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通常针对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对室内设计的概念、空间尺度的理解都较为初级,作为入门课程,这一阶段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概念,树立正确的审美习惯。传统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蓝本,以大纲为参照,理论讲授与课题练习相结合。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多维度室内空间设计理念的要求,如今的室内设计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的三维立体空间设计,而是将时间、情感等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加诸建筑内环境之中,从而使环境设计更为饱满。所以,打破传统单一环境教学的模式,以课堂理论授课与施工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这一模式一方面坚持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将课堂搬至施工工地或各类展览馆等多维度空间,并与知名设计院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的作业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现场考察资源。创造一个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室内设计的基层学习,了解施工工艺,与工人、设计师交流,从而打破了课堂与工地的界限,避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施工工地实践零经验的遗憾现状,使课程设置更具适时性,满足岗位任职实际需求。

二、课题练习项目化

环艺专业和传统文理科有所不同,没有基本公式可遵循,设计理论是学习的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大量的设计作业进行训练。一般而言,室内设计专业根据不同功能空间进行课程划分,传统课程作业也是针对不同功能空间进行专项练习。随着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各功能空间的划分不再一成不变,多功能混合空间趋势明显。如此编排的授课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如上所述,笔者提倡将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课程作业安排,并为学生创造参与项目设计施工的全过程的条件,改革以假想空间为主的主流作业布置方式,甚至让学生有机会与实际项目委托方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全程参与设计项目市场化的操作流程,快速培养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具多维实践意义。

三、作业评比比赛制

作业评比是衡量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标准,而环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多为考查课程,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中出勤、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50%,平时作业占50%。学生对多年未变固有的成绩评定体系较为麻木,课程作业好坏与出勤率甚至任课教师对该生的印象等都有直接关系,所以无法刺激全体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在课题合适且时间契合的前提下,应积极鼓励本科生在校期间广泛尝试、参与各类型设计比赛。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能有效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班级里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一门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陈设、展示设计等重要内容的传统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高职专科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院室内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一个传统的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根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但是由于理论课程传统、单一话存在于以下很多的问题:

1.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学科,即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涉及美术学、美学、艺术设计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学、人体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既需要艺术的设计,又需要技术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2.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起源于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先天不足,太偏重于加工技术,偏工科技术型,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起源于室内设计、美术、环艺、工业设计专业,侧重于艺术型,而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是起源于建筑学专业、注重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学科关系、文理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更为科学、合理。

3.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都有,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4.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发展体现在教材老化、内容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与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室内设计的需求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一、坚持以专科起步、积极探索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根据理论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是一个传统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有很多传统的格式。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需要更多的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二)根据室内设计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目标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适应中小型装饰企业的工程技术岗位的需要,按装饰行业标准和装饰企业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建设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具备以下水准:1.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具有相当的实际经验,能够进入市场就能独立的进行设计和相关的施工指导。3.具有相关的营销能力,能够很好的和客户沟通。4.掌握市场行情,包括材料以及装修行业的具体动态。

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研教改具体措施

(一)项目牵引,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兴趣式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没有兴趣和急于学习电脑课程、急于走入社会学习实际操作经验的特点。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时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进行“住宅室内设计与陈设”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学习住宅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很强。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对理论没有兴趣的情况或不能耐心学习的情况,结合同学们想学习实际的经验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在教授室内空间布局时,我们把东莞某小区的二楼样板间作为项目,要求同学们合理分割空间,同时去现场量尺、核对设计等等步骤。再返回到课堂,结合理论知识以同学们自己分割的空间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即解决了理论教学任务又满足同学们走入市场的要求。极大的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课程信息反馈机制,由不同的同学担任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反馈员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属于阶段性授课,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阶段性教学时,要分时段分情况的对同学们进行咨询,同时要求同学以不记名的方式把本阶段的学习和老师教授情况反馈给信息反馈员,老师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三)建立相关的教学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活动

传统的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基本都在教室里面完成,这样教学就变得死板,理论就无法结合实践,学生就在死记硬背中对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院附近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把传统的教室教学搬到实训基地进行。比如:在进行“家具设计与陈设”学习时,我们将设计好的家具通过实训基地直接分组自己创作,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很快的掌握家具的构造。这种教学方法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加深了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一支创新、敬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研组的作用,经常进行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把老师各自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增加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寒暑假期间教师也要走入市场,近距离的接触市场,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保持在室内设计的最前沿。首先保证老师教授给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落伍不脱离实践。二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室内设计相关行业的专家。

三、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室内设计学生学习的范围,让同学们看到理论学习的好处和用处

(一)彻底改革传统的单一教材加讲义的教学模式,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抓每一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讲义及教案的设计与编写。积极的鼓励室内设计理论专业教师把原有的室内设计理论教材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整合,“自编教材”让同学们视野更加开阔,让教学更加的开放。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的设置。

(二)组织参加工作而且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定期回来,和在校的同学进行交流。让这些同学和在校的同学讲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工作应用中的作用,让同学带同学的方式增强同学们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三)和本地区的室内设计协会保持长期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机构,构建“双证”教学体系 。

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一些行业信息以及分类级别信息,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宣传组织工作,为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创造了便利条件。本专业可以考取室内设计师证,让同学们了解考试的相关内容,如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级别以及资质证书的考试,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

四、工作室式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式

(一)打破传统的系——专业教研室——教师的管理体系,由专业教师牵头系和学院支持,设置室内设计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把室内设计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最直接的结合起来,把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由老师指导同学们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项目,应用到实际的工程。

(二)通过工作室引进相关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相关的工作室,同时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工作环境。保留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学,鼓励在校同学学习室内理论课程。同时利用创收所得,根据理论教学业需求完善教学设施,不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礼.《中国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一门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陈设、展示设计等重要内容的传统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高职专科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院室内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一个传统的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根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但是由于理论课程传统、单一话存在于以下很多的问题:

1.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学科,即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涉及美术学、美学、艺术设计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学、人体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既需要艺术的设计,又需要技术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2.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起源于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先天不足,太偏重于加工技术,偏工科技术型,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起源于室内设计、美术、环艺、工业设计专业,侧重于艺术型,而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是起源于建筑学专业、注重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学科关系、文理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更为科学、合理。

3.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都有,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4.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发展体现在教材老化、内容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与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室内设计的需求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一、坚持以专科起步、积极探索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根据理论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是一个传统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有很多传统的格式。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需要更多的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二)根据室内设计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目标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适应中小型装饰企业的工程技术岗位的需要,按装饰行业标准和装饰企业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建设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具备以下水准:1.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具有相当的实际经验,能够进入市场就能独立的进行设计和相关的施工指导。3.具有相关的营销能力,能够很好的和客户沟通。4.掌握市场行情,包括材料以及装修行业的具体动态。

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研教改具体措施

(一)项目牵引,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兴趣式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没有兴趣和急于学习电脑课程、急于走入社会学习实际操作经验的特点。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时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进行“住宅室内设计与陈设”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学习住宅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很强。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对理论没有兴趣的情况或不能耐心学习的情况,结合同学们想学习实际的经验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在教授室内空间布局时,我们把东莞某小区的二楼样板间作为项目,要求同学们合理分割空间,同时去现场量尺、核对设计等等步骤。再返回到课堂,结合理论知识以同学们自己分割的空间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即解决了理论教学任务又满足同学们走入市场的要求。极大的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课程信息反馈机制,由不同的同学担任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反馈员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属于阶段性授课,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阶段性教学时,要分时段分情况的对同学们进行咨询,同时要求同学以不记名的方式把本阶段的学习和老师教授情况反馈给信息反馈员,老师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三)建立相关的教学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活动

传统的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基本都在教室里面完成,这样教学就变得死板,理论就无法结合实践,学生就在死记硬背中对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院附近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把传统的教室教学搬到实训基地进行。比如:在进行“家具设计与陈设”学习时,我们将设计好的家具通过实训基地直接分组自己创作,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很快的掌握家具的构造。这种教学方法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加深了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一支创新、敬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研组的作用,经常进行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把老师各自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增加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寒暑假期间教师也要走入市场,近距离的接触市场,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保持在室内设计的最前沿。首先保证老师教授给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落伍不脱离实践。二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室内设计相关行业的专家。

三、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室内设计学生学习的范围,让同学们看到理论学习的好处和用处

(一)彻底改革传统的单一教材加讲义的教学模式,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抓每一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讲义及教案的设计与编写。积极的鼓励室内设计理论专业教师把原有的室内设计理论教材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整合,“自编教材”让同学们视野更加开阔,让教学更加的开放。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的设置。

(二)组织参加工作而且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定期回来,和在校的同学进行交流。让这些同学和在校的同学讲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工作应用中的作用,让同学带同学的方式增强同学们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三)和本地区的室内设计协会保持长期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机构,构建“双证”教学体系 。

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一些行业信息以及分类级别信息,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宣传组织工作,为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创造了便利条件。本专业可以考取室内设计师证,让同学们了解考试的相关内容,如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级别以及资质证书的考试,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

四、工作室式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式

(一)打破传统的系——专业教研室——教师的管理体系,由专业教师牵头系和学院支持,设置室内设计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把室内设计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最直接的结合起来,把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由老师指导同学们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项目,应用到实际的工程。

(二)通过工作室引进相关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相关的工作室,同时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工作环境。保留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学,鼓励在校同学学习室内理论课程。同时利用创收所得,根据理论教学业需求完善教学设施,不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礼.《中国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杨广荣(1978—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江苏 镇江 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38—02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在专业就业内容上一般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块,室内设计既是一个专业方向,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国内室内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基础课。以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施工、陈设设计与相关配套等,而室内设计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与基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国外,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更多地倾向于视觉传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与国内高职教育的现状差异性较大,可参照性较小。因此,进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一、高职高专环艺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室内设计通常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约90~120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室内设计史论、室内空间划分、室内界面设计、设计色彩、风格、不同性质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内陈设等。室内设计课程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美术、建筑基础、工艺装饰、人体工程学、材料学、色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室内空间并进行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数为五个学期,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结合生源素质和教学模式,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艺考热”,高职高专艺术类在校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对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考考试内容一般为基础的美术加试,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认识,对室内设计专业缺乏了解。室内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和设计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薄弱点。

2.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一些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室内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师引导的多点,学生就以室内设计专业自居,相反学生就以景观设计专业自居,弱化了“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各大院校室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很多学校相互模仿,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处理不当。其次,各大学校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导致毕业生缺乏相对突出的竞争力。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否则会使学生学完课程印象不深。从企业回馈信息反映,学生在进行相关室内设计项目时,往往不知如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操作。

3.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准确。当下,各大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数专业课程都在推进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而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室内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课程性质,而对于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具备室内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配以相应的案例分析,才能不断积累实践项目操作能力,因此过多地模仿项目化、工作室化等教学模式,不依据自身专业体系的个性化特征,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惘。

4.课程实践环节的缺乏。室内设计课程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特征的综合体,要求学生除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等能力基础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体验。而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体现为实践教学学时、“双师型”专业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短缺,使得常规理论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种实践方式在时间上不连续,学生难以获得对室内设计系统的认识;校外企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无法跟踪指导,企业没有接纳和指导学生的义务,部分学生甚至找不到实习机会,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一举措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5.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较“独立”,缺乏相互贯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室内设计课程开设前,一般辅以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制图、造型基础、建筑理论等,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大环境为主,缺乏对专业的考虑,不能顾及后续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各课程相互孤立,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整。此外,环境艺术专业在开设室内设计课程时,还开设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观赏植物等相对于户外的课程,但在教学和实践上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同一时间内,学生专业学习丧失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1.找准课程定位。在找准室内设计课程定位前,必须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讨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是面向人居环境的艺术设计与技术实施,人居环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内设计课程是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往具体的职业方向发展。课程应在相应基础课程开设后进行,如设计制图、设计基础、建筑理论等,使得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时,能有一定的专业设计思想和基础性知识。

