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余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427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美术学(中国画与书法)、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2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9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3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中国画与书法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艺术教育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音乐、绘画、舞蹈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艺术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媒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建于2010年6月,是学校在“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理念指导下新成立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现未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大众传播学》获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1人,助教10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6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学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数码摄影及后期、动画策划、动画剧作、计算机动画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艺术设计、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电视晚会编导。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部长为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99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队教练员3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还设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科研获奖近100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校学子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游泳运动健儿王晓福、李鹏、王家超等同学在雅典、北京和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多项冠军;我院张娴同学入选中国女排,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并屡获佳绩。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专业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192084网址:zjpx.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直属学院,也是云南省本科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集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目前是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院校和高职“专升本”基地。2013年,学院招收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文秘教育、应用化学(药学方向)、小学教育(数学、语文)共五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两个“专升本”专业。学院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为一体,设有高等职教研究所,学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小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还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六届学员共256人。学院下设“云南省第129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培训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下设“云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社会培训工作。

学院是云南省纪委、云南省监察厅的“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院校培训基地”,是云南省总工会批准的我省首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正加大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职教本科的内涵性建设。现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熟悉职业教育特点、“双师型”占一定比例的教师队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综合技能实践中心、艺术素质训练中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中心、制药技术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导游实训中心、语言能力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行“双证”制度。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近80%的毕业生还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各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同时,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艺术教育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学 校 简 介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6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来源:高考GxeduW.com

艺 术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0005 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书法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873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10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6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 “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书法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率先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 媒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网址:soc.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云南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3名。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5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8%,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形体训练、表演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文体播音、播音主持话语表达、朗诵学、电视综艺节目主持、公共主持艺术、电视访谈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摄影基础、动画策划与剧作、动画软件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插画、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采访、电视策划与文案写作、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文艺理论、中外影视精品解析、影视创作学、广播节目制作、影视后期特效技术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 育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 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首席教授是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101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9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其次,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1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学家1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设有2个学位授权方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论方向),目前,我院的体育学硕士点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地位。

学院设有4个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1个艺术学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

此外,还拥有1门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1个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2个省级重点专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 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2014年获得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设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设有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设有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两个省级专业委员会;设有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云南—东盟国际体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设有10个教研室;9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拥有4万平方米现代化室内体育场馆和1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一个藏书近8万册的图书资料室。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项目12项以及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此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其中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统编教材10余部。其他科研奖励100余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包括奥运会、残奥会等),共获得体育竞赛奖20项,70项,省级257项。2011年,我院研究生张娴同学在排球世界杯中获第三名及运动员称号,2012年,我院11级运动训练本科班王家超同学在伦敦残奥会游泳项目中获得1金2银共三块奖牌。2013年我院学生何悦悦在匈牙利举行的听障奥运会上获得5项冠军,我校女篮在2012年全国CBO篮球联赛中获冠军,2013年又获第三名。2014年在云南省运动会中共获得了50枚金牌、26枚银牌及18枚铜牌的骄人成绩,并且在团体总分和金牌数都名列全省高校组第一名。此外,加之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竞赛共获得近31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

此外,我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在各种赛事中获得较好成绩,其中:2011年9月云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乙组拉丁A组冠军,单项恰恰冠军,校园恰恰恰冠军;2011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玉溪站),A组新星拉丁半决赛;2012年5云南省第三届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学院校A组拉丁冠军,单项伦巴冠军,单项恰恰冠军;2013年4月“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上海站)暨第十二届全国城市体育舞蹈锦标赛,B组拉丁季军;2013年8月西部省、区、市体育舞蹈公开赛暨云南省第六届体育舞蹈锦标赛,A组新星拉丁第五名,成人单项A组恰恰冠军、桑巴冠军、牛仔冠军,B组拉丁冠军,B组新星拉丁亚军;2013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昆明站),B组拉丁冠军。2014年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项目中,获得两枚金牌,多枚银牌和铜牌。

截至2013年9月,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率都居西南地区高校先进行列。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类高职院校;保护;传承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存续困难,濒临消失。长期以来的自然传承模式日益显露其不足之处,而“教育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旁贷。艺术类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具有天然的人才优势和教育优势,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自身办学特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其一,专业优势。艺术类高职院校一般开设音乐类、美术类、设计类专业,这类专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密切。在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民间艺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注重技能传授,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传授实践技能,这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脉相承。艺术类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专业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其二,人才优势。艺术类高职院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和文博单位相比,在师资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专业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文化素养外,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研究,有能力为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提供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艺术类高职院校具备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积极向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专业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学生实践技能较强,能有效地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三,地缘优势。受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艺术类高职院校一般分布在地市区域,可以融入地方本土文化,就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教师多来自本省,接触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有一种熟悉感和本能的亲近感。有学者提出:“家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支点。”①艺术类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支点的传承作用。其四,资源优势。艺术类高职院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和文博单位相比,在资源配置上具有突出的优势。高校普遍配置有图书馆、档案馆、校园网等硬件设施,艺术类高职院校还配置有各类实训室、展览室、大师工作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展示展览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场所。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多与地方相关企业长期合作,企业资源丰富,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走向市场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1.依托专业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

其一,设置非遗专业。艺术类高职院校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设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特色专业,既能凸显学校特色,又能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专业的设置是一个庞大的工作,在专业设置前,必须开展一系列规范的调研活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编写相关教材,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湖湘特色,聘请湘绣大师刘爱云,开设了湘绣专业,成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其二,开设非遗课程。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基础上,应立足专业实际,广泛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一是将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接受民间美术、地方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针对通道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鼓励各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通道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深了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二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理论或实践选修课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华经典选读、民间美术等,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认识。其三,建立实践基地。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师生大多来自本省,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提供了人力资源优势。学校可以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也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建立实践基地,由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调研,鼓励学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学生在实践考察过程中可以零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达到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2.依托人力优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 探索

艺术类专业指的是美术、设计、音乐、表演等专业。艺术类专业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专业学习特点。但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动机单一以及社会重视度不足等种种原因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在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哪怕是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没有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做出具体要求,导致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成了国内各艺术类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笔者所在的广西艺术学院也不例外。针对目前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本文拟就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专业特殊性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艺术类专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及不断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在各个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却存在着师资严重不足,经常需请外聘教师来维持教学、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总体偏低、科研能力较为薄弱、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当前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总体水平较低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WWw.133229.cOM首先,大学英语属公共基础课,随着近几年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学任务日益沉重,师资短缺问题突出。

(二)学生状况

1. 艺术类专业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基础较差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英语课。大多数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从高中起就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专业课的研习上,无暇顾及英语。还有不少学生是从职高、中专、工艺美校等直接考入大学的,未经过高中英语系统性学习,英语学习严重脱节,其结果是除了人文专业、建筑专业和史论专业等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好以外,绝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明显低于入学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差。

2. 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不足

据相关调查表明:对英语的学习,除外语专业外,理工科学生的积极性最高,而艺术类专业学生积极性最低。其中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他们大多数觉得学习英语对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没有用。其次是艺术类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教材又没有艺术专业特色,我校长期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该套教材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公认的好教材,但是里面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脱节,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如何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

三、改革措施探索及实践

(一)教学模式: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

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认识的深入,结合这些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设置的具体要求,在满足学生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适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大学英语教学类别分为a类(理论类),b类(非理论类、非舞蹈类),c类(舞蹈类)三个类别,以学生所在专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划分依据。

