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油画教育论文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当代油画创作更加注重“形式化”,这是通过络绎不绝的美学艺术前辈进行探索与发现,后人将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加以,衍生为今天更能诠释当代油画艺术灵魂的一种思想。无论是油画美学中的具体派还是抽象派,对“形式化”所能带来的不俗效果无不青睐。“形式化”的主旨可以解读为当代油画本体语言上趋近于多维度的绘画表现、绘画技巧,其所显露的效果在具体派和抽象派两者之间各有所长。具体派中运用“形式化”手法对作品进行演绎,所呈现出的效果往往会突破过去过于保守的绘画风格所描绘出的效果,透过对空间进行平面化,对色彩进行单纯化,使得其表征的事物更加清晰透彻。在油画美学中,具体派对这种新颖的表现手法大胆尝试,使得不少业界精英大为赞叹。张扬、前卫而有不失清晰、层次,“形式化”所带来的震撼,在具体派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对于抽象派的油画创作人士来言,“形式化”无疑是一个抓人眼球的独特绘画手法。透过作品,即使是未经美学艺术熏陶的观赏者,亦能体会到美之缘由。“形式化”将抽象派的画中事物表露的更加平滑,将油画创作中最独特的可塑性巧妙的融入到作品当中,让朦胧中又多了几分迷离的意味。这是可以被轻松解读出来并被理解的,打破了传统的抽象油画创作中极绵而又难以理解的画质。因此“形式化”是可以对油画创作效果有不凡的提升。

其次,不难发现,当代油画创作者在精神方面的提高与油画作品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置否的关联性。“艺术源于生活”,这是给予艺术最客观的评价,当然,美学艺术亦囊括其中。的确,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本质,是无法与任何人取得共鸣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油画创作者通过生活的领悟,提高精神层次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使画面具有极强的张力与说服力。一双充满可读性的眼眸,一双写满故事的手,透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理解,可以多角度的对其进行定义,这也正是绘画精神提高所带来的对作品多义性的解读。抽象派的热衷人士其实是更加青睐描绘精神层次的事物,因为这很符合抽象派油画创作技巧,也更容易与品鉴者想法打成一致,产生共鸣。这种借助现实描绘抽象而又深层次的事物再通过抽象而又深层次的事物去反观现实的创作手法,是完全可以满足于创作者身心的愉悦,令其乐此不疲,这也正是油画独特魅力所给予人们畅快的享受。

通过上述对当代油画创作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它是可以带给美术教育一定启示的。在美学当中,无论每门绘画艺术彼此之间亦或是绘画语言本体,都存在着重要且必然的联系,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彼此的关键连接点,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者理解,使其能够深入感触该门甚至是多门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如同“形式化”手法一样,是当代油画抽象派与具体派一个重要的连接点,掌握了其精髓的所在,无论是品读哪一类作品,都能够发掘出其最根本的美感与意图。再有,可以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色彩。充沛的情感如若投入到美学艺术的创作当中,犹如将作品赋以魂魄。笔者始终坚信,情感的投入可以直接决定绘画的质量,因为人们喜欢挖掘表象背后作者的情感。就如同提高精神层次去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将直观性与多义性捧送品读者,让他们享受个中带来的乐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比如“形式化”的创作手法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者而言,其影响力与深远度是不及方兴未艾的装置艺术及影像艺术。因此,当代油画不可能独立的去承担当代视觉审美的需求,只能作为所有当代艺术门类中的一条支脉而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当代油画的形式探索已经走向极限,而是当代艺术的过度“形式化”趋向使它无法逃离其形而上学本质。因此,如何避免当代油画思想深度的跌落,还需要从当代艺术创作的观念方式入手。艺术形式固然重要,画什么、表达什么似乎更是艺术发展中、美术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绘画作品的美感除了表现在形成画面的光色关系、空间关系、构图倾向等外在形式,关键在于这些外在形式所构成的画面气“势”,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艺术作品首先得需要营造出可观之“势”,方可吸引读者近观其“质”。势乃绘画领域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包括体势、气势。体势主要指艺术作品的结构、画面构成。临摹学习只有在洞见临本的结构特点、构成态势之后,才能剥茧抽丝获得精华要义。对于临摹而言,学习作品的体势即画面的构成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如何把握作品呈现的“气势”。张伯伟教授在《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格论》中说:“势,就其来源而言,是与作者活生生的生命力,也就是‘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气势’连称。在作品中,由作者之生命力所驱遣全篇的‘气’就是‘势’。”艺术作品所显现的气势除了与表现对象之气势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艺术家本人对生活、对环境的理解,它融入了艺术家的学养、技法以及人生百态的情感,不同的艺术家笔下呈现不同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气质,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画面的气势表现出来。气势并不具体实在,表现出抽象性,故临摹绘画作品的气势难度巨大。所以,临摹艺术作品首先要分析艺术作品的体势和气势,通过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关注艺术家本人的艺术特点、情趣爱好、学养修为等构成作品的要素,进而获得把握艺术作品“势”的关键,取得再现临摹作品的精华。

