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电厂论文范文

水电厂论文范文

水电厂论文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1篇

1.固定资产管理是计划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量的加大,我国电力企业快速成长,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想要保障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水电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好计划管理。计划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固定资产管理,是水电厂计划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防止水电厂固定资产流失,提高水电厂管理水平,提高水电厂固定资产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水电厂计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电厂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总结经验、改革方法,强化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为水电厂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水电厂生产力和生存能力。2.固定资产管理是强化水电厂管理的必要手段。水电厂是典型的固定资产密集型企业,不仅资金密集,其他非货币性资产更加密集。但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水电厂管理上都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一些领导认为设备属于大宗物品,不会轻易损坏或丢失所以无需管理,这种思维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导致了水电厂管理中出现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管理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出现了不该购置的重复购置,急需购置的却缺少资金等现象。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在水电厂计划管理中的地位是提升水电厂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价值,实现固定资产利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3.固定资产管理是明确管理责任的关键。不论是水电厂还是一般企业,在发展中、管理中都涉及到了许多的责任问题,如果问责不明,无法明确管理责任,在出现问题时便会出现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现象。明确管理责任至关重要,固定资产管理是明确管理责任的关键。水电厂设备购置、使用、报废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众多部门及实物管理与核算问题多方面问题,固定资产管理是明确涉及部门及员工责任分工的重要手段,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才能实现管理责任的层层落实,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当前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种类更加繁多,存放地点更加分散,管理部门众多。这一特征导致了水电厂固定资产账实不清现象的出现,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较为普遍的突出问题。导致电力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标准不一致、固定资产相关费用支出标准不明确两方面原因。由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每种的管理标准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生产部门与财务部分看待固定资产的角度不同,管理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极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发生。2.管理手段及方式落后。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发展中,依然采用传统人工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根本无法很好的发挥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并且传统人工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数据不易保存、易丢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缺少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缺乏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注重信息化建设。随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日益发展,传统人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需求。

三、强化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解决水电厂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问题,是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首要任务。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是解决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主要途径,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可将固定资产按类别进行详细的划分,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利用统一的管理目标,提高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为水电厂经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加强信息化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如今全世界都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水电厂想要在时代的洪流中生存下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建设,利于信息化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现实无纸化办公,使水电厂的固定资产管理更高效、更快捷、更实时、更精准。

四、结语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电厂自动化;开发;发展;技术问题;技术措施;技术条件

引言

随着水电厂"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工作的开展,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基础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水电厂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水电厂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是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必备条件。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水电厂自动化系统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水电厂自动化工作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有新的发展。如今的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应该成为一个集计算机、控制、通信、网络及电力电子为一体的综合系统。不仅可以完成对单个电厂,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梯级流域、甚至跨流域的水电厂群的经济运行和安全监控。本文就如何开发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及自动化系统开发方面的技术问题作一点探讨。

1、自动化系统开发的组织过程

1.1、用户参与开发过程

计算机监控系统不同于一般的机电产品,用户参与其开发过程,对于系统发挥其监控功能十分必要。这是因为:

#由于计算机硬件的可扩展性和软件的灵活性,使监控系统的结构、规模、功能、性能等不可能统一,市场上没有固定的系统可供购买。

#用户的要求差异性很大。电厂规模、重要性、设备状况不同,对监控系统的要求就不同。电厂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开发是将用户的意图、习惯和对自动化的理解融合到产品中去的最好方式。

#参与开发能使用户最快地掌握系统开发技术,有利于用户对系统的升级、改进、完善及维护,更好地使用系统各项功能。

监控系统从设计到投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设计招标、合同谈判、成立联合设计开发组、用户数据文件收集、开发商设备采购、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出厂验收、现场安装调试、工厂试验及投运等。用户应全过程参与,但真正参与开发是在合同谈判结束和各项技术条件确定后开始的,包括用户数据文件准备、系统集成与开发。

1.2、用户数据文件的准备

监控系统开发的最大工作量在于系统的客户化,而客户化的好坏起决于用户数据是否充分和准确,因此用户在同厂家开发之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数据的收集和准备工作,生产技术人员应包括运行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员、自动化技术人员。

由运行人员准备的资料有:工作站监控画面、运行报表、历史记录点定义、事件记录报表、操作键盘定义、语音报警语句、电话及ON-CALL传呼定义、统计计算格式等等。

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员准备的资料有:计算机网络结构、MIS系统操作系统平台、MIS系统和自动化接口软件、网桥、防火墙等。

由自动化技术人员准备的数据资料有:数据库定义表、各项操作流程及防误闭锁条件、各LCU的I/O定义表、LCU顺控及自动倒换流程、AGC、AVC控制参数和边界条件、对外通信数据清单等。

数据文件准备工作一般约需3个月时间,对于尚未投产的新电厂,由于设备还未到位,其运行状况不明,图纸资料不齐全,数据文件准备工作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1.3、双方联合设计开发组联络会议

联合设计开发组一般应有双方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员参加。首次联络会会议的主要内容一般为:

#用户通报现场数据准备情况,并提交有关资料;

#开发商通报设备采购情况,并就设备变更和系统集成方案征求用户意见;

#双方对合同的理解和技术澄清;

#确定开发的组织方式和开发的时间;

#在随后的开发过程中根据合同要求和实际技术难度,可能还开1~3次联合设计开发组联络会。

1.4、系统的集成与软件开发

#硬件系统的集成,一方面是检验合同文件所规定的系统结构、硬件设备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是为软件开发搭建平台,这项工作应由开发商根据简化了的网络结构进行。

#用户应成立厂开发工作组,一般为5~15人组成,并指定工作组负责人。用户工作组成员应包括:自动化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和运行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运行人员。开发商应提供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并提供必要的培训。

开发过程中用户工作组可独立完成的开发任务有:

#对外通信数据模块原文件的编辑,等等。

用户工作组可协助开发商完成的开发任务有:

#AGC、AVC控制流程;

#事件及报警记录的定义;

#语音、电话报警和ON-CALL信息的定义;

#主站操作流程及防误操作闭锁流程;

#历史数据的统计、计算等等。

现场用户工作组应定期反馈开发进度,全过程监督项目的执行,直到开发工作结束,并一同参与出厂验收。

2、太平哨发电厂监控系统开发过程介绍

太平哨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始于1997年,开发的项目范围为计算机主站、网络设备、公用设备LCU。

该项目选定东北电科院自动化所为合作伙伴,项目各阶段的进度如下:

合作意向签订:1997年初

自动化改造方案和施工期进度方案:1997年

技术条件及合同拟定:1998年

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1998年

现场数据文件准备:1998年2~4月

用户工作组开发:1998年5月~10月;1999年9月~12月(1998年1号机组;1999年2~4号机组)。

第一台LCU连入新主站网络运行:1998年10月

系统联调:1999年11月~12月

随着试验的进行,各项功能逐步投入使用。至1999年底,已能实现对四台机组遥测、遥控和遥调。

在该项目中,用户参与开发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数据文件准备阶段,共有20余人参与,历时3个月;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共有15人参与,历时6个月。

3、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问题探讨

监控系统是一个客户化程度很高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的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等取决于客户(包括管理、设计开发、使用等)的要求。在此就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3.1、监控系统电源

电厂控制层应设有直流和交流控制电源,监控系统的LCU及自动化装置宜采用交直流双电源、互为备用、无扰切换的供电方式,电源装置的电压选择应保证正常情况下交流供电、直流备用,以减轻直流系统的负担。运行经验表明,UPS在现场环境下使用寿命很短,难以维护,不宜采用(太平哨发电厂正在考虑改进直流供电电源)。

监控系统主站设备(工作站、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的运行环境要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采取交流+UPS供电方式较好。

3.2、监控系统与励磁、保护、调速器系统接口

LCU与上述自动化装置一般采用开关量(DIO)接口和通信两种方式。对于DIO方式,由于交换的信号一一对应,接线直观,便于调试和故障查处。但接线较多,有些控制功能,例如有功和无功调节,必须在LCU内编制复杂的PID调节程序,如PID参数不当还可能造成调节性能不佳。现场应用表明,这种方式对无功/电压闭环调节尚能满足要求,但对有功闭环调节,常常出现超调或调节不到位、或凋节时间延长等现象。

上述三种自动化装置宜采用通信方式,LCU直接将给定值传送至电调和励磁装置,实现有功、无功的一次设定;LCU通过通信链路获得各个自动化装置的内部详细状态和微机保护的事故追忆采样值数据包(如果微机保护有此功能的话)。

尽管监控系统与励磁、保护、调速器装置存在接口联系,但各系统间应保持相对独立,并在通信上设置"互检"和容错功能,一方故障不应影响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上述装置中直接作为控制和调节条件的信号(例如主开关状态、机组转速和机组状态等)不应相互转送利用,而应通过高可靠的渠道直接从设备上采集。

3.3、监控系统与现地自动控制回路和装置的功能协调

机组或公共辅助设备,例如冷却水系统、压油泵、深井泵、空压机等,一般设有现地自动控制装置。处理现地自动化与监控系统的关系时,应遵循现地自动化为主的原则,监控系统则通过开关量、模拟量的采集(无需通信)承担监视、后备控制的任务,一旦发生异常,则发出信号,并通过独立的信号采集进行紧急控制。

直流电源装置也应视为现地自动装置,监控系统只对直流系统和电源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不参与控制。无需建立网络或串行通信联系。

3.4、事件记录与故障录波的考虑

事件记录与故障录波装置都是运行和事故分析的手段。事件记录一般集成在计算机监控系统中,但由于采样速度、内存等限制往往不能提供足以用来分析事故的波形;故障录波一般用在开关站,作为线路故障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具。

机组不必配置故障录波器,因为配置故障录波器会导致信号的重复采集,使二次回路和电缆布置复杂化,而且不可能收集太全的信号(有些设备的关键量、中间计算数据点无法提供接口)。将事故记录与故障录波功能分别由监控系统和具有快速交流采样功能的微机保护装置、微机励磁调节器、微机调速器等分担较为合理。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微机励磁调节器、微机调速器具有判别故障、存储、对时等功能。

3.5、信号返回屏的考虑

信号返回屏是电厂实现集中监视和控制的重要人机交流界面,由于显示直观、清晰可靠,画面和各仪表、元件位置固定,对运行值班十分方便,尤其是事故情况下,运行人员对全厂的状况一目厂然,其作用是计算机屏幕不可替代的(采用大屏幕电视或投影替代也是不可取的)。信号返回屏宜考虑采用一些指针仪表,以反映系统的动态过程(例如系统振荡)。

3.6、工业电视、消防报警、保安、故障录波器及MIS的接入

鉴于监控系统在电厂运行控制中的突出地位,其接入系统越少越好,信息交换量不大时,为了保证各个系统的安全运行,能采用I/O接入的决不采用通信连接。

对工业电视,由于图像信号数据量大,占用网络资源多,不应通过监控网传送,而应自成网络,在控制室设置工业电视专用CRT。但如果工业电视要实现图像自动联控切换功能,仍应以通信方式接入监控系统,通信链路上仅从监控系统单向传送用于图像自动联控切换的信息。而工业电视与电厂管理信息系统(MIS)应联网,以便授权用户进行图像访问。

消防报警对运行监视十分重要,其数据量不大,因此接入监控系统比较合理。消防报警火情信号和保安监视信号可转送给工业电视系统,进行图像自动联控切换。

故障录波器为大容量数据采集和记录分析设备,数据的实时作用不强,离线分析的成分较多,应各自自成系统,并建立各自的中心分析站。从运行管理模式看,电厂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后,控制室运行人员很少,而这两个系统的数据分析工作十分费时,专业性很强,不适合运行值班人员操作;如果两系统与MIS系统联网,监控系统仅通过I/O对其故障和动作等情况进行监视。专业技术人员通过MIS即可访问两系统,完成数据分析和远程管理功能。

为实现生产发电与电厂管理相结合,MIS应与监控系统联网。由于MIS用户多,MIS上数据多种多样,为安全起见,两网之间除采取防火墙等隔离措施外,还应采用单向数据流(从监控系统流向MIS),控制室设置专用MIS终端。

4、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由I/O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控制硬件、控制软件、人机接口及与信息系统的连接等组成。而水电厂的自动化是从80年代初单个功能装置研制开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典型系统的应用如表1所示:

表1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展过程表

4.1、功能分布式的星型分层监控系统

以单功能微机装置集成系统,每个微机装置具有特定的功能,但每个微机装置都具有不同功能,如有的微机装置专门采集开关量,有的微机装置专采集模拟量,有的微机装置专门进行控制操作。该系统在分布的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从模式上看不算是很成熟的系统。

4.2、以设备单元分布的星型分层监控系统

为了检修维护的方便,以发电机组为单元,将数据采集与控制集成到一台微机或PLC装置中,构成了现地控制单元LCU。LCU无法直接接入以太网,而计算机非常昂贵,不能使每台LCU都配备CPU(中央处理器)接入以太网,只能将微机作为前置机。这时的系统采用专门的计算机,在应用网络上已跨出了一大步,但相应的国际标准还不完善,尚不能形成理想的开放系统环境。

4.3、基于开放系统的分布式监控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软件越来越复杂和庞大,软件开发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如何使这些巨大的资源不仅在这一家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运行,而且也能在另一家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运行,这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开放系统标准:TCP/IP、POSIX、SQL、ODBC、JDBC、OPC等。基于开放系统的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通用性和可移植性,监控系统的软件可以安装在任何具有开放系统特点的计算机上。开放系统为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历史舞台。

4.4、基于对象技术的分布式监控系统

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给软件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软件技术发展到现在除了遵循开放系统标准以外,还应遵循面向对象技术的标准,如:SUN公司的JavaRMI、Microsoft公司的COM/DCOM。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由于面向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于面向对象的技术应用将水电厂运行设备如发电机组、主变、开关等抽象为对象。从系统设计、编程语言选择到用户界面等一系列过程都依据面向对象的理念、原则和技术,这样工作的结果将给用户带来使用和维护上的极大方便。

5、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措施

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必须具备完备的硬件结构,开放的软件平台和强大的应用系统。

