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态农业论文范文

生态农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态农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态农业论文

第1篇

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针对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黄羊河集团公司抢抓机遇,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措施。在甜糯玉米、制种、芦笋、辣椒、果品等作物上全面积推广使用粘虫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生物诱芯、生物农药等物理及生物防病、防虫技术。果品公司有1000亩果园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3年黄羊河肉羊养殖合作社被甘肃省农牧厅确定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迄今,黄羊河集团共有2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二)规范农产品生产技术措施

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公司注重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成立技术研发中心,推行院企合作,加快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近年来引进推广甜糯玉米、芦笋、辣椒、洋葱等作物新品种12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膜下节水滴灌、玉米精量播种、“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物理(生物)防虫等先进农业技术。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以及肥料等农资投入品的统一购入、统一管理、统一发放,使农业新技术得到了快速、高效推广和应用,同时杜绝了不合格农资产品乱购乱投现象,确保了农产品生产投入品安全。

(三)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重点做大做强食品公司、种业公司、蔬菜公司、果品公司和肉羊养殖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发展。食品公司主要从事甜糯玉米、芦笋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现有标准化甜糯玉米种植基地2万亩、芦笋基地3000亩,已建成3000万穗真空保鲜甜糯玉米生产线、4000吨速冻玉米(蔬菜)生产线、2000吨玉米干籽加工线各一条,年产值1亿元。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HACCP、ISO22000、GAP及出口食品种植基地备案认证,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种业公司主要从事玉米杂交种繁育、油葵制种,每年落实制种面积3万-5万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现代化良种加工中心,拥有一套700吨/批玉米果穗干燥系统,一套10吨/小时籽粒干燥系统,一套10吨/小时精选分装加工流水线。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2000万元。蔬菜公司年生产销售脱水蔬菜1000吨、辣椒酱1.2万吨、鲜洋葱1万吨;果品公司建有标准果园1万亩、建成1万吨恒温气调保鲜库,生产的金冠苹果、皇冠梨、早酥梨销往全国各地;养殖合作社已建成8个规模养殖小区,养殖户160户,年出栏肉羊6000只,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各产业均形成了规范的基地栽培技术、生产管理规程、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主导产品的科学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

(四)探索节约生产模式

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公司探索发展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体系。一是引进大型饲草收获机、柔丝机、打包机,开发便捷式塑料包装青贮饲料等,在收获农产品的同时,对玉米秸秆等产品辅料进行收割青储,成为肉羊养殖优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二是充分利用甜糯玉米秸秆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玉米果穗苞叶、玉米芯、穂柄、穗尖、花丝、不合格玉米果穗、麸皮等副产品,经再回收青储或粉碎风干后,成为养殖业的辅助饲料。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的发展又能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形成“玉米种植(加工)秸秆等副产品加工饲料畜牧养殖有机肥玉米种植”的循环再利用模式。

(五)加强环境建设

第2篇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模式主要有松江模式、宁波模式、武汉模式、延边模式、郎溪模式等。松江模式是以政府主导,通过顶层设计,以政府完善家庭农场之后向市场推出;而宁波模式则是自下而上推动,以当地经营大户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其自发组织注册登记,政府给予一定的引导而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模式。通过借鉴这两种模式,可对崇明家庭农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1.1松江模式

上海市松江区自2007年推出家庭农场,截至2012年6月,已发展1173户,经营面积占全区粮田面积的77.3%,户均经营面积7.607hm2,户均年收入10.1万元。松江区家庭农场是以同一行政村或同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从事粮食、蔬菜种植或生猪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松江的家庭农场别出心裁,是高度“计划性”的“定人定产”农场,规模在6.67~13.33hm2之间,农场主是本地职业化的家庭成员,基本不超过3人,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这一模式有着非常科学的顶层设计优势,保障了粮食生产,保护了农村生态,培育了职业农民,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并且便于管理;在引入竞争机制后,更能激发当地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粮食的高效生产。

1.2宁波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宁波市就有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良田适度规模经营大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大户自发或在政府部门引导下,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以期寻求法律的保护和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截至2012年12月,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家庭农场有295家,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有90家。宁波模式主要是由民间自发组织而成,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主要由经营大户自发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以得到法律保护。这一模式由农民自发而成,政府给予适当引导,更能为当地种植户所接受。