二、察其色

色彩是油画形式语言中能够直接表达对象和作者情感的形式要素之一。色彩本身并不具备表现力,只有当它被艺术家的画笔组织起来才能显现它本身的魅力。亨利•马蒂斯说:“大量的色彩本身是不会有表现力的,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它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临摹前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用色特点,才能合理地表现艺术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由于色彩组合的个性化特征,致使不同艺术家笔下的画面所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色彩绚烂多姿。高更创作于1897年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其色彩则借助象征的手法,将观众带向原始土著人的生活,画面以神秘的黄蓝对比,平面化的装饰色彩语言,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意境。与高更同时代的艺术大师梵高,他将色彩的情感表达用到极致。梵高笔下的色彩语言是从艺术家内心流淌出来的,所有的形式、韵律、节奏、色彩等形式语言浇铸着艺术家内心的渴望,充满着激越、紧张和波澜壮阔的激情。色彩具有再现性、表现性、装饰性、象征性和音乐性等特点,一张艺术作品虽不能囊括所有的色彩特点,但总是倾向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研究临摹作品的色彩特点,体会临本用色特征,是追随创作者艺术脚步的捷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画面色彩特点是把握临摹色彩学习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临本色彩语言特点才能重现作品色彩的魅力,同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临摹学习的目的。

三、辨其言

油画语言是艺术家说话的工具,涉及的面比较广,主要包括点、线、面的不同组合,厚薄肌理处理,色彩形式,笔触特点,形状与空间等内容。音乐以旋律、节拍诉说着音乐家的情感世界;舞蹈家以自身的身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绘画艺术则以线条、色彩、笔触、肌理、形状等艺术语言建构艺术形象。丁亚平说“:正是语言赋予艺术以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语言把艺术带入流动和开放状态,正是语言给艺术作品以丰厚蕴藉、幻化无穷的诗性与品质和富于生命自身的神韵与美感。”语言因艺术家的个性和修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幻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反映不同的情感诉求。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以柔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几乎不显露笔触的艺术手段,谱写了艺术家对人生、宗教和生活的理解。莫奈用近乎写意的笔触,跃动的色彩抓住了“日出”瞬间“印象”。语言既反映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又体现艺术家的性格特点,既折射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又表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取其法

技法问题是艺术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技法通常可以通过时间的堆积不断积累。油画技法表现因艺术家性格、学养、价值观、艺术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技法特点。油画技法表现犹如烹饪做菜,煎、炸、烩、焖、炒、焗、煮等手法不一,厨师会根据食材的材料特点以及对材料的理解,采用不同烹饪方法。油画表现也一样,技法多样,艺术家会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油画技法涉及材料技法、色彩表现、厚薄、干湿、直接画法、罩染等等,艺术家在表现中或选用一种技法贯穿其中,或选择多种技法交替使用,因此在临摹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作品特点,了解艺术作品的技法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法表现才能充分地表现出临摹范本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技法学习虽然只是油画学习的基础,但对于把握油画的本体语言十分关键。技法的学习对于临本的选择非常重要。有的作品技法可学,作画步骤和处理手法可见,而有的作品却很难把控,以梵高作品为例。梵高的油画是充满感情的,一笔一划处处体现他个人的内心情绪,用笔和造型独特,但实际我们在学习中会发现,我们很难领会梵高作品的精神实质,即便我们可以临摹出梵高作品其形,但根本无法临摹其神,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情绪。由于情感具有形而上的抽象特点,使得在临摹学习中很难获得创作者本人的情感体验。再以印象派作品为例,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画作来临摹学习,我们很难认识到莫奈笔下色彩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实际生活中,我们肉眼很难捕捉到莫奈笔下的丰富色彩,而如果我们先研究印象派开创人物马奈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理解印象派作品越来越容易,因为马奈作品相对莫奈的画作来说,易读易懂,操作性很强,而且关键是后来的其他印象派大师都是马奈的徒子徒孙,他们的画风多少都受到马奈的影响。因此,技法学了技法语言学习重要,临本的选择对于技法的学习也十分重要。

