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专题研讨材料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务,其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本色的“精神密码”。红色文化体面在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层面,融注于物质遗存、机制行为和文化艺术形态当中,成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识的红色基因。新时代,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弘扬红色文件、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根本遵循。

红色资源的价值,是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汲取宝贵精神小滋养的动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深刻认识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创造和积累先进文化,发挥好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主动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继承、传播和发扬好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就要深入研究和生动呈现党的精神气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质的外延成果和彰显载体。弘扬红色文化,就要充分认识党的精神品格及其优势,礼敬自豪地对待,深入地挖掘,生动地呈现。

学习贯彻关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要坚持把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民心工程、战略工程,努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把红色故事讲得更鲜活、更生动。进一步抓好“红色教育”,推动红色文件教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相结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让红色文化成为新时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弘扬红色文化,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什么叫红色文化?目前还未有更权威的定义,正式文件中也未见更准确的解读。但从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中来看,受众非常清楚地能识别出哪些文化内容是属于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就是指那些先进的、科学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它是主旋律文化、关注民生的文化,代表前进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是相对黄色文化、灰色文化而言的。红色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着人民根本利益,发挥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媒体必须有个正确的掌握,作为媒体人必须有个明确的认识,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大力叫响红色文化的名牌,使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弘扬红色文化,媒体应大力关注民生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定了我们要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红色文化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规划更是在关注民生上下工夫,提出了明确的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目前,全国上下热议的中心也是民生问题。作为媒体,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必须紧紧把握住关注民生这个大方向,为改善民生鼓与呼。几年来,我市的媒体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报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多年来关注民生问题,每周五早上的热线直播,把有关部门的领导请到直播间,通过电台直播,现场回答听众提出的各类民生问题,有的事后调查,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鸡西交通安全报把文明交通、平安出行作为宣传的重点,开辟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问答,说案讲法,交通警示灯等栏目,大力宣传文明交通、和谐交通、平安交通。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社会交通参与者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积极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自觉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坚持抵制六大危险交通行为,为创建我市良好的交通环境发挥了舆论宣传作用。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使红色文化的宣传更有广度、深度和力度,为改善民生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弘扬红色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建党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为红色文化积累了厚重的历史沉淀,使红色文化有了丰富的内容,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全国掀起爱国歌曲大家唱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黄河大合唱、长江之歌、歌唱祖国、南泥湾等歌曲响遍祖国大地,真可谓一路红歌一路情,祖国处处起歌声。鸡西广播电视报开辟了影视专刊/热播栏目,每期都拿出整版篇幅介绍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剧情,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使年轻一代了解这些经典红色影视剧,同时在历史钩沉版介绍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如《处死7个大贪官》《邓小平夫人卓琳一生充满曲折》《三姐妹回忆父亲任弼时》等,使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精神长留人间,世世代代流传。

在传承红色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现代的红色文化内容,不断地充实创新,使之与时俱进。如宣传影视剧《解放大西南》、《建国大业》、《潜伏》、《黎明前暗战》《借枪》、《金婚》、《幸福来敲门》等剧情,这些影视剧内涵更丰富,视角更开阔,更贴近当代民众的精神生活,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青藏高原》等,电台、电视台反复播放,就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红色文化的宣传既有内容的创新,又有宣传形式的创新。除了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外,还可以加大新兴起的媒体宣传,如数字电视宣传、网络电视宣传、多媒体的宣传,必将使红色文化的宣传形成网络文化的新格局,这些都是红色文化宣传不可或缺的平台。

四、弘扬红色文化,要加大典型宣传的力度

我们党历来强调抓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在红色文化宣传中,我们的各种媒体也正在发挥着这种典型的宣传作用。如人民日报开辟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专栏,宣传《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杰出女性》、《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杨殷》等,中央电视台连续多年举办"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评选出每年全国十大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还有央视的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活动等,各省地市电台、电视台也都纷纷办起了类似的节目,在全国铺就了一个典型人物宣传的大舞台。这些典型宣传中,既有在贫困山区教学的老师,又有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邮递员;既有扎根边疆的医生,又有无偿献血的普通工人。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中国,感动着群众的心灵,也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容,使红色文化宣传,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不再是空头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动人事迹,是看得着、摸得见的身边人物。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他们有血有肉,有苦恼,有欢乐,有奋斗,有追求,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使我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这样的典型人物宣传无疑使我们更有亲切感,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特征。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精神;价值;作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等凝结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既包括静态物质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又包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传统,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穿越时空,依然是当代中国优秀的精神食粮。

一、红色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激励”。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它的基本内容,弘扬中国精神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支撑。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凝结了最优秀的精神、情怀和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意义上说,蕴涵丰富精神内涵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理论上看,中国精神内在地包含着红色文化。中国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共同坚守的精神品质,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精神。今天,我们提倡中国精神,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爱国情怀,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时代精神。始终蕴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夙愿,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充满坚守信仰、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等高贵品质的红色精神既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又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从现实上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困境。经济的繁荣与物质的充裕并不能有效填补人们思想的空虚和精神的迷茫,社会转型期如何通过培育中国精神凝心聚力已成为迫切的时代命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中国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红色文化洋溢着凛然正气和昂扬斗志,蕴涵着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道德诉求,体现着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显示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不仅凝聚着珍贵的历史记忆,而且已经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成为当下人们的一种价值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二、红色文化对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和作用

(一)红色文化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丰富资源

精神的力量源于深刻的历史感知。红色文化以其特有的物质形态和深刻的理论内涵昭示着其与中国精神的天然渊源与内在联系,成为培育中国精神的优质精神资源。

红色文化随着时空的变化逐渐从精英文化、区域文化发展成为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几乎各个省市都存在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目前我国有十几个重点红色旅游区,249处红色经典旅游区,356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而虚拟的网络平台建立的以红色文化基地为原型的红色资源网上纪念馆以及以弘扬红色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播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专网专栏也逐渐兴起。这些鲜活的资源和现代化的平台为红色文化凸显其价值提供了可能。以江西省为例,江西省是一个红色文化积淀浓厚的地方,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都发根于此。浓郁的红色情结让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和运用。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很多,研究红色文化的机构如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井冈山红色文化研究院、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马列主义与红色文化研究会等。此外,江西电视台从2006年起推出的“中国红歌会”影响较大,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知名文化品牌。

(二)红色文化为彰显中国精神提供精神支撑

曾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弘扬中国精神就要牢记爱国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在艰苦奋斗中进行改革创新,而这些是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

爱国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贯穿于红色文化发展变迁的整个过程。爱国主义体现的大公无私,艰苦创业,勇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红色文化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础。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族精神的丰富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和深水区。如何祛除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完成艰巨繁重的社会转型与改革攻坚任务,需要发挥红色文化中坚定信念、敢闯敢拼、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为我们提供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发展壮大的基石。正是源自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能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使中国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空前艰巨的宏图伟业,在推进其发展的漫漫征程中充满了重重困难和各种风险。面对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以共产党人的胸襟和眼界观察世界、判断形势,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不怕艰难、坚韧不拔,矢志拼搏、艰苦创业,努力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红色文化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带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产生精神的匮乏。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等成为精神上的“普遍困境”。在思考理想信念这一深度问题时,不少人处于游离状态;在探讨道德诚信问题时,诚信流失,情感麻木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消除这些现象,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化氛围,红色文化就是一副营养剂。201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置于党和政府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高度,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认识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感官体验。红色文化的物化形态是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活动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是我们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客观载体。革命志士、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革命事件,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再现了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革命历程,都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诉求。利用红色文化,通过开展红色旅游、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歌唱红色经典歌曲等,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可以增强红色精神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帮助人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的思想。

