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教师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加以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热点。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水平。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查。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各类结构具体如下:学历结构:大专以上12人,占6%;大专72人,占36%;中专84人,占42%;中专以下32人,占16%.年龄结构:45岁以上10人,占5%;35~45岁30人,占15%;25~35岁84人,占42%;25岁以下76人,占38%。职称结构:高级24人,占12%;一级66人,占33%;二级88人,占44%;无职称22人,占11%。专业结构:幼儿师范或师范专业毕业158人,占79%;非幼师或师范专业毕业42人,占21%。
2.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数据分析
基于调查,首先分析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即中专以上毕业)仍然偏低。
从职称结构的调查结果看(如表2所示),四个年龄组幼儿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总体上具备高级和一级幼师资格的教师仅占45%,即大部分幼师属于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幼儿教师整体资历较低的现实。
其次,分析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看,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较全面,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并不多,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也说明老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相关理论基础问题的教师,尚不足所调查的幼儿教师总量的1/3;只有23%的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学科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各专业知识构成比较全面的教师也不多;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只占45%,有46%的教师主动反思教学并及时调整活动;只有16%的教师能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从专业情意来看,公众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如何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和评价幼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从调查看,只有49%的教师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7%的教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班幼儿;当幼儿十分顽皮并屡教不听时,12%的老师会忍耐,8%的老师会惩罚;有28%的老师关注自己的发展,29%关注教育的发展,43%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有45%老师有时会特别关照在园就读幼儿中一些穿着漂亮又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当幼儿们突然在幼儿园生病,你首先想到通知家长的占30%、送往医院的占40%、向园领导汇报的占25%、采取其他办法的占5%;对一名不愿来园的孩子,有10%的老师采取“不管他,哭几天他就适应了”的态度;对不能听懂普通话的新转学来的外地幼儿,有40%的老师采取“一些游戏,让该孩子充分参与,并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流”办法,有37%的老师采取“以实物、手势等辅助方式,努力与该幼儿进行初步勾通”办法,有10%的老师持“不管他,认为过一段时他会自行听懂”的态度。而就培养训练这个方面分析,调查也显示,定期参加幼师系统的继续教育或本园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占调查总数的60%,曾参加社会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师占72%,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接受过培训。虽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有的也是不定期、不规范的;所接受的培训,也是强调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既没有考虑到教师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内在需求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到教育实践多元化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而这项指标的滞后,直接反映出我们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升乏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状况的原因追踪
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这一现实,笔者分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认识肤浅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的认识水平,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也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尽管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国家官方的职业分类体系也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把教师与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同看待,更没有被看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性和专业素质也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这种认识状况足以说明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2)幼儿教师职业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不高
作为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幼儿教师职业应该是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并不高。在学历要求上,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学历要求档次低得多,但就是这样低的要求,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达标。更何况,又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学历并非通过正规的严格的师范教育而获得,而是通过接受各种学历补偿性教育途径来获得,其中含有不少水分。而且在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机制不完善,只要有个学历,不管是怎样获取的,在短期内突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通过一个不太严格的考试,以及流于形式的面试、试讲,就能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这样一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专业活动,需要从业人员通过严格组织起来的、严格的、有效的专业培训活动获得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水平。然而,现实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观念、理论和能力及达到的水平,仍缺乏明确的认识;课程设置没有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学科、教育专业等知识的关系,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失调较严重,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缺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感与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这些足以反映出专业培训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很难把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过程中的有机阶段,也使教师失去了一种真实的自我发展的体验和愿望。
2.幼儿教师自身的原因
(1)幼儿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不强
幼儿教师如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在专业活动中应当具有自,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等很多方面应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性。但整体上看,由于幼儿教育的公共性的制约和来自公共政治、行政权力的压力,以及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等因素的交织,再加上幼儿教师对专业的内涵、标准认识模糊,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清,对自己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幼儿教师的主体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而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自觉实践并达到自律。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的影响
在现实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调查也显示,教师对收入状况、职业声望、工作境况都不大满意;一些年轻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她们暂时性的选择,一旦找到适合的职业,她们就会立即离开;一些则认为没什么出息,干得再好专业水平再高也无非就是一名幼师,也就拿几百元工资。诚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是基础,教师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从业或提高积极性,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观念、事业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及能否正确对待教学和评价幼儿。
3.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原因
其一,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对本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未能更好激发和引导老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及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再加上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要确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专业水平,都是不可能的。其二,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晋级等在幼儿教育领域还是十分局限的,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开展该项工作以外,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正常开展该项工作。在许多私营幼儿园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师资格的概念,缺乏相应的培训、资格认定和晋级提升。如此,我们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显然是难以提高的。
三、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应对
1.国家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才能更有吸引力。
2.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等。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3.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结合当前我们幼儿教师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从“深”与“广”两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深度,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习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深度;“广”即幼儿教育的综合知识的宽度。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不仅要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由“谈科学”到“做科学”。拓宽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组织相关学习培训,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通过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过去的空缺,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4.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培训制度,形成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