2.a类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必修课完成,分快慢班进行教学,最终达到院级大学英语四级基本要求。

3.b类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必修课完成,分快慢班进行教学,最终达到院级大学英语三级基本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提前达标的,可申请进入大学英语四级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实施了分类分级教学,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类各级的教学内容上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实施如下:

a类:理论类、史论类专业学生。由于此类专业学生入学英文基础和水平是三类中最高的,他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词汇量、语法知识、读写能力,课堂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强,课堂气氛一般都很活跃。所以针对此类专业学生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既要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又要兼顾一定的难度,以便使此类专业更多的学生能通过国家四、六级以及参加并顺利通过考研。

b类:非理论类、非表演类专业学生。此类专业学生在英语基础和水平方面处于三类中的中间位置。此类专业学生水平可以说是三类中最参差不齐的,他们当中有基础非常好的,也有极其差的(有的高考仅得了30多分)。所以在此类学生中分快慢班授课是相当明智和合理的。针对此类学生中的快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按照a类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进行授课。而对于慢班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的时候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加强英语基础知识上。

c类:舞蹈、表演类专业学生。该类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英语基础一般都较低,总体上是三类之中乃至全国全部大学所有专业中最低的了。所以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上如果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他们更要“因材施教”,独立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多年对此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经验,即:该类学生的优点是,有非常突出的表演欲望,胆子大,对课堂活动积极响应。他们自身的问题有:英语基础差,非常频繁的日常排练和演出任务而影响学习。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艺术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感性的,是审美的。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出色的英语教师总是努力将教学艺术化,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教学水平,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英语老师还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艺术专业修养和知识,努力使得课堂英语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四)社会和学校各相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英语课在艺术类专业院校里历来都是一门不受欢迎和重视的文化课,甚至还被认为是影响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累赘”。因此,进行大学英语改革必须要求包括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各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样才可能使大学英语改革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

综上所述,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必须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是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性,促进所有学生发展

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静.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浅谈[j].高教研究,2007,(4).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地区;高校;保护

音乐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相互交流情感最有效的手段,从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荀子的“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古代先哲从来都重视和强调音乐艺术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关键性作用。在追求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音乐类非物遗)的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我国政府目前所公布的部级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所公布项目的一半,这说明音乐历来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联,也说明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物遗)体系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纂的《民族音乐概论》和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孙继南、周柱栓主编的《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这两本著作当中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阐述,并结合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我国的音乐类非物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器乐曲艺四类。(分类参考国务院公布的518项第一批部级非物遗,其中包括民间音乐72项,民间舞蹈41项,传统戏剧92项,曲艺46项)。

二、大连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大连作为辽宁省重要发展地区,在传统文化发展及建设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连是东北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之地,地区内拥有满、回、锡伯等45个少数民族,非物遗丰富多彩,也有着较长的历史。截至目前,大连市共有部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6项、省级代表作24项、市级代表作89项,其中音乐类非物遗有31项(参见《大连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包括民间音乐14项,民间舞蹈10项,传统戏剧4项,曲艺3项,其中,长海号子、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复州皮影戏、复州东北大鼓属于部级代表作。其种类丰富,特色显著,分布地域遍及大连市内及金州、庄河、普兰店、瓦房店、长海等各县市区。

2010年,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揭牌。中心成立后,在瓦房店、金州、庄河等地针对部级非物遗项目建立一些培训基地。目前,皮影戏已在沙河口区春柳小学建立基地,庄河剪纸在凌水小学建立了基地,复州大鼓也有序地进行传承,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等项目也吸收了不少新学员。2010年6月,复州皮影戏义和班、得胜班,庄河皮影戏传承人和大连群艺木偶皮影等剧团在人民文化俱乐部音乐厅上演了精彩的“大连皮影戏展演”。

三、让大连高校成为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保护措施”条款中对“传承”加上了“特别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说明,意味着教育是传承机制的重要手段。

2005年3月26日,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别指出“: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这份文件的出台,为高等院校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音乐类非物遗进入高校课堂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大连市领导曾提出,充分利用大学、博物馆及中小学图书馆等资源,通过文字、影像、实物等各种手段,收藏、保护珍贵遗产;发挥高校师资智力资源优势,结合相关专业对大连的非物遗进行研究。

和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人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独特风格,只能从传承人鲜活的表演中得以体现,通过传承人一代又一代口传心授的过程得到继承。所谓“人在艺在,人去艺亡”的规律在音乐类非物遗领域体现得最为彻底和鲜明。

因此,培养能学习和传承遗产、并能进行创新的表演人才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除了传承性的表演人才外,还需要培养了解民俗文化、有一定理论水平、能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遗产的科研人才,以及熟悉艺术又懂得市场运作、善于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

如何才能使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之中,实现其生态性“生存”?如何培养青年学生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专业设置

大连地区有16所学科门类较完备的本科高等院校,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专业重组或构建的新专业。例如,笔者所在的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现有四个专业,下设八个专业方向,可在调研的基础上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将大连地区音乐类非物遗的传承保护融入声乐演唱、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文化艺术事业服务与管理以及音乐剧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增设长海号子、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复州皮影戏以及复州东北大鼓传承人培养方向,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必需具有的知识结构来设置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针对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恰当地增加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将课堂授课、讲座、展演及田野采风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例如,聘请复州皮影戏、复州双管乐、复州东北大鼓等非物遗的传承人或民间音乐家等来校任教,与本校专业音乐教师共同承担培养传承人的教学任务;今年,笔者针对本校音乐学院文化艺术事业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并结合以往开设的《艺术营销》、《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加大培养既具备一定民族文化艺术修养,又懂市场、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的力度。

除此之外,可带领学生深入大连市内或周边,例如金州、瓦房店、长海等各县市区,去亲历充满乡土气息的大连本土音乐艺术,将知识传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走进今天,要将其作为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必须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追本溯源,具备“口头性和非物质性的无形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还是曲艺,最原始的传授方式是“口传心授、心领神会”。其揭示出一种内隐性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环境的熏陶,能无意识地熟练的掌握某种技能,一旦学会就终身难忘,在各种环境下都不会影响其技能的发挥。

如今,学习音乐技能越来越倾向于外显的学习方式,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掌握复杂技能及规则以及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中,内隐性学习方式更具有优势。因此,在音乐类非物遗传授过程中,要保留和注重“口传心授、心领神会”的学习方式。

(四)教材研发

教育首先要有教材,音乐类非物遗方面的教材是当前大连地区进行艺术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编纂本土化教材之前,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大连地区高校可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表现形式,以音乐教师为主,整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相关教学力量,共同成立课题小组或教研小组,建立一个材料储备库。在此基础上,经过考察、积累,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根据大连本地风貌的特点,编写资料详尽、可供选择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原貌,同时也要有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步伐和现代教育的需要。

(五)社会实践

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也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将音乐类非物遗实现“活化”传承,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学习,更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平台,为文化遗产的展示提供自由空间。在这方面,大连艺术学院有着明显的优势。学院拥有专业的艺术团队: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以及舞蹈团队,这些团队都曾在国内外专业音乐大赛和演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可将大连丰富的音乐类非物遗作为展演内容,联合民间艺术家与学院师生共同合作,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精品,既将古老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实现了活化传承,又体现了大连艺术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可谓是双赢。

今年5月中旬,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晓莉副主任应我院邀请,来学院做了关于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报告。5月24日,大连市非遗保护中心与大连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非遗进高校”传承论证会在学院举行。6月7日,大连市文广局正式授予大连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牌匾。大连艺术学院成为大连地区第一个“非物遗”的研究基地。

四、结语

以上表明,大连的“非物遗”保护传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像大连艺术学院这样学科专业和社会实践与“文化遗产”很对口的高等院校,将在“非物遗”的传承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高校艺术教育的传播,不断提升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在校青年学子的文化艺术修养,并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深厚感情和一定的研习方法,培养他们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这是为传统文化培养大批欣赏者和接受群体的关键之举,也是保证我国未来文化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树立全民族文化保护观念的长久之计。

注释:

周安平、王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著作权保护模式制度设计的思考. [C].中国重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参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辽政发〔2007〕24号)2007.6.7。

吴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师音教课堂的思考.中国音乐(季刊),2009年(2).

