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

配电装置论文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低压配电网络一直是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之一,一些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因过载发热、线损率高、电压质量合格率低等,既容易烧毁设备,也容易危及低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而这些故障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为此,原能源部规定各基层单位要定期上报电压质量合格率和作配电网的可靠性统计,并在“用电管理信息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掌握配电网络负荷情况及重点用户的年、季、月、日各种负荷曲线等重要信息。但多年来,由于低压配电网络缺乏这方面的自动化检测手段,一般都在每年或每季的几个典型日,由工作人员用钳式电流表逐个测量配电装置负荷的简单方法,结果是费时费工,既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研发、推广一系列低压配电网络的监控装置仪表是十分必要的。

该类仪表的系统构成一般由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显示模块、CPU模块和通讯模块五大部分组成。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与升级。仪表在工作时,对低压配电房内低压配电柜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分别取样后,送到放大电路进行缓冲放大,再由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送到CPU进行处理,CPU将处理过的数据根据需要送至显示部分、通讯部分等数据输出单元。

2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需方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如何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来适应市场经济,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效优质服务,已经成为实现用电营销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利用现代化的配电监控手段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可给需方管理提供直接的、便利的技术支持;为负荷预测、电网规划、电力调度、用电营销管理和服务水平、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为此,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需方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六点:

2.1为了解电力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提供有效的原始数据资料。

以往的电力需求预测依赖政府提供的资料和待业用电统计报表。由于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及实时性较差,用于分析电力需求时,往往显得较为粗糙。要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精度,应选取典型电力用户作为电力需求分析的用户样本,收集其实际用电信息。配电监控装置可以准确采集和存储典型电力用户的日负荷曲线、分时电量及最高、最低负荷等关键数据,反映特定用户受市场、经营状况,宏观政策情况,以及季节、天气、节假日时用电状况的影响,再结合政府部分有关资料及行业用电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大大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为确保电力规划的经济性、前瞻性、合理性和电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2.2帮助电力企业合理制定长远的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价格导向使电力用户对自身的电力消费情况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大多数客户缺乏技术条件和现代化用电管理手段,很难对电力消费情况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另外,供电企业的公用变压器配置的合理性也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数据分析依据。具有配套管理软件的配电监控装置所采集的分段电量、负荷曲线、最高最低负荷、时段电量比例、功率因数、分时电压等实际数据,经分析整理后,可由电力企业客户服务部的营销人员向客户提供合理用电建议,并充分分析利用现行的分时电价政策,帮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表面上看,这项工作使电力企业的销售量减少;但从长远看,经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必将扩大再生产,最终会增加用电量,即扩大电力企业在能源终端市场的占有率。客户按分时电价合理用电,从表面看,使供电企业收入减少,但实际上用户避峰用电,平滑负荷曲线,增加了系统的调峰能力,减少了低谷期间火电压火,水电弃水的情况,提高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t

2.3利用监控装置的远程通讯功能,推动远程抄表的普及工作。

营业抄表是电力部门向用户收取电费的依据。传统的人工抄表往往因气候、道路及交通工具等外界条件及人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抄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利用低压线路载波等技术,加上配电监控装置可与管理中心进行远程通讯的功能,就可以形成从用户计量终端到台区配电变压器端、再到管理中心的用户营业自动化联网,实现用户远程抄表,提高抄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4利用监控装置的软件管理系统为配网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用户用电信息,为配网运行、维护和用户接入提供分析、决策依据。

以往,配网管理利用变电站10kV侧反映的分时电流、电压及电量、功率因数以及配网巡视中对线路设备观察和营业统计报表中所得到的信息来分析、决策,比较粗糙。对配网运行的经济性、变压器配置的合理性、用户接入的可靠性都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数据分析。而配电监控软件管理系统所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可给出用电企业和公用变压器的负荷曲线和电能质量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提高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2.5与监控装置配套使用的管理软件,可以强化计量装置的工况监视,防止窃电和因装置故障而漏计电量。

配电监控装置所具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可定时将用户计量电能表中储存的各时段用电量、最大需量、电能表缺相时间、过载时间等数据纪录下来,并随时采集。用电检查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逐一巡查,可有效杜绝窃电和因计量装置故障造成的漏计电量,并可在与客户交涉时出具计算机原始数据,增加了裁决的依据,减少纠葛。

2.6可以提供真实线损情况,为电力企业商业化运营服务。

长期以来,线损分析数据源于变电站关口表及其他相关表计的人工抄读数据,同样存在诸如气候、道路及交通工具等外界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数据统计时间缺乏统一性。这种统计线损的方法过去曾为各电网经营企业的电价测算、经营效益分析等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可靠性和可信性不太高,经常出现波动太大的异常现象。在电力体制深入改革的今天,这一传统的线损分析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利用配电综合监控装置的远程抄表功能和数据采集、可存储功能,以及管理系统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对线损的实时分析,数据详实可靠,并能够节约专项投资。

利用监控装置形成完整的低压配电网信息采集系统,为供电企业的用电侧电能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该类监控装置尚无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配套软件功能也有待提高。希望各生产企业与供电企业紧密协作,在实际运行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监控装置的各项功能,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快该类监控装置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规范企业生产标准,使低压配电监控装置在用电侧电能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压配电监控装置应用功能作用

1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电用,良好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对供电企业要求的重要部分。在电力管理发展过程中,原来以拉闸限电为目的的负荷控制正逐渐向用电管理方向过渡,电力企业为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用电侧电能管理系统,对与用户直接相关的低压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低压配电网运行的情况,适时根据供电需求的增长调整电网负荷,及时发现和定位电网故障,发现异常供电和异常线损,杜绝供电隐患。低压配电监控装置是整套用电侧电能管理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一般以低压网中的配变为监测对象,使电力部门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为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电压合格率、配电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配电监控装置在用电侧电能管理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低压配电网络一直是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之一,一些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因过载发热、线损率高、电压质量合格率低等,既容易烧毁设备,也容易危及低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而这些故障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为此,原能源部规定各基层单位要定期上报电压质量合格率和作配电网的可靠性统计,并在"用电管理信息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掌握配电网络负荷情况及重点用户的年、季、月、日各种负荷曲线等重要信息。但多年来,由于低压配电网络缺乏这方面的自动化检测手段,一般都在每年或每季的几个典型日,由工作人员用钳式电流表逐个测量配电装置负荷的简单方法,结果是费时费工,既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研发、推广一系列低压配电网络的监控装置仪表是十分必要的。

2.1配电监控装置硬件构成与工作原理

该类仪表的系统构成一般由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显示模块、CPU模块和通讯模块五大部分组成。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与升级。仪表在工作时,对低压配电房内低压配电柜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分别取样后,送到放大电路进行缓冲放大,再由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送到CPU进行处理,CPU将处理过的数据根据需要送至显示部分、通讯部分等数据输出单元。

2.2配电监控装置的功能描述

(1)测量、显示及存储功能:

在工作中,配电监控装置对低压配电柜内的各种电压、电流进行采样后,经过计算模块,将电流、电压、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环境温度等各类数据传输给CPU或DSP,进行数据处理,这样最终得到的电网状态信息将会通过显示模块反映给工作人员进行数据的读取,对于那些需要存储的数据,系统会将其存储在大容量的存储器中。

(2)数据的现场采集及远程通讯功能:

目前,这类仪表除了可以利用手抄机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手工抄表外,一般还可以扩展各种通讯接口,支持RS232、RS485、ISDN等多种通讯协议,从而实现了数据采集效率更高、操作更简单。随着USB技术的日渐成熟,利用电子盘进行数据的现场采集已经成为可能。这种方式具有传输误码率低、采集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比较适合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需要。在实现数据的远程通讯方面,可以利用监控装置的RS232、RS485通讯接口与光端机联系,通过光纤实现数据的远程通讯;还可以在监控装置表内置一个modem通讯模块,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拨号连接的方式访问监控装置,进行远程数据采集;更新的技术是在监控装置内置GPRS通讯模块,使监控装置成为一个GPRS终端,管理中心便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的GPRS网络进行远程数据采集。

(3)停电抄表和电路保护功能:

在停电或设备电源模块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仍然可能需要对测控仪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取操作,因此监控装置应设有备用电源接口,从而实现测控仪存储的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供读取。此外存储器还应具备静态存储功能,保证在停电时,数据可以有效的保存在内部存储单元,而不会丢失。测控仪应配置过流、过压保护元件,可以对短路、过载或过压状况进行自动保护。

(4)动态无功补偿功能:

在低压配电网中,尤其对公用配变台区,由于负荷的分散性和用电的不定期性等因素,决定了其三相电流及无功功率很难分配得完全平衡,在此方面,利用低压配电监控装置的动态无功补偿功能,可实现对电容器组的智能投切。监控系统的控制软件可以在配电网的多种接线方式下,通过中央处理器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开关,实现补偿功能。当需要进行无功补偿时,配变运行的三相无功电流及三相电压输入到无功补偿控制器的模块,无功补偿控制器根据配变当时需要补偿无功量,决定补偿电容的投入或切除。

(5)数据综合处理功能:

配电监控装置还应具备配套的后台管理软件,帮助用电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目前此类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报表分析(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采集记录数据的统计;电压、电流等参数曲线的绘制;无功补偿的电容器投切状态分析等。

通过后台管理软件对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及时调整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2.3监控系统的控制软件设计

配电监控软件的设计一般包括两个部分:配电监控装置控制软件和后台管理软件。本文重点介绍配电监控装置控制软件的设计流程和实现功能。系统的软件设计部分遵循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便于调试。

系统复位以后,硬件电路便开始对电网数据进行采集,根据GB检验规范采集到的数据应该在规定范围以内,CPU根据此标准来判断数据是否达到规范,若采集数据不准确,程序返回到初始化部分重新开始。若这样循环一定的次数,那么系统便会发出报警信号来提示技术人员检修,否则,CPU便对得到的准确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并存储。接下来显示程序便将准确的数据通过LCD或数码显示模块显示出来。系统监测到电网电压、电流的不平衡,便会通过程序进行自动补偿。这样,一次操作完成后,程序便返回到采集部分,进入循环状态,直到系统被重新复位。