三、用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实现途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国人民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中国精神的指引。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艰巨,更需要我们利用红色文化的多重价值和作用来发挥中国精神的支撑和指导作用。

(一)重视并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红色文化内在的历史印证价值、精神弘扬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对弘扬中国精神意义重大。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过于追求红色文化的开发使用价值,把红色文化过度娱乐化,形式化。有些人甚至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红色文化蕴藏的一些精神品质已随时代的变迁失去意义。大多数人在参观纪念馆,博物馆时,缺乏情感的共鸣,精神的熏陶,即便存在也只是暂时的,难以内化。针对这些现象,用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一要正视红色文化的价值。红色文化中凝聚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爱国奉献、敢于创新等精神财富是不朽的,红色奇迹的发生正是因为它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重视并发挥它的价值是现实之需。二要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说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通力合作,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媒体要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普及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让人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重视并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让人民群众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者和自觉维护者,在感受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精神的认识。

(二)将中国精神融入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教育

红色文化是教育人民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传递的优秀传统和高尚品质。强调:“我们要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将红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范畴,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增强中国精神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和红色文化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优化舆论环境,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为红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借用红色文化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引导孩子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提升孩子的思想品德。学校教育要注重促进红色教育生活化。一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作为基础性教育目标渗透到具体课程中,加强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历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感,通过组织观看红色影视,让学生开拓人文视野,孕育人文精神。任何思想都不能靠强权外在地存在,它必须要内化在血液,精神和灵魂中。通过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教育,提高人们对中国精神的认同感。

红色文化对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和作用意义深远,利用红色文化来弘扬中国精神,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 十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 .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05-06-21.

[4] 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

[5] .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1998(19).

[6] .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5-07-28.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一、“红船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精准标注了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坐标,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加完整,这充分展现了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伴随着我们党96年的光辉历程,“红船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也必将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内涵、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我们党永远年轻提供更加丰厚的精神滋养。

二、浙江省委一直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推动全省党员干部自觉把“红船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基因,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道德的力量。红船起航于浙江,这是浙江的光荣,也是推动浙江发展的精神力量所在。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今年6月19日,省党代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新一届省委常委就集体到南湖瞻仰红船,重温入党誓词,并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召开第一次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制定了省委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在南湖发表重要讲话后,省委连夜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在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上作出专门部署,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研究,把学习贯彻精神和南湖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凝聚起劈波斩浪、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我们自觉把弘扬“红船精神”化作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实际行动,传承好对党绝对忠诚的红色基因,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切实把弘扬“红船精神”化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沿着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认真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的工作导向,努力当好学懂弄通、深学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我们着力把弘扬“红船精神”化作改革创新的坚毅决心,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全省干部群众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创业创新的活力,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我们努力把弘扬“红船精神”化作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使命,把实干作为座右铭,发扬理性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成风化俗,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一定当好“红船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在南湖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省委认真贯彻的指示要求,主动担起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专门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提升南湖革命教育基地功能的意见》,着力深化“红船精神”理论研究,着力推进“红船精神”弘扬传播,着力发挥南湖革命教育基地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在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正在抓紧筹建“红船精神”展示厅,筹划建设建党纪念广场,继续开展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六个一”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打造革命精神高地。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建立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编写了“红船精神”党员干部读本,并面向海外翻译出版了“红船精神”著作。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建立常态性理论研讨机制,筹建“红船精神”研究院,努力打造“红船精神”研究高地。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我们正在组建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推动南湖红船成为全国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宣传传播方面,我们正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七个一”红船系列文艺精品创作,建设网上“红船精神”展示馆,高水平打造以南湖红船为中心的一批红色旅游线路,推动“红船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是我们上党老区的传家宝。无论在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还是在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年代,红色文化一直激励着长治人民奋勇前进。在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太行精神,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从坚定理想信念着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今天,我们面临着“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把全市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以我们身边鲜活的典型申纪兰、段爱平、申飞飞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定信仰,忠诚不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继承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太行儿女的奋斗历程,既是一部气势恢宏的革命战争史,也是一部感天动地的作风建设史。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各级干部要勤思勤为不懈怠,真抓实干不浮躁,清正严明守纪律,以经济发展的新成效,造福一方百姓。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攻坚克难,大胆实践,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长治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我们要紧密结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传统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有率和节能降耗减排率,既要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把地下资源的文章做好,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地上资源的文章做好,加快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加快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粗放增长向绿色发展转变,早日实现资源城市向经济文化城市的转型。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扭住发展不动摇,奋力实现我市经济浴火重生。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必须致力发展。唯有发展才能解决制约长治发展的“瓶颈”,进而以发展之力蓄积突破之势。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既要把“两学一做”抓好抓出成效,又要把活动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造福百姓的实际行动。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省委骆惠宁书记的安排部署,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在项目建设上下苦功,坚持在回稳促增上做文章,坚持在改革创新上出真招,狠抓安全生产不松懈,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继续办好民生实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干事激情,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作出长治应有的贡献。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顾沂蒙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沂蒙精神的淬炼下,沂蒙党政军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这片沃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沂蒙历史文化和感天动地的沂蒙红色文化。作为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沂蒙精神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说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党政军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党政军民的灵魂,这种基因与灵魂构成了沂蒙党政军民的“特质”,是沂蒙党政军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20XX年11月,在视察临沂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从沂蒙党政军这个主体看,表现出“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大仁”。这种“大仁”是“仁政”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的深度融合。从沂蒙人民这个主体看,表现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大义”。这种“大义”是“义理”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沂蒙党政军民还共同具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表现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和平时期表现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种“奋发有为”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展现,深刻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来,与沂蒙精神的双重主体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是齐鲁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发展,不仅能够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双重意蕴,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精神内核。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扬沂蒙党政军民“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精神,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内容而言,要做到一个“深刻认识”,把握三个“着力点”。一个“深刻认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不仅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党政军“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三个“着力点”,一是要充分运用沂蒙文化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弘扬中国精神,凝练中国共识,汇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主体而言,要牢固树立“双主体”思维。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与军队这一“主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这一“主体”,要高度信任党、真心拥护党。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双主体”,意味着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也客观存在着“双主体”,任何一个主体的缺位,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无以为继。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苏区精神;红色旅游;文化弘扬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27-02

红色文化是赣南最丰富、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决定了弘扬红色文化对赣南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苏区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体现的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内涵精神。因此将红色文化摆到核心位置重点弘扬,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文化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文化,就是人化。它不是一层不变的东西,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1]它有大文化,也有具体的文化。它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又不断在生成,因此历史留下的就是精神和文化。红色文化,是革命领导人在红土地上开展苏区革命留下的精神和文化,同时又可以称为“红土地文化”,指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2]。它是党和革命领导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它在每一个具体的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红色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去理解。在意识形态上,红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红色文化是赣南特有的精神文化,这样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反过来又影响并服务于政治经济。因此它又被视为无产阶级的文化,反映了赣南苏区革命的特点和赣南人民坚定信念、求真务实、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从内容结构上讲,红色文化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指红色文物、革命遗址等物质方面的红色资源,包括历史遗物、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场所、五星红旗、红旗渠、“神舟”航天飞船等物质形式;非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归结起来,笔者认为红色文化的内涵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色文化是最具先进性的民族文化。它是中国优秀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延续、丰富和发展。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创新和民族凝聚力为特征,凝聚和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优秀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红色文化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社会政治文化。它集中体现了我党在文化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折射出了我们党和广大革命群众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及其高尚品质。 第三,红色文化所承载的核心元素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创新思维、顽强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红色文化与赣南苏区精神的关系

