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英语是非常有趣的,没有什么好怕的。”

(四)利用实物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对于英语学习也缺乏足够的自觉性与自控能力,如果在学习单词时只是让他们死记硬背,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效果也不理想。而如果是采用实物或图片等将那些抽象的单词变为具体的直观的东西,那么他们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产生出极大的兴趣,进而想要主动的去获知应该如何用英语来对这些实物进行描述。例如在教学4B《Unit4Buyingfruit》时,学生需要掌握apple、banana、pear等水果的单词,笔者为学生们准备了苹果、香蕉、梨等水果的实物,学生们看到实物后都想知道这些水果对应的单词是什么,而且还会主动的去记住这些单词。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简笔画、幻灯、投影片、玩具等其他直观的教具来辅助教学,往往也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而且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同的实物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去回忆相应的英语单词,如果发现自己不能想起来,往往还会去主动地查阅工具书,进而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五)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7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身份。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已不再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传统的识字教学是教师领读字音、分析结构、划空等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老师读完讲完之后再去死记硬背,学得非常苦恼,有的甚至厌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拼音、偏旁部首等知识,自行识字认字;利用工具书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去理解字义和词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探索出新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感到自信,识字水平和识字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二、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阅读,深入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切莫急于求成,要给予学生期待的眼神和鼓励性的言语,这实际上也是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个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它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刻,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例如,我在进行《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时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问道:“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时仅有两三名学生举手,如果我立刻提问他们,这将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我用手势示意他们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都举起了手,我这才进行提问。先让一名中等生回答,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具体,又经过另一名学生的补充,答案具体、完整。瞧,这短短的几分钟不同样也是学生思维的空间吗?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遇到与人的交际、合作,怎样与人和谐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新时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采用。在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闪闪火花,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林海》一文时,学生有的网上查阅资料,有的翻阅书籍。他们搜集了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搜集了有关兴安岭的资料,如物产、地貌、地理、历史和现状;还有的学生搜集了文章的出处(原文)。通过生生交流,将不同方面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使每个人的资料更全面了,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我便在这个小组走走,到那个小组看看,无意间我却听到:“军需处长怎么也是一个官,怎么可能将军会认不出他?”偶尔间,学生的问题触动了我的内心,其实这个问题我是没有发现的,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不比成人低。于是我就加入到这组同学当中,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因为积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覆盖了,所以将军没有认出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一段话时,又有学生在讨论时提到军需处长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为什么他在临牺牲前会如此镇定、安详。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我立即将它公布给其他小组,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自己加入到这个组一起进行讨论研究。这两次小组合作,正是由于教师及时发现,并加入讨论,致使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使合作学习的效能发挥到了极点。高明的教师在参与合作中,在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困难时,应不着痕迹地帮助他们攻克难关,到达胜利的彼岸。教师更是一个真诚的赞美者,会对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发出由衷的赞美。在师生合作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尊重与信任,树立自信,并把这份信任与尊重带到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四总结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8篇

小学生处于人生学习阶段的黄金时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发达,对很多事物都处于好奇的阶段。他可能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对事物的是非曲折还是很模糊。因此,这个时候必须告知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慢慢培养他们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以往在计算机的教育上,很多的功能都是由游戏入手的。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同样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小朋友们会以为计算机就像游戏机,计算机技术就等同于玩游戏了。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埋下了隐患。因次,在刚开始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小朋友计算机的用处。

二、计算机教育无时不在,应该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

现在的教育是发散的,多元化的教育。每门学科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把计算机是一件工具的概念深入到小学生的心里。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都使用计算机,并且不局限在课件的制作上。这样,小朋友们会对计算机产生强大的好奇心,让他们有种联想“所有学科的老师都使用计算机,那么如果我会使用计算机了,我是不是就掌握了所有学科呢。”小学生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如果真的产生了这样的遐想,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三、要营造一个学习计算机的良好氛围