1.1幼儿教师的学习不间断
终身教育理念主要是说贯穿每个人一生过程的是教育,没有人能够在年轻时候就拥有一生享用的知识。幼儿教师面临的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以及终身教育的行动。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所有的人一样,幼儿教师获取知识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个需要学习的时代,幼儿教师想要长久的生存,必须也要经历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改善,幼儿教师的陈旧观念即将被重新确定,教育体系中将纳入“校内、校外教育;职前、职后教育”。
1.2幼儿教师建立坚实的合作意识
幼儿教师的发展,依靠的是所在的教学环境,通过平时工作上的互补与合作,幼儿教师可以很好地完善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进而增加教学的效率。同事之间的学习和相互交流、资源成果的共享,都能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的绩效有明显的提高。
1.3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端正教学态度,同时保持与同专业人员的联系,了解全国各地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况,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1.4幼儿园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在精神上的激励与评价偏多一些。旧的制度存在着许多漏洞,体现在评价的方法、主体及内容都比较单一,评价的最终结果对于实践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想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就要建立一套幼儿园改制的相关改革制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幼儿园领导独自评价模式,实行幼教老师的互评,同时也要让家长参与进来,其内容也要实现多元化。
2学前教育专业化在幼儿园和个人的发展中的意义
2.1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是树立幼儿园良好形象的根本
如果幼儿园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在众多幼儿园园所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幼儿园发展潜在的巨大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自觉地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重视早期教育的发展。假如幼儿教师不能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能提高,也就得不到孩子家长的认同,势必造成生源的流失。
2.2幼教老师专业化的成长是必然的
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终身教育,在这种趋势下,所有教育工作者取得进步和提高的唯一途径只有不断接受教育,这不仅是今后维持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的一种需求。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教育及远程教育这些新形式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
3学前教师专业化成长中面临的问题
3.1职业放松现象明显,敬业精神缺乏
幼教老师只有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可事实上职业放松的现象却尤为突出。一部分幼教老师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出现了职业放松的现象,这就影响了平日的工作、生活和心理。针对孩子们的世界会出现出其不意的问题,不进行自我检讨,只是凭借着经验来解决,导致幼教老师们感觉身心疲倦,没有了成就感,从而出现职业放松的现象,影响了他们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
3.2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完全赞同幼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的作用,也对幼教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专业的幼教老师,不但要具备关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有关幼儿教育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及熟练的互动技巧。由于幼教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所以幼教老师不仅仅只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师傅,同时还要担任例如促进者、护理者以及参谋等不同的角色。现在我们缺少一些有关于幼教的职业培训和提高实践效率的机构和机制,导致许多幼教老师不仅专业知识不牢固,而且专业的技能匮乏,在教育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也有着严重的不足。
4结束语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正是这有组织教育起点上的组织者、实施者。“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很多人尤其是教师做出艰巨的努力。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最关键的支撑是教师”。[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农村学前教育受到空前广泛关注的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成为保证农村幼教质量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更多地集中在偏远贫困地区,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议题。江苏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的省份,本研究以苏中某县为例,对该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其研究结果亦是对当前研究的补充。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中部某县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由于该县隶属于江苏省一直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地级市。该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苏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近年来该县在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学前事业,制定了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5年)。近五年来该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到底如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研究工具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是幼儿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2]本研究结合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划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3]编制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生存状态;第二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其中专业精神包括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满意度和职业理想,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第三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状况,即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途径。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县进行调查,并对其中一名园长和5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回收率为92.8%。问卷结果以SPSSforwindow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情况描述
1.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至35岁,占到近一半,36岁以上的教师达27.1%。各个教龄阶段教师比例基本成均匀分布,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2.该县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层次,27.8%的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已经取得本科学历,其中有4名教师是第一学历,这一变化是可喜的。由此反映出,当地农村幼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3.83.5%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并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这一结果表明该县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已经达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4.在职称评定方面,有51.5%的教师目前没有职称,这意味着一些教师在工作多年后还是保持原状,个人发展成果不是很明显。另外,58.8%的教师没有事业编制,在与园长的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编制太有限了,一些老教师工作了十几年仍然没有编制。但是这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我们县每年增加20~30个幼儿教师的事业编制,虽然杯水车薪,但也使我们一线教师看到了希望。”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分析
1.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涉及教师的专业理想、对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对工作的积极性、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对该职业持满意态度,其中“满意”占28.9%,“基本满意”占48.5%。另外,还有21.6%的教师“不太满意”。面对如果可以再次选择职业的问题,25.8%的教师表示执着追求,继续从事这一职业;33%的教师认为还是当教师好;23.7%考虑从事别的职业但不急切;16.5%的教师表示有机会一定换,不再当教师;1%的教师表示现在就急于换。虽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会继续从事该职业,但是40%的幼儿教师还是希望能够从事别的职业。如果这种状况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将不利于整个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更不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幼儿教师工作时间、压力与其报酬之间的悬殊差距,导致他们严重的心理不平衡。42.3%的幼儿教师表示工作经常占用业余时间,累计高达97.9%的教师都表示工作会或多或少地占用业余时间。50.5%的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另26.8%的教师则认为压力非常之大,即累计高达96.9%的教师认为该工作存在或大或小的压力。那么,在工作占用如此之多业余时间,存在如此之大压力的同时其报酬又是如何?调查发现,34%的幼儿教师月收入(包括工资、补贴)在800~1000元之间,25%的教师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因此,工作量大报酬低导致81.4%的教师对其所得报酬与工作量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满。这将不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热情的提升,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其专业发展。另外,在对教学工作的创造热情的相关选项中,有44.3%的教师表示总是充满创造的激情,28.9%的教师在任教的前三年有创造热情,后来就比较平淡,还有25.8%的教师则认为该工作是相对定型的,比较机械。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对该职业缺乏创造的热情。考察其原因,还是与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压力大、收入低、闲暇时间少,使得许多教师无力去创造,更缺乏创造的激情。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们“减负”,给予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营造学习和创造的氛围,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学,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生机。