3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用电侧电能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如何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来适应市场经济,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效优质服务,已经成为实现用电营销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利用现代化的配电监控手段对用电网络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可给用电管理提供直接的、便利的技术支持,为负荷预测、电网规划、电力调度、用电营销管理、营销服务水平、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在此,我们把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负荷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归纳为以下6点:

(1)为及时了解电力市场需求,合理进行电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料。

(2)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从而制定长远的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3)利用远程通信功能,可以推动用户远程抄表的普及工作。

(4)利用软件管理系统,为配网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用户用电信息,提高配网管理水平,为配网运行、维护和用户接入提供分析、决策依据。

(5)配套使用的管理软件,可以强化计量装置的工况监视,防止窃电和因装置故障而漏抄电量。

(6)提供真实线损,为电力企业商业化运营服务。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3篇

长期以来,低压配电网络一直是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之一,一些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因过载发热、线损率高、电压质量合格率低等,既容易烧毁设备,也容易危及低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而这些故障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为此,原能源部规定各基层单位要定期上报电压质量合格率和作配电网的可靠性统计,并在“用电管理信息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掌握配电网络负荷情况及重点用户的年、季、月、日各种负荷曲线等重要信息。但多年来,由于低压配电网络缺乏这方面的自动化检测手段,一般都在每年或每季的几个典型日,由工作人员用钳式电流表逐个测量配电装置负荷的简单方法,结果是费时费工,既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研发、推广一系列低压配电网络的监控装置仪表是十分必要的。

该类仪表的系统构成一般由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显示模块、CPU模块和通讯模块五大部分组成。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与升级。仪表在工作时,对低压配电房内低压配电柜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分别取样后,送到放大电路进行缓冲放大,再由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送到CPU进行处理,CPU将处理过的数据根据需要送至显示部分、通讯部分等数据输出单元。

2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需方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如何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来适应市场经济,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效优质服务,已经成为实现用电营销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利用现代化的配电监控手段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可给需方管理提供直接的、便利的技术支持;为负荷预测、电网规划、电力调度、用电营销管理和服务水平、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为此,配电综合监控装置在电能需方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六点:

2.1为了解电力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提供有效的原始数据资料。

以往的电力需求预测依赖政府提供的资料和待业用电统计报表。由于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及实时性较差,用于分析电力需求时,往往显得较为粗糙。要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精度,应选取典型电力用户作为电力需求分析的用户样本,收集其实际用电信息。配电监控装置可以准确采集和存储典型电力用户的日负荷曲线、分时电量及最高、最低负荷等关键数据,反映特定用户受市场、经营状况,宏观政策情况,以及季节、天气、节假日时用电状况的影响,再结合政府部分有关资料及行业用电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大大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为确保电力规划的经济性、前瞻性、合理性和电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2.2帮助电力企业合理制定长远的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价格导向使电力用户对自身的电力消费情况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大多数客户缺乏技术条件和现代化用电管理手段,很难对电力消费情况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另外,供电企业的公用变压器配置的合理性也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数据分析依据。具有配套管理软件的配电监控装置所采集的分段电量、负荷曲线、最高最低负荷、时段电量比例、功率因数、分时电压等实际数据,经分析整理后,可由电力企业客户服务部的营销人员向客户提供合理用电建议,并充分分析利用现行的分时电价政策,帮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表面上看,这项工作使电力企业的销售量减少;但从长远看,经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必将扩大再生产,最终会增加用电量,即扩大电力企业在能源终端市场的占有率。客户按分时电价合理用电,从表面看,使供电企业收入减少,但实际上用户避峰用电,平滑负荷曲线,增加了系统的调峰能力,减少了低谷期间火电压火,水电弃水的情况,提高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2.3利用监控装置的远程通讯功能,推动远程抄表的普及工作。

营业抄表是电力部门向用户收取电费的依据。传统的人工抄表往往因气候、道路及交通工具等外界条件及人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抄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利用低压线路载波等技术,加上配电监控装置可与管理中心进行远程通讯的功能,就可以形成从用户计量终端到台区配电变压器端、再到管理中心的用户营业自动化联网,实现用户远程抄表,提高抄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4利用监控装置的软件管理系统为配网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用户用电信息,为配网运行、维护和用户接入提供分析、决策依据。

以往,配网管理利用变电站10kV侧反映的分时电流、电压及电量、功率因数以及配网巡视中对线路设备观察和营业统计报表中所得到的信息来分析、决策,比较粗糙。对配网运行的经济性、变压器配置的合理性、用户接入的可靠性都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数据分析。而配电监控软件管理系统所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可给出用电企业和公用变压器的负荷曲线和电能质量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提高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2.5与监控装置配套使用的管理软件,可以强化计量装置的工况监视,防止窃电和因装置故障而漏计电量。

配电监控装置所具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可定时将用户计量电能表中储存的各时段用电量、最大需量、电能表缺相时间、过载时间等数据纪录下来,并随时采集。用电检查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逐一巡查,可有效杜绝窃电和因计量装置故障造成的漏计电量,并可在与客户交涉时出具计算机原始数据,增加了裁决的依据,减少纠葛。

2.6可以提供真实线损情况,为电力企业商业化运营服务。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配置

中图分类号: TM411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以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是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特征。本文研究的技术方案是以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IEC 61850工程应用模型》等标准为设计依据。根据智能电网功能需求、结合通用设计和“两型一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以信息交互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和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础,严格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资源节约、造价低廉的原则,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本文以某110KV变电站实际工程为模型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系统配置方案,该变电站总体工程概况如下:

主变:两卷变,本期2台。

电气主接线:110kV户内GIS布置,内桥接线;10kV单母分段接线,开关柜安装。

110kV进线3回,PT间隔2个,分段间隔1个。

10kV出线20回,电容器组4台,所用变2台。

2整体技术方案

站控层与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设备采用通信协议;间隔层与过程层合并单元通讯规约采用 通信协议;间隔层与过程层智能终端采用GOOSE通信协议。站控层设备、 线路、内桥及主变间隔保护和过程层设备采用 对时, 间隔层常规保护设备采用 码对时。

过程层与站控层的独立组网:站控层主要采用双星型100MB电以太网,各小室间交换机通过光纤进行级联;过程层采用单星型光以太网来传输 信息。

信息的传输模式:保护装置的跳合闸 信号采用光纤点对点方式直接接入就地智能终端;测控装置的开出信息、逻辑互锁信息、断路器机构位置和告警信息以及保护间的闭锁,启动失灵通过GOOSE网络进行传输。

采样值信息传输模式:保护、计量等设备与合并单元均采用点对点的光纤直接连接模式。变压器的非电量保护采用电缆直接跳闸。

变电站层按照IEC 61850通信规范进行系统建模和信息传输,采用100M电以太网,变电站内各个小室之间的站控层交换机通过光纤进行连接,采用双星型结构级联。继电保护信息子站系统与监控系统共网传输,不再独立配置传输网络。

3间隔层设备配置方案

本小节主要阐述保护、测控、计量设备的配置方案,智能变电站使保护测控装置的信息采集和输出产生了质的变化,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满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的要求,以及参照《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基本技术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案》的最新要求。

(1)主变间隔

1)2台主变各配置1套主变差动、后备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实现差动及后备保护功能;主变高低压2侧配置数字化电度表。

2)主变保护、测控装置具备2个 以太网通讯接口与站控层系统通讯。

3)主变保护至少具备5个过程层光纤接口。

4)保护跳闸采用光纤点对点直跳方式,装置通过光纤分别接入 侧和侧智能设备终端,装置提供一个 网口接入过程层网络交换机,本体智能终端通过网络与保护装置通信。

5)主变保护装置通过光纤采用点对点方式接入主变各侧合并单元进行采样,并遵循标准。

6)数字化电度表至少提供1个光纤接口用于点对点方式接入主变各侧合并单元9-2采样值。

(2)110kV线路

1)每条110线路配置1台线路测控装置,配置1台数字化电度表。

2)测控装置具备2个MMS以太网通讯接口与站控层系统通讯。

3)测控装置采样通信遵循IEC 61850-9-2标准。

4) 数字化电度表至少提供1个光纤接口,采用点对点方式接入合并单元9-2采样值。

(3)10kV保护

10kV线路、电容器配置常规保护测控装置,装置集成保护、测控、开入开出、常规模拟量接入功能,装置采用IEC61850规约通过站控层网络与站控层设备通信。间隔配置接入常规模拟量的电度表,保护装置组屏安装于开关柜。

(4)备自投保护

1)采用网络分布式方式实现站内备自投功能。不设置独立备自投装置,其功能分布于桥保护装置及相应进线间隔的装置中。

2)进线自投:2条进线判断本进线的有压无压、有流无流信息,将判断结果以GOOSE信息传送给桥保护装置,由桥保护进行综合逻辑判断,并发出GOOSE执行命令到线路间隔的智能终端实现断路器跳合。

3)10kV分段自投:主变低压侧保护装置判断本进线的有压无压、有流无流信息,将判断结果以GOOSE信息传送给分段保护装置,由分段装置进行综合逻辑判断后实现自投。

4过程层设备配置方案

本节主要阐述过程层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配置方案和布置方式,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实时性的原则,本方案遵循下面的几项原则:1)合并单元采样值采取点对点的方式输出和 通信协议;2)主变压器智能终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接收间隔保护装置的跳闸命令,以此来实现跳闸功能;与此同时,还提供光纤网络接口接入过程层网络,可以为间隔层设备提供机构的准确位置及预警信息,并接收测控装置的控制命令。3)安装方式,合并单元采用就地安装。

(1)110kV配置方案

1)110kV线路、内桥间隔的电子式互感器为单采集线圈,因此配置1套合并单元完成数据采集。

2)110kV主变侧断路器为三相操作结构,跳闸线圈为单套。每个间隔断路器配置1套三相操作机构的智能终端,每套智能终端同时具备网络和点对点传输GOOSE信息的光纤接口。

(2)10kV分段间隔配置方案

考虑到主变保护动作需跳10kV分段开关的情况,10kV分段间隔需配置分段智能终端,并配置一台采集器,将10kV分段间隔常规互感器输出的模拟量就地转化为数字量输出,分段智能终端通过主变GOOSE间隔交换机接入主变保护装置。