5.1、系统结构

目前监控系统的结构基本上以面向网络为基础,系统级设备大多采用Ethernet或FDDI等通用网络设备连接高性能的微机、工作站和服务器,在被控设备现场则较多地采用PLC或智能现地控制单元,再通过现场总线与基础层的智能I/O设备、智能仪表、远程I/O等相联接,构成现地控制子系统,与厂级系统结合形成整个控制系统。

随着安全生产、经济管理及电力市场等功能的扩展,对计算机系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系统级设备中64位的工作站、服务器的选用已是绝大多数系统的必然选择,Intel公司的64位TitaniumCPU和微软公司64位Windows操作系统也即将推出,它将带给基于PC和Windows平台的监控系统用户以巨大的寻址空间和远远胜于32位PC的强大运算处理能力。高速交换式以太网(100Mbit/sorlGbit/s)技术的发展克服了以往低速以太网在实时应用上的不足,其更具开放性的标准,众多生产厂商的支持,使其无论是在设备的选购,产品的更换、产品的价格、硬软件的可移植性等诸多方面都比FDDI等其它网络产品有着明显的甚至是无法替代的优势。

对于现地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器加上现场总线技术应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根据IEC标准及现场总线基金会的定义: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枝结构的通信网络。它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系统开放性;

#互可操作性与可用性;

#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

#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

#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

机组容量变大、控制信息量增多,控制任务功能增加,控制负荷加重、网络通信故障都会造成现地控制单元控制能力的降低。针对水电厂被控制对象分散的特点,采用现场总线将分散在现场的智能仪表、智能I/O、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控制器连接成一体。正好体现了分散控制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自治性和可靠性,节省了大量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所以说,使用现场总线网络较适应分布式、开放式的发展趋势。当然,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主要是要有分散在被控对象现场的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智能执行机构的支持,而目前在水电厂中这些还是大量的旧式装备。只能逐步过渡,最后取代旧式的数字/模拟混合装备和技术,形成全新的全数字式系统。

5.2、软件系统平台

5.2.1、支持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包向通用化、规范化发展

为适应开放化、标准化、网络化、高速化和易用化的发展技术,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软件支持平台和应用软件包应更趋向于通用化、开放化和规范化。从电力行业高可靠性的要求出发,在大中型水电厂监控系统中的UNIX操作系统等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小型水电厂因较多采用PC构架的计算机,所以较多地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数据库方面由于商用数据库在电力生产控制的实时性上还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专有的实时数据库+商用的历史数据库形式,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结合方式。由于部分数据库的专用性带来了数据变换的不便,在现今电力行业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它的不适应性就凸现出来,较好的办法是遵循统一的标准接口规范,使大家可在统一的"数字总线"上便捷地进行数据交换。

5.2.2、Web、Java等新技术的应用

Web及面向对象的Java等新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引入计算机监控系统。笔者了解到南瑞自控新近开发的NC-2000监控系统,全面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采用跨平台的Java来实现,它不仅给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地进行可编程二次开发的功能丰富多彩的界面,而且由于Web、Java等技术的采用,前台操作员站的应用支撑软件大大减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瘦客户机"。如在大中型电厂用高性能的UNIX工作站或服务器作为全系统的主控机和数据服务器,而用PC机作为操作员站,由Java一次编译,多处运行的特性,不仅可轻松地在操作员站和主处理器等监控系统内的节点获得同样的人机界面,加上Internet/Intranet和Web技术的支持,更可在厂领导办公室、总工办公室和生产等部门任何联网的地方直接浏览到同样的界面,甚至于在任何地点经电话接入后的微机也可以浏览到同样的界面(为保证安全需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

5.2.3、功能强大的组态工具

用户无需对操作系统命令深入了解,也不需要复杂的编程技巧,不论是在UNIX系统上还是在Windows系统上,都可通过组态界面十分方便地完成:

#数据库测点定义;

#对象定义;

#现地控制单元的各种模件定义;

#处理算法定义;

#通信端口;

#通信协义的定义。

顺序控制流程生成、检测、加载等各种功能的应用定义以及维护,很多功能只需点击鼠标进行选择,既快捷方便,又避免了使用编辑程序产生的输入错误,真正体现主系统服务的面向对象、可靠、开放、友好、可扩展和透明化。

5.3、强大的应用系统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其性能越来越高,其应用也就越来越广泛。随着无人值班工作向纵深发展,也向计算机监控系统无论是系统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几个方面说明如下:

5.3.1、历史数据库系统

历史数据库系统实际上是监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将原来监控系统中需要历史保存的数据、事件和相关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存放在商用数据库中,供需要时进行查询、打印或备份。历史数据库系统以单独的计算机来实现,具有美观的人机界面,方便的操作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显示形式。这样的配置既减轻了监控系统的负担,减化了监控系统的软件复杂性,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还能通过标准数据库接口SQL、ODBC、JDBC等与其他系统互连,如MIS系统。

5.3.2、电能量监测系统

水电厂中每台发电机、每条线路甚至每台主变都安装了电度量表,传统的电度量采集一般采用由电度量表输出电度量脉冲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的,由于监控系统的设备环节比较多,在监控系统中必须设定电度量初值,一旦有设备退出工作或工作不正常,电度量测量就有误差或以前的测量值丢失,需要重新设定其初值,这种方法实际上无法保证电度量监测的结果正确性,而且维护的工作量也很大。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智能电度量表,它具有智能通信接口。这种电度量表能完整地保存电度量数据,并随时可以通过通信接口取得电度量数据。因此,以这种电度量表为基础,通过电度量表的通信接口,回聚在一起,配备历史数据管理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形成电度量监测系统,该系统既可以相对独立,也可以与监控系统互相通信,实现信息共享,为水电厂运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5.3.3、效率检测系统

水轮机效率的实时监测对电站的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水轮机的在线监测既可用于水电厂机组在安装竣工或大修结束后的现场验收试验,以便检查设计、制造、安装和检修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又能通过对机组运行性能进行长期连续监测,提供在不同的水流和工况条件下水轮机性能的实时数据,为确定电厂经济运行中的开机台数和负荷优化分配以及机组的状态检修等提供参考。因此,水轮机效率在线检测一直是实现电厂经济技术指标考核和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但是多年来,一方面由于流量的在线检测技术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也使效率测试难以在电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尽管随着计算机、通信、信息及测控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电厂的广泛应用,给效率在线检测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基础。当前,以厂网分开为基础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电力市场竞价上网亦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保证安全运行,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设备可用率,减少运行和维护费用,已成为每个电厂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5.3.4、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

计算机监控系统面对着实际的运行设备,肯定不能在上面随意操作,否则会出现误操作行为,造成事故,任何水电厂都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一些操作不熟炼或新来的运行人员,如何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提高操作水平,进入角色。除了可以进行培训、实习、考试等形式熟悉业务外,应该有一个让运行人员实际动手操作的培训仿真系统。培训仿真系统可作为对监控系统的补充,任何重要的控制操作或复杂的操作,应该在培训仿真系统上验证一次,保证操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水电厂运行的安全。

5.3.5、状态检修系统

这是水电厂热门的课题,设备状态检修和设备运行寿命评估,既是设备检修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状态检测主要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分析技术对水电厂主设备的某些关键部位的参量,如:机组的振动和摆度,发电机绝缘,定子局部放电,变压器绝缘等数据进行在线实时采集和监视,经过集合了现场积累的运行、检修、试验资料和专家经验的智能(专家)系统综合分析,从而对设备可能存在的机械、水力、电气等问题作出一个贴近实际的评估。要作出一个较准确的评估目前尚有很大的难度,国内外都已做了大量的尝试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实施中,它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水电厂都有了较完善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集聚了大量监测设备,从节省投资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状态检修系统与监控系统之间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共享,在考虑状态检修系统时应与已建成的监控系统作统筹考虑,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省去一些重复部件的投资,又可以使运行管理人员在执行实时生产控制时,随时监视到生产设备的健康状态,让健康状态良好的设备充分发挥潜力,让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设备减荷承担适当的工作负荷,而让健康状态有问题或趋于出问题的设备及时得到维修。

5.3.6、生产管理系统

目前,虽然许多电厂都有了功能较完善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但因种种原因还有部分现场设备的监测信号无法输入到监控系统中完成自动监视。所以设备的巡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加强巡检工作的管理和提高巡检工作的质量,可通过生产管理信息子系统,在当班巡检人员出发前开列出巡检路线,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设备运行参数,巡检工作完成后,输入相关设备运行参数等信息传输至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并记入历史数据库备查。

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电厂在执行设备操作或维护时必须办理相应的一次、二次工作票。这些工作也可以借助生产管理信息子系统来完成。各相关部门计算机连入该系统的网络后,就不必拿着工作票来回去签票、消票了。它完全成了数字化传输,省时省力,并可随时对签票、消票的详情进行实时和历史的查询。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的工作还包括:运行值长日志,智能操作票(可由生产管理信息子系统根据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并经过安全闭锁条件检查),设备缺陷管理,运行台帐等。

5.3.7、智能电话报警服务系统

根据监控系统产生的报警信号,按照告警信号的优先级别和被通知者的处理优先级,提供实时智能报警通知,把生产现场发生的事件经过智能化的处理,通过内部通信系统、电话、寻呼、移动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把报警信息传递给相关的人员,以便他们及时作出对事件的响应。它不仅是一个智能的可通过各种通讯工具报警的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交互式语音信息服务中心,无论何时何地通过电话拨入系统可以了解到他所关心的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系统还提供丰富灵活的组态界面,让维护人员或操作人员通过组态界面方便地进行各种用户要求的定义,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

上面提及的系统都是同现有计算机监控系统密切相关的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可配置成相对独立的系统,通过高速网络与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也可配置成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子系统。它提供了水电厂从最基础的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直到面向电力市场的经济运行决策的一整套完善服务功能,支持发电厂生产的现代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6、水电厂"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技术条件

无人值班相对于有人值班而言就是要让自动化系统来完成值班人员日常的工作,包括定时巡视运行设备,记录各设备有关参数和相关事件,按操作票形式进行设备的正常操作,发生事故或故障时,进行反事故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等工作。实现比有人值班更迅速、更可靠、更安全的运行方式。虽然自动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反事故处理能力,在局部范围内起到防止事故扩大的特点,但是事故或故障的出现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少数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恢复,但大多数是无法迅速恢复,并需要检修维护人员及时前往现场认真分析处理。因此水电厂"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6.1、具有计算机监控系统

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具有采用水电厂的机组、辅机、油水风系统、主变、开关站、公用设备、厂用电系统以及各种闸门等的电气量、开入量、温度量、压力、液位、流量等输入信号,完成各种生产流程,如开停机、分合开关等顺序控制,机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AGC、AVC,以及其他设备的操作控制。同时监控系统还具有丰富的人机界面,防误操作的措施和一定的反事故处理能力。

6.2、具有远程控制、调节功能

监控系统不仅具有现地的各种监视、操作和控制功能,而且要具有能与远方控制系统通信能力,上送有关信息,接收远方控制系统的命令来实现远程控制和调节。

6.3、具有ON-CALL功能

现场运行的设备一旦出现事故或故障时,就需要维护人员立即前往现场,了解事故或故障现象,分析事故或故障原因,及时排除事故或故障。如何使维护人员甚至领导能及时、准确、详细的掌握事故或故障信息,这就是无人值班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ON-CALL功能,可以通过电话、呼机或手机呼叫信息或手机短信息。

总之,水电厂通过开发自动化系统,能够提高设备的整体健康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奠定基础。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可谓突飞猛进。在行业发展加速、国内经济建设水平提升的同时,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当前传统能源紧缺、能源消耗数量增大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加强新能源开发也就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水电厂是电力开发及利用的最重要一环,而当前能源开发及利用课题中,电能也是我们所关心的热点,所以水电厂对于能源利用及国内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水电厂也面临着市场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所提出的新要求与新考验,水电厂的自身建设也亟待加强。尤其是在内部管理工作方面,虽然较前些年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从具体工作开展方面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当前水电厂管理者正在积极推行ERP管理体系,以期有效提升水电厂的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实务工作质量。但是有了先进的管理体系不代表就能够顺利提升管理工作质量,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具体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研究力度。因此如何才能够在ERP环境下有效加强水电厂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就应该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决策者所关注的实际问题。

二、ERP管理体系概述

ERP是一种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以企业的资源数据作为分析基础,为企业进行更为详细、规范、科学的数据分析及结果预测,因此当前许多企业都将ERP当做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但是,虽然ERP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管理优势及管理成绩,却不是每一家使用了ERP的企业都得到了预想中的管理成效。ERP系统是否能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作用还与企业的自身支持力度、基础工作能力水平息息相关。对于水电厂来说,ERP管理体系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并不代表只要有了ERP,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就可以水到渠成、不断提升。但仍然有许多企业管理者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即便有了ERP,仍然在管理工作方面成绩平平,甚至还因为管理体系与执行工作不相匹配而导致正常管理受到阻碍,企业反而因为ERP而影响了正常运作。所以,我们一方面不能盲目迷信ERP,另一方面又要以ERP的管理要求为工作出发点,尽可能的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适应ERP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ERP的作用有效发挥。

三、水电厂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现状分析

首先,管理意识存在偏差和错误是直接导致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一直无法取得有效突破的关键原因。其次,管理团队的素质存在很大问题也是具体工作难以切实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再次,在岗位设置、环节衔接、会计档案管理以及会计账目、会计凭证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疏失和不严谨也影响到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ERP环境下水电厂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质量的思考

前文我们已经就当前水电厂ERP管理体系推行情况以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尤其是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之所以无法有效体现ERP管理体系优势的原因也进行了探讨。ERP管理体系不是一个全能的孤立的体系,它的效用发挥必须依靠更为扎实的基础工作及制度配合才能够实现,所以笔者认为想要切实加强水电企业ERP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从而实现ERP管理体系的优势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一)确立正确管理意识