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精神。同志在视察赣南工作时指出:“苏区精神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4]赣南苏区精神就是在赣南苏区这片红土地中开展革命斗争培育起来的赣南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这片红土地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其特有的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的理论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

1.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而苏区精神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民族精神在苏区时期的延续、丰富和发展,因此红色文化是苏区精神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无论是弘扬红色文化还是传承苏区精神,都是为坚定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用科学的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用顽强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民服务。苏维埃运动孕育的伟大苏区精神和干部好作风是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

2.苏区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

红色文化的弘扬有主次,重点是对苏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既然体现为一种精神文化,与苏区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苏区时期,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信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罕见的奋斗勇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3.苏区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灵魂

赣南这片红土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了赣南苏区人民纯朴、热情、勇敢、坚强的品格,培育了赣南人民向往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气质。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赣南的历史文化与共产党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远大理想,以及为革命敢于斗争、甘于牺牲的精神相结合,孕育、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苏区文化和精神。这种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苏区精神就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三、弘扬红色文化、振兴赣南苏区的策略途径

1.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旅游提高红色文化的知名度

赣南保留有大量的红色文物和革命旧址,是客家的摇篮,典型的“客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据统计,仅散布在赣南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纪念建筑物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就有 267 处[2]。因此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是振兴赣南苏区的特色形式。首先,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革命旧居旧址做好修缮和保护,同时完善红色景点的旅游配套设施;增强旅游区的服务功能,实现红色旅游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其次,拓宽旅游渠道,深化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赣南地跨赣闽粤三省,是珠三角、厦漳泉地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因而深化与闽西、粤东、粤北的旅游合作,对赣南苏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红色经典线路。通天岩、宋代砖城墙、八景台等人文景观,重视旅游资源整合,以瑞金为核心起点,向于都、石城扩展,重点创建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立融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区”[2]让赣南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第四,发展体验式旅游。设计一些与当地文化习俗相关的旅游产品,比如兴国红歌会、赣县谜灯会、瑞金、于都长征一渡团体竞争赛,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让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更直观地展现出来。

2.加快文化体系的构建,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是赣南特色之一。应把红色文化基地充分利用起来,比如中央苏区红色博物馆、兴国将军馆、故居等,把它们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挥红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赣南人民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第二,应抓好文化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比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为赣南人民了解红色文化创造资源条件。第三,扩大电视广播的覆盖区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让赣南人民都更直观的学习并了解红色文化。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文化创新,吸纳人才,鼓励社会、民间进行创新。比如发展红色新闻出版社或者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油画艺术,使之形成专业化的、有特色有内涵的文化产业。促进赣南专业化、科学化文化产业链的形成,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创意园,赣南红色文化影视基地等红色文化产业园基地建设,实现赣南由红色文化资源大市向红色文化强市的历史性转变。

3.充分发挥红色文艺在红色文化弘扬中的宣传作用

红色文艺是红色土地上特有的艺术风范。红色文艺主要包括红色戏剧、红色山歌等。比如兴国山歌、赣南采茶戏、赣州东河戏这三项就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艺与红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红色文艺以一种生动形象的姿态展现了赣南地区人们的风采和精神面貌,同时又丰富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文艺的方式通常易被人们喜爱和接纳,丰富和宣传红色文艺活动可以助推红色文化的弘扬,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文广系统、艺术团可以增加基层文艺巡演,努力创造反映苏区精神的文艺精品,逐步让红色文艺进校园、进课堂、进小区,培育乡村文艺能人,指导文艺宣传工作,激发大家对红色文化的热情,使赣南成为展示红色历史、文化、风情的大舞台。

4.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红色文化知识的人才,编制红色旅游的教科书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资源。大学生作为弘扬红色文化的主体,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对红色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向外界准确传达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因此高校应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红色精神教育要进入学校教材之中,一方面,可以编制教科书,将红色文化纳入教育体系轨道。另一方面,通过制作红色旅游手册、红色文物宣传单等手段广泛传播红色文化知识。

5.打造赣南红色品牌产业

赣南有非常多特色资源,比如赣南脐橙、赣南硒鼓,这些都赣州本土的资源。要帮助这些产业越走越远,必须帮助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并且在品牌中体现文化价值,提升赣南的知名度和形象。每一个优秀的品牌一定要有文化底蕴做灵魂,才不至于像空中楼阁,容易倒塌。因此赣南的品牌要做优秀应根植于红色文化,利用本土化、特色化、通俗化的红色产业披上文化的盛装,增加品牌附加价值。

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离不开一个充满浓郁红色文化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不能缺少一条体现红色文化的旅游精品路线,不可忽视一个充满朝气的红色文化产业群,更要打开了解赣南苏区文化特色的最佳通道。

参考文献:

[1]荒坪.红土地与客家文丛-红色无际[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3.

[2]谢庐明,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分析评价与开发研究[J].党史文苑,2007(20).

[3]刘绍卫.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J].广西党史,2005(2).

[4]付小清.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古田会议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创新

古田会议精神是指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精神,基本内涵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团结奋进,求是创新”。国内党史军史学界关于古田会议精神的研究已经出版了傅柒生著《军魂:古田会议纪实》;黄宏、林仁芳主编《古田精神》;本书编写组编著的《古田会议精神读本》等专著,发表了不少论文,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古田会议精神的形成、内涵与价值。当前,在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念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凝练阐释古田会议精神内涵,正确认识古田会议精神的传承创新关系,在中国梦理念下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深刻阐释古田会议精神的科学内涵

古田会议精神内涵博大精深,特色显著。思想建党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精神的灵魂,团结奋进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本质,求是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追求。

(一)思想建党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无需认为古田会议精神与三湾改编精神、苏区精神或长征精神都有“坚定信念”的内涵,有雷同无特色之嫌,因为古田会议精神与三湾改编精神、“赣南三整”精神、井冈山精神、“东井冈”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本身就是一脉相承、承上启下的关系,内涵相同是自然的正常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创新发展关系的体现。古田会议决议将三湾改编提出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强调为“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②红四军进入闽西后,部队存在严重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想开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不愿做艰苦的群众工作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工作。因此,要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必须整顿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扰,以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和训练军队。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提出了纠正的方法,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不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不肃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担负重大的斗争任务。①古田会议决议详细规定了党员教育十个方面的材料,即:政治分析;上级领导的通告的讨论;组织常识;红军党内八个错误思想的纠正;反对机会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及反对派问题的讨论;群众工作的策略和技术;游击区域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社会经济科学的研究;革命的目前阶段和他的前途问题。具体规定了党内思想教育十八种方法,即:党报;政治简报;编制各种教育同志的小册子;训练班;有组织地分配看书;对不认字党员读书报;个别谈话;批评;小组会;支部大会;支部委联席会;纵队为单位组长以上活动分子会议;全军支队以上活动分子大会;纵队为单位党员大会;纵队为单位书、宣、组联席会;全军支队以上书、宣、组联席会;政治讨论会;适当地分配党员参加实际工作。古田会议决议还总结归纳了十大教授法: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要提纲;干部班要用讨论式。这样,首先从思想上加强了党和军队的建设,为造就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精神的灵魂。、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在领导创建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始终将军事斗争与红军部队的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将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唯一关键。”②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发展党员的五个条件:政治思想没有错误(包括阶级觉悟);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在实际工作中,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我党我军的好传统也得到贯彻落实,“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明证。

(三)团结奋进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本质。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光明磊落,如实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的工作,深明大义,在“九月来信”中明确肯定“以乡村为中心”的正确路线,号召红四军全体指战员要维护、的领导。以团结为重,不计前嫌,在的迎请下回到红四军领导岗位,主持古田会议决议的起草工作,圆满地召开了古田会议。致信中共中央说:“四军党内的团结,在中央正确指导之下,完全不成问题。”③上述史实就是古田会议团结奋进精神的写照。

