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也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现状,梳理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思路,并就高校如何应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发展挑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改革;思路;挑战

一、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设置概况与问题

1.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概况。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一门集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于一体的交叉复合型学科。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但是它真正起步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由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等综合而成,该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顺序多沿着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个板块进行,中间还会穿插有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课外实习等教学活动,专业教学内容复杂,涉及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造价管理、物业管理等知识体系。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和项目工程全过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和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面貌也焕然一新,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培养方向也日渐细化。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有:

(一)培养目标模糊。

国内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在工程经济专业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该专业起步时间晚,在专业培养方向选择、计划制定上都深受传统基础教学思想影响,重基础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并且,培养目标不明确,许多专业课程设置都非常滞后,那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二)教学内容重复,教学针对性差。

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涉及工程与管理多门课程知识,如工程施工、造价、建立与工程经济学知识等。只有处理好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许多高校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上都存在交叉、重叠等现象,如许多课程中都有工程流水施工方面的知识,但是几乎所有课程中的工程流水施工知识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缺少针对。

(三)不重视实践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都不重视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在课程设计中所占比重较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投入成本不高,许多高校都没有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缺少校外实习平台。

二、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思路

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根本目标。结合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要加快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评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应走导向型教学改革之路,要细化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与教学步骤,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教学平台构建,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实习基地工程项目横向课题为依托细化实践教学工作,并立足于外聘制和双师制师资建设规划扩充教师力量,然后在导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产学研团队,进行实践教学。

三、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如何应对挑战

1.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鉴于此,高校要拓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明确高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制定专业长期发展规划。其次。高校要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增设更多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课程如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投资等,在工程策划、投资、评估、设计、施工、监理课程体系中增加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再则,高校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设置上也要做出一些调整,积极优化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要求和职业资格考试需要,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深度与广度,与社会机构、有关部门携手构建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复合型工程人才需求。

2.加快教学内容改革。

在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是高校必须要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校按照宽口径项目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使该专业教学内容朝着“少而精”的方向发展。这也要求专业教材编写单位在专业教材编写中科学把握项目工程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一方面要尽量避免相关内容重复出现,以构建科学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则要不拘一格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新知识。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讲授,还要重视项目工程管理依据和背景知识讲授和引入,详细讲解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背景和发展演变状况,并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来教学,以拓宽课程教学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3.加强实践教学。

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投入,兴建校内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统一实验室管理标准、方法和措施,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与此同时,高校要以院系为单位,通过与企业、施工单位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合作实习机制,为师生教学实践提供平台。再则,高校还要为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师生参加专业服务和科研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工地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赛等,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同时完善实践项目全过程考评制度,严格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考核评分。高校加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更要就实践内容、实践模式和实践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与业界、行业协会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拓宽实践交流的渠道,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方法高效得当,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但是,结合实际可知,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短缺问题越加严重,师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学历、经验足专业教师,并针对教师队伍开展专业培训,不断丰富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鼓励年轻教师积极通过企业兼职、挂职等形式丰富实践经验,并聘请专业人员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程行业专家来校任教,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则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合作教学、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做好学生引导、教学总结工作,以培养学的创新思维习惯。

作者:肖何英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专业化队伍建设;项目管理

加强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由建设项目的专业性决定的,建设项目工程工作是一门科学,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建设项目的本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当代技术人员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春风化雨的管理工作,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和全方位的服务,以及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管理人员作为建设项目工作的最直接的承担者,必须实现专业化。只有推动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队伍存在着职责不清、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精力分散、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等弊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以影响工期,能够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等建设项目的活动。

1建设项目管理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就业门槛低,专业化不强。企业在选留、招聘管理人员时,一般认为担任过建设项目管理的、表现比较好、某方面有特长的中专生或一般人员就可以了。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企业各专项底层人员直接进入管理层,其中许多人既没有系统的管理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建设项目系统专业训练,且工作后的在岗专业培训不够,从而影响了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上水平和特色。1.2数量不足,管理工作深入不够。数量问题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难以保证建设项目工程的工作效果。项目经理作为专职主业化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规章制度的变化,项目经理工作的职能也将发生细微的变化,内容有所延伸,这都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并且协助项目经理的工作。1.3重视不够,影响队伍稳定。建设项目工程工作需要有一支比较稳定的建设工程工作队伍,但目前我国企业对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部分管理人员产生了消极情绪,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设措施

2.1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技术人才。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项目,以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项目经理、技术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技术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加强实践培养,依托项目工程、重点技术项目、管理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2.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适应项目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间竞争力为核心,以经营科和项目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2.3工程师等高层技术人才培养和建设。适应走新时期建设项目发展道路和建设工程技术设备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机构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2.4建设项目管理专业化。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化的建设,在这个大的范围里面注重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建设。2.4.1提升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全过程项目管理的优势,只有通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企业对每一个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优化建设方案、工程设计并组织实施,才能做到综合利用资源,节省投资。2.4.2推行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推行现在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推行科学、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是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资质标准的引导,使企业能够重视科技进步重视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4.3加快培养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专业人才是企业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工程建设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既要注重造就一批精管理性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还要注重培养项目前期策划、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项目管理人才,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鼓励企业在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资源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能够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水平项目管理人才,同时要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让人才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得到锻炼成。2.5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在建项目经营业绩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是一个专门的科学和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2.5.1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技术人才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下,对刚刚发生的自适应计时的新形势。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2.5.2合理整合,配置专业化管理人才。企业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配置,将作为制定,实施和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依据和支点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机制,根据收集的“按需社岗,公开招聘,雇用择优”的原则,吸引了大量建设项目管理人才。2.5.3建立科学评价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是促进建设项目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企业应根据建设项目的业务特点的管理,根据起草中的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必须调查系统工程项目管理。2.5.4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类别,多形式的培训框架,包含了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业培训和建设项目完善的管理实践训练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的成果,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中的科技成果管理,提高人员素质。2.5.5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让员工和管理人员树立使命高于一切、一个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切实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对于工作满怀激情,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维护大家的利益,注重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为建设项目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3结论

总的来说,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队伍的要求不仅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同企业对于建设项目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的经营理念和核心思想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文中所说的经营理念,核心思想就是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真正的让这个管理队伍服务于整个的建设项目。

作者:黄玉芬 单位:漳县公路管理段

参考文献

[1]杨志舜,谭国良,章永红.浅谈建设项目才人培育[J].商品与质量,2009,8.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从目前我国各大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的发展现状上来看,多数都引进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指导实践,实现企业发展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相关的市场营销人员较为关心的重点。项目管理理论能够在营销实践中得以具体的应用,尤其现实意义,主要是针对现如今市场营销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赋予项目管理理论的新背景。从项目管理理论自身来说,其本身就具有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同时期内容的丰富性较为突出,可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市场营销工作的长足发展。

