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数控技师论文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工科;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在立德树人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出了“新工科”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1]。随着2017年“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的提出,标志着以“新工科”为主题的工程教育理念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经之路。“新工科”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伴随着工科及制造业的发展,企业自动化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增加了数控加工类人才的需求[2,3],如何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素质、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广大高校需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因此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1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当前应用型高校数控技术课程的培养模式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1+1模式),但主要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占比低,用于辅助理论教学。数控技术专业课是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与信息学科于一体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大部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教学大纲,主要进行相关基础理论与编程指令的讲解,忽视了实验教学模块的作用,存在理论知识明确,动手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导致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合理进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感性认识,缺少积极主动性,学生对课程出现枯燥、兴趣低迷的现象,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理论知识的叠加,教育理念不及时融入新的技术,使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点混淆,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因此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4]。数控技术课程当前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工科的基本要求。

1.2教师队伍

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对教师队伍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高,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并且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活动,接触数控技术工作及数控设备较少,缺少实战经验,实践课程多为实践基础的讲解,代入感较低,实践目标单一,因此会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也是目前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制约着数控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学活动。

1.3教学内容

数控技术课程可为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程设计与开发打好必要的基础,重点在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手工编程基本方法进行讲解,忽略了对零件材料特性的说明和加工工艺的分析,存在掌握数控加工指令却无法合理地编写出零件加工程序的问题;其次,在数控教学时多基于理论的学习,如计算机数控装置的硬件、软件、刀补、插补、伺服控制系统等内容,讲课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系统的完整性,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但是内容抽象,难以透彻地讲解其中的要点,致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创新能力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基于传统教学无法有效跟进数控技术的内容,实践教学出现对数控装备无法上手等问题,目前理论及实践教学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成为制约数控课程发展满足新工科要求的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目前应用型高校中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新工科工程教育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引入新教学理念,明确应用型本科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引入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新工科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课程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改革

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的培养目标,创新型、多元化的人才为今后培养方向,能为今后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因此需要对课程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团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工科人才。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适应数控技术发展趋势,不在进行填鸭式教育,注重以工程发展需求为导向,强调工程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实施育训一体。保证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满足今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控技术集技术应用性与实践特性为一体,数控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掌握手工编程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自动编程原理,从而对零件进行编程和加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讲授法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然而教学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导致教学内容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因此结合新工科发展趋势,数控技术课程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能够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还能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2.2.1项目驱动教学,优化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系统化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作驱动”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会应用并且形成一套应用体系,理论课程带着目标学习,数控实践过程包含了加工工艺、数学处理、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实现零件图-实物的全过程[6]。(1)项目确定与实施计划:项目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项目的确定要遵守适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三大原则。在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制定模具各板块的加工工艺,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分工内容等,在现代化教学中,实施“做中教、做中学”项目教学模式,最终完成任务,进行自我评价,直至完成整个项目,掌握数控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项目实施:项目的实施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数控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学习就是为项目实施做准备,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制定的加工工艺,查询相关书籍、文献、实例进行工作思路确定和任务分工,项目实施过程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动手积极性和兴趣的关键步骤。此过程教师全程跟踪学生实施过程,及时进行引导及答疑解惑,若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较难的环节没有掌握,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构建网络交流群,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完成。(3)项目考核与评价:项目完成后,结合小组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打分,各小组进入互评环节,结合工艺合理性和加工尺寸精度,教师根据加工工艺、程序编制、加工实体等方面进行模块化打分,这样有利于分析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反思和进步,最后根据每项目完成情况予以学生评价,完成验收工作。2.2.2仿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数控技术课程融入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数控技术课程中讲授数控编程和实际操作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易出现厌学、畏惧的现象。引入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模拟出各环境下数控机床的工作状态,加工过程与显示过程可在三维或二维数控环境中显示,学生们可独立在仿真界面观察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能够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形象地展示,以便于更好地熟悉数控加工的过程,从而降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环节出现事故、机床损耗严重等问题的概率。一套仿真软件可模拟多系统机床操作,以网络为搭建平台可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沟通,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弥补数控机床不足,对数控操作技术进行全面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3师资队伍培养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出适合现代制造业需求的技术型和实践性人才,首先教师要立德树人,师德为范。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将产学研特点释放,学校联合企业通过“培养、实践、参与、研究”等途径开展针对学院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全方位培训,以“第二课堂”等方式推动校企合作,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引导专业教师参与科研,培养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在科研背景下实时了解研究领域前沿,实时进行知识更新,科研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

2.4考核方式的修订

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两部分组成: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了学生理论课考勤、作业、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平时回答问题这几部分;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期末成绩(6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创新创业比赛、申请专利、参与教师项目等,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实践兴趣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解决理论和实践衔接不紧密,不融洽等问题,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3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数控技术课程也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最新需要,结合我国“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进行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结合传统教学的不足融入了项目驱动教学和仿真教学法,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课程考核修订,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主体,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符合新形势下对实践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王龙,胡灿,郭文松,等.浅谈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农机化,2020(6):44-46.

[3]郑欣欣.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数控技术方向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3):156-157.

[4]李建岗.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7):64-66.

[5]杨清艳,雷经发,刘伟,等.工程认证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52-55.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技工;数控专业;实训教学

技工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各岗位培养各种各样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技工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训能力,这样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最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针对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因此技工学校在培养数控专业学生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训技能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先对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做好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

一、技工学校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高校和普高的冲击,技工学校在招生问题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招生难、生源质量差,所招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厌学却未到工作年纪的学生,这无疑给技工学校的教学创造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社会的认可度普遍较低,也为技工学校的招生造成负面的影响,最终结果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技工学校毕业后,既没有掌握好扎实的专业技能,又难以符合社会上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形成学生就业难现象。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当今技工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

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条件不足,致使发展受限

目前大多数的技工学校虽然都有开设了数控实训教学,但是其实训设备却极度缺乏,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以及数控线切割机的数量均不能满足开展数控实践教学的需要[1]。同时教师队伍建设的不齐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有的大部分技工学校都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多,专业课、实习课教师少,两者比例通常在3:1,理论型教师偏多,这样的师资现状,必然影响学校的特色发展。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在教师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配备上,直接体现了其软、硬件条件上都存在不足,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理论、实训无法相结合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上仍不是很完善,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大多学校教学模式的单一,致使开设实践课程更多只是辅助理论知识的验证,实训教学投入力度不够,直接导致学生在实训课上没有真正去掌握技能的操作,而是把实训学习当做一种消遣和娱乐,从而使理论、实训教学相脱节,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还使实训课程的开设犹如“鸡肋”般的存在,去之可惜,但存在又意义不大,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