2.依据特色,合理安排课时分配。除艺术类高职高专外,普通高职高专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因地制宜,在具体室内设计的课程安排与课时分配方面有以下考虑:

一是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安排。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就业方向来看,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同时具备系统室内设计的技能,因此,在室内设计课程定位方面,应将室内设计课程分成夯实基础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分解成室内设计原理和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两门课程,前者室内设计原理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以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为主,配以专题设计训练,提升学生对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的认识;后者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或者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团队形式完成不同专题的综合设计项目,系统运用所学各课程知识完成不同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设计。

二是室内设计课程的具体课时规划。以普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室内设计基础原理的性质考虑,室内设计课程每周4课时,总计90学时左右,在课时分配上采用“1/2学期的理论讲授+1/2的理实一体讲授+1周的课程设计环节”的形式。第一部分的理论讲授旨在让学生较好地认识室内设计,了解室内设计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第二部分的理实一体讲授主要依据相应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些室内空间的局部环节,如背景墙设计、顶棚设计等;最后在课程内容结束后,通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完成教师制定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某一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为设计平台,全面地完成某一空间设计,包括室内界面、装饰造型、照明设计等,最终完成平面、顶面、侧立面的设计,以及主背景的设计图纸和相应的空间装饰透视效果图。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角度出发,在大三上学期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与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等,通过结合前面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开设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一般考虑课时90~100学时。在这个环节里,宜采用项目化、工作室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上课过程中,以“案例分析+命题”的方式,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全面系统的设计图纸,最后模拟项目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方案评讲,模拟公司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期末再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专业教师命题,学生单独系统地完成全套设计及图纸。

3.合理使用教学方法。(1)理论内容“实务化”。在室内设计原理基础教学内容方面,以实际工作中的目标任务为行动导向,讲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比较有用的专业理论或者实务知识,应由市场为导向,配以相关设计理论,达到“教而不空,学而不乏”,不空放理论的教学效果。(2)专题内容“模块化”。无论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是室内空间专项设计的教学过程,都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专题分成若干模块,在一些概念性、规则性理论方面,以专题模块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重点认识、掌握相对应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配套训练更加紧密,具有实际生产性意义。(3)项目分析法。 项目分析法适合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室内空间专项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居住空间、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旅游空间、医疗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性质、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践,因此要以项目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如主题别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地铁站或火车站大厅设计项目、某中型主题商业广场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企业写字楼设计项目、主题酒店设计项目、某美容院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主题酒楼室内空间设计项目等,对给定空间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学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自主创新,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4)工作组模式实训教学。 在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操作时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工作组为实践单位;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予以指导,实现课堂项目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无缝接轨,达到较好的团队训练、团队合作效果。

三、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室内设计行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征以及办学优势、特色,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市场规则,如招投标的运作、项目操作实务、工程施工实务方面的具体方法与规则等,使课堂项目紧紧围绕企业实践开展。在室内设计课程艺术性设计方面,必须加大学生对文化、民俗、材料工艺、宅配等的认识,提高其对室内设计项目内容的认识,从而系统地学好室内设计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室内设计;应用

室内设计专业是中职学校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下的主要专业之一,其实用性强。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根据建筑结构的基本情况与功能需求,结合美学、力学、工程学原理,为建筑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也跟着进一步发展。由于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商品房的热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改造,使得室内设计人员的需求量增加,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大多都是围绕美术绘画开设,如素描、色彩、室内设计原理等,电脑艺术设计专用软件教程有Photoshop、AutoCAD等。但办公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商业店面设计等对室内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学生又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应该工学结合。

一、室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本功底薄弱

要想成为一个室内设计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课程兴趣浓厚,而对文化基础课程不太感兴趣,学生知识掌握不好,文化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教学内容不完整

一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不但要会进行室内设计,还要了解市场需求,包括装饰材料特性与价格、施工工艺流程等,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只有三年学制,而学生还要参加面试、实习等,其真正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所以只能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对于其外延知识讲解不到位。使得很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学生缺乏实践应用平台

中等职业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实践应用的平台。教师们的教学内容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们掌握的内容也就是基本的理论知识。其技能却是单一的点,简单的进行训练,缺乏技能综合应用的平台。

二、工学结合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室内设计教学,应使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就是学生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应把内容比较深的部分降低难度要求,然后再适当减少理论学习课时,把理论内容做到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在实践教学方面,应该做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就是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室内设计行业要求学生能够解决项目设计问题,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施工的部分有所了解,以免出现能设计,能画图,不能施工的作品。现就工学结合的方法提出以下三个方法。

(一)基于工作中的工学结合

让学生与企业的员工一起工作,以工作任务为引导,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工作实践实现学习目标,在工作中不仅能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加强实践操作。当前,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想让企业能够满意学生的专业素质,就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只有真正的面对客户,在师傅的带领下完成室内设计任务,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为督促学生的学习工作,可以让学生在项目工作完成后,写一份学结报告,包括学生通过在企业工作所学到的一些专业技能,也可让企业员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一个评估。

(二)加强校企合作

在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中,把课堂、设计公司、装修现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的综合能力。可以将企业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既达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和学习企业的设计和施工管理过程。教师也能实时帮学生讲解辅导。