(3)主变本体配置方案

主变的本体采用电缆直跳各侧断路器的方式跳闸。主变压器配置有具有非电量保护功能的本体智能终端,同时还可以采集主变档位、温度和遥调控制。本体智能终端单配置提供1个 接入主变保护。

(4)过程层 网络交换机配置方案

1)110kV 线路及内桥间隔配置1台16口过程层交换机;

2)2台主变各配置一台8光口的过程层 网络交换机;

3)站控层交换机和过程层交换机均需支持1588对时。

主变间隔交换机接线如下图所示:

站控层设备、110KV线路、内桥以及主变间隔层保护和过程层设备采用IEC61588对时;10KV间隔常规保护设备采用IRIG-B码对时。

5结束语

IEC61850是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标准,本文讨论的110KV智能变电站技术完全遵循该标准。本文主要包括主站系统配置方案、间隔层设备配置方案、过程层设备配置方案以及对时系统方案。本文的研究可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翔. 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集成装置;隔离断路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

0. 引言

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智能变电站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是智能电网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装置是智能变电站实现装置配置简化、接线优化的重要载体。

智能变电站设备对常规变电站设备实现的功能进行整合和重新划分,把进线侧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进行集成或者取消,部分原保护和测控装置实现的功能下放到就地安装的智能终端实现,电流和电压信号有合并单元采集后通过光缆发送至信号量需求装置。设备的集成、功能的整合和重新划分直接导致变电站主接线的简化和新装置的出现。

本文重点介绍隔离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断路器集成装置)、保护测控合一装置(集成保护、测控、非关口计量功能)、合智一体装置(集成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功能)、多合一装置(集成保护、测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非关口计量功能)的配置。

1. 工程概况

本文所依托的智能变电站本期及终期规模如下:

本站为110kV新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终期2回110kV进线,1回来自220kV某变电站110kV间隔,1回T接至某变电站―某变电站110kV线路。

主变压器规模:本期2×50MVA,终期3×50MVA;

110 kV侧接线方式:本、终期进线2回,本期采用内桥接线,终期采用扩大内桥接线;

35kV侧接线方式:本期6回出线,单母分段接线;终期9回出线,单母三分段接线;每段母线配电压互感器1组;

10 kV侧接线方式:本期8回出线,单母分段接线;终期12回出线,单母三分段接线;每段母线配电压互感器1组,电容器2组;2台站用变兼接地变分别接至10kVⅠ母线和Ⅱ母线上。

2. 集成装置配置

2.1 隔离断路器的应用

常规智能站仍采用与以往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相同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分开配置模式,导致110kV进线间隔设备配置多,纵向距离长,给安装施工、运行维护、检修等带来不便。常规智能站下,110kV侧接线方式见图2。

在新一代变电站设计中,采用隔离开关和常规断路器集成的隔离断路器,可以将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集成至隔离断路器,减少站内一次设备的数量,能够简化主接线,缩短110kV进线间隔的纵向长度,减少征地面积,降低工程成本,符合国家土地保护政策。另外由于设备的集成,原来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之间通过电缆传输的连闭锁信号及接线均由厂家在隔离断路器内部完成,减少设计工作量。厂家在隔离断路器的设计中,使其具有完备的机械闭锁系统和电气闭锁系统。隔离断路器与其集成的接地开关之间设置有机械闭锁装置,即在隔离断路器合闸状态下不允许接地开关合闸,并将其闭锁在分闸位置,大大提高设备动作的可靠性。

在依托的变电站设计中,对2个110kV进线间隔和2个110kV内桥间隔的一次设备进行集成。采用常规智能站设计时,需要13组隔离开关、4组(每组3支)电路互感器和4台断路器,而采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进行设计,对设备进行集成优化后,仅需要7组隔离开关和4台隔离断路器。

2.2 保护测控集成装置配置

在新建常规智能变电站设计中,由于在建站初期多为终端负荷站,在主接线为扩大内桥接线模式下,110kV进线间隔和2个内桥一般只配置单独的测控装置,不配置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中,要求保护测控集成装置集成费关口计量功能,非用户专线不允许配置独立的电能计量表。在图1所示的110kV变电站中,2回进线及2个内桥均配置保护测控集成装置。与与常规智能站只配置测控装置相比,装置数量没有增加,功能增强。对于作为终端负荷站,进线保护功能不是必须的。但随着电网的发展,本站一旦变成联络站,则需要保护功能。采用保护测控合一装置配置,能够减少后期改造工程量。

另外由于110kV进线所配置的保护测控集成装置集成考核计量,与常规智能站相比,新一代智能站优化减少电能表屏1面。本站配置4套保护测控集成装置,组一面屏,与常规配置110kV线路测控屏和桥测控及备自投屏相比,也优化减少屏柜1面。

2.3 合智一体装置配置

常规智能站通过在就地的智能控制柜内安装合并单元实现对电流和电压量的数字化,通过智能终端收发信号和控制命令实现对断路器的监测和控制。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采用合智一体装置。合智一体装置是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的集成,一方面具有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功能,另一方面具有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的测量、控制等功能。

对于图1所示变电站,在常规智能站建设模式下,2个110kV进线间隔和2个内桥分别配置1套智能终端和2套合并单元,主变35kV及10kV进线间隔分别配置1套智能终端和2套合并单元。110kV I母线PT和III母PT分别配置1套智能终端和1套合并单元,每台主变本体配置1套智能终端和1套合并单元。35kV和10kV除主变进线间隔外,均不配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而在新一代智能站建设模式下,2个110kV进线间隔和2个内桥分别配置2套合智一体装置,主变35kV及10kV进线间隔分别配置2套合智一体装置。110kV I母线PT和III母PT分别配置1套合智一体装置,每台主变本体和35kV及10kV每段母线配置1套合智一体装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智一体装置的配置的采用有利于减少柜内设备数量,简化二次接线,方便维护,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

2.4 多合一装置配置

在常规智能变电站设计中,35kV及10kV电压等级除主变进线间隔外,其余间隔按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模式设计,根据间隔需要配置保护测量装置、计量装置、并列装置等。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中,主变35kV及10kV进线间隔和35kV及10kVPT柜间隔配置合智一体装置,其余间隔按断路器对应均配置1套多合一装置。由于多合一装置集成保护、测量、计量、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功能,通过多合一装置的配置,能够极大的减少开关柜内装置数量,压缩开关柜柜体尺寸,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3. 结论

通过集成装置的配置,能够优化二次设备室内屏柜数量,减少开关柜内设备的数量,简化接线,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本文结合某新建新一代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对在新一代智能站建设模式下的二次集成装置配置进行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宋璇坤,李敬如,肖智宏,林弘宇,李震宇,邹国辉,黄宝莹,李勇.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J]. 电力建设. 2012(11)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CCS规范;大型散货船;电力系统;配置;供电

中图分类号:U6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11-02

电力系统是现代船舶的核心系统,也是船舶设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大型散货船中具有代表性的巴拿马型散货船作为论述对象,着重讨论了电力设备的配置及供电方面的设计要点。

1 设计依据

1.1 入级规范

船舶设计的首要依据为其入级船级社的规范,系统的设备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设置。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CCS)现行有效的版本为《钢制海船入级规范2012》(以下简称《钢规》),2013年CCS针对该版规范了最新修改通报,并于同年7月1日生效。

1.2 国际海事组织出版物及文件

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除需遵守船级社的规范,还应注意到相关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公约或规则及其修正案等,其对缔约国船舶具有强制性要求。同时,相关的文本也可对船级社规范的一些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如:

①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②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

③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

④国际海事组织决议等。

2 电力系统的组成

船舶电力系统可以分为电源装置、配电装置、电网以及负载四部分。

2.1 电源装置

电源设备分为主电源与应急电源。

主电源是指通过向主配电板供电,并将电源逐级分配至各用电设备的电源,并且这些设备为保持船舶正常操作和居住条件所必需的所有设备。通常选用具有单独柴油机驱动(非船舶主推进装置驱动)的发电机作为主电源。

应急电源是指当主电源故障时,能够对应急配电板进行供电的电源,该电源可以是发电机也可以是蓄电池组。

2.2 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的作用是接收和分配电能,同时对电网进行保护。主要有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分配电板(分电箱)、充放电板、岸电箱等。

2.3 电网

船舶电网是电源和用电设备之间的传输、分配电能的电缆线路的总称。

根据对配电要求的差异,不同船型电网的结线方式也有所不同。巴拿马型散货船的电网多为440 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采用了放射式电网。其特点是每一馈电电缆均独立由主配电板引出,向一个负载或分配电板进行供电,具有良好的集中控制的特点。

2.4 负载及控制与检测装置

巴拿马型散货船的负载可分为以下5类:

①舱室及动力装置用辅助机,如:滑油泵、机舱风机、辅锅炉配套辅机等;

②甲板及辅助装载机械设备,如:舵机、锚机、舷梯绞车、货舱盖液压单元、电动压载水泵等;

③通风及冷藏设备,如:空调、冷藏单元及舱室风机等;

④厨房及洗衣设备,如:电灶、炸锅、冰箱、洗衣机、干衣机等;

⑤其他小功率设备,如:照明设备、无线电设备、航行设备等。

相关的控制及检测装置保证了各设备在运行中的稳定与安全。

3 主要电力设备的配置

3.1 主电源

主电源应至少由2台发电机组组成,且其台数及容量应能在任一发电机组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正常推进、船舶安全以及保证最低舒适居住条件的供电要求。而通常在装卸货或进出港状态时,全船的用电负荷可比正常的海上航行状态高出30%以上,所以选取3台等容量的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可靠性性。船舶在正常航行状态时,发电机组的工作情况为一台发电机接近满负荷运行,两台发电机做备用;船舶在装卸货或进出港状态时,有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一台发电机做备用。发电机组容量的选择上,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保证正常航行状态时单机负荷率约80%为宜。