二、项目管理理论在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无论从项目管理理论本身还是市场营销的基本特点方面来看,其在市场营销工作中体现出的具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笔者就从项目管理的具体实践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1.市场营销实践的组织过程。从市场营销工作的组织过程上来看,其科学性和严密性较强,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情况下,市场营销的内容都是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的。第一,要从企业发展的宏观方面来制定完整的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第二,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营销现状来对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整,进而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最后,在整个市场营销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效益和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进而发挥其优势所在。在此过程中,项目管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营销工作计划、实施以及完毕之后。2.市场营销时间各个环节当中的项目管理。企业在进行决策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进行企业的宏观调控,在这一阶段就应用了项目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计划制定。在企业制定重大战略目标之后,对于市场营销的方向存在着一定总体的定位,通过项目管理工作可以进行计划的制定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将市场营销工作根据内容以及性质来划分成多个组成部分,对每一个部分进行细致地推敲和管理。将每个部分所使用的时间、资源以及资金等等内容进行详细地计算,然后将营销的内容落实到营销工作人员身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市场营销工作的协调统一,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了企业的人员参与量,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市场营销活动的具体执行。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采取切实可行的营销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够将营销管理的效果发挥到最佳。要根据具体的市场运行的特点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特点来进行资源的采集和分配,要充分重视营销活动的协调性,将市场营销活动看做是一个主体来进行配置。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市场营销活动执行的过程中,加强对营销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进而提高营销活动的办事效率,提高营销的数量,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在营销活动中进行项目调整和风险的规避。在进行具体的市场营销活动之前,需要进行计划的制定,也就是市场营销的初步规划。但是,这种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实际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计划将进行改进,进而实现营销方法的最优,增加其在市场营销工作中的作用。这一过程就是根据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来进行项目的调整以及对风险进行很好地规避。(4)市场营销实践项目的结果。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终结并不代表这市场营销的结束,我们还要总结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结果。这里的结果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就是实际工作当中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过程当中的执行力如何,潜在的市场消费力量是否得到了壮大业绩是否得到了提高等;而另一方面需要总结的结果就是针对我们本次的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本身而言的,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和需要弥补的地方。

三、结语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及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旅游专业技能,具备旅行社及酒店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本专业能掌握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应用文写作等工具性基本知识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经营管理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能培养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和导游讲解、带队领队、接待服务等工作能力、旅游酒店相关工作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评价分为毕业论文评价、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三个部分。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一)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结合本专业所学的各课程理论知识,结合毕业实践单位或具体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选定某一题目,写一份毕业论文。字数3000~4000字。根据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评分。

(二)岗位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由学生带回学校。

(三)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本考核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从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中,任选一项考核。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方案撰写阶段,每个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在对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进行调查或实际工作、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幻灯片制作,每人的成果经评阅教师评阅计为单项得分。第二:现场考核阶段:以每个人为单位汇报和展示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现场评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相应的现场得分,单项得分加上现场考核得分,即构成了本项目化考核的分数。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1.文档考核评价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 策划方案;应用技能: 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策划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字数1500~2500字。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策划书、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策划书、某一旅游企业或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调查分析报告;应用技能: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估价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游酒店管理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字数1500~2500字。

2.现场考核评价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PPT讲解;应用技能: 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个人基本素养及专业技能的整体表现;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时间为20分钟,每位学生利用幻灯片汇报和展示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一)毕业论文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及评价要素的内涵、分值如下:

1.平时表现:严格遵守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工作努力,态度积极主动,4分;

2.选题:选题符合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能较好地联系社会经济实际和毕业实践单位具体情况,4分;

3.文献综述:掌握本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并有自己的见解。能正确引用相关文献,2分;

4.论文内容:第一,思路清晰,概念清楚,文笔流畅,撰写规范,字数达到要求,6分;第二,善于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全面、正确且有一定深度,6分;第三,论文有创见,且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4分;

5.论文格式:格式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2分;

总计得:30分。

(二)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

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如下:

1.工作作风 5分: 服从领导,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责任心强。(5分)服从领导,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较强。(4分)尚能服从领导,工作表现一般,有一定的责任心。(3分)不服从领导,工作马虎,责任心差。(2分)

2.岗位业绩 10分 :在具体实践岗位上迅速适应,有很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在具体实践岗位较快适应,有较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分)在具体实践岗位适应,有一定的业绩。(6分)不能很好适应岗位、没有工作业绩。(4分)

3.岗位能力 10分 :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独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全面掌握各项技能。(10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一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很好掌握各项技能。(8分)尚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基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掌握一定的技能。(6分)操作能力较差,基本不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4分)

4.组织纪律 5分: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90%以上。(5分)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75%以上。(4分)一般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有时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3分)组织纪律性差,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2分)

综合得分30分。

(三)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价标准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选题、问题把握、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规范要求,合计(20分)。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符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范围。(4分)问题把握: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方案具有建设性、实用性。分析过程正确、合理。(4分)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4分)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6分)规范要求:封面、字体、字号、段落、图表等符合规范要求。(2分)

(2)“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调查分析内容、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调查分析材料、规范要求,五项内容各占4分,合计(20分)。

调查分析内容:调查项目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调查过程全面、方法得当,分析过程科学有理、正确;

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

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

调查分析材料: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施性。

规范要求:方案过程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层次性,封面、字体、字号、段落符合规范要求。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合计(20分)

知识运用:对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的熟练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内容的充实。各占2分共4分;

PPT制作:格式:文字、图片风格统一,格式规范,版式合理。视觉效果:色彩效果、图文比例、动画美观、合理,符合汇报主题。内容:内容精练、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符合汇报时间要求。设计思路:符合陈述思维,导航、超链接清晰合理,过渡恰当。各占1分共4分;

表述:语音:普通话规范,口齿清晰,语音纯正。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语言:语言流畅、准确,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影响力:表达自然,情感得当,富有感染力,具有气氛调动能力。各占1分共4分;

礼仪:形体语言:坐、立、行的姿势优雅得体。服饰:大方、得体、统一。举止:从容、端庄、适度。态度:精神饱满、态度亲切。礼貌:主动、规范、得体、尊重评委。各占1分共5分;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沉着冷静,抓住重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准确无误。共3分 。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

1.毕业训练动员(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公布毕业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2.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一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十周)

3.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第六学期,第一周);第一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第二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4.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一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二)考核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PMO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制药行业的政府监管和行业规定,要求医药企业具有行业特性的标准化管理;制药行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具有适应性的项目管理;制药企业引入项目管理的战略行动和科学决策,使管理者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都具有具体的管理载体和高效的执行基础,借力项目管理,有效规划企业各类项目,提高各类项目运作的效能与效率,项目管理已在制药行业被广泛应用。

制药企业项目类型较多,有研发项目、产品实现项目、生产工程项目、生产体系认证项目、管理体系改善项目、技术创新项目等,每一类项目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又存在着数量不等的项目需求,各个项目可独为一体,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面对不同的项目组合,企业如何从战略层面进行整体布局,全面把控,如何从项目筛选、立项、资源配置、项目实施、项目收尾等过程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减少项目重复与资源浪费,一个专业性的项目管理执行机构在制药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PMO建立的必要性

研发项目独为一体,仅从产品研发项目的角度进行设计,不考虑市场人员的市场调研信息,那么研发的产品否有卖点、是否有市场,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有成效?对于新产品的立项,前期的项目筛选及立项审批由谁来把控?研发产品的中试等环节与生产的排产计划是否充突,是原有上市产品的计划生产任务重要还是研发过程所需要的小样重要,谁为优先?GMP认证与生产是否冲突,工作如何有效安排,看似独立的项目,如何有效地搭接,提高效率与效能,协调工作由谁来完成?