(四)求是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追求。古田会议开创了一系列中国革命之最: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继“九月来信”之后首次阐述“群众路线”概念;在古田会议时期第一次形成“毛朱周”领导体制。《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提出的“群众路线”思想,被在新泉“望云草室”写进了“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并在创建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得到贯彻执行。中央“九月来信”还要求红四军全体指战员要维护、的领导,“应仍为前委书记”,强调“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④这就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奠定了重要思想和组织基础。、、三位伟人最终会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成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最重要成员。由此说明,求是创新是古田会议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正确认识古田会议精神的传承创新关系

“中国苏维埃运动有着浓厚的历史泉源,中国苏维埃运动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①古田会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包含新泉整训精神,上承三湾改编精神、“赣南三整”精神、“东井冈”精神和井冈山精神,下启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几种革命精神之间是传承创新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关联。理应整体继承,联合弘扬,协同创新。

(一)古田会议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发展。从井冈山时期(1927.10―1930.2)大范围来说,古田会议召开的时间属于井冈山时期,古田会议精神包含在井冈山精神之内,是井冈山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将古田会议精神单独提炼出来命名,其性质内涵与井冈山精神也是相通的,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古田会议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创造者是相同的,都是、领导的红四军和湘赣边、闽赣边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创造主体一样的基础上,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同的情况下,创造客体就是前后相续的类型,是相互关联的载体。因此,古田会议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表现出极深的相似性和内联性。

(二)古田会议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1月4日,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前后相续的传承创新关系。

(三)古田会议精神包含新泉整训精神,丰富了三湾改编精神。古田会议召开前夕,1929年5月、6月和12月,、率领红四军先后三次进驻福建新泉休整或整训,形成了以“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调查研究、严明纪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新泉整训精神。新泉整训是古田会议的前奏,为古田会议的召开作了前期准备。新泉整训精神与古田会议精神是相通一致的。古田会议精神与以“思想建党、民主建军,严明纪律,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三湾改编精神比较而言,也有继承性和相似性,是三湾改编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在民族复兴理念下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古田会议是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或改革开放新时期,古田会议精神仍然具有长远的时代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的理念下,要将弘扬古田会议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增加正能量,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将弘扬古田会议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②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将弘扬古田会议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培育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应该充分发挥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展示教育形式,通过反映古田会议精神的大量档案、图片、文物等展示,吸引群众参观瞻仰,起到教育观众作用。

(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田会议的优良传统为党和人民军队所继承发扬,1948年3月,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指示中建议:“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这一组织机构,认为“中共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上规定了的士兵会的组织,似较适宜。”①世纪伟人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同志就为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②“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③在这里,邓小平肯定了在红军时期的建党学说,认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同志”。今天我们传承弘扬创新古田会议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古田会议的伟大历史作用,从而进一步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牢固树立中国梦理念,正确理解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真理。要用古田会议精神和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精神去教育和塑造青年学生坚持中国道路,帮助青年学生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繁荣红色旅游是传承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的重要路径。古田会议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除古田会议会址外,还有新泉撰写古田会议决议的“望云草室”、工农妇女夜校旧址、士兵调查会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旧址、官庄农民调查会旧址、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部级文保单位,应该和古田会议旧址群、闽西革命旧址群、三湾改编纪念馆以及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遗址连接起来,构建一条源流明晰、联系紧密的红色旅游线路,供人们参观瞻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古田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光大。

(三)弘扬古田会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加正能量。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理想。他说:我们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

现。④从红船精神以来的中国革命精神所蕴含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最终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与神圣追求,是同志阐述的“中国梦”理想的历史根基。古田会议纪念馆可以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文物等陈列展览,集中展示古田会议精神和苏区精神,发挥纪念馆的观众教育作用。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盛虑衰,以共产党人的胸襟和眼界观察世界、判断形势,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不怕艰难、坚韧不拔,矢志拼搏、艰苦创业。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党员学习红船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党员学习红船精神个人心得感悟一

“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有敢于突破前人的勇气和智慧,自觉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坚持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创新的思想观念谋划工作,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详细]

“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盛虑衰,以共产党人的胸襟和眼界观察世界、判断形势,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不怕艰难、坚韧不拔,矢志拼搏、艰苦创业,努力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详细]

“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我们必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谆谆教诲,继续发扬“红船精神”,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

党员学习红船精神个人心得感悟二

“红船精神”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DNA”,与“三严三实”具有内在一致性,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迫切需要“红船精神”引领。

一、“红船精神”为落实“三严三实”提供了强大思想力量

“红船精神”是永载史册、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是引领时代潮流的精神旗帜,同样也为落实“三严三实”提供了独特而有力的思想力量。

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会让落实“三严三实”更有思想基础。“三严三实”深刻阐明了领导干部修身做人、从政为官、谋事创业的核心要义,其思想体系的起始、前提和基础,都源于我党宗旨。所以,落实“三严三实”需要打牢思想基础,特别需要夯实宗旨意识这个根基。而“红船精神”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是早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用奉献精神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会更加明白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自己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宗旨,这是共产党人全部光荣和价值所在;更加清楚奉献是人生价值本质体现,弘扬奉献精神就会使领导干部更加铭记党的宗旨,秉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有助于落实“三严三实”。

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会让落实“三严三实”更加务实有效。落实“三严三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有些问题具有功利性、顽固性、反复性,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敢于抓,不能直面矛盾问题,碰到一点阻力就停止了前进脚步;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反复抓,喜欢急功近利,问题今天解决了但明天又回潮出现了;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抓,不敢触动利益只做做表面文章等。这更需要我们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们正确看待落实“三严三实”所遇到的所有矛盾问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阻力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排除千难万险、继续坚持前行,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问题,闯出一片新天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三严三实”,出现新气象、抓出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会让落实“三严三实”更具科学举措。落实“三严三实”不仅仅是一次思想革命,更是一次行为规范。反思“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形成非常复杂,大多数是老问题,甚至是年年讲、年年改、改来改去还是老样子的棘手问题。特别是“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动自己的“奶酪”,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想改,如果靠常规方法,仅仅停留在开会作部署、讲话提思路、发文出政策上,是很难加以解决的。这些问题俗话说,用对方法做对事,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更加需要我们弘扬红船精神的核心——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打破传统束缚,把握特点规律,催生创新思路,凝聚群众智慧,坚持自我革新,敢于自我“开刀”,以推动这些棘手问题更好解决。

二、落实“三严三实”是践行“红船精神”的现实舞台

任何精神只有与大众践行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其指导价值。“红船精神”也不例外,需要找准践行载体,尤其需要把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践行“红船精神”的现实舞台。

“三严三实”与“红船精神”具有本质的内在契合。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要求,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是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做人的行为准则,其核心要义就是坚定理想、无私奉献、为民服务。而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灵魂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本质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与“三严三实”之间具有本质属性的内在契合性,都充分体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都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特别是都集中强调了坚定理想、务实为民的极端重要性。尤其落实“三严三实”反映了弘扬“红船精神”的本质要求,可把落实“三严三实”作为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内容,努力把落实“三严三实”融入弘扬红船精神之中,更加丰富“三严三实”的思想内涵,以提升“三严三实”的思想层次。

落实“三严三实”是弘扬“红船精神”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种精神要深入人心,除了本身的魅力外,还要有具体化的载体去展示与践行。x年4月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因此,有必要既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融入弘扬“红船精神”之中,更要通过专题教育,使“红船精神”被领导干部们所认同,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弘扬“红船精神”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达到深化“三严三实”目标。所以,落实“三严三实”有助于“红船精神”弘扬,不仅是弘扬“红船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弘扬“红船精神”的有效途径。