3.2 应急电源和备用电源

巴拿马型散货船作为500总吨以上的货船,应设有独立的应急电源。另外,根据《钢规》及SOLAS对部分设备的供电要求,还应考虑设置备用电源,我们在此与应急电源一并讨论。

由于该型船舶配有舵机等大功率应急负载,所以在应急电源的配置上应设有应急发电机。作为舵柄处舵杆直径大于230 mm的非冰区加强型普通货船,其应急电源应能在45 s内向操舵装置自动供电,因此会要求应急发电机具有在主电源失效后的45 s内完成自动启动和向应急配电板供电的能力,利用这一特性也可使我们简化临时应急电源的设置。应急发电机容量的选择是根据应急工况下的供电范围来确定的,具体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负荷:

①全船应急照明及COLREGS所要求的航行灯和其他号灯;

②SOLAS所要求的航行设备、无线电设备和应急消防泵;

③断续使用的白昼信号灯、船舶号笛、手动失火报警按钮以及所有紧急状态下需要的船内信号和通信设备。

④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以及操舵装置

另外,《钢规》中同样规定了如电站自动化系统等失电时仍有必要使用的控制系统以及安全系统和报警系统,应能在正常供电失电时自动转接至备用电源。而这些系统可能因电源中断而受到有害影响时,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为备用电源。为了简化电力系统结构,可设置一总用蓄电池组,为如主发电机的安全、控制和报警系统等规范或技术规格书要求需配有备用电源或临时应急电源的设备供电,该蓄电池组通过充放电板进行充电和供电。也可针对一些设备的特点独立设置UPS作为其备用电源。总用蓄电池组或这些UPS的容量应至少能够维持0.5 h的供电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SOLAS要求应配备1个或多个独立于船舶推进动力和船舶电力系统的备用电源,在主电源和应急电源故障时向无线电设备供电。通常情况下无线电设备厂家是不会配套安装该备用电源的,因此,还需单独设置一套蓄电池组作为无线电设备的备用电源,并且其不能经由充放电板进行充电和配电,而应由无线电台内的专用电源转换装置来实现。该蓄电池组的容量应能同时向以下设备供电1小时:首先,甚高频无线电装置;其次,中频无线电装置或船舶地面站或中频/高频无线电装置;再次,操纵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控制台适当的照明设备。

3.3 变压器

普通船舶的交流配电系统普遍采用绝缘性和安全性较好的三相三线绝缘及单相双线绝缘配电系统,变压器也就成为了照明系统及主电源供电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变压器数量及容量上的要求与对电源的设置有着相似的要求,即在任何一台变压器停止工作时,其余变压器仍能保证正常推进和船舶安全必须设备的运转,同时最低舒适居住条件也应得到保证。巴拿马型散货船通常设有两台等容量的交流三相变压器作为主变压器和另设两台等容量的交流三相变压器作为应急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上应能满足对220 V用电设备的供电要求。

另外,在变压器数量的设置上还需注意以下两方面:

①巴拿马型散货船作为一种6~8万载重吨的船型,其船长可达200 m以上,因此在对艏部设备供电时的压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一情况下,为了保证艏部220 V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有些设计方案中会采用440 V电压对船艏供电,并在船艏位置设置独立的变压器。

②厨房作为船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潮湿场所,其用电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导致配电系统出现绝缘低报警,影响了船员对系统故障的判断。出于船员使用体验方面的考虑,通常在主配电板至厨房设备分配电板之间设置绝缘变压器,以此将厨房配电系统的绝缘低报警分离出来。

3.4 配电板

前面我们讨论过,该型船采用了放射式电网的结线方式,设有一个主配电板和一个应急配电板。

主配电板应包含发电机控制屏、440 V馈电屏、220 V馈电屏、组合启动屏以及汇流排。具体的屏数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汇流排则应至少分成两个独立分段,由不带脱扣装置的断路器或可使汇流排能方便分开的隔离开关等加以连接,并尽量将发电机和其他双套设备均分的连接在这些分段上。

应急配电板应包含应急发电机控制屏、440 V馈电屏、220 V馈电屏。

分配电板或分电箱的配置可根据用电设备的运行工况、电压等级或所在区域等进行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无线电分配电板应与航行设备分配电板相互独立。

4 重要设备的供电

重要设备是指推进、操舵和船舶安全所必需的设备,以及具有特殊附加标志的船舶上的特殊设备。其中为保持推进和操舵需连续运转的设备我们称之为主重要设备,其他的重要设备可称为次重要设备。对重要设备供电进行设计时,其电动机应由独立的最后分路供电,并且除其获得完全选择性保护或另有明文规定,主重要设备应直接由主配电板或应急配电板(要求应急电源供电的)供电。另外,还应注意到下述装置的供电要求:

①电动液压操舵装置:从稳定性考虑,海运船舶的主操舵装置通常都会设有2台或以上的电动液压动力装置。在设计该装置的供电方案前应首先明确其基本性能是否能够使船舶最大航海吃水和最大运营前进航行时进行操舵,使舵自任一舷的35 ?觷转至另一舷的35 ?觷,并且于相同条件下自一舷的35 ?觷转至另一舷的30 ?觷所需时间不超过28 s。如该装置满足这一性能,其供电可设计为每一动力设备由主配电板设置一路独立馈电线进行直接供电(其中一路可通过应急配电板供电),而当该装置不满足上述性能要求时,其每一电动液压装置至少应由主配电板设二路独立馈电线直接供电,但其中一路可通过应急配电板供电。

②无线电设备与航行设备:无线电设备分配电板和需由应急电源供电的航行设备分配电板都应由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设独立馈电线供电,并通过分配电板内的主/应急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对设备提供可靠供电。每一用电设备也应由其分配电板的独立最后分路供电。

③航行灯:航行灯控制箱应直接由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供,如应急电源设计中设置了为航行灯供电的临时应急电源,则航行灯控制箱应直接由应急配电板和临时应急电源充放电板进行供电。上述两种供电方式中均应设置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对航行灯提供可靠供电,并且每1盏航行灯均应由控制箱引出独立分路供电。

④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应至少由两套电源供电,其中一套应为应急电源。其供电应设有独立馈线并接至控制板的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⑤水位探测系统:作为散货船的特色系统,该系统也应由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其中一路电源失效时能够自动转换至另一路电源为其供电。

除此之外,前文中我们也提到了船舶自动化系统中的安全系统、报警系统以及失电时仍有必要使用的控制系统,应能在正常供电失电时自动转接至备用电源。

5 结 语

本文对巴拿马型散货船的电力系统设计做了简要的总结,希望能对其他大型散货船的设计起到借鉴的作用。中国船级社作为国际船级社协会成员之一,其规范内容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因此本文对入级其他船级社的同型船舶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另外,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还应注意到新生效的规范、指南、规则和公约的要求等,并尽可能收集新的技术,不断的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船级社.钢制海船入级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综合文本[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船舶 配电系统 电力变换装置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097-01

随着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变换装置逐渐应用到船舶配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会使得电力变换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影响,从而发生不稳定、谐波以及其他的系统级问题。船舶电力系统在船舶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可靠性和供电品质,将直接影响船舶的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和生命力在现代化船舶上,电站操作越来越复杂、电站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对电站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船舶配电系统的概述

船舶电站是船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程度是船舶技术的重要标志。船舶电站供配电系统一是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二是船舶电站自动化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船舶电站逐步形成以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船舶电站自动化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集监、控、管于一体的网络型船舶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船舶电力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然会进入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阶段,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集成化和模块化。所谓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就是动力推进和日常用电共同用一个电力系统,从而构成一个综合的电力系统。IPS最大的特点是模块化,根据功能不同,这些模块在具体的舰艇IPS系统中,被划分在4个子系统中,即发电和推进子系统、舰艇日用电配电子系统、区域配电子系统和系统监控子系统。

在船舶综合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配电装置、系统调度和监控、电力推进和高能武器通过电力网络集成在一起共同工作和运行。电能在船舶电力系统中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能源,实现船舶的照明等一般。随着综合电力推进技术的发展以及采用电力作为能源的先天优点,原先一些采用常规动力系统作为能量来源的设备,也逐渐向电力化方向发展,另外电能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动力成为舰船的推进能源。因此,综合电力系统(IPS)的出现满足了船舶的实际应用需求,促进了船舶电力系统向集成化与模块化方向的过渡。

2 船舶配电系统的新技术

作为船舶综合全电力推进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电力变换装置的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传统的船舶辐射式配电方式静态和动态负载自动调节性能比较差,冗余电源实现方案较为复杂,难以满足余度供电和不间断供电的要求。

船舶区域配电系统具有和分布式电源系统类似的特点,比如:(1)系统容量有限,同时由于推进负载和高能武器等大功率负载的存在,负载的容量和发电机的容量接近;(2)电能经过多次变换,最终为全船负载供电。同一个电力变换装置既是前端变换装置的负载,同时也是后端负载变换装置的源,各个电力变换装置之间相互耦合,源效应与负载效应较明显;(3)全控型半导体器件在电力变换装置的大量使用,提高了功率密度。但是由于半导体器件本身具有开关特性,因此电力变换装置也同样具有非线性特性。这种情况下,在某一稳态工作点对电力变换装置作小信号线性化处理和分析而得到的阻抗特性也会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频率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随着综合电力系统的发展,仅仅对电力变换装置的功率器件、拓扑结构以及各种先进的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已经不能满足船舶电力变换系统的要求了。因此,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电力变换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和稳定控制,以便更好的满足不同类型负载的供电要求。

船舶电力变换系统具有冗余度高、控制灵活等优点。在船舶配电系统中,其电能的主要来源是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储能系统,系统中的各种独立、并联的负载从左右直流母线上获取电能。虽然系统中的这些电力变换装置能够独立稳定运行,但在系统中运行由于模块之间互联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甚至发生不稳定现象。