部门墙和部门导向成为阻碍项目获得高绩效的最大障碍,保障多项目良性有效的同步运行,一个从项目规划层面开始对项目进行组合管理的机构会承载企业发展的需求,担当企业领导层及项目运作层的桥梁,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而成立一个专业管理机构是必须且必要的。PMO的建立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二、PMO的作用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给不同项目团队一个能更有效运作的最佳环境与功能。它为项目提供技术与行政管理支持、建立工作规范、明确项目管理流程、制定考核机制、协助执行教育培训;支持许多不同的项目,资源可以充分共享,本质上它是一个整合与分配资源,协助项目管理委员会决策的神经中枢。

立足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整合企业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资源。一方面它需要实施项目组合管理,将不同类型项目及项目组合的管控及协调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紧密捆绑在一起,确保项目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内项目资源的协调中枢,项目知识资产的集中地,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

具体而言,PMO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项目管理制度流程的制定;(2)组织对项目的评估,监控各项目的执行,整合多项目的信息,对领导决策提供支持;(3)项目管理专业人才梯队的培养;(4)项目管理的知识管理。

三、项目监督与项目监督指导

为了有效地推进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个必要的项目监督指导机构――项目管理专家委员会对PMO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项目管理专家委员会由项目管理的专家及各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一方面在项目立项及重大事件定论前,有专家的专业评估及不同部门的专业性意见作为基础,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各部门领导能更有效地了解部门人员除职能工作,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执行状态,更好地协调部门资源,有利于公司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管理办公室是项目管理的组织及监督执行机构,项目管理专家委员会和PMO的组织关系,如图1所示。(图1)

PMO可以是一个专设的部门,也可以是一个管理部门的分支,但必须被明确其专业职能及职责,进行企业所有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其成员可以由专职及兼职人员组成。

四、PMO的职能

PMO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协调、监控的职能,具体体现在:(1)协调组织公司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形成项目论证方案;(2)组织项目管理专家及相关人员,召开项目立项论证会议;(3)根据立项论证会议的结论意见,形成项目论证结论并报领导审批,获得审批后项目正式立项;(4)针对立项后的项目,提出职责性资源配置方案和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冲突,职责性资源配置编制在项目任务书中;(5)编制项目任务书,报领导批准后下发;(6)协助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团队和召开项目启动会议;(7)审核批准项目经理提交的初期项目总体计划和后续的阶段计划或报领导批准;(8)监督项目阶段结果的获得,组织阶段评审、差异分析和督促检查纠正措施;(9)根据项目进展状态,组织项目阶段结果评审会议和形成评审结论;(10)依据项目经理提出的验收申请,组织项目验收,或提交验收结论报总经理审批;(11)针对项目重大的基准变更,审批项目变更方案或报总经理批准;(12)根据年度项目计划制定公司项目奖励概算,项目在立项阶段确定项目等级,在项目阶段结束时根据绩效考核提出奖金数额并报总经理批准;(13)建立公司项目管理档案移交公司档案室,收集项目管理人员评价档案并移交人力资源部。不断积累公司的项目管理知识和经验,提高公司项目管理综合能力,等等。

五、PMO管理的内容

PMO对企业所有的项目进行管理,包括项目的立项筛选及定级,分配项目资源,核实项目进度、费用、风险,对所有项目的资料分类整理,对项目及人员的资料进行管理。

1、项目立项筛选。(1)组织项目管理专家委员会及各相关人员进行项目的论证;(2)负责依据公司文件进行项目等级的确定;(3)负责项目任务书的完成。

2、项目执行过程监控及项目绩效管理。(1)项目阶段监督与验收管理;(2)项目变更、中止、终止管理;(3)项目阶段考核、奖金额度确定与奖惩制度。

3、项目知识管理。(1)项目总结评价文件的归档管理;(2)项目技术文档的归档管理;(3)项目人员任免及考核文件的管理。

PMO所执行的项目管理工作,如图2所示。(图2)

六、结语

PMO是企业内部项目管理的中心,是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效能的关键部门,是企业实现多项目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的必需。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者、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协调者、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持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仅从PMO在制药企业的建设必要性出发,简要分析了PMO的职能及作用,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以供探讨。

(作者单位:西安华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专业建设基础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专业建设的载体。没有高质量的师资,不可能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也不可能培养高质量人才。“211”理工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比较薄弱,师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福州大学自设置该专业以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1)从“985”高校引进优秀博士6名,这6名教师现已成为专业的骨干教师;(2)支持5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使得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3)聘请“985”名校博导兼职担任专业教师,为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不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和交流会,承担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充分激发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把师资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尽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建设目标、实现方式等差异,专业建设有着自身的逻辑和特点,高质量的师资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质量的专业。所以,做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工作,非常有必要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采取措施激发每一个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把师资的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1)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对于参加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的教师,学院给予相应的工作量。如参加1项校级教改项目,相当于完成了1/20年工作量;(2)鼓励教师发表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根据学院政策,发表在一般刊物的学术论文不计工作量,而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论文则计算工作量。根据目前学院工作量计算方法,每篇教学研究论文计7个工作量,高出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工作量40%;(3)提高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中,提高教学工作量系数的权重;(4)要求并鼓励教授担任本科教学工作,规定教授每学年必须承担最低本科教学时数,并以相应权重计入工作量;(5)认可各项校级以上教学奖项的工作量。通过以上措施,避免了重点高校广泛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极大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有效地把师资力量转化到专业建设上。

(三)调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专业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由于社会治理环境的变化,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治理社会的理念、模式、方式、政策等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相应地,对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不能只从理论和学科逻辑上研究,而非常有必要展开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为确定特色方向,优化课程体系等提供依据。只有这样,专业人才培养才能经得起社会和人才市场的检验。第一,调查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口径很宽,至少有二十几个专业方向,选哪一个方向作为突破口,取决于师资情况,更取决于社会的需要。2007年,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突破口,是经过人才市场调研反复认证的结果。第二,加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建立多渠道的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系统,多渠道了解信息,采纳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方式、课程、实践等环节的建议,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多渠道了解就业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的要求。通过会议、集体或个别交流、专门调研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知识、实践等方面的要求,并作为调整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第四,到其他兄弟单位,尤其是公共管理类专业较强的“985”大学调研,了解和学习他们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和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为我所用。第五,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公共管理改革和动向,为课程设置、调整以及课程内容的更新等提供依据。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管理,公共管理也是专门服务于政府等部门的学科,公共管理类专业需要政府改革的动向,这也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显著特点。最近党的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很多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社会治理、廉政建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必要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或开设专题讲座,或安排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讨论等,这也是本专业建设下阶段重点努力的方向。

(四)结合学校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征,不同学校根据师资力量和办学传统在理论和实践上各有侧重。一般而言,“211”理工类大学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内的文科专业总体上比较薄弱,突出专业方向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福州大学理工见长,文科相对薄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时,专业基础政治学学科比较薄弱,缺乏相关学科的支撑,几乎是从零开设,和其他很多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985”高校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重复其他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道路,无疑永远落后。在这种形势下,只有结合学校理工学科优势,走靠特色取胜的发展道路。1.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发展方向1998年专业调整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口径非常宽广,涵盖了以前十多个专业,每个学校的专业方向各有优势。自2005年起,经过两年的调研以及院(系)内部反复讨论和论证,2007年最后确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并从2007年起,逐步调整专业培养计划,按照“成熟一门、开设一门”的原则,逐年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现已开设了8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把人力资源管理确定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年级公共管理类学生选择专业时,第一专业志愿的人数从不足10%逐年提高到50%,约占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总人数的一半。2.突出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福州大学理工见长的优势学科,在专业课程中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信息技术与定量分析、行政决策理论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一系列定量分析理论与技术的课程。在体现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特色和优势的同时,拓宽了专业口径,为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了更好的专业平台。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内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突出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鉴于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相对薄弱,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而且也应成为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建设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特点的实习场所。现已建成了7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可满足全部专业学生课程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其二,提倡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实践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鼓励案例教学与讨论。提供典型案例,结合理论知识探讨;其四,要求毕业论文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后,夯实实践性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安排了11门专业实践性必修课程。