落实“三严三实”是弘扬“红船精神”的精彩篇章。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我市坚持把“红船精神”与“三严三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严的标准、实的要求,开展看一次展览、学一次党章、开展一次微型党课活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作出一次先锋承诺、看一次抗战主题电影、悼念一次革命先烈等“红船组织生活”七个一系列活动,努力争当敢为人先创新型、百折不挠担当型、忠诚为民服务型的红船旁好干部,为落实“三严三实”奠定了扎实思想基础。还有,为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深入实施“红船领航”计划;为推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开展“双推”活动;为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持以“两个责任”促进严在实处等,这些都是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起到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值得学习借鉴。

三、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行动思考

行动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需要激发内在动力、明确基本思路、把握重点问题,推动“三严三实”更好落实。

激发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内在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提高领导干部对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认识,才能产生更加自觉行动。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认识到,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既是充分利用“红船精神”推动工作的科学方法,也是落实“三严三实”的有效途径;尤其嘉兴是红船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既是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也赋予了继承弘扬的时代使命。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体在宣传引导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主阵地”作用,开辟相关专栏,特别是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进行良性互动,着力积极引导。还要重视典型宣传,发掘与宣扬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典型,增强宣传引导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尤其x年“七一”前夕,由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浙江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的“红船精神”研讨会在我们嘉兴举行,本次会议所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和研究成果,必将成为全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强大思想精神动力。

明确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思路。思路清晰,才能成效明显。要科学思考,严密筹划,尤其要画好“目标图”,瞄准当前“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凸显“红船精神”优势,提出可操作性的目标要求;画好“路线图”,确立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具体行动路线,让“红船精神”通过各种途径融入领导干部血脉。要注重打牢思想理论基础,组织学习“红船精神”,弄懂主要思想,把握精神实质,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性、自觉性、有效性;分析研究“红船精神”与“三严三实”之间相互关系,看到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是时代需要、现实要求、重要内容等,不断增强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紧迫意识;组织开展“红船精神“与“三严三实”理论研讨会等形式,深入研究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理论依据、基本内容、实践途径等,推动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有序开展起来。

把握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重点问题。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同样要突出问题导向,努力成为校正“不严不实”问题过程。对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央《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用“三个着力解决”进行了概括。《方案》列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代表性、典型性,在全市领导干部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所体现,需要通过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来解决。要坚持用首创精神破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问题,以敢想、敢说、敢干的胆略来创新我们的事业。要坚持用奋斗精神破解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等问题,夯实我们共产党人思想根基,始终做到对自己理想执著追求。要坚持用奉献精神破解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等问题,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坚持问计于民,正确使用权力,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

党员学习红船精神个人心得感悟三

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红船精神”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现在、属于未来。x年5月,同志在浙江考察指导工作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浙江工作赋予“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切实增强不辱使命的信心,以永无止境的追求、善谋新篇的担当,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价值引领功能。同志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文化建设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并强调“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铸造的伟大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红船精神”作为革命精神之源,本身就蕴涵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价值元素。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红船精神”是开展政治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引领。要将“红船精神”的学习宣传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与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尽心尽力为浙江改革发展而奋斗。

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精神激励功能。南湖红船不仅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也是锤炼政治品质、保持崇高精神的加油站。同志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深化“八八战略”,建设“两富”“两美”浙江都是长期的艰巨任务,尤其需要伟大精神的激励。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精神激励功能,更加突出理想信念,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不断锤炼品质、提升境界,着力培育为民情怀,联系群众在“密切”上下功夫,服务群众在“具体”上见行动,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更加突出责任担当,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切实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规律作出决策、用行动破解难题,真正把强基固本、大抓基层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深;更加突出创业争先,引导基层一线和广大群众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昂扬斗志,千方百计释放和激发改革红利、创新活力、发展动力,不负重托、率先发展。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杂志理事会去年召开了第三次理事会暨文化建设研讨会。会议深入学习了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请专家授课,围绕主流媒体怎样强化阵地意识、增强担当精神、创新宣传手段,怎样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主流文化,怎样将新四军历史研究成果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文化自觉

大家认为,做研究、做宣传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耿卫东就如何打造先进的军事文化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他说,要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大力培育军魂文化;紧紧围绕能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大力培育战斗文化;紧紧围绕作风优良这个强军之基,大力培育铁律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获胜。

转化研究成果 传播正能量

大家谈到,主流媒体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院长王骅书说,应该以新四军研究会为平台,以铁军杂志等主流媒体为中介,进行研究成果转化工作。要培养红色文化的专业作家队伍,向高端文化产品发展。同时,从高校中发现对历史与写作感兴趣的优秀人才,加以定向培养,从人才方面解决成果转化的基础性问题。

宣传“中国梦” 扩大影响力

大家在讨论中提出,要深入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浙江双马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冶平建议,媒体单位应该经常性地围绕“中国梦”开展社会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扩大红色文化、主流文化的影响力。盐城工学院社科部主任彭亮太说,要从铁军历史中深入挖掘爱国主义题材的故事和人物,以史实为载体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弘扬红色文化。

围绕中央决策 发出好声音

作为媒体,要重视将历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发出好声音,营造好氛围。这是大家的共识。溧阳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说,反映革命历史的艺术产品应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高,体现民族精神,以史鉴今,散发正能量。政治部文工团政治处主任温松华认为,媒体要拿出更多的版面来宣扬红色文化,广泛教育影响下一代。他们也将在今后的军旅文化创作中,加大对新四军历史题材的创作。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为了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流的红色文化备受关注,其研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以揭示红色文化的内涵为出发点,以澄清基本问题为核心,以解析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为主线,探究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的有效途径,以期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的系统化。

【关键词】

红色文化;内涵;价值;大众化;思考

1.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现状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所谓的“红色文化”如星星之火迅速展开燎原之势,虽然“红色文化”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被学者所研究,但是至今并没有对其进行一个权威且完整的定义,综合当前学者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对红色文化内涵的定义主要有一下几种结论。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典型特点即“红色”,而红色在中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即代表喜庆、权威和勇气,用红色来比喻和象征一种革命文化,它是相对于“白”而言的。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领导红色区域红军与“白军”对垒,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产生的。将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称之为“赤色”、“赤化”,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起也以红色作为自己的象征色,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旗帜和方向。所以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地整合后所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有一些学者基于红色文化的形态,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界定红色文化。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指客观存在的、有形的红色文化,如革命旧址、遗址、遗迹等;精神层面主要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制定的制度规范,如革命纲领、路线等,以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代精神等。基于红色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又从广义和狭义来界定红色文化,广义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和遗留的物质和在历史实践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纵观以上观点,红色文化内涵的不同定义,包含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等,它们也都代表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但是笔者认为诸多学者更多的只是站在某一个层面对其进行定位。笔者认为红色文化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传承和创新。第二,红色文化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创造和遗留的物质文化,也包括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所表现的精神文化。