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意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管理意识才能够实现管理制度的确实制定与执行。在管理意识方面,现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经营者与决策者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诸如内部管理不如外部生产经营重要、财务部门不如窗口部门有用等,尤其是在ERP管理体系正在大力推行的今天,一味迷信ERP的神奇作用而不能够从本身出发来进行更多的努力与支持,也是严重制约ERP管理体系作用发挥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就ERP管理体系的特点及作用进行认真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学习其他企业在推行ERP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学习工作不仅仅要立足于财务管理团队,更加需要企业最高管理层以身作则进行认真学习,这样才能够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加强管理工作的控制与引导,才能够避免领导层的认识偏差而导致的管理工作质量无法提升,才能够避免ERP管理体系成为花架子、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二)加强管理团队素质提升

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不仅需要科学认识,更加需要优秀团队,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被动的听从领导与指挥,更多时候需要发挥自身管理工作优势来实现对企业全面管理的有效参与。所以对于水电厂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而言,工作团队、管理团队的素质提升非常必要。水电厂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虽然与普通生产经营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可以说,由于水电厂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其会计核算工作更具自身特点。所以在人员队伍素质提升方面也应该具有规范的工作思路。笔者认为,人员队伍素质提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首先,由于水力发电厂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更为详细、复杂和极具系统性,因此在人员培养方面也更应该重视其规范化、精确化与针对性。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合作,建立一条专门化的人才培养以及输送通路,以企业的要求来指导高校人才培养,再由高校向企业直接输送定向培养的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企业获得更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及工作人员,同时也可以大力提升高校在专门化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与效率,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对人才的有效管理及利用,还应该推行新型的人才档案管理制度。人员档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构成,但是这里所说的新型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包括了传统档案管理所涵盖的方面,更加需要重视管理对象思想意识、其他方面专业技能以及对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的收集、整理、反馈。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掌握企业现有员工的知识结构、能力技术以及个人期望,从而有效实现岗位调配、避免管理人才流动性过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职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提升她们对企业的支持度、信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的开展本职工作,更好的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福利待遇的多元化研究。福利待遇虽然是以物质奖励为基础,但是随着工作内容的加深加强、工作队伍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不断提升,单纯的物质奖励形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所有阶层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所以应该在以确保物质奖励公平合理的基础之上,实现岗位奖励、精神奖励以及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等多元化奖励,从而稳定员工工作情绪、提升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岗位设置

ERP管理体系因为需要加强资金链、信息链等方面的有效整合,所以在岗位设置方面更有新要求。ERP管理体系下的岗位设置不仅仅需要考虑到会计核算工作,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的业务流程,同时还要在物资入库管理、物资领用、物资和资产结算等多个环节进行关键点岗位设置,从而有效实现权限分流、避免权限交叉而产生的管理问题和管理漏洞。此外,ERP自身特点来说,还需要加强系统安全运行监督岗、业务资料采集专门岗、财务管理及ERP系统数据分析岗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和专人专岗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权限分离同时又能够加强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从而确保ERP管理体系下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四)加强环节衔接

ERP管理体系下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更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同时在工作内容上的上下交接与衔接也非常必要。所以必须严格推行岗位交接制度,交接内容不仅仅需要包括当下未完成的工作事宜,同时也要包括已经完成的工作以及未来需要着手的工作,同时还要严格交接程序,严格清点交接活动中的支票本、移交清单、印鉴等,此外,在ERP管理体系下还需要加强管理员账号权限、会计电子档案、业务流程要点以及在岗企业的操作日志等的有效交接。最后,为了进一步实现交接工作的有序、严谨和科学,还应该专门将交接工作落实在程序操作上面,从而有效确定工作时间、工作责任以及工作交接时间点。

(五)加强会计账目及凭证管理

会计账目和凭证管理是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最重要依据,在ERP管理体系下这些工作更应该严格有序的开展下去,同时还要考虑到ERP管理体系的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加强与调整。在ERP管理体系中为了进一步加强会计账目与会计凭证的管理工作质量,还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系统项目及功能模块的设计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确保每一项数据、凭证都能够找到系统中相对名的项目进行录入,所以这里也需要将传统的会计记账分类方面进行适当修改甚至重新编写,这样才能够确保ERP管理系统的有序运作。

(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不光是水电厂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时的重要依据。在ERP管理体系下,会计档案的作用得到了加强,所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也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笔者认为,会计档案的管理应该顺应ERP要求以及当前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的变化发展要求推行电子档与纸质档案双渠道管理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加强会计档案数据管理的安全性与使用、调阅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能够真正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同时加强电子档管理也能够有效拓展会计档案数据录入种类,增加更多诸如图片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乃至3D影像数据等,从而有效丰富与完善会计档案数据库,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更为有力、有效、科学的数据支持。

五、结束语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4篇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1970年代在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集航运、发电、防洪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电站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峡水电站的反调节电站,设计装机21台,总装机容量2715MW。从1981年工程开始发挥效益以来,机组已实现安全运行23年。

电站年平均流量14300m3/s,年平均水量4529亿m3,最小入库流量2900m3/s,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kg/m3,最大含沙量10.5kg/m3,年输沙量5.26亿吨,总库容15.7亿m3。大江电站装机14台,装机容量1750MW;二江电站装机7台,装机容量965MW,分别由原哈尔滨电机厂与东方电机厂设计、制造,其水轮机技术参数如表1:

葛洲坝枢纽大坝的坝轴线中部布置泄水闸,两测是大江和二江电站,电站的两外侧为大江和二江船闸。由于葛洲坝电站位于南津关弯道的下段,在弯道环流作用下,泥沙产生横向位移,底层含沙量大、粒径粗的泥沙向凸岸右侧运动,表层清水向凹岸二江一侧运动,过机泥沙粒径大小的分布与过机泥沙含量的分布成正比,愈靠右岸的机组,过流部件的磨蚀愈严重,过机含沙量和粒径分布规律是:二江小而细,大江大而粗,二江电站的含沙量为断面(宜昌)平均值的0.94~0.98倍,18#为1.37倍,21#为1.6倍。过机泥沙粒径18#为二江的1.2~2.0倍,21#为1.2~2.9倍。最大粒径达0.62mm,单机年过沙量在1500万吨左右。为了提高水轮机过流部件的抗气蚀性能和抗磨损能力,叶片材料采用0Cr13Ni4-6Mo不锈钢铸造,中环采用不锈钢材料,8#~21#机下环还增设900mm的不锈钢段。

2过流部件的磨蚀情况

葛洲坝电厂水轮机的磨蚀与国内多泥沙河流水电厂同类机组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含沙量愈大,硬度愈硬,沙粒愈粗,运行时间愈长,磨蚀愈严重。过流部件的磨蚀是泥沙磨损和空蚀联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2.1转动部件的磨蚀

2.1.1叶片的磨蚀

葛洲坝电厂水轮机叶片材质选用抗磨蚀性能优良的OCr13Ni4-5Mo(125MW机组)和OCr13Ni6Mo(170MW机组)铸造而成,但磨蚀依然存在。其进水边愈靠外缘磨损愈重,头部外缘磨损十分惊人,曾在15#机叶片上钻孔试验,运行近40000小时,头部外缘磨损不小于16mm,厚度仅正面就磨损2.4mm。叶片出水边的磨损状况与进水边相似,也是愈靠外缘磨损愈重,出水边外缘磨损特别严重,3#机运行60000小时后,出水边厚度减少不小于的13mm;20#机运行24000的小时,厚度减少21mm,运行近38000小时,叶片与转室的间隙难以测量,叶片外缘端面200mm×70mm×60mm穿透性磨蚀坑几乎连成片,被迫利用中环进人孔盘车补焊磨蚀破坏部位。19#~21#运行80000小时,叶片外缘磨蚀和背面啃边十分严重,在叶片采取了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其出水边外缘圆角已不复存在,外缘形同狼牙状的“利刃”,部分已穿孔。1999年底,20#机扩大性大修,更换了五个带裙边的不锈钢新叶片,叶片与裙边是整铸经机加工而成,运行不到20000小时,裙边磨蚀严重,下端厚度由原来的15mm成为“利刃”,根部厚度40mm局部蚀穿,不得已对部分裙边修型。叶片与转轮室单边间隙逐年增大,1#~7#机以0.3mm/年增加,8#~21#机以0.76~1.12mm/年增加,且背面吊孔处1000mm×250mm是其强气蚀区,磨蚀严重;叶片外缘背面啃边在其转动中心线处最严重,离中心线愈远啃边相对较轻。

2.1.2轮体、连接体、泄水锥的磨蚀

转轮体的材质为ZG20MnSi,连接体、泄水锥的材质为碳素钢焊接而成,由于其相对流速不大,因此磨损是其破坏的主要形式。以5#机为例,运行26345小时,发现其表面布满了鱼鳞坑,这些鱼鳞坑与相对流速方向相同,多数深度小于0.6mm,少数深度在0.6~1.5mm之间,其4#叶片下转轮体上原补焊的两个焊疤,轴向焊疤高出表面2.9mm,周向焊疤高出表面1.5~2.1mm不等。随着运行小时的增加,鱼鳞坑增大加深,磨损加剧。

2.2固定部件的磨蚀

2.2.1转轮室的磨蚀

葛洲坝电厂水轮机的转轮室的磨蚀是比较典型的,两台170MW机组中环的材质分别为0Cr13和1Cr18Ni9Ti,基础环、下环的材质为碳素钢,运行21000小时,1#机中环、下环就出现了局部磨蚀,进行了局部补焊打磨处理;运行近120000小时,中环局部材料整块剥落0.4m2,其混凝土基础也被掏空,中环局部厚度仅有4mm,只得将脱落部位镶嵌不锈钢板,并对中环实施大面积灌浆处理。3#~6#水轮机中环材质为1Cr18Ni9Ti,7#机为0Cr13Ni5Mo,下环的材质均为碳素钢,由于中环与下环的连接不是光滑过渡,而是中环高出下环7~10mm,致使下环出现严重的磨蚀破坏,在中环与下环联接法兰的圆周表面上,高120~150mm范围内均出现蜂窝状气蚀,最深达55mm,迫使每次机组大修时用不锈钢焊条向下堆焊200mm左右的过渡层。8#~21#水轮机中环材质与3#~6#机相同,下环汲取了3#~7#机的经验教训,向下延伸了900mm的不锈钢段,其余为碳素钢,在新机组投产运行8000小时左右鉴定性大修中,中环中上部圆周内有少量鱼鳞坑,下环表面均布满较浅的鱼鳞坑。在运行了40000小时左右时,整个过流部件上均布满了0.5~1.5mm深的鱼鳞坑,且在下环的“喉管”处(球面与锥面的过渡部位)300mm左右的高度内存在一个明显的磨损带,形同冲击出的沙滩带,磨损十分严重。在运行了100000小时左右时,中环的磨损已十分严重,20#机中环经钻孔测量其厚度仅有15mm,比设计加工的25mm减少了10mm,即中环的年磨损量不小于0.71mm。

2.2.2活动导叶的磨蚀

活动导叶无明显的磨蚀痕迹;运行60000小时左右时,立面密封下部鸽尾槽磨蚀,高80mm,呈正八字形,下部密封条无法固定,导叶下端面出现蜂窝状气蚀破坏,深度达20~30mm,下端面出水角部分缺损;运行大于100000小时,除导叶下端面和出水角磨蚀面积增大外,下轴颈过渡球面局部磨蚀,由于导叶表面已进行抗磨蚀材料保护,因此,表面无明显的磨蚀痕迹。

2.2.3其它部位的磨蚀

底环、固定导叶与下部护板,支持盖中、下段外侧,在机组运行的初期,磨损不明显,仅局部有较浅的鱼鳞坑。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底环上止漏密封内侧至圆弧表面磨蚀严重,出现沟槽,底环外圆与座环基础内圆接缝处间隙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以1#、2#机最为明显,已达20~45mm。固定导叶与基础护板,支持盖中、下段外侧,蜗壳进人门内侧已布满了鱼鳞坑,深浅不一,磨损已相当严重,均在运行大于60000小时后的机组大修中采用抗磨蚀材料进行了保护。

3过流部件防护情况

葛洲坝电厂运行初期,水轮机过流部件的磨蚀研究大多是试验室结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从第一台机组投运开始,对水轮机过流部件的磨蚀破坏问题就十分重视,在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寻找防护水轮机过流部件的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以减缓其磨蚀破坏的速度,延长机组的检修期,缩短检修时间。

(1)1983年3月,在3#机转轮体和中环上涂刷两块环氧砂浆进行抗磨试验,经30000小时运行,涂层被冲掉;同年7月,在2#机2#叶片上进行0Cr18Ni6Mo三相焊条和0Cr13Ni6Mo母材焊条进行补焊试验,1984年2月检查,0Cr13Ni6Mo母材焊条效果良好。

(2)1984年8月,在7#机叶片正面吊孔盖板上涂刷镍保护层,运行20000小时,停机检查,已无踪迹。

(3)1986年2月,在5#机转轮体、叶片、中环部位分别喷焊一小块镍基Ni1、Ni2、Ni3金属粉末保护层,在进水边涂刷蓖麻油型互穿网络高分子保护层,运行22000小时,经检查转轮体上残存部分Ni3喷焊层,2#叶片正面进口外缘喷焊的650×180Ni1已龟裂,用锤子敲击可使其脱落,中环上喷焊的Ni2已无痕迹;涂刷的蓖麻油型互穿网络高分子保护层被冲掉;1987年在3#机和2#机过流部件上大面积涂刷该保护层,厚度0.1~0.2mm,运行8000小时在底环和导叶上还存在薄膜痕迹,运行20000多小时后被冲掉。

(4)1987年2月,长委会科研所在9#机叶片上用抗磨涂层冷态环氧8021涂在叶片吊孔及出水边外缘正面,机组运行20000多小时,涂层全部冲掉,保护作用不明显。

(5)1988年4月,在1#机叶片正面、轮毂、连接体、泄水锥、活动导叶、底环、基础环、下环等过流部件涂了环氧金刚砂涂料保护层,分别运行4600小时、12300小时、15000小时检查,除叶片正面进水边头部、出水边外缘和基础环上部连接缝一周高100mm脱落外,其余均起到了保护过流部件的作用。