在进行船舶电力变换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了对船舶电力变换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系统级分析和设计,因此,影响了船舶区域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船舶电力变换系统设计的主要标准是各个电力变换装置模块的电气性能、功率密度和外部接口等,而没有考虑模块在系统中运行的稳定性和对其他装置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力变换装置的互联,可能出现独立工作时性能指标合格的电力变换装置在系统中发生啸叫或者振荡的现象,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器件损毁。目前,关于船舶电力变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验证主要还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种方法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造成了大量时间的浪费,增加了系统研发和制造成本。在实际船舶区域配电系统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用电设备,很多电力变换装置的负载往往是容性或者感性,亦或是其他电力变换装置。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和分析单个电力变换装置对系统整体的影响,那么即使装置满足单独测试时的性能要求,在系统中运行时也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影响配电系统和其他电力变换装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在单个电力变换装置设计过程中从系统级角度出发,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方法的研究使得电力变换装置能够在满足自身各方面电气性能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其在系统中稳定运行而不对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3 船舶配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船舶自动化技术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正朝着微机监控、全面电气化、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高可靠性、功能齐全、分布式、多微机网络式自动化系统,将是未来船舶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4 结语

综上所述,船舶电力变换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从系统级的角度出发,对船舶电力变换系统及其互联系统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船舶区域配电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奠定理论分析基础,为故障情况下船舶配电系统的供电路径重构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从而提高船舶配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

 

0 引言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参考,电力系统。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由电能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环节组成的大系统。论文参考,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已然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如何确保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正确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遏制电气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及可靠性分析

1.1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借助断路器跳闸将故障设备切除,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1.2 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主要是指解决装置的拒动作和误动作两大问题。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力系统的事故速度快,涉及面广,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继电保护系统软件因素。软件出错将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目前影响微机保护软件可靠性的因素有:需求分析定义不够准确、软件结构设计失误;编码有误;测试不规范;定值输入出错等。

(2)继电保护系统硬件装置因素。论文参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辅助装置、装置的通信、通道及接口、断路器。这些电力网络的重要元件,其可靠性不仅关系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还关系到电力系统主接线的可靠性。继电保护系统硬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了系统保护的可靠性。

(3)人为因素。安装人员不按设计要求接线或者误接线问题和检修、运行人员的误操作问题在不少电网中都曾发生过。

2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电流互感器饱和

随着供电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低压配电系统短路电流会随着变大,当变、配电所出口处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往往很大,甚至可以达到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的几百倍。在稳态短路情况下,一次短路电流倍数越大,电流互感器变比的误差也越大,使灵敏度低的电流速断保护就可能拒绝动作。在线路短路时,由于电流互感器饱和,感应到二次侧的电流会很小或接近于零,造成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拒动。若是在变电所出线故障则要靠母联断路器或主变压器后备保护来切除,延长了故障时间,使故障范围扩大;而若是在配电所的出线过流保护拒动,则将使整个配电所全停。

2.2 二次设备及二次回路老化

现在我国很多配电系统的继电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继电器,节点氧化尘太多,压力不够,也会造成保护误动,出口不可靠。我们知道,二次回路分直流和交流两个部分,如果交流回路实验端子老化,锈蚀,接触电阻过大,严重时会引起开路,引起保护误动或拒动。论文参考,电力系统。直流部分在系统失电和系统严重低电压时可靠性难以保证,事故情况下更难以保证可靠动作,会导致越级跳闸,扩大事故范围。

2.3 环网供电无保护

目前我国环状配电网基本采用负荷开关为主,目前不设断路器,也没有保护。若装设断路器,由于运行方式变化,负荷转移等因素,继电保护选择性无法协调。目前环网运行方式是开口运行,故障时,故障环网全部停电,绝大部分网络是用人工操作对网络重构来恢复供电。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要点

3.1 强化人员理念,建立岗位责任制

做到每个设备均有值班人员负责,做到人人有岗、每岗有人。值班人员对保护装置的操作,一般只允许接通或断开压板,切换开关及卸装熔丝等工作,并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定。同时要对维护人员进行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运行其继电保护专业水平。

3.2 完善环网结构的配套建设

目前环网结构是电缆网络采用的主要形式,目前还没有性能颇为理想的继电保护装置,为快速隔离故障、恢复供电,可以考虑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使用。论文参考,电力系统。

3.3 增加投入,更新设备

及时更新保护校验设备,完善供电网络建设,在不影响正常安全生产的情况下,确保各回路均有足够保护整定时间,使保护装置校验做到应校必校,不漏项,不简化。论文参考,电力系统。

3.4 超前预防,安全生产

通过故障管理,对掌握的故障数据,在其未酿成事故之前,就要及时分析,制定对策。

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事故预想。

3.5 实现责任追溯

对未按照规定日期安排或完成消除故障者,对同一故障出现多次消缺者,对出现的故障不按规定汇报而引起严重后果者等,通过故障信息管理,可以实现责任追溯,追究有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责任。明确了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后,要从中吸取教训,能激励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的精神,把所管辖的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做得更好。

4 结语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安全卫士,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利手段,只有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按时巡检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处理,才能保证系统无故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秋增.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资讯,2009(4).

[2]张国锋,梁文丽,李玉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3]傅志锋,陈豪,杨晓华.浅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前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文章简要说明配电变压器各种保护配置类型,通过分析比较,提出加强配电变压器保护优化配置,合理选择保护方案,可以提高配电变压器保护动作可靠性。

变压器是配电网的主要设备,应用面广量大,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目前,配电变压器保护配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配电变压器与保护不匹配或存在动作死区,造成越级跳闸、拒动导致的事故相当多,因此,加强配电变压器保护优化配置,合理选择保护方案,可以提高配电变压器保护动作可靠性,有效防止主线路出口断路器保护误动。

一、配电变压器采用熔断器作为保护

熔断器是配电变压器最常见的一种短路故障保护设备,它具有经济、操作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配电变压器一次侧作为保护和进行变压器投切操作用。所以一般配电变压器容量在400kVA以下时,采用熔断器保护,高压侧使用跌落式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低压侧使用熔断器作为过负荷保护。

使用跌落式熔断器确定容量时,既要考虑上限开断容量与安装地点的最大短路电流相匹配,又要考虑下限开断容量与安装地点的最小短路电流的容量关系。目前,户外跌落式熔断器分为50A、100A、200A三种型号,200A跌落式熔断器的开断容量上限是200MVA,下限是20MVA,其选择是按照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两项参数进行,也就是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必须与被保护配电变压器额定电压相匹配,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熔体的额定电流,可选为额定负荷电流的1.5~2倍,此外,应按被保护系统三相短路容量,对所选定的熔断器进行效验,保证被保护设备三相短路容量小于熔断器额定开断容量上限,但必须大于额定开断容量的下限。笔者曾经参与过事故调查,发现部分配电变压器所配置熔断器的额定开断容量(一般指上限)过大,或者在线路末段T接的配电变压器,选定熔断器造未经过短路容量效验,造成被保护变压器三相短路熔断器熔断时难以灭弧,最终引起容管烧毁、爆炸,导致主线路跳闸事故。

二、配电变压器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组合电器作为保护

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组合电器可以开断至31.5kA的短路电流,其基本特征是依赖熔断器熔断触发撞针动作于负荷开关。配电变压器短路有单相、两相、三相短路,无论哪种故障,任意一相熔断后,撞针触发负荷开关的脱扣器,负荷开关三相联动,及时隔离故障点,防止缺相运行,顺序是先熔断熔丝,后断负荷开关。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组合电器作为配电变压器保护,经济实用,既可以开断负荷电流,实现安全操作需要,还可以在10ms内开断短路电流,切除故障并限制短路电流,能够有效保护配电变压器短路故障。

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组合电器,广泛应用于1000kVA以下配电变压器保护配置上,熔断器额定电流一般为负荷电流的2~3倍,按照这种配置方案,设计人员一般都不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对短路电流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可以直接选用成套设备,设计人员大部分喜欢此种配置方案。但是这种保护配置方案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对于短路故障电流的开断均以牺牲熔断器为代价,且动作电流、动作时间无法人为控制,对于轻微相间短路故障,动作时间较长,对于大用户或专线用户,配电变压器台数较多或配电变压器容量较大时,若采用负荷开关作为进线开关,则无法作为母线短路保护及出线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后备保护,因为当用户母线短路或熔断器保护不配合时,会导致上级出线开关动作,影响供电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应选用断路器加继电保护装置作为进线保护比较可靠。

三、配电变压器采用断路器加继电保护装置作为保护

断路器开断容量大、分断次数多,具备操作功能,配合继电保护装置作为大容量配电变压器主要短路保护开关,应用很广泛,但价格相对较高。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标准GB 14285-1993)规定,当容量等于或大于800kVA的油浸变压器时,应配置瓦斯继电器作为变压器内部故障保护,应选用继电保护装置与断路器相配合的保护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护配电变压器。近年来,干式配电变压器得到广泛应用,按照要求应配置温度跳闸保护,对于干式变压器也应选用继电保护装置与断路器相配合的保护配置方案。对于Yyno、Dyno接线形式的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三相四线均采用断路器控制,可以选用两相或三相过电流保护,继电器为反时限型。根据GBJ62—19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设计规范》规定。应采用下列保护之一:(1)利用高压侧的过流保护,保护装置宜采用三相式以提高灵敏性;(2)接于低压侧中性点的零序电流保护;(3)接于低压侧的三相式电流保护。

目前,部分单位对Yyno接线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线配置零序电流保护的认识还不够,认为在变压器高压侧安装了三相式电流保护就能满足要求,其实不然,笔者发现部分配电变压器虽然配置三相式过电流保护装置来防止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单相接地短路,但在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发现,往往有时也满足不了灵敏度要求,这时必须按照规程规定在低压侧另装设保护装置,或在低压侧中性线上安装零序过电流保护。笔者还经过大量计算发现对于Dyno接线的配电变压器,在低压侧发生单相接地或短路故障时,高压侧三相式过电流保护灵敏度能满足要求。因此,在对配电变压器选择保护配置时,应当考虑变压器接线形式:对于Yyno接线的变压器保护配置,应采用高压侧三相式过电流保护作为相间短路或低压侧接地短路保护,如果低压侧单相接地故障时灵敏度不满足要求,还应在低压侧中性线上安装零序过电流保护;对于Dyno接线的变压器保护配置,只在高压侧安装三相过电流保护就能满足灵敏度要求。