三、提高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潮流下,数控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铁定将成为未来职场上的“香饽饽”,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教学质量,让学生不仅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能有一手扎实的实训技能,是技工学校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新的指导方针,笔者结合多年来教学工作经验,认为技工学校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增加数控设备的投入,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最后开展一体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现学现用”,掌握理论、实训知识,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一)加强数控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

1.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

当前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教师的配比远远不符合标准要求,如何做到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必须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的步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2]。

“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技师相比较就相对于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与一个文弱书生或武夫之间的差距,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能够清楚得看出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技师之间的差距是相对较为明显的。

2.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数控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是提高数控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他能更好地契合当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全面。因此培养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刻不容缓。

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1)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培训制度,使现有数控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转变。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2)组织数控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除了获得相关技术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专业工种高级工或者更高水平外,还能积极、主动的根据行业的需求标准、职教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3)深化校企合作,让教学丰富的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教授学生最新技术技能(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社会上招聘具备“双师型”能力的专业人员加入我校教师队伍。通过自身的培养、外界的招聘,从而达到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的。

(二)增加数控设备投入,为教学奠定基础

技工学校的数控专业旨在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编程工艺员、数控设备维修员、模具加工员等专业型人才,因此配备齐全的设备是保证数控专业教学的前提,只有设备齐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大多数的技工学校虽然开设了数控实践教学,但是其实训设备却极度缺乏,要么缺少卧式车床、要么缺少立式升降铣床,缺胳膊断腿的现象严重。因此技工学校必须增加数控设备的投入,这才能更好地推动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地培养数控专业技术型人才。

(三)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

“现学现用”

一体化教学是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训操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3],该模式的开展,让学生直接在实验室或者实训车间内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训交替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现学现用”,避免了以往学生把实训学习当做一种消遣和娱乐,从而使理论、实训教学相脱节的现象的发生。

1.教材课程一体化

教材课程一体化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对接,依旧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将能力拓展、专业核心、文化基础各种课程相结合,使数控专业的六门专业课程《机械零件的普车加工》《简单零件的数控车削》、《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削》《配合件的数控车削》、《机械零件的数铣加工》《机械零件造型与数控加工》由简单到复杂、由生手到熟练,进而为数控专业的五个模块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将实践实训课程融入到各模块中去,实现课程标准的一体化。

2.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

课程的制定必须投入到教学中来才能体现其作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摒弃了原有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直接将理论和实践在同一个空间和实践内完成,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在每完成一个技能教学活动后,立即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训内直接进行实际操作,考验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例如在《数控机床的种类、结构及用途》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分组贴标签的形式,对实训室内的数控机床进行辨认,同时指出它们由哪些部分组成。

通过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避免了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直接有效链接,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掌握数控知识。

四、总结

如何培养称职的社会数控专业蓝领人才,就必须提高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技工学校软、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学模式单一,理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直接给技工学校数控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要“复兴”技工学校的数控专业发展,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这就犹如有了兵;然后增加数控设备的投入,让这些兵有了打战的武器;最后再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指导,让兵力充沛的数控师资队伍在教学的道路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永成.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西部,2012(11),1.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教学体系;能力

近年来,由于数控技术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数控一体化”等专业科目,为社会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但综观各企业的现状,数控人才质量难以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其根源在于高职院校上。本文对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一、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数控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无论是在生产、生活、学习,抑或是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会产生巨大能量,数控技术教学更是如此。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遵循这一理念,其原因包括:其一,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将理论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者居多,没有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又立刻翻书本,看不见问题的根源所在。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二,数控设备匮乏,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相去甚远。其次,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有关需求。综观我国高职院校,能够提供充足教学设施的院校屈指可数,资金的短缺导致数控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部分院校的教学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数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机器的性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由于教师过多地强调理论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设备的利用效果也不甚理想,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数控技术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对专业数控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学校教师队伍没有新鲜血液注入,骨干教师也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数控教学工作只能止步不前。数控技术是一门信息含量较高的综合性学科,对教师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对此需要加以重视。

二、优化高职院校数控教学的有效措施

第一,构建实用型教学体系。要构建新型教学框架,就要从根本上消除当前的教学弊病,重视实践,辩证看待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要求学生利用实践中获取的心得与体验填补理论上的空白;进行实际操作时,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加强对技能的掌握,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证,符合企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用引导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在教授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该做到言简意赅,提炼教材的精华部分,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率,又能剩余大量时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利用技术要点来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某个阶段不理解,此时教师再针对该问题进行详细教学,这样一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双丰收。其次,以市场作为参照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偏弱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满足现代化数控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与学生共同拓展实践空间,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让学生在锻炼中磨合自己。引进现代化数控机床设备,如FANUC品牌下的数控设备。考虑到资金问题,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还可以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与企业每年签订合同,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则按需提供教学补助。同时,利用仿真系统不断加强对技能的应用与掌握,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数控人才。最后,学生是不是人才与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学习引领时代潮流的现代化数控技术,实际教学中要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对实践的重视。从院校角度来看,努力适应新时期下所倡导的教学改革,大力投入师资建设,打造一个高素质、高水平、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数控专业教师团队。定期为教师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互相派遣教师共同学习与参观。此外,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聘请专业数控讲师来我校指导,为全校师生提供合理化建议。

三、结语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如何有效培养数控人才提出几条建议。以市场信息作为数控人才供求的参考目标,是今后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师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争取早日做到“只要有市场,就不怕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佳坤.浅析高职数控实训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J].电子制作,2015(4):207-208.