(三)现场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对室内设计综合能力的掌握,我们可以在企业提供的装修现场进行教学,如在装修现场为学生讲解房屋的结构教学理论,让学生测量不同房型的尺寸,在每年的装修旺季,让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部分学习和工作内容,这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其实施过程的开放性能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将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基本功底薄弱,教学内容不完整和学生缺乏实践应用平台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室内设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室内设计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提出,应该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征建议,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室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咏.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3:83-84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问题;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轰轰烈烈地展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快速提高,加之我国房地产行业蓬勃兴起,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室内装潢和装修,于是迫使室内设计学科必须与时俱进。针对目前就业市场上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然而,从行业内相当企业的反映来看,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室内设计人才与企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和内容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 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室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的范围很广。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方向中应该进行细化。而细化的方向应该结合本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来进行。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我们培养的不是什么都会一点却什么都不精通的人;而是有所专长,能很快适应专业实践的人才。但是很多院校在开设的课程里涵盖的内容极广,从室内设计到城市规划,都有所涉猎,但是每个专业课程时间非常少。这就造成学生什么都知道了一点,却无法深入进行设计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普遍反映学不到东西,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其次,理论脱离实际。老师在教学中理论过多,过于注重想法而忽略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很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清一色地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造成课程严重脱离实际,学生无法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另外在设计练习中,采用假想题作为设计任务,甚至完全不考虑结构、设备、朝向等问题。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在空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此外,每个主干课程的时间设置过短也是师生普遍认为不合理的情况。目前很多院校依然采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模式,一个主干课程少则三十几个课时,多也就六十课时左右,课程完全得不到深入。笔者也经常听学生反映,一门课程,刚刚有所了解,却来不及深入,就草草结束。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却收效甚微。应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课堂上所教,平时作业所做与设计公司(事务所)完全不同,基本上要完全抛弃学校所学而重新进行上岗培训。这个现象是很严重的,也是我们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非常严重,并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对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对室内设计课程要进行学科整合

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材料、环境、审美等方方面面,且各学科之间密切相关。任何一科教学的独立独行,都不适应室内设计学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必要地重组多学科的知识。教学中尽量消除界限差别,把各学科知识进行相互渗透,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室内设计这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很多的,学生一定要把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学透。但是如果教师机械地讲解枯燥的设计理论,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就很不好。教师讲解室内设计理论要时刻联系设计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动的、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直观的情景教学法、说服力极强的案例教学法、实物模拟设计实验教学和讨论的探究教学法等,激发学生计。这样他们不仅将理论知识记得牢,还能对室内设计技能、技巧进行灵活应用。

(三)注重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很具实践性的学科。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真刀真枪的参与实践,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专业内和跨专业知识集成锻炼、缺乏社会的实践技能,缺乏超越专业的眼界和能力,毕业后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因此,调整加大实践式教学的比例已迫在眉睫。在适当条件下,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到工地和设计公司,身临其境的体会,现场积累经验,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实地测量、绘图,把课堂从学校搬进企业,在实地训练中应用理论知识,围绕实际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利用实际工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设计作品的转化完成过程。

(四)更新创意理念

室内设计的电子化,使得设计手段得到极大丰富和完善。设计不光是设计手段的应用,即设计工具使用得再好,也不见得一定能得到好的装饰效果。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设计理念,或者说是设计者的创意,一个好的创意,往往比各种设计手段、方法或工具软件更为重要。因此,单纯学习设计软件,并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和客户的沟通能力,提高美学素质,在设计中有与众不同的创意,才会得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校教育模式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矛盾,也暴露出了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不足。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室内设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不断革新,力争走在世界前沿,为培养出国际化的优秀室内设计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纪东升.室内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思考――漫谈室内设计师的专业背景.神州,2012(23).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2]魏金水.室内设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设计师网

[3]宁绍强,穆荣兵.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桂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8.10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为了中国室内设计业的发展,我仅从两个方面关于室内设计业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社会各界应在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中国室内设计发展铺路。室内设计业自身应努力提高,自强于世界之林。

一、社会各界应在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中国室内设计业的发展铺路设计与施工一条龙弊端多目前,我国设计和施工由一个经济核算单位承担比较普遍,对业主的经办人和设计、施工运作有方便之处,但这是个落后的体制和做法,这样做必然取消制约,有可能牺牲设计质量并使工程造价失控,长此下去也阻碍了中国室内设计文化的发展,妨碍社会的文明进步。

设计、施工分离,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加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必然努力和施工单位一起贯彻设计意图,做出好的作品。设计单位必然站在业主的立场上,做业主的参谋,帮助业主控制工程合理造价和应有的工程质量。设计和施工间除了制约也同时存在合作,一个高水平的设计师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进步,对施工单位最后做出优秀工程而兴旺发达是有益的。我先后两次参与中国驻德国使馆室内装修和室内陈设工程,知道德国政府规定设计与施工必需分离,而且规定同一地区相同企业必需设两家以上,以利相互竞争,这是有深远意义的。外国设计者与施工者发挥者各自的优势,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创作出在艺术上构造上史无前例的作品是很多的。

设计、施工分离,设计单位努力实现设计意图,并代表业主发挥监理作用,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说设计龙头。目前,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的装修和室内陈设来说做到这点已备条件而且十分重要。

免费设计不符合业主的真正利益目前,有些工程公司在竞标时承诺设计不收费或大幅度降低设计费,实际上东方不亮西方亮,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只是一个竞争策略。例如,一个三星饭店重点装修部位设计单位怎么算造价也超不过4000万,不要设计费的施工单位却算出5000多万,高出的造价远远超过应有的设计费。业主少花钱多办事的想法是天经地义的,但不切实际倒是害了自己,目前不少设计图粗糙、深度不够与设计费太低和不到位有关;有些工程业主想法多变,方案反复修改,设计费不够考察、出差和制图费用,设计单位正常运作难以维持,结果虎头蛇尾,保证不了设计质量,一个刚完工不久的工程业主找我去商量返工,经计算返工费还高于原来的装修费,岂不是前功尽弃。

室内设计的设计费是装饰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几,而竣工后在艺术上、功能上的高水平准则是建筑物的全部,是物有所值的。高档次高文化的工程从立项考察到工程完工设计量很大,外国设计费高是有道理的。如果中国设计费也能基本和国际接近,设计单位有条件更新设备,设计师有条件进行国际考察和交流,中国人是聪明的,不少人在国外很有成就,我相信中国设计师一定能创造出为世界称颂的中国的室内设计作品。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设计费问题上作出与国际接近的规定,促进中国室内设计业良性循环。