2.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现状

目前,虽然学术界也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深远价值所在,并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不显著。当前对红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教化、传承、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价值。具体来说:第一,红色文化具有潜在的精神教化效应,中国革命的历史事迹、革命旧址、革命者可歌可泣的精神内核等都是教育后人的最佳教材,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呼唤着每个人内心对其的渴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更好地践行到实践中去。第二,红色文化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价值,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红色文化中所饱含的坚定理想与信念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向心力。第四,红色文化具有普遍的规范价值,红色文化的实质是人格、德行的教育,有利于丰富教育内涵,起到很好的规范行为的作用。第五,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同时,弘扬文化主旋律是必须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其自身承载着神圣的精神导向作用。第六,红色文化激励价值,红色文化催生奋进力量,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红色文化极好的激励教育作用。其次,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第一,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红色文化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第二,红色文化经济价值,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第三,红色文化文化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红色文化作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留给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有效抵制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侵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第四,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即影响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红色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引导文化正确发展方向,以文化的潜在影响力唱响社会主旋律。红色文化的价值研究都很全面,也很系统,但就目前研究态势,研究重心更多的集中于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红色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高扬其文化价值是适得其所。由于红色文化本身渗透着强烈的政治气息,肩负着党的红色使命,无疑在当前中国文化多元化进程中更多的被赋予了政治形态的价值。又鉴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遗留下的宝贵的红色物质财富,其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从而发展成为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综合观之,国内关于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有待商榷,如果红色文化过分的强调其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最终红色价值的最大化就会大打折扣,反而会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抵触情绪。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最终都需要回归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所以关于红色文化的价值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向文化价值倾斜。

3.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的思考

综合国内外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前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时热时冷,持续性和系统性不足;其次,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与红色文化价值的发挥与传承不相称;第三,由于红色文化自身时代性特点,国内相关直接研究出现较晚,尚未构成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官方定义、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与区别、红色文化的地位何在及红色文化如何有效的发挥其效用并实现其大众化未能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术界自1921年开始陆陆续续关注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但更多的依赖于国家政治导向,红色文化研究总体上还需要系统深化和拓展。我们深知,红色文化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弘扬红色文化在帮助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能够在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我们必须将红色文化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理应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运用各种传播方法,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深植于人们心底,自觉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并向下一代纵向交接,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生生不息。但是,在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过多的依赖政治宣传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被动的接受,并非万全之策,我们应该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先在先进分子中传播,进而实现大众化。借助新媒体,采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案例,扩大其积极的正面效应,最终服务于大众。而且我们也知道红色文化并不能自己走向大众,也不可能直接的吸引大众,这就需要我们以创新手段,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将红色文化浸润到每个群众的心田,从内心深入去接纳和行动,这才是红色文化价值得以实现的良好状态。

总结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红色文化都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有助于社会时代价值的提升,表现在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

作者:夏春花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8页.

[2]王以弟.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

[3]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4).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为了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流的红色文化备受关注,其研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以揭示红色文化的内涵为出发点,以澄清基本问题为核心,以解析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为主线,探究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的有效途径,以期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的系统化。

【关键词】

红色文化;内涵;价值;大众化;思考

1.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现状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所谓的“红色文化”如星星之火迅速展开燎原之势,虽然“红色文化”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被学者所研究,但是至今并没有对其进行一个权威且完整的定义,综合当前学者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对红色文化内涵的定义主要有一下几种结论。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典型特点即“红色”,而红色在中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即代表喜庆、权威和勇气,用红色来比喻和象征一种革命文化,它是相对于“白”而言的。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领导红色区域红军与“白军”对垒,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产生的。将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称之为“赤色”、“赤化”,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起也以红色作为自己的象征色,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旗帜和方向。所以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地整合后所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有一些学者基于红色文化的形态,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界定红色文化。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指客观存在的、有形的红色文化,如革命旧址、遗址、遗迹等;精神层面主要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制定的制度规范,如革命纲领、路线等,以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代精神等。基于红色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又从广义和狭义来界定红色文化,广义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和遗留的物质和在历史实践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纵观以上观点,红色文化内涵的不同定义,包含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等,它们也都代表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但是笔者认为诸多学者更多的只是站在某一个层面对其进行定位。笔者认为红色文化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传承和创新。第二,红色文化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创造和遗留的物质文化,也包括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所表现的精神文化。

2.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现状

目前,虽然学术界也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深远价值所在,并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不显著。当前对红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教化、传承、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价值。具体来说:第一,红色文化具有潜在的精神教化效应,中国革命的历史事迹、革命旧址、革命者可歌可泣的精神内核等都是教育后人的最佳教材,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呼唤着每个人内心对其的渴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更好地践行到实践中去。第二,红色文化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价值,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红色文化中所饱含的坚定理想与信念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向心力。第四,红色文化具有普遍的规范价值,红色文化的实质是人格、德行的教育,有利于丰富教育内涵,起到很好的规范行为的作用。第五,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同时,弘扬文化主旋律是必须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其自身承载着神圣的精神导向作用。第六,红色文化激励价值,红色文化催生奋进力量,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红色文化极好的激励教育作用。其次,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第一,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红色文化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第二,红色文化经济价值,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第三,红色文化文化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红色文化作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留给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有效抵制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侵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第四,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即影响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红色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引导文化正确发展方向,以文化的潜在影响力唱响社会主旋律。红色文化的价值研究都很全面,也很系统,但就目前研究态势,研究重心更多的集中于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红色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高扬其文化价值是适得其所。由于红色文化本身渗透着强烈的政治气息,肩负着党的红色使命,无疑在当前中国文化多元化进程中更多的被赋予了政治形态的价值。又鉴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遗留下的宝贵的红色物质财富,其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从而发展成为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综合观之,国内关于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有待商榷,如果红色文化过分的强调其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最终红色价值的最大化就会大打折扣,反而会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抵触情绪。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最终都需要回归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所以关于红色文化的价值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向文化价值倾斜。

3.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的思考

综合国内外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前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时热时冷,持续性和系统性不足;其次,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与红色文化价值的发挥与传承不相称;第三,由于红色文化自身时代性特点,国内相关直接研究出现较晚,尚未构成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官方定义、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与区别、红色文化的地位何在及红色文化如何有效的发挥其效用并实现其大众化未能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术界自1921年开始陆陆续续关注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但更多的依赖于国家政治导向,红色文化研究总体上还需要系统深化和拓展。我们深知,红色文化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弘扬红色文化在帮助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能够在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我们必须将红色文化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理应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运用各种传播方法,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深植于人们心底,自觉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并向下一代纵向交接,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生生不息。但是,在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过多的依赖政治宣传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被动的接受,并非万全之策,我们应该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先在先进分子中传播,进而实现大众化。借助新媒体,采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案例,扩大其积极的正面效应,最终服务于大众。而且我们也知道红色文化并不能自己走向大众,也不可能直接的吸引大众,这就需要我们以创新手段,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将红色文化浸润到每个群众的心田,从内心深入去接纳和行动,这才是红色文化价值得以实现的良好状态。

总结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红色文化都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有助于社会时代价值的提升,表现在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

作者:夏春花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8页.