参考文献:

[1]周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J].北京:中国音乐学,2008:(3).

[2]桑德诺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与实践方法[C].中国重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3]米永盈.浅谈高校在山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C].中国山东济南、中国山东青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2009.

[4]郑茂平.关注本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理本质及其保护的心理取向[C].中国重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作者简介: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非专业 大学生 艺术团 艺术素质教育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以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第13号)的落实,艺术素质教育在全国各高校蓬勃开展。在此次艺术素质教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非艺术类院校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就艺术教育工作推动效能本身来看,由于艺术素质教育的专业性强,要求高,大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非艺术类院校推动此项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提供一个思路,旨在对非艺术类院校开展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提供一点参考。

无论什么性质的高校,它都具有一个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在校园文化中,学生是这一文化活动的主体,艺术活动又往往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院校几乎都拥有一支大学生艺术团队,这支艺术团队通常在校内外各种文化艺术交流与演出活动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更是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大学生审美修养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所谓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指的是在非艺术类院校中,以非艺术专业学生为主组成的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对于非艺术类院校来说,建设一支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对于学校推进对在校全体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现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办学自主性逐步提升的背景下,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在普通高校中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批准了几所可以招收艺术特长生的试点学校,艺术特长生开始陆续充实到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这些艺术特长生进入非艺术专业高校后,以他们过去的艺术专业基础,使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各高校现有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的规模一般均在百人建制左右,涵盖声乐、器乐、舞蹈等多个门类。

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在隶属关系上主要有三种形式:挂靠在学生工作主管部门,主要以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大学生艺术素质为目标,这种形式下大学生艺术团多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学生团体;由学生工作主管部门领导、艺术教育部门对艺术团员进行技能培训的双重管理,以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为目标;高校直接管理的校直属部门,通过开设艺术类必修课、选修课,培养具有深厚专业技术知识、较高艺术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现在已经在各高校开展各种常规性艺术展演活动,如音乐会、迎新或毕业晚会等,这些品牌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繁荣了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另一方面,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逐渐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服务于社会,极大的丰富了社区文化,得到当地政府和市民的一致好评;武汉大学艺术团今年年初还走进中南海为已退休的国务院老干部演出,成为走入中南海的第一支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同时,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近年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如2005年北京大学艺术团成功在美国巡演等。以上充分标志着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水平和影响力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力度加大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对以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为主开设的艺术实践课程成为一个有益的探索。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已经正式以“第一课堂”的角色进入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

二、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已将艺术教育写进了宪法。在我国,1997年11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发表了《关于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的讲话》,在教育界、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讲话”让高校教育者意识到,艺术素质教育给大学生带来的益处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尤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出台后,各高校陆续设立了由一名校领导分管全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工作,并设置专门的艺术素质教育机构的体制,使得艺术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得到空前的发展。

目前,各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主要还是依靠课堂教学的方式,多数高校是以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开展,只有少数高校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列入本科生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原因是师资、教学配套资源的严重不足,修改培养计划存在困难等。因此,虽然各高校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扶持力度,但仅靠学时和选课数量有限的少部分公共选修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更加无法达到教育部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突破仅靠课堂教学推进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窘境,成为了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三、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

由于单一的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能够发挥独特而重大作用,尤其是建设一支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会产生深远影响。

1.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骨干,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各高校在建设本校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时,一般都配备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多为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或曾经从事专业艺术表演的专门教师。由他们指导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活动,对建设一支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有着关键性作用,而且他们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不仅热爱艺术,且具备一定水平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生骨干。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对于学生团员的要求应是具有专业表演素养的水平,能够独立参与表演活动,并有一定的编导能力。如暨南大学学生艺术团,其团员除能够参与表演活动以外,还能够承担编导艺术节目的任务。在首届亚洲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几乎所有学生表演的大型节目均是由这个艺术团的团员学生编导并组织的,表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彰显了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在艺术活动中的能量。

可以想见,这样一批学生骨干回到学生当中,自然成为艺术的传播者,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作为被广为证明最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模式――同伴教育,让这些学生骨干以同龄人的身份与其他同学交流,能够有效地促动周围同学更为主动地接近艺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引发更广泛的学生参予到艺术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和培养艺术素质,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循环,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2.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促进艺术走进校园,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

书本和课堂上的艺术知识,影视媒体中的艺术声像仅仅是一种意象,很难对大学生产生和形成一种理性的升华,并培养形成艺术素质内化于其自身中。尽管近年来许多专业艺术团体亦纷纷开展“高雅艺术走进校园”的活动,但往往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一则这些艺术团体不可能走进所有校园,为校园里全体学生演出;再则他们演出的场次、内容等未必能够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要。而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恰好填补了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这一方面的空白。

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汇演活动,将各种艺术形式鲜活地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使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如清华大学艺术团的草坪音乐会、室外公开排练、“全接触”艺术普及培养课程,武汉大学艺术团的周末艺苑等活动,在高校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能够使大学生们意识到高雅艺术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的非艺术专业同学都能够表演,艺术就在校园,艺术就在身边。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由于既具备了专业表演的素质,又来自高校自身,因此它能更好地在校园中展示艺术的真谛和内涵,同时又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

3.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基地,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发挥实际教学功能。

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就意味着要按照专业艺术团队的标准对团员学生进行管理和培训。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在培训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艺术团团员进行了最直接的艺术素质的教学,让他们在艺术技能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上得到质的飞跃。一些高校已经将参与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训练及演出的时间纳入学生的艺术实践类课程学分的学时,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暨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等。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他们所学习到的艺术知识、鉴赏能力能够在参予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得到印证和体验,促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他们更为积极的学习动力,更加丰富了他们的艺术经验。部分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学等)将参与观看艺术演出的场次计作大学生的艺术实践类课程学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大学生参予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为艺术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基地,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发挥了实际教学功能。

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重大。因此,加强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应该成为高校必须重视的课题。尽管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现实中,各高校的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保障不足、人员流动过快、机制不完善、与素质教育衔接不紧等。这些问题随着艺术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相信都能够得到完满的解决。

综上所述,在现有条件下,建设高水平非专业大学生艺术团对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推动艺术素质教育在高校的深入展开具有显著的作用,应该受到高校教育者的高度关注。

[注:本文获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邓 暖:《大学生艺术团工作探索》,《重庆科技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7。