2崇明生态农业的现状

崇明作为上海都市农业的范本,是目前上海市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是上海市农业土地资源最多、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也是上海市农业人口最多的地区。依据《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年)》,崇明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生态型现代农业,其农业功能定位是“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截至2012年,崇明县现有耕地面积50505hm2,农机总动力234611kW,农业生产总值586644万元,粮食总产量301378t,棉花总产量486t,油菜籽总产量3729t,农业从业人员13.95万人。目前崇明县高效生态农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各级弄业标准化示范区9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8个、市级示范区17个、县级示范区70个。推广机插稻面积0.787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4.3%。切实加强设施菜田建设,建成3个千亩绿叶菜生产基地,完成5个市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完成22万t绿叶菜供应任务。推进堡镇丰艺翠冠梨、庙镇鲜切花和长兴镇长丰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申烨奶牛场和鳌山奶牛场等规模化畜牧场以及上海裕安水产养殖场等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建设。推广商品有机肥2.5万t,秋季种植绿肥1.733万hm2,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0.913万hm2次。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夏收二麦秸秆机械化还田0.707万hm2,秋收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1.467万hm2。继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获得绿色食品证书1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个。

3崇明生态农业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崇明定位于生态立岛,就目前来看,发展家庭农场、实施规模化种(养)植(殖),能更好地控制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量,使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在政府指导协调之下,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力度,以此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发展家庭农场对农业面源污染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甚至可以改善原有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为做好崇明家庭农场,使其更好地促进崇明生态农业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建议。

3.1积极引导扶持,充分培育家庭农场

由于崇明交通相对不便的特性,崇明农产品面临质优价低的境地,成为崇明发展农业的瓶颈,这是现有崇明家庭农场主的主要担忧之一。政府必须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倾斜力度,并积极发挥好“中介”作用,组织好农产品的销售,以此解决农业从业者的后顾之忧。

3.2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制度

崇明土地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政府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制度,解决好土地产权的问题,以使土地承包顺畅可行。同时,推动小城镇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为进城农民提供平等的市民待遇,以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土地适度集中提供保障。

3.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第3篇

生态农业主要是运用农业生态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这种新型的农业,不仅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的效率,还能够节省生产的成本,节约能源,进而实现农业环境的自净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纵观这种新型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属于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以及多成分有机组合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内外交流、开放循环以及关系协调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其利用多层次的物质循环与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的效率。例如,在生态农业系统内微生物可以利用植物作载体,可以将植物的秸秆、树叶以及草等植物进行加工处理,生成饲料,饲料可以喂食牲口,牲口的粪便又可以养蘑菇、饲养其他的动植物,将饲养的动植物喂食另外种类的生物。如此循环,就形成了市郊生态系统。由此可见,微生物在生态农业系统中的应用非常重要的。

2微生物技术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

2.1微生物在肥料中的作用利用特定培养的微生物,在可调控环境条件下将废弃物、污染物降解和转化,从而解决和控制污染问题,进而为作物提供养分。例如: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生物有机肥就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兽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等进行降解和转化而来的。这种肥料不仅能增加土壤肥力,提供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还能改善植物根际的微环境,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产能,同时还减少了合成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合成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微生物技术将成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最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方法。在农业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式的今天,微生物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2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作用随着化学农药的大规模使用,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微生物对土壤和水中的农药降解起主要作用,目前已经分离出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因它们受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所以难以大规模使用。近期又有学者提出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来降解农药残留。由此可见,如何更多、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解决农药残留是生态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2.3微生物在大型生态农场中的作用在大型生态农场生产与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排污系统使得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严重的破坏。近年来,养殖场的规模与数量每年都以单调递增的速度增长。现代的养殖场将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来,进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操作,养殖场的生产能力持续增长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能源供应紧张的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微生物围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与废物进行处理。经过微生物的处理技术,有机废物就会转化为能源、肥料、化工产品甚至是食品。

2.4微生物技术在庭院生态农业系统中的作用众所周知,庭院经济营养项目较多,集约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资金周转与积累较快。其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在发展庭院生态农业系统的过程中,微生物在其中的应用被人们所接受。庭院生态农业系统中的粪便与生活垃圾进入发酵池,可以直接改变生活环境。这样的方式构成了多层次、多途径与多功能的庭院生态农业系统。在庭院生态农业系统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将为生物技术应用于其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3结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