(五)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思路、特色和措施等是一定外部环境下的产物。有关专业建设宏观性纲领性文件(如相关制度、人才培养计划等)以及微观的措施(如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前者为专业建设奠定制度保障,后者使专业建设落到实处。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并要随着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运行的相关制度,如请假制度、调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堂教学、课程考试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研究与改革等相关制度,通过完善以上相关制度,为专业建设保驾护航。2.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关于学生培养的目标、课程安排及要求的纲领性文件,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可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特色方向不断体现的过程。以特色课程为例,从最初的1门增加到了现在的8门,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的核心课程。3.积极承担各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抓手,也是做好专业建设,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鉴于此,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公共管理系就一直重视各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自2009年来,共承担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1项,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25篇,获各类教学优秀以及教学成果奖20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4项。通过以上措施,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近四年来,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了120多篇高品质的学术论文,承担了60多项的横、纵向科研项目,其中省级以上纵向项目22项,国家社科和自科基金项目4项,有代表性的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三十多项。专业建设有必要解决教学和科研相脱节的问题,专业建设和科研相结合,使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专业建设的优势。具体措施如下:(1)开设教授专题讲座,原则上要求每位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每学期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2)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3)毕业论文选题,尽可能让学生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据近三年的毕业论文选题统计,90%的论文选题时根据导师的研究课题确定,或作为导师研究课题的构成部分;(4)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高年级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结论

(一)“211”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充分利用理工学科优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以人文社科见长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而“211”理工院校一般人文社科较差,理工学科较强,如复制综合性大学专业建设的模式,无疑永远处于追赶的过程中。所以,“211”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应充分利用工学科优势,实现学科融合,突出优势和特色。

(二)“211”理工大学同样可以建设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在文科专业中,“211”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差距相对较小,只要理工大学充分发挥理工学科优势,找准特色方向,完全可以构建区别于综合性大学成功的专业建设模式。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筑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在目前建筑项目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现在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虽由传统的单一总包管理模式向现代专业化交错管理模式转变,但与先进的管理模式尚有一定差距。除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单位完成外,大部分施工任务仍由建筑总承包自行组织完成的。专业化程度低,劳务队伍素质不稳定,使得总承包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进行管理。由于缺乏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工具也得不到良好的应用。下面本人根据目前省内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加之本人在本地区从事多年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对项目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施工分承包管理做一下简单的探讨。

一、加强项目管理专业化、提倡专业分承包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起初所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实施、完善等活动。但整个项目在进行中不确定性程度比较大、复杂性比较高、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如环境、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由上述特点可知,加强项目管理专业化是目前社会所必须的,而专业的分承包方式可以提高整体项目效率,将在项目的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成为现代的管理工具,它是在不断完善的分包体系里发展出来的,适应于分包管理体系的环境。因此要全面的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分承包体系。

二、分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

1、项目施工中分承包管理模式所体现出的优越性。

1.1、以合同为基础。

分包商与总包商都以法人的地位签署分包合同。由公司的发包职能部门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承揽总包项目的分包工程,签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部管理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掌握着较项目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公司的采购发包管理更为规范和程序化,公司集中管理发包,能够在市场中找到更有价值的分包价格,有利于公司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项目分项发包这是由项目管理层根据项目需要,自行寻找和选择分包商,由公司授权项目部与分包商签定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这种方式效率高,发包便捷,项目管理较为有力。

1.2、施工组织管理简捷。

①、在分承包管理模式下总包单位管理较为轻松。不论总承包商、分包商、总包项目部、分包项目部都是由项目施工工作联系起来的,分包商项目部被总包单位和总项目部管理:总项目部和分包商企业及分项目部的关系,无论是在企业级还是项目部层次,都是以合同关系来联系的,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也有利于在管理中找到平衡,转化冲突。论文格式。在法律约束下,对分包商的激励、处罚、控制将强化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只要违反合同就可能带来诉讼。所以分包商必须非常重视合同管理。这有效的减轻的总项目施工的管理难度。

②、分包单位以单体管理相比之下较为简单。在分包合同中,事先要求分包商有义务将与总包或其他分包进行协调配合,并且分包商有权收取协调配合费。使分包商明确知道,有义务配合总包和其他分包商工作,这就增强各方的管理意识。其次专业分包公司相比总承包公司,人员专业素质高,专业设备齐全,公司规模小,易于管理。

2、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2.1、分包商工程质量不佳。不管分包商信誉好坏,在材料选购方面,均有可能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因为分包商在本专业上有信息优势,技术价格知识较非专业人员丰富,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最佳选择就是以次充好,材料性能上相近,但品质价格上相差甚远,这种做法很隐秘。

2.2、分包商造成工期拖延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双方都有原因,总包有可能在整体计划安排中存在缺陷,产生工作面没有创造出来,协调不够导致分包方无法实施;分包方也可能在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人员、机械周转不及,管理不善,导致工期顺延。

2.3、现场配合协调有局限性。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管理,这在分承包管理中是很常见的问题,分包方处于节约成本,保护自己,分包商总是专注于个体的施工管理。如:文明施工逃避责任,生产质量推卸责任,工具和材料、工作面独占使用。这种局面给项目的管理造成很的困难,而且由于相互推委,往往不能很好解决,不仅增加项目成本,而且降低项目整体效率。

三、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观望

1、 专业化程度更高,使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更精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要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论文格式。

2 、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的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进行组合来完成工作。论文格式。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的组建,分包商会更多的参与总包的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

3、 管理将更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也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4、分包商将趋于更多的自我管理。 由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任何建筑企业都有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种考验。施工队伍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这种趋势将使企业压缩规模,加强内部管理,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也迫使施工总项目管理企业加强对分承包企业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江士昭 《项目管理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版

(2)缪长江《建设工程经济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学生大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

(4)余永祯《实用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一、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概述

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在80年代末期逐渐形成规模,90年代后期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大加快。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开设该专业的仅有部分工科高校,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各高校加强了对该专业的重视,提高了招收学生的力度。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学生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基本项目设计能力及管理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由于工程项目的开展与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法律、自然科学、工程信息的获取与应用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等都包括在其课程内容体系中。此外,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市场意识、工程项目成本意识以及国际工程项目承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等,以适应工程项目环境市场的要求与变化。

二、当前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各高校在开展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自身办学特色为导向,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课程纳入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等,而对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经济类课程重视较低,开设较少,部分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同时,由于理工科学生对文史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使得经济课程未得到学生的重视,导致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知识掌握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力资源价格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这对其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对环保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具有重要作用。环保项目的开展与实施需要以项目管理的理念为依据,从项目成本、效益、进度及工艺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以项目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并进行最终筛选。工程项目管理对环保项目经济、环境及管理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开设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三、促进环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环保行业的发展形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通过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将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知识内容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融合,突出环境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充实学生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在把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环境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项目的组织策划、投标与招标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应对环境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管理措施与方法等加强重视,以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为依据,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设置。

2.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要求学生深入掌握教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工程项目的规划能力进行培养,以课堂讲授的方法结合讨论、练习及实践训练等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进行检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对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施工及运行等知识进行模拟和展示,扩充学生的知识信息量,使其对教学内容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3.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未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不能全面把握和综合反映。因此,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采用“442”式的考核方式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即课后作业与课程小组表现成绩占40%,课堂测验占40%,共两次分别占20%,平时课堂表现成绩占20%。针对课程教学改革前学生论文写作形式化及抄袭的问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实践教学的缺失,教学内容未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以应付的态度完成论文作业。因此,在课改实践中应加强对实习作业的重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环保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对项目执行的可能性进行归类总结,就不同情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反映在论文中。教师在对学生论文进行考核时应就其内容的逻辑性、流畅性、完整性等几方面进行评分。

4.以学生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让学生填写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的方式能够及时将教师的授课情况反映出来,作为学院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各方面的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作用。在反馈表中应将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态度、效果以及学生的建议等方面的内容涵盖进去,发挥出促进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jor. Referring to some of the author about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e use the technology of informatization for teaching reform. Then according 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we desig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build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hou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scheme of teaching reform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zation.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are all improved.