[2]汪晓菲.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项目教学现状与创新的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7(9):11.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学习;实际训练;数控车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96-02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丰富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所以在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中,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数控车实训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工实训这三门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传统的教学是将这三门课程单独开设。其中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学属于理论课程,一般由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数控车工实训由实训教师进行教学。像这种课程独立开设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脱节, 同时因理论课先开设,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又不同,所以实训课教师还要重复讲解相关知识,造成学时浪费,教学效果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然而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会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实训中,既解决了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学融合在数控车实训中进行一体化教学是必要的。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

数控车实训中要实施一体化教学,需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配备足够的实训设备,安排教学技能强的实训教师,分配好实训学生人数。

1.教学场所。教学场所是既要满足理论教学又要满足实训教学的场所,使师生双方在场地内做到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数控车实训车间除了实训设备,要设立车间教室、模拟机房,这样方便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备。在数控车间需配备足够的电脑和数控车床,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及时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通常模拟机房的电脑是每人一台,每台机床最好不多于两人。

3.实训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也就是能承担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双重任务的双师型教师。数控车实训教师既要懂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操作技能。

4.学生人数。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人数要适当,不易太多。在实操训练中,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人数最好为15人以下,这样有利于教师讲解示范和巡回辅导,并能保证实训设备满足于每位学生的实操训练。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有知识目标,又要有能力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规则;熟悉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控车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熟悉数控系统的常用指令,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会制定中等复杂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熟悉各种数控车加工刀具的结构和用途,会根据加工零件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②能力目标: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及日常的维护保养;能熟练使用各种工、量具;能正确加工出各类工件,达到中级工水平;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加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整合教学内容。在数控车实训中,将编程知识、工艺知识、实操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在训练内容上要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循序渐进。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项技能训练,再到综合技能训练。表1为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设计。

以上内容设计以任务为导向,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操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环节由组织教学、知识讲解、示范操作、巡回指导、结束点评等组成。在数控车一体化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可以将知识讲解环节贯穿于示范操作与巡回指导中,也就是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可以进行直观的学习。教师在巡回指导时,通过在学生身边来回走动、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乐趣,并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在学习G71复合循环指令时,通过模拟仿真,学生可以观察到走刀路径,从而体会到G71的含义。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教学法、动手训练法、巡回指导法等。其中演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从而掌握技能操作要领和相关基础知识。动手训练法是让学生按计划进行训练,训练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强调操作安全,提高训练的效果。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的。

5.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传统的实训课评价只有终结性评价,因为它只注重了所加工零件尺寸的准确性,却忽视了教学各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而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所以在评价中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可以及时观察到每位学生整节课的情况,了解他们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仿真模拟、实际加工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均给予有效评价,这样就会激励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能有效地学习。

四、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体化教学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同步,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又加强了理论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一体化教学更符合中职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的学习特点,所以说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提高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俊峰,韩桂芬.《数控车床编程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5篇

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要求非常高,必须获得硕士学位,且有在企业至少五年的专业实践经历,取得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现出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高等教育化和实践专业高技能。

我国的职业教师越来越多地具备了高学历,加之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每年招收1000名在职职校教师进行硕士培训,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师硕士比例。在国家政策的有利扶持下,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职业教学层面上更需要一支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体现为教师和技师的高度融合。

2 对教师和技师的理解

教师 教师是教育的产物,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教育改革发展过程的新要求,首先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由此,高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还具备以下高水平的要求。

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工作,高职教师必须具有“三高”的整体素质,即思想水平高、教学水平高和学术水平高,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和工作中,更要有健康的人格。还要达到“三强”能力,即教育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科研能力强。

2)《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之本是教学,高职教师必须熟悉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要求,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开发新的课程内容,培养实用的高技能人才。

3)高职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自身实践能力。高职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为此,教师先要具备动手能力和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现场具有示范作用。

4)高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职教师必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高职教学经过高效整合后,课程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与他人合作,保持平和的心态,借鉴和使用他人的知识和专长,相辅相成、积极协作,发挥自身更富创造性的作用。

技师 技师是指技能工程师,是具备相关技术,掌握或精通某一类技巧、技能的人员。在企业中技师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例,其中“培训教师”说明:培训中级、高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两年以上或本专业(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其中“申报条件——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五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八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两年以上。

考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师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电气基础知识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液压传动、钳工操作、机床编程等相关基础知识;会数控机床机械装调和维修,或掌握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维修。

对教师和技师的理解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达到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和技师。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从事理论教学,技师是从事实训教学。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和技师的认识有不同观点:一是持有“双证型”,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某一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或者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某一行业的技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三是“叠加”说,比“双证”“双能或者双素质”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更全面,它强调的是“双证”和“双能”累加。不同的行业对“证”和“能”的要求差异较大。

承担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工作任务,需要一支由教师和技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队伍来实现,而非人人既是教师又是技师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实训指导的教师群体,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特色表述。

3 职业教学融合

在职业课程教学的各种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不同实训场所,培养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能力,需要讲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授理论教师和指导实训技师的有效融合。

教学与工作过程融合 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以“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为例,该课程学习内容是遵循生产实践中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工作任务,融合于教学,由技师指导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学到知识和能力。

课程知识内容与装配技能融合 教师设计、讲解“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知识内容,包括“学习项目1:认识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和装配工量具,操作数控机床”“学习项目2: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装配”“学习项目3: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装配”“学习项目4:液压与气动系统操作与调试”“学习项目5:数控机床自动换刀机构的认识与操作”“学习项目6:数控机床调平和精度检验”“学习项目7:数控机床性能及功能检测与验收”。

技师指导学生装配操作,完成数控机床机械装配之前,要教会学生使 用装配工具;装配时,要教会学生清洗零部件、正确使用装配工具、按装配工艺规范能装配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装配后要教会学生使用量具,检测数控机床的精度和性能。由此可见装配知识与技能实现了融合。

理论学习与实践融合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精讲理论,技师训练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以“做中学”为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融合。

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融合 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协会制定岗位职业标准,为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与企业合作修订了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教师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技师指导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教室与实训场地融合 在“数控机床装配与机电联调车间”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教师现场讲解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理论知识,技师训练学生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能,将理论教学的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建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场所与技能训练场地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融合 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学行为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是与教师、学生相关的一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学会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并以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发展,教师和技师都要促进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融合。

4 结束语

集教师和技师于一身的“双师”在职业教育中特别是专业发展中属紧缺人才。教师和技师从原始上根本不同,教师教书育人,技师生产产品,但是现在两者在职业课程教学中开始融合,都具有教书育人、生产产品兼顾的职责,不可或缺。所以不要求教师和技师风格、水平整齐划一,而是允许“双师”在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存在差异,在统筹兼顾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双师”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优势和个性风格,允许教师和技师从单一型、叠加型发展到融合型,成为真正专业化的“双师型”职教教师,从而形成群体理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理想的职教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应融合为“一师”,而不是目前所说的“双师”。

参考文献

[1]吕宪军,王延玲.试析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割裂与融合[J].教育科学,2012(1):36-40.