五、用其质

前面我们谈到临摹需要取其法,但技法并不是临摹的最终目的。技法学习是临摹学习的基础,是最表面的内容之一。临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要义和精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本质。明代唐志契撰写的《绘事微言》中说,临摹:遂为画家捷径,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苦瓜和尚也说: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唐志契和苦瓜和尚都强调临摹学习要师古人之心,实则强调要领悟作品的精神实质,别被表面的技法语言所干扰。临摹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通过学习,将他人的技术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衍生出既不同于临摹作者作品特点,又具学习者本人艺术个性的作品。正如陈洪绶在儿时学习绘画一样,将临本化为己用。据史料记载:“章侯(陈洪绶)儿时学画,便不规矩形似,渡江拓得杭州府学李尤眠七十二贤时刻,闭户摹十日,尽得之。出示人曰:何若?曰:似矣!则喜。又摹十日,出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则更喜。盖数摹而变其法,易圆以方,易整修散,人勿得辨也。”陈洪绶的这段临摹经历除了告诉后人临摹学习要熟练临本,反复琢磨,更要不落窠臼,勇于创新,即艺术大家李可染先生所说的对待古人,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为了学习,打出来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六、结束语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西方油画历史悠久,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一系列时期。西方油画的底蕴深厚,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方式已经成型,这是基于前人的不断积累与后人的查遗补缺,并非朝夕之功。经过长久的发展,西方油画已经形成了具体的文化与艺术市场,西方鉴定家也对不同风格的油画具有鉴别能力,并且形成了鉴别系统,而且他们的教育当中也加入了这种鉴别的内容,这使西方油画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同时,对自己的作品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充分发挥出油画的艺术魅力。我国的现代油画艺术发展较晚,刘海粟、徐悲鸿等一批人将西方油画带入中国,我国油画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然而,一些油画艺术教育者将西方成型的标准套用在中国学生身上,使一些学生在眼前复杂的艺术环境中产生了迷茫,失去了方向。因此,我们应当摆正教育心态,从教育本身出发,从实际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油画艺术市场

我国的油画艺术市场存在一些不足,人们对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有限,而中国现代油画起步较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同时,艺术家生存质量堪忧,进一步影响了油画创作水平。

三、在改变中寻求发展

首先,我们应当尊重我国油画发展的国情,针对现今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其次,做到不盲目跟风,从小学的油画基础教育抓起,培养真正具有天赋和扎实能力的学生,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和艺术教育,摆脱框架教条的束缚,摆脱好高骛远的标准要求,着眼于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当代艺术的风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而促进我国的油画教育更好地发展。从艺术领域出发,规范我国的油画艺术市场,为油画艺术打造新的发展动力,让喜欢油画艺术的人和学习油画艺术的人获得稳定的艺术创作环境,以超越自我的艺术水平为追求,丰富油画的创作形式,完善艺术领域中的不足。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艺术品市场,欣赏者也少,购买力不强,这些问题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国油画艺术作品日后尽快走入国际艺术交易市场,这将为中国油画艺术未来的繁荣带来希望,也会给油画家带来益处。油画艺术在西方早已成为传统,我们要发展中国现代油画艺术,要珍惜现在艺术多元化的良好局面。同时,也要解决好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与画家内在精神的统一。推动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普及油画艺术教育,建立规范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对今后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发展影响重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现存的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我们期盼在未来创建现代的、具有民族气派的中国油画艺术体系。

四、结语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转贴于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当代;油画;教学;改革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

[1] [2]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当代;油画;教学;改革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

[1] [2]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统一教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是油画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因扩招带来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然而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积重难返。加强人文基础课程的建设将是综合性院校油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综合院校油画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1

油画艺术是我国当代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新学科,在国家各拳术院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艺术视野的开阔,现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开始成为了教育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如今全国多个高等院校的油画专业教学模式还比较陈旧单一,不适应社会和市场对油画人才需要的标准,这就要求油画教学模式要进行变革,要向多元化发展。

一、中国当代油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当代油画教学的现状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国内油画界比较有造诣人人才,他们人数众多,对西方文化具有很高的热情,所以,高等艺术院校的油画教学基本上就是中国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一个剪影。

(二)中国当代院校油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油画教学过程的单一化倾向

我国各艺术院校都开设了油画课,油画课的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由素描和色彩两门课构成的,水粉是色彩教学的主要原料,学生在绘画练习时主要掌握的是厚涂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对这样的模式兴趣不高,因而使学生的素质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而且由于院校教师一般都是职业的油画家,所以他们在教学时侧重于技巧方面的教学,对教学的艺术和方法则运用的不多,不太讲究模式的整体性,这样就造成了油画教学的过程比较单一。

2.油画色彩教学不足

色彩教学是整个美术教育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色彩的教学观念对油画整体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美术院系中得油画专业对学生比较偏重于色彩写生训练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注重接受写实性色彩观念而对装饰性色彩的概念却没什么深入了解,学生对现代绘画中得一些原理和技巧掌握的都不是很全面,这样他们的作品中自身色彩就很难表现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各个艺术学院的油画教学需要调整色彩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色彩能力。

3.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

油画是艺术的一个类别,而艺术学科又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油画教学既是人文科学教育范围内的一种特定的专业教育,也是一种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因为人文教育能够让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刻,领悟的更加透彻,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大都比较片面地强调专业教育,而把人文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样就造成了油画教育中重技能、轻理论、轻文化素养的局面,对学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阻碍。因为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注重加强专业能力培养,而且要培养一些优秀的自我素质和条件。

4.盲目走进了“创新”的误区

从教学和艺术的发展来看,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各个专业中要求创新是一个新的标准,油画教学自然也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在油画的具体教学中,为了寻求创新的方法,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写生色彩、直接画法,认为写实技巧已经不合时代潮流,随便把主观色彩、抽象变形作为油画,以为这样就能改变单一的陈旧教学模式了, 却不知道这样把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都扼杀了,使学生丧失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未来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中国油画教学的多元化