(6)1989年3月,国内七个科研院所,在20#机过流部件上进行多种抗磨蚀材料的对比试验。天津勘测设计院水科所的双层次尼龙、聚氨脂橡胶片、复合树脂砂浆;西安黄河机器厂的HH896-1环氧砂浆;黄委会水科所的S-80美国聚氨脂橡胶;兰州电力修造厂的Ni57、Ni50A金属粉沫喷焊;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的金属陶瓷帖片;中科院金属研究院的不锈钢焊条、钛合金帖片等。运行17919小时后,1992年初停机检查,发现过流部件遭受到最为严重的破坏,对比试验的抗磨蚀材料几乎全部剥落。由于多种抗磨蚀材料的附着力不同,在运行中剥落的时间有差异,叶片正、背面从进水边至出水边,从叶片根部至外缘,大大小小的蚀坑形同“梯田”,局部蚀坑60mm×35mm;转轮体上同时出现了一些蚀坑,局部40mm×20mm,迫使对其过流部件进行全面地环氧金刚砂修复与防护,并在1999年将五个叶片全部更换。

(7)1992年3月,北京中山公司在20#机3#叶片背面和9#机4#叶片正面进行了美国超能强化DP.DL抗磨涂层试验,其它八个叶片全部涂敷黄委会水科院的环氧金刚砂涂层,运行约6000小时检查,20#机的美国涂层全部剥落,环氧金刚砂涂层保留90%以上;9#机美国涂层保留近90%,环氧金刚砂涂层完好无损。

(8)1996年11月,在16#机4个叶片的头部正背面进行两种弹性体材料(聚氨脂类)的抗磨蚀试验,运行约25000小时(一个大修期)停机检查,叶片背面米色弹性体材料剥落,正面虽已剥落,但未磨损,估计剥落时间不长;叶片背面茶色弹性体材料剥落50%,正面完好。

(9)1997年,在20#机和21#机中环上用环氧金刚砂涂层作基础,表面涂敷弹性体材料(聚氨脂类),运行约6000小时(1年)后几乎全部剥落,仅在中环上部残存少许。

(10)2001年12#机更换下来的叶片上进行高速火焰喷涂裙边和叶片背面外缘300mm的碳化钨材料,于2002年安装在15#机上;2001年底,在18#机进行了相同的试验,效果待定。

通过上述试验,从1989年开始,筛选出适宜葛洲坝电厂水轮机过流部件的抗磨蚀涂层,即黄委会水科院、全国水力机械抗磨损研究试验总站二个单位研制的、获国家发明奖的环氧金刚砂涂层。该涂层抗磨蚀效果显著,价格便宜,施工简单,可在转轮室内大面积涂敷,其涂层在固定部件和转轮体上的四年保留量不小于90%,对叶片背面的保护效果不理想,约80%左右,主要是叶片背面强汽蚀区的四年保留量为零。因此,转轮室中环和叶片背面外缘的保护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4几点看法

随着三峡水库2003年6月10日蓄水至135m高程,上游河道加宽,水流速度减慢,含泥沙量已明显减少,葛洲坝电厂的水轮机运行条件得到改善,过流部件的磨损破坏速度得到缓解。但应清楚地看到:三峡水库是蓄清排浑,在夏季仍然要将滞留在库内的泥沙排至葛洲坝水库,水轮机磨蚀依然存在,其磨蚀特点将会发生发变化,抗磨蚀措施需相应调整。

(1)葛洲坝电厂的机组已运行二十多年,其过流部件固定部分的壁厚已减薄,更换难度大,需要科研部门研制适应低水头、大流量、附着力大、现场可操作性强的抗磨蚀材料来延长其使用寿命,尤其是要延长中环的使用寿命。

(2)叶片外缘端面、背面的“啃边”、出水边外缘圆角除修正翼型以外,应研制转轮不吊出机坑的有效、实用的处理措施。

(3)抗磨蚀涂层在真机上试验应谨慎,不要在同一个部件上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试验;没有经过中间试验就在大型机组上作大面积的试验是不可取的,其代价也是昂贵的。

(4)环氧金刚砂涂层等防护材料的配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应科学、规范,有一套完备的标准化体系,即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该工艺措施健康的发展和不断创新。

环氧金刚砂涂层在葛洲坝电厂水轮机过流部件上的应用是成功的。15年来,全厂21台机组在大修中均采用环氧金刚砂涂层对过流部件进行保护,延长了水轮机的使用寿命,缩短了检修时间。但是,也清楚地认识到:环氧金刚砂涂层不是万能的,对叶片背面的保护有限,尤其叶片外缘背面强气蚀区和转轮室中环最需要防护的部位还不能凑效,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完善其抗磨蚀性能,解决水电厂的这个老大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品炎.葛洲坝二江电厂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与维护.葛洲坝电厂发电十周年论文集.

[2]李品炎.葛洲坝水电厂站水轮机磨蚀与维护.水机磨蚀论文集.1997.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5篇

1.1原料精制以火电厂用煤为例,通常情况下燃烧的煤炭是从煤场直接运输过来、然后直接进入锅炉仓房,没有经过二次加工,煤炭本身含有很多杂质,影响其燃烧效率。不能充分燃烧的煤的煤灰煤渣在运输过程中大量漂浮到空气中,造成了大量固体废弃物的漂浮,形成阴霾。因而在煤炭燃烧之前应实现二次处理,尽可能多的将煤炭中的杂志剔除干净,增强煤炭的燃烧效率,以降低各种污染。

1.2采用先进密封设备,强化各个环节的安全运输没有充分燃烧的煤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外泄出去,造成污染,因而火电厂应强化对燃烧各个环节的设备的密封措施。火电厂应在导流板的外侧固定性能强的密封裙板,防止粉尘等固体废弃物的外泄。在其他环节火电厂也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密封设备,保证运输各个环节的粉尘等固体废弃物的外泄量都在最低值。

1.3定期对操作员工进行技术培养,规范操作程序火电厂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等固体废弃物,除材料和生产设备上存在的不足,操作人员的操作素质不高,没有强化对整个运输及燃烧过程的监管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由于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导致其在操作机器设备时粗心大意,激起大量的灰尘或导致粉尘外泄。因而火电厂在加强科学的防治生产废弃物的同时,应强化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及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培养,促使员工更注意在运输过程中的小心谨慎、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粉尘的外泄情况,并及时找到科学的解决措施。

2火电厂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要建立在科学经济的基础上,不能在实现污水处理的同时又产生了其他的污染,浪费火电厂生产成本的同时加剧了后期的处理难度。

2.1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水量为降低污水量,火电厂应及时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降低污水的产出量,不需治理是最好的治理方式。污水处理过程不论多严谨,都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及污染,所以火电厂应积极引进或自行研究先进的生产设备,减少污水量。

2.2火电厂积极研究开发分散式生态节能污水处理系统分散式生态节能污水处理系统是指综合运用污水井、厌氧池、厌氧过滤池及生物托盘等设备,通过过滤、氧化、高效分解等理化综合反应,将水与杂质分离,并将两者再次充分利用。火电厂积极研究这种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在实现污水净化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实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原水———格棚———调节池———膜生物反应器———消毒———中水等系列工艺流程,实现对污水的治理。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解污泥的沉降性,对水中的杂质的化解作用明显,保证了处理过后的水质。且该项技术容易控制,适宜火电厂引进并加以利用。

2.4硅藻土处理技术硅藻土是一种由单细胞水生植物硅藻的遗骸趁机形成的特殊土壤,具有多孔性、低浓度、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等特殊性。在火电厂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特性,通过与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相同的工艺流程进行作用。该种技术可以确保污水治理在不散发臭味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等达到降解污水杂质的目的。

3总结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H9000水电厂综合自动化

引言

在国家电力公司(包括原水利电力部、原能源部、原电力部)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水电自动化工作自二十世纪80年代的科研试点逐步进入了90年代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和推广的阶段,建设并完成了一大批水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力地推动了水电行业的技术进步。目前,已有29个水电厂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20个水电厂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的一流水电厂验收,还有相当已批水电厂已经具备了验收的条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水科院自动化所作为行业的自动化专业科研单位,自始至终地参加了与水电厂综合自动化有关的科研、推广及“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创一流水电厂的工作,完成了包括东北白山梯级在内的一百多个大中小型水利水电自动化工程,出口埃塞俄比亚TisAbay二级电站的系统已投入了商业化运行,完成了隔河岩电站引进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造工程,实现了湖南镇100MW机组扩建电站的“关门运行”,为白山等六大水电厂实现创“一流水电厂”创造了必要条件,2001年联合中标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及左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2002年连续在洪江、碗米坡、株州航电等国际招标工程中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非同一般。

本文首先回顾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在科研试点、实用推广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三个历史阶段的工作历程,然后重点介绍近年来H9000系统结合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工作进行的改进工作,在水电厂创一流和实现AGC方面的经验,H9000V3.0系统的新功能和兼容性方面的进步。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科研试点阶段:我国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水电部的水科院和南自所及机械部的天传所分别在富春江、葛洲坝二江和永定河梯级进行试点研究,研制成功的富春江水电厂多微机分布控制系统于1984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试点,尝试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水电厂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从事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科研、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研制周期过长,资金缺乏,使基础自动化配套改造不够,影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另外,在系统的规模、功能、结构、工艺、可靠性以及软件的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

实用推广阶段:原水电部于1987年和1993年先后制定了“七五期间水电厂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规划”和“八五期间以及2000年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推广应用规划”,两批共规划了67个大中型水电厂。根据“七五”规划,到1993年,先后又有27座水电站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如葛洲坝二江、鲁布革、富春江、丹江口、新安江、铜街子、安康、石泉、龙羊峡、东江、白山等。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形成了几种成熟的推荐模式。同时,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关科研院所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工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开发研制生产任务,一大批科技人才茁壮成长。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通过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实现减人增效,创国际一流企业,是国家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1994年原电力部在东北太平湾水电厂会议提出的建议,由安生司主持、水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参加,讨论制定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若干规定(试行)》并由电力部于1996年颁布执行。与此同时,电力部颁布试行了《一流水电厂的考核标准》。1994年太平湾会议还确定了葛洲坝二江、太平湾等5个水电厂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第一批试点单位,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试点工作由此拉开帷幕。1996年又扩大白山、紧水滩、龚嘴等9个水电厂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两批试点带动了水电行业的自动化技术进步,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安装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数约300套,而在这一阶段内,国内总共新安装投运的监控系统约250套,其中水科院自动化所新投系统100套,电自院新投运约120套,其余系统由国外公司或国内其他厂家提供。

与1994年以前比较,“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阶段的工作特点是:(1)各水电厂自动化改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要求上计算机监控系统,并把监控系统当作全厂“创一流”工作的重点,以监控系统带动全厂的自动化改造,为监控系统工作的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的局面。(2)监控系统的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开发周期短,性能指标先进,普遍达到了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实用性强,可靠性好,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3)部级科研开发骨干队伍逐渐形成,形成了自主品牌的监控系统,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如水科院的H9000系列分布开放系统和电自院的SSJ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占领了国内水电市场。(4)系统的实用化程度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为减人增效奠定了技术基础,取得了实效。

H9000系统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技术

H9000系统是水科院自动化所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设计开发的面向水电应用的分布开放系统,我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科研成果。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吸收了国外公司产品的先进技术路线,使H9000系统的总体设计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经验和对水电自动化理解,结合1994年国电公司颁布的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导则,在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水电厂有人和“无人”对监控系统在可靠性、冗余措施、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功能齐全,软件和硬件标准化程度高,组态能力强,开发周期短,符合中国国情,实用性强,可靠性好,系统投运成功率高,满足了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为此,H9000系统不仅具有常规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而且进一步开发完善了下列功能:

完善的硬件与软件冗余体系

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后,由于现场值班人员减少,每值往往只有两人,当现场设备出现故障时,消缺人员一般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抵达现场,因此对于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要求有较高的冗余度,在系统降阶运行时不影响电站的安全。

为了满足要求,H9000系统的硬件可采用多层次的冗余措施,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通讯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网络通道、主控级UPS、LCU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器、CPU模块、通讯模块、I/O通道、现地总线、机箱电源、机柜电源等,全部可以实现冗余配置,由软件实现冗余设备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实现冗余部件的无扰动切换,确保系统中某一部件的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故障部件由消缺人员及时处理。

另外,H9000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技术采用了无主设计的概念,即系统中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的应用软件配置是完全相同的,如数据库管理站、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相同的软件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授权实现不同的功能。当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功能授权调整实现功能的重新分配。如正常运行时,工程师站不具备现场设备的操作控制权,但经过权限的调整,可以进行控制操作。因此,当一个系统具有多台计算机节点时,计算机出现全部调试故障的概率可以认为是零,H9000系统永远是可控的。目前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相对丰富,很多原先需要很高配置的设备完成的工作一般计算机均能完成,因此,H9000系统将现地人机联系计算机节点的功能也充分提升,基本上可以完成主控级的人机联系任务,使H9000系统的控制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On-call技术

H9000系统可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设置定义,当发生事故时,监控系统可根据定义声光信号,进行语音报警、电话自动报警、传呼报警或手机短信息报警,实现On-call。系统还可根据需要将几个电话或传呼机号码按一定的优先级顺序排列,系统可根据定义的顺序依次进行呼叫。系统还提供电话查询功能,任何人只要拨查询电话,即可查询电站当前设备运行情况,如有无故障及故障报警信息,重要运行参数等。On-call技术已成为水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重要设备。H9000/On-call也已被三峡梯级调度中心自动化系统采用。

电脑值班员技术

在隔河岩电站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电脑值班员”的概念,并且被采纳实施。这是无人值班、关门电站最具有特色的功能之一。

通过考察和调研,结合我国水电厂的运行方式与当前电网结构,我们初步提出了安全稳定智能控制和智能电脑值班的概念、功能要求和实现方法,使水电厂在没有现地值班人员的情况下,从保证主、辅设备安全角度出发,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处理各类随机异常情况和隐患,经严格的条件判别和闭锁,进行控制和调节。本功能好比一位经验丰富、责任感强而又不知疲惫的老值长时刻值守在现场,保证水电厂主、辅设备的安全,并尽可能运行在最佳工况。