学习语言要有语言环境,学习计算机也是一样。在另一个层面上讲,我认为学校就是一个营造学习氛围的地方。计算机的学习和学习语言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现在部分家长总是觉得学校才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不负责任的。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上,家长更应该言传身教。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各个家庭,如果家长一味的把计算机应用在个人娱乐休闲上,那么无论学校怎么教育,小朋友也不会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有的家长可能会提出异议,不是每个家长都具备足够的计算机知识的。这里所说的家长的全力配合不是要求家长也要去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只是提醒家长,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要合理。当您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要想一想对小朋友的影响。

四、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课时不够,而且理论课比实验课多,比例不合理。计算机这门课程的信息量很大,知识很杂,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小朋友们要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加深印象。这就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有了很高的要求。

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为了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育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要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计算机。

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9篇

月日,看望民盟、民进联组会政协委员,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重要论述

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民意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

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版权所有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亿人口、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10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关注人的发展。创新性和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到在学习中创新的新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索、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现在的学习主人,未来的社会主人。

一、更新观念,创设创新氛围。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1、教学民主。

陶行知说摘要:"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要创设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假如教师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圣人"形象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妨碍了学生和教师间平等交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创新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

北京版九年制第七册《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的故事。学习过程中,学生大胆地对教材提出疑问,课文着重写小红军是怎样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直到最后小红军昏倒在草地上,才被陈赓抱上马背。学生提出课文以《马背上的小红军》命题不是很恰当。教师积极给予肯定,"谁能给文章换个更好的题目呢?"此时,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摘要:"可爱的小红军"、"坚强的小红军"、"草地上的小红军"、"倔强的小红军"。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倔强的小红军》最能体现小红军一心想着他人,毫无利己之心的崇高思想。后来,再版教材题目果真改为《倔强的小红军》。这是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最好肯定。学生只有把书本、权威当作"对手",敢于对权威评头品足,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成为尊重事实、独立思索,布满自信的人。

二、鼓励发现,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

1、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新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前提,也是语文学科进行语言文字练习的切入口。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报以满腔热情。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时,教师应在方法上给予指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摘要:

(1)针对课题提问。

(2)从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

(3)从课后思索题中,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新问题提问。

(4)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

(5)从语言的运用上提问。

(6)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提问,非凡要引导学生注重省略号、引号、叹号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提问的地方。

2、师生共同梳理新问题。

探究表明,责任心和自主选择有着密切联系,"要我做"和"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主动选择带来主动的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选择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新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把握创造学习的主动权,学会梳理、比较、选择的本领。《再见了,亲人》一课,在学生质疑问难后,经过比较、筛选,对词语意思、生活常识、时代背景等新问题,有的当时解决,有的放在第一课时解决。第二课时以学生提出的三个疑问作为教学目标。"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为什么说中朝人民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为什么说''''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土地''''能称为''''亲爱的''''吗?"

3、把质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质疑问难不仅布置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深入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疑问,随时质疑。如学习《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学生提出"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炸暗堡,一定要手托炸药包炸吗?"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在反复读课文和讨论后,学生熟悉到摘要:首先"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客观环境如此,没有其它办法。其次"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再去采取其它办法。带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带着对战友、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毅然决然地点燃了导火索。通过学习,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勇于献身的光辉形象,深植在学生心中。

(2)课文学习完,再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可借助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再次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索、探索、联想、创造的机会。

三、扩展时空,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新问题、解决新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1、组织开放的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是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索的果实。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上的语文学习,默读思索,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探究;讨论就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朗读就应该书声朗朗,声情并茂。当学生有迷惑时,教师采取启发式,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碰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采取讨论式或多方辩论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争个脸红脖子粗,谁也驳不倒谁,这辩论过程中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的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对话出色,就让学生分角色去演演,如《将相和》、《晏子使楚》,可以编成课本剧,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还可以给其它班送戏;有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就让学生去画画,或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板书,如《小山村》、《我爱三峡》。