关于室内设计启动时间和周期国内外大量的住宅、写字楼和商业用房虽是建筑设计完成之后甚至是建筑基本完工后才进行深入的室内设计,但建筑师在构思中必先对室内环境进行基本的功能和尺度分析之后才能进行空间组合设计。一些高档次高文化要求的建筑,业主和建筑师最后要达到的不仅仅是空间而是具有较高功能、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个性要求的环境。室内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期间就介入,进行室内设计构思,对建筑师调整空间形态是有益的,对风、水、电专业相互配合更是必要的,这样就为深入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创造了良好的土建条件。

国外好多建筑设计程序是从内到外,室内设计师与建筑师同步介入。1983年我和现清华美院一些同事参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工程室内设计,拿到的是美国人设计的建筑初步方案图。这时,日本人深入的建筑设计才刚刚开始,他们依据室内设计方案对建筑空间形态和组合作了不少调整,新加坡人主持的风、水、电专业设计的依据之一是室内设计方案。

我国目前不少工程室内设计启动比较晚,有的最后只得边设计边施工,这给设计、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往往造成风、水、电专业设计返工、工程返工,给业主工期及投资带来损失。如果室内设计与健康设计基本同步进行,室内设计的周期就长,就能做深做细,最终受益的还是业主和社会。

关于室内设计业的管理问题现代人的心态趋向平和,一般不崇向装饰以表现自己的地位和荣耀,而是讲究科学注重室内环境在视觉中形态繁简适度,富有韵律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现代经济发展及运作模式,已不合时宜。因此,室内装修潮流向着简洁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简装修重陈设”的概念。如果建筑空间及风水电设施合理,业主往往就不动建筑介面的构造,而是在陈设上下功夫,包括室内家具、灯具、织物、绘画、工艺品及绿化的整体设计及布置,达到理想室内环境要求。这些陈设艺术品可以随主人乔迁新居搬走,可以保值,特别是主人容易参于设计能更好地体现主人的爱好,形成居室的个性,因此,受到一部分业主的欢迎。适应这种室内设计潮流和社会需求,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室内装饰业和室内布置业发展起来,我的一位同学在美国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成为有名气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前年我参与接待的一个美国室内装饰协会代表团就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从事的是室内陈设艺术品、实用品的开发及陈设布置的设计工作,因为他们的工作不涉及太多建筑技术和建筑安全问题,所以也没有很多国家法规来约束他们。

我现在讲管理问题,是指二战后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的室内设计专业,工作范围从建筑介面及空间再限定开始设计的室内设计专业,除艺术外涉及到建筑技术与建筑安全各个方面,涉及到材料学及其他高科技方面,是建筑的深化设计。在美国设这类室内设计教育的高等学校要申请美国室内设计教育研究基金会的专业鉴定。基金会是权威的,有一套完善的鉴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果毕业于一所被基金会所承认的学校,就意味着已达到从事室内设计基本条件。对其将来的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以至工程投标都有直接的关系。美国有些州的这类室内设计从业者要取得从来资格,取得职称,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在欧洲有些国家这类室内设计师专业职称为室内建筑师,行业法规和从业资格审定很严格。

近十几年我们国家室内设计业发展很快,成绩很突出,但因为行业法规不健全,从来人员资格未建立起审定制度,专业介定不清楚,都是从建筑装饰工程开始室内设计工作,加之多头管理,室内设计业是比较混乱的。因此,不仅一部分工程设计水平低下,而且存在不少安全和安全隐患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应尽快建立专业鉴定标准和从来资格审定制度。

新世纪中,面对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市场总要规范化,总要建立起准入制,为此,国家真正权威的规范的专业鉴定标准和从来资格审定工作不能再拖延。

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将加强设计师的责任感,明确设计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奋斗目标,有利形成我国高水平的室内设计队伍。

二、室内设计师自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自强于世界之林专业教育质量要提高,系统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我国现有近200所室内设计专业的学校,但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高等学校还不多,每年毕业生总的水平还不高。我在现清华美院环艺所工作期间,每年都要接触一些求职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具有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不多,对安排他们专业工作很费力,工程主持人不可能再从A、B、C来教他,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也很难。中国的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目前不在数量增加而在教育质量提高。我们的专业学会和协会应当抓专业学校间国内、外教学交流,力争广泛提高教学水平。今年暑假,中韩120多名教师和学生在清华美术学院进行三天教学交流,学生一天半中共同完成30多套快题方案设计,双方都感到收获很大。

目前,20多万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中高水平的设计师还是凤毛鳞角,大多数设计师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专业设计水平不够高。应接受职业再教育,在专业基础理论、技能和创造能力方面系统补课,使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培养合作精神,建立高水平团队中国人的合作精神方面和外国人相比没有太多优势,相反是较弱的。我们实力很强的设计单位不多,有些大的设计单位在业务运作上反而化整为零,削弱了在工程投标中竞争,有可能我们有些强手成为外国公司的干将,当然从长远讲这没坏处,我们中国人会在实践中成熟起来。我们要提倡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化零为整建立设计团队,因为,只有高水平的团队才有竞争力,争取大的工程,并把它做好才能稳定中国的设计业,才能尽快造就影响世界的中国室内设计文化。

我们要研究国外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国情,寻找设计业可行的合作方式和分配制度,把团队稳定下来。

发挥敬业精神,设计项目坚持高标准要求中外老一靠设计家做一个工程周期很长,从调研、构思、制图到现场指导要花很大的精力,一生作品是屈指可数的。有位年轻的设计师告诉我他的收入可观,一年做出近十个工程,可能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年做了这么多工程,可想能达到何种深度!近期我接触了一个工程的国际投标方案,有些国外方案标书做的规范程度深入程度像几本书并有大量实物样板,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方案就粗浅的多。我想对一个有才华的青年设计师来说应追求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在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上树立自己的形象,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较高的成就。