[2]罗明秀:《论大学生艺术团的功能与建设》,《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贺春华:《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几点思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报考报考专业名称类别考试科目及时间备注专业6 月 9 日编号上 午下 午 8:30-11:002:00-4:005:00-7:001法学非师范法理学、民法、刑法英语大学语文 2采矿工程非师范煤矿地质学、煤矿开采技术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3安全工程非师范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地质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4工程管理非师范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5土木工程非师范建筑力学、建筑结构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6测绘工程非师范测量学、测量平差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师范电路分析、电机学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8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非师范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C语言版)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11能源与动力工程非师范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12化学工程与工艺非师范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13食品科学与工程非师范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14会计学非师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英语大学数学 (经贸类)15金融学非师范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英语大学数学 (经贸类)16财务管理非师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英语大学语文 17市场营销非师范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英语大学数学 (经贸类)18国际经济与贸易非师范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大学语文 19园林非师范植物学、园林树木栽培英语大学数学 (经贸类)20旅游管理非师范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英语大学语文 21工商管理非师范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英语大学语文 22物流管理非师范物流管理、管理学原理英语大学数学 (工程类)23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非师范公文写作、秘书实务英语大学语文 24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主持概论英语大学语文专业测试25新闻学非师范新闻学概论、采访与写作英语大学语文 26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广播电视概论、影视作品分析英语大学语文 27音乐学非师范艺术概论英语大学语文专业测试28音乐表演非师范艺术概论英语大学语文专业测试29舞蹈学非师范艺术概论英语大学语文专业测试30舞蹈编导非师范艺术概论英语大学语文专业测试31视觉传达设计非师范色彩英语大学语文 32体育教育非师范运动生理学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类考生每年以百万计。全国2000余所高校已有近半数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而其中大部分为艺术设计类专业。除了原有的31所艺术类本科院校,许多综合性大学、民办高校和新成立的高校独立学院纷纷投身于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在我国高校迅速成为最为红火的专业之一,但在火爆的背后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当前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下降

在众多院校艺术类专业中,华师武汉传媒学院表演类专业学费以2万元独占鳌头。艺术类专业的高学费不仅没有让考生望而却步,反而自扩招以来,各校的艺术专业的学生人数增长较快,从2002年到2009年,湖北省艺术招生人数从1.5人升至4.5万人,招生增幅达到2.5倍。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跟国家的扩招政策有关,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增加跟现阶段艺术类专业的招生的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艺术类专业非常强调专业基础技能,在与文化课程无法两全时,只好采取降低文化录取线的办法加以解决。近20年来这种政策一直没变。于是,一些文化课成绩差的考生为了能考上大学,从高二甚至是高三才开始学习艺术类专业。

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艺术类考生整体水平的下滑,这种下滑一方面表现在文化课成绩较差,人文和逻辑知识能力不够;另外一方面表现在学习专业基础技能的时间较短,整体专业技能也存在下滑。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招生规模总量的绝对增长幅度大大超出各种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衡,教学管理滞后等问题。这种情况在艺术类高校非常普遍。首先就体现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根据艺术教学的普遍规律和我国艺术教育的实际资源、教学环境、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1995年5月,原国家教委曾规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编制参考比例为1:2.5--3,美术教育专业为1:3-3.5”, 然而,许多高校艺术专业特别是一些刚刚起步的艺术类专业教师总量远达不到这一要求,普遍存在着学生多、教师少等等问题,笔者所在学校专业教师总人数为26人,而在校学生人数达1100人,生师比1:42,人平均课时量达到每周20节,某些设计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设计速写等不得已进行合班上课。生师比例的严重失调, 大大超过国际上通常的比例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比例,大量的教学工作量压在现有教师身上,顾此失彼,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剧了学生就业难的局问题。

另外教师年龄结构也呈现出年轻老师多,占比重较大的问题;同时教师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高级职称、高学历教师少。如新升格学校艺术专业或者新设立艺术专业的学校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和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比重相对较小,由于近年扩招和各学校纷纷设立艺术专业等原因,低职称、低学历、非名校的青年教师在全部艺术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表现尤为明显。

3、专业建设发展问题。

各大高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逐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专业面向,在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上起了很大作用,缓解了艺术类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但由于师资条件、办学条件、专业依托等诸方面的限制,仍存在着部分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如高校大批量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些新兴文化企业的需求,部分缓解了艺术教育与需求的供给矛盾。 但是对一些紧缺的专业仍无法满足其需求。如开设照明设计、舞台设计、珠宝设计等的院校依然不多。

如有些高校艺术类专业从属于建筑系、服装系,尽管有专业依托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类专业发展有所限制,如对艺术系专业投入较少、艺术类专业方向细分不够等。使众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如工业设计专业,大部分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如出一辙,很少有学校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不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流于形式,对培养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在艺术类教学中专业设置和专业覆盖面过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这一主要目标,也无法与国际接轨。

4、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认识

在我国设计教育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状况,以至于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持有这样一种的思想,认为在外面有兼职,能赚钱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忽略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甚至是认为理论课是没有必要的,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是十分普遍。就连有些老师也有这种思想影响,这个问题十分严重。

二、针对以上问题对策:

1、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减少盲目扩招,特别是在艺术类专业投入不能保证的前提下,必须控制招生人数。

制定更加科学的选拔方案,注重考查学生包括艺术、文化、逻辑在内的全面素质,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以专业和文化总分之和择优录取的办法,既平稳又能有效地提高专业设计生源的文化水平。

2、积极稳妥的引进师资,加大对艺术类人才的引进工作力度,打破引进人才的偏见,注意引进各种类型的人才,从专门的艺术家、手工艺人到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应该在一所好的大学中同时出现。另外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应对有相当工作经验的、在业内知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工作者放宽条件限制。

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艺术设计教师培训计划,由教育厅或高校联合举办相关培训和展览,促进艺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组织高校艺术联盟和艺术联合,组成以知名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为中坚力量的艺术类院校联盟,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组织区域性专业学生比赛,并不断扩大比赛规模,提高区域设计水平。

3、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开设目录外专业、或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设特色专业等。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社会对特殊人才的需求,适当给高校放开一些专业设置自,让学校根据自己教育资源和社会需要拓展专业方向。

各高校应当立足于自身条件,依托学科优势,细化专业方向,建立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体系,办出特色专业。如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具有艺术的特征又增加高科技含量,或在产业 结构的调整中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影响或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太原师范学院系国家教育部批准,以本科师范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学校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学院占地面积1233695平方米,(其中旧校区361252平方米,新校区占地面积872443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的语音室、电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纸质藏书125万余册,电子图书6057GB。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821人,其中正高级92人,副高级3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有524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951人,专业门类齐全:设有文、史、哲、法、理、工、管、教育八大门类54个师范和非师范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6个研究生专业,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

太原师范学院热忱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来这里深造成才!