自诊断与远程维护技术

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H9000系统为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具备完善的自诊断与自恢复功能,系统各设备不仅自检,还可通过网络进行互检,形成系统检测报告。诊断分硬件检测和软件检测。硬件检测包括CPU、内存、I/0通道、电源、网络、通讯接口等。软件检测包括软件异常中断、通信链路故障等。系统可将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可对冗余的异常部件进行自动切换。

监控系统具有远方诊断及远方维护功能。通过远方诊断及维护系统,可以实现远方故障诊断及远方系统维护。

H9000与创“一流水电厂”

通过与用户的通力配合,目前采用H9000系统已经很多,并且已许多投入AGC功能,特别是龙羊峡、东风、东江等几个大型或特大型水电厂实现了AGC自动控制,白山、乌溪江和紧水滩先后实现梯级电站AGC,优化运行,并已有白山、龙羊峡、紧水滩、乌溪江、东风以及东江等6个水电厂先后顺利通过了国电公司“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一流水电厂”验收。

东北白山梯级电站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规模宏大,性能指标卓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型梯级水电站巨型机组的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远方集中实时监控运行,首次成功地采用了110公里超长距离的高速以太网通讯,标志着我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进入高速网络时代。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厂内AGC、梯级电站本地调频,而且实现了梯级调度全厂负荷自动分配,实现了与东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通讯,实现电网的统一调度、负荷的合理分配,使白山梯级电站监控系统根据电网远方负荷给定,由AGC实现了梯级电站的优化控制。该项目于1999年3月通过国电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受到东北电管局及国家电力公司鉴定小组有关专家、领导及白山电厂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系统在“远方集中监控总体技术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获国电公司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0年通过国电公司“一流水电厂”验收。

贵州东风水电厂AGC先后完成了与省调之间双微波通道的SC1801规约通讯、厂内及远方AGC负荷分配功能、远方负荷调节、远方开停机、远方给定全厂总负荷、远方给定负荷曲线等功能,由电厂AGC完成机组的合和经济负荷的分配。2001年11月,贵州省调进一步修改了调度规程,较好地解决了无人值班条件下AGC对接地中性点问题的处理及机组的自动开、停问题,既保证了电网的安全性,又满足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成为国内第一个自动按调度负荷曲线运行、实现远方自动开停机的电厂。由于有省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东风电厂的AGC功能国内最先进完善,得到国电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2002年1月贵州东风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验收会上,国电公司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该厂的自动化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该厂在AGC方面仅次于广蓄,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电网调度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龙羊峡水电厂是西北电网第一调频厂,装机容量为4台320MW机组,2001年3月在西北网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采用DNP3.0网络通讯,实现网调远方AGC。龙羊峡AGC由网调给出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远方开停机命令和实时功率设定值通过数字通道传送,成功地解决了大机组远方平稳开停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乌溪江水电厂自动化改造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电厂先后安排40余人参加了监控系统培训,较好地掌握了技术,成为技术骨干,承担了大部分系统的功能开发、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厂11台机组共16套LCU的安装调试工作,整个工程自1998年5月启动到1999年5月省公司验收,只经历了短短的一年的时间,创造了“乌溪江速度”。另外,1996年乌溪江扩建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设计,采用H9000系列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远方监控系统与机组发电同步投运,实现了远方实时监控和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1998年进一步取消了夜间巡视,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的关门电站,引起国家电力公司安运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目前,仍有一批采用H9000系统的水电厂正在积极进行准备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服务和合作”的精神,做好支持配合工作,争取使H9000的每一个用户都能顺利跨入“一流水电厂”的行列。

H9000系统的新进展与兼容性考虑

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满足电力生产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我们在全面继承H9000系统的开放性、友善性、标准化、通用化及面向对象等优点的基础上,于2001年研制开发了H9000V3.0系统,进一步吸收了国内外系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系统结构、WEB浏览、最新国际标准通讯规约库及软件包、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及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有较大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湖北隔河岩、福建高砂、天津大张庄、重庆江口等一系列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下面简要介绍H9000V3.0系统的技术特色。

新型的系统结构

由于工业控制微机(简称IPC)结构复杂,有机械旋转部件如硬盘、风扇等,是LCU乃至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瓶颈。H9000V3.0在系统结构有较大改进,LCU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直接上以太网的方式,在控制主回路中取消了IPC,IPC仅作为现地的辅助控制人机联系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时,IPC可以退出运行。由于控制主回路取消IPC,使LCU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可以很好地满足下一阶段水电厂无人值班运行的要求。IPC也可由智能化液晶操作面板代替,可靠性可进一步提高。

在进行H9000V3.0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与H9000老系统的兼容性,可确保H9000的老系统平稳升级到V3.0,并且新老系统可全兼容混合运行,因此老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途径。

WEB浏览

由于因特网普遍采用浏览器等瘦客户端软件,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十分方便,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H9000V3.0增加了WEB浏览功能,系统仅需增加配置WEB服务器,安装woixWEB服务器端软件。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设硬件或软件防火墙。同样,WEB浏览功能充分考虑了与H9000系统原有图形界面的兼容性,woix软件可完全识别原H9000系统的*.dbin图形文件,并且外观效果与oix完全一致,实现了百分之百兼容。

H9000/Toolkit系统集成工具软件

H9000V3.0系统在原开发工具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不仅提供IPM交互图形开发系统、DBgen数据库开发系统、PDC综合计算工具软件、ControlLock控制闭锁工具软件、API接口等,而且新开发研制了DEtool数据工程软件。特别是DEtool,将系统集成开发工作于一体,成为包括数据库、语音、控制闭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开发工具软件,强化了系统集成与数据工程的可视化,并且具有学习指导性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开发集成效率和质量,也为设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了有效的系统设计开发手段,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国际标准通讯规约

通过与ABB、Alstom等公司在三峡工程的合作,H9000V3.0系统在通讯规约方面获得进一步充实,不仅支持DL476-92、m4f、SC1801、CDC8890TypeII、CDT及Polling等传统远动规约,而且研制开发了IEC870-5、DNP3.0、TASE-2规约通讯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讯软件包。

高级应用软件

H9000V3.0系统在AGC/AVC等高级应用软件方面有较大进展,实现了白山、乌溪江等梯级水电厂的联合AGC,在东江等水电厂实现了AGC/AVC,在龙羊峡、乌江渡、东风等水电厂实现了调度远方AGC,其中贵州东风水电厂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了电站监控系统按省调负荷曲线自动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实时性好,对保证贵州系统“西电东送”电能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更多的水电厂实现了电站AGC功能。

Simulog培训仿真软件

在操作员培训仿真方面,分析研究了水电厂复杂的生产过程,完善和充实水电厂生产过程仿真的总体模型,增加了连续系统仿真、非线性系统仿真及处理等功能,建立和完善处理上述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和Simulog语言,并开发了相关的编译器和仿真器软件,结合H9000系统原有功能,OTS2000培训仿真系统已经可以初步应用于分解和描述比较复杂的连续非线性过程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H9000V3.0在确保技术进步和功能扩充的同时,将新老系统的兼容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老系统兼容,也就是说H9000系统的V3.0版可以与V2.0版本混合运行,确保老用户系统升级的便利实施,简化过渡期的施工方案,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产品升级而将系统硬件和软件全部推倒重来的做法,保护用户的投资。

结束语

过去的20年,我国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从无到有、从“景上添花”的“花架子”到现代化生产运行管理和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无不凝聚了我国水电行业主管领导部门、科研、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等部门几代人的智慧、抱负和辛勤劳动。

过去的20年,也是H9000系统孕育、诞生、成长、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业绩的20年,成为我国水电自动化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创“一流水电厂”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再次感谢有关领导、广大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将戒骄戒躁,密切注意中国进入WTO后国外公司对我国水电自动化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质量方针,永远以用户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第一需要,不断跟踪国际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更高的技术质量水准,为广大的水利水电用户服务,为水电厂真正实现无人值班、关门运行、创国际一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德宽:“从H9000谈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国产化问题”,《水电厂自动化》,1998年,第3期。

王德宽等:“H9000分布开放式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水利水电技术》,1996年,第5期。

王德宽等:“水电厂计算机培训仿真技术的设想与初步研究”,《水电厂自动化》,2000年,第3期。

王德宽:“水电厂综合自动化与“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面向21世纪电力科学技术讲座》,2000年10月,中国电力出版社。

H9000andComprehensiveAutomationofHydropowerPlants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7篇

河床式发电厂房分为安装间、挡水坝段、厂房机组段、进水渠、尾水渠五个部分。开挖最低高程为153.75m,最大高差为24.25m。左右翼墙和发电厂房土石方开挖总量为50.851万方。其中石方34.628万m3。尼尔基地区冻土多年平均最大深度2.10m,最大深度2.51m。冰冻的最大厚度1.52m,最小厚度0.78m,平均厚度1.12m。发电厂房基础岩石特性为花岗闪长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岩石坚固系数f=10~12,级别为X级。主坝与厂房连接翼墙长129.38m,宽为28.45m。建基面高程173.50m,开挖高度为4.5m。厂房与右副坝连接翼墙长143.65m,宽100.78m,开挖高差20m。

2开挖技术措施

2.1施工特点

厂房基坑覆盖层剥离岩石开挖在零下-34.4℃的严寒下进行,设备选型、爆破参数控制、开挖出渣道路布置必须适应于严寒气候条件;由于厂房结构复杂,采用预裂控制爆破技术控制建筑物轮廓边线;为加快开挖进度,保护层开挖采用液压钻机造孔,大幅度提高钻孔效率;厂房上下游预留门机岩台,控制爆破要求严格;由于原厂房围堰渗水严重,火工材料防水性能要求高;厂房基础形状复杂,基础高差大,出渣道路布置要求严格;开挖石方粒径有严格要求,爆破参数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严格控制钻爆施工。

2.2施工方法

2.2.1冰层和冻土开挖

厂房基础覆盖层为腐植土和砂砾(卵)料,开挖正值冬季,围堰渗水漫过基坑,河床结了一层0.9m厚的冰层。冰层剥离后,下面的砂砾料迅即又冻结成冻土层。基坑结冰层底部为未冻的沙砾层,挖掘机械不能直接进入基坑内作业,因此破冰采用垫渣进占法进行开挖。垫渣进占方法:首先用1.3m3日立反铲将冰区破解一角,随后用大容量装载机将破冰处迅即回填碎石或腐植土,填层高出冰面1.0m左右,反铲在前面破冰开道,装载机紧随回填形成高出冰面的施工通道,冰面通道形成以后,自卸汽车可以沿通道将碎冰运出。破冰的同时设置潜水泵将冰面以下积水及时排除,避免冰下积水冻结成冰,增加反复破冰作业量。

2.2.2冻土开挖爆破参数选择

基坑右侧台地上存在2m厚的冻土层,该部分冻土层采用松冻爆破法开挖。采用TOMROCK500液压钻机钻取Ø80mm孔,炸药采用4#硝胺防水炸药,药卷直径Ø60mm,非电毫秒塑料导爆管微差起爆,冻土采用松动爆破,钻孔采用TOMROCK-500型液压履带式钻机钻孔,钻孔直径80mm,孔间距1.8m,排距1.8m,炸药采用4#岩石抗水硝铵炸药,单耗药量0.54kg/m3,非电毫秒塑料导爆管网络起爆。冻土爆破程序如下:确定冻土范围布孔钻孔装药爆破。

表1冻土松动钻爆参数表

冻土厚度

孔深

孔径

孔距

排距

装药量

总装

药量

堵塞

长度

药卷直径

装药量

高度

H(m)

h(m)

D(㎜)

a(m)

a(m)

d(mm)

Qp(kg)

hp(m)

Q(kg)

Ho(m)

2.0

2.0

80

1.8

1.8

60

3.15

1.2

4.32

0.8

1.5

1.5

80

1.5

1.5

60

1.82

0.60

1.82

0.90

1.0

1.0

80

1.2

1.2

60

0.55

0.20

0.57

0.80

2.3石方开挖

发电厂房石方开挖采取分区、分层开挖的原则,考虑混凝土浇筑及合同工期的需要,以安装间为先,自左向右进行开挖。同时考虑混凝土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及运行需要,在进水渠、尾水渠预留门机轨道基础岩台。厂房基坑岩石开挖最大高差为29.45m,根据开挖设备性能并充分考虑了进水渠、尾水渠预留门机岩台开挖质量厂房开挖采用梯段分层开挖。分层情况见图1。厂房基坑石方开挖从4#机组段开始,先在4#机部位开挖出先锋槽,然后向3#机组和安装间方向分两个工作面进行梯段爆破开挖。基坑内开挖到156.27m建基面后,开挖检修廊道,廊道边线采用光面爆破,廊道和集水井内部进行掏槽爆破分层开挖。

2.3.1预裂爆破

为确保厂房建筑物基础岩石的完整性,减少超挖及混凝土回填量,梯段爆破开挖前,对设计开挖边线先进行预裂爆破,用液压钻机钻孔。预裂爆破施工程序如下:钻孔场地平整布孔测量钻孔药串加工装药堵塞网路连接起爆。

表2预裂钻爆参数表

梯段高度

孔深

孔径

孔距

药卷

直径

线装药

密度

底部装药

单孔

药量

堵塞

长度

钻孔

角度

装药量

高度

H(m)

h(m)

D(㎜)

a(m)

Ø(mm)

q(g/m)

Qp(kg)

hp(m)

Q(kg)

Ho(m)

°

13.6

14.20

80

0.8

32

250

1.5

1.0

3.4

1.0

73.3

4.50

5.03

80

0.8

32

200

1.5

1.0

0.9

1.0

63.4

2.3.2梯段爆破

先锋槽爆破开挖:在4#机部位采用液压钻机钻楔形掏槽孔,爆破成一长45m、宽22.2m、深6.0m的先锋槽。利用此先锋槽,分别向3#~1#机组和2#~1#安装间方向分两个工作面采用自上而下分层梯段钻爆开挖。梯段爆破采用液压钻机钻孔,爆破施工程序如下: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布孔钻孔装药连网爆破。梯段爆破装药结构采用连续柱状装药,采用4#岩石抗水硝铵炸药,药卷直径Ø60mm。