2.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84.5%的幼儿教师能够以《纲要》为标准,以教材内容为参考,结合幼儿实际水平及其生活的环境设计教学内容,9.3%的教师认为只要实现课程目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或自行编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63.9%的教师做到经常设置教学情境,其余教师也能够有时或偶尔设置教学情境。当幼儿兴趣与活动冲突时,64.9%的教师会设法吸引幼儿注意力,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开展活动,而32%的教师会调整计划,以幼儿为本,做到“心中存有大目标,及时调整小目标”,组织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虽然比例只有32%,却非常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自《纲要》颁布以来,特别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更新,不是停留在过去严格按照计划、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也不完全像过去农村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他们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方式的特殊性,重视活动情境的创设,在教育教学中更关注幼儿的兴趣。
3.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指教师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意识,即教师对自身发展的反省认知。这是决定教师发展速度快慢和水平,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其专业发展满意度表现为:“满意”占9.3%,“基本满意”占64.9%,即75%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25%的教师表示“不太清楚”或“不太满意”。99%的教师愿意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对于自身专业发展规划,22.7%的教师目标明确,68%的教师有一定思考,即高达90.7%的幼儿教师对其发展是有思考的,只有10%左右的教师表示很少考虑或从没想过。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有利于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调查显示,54.6%的农村幼儿教师表示经常反思,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41.2%表示有时反思。他们更多采用课后写反思和与同事讨论这两种方式,找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追寻更好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一结果同样非常令人欣慰,农村教师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传统的自由发展状态中的“教书匠”或“保姆式”的教师,他们也像城市的教师一样,追求自我专业发展,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理念与行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4.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知识指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丰富的课堂情境知识。专业技能则包括各方面的能力,即教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教研能力等。调查结果显示:59.8%的幼儿教师认为现有知识是能满足幼儿活动需要的,也有40%的教师认为自身知识不太满足需要。其中,教育科研和教育技术的知识是幼儿教师认为自身比较缺乏的两大类知识。从调查中,我们看到高达61.9%的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这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农村幼儿教师的视野已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中而是扩展到教育科研;不仅仅满足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关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这些都足以说明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儿童的发展,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对自身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换言之,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已经在农村教师身上苏醒。
5.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状况
农村幼儿教师与城市的教师一样,他们也渴望通过各种培训与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满足广大农村教师的需求,各种培训方式应运而生。调查中教师们提到的他们曾经参与的培训方式有:阅读理论资料(75.3%)、听专家报告(54.6%)、学历培训(43.3%)、校内交流(42.3%)、网络(39.2%)、短期脱产(6.2%)。可见,现代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这一新兴的培训方式也占到一定的比重。农村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78.4%的教师表示培训机会太少,甚至有4.1%的教师表示没有培训机会。虽然国家与地方政府开展了不少的培训,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但是僧多粥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巨大,还是不能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接受培训需求。另外,有83.5%的教师表示培训内容单调,多集中在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上,而他们更希望多一些教科研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费用支付方式方面,完全自理占42.3%,幼儿园承担一部分占29.9%,幼儿园负责全部费用占20.6%。调查中,不少农村幼儿教师表示,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另外培训费用太贵(33%)、教学任务紧张(25.8%)、信息不灵通(8.2%)等也成为造成培训困难的因素。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状况良好(1)苏中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抽样地区各个教龄阶段幼儿教师比例基本成均匀分布,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且基本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并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这一结果表明苏中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2)《纲要》颁布以来,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不再停留在过去严格按照计划、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也有了较大改变,过去农村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完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减少,农村幼儿教师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的特殊性,重视活动情境的创设,在教育教学中更关注幼儿的兴趣。(3)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增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教师希望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同时高达90%的幼儿教师对其专业发展规划是有思考的,有的目标已很明确;90%以上的幼儿教师能做到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努力提高其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4)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方式呈现多样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机会不多,培训内容单调。2.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令人担忧。抽样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目前既没有正式编制,也不具备职称评定的机会和条件。这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的不稳定,使他们不仅不能同工同酬,甚至也无法享受医疗及养老等各类福利,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此问题不解决将不利于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2)工作时间、压力与其报酬不能成正比,差距悬殊。工作压力的大小影响着教师对其生存状态的满意度。调查显示,90%的教师表示工作会占用业余时间且有压力。尤其是乡村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教师少,他们同时承担保育和教育工作,繁重的任务及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产生了较大压力。近半数的教师对收入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工作时间、压力与薪酬的差距悬殊降低了农村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幸福感。低幸福感、弱责任感的状态不利于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3)专业发展机会不多,科研素质还需加强。该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有着较强专业发展意愿,九成以上的教师都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或者明确的规划,但是苦于培训机会少、经费太贵、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了专业发展的规划。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科研素质、教学研究理论掌握不够这三大因素成为影响该地区幼儿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1.幼儿教师应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柏拉图说过:“凡是自动的才是动的初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自主的、能动的,教师只有自我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措施,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实现人生目标。所以,农村幼儿教师应真正意识到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抓住各种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锻炼自身,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历,服从上级安排被动地去发展。最后,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克服困难,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2.幼儿园重视并加强培训,扩大学习范围,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络农村幼儿园应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扩大教师专业学习的范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完善幼儿园的教师考评制度,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是如部分教师认为的只是“走过程,没有多大帮助或者是说不清”。(2)制定相应的规章,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通过园本教研、外出学习等方式,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同时为外出学习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补贴。(3)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为教师创设一个平等、宽容、和谐的精神环境,进而提高集体凝聚力,使教师产生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教师的教学探索热情、创造热情,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生机。(4)加大在职培养的力度,与当地的师范院校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补偿教育等,丰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3.政府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1)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让其能安心从事教学工作。(2)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的机会,保证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公平、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平。(3)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政策,严格规定农村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人数及师资配备,将教师工作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幼儿园随意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4)建立长效、科学的管理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时段性的,还要注重连续性和周期性;同时兼顾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发展。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6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6年7月30日前