音乐系

1、音乐学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基层、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和艺术馆(所)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在群众和文化团体从事管理和宣传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田野采风技能、音乐学论文写作、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配器法、歌曲写作与改编、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山西民歌。

2、音乐表演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文艺团体从事教学、科研和演出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键盘演奏、民族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基训与身韵、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基础、配器法、歌曲写作与改编、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山西民歌赏析、艺术概论、朗诵与正音、意大利语音拼读。

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音乐学科理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以及电子、电子计算机音乐理论、实践和创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在艺术传媒、新闻媒体、影视制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创作工作,也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作曲与电脑音乐制作、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配器、合唱与指挥、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山西民歌、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音乐美学基础、艺术概论、音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美术系

美术系设有美术学、绘画、动画三个本科专业,自1986年美术系筹建、招生,至今已培养二十余届毕业生。2011年,获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3年,获山西省的省级特色专业。

美术系教学设施完善,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建有多媒体教室、机房、工作室、图书资料室及美术展厅。美术系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硕士14人。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升学率已达到近20%。

1、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装饰画、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美学、设计与制作、文化艺术名著导读、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制作、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陶艺、水彩画、水粉画、多媒体艺术、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等。

2、动画专业(本科、非师范)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人体速写、动画基础、动画概论、人物造型、视听语言、动作设计、摄影基础、Photoshop、Flash制作、剧作、Maya、表演、动画前期、动画后期、动画创作、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3、绘画专业(本科、非师范)

本专业有油画、中国画、版画三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艺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创作、中国画基础、山水画技法解析、山水画创作、工笔人物画技法、工笔人物画创作、版画技法、版画创作、PS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设计系

设计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人员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1人,硕士21人;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2人。全日制在校生七百余人。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四个本科专业。新建成设计系教学大楼近六千平方米,配备有图书资料室、计算机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及独立专业教室等。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学概论、插图艺术、桌面出版与印刷、界面视觉设计、VI设计、书籍整体设计、数字动画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概论等。

2、环境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空间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人体工程学、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与室内设计制图、中外建筑史、模型制作、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陈设艺术)、室内设计(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公园街道)、景观施工设计、展示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产品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效果图技法、模型制作工艺、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用户研究与市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现代家具设计、传统家具创新设计、灯具设计、包装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4、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手绘效果图、服装工艺基础、服装设计元素整合、立体裁剪、中国服装史、西洋服装史、时尚网站设计、女装结构与纸样、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与橱窗展示、服装商品企划等。

舞蹈系

1、舞蹈编导专业(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中国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舞蹈编导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现代舞专业基础课程、舞蹈素材组合训练、舞蹈剧目分析、舞蹈创作实习、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等。

2、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方向)(本科、师范类)

培养目标:具备能从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舞蹈教学以及编辑等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解剖学、 舞蹈心理学、中外舞蹈史论、中外美学史中外文学、芭蕾舞基础训练 、舞蹈编导基础、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舞蹈教育学、中国古典舞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舞蹈剧目。

3、舞蹈表演(本科、非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舞蹈表演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舞蹈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舞蹈表演及评论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舞蹈、戏剧、影视表演原理与技能技巧 舞蹈基础训练。

书法系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专业,成立于1995年,在山西省内属首家,在全国也比较早。专业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7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2名,省书协副主席3名,省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5名。

1、美术学(书法方向)专业(本科、非师范)

主要课程:书法(真、草、隶、篆、行)、篆刻、书法史、古代书论、文字学、古典诗词、古代汉语、美学、中国画等。

影视艺术系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育,使学生熟知并掌握戏剧、广播、电影、电视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剧本创作、影视评论、摄影摄像、影视前后期制作等基本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戏剧院团等制作机构的生产实践需要,同时能够从事大众传媒、教学科研、文化艺术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策划、宣传、教学等综合性的工作需求。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视听语言、电影美学、中国电视史、影视批评、电影作品读解、影视剧本创作、影视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影视批评写作、电视编辑、传播学等。

太原师范学院2015年艺术类各专业招生计划表

(具体分省计划以各省招办公布计划为准)

科类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学费

(元/年)

计划数(人)

招生范围

测试科目

备注

艺术类(文理兼招)

美术学

本科

四年

7800

700

河北、江西、江苏、河南、甘肃、黑龙江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素描、色彩

除山西以外使用省统考成绩的省份以当地招办公布的计划为准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产品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7800

绘画

本科

四年

7800

动画

本科

四年

7800

音乐学

本科

五年

7800

230

山东、河北、河南、甘肃、湖南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歌曲或乐曲一首

音乐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编导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东、河北、湖南、河南、甘肃

(山西使用统考成绩)

舞蹈基本功(40%)、舞蹈片段(30%)、音乐即兴(30%)

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舞蹈表演

本科

四年

7800

戏剧影视文学

本科

四年

7800

100

山东、河南、湖南(山西使用统考成绩)

笔试80%、面试(即兴评述)20%

美术学(书法方向)

本科

四年

7800

200

山东、湖南、河南、甘肃、江苏

(山西使用省统考成绩)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高中起点本、专科

高中起点专科(五科)

文科 310分

理科 240分

高中起点专科(六科)

文科 340分

理科 270分

高中起点本科(六科)

文科 370分

理科 300分

艺术类专科

文科 149分

理科 115分

史论编导专科(文科)  223分

史论编导本科(文科)  278分

艺术类本科

文科 215分

理科 174分

体育类专科

文科 186分

理科 144分

体育类本科

文科 280分

理科 210分

高职专科

文科 186分

理科 144分

专升本师范类

非外语类专业(外语成绩按60%计入总分) 285分

师范类外语类专业 375分

师范类艺术类专业 200分

师范类体育类专业 200分

专升本非师范类

非艺术类专业 240分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非中心地区 戏剧影视文学 课程设置

近年来,我国的戏剧影视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影票房连年高涨,2010年票房超过百亿,2011年票房超过130亿元,2012年达到170亿元,电视剧更是发展红火,最近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几百部、几千集电视剧生产,到2010年更甚,“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数字显示:2010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36部14685集”[1],“2011年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437部,46190集;同意公示的共1040部,33877集。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国产电视剧共469部,14942集。这一数字,比2010的年14685集又增长了17‰”[2],到2012年虽然生产总量没有持续上升,但是电视剧的播放依然有不错的形势,并且随着电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电影和电视剧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各种娱乐节目也在电视和网络上大行其道,发展迅速。戏剧业也有复苏的迹象,上海话剧艺术最近每年的利润都在6千万以上,浙江的越剧也是蓬勃发展,虽然当下的话剧市场主要在北京和上海,但是,其他二线城市也在纷纷打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品牌。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文化产业的形势与前景显然被看好。

2010年,艺术学由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升级为一个门类。原先艺术学一级学科下面的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组合升级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由此戏剧影视学的教育开始在各种学院蓬勃发展起来。

因为戏剧影视业的迅速发展态势,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号召,同时各地大学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传统专业出现了发展的后劲乏力的状况,于是很多的学校将新专业的发展目标定在戏剧影视学的专业设置上。现在全国各地各大院校设置了戏剧影视学的各种专业,有的甚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非中心地区的高等教育不是很发达,戏剧影视教育更是没有基础。但是最近几年戏剧影视学专业仍在很多学校兴办起来。考察目前全国各类高校戏剧影视学的专业建构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艺术类院校,包括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等。这些院校专业开办历史较悠久,专业教育比较发达,但是也有像广西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最近几年才开始兴办戏剧影视专业的院校,这些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是传统的戏剧影视专业,包含“编、导、表、摄、美”,即戏剧影视文学、表演、导演、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也涉及影视的其他专业,比如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其相应的教育模式是以纯粹的戏剧影视艺术为核心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综合性院校类,如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梧州学院等,其戏剧影视学专业格局的形成是通过相近专业的相关发展进行渐进的跨界式发展:先是开设相关的戏剧影视选修课程,如传统戏曲欣赏、中外电影鉴赏、影视评论写作、电影名片分析等,然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技术专业甚至计算机专业中设立戏剧影视方向,这是一种介于艺术与文学或者艺术与电子技术之间状态的专业。三是一些诸如财经学院、体育学院之类院校也介入到戏剧影视的教育之中,比如天津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天津财经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药学院等,纷纷借机举起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大旗,跨界进入戏剧影视学的专业教育。四是职业技术学院类,如南宁职业学院、广西演艺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他们强化职业教育的特征。在进行戏剧影视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其对文化理论的教育功能,专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等,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说来,戏剧影视学专业目前是以本专科院校或综合性院校的特色专业形态存在着,在内容上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广,呈现出诸如音乐、设计、中文、新闻甚至计算机等专业的跨界办学状态。