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和众不同中透出新意,体现出灵活和机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虽然丰富,但所含知识究竟有限;语文课堂练习再怎么到位,学生的习得也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扩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扩大视野经验,增长才干,推陈出新,这类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自办小报、报刊剪贴,通讯活动,编写童话,社会服务(写春联、拟通知、写寻物启事)等。

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更体现在关注社会生活。我们学习的名家名篇,哪篇文章不是作家情感的凝聚,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语文学习也绝不应是象牙塔里的咬文嚼字,要对社会生活报以极大的热情。社会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们多次开展了"我为绿色申奥献计策"的活动,写"环保征文",写"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想象文等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在社会大氛围内开展的,信息量大,学生有的可说,有的可写。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运用语文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练习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发生影响,想象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一特性,为我们语文学科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有人说作者写作时"用意十分,下笔三分",那没有写出的七分就是"空白",就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如《穷人》一文写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穷人桑娜独自抱回了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担心丈夫的责怪,丈夫出海捕鱼回来后得知情况,催促妻子去抱回孩子,这时妻子一动不动,忽然拉开了帐子。文章到此嘎然而止。拉开帐子之后发生了什么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文章结尾多样化。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小女孩在严寒的大年夜,蜷缩在一个墙角里,怎样来暖和一下身子呢?课文写道摘要:"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课文在"敢抽出一根暖和小手吗?"和"终于抽出了一根",之间有很大的跳跃。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了"终于抽出了一根"的结果,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小女孩的思想斗争过程。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填充了课文的这段"空白"。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在进行语言练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学会感悟生活

有位美学家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的确,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从中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艺术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良好的契机与氛围,使学生感知情趣,感触情趣,从而培养高雅的情趣。

散文《海上日出》一文,语言清晰、优美,使读者一下子就进入那美妙的意境。学习这类文章,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品读美的语言,感知美的形象,体会美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使学生在舒缓美妙的音乐声中想象日出奇景。从中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体会生活的温馨美好,并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这一稍纵即逝的镜头,是因为他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心中充满了对人类、对生活的挚爱。诸如此类的课文如《桂林山水》《草原》《鸟的天堂》等。都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品读体会来学会对生活的感悟。

当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后,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会感受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不断使心灵净化,情趣高尚。

二、提高心理耐挫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人都会面临失败的考验。小学生心理尤其脆弱,更需提高其心理耐挫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对学生加强教育。

在学习《夜莺的歌声》一文时,教师若能抓住人物形象及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教学,那么身处德国鬼子中,在凶神恶煞般的德国强盗的看押下,小夜莺灵活机智,镇定自若的精神就一定会深深打动学生,其伟大形象也将深入学生心中。此外,像、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一大批经过艰苦磨练,具有顽强意志的人物形象,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启发,也能有助于学生战胜脆弱,形成顽强,乐观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人际关系的协调力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娇生惯养使他们不懂得去关心、理解和帮助别人。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得到爱却又不懂得回报爱,所以培养其爱心,协调人际关系是当务之急。

《伟大的友谊》一文,告诉大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无微不至的相互关怀,时时给对方以帮助,并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在教学此文时,要使学生明白,正是由于他们亲密无间的团结协作,才写下了巨著《资本论》。在社会生活中,只有主动、真诚地去关心别人,与他人团结协作,才能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帮助。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12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国地大物博的,有表现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也有表现伟大民族精神风貌的,这些不同内容构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体。但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从单一方面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品德教学的拓展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仅仅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这样它的实效性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内容,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但现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导,而没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教材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有拓展性。

3.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传统中医里也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足够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思想教学。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到这些,也就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寓德育教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的途径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

要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方面入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年龄段更小的学生,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过这些字词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读到“朱德扁担,不准再拿”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在扁担上刻这几个字时的情绪,学生通过实际模仿,逐渐体会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通过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2.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结合