五、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6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6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电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六、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6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七、重要说明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1年6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1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原则上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两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论文同时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至,请在主题栏标明“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字样。
七、评选和奖励
1.将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1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省略”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省略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3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3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刘明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登录《幼儿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根据网站指示注册并上传参评论文的电子文档。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3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对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想要对相关文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必须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二、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反思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幼儿教师专业化就是幼儿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化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庞丽娟教授根据国内外关于现代社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她指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包括:(1)对儿童发展的承诺;(2)全而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3)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4)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5)领导和组织能力;(6)不断的专业化学习。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困境
(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地位的模糊性
首先是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角色不够清晰,农村幼儿教师的资格人选体系还不够完善,大量不具备教师专业合格资质的人员充斥其间。例如,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就是从本村村民中选用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或培切!的村民来担任。其次是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的相对弱势,导致这一职位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人幼儿教师的行列。虽然教师的工资较以前有很大增长,但是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含金量的相对不足,加之区域发展差异,更加剧了教师实际收人远低于城镇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的收人,若再遭遇政府工资拖欠,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就更加没有保障。
(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均不理想,使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首先,他们职前教育的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专业等结构不太合理。据调查,农村幼儿教师的第一学历以高中和中专为主,这就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幼教知识和技能。更缺乏专职的幼儿教师,如专职音体美教师和英语教师。其次,农村幼儿教师职后专业教育更存在机会少、层次低、培训时间短、经费自筹比例重等一系列不足。
三、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的原因分析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属性和素质认识肤浅。尽管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国家官方的职业分类体系也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把教师与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同看待,教师工作更没有被看作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认为幼儿教师也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不高,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教师职后培训的效果不好,现在的幼儿教育师范学校学生和在职培训的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课程评价不高,师范院校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只是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一般的课程,实习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2.教师自身的原因
农村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主体性不强。幼儿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的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等很多方面。但整体上看,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对自己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不能自觉实践并达到自律。他们往往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导致幼儿教师的视野、活动领域被窄化,因而教师对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考虑不足,活动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不足,教学中对幼儿个体差异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学习、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不足。另外,农村优秀幼儿教师要么被城镇学校挖走、要么自己主动到发达地区应聘、要么着力改行、要么发奋考研跳出农村等,已是目前农村学校公认的事实。农村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使得本来就力量不足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越发贫弱。
3.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原因
农村乡镇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进行深人的研究,未能更好地激发和引导老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幼儿教育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再加上科研项目与经费的缺欠,直接导致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薄弱,缺乏对幼儿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四、提高农村幼儿魂交师专业化的策略
(一)加强专业引领
目前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比较低,有关专业化的理论与方法不够成熟,即易导致幼儿教师专业地位的模糊化。因此,应从教师专业化基本理论建设人手,充分发挥理论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应继续大力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结构的研究。比如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基本教师专业结构的科学建构。另一方面,必须切实大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体系的建设,以有力地实施教师专业化教育。比如规范教师资格认证和教师培养的经费、法律、政策,从法规层面继续强化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作用。
(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不公平的城乡教育是导致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整体学历低.代课教师比重大等一系列教师职前专业化条件差的重要根源,而比较差的学校条件也与不公平的城乡教育体系有关,也不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成长起点。因此,随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提供公平的国民教育,这对农村幼少L教师专业化“先天不足”的局面将会有所改观。城乡二元身份的协调,必将使得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将得到提高。城乡二元教育经费投人的统筹,必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人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也将有’可能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提供更好的学校条件等,而这些必将给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提供更高的成长起点。
关键词:幼儿教师;爱心;教研;学习;专业标准
教育家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要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首先要有优秀的教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二条基本要求。它是国家层面出台的秉承教师专业价值、塑造教师专业形象、促进教师深度专业发展的重要指南。对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优秀幼儿教师呢?