非中心四种类型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既有它们相同的地方,也体现出彼此之间由于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出来的明显的差异性,同时还有因为各自情况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问题。如广西艺术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替戏剧影视产业系统及其他相关部门培养具有较强的戏剧影视剧剧本写作能力,能从事戏剧影视业的策划、管理、制作、评论和宣传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而其主干课程为话剧写作、影视剧写作、戏曲写作、评论写作、戏剧影视表导演、舞台美术基本技能训练、戏剧影视策划与管理、广电编导制作技术、文化管理与法规等课程。而第二类中的广西师范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由中文相关专业转换跨界而来,其大部分课程为中外电影史、戏剧影视理论、以及大量的文学类课程,而广西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因其校新闻传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就有大量的相关内容,并且偏向影视制作类课程,大有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转化的趋势。因为不同学校间的师资力量、办学理念、技术支持和财政力量不同,加之学校定位、校园文化传承的差异,不同院校出现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近几年戏剧影视业的大发展,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数量需求大,同时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尽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各个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当下戏剧影视业的大发展要求相距甚远,正面临着教育市场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由于在广西的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关的艺术环境和实践机会,师资匮乏等原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虽然非中心地区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新的形势、新媒体与文化的新发展,其发展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不够专业,由于非中心的各个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都是在最近几年设立的,除了像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部分学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设置有几十年的历史之外,其他大部分学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都是在最近几年设置的,比如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长安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一大批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都是在2012年才开始招生,其他如很多一部分学校的戏剧影视学专业的设立也都很短。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积累和文化积淀,再加上缺乏相应的专业氛围,非中心地区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非专业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此专业大部分都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化而来的,所以,他们的课程设置很多是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因人设课,因人而定培养方案,导致非专业化严重,以至于有的学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他们原先设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一些选修课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他们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连一门有关戏剧写作、电影电视剧写作的课都没有。

二是专业氛围不够浓厚。由于非中心各校的戏剧影视专业开办时间比较短,没有相关的积淀,也没有相关的环境,除了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少数艺术类院校有相关的戏剧演出或者短片的拍摄之外,其他院校基本没有戏剧影视专业的氛围,相关的拍摄设备也比较短缺,也没有能够演出的剧场,甚至没有相关的师资。

三是实践明显欠缺,造成学生基本上是闭门造车,对戏剧影视最基本的常识都不了解,实践能力明显欠缺,这和非中心地区的戏剧影视产业比较落后,没有大的戏剧影视环境有关,也和相关的办学人员的理念有关,此外,这与戏剧影视专业需要的投资较大,学校因为要核算办学成本而故意减少设备和教学设施有关。

四是地处非中心区域,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当地的地域和民族资源。比如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境内拥有丰富的民族资源和民族艺术传统,并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博览会的永久驻地,有丰富的东南亚民族艺术资源。但是,这些基本上停留在各个学校的办学口号上,没有实质性的开发、利用和参考价值。反映在教学体系中,就是没有设立相关课程。

综上所述,非中心地区要发展民族地区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必须摒弃自己的弊端,改变课程体系不专业的状况,进一步发扬民族地区的优势,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以往对原有专业的依赖,摒弃依据现有人员的师资结构,改变因人设课的观念。与国内外戏剧影视强校联系,借助他们长久的办学经验和传统的专业积淀,设定合理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符合广西各个院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其次,在师资的培养和引进上,切实下好功夫,以建立一支专业、敬业的戏剧影视文学师资队伍。由于目前的师资来源,建议各个学校要适当降低对新近师资的学历要求,使师资能基本达到满足教学的要求,并对自己原有师资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使现有教师通过在国内外戏剧影视强校的进修、访问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改变整体师资业余的现状。再就是聘请区内相关业内人士作为课程教学人员,以充实人员短缺的教学第一线。

第三,由于区内大部分院校的专业氛围淡薄,导致学生实践不足的现状,因此各个院校要尽力营造戏剧影视专业氛围,让学生多写戏,多排戏,因为戏剧实践可以作为影视实践的基础,如果有了浓郁的戏剧氛围,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舞台敏感度就得以培养,这对影视创作有极大的帮助,也可以提高学生拍摄微电影的热情,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悟也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专业氛围的营造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四,利用地处非中心和民族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让民族资源真实地走进课程,在民族艺术的形式上,使戏剧影视专业的学生进行借鉴,以民族艺术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等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大力发扬民族艺术传统,借鉴民族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非中心戏剧影视文学教育模式。

总之,在文化大发展的形势下,在戏剧影视业急速发展的促进下,非中心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育一定能走出当下的泥沼,步入正轨,去迎接戏剧影视教育的辉煌时代。

注释:

[1]范志忠,姜荣文:《201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2篇

一、专业简介

美术学 :四年制师范类专业。主要学习美术学、美术教育和专业技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接受艺术思维拓展和绘画专业创作以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绘画创作以及绘画研究和教学的基本能力。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西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绘画(国画、油画、水彩、书画)创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专业艺术创作能力、胜任美术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绘画 :四年制非师范专业。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针,坚持传承和创新并举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中西方传统绘画体系及现当代绘画体系,通过中西画专业技法的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绘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技法,掌握基础造型和色彩表现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特艺术视角及鲜明的艺术语言,使学生成为绘画基础坚实同时具备绘画教学及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学:四年制非师范专业。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艺术设计方法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素质与能力,使学生成为艺术设计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分设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

1、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专业涵盖的职业范围包括建筑、新闻、出版、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媒体运作与发行、创意产业等。

2、新媒体艺术是新兴学科和专业,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专业涵盖数字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

3、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课程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培养学生创建二维图形设计的基础上,强化对三维空间图形的创建与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以及创意的形成,同时加强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学生可从事建筑、家具、城市市容规划、园林与景观、家装和公装、电脑艺术等设计行业工作。

工艺美术:四年制非师范本科。开设人体素描、设计色彩、中外设计史、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国画、漆艺、装饰画、陶艺、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徒手表现、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卡通角色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媒体广告设计、交互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在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创新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具备从事工艺美术设计、艺术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企事业相关工作岗位从事工艺美术设计、艺术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制非师范本科。开设服装专业导论、服装设计、纸样设计、服装工艺、中外服装史、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服装CAD、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服装工业制版、计算机图形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展示设计、男女装产品/纸样/工艺设计、服装网店设计、民族服饰研究、高级时装设计、高级时装立体构成与与工艺设计、品牌服装生产管理、整体形象设计、数码图案设计、橱窗陈设、产品包装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设计思想与现代服装技术,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制版、制作、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高素质和较高技能的服装设计复合型人才。