[2]娄锐,纪红.行动导向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9(5):34-35.

[3]张志安.融合报道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J].当代传播,2011(6):84-86.

[4]徐恬,蔡勇.“双师型”教师锻造高技能人才[N].深圳商报,2009-05-07(4).

[5]李成建.“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之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10-113.

[6]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8):49-51.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38-02

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整个机械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根据我校2010版机械工程学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机械专业学生开设了48学时的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其中理论授课44学时,实验课程4学时,每年学生约有400人。目前,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实验课时占课程比例很小,实训环节人学时远远不足。我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是,只有两台数控加工中心,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训需求。目前该课程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环节以观看为主,学生实际编程与操作的机会很少[2]。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数控技术知识与实际编程能力。目前,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教材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数控系统原理部分知识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部分存在较多错误,脱离数控加工生产实际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师资建设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一、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1.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精简理论课时,增加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达到1∶1。以Fanuc、Siemense数控编程手册为参考依据,完善数控技术与编程的教学大纲,纠正、排除现有教材中错误,对许多数控教材中关于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位置检测装置、伺服系统以及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等内容进行精简。精简后的理论课时内容主要包括:(1)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基本原理、插补原理以及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数控加工工艺基础。一个好的程序员必须是一个好的工艺员。目前机械加工基础课程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介绍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因此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是理论课的重点内容之一。(3)数控编程基础。对于任何种类的数控机床或数控系统,存在一些共同的编程基础知识,如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基本指令代码、程序结构等。(4)数控车床及车削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5)数控车床及车削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6)数控自动编程。学习德国在工程教育和应用型专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理念、方法、教学模式,引进德国凯勒CNC仿真模拟软件,增加实训教学环节。德国凯勒CNC仿真模拟软件是德国凯勒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它将数控机床工作过程、CAD/CAM、车铣削加工、系统控制编程等,利用三维模拟技术,并配以大量的图表、数据、解释、习题,进行演示与训练。实训教学环节分为二个阶段:①利用凯勒SYMplus CNC仿真软件,学习数控编程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编程指令,学习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机床的各种功能;②利用两台数控加工中心,学生分组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强化数控编程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具体内容包括:零件加工程序传输,装卡毛坯,设置刀具,建立工件坐标系,启动机床,完成零件加工,检验零件的尺寸精度等。

2.教学方法。针对以往授课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方式,与实践教学完全脱节,教学过程枯燥,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兴趣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教学法、问答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将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变我听为我练,变我学为我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将多媒体教室授课改为计算机机房授课,大班授课改为小班授课,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改善教师指导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相结合方法,讲授数控编程基本知识,通过德国凯勒SYMplus CNC仿真软件,强化理解、掌握各种编程指令功能、程序结构及编程技巧。增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的实训环节,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功能,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

3.考核方法。以往将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三项,其中,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期末考核成绩占8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4]。实验成绩为在加工中心实际加工零件的完成情况。改革后保持成绩考核比例,但是将期末闭卷考核改为上机开卷考核。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丰富的涵盖车削、铣削以及加工中心内容的考核试题库。要求学生根据生产实际零件图纸,设计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合理刀具和切削参数,编制程序,仿真运行。评分标准依据加工工艺制定、刀具和切削参数选择的合理性,程序的完整性,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来进行,同时考查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上机开卷考核避免了单一的试卷模式,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4.师资建设。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行者,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改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鉴于教师具有较高的数控技术与编程理论水平,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安排现有在职在岗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数控生产实际,进行数控技能强化培训。派出了6名教师到德国凯勒公司接受IHK教师培训,学习德国先进的数控教学理念、方法,全部获得了德国IHK颁发的数控培训师证书,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开阔了国际化视野。

二、改革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校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1)改善了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出勤率。(2)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强化了学生对数控编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增加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课程组教师专业素质。(4)建立了德国凯勒公司授权的凯勒CNC实验室以及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中德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明兴祖,何国旗,熊显文.数控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9):73-75.

[2]魏岩,阎长罡,陈天旗,等.数控机床计算机编程及切削加工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12-113.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刘馨潞(1978-),女,江苏南通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94-03

一、引言

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科学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也是各工科院校重点进行建设的学科方向。我院于2008年新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为船舶设备制造企业培养应用型数控人才。

机制专业开设三年来,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摸索已有所进步,但由于学校数控师资力量及一些软硬件设施都较薄弱,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对数控技术课程的认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亟待提高。为进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在数控技术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使用、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目前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面对我院机制专业09级和10级的学生展开,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92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问卷共设10个问题, 其中1-9题为选择题, 第10题为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由于数控技术给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的深刻变化,无论是从社会还是到学校,几乎所用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数控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表1中的问题后,我们发现,95.6%的学生认为数控技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4.4%的学生认为数控技术不重要。

(二)学生普遍认为数控技术的学习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数控技术课程很重要的同时,他们也同样觉得数控技术的学习是困难的。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课上老师讲的内容是一知半解的,只有很少的人能完全理解,而有部分人甚至是一点不懂,这当然是认为所有人都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还有不完善之处,学生先修课程不够,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虽然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但“只能看,不能摸”与“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再者由于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设计、工艺、机床、刀具、夹具、切削原理、材料、气液传动、自动控制、电工电子技术、检测原理、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很多方面的内容,知识面太宽,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学透。

(三)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使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的评价与要求

从表3 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数控技术教材及参考书的选用是基本合理的,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教材的选用不存在问题,事实上现有的数控技术教材,形态都比较单一,内容也陈旧,实践性不强,虽然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适用于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质量却良莠不齐,很多教材在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方面都只是基本理论,条条框框的内容,脱离生产实际,本来就很枯燥的知识学起来更是晦涩难懂。再加上老师在教材的选择上也缺少经验,教材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以至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数控前沿技术的发展,与现实脱节,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表3 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使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的评价与要求

由表3中第6、7个问题的答卷情况可以看出,大部份学生都认为如果没有实验实训,仅靠多媒体教学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只有一成左右的学生认为上课仅靠老师讲就行,九成的学生希望课上有实验,或有实践项目引入,学生自己参与进来。

我院现在的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几乎是完全分开的,一方面,这跟学校目前的数控设备硬件条件不足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学校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关,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理论老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上理论课的同时很好的完成实验实训项目,而实训老师往往在理论方面又比较薄弱。