P键词: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教学研究;工业工程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teaching reform;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181-05

1 概述

工业工程是关于系统设计和改善的学科,是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制造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学科对世界的经济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认为美国正是由于工业工程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工业工程学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具体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制造系统相关的基本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管理理念及技能的培养,力求使学生成为具备工程实际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学科教育的骨干课程,主要关注项目的有效规划管理、执行与控制等内容。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项目的管控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帮助企业实施项目时达成Q(质量)、D(时间)、C(成本)等多维相互制约且矛盾的目标。目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小企业的管理运营改善等工作。据统计[1],国内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3%,吸纳了75.5% 的就业人口,创造40.3%的利税。而企业的项目管控工作,对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管理,可有效实现降低库存,缩短订单交货期,控制产品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的争力。因此,有效引导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项目管理课程,让学生具备应用相关理念方法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工作也被大多数院校列为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觉得课程理论性太强,学起来有些枯燥,兴趣不浓。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由于实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限制致使教师偏重理论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难以发挥;此外大多数学生对项目没有感性确切的认知,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实际的联系,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

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许多教师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研究。赵浩宇[2]分析了高校项目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和情景推演的教学方法;程敏[3]基于分布式认知视角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活动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媒介三个方面探讨了项目管理课程分布式教学观的转向及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吴振华等[4]通过比较《项目管理》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教学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践性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董雄报等[5]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及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总结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实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楚岩枫等[6]分析讨论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区别,从《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深度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袁华[7]指出了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析了从教师能力,教学团队,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以上教师的研究都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进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两个角度出发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参照已有教师的改革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及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2 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分析设计及其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

2.1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简介

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是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来整合项目现有的生产、物资、技术、设备、材料、财务、管理等资源及时有效的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便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对干系人的需求及满意度进行及时的干预,以便最大限度地让各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促成项目的成功,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S着科技的发展,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以人工劳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管理的传统方式造成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引进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外,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深化改革,促进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项目管理信息化工具进行项目管理,达到了企业简化管理流程和提高项目成功率,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基于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可移植性及便利性,信息化技术可以和教学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可以把具体的项目信息化模型在课堂里完整呈现给学生,让理论教学有的放矢,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空对空的填鸭式传授。

2.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和一般管理类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会展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应做有效区分。我们认为应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该课程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最终应对项目及其管理技术形成深入认识并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手法改善项目管控绩效的相关技能。课程的体系设计应紧扣工业工程师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围绕工业工程师对项目的掌握、认知及管理改善相关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考虑及未来智能制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等远景目标,我们设计了课程体系内容,并制定了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内容对应表,如表1所示。

项目管理课程就是要在企业在面临项目多维度且互相矛盾的目标抉择时,提供恰当的管控技术与手段,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目标,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学生要想掌握这一核心能力,必须构建必要的知识脉络体系。图1中,本文给出了由各知识点构建而成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项目管理知识脉络体系。在该体系中,我们以对项目的基本认知和对项目管理的基本认知为基石,以项目外部环境的整体把控与分析及内部组织过程资产的使用及构建为支柱,以项目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及收尾各过程中所涉及的子过程为各层架,构筑了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屋,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全面达成企业的项目管理目标Q(质量)、D(交期)、C(成本)及满足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要搭建了这样的知识体系脉络,就可以对项目管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认知,能够对项目管控过程进行调研分析,然后本着工业工程的问题意识,用工业工程的专业手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助企业提高项目成功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基于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一定要从分析与改善着手;所以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理论一定要和分析与改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能为企业创造真金白银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信息化技术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有了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可以对其分析,优化,改善,“实施”并确认改善效果。

2.3 信息化技术和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

信息化技术基于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快速的建立项目管控模型,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让理论教学言之有物。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可有效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的空洞无物等缺点,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有效知识体系的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型构建完成后,基于该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项目管控的关键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任意调整项目计划模型,验证改善效果,从而深化工业工程改善意识,建立工业工程意识的项目管理理念;同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学习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在实践环节中,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己设置项目模型各环节参数,自己建模,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项目,制定计划,模拟执行,模拟改善,形成执行――模拟――改善的PDCA循环。最终形成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与课程设计的全方位体验式学习与实践,强化、固化关键知识点,形成具有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3 结合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实践案例

本节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给出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

在讲授项目管理的进度优化环节时,资源均衡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对该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建立简单的项目模型(如图2所示),然后基于该模型进行现场资源分配,信息化管理软件会实时绘制出资源需求曲线(如图3所示),让学生实时的看到资源在各任务之间的参与程度,理解资源需求曲线的绘制方法及逻辑。

在图3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未经优化的资源需求波动距离,非常不利于项目的有效管控。在讲解了资源平衡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在信息化软件窗口中实时调整甘特图中的任务开始时间,资源需求曲线随之马上发生变化(如图4,图5所示),学生可实时看到资源平衡的动态过程。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知,以及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兴趣激发,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该部分理论知识时都会兴趣盎然,参与讨论资源平衡的基本原则,最终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

通过对项目计划的动态调整,让学生充分对比各种进度计划下的资源需求情况,以及进一步讲解资源平衡的原则,从而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资源均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改善思路和方法,对进度优化中的关键概念也深入了解。

4 教学结果分析与讨论

笔者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和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前后学习该课程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92%的同学认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容易接受,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学生普遍反应,采用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项目管理课堂,感觉言之有物,学之有用,兴趣很浓。此外,笔者也对前后两年的考试卷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针对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在各知识点的得分率普遍获得提高。比较枯燥的环节各类计算部分,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后,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大幅度提高,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知识体系的掌握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充分扩展。

5 结论

本文基于信息化技术对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详细设计,教学体系和内容更加贴合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然后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及构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实践体系和课程设计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教学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昕,秦志辉.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签(2014)[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2:23-45.

[2]赵浩宇.高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35-36.

[3]程敏.基于分布式认知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6,8:27-28.

[4]吴振华,王亚蓓.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建议[J].大众科技,2015,4:82-84.