音乐学 :四年制师范类本科。开设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舞蹈与形体、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钢琴配弹、音乐教学法、教育实习等必修课程。主要培养高等和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音乐表演:四年制非师范本科。开设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歌曲写作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器法常识、曲艺常识、表演与台词、化妆、形体训练、艺术实践等必修课程。本专业设有音响导演方向。主要培养舞台表演、音乐编导及音乐制作人才。

舞蹈学:四年制非师范类本科。开设舞蹈基训、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舞蹈美学、基础乐理、基础钢琴、视唱练耳、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艺术实践等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舞蹈表演、教学专业人才和其他行业舞蹈文艺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四年制非师范本科。主要开设有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美学、中外文学、传播学、播音创作基础、发声学、形体及表演、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基础写作、演讲与口才、影视文化等专业必修课程近40门。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质全面的知识型、研究型、娱乐型播音、主持方面的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四年制非师范本科。主要开设有电视编导、电视摄像与构图、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导播、广播电视技术、戏剧概论、视听语言、广播编导艺术、影视精品读解、电视音乐与音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课程。主要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功底、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能够胜任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和频道的策划、编导、主持和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

戏剧影视文学:四年制非师范类本科。主要开设戏剧剧本写作、影视剧本写作、戏剧影视作品评论写作、戏剧影视编导、影视剪辑、戏剧影视表演艺术、中外戏剧史、中外影视史、电视节目种类与制作、影视语言学、传播学概论、艺术学概论、好莱坞电影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外国文学名著鉴赏等课程。主要培养具有戏剧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尤其是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编剧)能力、戏剧影视文学作品评论能力,能够在各级电视、电影、广播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大中学校从事创作与评论、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实践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招生省份

美术类(含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绘画、工艺美术、服装与服饰设计)

400

湖南、湖北、山西、浙江、福建、辽宁、江苏、河南、陕西、安徽、广西、四川、江西、甘肃、山东、河北、内蒙古、贵州

音乐类(含音乐学、音乐表演)

200

湖南、广西、山西、浙江、江苏、河南、安徽、广东、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甘肃

舞蹈学

45

湖南、广西、山西、浙江、江苏、河南、安徽、广东、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甘肃

播音与主持艺术

80

湖南、湖北、山西、河南、安徽、山东、四川、河北

广播电视编导

80

湖南、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山西、安徽

戏剧影视文学

75

河北、甘肃、江苏、安徽、广东、河南、湖北

服装与服饰艺术(服饰艺术表演方向)

30

湖南

注:

1、具体招生计划详见各省(市、自治区)2015年招生计划来源表;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课程建设;教学体系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概念后,“非遗”的研究和保护在我们国家迅速展开,在高等院校当中同样开启一股研究“非遗”的热潮。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高等教育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中的使命与作用建言献策,呼吁大学教育在越来越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濒临消失的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次会议开启了构建我国“非遗”教育体系的序幕。

自此之后,很多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和保护“非遗”,如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苏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非遗”研究中心。同时,一些高校在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授课中尝试性地开展“非遗”课程教学,如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工艺美术专业开设热贡唐卡教学等。特别是2011年国家颁布施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更是为“非遗”在高校教学中常态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笔者作为广西的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近年来一直尝试把本土的“非遗”美术元素纳入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如何在广西的高师院校开展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课程教学实践及其模式建设提一些设想,以期和广大同仁为我区“非遗”的发展与传承尽绵薄之力。

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广西地处我国东南,是中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以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为主的12个世居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承载着广西各族人民的生命记忆,反映着他们的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自治区政府就已经开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抢修工作,出版一系列少数民族风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著作。直到本世纪初,中国的“昆曲”进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上下出现了研究“非遗”的热潮,广西也开始了全面的“非遗”研究和保护工作。2003年,自治区政府启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1+10”工程,即以建设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为主,以南丹里湖白裤瑶、三江侗族、贺州客家等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为辐射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群,努力创建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模式。2005年,自治区政府颁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桂政发〔2005〕47号)中明确提出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区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并提出多种途径保护广西的“非遗”。此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成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启动“薪火相传工程”,以及“全区公共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培训班”“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进修学习班”等各种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时至今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广西高等学校开展“非遗”美术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广西许多优秀的“非遗”艺术遗产正面临大面积的消亡,少数民族语言的语境丧失、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非遗”技艺的传承断裂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昨日的“非遗”有可能成为今日博物馆、美术馆中永远的记忆,“非遗”的保护迫在眉睫。

2008年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针对“非遗”保护的紧迫性,普遍认为当前最缺少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保护人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和全社会对“非遗”知识的认知与普及,而这三方面的实现,地方高师院校无疑具备最佳条件,也最适合成为大规模“非遗”研究、保护和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广西的高等院校,长期以来肩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社会各行业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和人才格局数十年的发展和成长。开展“非遗”美术课程教学,可以加速“非遗”知识的普及和高素质“非遗”保护人才的培养。此外,传统“非遗”技艺依靠家庭相传和师徒相授的方式,一旦儿女或者年轻人不愿继承,“非遗”技艺的传承就会断裂,如果把“非遗”技艺纳入我区高校的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数将会不断扩大,并广泛带动基层“非遗”美术课程教学和全社会对“非遗”的普遍关注,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非遗”传承人缺失的现状。

2011年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广西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行列,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广西建设民族教育示范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突出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突出民族地区办学特色;突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的民族特色;突出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根据区政府关于打造“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规划,本区高校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有计划、针对性地开设“非遗”课程教学,加大“非遗”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比重,让“非遗”美术课程真正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会对我区“非遗”的保护、传承,特别是对“非遗”的活性和完整性保护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地方高师院校凸显地域民族文化、打造教育品牌的必由之路。

目前广西已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五批,375个项目,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47个项目。和美术学科相关的“非遗”涉及民间艺术、民俗活动、民间技艺、传统节庆等多个领域。

三、广西高师院校“非遗”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一)整体规划、统一布局

“非遗”美术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纳入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整体学科规划中。从学校层面而言,应该把“非遗”纳入公共课程教育体系,在公共必修课当中添加至少一门“非遗”通识课程,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等,让学生了解国内、区内“非遗”的分布,懂得“非遗”的内涵、特点、分类,以及“非遗”保护、研究和开发的相关知识,为“非遗”在各个专业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与深化奠定基础;从美术学科而言,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当中至少列入一门“非遗”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内、区内“非遗”中丰富多彩的美术元素,懂得“非遗”当中服饰、雕刻、绘画、蜡染、建筑、刺绣等多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及承载在这些美术元素上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非遗”课程强化,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地方高校学生对身边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非遗”的兴趣。

(二)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公选课协同渗透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2001年推出实验稿,首次把美术教学上升到人文教育的层面,同时,教育部推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给地方学校美术课程建设赋予了更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此后高校美术专业特别是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的比重逐年增加,除了各个具体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如美术学专业开设的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专业开设的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外,中外建筑史、中国服装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也进入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同时,各个专业还开设了相应的人文类选修课和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比如美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美术、少数民族文化概论等课程。我区高校可以精选一些代表性的“非遗”美术资源,化整为零,有计划、分头进入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理论课程的“非遗”美术教育渗透,从整体上建构起较完善的广西民族地区“非遗”美术课程教学的理论框架,为广西“非遗”美术教材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此外,按照《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规定,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一门艺术类课程的选修。因此,美术专业教师开设全校性的广西“非遗”美术公共选修课,向全体学生介绍和宣传我区的“非遗”美术资源,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强调的“向公众、尤其向青年进行宣传和传播信息的教育计划”的精神一脉相承。