(四)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表4的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满意程度不太高,大多集中在基本满意这一选项,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三成以上。而另一问题即要求学生感受自己所学的数控知识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的调查更令人堪忧,只有45%的学生选择能适应或基本可以,55%的人认为不能适应。可见学生虽然尚未走进社会,却也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相距甚远。这一点本人在教学中就深刻认识到,因实训条件所限,数控加工刀具和工艺的教学相当薄弱,上课都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效果较差,实践技能培训的重点仅仅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学生都不太熟悉,还有企业需要的如模具设计、CAD/CAM与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训练都远远不够甚至没有。

表4 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五)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建议

本次调查的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是请学生提出自己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建议,其中有相当多的建议都集中在希望增加实验实训的问题上;也有一部分是希望老师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有提出对教材的要求和学习自动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我院目前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数控技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行业需要;数控实验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数控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数控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落后。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一)目前学校为了强调实训,很多课程都采用了压缩理论课时的办法。数控技术也不例外,但是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学时太短会导致很多知识老师上课只能一带而过,不能跟实际结合,最终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学的吃力。

我院现在的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几乎是完全分开的,一些实训课程中的内容在理论课中已经讲过,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些实训课程与数控技术课程合并教学,把传统的“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改为“实践认识一针对实践的理论一再实践”的项目式教学,通过设计项目课题,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加以筛选归纳,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还可以减少数控技术与一些实训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重复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应有的知识。

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改为项目教学,因为项目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针对性,有些内容如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编程等方面的内容比较适合项目教学。但有一些如数控加工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就没有必要改成项目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二)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即便在课堂上的效率很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都还是要利用课本来进行温故知新,才能真正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我发现,在课时紧张,课堂节奏很快的情况下,如果教材与课堂内容不配套,学生在课后就会很少去看书,从而对课程的一部分兴趣也就会缺失掉,因此最好是课堂授课内容与教材配套,如果必要,可以根据学校或专业的特色,以及不同的教学模式去重新编写适用的教材。

(三)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针对理论老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学校应当有计划地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了解数控技术的新知识,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数控加工工艺、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只有老师“能文能武”,才能带领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老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也才能游刃有余。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授课,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

(四)学校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利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和线切割机床等基本加工设备,数控模拟仿真软件、数控机床典型零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等的综合实验台。可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机调速与控制、机床精度检测与调试技术等基础实验。

也可以采取一些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使学生全方位的接触企业的数控产品,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这种直接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五)要注重开展CAD/CAM和自动编程软件的教学,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学生进行CAD/CAM 的设计软件如Master CAM、CAXA、UG、Pro-Engineer等教学及技能培训是当今数控技术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在数控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形下,开展自动编程软件的教学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因为虽然学校的数控加工和实验设备不足,但计算机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学好了一些自动编程软件,学生将来的就业会更具竞争力,而目前我们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对只是略作介绍,这也是不妥当的。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总结出目前我院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此,教学改革将从调整数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来展开,通过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边执行、边修改,最终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数控技术的教学质量,使其符合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维教学策略;数控加工教学;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数控加工教学既可以培养数控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推动工业发展的脚步。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不同院校的办学条件大不一样,教学设备不一样,教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实践空间,从而导致数控加工教学效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一、数控加工教学的现状分析

1.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在进行数控加工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研究性学习缺乏环境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严重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数控加工教学的要求。

2.没有一个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

由于数控加工专业起步较晚,现在还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而教师也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往往忽略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实习工厂的设备太落后,教学设备没有及时更新,从而使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都不能更好地满足于企业的需要。

二、多维教学策略在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实施

1.实践的基础是理论知识,两者缺一不可

数控加工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与实践,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一定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效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学会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善于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是理论知识,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就谈不上实践,只有把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换句话说,教师要在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积极、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另外,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外,也应该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精讲多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练习时间。

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给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知识,也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数控加工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进行数控加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效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操作实践中去,通过自主学习和探讨可以主动发现数控加工教学中的重难点,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说,在开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定下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题,让学生就对应的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与研究,以此来共同发展和进步,特别适合数控加工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数控加工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一定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协作讨论的方式,运用专业的知识去解决数控加工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譬如,在讲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根据零部件的大小、相关施工要求以及专业的配套工具,以此来完成以下设计和试验项目,根据数控加工设备的相关工艺要求、刀具材料的坚韧度以及数控所需毛坯材料的加工性能,来判断出数控加工的切削用量以及施工工艺参数的多少。

综上所述,在经济的带动之下,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传统的制造业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控加工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化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数控加工教师是数控加工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数控加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出更加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数控加工技术人员,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建.基于MasterCAM和Vericut虚拟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数控 理论与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numerical control professional

zhang xiaohong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61000)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pply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faculty, curriculum,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supporting material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现阶段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大体上概括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这些教学方法来看,单科独立式专业课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以职业发展为前提下,出现了综合化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企业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融合,把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化,既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组织学校的教学,通过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企业用人的需求。从现阶段的教学效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队伍双师型、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训基地企业化、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1 教师队伍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一是必须持有双证。即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所教专业相应等级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二是应具有“双素质”。即应有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及渊博的专业文化素质,应具备相应行业的职业道德及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本领。三是应具有“双能力”。即教育科研能力,行业管理和技术革新能力。数控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从专业技术上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工艺分析及手动编程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数控设备能力;维护与维修机床能力;自动编程教学能力;仿真加工能力;教材研究开发能力。从综合素质上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行业职业的认识、基础知识能力,并能应用于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教学环节中;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创新的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现阶段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送专业教师到各数控设备公司培训,结合数控机床生产、研究开发等,让教师参与其中,让教师的理论知识充实到公司技术创新当中;加强校企合作,派专业教师项岗锻炼,到企业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在工作中的不足等。

2 课程设置模块化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应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需求,也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需求的需要;应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岗位需求和品德修养等内容进行,以服务社会为基点。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学校教学条件、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化,把学生实际掌握操作能力最大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针对现有的岗位需求来设置模块化,又必须具有一定课堂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便于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并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非重点内容,把培养综合能力所需知识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把新课程用模块化教学的形式进行设置,确定教学大纲,在大纲里必须确定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特定技能。从工种上分可分为金工实训教学模块、数控车实训模块,数控铣实训模块、加工中心实训模块。以数控铣实训模块为例:此模块的目标确定让学生达到数控铣操作工高级工技能水平,使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市级、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此模块包括绪论、简单轮廓类零件的加工、典型零件的孔加工、型腔件与槽类零件的加工、计算