[2]王以弟.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

[3]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4).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传承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但对红色旅游教育功能进行专门研究却并不多。通过对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认识。具体说来,这种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层面:

1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可以使成千上万革命前辈和先烈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事迹感染广大人民群体,使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抵制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革命先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分布在神州大地上的众多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正是这种精神的载体。

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就是弘扬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华夏沃土上,深深地铭刻在民众心坎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当前人们的出游过程中,大多数游客把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作为主要目的,这充分说明红色旅游文化深得民心。

2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红色旅游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处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红色旅游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我国公民的道德教育更进一个水平。红色旅游对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使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不断得到提高。

3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荣辱观

发展红色旅游,对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的增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价值对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红色旅游教育层面较广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都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从教育内容的层面看,它对培育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教育对象的层面看,它内容全面,形式多样,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适用性强,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部内容丰富且十分珍贵的教科书。

3.2 红色旅游感染力较强

旅游是青少年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他们将欣然接受。在参加了这些革命地旅游活动后,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对我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方面都有了亲身经历,正是这种亲身经历使青少年从实地体会到了中国革命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全过程,给予他们以真实的心灵震撼,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这样的教育才达到最佳效果。

3.3 红色旅游价值永恒

红色旅游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在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作用时,既要深入挖掘其优秀传统的内涵,又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活动中不断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培养广大未成年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同时,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利用红色旅游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能不断激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又能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远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 发展红色旅游,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开展红色旅游,则是党中央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4.1 通过红色旅游实现学习目标

红色旅游的出发点是通过旅游,达到学习受教育的目的。通过旅游,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效果。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和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心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大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通过红色旅游提升学习兴趣

红色旅游能使那些原本在书本上枯燥的历史资料演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使那些记载在书本上的英雄任务走下圣坛,贴近同学,产生亲和力。通过红色旅游,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感、特有的亲切感和独具魅力的美感,并借助这种内部诱因的支撑,使同学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3 通过红色旅游深化实践过程

当代大学生深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陶冶,垂青于理性思考和实践体验。而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通过旅游的方式把同学们所掌握的一些革命理论知识与活生生场景有机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学生们在倾听革命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切身体验,能更加真切地感悟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4 通过红色旅游开拓创新思维

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都在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式、新问题、新任务,如何结合实际, 研究解决新问题,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而红色旅游具有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特点,借助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融入到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使我们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5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培育优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体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丰富。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经历着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在经历着精神生活的变迁。时代进步导致的思想变化、不同文明交融产生的碰撞使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受到了冲击,人们的精神信仰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方向,凝聚力在淡化。同志曾说“人们精神上的丰富与充实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虽然在当前我们的民族精神并没有消失殆尽,民族文化并没有完全萎缩,但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失去民族的特色,失去前进的动力。优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流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危亡的政治危机。

基于此,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出重要决定,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培育民族精神,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与美德、弘扬我党在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为主流,对党内同志和和党外群众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但精神阵地的占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持久的正确舆论引导。随着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教育功能在人民观念中的深入,旅游界结合党中央的部署及时推出红色旅游的主题产品,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在全社会营造弘扬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和正确舆论导向。

6 结束语

综观红色旅游,它是新时期加强改进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当代优秀青年、开拓大学生思想视野、传承优良精神文化的一种创新性方式。因此,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这一系列重要教育功能,以达到人民群众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效果,是当展旅游业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更是当代一项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建宏.试析红色旅游的功能[J].商场现代化,2005,(12).

[2]殷盈.试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禹登科,易滢滢.利用红色旅游树立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J].科教论坛,2006,(4).

[4]钱兴成.红色旅游: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弘扬大别山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

大别山是革命老区,是在党领导下最早开展武装斗争、创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从1921年我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可谓"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孕育形成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28年白色恐怖和艰难岁月中,大别山老区始终"红旗不倒",其精神核心正是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影响,青年学生对党的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有所弱化。西方一些国家把青年学生作为重点,利用影视大片、网络等渠道,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输出价值观念,蛊惑人心。部分青年学生受其影响,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看不清、辨不明,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比我们好,认为物价上涨、医疗问题、食品安全、的根源在于"",认为我国应该效仿西方国家搞"多党轮流执政"。这些错误思想如不及时纠正,将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抵御错误思潮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大别山精神无疑是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教材。特别是近年来,红色文化持续兴起,唱红歌、看红剧、红色旅游开始逐步升温,为青年学生培塑理想、坚定信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要通过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铸魂育人,不断打牢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信念。把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认清优越性,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把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与学习党史、国史结合起来,从我们国家从弱小走向富强的光辉历程中增进爱党爱国情怀。

二、弘扬焦裕禄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今年到兰考县视察期间,号召大家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青年学生对焦裕禄这个名字虽然熟悉,但毕竟是90后出生的一代人。上世纪对焦裕禄同志的几次大规模宣传,未能影响到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有必要在他们中重讲焦裕禄精神,在他们心中深扎热爱人民的思想根子。

焦裕禄精神是非常博大的,青年学生学习弘扬这种精神,应该把握住一个方向,就是从焦裕禄精神中学习焦裕禄同志爱人民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当前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不少人的处世准则,甚至老人在街上摔倒了大家也不敢上前搀扶,必须教育青年学生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培养他们爱人民、为人民的高尚情怀,培养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感。

那么具体该如何学习弘扬呢?关键是要用好现有的学习资源。焦裕禄的名言、焦裕禄的故事,以焦裕禄为题材创作的歌曲、创作的影视节目、创建的专题网站非常多,要利用"两课"和业余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观看、浏览,形成直观的感受,引导他们从内心的感动中思考,为什么焦裕禄能得到大家的热爱?为什么他逝世50年了大家都还记着他?同时可以举办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刻感悟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尔后自觉学习这些品质,不断升华自己,为自己也为社会添加正能量。

三、弘扬红旗渠精神,培养青年学生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

当年,林县人民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创造了"世界第八奇迹",也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插在了民族精神高地。

一方面,要学习林县人民敢于吃苦、攻坚克难的豪情。1960年,为扭转群众吃水难、用水难局面,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启动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设。经过10万人10年艰辛努力,彻底改变了靠天等雨的恶劣环境。对比林县人民,不少青年学生身上娇气比较重,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奋斗,希望一切都由父母安排好,学习、交往、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是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而是选择逃避,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因恋爱不顺、分手而自杀的悲剧。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想去从辛苦、简单的工作做起,幻想着轻松愉快而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岗位。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应该时刻保持"重新安排河山"、"苦干不苦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干劲。

另一方面,要学习林县人民勤俭创业、艰苦朴素的精神。红旗渠建设中,群众自备工具、自带口粮,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节约每分钱,无一处挥霍浪费。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多生子女,娇生惯养较多,没有参加工作就开始追求生活高档次,特别是受社会上"高帅富""白富美"思潮影响,都把富有、享乐作为流行时尚,在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女大学生陪酒、坐台、"当小三"的现象。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严把勤俭关,培塑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防止出现比阔气、比档次等情况,真正让勤俭朴素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培养青年学生迎难而上的坚韧品质

中华民族有一则寓言、一种精神传承千年,寓言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青年学生虽然身在校园,但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将来也必然面对就业、创业的压力。这些现象,对临近毕业的学生来讲更为凸显。长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社会上的竞争,如何去面对生活里的挑战,如何去自食其力独自面对。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学生这种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显得尤为必要。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萧功秦: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木生:中国税务学会副秘书长

红色文化中有很多优良传统

记者:你怎样理解当前以红歌、主旋律影视剧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萧功秦:对红色文化做界定很重要,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红色文化中有很多我们优良的革命传统,比如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是值得后人去纪念和继承的。但有些“红”却是极“左”思潮的产物,它们同样分享了“红”这个概念。对此我们必须十分慎重。不能笼统地谈红色文化。

当前,中国社会对红色文化的解读已经发生变化,比如说《亮剑》,主题是显示共产党人的人性光辉,体现共产党人的人文情怀,背后更多的是弘扬民族精神,而并非以往的弘扬一种平均主义的乌托邦。我们现在的红色文化,更不是“”时期的“红色”了,而是包含了很多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

张木生:现在的红色文化是相对于当前社会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缺失信仰的背景来说的,它有着很现实的探索的一面,比如“唱红”之后出台的是民生政策。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重塑红色文化,实质是一种动员、一种舆论、一种唤醒、一种挽救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的手段和方式。

记者:红色文化能否再次给执政党带来强大生命力?