(三)专业技术课和特色“非遗”传习坊并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口授相传”这一形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因此,传承人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虽然都在尽力挖掘和保护“非遗”传承人,但传承人的濒危和现状的脆弱依然不容忽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形势更为严峻。比如文化部公布的四批部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广西入选2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55岁,平均年龄71岁,一些独门绝技可能随时面临消亡。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利用人才培养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肩负起培养本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

从美术学科专业角度而言,应该从四个方面展开“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一是在美术学或设计专业下设置广西代表性的“非遗”技艺侧重方向。比如服装专业可以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瑶族服饰)侧重方向;环艺专业可以开设少数民族建筑(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侧重方向;美术学专业可以开设陶艺制作(坭兴陶烧制与制作技艺)侧重方向,民族工艺(壮锦)侧重方向;等等。二是专业技术课授课中具体的“非遗”技艺学习。比如手工艺课程教学中学习毛南族花竹帽编织、侗族的刺绣、傩面具的绘制等。三是建立特色“非遗”项目传习坊。根据高校的地缘优势和美术专业学科优势,联合地方政府和“非遗”传承人,在高校成立“非遗”项目传习坊,以固定的场所,长期不间断地开展具体的“非遗”技艺的传授和学习,最终形成传授、学习、继承技艺、创作作品并反哺技艺、扩大影响形成规模等良性的传承过程。四是利用美术专业考察课和实习课,在“非遗”集中地建立教育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各美术专业学生赴基地开展“非遗”技艺教学实训,亲身感受和体验“非遗”产生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通过田野调查、访谈等方式整体上认识“非遗”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四、广西高校“非遗”美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非遗”美术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从培养计划、课程大纲、课时学时等方面精心修订,除了上面的课程构想外,还需要强调几个关键因素和环节:一是“非遗”美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没有专业的“非遗”教师团队,“非遗”美术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成了空话,不但无法传播“非遗”知识和培养传承人,更会扰乱正常的美术专业学科体系,误导学生对“非遗”价值和内涵的认识;二是“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非遗”美术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要“非遗”传承人的参与,特别是“非遗”技艺的授课初期必须要“非遗”传承人的亲授,才能保证原汁原味的、鲜活的“非遗”技艺进入高校课堂;三是“非遗”美术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和特点,除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非遗”知识的普及,“非遗”管理人才和科研能力培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四是产、学、研的结合。要把“非遗”的研究、传承与社会发展、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要与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接轨,特别是非师范专业“非遗”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非遗”项目研发、产品销售、技能推广等方面。

结语

总之,构建广西高校“非遗”美术课程体系,既是新形势下对我区“非遗”保护和传承方式的积极探索,又是普及和宣传“非遗”知识最深入、最持久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与我区打造“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的目标精神相一致,也是民族地区高校创建本土化美术教育体系、适应本区域社会文化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有效尝试。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非遗”美术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需要民俗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4篇

2001年全国各类成人高校统一招生安徽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含全国统考文化课成绩和考生特征政策照顾分)6月14日确定。高中起点本科:文科480分,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理科430分,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艺术类专业260分,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

高中起点专科:文科280分,外语类专业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理科230分,外语类专业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高职班文科164分;高职班理科140分。艺术类专业最低控制分数线按教育部文件规定的比例进行折算,其中:史论编导类专业202分;文科艺术类专业136分;理科艺术类专业110分;文科体育类168分;理科体育类138分。

专科起点本科:师范类,英语专业360分;非英语文科专业(含艺术)207分;理科专业207分。非师范类,非师范类教师班207分;文科(含艺术)专业270分;理科专业270分。

非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5篇

洛阳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道师范学校,历经省立河洛道师范学校、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1个学院,4个公共教研部,6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现有和省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精品课程和双语示范课程等18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3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5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440人,占专任教师的37%;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20人,硕士学位人员760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82%。教师队伍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200余人。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和“学科带动”战略。现有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绿色无机保温材料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2个,“激光光谱技术重点实验室”、“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13个。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多项,在国际期刊发表并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300多项。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中密西根大学、美国克拉克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爱尔兰沃特福德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并加入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

学校现有安乐、伊滨两个校区,安乐校区占地1000余亩,伊滨校区规划用地2850亩。其中,占地560余亩、建筑面积27.7万㎡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4000余名师生顺利入驻,成为新家园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建筑面积近40万㎡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预计2016年百年校庆时全部落成,实现整体搬迁。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78亿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中外文期刊4741种,电子图书30万余册,是中国知识工程文献检索二级中心。学校建有“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络,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目前,学校正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功能合理、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力争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合理、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坚持“建新校、强内涵、惠民生、促和谐”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一工程五战略”,加快推进“两大跨越”建设步伐,为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专业介绍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中学美术教育及社会美术教育教学与研究人员。

主要课程:

油画方向: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油画材料技法与临摹、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油画人物、表现与抽象绘画、美术教学法。

中国画方向: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书法、篆刻、线描、山水画、水墨花鸟、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人物、美术教学法。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非师范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桢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设计、展示设计、印刷设计。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非师范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环境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环境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室内效果图表现、家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景观设计。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动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动画研究与创作人员。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数字绘画、摄像、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创作、影视特效合成、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绘画: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绘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绘画创作研究人员及服务于社会的艺术工作者。

主要课程:

油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油画人物创作、油画语言探索实践、抽象与表现绘画、综合材料绘画。

中国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山水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临摹、水墨材料与表现、书法、篆刻。

版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黑白构成、黑白木刻、套色木刻、丝网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纸版画。

水彩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水彩静物、水彩风景写生、水彩头像写生、水彩技法与表现、水彩创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能胜任基础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广播影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简史、声乐、钢琴、器乐、合唱指挥、音乐学科教学论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文艺表演团体、文化管理部门、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公司、广播影视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乐理与视唱、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简史。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舞蹈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具有较强的舞蹈教学与表演能力,能胜任基础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广播影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舞蹈教学法。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学校从事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教学、训练和编导工作,并能胜任艺术表演团体、演艺机构的表演、组织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学、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专项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创作基本理论,以及剧本创作和编导技巧能力,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主要课程:中外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影视概论、中外文学、语言学、编剧概论、影视编剧与实践、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作、影视制作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知识与编导技能,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能够从事节目编导,影视制作、广告策划,或独立制片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与实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原理、广告学、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视专题与专栏、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电视栏目包装、中外广播电视名栏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播音与主持基本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备较高播音与主持技能,能够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编、广告与影视配音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播音学概论、普通话与播音发声训练、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广告与影视配音艺术、节目主持人艺术、电视新闻采访务实、中外节目主持人研究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招生专业、计划、生源地及收费标准

专业

代号

国标

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

层次

学制

招生

计划

招生范围

学费

(年/生)

01

130401

美术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5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文理兼招

本科

4

4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3

130503

环境设计

文理兼招

本科

4

2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4

130310

动画

文理兼招

本科

4

2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5

130402

绘画

文理兼收

本科

4

4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6

130202

音乐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64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

5700元

07

130201

音乐表演

文理兼招

本科

4

36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

5700元

08

130205

舞蹈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30

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09

130205

舞蹈学

(体育舞蹈方向)

文理兼招

本科

4

55

山西、江西、山东、湖南、湖北、安徽

5700元

1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9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11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文理兼招

本科

4

7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12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理兼招

本科

4

6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