机自动编程等项目来实施教学。

3 实训基地企业化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它关系到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后专业能力的养成,而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依托数控专业能力形成的实习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在校实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培进行培养。数控加工实训的教学要有与数控专业和在校生人数规模相适应的设备和学习场地。把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规划作为参考,强调企业的生产空间和生产时间,这就要求保证作为课堂的实训场地要有各类工位,和与生产相配套的必要的教学设施。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做”合一课程建设的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在校生实践训练、教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与再就业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形成企业的职业氛围,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调试及维修等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同时,学习了解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原理和主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数控系统的简单调试与电气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4 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我校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了课程中的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并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观点,根据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推出了教师以课程测评的形式,教师根据所教授的课程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教材。在选择课程的实项目时,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方向考虑,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岗位需求、再根据本校实训场地的工位进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构建,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分解到实践教学任务中去。对内容的选取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学校实训条件、竞赛必需要用为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实训教材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探讨,灵活应用,为我校职业能力测试的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改革需要融入更多的新职教理念,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快地转变思路,拓展思维。我们在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都可以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建森,李自鹏.高职实训教学法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初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2] 尹相坤,李水晟.专业课程模块化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技校;数控;教学改革

数控是计算机数控技术的简称,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机器设备的程序控制,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集体化生产,是我国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必备技术手段。而技校数控专业的开设,就是为了培养掌握计算机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数控技术,从事一线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数控人才明显匮乏。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数控人才的专业技能,我国技校需要通过对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数控人才。

一、技校数控专业的教学现状

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逐渐转变为“世界制造中心”。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数控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制造行业,但随着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人才已经明显供不应求。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各中职院校纷纷设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原因,导致技校在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时理论与实际严重分离,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环境。因此,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快改革步伐,构建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核心思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质数控人才。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技校在培养数控专业人才的时候,依旧以教师为主体,立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数控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课程,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完全不符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因此,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教学观念开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不仅熟悉数控理论知识基础,更能做到投身于生产一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大小机器故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机器操作过程中。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合作

数控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更高,但是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很多学生在校内只是操作过于简单的仿真软件和机床,甚至还有学生只懂得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没有接触过任何机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与实际生产制造完全脱轨。因此,需要学校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对接合作,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生,依托企业的机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职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口碑好和实力较强的汽轮机、太阳能切片等企业进行合作,由于制造业用工需求大,企业可以到学校进行毕业生招聘,同时,企业也需要接纳学校的低年级实习生,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有效解决了用工问题,学校也能够培养数控人才,企业和学校实现合作共赢,双方互利。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加大师资力量建设,是技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就目前来看,人员短缺是一方面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够丰富。为了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学校应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增加教师下企业项目和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项目。例如:学校可以分批次派教师到企业工作,在实践中寻找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引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来学校执教,为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能够提高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师和企业职工也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制造行业信息化已经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数控制造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增加就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在培养数控人才时不仅要追求数量,还要注重人才的质量。为此,学校应该突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引进教学设备,注重与企业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为社会和企业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刘峻,朱敏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信息,2011(4).

[2]刘昭琴,汤平,杨建伟.高职教育数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10).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吴刚(1978-),男,湖北汉川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陈从平(1976-),男,湖北荆州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96-02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数控机床的水平标志着本国的制造业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数控机床的理论基础,“数控技术”课程早就是各大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机械行业数控机床的普及,对数控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但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多于实践知识,且在工作中难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普通高校,我们有必要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上出发,改进“数控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和方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对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

与其他机械类课程不同,“数控技术”课程有着如下三个典型的特点:

首先,数控技术是集机械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检测与监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型科学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

第二,数控技术在最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数控技术领域被刷新。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数控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需要授课教师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并融合到自己的授课环节中。

第三,“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大多数环节,从机床结构、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到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等,都应该有相应的实践环节来支撑,才能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对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二、“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针对上述“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应该从教学思路、教材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设计能全面发展学生知识、能力及专业素质的培养方案,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1.教学思路上的改革

“数控技术”课程中应包含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在课程设置时就应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CADCAM技术,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向数控技术方向倾斜,讲授数控技术中的部分基础知识。在“数控技术”课程的理论授课环节中,因学生已有一定基础,教师可花较少的课程时间讲授理论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实践中,从而突出“实际、实践和实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数控机床均已采用自动编程技术,学生对手工编程原理及技术有所了解即可;对于相对偏深的数控原理、数控机床控制电路等理论内容,学生的兴趣不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少接触,可以进行淡化处理;而对于学生今后更有可能接触的知识,如车削、铣削各种常见零件的加工特点和加工工艺等,则应当结合实际操作来重点组织教学和进行实践。

图1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

2.教材和师资队伍的改革

目前通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主要以介绍机床结构、数控原理、控制原理、数控程序编写及机床的维修与维护等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实践环节中的车削模块和铣削模块则涉及较少,不仅教师讲授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大。除理论知识外,数控技术的教材应结合培养目标与学校自身的设备情况,组织教师和实验人员共同编写实习教材,选取一些典型的轴套类零件(车削)、盘类零件(铣削)作为例子,通过学习这些实例,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不仅解决了实习教学中的空白,又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更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对数控技术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也可引进和聘任一批具有丰富数控技术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高工担任实习教师,或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使实践教学达到较高水准。

3.教学手段上的革新

在课程上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能充分理解课本上的理论,但对于教学内容中实践性较强的车削模块和铣削模块,必须经过实践环节的锻炼,才能让学生对数控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但实际中教师不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机床和材料进行实践。为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加深对数控技术中各类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讲解、案例演示、分组练习、小组答辩为一体的培养方式,利用数控仿真软件的模拟功能,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对数控机床进行模拟操作,可有效解决学生多、实验设备少、机床操作时间短的矛盾。仿真软件对零件的加工操作流程与实际机床相同,使学生对加工过程及机床实际操作更加熟悉,这不但有利于提高数控理论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也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革新课程考核方法

除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外,更应该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采取常规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提前将课程的考核课题发下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利用最后一次课堂时间,采取分组答辩、现场演示和操作等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鼓励和培养学生获得数控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如通过等级鉴定取得数控车(铣)床的中、高级工证书,通过参加全国数控工艺员考试取得相应的数控车(铣)床工艺员证书,可获得额外的学分奖励。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图2 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课程改革的思路,新型“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1.理论讲解