作为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让学生进入到自己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中去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让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让他们的思想感受同课文里的主人公心里活动感受一样,才使他们从内心里得到德育教育。如在《珍贵的教科书》时,可以通过视频声音情景剧等形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指导员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在课堂充满感人的氛围中理解文章主旨,学生个人思想情感也会得到了升华,促使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过久不忘。

3.把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起来

所谓的结合学生实际,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理解的内容出发理解品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实际中让学生实践这些品德教育思想。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先让学生都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实际来谈感受,再在课后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和时间赛跑”的行动,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通过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统一起来,都会懂得在以后做事中珍惜时间得道理。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你的眼睛,学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是师生沟通的路径。教师应该利用眼神的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景。

关注的眼神:没有一个学生不愿被关注。老师关注的眼神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幸福感,加深师生情感沟通,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赞扬的眼神:每个学生身上必然有其闪光点,没有对学生的赞扬,学生的进取心就要受到遏制,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地使用赞扬的眼神期刊网论文的格式。

批评的眼神:赞赏是一种教育,批评同样也是一种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批评的艺术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利用眼神传达一种批评的情感,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并且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形成更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询问的眼神:通过教师询问的眼神,可以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也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求助的眼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求助的眼神,传递信任的情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学生感到老师的需求,使师生情分更加浓厚。

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目光的传递是一种无声的情感传递艺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真诚的、恳切的、信任的、鼓励的目光,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你的眼睛,学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是师生沟通的路径。教师应该利用眼神的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景。

关注的眼神:没有一个学生不愿被关注。老师关注的眼神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幸福感,加深师生情感沟通,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赞扬的眼神:每个学生身上必然有其闪光点,没有对学生的赞扬,学生的进取心就要受到遏制,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地使用赞扬的眼神期刊网论文的格式。

批评的眼神:赞赏是一种教育,批评同样也是一种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批评的艺术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学论文,利用眼神传达一种批评的情感,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并且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形成更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询问的眼神:通过教师询问的眼神,可以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也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求助的眼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求助的眼神,传递信任的情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学生感到老师的需求,使师生情分更加浓厚。

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目光的传递是一种无声的情感传递艺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真诚的、恳切的、信任的、鼓励的目光,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小学生论文范文第15篇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语文教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真实的体现“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理论,促进学生思想和个性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学生生活认识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另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提高对生活事物的认知。最后,要在生活交流中锻炼表达方式和经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脱离生活小圈子的禁锢,体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氛围,让作文课堂成为社会课堂。让学生的作文写作不仅可以展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界,还可以自由抒发感受和感悟。只有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对生活的体会与体验,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言之有物,抒发真正的感情。比如,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带领学生欣赏校园、城市不同的特点和美好;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交朋友的经历或者与父母相处的趣事讲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作文素材和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作文写作最为丰富和真实的素材,教师应该在作文写作中引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发现和总结写作素材,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比如,课文《课堂十分钟》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阅读和了解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属于自己的《课堂十分钟》。另外,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还要注重作文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教师在研究作文生活化策略时,要立足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作文内容体系。让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成长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最真实的写作内容。比如,小学生天性好玩,在玩耍中也可以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做家务、小创作、团队游戏都属于玩的范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出“玩”的经验和技巧,“玩”的痛快与妙趣,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生活,在作文中描绘出真实多彩的生活世界。

3.写作动机生活化

学习动力可以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相对于外部动力而言更加具有主动性、自觉性以及目的性。写作动机生活化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唤起学生作文写作的内在需要,变外部动力为内部动力,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实现写作动机生活化,就要做到以下两点。创设生活化情景,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教育学家卢梭认为,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比被动接受成人的说教或者是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实现课堂教学接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校园活动新闻作品的作文写作中,可以以“成语接龙比赛”活动为采访对象,将全班学生分为活动参加者与新闻采访者,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中直接体会新闻采访的过程,找到写作的重点,同时也加强对各个人物性格的了解,提高写作水平。创设对话氛围,促使学生思考。生活化教学不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有时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创设对话情景,通过沟通和交流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体验的思考。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保护学生的自由意识,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起到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