萧功秦:这个问题值得讨论,要特别慎重。如果说,从执政党“文化寻根”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这个民族也需要从历史上与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资源当中,汲取精神营养,以丰富自己未来的精神资源,其中当然也就包括“红色革命”积淀下来的优秀的革命遗产。

如今,当我们提倡红色文化时,我们的主观意图肯定是从它的积极面出发,但客观上,不能忽视的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尤其是十年“”时期,红色文化跟极“左”一套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在宣扬红色文化时,不自觉地激活了潜意识中的极“左”思维。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说,对红色文化首先要有明确界定,要从新时期视角与时代需要予以甄别与继承。

张木生:弘扬红色文化,目的是让执政党以及群众思考“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要到哪里去”。因此,弘扬“红色文化”是很正常的,是一种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手段。美国人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好莱坞拍摄的那些大片《巴顿将军》《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等,都是一种鼓舞。

红色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记者:你觉得红色文化能填补信仰与价值之缺吗?

萧功秦:不能够,它只能是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虽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单独依靠它支撑起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价值体系。我们现在是生活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应该吸收世界文明的各种优秀价值。如果我们提出让红色文化来主导我们的价值体系,这本身就意味着排他性。如果由政府来主导推动,这种做法也不太合适。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让它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接受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充分批评与质疑。

记者:那我们应该如何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

萧功秦:这是一个时代性的难题。现在的情况是,旧的已经被打破,但新的却还在摸索当中,某种程度上,中国处于价值体系的空白期。中国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让社会上各种健康的文化自主生长,相互竞争,并给予充分的时间。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找到一条道路:既符合我们的民族精神,又继承了红色文化;既能整合中国人的人心,还能跟人类的普遍价值接轨。

记者:在重构价值体系之前,需要坚持哪些前提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萧功秦:要坚持三种精神:和谐精神、公民责任精神以及自由创新精神,这三者都是世界文明发展中形成的公认的普遍价值。具体到中国身上,我们的“红色文化”中革命者的责任,可以转化为公民责任;我们的儒家文化中可以找到大同与和谐精神;而自由竞争与创新的精神则可以从西方文化中找到源头。概括地说,红色文化、儒家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都会对中国人未来的价值体系提供内容和方向。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嘉兴南湖;红船精神;和谐社会

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上海《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同志在文章中指出:“红船精神”的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且还进一步将其定性为:“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是党创造的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并把红船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的重要精神支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红船精神,建党灵魂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宣告了她的诞生。从此,“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那艘在波涛中轻轻摇晃的画舫,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1]中国革命的历史,从此书写出“开天辟地”的新篇章。在南湖红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和第一个决议,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并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选举组成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还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草案),[2]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政党存在的必要条件和灵魂所在。红船精神实际上共分为三层意思:

1.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红船精神的核心。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更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毅力。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还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都不能领导民众取得最后胜利,到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从此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灵魂。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指挥,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人类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当我们忘记信仰的时候,是这个民族的危机最严峻的时候;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缺乏信仰的时候,也正是这个民族开始拥有希望的时候。坚定的理想、执著的信念是我国早期共产主义先进分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共产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反动势力视之为洪水猛兽。在中共“一大”召开过程中,准备酝酿建党的关键时刻,又遭到法租界巡捕房暗探的袭扰。但思想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想信念,终于排除干扰,及时转移开会地址,顺利地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之后,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是红船精神的灵魂。

3.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红船精神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从中国共产党诞生那天起,就没有个人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党一贯的根本宗旨,也就是要求党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产党人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因此中国共产党也成为能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

因此,红船精神是我党在组织酝酿、宣告诞生及其随后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党优秀政党文化的重要源泉,是我党长期执政的精神资源。红船精神所体现的“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涵,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基础。所以,红船精神是我们的建党“灵魂”。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弘扬红船精神是提升政治向心力的政治资源;是增强全党凝聚力的精神资源;是激发不竭创造力的动力源泉。2011年10月,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这个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因为红船精神的政治文化功能表现为政治文化的认同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政治稳定功能和政治发展功能,也就是红船精神所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红船精神,代代传承

什么是红船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精神,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确定的那种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红船精神是“五四”以来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结晶,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与后来产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共同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共同构成了中国革命精神。可以说,没有红船精神,也就没有后来产生的其他种种革命精神。因为,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是红船精神产生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红船精神产生的理论基础;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是红船精神产生的组织基础。建党九十年来,红船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基本内涵、敬业奉献的人格典范和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成为维系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血脉,铸成一座中华儿女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回顾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走过的九十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势风雨飘摇、外敌恃强凌弱之际,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鼓舞下,在一次次血与火的锤炼与砥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同进步、共成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勤劳、智慧、坚毅一代代薪火相传,正气凛然、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气概成为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的烙印:、赵一曼、、、焦裕禄、孔繁森……广大共产党员们“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抛头颅洒热血”的担当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决绝,一直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奋勇前进,这就是红船精神在共产党人身上的具体表现。

为了保护南湖红船和弘扬红船精神,1959年国庆节,中共一大南湖会议所在地烟雨楼成立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从此,党的诞生地有了专门宣传、管理、保护、研究的专职机构。1961年和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两次正式公布嘉兴南湖烟雨楼(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会址)为省重点文保单位。1985年9月26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名。1991年7月8日和2003年10月27日,同志两次视察南湖,并于1993年2月24日,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2001年5月2日,同志视察南湖并签名留念。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2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一到任,就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了南湖红船,感悟革命传承。2005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同志又率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来到南湖瞻仰红船,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6月21日,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2006年6月28日,同志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奠基。2007年7月,同志率上海市党政领导班子考察南湖,学习红船精神……

三、弘扬红船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人自古向往大同世界,中国人对大同世界梦幻了千百年。其实,我们祖先追求的大同世界和如今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我国历史上,古人理想的大同世界社会是:天下为公,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而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大同世界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基本相当于我们的社会主义阶段与共产主义阶段。中国的孔老夫子和外国的马克思先生都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但是,无论是大同社会也好,共产主义社会也罢,都必须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是前提。如今,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其前提也必须是首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

1.进一步发挥党史宣传教育在弘扬红船精神中的重要阵地作用。红船精神是中共党史的重要载体,弘扬传承红船精神必须牢固坚定党的思想阵地,运用党的光辉历史这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党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红船精神。通过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而进一步坚定革命理想信念,践行红船精神,矢志不渝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拼搏奉献。

2.进一步把弘扬红船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去。红船精神的传承是个长期实践课题,以大力弘扬传承红船精神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正确处理指导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多样化。应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发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激发全党全民族拼搏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思想道德要求,有效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3.进一步紧跟时展要求,创新传承红船精神的方法和手段。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一以贯之的,其表现形式、宣传手段应该与时俱进。要紧紧围绕新形势下革命前辈奋斗不息的精神,把当前广大共产党员的思想作风武装起来,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真正把弘扬传承红船精神的过程成为一个修养党性、开阔视野、增长才智、陶冶性情的综合实践过程,成为一个主动运用革命实践经验、借鉴优良作风来证明现实难题的创新进取过程,与时俱进地宣扬革命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不断增强先进典型宣传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实效性。以各种生动活泼典型掌故来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领导干部要承担弘扬红船精神工作的领导责任。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必须切实起到为民服务,为群众做表率的作用。以鲜明的表率作用,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持续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竭动力,是中国革命之源。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信念支撑,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本。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追求,是我党的政德之基础。正如同志所提倡的“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红船精神的实质内容,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更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期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百年大计、千年之基、万年事业。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点,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而红船精神也在我党一代一代领导人身上传承、发扬光大。和谐社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的牢固基石,红船精神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不二法宝,也是全国人民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党走的最有力保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共产党是船,人民群众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弘扬红船精神,需要人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人人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