在学生能理解的程度上,尽可能只讲授理论知识中较难的地方,而一些基础的、学生能看得懂的地方则让学生自学。这不仅能节约较多时间用于后面的实践环节,也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案例演示

选取难度适中、具有多种教学特征的零件,结合数控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为加深学生对数控过程的理解,把数控仿真软件系统引入教学中,根据加工工艺的原则和给定零件的实际形状,选择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并规划合适的加工路线,最后利用软件的演示功能演示零件的加工过程,还可以在加工过程中故意设置错误的工艺参数和刀具行走路线,让学生指出其错误原因并进行更正,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和演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

3.分组练习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前寻找难度合适零件的图纸,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为进一步贴合实际,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按照“车间组织”的教学模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3~5人一组,将“大班”教学“小班”化成车间的班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教师充当车间主任的角色,从宏观上对各小组进行督促和帮助,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将任务下发给各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后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完成指定零件的工艺参数的选择、刀具夹具的选择等任务,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加以详细讲解,在随后的仿真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按工件实际加工工序完成零件的整个工艺过程: 选择机床和数控系统、安装毛坯与刀具、对刀与校验、工艺参数选择、仿真加工、零件检测等,最终实现整个工件或是工件某一部分工序的仿真加工。教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夹具设计、工艺参数、走刀路线等环节进行重点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控技术内容的理解程度。

4.小组答辩

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实践后,教师可安排时间让小组进行答辩。答辩时学生须运用仿真软件,现场演示从毛坯选择到零件加工完成的整个过程,教师重点考查小组成员对零件各加工工艺选择的合理性和加工路线的设置的准确性,也可让其他学生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小组答辩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针对性地作出评价,并根据各位学生在课题难度、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贡献和现场表现进行评分,并作为平时成绩。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数控技术”课程不仅要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更应该以“实际、实践、实用”为宗旨,革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课程设计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邦彦,刘建萍,张承忠,等.面向数控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20):140-143.

[2]邓遵义,李攀峰.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6):81-82.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数控;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较好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在目前的数控专业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产―教相结合,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校的能力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大胆改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之中,数控技术是计算机、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一体化的产物,那么就要求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要好,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数控专业的学生不但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部分学生难以找到自身的理想目标,针对这种形式,学校引进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数控技术的理论、实践和技术等融合起来,将教学环节集中起来,直接安排在实训基地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较好的理解理论基础,并且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兴趣。因为数控技术的教育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加符合数控专业教学,因此,在数控技术中引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并且可以针对企业的要求提供专业素质人才。

二、理实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本目的是培养专业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在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一)坚持与社会接轨。理实一体化坚持和社会接轨就是需要课程和行业接轨,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学校进行课程教育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针对岗位的需求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课程。另外,在进行课程教育的时候,应该加强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主。学校在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建立合理的培养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学校需要在课程的学习中,加强应用性的实践,让学生有机会与职业技能接触,增加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在实践时,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让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不能局限于单一地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注重开发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拓展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另外,还需要对所设立的课程进行灵活地运用,达到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的目的。

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安排

(一)建设合理的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包括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数控技术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特别是进行实习教学,购买数控机床和刀具等,都是很大的资金投入,为了节省成本,可以才用加工仿真软件与数控机床相配合的方案,学校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先进的数控机床进行模拟练习,可以让学生较好的适应数控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购买国产的性价比好的机床来实现,此类机床比较适合国内的学生操作,而且国产的数控机床有利于学生实现和国内企业的接轨,另外同时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的企业中。数控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是将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的内容放在实习中进行,可对数控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CAD/CAM软件和加工仿真软件相配合进行常用零件的试加工,从而提高实际生产操作能力,可以较好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具有能够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在数控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高于培养目标的理论和实际教导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研究能力以及新课题的开发能力,以此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数控技术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和电子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否则很难进行数控技术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这样的教师队伍具有积极发展的朝气,可以较好的和学生沟通在一起,构建数控技术的教师队伍,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培养,以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的战略眼光吸引教师的加入,实现人才培养上的创举。

四、要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取其传统教材中的理论精华,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设计出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型教材。针对现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需要减少传统教材中的理论性内容,加强实践相关性的内容,可以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标准,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五、要实现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课程特点;存在问题;认识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84-02

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对机床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数控技术对传统机械制造业的滲透产生了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现在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技术,数控机床也已成为新一代生产技术,如FMS,CIMS等的制造基础。我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样,都把发展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将数控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列入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数控技术》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数控技术》课程是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现代机械制造的全新概念,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该课程有以下特点:

1.知识密集。《数控技术》课程是以数控机床等典型数控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授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方法。数控机床具有集机、电、液于一身,技术密集和知识密的特点,设计、使用数控机床必须具备机械制造、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

2.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要求较高。《数控技术》课程既包含了开发设计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深奥的理论知识,又包含了使用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应用方面的知识。

3.知识更新快。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数控技术从发明到现在,虽然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已经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相应的数控机床也经历了五次更新换代,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二、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探讨

由于《数控技术》课程具备的以上特点,给教学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经常会被以下问题所困扰:如授课的侧重点应在哪里、如何掌握讲授的深浅程度、怎样将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等。笔者通过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获得一些认识和体会,现归结如下:

1.根据培养人才的定位确定授课内容。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往往是跟着教材跑,即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但目前《数控技术》教材版本多,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编排也差别很大,从而使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数控技术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操作型三个层次。根据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应用型人才。所以《数控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应侧重应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在重视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加强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使用理论基础上,舍弃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突出实用性、应用性。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课程的授课大纲,编写教学计划,当与教材内容有出入时,以大纲为准,给学生列出相应的参考书作为辅助教材,围绕人才培养方向开展教学工作。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数控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过去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今年我校新增了两个数控实验室,购进了两台数控加工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使我们有条件去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课中,一方面学生可以上机编程,动态模拟加工过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编制的零件程序通过数据接口传至数控机床,进行实际加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操作机床,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求职与就业奠定基础。

3.加强与先修课程的沟通。与《数控技术》课程联系紧密的先修课主要是《电工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曾发现这样的情况,《数控技术》课程所需用到的先修课的知识有的没有学,有的学得不全面。所以,预先将《数控技术》课程中将会用到的知识与先修课程的教师进行沟通,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方式的改革。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黑板式教学传达的信息量小,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好。多媒体教学传达的信息量大,但有时会妨碍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数控技术》这样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特点,可以采用综合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1)对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讲授采用黑板式教学,边讲边写,使学生搞清楚这些理论的来龙去脉;(2)对于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部分由于图形多,可以制成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既便于教师的讲授,又易于学生理解;(3)对于数控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环节,把课堂设到实验室,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