四、结语

配电变压器保护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熔断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断路器加继电保护装置等多种方案,根据变压器容量和接线形式合理选择保护配置方案,优化配置,确保配电变压器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交流熔断器组合电器(GB 16926-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设计(GB

J62-1983)[S].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智能配电装置 电气自动化 应用

当前可以说无论是居民生活用电,还是工业方面用电,又或者是商业等等方面用电均基于电力发展予以了较高要求的提出,而在该种用电环境之下电力行业就需要对电力生产进行不断提升,而要想优化电力生产仅仅是依托于自动化系统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现今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良好发展,在自动化系统之上添加具备较强智能化的相应配电装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初探“智配装置”应用意义

现今自动化电子系统在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应用较为普遍,而应用在电力行业还比较少,如果是站在电力行业视角,那么自动化电子系统本质上依托着网络通信的便捷性以及时效性能够对发电机组进行机组容量的迅速扩大,更加能够将发电机组参数良好提高,这些优势功能可以说是对电力行业实现长足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社会用电实际需求迅猛增加的当下,电力行业供电压力十分艰巨,而“智配装置”的应用能够将电气方面自动化系统升级到自动化电子系统上,这对于自动化电子系统普及于电力行业意义深远,或者可以说是自动化电子系统进入到电力行业的奠基石。此外单单从“智配装置”来讲,随着现今微电子以及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方面相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配装置”融合了多样性技术内容,将其实际应用到电气系统之中有利于对系统故障以及参数检测实施智能化有效控制,总结来讲“智配装置”应用保障了社会持m用电以及电网强效运行,更加促使配电网络走向信息化以及透明化发展道路,对于配电系统具备集成性以及可操作和相应多功能性起到了拖动作用,促使电气系统优化管理并良好处理电气信息数据[1]。

2 探析“智配装置”于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具体应用

2.1 应用之系统监测

“智配装置”于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具体应用体现在实时监测上,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讲,其一是应用在系统对窃电的监测上,电力系统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均时常出现窃电现象,而在系统中应用“智配装置”则可以将智能仪表良好安装其中,该种智能仪表有着远程监测或者是监视功能,这样就能够便于供电企业通过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及时发现窃电行为,并对窃电具置和来源予以掌握,将窃电现象予以良好控制,最大化降低供电企业经济损失和相应用电损耗;其二是应用在用电需求监测上,“智配装置”的出现可以说是现今电力行业的福音,一经应用便迅速推广起来,尤其是在商业区以及相应住宅区应用“智配装置”则能够对电力消耗相关时段数据进行良好统计,如予以智能统计仪表的安装则可以便于供电企业通过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操作对区域时间性以及阶段性用电予以科学计费,之后在用电消耗数据的统计之下对用户集中电力消耗对应时段予以掌握了解,进而在后续的供电工作中加大高峰期电量供应,而降低低峰期电力供应,进而将配电网内在负荷有效平衡,更加满足了高峰用电需求并促使电价持续稳定[2]。

2.2 应用之系统服务

“智配装置”于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具体应用还体现在系统服务上,具体来讲,对“智配装置”的良好应用一方面能够实现系统实时远程以及用电需求监测,另一方面也能够将配电重要资产寿命予以延长,促使系统故障被及时预测出,最终将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大大改善。一般以往供电设施对点点两者之间的通信系统较为依赖,为了便于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往往在配电网络区域进行故障开关以及指示器的安装,并将其于总部控制室连接,此外还需要专门性的构建信息传输以及发送通道,而在此环节中则常常出现不完全连接或者是信息通道堵塞状况,加之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具备复杂配网管理,因此并不能真正的保障故障被良好检测出,而应用“智配装置”则无需构建信息通道,仅仅需要外部安装智能化传感器,该种传感器具备较强稳定性,能够代替信息通道对故障信息予以良好传输和发送,此外该种智能化传感器还增加有故障人工提醒,一旦出现系统故障则可以及时发现促使维修人员及时处理,最终进而真正将系统供电服务大大提高[3]。

2.3 应用之系统运行

“智配装置”于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具体应用除了体现在上述两方面之外,还体现在系统运行方面,具体来讲,应用“智配装置”可以将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监控对象范围大大扩增,并且能够对采集数据方面速度予以提升,这对于整个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以及有效性予以了保障,此外更加能够对通信成本良好降低,在突破原有系统设施限制基础上将系统容量扩大,便于系统整体管理,提升了系统日常顺畅运行和有效运行,这对于供电企业电气系统无疑是带来了运行便利。

3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走进新时期之后各行各业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电力行业身上肩负的义务以及责任也就越来越重,责任压力之下电力行业更加应该迎难而上,依托于“智配装置”促使电力生产在以往自动化的基础上之上实现智能化,并本文将“智配装置”于电气相应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未来电力事业长足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继香,杨平,张希峰.浅谈变电所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智能配电装置的有效应用[J].科技风,2012,18:83.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配电系统;继电保护

0前言

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电量需求的增加,对我国供电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随着技术手段的改革,电力电子设备被应用到了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但与此同时,系统的稳定运行也被电力电子设备的存在相威胁,将安全隐患带到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工作中。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探究,希望能对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程度全面掌握,并作出预防。

1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的电流保护方法分析

1.1电流速断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是电流对于短路电流幅值增大而做出的瞬间保护反应。电流速断保护,一般只可以保护配电网中继电保护的一部分,是因为要保证继电保护选择性的运行。电流速断保护因其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如反应动作快速、简单却可靠。但电流速断保护也有缺点,比如其保护具有范围性,不能使全长线路都得到保护。

1.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由于电流速断保护具有选择性,不能对全长线路进行保护,限时速断电流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的一段带有时限性的动作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要求,具有足够的灵敏性,且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满足保护线路全长的要求。且要求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在最短的动作时限内完成保护线路全长的运行。

1.3定时限过流保护定时限过流保护,一般是指在过负荷时、在本条线路主保护拒动时、在断路器拒动和下级线路主保护共同拒动时,采用的继电保护措施。

2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

根据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类型不同,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与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安装的位置近。(2)继电保护装置在机器中安装的位置不正确,将其安装在严重放大谐波的位置,如将其安装在并联电容器的位置,阻碍了继电保护装置发挥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中,存在对谐波十分敏感的元件,导致电力电子设备对其影响加大。(4)在电力运行系统中,出现了基波负序电流存在的情况,或者出现负荷失去平衡的情况,电力系统中同时存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的谐波与电流,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无法发挥其保护作用,使继电保护装置失去存在于系统中的意义。结合上文分析可知,由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谐波是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最大影响。目前,对于降低谐波产生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对继电保护系统采取了很多措施。

2.1辅助措施。利用配电系统中的其他装置,使继电保护正确,动作可靠,是辅助措施的出发点。通过利用在配电系统中安装的频率测试仪对谐波频率进行测试,从而对报纸装置在电流值、电压的测量和比较上起到辅助作用。此外,要想使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信号不产生畸变,就要在配电系统中安装滤波装置。在继电保护装置的执行元件之前,加入一个微分电路,使继电保护装置不反应稳态量,只反应突变量,即采用反应“增量”的装置。加装谐波闭锁环节,是配电系统中的各类保护环节都需要安装的环节,对继电保护减小谐波影响有重要作用。

2.2合理设定动作整定值。目前在继电保护的参数整定和故障检测中,应用了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和越来越精准的算法改进。比如,在阶段式电流的保护上应用单机片技术,大量的继电器可以被单机片取代,使保护装置因元件不稳定和接线复杂等原因造成的装置拒动、误动现象不再发生,有利于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因此,在配电系统继电保护中设定合理的动作整定值对降低谐波对继电保护装置影响有显著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

3结论

配电系统在输电系统、发电系统和用电负荷之间有着联络枢纽的作用,配电系统中之所以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是因为电力电子设备可以为配电系统提高配送电能的质量。但是,对于电力电子设备在配电系统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的电流保护方法分析、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有一定的探究结果,对我国电力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提供科技理论。

参考文献

[1]李凌.电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23-24.

[2]孙晓伟,孙磊.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51.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继电保护;接入容量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69-01

0 引言

目前,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中的接入容量越来越大,使得配电网中潮流不再如单电源网络一般沿各辐射支路单方向流动,同时改变了故障情况下短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这样传统的三段式电流保护可靠性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误动或拒动的可能性,甚至会造成故障蔓延,扩大停电范围,严重影响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1]。因此,从高效利用新能源和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综合考虑,对分布式电源在配网中的接入容量和接入地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传统配网继电保护配置出发,研究了DG在不同位置接入、不同故障情况下对继电保护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深入探讨了DG容量和短路电流之间的关系,为配电网中DG的准入容量考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1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

目前10kV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一般是环型网架,辐射形供电,10kV线路通常采用三段式的电流保护方作为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从配电网的特点分析DG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系统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保护动作的灵敏度,或引起保护误动 ;

(2)影响继电保护的配合性;

(3)可能导致重合闸的非同期合闸;

(4)可能形成非计划孤岛,影响系统安全和供电质量。

图1所示为典型的传统配电网接入DG的示意图。DG接入在不同位置对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是不同。本文分别以DG1和DG2的接入为例来进行分析。R1~R5分别是配电网线路L1~L5的保护装置[2]。

1.1 故障时对短路电流的影响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DG通过各条负荷支路向系统输送一定容量的功率。当系统出现故障时,DG和系统供电源一起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很显然,此时短路电流与单一电源供电时短路电流大小是不一样的,当接入位置不同时,甚至会改变短路电流的方向,由于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固定安装在负荷开关处,保护装置只感受到系统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因此不能保证正确动作。

1.2 对不同线路保护装置之间配合的影响

DG在不同位置接入时对配电继电保护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的影响。

1.2.1 DG接在配电网末端母线

(1)如果系y未接入分布式电源时,当线路L2上K1点故障时,根据保护选择性原则应该由R2正确动作切除故障,而由于DG1的存在,DG1会经由线路L3、L4向K1故障点提供一个反方向的故障电流,根据典型的传统三段式过流保护,当DG容量足够大时,反方向电流大于R3、R4的过电流保护定值且R3、R4不带方向闭锁时则R3、R4会误动作,同时可知,R4的动作时间比R3偏短,所以R4误动作的可能性最大。