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评论活动近几年好多很有见识的青年设计师忙于工程,把理论研究工作挤掉了,从整体看这是损失,理论是设计实践的指导,不能忽视。最近钓鱼台国宾馆工程室内设计国际招标,新加坡方案做的很仔细,很深入,可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较浅,表现手法较一般而落选。美国人从国际化角度感受、理解中国宏大宫廷建筑的文化神韵、氛围,又结合钓鱼台园林的具体环境进行构思,获得成功。他们的差距是设计观念的差距,是理论上的差距。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教育;传统文化;地域民俗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提升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室内空间这一载体同时融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追求,室内设计创新的意义凸显得极为重要,在大众消费需求中处在前沿阵地。因而作为职业教育的室内设计专业,则必须随着市场要求的变化而进行大胆的教学方向的提升与变化谋求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承载人的室内像一个容器,把功能与审美糅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如何把功能与精神两者需求完美呈现,是作为未来职业室内设计专业发展一个主题。在室内设计教学活动中,重视与发展民族、地域及风俗文化基因,是关乎室内设计专业能否深入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学科性的重大课题。

一、注重教学方法与观念的提升与改变,避免追求片面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和主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使学生了解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在实践中强化文化符号在实体空间的载体意义并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文化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破以往“重技轻道”“重技能训练,轻知识理论”“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赏析等课程,在课时设计上可以少量安排一些博物馆之类实地参观考察课程课时,这样有助于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更好地感知文化的积极作用。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针对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在强化基础性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职业室内设计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其中文化的力量,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去探索、了解与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以期能够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做到符合精神层面需求的目的,使得设计所在之载体具有思想和灵魂。同时把这些文化素养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相互之间的比对、浸染、互促互动,使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全面提升艺术修养,获得综合、完善、充分的创造才能。

二、强调拓宽各个学科知识的连接与提炼

作为环境艺术学科领域方面的室内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其包含相关的专业知识非常广,如平面,园林,建筑力学,材料,施工,环境心理学,美学,等等。而各个学科知识都是比较独立的体系,在学习中必须以专业为中心去摄取各个学科中涉及室内设计专业的知识。因而在职业室内设计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延伸那些与其专业有关联性的专业学科,了解专业之间的交叉点及彼此的互通性,相互借鉴补充;同时注重与室内设计专业学科间相互的融合,使这门学科的品质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升。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道教其追求的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是以辩证象形思维为特征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而这些人生理想追求往往通过现实的实体加以展现,这在苏州园林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古代的设计无处不深受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在各种思潮争放的今天,中国文化的思想与审美特性依然深深的影响和指导现代艺术设计。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中国民间传统图案中的色彩和造型,也是我们今天的室内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因此,我们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渠道,让学生广泛接触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借鉴那些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活力的传统元素,推陈出新,把它转换成现代设计理念,并贯穿到新的设计实践中去,从而把中国文化贯穿于现代室内设计教学中。

培养具有文化素养的室内设计师是室内设计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室内设计不是简单的物质信息传达,它还反映了文化的根源和理念。作为一名室内设计专业执教者,设想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丰富民族、地域及风俗文化教学内容,以具体案例作为切入点,融中国传统文化于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去延伸和完善我们的室内设计教育,探索和建立现代室内设计理论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张 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单元集中授课;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教学效果欠佳。《室内设计原理》这门课一般开设在建筑学或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课程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历史、风格、流派,室内空间界定、分类、营造,室内装饰照明、色彩和绿化等。是建筑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和家具设计专业的主干课,其课程内容还延伸至室内装饰材料、装饰构造、设施设备等[1],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及课堂空间的限制,学生实践经验缺乏,设计作品没有创意[2],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3],国内部分高校已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在专业大平台形势下顺应市场变化的室内设计教学一直是国内室内设计教学工作者探讨的主要问题[4]。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率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试行了“工作室”模式教学、“分组教学”模式教学等[5]。王芳(2012)提出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上“重过程、重设计思路培养”不再以作业作为最终评价依据,并注重教师实践水平的提高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6]。汪帆(2016)提出构建“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三主”模式并形成“互联网+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新措施[7]。均取得一定效果,值得借鉴。

2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2.1课程交叉,作业照抄“范例”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一般是为48学时,每周开设6学时或8学时,课程需要6-8周时间,属于分散式教学,往往还与外语、马哲等文化课或是其他专业课交叉开设。作业内容之间知识点关联性不强,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各门课的学习时间与进度,就会形成一门课侵占另一门课学习时间的情况;设计思路不连贯,精力不集中,作品缺少深入推敲,很难完成老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要求,就形成了学生以照抄照搬“范例”来完成作业,缺乏对室内设计本质的认识理解,教学效果较差。

2.2理论和实践脱节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涉及的很多基础理论都是支撑设计实践的原理性内容,需要在设计中进行表达和体现。但目前,很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无视设计理论的应用,而是用现有的CAD模块进行生硬的堆砌。应有的空间处理、建筑结构选型、设计风格定位、家具与人体尺度关系等问题,都没有在设计中合理的考虑和解决。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照猫画虎”的做了一些施工图和效果图,但由于其严重脱离实际,因而根本无法实现,更是毫无实施的价值。失去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导和基础意义[8]。

3教学改革目标

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的目的,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探索教学授课模式,进而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环境空间设计人才。

4技术路线

根据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单元集中”授课的模式。主要是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单元”、“提高单元”和“实践单元”三个教学单元;并加大《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单周的学时,将原来每周6-8学时,改为每周16学时,分四个半天集中授课(见图1)。单个教学单元为16学时(一周),设计相应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并且在每个单元练习的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其中基础单元理论教学以室内空间的界定和组成形式为内容核心;实践教学中以讨论课和空间模型手工或电脑制作为主。提高单元理论教学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介绍并强化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色彩形式认识,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深化;实践教学中进行课堂翻转——学生收集相应风格流派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PPT讲述或将室内空间设计经典案例制作成实物模型进行分析演示。实践单元重视实地调研、现场感受与材质规格和行业规范的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学以致用,在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三个单元环环相扣,稳步提升,最终实现将课程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设计能力的全过程(见图2)。

5单元集中授课模式的优势

单元集中授课模式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对系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由于实践性、应用型、综合性强的特点,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相互交叉,形成课题式或阶段式“单元”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点时掌握得会更加牢固。设计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均是运用大脑思维得以实现[9],集中授课有助于建立科学思维结构,从而丰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另外,集中授课方式避免其他课程的干扰,学生可以自主调控时间,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在单元集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频繁接触,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水平。

6结语

本文针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学习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提出“单元集中授课”模式,将《室内设计原理》主要内容分为三个主要单元,化繁为简,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在单元授课中注重课堂理论对项目实践的指导和现场教学对课堂讲述的拓展,起到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目的;加大单周学时,缩短教学周,有助于学生在集中的时间、空间和思维下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原理,提高室内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05):111-112.