(一)中国油画教学多元化的必然性

多元化教学是历史的发展和油画教学实践的必然产物,他是一种符合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的要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是中国院校油画教学的基本原则,他是教育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对油画教学新的探索研究的成果,中国院校油画教学多元化模式具有与时俱进的必然性。

(二)中国油画多元化教学策略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中国院校油画教学实践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多元化教学策略要想再油画教学中确立稳固的地位,成为油画教学的核心模式还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改革教学体制

对旧教学体制和模式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下就能够完成的,各院校的实际情况、特点不同,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不同的院校实际情况要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进度的改革措施。基于本科院校目前的教学体制,由于院校普遍在专业设置中过细过窄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上应该实施逐步的、渐进式的改革。

2.强化油画色彩教学

由于油画色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使得油画色彩教学呈现出“写生色彩”和“色彩重构”两个不同的类别,“写生色彩”采用应用光学原理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方式,侧重研究光在形体上的整体流动与节奏、自然色彩的规律及组合的基本规律。而油画教学色彩重构训练则是对学生进行形色分离――变色训练、色彩均衡构成训练、色彩节奏感构成训练、色彩对比构成训练。两者共同构成了油画色彩教学的基本框架。

3.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目前中国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是的教育成果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及如何思想。中国院校油画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要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来培养具备优秀素质的油画人才,因此需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在这方面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国院校油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此外,对于本科艺术院校,应该以提高对新生入学的文化素质为标准对油画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总之,我国院校油画教育应当把理论思想和专业技能作为同等重要的两个因素,来对专业进行设置,以便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4.加强油画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一些艺术院校采用大量增加或新开艺术门类和扩招艺术类(含绘画和设计)学生的方式来谋取经济利益。为了保证高校艺术师资质量,需要对纯艺术类招生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理智合理的控制,防止艺术院校盲目扩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油画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级油画人才在高校间双向流动。

5.教师要转变、更新艺术观念

在油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新的油画艺术观念、形态以及社会大众油画审美心理变化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学习掌握油画知识,抓住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特点、规律和基本走向、洞察油画艺术发展变化的趋势,及时转变、更新艺术观念,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6.创造良好的油画教学条件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中国的油画教育作为外来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自有的油画教育教学体系,但在技术、历史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中国的油画教育在教学实践当中,绝大多数存在于单一的传统写实的油画语言基础上的教学探索,很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普遍缺失的负面影响。我国的油画教育院校是在一个统一的教育大纲的模式为指导,客观地阻碍了油画教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院校的油画教育已变成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统一的教育模式抑制了不同高校的教育特色,也抑制了师生的创造力与个性的自有发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世界文化教育交流比较频繁,油画教育者如何针对中国的油画教育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如何保持独立的艺术特色。在教学上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教育目的更加多元化,使油画学者积极地面对新的挑战自由自信的用油画艺术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1 师范美术教育中油画教学的矛盾与问题

(1)油画教育在教学的环节当中所表现出的弊端。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体系当中,人物、石膏像和静物都是油画教学计划中的主题内容,在平时的课程设置当中,主要注重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来看,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我们的主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注重以写生为主的训练教学模式,不应把写生与创作相对立,应该既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能兼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油画教学当中通常把课程作品分为习作和学生创作两个方面,在写生课当中只注重收集材料和表现技法,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好的创作。这样,也只有在创作课上才有创作材料和创作思维的表现,由于平时忽视创作思维的开发和创作材料的积累,对以后的油画创作有很大的阻碍,只有在油画教学中加强对创作课题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的习作当中强化表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从单一的教学目标当中脱离出来,创造一个好的习作艺术氛围,才能使我国的油画教学与时代文化相接轨。

(2)在师范美术油画教学当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高等艺术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以经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油画的教学过程.在当前的师资队伍当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手法单一,在新的形势之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在国外的油画教学中,他们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得比较高,从事艺术创作和技术专业方面的必须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他们的高学历反映了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的业务素质。反观之我国油画教师队伍当中的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就比较少。二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经验教授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从而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和表现的欲望。三是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忽视对油画教学的宏观的调控,仅满足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中,单一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2 对师范油画教学方面的几点探讨

(1)创设合理的油画教学课程。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有着特殊性,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油画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而当下的师范美术油画教学没能顾及这一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安排和设置教学课程是油画教学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目前,在对课程的设置当中不仅考虑油画教学的特殊性,更应该对课程内容制定和选择要精心设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当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谨慎地确定课程的重要内容,灵活地进行安排。考虑如何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达到教和学双赢的效果。