5.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这里仅谈一下有关“教”方面的问题。《数控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又发展迅速,且大多数高校都是近几年才引入的这门课程的,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专家指出,要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出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学者+工人”型的教师队伍。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1)积极创造条件,经常将教师送到高校、培训中心或企业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2)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与相关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通过科研工作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专业技术课来讲,没有实践经验,不搞科研进行实际应用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门课程的,讲课时更是照本宣科,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3)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通过订阅大量的专业杂志等方法,一方面可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所学知识紧跟社会的发展。以上几点中尤其是实践环节对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数控技能大赛 高职 教学改革 数控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246-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引导高职院校师生努力学习知识、刻苦钻研技术,走技能成才之路,2012年12月5~10日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北省总工会、湖北省机械行业联合举办了湖北省第五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我院有幸参加了此次数控大赛,作为带队指导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加高职组数控车的竞赛体会颇多。如何认识数控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以此为动力促进高职数控专业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 湖北省第五届“华中数控杯”数控技能大赛

本次数控技能大赛高职数控车学生组以《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适当增加相关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内容,以理论知识、软件应用和实际操作的形式分别进行。理论知识竞赛内容: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理论知识点;软件应用操作技能竞赛内容:零件造型、数控编程和数控仿真加工;实际操作技能竞赛内容:按图样要求现场操作机床完成试件加工(图1)。

本次数控技能大赛相关知识与技术要求:数控机床及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插补原理、控制原理、伺服系统);数控加工工艺(加工工艺规范、工件装夹与夹具应用、刀具及切削参数选择与应用);编程技术(程序格式、常用指令、子程序、固定循环、变量编程);CAD/CAM软件使用方法(零件的几何建模、刀具轨迹的生成、后置处理及代码生成);数控仿真加工软件应用(加工过程仿真、程序验证、干涉检查、质量检测和工艺优化);操作技能(机床操作、试件加工、零件测量、装配和功能检查)。

本次数控技能大赛特点:(1)导向性强:大赛试题以先进的数控加工为理念,涵盖典型的加工部位、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对于高职技能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有很强的指导性。(2)示范性强:题目参照或借鉴了某些行业中典型零件的特征、配合加工、工装夹具使用、先进刀具应用等。(3)难度大:三件套配合加工,尺寸多形状复杂时间少,要求选手非常熟练才能完成。

2 数控技能大赛折射出的问题

2.1 学生知识不够全面

数控工艺与编程的能力有待提高;CAD/CAM软件使用能力有待加强;机床实操技能有待熟练;临场应变能力有待强化。

2.2 指导教师能力不足

指导教师中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指导学生参赛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掌握本专业高新技术与运用能力。

2.3 保障力度有待完善

学校需加大保障力度:竞赛费用保障;竞赛设备保障;竞赛氛围保障。

3 对高职数控专业建设的启示

通过本次数控技能大赛发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3.1 加强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

以数控技能大赛作为依托,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靠实训基地参加好大赛。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增加实训工位,更新实训设备,优化实训环境,为学生的实训和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也为数控技能大赛做好硬件上的保障。

3.2 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

大赛在暴露高职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像一个“方向标”,引领教学改革,又像一个杠杆,“撬动”教学改革。大赛对课程目标制定具有导向作用,要求课程目标突出岗位就业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课程目标设计,选择更实用、更合适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探索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途径;课程评价上对接于数控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3 加强校内数控技能竞赛

校内每年可举办数控技能竞赛,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地促进了高职学生学技术、练本领和提高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推动效应。

3.4 建设具有“产学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大赛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指导老师的水平,这就需要更多的老师走出学校,多去参加数控技能培训,多去开拓眼界,多和兄弟学校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发展。联系一些和数控专业相关的企业,到企业去锻炼学习,定期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活动,拜企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为师,与行业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真正锻炼成双师型的教师。

数控技能大赛是对数控技术教学及技能实训成果的检阅,通过这个平台,多总结,找差距,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提高数控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举行成为职教教学风向标[N].中国教育报,2008-6-30.

[2] 王绍章.论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7).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加工程序;电气控制;教学策略

引言

在机械加工及制造行业中,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已成为制造行业实现集成化与自动化生产的基础及关键。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培养数控加工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顺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就机械设计专业来看,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确定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以及编制加工程序、数控机床的机械构造、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使用这三个方面。在实际数控加工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这三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工作,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确定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以及编制加工程序的教学策略

本部分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加工工艺,以及加工程序的编制等有一个基本的掌握[1]。教师在教授此部分的内容时,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加工程序的编制等方法进行了解;第二层次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及常用的加工程序的编制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第三层次则是对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制定及加工程序编制进行熟练掌握。

在此部分内容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显示此种教学方法可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对数控技术教学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实训车间或数控仿真机房作为教学场所,在此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且紧密结合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就教学条件进行分析,当采用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15个以内,同时还应将理论教学场地安排在实训现场。如学校难以满足相应的要求,应当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理论方面的教学,在分组进行实践教学。

2.数控机床机械构造方面的教学策略

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机械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第二层次则在掌握机械构造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控机床的设计方法。在教授此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实践操作的教学策略。

在此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图像、声音及动画,将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动态特性等不易观察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并辅以图像、声音及动态仿真,以文字的形式对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说明与剖析。通过采用多媒体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手段,在明确教学意图,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解,从而促进其数控技术开发应用能力的提高。

3.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使用的教学策略

本部分的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工作原理进行了解;第二层次对电气控制以及PLC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第三层次则对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以及PLC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进行充分掌握。在教授此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实践操作的教学策略。

在数控机床中,其电器控制包括PLC、中间继电器、伺服电机、伺服单元、交流接触器等部件。机电专业学生不需要设计这些部件,但必须掌握这些部件的使用方法[2]。在数控技术课程中,电气部分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师生应对此部分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充分摆脱传统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维运动中去。教师应对实践教学环节充分把握好,尽可能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融合了机械、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的优秀成果,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把握好学生对数控技术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倘若教师未能进行有效的把握,那么就极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后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在不断的扩大,对高职院校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互融合,使得学生学习好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能,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