采用2#岩石销铵炸药和4#岩石抗水硝铵炸药。炮孔按中宽孔距、梅花型布孔。为防止爆破对设计边坡的振动破坏,在靠近预裂面的一排炮孔的装药量拟定为其它梯段爆破孔装药量的70~80%,距预裂面1.5~2.0m布孔。为提高爆破质量、降低石渣的大块率,炮孔的装药结构采取连续柱状装药方式。梯段爆破钻爆设计参数见表4

表3梯段爆破钻爆参数表

梯段高度

炮孔直径

炮孔深度

药卷直径

孔距

排距

单孔药量

堵塞长度

单位耗

药量

超钻深度

钻孔倾角

(m)

(㎜)

(m)

(㎜)

(m)

(m)

(kg)

(m)

(kg/m3)

(m)

°

7.10

80

8.00

60

3.0

1.5

17.40

1.5

0.45

0.6

73.3

3.0

80

3.36

60

2.0

1.5

4.54

1.0

0.45

63.4

2.3.3保护层开挖

水工建筑物基础预留保护层开挖,是控制建基面开挖质量的关键,也是控制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的环节。按规范规定,当保护层以上用梯段爆破开挖时,对节理较发育的中硬岩石,预留保护层应为上部梯段竖向孔药卷直径的30倍,对于坚硬岩石,相应值为20~25倍,SDJ211-83中有关条款规定,在距水工建筑物基建面1.5m以内用手风钻钻孔,浅孔火炮分层开挖。1994年新规范对保护层开挖,去掉了上述规定,允许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采用新方法进行开挖。在三峡工程、岩滩工程等重大项目施工中,近几年提出了一些新办法、新工艺,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1)对2~3m保护层,可用手风钻钻Ø45mm孔,孔深2~3m,单孔装药1.5~2.5kg,孔底设柔性材料垫层20cm,孔网1.5×1.6m,装Ø32mm药卷,非电雷管起爆。爆后选择典型部位测定基岩波速降低值,均符合要求。

2)对3~5m保护层,用全液压钻机钻Ø76mm,孔深3~5m,药卷直径Φ45mm,单孔装药8~16kg,孔底垫柔性材料垫层20cm,孔网2m×2m-2m×3m2,不连续装药,用导爆索配合非电雷管起爆,爆后选择典型部位测定基岩波速降低值,均符合要求。

3)柔性材料可用泡沫塑料、锯末、竹筒;在水孔中,需用两头封闭的竹筒。

4)岩滩水电站用Ø150mm钻孔,装Ø130mm药卷,进行开挖,在临近建基面保护层处孔底装Ø55~75mm药卷,使预留保护层厚度由2.5~3.5m减少到1.0~1.5m(20~25倍药径)。对预留保护层用手风钻或快速液压钻钻孔,一般钻到建基面,对不允许欠挖部位超钻10~15cm。孔底填柔性材料,柔性材料上装Ø32mm药卷,如需要在Ø32mm药卷上部装Ø55mm药卷,用非电毫秒雷管排间延迟起爆,一次爆到建基面,质量符合要求,施工速度较常规法3倍,创造了月最大验收面积29750m2的国内先进水平。

尼尔基厂房保护层开挖爆破参数选择

借鉴三峡和岩滩工程保护层开挖经验为了验证用液压钻机钻钻Ø80mm中孔进行保护层开挖的爆破效果,根据多次钻爆试验,最终确定的保护层开挖爆破参数如下:用TOMROCK500液压钻机钻Ø80mm孔,一次钻至建基面,孔底回填20cm河沙或岩屑柔性垫层,孔网1.0m×0.8m,钻孔倾角60°,装Ø32mm药卷,不连续装药,底部加强装药,非电毫秒延期雷管微差起爆。建基面欠挖的部位采用日立反铲冲击锤进行开挖。

采用2#岩石销铵炸药和4#岩石抗水销铵炸药,导爆管起爆。保护层开挖钻爆设计参数见表4。

表4保护层开挖钻爆参数表

台阶

高度(m)

孔径(mm)

孔深(m)

钻孔角度(°)

孔距(m)

排距(m)

堵塞

长度(m)

单孔装药量(g)

单位耗药量(kg/m3)

1.5

80

1.88

60

1.0

0.8

0.5

600

0.45

3保护层开挖爆破质量控制

3.1宏观调查和地质描述方法判爆破破坏的标准

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判断为爆破破坏:

1)发现爆破裂隙,或裂隙频率、裂隙率增大(产生爆破裂隙和裂隙率都会增大;原有的裂隙张开,也会使裂隙率增大)。

2)节理爆破裂隙面、层面等弱面张开(或压缩)、错动。

3)地质锤锤击发出空声或哑声(从地质锤锤击时发声状况进行判,一般新鲜,完整的岩体,发声清脆,频率高;被爆破振松的岩体,发出空声或哑声、频率较低)。

3.2弹性波纵波速观测方法判断爆破破坏或基础岩体质量的标准

同部位的爆破后波速(CP2)小于爆破前波速(CP1),其变化率η为:η=1-(CP2/CP1)当η>10%时判为爆破破坏或基础岩体质量差。

若只在爆后观测,可用观测部位附近原始的波速作为爆破前波速,也可以观测资料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判断。

4石渣块径的控制

发电厂房石方开挖渣料作为上坝料和人工骨料粒径要求为上坝料粒径60cm,人工骨料粒径58cm,为此在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钻爆质量。

首先在爆破参数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开挖渣料的料径要求,再根据开挖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钻爆参数的设计,在进行正式钻爆施工之前,先进行爆破试验根据爆破效果及时调整修正钻爆参数使爆破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满足上坝料和人工骨料的粒径要求。

5预留门机岩台控制爆破施工

厂房进水渠和尾水渠预留门机岩台爆破开挖采用预留岩埂和距岩埂3.5m范围进行控制爆破的方案进行开挖。

5.1尾水渠岩台开挖爆破试验

根据工程类比法推算发电厂房门机预留岩台允许的最大一次单响药量。根据白山电站栈桥墩开挖爆破取得的爆破经验公式v=100Q0.75/R2,推算自尾水闸墩墩头0+047.50桩号往下游9.18m范围为爆破控制区,爆破控制区范围内的岩石开挖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控制区以外的范围,单响爆破药量可以逐步提高,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桩号0+065.80m以上的区域为常规浅孔梯段爆破开挖区。

5.2浅孔梯段爆破设计参数

表5浅孔梯段爆破钻爆参数

梯段高度

炮孔

直径

炮孔深度

药卷直径

单孔装药量

堵塞

长度

单位耗药量

超钻

深度

钻孔倾角

H

D

h

ø

a

b

Q

Ho

q

H1

a

(m)

(㎜)

(m)

(㎜)

(m)

(m)

kg

(m)

(kg/m3)

(m)

2

42

2.57

32

1

0.9

1.1

0.63

0.4

0.3

63.4

2

42

2.57

32

1

0.9

1.1

0.63

0.4

0.3

63.4

2.08

42

2.66

32

1

0.9

1.13

0.63

0.4

0.3

63.4

3.11

42

3.98

32

1.5

1.3

3.81

0.91

0.4

0.45

63.4

5.3爆破监测及爆破测点布置

1)测点布置:共布置5个垂直向传感器:闸墩布置1个,底板布置3个,分别布置在:0+47.5、0+037.5、0+017.5桩号附近。

2)测量速度的仪器采用891-Ⅱ型放大器UJB-8型动态测试分析仪各1台。通频带0.5~100Hz,量程0.01cm/s~20cm/s。

3)观测要求:观测后要提出完整的记录波形,给出最大速度量,主振动周期、振动量持续时间。

4)预期结果:给出振动影响经验公式和最大瞬时起爆药量。

5.3声波观测

1)目的:根据对厂房基础、闸墩、底板、横梁在爆破前后弹性波速的观测,判别爆破是否对建筑物产生破坏影响。

2)测点布置:在底板布置10个测点(钻孔法),在闸墩布置14个测点(其中4个测点采用钻孔法),横梁布置10个测点(对穿法);34共计个测点。

3)观测要求:观测应在每次试验爆破前、后各进行一次,通过对波速的观测和分析,判断该区混凝土是否发生破坏。

4)宏观调查:利用石膏涂抹对厂房进水、尾水渠等重要建筑物进行破坏影响调查。

5.4爆破控制

根据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对以往类似工程爆破声波监测的经验及积累的质点允许振动速度经验公式,爆破声波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按v=100Q0.75/R2,进行控制。根据已建建筑物允许的质点振动速度,反算出距离建筑物不同距离,最大一段允许起爆药量,详见下表6:

表6爆破试验单响控制药量允许质点振动速度(cm/s)

距尾水闸墩0+047.50m距离(m)

允许最大一段单响起爆药量(kg)

区域

8

4.5

1.90

预留岩埂

8

5.68

3.54

控制爆破区

8

9.18

12.73

药量递增爆破区

8

18.30

80.16

8

18.30

80.16

常规爆破区

8

28.30

256.34

8

35.95

300

6.结束语

尼尔基水利枢纽发电厂房基础石方开挖克服了寒冷的气候条件,在设备、人员降效非常显著的情况下,按业主指定的节点工期顺利完成了50万方的开挖任务,在开挖过程中,取得以下经验:

液压钻机非常适宜于高寒恶劣气候的作业条件,液压钻机比风动钻机具有高寒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8篇

国网公司下属水电厂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偏僻,员工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国网公司下属水电厂大都位于偏远地区,员工的视野和观念有所局限,知识结构也偏狭窄。落地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对于塑造员工文化价值观、提升员工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竞争性弱,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国网公司水电厂数量较少,区域划分较为清晰,故企业之间的竞争较弱。因此,水电厂在管理上需进一步创新,在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从而进一步发挥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持续发展添足马力。

3.发电为主,生产属性较为突出。

国网公司供电企业的任务大多为管理用电,服务是其主要属性;而水电厂主要任务是奉献清洁的水电能源,生产发电是其主营业务。因此,工作流程的优化、安全工作的提升都是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标准是提升水电厂生产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

4.依水而居,奉献精神尤为显著。

水电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依水而居,拦水发电。长期受到水利万物精神的熏陶,水电厂奉献社会的精神尤为突出,反映出了“国家电网”优质的品牌形象。

二、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下属水电厂的落地模式探索

1.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水电厂落地的内涵。

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就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凝聚力量、激励创新、促进管理、推动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大力传播统一的企业文化,加强领导力和执行力建设,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渗透到经营管理各环节,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促进公司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观管理,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2.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落地模式研究。

针对国网公司水电厂的文化元素特征,结合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展开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模式。朱兰质量螺旋模型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该模型说明了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工作环节的落实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是需要逐层深入、循环增长的,本文在朱兰质量循环模型基础上探索出了落实国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科学模式。因此,作者认为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水电厂落地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展企业文化传播工作;第二阶段推进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第三阶段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激励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第四阶段,按照国网公司统一的品牌建设要求,开展品牌传播工作。这四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深化、循环上升,最终形成强大合力,能够有效加强企业文化在水电厂的落地效果。

三、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Y总厂的落地实践措施

1.以文育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1.1企业文化宣传有形化、多样化。

企业文化宣传是Y总厂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首要步骤,其中宣传载体是员工接受、体验企业文化的有形化支撑,宣传方式是员工了解、认知企业文化的方法保证。在宣传载体上,Y总厂致力于有形化建设,重点通过建设生产区、主厂办公区等环境,使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成为“看得见”的文化;在宣传方式上,Y总厂撰写《企业文化宣传实践手册》和《企业文化故事集》、召开企业文化成果会,以多元化的方式广泛宣传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推广总厂良好的形象。

1.2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化、持续化。

Y总厂秉持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化、持续化的原则,建立了全员培训体系。在培训对象上,要求全员参与,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了不同课程;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讲授结合的方式创建职工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机制上,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和党员“三级联带”学习机制,促进了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最终打造了一支能学、善学、乐学的学习型团队。

1.3企业文化活动多样化、新颖化。

为丰富科学重建过程中员工的文化生活,Y总厂组织举办了摄影展、联欢晚会、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创新性的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劝导员等“青”字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先进个人及组织评选活动,推广了企业文化的典型化宣传。

2.以文铸魂,筑牢企业文化落地的根基。

2.1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

Y总厂首先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借助科学重建之机对总厂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按照国网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修订,优化了工作流程,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得所有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总厂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2.2健全激励体系,强化落地保障。

为了调动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Y总厂重视建立健全激励体系。一是构建企业文化管理运营机制,按年度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基层单位共同推进的责任体系,落实了各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作内容和管理责任;二是健全企业文化激励考核体系,将企业文化纳入对员工的日常业绩考核内容,开展了年度先进评选、优秀员工表彰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Y总厂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动力。

3.以文塑形,树立国网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3.1统一品牌传播,构建文化氛围。

在品牌传播过程中,Y总厂一是坚持“统一品牌、统一形象、全面实施、分级落实、稳步推进、长效管理”的原则,通过“品牌传播年”、“品牌塑造年”系列活动,做到用必用好、用必规范,确保了总厂“国家电网”品牌标识使用规范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健全品牌维护机制,制定了《Y总厂新闻应急管理办法》,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舆情监控,切实维护了“国家电网”品牌形象。

3.2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品牌力量。

关爱他人,服务和谐社会,是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Y总厂积极倡导落实这一理念,一是践行社会责任,关注地方民生;二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水平,将文明创建工作和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村企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共建“电力天路”图书屋等活动,让广大员工用实际行动关心少数民族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了总厂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在Y总厂的实践效果

Y总厂系统开展企业文化落地建设工作,切实将国网公司企业文化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以下效果。

1.企业文化落地建设汇聚了精神动力。

Y总厂把统一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地的先决条件,通过多样化的宣贯途径、持续化的培训学习、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总厂上下形成了浓厚、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对统一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度,使得统一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企业文化落地建设优化了企业流程。