一、倾情幼教“爱”当头
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热爱幼教事业,关爱每一个儿童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为爱哭的幼儿擦擦眼泪并给一个拥抱,帮鞋带松了的幼儿系上鞋带,为尿床的幼儿单独换一下衣服……这些细小的动作彰显着教师对幼儿的爱,而是否爱幼儿可以看出教师是否爱这份事业。爱幼教事业,才能用心工作,从做好一日常规工作入手,把爱倾注于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早上来园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认真组织每一个活动,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及时安抚受到伤害的幼儿,帮助幼儿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和家长交流沟通幼儿的情况……用心工作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而非应付了事;用心工作就能感受到来自家长、同事、幼儿的认同与尊重;用心工作就能持续发展专业能力;用心工作就能感受到教育工作带来的成功与幸福。
二、提升水平“研”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而基于工作实践、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园本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工作中,我们要用心观察,发现问题,研究方法。如把自己的教育故事完整地记录下来,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条分缕析地写下收获与感想。如我们幼儿园编写的《我的教育故事》和《成长的脚步》就是教师在记录教育故事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我们根据教师兴趣成立了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组长负责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每周进行教研活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实现教师智慧的碰撞与共享。期间,我收获很大,撰写的论文《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在《幼教园地》上发表,论文《幼儿园园本研究探索》在《黄河口继续教育》上发表,主持的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顺利结题。自主研发的玩教具“妙妙圈”获省自制玩教具展评三等奖,创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小衔接数学乐园”在全市优秀课程资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等等。在研究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我真切感受到了教研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三、幼教路上“学”无境
幼儿教师要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古灵精怪的小天使,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他们的行为表现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与价值,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专业的呵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具备多元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育智慧,才能受到幼儿喜爱与尊重。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幼儿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事学习,在研修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因为爱,所以爱。我要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入学习,立足工作实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优秀幼儿教师,在幼教路上幸福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慧.理想的幼儿教师[J].江苏教育研究,2006(12).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探讨这三个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对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一、职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一般由幼师职业中专和师范大学实施。其发展途径主要有:
1.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幼师教育不仅要提高“学历”还要提高“学力”。为了使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目前两到三年的师范学院文凭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三到四年的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教育。但是澳大利亚KenGannicott教授和DavidThroaby教授在《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效率》中曾谈到:“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资格水平的提高能导致教和学效率的任何提高。”由此可见,形式上提高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未必能够随之而提高。所以,幼师培养不仅要在形式上提高学历,还要在素质上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完善幼师实习制度。职前教育要促进学生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学科的学术性与专业性,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技能教育。对于完善幼师实习制度,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实习的地位和作用及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固定的实习场所;设立专门的实习辅导机构,制定合宜的实习时间与计划。
3.健全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霍姆斯小组曾在《明天的教师》中指出,要严格掌握师范教育的毕业标准和教师录用规格,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当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试图建立由教师的学历制度、执照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我们只有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幼师专业化的质量。
二.入职培训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西方许多国家已把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人职教育课程和模式,从培训主体上看有导师制、岗前集中培训模式和学校中心模式;从培训方式上看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动I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定向课程、支持和辅助、训练课程、评价等四个环节构成的新教师人职培训模式。
我国人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帮带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目前,人职培训又有了新模式即微格培训,指通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对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提供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三、在职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幼儿教师在职教育是对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在职幼儿教师所进行的再教育。
1.幼儿教师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是幼儿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其自身来说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职进修一般有全日制脱产进修、部分时间翻半脱产进修和业余不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课程学习与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研讨会、示范观摩课、展览活动和参观等。定期参加在职进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也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园园本培训
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基本组织形态是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园本培训的三种基本力量。为了结合好这三种力量,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式。
(1)行动研究。即为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共同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从自身教育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促进其专业成长。由于行动研究是在研究中采取行动,在行动中实施研究,所以极其适合幼儿教师使用。
(2)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建立在实践一反思取向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专业成长是要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再反恩中澄清概念和问题,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自身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通过反思,幼儿教师能够对保教行为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矫正有失偏颇的教学行为,引发更有价值的思考与行为重建。
四、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思考
1.目前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被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两个独立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割裂和孤立幼儿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连续过程应该是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逐渐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不仅指的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还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论文摘要:幼教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化。在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博客以它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引,起A-4fl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博客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运用策略。以供借鉴和参考。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厂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工具,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博客及其特点