(2)加强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考虑到油画教学所培养的油画专业方面的学生不仅是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更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油画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油画专业教师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还要拥有西方古典艺术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借用他人的经验融合自己的个性化理念,以此来提高自我的油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学生在油画创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精神价值取向都与油画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其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一个人要想成材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一些中外美术史。中外美学史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关于油画的座谈会,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加强对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想象和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绘画能力,使之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的差异,以此来培养每个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油画学习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中国的油画教育作为外来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自有的油画教育教学体系,但在技术、历史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中国的油画教育在教学实践当中,绝大多数存在于单一的传统写实的油画语言基础上的教学探索,很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普遍缺失的负面影响。我国的油画教育院校是在一个统一的教育大纲的模式为指导,客观地阻碍了油画教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院校的油画教育已变成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统一的教育模式抑制了不同高校的教育特色,也抑制了师生的创造力与个性的自有发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世界文化教育交流比较频繁,油画教育者如何针对中国的油画教育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如何保持独立的艺术特色。在教学上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教育目的更加多元化,使油画学者积极地面对新的挑战自由自信的用油画艺术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1 师范美术教育中油画教学的矛盾与问题

(1)油画教育在教学的环节当中所表现出的弊端。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体系当中,人物、石膏像和静物都是油画教学计划中的主题内容,在平时的课程设置当中,主要注重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来看,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我们的主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注重以写生为主的训练教学模式,不应把写生与创作相对立,应该既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能兼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油画教学当中通常把课程作品分为习作和学生创作两个方面,在写生课当中只注重收集材料和表现技法,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好的创作。这样,也只有在创作课上才有创作材料和创作思维的表现,由于平时忽视创作思维的开发和创作材料的积累,对以后的油画创作有很大的阻碍,只有在油画教学中加强对创作课题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的习作当中强化表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从单一的教学目标当中脱离出来,创造一个好的习作艺术氛围,才能使我国的油画教学与时代文化相接轨。

(2)在师范美术油画教学当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高等艺术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以经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油画的教学过程 . 在当前的师资队伍当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手法单一,在新的形势之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在国外的油画教学中,他们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得比较高,从事艺术创作和技术专业方面的必须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他们的高学历反映了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的业务素质。反观之我国油画教师队伍当中的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就比较少。二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经验教授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从而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和表现的欲望。三是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忽视对油画教学的宏观的调控,仅满足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中,单一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2 对师范油画教学方面的几点探讨

(1)创设合理的油画教学课程。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有着特殊性,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油画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而当下的师范美术油画教学没能顾及这一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安排和设置教学课程是油画教学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目前,在对课程的设置当中不仅考虑油画教学的特殊性,更应该对课程内容制定和选择要精心设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当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谨慎地确定课程的重要内容,灵活地进行安排。考虑如何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达到教和学双赢的效果。

(2)加强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考虑到油画教学所培养的油画专业方面的学生不仅是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更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油画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油画专业教师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还要拥有西方古典艺术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借用他人的经验融合自己的个性化理念,以此来提高自我的油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学生在油画创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精神价值取向都与油画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其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一个人要想成材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一些中外美术史。中外美学史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关于油画的座谈会,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加强对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想象和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绘画能力,使之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的差异,以此来培养每个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油画学习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油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油画审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时代审美需求,油画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必须紧跟时代创新步伐。高职作为油画的后启之“星”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油画创新、创造能力,在油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如何培养高职油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高职的油画教学环境

中国油画学习,模仿于西方油画,特别是美院油画的教学和本科油画教学深受其西方油画教学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而高职油画虽然起步晚,也会受我国油画教学大环境的影响,教学形式、内容单一、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从客观上讲,应该具有更多的,更灵活的表现方式和领会油画精神。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知识基础能力和基本的素养也和本科院校有距离,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高职的学生和美院,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增强高职学生油画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的学生在进高校前,一部分进行过专业绘画培训,但大部分是没有绘画基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美术教师如何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油画高技能型人才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按照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美术学生一般会具备三种能力,通用职业能力、美术基础能力,专业创造能力,通用能力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网络运用等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基础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的造型能力,色彩塑造和感知能力,以及色彩的组合能力。美术基础能力是高校美术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学生怎样熟练运用美术技法,准确运用绘画和设计的创新创意语言,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基础素养进行更好创作呢?

(三)油画基础课和创作课是高职学生三年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各种油画技法的学习是油画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油画创作课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学生在校学习各种油画技法,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创作油画。而新生进校的时候,学校课程设置一般是安排素描和色彩两门基础课程,而色彩的教学多以水粉材料为主,因其材料的制约,为其后面的油画学习,造成了以水粉画法就是油画的技法根本,这样就造成了技法的单一化理解,在色彩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色彩写生,和写实性色彩,把教师的油画理解和认识错误的传递给学生,并且只偏重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色彩的那一面。