Y总厂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标准,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点工作。按照“三标一体化”管理要求及“三集五大”构建要求,Y总厂以流程为纽带将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紧密结合,重点优化专业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步骤,进一步完善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支持、工作标准为保障、工作流程为依托的水电站标准化建设体系,推动了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发展的融合。

3.企业文化落地建设提升了员工素质。

Y总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统一的行为规范建设要求,加强对员工行为的培训力度,制定了具有Y特色的员工行为守则,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行为指南,促进其变成员工自发自觉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创新力和战斗力,营造了健康、积极、和谐的人企氛围。

4.企业文化落地建设塑造了优质形象。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9篇

广州蓄能水电厂500kV主接线采用四角形接线,线路接入点形成的两个母线T区,在线路保护安装点以内,由其本身的线路保护进行保护。主变压器并联点处形成的两个T区,采用母线差动保护(以下简称母差保护)。

1母差保护的原理及特性

广州蓄能水电厂一期500kV母差保护采用DIFE3110型高阻差动保护,500kV断路器以QF1及QF2为一侧,QF3及QF4为另一侧,分别装设两套完全相同的高阻抗差动保护87-1,87-2及87-3,87-4。分相由两套DIFE3110型高阻抗继电器构成,采用被保护区域进出的电流矢量比较原理,取出差流在电阻器R上产生的电压值,作为测量值进入继电器内部与阀值比较。当外部有故障或无故障时,负荷电流I和I′在通过电阻器R时相位相反,幅值相等,电阻器R上的电压降为零,继电器不动作。当保护区域内部故障时,电流I和I′同相位使得对应的故障电流在电阻器R上产生一定大小的电压值,当该值大于阀值时启动继电器动作出口,见图2。保护整定值为:闭锁电压UB=20V,动作电压UD=25V。

保护动作结果:出口跳QF1,QF2或QF3,QF4,1号、2号机组或3号、4号机组跳闸,并启动故障录波器。

287-3和87-4故障

1998年11月广蓄电厂一期QF2断路器检修期间,发现当3号、4号机组在抽水工况运行时,母差保护87-3,87-4发出闭锁信号。测量母差保护装置发现L3相有不平衡输出,电阻器R上最高压降21.5V,且随一次电流成正比例增加,超过了闭锁电压整定值。

3故障查找与分析

1998年11月,对3号、4号机组及QF3,QF4断路器不同运行工况组合进行测试,在QF3合闸,QF4断开时,三相差流在电阻器R上的压降基本为零;当QF3断开,QF4合闸时,L3相差流在电阻器R上的压降较大,L1,L2相基本为零。判断故障为QF4出线侧L3相电流互感器54LRB006TI或54LRB007TI有问题。为进一步确定故障性质,又对87-3,87-4二次电流回路进行了对线及电流互感器极性试验,结果一切正常。同年12月进行了87-3,87-4的二次电流回路功率六角图检验,由此可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及接线正确。通过分析认为:

a)可能QF4断路器出线侧两组电流互感器有故障;

b)可能是电流互感器一次回路存在寄生回路,使二次产生不平衡输出。

为此,重点检查了QF4出线侧法兰螺栓的绝缘套,未发现故障。1999年2月,断开QF3及QF4,进行电流互感器伏安特性试验。L3相的两组电流互感器的伏安特性与QF4相截然不同。在重做L3相电流互感器伏安特性试验时,发现有一法兰连接螺栓发热烫手,拆开该螺栓绝缘套侧螺母,发现绝缘套下部断裂,使螺栓接触母线套管接地。将该绝缘套更换后,重做电流互感器伏安特性试验。电流互感器伏安特性恢复正常。QF3,QF4投运后,母差保护87-3,87-4不平衡电流消失,母差保护恢复正常。

绝缘套损坏后螺栓通过母线套管接地,螺栓与母线套形成电流回路。在此状况下运行,母线套管上产生一感生电流,使电流互感器感受到的电流为Ia+I′a(Ia为一次侧工作电流,I′a为感生电流),Ia与I′a的方向相反。假设螺栓与法兰完全金属接触,则Ia=I′a,故电流互感器感受到的电流为零。故障现象类似某组电流互感器断线或极性接反的情况。

4存在的问题

4.1电流互感器伏安特性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10篇

为了更好地加强化学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防腐工作的开展,在意识到加强对其防腐蚀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应认真分析和总结在化学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设备防腐蚀存在的不足及成因,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1.1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设备防腐蚀存在的不足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设备的防腐问题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火电厂日常生产过程中,受到运行工况和方式的影响各项生产工艺指标难以严格的得到控制,例如温度、流速、介质的浓度等,这就给设备腐蚀创造了各种条件。二是在管道防腐蚀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如何选材以及强度、工艺和防腐蚀技术的设计,但是往往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管道所在的环节、温度和耐腐性能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导致腐蚀出现的主要原因。三是在处理酸碱浓度较高的废水时,因为酸碱中和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且酸碱量中和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控制,难以掌握中和程度,酸碱量过量和中和不均匀等问题的存在,导致pH值不达标而腐蚀,最终为设备事故的出现埋下隐患。

1.2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设备防腐蚀不足的成因

一是针对酸碱中和池出现的腐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建设酸碱中和池时,材料的厚度和勾缝设计没有符合实际需要,很多防腐蚀用的花岗石的厚度往往利用普通材料替代,而这就会导致石材的缝隙难以填满,最终出现酸碱腐蚀性的渗漏,加上在处理酸碱池泄露事故时往往难以彻底的修复,尤其是在对基层腐蚀情况进行检查时,往往敷衍了事,加上设计布局的合理性差,一般以全封闭和加盖的结构,而没有考虑腐蚀因素,最终导致池体下陷。二是针对管理防腐蚀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防腐蚀处理过程中往往偷工减料,而且在验收管理时往往敷衍了事,而这就会加剧管理腐蚀处理的难度。三是针对循环水加酸系统腐蚀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加酸处理环节往往忽视加水,最终出现腐蚀问题。尤其是对火电厂而言,其循环水加酸系统擦用浓硫酸储存罐作为其压力容器,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操作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而浓硫酸的腐蚀性较强,若选用一般碳钢材料,将会导致其被氧化和腐蚀,进而影响整体结构,加上在安装过程中往往安装不规范,加药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影响其pH值的正常。

2火电厂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防腐蚀工艺探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设备防腐蚀存在的不足及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火电厂,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如何预防处理设备的腐蚀呢?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讨论:

2.1针对酸碱中和池的防腐蚀工艺探索

由于酸碱中和池腐蚀问题的存在,将会极大的影响工业废水处理成效。因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发电厂必须切实做好以下三点防腐蚀工作:一是建设酸碱中和池时,应重点检查树脂胶泥接层的厚度,确保接缝黏结牢固,并采取接缝黏合技术,才能更好地确保防腐蚀的长期性。二是在酸碱中和池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泄漏,就应及时地加强对其的修复,及时地打开被腐蚀的防腐蚀层,重点检查和修复混凝土基层。三是在布局设计过程中,在施工之前就应科学合理地设计,及时地找出内部存在的腐蚀问题,并针对此制定相应的预案,为整个处理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针对管道的防腐蚀工艺探索

由于在化学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设备或管道腐蚀严重的情况,所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现代防腐蚀技术的应用,着力解决设备和管道的腐蚀问题,并严格按照设备和管道安装工艺流程进行安装,尽可能地选择耐腐蚀性的材质,确保其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提升。

2.3针对酸碱系统的防腐蚀工艺探索

酸碱系统的防腐工作是整个工业废水处理系统防腐蚀的重点所在,所以作为发电厂必须高度重视。所选的容器材料应以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例如PVC材料、钢衬胶材料等。而在选用酸碱液输送管时,同样应考虑其材质问题,尤其是其外部的防锈和内部的保温。在酸碱系统进行防腐蚀时,主要以湿法脱硫防腐蚀工艺为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选取镍基不锈钢、玻璃钢、玻璃鳞片树脂、橡胶、塑料、陶瓷等,尽可能地选取具有较强整体性和没有接缝以及防腐蚀性能较强的材料,例如整体玻璃钢管道,就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其中,在脱硫区域的防腐工作中,以吸收塔喷淋层支撑梁的防腐蚀为例说明。由于浆液的不断冲刷,支撑梁防腐蚀层经常出现磨损,导致支撑梁的腐蚀、漏液,腐蚀严重时只能停机检修对整根梁体进行更换。为了避免支撑梁损坏,防腐蚀设计时应有针对性的加装防冲刷护板,提高其抗磨损腐蚀的可靠性,并设计加装吸收塔喷淋层支撑梁的腐蚀监测装置,以及时发现塔内梁体的异常情况。

2.4加强设备防腐蚀监测系统的建设

由于火电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工作频率较高,所以即便采取了上述防腐蚀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腐蚀程度的加重,还能缓解设施腐蚀速度,但是采取人工检测的方式,往往难以及时高效地发现存在的腐蚀情况,也不能掌握腐蚀的程度,所以作为发电厂应加快设施防腐蚀监测系统的建设。整个设施防腐蚀监测系统应包含数据采集器、电流中断器、测试探、里程记录器以及计算机,从而利用其实时在线监测腐蚀情况,并根据腐蚀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能从传统的被动防腐到主动防腐,提高防腐功效。

3结语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11篇

水电厂因其具有的特殊性,如部分设备由于设计制造复杂、生产周期长、在途运输、试验检验等因素影响,采购周期长,使得仓储物资种类多,数量大。一些水电厂物资仓储工作更多的是沿用旧的习俗和传统的管理方法,存在仓储管理方法落后,手段传统,信息化不足,工作量大,效率低,出错率高,服务不完善,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

2水电厂物资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依据

官地水电厂目前正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物资仓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物资仓储工作标准、流程,开展安全学习、培训和强化仓储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等,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仓储安全管理体系,旨在促进仓储安全水平的提高。

2.1仓储安全管理法律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2.2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基于遵从法规、风险预控、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理念,严格按照“PDCA”原则加以开展和实施,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具体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制定仓储管理安全策略,确定安全管理体系范围,明确管理职责和推进计划,对仓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加以辨识和风险评估,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并持续加以改进和提升仓储安全管理水平。

3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开展

3.1加大力度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的要求,官地电厂近年来已经针对仓库建筑物及现有的仓储物资、设备以及仓储作业展开了一系列的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了降低风险的具体措施,更加全面的为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

在官地电厂开展NOSA五星体系建设活动前,官地电厂机电仓库作为试点就已经引入了该项活动,并按照NOSA五星体系建设的要求,开展了许多前期试点工作。物资仓储安全管理体系得以建立主要的原因是充分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NOSA五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活动开展的经验,同时将其融入物资仓储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使得仓储日常管理工作标准化、NOSA化,使之成为电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中。

3.3仓储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重点

第一,仓储设备管理。加强对设备操作、维修、保养的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针对老、旧设备可以酌情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或者更新;第二,物资仓储作业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结合现场实际,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物资仓储管理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将其固化,以控制业务操作中人的随意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有效保证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督促、检查物资仓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执行;第三;加强对人员作业安全的保护。在仓储作业过程中,企业单位要为作业人员提供合适的劳动防护性用品和安全设施,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息时间,不使用带病和有缺陷的设备与机械,不违章操作;第四,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和上岗培训。转岗或者新人应对其进行仓储安全教育,操作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获得特种操作资格证才能从事特种作业;针对一些水电厂物资仓储人员配置少的情况,还可以充分依托社会资源,请外协单位有资质的人员协助开展特种作业,杜绝违章操作;第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中,例如Maximo物资管理系统的引入、条形码和PDA应用的结合,不仅使终端设备能够在全库区使用,使仓储物资信息化从办公室向仓库作业区域延伸,促进了物资仓储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仓储物资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信息共享;第六,提高仓储物资的安全性。如在仓库周界设置电子围栏和监控摄像,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能极大的提高仓储物资的安全性。在仓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突破原有工作经验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仓储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4结语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12篇

水厂总体监控方案的确定应以水处理为依据,包括泵站控制系统、沉淀和过滤控制系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加氯消毒控制系统、排污处理控制系统等工艺管理,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取水口加药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加压市区管网。根据工艺要求和控制指标,应运用MPI网络将水处理的各个子系统连为一体,在控制中心通过组态软件对其进行监控,总体控制方案为:混凝投药控制器和加氯消毒控制器采用S7-300PLC,其余采用S7-200PLC,组态软件为力控6.0,采用的网络结构为单元级和现场级。以泵站控制系统为例,其控制方案为:采用S7-200PLC作为控制平台,负责对泵站数据的采集,泵站和控制中心的通信通过外置式GSM调制解调器来实现,触摸屏为就地控制接口,系统框图如图1。

2软件设计

根据设计好的各子系统的硬件配置,设计PLC控制软件、组态监控软件和触摸屏控制软件,以泵站控制系统为例,其任务是按照控制中心的指令,向水厂提供水源,并对泵站的水泵运行情况、供电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然后传送给控制中心,实现泵站无人值守。根据泵站工艺,在SMS工作原理指导下,提供短信息服务,发送规则为开机/关机、系统出现故障、定时设置和控制中心命令。为达到泵站无人值守的设计要求,可通过标准的RS—2485串行通信网络和自由口模式,自主选择通信协议,以此构成PLC的分布式网络。PLC软件设计流程为:初始化接受信息并处理水泵控制压力、流量采集并处理故障信息采集并处理信息发送;根据系统的工艺要求,开发界面应包括启始界面、模式选择界面(分为自动运行和手动操作)、报警界面及帮助界面等。

3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3WN6是一种经济型低压智能断路器,通过模块化的工程设计,可确保通讯、保护、测量等功能更为可靠稳定,且便于拆卸和维修,能够在线对开关功能进行数字化编辑。正常生产时,操作人员通过S7-315系统上的触摸屏模拟流程和触摸按钮,便可以准确掌握各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并可以通过自动运行或手动操作两种控制方式来控制各设备的开和停,便于设备的检修及事故的处理。本系统联网后,便可实现现场监控、远程控制和后台在线组态等功能,操作人员在后台微机上便可以准确掌握各配电室低压开关的分/合情况及水厂装置的运行情况,系统可以动态显示各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的波动情况,实时性更强。此外,还可以随机记录越限事件、报警信息等,为生产管理和事故控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PLC的推广应用是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得以建立的关键,该编程控制器简单易用、可靠性高,而且通讯联网功能强,根据水厂的水处理工艺和工程设计要求,对各净水环节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设计,满足了水厂自动化生产和管理的需求。