(2)当L3线路末端靠近L4母线侧K2点出现故障时,DG与R3距离较远,R3故障电流只于系统电源有关,R3动作行为一般不会受影响,而R4存在误动作的可能性,DG1下游形成孤岛运行,而非计划性的孤岛运行,低劣的电能质量对电网和用户设备的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基于以上考虑,故障时无论R4是否动作,DG都应该在感受到电压骤降后与系统自动解列。

1.3 应对措施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DG的接入已经对配电网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文献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关于智能配电网的文献中提出基于Agent技术的保护方案,既通过在配网中构建通信网络,引入智能终端单元保护方案依靠通信网络来采集信息,可以实现保护的模拟量和状态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通信网络汇集,再对各处的信息进行整体分析判断,从而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及切除[3]。

在DG接入点加装故障限流器(Fault current limiter,FCL)来限制故障时DG提供的助增电流的影响;根据自适应保护,带DG的配电网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和网络拓扑及故障时电气量的实时变化,同步调整保护装置参数及定值采用浮动门槛等。

3 可能的解决方案及讨论

从已成熟的高压电网保护控制原理上,可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进行有益的、深入的探讨:

(1) 分布式电源的特点是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可以向公用电网提供新能源接入,而故障时对公用电网继电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考虑在系统级及装置级控制上做出改进;通过系统级测控装置检测电网主要电气量的突变,比如过电压、低电压、过电流、谐波突增、频率突降等等,在由大量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电网与传统配电网母线连接处装设静态开关(Static Switch)来平滑而快速控制DG微电网与公用电网的断开实现孤网运行。

(2)把高压输电网的保护配置应用到配电网中,例如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纵联保护等;加装方向元件,设置方向闭锁等;从而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应当在DG并网时设置一定的准入容量,并选择适当的并网地点,从供电可靠性和保护动作准确性考虑,应该在馈线首端较远处的合适位置接入,才能使保护较不易出现问题。

4 结语

分布式电源为电网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洁净的新能源,但同时给电网继电保护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分布式电源使其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小是未来分布式电源继续发展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继电保护特性的改变情况,并理论分析了不同接入容量和不同接入地点对继电保护特性的不同影响,同时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分布式电源未来的研究方向,并给出了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康龙云,郭红霞,吴捷,等.分布式电源及其接入电力系统时干研究课题综述[J].电网技术,2010,34(11):43-47.

[2] 郑文杰,王铮一.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及改进措施探讨[J].电网技术,2012,(3):27-30.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措施

1、工程实例

某住宅项目的电气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主要包含低压配电安装、照明设备安装和通风系统配电等等。该项目总的安装容量超过了10000kW,且计算容量也达到了6000kW。该住宅小区由区域变电所10kV的高伏电源进行供电,先送至开闭站,然后通过开闭站经高伏电缆送至0#变配电室、1#变配电室、2#变配电室、3#变配电室和4#变配电室,五个变配电室均拥有两台变压设备。为了保证用电安全有序,特别针对此项目特点及要求对建筑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进行了简要归纳,并根据要求提出相关地维护措施。

确定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的过程内容;建设期和工作规划,是一个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工程系统。负责完成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任务将电力系统高电压交流变量处理和分配电能,和住宅用户最直接的电力对象。因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它也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重大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工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安装调试准备工作及先前试验

2.1准备工作

(1)必需准备好应用安装调试的工具(如图1所示);

(2)整理好所有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图纸,地下车库系统图纸,接线图纸和安装图等;

(3)整理安装施工记录,包括所有的隐蔽工程安装质量验收记录,中间验检记录、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等相关测试记录等;

(4)准备响应的安装调试记录表格等。

2.2先前试验

(1)电源调试0.4kV低压配电屏

本项目主要是对照明和电源低压配电柜安装PI组柜。

A.传输校验。电缆及低压配电柜安装完成并经过验收合格;电力电缆的相间和相对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试验电压1KV采用交流电源频率的电力电缆的耐压试验。实验持续时间为1分钟,无闪络。(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 MΩ,采用2500V兆欧表摇测试替代);电力电缆外壳接地已完成,并连接牢固可靠;低压配电柜的母线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的检测应符合要求(见图2所示),拧紧螺栓应在螺母的端面3~5扣,螺母方向朝外;低压配电柜的所有水平母线,垂直母线、分支线与主电路带电部件之间安全距离要大于20mm的要求也要满足。

B.低压配电柜的验收测试。每个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相间和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二回路必须大于1MΩ。通过测试电压1KV的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实验持续时间为1分钟,无闪络问题出现。

C.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 MΩ,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应无闪络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 ~ 10 MΩ,1000V兆欧表摇测1min,无闪络击穿现象;检查低压配电柜的接地母线排必须接地可靠连接,配电柜必须连接可靠。低压配电柜内必须清洁无杂物应特别注意之间的联系,与螺丝等金属物体及开关出线端附着的铜粉末保证清洁。

3、送电调试的操作步骤

电力传输后立即上述检查和纠正,每侧的传输和接受方不得少于两调试人员,一个负责操作,另一个负责监督。传动送电应严格遵循以下程序:

(1)电气调试人员检查传输条件;

(2)由电气调试人员从后面的动力装置,位于安全区;

(3)用对讲机与权力监督人员联系电气主管,确认是否可以送电接触,使用对话如下:在配电箱开孔位置的所有开关;地面检查配电箱(PE)连接必须可靠;验收合格测试电源配电箱,其中包括各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相间和相对价值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米;交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1kV测试,测试的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闪络;两个交流电源的频率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 m,采用2500V兆欧表测试1min,应无闪络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 ~ 10米,使用1000V兆欧表测试1min,应无花悬停现象。

通过以上检查之前的电力传输。电气传动送电的检查和测试:

(1)相序表测试――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断开主开关,并调整;

(2)是否测试工作电压,在正常的配电箱的电流;

(3)是由信号控制电路的信号灯配电箱测试,按键等动作和信号显示准确,各种仪表指示正常。

4、终端用电设备的调试与维护

(1)电气设备通电调试之前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电缆线的绝缘电阻要满足测阻不大于0.5欧姆;配电箱输出线接线要紧固,需无松动问题,且出线回路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配装;配电箱的接地需稳固可靠,各型号要识别清楚;检查全部的开关装置和插座装置,安装灯具无遗漏。检测合格后,要按部就班地一一调试线路的通电状态。

(2)通电测试完成后,每个照明电路的电流测试要与照明回路设计电流值相一致;正常的漏电断路器保护动作应该以通电状态下启动漏电测试,只有试验结果合格才能达到设计标准;插座装置检测仪对于每个插座装置的面板进行检测,检测插座面板是否存在短路、缺项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检查开关装置在通电状态下是否存在危险火花问题。启动所有照明灯具进行负荷测试,在连续通电8h中,每2h做一次运行状态的记录。

5、电动机及其控制箱的测试

5.1通电之前的检查

(1)电气控制箱交接测试并符合要求;

(2)电线电缆连接电机的绝缘电阻值之间的线控制箱符合要求(不小于0.5米)。

(3)根据电线电缆设计图纸的要求已连接,且连接螺钉松动现象;

(4)功率测试运行。在控制配电箱一开关,二次控制回路,次级电路的正确动作是断开主回路中主电路测试;点动电机,检查电机转向是否正确,机械转动也不例外。

6、通风系统设备的调试

控制箱已进行验收,且达到了基本要求;连接线设备及控制盒电线和电缆的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大于0.5 MΩ)。电线电缆已按设计图纸要求,连接,和连接螺丝没有松动现象;设备外壳均应可靠接地,并明确标识;通过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检查确认。电试运行,检查无误后,送至电气设备(控制箱),由厂家技术人员负责设备调试,试运行生产完成后提交试运行记录

7、结束语

在本文中,笔者对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进行了介绍,并简要论述了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措施的优点和缺点,其研究结果为我国建筑电气安装,调试,进一步深化相关设计规范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祝莹.论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与维护[J].民营科技,2013(02).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脚步明显加快,现在绝大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已经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支持,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安全用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能源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工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其电气供配电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度、舒适度以及方便程度。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电气供配电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目前在建筑电气供配电的安装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技术人员能力不足、设备质量和材料质量不合格、线路敷设不合格、电气防雷接地不足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中需注意的重点工作,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中需注意的重点问题,最后针对如何改进建筑电气供配电的安装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一、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

对于建筑电气来说,供配电系统是其最为基本的系统之一。供配电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接收电能,变换电能以及对电能进行分配,并将电能输送给各种用电设备。供配电系统的安装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的内容:

(1)电力负荷分级。电力负荷是指电网上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关于电力负荷分级,其主要依据是用电负荷的性质以及建筑类别。一般来说,电力负荷可分为三级,即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以及三级负荷。在选择电力负荷分级时,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切忌随意而为,不以具体情况为基准。

(2)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的大小是根据建筑物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以及用电负荷量而定的。目前,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中主要会涉及到单相220V电源、三相220/380V电源以及10KV高压供电电源。具体选择何种电源,也需要对实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定。

(3)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性通常是指电力系统能够持续供电的能力,它是考核供配电系统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衡量供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否符合要求,主要需注意以下一些指标,比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供电可靠率等。

(4)供配电设备。供配电设备是供配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件,通常包括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等。根据建筑物的类别以及用电需求的不同,合理选择供配电设备的型号以及种类。

(5)供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确定接线方式的主要依据是用电负荷量以及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目前常用的供配电系统接线方式有放射式、环式、树干式以及其他方式组成的混合式。其中,放射式以及环式的可靠性较高,但环式接线方式的操作比放射式更为复杂。树干式的优势在于投资较少,但可靠性不高。

二、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中需注意的重点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3个方面,下文就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一阐述。

(一)材料设备的质量有待提高

对于任何工程建设来说,都必须要有相应的、合格的施工材料和设备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亦是如此,目前供配电系统中在材料和设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所选用的电缆防腐蚀能力弱,耐压和耐温低,绝缘电阻不高。电缆内部的接头多,线芯与绝缘层的严密性不高;