[5]董雄报,张学龙,李军.工业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3,8:89-95.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峰体验课程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 实施方案

一、引言

高峰体验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上的皇冠,它是指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具体目标是把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结束学业的仪式,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高等学校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够解决项目管理问题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学校开设高峰体验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高峰体验,对此人们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威基纳(T.C. Wagenaar)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极点体验(culminating experience),通过学习这种课程,学生可以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杜瑞尔(R.J.Durel)将其定义为“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具体目标是把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结束学业的仪式,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一种有计划的学习体验,要求学生合成先前学习的内容,并把新知识与既有知识基础整合,以解决模拟的或者真实的问题”。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改进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十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营造高峰体验(Culminate with a Capstone Experience),呼吁在本科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或几个学期,通过一门课程最充分地利用前几年学到的研究与交流技能,集中在一个专业项目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该报告还对开设高峰体验课程提出了五项具体建议:一是高年级习明纳尔或其他适合专业领域的高峰课程要成为每一个本科生学习的一部分。最理想的高峰课程应该将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凝聚到共同参与的项目中。二是高峰课程要使学生达到继续修读研究生学位或进入专业工作领域的水准。三是这样的课程是早期探索为本课程的高级阶段,要扩展、加深、整合整个专业领域的经历。四是专业项目可以是在以前的研究经历和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是只要有可能,高峰课程要使本科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和研究。报告倡导将高峰体验课程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尼尔逊(Tomas K.H. Nilsson)和弗尔顿(Joan R. Fulton)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实践上的多样性指出:“虽然高峰体验课程的定义因系、因大学而不同,但这些定义都包含一些核心因素,都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换句话说,高峰体验课程是本科生课程上的皇冠。”

二、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目的与方式

1、教学目的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是在管理科学(项目管理)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前面几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组建项目团队进行一个具体的项目策划与运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达到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实践。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问题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管理的技巧。

2、教学方式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采用集中时段教学的方式,开展招投标真实环境模拟教学、校内外专家理论和实践前沿性讲座、团队拓展游戏、组织答辩委员会以及验收答辩会、论文撰写与指导、讲授、参观、具体案例研究、实践锻炼、团队项目研究、书面交流、口头交流、个人研究项目、无领导型小组讨论等。

三、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

1、教学大纲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

2、实施方案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方案具体分为八个模块,具体章节安排如表2所示。

(1)理论和实践前沿性讲座。从校内外聘请5—8位项目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省级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教师或管理咨询公司的工程师,为学生讲授项目的策划、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创新性的项目管理思路和框架。

(2)项目团队组建。学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确定团队组织形式,并制定团队章程,明确团队各个成员在所属团队中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并组织各个团队开展“心心相印”、“驿站传书”、“解手链”等加强团队凝聚力和领导者执行力的拓展游戏活动。

(3)项目可行性研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综合分析,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项目策划方案对比分析。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完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比选报告。

(5)项目招投标模拟训练。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比选报告等资料,进行相应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包括招投标机构的设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标公告的、评标标准的制定、评标专家的选择等内容,最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各团队进行模拟项目招投标,力求在模拟真实招投标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项目运作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资料,进行相应的运作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的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成本预算、质量控制措施等报告。

(7)项目结项与验收答辩会。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报告等资料,进行相应的项目结项与验收阶段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算书、项目的审计报告、项目的成果汇编,最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各团队进行项目的验收答辩会。

(8)项目的总结与汇报。各项目团队将各自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招投标报告、运作管理报告等资料整理成册,提炼各自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和实践性成果,在管理学相关刊物公开发表一系列论文,优秀项目推荐参加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使学生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注: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671019);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R.J.Durel.The Capstone Course: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1993(21).

[2]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2004(11).

[3] T.C.Wagenaar.The Capstone Course[J]. Teaching Sociology,1993(3).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项目;项目任务;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特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创新人才即未来蓝领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

《机床电气与PLC》是高职工科机电类专业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典型专业核心课程。一方面传统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不适合高职高专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而另一方面,没有正确理论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实践。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2篇

 

我国正式引进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始于1999年,2005年有了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教育[1]。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相继在工商管理专业、电子类和工程类等专业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2]。高校一线教学人员对于如何开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实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适应于《项目管理》课程的轮环式、研究型、合作学习式、案例讨论和沙盘模型等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3-6]。但是,目前的教学研究大多针对工商管理、电子类和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还鲜有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将对此展开一些探讨与分析。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教学必要性

 

目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有关项目管理知识的教学,一些学校是单独设立了《项目管理》的课程,一些学校则没有《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而是将之融入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教育当中,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项目管理的方式使用越来越多,而公共事业的项目管理与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在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国际国内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也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项目管理》课程,以适应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

 

1.公共项目不断增多。公共项目即是作为一种政府对社会进行义务承担和履行的具体形式[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调节以及政府对公共项目管理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强,使得我国公其项目在规模以及管理层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公共项目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公共卫生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教育项目、文化项目和体育项目等。仅以部级公共卫生项目为例,2014年所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就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健康中国行、全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新家庭计划、幸福家庭项目等诸多项目。

 

2.公共事业项目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目标性、整体性和渐进明细性等特点,项目管理相对于职能化的日常公共事业管理来说,有着诸多的不同点。如项目管理的工作环境更加开放,需要与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打交道,沟通难度更大,有着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期望需要识别;项目的目标性使得项目目标在计划、实施和评估中处于核心地位,结果管理比过程管理更为重要;又如项目的独特性和项目产出的渐进明细性也使得项目过程不可能完全遵循既有的程序和方法完成任务,需要有内容、手段等多方面的不断创新等等。因此,项目管理更需要能够容忍风险,更需要高度协调和保持创新性,整体性要求也更高。运用行政管理或一般公共事业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对项目进行管理会面临诸多的不适应,甚至会因此而产生问题让项目停滞不前。

 

3.现代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不断被积累和提升。随着公共事业项目的不断增加,不乏对中国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与探讨,这一领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不断被积累和研究,而这些经验和研究都可以丰富理论的教学。如关晓红认为我国公共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目标以及实施目的需要明确,需要法律制度跟进[7]。张江涛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管理存在招投标主体行为不规范、缺少专业评标人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监管上存在疏漏等问题,建议重视资金管理、加强对投资监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进行法制化管理和实行代建制[8]。贾俊明等人认为我国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制度建设滞后,尚未能形成适应于中国的模式,评价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树立公共支出的绩效意识、完善项目绩效评价的法规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绩效评价信息和结果的应用和做好各项配套改革工作[9]。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设置建议

 

1.教学性质与教学目的。进行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一般管理知识、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一般管理知识是学习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管理学是从其中分支出来的一门学科。而掌握一定专业领域知识也为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具体领域的管理需要掌握的信息,需要在遵循专业领域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管理项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从事公共事业项目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与日常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同,项目管理特有的理论、流程和技巧,从而具备对公共事业项目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能力。

 

2.教学内容。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国内外的教材主要有两种编排体例。一种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课程进行介绍,即按照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的管理过程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五部分。另一种方式是按照项目管理的内容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九大知识体系,即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笔者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第二种教材,一方面这类教材的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联盟的权威著作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体系一致,另一方面按照九大知识体系来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对项目各方面的管理形成整体印象,更容易理论传授,也有利于其未来从事项目时能够尽快入手。因为学生毕业后往往是在从事公共事业机构的某个部门干起,在参与项目管理时往往也先从某个方面如财务管理、质量控制或人事管理开始,而不会一下子成为项目经理/负责人。

 

3.课程考核。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10-11]。《项目管理》的课程考核需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期末的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50%,平时成绩比重可以高于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也要比较灵活,将课堂案例讨论、各类项目文本写作作业、团队作业和考勤等成绩按事先商定的标准计分,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应用上,功在平时,于讨论、练习和实习之中提高项目管理的技能。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探讨

 