(四)油画教学的“固定思维模式”。从思维的角度讲,油画创新思维应该从起点上否定纯模仿的被动模式,油画的基础练习要改变有关基本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艺术态度等问题。 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只表现在模仿上,那么教学根本无法具备艺术教育的属性。油画不是在二维平面上复制一个图像,作为高职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单一思维模式,使油画学生思维模式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的油画教学全面改变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过知识的潜移默化去改变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油画技法的多元化发展,改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认识,帮助学生去理解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理想。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油画教师,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油画技能型人才,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文化修行,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油画教学的水平。其次,高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油画价值观,不追求名利,随波逐流。最后,在传授知识手段和教育方法上,要随社会的发展而提高,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油画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油画中多角度思维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是油画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多角度思维是创新油画,创造个性和审美的途径,多角度思维是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的表达。高职油画教学应该积极启发学生的多角度、创造性思维发展。在绘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夸张变形事物的造型,改变正常的思维逻辑;鼓励学生大胆改变物体的色彩,结合色彩构成、变色等油画色彩自身的优势,也可以强调色彩装饰性,从而达到多角度的思考油画色彩,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观察方法和适合的表现形式,对画面色彩主观的,大胆的探索,创新;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把具象事物抽象表现,抽象事物具体的视觉化表达,从而达到形式改变;鼓励学生学习,借鉴设计中的思维方式,如同构,拼接,联想,想象等方式进行油画的创造;鼓励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除了掌握油画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国画、设计的知识。当然无论是那种方式那种思维都离不开色彩的基础知识的表达,比如;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均衡、色彩的调和等。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教师要认真研究,一切从高职培养人才目标出发,以社会需要的高级油画人才为整体目标。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职油画创造力的表现,应该具体体现在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和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画面,要寻找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风格样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绘画的兴趣。如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他们在造型和色彩上往往注重事物的客观性、具象性;性格内向的学生注重事物的内涵和本质,造型一般比较夸张,不具备稳定性;对于材料和技法上,鼓励学生学师的油画作品,寻找、探索新材料,综合运用材料等。总之,就是多角度寻找和挖掘学生的油画创作个性。

(四)借鉴民间美术的样式,提高审美认识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俗活动中衍生出来民俗文化;是人民情感和希望的寄托;是人们依据生活和审美需要自行创造的艺术作品,审美与实用并存;民间美术具有民间审美特性的,其本身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物质价值;如风筝、年画、戏曲脸谱、剪纸等。中国油画只有深深扎根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营养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艺术文化品味,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认识!

总之,高职油画教学的创新思维是培养现代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高高职油画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才是符合现在高职油画人才培养目标,才是符合中国油画教育发展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无论是喜欢油画还是投资油画,我们对中国油画的基本情况至少应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鉴赏及判断能力,减少被人忽悠的概率。

从油画传人中国的历史看,其真正的发展期只有近百年,与现代油画五百年的历史相比,油画在中国还是个少年,与少年相对应的是有朝气,但水平并不高。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就是中国油画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至少到今天为止,中国尚未出现一位能与欧美那些大师们平起平坐的有国际性影响的世界级艺术家。

油画最早传人中国是在明末清初,由西方传教士带入。18世纪末19世纪初,民间已有人士向西方传教士学油画。如清嘉庆年间广东人氏跟随传教士学油画多年,其作品有较扎实的功底,伦敦大英博物馆也曾收藏。19世纪末油画在中国传播更为广泛,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等开埠城市知识界中已有很多人尝试学习,知名的如李铁夫等。但油画真正在中国站稳脚跟得到发展还是在“五四”运动后,特别是伴随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留洋潮,随着北平艺专、上海美专、苏州美专的建立,在徐悲鸿、颜文梁、张弦、林风眠等人的推动下,西方的油画正式在中国落地生根了。现在人们通常将这一时期称为“民国油画”时期。那个时期中国虽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国家贫困落后,但中国的艺术却走得与西方主流艺术非常接近,甚至几乎是同步发展。凭心而论,我们今天引以为骄傲的大师们几乎都是出自那个时代,如徐悲鸿、颜文梁、周碧初、林风眠、常玉、陈抱一、关紫兰、吴大羽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油画教育实际是走了一段弯路,先是一边倒学苏联,撇开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从国家的高度看学苏联也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一面:中国首次引进了较完整的现代的美术教育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基础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油画教育骨干;有弊的一面:艺术及艺术精神的单一性限制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因为除了美术教育的系统化外,当时的苏联油画从发育程度上看甚至还不能与20世纪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油画相提并论。而这一发育期在油画从古典到当代的发展中却是不可或缺的。19世纪、20世纪欧美主流艺术无论是印象派、后印象派,还是立体主义、野兽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都曾小有兴旺,常玉、林风眠、关紫兰、陈抱一、潘玉良等都有大量优秀作品,但前苏联却没有经历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是全面封杀当代艺术的,一个是纳粹德国,另一个就是前苏联。有人说希特勒封杀德国当代艺术是因为他考美院落榜的自卑所致,因为当时德国流行野兽派而他却喜欢古典主义。而斯大林则是要求艺术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要求艺术为政治服务。

中苏决裂后中国的油画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一方面是试图摆脱苏式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极左地全面拒绝西方的主流艺术。在这种情况下“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中式油画开始出现了,但由于过于敏感的政治环境,那个时期实际是不能画画的时期,所以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那一时期的作品。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油画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先有靳尚谊、罗中立、陈逸飞、陈丹青等人奏响了中国古典主义油画辉煌的序曲,继而又有岳敏君、张晓刚、曾梵志等人将中国油画引入了当代的行板中,这两代人试图用这二十年的努力将过去失去的补回来,因此他们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如果将中国油画的百年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五十年,前五十年油画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成长,中国油画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发展到与西方主流油画艺术几乎同步前进的水平,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试图回避或屏蔽这段历史。后五十年则可概括为停滞、沉默,然后是在沉默中爆发。知道这样一个大致的脉络,我们不难对我们拟投资的方向做出选择。