博客指通过网页和网站链接,进行个人化信息和思想表达的一种方式。电博客即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使用博客工具进行日常记录的人叫做Blog-ger或Webblogger,中文仍译为博客。1998年,美国正式出现博客。一个博客其实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不断更新中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时间顺序倒序方式排列,使读者总能看到最新的信息。Blogger通过超链接可以进人到其它的博客和信息资源,通过留言或评论可以进行跨时空的交流和互动。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它是一种介于公众化的门户网站和个性化的个人网站之间的新的网络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它属于私人空间,但由于在网上公开,又具有公共性。博客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简单易用
使用者只要通过简单的申请和注册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并且操作简单,不需要懂得任何复杂的电脑操作,只需会上网、会打字即可。
2.个性化
博客中记录的主要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所思所想以及个人喜欢的文章、图片以及音像资料等,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3.开放性
表现为博客准人的开放性,博客资源的开放性。Blogger可以随意进人任何人的博客,通过留言和评论功能,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与世界各个角落的任何Blog-ger进行广泛交流和资源的分享。
4.自由性
博客的匿名功能使每位Blogger获得心灵和书写的自由,博客就好比一本私人的电子日记本,在这本电子日记本上,Blogger可以尽情书写自己的思想感悟、心得体会和点点滴滴的灵感,无拘无束。
5.组织性
博客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分类方式独特,用户还拥有一定的分类权限。在博客中,个人或群体可以自由地对文章进行分类、整理。使用者进人某个主题,看到的都是具有较强主题特色的内容,很少受其它内容的十扰。
二、博客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1.博客是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
博客的内容以时间倒序的方式排列组织,具有留言、评论功能。这使得Blogger可以以它为媒介构建起一个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虚拟学习社群,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不断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博客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共同讨论、自由交流的平台。
在专家主导的教研模式下,大多数幼儿教师缺乏话语权,变得沉默。有的教师口头表达能力有限,再加上研讨会中时间仓促,对于所要探讨的问题思考的深度往往不够。而博客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得幼儿教师的话语权得到充分尊重.教师能够说真话、说心里话;时间和思想的自由能使教师保持冷静而理智的头脑去全面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专业问题的深度思考。跨越时空限制的交流让教师能与“知音”进行远程的“头脑风暴”,打破了长久以来教师相对封闭的学习模式,使教师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机会,借助博客进行广泛自由的交流。
3博客有利于教学资源共建,进而使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得到拓展。
很多教师把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资源等上传到博客,这使得博客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的资源库「,不少的教研博客汇集了大量原创的和搜集的优质实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博客,教师就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信息,使教师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注人更多的新鲜元素,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吸收新思想、新知识,才能使教学常新、教师不老。
4.博客可以使教师保持一种健康的工作心态,减轻职业倦怠感。
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琐碎忙碌,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难以实现小斑化,通常一位幼儿教师要面对三四十个孩子,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调查显示,当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突出。而博客这个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沟通心灵的平台,在互相倾诉、互相解忧、互相鼓励的基础L,帮助他们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心态,减轻职业倦怠感
三、运用博客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教育主管部门应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1)充分认识,大力推广。学前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博客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以服务教研为宗旨,在学前教育专家、幼儿教师及家长中大力宣传推广幼儿教师博客。需要注意的是,博客这一工具的推广应用,不应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要求,它的应用必须基于自愿自由原则的基础上。
(2)建立专门的幼儿教师博客网站。目前相当大一部分的博客网站都是综合性的,教育博客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幼儿教师博客更是散落在众多博客中,不利于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为幼儿教师建立专门的博客网站,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加大博客的信息检索功能,让幼儿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地搜索到大量有效而实用的资源。中国知识网的信息检索相当简单、便捷和实用,在它的门户下汇集了国内外大部分的期刊杂志,只需要通过主页上关键字的搜索就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各个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简单易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借鉴它的检索功能。把此项技术应用到幼儿教师博客网站中来。
其次,网站要有专门的管理员。专门的管理员依托网站博客中发表的文章建立起一个信息资源库,井将最近博客发表的优秀文章在网站首页进行推荐,读者点击文章名称即可进行浏览。另外.管理员应定期发起主题活动的探讨,Blogge才7围绕主题各抒已见;也可进行优秀论文、经典教案的征集评选等活动。
(3)重视专家和名师的专业引领。在没有专业人士引领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可能出现盲目学习和无效学习的情况。为了使幼儿教师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应定期邀请幼儿教育理论专家、幼儿园骨干教师与基层幼儿教师们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并答疑解惑。专家和骨干教师在交流中起引导作用,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给一线教师,使新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2.幼儿园要做好实际推广运用工作。
(1)幼儿园应依据自身需要建立专题性博客。博客只是一个工具,能否发挥其优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幼儿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身需要,创建有自身特色的专题性博客,如山东省淄博市实验幼儿园创造性地利用博客创建园本教研、家园共育模式.提高了家教水平和教育效能。
(2)给予幼儿教师时间和技术上的支持。幼儿园应鼓励教师使用博客,给予教师一些自由利用的时间以专心建设自己的博客,并放手让幼儿教师到自己的博客中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同时提供技术卜的帮助,充分利用本园教师资源.或聘请外面的专家对木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幼儿园还应为广大的幼儿教师提供电脑或上网费用的补助。
(3)做好博客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博客信息量大,信息冗杂,专题系列化程度不够。为此.幼儿园应指定教师,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筛选、归纳与整理,并向教师推荐精华的信息,以便教师以最少的时间,消耗最少的精力获取最有效、最有价值的知识。
3幼儿教师应发挥主动性,积极利用博客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积极参与。幼儿教师应定期登陆自己的博客,将日常教学中的所思、所悟记录下来,使博客保持常新。其次。幼儿教师还应积极主动访问其他幼儿教师的博客,并充分利用博客的留n和评论功能,与其他幼儿教师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排解教学中的困惑和烦恼,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形成特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博客中建立有个性特色的专栏,如家园合作、深度思考、点滴灵感等。另外,在感性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使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需要的情况「,应针对某些有教育价值的教育现象,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4.家长参与教师博客建设,在沟通交流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本文立足于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最后探讨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以期实现对理论研究者专业成长的反哺作用。
随着幼儿园课改的不断深化,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已有的观念和行为受到了巨大冲击,要求教师的“角色及其作用得到拓展,从单一角色到多元角色,从跟随课程到参与课程,从适应教学到提升专业。”
一、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
很长时期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育主要采取师范教育和进修培训两种方式。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理论修养欠缺,无法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学习《新纲要》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得以颁布,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的主体,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给予热切关注与积极支持,《新纲要》呼唤幼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新纲要》精神实质的理解较为深刻,一方面转换为教师富有灵活性、创造性与开放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使教师与幼儿共同的教育实践活动转换成儿童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转换的过程既为幼儿带来快乐而富有创造性的幸福童年,也是教师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全方位不断充实自己