与《管理学》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不同的是,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时,更容易呈现“高不着低不就”的情形,一方面觉得项目管理很简单,认为按照管理内容、程序和格式操作即可,另一方面面对项目管理实习时,甚至在大学生的小型社团项目管理实习时也无从下手,试图用传统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本科《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技术介绍为主,能更多激起学生兴趣的管理艺术介绍较少,如果不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在不断的积极思考中教学相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无法学习到专业需要的管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除了采用相对较多的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方式,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课程可以在多边形定理、挣值分析、项目时间计划强制和依赖关系分析、项目沟通障碍及应对和合同谈判等较难理解或技巧性较强的理论教学中,选择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案例进行研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自己参与的项目,也可以从项目管理网站、专业研究文献和媒体的报道中选择国际国内的知名项目。为保证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要做到:(1)事先准备案例,提前布置学生思考;(2)案例分析交流可以在理论教学前,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后。前者重点放在案例自身问题和学生应对策略中的问题发现上。后者侧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在既有知识/经验上的进一步创新;(3)案例分析过程中,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既要尽量给予学生自主权,不要过度干涉,又要在偏题或者需要支持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2.项目文书写作练习。公共项目的管理在从项目的启动到项目收尾阶段都会形成很多有形文件,对学生相关文件的撰写能力培养也是“项目管理”教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项目管理九大内容的活动中都有一些格式文件,如项目变更申请书、项目章程、时间网络图、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招标文件、总结报告等等,而不同的项目中这些文件虽然格式要求不尽相同,但关键内容相同,建议教师在教学各类文件内容与要求的同时,从政府网站、大型公共的项目网站、国际国内项目管理研讨会,或从事公共项目管理人员那儿获得文书的格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课堂交流点评。需要注意的是,书写文书练习时,为减少一些专业领域知识缺乏而带来的文书书写困难,教师可以不规定领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领域锻炼文书书写。如果限定具体领域,专业性又很强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事先的专业知识支持。

 

3.团队作业。项目的高风险性和整体性使得项目管理更强调团队精神与团队合作,每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围绕项目经理的管理和项目目标的要求,齐心协力完成项目任务。因此,在《项目管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作业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方式,对改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管理团队作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去演习,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项目团队中,配以小组安排的项目人员角色,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当然,项目团队作业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更高,也很费时间,因此,不宜过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在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变更和项目自我总结会议(教学过程结束前)三个环节安排团队作业,每次给予学生2周的时间准备,需要团队在完成任务后准备一个包含关于作业过程记录、作业结果和活动反思的小组报告,PPT汇报,但汇报人员由老师在小组成员中任意选定,团队分由老师打,而成员的得分则由每次作业的组长/项目经理打分,成员的平均分为老师给出的团队分。团队作业分计入平时成绩。

 

4.项目管理全程参与式教学。为加深学生项目管理过程和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参与式教学的设计也要体现整体性特点,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一个项目进行全程作业。在项目管理概述介绍结束后,即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5-7人,分组依据由学生自己选定,大多会选择以宿舍为单位并依据个人的要求进行微调分组。分组确定后,在集成管理一章中,小组完成项目选题和团队命名,其后的项目文书写作、团队作业均以此项目为基础完成。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可交付物/活动成果按项目过程重新进行整理,并对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经验形成个人和小组总结,也作为平时作业的一部分予以打分。

 

作者简介: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3篇

 

目前,我国香港地区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DBA学位项目,并有部分大学的DBA项目通过了国际认证。我国大陆地区也有部分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一起合办DBA项目,如中欧国际管理学院和尼斯大学合作开设的DBA项目;少数大学开办了DBA培训班。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对DBA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使我国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工作者对DBA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也为我国今后开设DBA项目提供参考,本文对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的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theAssociationofMBAs,简称AMBA)如何认证DBA项目进行探讨。

 

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于1967年成立,是专门从事MBA质量认证的独立机构,是世界三大商学教育认证组织之一,也是全球最具权威的管理教育认证体系之_。随着DBA项目在部分国家的开设与发展,自2006年起,AMBA开始对DBA项目进行认证,截至2012年6月,英国、荷兰、法国、秘鲁、中国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8个项目通过了AMBA的认证。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DBA项目须具备如下条件:_是在过去3年时间里至少培养出3名DBA;二是如果学校有MBA项目,那么只有在MBA项目获得AMBA认证之后,才能继续进行DBA项目的认证。换言之,经过认证的MBA项目是DBA项目认证的前提条件。不过,如果学校不提供MBA项目,DBA项目的认证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被接受。AMBA对DBA项目的认证要求分为两部分:_是对提供DBA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二是对DBA项目本身进行评估。

 

一、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的联系与区别

 

DBA学位与EMBA、PhD学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从学位层级来看,DBA学位与PhD学位都是博士层次,EMBA则是硕士层次。从培养对象来看,DBA项目与EMBA项目的培养对象都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掌握了很多管理技能,希望通过合适的途径怡当地表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新发现、新思想,并与更多的人来交流与分享,进而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与升华,但是D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需要拥有

 

MBA、EMBA或同等硕士学位,EMBA项目培养的高级管理人员仅需要大学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PhD项目的培养对象是能在理论研究或学科发展方面有所创新或贡献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的人。从培养目标来看,DBA项目的培养目标是使高级管理人员成为“学者型领导”,他们能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管理问题;PhD项目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者或理论研究人员。正是由于DBA学位与EMBA、PhD有上述区别,AMBA对该学位的认证设定了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二、AMBA协会对学校或学院的认证要求

 

AMBA在对DBA项目进行认证之前,首先要对提供该项目的学校或学院进行评估。一般来讲,接受AMBA认证的学校或学院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要有能够清晰表述和定期审核的怡当的理念。该理念能反映学校或学院的优势,并认可研究和研究训练的重要性。第二,具备清晰、可信和连贯的战略,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或学院拥有的资源、约束条件及使命。第三,要有清晰的可实现的治理政策。学校或学院的所有成员都能参与发展其治理政策。第四,要有市场合法性、安全的资金保障和制度连续性。第五,要有相对独立的身份,对决策如下事项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如战略发展、教育资源的管理等。第六,从事学校或学院管理的组织要完整而且有效,该组织要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并能控制机构的未来。第七,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人群并且对其产品要有不断发展的市场意识,学校或学院要经常听取雇主的意见。第八,顾客导向,关于学校或学院与管理界的关系要有明确的阐述和有效的政策[3]。

 

除了上述要求外,学校或学院必须提供能够培养DBA学生或者是哲学博士或硕士的明确依据。学校还应该在内外部审核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拥有培养博士水平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资源,如图书馆、计算机、高质量的研究设施、商业数据库等。

 

三、AMBA对工商管理博士项目的认证要求

 

什么样的DBA项目才能通过认证?AMBA认为-所学校或学院提供的DBA项目需要在培养目标与结果、教师与学生、课程结构与论文评审、学习模式与学制等方面达到1定的标准才能够通过认证。

 

1.培养目标与结果

 

AMBA从三个方面来界定培养目标和结果:_是预期的培养目标,二是教育结果,即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三是雇主期望DBA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

 

DBA项目要培养的是商业领域中“学者型领导”,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_,有助于跨学科的管理专业实践水平的提高;第二,使研究生具备从事商业管理研究的能力;第三,通过商业管理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第四,通过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使研究生具备解决真实的、独特的商业问题的能力[3]。

 

就知识和理解力而言,DBA毕业生应该达到如下水平:_是在商业和管理的_个或多个领域中,在深入掌握和理解知识方面达到博士水平;二是具备创造、整合新知识的能力;三是彻底掌握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管理研究方面的知识;四是具备为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辩护的能力;五是具备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改革和管理变革的能力[3]。

 

雇主期望DBA项目的毕业生具备下述能力:一是能带来新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对解决新出现的商业管理问题产生影响;二是能向专业和非专业的听众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三是能采用创新或创造性的方式解决商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四是能领导组织变革;五是能在各种各样的组织环境中工作[3]。

 

2.教师与学生

 