4结论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13篇

1.1保护方式

本工程光缆线路系统具备保护倒换功能,选用的SDH自愈环结构为:2纤单向通道保护环。该结构环网由2根光纤组成,其中一根用于传输业务信号,称主用光纤,另一根用于保护,称备用光纤。基本原理采用1+1的保护方式,1+1保护方式的保护系统和工作系统在发送端两路信号是永久相连的,接收端则从收到的两路信号中择优选取。优点:双发选收,实现简单,倒换速度快,因不使用自动保护倒换(APS)协议,倒换时间一般小于30ms。

1.2组网方案

蒲石河电站厂内光纤通信网包括8个光纤通信站和站址之间的光缆线路,8个光纤通信站的地点分别为交通洞口中控楼、地下厂房、500kV开关站、66kV施工变电所、下水库大坝集控楼、下水库进/出水口、上水库进/出水口、王家街生活区。光纤设备的配置和连接。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厂内光纤通信网8个光纤通信站内的光纤通信设备皆采用SDH155系列设备,双光接口配置,光接口类型为L-1.1,8个光纤通信站内共11套光传输设备,皆配置相应数量的2M接口的电支路,并分别配置2个10M/100M以太网接口,各站皆配置相应数量的智能PCM设备,每个智能PCM设备内部包含所有时隙的全交叉矩阵,可与同类型设备联合组网。各通信站设备数量为交通洞口中控楼配置3套一体化光端机,3套智能PCM设备,1套综合配线系统,500kV开关站配置2套一体化光端机,1套智能PCM设备,1套综合配线系统,其余6个通信站皆各配置1套一体化光端机,1套智能PCM设备,1套综合配线系统。本厂内光纤通信网设置1套网络管理系统,1条公务联络信道。

1.3厂内光缆线路

蒲石河电站厂内光纤通信网8个光纤通信站之间的光缆线路,站址之间的光缆线路路由分别为交通洞口中控楼至地下厂房,地下厂房至500kV开关站,500kV开关站至66kV施工变电所,66kV施工变电所至下水库大坝集控楼,下水库大坝集控楼至交通洞口中控楼,交通洞口中控楼至下水库进/出水口,500kV开关站至上水库进/出水口,交通洞口中控楼至王家街生活区,线路总长约为15km。除交通洞口中控楼至下水库进/出水口段是直埋式光缆线路外,其余各段皆为架空敷设或沿电缆架敷设ADSS光缆或阻燃防鼠光缆线路。本系统光缆芯数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厂用保护、状态监测、消防火警、通风、通信、视频、局域网、综合数据网、电力系统通信和预留光纤组成。结合本系统特点,采用ITU-T简易的G.652光纤,工作波长为1310nm,有利于提高系统传输质量、降低光缆成本。

2主要设备的选择

2.1一体化光端机

本工程采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ZXMPS200与ZXMPS330光端机设备进行通信网络的组建。利用ZXMP系列设备具备交叉能力强、可以在一个子架内实现多方向光信号优势,在一套ZXMP系列设备实现多个逻辑网元,逻辑网元可以是ADM、TM、REG类型,实现大容量业务上下,便于各类业务管理。利用ZXMP系列设备强大的升级能力,本工程建设155M速率自愈环,通过更换光板,就可以平滑升级为622Mbit/s速率自愈环。

2.2智能PCM设备

本工程选用的智能PCM设备的型号为:BX10。该系统以大容量交叉连接矩阵为核心,集成了数字/模拟接入、复用、交叉连接、传输功能于同一平台。BX10采用了标准化结构框架,开放式智能总线,结构简单,功能强大。BX10将SDH传输与PCM接入于一体,通过基于PCM技术的综合业务接入平台提供话音,数据及交叉连接(DXC1/0)等业务,将所接入的业务通过复用及交叉等处理后直接进入SDH光口。

3结语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14篇

1.1计算机监控系统存在的风险

监控工作包含设备实时运行远方监控和设备巡检两部分,在设备实时监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风险为:设备运行异常、故障信号得不到回应的情况出现,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1)信号传送不通畅、设备的信号回路不动作造成;2)人为失误,当值班人员精神状态不好、思想不集中时,容易发生警报信息漏听的情况;3)当操作人员对某些现场设备进行操作时(如:厂用电倒换、监控电源切换等),会产生大量的警报信息,导致值班员未能及时发现参夹其中的真正设备故障信号,或因某些设备警报信号误动未及时处理,在重复告警过程中导致值班人员产生麻痹思想,从而发生对警报信息的误判和漏听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水电厂运行值班人员宜应制定了相关制度加以防范,如:(1)要求值班人员在当值期间定期对测试、检查通信通道是否通畅,监控语音报警系统是否正常;(2)定期对监控信息复查,利用监控系统对运行设备巡检等,把这些要求建立为一项规程制度执行。(3)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检修相关班组,加快对信号误报的检查处理,确保信号回路的正常运行。

1.2监控系统运行操作存在的风险

依靠远程控制系统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改变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其中包括:设备的启停、线路开关的分合、设备运行参数的设置(如:发电机组的功率设定、控制方式的更改等),在这些工作中,主要要防止设备的误启停操作、设备运行参数设置错误,导致设备相关功能误投或误退。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值班人员听错命令,没有执行口令复诵制度;2)值班人员精神状态不好,导致误设值(特别是夜班零点过后的时间段);3)由于无意中误碰监控设备导致误设值,由于现今的远程监控控制主要通过电脑操作实现,值班人员在值班时无意中触碰到键盘或鼠标,从而发生误设值的情况。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放生,故在在监控系统对设备参数的更改、设值与控制流程的操作程序中设了“确认”环节来防止此类情况的出现,并且在操作过严格执行监护操作制度。

1.3设备定期工作存在的风险

设备日常定期工作包括:设备定期切换、备用设备定期启动试验、电机绝缘测量等,在这些工作中较常出现的安全问题有:1)不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完成或不做;2)出现人为的错漏,如:在操作等待过程中离开或在操作过后没有及时将设备恢复为正常运行状态;3)操作步骤错误或不按规程要求执行,引起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测量设备电机绝缘时未完全断开被测设备电源,存在突然来电可能,造成设备仪表损坏;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坚决执行工作许可与监护制度,由值班负责人签发确认,由两个值班员共同完成。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运行台帐,将该类工作的时间和结果及时建立台帐,以备查询。在设备日常巡检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风险问题是设备的异常缺陷未及时发现,致使设备带病工作,严重时会使事态进一步恶化,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个别值班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按时的对设备进行的巡检,或是在检查中不细心、偷工减料,对某些要检查的地点、项目漏检,对此制定了相应的巡检规定,在运行规程中明确了各个系统在巡检中所应该重点注意的事项,并将每班的巡检情况记录在值守日志里面,以此来将责任精确到个人。

1.4设备倒闸操作存在的风险

在设备的日常倒闸操作中,较容易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有:1)违反安全规程规定无票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跳项、漏项或在操作中不使用五防系统;2)由于值班员对设备运行状态不了解或本身业务水平不够造成填写操作票错误,审票员未能及时将错误修正,造成错票的产生;3)由于操作人员对设备不熟悉,缺乏操作经验,对操作的结果不能正确判断,或对操作后果不能正确预判,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4)由于操作人员与监护人员精神状态不佳,造成操作出错或操作不到位甚至走错间隔,造成误操作。针对于设备倒闸操作的主要风险点,水电厂运行值班人员宜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严格执行操作票“三级审查”制度、监护制度、唱票与复诵制度,严禁无票操作或操作过程中跳项操作;2)严格执行“五防”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五防”系统的管理与完善,五防系统应及时跟踪、采集现场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并与之对应,确保操作的安全执行;3)建立标准操作票数据库,分别针对现场设备的各种操作任务进行相关标准操作票的编写,以便操作人员的调查用与参考,尽量减少错票形成的可能性;4)加强对运行值班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在进行操作时操作监护人员应由具备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同时应尽量避免在凌晨至早晨的时间段进行现场设备的倒闸操作,避免操作人员较长时间内的连续操作,确保倒闸操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1.5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处存在的风险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这就需要值班人员具备反应迅速、判断准确的业务素质,要快速、准确、有条不紊的进行相关操作处理,将故障设备与正常设备隔离开来,制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在这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有:1)由于事发突然,值班人员因紧张慌乱,未能正确处理操作,未能及时将故障设备与正常设备隔离开来,引起事态的进一步扩大;2)由于对设备运行情况不熟悉,未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理;3)由于值班人员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反应时间过长,造成设备损坏。针对以上情况,水电厂运行值班人员宜采用以下防范措施:1)在监控系统中,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设备异常、故障情况编写“设备故障处理指导”,由监控系统根据监控警报信息及时推出“设备故障处理指导”内容画面,为值班人员对设备异常与故障的处理提供依据和指导;2)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与反事故预想,使值班人员熟悉各种事件的处理方法;3)制定严格、规范的设备缺陷登记、管理和消除制度,使设备在正常、良好的工况下运行。

2.结语

水电厂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调整;水电厂;振动区

中图分类号 TV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129-01

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发电机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外研究理论主要集中在通过对振动区域内的机组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和论证,定义一个可调区域的模式,通过控制水电厂可调区域数量,提供一个有效的总有功目标值,通过这个数值来判定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第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发电机组的振动区穿越区的研究之上。一般都是给出了可调区域表述的水电厂振动区穿越判断依据,主要通过分析可行目标值,以此来研究最少穿越次数,本论文主要体现在第三节中的穿越模式的快速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方案提出几个具体的分配策略。

第三、基于多个水电机组联合运行有利于减少穿越振动区次数的分析结论,提出了利用虚拟调整电厂的概念在调度主站层面的建模方法与处理振动区的策在看次数。

2 水电厂调节振动区案例分析

我们这里提供的案例是以一个水电厂中的发电机组为例,案例中的我们假设I为发电机组中的第i个机组的振动区个数,其中第k个振动区是P,P的取值有两个,一个是最小值,另外一个是最大值,我们通过这两个值把振动区分成了两个边界,最小值是下边界,最大值是上边界。

把机组AGC调节的命令死区设置成P1,机组目前的出力是Pi,该机组穿越振动区的判断依据的物理意义是机组目前的出力还没有进入振动区,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目标出力落在振动区的相反一面的最边缘处,机组需要穿越振动区,这样可以达到目标出力。

这里我们选取一个控制区域为某发电站发电机组在夏季满荷运行下的数据作为分析利用第三节中的提出的主站建模方法所提出的策略,我们通过联络线对水电厂振动区进行一定的调整,为它分配一个目标出力值,采用一阶低通进行处理高频段的分量。离散因子选择0.5,对多个水电厂进行并行调整振动区。通过仿真软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数据表。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使用我们第三节的处理策略可以是穿越振动次数降低到30次,而实际穿越的次数应为128次,可见穿越次数在使用了新的的调整策略之后有很大的缩小,这是我们可以预见的结果。

3 调度主站建模方法与振动区处理策略

3.1 虚拟调整电厂建模

根据前面的分析,显而易见的会想到这样一个思路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如果让更多的水电厂参与到系统的整个调整之中。是否能够减少单个调整厂导致的机组穿越振动区的次数。

如果将单个水电厂视为一个虚拟机组,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把这个虚拟机组和实际机组同样看待,因为它也有额定的容量和振动区,它的额定容量是整个发电厂所有运行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不过它的振动区就是我们上节所论述的联合振动区,不过参与系统调整的多个水电厂可从整体上视为一个虚拟调整电厂,其中的每个虚拟机组均对应一个实际的调整厂。

需要注意的是,虚拟机组各个可运行区域的模式,直接取为该虚拟机所对应水电厂的相应可调区域的模式。

3.2 虚拟调整电厂的振动区处理策略

该虚拟调整电厂的运行机组台数为虚拟机组数量,总额定容量为各个虚拟机组容量之和,同样,最大,最小可调出力分别为各个虚拟机组最大,最小可调出力之和。

类似的,可以利用前面提及的求解水电联合振动区的方法,根据各个虚拟机组的振动区,计算出这一虚拟调整电厂的全厂可调区域,进而将全厂可调区域在全厂最大,最小可调出力范围取补集,得到其联合振动区。

对于这一虚拟调整电厂的联合振动区,振动区穿越判断依据,可行目标值的最小穿越次数以及目标出力值在各个虚拟机组间的分配策略等与实际水电厂完全相同。对于各个虚拟机组目标出力的校对核对,与实际机组的校核有所区别。

4 结论

本论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通过第二节的数据模拟分析,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数据结果对比,为第三节提出的两个策略理论提供的比较丰富的实践论据,通过对发电机组振动区的调整策略的研究,为今后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加有效的工作和创造更多的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宏雷.郑伟.智勇.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A].水电站机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赵涛.自动发电控制(AGC)在黄河水电公司梯级电站间的应用[A].水电站梯级调度及自动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伍永刚.水电厂AGC策略与技术实现[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段振国;文正国;刘晓波;白山常规机组与抽水蓄能机组混合监控技术[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张玉平;段振国;张毅;冯德才;东风发电厂AGC功能与实现[A];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所论文专集[C];2004年.

[6]段振国;王永国;周怀念;吴双杰;李艳丽;水电厂等值禁止运行区及动态应用技术[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郭鹏慧;段振国;龙羊峡水电站AGC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施[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余波;三峡梯级优化调度与自动发电控制应用研究[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金英哲;赵先臣;水电站微机监控与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设计[A];2006年水力发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陈满;巩宇;广州蓄能水电厂监控系统上位机自动控制功能设计开发及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作者简介

韩勇(1984—),男,湖北黄冈人, 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厂监控及自动化设备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