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充实自己,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政治方面,要延续一贯认真学习的作风,积极学习园里下达的学习内容,研读文件,对照自己,改正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二是在业务方面,不断吸取新知识,还要通过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吸取别人之长,结合自己加以改进和创新,并能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二、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成就动机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一个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幼儿教师也不例外,研究人员发现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是优秀幼儿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即对幼儿的关爱、对工作的热爱。
(二)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现在的社会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认识仍是肤浅,“幼儿教育无非是教幼儿认几个字、唱几首儿歌而已”,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不高,有的只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使这样也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未能达标,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今后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学历提高,这种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为目的的成长路径”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运用专业智慧为一线教师打通这条路径,引导他们自我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一)激发成就动机的根本动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各方面的差异,每一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不尽相同。具体而言,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面适时的“镜子”,引导幼儿教师及时、准确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适当的“靶子”,帮助合理确立研究目标,及时进行自我的发展规划;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双明亮的“慧眼”,指导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有效互动;提供给教师一架可攀“梯子”,帮助幼儿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反思。
(二)开拓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
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其他师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视野相对狭隘,在多元教育思想面前,难以把握,更不能自主应对。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提出未来理想教师的素养为:“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知识结构,有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扩大幼儿教师的理论视野,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幼儿园在管理上,应建议将扩大教师论视野列入议事日程,提供教师学习的时间、资料和经费,让教师不断获取丰富的专业营养。
(三)用情感手段激励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转贴于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思潮推动了各国幼儿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方略。理想的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专业精神、人格特质。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结构、持续专业成长、专业精神等方面提出挑战。因此,应该从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入手,提高幼儿教师文化水平,完善其素质结构。
一、教师专业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化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虽然想赋予教师专业性职业的地位,但并没有断言教师就是专业的地位,倡导“教师应当成为一门专业”。由此开始,国内外学者就“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的展开了激烈地争论。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对教师专业的性质与内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大家认同的严密的.体系。因此,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有必要从专业有别于职业的特性说起:
1984年曾荣光综合了维伦斯基(Wilen-
sky)和古德(Good)的研究,提出了七条核心
特质(专业知识范畴)和十条衍生特质(专业
服务范畴)。专业的核心特质是:(1)一套有
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2)一套与理论系统相
应的专业技术;(3)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认
可与认证;(4)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
功能;(5)专业人员服务具有忘我主义;(6)专
业人员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7)专业人员的
服务公正不偏。专业的衍生特质是:(1)受过
长期的专业训练;(2)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
门学科;(3)专业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
统;(4)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5)有
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6)专业人员对当
事人有极高的权威;(7)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
支配权;(8)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9)有
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10)获得社会及当
事人的信任。
由此理论来看,教师职业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而只是“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的讨论尚未达成一致,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从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两方面来界定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和斗争的过程,前者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2)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界定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实现这种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也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静态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
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过程,教师职业在这种过程中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提升地位;又是一种目标,就是教师职业真正起成为一种专业。从过程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教育界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但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地位的提升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个体专业化了,教师的职业才能社会化。
2、教师的专业特性
虽然目前教师职业尚未成为一个专业,但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
(1)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
(2)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
(4)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质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5)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
幼儿教师专业化基本含义: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即确认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就是通过专业训练使幼儿教师达到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使幼儿教师由普通人成长为专业人员。
全儿教育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以下简称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
(1)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八2)善于
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
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3)善于
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4)计
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
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5)
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
支持力量;(6)与幼儿家庭家里积极的有效
关系;(7)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
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
(8)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
可见,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而教师专业素质的获得是一个动态过程。幼儿教师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与探究,积累并反思教育经验,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在这种完善、提高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经历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由普通人到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一)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舒曼认为,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的范畴分别是:一般通识教育(general liberal education)、专门的学科知识(subject knowledge )、教学原则(knowledge of pedagogical principles、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了解学生之差异(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persity )、教材内容( knowledge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思想表达与沟通技巧(performanc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教育背景及基础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 and foundation)等八个方面。司奎文在《司奎文对有效教学的观点》 ( Scriven ’ s requirements ofeffective teaching, Scriven)一书中认为,教师素质应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技巧、学生学习成果评量、教师专业精神与态度、其他有关学校的服务工作。