学校或学院应该为DBA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教学环境,其中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首要条件。要想获得AMBA认证,从事DBA项目教学和论文指导的大部分教师都要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有可靠的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记录。教师尤其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水平或研究成果要在国内达到优异水平,部分要在国际上达到优异水平。学校或学院要制定合适的教师发展政策,确保教师能够持续满足高标准。学位论文是衡量DBA学生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准。因此,学校或学院需要为每个DBA学生配备至少两名论文指导教师,这两位教师应该具有优异的研究成果,至少有一名导师有作为哲学博士生或工商管理博士生导师的经历,另一名导师的研究领域必须与DBA学生的研究领域相同。

 

攻读DBA学位的学生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_是拥有MBA学位或管理领域的硕士学位,或者是持有同等专业资格的人;二是有潜力满足DBA项目的学习与研究要求的成熟的、有经验的管理者。_般来讲,学生在获得MBA学位或同等学力后,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才可以攻读DBA学位,特殊情况下,有3年工作经验也会被允许[3]。

 

3.课程结构和论文评审

 

DBA项目的课程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位论文,二是课程。在攻读DBA学位期间,基于研究而做的学位论文是授予DBA学位的基本条件。该论文不仅要在管理专业实践的提高方面作出贡献,而且应该在理论框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等方面作出贡献。该论文要求达到博士水平,并且必须通过口头答辩。答辩委员至少要有两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其中_名必须来自校外。如果论文的写作和陈述用的不是英语,那么必须将其全部翻译成英语,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不同学校对论文长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英国阿斯顿大学要求论文的字数大约在8万字左右,而我国香港科技大学要求在5万字左右,并要达到能出版的水平。

 

关于课程,研究方法训练课是DBA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项目的管理和研究陈述[3]。其他课程由学校或学院决定,这些课程应该达到博士水平。香港科技大学的DBA项目包括8门课程:_门必修课程,商业研究分析与设计;两门核心课程,学生可以从如下三门课程中选择两门:经济计量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与咨询;管理研究统计分析;5门选修课,从高级商业战略、高级金融管理、商业决策的方法论、战略供应链和后勤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前沿问题、领导力研究前沿等数十门课程中选修5门。此外,还有2次为期4天的研究小组活动[4]。为了拓宽学员的视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还邀请了世界_流的学者和企业家开设讲座。

 

4.学习模式与学制

 

DBA项目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模式,全曰制、非全曰制、远程或开放学习或多种模式相结合。关于学制,一般要求是全曰制3年,非全曰制4年。由于攻读DBA学位的大多是公司或企业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既要学习又要兼顾工作,因此,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非全曰制或远程学习模式。

 

如果学生采用远程或开放学习的方式,学校应在如下方面确保学习效果:第_,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学校的研究设施和图书馆资源;第二,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团队要密切合作;第三,确保学生与指导教师团队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第四,确保学生与其他学位项目成员之间的互动;第五,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监管;第六,保证课程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第七,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

 

四、结论

 

在全球化时代不断变化、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素养,更需要具有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正是对此要求的回应。对大学或商学院来说,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的开设有利于巩固大学或学院与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成为大学发展重要关系网的有机组成部分[5]。而这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开设DBA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自1998年批准设立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一临床医学博士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设立了5种专业博士学位,分别是临床医学博士、兽医博士、口腔医学博士、教育博士和工程博士,分布在医学、教育学和工学三个学科门类。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该方案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共分两步走:“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精神,深入论证,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气由此可知,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

 

1比较与借鉴

 

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专业学位的大发展。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选题内容 工程管理 工作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32-03

毕业设计是学生继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之后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抓好这个环节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事业心,形成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毕业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题。选题对毕业设计实施时所进行的调研、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具有引导作用。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它对毕业设计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课题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广度较大和知识体系面宽的专业特点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眼花缭乱,茫然不知所措,给定题带来较大难度。另外,学生存在既有认识深度、理论深度和毕业去向的差异,这对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要求。[2]如何恰当、高质量的选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考验。本文拟根据有关文件对毕业设计的原则要求,吸取教学同仁的经验,结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体会,从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这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选题工作首先是一项给目标定位的工作。这里所说的目标定位是指对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程量的目标定位,即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标准。从选题到定题的过程,也就是确立选题内容、深度、工作量的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标能为学生毕业设计后续工作的实施指明方向。

一、选题内容的定位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

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

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 。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

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

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

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

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

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

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

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题,其落脚点都是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问题。在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进行,并立足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要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绳。编制开题报告也应是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环节。对毕业设计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应有机统一于毕业选题工作中。要做到内容恰当、深度适中、工作量与内容深度相匹配,这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核心所在、目的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珍,陈章,王军.工科毕业设计选题原则、类型及方法[J].高教论坛,2004(1).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是较早设置的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浙江农论文联盟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老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被评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批准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对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2)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农倾向明显,就业去向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并无差异,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2009年,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随即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适时调整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经管单位等从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引进包括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引进。建设期内,共引进博士7名,其中国外高校1名,国内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请4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农林企事业单位人员、3名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为兼职教授。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基层挂职锻炼。建设期内,5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中国科学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访学,5位教师到农村基层或农林业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既掌握学科前沿又了解农村实际),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显著优化。高级职称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为54.1%,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博士学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为2011年的54.1%。教师由原来主要毕业于林业院校,改变为既来自国家重点农林院校,也有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2)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建设期内,共立项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8项,科研经费达4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sci或ssci、ei、istp)收录18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各类科研奖励共20项。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教学研究成果奖、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共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1)构建“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着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由两个平台构成,公共基础平台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学分合计为40.5,占总学分的24.5%。为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保证。

第二,强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实践环节。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林业概论”、“现代农业概论”等课程设有实习环节,“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均设有模拟实习。二是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主要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期1周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三是设置“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经济调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显特色。为了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按方向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块(选修模块ⅰ),二是“农林企业管理”(选修模块ⅱ)。

转贴于论文联盟

(2)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期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论文联盟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列入校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4门,通过学校验收的8门。“林业经济学”和“林业财务与会计”2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于2010年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验收。②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在已有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会计学基础》、《林业财务与会计》等教材的基础上,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同时,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如“林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有实习环节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习辅助资料。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倡导国际参与式课堂讨论方法。如在“林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乡村快速评估技术(rra)和参与性评估方法(pra)时,设计一些主题,以行政班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展开。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如“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各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堂的过程中,开通网上讨论,使师生互动不断加强。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1)构建“一、二、五”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除课程实习外,构建了“一、二、五”分类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指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二”指两个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台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平台。“五”是指五个支撑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两个支撑点,面向优秀学生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大型专题调研”三个支撑点。

一是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实施,构建“基于应用性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在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中期论文。中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有实际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支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在毕业论文环节,强调选题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通过实施中期论文,强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2007-201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校级优秀论文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例,第1周为外业调查,第2周为内业整理和综合分析报告撰写。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工作,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这一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综合实习,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报告”得到全过程的训练。经过多年的实施,综合实习制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大型专题调研等第二、第三课堂,构建“基于创新型目标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上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成功申报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6项。大型专题调研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参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专题调研。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挑选了共28名学生参加了农业经济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参加大型专题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主要抓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

一是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00m2,下设6个实验分室: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分室、金融模拟实验分室。建设期内,新增教学设备(包括软件)近158万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近432万元。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新建实习基地11个,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达21个。

二是图书资料建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除由学校图书馆提供外,由学院图书资料室和专业特色资料室提供。经济管理学院图书资料室,每年及时采购能反映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图书资料。现有藏书1.5万册、学术期刊310种、报纸40余种。同时,建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资料室1个,现有各类资料和藏书800余册。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几点思考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就业趋向是以非农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等)为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体现特色与优势,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务“三农”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除通过对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的调整与优化外,更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打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路子。

其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密切结合,全方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