(2)材料的熔点低、绝缘差、阻率过大、截面积小于了标准值、机械性能差、温度系数过大等;

(3)动力设备、照明设备、插座箱等尺寸不合格、外观差、钢板厚度不够,耐腐蚀能力弱等;

(4)所选用的电线管壁太薄,强度达不到要求,耐折性弱,镀锌层的质量不合格等。这些问题都是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的重点,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二)室内线路负荷存在不合理

建筑电气供配电的室内线路一般都是敷设在墙壁之上。目前,室内线路敷设存在的不合理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在建筑墙体混凝土上安装的暗配线管主要存在保护层不足、折模时外露、管道不通畅等问题。另外,在同一地方出现两根或是三根以上的导管交叉安装也属于不合理安装;

(2)因为线槽或是所选用的导线穿过楼板导致供配电系统的上下防火区存在着空隙;

(3)供配电系统中所选择的原材料质量、规格达不到施工要求,比如钢管太薄、钢管内表面的毛刺过多、管径太小或是太大等;

(4)所使用的穿线管,其弯曲半径过小,并存在着弯皱、死管、弯瘪等现象。管道转弯时,未设置相应的过渡盒或是过渡盒的设置不合理;

(5)替代材料不合要求,比如利用薄壁管代替厚壁管、PVC管代替金属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等;

(6)未对供配电系统中使用的钢管进行接地设置,亦或是接地设置不牢固。在管道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以及沉降缝时,不按要求设置过路箱,使得管道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7)在焊接金属管时,不对焊接口的毛刺进行处理,存在着“点焊”以及将管道焊穿等现象。什么地方该使用丝扣连接、什么地方该使用焊接,安装人员不明确。这些问题都是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的重点,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三)防雷接地工作未落实到位

对于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来说,防雷接地是保证供配电系统安全的关键。因此必须要重视防雷接地的安装工作。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引下线的截面过小,不符合引雷要求;未将防雷设置与高处屋面的金属体以及构筑物进行有效的连接;

(2)采用非镀锌圆钢作为避雷带,致使观感质量过差,定位不合理;

(3)接地间隔不合理,接地埋深不足,焊接面不够,防腐处理不当,接地电阻过大等。这些问题都是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管理的重点,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三、如何改进建筑电气供配电的安装管理工作

(一)严把材料设备的质量关,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

在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和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对材料、设备的质量检验,确保其质量都符合施工要求。在施工材料、电气设备送达施工现场以后,材料管理人员、工程师、质检人员、材料采购员等必须要相互协作,共同检查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建筑电气供配电安装的要求,对材料、设备的型号以及规格、性能等进行核实,看其是否与设计一致。清点产品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零部件等是否齐全,同时还要进行外观检查,做好开箱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材料的质量产生质疑,应该立即进行现场封样,并将其送至相关部门进行检验,确定合格以后才能投入使用。

(二)室内线路敷设必须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

委派专业人员负责室内线路敷设工作,保证室内线路的敷设质量。

(1)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下料配管,凡是不合格的管材不得投入使用;

(2)如果配管的长度不合要求,可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过线盒,切忌接线;

(3)若薄壁管的内径≤25mm时,可以使用规格不同的手动弯管器;内径≥32mm时,可使用液压弯管器;镀锌管也可按此要求选择。对于PVC管,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弹簧弯管。在加工内径≥32mm的PVC弯管时,可使用专门的烘箱,保证管皮不会出现变质、裂纹、皱皮等现象。

(4)在对配管进行加工时,若明配管只有一个直角(即90°)弯时,其弯曲半径应比管道外径大4倍左右;若是存在两个或是三个直角弯时,其弯曲半径应该比管道外径大6倍左右。对于暗配管,一般情况下都是弯曲半径要比管道外径大6倍左右。

(5)薄壁管以及镀锌管不得使用割管器切割,需要使用钢锯进行切割。直径≥40mm的厚壁管应该使用焊接方式;直径≤32mm的管道应该使用丝扣连接。

(6)暗配在混凝土上的配线管,其保护层不得低于15mm,消防管线的保护层则不得低于30mm。

(三)防雷接地必须要做到位

目前,对防雷接地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接地设置中,若是利用建筑供配电基础钢筋做接地,则主要使用外部以及内部两根对角主筋。在对其进行焊接时,不得使用点焊,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对各焊接点进行双面焊,且焊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6倍。

(2)引线的截面必须大于避雷带的截面,搭接处的焊缝必须要平整且饱满,切忌出现夹渣、气孔等不足。如果镀锌层被破坏,必须要进行二次防腐处理。高出屋面的透气管、金属水箱、烟囱、铁爬梯等都必须要与防雷装置有效的连接起来。

(3)避雷脚的位置必须要合理,要进行转角对称布置,接地体的埋深必须大于60cm,各个接地体的间距不得低于5m。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电气供配电的安装管理而言,必须要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明确,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和改进,明确安装管理中的重点,保证建筑电气供配电的安装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西雅.超高层建筑供配电设计与安装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2]王后学.浅谈民用住宅建筑供配电安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5).

[3]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线路安装要点探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70-71.

[4]邹墨宜.论电气工程在建筑中的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5]饶漫莉.供配电系统集成及安装工程供电设备系统施工组织中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配电装置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维修人员;优化配置;维修时间

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83-020引言

有些岗位所需维修时间相对较小,每名维修人员可提供的维修时间远远大于此数值,因此,该岗位的任务可由其他相关或相近专业的人员兼职。基于这种考虑,本节进行人员配置优化研究。

1维修人员专业分析

维修人员因专业分工不同,有的可以从事多项工作,有的仅能承担本专业维修任务。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工作实践经验用一定的相关系数反映维修人员从事各种专业维修的能力。

记:yh1nk——第h种装备第l种岗位人员从事第n种装备第k种专业工作时的平均相关系数。具体如表1所示。

2人员配置优化模型

以往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通过维修专业转换确定某一专业人员是否能够减少,而对于整个维修组织究竟能够减少多少人员配备,减少那些专业的人员更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算法,难以达到使维修人员配置数量最少,效果最佳的目的。本节在维修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维修人员优化模型,在满足维修需求的情况下,使维修人员配置数量最少。

各专业所需人员数量N■■及其标准人员数量Nnk(所需人员数量N■■向上取整)为已知。标准人员数量Nnk与所需人员数量N■■的相差部分可通过维修人员相关系数转换为其它专业的维修人员,最后综合考虑维修机构的人员配备。

第h种装备第l种岗位人员完成本岗位维修后,从事第n种装备第k种专业的可转换人员数量为mh1nk=(Nnk-N*nk)yh1nk(1)

其它所有岗位人员从事第n种装备第k种专业的可转换人员数量为mnk=■■mh1nk(2)

记:

nnk──第n种装备第k类专业的所需人员的余数,如N*nk=1.3,则nnk=0.3;

Znk──其它所有岗位人员从事第n种装备第k种专业工作时的相关系数。

Znk=■(3)

Znk>1时,第n种装备第k种专业不能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Znk?燮1时,第n种装备第k种专业可以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当出现多个专业维修人员的Znk?燮1时,则Znk最小值所对应的第n种装备第k种专业优先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

以此类推,■■Znk?燮1,则式中所涉及到的专业均可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同理,当出现多个专业维修人员的■■Znk?燮1时,则选择■■Znk最小值所对应的专业均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把此时的配置策略作为新的配置策略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所有的■■Znk>1为止。

3模型举例

例:战时修理营各专业所需人员数量和应配备的标准人员数量如下表所示。求经优化后可减少几个维修人员,减少那些专业的维修人员。

解:根据表1,由式(1)和(2)得

(1)所有维修人员进行考虑

m发底盘=0.6755,m发制配=0.6710,m发电气=0.5630

m运底盘=1.6403,m运制配=1.5720,m运电气=1.2802

由式(3)得

Z发底盘=■=■=1.084>1

Z发制配=■=■=0.921<1

Z发电气=■=■=0.577<1

Z运底盘=■=■=0.278<1

Z运制配=■=■=0.137<1

Z运电气=■=■=0.105<1

Z运电气=0.105最小,因此,运输车电气专业优先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

(2)在此基础上,对其余专业进行计算,重复上面步骤,得

m发制配2=0.6710,m运电气2=1.2038

Z发制配+Z运电气=■+■=0.9210+0.1121>1

m发电气2=0.3930,m运电气2=0.8752

Z发电气+Z运电气=■+■=0.8270+0.1543=0.9813<1

m运底盘=1.2078,m运电气=0.9538

Z运底盘+Z运电气=■+■=0.3775+0.1415=0.519<1

m运制配=1.0530,m运电气=0.8882

Z运制配+Z运电气=■+■=0.2051+0.1520=0.3571<1

Z运制配+Z运电气=0.3571<1最小,因此,运输车电气专业和运输车制配专业优先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

(3)在此基础上,对其余专业进行计算,重复上面步骤,得

m发电气=0.3930,m运制配=0.7830,m运电气=0.4832

Z发电气+Z运制配+Z运电气=■+■+■=1.3823>1

m运底盘=0.6590,m运制配=0.6178,m运电气=0.5618

Z运底盘+Z运制配+Z运电气=■+■+■=1.2819>1

Z发电气+Z运制配+Z运电气>1,Z运底盘+Z运制配+Z运电气>1,因此,在运输车电气专业和运输车制配专业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的情况下,无法再优化人员配置。

由以上求解可知:六个专业配置标准人数,发射车底盘专业、发射车制配专业、发射车电气专业和运输车底盘专业四个专业人员完成本岗位维修后,从事运输车电气专业和运输车制配专业,运输车电气专业和运输车制配专业可少配一个标准维修人员。即优化结果为配置发射车底盘专业2人、发射车制配专业1人、发射车电气专业1人和运输车底盘专业1人。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维修人员专业进行分析,建立了战时维修人员配置优化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为战时部队确定各维修专业人员数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余高达,黄成林.战役装备保障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584-594.

[2]耿斌.复杂武器装备的维修人力预测[D].军械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0:14-39.

[3]王恺.联合作战通用装备维修人员优化配置研究.军械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D].2008.