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和不足,这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画家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因为从教育体制上看,中国与欧美国家是有巨大差别的。

在欧洲国家,美术学院实际上只是技校类高等职校,包括著名的法国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在内的几乎所有美术学院实际上都是技校职校性质。这类学校与那些教授汽车修理、烹调家政、西点制作、酒店服务类的学校属于同一类型,其功能是培养专业技能。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被认为是受过某种专业技能培训具备某种专业能力,如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公司招聘受过专业绘画教育的人,美院毕业的学生就具备应聘条件,这与酒店招聘点心师、汽修厂招聘专业技工一样。没有人会把仅受过美术学院教育的毕业生当成画家或艺术家,因为要成为职业画家或艺术家还需要经过很多努力。首先在教育制度上他们已划分得很清楚:美院只是“授业”类的学校,教育目的是让你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今后谋生或许用得到。如果你想在美术教育上走得更远,那就必须进综合性的大学学习专业美术知识,如研修艺术史,学习造型艺术结构艺术,色彩构成艺术,甚至你还必须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哲学和文学。这一过程已不是被“授业”的过程,而是被“传道”的过程,这一过程才是绘画由技能上升到艺术的过程。应该说,欧美国家的这种教育体制是较科学的实用的,它将绘画艺术分为“授业”与“传道”两个层面,因为毕竟大多数学绘画的人今后都不可成为艺术家,绝大多数美院毕业的学生最终多在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公司当美工,这就避免了资源浪费。

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油画教学;发展;改革

油画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自西方传入我国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油画教学也在逐步发展和推进。其中,高校油画教学是为社会文化发展输送油画人才和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油画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分析与研究,客观全面地对高校油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来改进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推动油画教学的发展,真正实现培养油画人才和促进油画艺术发展的教学目标。

1 高校油画教学发展历史

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当中具有代表性的画种,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我国在明清时期接触油画艺术,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逐步将油画纳入我国的教育系统当中,并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量的留学生去苏联学习油画集体创作,也有很多苏联的油画专家学者被邀请到我国开办油画培训班,两国在油画艺术方面就艺术的发展以及创作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探讨。20世纪60年代逐步在专业美术学校建立了油画工作室制度,并在多种流派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种油画教学模式,也使油画技艺以及创作的思想得以不断地丰富和系统化。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留学苏联的学子学成归来后进入高等院校进行美术教育,并逐步成为高校油画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高校的油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系统化的完善和优化。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油画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油画艺术作品,随着学术交流逐步增多,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如今,油画教学是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油画艺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油画教学也走上了快速发展和稳定进步的道路,并且前景一片光明。但高校油画教学仍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油画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推动高校油画教学进步的同时为我国油画事业发展铺平道路。

2 高校油画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油画教学受到苏联艺术教育模式深远的影响,从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史上就能够很好地看到这一特征,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会根据学生所学的油画专业而大量设置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相关的课程,以便培养出更多专业对口的优秀人才。高校油画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固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会使艺术类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沾染功利性。另外,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文化基础课程缺失会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降低,学生虽然具备高超、娴熟的油画创作能力,但缺乏知识内涵以及人文素养,那么创作出的作品也会缺失一定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不仅如此,高校的油画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目标。通过对高校油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为一系列改革提供依据和方向。

3 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措施

3.1 改革教学体制

就目前的高校油画教学而言,现有的教学体制单纯地强调对学生油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对于教学改革以及发展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对西方的油画教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西方教育家往往会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在看待艺术时不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推动学生长远发展的动力,从而为学生的艺术学习营造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对此,我国的高校油画教学要注重向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形式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在分析我国国情以及油画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人性化和合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高校油画教学体制的全面改革。在推动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工作室制是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与年级制的油画教学体制相比具有突出优势。工作室制的高校油画教学体制改变了学生年级限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强调师生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和有效性探究,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能够建立深厚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感情链接,教师能够将更加深刻、丰富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也让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的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整个教育体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室制的油画教学体制除了强调学生油画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外,还要重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要避免学生创作风格一致化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2 革新教学理念

油画艺术的发展不能够故步自封,如果一直固守和围绕一个固定化的核心观念展开艺术教育和创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艺术的发展。因此,艺术教育以及艺术的发展亦不能够采用故步自封,需要通过不断更新艺术理念,跟上艺术发展的新思潮,这样才能够促进艺术的进步以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革新教学理念是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而且教学理念是实施油画教学的方向指导,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以及质量的提升。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将教学理念的创新改革作为重点内容。因此,高校油画教学要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保持教学观念的先进性,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与时代的发展脉搏以及高校油画艺术教育相协调。高校以及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真正认识到革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首先从自身的思想理念上进行变革,以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艺术教育。在教学理念的革新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国外先进艺术教育理念进行吸收和借鉴,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运用去粗取精的方法使得先进的教育理念能蛘嬲为我所用,实现与我国的国情以及教育发展的统一,从而培养出具有个性色彩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油画人才。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以积极与国内外优秀的艺术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定期派遣优秀教师去往发达国家艺术教育水平高超的学校进行学习访问,将世界各地先进的美术理念进行融合和创新,形成适用于我国高校油画教学发展的艺术理念。