[2]张仲凤.“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06-209.

[3]刘少帅.室内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教学研究[C].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4]王芳.谈室内设计原理课程项目教学及评价模式改革[J].美术大观,2012,(12):156.

[5]汪帆.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94-95.

[6]董文英,文正军,黄佳敏.CIPP评价模式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评价体系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6,(08):186-187.

[7]吴伟鹏,李延光.《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4,(03):116-117.

[8]徐波,卢晓萌.用设计思维的系统方法提升环境设计的创造力[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7):116-117.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室内设计要学哪些课程

主干课程有计算机基础、室内设计制图、素描、色彩、速写(基础)、手绘效果图、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室内效果图表现法、室内装饰材料、室内照明与配电、室内装饰概预算、室内装饰设计、室内装饰施工技术、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室内装饰监理、室内景观设计、装饰图案、毕业综合实训、人体工程学等。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平面软件、ATUOCAD、3DMAX等软件制作效果图和设计图, 熟悉室内设计制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能在装潢装饰行业的相应岗位上从事室内设计和制作工作,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室内设计专业怎么样

就业机会众多,选择余地大。房地产、建筑公司、装饰公司、设计公司、展览展示公司、设计公司、家具行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设计人才,专业设计人才一直是招聘热门。入行门槛比较低,能力更重于学历。室内设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具备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的并不多,真正科班出身的更是少数。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艺术设计 实践能力

1.设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归纳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核心设计课三大类。其中专业理论课主要是通过对以设计为中心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也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发展历史。

专业理论课固然重要,但是种种原因使得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重点,往往都放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上。而专业核心设计课程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受到关注,核心课的教学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设计艺术专业学生而言,艺术想象力之上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养成非常重要,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也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更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对专业核心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功底、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自由创造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设计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方式可以在专业核心课中引进现实当中的成功案例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这需要专业老师有多年的实战经验。同时对市场的发展还要具有前瞻性,合理配置。学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与专业结构,最后应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特色教育,为本地经济服务。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许多高校授课方式还是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比较少,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应改变传统课程以教师单纯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

2.1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教学的联系

当今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和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设计实践环节的薄弱也是一个通病,设计薄弱并不是说理论对设计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而是学校对实践环节投入资金的吝啬,从根本上说,学生设计实践环节的薄弱是思维与现场的脱节,在现实中亲密接触设计机会太少。对于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很多专业教师而言,缺的是个人的才智、学识、实战和敬业精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缺乏的是学习态度、方法和个人的悟性,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的教风和学风的缺失。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互动,在国外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精英教育,都十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教学的联系,而我们的高等院校室内专业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教学操作恰恰缺乏有机联系。

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则是相对被动的。课程改革的设想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自己独立动手完成课程作业。教师在教学中,布置相关的专业作业,学生能主动通过查阅其他相关设计案例资料来深入学习,完成作业。例如室内设计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业在内容上可包括:对装饰设计的背景及其演变中的历史、详细的施工过程、各种材料的比较等。作业形式上从系统的理论陈述到直观的效果图表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多形式地表现出个人的动手能力特点。最后学生能在课上展示所完成的作业,并通过交流与讨论,回答师生的提问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对设计直观感知中,经历了从作业选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到归纳观点、设计图纸等理性的逻辑思维的环节,学习能力将会大大提高,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接轨。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环节里,师生互相促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2.2课程改革思路

以社会需求“对接”为根本切入点,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全面构建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因材施教,要敢于大胆尝试,提倡开放式教学,适当情况下,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市场、工地去了解各种材料特性,熟悉各种施工工艺、管理、程序及现场视觉效果,掌握国家的建筑装修规范,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室内设计的综合能力,达到艺术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室内设计的整体系统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2.3 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专业核心课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环节,它要求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水平,在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采用“三步曲”教学。第一步,基本专业设计表达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以实战能力培养为主,主要包括手绘草图表现能力、项目分析能力、材料、工艺基本知识、专业设计辅助软件的运用能力。第二步,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训练。安排学生到校内设计工作室中完成实践项目,以项目和案例教学为手段,进行设计实训,使学生在每做完课题项目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每一个项目都针对一个比较综合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如室内空间结构、软装设计、家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第三步,设计实践检验阶段。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设计公司、设计院等),要求学生先在基地现场锻炼,完成一个较全面的设计任务。“三步曲”实践教学通过由基础性实践到综合性实践,从课程设计到现场实践性教学,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使学生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根据客户或市场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

3.创立校内“室内设计工作室”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工作室”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是围绕室内专业教学活动目的而展开的由学生亲身体验的一项社会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实施工作室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专业教学转化为实际操作课程,通过项目制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了课堂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公司、工地这样一种教学方式。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应以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并重,以培养高素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办学为理念,创立以“室内设计工作室”这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目标,把社会上实际案例带入到课程教学模式中。通过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整合和规划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对实践教学落实考核体系,形成一个实际项目与课程教学相互渗透、使课程学习贯穿在室内行业中的网络状分布教学平台。“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条件成熟后,就可以直接组建室内设计工程公司。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系2011年挂牌成立了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实践平台,使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紧紧把握住行业的发展趋势,给自己不断充电。工作室的有效市场运作,客观上必然要求教师团队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校内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另一部分就是来自企业的设计师,两者共同形成一个紧密的设计教学团队。然而在工作室中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时候可以把自己看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者公司的员工这样的角色,在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师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室内设计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再创造。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建立这种“室内设计工作室”制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是适应市场需求,还是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结语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我们要确立现代意识,革新思想,转变观念,并根据本土经济的发展水平,大胆改革。在专业培养方式上扬长避短,提升和确立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同时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形成与众不同的地方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灵秋.地方高校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特色探索[J].艺术百家,2007(3).