NAEYC在2001年至2003年制定了三套有关美国幼儿职业从业者的教育训练计划,三套计划均包含了五项幼儿教育从业候选人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核心标准。标准一: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标准二:能够构建家庭和社区的关系;标准三:能够对支持幼儿及其家庭的措施进行观察、建立档案、开展评估;标准四:具有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标准五:应成为一名专业人士。
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已不再囿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转变为与幼儿具有良好沟通、反思型的专家。例如,学者张博认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技术;高水平的活动设计能力;与幼儿进行高水平互动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对环境的设计和使用能力;对问题和幼儿进行研究的能力。
学者张元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幼儿教师的素质总结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这五个方面。
庞丽娟教授也从六个方面具体地说明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学习。
(二)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
上图基本概括了笔者对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构想,其主要内涵如下:
1.职业知识
幼儿教师从事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在学前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处于幼稚状态,体现在知识、生活经验方面是一张白纸,性情上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差,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前教育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教师有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特征和专业服务对象。这就使幼儿教师不一定要求掌握某一门学科的高深的知识,不要求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但应当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应当是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应当成为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儿童教育专家。
另外,幼儿教师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但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是支撑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幼儿教师应当具有拓展和培育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因此,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中要确立以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必须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目标,要真正把小学教师培养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知识。
2.职业技能
从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弹琴、唱歌、舞蹈、绘画、讲故事、观察幼儿、护理幼儿等。基本教育技能是指教育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活动的导入技能、活动引导技能、衔接过渡技能、活动结束技能、讲解讲述技能、设疑提问技能、总结评价技能、教学媒体选择运用技能等。综合教育技能是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包括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教育分析与评价技能、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利用技能等。这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突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
3.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由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持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构成的倾向性系统,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
4.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括十项,分别是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性情开朗,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好学进取、自我成长,思考敏捷、行事果断,做事积极、有条有理,做事主动、认真负责,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待人诚恳、亲切友善。
三、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挑战
1.对幼儿教师现有文化水平的挑战
判断职业是否能够成为专业,其中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为这一职业是否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统”。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甚至带有垄断性,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但目前整个学前教育界的情况是,人人都可以指挥教育,家长的要求和意图往往决定了某些幼儿园办园的方向和原则。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在幼儿教育领域里缺乏较高文化水平的幼儿教师。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文化底蕴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幼儿教育话语权的转换,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对幼儿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挑战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将专业化幼儿教师形象地比喻为,“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这说明,教师专业化思想的深入,对幼儿教师出现了更高的要求。除了+A昌做舞画操”这些一般职业技能之外,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等综合技能。然而,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就是唱歌、跳舞、绘画等,在教育活动中往往以教师的这些技能确定教师的教育水平,而在相应的幼儿教师师资的培养中也存在“艺体化”倾向。
3.对幼儿教师持续专业成长的挑战
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那种按部就班的幼儿园日常生活,而必须具有自我反思、自我开发的能力,成为一名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幼儿工作者。因此,职后教育作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
4.对幼儿教师专业精神的挑战
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人,这种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无私的、艰辛的劳动。因此,教育专业比其他专业更强调专业精神。然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仍有待提高,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幼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儿童服务的意识、缺乏学前教育为儿童个体发展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与此同时,教师的奉献精神也正日渐式微,殊不知,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专业,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四、改变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建议
综上所述,改变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应从幼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以及幼儿教师自我成长、发展人手,主要措施如下:
1.通过本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提高幼师资队伍文化素质
通过本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再不能沿袭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做法—仅定位于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幼教管理干部及幼教科研人员,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并以此构建“培养人一培养教师一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为思路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幼儿教育师资的素质。
2.在幼儿教师教育中着眼于不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内容的统筹
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不是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幼儿师资培养的课程方案的制订中,应避免两种极端化倾向:偏重于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偏重理论知识教育。因此,在幼儿教师教育中应重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艺术类课程四者之间的关系。
通识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需的知识内容,属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知识中一般知识,在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中具有特殊价值,因此应在幼儿教师教育有一定的比重。专业课程作为幼儿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体系的重心。实践教学有助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内化、专业思想的提升,可以尝试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艺术类课程的比重和程度,应与注意其育艺术专业的掌握程度、标准有所区别,着眼于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重点培养。
3.自律他律相结合促进幼儿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自此终身学习思潮得以形成和发展。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组织结构与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相一致,强调学前经验和学校学习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相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