3.3 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在油画教学内容方面的设置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因为在内容安排上往往更多地侧重于油画专业类的课程,从而使得油画艺术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其他重要的文化课程所占比重大大降低,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单一和学生文化素质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高校油画教育应该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高超专业素质和个人综合素养的优化人才,而不是单纯地注重专业素质使得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被偏废。因此,高校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内容设置进行改革和合理安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加人文课程在高校油画专业课程当中所占比例,注重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人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转变传统的说教式、训导式的文化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组织教学讲座、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自我表达等方法让学生在自由灵活的教学氛围中丰富人文知识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合理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拥有更多学习和了解其他知识层面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以外能够接触到其他领域的内容,开辟综合发展的道路。第三,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倡导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和知识的熏陶。

3.4 加强作品分析

高校油画专业学生在学习油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有效地把握油画的表现方式体系,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写实绘画当中创作出的作品过于空洞和松散。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在油画造型当中不能够准确地把握艺术的表现方式,缺乏准确的空间形体结构观念,所以在创作中就不能够对作品造型和内容进行良好的把握,从而影响到学生油画专业技能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对油画作品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油画作品的分析形成全局意识形态,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空间形体以及造型规律,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才会更加突出写实性,更加具备艺术深度、力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经典油画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强调对油画画面构图的理解和分析,因为构图是影响到油画作品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精心地选择油画名作案例,并有针对性地对构图内容进行分析讲解,鼓励学生进行构图的自主探究。除此以外,色彩是优秀油画作品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色彩是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元素。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油画作品的色彩表现进行分析,在锻炼和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把控能力和表现能力。

3.5 重视油画临摹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临摹是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绘画艺术教育都会将临摹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绘画学习方法,同时也通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使得西方高校的绘画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我国高校在展开油画教学时往往会忽视油画临摹教学方法的应用,这不仅仅会让学生难以找到油画学习的突破口,还会影响高校油画教学的成效。在推动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将油画临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灵活科学的应用。油画是有一定的学习规律的,而临摹就是掌握油画艺术的一个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油画创作的技巧,增强学生对油画专业技巧的应用能力。油画的表现技法复杂多变,这就增加了学生运用写生手法开展优化学习的难度,而临摹学习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快速了解体验油画作品创作当中不同材料的性能以及多种专业油画创作手法的运用,这对学生打好油画学习的基础具有极大帮助。另外,在优化学习当中需要掌握创新这一精神实质,而临摹是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正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临摹油画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抓住作品当中的精华,通过认真的体会和体验来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精神内涵。通过反复训练和长期的坚持,学生能够逐步从临摹的状态上升为一种创新和创造层次,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3.6 创新油画创作

高校油画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油画创作的引导,而且学生的油画创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艺术素质的发展,也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高校油画教学改革当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油画艺术来源于西方,但是油画艺术在传入我国之后也逐步开始了油画创作本土化的进程。而且就油画艺术的本身而言,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特征,为了更好地彰显我国油画艺术的特色,就需要将油画的创作与我国的民族文化有效地融合起来,体现出我国传统特色文化的艺术价值,同时能够以此为机会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因此,高校油画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结合民族特色文化展开油画创作,注重在油画作品当中凸显民族精神、自身情感以及创新元素,这样不仅仅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还能够不断地充实作品内涵,使油画作品更加富有艺术魅力。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环节当中的油画创作内容需要得到广大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一方面,在具体的油画教学当中,教师不单单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油画艺术,还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艺术素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创作环节灵活运用西方的油画技法,并且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油画创作,并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的民族特色元素进行观察和积累,并将这些元素创造性地应用到油画创作当中,有效地增强学生融合民族文化来展开油画创作的能力和素质。

3.7 改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是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画教学的持续性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高校油画教师必须提高对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视程度,注重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要注重改进自身的教学评价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油画创作特征来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第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运用鼓励和激励性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信心,使得学生能够在油画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当中保持正确的心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境,从而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第二,教师要注重将教师评价、互相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融合起来,共同充实到高校油画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来,促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第三,教师要加强对目前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油画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同时要善于运用欣赏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进步和油画创作,激发学生对油画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为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改革已经处在紧迫阶段,要想实现高校油画教学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性进步,就必须推动油画教学的全面改革,立足高校油画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油画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来推动高校油画教学走上一条平坦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并为我国油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高校必须在改革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号召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进程中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油画人才。

参考文献:

[1] 牛再霞.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1-243.

[2] 郭涛.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探析[J].大舞_,2013(7):216-217.

[3] 张世玉.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探讨[J].戏剧之家,2016(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