[2]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2).

[3]胡颖.高校室内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 艺术教育,2010,(05).

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5篇

摘 要:传统的工科实验室教学主要是对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对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也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提倡应用型教学的今天,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环节。文章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应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验室;工科;水利水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36-02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对所学课程的一个总结。一直以来工科建筑专业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传统的建筑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物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等,它们都是依托实际工程资料进行虚拟施工安排。随着大学职能的转变以及应用型本科的提出,这就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原有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这时,实验室的利用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工科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毕业设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假定工作实际内容为主的毕业设计,另一种是以资料搜集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结合实际就业方向,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但在设计的执行过程中却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在网上都有成品,而指导教师的设计资料来源有限,学校资源投入不足,更主要的是毕业设计与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学生不感兴趣,就会存在抄袭、应付了事等问题,毕业设计改革迫在眉睫。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就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应l展设计形式的多样性,丰富选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所需,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发挥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

二、毕业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

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对工科的实验室来说,实验内容并不能像理科实验室一样有丰富独立的实验内容,所以对工科实验室利用率较低。高校工科实验室应用主要是以辅助教学的形式,通过课程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实工科实验室还是很有利用空间的,可以借鉴理科实验室利用方式,通过对课程教材实验内容的验证、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等检验、将实验器材走出实验室在建筑现场进行原位实验、对不同外加剂对建筑产品的影响等等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引入毕业设计或形成毕业论文,既满足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开阔了毕业设计思路。综合上面所提出的想法,我们想尝试将实验室对毕业设计开放,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尝试探索工科毕业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申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项目以黑龙江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为试点,尝试以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为毕业设计探讨一种新的形势。项目预期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扩展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充分利用实验室就不能选择传统的虚拟施工形式的毕业设计,而是通过种种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实验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杜绝了学生套用模板、网络抄袭等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但以往工科的实验室很少有科研项目,因为建筑专业以施工方法为主,实验室都只是传统的检测建筑材料或土壤所能承受的力学指标,项目也只是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关材料的数据资料,创新性不高。为了让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更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选题时将学生意向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题目上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或学生自主实习内容,对某处工程地质条件或相关建筑材料、结构等进行验证;也可以将教师项目中某些学生可行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如提供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等。当然,因为有的科研项目内容与本课毕业设计目标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指导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应注意难易程度、与教学大纲的交叉情况等。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资源不单单是利用实验室,高校资源广阔,应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校园网、图书馆、其他专业实验室等,通过校园网中的知网平台可以查阅其他先进的学术理论,以此作为实验项目选题的依据,扩展学生的思路;而通过图书馆文献可以为项目理论确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更好地为实验数据服务。学生要想通过实验完成毕业论文内容,扎实的实验数据是最基本的,但现有实验室涉及耗材及简单的仪器的提供可能存在不足,这样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校园项目提供相应的实验经费,如果是教师科研项目分支,还可以通过项目经费完成,但在项目经费支出等方面还要指导教师严格把关,避免浪费。有些耗材费用过高,还应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制实验设备。

3.组建设计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既然将实验室实验内容作为毕业设计,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组成自己的设计团队,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合作,更应鼓励学生与就业单位合作,利用就业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及经验,相互取长补短,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科研上有一定建树,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际的项目研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指导教师应在组成团队后,项目开始前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工,同时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想法,安排每个学生搜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和整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科研经历,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在学术上加以指点,包括资料的整理、实验的操作方法、理论分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的写作格式等。

三、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次实验项目中,指导教师从原有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固化剂对分散性黏土的改良研究”中分解出两个小项目申请学校创新实验室项目:“对针孔实验进行改进的研究”、“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其中“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申请了省级创新实验室项目。两个项目组成员共八人,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一直来毕业设计少有论文形式,所以只确定两个项目负责人将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项目组成员以兴趣爱好为主,毕业设计仍选择传统的设计形式。首先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在学生中选择对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并组成项目组,然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织资料申请学校相关项目。项目申请成功后由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开始资料搜集:有的学生负责力学部分、有的负责实验原理、有的负责实验过程、有的负责实验材料作用,由学生自己在学术网站及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定期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最后形成实验计划。在经指导教师对实验计划进行审查后,开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计划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耗材、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目标等,所涉及实验的相关材料,如土壤固化剂、分散性黏土土样以及其他实验耗材等,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由所申请校园项目经费统一购买。项目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指导,这主要是避免实验仪器在错误操作使用过程中损坏。实验项目应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并形成实验报告,如实验中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对解决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二次分析。本学期结束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组织学生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由两名实验项目组成员分别将此次实验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学生选择其他设计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在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两名学生根据之前实验报告,搜集资料对实验项目的相关因素进行完善,并形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由于前期实验已经完成,因此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毕业论文答辩时应邀请实验室教师、工程师、项目指导教师共同参与,针对项目内容力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四、结论

1.因为本次规划项目为期一年,但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只有一学期,所以在实验阶段对实验中存在的如返工、发现新的问题、实验错误整理等修改时间不够充,大四上学期学生课程较少,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实验室教师工作量较多,学生又没有科研经历,在对很多情况处理上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增强。

2.在实验过程中,从耗材的购买、土样取得、联系其他实验室等细节工作上,学生执行力不够,未来在项目进行中应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

3.从毕业设计答辩效果来看,学生在实验原理掌握上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毕业设计答辩组提出的问题,涉及基础理论、实验原理等,学生答辩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学生对前期资料搜集整理及认识还很不够,未来大三学年下学期学生就应自主完成项目申请,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批,并且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理论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力度。

综上所述,对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理论上还是可行的,应对项目组成员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不断完善实验执行内容,执行过程中关键点还是培养科研兴趣及理论知识运用。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2]邢丽波,桂馨,康九红.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

[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

收稿日期: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